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技能范文
时间:2023-09-19 16:4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核算技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以下简称会计中心)的成立,在进一步规范基层单位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减少了财务支出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但是,由于会计中心与基层单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机构,工作场所分开,也没有上下级管理关系等原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计中心通常只能起到“核算”、“付款”的作用,对基层单位的监督职能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尚需进一步强化。本文分析了目前会计中心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 会计中心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中心履行监督职能的主动性不够。普遍是“重核算、轻管理”,一方面由于日常核算任务繁重,疲于应付,没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对基层单位实行细致的监督;另一方面是“好老人”思想作怪,一些会计怕得罪人,只停留于原始凭证规范性与否、开支合理性与否等问题的审核把关,没有主动深入去了解每笔经济业务事项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决策程序,对资产的使用也缺乏有效的监督。
(二)基层单位对会计责任主体的认识不清。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指的是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银行账户,统一到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资金结算、集中进行会计核算、集中管理会计档案的一种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管理形式,基层单位所有的财务活动仍是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其单位负责人仍为本单位会计责任主体,应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决策和资金使用等问题负总责。但是,在全部帐务集中到会计中心管理后,一些基层单位的人员往往错误地认为会计的责任主体也相应转移到了会计中心,对财务工作有了较大放松,领导不主动学习更新财务知识,报帐员也缺乏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会计中心的监督工作也得不到基层单位的理解与支持。
(三)基层单位与会计中心的工作相脱节。首先,会计中心对基层单位报送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把握,会计中心的人员没有参与单位的具体业务,虽然对原始凭证等资料进行了审核与监督,但也只能看看票据是否规范、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整等,难以正确判断其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其次,会计中心对基层单位的财产物资的监管难以到位,会计中心只负责财产物资的记账与算账工作,具体的东西仍由各单位保管使用,如果单位领导与报账员法制观念淡薄,或因工作疏忽而不提供真实情况,会计中心将无法获知各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再次,会计中心向基层单位反馈的信息不够及时全面,由于报账员不进行具体的账务处理,而会计中心一般只提供月报表资料,使得基层单位的领导对本单位的往来经济业务尤其是债权债务不能及时、准确掌握,给其日常工作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
(四)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和约束比较薄弱。按规定基层单位向会计中心提出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其年度预算指标,但由于目前预算还缺乏科学性,比较粗糙、功能不全,经常调整,造成了支出的随意性大,这也使得会计中心的预算监督约束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二、 加强会计中心监督职能的办法思考
(一)会计中心要加强自身建设。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每一项财务活动,都需依靠会计人员进行收支、核算与监督,在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确定后,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是由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决定的。因此,要选用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具备会计知识与技能,并能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勇于抵制和纠正不正之风的人员到会计中心工作。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单位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与会计改革措施的陆续实施,会计人员所面临的工作形势越来越复杂,不再只是单纯的数字,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责任更大,遇到的问题更复杂,需要的知识也更多,因此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会计人员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论,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提高政策水平,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再次,要建立选拔、激励与约束机制。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对会计中心的人员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促使会计人员更好的钻研相关业务,提高履职能力,主动服务基层单位。
(二)增强基层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基层单位的帐务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后,其主要负责人仍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会计中心一方面可以通过签订承诺书与日常宣传相结合的形式,使单位负责人真正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另一方面要督促基层单位建立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做到制度管人、有彰可循。要确定不相容的岗位与职务,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控制机制。同时,制定规范的业务流程,设定“六联章”,各项财务收支先写明用途,按照“经办人—证明人—验收人—审核人—审批人”等程序进行严格的审批和批准,坚持做到“先审核后审批”,以充分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职能。
(三)加强对基层单位负责人和报账员的培训。单位负责人作为财务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很有必要通过经常性的培训,让其熟悉了解相关的财政、税务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和财务知识,为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单位的报账员虽然不再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但其仍负责着多项工作,包括:报账资料的收集整理、会计信息的传递、备用金的管理、据实登记会计台账,定期向会计中心报账及对账,对原始凭证进行初始审核、组织人员实施财产物资的清查盘点等职责,其工作的规范程度与水平高低将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假,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否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对报账员的培训和管理,切实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篇2
关键词:煤炭运销;财务会计;电算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7-0125-02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在现代煤炭运销企业已普及,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也逐渐向纵深发展。为了增强煤炭运销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然而,煤炭运销企业管理千头万绪、百废待兴,究竟从何入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财务工作的实践,对会计电算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一剖析,并对提升财务人员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提出了浅显的看法。
1 重视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提高思想认识
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电算化会计理论即研究实现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系统组织、会计核算的程序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后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
的发展依赖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计算机单机处理的方式已难以完成现有会计核算工作,为此,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即会计电算化系统必然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定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运作规范及特点、会计档案等基本要求。今后,会计人员执行的任务应侧重于财务预算的编制,对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对子系统进行设计,设计管理决策所用的各种内部报表,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各种信息等,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作用,使会计电算化由会计核算方法的电算化向会计管理电算化的方向发展。
