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19 16:5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

引言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被拓展应用到机械制造、工业生产、科学研究与企业管理等领域,进一步加大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此,高职院校应秉承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1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特征

1.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过硬的技能操作水平。为此,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技能的融合,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全面监督基层教职人员的教学工作[1]。

1.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科目,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特征。与某一项独立的计算机技术相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涉猎范围更广、技术内涵更深。为此,在筹备课程内容时,要注重题材的广度与深度。与此同时,实践教学过程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合理性。常规阶段性测试环节可以参照国际技能鉴定标准与认定标准,采取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机试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2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意义

高职院校为期3年的教学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在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后,加强实践模拟演练。通常来说,理论课程学习与实践模拟演练的课时比例至少要达到1∶1。针对强调实践技能的特殊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与实践模拟演练的课时需达到2∶3。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师在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后,应趁热打铁,立即组织为期1~2周的实训,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核心专业素养。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最后一年,以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社会实践为主。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操作能力,同时夯实理论基础,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2]。另外,岗位实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策略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在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时,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增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灵活应用。所以,在教学体系构建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企业发展需求,完成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设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企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明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的职业要求。与此同时,教师要创建人性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实践教学渗透到整个教学流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完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岗位要求为导向,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3.1编制实践教学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如IT行业、企事业单位等,且工作岗位种类繁多,如网络安全维护、网络工程设计等。但是不管哪个行业,其对人才的计算机技能水平要求都较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学生的职业规划为导向,完善实践知识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前沿技术。高职院校还应结合实际,将实践教学科学划分成以下3个阶段,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学生的综合技能。

3.1.1证书实习模式证书实习模式要求学生在院校提供的实训场地内开展技能训练,并获得相关技能资格证书。在实践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在保证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技能的前提下,针对性、目的性、策略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在高职院校为期3年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明确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并为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融合提供帮助,为学生日后发展及就业奠定基础。

3.1.2生产实习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岗位较多,在第2年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加强组建网络、管理网络与应用网络方面的职业能力培养。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必须注重校企文化交流与合作,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协议,根据用人单位的标准要求,开展专岗人才培训。以某高等职业院校为例,该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当地小有名气的科技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且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该科技公司指派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担任实践技能培训导师,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平台。这种学徒制学习模式,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升其核心专业素养,满足社会岗位要求[3]。

3.1.3顶岗实习模式进入第3学期,通过综合性强化训练,以及到预分配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磨炼意志品质,完善自我。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真实的工作氛围,在企业文化熏陶下,在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中,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习,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根据自身积累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独立撰写毕业论文,完成毕业作品。

3.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对于网络工程项目研究与教学工作充满热情,以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要积极参加技术研讨会与教学体验活动,并定期参加技术培训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开阔视野,启发思维,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此外,高职院校可以组织青年教师与优秀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观学习,掌握最前沿、最尖端的生产技术,并将其融入实践教学工作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另外,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扩充理论知识储备,提升其实践操作水平。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加入教学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理论知识储备充足、技术操作水平高超且职业道德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

3.3设立教学实训项目,颁发职业技能证书

3.3.1实训项目的分类(1)以基础办公网络为主题的实训项目。以基础办公网络为主题的实训项目可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安装及设备连接知识的掌握,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充分了解网络体系的构建内容,促使学生掌握有关基础办公网络体系的重点内容,了解连接路由器、连接因特网以及设置网络防火墙等重点内容。(2)以网络运行为主题的实训项目。以网络运行为主题的实训项目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何使用抓包工具、如何调试基础设施,并根据网络数据运行情况客观分析网络故障问题;让学生掌握网络端口设置、网络地址规划与网络系统操作等基础技能;通过联合使用虚拟机,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故障处理技能。(3)以企业网络运行与管理为主题的实训项目。以企业网络运行与管理为主题的实训项目有助于学生全面且系统地掌握网络技术,如系统构成、设备安全、网络配置、局域网接入设计、广域网访问测试与诊断命令测试等,进而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与管理水平。(4)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实训项目。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实训项目有助于学生掌握网络风险防御技能,如主动防御、漏洞修复、清除木马与页面防篡改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网络维护能力与设备维护能力。(5)以技能竞赛为主题的实训项目。以技能竞赛为主题的实训项目是根据国家现有的技能大赛项目内容对学生进行培训的一种方式,以此改善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如构建企业网络体系、部署专用服务器、配置云数据平台、设计无线传感网络与评估信息安全等,以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

3.3.2颁发技能证书高校应按照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格考试要求,统一安排学生参加技能考试。学生们根据自身的专业程度与个人职业规划方向,选择参加初级网络管理员考试和中级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针对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技能资格证书,拓展学生的就业范围,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3.4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力度

3.4.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为了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可以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参照企业工程概况、实践工作流程与职业技能竞赛需求,创建优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配置网络设备、构建云服务平台、综合布线与网络安全管理等职业技能的实践活动场所,让学生在校期间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不断优化其实践操作技能,以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3.4.2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并通过校内外的联合教学,共同促进知识与社会的连接,使学生学以致用。以某高等职业院校为例,该校与天津市某大型网络工程公司开展合作关系,建立了综合型、紧密型网络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网络系统集成化设计、网络工程项目开发等岗位拓展能力培训的定岗实习场所,力求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增强其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篇2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导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4-0140-02

1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办公和商务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技术已参透在各个行业领域,使得现在的企业的运营管理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当前社会需要大量的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和网络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网络管理以及网络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性人才[1],这些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必须要构建好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

