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18 18:0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治工作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调查表明,导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原因有四:
一是认识偏颇,冷落了“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的期限愈来愈近,要求与国际接轨的呼声也愈来愈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产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只要把经济效益抓上去,其它都是次要的”;也有人认为抓思想政治工作是形式主义,只要把经济奖罚措施跟上去,工人就会出劲干。由于认识上的错位,造成工作上的一手硬、一手软,有的企业大幅度裁减政工机构和政工人员,甚至有的企业政工人员连起码的工作条件都不具备,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摆到了可有可无的位子。
二是分配失衡,挫伤了政工干部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分工不同,经济分配出现了较大差异,政工干部的经济待遇相对偏低。撇开政工干部比企业法定代表人相差悬殊不谈,就是和行政同级人员相比,收入也有较大差距。这种利益分配的不平衡性,严重挫伤了企业政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企业中真正愿意从事政工工作的干部越来越少,有的只挂名不上阵,有的身兼数职但工作不到位,思想工作成了“水浮莲”。而且这种消极影响,正在悄然改变着一些人的择业观念,客观上造成了企业政工人员流失和断层的隐患。
篇2
____镇位于谢家集区西部,辖12行政村和1个社居委, 102省道与310省道在此贯穿交汇,合淮阜高速公路淮南西出口设在我镇境内,交通优势使我镇成为淮南市“一主两翼”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淮南市西部门户规划的主战场,近年来,先后有10余项重点工程项目在我镇开工建设。这与我镇多山、多水的辖区地貌共同形成了我镇大建设项目多、违规抢建多、建筑垃圾多、影响环境卫生的不利因素多等诸多特点。面对不利形势,镇党委、政府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取得了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成绩。
1、立足大建设,做好总体规划。对于全镇的环境治理工作,镇党委、政府立足我镇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建设项目多的实际,从全局做好总体规划,将环境治理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将城镇建设规划,乡村环境治理放在我镇十二五发展的重中之重,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新城、强基础、扩产业、重招商、兴旅游、快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围绕这一思路,镇党委从争取成为控违试点乡镇入手,加大城镇面貌整治力度,制定城镇规划,遏制无序抢建。从治理环境污染、强化环境督察、加强绿化工作等总体和全局上,做好环境脏乱差的整治工作。
2、立足路网,做好城市基础建设。我镇立足便捷的路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夏郢孜西路打通至102省道现已经竣工;卧龙山西路拓宽、绿化、亮化改造工程目前也已经完成。加上合淮阜高速公路、第二通道等公路。“3纵2横”的公路交通网络让我镇成为淮南市的交通枢纽。近年来,我镇共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修建 “三通”水泥路,总长度达到近百公里,让农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辖区内新建新家园、棚户区等小区近10个,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后全镇人口将增至8万人,吸引了宾馆、酒店、农贸市场、生态园等行业的大批商家前来洽谈投资,新城区轮廓逐渐显现。
3、立足争创模,做好绿化工作。结合市、区政府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活动,大力开展镇、村绿化,砂里岗村被市绿化委命名为绿色小康村,全镇现有绿色小康村2个。2010年共完成了车路山采石迹地植被恢复830亩、高速公路淮南西出口150亩景观林植树绿化及打石山新造林510亩任务,配合区农林局高质量通过国家林业总局对2002年度退耕还林项目中生态林验收。
4、立足惠民生,加大资金投入。“____”期间,我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五年来共完成百余项水利工程,共投入资金千余万元,其中泵站更新5座,开挖、修建当家塘20余口,圩堤加固10万立方米,沟塘清淤5万米。12个行政村的道路“三通”工程全面完成,90%以上的村实施了安全饮用水工程,“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拥有了公厕、垃圾池和下水道。
5、立足镇情,实施联合治理。鉴于我镇镇域面积大、大建设项目多、境内交通道路网密集的实际,我镇与多部门加强协同,实施联合治理,镇文明办与交警部门长期联合,治理抛洒滴漏等影响道路环境卫生的行为。招聘执法协管员,组建执法队,联合城管部门,加强巡逻,做好控违工作。镇、村联合,组建环境卫生检查组,对各村“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作进行督查。这些联合治理形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立足长效机制,纳入绩效考核。强化考核奖惩制度。我镇与各村签订了卫生环境保洁责任书,对各村环卫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且整改不达标的,将进行通报,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目标与村绩效挂钩,将平时工作与“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相结合,严格落实奖惩。目前,我镇12个行政村有9个开展清洁工程,共聘用保洁人员37人。环境保洁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1、
