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教育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19 16:4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小学教育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13-02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和推进,农村音乐教育的普及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由没有有音乐课的开设到音乐课的制定和开设,还有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相对过去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通过对小学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农村音乐教育的整体步伐相对城乡音乐教育还是落后的,步伐缓慢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观念落后,意识淡薄,领导学校家长不重视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大张旗鼓的开展,但是对乡村音乐教育影响力度还是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一些领导还还没意识到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没有很好的倡导和宣传,导致学校和家长对学生音乐的教育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指引和重视。有不少学校仍然还是把主课(数学、语文、英语)分数当成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依然跳不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误区。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或“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显然,这是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体现。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乡村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了解甚少,而且本身艺术素质低,意识淡薄,单纯的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人人都可教的课,还有的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才去教音乐,从而导致音乐教师更加缺乏。有些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本身素质条件的限制,根本意识不到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有德育培养、陶冶情操都有着很好的启蒙教育,所以孩子在家庭方面得到的音乐教育少之甚少。还有的家长对学校单方面的提出要求只要孩子成绩好就行,从来没有问及孩子在艺术才艺方面是否有天赋和兴趣,没有很好挖掘孩子在音乐方面的超强能力。尽管有的教育者能够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实中的人们(包括政府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家长和各界人士)对教育的要求过高的体现在考试的分数上,为了得到人们的认可,很多学校不得不把本来很少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应考科目的教学上,从而牺牲了小学教育。
(二)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水平低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今年来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业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有的初步建立了小学音乐教育管理|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人管理的音乐教育状况,制定了一系列知道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引进很的教材课本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教材内容。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师专业水平低真正按照教材教学丰富达到理想效果的,还不是很多。目前在乡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还有少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学校的钢琴民办教师不擅长弹奏,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只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有的小学上音乐课只是单纯的当成唱歌课来对待,缺乏对音乐教育理论的认识和对音谱和音名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应有的全面的认识。导致专业老师缺乏的另一方面原因有的是校方不愿意特意请专业音乐老师,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工资的开支,另一方面如果想让学生受正规音乐课的洗涤,必须需要教学条件设备的支持,这样无可避免的就会多出一些乐器或者多媒体等等一些条件的支出。有的学校虽然有专业老师教学,但是涉及到音乐理论、欣赏等这方面音乐知识的却很少,所以不可能实现普通音乐课程自身的价值和目标。而一部分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被分配到了农村,但大多留在了条件好的县城和乡镇中心学校,而不愿意去农村任教。由此可见,师资力量的缺乏质量差本人认为是导致农村音乐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三)音乐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教学设备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的物质基础。但现在由于乡村经济水平的限制和一些教育领导的漠视,很少投资到教学设备上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有的学校也就是一架老师专用电子琴,还一些乡村比较穷的学校教学设备也就是一架风琴,更无从谈起专用音乐教室、多媒体、音箱等多媒体设备了。学生接触电子琴会弹奏电子琴的就更寥寥无几,这在农村这样的现象还很可见。教学设备的简陋直接会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下降,所以即使有专业老师使劲浑身解数,也很难达到预想的结果。教学设备的简陋也是导致农村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由于内容偏深与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许多教师不讲乐理知识,不渗透五线谱常识,没有音响资料,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
以上都是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现状,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也就是领导教育管理部门不重视、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水平低、教学设备简陋等。面对这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二、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和领导,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想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声望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标准,彻底消除以前“正课”和“副科”的偏见,让农村小学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让孩子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从中受益终身。同时,教育行政领导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农村音乐教育的宣传,多组织一些乡村音乐比赛和一些文艺场所,深化村民的音乐教育意识,更新家长的音乐教育理念,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学校领导要加强音乐教育,把音乐教育和其他科目同等重要,杜绝音乐课因其他科目而被砍掉的现象,把音乐课当成小学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进行音乐教师培养
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可以说是当前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学校必须有效的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为音乐师资力量创造仪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学评估科目的评优活动中必须和其他科目一样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必须对定期让音乐教师组织一些音乐比赛和一些音乐小活动,也可以在上学放学或课间多放一些儿童歌曲,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兴趣,创造一个音乐环境,使小学生每天能在音乐中健康成长。对于农村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适当的安排一些音乐专业毕业或懂音乐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来,能够使他们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缓解了一部分毕业生就业难的难题。加强在校音乐老师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胜任音乐教学,在岗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对音乐基础知识能够熟练了解,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还有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发展教师的创造性,以及多了解一些民族特色和地方音乐,是教师能够全面教学。农村小学还可以制定检测教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成绩给予合理的评价和肯定,使他们发挥出对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对乡村音乐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献出一份力。