2 强化岗位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关键是应用,特别是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决定了本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水平,他们中有多少人会使用计算机,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工作,甚至有多少人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机软件编程工作都对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会计电算化工作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走全员化管理的道路。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达到学了就能用得上,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通过初级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一些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的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通过高级培训,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造就一批既能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确保系统历史数据信息安全完整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种无纸化工作,所产生的数据均存在计算机的硬盘上,因此单位所发生的新的经济业务内容经过电算化帐务处理后,应坚持当天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处、分人保管。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工作:首先,财务部门应定期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其次,由于会计电算化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还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可以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的制度,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4 建立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工作体系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将对人们的传统观念、原有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企业必须调整原有的工作体系。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具备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调整原已习惯的传统的核算方法,规范账务处理流程,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5 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电算化的规章制度和运行制度
5.1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
控制操作人员的职能,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度,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是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主要应该解决的问题。只有制定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企业应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适合本单位经营管理需要的各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逐步完善。电算化内部制度建立后,抓落实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定期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有相应奖惩措施,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
5.2 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制度
传统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强调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即四符。会计信息化后,前三者相符已不用担心,但是由于计算机中的数据容易被修改、被窃取,而不留痕迹,因此应建立财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财务信息管理岗位责任制度,这也是防止差错、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利保障。手工处理的会计信息是以纸张作为载体进行保存的,使用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保存方式变为以磁介质为主、纸介质为辅,不仅要建立纸介质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还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与磁存储介质相关的数据安全制度。会计信息系统所使用的计算机、打印机、通信设备等,要求防震、防磁、防尘、防潮,要使系统运行环境正常也要建立信息系统基本建设管理等多项制度。
篇3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会计核算 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业务是节能服务领域的一项新兴业务,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尚未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会计核算作出相应的规定,在会计核算的科目、内容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实际工作中很多节能服务企业的会计核算非常混乱和模糊,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务上加强对合同能源管理的会计核算模式的研究,以利于节能服务企业正确组织会计核算工作。
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会计核算现状分析
目前节能服务企业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会计实务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核算模式:
(一)存货准则核算模式
即认为节能服务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向用能单位提供的是自产的节能设备销售、安装及售后服务,其实质类似于分期收款的节能设备和后续节能服务的混合销售。笔者认为:就“实质重于形式”而言,节能设备购置在本质上是节能服务公司的一项资产投资业务,通过折旧或摊销方式转化为货币资产。取得的收入是节能服务收入,而非销售节能设备的收入。所以无论是从业务性质上还是从交易实质上分析,都不符合存货准则的相关规定。
(二)BOT项目核算模式
此种模式即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规定参照BOT项目处理方式进行核算。BOT是企业采用建设、经营、移交方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建造期间,项目公司对于所提供的建造服务应当按照建造合同准则确认相关的收入和费用;基础设施建成后,项目公司应当按照收入准则确认与后续经营服务相关的收入。采用这种核算模式的企业认为: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也要经历建造――经营――转移这一过程,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规定相符。笔者认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规定,BOT的(建设―经营―移交)项目是为了缓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与投资资金紧张的矛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投资模式。政府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非政府部门的投资者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投资者承担该项目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的权利。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内,投资者通过向设施使用者收取费用,来回收项目投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同时,政府部门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项目的监督权。特许期届满后,投资者将该基础设施项目无偿地移交给政府部门。可见,BOT项目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两者在运营模式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业务也不适用BOT核算方式。
(三)融资租赁核算模式
此种模式认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业务就是节能服务企业按照客户的要求建造的特殊固定资产,在合同期分期收回投资并获得收益,合同期满将资产所有权转移给客户。且资产多为专用设备,一般只有用能企业才能使用,所以与准则中的融资租赁规定相吻合。笔者认为:合同能源管理下的节能设备在合同期内资产所有权仍属于节能服务企业,用能企业只拥有使用权,而且未来的节能收益并不能确定,与节能设备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没有全部转移给用能企业。节能服务企业在合同期内要对资产进行折旧或摊销,而用能企业无法视同自有固定资产入账,支付的租金已列入当期损益,也不允许再计提该项资产的折旧或摊销。而且该资产在合同期的使用中因运营的需要可能不断的发生投入,所以事先很难确定资产的价值。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合同期通常远短于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与融资租赁规定的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相悖。而且租赁期发生的正常维护费用由出租方承担而不是承租方,与融资租赁的规定不同。能源管理合同条款表现为效益分成而不是固定租金的收付,通常是确定一个节能额的分成百分比,而不是一个绝对额。对节能服务企业来讲也是一种未来的不固定的服务收入,对客户来讲也是一种未来不确定的支出,具有波动性。这就导致无法按照融资租赁的核算要求计算最低付款额和最低收款额。
(四)经营租赁核算模式
此种模式认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属于经营租赁业务,节能服务企业建造的设备是未来出租的固定资产,未来从用能企业获取的收益中,一部分是投资成本的回收,一部分是租金收益,合同期内,节能服务企业将各期取得的收益按照直线法确认为当期收益;而用能企业由于设备在合同期内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按各期的节能收益的一定比例向节能服务企业的支付设备使用费(即租金)通常按直线法计入当期支出。与准则中的经营租赁一致,应按照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进行核算。在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中,能源管理合同的履行需依赖特定资产,即节能服务公司负责建造的节能设备,该节能设备虽然形式上是由节能服务公司使用管理,但是这种使用管理是受到用能单位限制的,在合同期内,合同条款对节能服务公司在运营设备期间的服务类型、服务对象、服务价格进行了限定,因此节能设备的实际使用权在用能单位,即节能设备的使用权发生了转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释义,确定一项协议是否属于或包含租赁业务,应重点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履行该协议是否依赖某特定资产;二是协议是否转移了资产的使用权。所以,合同能源管理应该属于租赁业务范畴。
综合分析上述四种核算模式,相比较而言,合同能源管理更多的是经营租赁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合同期内的诸多不确定要素,也使得采用经营租赁核算方式更加简单、直观。在此,笔者认为,可以将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界定为一种特殊的经营租赁业务,即在租赁结束时双方发生了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这种转移双方基本都是以赠予与受赠的方式完成,而且现行的税收政策也是这样规定的。对节能服务企业来讲,该资产随投资的回收基本已折旧或摊销完毕,账面价值几乎为零,只需做简单的资产清理;对用能企业来讲,不需另行支付资产价款,只是取得资产所有权,账务上也只是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为此,笔者建议现阶段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拟参照租赁准则中经营租赁的相关规定进行核算。
二、完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会计核算的制度性考量
(一)从长远考虑,应加快制定出台合同能源管理特殊业务的会计核算准则