2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许多地方高职院校虽建设好了网络实训室,但由于实训室内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少,没有对实训室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设备利用率较低[2]。由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长期存在偏重课堂上对知识原理的讲授,而轻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实践内容侧重于验证课本所学的知识点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践。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入学底子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和自主学习能力差等系列问题,这为教学工作带来了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以及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就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象。多数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采用教师教授,学生跟着学和操作的固定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大多是以模仿为主,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上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在实践教学内容这块由于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企业交流较少,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有很大差距,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技能系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面对企业复杂的信息网络化环境是无法胜任的[3]。

3项目导向教学内涵与作用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导和组织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把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实际的项目有效地结合,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通过逐步展开项目而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在该模式中由老师先提出项目任务问题,学生可通过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4]。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将理论知识、操作实践与工程应用进行高度结合,把原本比较分散的知识点整合到项目中,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要点,而且熟悉整个项目流程,增强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日后的就业竞争力。

4基于项目导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针对以上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项目导向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由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以建网、管网、用网为核心能力来培养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以项目任务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对应的知识、能力来选取相应的教学项目内容。下面就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做相关的介绍。

4.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知识面宽,应用的技能点比较多。我们通过企业调研和其他高职院校的走访,以及对我院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网络相关项目按照网络规划分成3种项目级别,分别是小型家庭办公网络、中型企业单位网络、大型综合型网络。并且每个网络项目开展过程中可细分成网络组建、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3方面的工作[3],这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是相对应的。在每个项目设计时,要求每个项目的知识点包含教学大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对每个项目分细化为若干个项目子任务,让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任务中去。通过以项目任务驱动的模式实施教学,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的培养。

4.2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实训室规划与建设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应用性、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而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操作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训室的规划与建设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网络实训室时,以项目的情景为依据,根据项目任务中的设备要求来进行实训室的建设和规划。由于计算机网络设备比较贵,技术更新换代周期比较短,这些给实训室的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更高效利用实训室,在规划时,使硬件和软件共享度高的任务规划在同一个实训室[5],我们由此规划的实训室有网络基础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工程实训室、网络管理实训室、网络安全实训室和锐捷网络实训室,其中锐捷网络实训室是我院自2007年就与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共建,合作建立高水平实训室。2)实践教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双师型教师是实现项目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很丰富的实际项目经验,并且要求授课教师对要授课的项目非常熟悉,了解非常透彻,操作娴熟。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引进来是大多是应届毕业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教师是没有实际项目工作经验,这也是制约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教学水平,而且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在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集体备课、举办专题研讨会、教学观摩、互派访问学者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整体水平;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派送年轻教师到相关企业单位进行实际项目锻炼,我院与多家企业单位合作,利用寒暑假期安排教师到公司、企业单位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和生产过程,提高解决网络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可将企业单位的技术项目引入到实践教学中,以便丰富教师的项目实战经验和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三是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网络技术人员来上实践课和请企业的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

4.3学生综合评价机制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实操性非常强,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理论笔试加操作的考核模式,注重学生完成项目能力考查,对学生的评价紧扣实践教学项目,通过采用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和实现项目目标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完成项目任务的实践动手能力情况以及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情况。

5总结

基于项目导向的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锻炼了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过项目导向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该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池瑞楠,蔡学军.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7):65-67.

[2]潘泽强,黄益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制造业自动化,2011(2):182-184.

[3]王胜.基于项目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陇东学院学报,2013(5):136-139.

[4]徐雅斌,周维真,施运梅,等.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25-130.

篇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目的就是要向企业直接输送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在校企的合作模式中,就是实现了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在目前来说,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那么校企合作是否必要呢?他的优劣势在那。我们下面就来谈谈校企合作模式的问题。

1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校企合作,就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在目前这个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高职院校要为了自身谋求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针对性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最大化的重视了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2)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者的结合共同创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真正意义上是把独立的和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基本都有开设这门学科的专业,这个专业培养了大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安装和调试的技术性人才。

(3)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已经越来越普遍,这时候企业就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校企合作充分给企业完成了“造血计划”通过不停的人才输送,保证企业的活力,同时保证了学校的就业率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2校企合作的优势

目前的课堂已经不是老师的授课和学生们的聆听记录所组成,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进行短期的实践教学,在目前企业需要高要求的技术人才前提下,企业也对这些人才进行培养,校企合作就这样应运而生,在我看来校企合作有两大优势。

(1)第一,校企合作让人才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当前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培养的人才就应该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这个大环境。信息化的到来让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有利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的信息服务平台和交流平台,网络应用已经全面伸向了全社会,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这就导致了每个行业和人民的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在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中,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双方的合作来共同培育动手能力强的信息技术人才,让他们适应社会,只有了解和明白社会的导向,才能顺应时代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双赢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实现校企的双赢,首先学校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企业给学校提供设施和就业环境,这就让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在教育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校企合作可以合理的利用现有设施来对学校的人才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培训,从而可以让他们适应社会,并且,校企的优劣势互补,极大的节省了教育成本,同时培养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人才,这对企业的“造血计划”也是不谋而合。校企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双方各自应有的优势,共同培育出了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

3校企合作中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中,有优势就肯定有其中的劣势,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其中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其目的就是吸收大量的人才,但是高职院校自身的师资、设备问题都有很大的缺陷,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这就导致了企业不乐意花更多的财力来进行校企之间的合作。