(三)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音乐教学设备的简陋可以说是制约音乐教学发展的关键。音乐教学是一个感官听觉的教学,不仅需要动起来而且需要去聆听。录音机、电视、钢琴、多媒体、手风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应该适当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添置音乐教学设备上,和增加一些音乐教学图书,使老师获取一些音乐资料,还能开阔学生的事业。设备的完善是教学的一个基本保证,是保证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去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以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完善设备是有必要的。
(四)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
1、教材内容的多样性
农村小学虽然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可以利用一些富有的地方特色课堂资源,所以编写音乐教材上,要多选用当地优秀民歌、民乐。这些优秀民间音乐艺术最纯朴动人,最有生活气息,最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周围的事物、备感亲切,引起更大的学习兴趣;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音乐游戏,来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音乐教学生动活泼,更具有乡音乡情的民族特色。例如:可以增加一些乡土内容。在音乐教材中,可以增加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比如菏泽的山东的地方戏曲,包括山东梆子、柳子戏、大弦子戏、枣梆、大平调、四平调、两夹弦、豫剧等,用于课堂教学,既增加了地方特色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还让学生认识了的家乡戏曲,增加他们的家乡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乡意识。还可以增加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少儿歌曲等,这些歌曲既可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删除教材中超出农村小学接受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内容,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们很难适应这样的教材,甚至产生厌恶心理。所以我们要有选择性的制定教材。
2、挖掘孩子们的舞台表现欲,培养他们的自信力
音乐课不单单是灌输给孩子们音乐知识,而是通过音乐课这种教学过程手段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情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心态。让听觉、视觉的感受牵动学生思维学,总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即:一节课完成后,学生们高声齐唱可以,这好像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而让他们一个人独唱时情形就不一样了,大多数表现为紧张、害羞、不自信,音色暗淡,有的甚至一句话也唱不出来,勉强的整个歌曲一个调子唱下来的还算不错,前后表现相差太远,缺少独立表达问题的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勇气。我想,这种局面可能是长期以来教师总像站在舞台上的演员,而学生总是观众的格局造成的。这种布局缺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得不到临场练习,当从台下走上唱时就出现反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每节课都要留出十五分钟,在学生基本把握好歌曲旋律后,大胆的设置其它栏目。比如我们教案中提到的,自编歌表演,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自己或者分组进行表演。先让学生通过音乐知识节目了解舞台形象,如身体自然站立,精神饱满,两眼平视前方,双脚分开重心要稳,面部自然生动,富有表情,加入动作简练、大方等。然后让学生分组同唱,如:分组后,第一遍6人同唱,两两相对,互相观察比较;第二遍时3位同学唱,3名当“观众”,轮流唱后互评一下;第三遍时,可为1个人唱,其它观看,进而让学生结合曲子内容和歌曲需要添加适当动作。这样,一步步使学生得到心理素质的锻炼,最后至学生能独立登台。教师可对此时学生的言行给予表扬,该指正的就指正。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讲台变舞台,教师走下台,学生不再死气沉沉,心里乐了,课堂活了,又怎能不爆发时时的掌声呢?原先的羞羞答答肯定会成为热情大方,这样学生的审美观念,鉴赏水平也一定会提高。
农村音乐教育是一个没有开发的潜力市场,它的落后和迟缓对我国整体音乐水平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还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对策,能够促进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重视,使孩子们受益,使农村音乐教育呈现出一种繁荣、生机勃勃的景象。
参考文献:
[1]张聪.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4,(8).
[2]孟颖杰,蒋丽君.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3]苏敏.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边缘化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8).
[4]邬志辉,任永泽.精神培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的使命[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篇2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如何面对素质教育的需要时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学生占很大的比率,所以要想改革首先就要从农村学校抓起。据统计,宁乡县除了城北中学、实验中学、金海中学等几所中学是地处城区,其他中学都是建在农村。而就目前的现状看,出现了极不平衡的现象,城市学生少但体育投入多实施情况好,农村学生多但投入少,实施情况不理想。沩滨中学地处农村,与其他农村学校一样,体育教育实施不够完善,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标准,如何打破这种不平衡,使农村学校同样享受城里学生那样的体育教育,是当务之急。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1.1农村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低
通过对沩滨中学九年级、八年级、七年级中考三项(实心球、立定跳远、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的测试了解到,每班能达到及格标准的人只占全班的50%左右,特别是女生,能达到及格的更少;再就是他们对动作的理解能力不强,运动感知能力差,动作不协调。
2.1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因素
2.1.1学校体育项目单一、体育场地器材缺乏
调查得知,现在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还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如跑步、广播体操等项目,体育场地也很少,没有标准田径场,更别说塑胶跑道、室内篮球馆、羽毛球场地、体操房、舞蹈房等现在所流行的运动项目场地,体育器材也是比较缺乏,更新比较慢,有的甚至已经不能使用,这些硬件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初中体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
2.1.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按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每人就要配备一个专业的体育老师,但就调查得知每个农村中学就3-4名体育教师,有的还不是从事专门体育教的教师,属于兼职老师,因此完全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要想推行素质教育几乎不可能。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素质教育精神不能很好的传达到农村中学,学校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2.1.3家长、学生对体育的不重视
通过实地访谈得知,农村学生家长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重要,不影响学生成才,他们这种错误的思想也间接地影响到了他们的孩子,导致学生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认为体育是可有可无的科目,因此上体育课的时候锻炼不积极,只想着自由活动,在他们的思想中体育就是一堂自由活动课。
1.2体育锻炼的作用
1.2.1提高身体素质,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主要是以身体锻炼为主,在其中通过配合与合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配合的能力;在现如今的社会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通过体育课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2.2体育锻炼正迁移文化学习
体育教学强调的是合作探究,体现的是互帮互,文化学习是一个劳逸结合的过程,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文化科目的学习,研究表明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记忆力和反应能力。因此体育锻炼有利于文化科目的学习。
1.2.3提高交际能力