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因此,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我国长期的战略性产业,从合同能源管理未来的发展要求出发,很有必要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业务单独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以规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会计核算。为此,财政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组织相关专家和实务工作者,在深入调研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运作模式和会计核算情况的基础上,抓紧起草《企业会计准则X号――合同能源管理(征求意见稿)》,在充分、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尽早制定出台并实施《企业会计准则X号――合同能源管理》,以满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会计核算的现实需要,促进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二)从短期看,应租赁准则解释规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会计核算
在目前财政部尚未出台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相关会计准则的情况下,可先通过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的方式,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具体核算方法作出统一规定。现阶段,节能服务企业应当在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后,根据现行有关会计准则、解释和合同能源管理有关税收政策的精神,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业务的特点和交易实质进行判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实务操作。
三、规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会计处理方法的具体建议
根据租赁准则中经营租赁的相关规定,对现阶段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各阶段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一)项目前期阶段
项目前期阶段主要包括项目拓展阶段、项目方案阶段以及项目合同阶段。项目前期阶段经济业务应通过设置“生产成本”或“劳务成本”、“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等科目进行核算,用来归集相关的前期费用。在项目前期阶段发生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印刷费、聘请专家的劳务费、交际应酬费等费用应根据受益原则,直接为该项目提供劳务(工程技术部)的,应计入“生产成本”或“劳务成本”,行政管理部门(综合管理部)或销售部门(市场营销部)发生的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即相关费用发生时,借记“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二)项目建设阶段
项目建设阶段的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包括:采购原材料、设备,组织项目施工、安装和调试等。根据现行税收政策规定,节能服务企业投资项目所发生的支出,应按税法规定作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节能服务公司应将购建的资产,以及开发和购置的无形资产分别确认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因此,项目建设阶段应通过设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科目,核算根据项目设计要求采购原材料、设备,组织项目施工、安装和调试,以及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所发生的合理支出。
为区别节能服务公司内部自用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时,应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置“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固定资产”二级科目;应在“无形资产”科目下设置“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无形资产”二级科目。合同能源管理固定资产购建的账务处理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节能设备时,借记“固定资产――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2.购入需要安装的节能设备时,节能服务公司应将相关的成本费用可先通过“在建工程――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工程”科目进行归集;安装完毕,投入使用后转入“固定资产――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固定资产”科目。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1)项目建设阶段购入设备、材料时,按实际发生额,借记“在建工程――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工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2)发生施工、安装和调试等费用支出时,借记“在建工程――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3)项目完工结转成本时,借记“固定资产――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工程”科目。
3.节能服务公司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增值税免税条件的,购入设备、材料等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需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借记“在建工程――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工程”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合同能源管理无形资产购置的会计账务处理如下:按购置成本,借记“无形资产――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无形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三)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经济业务包括对项目的运行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安排好项目资产的管理、维护和检修,与用能企业共同监测和确认节能项目在合同期内的节能效果,分享收益等。根据现行税收政策规定,节能服务企业投资项目所发生的支出,应作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形成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应按合同约定的效益分享期计提折旧或摊销。项目实施阶段经济业务应通过设置“生产成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和“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核算合同能源管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和摊销费用,并确认节能效益分享收入。项目实施阶段的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1.按合同约定的效益分享期计提合同能源管理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生产成本”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固定资产”科目。
2.按合同约定的效益分享期摊销合同能源管理无形资产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摊销――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无形资产”科目。
3.根据有关规定,合同能源管理应属于节能公司的主营业务,相关的收入、成本应通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核算。
(1)发生的管理、维护和检修费用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应借记“生产成本”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
(2)按合同约定分享节能收益,收取节能服务费确认收入时,借记“应收账款――XX用能单位”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服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节能服务公司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增值税免税条件的,借记“应收账款――XX用能单位”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服务收入”科目。
(3)收取节能服务费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XX用能单位”科目。
(4)期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服务成本”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4.根据现行税收政策规定:“节能服务企业应分别核算各项目的成本费用支出额。对在合同约定的效益分享期内发生的期间费用划分不清的,应合理进行分摊,期间费用的分摊应按照项目投资额和销售(营业)收入额两个因素计算分摊比例,两个因素的权重各为50%”。
(四)项目期满移交资产阶段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期满后,应将节能设备从节能服务公司无偿转移到用能单位。项目期满移交资产时,应通过设置“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支出――非公益性捐赠”等科目,核算移交过程中的相关支出。根据现行税收政策规定,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用能单位取得相关资产作为接受捐赠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作为赠与处理。按照上述规定,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企业移交节能设备等资产时的会计账务处理如下:
1.节能服务企业应将合同能源管理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全部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再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转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即先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固定资产”科目;再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公益性捐赠”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2.移交无形资产时,根据合同能源管理无形资产的账面净值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公益性捐赠”科目、借记“累计摊销――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无形资产”科目;根据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货记“无形资产――XX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无形资产”科目。
参考文献:
[1]张明贤.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及节能效益分配型财务核算方法[J].中国总会计师,2011(5).