(1)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的展开是有计划和步骤的,学生在参加实习的时间应该按照学校规定的培养方案来进行的,不能随意调整,但是企业不同,他的用人需求是不固定的,在任务繁重的时候就需要大量的实习生加入进来,但是学校却不能灵活的调整教学计划,就导致了无法给企业输送大量的实习生来完成生产任务,从而无法完成企业的需求。

(2)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学校给企业输送大量学生进行实习时,其自身就出现了一个混乱的节奏,輸送学生去进行实习并不是要求学生去进行就业,而是让他们更多的接触社会,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自身经验的一个过程,但是学校忽略了这个道理,从而出现了对实习单位挑挑拣拣,工资待遇不满意的情况,没有达到实习应有的目的。

(3)在学生参与实习的时候,对学生的实习管理无法落实到位,学校根本无法判断学生的实习情况,只能通过微信,QQ等通讯手段进行了解,这样的了解是片面的,学校的管理制度也不全面,另外,企业和实习生往往不参与签订合同这个环节,在学生进入企业后,往往无法适应企业的工作结构,就导致了实习生对工作的消极、怠工不愿意参加实训的情况出现。

4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策略

(1)首先,学校要引进企业模式,吸引合作企业把一部分生产线建在学校,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顶岗学习”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在面对社会的时候不会出现消极问题,这样即解决了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设备不足的问题,形成良好的优势互补。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入工学交替的模式中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加强他们的对实习的认知,强化他们的所学专业的认知态度,从而在实习过后进行专业必修知识学习。因此,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安排,不停的再给企业进行磨合,企业也不需要担心人员不足的问题,即提高了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也给企业提供了不同时间的人才需求。

5结语

校企合作总体来说是我国目前教育的一个重大变革,他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学校要有一个良好的改革方案然后和企业沟通互补,从而建立起一个人才输送的模式,对社会,对企业,对学校都是有重大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何新洲.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电子制作,2014(11):134-135.

[2]谷保平,郭红艳.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6):126-127.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网络技术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谷保平(1973- ),男,河南周口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和数据挖掘;郭红艳(1975- ),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和职业教育。(河南 郑州 45004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河南省社科联项目“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项目编号:SKL-2013-598)、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高职科研项目2013年重点课题“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ZZD2013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26-02

一、背景及意义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突破性发展,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已从宏观发展到中观和微观,其中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校企合作,只有开门办学、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发展好职业教育。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出路。

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在现实工作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工作适应期较长,缺乏团结协作能力。对于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最终确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应寻找可以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以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其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解决企业用人难的问题。作为高职院校,学院网络技术专业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开拓校企合作的新途径。近几年,随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和加强,网络技术专业已经探索和总结了部分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及取得的成效

要把网络技术专业办出特色,就必须走出校门,勤于调研。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出发点是市场、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从市场和企业调研入手,改变学校闭门办学的方式,贯彻工学结合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符合市场、企业需求的毕业生。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实地调研,确定网络技术专业基本专业方向(建网、用网和管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具备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局域网组建的基本能力和网络维护的基本技能,能胜任综合布线、网络施工、局域网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对网络技术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为了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网络技术专业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开展的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由公司或企业老总、一线工程师、项目经理和专业团队教师组成,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和课程体系的实施,是以校企合作方式开展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工作平台。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每上半年都进行行业、市场、企业、专业的调研分析,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集中讨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和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学习到与企业结合紧密的实用性知识。

2.校企交流,共建教学团队。校企双方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构建双向交流平台,以项目合作形式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定期交流、共建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合作。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实践,提供技术支持,进行技术交流,参与企业项目。通过实践,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为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3.校企联动,共建专业课程。当前,网络技术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智能终端的用户数量逐渐超过计算机终端。为使课程设置紧跟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要贴近企业,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网络专业要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互动共建专业课程。“网页设计”课程最初的教学环境采用Dreamweaver,通过与行业专家交流,内容更新为html+div+css,又添加了html5和wap网页模块。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Andriod平台应用软件的使用日益广泛,新增了“Andriod软件开发”课程。

4.资源共享,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硬件条件、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办出特色专业、提高首次就业率的重点。近年来,网络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校内,建立了网络设备、综合布线和网络安全等多个实训室和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工作室;校外,先后与郑州、上海和北京等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如向心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南拓普计算机网络工程有限公司和上海央邦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基地每年都能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并为优秀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篇5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2-504-02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he Study of "Engineering with"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ZHANG Mei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Beijing 1022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igh-tech computer network of the continuous influx of talent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meet the community'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he demand for professionals,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right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how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talent is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institutions,computer professionals face an important issue.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must be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with"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depth reform and innovation,and offered to employment-oriented, with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as the entry point, Computer Network Training efforts to explore new ways to cultivate a generous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actical skills,superb,outstanding students a strong sense of innovation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Key words: diploma program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engineering with; personnel training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对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网络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其所带来的网络隐患问题日益严重。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在解决隐患和威胁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1 我国高职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快,产生了大量需要从事网站维护工程师,网络维护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架构工程师,系统架构工程师,网络开发运营工程师等工作岗位的IT专业人员。未来的网络行业将成为中国的“金领行业”,能从事基层网络服务的技能型人才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总体来说人才需求缺口很大。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处于探索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是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而展开的。我国高职院校开始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标志着我国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目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根据高职院校所处的经济发展区域的不同及高职院校本身办学条件的不同所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尚未形成科学的模式。由于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正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各个高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体现出不同的办学思路。

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毕业生基本操作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差距较大,工作状态周期较长,未能体现出高职培养人才的特点与优势。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方面:有些学校简单照搬办学模式;学校的师资水平还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教学内容陈旧,与市场需求脱节;办学经费紧张,实习、实训条件较差;由于人们对高职院校存在偏见,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总体偏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相对较弱。