体育运动是一个集体的项目,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以达到预定的效果,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通某个动作的学习,学生相互配合互相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在此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学校体育教学对策研究
2.1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
农村学校要想真正的贯彻落实全面素质教育,就要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督查学校按新课程标准进行体育教学,加大资金的投入,购置一定的体育器材,定期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把体育教学跟文化课教学一样的看待。
2.2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
农村学生由于信息与交通的不便,接触的知识面比较窄,不太了解国家的一下相关政策,对于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不清楚,导致他们体育运动的项目比较少,在这些项目中他们不能很好的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因此运动兴趣不大,长此以往渐渐对体育锻炼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就要通过多媒体、网络使学生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如观看大型体育比赛,了解体育名人,和一些新兴运动项目的视频。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便于体育教学的开展。
2.3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
农村学校虽然没有城里学校那么完善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但他有自身的优势,农村可运动的地方比较大,多山多树,可以开展一些城里不太方便开展的体育项目,如定向越野,农村学校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山多树地方大的优势进行开展;其次就可以多开展一些户外运动,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提高了他们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增加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实施的执行者,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实施,学校要按国家的规定配备体育教师,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和评课,使体育教师与时俱进,随时了解国内外体育教学的动态,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结:由于管理层对中小学安全教育意识的偏识、学生学习减负也没有很好的落实,诸多因素导致了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低。师资的缺位、场地器材的匮乏和家长及学生对体育的不重视成为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因素。建议从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增加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充分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农村小学;小学教育现状;思想进步;体制改革
一、阻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的认识
1.地方政府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地方政府没有转变思想,只看重中学和大学教育,对农村小学教育不够重视。我国农村经济水平落后,农村小学教学资源极其贫乏,小学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够,而地方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又不够。很多地方政府并未将教育资金全部落实在小学教育上,只是一味的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去搞地产和工厂。很多农村小学地方政府的忽视,自己投入薄弱甚至苛刻,导致悲剧情形上演。例如:湖北麻城市顺河镇3000余名学生要自己带课桌上学,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正常进行,而在媒体曝光面前,当地政府却说财政资金不够,而政府大楼却建的高大豪华,是中国教育的悲剧。
2.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职业素质普遍偏低
农民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新生力量严重不足。在一些农村,仍有一个老师带好几个班几门课的现象,而在偏远的山区教师更是缺位,由于农村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经济水平低下,教师待遇差,很多教师都不愿久呆,大学生毕业之后都趋向城市,这就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缺位,后备力量不足。以某中学为例,该校共有在校学生445人,专任教师44人,50岁以下的有22人,51岁以上的有22人,最近几年面临退休的老教师就将近20名。教师总人数虽然够用,但能胜任工作的很少。加上伤残、疾病、死亡等原因而正常自然流失,也是导致师资缺乏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新教师补充不足,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3.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
教育应与时俱进,我们的学生需要接受更全面的知识,比如计算机教育、体育美术音乐、外语等方面的教育,而农村小学和城市相比经费有限,设施建设艰难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大部分的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都不完善。有些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室陈旧甚至是危楼,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学习起来很艰苦,没有现代化设施,学生得不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最近曝光的湖北某地小学生带课桌上学事件,该小学因资金不足,连最基本的教学设施都严重缺乏,这对小学生的学习肯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4.教学思想陈旧,应试教育仍占主导
农村信息落后,消息闭塞,农村小学教师思想没有得到质的转变,尽管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也只是口头上响应,实际上“阴奉阳违”,“大搞精英教育”以应付考试和提高升学率。很多农村教师只重视教学课程,而不重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缺乏良好的交流,往往忽视那些孤僻的孩子,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其一生。在某些农村小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经常占用学生的体育课时间来补习文化课,并且每天都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在课堂内容安排方面均以死板的背诵抄写为主,没有注重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5.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加,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关注不够
很多农村的经济来源都是靠外出打工,这就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应该得到学校的关注和关怀。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关爱,内心孤独容易自卑,成为小学教育的难题,而很多农村小学并未给予太多关注,没有针对留守儿童提出相应的方案。留守儿童是农村教育上的一个新问题,也是阻碍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如何应对这些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
(1)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转变思想。地方政府应更加重视农村小学教育,将小学教育事业放在工作重点,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政府应建立扶住农村小学的教育的专项基金,在资金使用方面要实现透明化、集约化。
(2)改善教学环境,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留住优秀教学人才,培养后备力量。定期进行教师素质考核,教学技能培训,不断筛选优秀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思维。改善教师生活设施,适当提高教师收入水平。增加计算机的数量,方便教师们学习和交流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提高现代教学思维的转变。
(3)由于农村进货及水平低,财政投入有限,在学校设施完善方面,农村小学及其主管部门要开拓思路,多方筹资,通过集资、引资、加大政府投入等方式,积极争取外来资金的支持,增加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帮助农村小学完善各项教学设施,为农村小学提供一个可靠的物质基础
篇4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xx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建进程。
然而,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标准,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二.调查方式