[2]杨仁标.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会计处理初探[OL].浙江电力优秀管理论文大赛,2013-9.
[3]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4]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5]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释义.
篇4
关键词:会计;核算功能;财务;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其主要工作就是进行会计核算,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强化会计核算功能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强化会计核算功能的任务上必须有完善的会计核算形式,同时对工作人员的核算工作也要进行相应的规范,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同时降低所需的成本。在强化会计核算能力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会计人员作为该过程的主体,必须有强烈的工作兴致,而且要具有相应的会计素养,因为这关系到财务系统的安全性,一旦会计人员素质有问题,我们所做的所有工作都将功亏一篑,带给整个企业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方式以及重要性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让我们的财务管理方式适应现代的企业,让企业运用有限的资金来获取最大的效益。财务管理方式变革是由于它已经不能跟上现代企业的节奏,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是高效以及高水平,同时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是信息化的管理,采用高水准的管理方式让企业走在市场的前面,获取最大的利润。具体方法是,放弃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方式必须浴火重生,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来降低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使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
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上,内部监督制度必须加以完善。现代企业内部监督存在不小的问题,内部管理人员结构不完善,权责不明确,导致企业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下降,有些企业结构是完善的,但是执行难度大;内部没有相应的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自律,使他们遵纪守法,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预算不能按规定执行,企业内部人员互相认识,大家都想不得罪认识的人,导致预算被挪用,不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介于以上几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监督检查的制度,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的制度,进行集中核算,防止暗箱炒作。同时我们要对财会队伍进行强化,建立相应奖惩制度来激励财会人员,做到人人有责。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所以说电算化制度必须健全,对一些用数字信号进行记录的材料要进行备份,并且存放于不同的地点,防止数据丢失,对于一些老一辈的会计人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培训,让他们快速掌握新的会计方法,融入信息化的时代。
二、强化会计核算功能的方式
对会计核算形式进行相应的优化。优化会计核算形式贯穿在整个强化会计核算功能的过程之中。我们可以根据业务规模的不同将一些需要的凭证整合到一起,用这种方法来优化会计核算形式。这种方式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除了对核算形式进行优化外,对于会计工作而言,工作效率必须提高。会计这项工作是讲究时效性的,一旦记录不及时的话就会产生严重后果。会计人员须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便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行。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而且还包括心理环境,会计人员心中坚守相应的会计制度,完成规定的会计核算工作。同时工作要采取责任制,做到人人有责,人人有事,提高效率,增加盈利。我们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尽最大努力来降低会计成本,以此来提高会计利润。但是并不是任务完成就可以,会计任务的完成必须是以高质量为前提的。最后我们要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反映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管理者可以从会计凭证中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因为这些会计凭证反映了公司的资金和物资的状况,这样一来就可以为管理者提供相应的管理决策。它的监督职能就是监督公司以及公司职员的行为,同时也能监督和公司相关人员以及企业的行为。
三、未来会计核算功能与财务管理水平的关系
财务管理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只有会计核算准确,财务管理才是有效地,现在有的企业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分的很清楚,这样有一定的好处,但是我认为其弊大于利,因为这样导致各个部门难以沟通,共同决策,做出最有利于企业的决定。公司的各种账目以及各种业务会计人员是很了解的,可以说公司的整个运营状况他们是很了解的,财务人员只是知道公司的财务状况,对财务进行相应的管理,他们不一定能完全按照预算来分配资金,当然有时预算也不一定适应当时的特殊状况,那么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把公司的实时状况向财务人员进行汇报,财务人员再和会计人员作出新的预算方案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主管人员再根据自己的权限作出对公司最有利的决策。在这里我要阐述的观点是,各个企业要让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对公司预案进行审核,这样一来企业才能做出最及时有效的决策。
综上所述,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方面难度的提升,但是这也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技术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会计核算方面只要我们优化会计的核算形式,同时规范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就能高效进行会计核算;在财务管理方面只要我们建立适应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样也能有效进行财务管理。总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技术必须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适应相应的经济环境,这样才能达到会计核算准确,财务管理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杏雪;强化会计核算功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J].财会研究,2011(244).
[2]廖燕,沈莎郑,淑红,伍咏梅.强化会计核算功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医院,2009,13,(1).