2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十年的改革,高职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技术课,都更加接近所期望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特点的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与传统的职业教育有巨大的区别,是相对于普通教育体系平行而立的又一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社会发展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掌握某种技能,动手能力强,到岗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工作踏实,能吃苦耐劳。高职计算机专业就要努力按照市场要求去办学。高职教育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学校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逐步实行持“双证”上岗制度。只有教师拥有了过硬的本领,才能培养出本领过硬的学生。

3 改革措施

1)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教育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知识体系,可以满足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通过大学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很快熟悉并巩固书本知识,并且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发现新问题并予以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根基,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基础之上的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和要求,因此,与“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模式相比,依据“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2)课程改革:我国应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模式,采取“工学结合”这种课堂学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使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方向更适合企业的需求。依托企业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企业更愿意接收学生,并据此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根据社会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际要求,课改要实行有保、有压、有扩充的方针,注重通过所开设的课程让学生确实掌握某种技能。对实际中使用较少的理论性课程要压缩,对有助于形成专业技能的课程要增加。课程设置要注重实用性、前瞻性。实用性保证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毕业后能立即用上;前瞻性保证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所学知识不会落后于实际应用。

专业课程流程为:岗位任务分析确定专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具体流程的起点是市场调研,经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职业行动领域专家评审确认、学习领域开发分析、教学计划开发制定、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设计等环节。这样的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某方面的技能,毕业后能较快从事相应的技术工作。为适应社会需要,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应是动态的,按社会需求而设置,随市场变化而调整。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实行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把原先的“以产定销”的模式转变为“以销定产”的模式。

3)教学内容改革:为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保证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建立起适合当前状况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素质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构成了整个课程体系的两大坚实基础。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技术人员。

而技术基础课可以说是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立足之本,其设置情况应该认真探讨。在技术基础课中,增设了"专业导入"的内容,这是高职所有专业都应该开设的,以讲座,报告或参观的形式,让学生在入学后首先了解培养目标,了解他们将要从事工作的性质,岗位特征,发展方向等,进而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4)引导“双证”制:高职院校要把“双证”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实施。学生必须达到素质合格要求,取得一个素质达标证书;具备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微机操作基本能力;参加一个学生实践团队;利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一个或多个实际项目任务;最终达到网络技术应用及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个目标,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真正达到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目的,做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通过率,也有利于规范教学,方便评价教学质量,使学生通过考证扎实掌握一门技能。

5)教学方法改革: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应用性较强的一些课程,如应用软件、程序设计的教学,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施项目解决方案,使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做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并注重校园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6)重视实习实训环节:对高职学生要特别注重实践环节的训练,要高度重视校内实习、实训环境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校内除通用的微机室外还应筹建几个专业实验室;校外要加强校企联合,建立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对实践环节要精心设计安排,将其放在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的位置,教学和实践课的比例应控制在3:2~1:1之间。同时,应将平时的实验与毕业设计的集中实践、校内校外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7)考核制度改革:考核的宗旨是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建立了以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导的考核系统,减少了专业课理论的考核内容,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独立完成项目能力的考核。同时,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分流。高职生除了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学习,还要通过获取一些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考核中要逐步减少专业课理论考核内容,加大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完成项目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应从传统的卷面考核逐步过渡到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努力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4 结论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匮乏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紧急警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我国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宏伟目标:“建设国家网络信息保障体系,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增强国民网络信息化意识;提高国民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和信息能力。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我国高职院校应按照《发展战略》的指引和要求,积极探索和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网络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只有如此才能营造出和谐、高效的网络空间。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就一定能取得预期成效,我们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雷超阳,刘军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2] 程书红,杨莉.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8).

[3] 冯小辉,吴昊.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4).

篇6

在我国高职的教育领域里,大多数学校都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挖掘与发展,各个行业都开启了联动模式,把科技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今天的产品也代代更新,所以传统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是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的。为了使基本理论和技术得到保持,高职院校方面必须把当前的网络技术的方向掌握好,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课程设置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受用人单位喜爱的人才。

1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思路

现代信息技术是抽象的概念,不仅要通过实践进行练习,还要在学习过程中记忆操作流程和步骤,这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思维培养方面是非常有益的,在Windows系统中,学生会逐渐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逐步形成技能反应,强化学生的知识含量。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对市场做了一些调查,通过对一些知名企业进行走访,了解到了企业对人才的一些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人才的基本素养、人才的专业技能、人才的数量。除此之外还了解到企业将网络学生的职业岗位群的确定为以下几种类型:网络管理、系统集成、网络平台开发、网络产品营销、网络信息安全、网络数据库维护、办公文员等岗位。所以,相应的,高职院校方面需要根据这些岗位类别进行建设,为此应当将课程的创新思路归纳为“一基四化”。

1.1 课程设置模块化

在现代化的教学体系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该注重高效教学,而高效教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就是要善于划分课堂时间的分布,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而言,课程设置的模块化是非常重要的,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网络专业应当建立网络专业与专业培养相适应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进而可以将科学按照要求将网络专业的各个职业进行划分。根据这个模块,可以将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院校方面在构建模块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予以重视,试图找到能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1.2 标准化的课程评价