我选择了访谈的调查方式,通过访谈的形式,探寻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为农村义务教育建言献策。在访谈人群的选择上,我根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寻找影响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1.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占gdp2%的比例,然而就这2%绝大部分都投入到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官员政绩思想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开展所谓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能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学成了空想。
2.师资力量薄弱。乡村中小学的教师大部分不是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
3.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县乡教育行政部门在学年末,年终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名。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晋级加薪,于是老师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延长时间。有道是:“不管是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
4.德育教育令人堪忧。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盗,出入网吧,侮辱师生。
5.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大部分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都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6.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而流失的主要原因。
7.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缺乏家长关爱。
四.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1.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最大限度的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来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不合格教师,招有具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状况,完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篇5
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情感表达的途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采用审美教育方式,就是将音乐教育理念建立在美育的基础上,调动小学生的音乐情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培养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情操。特别是彝族少数民族地区,诸如彝族村落,受到当地教育环境的局限和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得彝族乡村教学更为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小学生难以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要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加以培养,就要注重美育教育,通过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彝族地区乡村音乐审美教育现状
按照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小学教育中,要将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就要将审美理念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但是,目前的彝族地区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学情况不同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彝族地区乡村音乐教育没有与本民族相融合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是建立在普通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会选择经典歌曲而没有从特定的民族背景出发选择教育题材。音乐是极具感染力的,脱离了时代背景,很难令小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内涵,难以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彝族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彝族地区的乡村小学开展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对本地区的音乐资源加以开发,导致音乐教学的内容缺少民族性,由此而难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更不利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
(二)重视音乐技能教育而忽视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彝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自然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导致音乐教育理念也相对落后。彝族乡村在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更为形式化和技能化,以音乐知识的传授为主,而没有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且忽视了对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知识面存在着局限性,难以自觉地根据教师所传授的音乐知识加以延展,导致音乐知识被动接受,音乐技能被动学习,由此而难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解读能力。
三、彝族地区乡村音乐审美教育路径
音乐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内心情感的释放。主体对于音乐要细心揣摩,将音乐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融合,才能够领悟到音乐的内在涵义。彝族乡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要将审美教育渗透于小学音乐教育之中,同时注重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以引导小学生透过乡情而提升音乐情感,对于音乐加以真正领悟。
(一)选择音乐教学内容要注重当地民族文化
彝族地区是独具民族风情的区域,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普遍具有民族乐感。彝族乡村小学开展音乐教学,要将本民族的审美取向引入其中,积极地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于本民族音乐进行深刻解读,并感受其中的美感。音乐教育与民族教育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融合可以推动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更为切合实际,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是一种文化,彝族的民族音乐是本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从民族的角度实施音乐教育,以音乐教育促进文化发展,有利于彝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民族音乐的感染下,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就会与音乐相融合,使得民族音乐由意向转向具体事物,创造性地形成意境,由此而使得小学生在民族音乐中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二)根据学习内容创设音乐情境
彝族地区乡村小学并不具备有良好的音乐教学条件,如果选择九年义务制教育小学音乐教材中所提供的音乐教学资料,很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且无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展开教学。要提升彝族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就要从其特殊环境出发,创设音乐情境,将彝族音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最原始、最纯净对于音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学资料,以实现自然与音乐的融合。采用自然回归教学法,就是将音乐当地环境充分融合,采用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理解音乐,而使得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从听觉到视觉,小学生对音乐更形成画面感,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美的意境。当音乐被注入到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就会逐渐地渗透于心灵深处。相反,如果没有采用合适的音乐教学方式,就会导致音乐在小学生的意念中丑化,不利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为了使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就要从彝族的民族文化角度出发,对于音乐教学形式不断地丰富,让学生更多地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中所渗透的情感,以发挥音乐净化心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利于促进彝族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篇6
关键词:乡村小学; 校长; 基本素质
一、前言