篇5
数量庞大的浙江中小企业为电算会计人员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就业市场,而中小企业的低成本特点,则对电算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和探讨浙江省中小企业电算会计核算人员的核心能力,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浙江省中小企业对电算会计人员的需求目标是经验化和多样化的。一方面,中小企业的低成本特点直接导致了在对电算会计人员的招聘上,偏向于选择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员,而拒绝那些有潜在能力但尚未有独立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学生;另一方面,浙江省中小企业从属于多种行业,各企业业务多样化,这使得他们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是各有偏好
目前,职院校对企业潜在电算会计人员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主要是立足于能操作和使用简单的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的层面上,而对于财务分析、纳税申报、审计等非账务处理模块的运用,以及 计算 机软、硬件维护和简单必要的程序设计就相对忽略了。此外,由于教师、教学条件、教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使得这种仅能达到的浅层次的软件操作能力也受到很大制约。一方面,教师本身对企业电算会计岗位不熟悉,不了解该岗位的责任和工作任务,他们只能按部就班,直接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材授课,使得学生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出现了较大的断层,不能良好对接。另一方面,教学时间的减少和教学时间的不连续性,使得在电算会计相关课程教学中缺少了电算环境所需要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篇6
关键词:功能强化研究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水平 提升
众所周知,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体制改革过程中,影响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步骤就是会计核算在其中的有效性功能发挥,只有做到充分开发会计核算在财务管理中的功能性潜力,不断提升管理开发力度,才能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稳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本文就如何强化会计核算功能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就发挥会计核算功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以此作为寻找具体会计核算功能强化的道路,从而确立会计核算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中的有效地位。换句话说,提高核算的有效性,需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比如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会计人员所在的团队的集体配合,凝聚力,团队创新能力,团队文化的培育等各方面要素的整合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看到,不仅要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软件要素,还应充分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入和夯实,比如要不断注重企业财务的安全系统保障,比如互联网的安全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更新升级等。下面文章从为什么要发挥会计核算功能即其存在的必要性及怎样发挥会计核算功能、强化使用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等几个方面探讨具体的措施、方法,以求教于学界方家。
一、会计核算功能强化的必要性及有效性研究
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不断调整自身发展策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认为关键是发挥以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只有充分认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和重视会计核算功能的发挥,才能真正做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具体来讲,只有打破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更变旧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式,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的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让企业的财务管理走向市场,不断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就目前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出发,我们发现在很多的企业存在着财务管理模式呆板,手段落后的情况,因此转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扭转当前会计核算失范的困境局面,是本文探讨的出发点之一。
日益淡薄的企业财务管理危机,使得企业对成本控制失去了应有的责任意识。就目前的分析而言,我们知道,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过度关注眼前利益,不注重企业长远的大规模发展,换句话说忽视了企业的科学发展问题,只是单纯依靠资金的外在规模化收益,而忽视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财务管理改革,正所谓“因小失大”,企业只懂得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不懂得从内部财务改革来改善当前的困境,众所周知的问题,日益先进的技术引进和规模化的资金输入,靠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成本的边际效益。同时,我们不可忽视的还有各种原材料成本的上扬,以及可变成本如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只是通过规模化的生产投入,是非常不合时宜的,很不利于企业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更加不可能稳固企业在日益激烈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的发挥。
目前很多企业对会计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注重通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而对自身财务管理功能中的成本效益重视不够,导致了企业财务会计控制的关键作用不能很好发挥,不利益科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财务管理体制。
制约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会计核算功能的缺失,这是一个重要的弊端。其中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会计核算的软件开发滞后,不利益财务控制。二是会计核算中统一核算的规范化问题日益突出,集中体现在缺乏透明性和精准性。
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视域下的会计核算功能叙说
通过以上对会计核算功能必要性和有效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强化会计核算功能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是大有作为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功能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会计核算功能的策
略性研究。
企业要不断转变经营理念,充分重视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一方面要建立“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实施预算管理”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加强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的业务知识培训和锻炼,要不断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思想道德品质建设,有效区分企业经营计划和企业预算管理。
创新财务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大家都知道,只有从根本上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从源头上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不断扩宽财务管理的有效适用面,在财务预算、财务运营、财务结算等全程的经济活动运行,建立全面的控制监督体系,加强企业的成本预测。
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强化企业会计核算功能,改善企业竞争乏力的局面,创造企业市场经济条件的繁荣发展事态,不断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愿景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支持国民经济的有效平稳增长。具体来说,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几对矛盾关系,提高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更新升级会计核算的硬件设备,特别是相应的软件要更新换代,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会计核算的精准度,强化科学性。
参考文献:
篇7
结合县级医院会计核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在会计核算改革中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和会计电算化是必然趋势。基于这一认识,县级医院在会计核算改革中,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极采用会计核算软件
应用会计核算软件之后,能实现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的自动划价与统一结算,不仅能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县级医院而言,会计核算人员过多,并且工作效率不高问题,一直是困扰县级医院会计核算实效性的关键因素。考虑到县级医院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及特殊性,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单纯采用人工核算手段,不但核算效率较低,而且核算的准确性较差,制约了县级医院的整体发展,使县级医院的效益核算受到了较大影响。基于这一问题,在县级医院医改的契机下,县级医院在会计核算中,应借鉴其他行业的成熟经验,积极采用会计核算软件,将会计核算软件作为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因此,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的认识,并学会正确使用会计核算软件,是保证县级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对县级医院会计核算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优化会计核算软件及网络系统
