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范文

时间:2023-09-19 16:5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则

篇1

1.我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多头购置严重。当前形势下,我国大多数的医院自身的财务管理都十分分散,分散到了诸多部门中,比如说,医院的总务部门管理家具和房屋,医院的财务部门管理医院的总金额和总账目,医院的设备部门管理医院的医疗设备,医院的维修,以及固定资产的购入都由以上这些部门来承担,所以会导致医院出现多头购置的现象,并不能够符合这些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重要原则。医院这些部门自身的管理重点和医院财务管理并不相同,医院这些部门的管理人员并不会受到财务部门的调节和控制,进而导致医院的入账标准存在不同,这已经成为了导致医院的固定资产存在账账不符的重要原因。

2.我国医院固定资产存在设备资产不清。通常情况下,医院的管理人员在购置医院的固定资产时候,都能够按照医院自身财务制度规定来实施,将医院固定资产验收入库的手续办理好,这样能够使医院每一项固定资产从始至终都能够被纳入到医院资产管理的范畴之中,但是,因为我国的很多医院都存在着固定资产数量大,产品品种多,固定资产的使用比较分散,医院自身也没有对其实施统一的管理,医院并没有设立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每一个部门或者存在着明细账不健全的情况,或者存在没有明细账的问题,医院的诸多领用科室也没有固定的管理财产责任人员,没有设备的维修记录、发放记录、使用记录,以及收货记录,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本部门,以及医院的财务科也难以深入到医院的每一个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认真的盘查,以及清点,医院的固定资产多年不会盘算一次,那些已经报废了的固定资产也不能够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核实,进而导致了医院固定资产存在着账实不符的问题。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1.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要提高认识。任何一所医院开展自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同样是医院提升自身经济实力最为重要的指标,所以,怎样才能够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医院固定资产能够完整、增值、保值,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益,这已经变得十分重要。所以,要求医院的领导必须要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更新自身的观念,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充分重视,坚持责任到人原则、坚持分级核算原则、坚持归口管理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原则,从本质上落实医院固定资产保值和增值指标,真正做到落实到人。与此同时,还要在医院的全体职工中将固定资产管理知识进行宣传,从本质上落实医院的固定资产必要性教育及重要性教育。

2.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要完善管理机构。医院在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责任到人原则、分级核算原则、归口管理原则,以及统一领导原则,医院要在院长统一领导之下,建立起固定资产管理的领导小组,固定资产的职能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部门,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从本质上实施医院固定资产全员的管理。医院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关键就是每一个管理部门都要明确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确定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反馈制度,以及程序,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实施全过程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领导小组要负责拟定每一个资产管理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采购计划进行审定,组织清产核资,对于大宗固定资产报废时候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审批手续进行审核。要求医院资产管理部门必须要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调剂、领用、清理,以及采购管理与核算进行负责。医院的财务部门还要负责拟定固定资产总账管理,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和监督,负责固定资产的资金筹集和采购,对于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效果进行严格评价。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 修理费

一、固定资产修理费在新旧准则下的不同处理方式

2001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修理等维护性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按照收益期间,通过“预提费用”或“待摊费用”进行核算,分别计入各期损益。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直接计入期间费用。企业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专设的销售机构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新旧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有以下不同之处:旧准则允许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将修理费用按照收益性原则,分配至各个期间及相关的产品及劳务成本;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会计处理的规定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

一是作为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修理费用发生时,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不再采用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

二是由于修理费用计入发生当期的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成本中不再包含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这一内容。其中关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不再采用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可以使会计信息更为谨慎,有利于防止会计信息的人为操纵,但不再考虑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与企业产品制造或劳务提供的相关性,而将其全部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二、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全部计入期间费用产生的问题