乡村小学与城镇小学除了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差异之外,在学生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整体管理上都与城镇小学有一定的差距,现实的困难给乡村小学校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于这一分析,乡村小学校长要想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带领乡村小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乡村小学教学质量,提升乡村小学教职员工整体教学水平,提高乡村小学生整体素质,满足乡村小学教学需要。为此,乡村小学校长要明确自身任务,做到正确把握教育规律、做好学校管理工作、从细节入手体现公正公平原则,提升工作水平,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小学校长。
二、乡村小学校长要把握教育规律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这种特性就决定了校长要具有专业性,决定了校长应该懂得教学,懂得教育规律。从校长的角色看,校长前身是教师,作为校长就应该低下身子,走人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经常性地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俯下身子和教师一块评课,和教师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听取一线老师的对教学工作的要求,同时,校长要经常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与教师们一起研讨教材,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研讨中去伪存真,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问题既课题”,以科研促教研,通过以上种种努力提高课堂的效益,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从乡村小学教育实际来看,由于乡村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整体素质与城镇学生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乡村小学的校长就要正确认识到学校的实际教学特点,做到根据教学现状把握教育规律,做好教学分析工作,根据乡村学校的实际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不断提高乡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保证乡村小学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缩短与城镇小学的差距。由此可见,乡村小学校长应明确自身任务,将教学工作作为主要工作内容,针对乡村小学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乡村小学发展,为乡村小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领导。
三、乡村小学校长要做好学校管理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
为了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创造一个严格、规范、公平、有序、高效的学校管理环境,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工作有法可依,必须制定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常规管理的基础
首先,在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中,既需要用“心”用“感情”来管理,也需要用“法”用“制度”来管理。其次,树榜样,激励教师自我规范。重点抓领导的率先垂范作用。全心全意地为教师服务,以自身的实干精神,廉洁自律的品质去赢得人、凝聚人。
3、加强乡村小学的日常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乡村小学校长作为主要领导,应在工作过程中注重乡村小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应结合乡村小学管理实际,加强乡村小学的日常管理,应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能,发挥教职员工的管理优势,切实做好乡村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乡村小学的管理水平,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4、加强乡村小学的安全管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受到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乡村小学在小学生安全防护工作方面相对薄弱一些,这就需要乡村小学的校长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结合乡村小学的管理实际,积极推动乡村小学的安全管理不断向前发展,满足乡村小学的安全管理需要,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四、乡村小学校长要体现公正公平原则,从细节入手
在乡村小学管理中,校长作为领导核心,应在日常管理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从细节入手,做好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并不断加深乡村小学管理改革,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从目前乡村小学的实际管理来看,乡村小学校长应重视管理原则的体现,做好细节管理,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乡村小学校长要锻炼领导能力,提高管理实效性
乡村小学校长肩负着带领乡村小学快速发展,实现乡村小学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责任。基于这一考虑,乡村小学校长要锻炼领导能力,掌握专业技能,提升领导水平,使乡村小学各项管理满足实效性要求,促进乡村小学的快速发展。
2、乡村小学校长要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公正公平原则
乡村小学校长在管理中体现公正公平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管理中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配套的管理手段,才能使乡村小学的管理提档升级,满足乡村小学的发展需求,达到促进乡村小学发展的目的。所以,小学校长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乡村小学校长要在管理过程中注重细节管理
乡村小学校长要想提高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就要在管理过程中注重管理细节,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推进乡村小学管理不断向前发展,从根本上满足乡村小学发展需要,促进乡村小学建设取得积极效果。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乡村小学的管理中,校长肩负着重要的管理职责,只有不断提高校长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满足乡村小学实际需要,达到村乡村小学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为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小学校长,就要正确把握教育规律、做好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以及体现公正公平原则,认真做好乡村小学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梁红梅;吴彬;;追求规范和谐管理 打造特色品牌学校[J];辽宁教育
[2] 宋书仁;;规范管理 以人为本[J];现代阅读(教育版)
[3] 曹小娟;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4] 王雪莹;王筠《教童子法》蒙学语文教学理论及其现代意义[D];吉林大学
篇7
(一)师资力量城乡差距巨大
农村小学生师比为平均为13.6,县镇小学生师比为14.9。农村学校因学生不足、班额小,师资数量相对县镇而言较为缺乏,特别是部分学科教师,如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配备不全。从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反映的师资水平,县镇学校远远高于农村。据调查,惠民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人,本科及以上143人,专科及以上46人;高级职称及以上29人,中级职称及以上72人,中级职称以下91人。惠民县辛店镇中心小学教师中本科学历11人,大专学历16人,中专学历7人。可见,县镇小学师资水平的人员配备、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均远远好于农村小学。
(二)教学条件城乡差距明显
惠民县教学资源配置农村小学均落后于县镇小学,小学教育整体投资水平较低,城乡差距显著。县镇和农村学校生均图书蔵量分别为14.0册和8.3册,农村学生生均图书为城镇学生的58.8%;县镇和农村学校生均固定资产总值分别为3751元和1774元,农村学生生均固定资产总值为城镇学生的47.3%。体育用场面积、理科实验室仪器,县镇所有学校全部达标,达标率100%;农村小学达标率分别为47.5%和86.9%。
(三)教育投入乡镇差距较大
惠民县小学校舍总建筑面积为17.30hm2,小学在校学生6.28万人,生均校舍面积2.75m2,远远低于7.43m2米/生的全国平均水平。生均校舍面积不达标,校舍存在安全隐患,农村地区尚有部分小学亟待新建、改建、扩建、迁建,学生宿舍及其配套设施、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严重不足,教学技术装备落后。
(四)农村生源流失问题突出
惠民县城乡小学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十分严重。根据惠民县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惠民县全县小学正常转入44人,转出96人,分别占全部小学人数的0.11%、0.24%;初中阶段转入164人,转出276人,尚有辍学125人,分别占初中阶段学生总人数的0.17%、0.28%、0.13%。生源的流失使农村中小学校面临许多困境,尤其严重的是部分学校面临着无生可教的地步,甚至被迫撤并。
二、惠民县农村小学空间布局特征
(一)农村小学分布密度差异显著