环保意识问题。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些企业、甚至少数基层干部,对保护环境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环保工作有时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很多群众缺乏环保意识,不能用环保理念维护自己的家园,也不能规范自身的行为,为了获取自身利益,不惜污染环境。比如,虽然各村均建有垃圾池,但有少数群众为了自身方便,将垃圾随意乱扔。这些都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重发展轻环保、重利益轻环保的思想,缺乏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环境治理工作,导致了环境治理工作推进困难。2、人口规模增加问题。目前,我镇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万多吨。而随着西城嘉园、新家园、谢家集新村、李郢新村、卧龙山庄5个小区建设的基本完工,新增住户1.5余户约5万余人的逐渐入住,产生的各类生产、生活垃圾数量将更多,必然会给环境整治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3、非法开采山石问题。我镇境内与八公山区接壤地区的几个石料场多次非法开采,更涉嫌非法买卖炸药,造成环境污染,周边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多次到镇政府反映,但由于企业改制合并、行政区域界定及受执法权限限制等原因,一直无法对这些采石场予以关停,致使污染企业无法关停,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1、加强环境治理宣传。大力宣传近几年来的绿化工作成果和绿化、美化环境的重大意义。充分利用广播、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环保治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社会舆论氛围
2、从全镇长远发展的角度,设计我镇的环境治理规划,加大投入,抓紧建立垃圾中转站和一座生态污水处理厂,购置垃圾运输车,以处理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保持环境清洁卫生,2011年7月14日下午,谢家集区环保局在____镇主持召开了《____镇生态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会议,标志着我镇的污水处理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3、创新管理机制,探索上下联动、人人参于的长效机制,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新。建立环境治理台帐和周志,对环境治理工作进行逐项、逐地段、逐村督导检查,对各村出动的车辆、人数、投资力度做详细登统,强力推进治理活动。每周公开各村环境治理进度,增强紧迫感。
4、建立长效保洁制度。可以采取“镇投入、村管理”办法,加强各村保洁队伍建设,使保洁队伍能按照指定的保洁标准做好保洁工作。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边巡逻,边清理,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又能持久地保持下去。
篇3
(一)执法机构及人员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行政执法人员编制8人,实际在岗8人,平均年龄43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人,占62.5﹪。
(二)执法权限和依据
1、行政执法权限
(1)行政许可。主要是:占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的行为;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审批;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的审批;利用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涵洞铺设电缆等设施的审批;利用跨越公路的设施悬挂非公路标志的审批;在公路上增设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的审批;在公路两侧控制区埋设管(杆)线、电缆等设施的审批;更新砍伐公路用地上的树木的行为;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其他标志的行为;铁轮车、履带车或其他可能损害公路路面的机具需要在公路上行驶的行为审批;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或者汽车渡船的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确需在公路上行驶行为的审批;在中型以上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各1000米范围内抽取地下水、架设浮桥以及修建其他危及公路桥梁安全的设施的审批。
(2)、行政处罚。主要是:占用公路、损坏公路、污染公路或者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行为。
(3)、行政强制。主要是:造成公路、公路附属设施损坏,拒不接受现场调查处理的;经批准进行超限运输的车辆,未按照指定时间、路线和速度行驶且拒不改正,或者未随车携带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的;采取故意堵塞超限检测站点通行车道、强行通过超限检测站点等方式扰乱超限检测秩序,或者采取短途驳载等方式逃避超限检测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行政执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路政管理规定》、《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省公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路政管理工作中超限治理受到的压力与日俱增,在我县农村公路没有设置国定的检测站点,由于农村公路线多面广,无法同时满足不同路线、不同路段的治超需要。对策:对解决大型车辆绕行逃避检测现象,可采取以流动检查检测的方式,既可以扩大路面治超范围,灵活控制治超时机,也可以很大程度减少目前治超人员的安全隐患,超限比率降低,使运输经营者的行为归于理性,逐步形成超限治理长效机制。