1.违背了应正确划分成本费用与期间费用的成本核算原则。成本费用是在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过程中发生的、由产品或劳务负担的费用,在其发生时应计入所生产产品的成本或所提供劳务的成本。期间费用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不应由产品或劳务成本负担的费用。之所以不应由产品或劳务成本负担,主要是因为难于确认其归属的具体产品或劳务。将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修理费用中难以确认其归属的具体产品或劳务的修理费用,在发生时确认为期间费用有其合理性,但企业发生的可以确认其归属的具体产品或劳务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如为生产特定产品而专用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修理费用等,也一概计入期间费用,显然违背了产品或劳务的成本核算原则。

2.与固定资产其他费用的处理不相协调。企业的固定资产随着生产经营过程的进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固定资产的持有费用,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保险费用;二是固定资产的使用费用,例如固定资产的能耗费用与修理费用,在租入固定资产进行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用也表现为一种固定资产的使用费用。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处理规定,将用于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折旧费用、保险费用以及能耗费用或租赁费用进行对象化,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或所提供的劳务成本中,而唯独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被排除在外,发生时不进行对象化而一概作为期间费用计入管理费用,这显然与固定资产其他费用的处理不协调。

3.将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在发生时一次全部计入期间费用将导致所计算的产品或劳务成本不能足额反映生产的消耗水平,使成本信息不能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如果将企业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修理费用排除在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之外,其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就不能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和真实的生产消耗水平,将降低企业成本信息的使用价值。这在固定资产费用占产品或劳务成本比重较高的一些行业尤为突出。例如交通运输业主要是通过使用交通运输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构成运输或装卸成本的主要是固定资产耗费与人工耗费,不存在一般制造业中的原材料耗费,如果不将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进行对象化计入运输或装卸劳务成本,就会使所计算的成本不完整。

4.违背了确认费用的一般性原则——配比原则。费用的支出既与资产的耗费相联系,又与一定的期间相联系,该项费用的支出在一个会计期间以上都有助于各期营业收入的实现。因此在企业大修期间发生的大修理支出应该遵循配比原则,即谁受益谁负担,受益多,分摊也多的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保险费用,企业根据工资总额计提的“五险一金” 等均根据配比原则计入相关成本和费用,充分体现了费用列支的“配比原则”,而新准则却规定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车间设备修理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没有计入产品成本,这与“配比原则”是不相符的。

5.不便于对管理费用的控制与评价。固定资产维修费计入管理费用,使管理费用被人为地夸大。而管理费用是评价与考核管理人员的重要指标,这明显不利于企业对企业管理者的评价与考核。

三、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会计处理思路

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为了准确计算产品成本,必然要求正确划分制造费用与经营管理费用界限。企业发生的生产管理费用与特定的产品或劳务有直接联系的,应计入特定产品的成本和劳务成本。而与产品的生产及劳务的提供没有直接联系的,应计入当期损益。

根据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划分标准,按实质重于形式及配比原则。可以根据所发生的固定资产维修费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关系来确定维修费用是归属于生产费用还是当期损益。如果一项固定资产属于生产部门使用的,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或劳务的提供,即与产品的生产或劳务的提供存在着直接的关联,那么就应该进行对象化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如果是直接用于某种产品或为提供某一项劳务,直接计入该产品或劳务成本即可,如果为某几项产品共同使用,应在几种产品中进行分配;如果一项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管理部门或销售部门使用的,不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或劳务的提供,即与产品的生产或劳务的提供不存在直接联系,那么就不能进行对象化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而应将其计入期间费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铁矿企业;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

近年来,随着铁矿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各种缺陷与弊端都慢慢呈现出来,很多铁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在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挑战。

1.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一般来说,对铁矿企业固定资产进行了定期的清理并且经过资产核实结果的确认批复,但由于部门与财务管理工作结合不到位,导致“前清后乱”,使得固定资产的清查没有真正达到“账实一致”的管理目的。许多部门、资产管理归口不统一,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在资产处置环节又疏于管理,导致固定资产清查年年清年年不清。由于固定资产没有专业的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模式没有发挥其关键性的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