众所周知,高职学生一般都是初中毕业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技术的学生,基于学生学习基础的薄弱性与参差不齐的现状,对于计算机专业的管理模式也会有所制约,所以为了在从前的统计教学模式里寻求突破,学校方面就应该加强管理,完善课程评价,让学生在标准化的课程评价里培养学习兴趣,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成为课程建设的动力,也是改革的动力。它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动力,但也可能是课程改革的障碍。为了让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预期目的得以实现,院校方面需要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进而探索出和新课程理念相同的方法,也就是尽早的建立网络专业课程评估体系,尽快将课程评价标准化。

1.3 课程建设精致化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目前非常火热的科目,在高职学校里,学生总量的增加会让教师和学校不能达到教学的精致,所以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学会让课程建设更加细致生动,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加强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在建设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有必要利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机会,在已经存在的精品课程上,将专业主干的课程建设好。除此之外,还需要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以及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而最终将专业课程逐渐精品化。

1.4 专业教材系列化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高职制教学体系中,基本都是以技术教学为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贸易不断与国外互动频繁,对于英语的要求也就逐渐增加,为了让学生在未来工作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更好的交流,学校本应该就不同的专业开展不同课程的,至少在不同专业模块内,例如管理学,工学,医学等等,都应该划分出计算机相关教学的相应重点,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教学计算机网络专业里,教材却不能系列化,很多课本不能衔接,含糊不清,不同的同学冗杂到一起上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不能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认识到,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专业教材的建设,通过专业教材的建设,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的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明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有章法可遵循。另一方面,相关人员可以更好的根据岗位需求培养人才目标,进而使培养出来的人,能很快的是适应岗位。网络专业应当进一步的规划和充实专业教材所要编写的内容,使专业教材更加系列化,并且在和校企进行联合出版的过程中,应当联合编写出版工学结合的网络实训教材,以便在这方面能取得更好的突破。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上具体实施方案

在目前教育兴国的口号号召下,我国教育不断改革,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完全健全了管理体制,在经济的带动下,学校师资力量的提升和设施的安装运用也不断落实,为了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应该运用创新思维去开发全新的教学策略,以上述的课程体系建设思想作为前提,当前,大部分院校的网络专业对课程建设的力度加大。很多单位部门均承担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课程建设子课题的建设任务,以便争取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好课程建设上能取的更好的成果。为加快专业建设教材的建设,将专业企业对全国的辐射力与知名度提高,采用以下措施是十分有效的。

2.1 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进行课程模块划分

院校方面应当将“组网”和“建网”作为网络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核心能力。将系统集成与工程监理、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编程等三个专业的核心能力分别为“建网”、“管网”与“用网”三种核心能力,并将这种能力确定为课程主线。

除了上述内容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专业核心模块划分,相关人员在课程设置上,应当依照应用能力的“宽窄”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设置课程,这些过程有“学网”、“用网”、“组网”、“管网”与“建网”等。这些网络过程让学生将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使得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得到提升。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各个方面对课程的模块进行强化,以便让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提升。为了使某个方面的课程得到强化,以及其他能力得到培养。相关人员应当将模块划分为职业岗位能力导向,并依照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在一起,将专业分成六个模块,这六个模块为:网络技术通用模块、网络工程施工模块、“建网”模块、网路安全与管理、“管网”模块等等。

2.2 利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授课并且与企业合作获得培训资源

在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创新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法、提问法、合作教学法或情景教学法等方式去实施教学,例如在学习简单的ADOBE技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课本基础上进行独立,在完成操作时分小组总结,从而增强了实际运用的经验,也能在思考过程中更好的熟悉软件技能。

当前,大部分院校在制定课程考核标准的过程中,均按照华为、CIW、Sun等业内龙头企业IT的认证,在适当之时,应当将本专业的人才技能水平评估标准提高,进而使其的课程评价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应当尝试建立试题库,并在网上实施考核平台。为了更能观察到学生的能力,相关人员需要将理论和实操测试这两者结合起来。

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方面还需要借助企业的理论,将业务内的主流企业中的培训教材、电子课件,以及在线考试系统等的培训资源免费拿来作为内容置换等形式加以利用与吸收,并将其与专业课程体系融合,使这个体系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均能得到加强,进而使得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层次得到更大的提升。这种方式可以将大学生的企业岗位适应能力进一步扩大,进而实现学习和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

2.3 课程精品化策略

院校方面需要对某些课程确定为专业主干,并将课程作为先导,将课程的建设力度加大。这十门课程分别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技术、网络安全基础、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工程实训、网络编程应用开发、信息工程监理和网络监测技术等等。并以这些课程作为导向,加大课程的建设力度。关于课程的修订,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将课程大纲、实训指导书、教师教案等修订完善;以华为、Cisco等作为突破点与企业合作制造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对专业课程的网络建设予以加强,以便保证至少有4门课程是教学的资源库,以便能为校内的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全国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与此同时,推广当前国家精品课程需要网路互联技术的建设经验,以便将其建设成为课程小组,并攻破各门课程的特点。以核心课程作为导向,建设专业课程的精品化建设,争取将2年以上的课程设置成为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

篇7

1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发展

近年来,中国在校园网、企业网的巨大成就大力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网络已逐渐遍布各行业、各领域。必备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在财经类高校也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选修课程。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概念理解抽象等特点,依靠单纯的课堂讲授远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近年来不少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认识不深刻,这充分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急需改进。为此,探索与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机制,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所有从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工作者们深思和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不能再回避的问题。本文根据作者在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教授四年计算机网络的切身体会,对目前所在单位开展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改革设想和具体思路。