应用了会计核算软件之后,能够对药品的存货状况进行及时地信息反馈,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某一药品的进货及销售状况,进而可以统计出药品的销售收入。由于会计核算软件可以实时的反映医院的药品存货情况,以及医院的其他财务数据变化情况,因此通过会计核算软件掌握医院的动态财务数据是一种方便可行的办法。基于会计核算软件的优势,县级医院在会计核算改革中不但要积极应用会计核算软件,还要立足医院财务管理实际,努力构建会计核算网络系统,发挥医院会计核算软件的积极作用,形成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力支持。为此,县级医院在会计核算改革过程中,应对会计核算软件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医院的财务管理需要,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网络系统,使医院会计核算工作能够达到现代化标准,为县级医院会计核算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由此可见,优化会计核算软件并构建健全的网络系统,是加强会计核算改革的必要措施。
(三)正确使用财务核算软件
基于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特点,运用相关的财务核算软件,可以实现对某科室或是全院的年度、季度、月度收入情况的统计汇总,这样就可以与近几年同期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出医院的经营状况,对以后运营指标的制定也有很大意义。考虑到县级医院的管理难度以及对效益的追求,单纯采用传统的管理办法难以达到现实需要。基于财务核算软件的管理特色和管理优点,在县级医院日常管理中,学会正确使用财务核算软件,并将财务核算软件作为县级医院的重要管理手段是十分重要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县级医院医改过程中,应让会计人员学会正确使用财务核算软件,并将财务核算软件的其他功能进行推广,形成良好的软件使用氛围,通过掌握必要的财务核算软件使用知识,形成对医院管理工作的有效支持,确保县级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因此,正确使用财务核算软件,是提高县级医院会计核算改革效果的关键,对县级医院医改具有重要作用,是提升县级医院医改实效性的关键措施。
二、县级医院医改中的会计核算改革,应增加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培养创新性人才
在县级医院医改中的会计核算改革过程中,考虑到会计核算工作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要想提高县级医院医改会计核算改革的整体效果,就要对财务人员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作为重要着力点。基于这一认识,县级医院医改中的会计核算改革,应增加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培养创新性人才。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养,注重对财会人员紧急情况和突况下的应急反应培训。在县级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养是保证财务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基于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养的重要性,以及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养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决定性作用,县级医院在会计核算改革中,应将财务人员的培训作为重要内容,不但要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全面有效的培训,也要对财务人员的工作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使财务人员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有效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最大程度的满足医院会计核算需要。因此,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养,并对财会人员紧急情况和突况下的应急反应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增强财务核算人员对计算机相关设备和软件的使用和学习培训,熟练地进行设备和软件操作.是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对财务核算人员的一个硬性要求。随着县级医院的快速发展,县级医院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应用现代化管理软件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基于这一现实需要,财务核算人员不但要具备较强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会计电算化能力,做到熟练使用财务核算软件,有效满足会计核算工作需要。从这一点来看,县级医院医改过程中的会计核算改革,不但要重视财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要注重增强财务核算人员对计算机相关设备和软件的使用和学习培训,熟练地进行设备和软件操作三是增强财务核算人员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评价能力。由于财务核算人员专业技能和工作素养不尽相同.所以上交的财务报表的内容只是对药品、设备数量和价格的简单统计。在县级医院会计核算改革过程中,基于财务核算人员的重要性,以及财务核算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作用,增强财务核算人员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并不断提高财务核算人员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评价水平,对满足县级医院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和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县级医院会计核算改革中应对财务核算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不但要保证财务核算人员具备较高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力,还要确保财务核算人员能够对财务报表具有较高的分析和评价能力,使财务核算人员能够胜任会计核算工作,进而满足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因此,增强财务核算人员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县级医院医改中的会计核算改革,应加强财务监督,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
对于县级医院医改而言,加强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设,既是满足会计核算改革需要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提高会计核算改革水平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在县级医院医改的会计核算改革过程中,应将成本核算体系建设作为改革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建立核算监督体系、完善院系和科系的二级核算体系以及健全药品管理制度等措施,全面提高县级医院成本核算质量,满足会计核算改革需要。结合县级医院会计核算实际,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必须要建立核算监督体系,完善院系和科系的二级核算体系
在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中,现有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成本管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医院改革的现实需要。基于这一认识,在医院医改的契机下,在会计核算改革中,县级医院必须建立起良好的核算监督体系,实现对会计核算的有效监督,同时将成本监督作为重要内容,提高成本监督水平,保证成本监督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最终达到提升成本监督实效性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建立了核算监督体系滞后,进一步完善院系和科系的二级核算体系,是保证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得到完善的关键措施。从这一点来看,医院会计核算改革中,将成本核算体系作为重点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这一举措不但有利于找到会计核算的着力点,还能迅速提高会计核算的整体效果,因此,完善院系和科系的二级核算体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采取这一措施,会计核算体系由以前的整体核算改为现在的专业分级核算,这样就能将各科室的财务收人和支出。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反映给上级部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财务核算和管理的科学化。
(二)健全药品管理制度
在目前县级医院的药品管理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成本核算体系,并且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现有的药品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导致了医院在药品统计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同时,由于现有的药品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导致了医院在药品管理中存在漏洞,容易出现发错药和药物成本核算错误问题。因此,加强药品管理并进一步健全药品管理制度,是满足医院会计核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措施。基于这一认识,在县级医院药品管理中,应认识到药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采取必要措施对现有的药品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保证医院的药品管理制度能够得到良好的实施,保证药品管理制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针对医院在进行药品统计时出现的同名不同物和一物多名的现象所造成的失误。在进行改进的过程中.可采用超市的模式,推行一物一码制度,这样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实物与统计名称上存在的差距。另外。将一物一码与相应的财务核算软件配合使用.不仅能提高统计和核算效率.还能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篇8
相对于普通企业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较为特殊,在它的内部财政管理工作上,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在整个社会中具有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和政府管理的职能。从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来看,不论是在数据收集还是监督监管等方面都存在有很多漏洞,这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需要事业单位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改进优化对策,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核算