1.2铁矿企业管理队伍水平不高

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近年来通过铁矿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使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但还存在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强,造成铁矿企业管理队伍水平不高的原因是企业不具备固定资产管理专业的人员,没有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度,没有建立科学、明晰、合理的固定资产人员职权责任的严格划分,使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员不清楚在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并在办理固定资产业务时人员岗位没有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1.3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铁矿企业在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报废、处置等制度不健全,使得固定资产缺乏计划性和有效性的制约机制,随意性较大,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企业的固定资产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人员更换调离时未办理资产交接手续,造成“物随人走”现象。

目前,国内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是采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使得很多部门都在管理固定资产,但实际上监督机构只是“走形式”。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缺少统筹协调,而且也没有设立专人专岗条件,目前还存在兼职管理形式,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的整体性和有效性都大打折扣,实现预期管理效果的不太乐观。造成缺乏配套设施及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的原因是企业的审计部门没有得到重视,从而使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的权责没有分离,造成企业监督机构混乱,没有达到监督的效果。

2.完善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2.1加强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

加强铁矿企业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就要加强内部监察和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规范资产管理行为。科学、周密、可行的监督制约机制,能有效地防止资产的流失,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落实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定期审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资产处置情况,必要时要对铁矿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通过实地盘点,及时发现和处理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存在问题,从而规范铁矿企业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行为。

2.2加强铁矿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要提高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从领导者到管理者、使用者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要把加强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可以有效地指导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向领导者提出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使企业的固定资产最大限度地扩张、增值。

2.3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

铁矿企业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中建立采购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采购。同时,各级管理部门要明确指定本级固定资产管理员,全面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安装、验收、报账和日常管理使用等工作。固定资产非经批准不得随意拆卸、改建、迁移、转让和变卖。固定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及核查时,采用定期盘点的形式,建议每半年就应进行一次盘点,使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化、经常化。

2.4健全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机构与动态管理

加强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要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企业应积极创新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优势,建立铁矿企业的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使铁矿企业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严密监控和管理之下,使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科学化的管理。

3.结论

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步入良性轨道。把法制化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责、权、利统一原则、安全完整和使用效率优原则等结合起来,提高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会周.浅谈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国电子商务,2011(6)

[2]胡安坪.浅谈新经济时代如何加强铁矿企业管理.时代金融,2011(11)

篇4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存在多头购置现象。

当前,大多数医院的财产管理都分散在各职能部门,如财务部门管总账、管金额,总务部门管房屋、家具,设备部门管医疗设备,而财产的购入和维修一般由这些部门承担,存在多头购置现象,不符合相互制约的原则。这些部门的管理重点不同,工作人员不受财务部门调控,造成入账标准不同,这就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账目不清的现象。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医院一般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职责、权限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相互制约,造成购进、领用、保管固定资产等环节出现脱节问题。例如,资产使用部门出现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较低或资产闲置现象,却无人过问,资产管理部门只对固定资产购入、出库、报废等程序在财务上进行管理。有些医院管理固定资产,在财会部门设立总账,职能管理部门设立明细账,器械科购入医疗设备直接进入资产使用部门,而不按时办理入账手续,由于时间长久,或供货单位倒闭等原因,无法索要收据,造成财会部门长期挂账。资产使用部门因管理不善,使用不当,造成设备损坏、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在管理上,有些医院不按时报销,长期不对账,不进行实地盘点清查,甚至不设立二级明细账。这些现象都会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使得财务报表严重失真。

3.固定资产报废环节不严格。

由于医院没有实行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这就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不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报废、报废的固定资产却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的情况,这就会造成资产账面数不实,影响财务指标的分析,不能正确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每床位占用固定资产等财务指标。同时,有些固定资产由于资产使用部门无专人保管财产,使财产流失或视为废物丢弃,造成固定资产亏损。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医院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医院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也是医院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科学有效地搞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其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充分发挥其效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此,医院领导必须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严格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核算、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真正将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落实到个人。同时还要在全体职工中宣传资产管理知识,强化普及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

2.完善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为确保医疗设备满足临床需要,必须快速收回投资成本。按照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基本原则,对医院高新医疗仪器设备,可采用加速折旧法,以保证医院储备足够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医院应该按照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办法计提折旧,并定期对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就有利于真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价值。