2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网络不论从硬件、软件还是通信方面讲,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光靠理论教学是不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从中获得实践经验。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分析、设计、管理和应用的实际能力上。开设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对实验环境的要求较高,不象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实验,只要有PC机,安装上所需的软件就可以进行实验的操作。计算机网络实验需要更多的实验设备,更高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对实验的组织管理、实验指导、实验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较高。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的难度更大。计算机运用到实验教学中的普遍形式是:组建计算机机房,面向各种计算机实验开放。如何高效地利用现有设备成了计算机实验室的首要目标。往往要求一个计算机机房能同时胜任多门,甚至是每一门与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这样一来,计算机网络实验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对教师来讲,到底开设哪些实验,每次实验课完成什么项目,如何实现,都是棘手的问题;对学生来讲,做网络实验更大程度上只是“上机”,实验课程结束以后,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仍不深刻,更谈不上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3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实施措施

3.1优化网络实验教学体系

构建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彻底改革实验附属于理念的观念让两者处于同等地位和共同发展的位置。让实验课程形成与理念相关而又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所有实验内容与理念课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每门课既可自成体系,又有机结合,内容设置上由晚到难,由浅入深。紧跟当今最新科技与相关专业理论课教师一道共同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确定学生就了解掌握的内容及达到程度,制定实验教学考核办法,从而确立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将实验课程资源整合人格化。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分层组织。分为“基础-综合-设计-创新”四个实验层次,对原有的网络实验内容进行筛选与整合,实验内容要与最新技术成果相结合。引入能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使学生接触最新的科学技术综合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注重实验,因材施教,鼓励创新。培养拔尖人才。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于有创新设计思想,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可以免做普通实验的内容,安排难度较大的实验项目,或在导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定项目,自拟设计方案,实验室老师协助提供所需实验环境。

3.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在实验中会出现各种状况,并不是一件坏事,学生遇到问题时,通过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并强调学生要及时作好实验记录,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现代的手段,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尝试着运用当今流行的多媒体技术,对于那些实验难度偏大,并且又需要进行反复讲解才能做于理解的网络实验过程,做成课件、以动态模拟、图形等手段。来加以演示,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实验内容。还可以将此课件挂在网上,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内容。使得在做真实环境下实验时,心中更有数,提高了实验效果。在以往的网络实验课中,担心学生损坏网络设备,而把某些实验细节讲得太细,学生只一味照着做,不用太动脑筋就能通?^实验。

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一、翻转课堂的由来

“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应为美国人萨尔曼·罕。他在给侄女侄儿辅导数学功课时,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并将其分享给其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006年,他把教学视频上传到YouTube网站上,引起了很大关注,有很多学生通过网络参与了他的课程学习。随后几年里,这种教学模式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推广,曾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通俗的讲,即学生在课余时间看视频以代替教师的课堂讲解,然后在课堂上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完成练习以及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交流上,这种做法颠覆了传统学校课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这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其概念图见图1。

图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念图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教学对象的差异和个性需求,学生课堂自主能动性欠缺,学生质疑、批判、探索和创造力均受到压制;翻转课堂秉持着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育中学习内容的强制性,学生不再只是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课堂作为学习成果检测、知识巩固的平台,减少了知识传授环节,为课堂师生互动交流,生生协作学习预留了富足的时间,在提出疑惑、陈述观点、互助竞争中,学生语言表达、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培养。[2]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比较可以通过下表展示。

表1 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的对比

传统课堂 翻转课堂

教师 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 学习指导者、促进者

学生 被动接受者 主动研究者

授课形式 课堂讲解+课后作业 课前学习+课堂研究

课堂内容 知识讲解传授 问题研究

技术应用 内容展示 自主学习、交流反思、协作讨论工具

评价方式 传统纸质测试 多角度、多方式

三、实践之喜

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设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在这些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花很多时间讲解理论和演示操作,留给学生实践和交流讨论的时间较少,学生长期处于机械式的模仿跟随,兴趣得不到激发,教学效果的提升遇到了瓶颈。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有如下几点:

1.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易于浏览

对于《网络操作系统管理和配置》、《局域网组建和管理》、《网络综合布线》等专业核心课程而言,共同的特点就是知识点零散、操作步骤多、大项目可以化整为零。为此,我校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筛选、梳理和编排,然后针对每个知识点录制教学视频,每个视频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这样规模的视频符合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学生通过网络或者本地浏览视频,可以随时暂停、回放等,便于自我控制学习进度。

2.教学信息清晰明确,易于掌握

与当下互联网上纷繁庞杂的视频教程不同的是,我校将课程中的知识点做精心梳理、合理编排,形成与教材配套、不拘泥于教材流程、适合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的视频体系。比如《网络操作系统管理和配置》这门课中,很多教材都在一开始就重点介绍Windows服务器的Activities Directory功能,后面章节才会介绍DNS知识,这样便会使得学生在做AD实验时遇到DNS指向问题后一头雾水。在我校该门课的视频体系中,先完成DNS有关实验,为后续课程做铺垫,效果比较理想。

此外,我校录制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操作界面或者工作台,除此之外,就是配合操作进行讲解的画外音。视频中不出现教师头像以及实验室的各种物品摆设,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将注意力集中在视频核心内容上。

3.重新建构学习流程,易于互动

我校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新建构。对学生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课前完成,老师不仅预先提供教学视频,还可进行在线或离线辅导答疑;在课堂上通过教学互动来完成“吸收内化”,通过学生浏览教学视频后的反馈信息,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和各项情感目标的达成。比如《局域网组建和管理》这门课,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实验都需要在专门的实验室才能进行,传统教学模式下,限于时间、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学生真正能投入实验的时间不多,甚至都不能保证每位学生能近距离的看到教师的标准化操作。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操作的每个细节对于每个学生都一目了然,经过课前的反复观看视频,学生在课上的操作就胸有成竹,可以留出更多时间参与到师生、生生互动中去。