惠民县农村小学空间分布不均。各镇小学数量最多的是胡集,全镇16所小学,其次是石庙,全镇13所小学,还有李庄、何坊,全镇各有10所小学。小学数量最少的是麻店,全镇仅4所小学。全县共有小学114所,平均每个小学服务的区域面积为12km2,服务的自然村数量为11.3个,服务的人口数量为5629.9人。除县城外各乡镇每个小学服务的区域面积为11.75km2,服务的自然村数量为10.67个,服务的农村人口数量5110.9人。县城小学服务人口数量最多,达11308.6人。各镇办中,麻店镇小学服务人口数量7522.3人,李庄、魏集、大年陈、辛店、皂户李等5个镇小学服务人口数量超过5000人,胡集镇小学数量最多,每个小学服务人口数量最少,为3750.9人。每个小学服务的区域面积和自然村数量比较,姜楼最多,分别为26.6km2和23.6个自然村;胡集最少,分别是8.6km2和5.9个自然村。惠民县县镇学校规模比较大,在校生人数多;乡镇学校在校生人数少,特别是某些村级教学点规模偏小。有的小学只有1个年级或2个年级,如桑落墅镇的明德小学只有一年级55人,苏堡小学只有五年级和六年级共60人,徐家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83人;胡集镇的于桥小学四个年级仅63人,白桥小学四个年级76人;李庄镇大周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136人;石庙镇奎星刘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共73人,九龙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共33人;淄角镇大魏小学只有六年级13人。惠民县村级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生源严重不足,个别小学或教学点的学生不到20人,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农村小学与村落空间分布不协调
惠民县小学达到了4.8km的全覆盖,其中距离小学1.2km以内的村有600个,占47.73%;1.2~2.4km的村庄有529个,占全部村庄的42.08%;距离小学2.4~3.6km的村占9.22%;距离小学3.6~4.8km的仅有12所。可见,惠民县小学集中分布在距离村庄2.4km以内。总体看来,惠民县农村小学能满足大部分村庄学生就近入学的要求,但部分村庄上学距离偏远,如大年陈镇的西南部、石庙镇与皂户李镇交界处、皂户李镇与淄角镇交界处、辛店镇与麻店镇交界处等部分村庄。
(三)农村小学空间聚集特征分析
惠民县小学主要设置在乡镇中心驻地附近的村庄,围绕乡镇中学驻地出现聚集趋势。以5.25km为半径,孙武镇大孙小学邻近村庄最多,有25个;其次是何坊街道办小学邻近村庄24个,大年陈镇孙家中心小学邻近村庄21个。邻近村庄最少的小学是清河镇中心小学,只有1个邻近村庄;其次是胡集镇东西屯小学,有3个邻近村庄。桑落墅镇明德小学、魏集镇中心小学、清河镇学区小学各有4个邻近村庄,有11所小学邻近5个村庄。个别乡镇小学数量过多,部分区域小学存在过度聚集。如桑落墅镇的徐家小学附近的村庄可以被桑落墅镇中心小学和苏家堡小学、韩龙章小学覆盖;李庄镇聂家小学、大周小学、蔡冯小学三所小学处于聚集现象;石庙镇的梁家小学和老关赵小学存在聚集现象等。
三、惠民县小学教育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化解城乡教育差距必须从单项制度的改革转化为整体教育环境的改善与提高,其根本的措施是城乡教育一体化。惠民县城乡教育差距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农村教育落后问题,因此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调整城乡小学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针对惠民县农村小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应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做好学校的合理规划,本着“学生就近入学,学校均衡布局,适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教学点跨村联办”的布局调整思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前提,科学合理地调整农村小学的布局。从农村小学生的身心条件来看,低年级学童单程徒走上学的时间,平原地区以不超过30分钟、行程约1.5公里为宜;高年级以不超过40分钟、行程约2公里为宜。如以上述标准考察惠民县的农村小学,则以低年级学生的体力和身心条件,惠民县所有乡镇的小学数量均偏少;而以高年级的身心条件,则有姜楼镇、麻店镇、辛店镇、大年陈镇、皂户李镇等高年级小学数量偏少,其余乡镇小学的服务半径均能符合小学生步行的距离要求。对于小学相对聚集的区域,如桑落墅镇徐家小学、苏家堡小学、明德小学,李庄镇聂家小学、大周小学、蔡冯小学,石庙镇的梁家小学、老关赵小学等,应在不违背学生就近入学原则的条件下,将小学在校生人数少、规模小的学校合并到邻近的小学。但对于小学数量本来就偏少、学生入学距离远的区域,如大年陈镇的西南部、石庙镇与皂户李镇交界处、皂户李镇与淄角镇交界处、辛店镇与麻店镇交界处等,则应考虑增设学校,以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要求。
(二)增加农村小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小学的.校舍条件和各种教育设施条件,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根本保证。惠民县是山东省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入少,难以保证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所以,惠民县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在本县经济甚为落后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首先要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其次,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扶持。惠民县必须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教育投入,才能满足城乡教育一体化对财政投入的要求。第三,要注意教育投入的合理分配,使教育投入进一步向农村小学倾斜,促进惠民县城乡中小学校硬件设施均衡配置,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设施的规模和质量。
篇8
关键词:乡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4月2号,教育部网站公布了《2014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学校教学设备条件明显改善,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但教师师资水平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尤其是乡村教师,严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进程。
二、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了解乡村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而发现教师师资存在哪些障碍。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并现场发放回收,样本来源于纯乡村小学(乡村镇以下中心小学包括教学点),调查共计发放问卷90份,回收86份,回收率为95.53%。根据以往文献,本次调查的指标包括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对教师信息技术支持程度、教师教育信息化意识。教师教育信息化意识是教师提高信息化水平的价值导向,对教师信息技术支持程度意味着教师自身外在条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教师自身内在条件。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指在具备信息化硬件设施的教室内,乡村小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如已会使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通常使用的媒介、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频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的程度、是否已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等。1.目前教师已基本会掌握一种甚至多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但使用频率比较低。由表1结果可知,其中有54.65%的乡村小学教师已经会使用“投影+幕布”的简易多媒体该方式,73.26%的教师会使用电子白板技术,33.72%的教师会使用一体机,仅11.63%的教师会使用在线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通常使用的媒介为“黑板和电子白板交互使用”占比为38%,为“电子白板”的占比为35%,说明教师在教学中以电子白板为主,交替使用黑板为辅;也会采用“投影+幕布”的简易方式进行教学。总体来说,乡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虽有了明显提高,但使用频率不高。2.信息技术运用的深度不够,尚未达到教育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程度。如表2所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处于“一般了解,大致领会”的教师人数约占90.59%。教师基本上都处在这个程度,能满足基本教育教学要求,成为一个简易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者。而更高水平的“非常熟悉,融会贯通”仅有8.24%,说明乡村小学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水平有限,课堂呈现效果简单重复缺乏创新,在应用信息化教学上提升空间巨大。3.大部分教师借助免费资源平台,尚未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如表3所示:有39.53%的教师未建设自己的教学资源库,60.47%的教师已建立。由此观之,乡村小学教师已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授课的初步能力,但其熟练水平普遍不高,融合创新的能力也很缺乏。只是停留在对信息技术浅层的“会用”阶段,总体上看信息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对教师信息技术支持程度1.培训次数较少和培训重点不符合实际需求。如图1所示,教师平均每年参加国家、市或者区县、学校组织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次数大多为1-2次,分别占比31%、43%,说明教师培训次数少,力度并不高,乡村小学能给予教师吸收新知识和提升信息技术的机会不多。乡村小学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以“课件制作”和“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的基本技能”为主,分别占比56%、60%,其他培训内容均不超过30%。