3.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环节的管理。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可以让资产存量符合实际价值。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与职能部门应该做到定期盘点,对人员变动较大或搬迁装修的部门及时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而对于闲置的或利用率较低的固定资产应该进行内部调拨。固定资产的报废则需经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鉴定后才可办理手续。要对待报废的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报废申请,资产管理部门按批示后的固定资产报废清单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减少报废的固定资产存放成本。同时,财会部门也要及时调整账务,保证医院资产的真实性。

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 核算与管理 思考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真实、透明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也从过去的政府几个部门扩展到广大微观层面,如: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投资人等;并且会计信息涉及到诸多利益问题,因此,准确、透明、负责愈加显得重要。为适应时展,《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为《准则》)先后在定义、折旧等方面内容作了修改,笔者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弊端。对于公路施工建设企业来说,由于其固定资产使用地分散等因素,而企业却要节省管理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目前,公路施工建设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

一、会计信息方面的问题

《准则》将固定资产定义为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较高;同时附加了两个确认条件:1、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在实务中可根据不同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具体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企业相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可比性,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也不再具有可比性。此外,《准则》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减值准备等方面虽然也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强调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但此举实际为某些企业人为控制利润创造了条件,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二、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企业可以自己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企业不完全合理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部分本应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尤其是部分金额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如: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生活用具等),此类资产的管理程序、方式变得粗糙、简单,使得该部分设备远未达到使用年限,便被企业当作“废品”提前处理,使企业固定资产流失现象加剧。在公路施工建设企业中这种现象尤其发生频繁,通常有的辅助生产设备在一个工程项目结束后便被变卖、处理,严重导致了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三、影响固定资产使用者的价值体现

我国准则中允许采用的折旧方法为年限平均法(或称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等四种。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包括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使用年限和折旧方法等四个方面。但要注意:企业应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上述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情况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总额的确定: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计提当月折旧时,应以月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为依据。对于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即本月增加的固定资产本月不增计折旧,从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即本月减少的固定资产本月不减计折旧,从下月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无论采用直线法还是采用加速折旧法,也无论折旧年限的长短,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总额均是一致的。同时,固定资产到期报废时,其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一定等于固定资产的累计已计提折旧额。

2、固定资产的减值

我国固定资产准则中规定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即为固定资产的减值,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资产的计量一般以历史成本为主。遵循谨慎性原则,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部分计人当期损益。已提减值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发生的减值视为永久性减值。

四、固定资产的管理

在公路施工企业主管部门制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后,企业在实务中不能再将金额相对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作为当期费用项目进行账务处理,企业的固定资产必定变得繁多,管理变得更加费时、费力,为避免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耗费过多的资源,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从购建、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对固定资产则进行分级管理,比如:大型、关键的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核算与管理;项目部管理小金额的、对经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辅助设备,但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必须遵循公司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原则,公司总部对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进行监督(如:建立台账,在报废、变价处理此类设备时予以审核、监督),从而有效地避免资产的任意流失。企业为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发生,还应加强盘点工作的实施,盘点工作最好由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加,全面盘点工作则保证每年进行一次。企业在日常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要注意日常养护工作,固定资产在每天使用后要进行日常保养,定期进行检修,以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完好率。

五、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探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必须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使固定资产更新加快,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仍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因此,笔者对加快固定资产折旧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实行加速折旧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一种充满竞争的经济,公路施工建设也走向市场化。企业迫于市场竞争而不得不把许多设备和机器提前报废,这就会形成大量的无形损耗。减少以致避免这种无形损耗给企业带来损失的惟一方法,就是加速折旧。采取加速折旧,不仅使公司避免损失,还可以尽快收回资金,使公司有充足的资金购置或开发新型设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司发展的后劲。加速折旧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且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加速折旧一方面使折旧费用尽快进入成本,分散了风险;另一方面又使费用尽快转化为资产,增强了公司承担风险的能力,因而促进了市场经济风险机制的形成。