4.复习检测方便快捷,易于评价

我校制作的每个视频后面都配套4~5个相关的问题,以在线的客观题为主,这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复习检测,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学生浏览了教学视频之后,如果发现这些问题回答的不好,可以再看一遍,查漏补缺。学生的答题情况能够及时在服务器端汇总处理,教师通过直观的数据就能了解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需求情况,从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实践之忧

翻转课堂给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模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探索和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困惑的地方。

1.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到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环境的构建都需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3]虽然目前计算机及IT数码产品广泛普及,但部分学生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观看视频教学资源,课外自主学习资源受限制,学习效果难以保障。再者,一线教师大部分不通晓教育技术,对资源检索加工处理,录制教学视频等环节涉足较少,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2.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以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事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在教学平台上与师生互动交流,这是以学生具有自控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基础的。但是职业学校学生自控能力欠佳,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生大多习惯于传统课堂中依赖教师的指导,习惯家长监控,还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寻求助学服务,现实中需要给学生补充自主学习的知识,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另外,网络上诱惑的因素多,对学习干扰大,在这样自由宽松、无拘束的环境中,学生很容易迷航。加强学生时间管理意识,培养抗干扰能力,养成自觉学习习惯是翻转课堂的首要任务。

五、结束语

翻转课堂的兴起对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在看到国外取得理想效果的同时,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理性分析和大胆探索,如何将这种教学模式平稳移植到我国教育领域,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域,将是我们未来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我们相信,通过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会看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卜彩丽,马颖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软件导刊,2013(7).

[2]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3]张金磊,王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篇9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双证书”培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高速发展的高技术IT行业,面对技术性强、操作性强且技术更新速度快的岗位,这种高新技术产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应熟练地掌握操作技术与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坚持面向社会,与IT行业发展实际接轨的原则,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具备必需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为此,根据国家关于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方向和学校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确保培养质量,使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成为计算机网络行业从业人员,具备从事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的从业资格。另外,通过对社会需求深入地调查研究,把握网络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地调整。

二、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1.建立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以就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把本专业所涉及到的职业活动分解成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形成突出能力培养、与上岗对接的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全新的模式组织教学。本专业应全面打破学科体系结构,以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实际职业岗位作业中的环节,进行基本技术训练。通过认真分析与研究,制订出科学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

2.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按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确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主体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明确核心课程的标准,体现岗位知识、技能要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精品课程的要求重点建设《局域网组建》、《网站建设》、《JAVAT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设备》等核心课程。学校应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开发特色教材。

3.“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

要保证承载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和高质量展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培养既有高校教师资格和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应该进一步地在开辟渠道和实现人员双向交流的基础上,为教师到企业见习锻炼、挂职实践、参与员工培训提供平台,也为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实践专家来学院兼职任课、当好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参与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创造条件,真正形成出得去、来得了、可干事、能作为“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和素质提升机制。

4.实践教学的改革

(1)调整、充实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

学校可从地区知名的网络或通信公司聘请IT行业的资深专家为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人员。专业建设委员会主要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检查、修订;对教学计划的实施及教学质量进行监督、评估、考核;对教师聘用、教材选用和开发、实训条件建设和优化、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进行考察、审核、评估等。

(2)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多方联系,多种培训,支持老师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资格,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师资队伍。可由骨干教师带队,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见习,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获得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

(3)校企一体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以共赢为原则,学校应引企入校,共同投入,合作建设集产学研培为一体的校企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校企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两部分。

5.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计划依托合作企业加强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学习。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鼓励学生发挥动手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联系,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应该打破传统的考试方式,减少笔试考核,增加实践技能考核,也可引进企业考核。

6.“双证书”培养模式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就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职业资格教育不仅十分必须,而且对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尝试通过合作企业在本省乃至全国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得出其专业岗位相应的工作领域与技术领域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并根据对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资格的分析确定主考职业资格证书。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出社会真正所需要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的教育模式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这是信息时代必然的趋势。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共同作用,从而改进我们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郭杨,陈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龙源期刊网,2011.

[2]何木青.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硅谷,2010,(3).

篇10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网络课程

虚拟技术 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62-02

受场地、环境、时效性等因素的影响,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应用虚拟技术势在必行。为使应用虚拟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直接和有效的解决,教师有必要以研究者、参与者和当事人的身份,对如何应用虚拟技术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展开研究。

一、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所需的高性能实验环境保障不够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实验都需要高性能的硬件支持。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短缺,实践教学所需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等教学设备在类别、性能和数量等方面略显不足,部分课程内容的实践教学无法展开。

(二)实训环境不易搭建、不能重复利用

计算机网络专业很多课程的实验环境需要做繁杂的准备工作,需沿用一个阶段、一个学期甚至几个学期,有些实验需从一门课程沿用到另一门课程。如安装配置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服务器、连接与配置PC机和网络设备等。像这样为每一个实验搭建起相应的实验环境不仅费时而且费力。有时好不容易把实验环境搭建起来,学生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实践,但为了不影响实验室下一节课的使用,不得不把一切恢复原状。这样,学生下次课要再继续做此实践项目,则只能重新搭建实验环境,而且由于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由学生自己重新搭建实验环境或还原配置时进度不一,无法保证实践项目进度,影响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解决方案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应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解决的思路是研究和引入虚拟技术,搭建教学所需的虚拟实验环境、虚拟实验室,对教学内容、实验环境进行改革,制作教学实验场景快照以解决重复搭建繁杂实验环境的问题,虚拟实验室与真实网络实验室结合使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一)引入虚拟技术