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性质来讲,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一般不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基于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在内部管理工作中就需要将收支核算归入到政府的预算管理中,同时还要和政府财政会计紧密联系[1]。国家可以通过预算这一形式来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规模进行合理控制和调整,从而使其各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更为科学合理。在内部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就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对其规模大小进行合理设置,使其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资产负债管理缺少有序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会计核算业务对资产负债的管理是重要内容,当前很多刑侦事业单位在这方面管理上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管理秩序的混乱。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中,忽视了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在投资上缺少合理性,过于依赖自身的主观意愿,这就导致投资超出计划和预算,并且对于一些新增的固定资产也没有第一时间记录入账,固定资产减少时也没有相应的冲账,甚至是固定资产的收支明细较为模糊,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开展。
2.监督监管的力度不够
众所周知,会计核算是一项细致性工作,它的工作开展具有很高的严谨性和精确性要求,一旦其中的关键数据缺失就会导致整个核算结果不科学,不能真正反映财务状况,而要保证会计核算的精确无误,就必须要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监管作用。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社会和单位自身的监督力度还远远不够,这就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在实际开展中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计划性,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态度也过于散漫,会出现细节上的差错,而且在监督监管机制的缺失下,相应的处罚措施也得不到有效落实,直接造成会计核算体系作用难以完全体现。
3.专业知识缺乏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人员大多是刚入职的年轻职员,对于实际中的会计核算专业知识不是很了解,缺少相应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导致在核算工作中出现错误。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资历较老的员工来说,他们在工作经验和技能上都比较丰富,但是,在时展下,会计核算的要求不断提高,所采用的计算设备也更加自动化,而他们对于新出现的核算工具并不是很熟悉,缺少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导致会计电算化业务发展缓慢。
三、改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1.健全会计核算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构建健全完善的会计核算法规制度时确保会计核算业务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会计核算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制度的依据下可以充分确保会计核算业务开展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还要确保法律法规体系的科学性、完善性和严谨性,具有强有力的执行性,可以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问题,有相对应的应对措施,同时还要将制度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明确岗位职责。
2.强化会计核算制度的监督监管
在会计核算制度管理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需要在法律法规的允许下来对具体工作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对核算工作中的细节进行强化落实,对于存在的违法帐薄设计以及会计帐薄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要坚决予以惩罚,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起到对会计核算人员工作行为规范和约束[2]。
3.进一步加大内部财务管理力度
会计核算属于是内部财务管理的一项内容,也是财务管理的重点所在,那么要保证财务管理的正常稳定运作,就必须要对财务内部管理进行强化,加大管理制度力度,将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形成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两者的有机融合,构建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此外,在对各项资金的支出使用管理中,也要加强对财产审批环节的管理,严格审批程序,这样就可以在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管理中,规范化工作行为,使其核算更为贴合实际。
4.注重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整个单位的资金支出和资产,它的主要实施者是会计核算人员,因此,会计核算的实际效果是否良好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核算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不是很高,在会计专业知识上掌握不是很充足,导致在具体的核算工作中出现错误,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到单位的健康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就需要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也可以定期的举办相关座谈会、知识讲座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可以自觉主动的学习,与此同时,还要将会计核算行业的基本职业道德进行普及教育,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核算人员的综合技能得到提高,满足核算工作的需要。
5.提高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下,提高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促使核算人员业务素质更加完善,而且还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精确性,减少误差[3]。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业务开展中,还需要对三公经费支出有科学化管理,并在控制制度中形成健全、严谨的会计核算体系,在实际执行中也要进一步推进会计监督体系的健全和发展,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信息更加完整,更具有可靠性和真实性。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离不开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工作一方面帮助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可以掌握到自身阶段性的经济效益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对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规划作出有力的数据支持。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积极的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现阶段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提高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水平。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中会计核算管理不健全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在内部构建独立的会计核算机构,在没有规范性会计核算要求以及标准下,导致会计核算工作质量较差。很多中小企业的成立资本较低,企业内部的人员岗位配备不齐全,为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将会计核算的工作统一到一个会计工作人员身上,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层次不明确。加上一些企业的办公设备配置不够,造成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不在企业内部设置独立的会计部门,只单一的聘请一到两个的会计从业人员,让数量极少的会计从业人员任职出纳、开票、采购等职务,身兼数职,使得会计核算的严密性受到挑战[1]。
(二)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
我国的中小企业一般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家族企业,更加看重的是对家族成员的信任度。因此,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通常有家族成员担任,而多数中小企业中担任财务管理工作的家族成员,自身的会计职业技能不高,缺乏专业、系统的会计知识培训,无法在实际的工作中,担任会计核算的要求与标准。再加上,中小企业在发展规模与发展前景上,无法与大型企业比较,导致很多专业的会计人才纷纷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大型企业,使得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很难选聘到专业会计人才。另外,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后,没有可以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这些会计工作人员的实践技能较差,无法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三)不明确的会计核算主体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对自身内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将产权与个人财产划分出一道明确的界限,导致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无法明确核算对象,给会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2]。加上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一些中小企业甚至没有建立自己的生产账本和经营账本,而是利用一些原始票据作为会计核素的主要依据。有一些中小企业虽然建立账本,但是极度缺乏对账本的管理工作,使得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困难重重。
二、提高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机制