(二)、加速折旧较好地体现了会计准则中的配比原则和稳健原则,有利于完善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

篇6

关键词:概述;环卫系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其他建议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现了我国会计制度的创新,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和改进,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环卫系统的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会计制度,探索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框架基础上制定环卫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加强环卫系统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对环卫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环卫系统基本情况概述

环卫部门负责城市街道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转运与处理、公厕管理、河道保洁等环卫专业工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环卫行业规程与技术标准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环卫系统的资产规模不断壮大。为更好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根据城市规划及环卫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了环卫基础设施。以湖南省汝城县为例,继成功创建了湖南省园林卫生文明县城后,又在申报创建国家园林卫生文明城市,对环卫部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成为环卫系统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环卫部门的资金规模逐年扩大,部门预算资金从2011年的428.51万元递增到2016年的1633.23万元,增长率达281.14%;资产总量迅速增长,固定资产从2011年的208.67万元增长到2016年底的8793.82万元,增长额达8585.15万元,其中环卫作业车辆从3台增加到35台,新增建设垃圾收集站及公厕11座,新增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个;环卫从业人员逐年增多,从2011的178人增长到2016年的356人,增长翻倍。

二、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环卫系统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长期存在的弊端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旧制度的很多规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需要,不能满足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要求。一是以分期付款购置资产不确认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导致单位资产账实不符,环卫系统在分期付款购置固定资产时,供应商收到预付款之后会将资产予以配送,旧制度下因无合法的原始凭证确认固定资产,只在备查簿中登记,导致单位会计报表反映不出该类资产。二是旧制度不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办法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存量价值。环卫系统的固定资产价值较大,环卫机械的工作强度高,价值损耗大,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造成资产总量的虚增。三是旧制度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核算处理规定缺乏资本化计量原则,我国环卫系统每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环卫车辆和垃圾收集站等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修),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不分青红皂白地直接费用化,在“事业支出”科目中列支,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也不利于单位的预算管理。四是旧制度基建项目长期游离于单位大账违背了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环卫系统每年均进行固定资产的新建、改建、扩建,旧制度下基本建设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与基本建设相关的资产、负债及收支只在基建账套中反映,基建账数据长期游离会计大账,不利于单位全面核算的开展,造成单位资产与核算资产不一致,会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不利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造成对固定资产监管的缺失。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了环卫系统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

(一)突出和强化了固定资产计量和入账管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环卫系统分期付款购置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在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情形下,发生长期应付款时,确认资产等相关科目,同时确认负债记入长期应付款,在支付款项时,因固定资产采用双分录核算,在确认事业支出、增加财政补助收入或者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同时,冲销长期应付款,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并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避免了出现账外资产的情形,解决了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问题,能够真实全面反映环卫系统固定资产的信息。

(二)虚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制度创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现了对环卫系统固定资产存量信息核算的创新,对固定资产采用虚提折旧方式,通过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同时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实现了固定资产与净资产的匹配,既有利于环卫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也体现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价值的消耗,保证了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计量原则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的计量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年限而发生的改建、扩建或修缮等后续支出予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通过双分录,在确认事业支出的同时,确认资产和净资产;为维护固定资产正常使用而发生的日常维修等后续支出,直接费用化,计入事业支出。通过这样的会计处理,使得环卫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按支出性质和用途进行费用化或资本化,资产的价值状况能够得以真实反映,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四)基建并账的会计核算规定体现了会计核算完整性原则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于基建投资,在按照基建会计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按月并入单位大账“在建工程”中,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环卫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能加强环卫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管理,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有效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水平。

篇7

A通信公司EAM系统的个人资产日常管理主要分为资产展示和资产日常管理两大模块。其中资产展示主要包括:责任人资产展示(用户为责任人的资产)及使用人资产展示(用户仅为使用人的资产)。调离部门/离职资产退回、部门内资产责任人变更、使用人资产退回、名下资产分配、资产信息修改、地图展示及定位。业务管理主要分为任务展示与查询和业务管理两大模块。其中任务展示与查询分为:    