学校主要以基础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培训为重点内容,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高层次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培训较少。2.培训技术不足以满足教师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此题设为教师认为自己目前信息技术培训的重点应落在何处。如图2所示:33%赞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35%赞同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的基本技能方面。乡村小学教师认为在培训重点应该是观念转变的与认为培训重点更应注重实际操作的比例为15:71。说明大部分教师的观念已经改变,技术上的不足使教师想从培训中得到有效的帮助,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3.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希望获得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资源的支持。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最希望获得教学资源的供应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一方面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建成,需要定期的维护与更新;另一方面,教学资源的供应的不足使教师对信息技术使用上有所限制,需要学校资源供给和懂得如何借鉴与学习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优质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自身能力的支持和拥有自己学校一支强有力队伍的不断指导和引领也很有必要。具体见表4。第12期LEARNINGWEEKLY信息技术培训是帮助乡村小学教师提高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途径,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究:学校方面,满足于解决教师基本的硬件设备使用问题,而忽略了培训内容缺乏深化整合意识;教师方面,从自我主观层面提出培训的重点为信息技术能力,观念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但其在信息技术相关培训中所学习掌握的并不多,从每年参加的培训次数可见培训的资源很贫乏。因此,教师更需要培训来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三)教师教育信息化意识教育信息化意识是指教师是否具有教育信息化思维。本部分调查的主要内容旨在了解教师是否有教育信息化意识,以及其在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学是否有促进作用,教师是否会有意识地与他人进行研讨、是否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学科发展活动、是否认为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及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1.教师相信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学,并认为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参与调查的教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表示信息技术对教学有促进作用,仅有一人表示不知道。教学资源库是指教师把各种与个人教学、学习相关的多类别的数字化资源,科学合理的组织成为方便存取和管理的数据库对象。95%的教师认为有必须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对资源进行分类管理,5%的教师没有这方面的意识。2.教师愿意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学科发展活动,并有意识地与他人进行研讨,相互促进。91%的教师表示会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学科发展活动,愿意不断更新理念、知识与技能,显示教师们积极性高。91%的教师表示会有意识地与他人进行研讨,但是仍有9%的教师表示否定。说明虽然大多数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有意识地与同事进行研讨,相互促进,建立相互帮助的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沟通关系,但小部分教师仍固步自封。3.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1)教师自身信息化技术能力不足,团队力量不够,如PPT制作技术有限,信息化设备部分功能不会使用。(2)信息化教育资源匮乏,一方面是教学中所需要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部分查找困难,如体育教学能应用的教学资源较少,另一方面是教育网络资源过于繁杂,筛选优质资源困难。(3)信息化专业培训次数少,信息技术提升不够;现代化教育技术更新太快,培训内容跟不上节奏。(4)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够,信息化与教学相分离。在教师信息化意识层面上,教师能够发现自己在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学有促进作用,也愿意与同事建立相关知识体系的交流互助模式,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科发展活动,支持去建设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不难发现乡村小学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滞后于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缺乏一定的融合创新能力。而且,教师虽具有信息化意识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缺少有效的行动。从信息技术支持程度来看,乡村小学教师是“特殊”群体,他们迫切地需要培训等途径来提升自己有限的水平,可培训往往最容易忽视教师自身的动机需求,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事倍功半。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培训质量,丰富培训形式随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日益增加,硬件不足作为曾经影响乡村小学信息化发展的最大阻碍已日渐消解,而乡村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过低成为国家推广信息化教学的主要障碍,因此,需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质量。一方面,完善职前培养体系。师范教育应重视信息素养的实操训练,避免仅注重理论的局限,加强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避免单一的办公软件的学习,可适当学习实用性强、趣味性足、应用性广的信息化技术;另一方面,重视职后培训。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水平落后,教育质量较低,难以吸引优秀的小学教师留下任教,也难以请到相关人才进行培训指导,造成“多媒体闲置”的资源浪费现象,为解决这一现象,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如同行交流、现场指导、专家授课、优质课比赛、校际观摩等,不断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主体意识,建设符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资源库”。
(二)提升应用水平,融合学科教学问卷中第三个维度为教育信息化意识,从中均可发现乡村小学教师对教学信息化的观念已经转变,但知易行难,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只满足于操作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缺乏落实学科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于教学实践的行动,致使出现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恶性循环。农村小学教师应努力克服实有条件的不足,开拓各种渠道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如远程培训、连线专家、课堂实践等。教师还应该在满足当前应用的基础上,学会有选择地掌握信息技术,最好结合学科特色和学科内容来进行选择,这样更具有精确性和创造性。此外,应以年轻教师的信息化思想和技术带动学校整体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篇9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办学条件;职称评定
一、农村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农村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农村教师进入老龄化,先进的教学理念得不到发挥加之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农村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但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学生家长对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认可,为了孩子的前途, 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甚至进城镇陪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父母们怀有攀比之心。让子女去城里最好的学校学习。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农村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 在我们所在市的农村,由上述原因致使农村小学学生生源逐年减少,生源不足。留下来的学生大多是差生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而且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学习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更多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更加失望,转学人数增多。无疑造成农村小学生源的减少、 办学规模的萎缩.