首先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会计核算管理理念,才能在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其次,中小企业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会计核算部门,聘请具备专业会计知识的人才,要依据高学历、高素质的选聘标准,聘请会计工作人员。再次,中小企业要在企业内部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基础知识培训,加强整体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3]。最后,要组织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学习法律法规,了解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要求,从而提高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二)规范化会计核算工作
中小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要明确会计工作对国家发展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会计工作向规范化转变。企业要从市场经济变化的特点出发,深入分析企业发展、国家发展对会计信息的整体需求,要注重市场风险,让会计核算工作可以真正的体现出企业当期的运营情况。因此,中小企业要积极依照法律法规,构建规范化的会计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
(三)加强监管监督
首先中小企业要在内部强化会计工作的监管监督,树立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管部门,制定出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等措施,以此完善中小企业内部的监管机制。此外,当地政府单位也应当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管,建立信用数据库,随时通报中小企业的信用情况,以此提高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责任心,同时利用信用等级,开展奖罚制度,以此提高中小企业依法核算的工作积极性[4]。另外,相关单位要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提高税务工作人员依法办税的道德理念。
三、结语
总而言之,积极分析会计核算现存的问题,并及时的给出科学的解决措施,通过提高企业内部的思想认识,规范会计工作,强化企业与政府的监管作用,以此推动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崔杨梦珂.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市场,2015,49:143+145.
[2]严莹.浅析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苏南地区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04:178-179.
[3]赵西瑶.浅谈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6,15:68-69.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是重要的国家机构,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事业单位不断实现市场化的发展,但是这一过程中其会计核算中的问题逐渐推凸现出来,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明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地对策加以解决,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得以保证,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这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不到位
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会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与制约,存在着内部控制不到位,制度不完善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不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缺乏科学的依据与参考,造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混乱,形式化严重。如果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容易产生违法乱纪的行为,比如截流国家资金,擅自收费等问题。[1]而且事业单位、国家以及社会各界不能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管进行有效地协调配合,不能形成共同管理的有效机制。由于会计核算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不到位,不能对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进行科学的监管,使得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加之惩处力度不够,不能对事业单位中挪用资金等行为严厉禁止,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二)会计核算人员的水平待加强
在选拨和任用会计人员时,事业单位一般都是直接任命,使得一些会计知识技能不够的人从事会计核算工作。这种用人制度下,走后门、托关系现象就无法有效避免,导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而且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不强,不能高效顺利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核算结果也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法律法规的不重视,也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够真实,存在着极为严重的资产浪费现象。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科学
事业单位的资金大多数都是国家的财政性资金,这是事业单位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内容不足,使得核算固定资产时极易出现问题,虚增固定资产,[2]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没有设置科学的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以及销毁等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事业单位跨级人员对于核算信息掌握不到位,不能科学的管理和应用固定资产,容易出现账实不相符的情况,导致国家资产流失严重。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推进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通过综合预算的方式推进,将预算内部以及外部的资金都纳入到政府综合性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中,对预算体系进行科学的优化,使得定额标准与实际定额相适应,[3]保证预算工作能够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中,实现科学、规范的财务预算。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范围等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进行制度化的管理,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作用。政府审计部门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重点关注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动情况,审查资金的使用以及调配,加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限制,保证会计核算都在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二)做好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离不开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会计人员的选聘以及教育培训工作,使得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供服务。对于会计人员的选拨需要明确流程,提高会计人员的任职标准,保证持证上岗,对于走后门、托关系的进入的人要严厉禁止。同时定期组织会计人员接受教育培训,使其掌握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能够更加高质量工作。此外,还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会计人员的道德意识,避免会计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科学推进。
(三)提高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力度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固定资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更好的为事业单位创造经济以及社会效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有效盘活管理,保证其保值、增值。同时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自唱的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按照严格的程序以及办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调拨转移、购置申请等,使得固定资产能够准确的被核算。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可以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完善信息化的挂历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高效、透明。此外,还需要建立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引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盘点,了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盈余、净资产等。[4]优化完善固定资产的考核以及评价体系,在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中计入企业的会计核算,注重现金流量的评价,加强运行监管以及财务报告制度的建设,从而将事业单位的真实财务情况进行反映。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是系统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会计核算工作的效果将对资产的使用情况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这是事业单位社会职能顺利实现的物质基础与保障。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人员教育培训,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避免固定资产浪费,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水平,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科学的信息数据,促使事业单位实现健康持续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临沂市公路局)
参考文献:
[1] 杨玉春.浅谈我县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5:2501-2502.
[2] 李非.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7:148-150.
- 上一篇:会计核算方法的联系
- 下一篇: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