任务查询与任务展示。业务管理主要包括:在建工程暂估转固、零购资产新增、资产盘点、资产巡检、资产调拨(含部门内资产地点调拨、部门间资产调拨、地市间资产调拨)、地点信息修改。    

A通信公司的EAM系统一个很重要的用途是改变以往固定资产的调拨方式。在A通信公司以前的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下,由调入部门填写纸质的固定资产调拨单,经调出部门签字确认,财务部门签字审批才算完成固定资产调拨手续。在但实际工作中,这种纸质的调拨手续繁琐,落伍,效率低下,无法有效跟上A通信公司的实际需求。EAM系统实施后,结合目前人人有手机的现实,固定资产调拨变成信息流,在手机APP上方便快捷地完成了固定资产调拨。    在使用EAM系统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入RFID技术[3} oRF.是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其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自动识别目的,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写距离远、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数据存储量大、存储信息可更改、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等特点。    

我们国家的华为公司已经有成功的案例,在华为财务总监的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到,华为公司已经在其全球办公场所实施RF工D物联固定资产管理方案。2016年该方案已经做到覆盖全球52个国家、2382个场地、14万件固定资产。RF工D标签每5分钟自动上传一次位置信息,每天更新一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华为公司总结使用电子标签后只需要数分钟即可完成固定资产盘点,每年减少资产盘点、资产巡检的工作9000人/天。从华为公司的案例来看,我们可以看到RF工D电子标签相对于传统的无源条形码标签的明显优越性。    

笔者在深入研究华为的RFID电子标签以及A通信公司个EAM}3}系统后,发现两者可以成为有益的互补,两者结合效果加倍,相得益彰。此外,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把电子标签的物理地址变更信息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地址相链接,做到实时跟新地址信息。以华为公司为例,其电子标签每五分钟上传一次物理地址,新的物理地址链接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自动跟新,这样从根本上实施保证固定资产地址信息的准确可靠,并且通过EAM系统做好相关调拨手续。    

篇8

一、新旧会计准则对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会计处理规定的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明确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会计制度》第38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大修理,大修理费用可以采用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大修理费用采用预提方式的,应当在两次大修理间隔期内各期均衡地预提预计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并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大修理费用采用待摊方式的,应当将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在下一次大修理前平均摊销,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对比《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两点: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不再采用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而是在发生时根据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差异,分别资本化或费用化。2.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即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修理费用,《企业会计制度》允许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并最终计入产品成本。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符合资本化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二、实务中对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会计处理的争议

实务中对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会计处理的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混淆了产品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与正确划分成本费用与期间费用的成本核算要求相抵触,违背成本核算的要求。

2.不利于?Σ?品进行定价。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违背了“谁受益,谁负担”的基本原则。企业的产品成本中没有反映固定资产修理产生的成本,产品成本被低估,不利于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价。

3.对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不好管控,人为夸大了管理费用。

三、对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会计处理的不同看法

1.《企业会计准则》对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体现了重要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可以通过预提和待摊的方式核算,给企业利用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进行利润调节和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造成财务数据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而新准则的规定则堵住了漏洞,也简化了实务操作。

2.《企业会计准则》对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强化了资产负债观。所谓资产负债观,是指直接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确认与计量企业的收益。强调经济交易的实质,要求在交易发生时弄清楚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的影响。按照资产负债观,应该注重相关性原则的应用,将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生产车间发生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没有增加企业的资产,相反还引起资产减少。如果将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并最终计入产品成本,企业的资产就会增加,显然违背了资产负债观,虚增企业资产。因此将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确认为当期损益,是资产负债观的体现。国际会计准则也是强调资产负债观,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方向。