(二)农村小学教师编制短缺,一线老教师职称得不到解决。
1.当前农村小学年级多,生源少,教师配备不够,为了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老师们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几乎全天都待在教室里,讲课,批改,备课.他们没有机会出去去参加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仍是填鸭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农村小学的教师大多是老民办,这些年来由于职称评定含有腐败现象,致使他们的职称问题得不到公正解决,他们心里很窝火,觉得自己在一线辛辛苦苦工作几十年到头来还是与小学高级职称无缘,索性带着情绪工作。抱着混几年退休的思想,阻碍了农村小学教育素质的提高。
(三)教师职称和工资挂钩严重影响一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评职称本来是件好事,但谁有关系,谁有钱送,谁就可以评上小学高级,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扰乱了正常职称评定工作。目前农村小学具有小学教师高级职称的老师没有几个代主课。能代课的代副课代不了课的在学校里做杂工,然而他们每月领的工资却高于在一线代课的老师,严重影响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农村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提高全民素质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小学教育,而当前农村小学所面临的困境。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必经途径。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才能使农村小学走出目前的
(一)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过硬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农村办学条件差、那么如何切实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数量的质量?以我看来,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农村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对多年兢兢业业在一线工作的教师进行优待,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帮教。通过一带一,一帮一,迅速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多给农村教师出去学习,培训的机会,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配备专职音体美教师,促使第二课堂落到实处。其次,农村小学留守孩子较多,父母都不在身边,他们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教师要尽可能对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多关注学生,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成长。
(二)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小学地区倾斜。 因为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政府大力度的投入,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通过对农村小学的危房改造、 校舍建设、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等,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三)取消小学教师职称工资
目前以职称取酬严重影响在一线教师的情绪,他们也是人,也存在心理失衡的问题,他们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每月拿的工资却不如那些在校做杂工的高级老师,在失衡心理的驱使下,导致一线教师工作不够积极,失去责任心。所以取消教师职称势在必行。
(四)加强校长培训,提高校长素质
篇10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 教学现状 应对措施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1.没有考虑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农村教师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身旁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家长管理力度有限,学生基础薄弱。即使老师再努力,但学生的成绩提高缓慢。到最后老师的学期评估就被这成绩一票否决。这也直接影响到了老师的积极性和热情。
2.教学观念落后,领导不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第一:过分依赖教材,忽视学生;第二:强调语文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科整合;第三:强调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强。显然,这是造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乡、镇一级的基层领导对语文教育、教学知之甚少。在他们眼里特别低年级语文简单的不得了,是人人都可教的课。你数学应用题做不了就去教语文吧,所以语文教师就得低人一等,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且更是低人一等。因此,从高年级(作文、日记)到低年级(造句、写话)在众多农村小学的语文作业本上,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严重的方言现象。另一方面,因为农村教师或学校氛围的原因,在农村小学很难真正意义上开展好教研活动,要么也是应付上面的检查。从而导致老师的“单干”教学方法比较多,不能快速及时地共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所以,我认为加强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农村小学重视语文教学。
3.语文教师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目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院校的培训,即使国家的远程教育所提供了电脑、课件、音像等,民办教师也无法熟练操作或发挥最大功效。同时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素质急待提高。语文教师尤其需要经过特别的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普通话成了大多农村孩子的一块污斑。教师语文素质低,是造成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语文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4.没有适合农村学生的配套教辅。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际,笔者发现,农村学校用的教辅跟城区学校学生用的教辅难度一样。尤其在村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为特殊的环境,很难达到与城区学生一致的教学目标。就拿考试来说,因为试卷的难易程度只适合城区的学生,把其拿到村小来考,每次考下来,学生的成绩都很不理想,每次平均分只有四五十分。这样一来,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也打击了老师的积极性。
二、改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育状况,首先应提高对语文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尤其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激活思维,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推向深入。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语文教育,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低年级语文谁都能教”的偏见,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语文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这部分师资力量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现有师资的适度使用,既不能滥用,也不能放任。同时,语文教师在教师评优评先活动中普通话也做为打分的一个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只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的。其次,面对教师不足的情况,学校应该用优厚的待遇引进专业的语文教师,如果经济有困难的地区和学校也可以加大对主教语文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力度,提高语文教师素质。在岗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第一,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教师熟练掌握语文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他的最大功效。第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荐城市中语文教学的优秀成果,发展教师的创造性。第三,文化素养。语文教学不仅包括天文地理各科之间的渗透,还包括与英语、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间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彻。
3.加大语文教育投入。首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多媒体教学设施是制约语文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虽然农村小学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却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4.制度出一些适合农村语文教师的鼓励措施。或者在同等条件下,政策应向农村教师倾斜。只有这样,老师的积极性上去了,也自然而然把学生成绩提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