1.虚拟多种平台的服务器和PC机。在网络安全防护、Windows系统服务、Linux系统服务、数据库管理等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同时启动多个不同平台的服务器和PC机,现实往往提供不了这样的环境。利用VMware虚拟技术则可在一台真机中构造出多种平台的服务器和PC机,此环境与真实系统并无区别,并且不会对真实系统造成损害。

2.虚拟网络设备。网络安全防护、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等课程中,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是不可或缺的。而真实设备往往具有操作耗时、更新淘汰快、设备费用昂贵、数量有限等特点。GNS3则能在一台真机上虚拟出多台网络设备,并且操作界面及命令与真实设备没有任何区别,从而满足教师备课、学生实践等需要。

3.联合多种虚拟软件,构建虚拟网络实验室。在网络安全防护、项目实践等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中,会涉及以上提到的服务器、PC机及网络设备,综合运用VMware、GNS3等虚拟软件,能构建综合的网络环境、实施大型项目。

(二)改革教学内容

网络专业的教学主要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虚拟技术之前,由于受到设备和场地的限制,进行任务和项目设计时只能就着现有的条件来设计对应某个知识模块或某个学科领域的任务和项目,而不能充分考虑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和学习情景。引入虚拟化技术后,联合应用多种虚拟化技术建立虚拟网络实验室,意味着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网络实验室,有条件去模拟经历网络行业各个岗位的整个工作过程。鉴于此,我们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设计出课程的学习情景。

以“网络安全防护”为例,通过行业调研和工作分析会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我们设计了三个学习情境,具体任务选取如表1所示。

(三)制作实验场景集

不同于真实的网络环境,在虚拟网络实验室中搭建学习情境的实验教学环境时,可以利用虚拟技术的快照、保存功能,把每一个易出错、难理解等关键步骤场景制作快照保存下来,重复利用。或利用虚拟机的录像功能把整个实验过程录制成视频文件。用此方法,为每一个学习情境中的任务搭建实验环境,形成课程配套的实验场景集。有了实验教学场景集,需要对某个步骤或环节进行讲解时,教师只需要快速回到相应场景快照便可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实验进度,这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和实验教学效果。

(四)实验环境虚实结合

引入虚拟技术后,学生可以自己为每一个学习情景设计方案,并在虚拟实验室中实施该方案。待学生都熟悉方案的实施过程后,再组织学生到真实网络实验室分组进行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避免了因学生不熟悉或操作不当而损坏相关设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现实网络方案的实施过程,实现了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在实践教学中,虚、实实验环境相结合使用,更全面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对方案的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行动研究,此次在网络安全与防护课程教学中引入虚拟技术进行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为了全面了解实践教学效果,在学院课堂教学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制作了一份本研究需要的问卷,对计算机网络专业3个班的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显示95%的学生认为运用虚拟技术上课效果好,教学质量监控办的评教数据显示该专业的教师得分均在90分以上,较前两年有较大提高。从调查和访谈结果来看,在教学中引入虚拟技术对教学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的影响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影响。在虚拟环境下,学生可以看到教师实际的操作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调查显示,引入虚拟技术后,96%的学生掌握了本课程的知识;学习进度快的学生还完成了拓展实践项目。

2.对学生技能形成的影响。在虚拟实验环境下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灵活地选择实验场景进行实验,遇到困难时可以参考老师在场景快照中给出的步骤。另外,可将课堂教学有效延伸到课外,学生课后的实验不再受到网络设备和实验场所的限制,只要有电脑就可以自己建立虚拟网络实验室,进行网络组建或网络安全部署与防护实验。学生的差异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大大提高学生的技能。调查结果显示,90%学生掌握了网络安全防护技能,95%学生认为虚拟技术帮助自己提高了操作能力。学生在各级各类网络技能大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3.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虚拟技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并进行验证从而获取知识同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会选择虚拟实验对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验证,90%的学生认为虚拟实验可以为探索计算机网络世界提供便利条件。在课后对学生访谈中,得知学生意识到了虚拟技术是一种新的学习手段,以后会继续利用它来探索计算机网络知识。

(二)对教师的影响

1.对教学观念的影响。通过对虚拟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深入,教师认识到不应受教材条条框框的限制,而应结合企业需求,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理念指导项目的设计与任务的划分,使工学结合一体化、学教做一体化。

2.对教学设计策略的影响。虚拟技术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很多企业项目原来无法实现,在虚拟技术的支持下,让环境的搭建与项目的实施变得不再有困难,老师因此能设计出更多、更好、更有针对性的项目与任务。

3.对专业能力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有了虚拟技术的支持,教师的研究与实践不再是纸上谈兵,专业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

4.对教学技能和教学心理的影响。虚拟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授课不再是光说不练,教学技能得到提高,教学心理趋于成熟。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应用虚拟技术的研究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兴趣变浓厚了,学生的技能和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也有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专业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授课方法新颖生动,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增进了对课程、教学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向。

【参考文献】

[1]石中英,王卫东,王妙函.行动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6

[2]黄波.论“网络攻防技术”课程虚拟化实践教学环境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3)

[3]秦.运用虚拟化技术模拟黑客入侵与防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8)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2011C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