3.《企业会计准则》对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可以直接减少当期所得税。如果按照旧制度的办法计入制造费用,最终计入产品成本和销售成本,则需要经历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较长的时间。如果这部分产品没有销售出去,那么税收的收益也无法实现。举例如下:某企业生产车间发生固定资产修理费用10000元,计入管理费用,所得税率25%。当月由于管理费用增加10000元,应纳税所得额减少10000元,可以少交所得税2500元。假设将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分配入产品生产成本。该产品完工50%,当月未售出该产品。则在发生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期间,未获得任何减税收益。假设完工的产品陆续分5批售出,则10000元修理费用分5次计入销售成本,每次可以少交所得税500元,企业需要分5次才能获得完整的减税收益。显然,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可以减轻企业的税负,也间接减轻了企业缴税的现金压力。

4.《企业会计准则》对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有利于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进行管理和控制。有观点认为,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夸大了管理费用,不利于进行这部分费用的管控。其实,从实务工作的角度来看,结果恰恰相反。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不可能是企业的经常性业务,如果某个企业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经常需要修理,对这部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来控制,更为简明清晰。管理费用下设“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项目进行核算、分析、管理、控制,一目了然。如果按照旧制度计入“制造费用”,结转入产品成本,由于琐碎繁杂,提取数据反而不便利。而且,这部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给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对于经常发生固定资产修理的车间,可以重点锁定,重点管理。

5.《企业会计准则》对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有利于反映产品的真实成本,为产品定价提供数据支持。有观点认为,旧制度对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制造费用”科目,体现了“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修理固定资产是为了产品的生产,所以理所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否则就是低估了产品的真实成本。实际上,这种观点是有待商榷的。生产车间修理固定资产,并不是一个经常发生的业务。这种偶然发生的业务,所耗费的资金也不会很大。对于成本高、时间长,会改变固定资产性能的修理支出已经满足了资本化条件,在这里不做讨论。对于生产车间日常的修理费用,还要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那才是没有反映企业产品真实的成本水平。举例如下:某企业生产车间当月发生固定资产修理费用10000元,生产甲产品500件,假设全部计入甲产品成本,甲产品单位成本为每件420元,其中固定资产修理费用20元。以后各期未发生固定资产修理,甲产品的成本一直稳定在400元左右。显然,发生固定资产修理的当期的产品成本是带有偶然性的,并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产品成本水平。对于偶然发生的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才不会混淆真实的财务数据,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篇9

关键词: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建议

固定资产管理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目前也是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加强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有的民办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资产管理意识不强,一直未设专门的管理机构,未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有的民办高校将固定资产管理职能分别分解到财务、后勤、教务、设备、校办甚至审计等部门,由于无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由于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部门之间既没有定期核对制度,又缺乏沟通与协调,各自为政,最终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松懈与无序。

2.管理方法上重配置轻管理,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民办高校发展规划不明确,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民办高校鉴于其私营的根本性质,人动比较大,随之而来的严重后果是民办高校发展缺少总体规划,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由于上述的种种因素,民办高校在不同时段、不同领导方针政策下,所属各单位往往根据当时的政策做出一些采购计划。如某时间段内政策倡导校企合作,系科为满足企事业单位要求,购置一些针对性极强的仪器设备,在校企合作计划结束后,大批仪器设备闲置和浪费。

3.管理制度不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有专门机构和人员实施管理,而且要求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实行科学、有序的管理。但目前许多民办高校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无章可循的现象还较严重。有的民办高校连作基本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都未制定;有的民办高校虽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却没有将其落实到位,缺乏执行的力度和强度,也很少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有的民办高校虽制定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制度老化,没有随着新形势和新情况的出现及时予以修订,有的制度虽然编印成册,装裱上墙,只是搞形式主义,应付检查,形同虚设。

二、提高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建议

1.建章立制,实现固定资产的制度化管理

民办高校对资产实行制度化管理,就是要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建立健全资产登记、保管、赔偿、核算、报告制度,理顺关系,合理分类。由资产管理部门严把资产的入口,并及时送财务管理部门入账,加强核算,理顺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真正把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结合起来深证资产的全过程监控。对大型设备的报废,房屋的拆除,也要严格审批,坚持“先报批、后处置”的原则。

2.健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统一管理

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领导有分工,办事有机构,分管有专人”,这是做好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统一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专门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工作。学校要管理好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如资产管理处,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各使用单位或部门也要有人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各民办高校通过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职和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建立稳定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就可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正常化管理轨道,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3.加强监督,建立经济责任制

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购置、验收入库到保管、领出使用,都要建立相应的经济责任制,各级领导及一般管理人员,都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各校要根据发展目标,充分考虑各单位、部门的资产配备情况,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预算;对超预算采购的固定资产,应按规定程序审批,不得随意购置;对须进行招标采购的固定资产,应做好组织、论证、技术、财务准备,严格把握采购的整个过程;同时,要把好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关,采购、验收由不同部门完成,明确分工,相互制约,责任到人,避免固定资产购置时可能出现的货物数量短缺、质量不合格等现象。

4.强化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对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起关键作用。针对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分散、资产意识不强的特点,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法律水平和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精通业务、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的专业队伍。民办高校应定期对在岗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统一组织业务考核,对不称职的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整;对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做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充分发挥他们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三、结束语

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但只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一定能够做好这项工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并使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岫辉.我国高校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6~7.

篇10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折旧

事业单位的经费大多来自国家财政拨款以及少部分的事业单位收入。相对于一般经营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不具有盈利性,不需核算产品成本费,计算经济效益。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也未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做出明确规定,所以产生了“事业单位是否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争论。现实中,大多事业单位并未对拥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造成了管理效率低下,拉低了我国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弊端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由财政拨款购置的,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以及其他管理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使用过程中不计成本,不提折旧。而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活动开展。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将会产生一系列问题,降低事业单位管理效率。

1、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取得时的成本计价,只对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盘盈盘亏、报废损毁等做出相关的处理,固定资产核算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科目核算。这就导致除了固定资产的清理与报废之外,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一直不会改变,只反映历史成本,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与实际价值。特别是当电子化办公普及之后,电子产品类的固定资产比重大幅增加。伴随着通货膨胀与科技进步,电子产品相较于其他固定资产的贬值速度也是惊人的。但是由于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准备,使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市场公允价值之间存在着大幅度的差异,形成了虚增资产的现象,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致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

2、使得事业单位难以从整体上把握经营状况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两个科目全额入账。在会计核算中,折旧作为一个资产类的调整账户,清楚地反映了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与当前状况,便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与更新进行决策。而与大多数单位都采取根据固定资产分类,分项对固定资产使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不同,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采取简单记账操作,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记录简单,核算困难,进一步加大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监管的难度,使得事业单位决策层难以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

3、不利于收入与成本相配比

配比原则要求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必然会造成固定资产的耗损,而与一般制造企业将固定资产耗损通过折旧计入成本的方法不同,由于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耗损不能在成本核算中得到体现,显然会导致事业单位成本低估,利润虚增,违背了收入与成本相配比的原则,无法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成本。

4、不利于事业单位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

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多为政府拨款,加之会计准则中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没有严格的规定,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记录多为记录现金流的收付,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也难以衡量固定资产的耗损状况,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

此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记录并不与各部门绩效考核挂钩,使得购置成本高甚至重复购置的情况屡禁不止,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造成固定资产超标、豪华配置,固定资产闲置、低价出租、无偿出借、挪为私人使用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意味着固定资产随意报废、随意处置的可能性大幅增加,这将会降低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导致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控制力降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财政资金浪费。

5、违背了现代会计关于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

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其使用上具有明显的盈利特征,但是在会计核算上却采取非盈利方式核算,这显然是违背了现代会计准则要求的。现实情况中,由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同时购入的固定资产耗损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对于同时购入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则其无论何时、无论损耗程度如何,账面价值都是相同的,这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二、我国事业单位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中面临的问题

事业单位不计提固定资产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但是现实中,很多事业单位并未对拥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中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更有针对性的从多方面解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健全

在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下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才能够完全体现折旧的意义,而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大多是预算管理单位,会计制度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在这样的会计制度下要求事业单位保持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相一致,那么就无法统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分别确定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