2、路政管理直接涉及行政相对人的切身利益,对路政管理带来一定难度,管理盲点也相应增多,造成执法难、处理更难,在调查处理时,往往遇到许多干扰和阻力,一是说情风严重;二是无理取闹,纠缠执法人员;三是威胁、恐吓执法人员,这些都不同范围的影响了规范执法,并造成不良影响。对策:(1)认真宣传贯彻《公路法》、《路政管理规定》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公路法律法规,为路政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向公路沿线乡镇、村群众宣传公路法规,宣传形式要丰富多样,讲究实效,取得沿线乡村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与配合。(2)强化沿路环境管理。有关乡镇要把路政管理纳入政府管理责任范围,明确乡镇管理职责,自上而下建立路政管理组织网络,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县镇两级协调市容、国土、工商等部门,以建设文明路活动为载体,结合乡镇文明创建,着力整治沿路逢集和“脏乱差”现象,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3、涉路行政许可或有关手续时,水电等有关部门未考虑或不按公路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将公路管理部门置于尴尬境地;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项目规划、实施或基础设施建设中无视公路管理法律法规,在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堵塞边沟,在公路上乱开挖埋、架设管线,占用公路及公路用地的行为较为普遍和严重,不但不衔接沟通,违法强行施工,公路管理部门依法查处时,对方反而到上级去先叫委屈先告状,而公路管理机构对行政干预问题又束手无策。因涉及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部分案子无法处理,群众相互效仿和抵触,导致普遍存在执法难的现象。对策:加强管理,控制农村沿路建房。沿线各乡镇在新农村规划时,须垂直于公路建设,要坚决避开沿路封沟建房,防止造成公路街道化影响公路的通行安全与畅通。严格对沿路建房有关手续的审批,由政府出台相应的管理办理,由城建、国土、公路管理等部门联合审实施源头政策控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实施源头政策控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4、部分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淡薄,占道堆物、堵塞边沟、蚕食公路、乱搭乱接的行为普遍;公路用地权属不清。在公路建设时,由于征用土地涉及巨额的赔偿费用问题,许多承担征地任务的地方政府,往往变通处理,并不办理正式的土地征用手续,这就造成我们众多公路部门路产路权的“虚名”。从法律上讲,我们对公路的管理权几乎要大打问号。至于路边的开挖填土、搭建,由于我们常常连最基本的土地使用证书都拿不出来,在法律上,本身就处在不利的位臵,要进行阻止,谈何容易。对策:(1)加大对公路红线控制区管理。对在公路红线控制区的违法建设,进行加大宣传和巡查的力度,消除公路红线控制区内新增违法建设,相关部门互相协作,有重点的进行联合执法,清除沿路违法建筑。(2)要完善公路绿化。乡镇政府要把公路用地按照公路部门的部署统一规划、绿化,使公路两侧呈现绿色长廊,可以美化公路净化环境,还能提升蒙城整体形象,给司乘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蒙城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并给沿线群众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
(四)行政执法查办案件情况
2011至2013年路政执法查办案件611宗。具体情况如下:
行政许可案件18宗,行政处罚案件578宗,罚款28.77万元,公路赔偿案件15宗,赔偿款19.82万元。
二、运政行政执法
(一)执法机构及人员
县交通管理总站行政执法人员编制22人,实际在岗21人,平均年龄44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5人,占71﹪。
(二)执法权限和依据
1、行政执法权限
(1)行政许可。主要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许可和道路客运站经营许可。
(2)、行政处罚。主要是各类道路运输经营违法行为
2、行政执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道路货运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1、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存在不足。县级交通运输运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试、执法证件管理一直由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实施和监管,应多进行经常性和针对性的执法培训与学习,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2、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条件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我县交通执法的办公条件、执法装备建设等较差、建议省、县两级大力支持,逐年解决我县运政大楼建设和购置现代办公设备,配备必要的执法工具。
3、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急需优化。交通运政执法队伍由省一级交通主管部门进行系统化管理,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在系统化监管方面由于人力、设施不足,管理力度不够,应建立省、县级联体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监管平台优化管理。
(四)行政执法查办案件情况
篇4
我县是省会城市的市郊县,境内丘陵、沿黄、平原等地形多样复杂,以丘陵为主,自然生产条件较差。全县总面积827平方公里,总人口3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08万人。自以来,相继被列为中央、省、市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几年以来,在省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积极创新整合管理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以优势主导产业为平台的整合路子,形成了公开、透明、科学、实效的整合运转体系,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县域经济得到发展,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全县农业增加值17.36亿元,同比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6205元,增收799.8元,增长14.8%。
一、主要做法
-,我县紧紧围绕“整合财力办大事”这个整合工作的中心,突出优势主导产业、生态平阴建设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共建设项目58项,整合各级财政资金18278万元,带动社会投融资49759万元。主要做法如下:
1、建立整合平台。即依据发展规划,构建以优势主导产业为主线的整合平台,重点培植玫瑰、畜牧、林果、蔬菜四大优势主导产业;以新型社区建设为平台,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2、完善两个机制。即联席会议制度和财政内部协调机制,确保规划的落实和整合资金的集中使用;
3、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在重点产业整合上,突出四大主导产业。优先发展畜牧和玫瑰产业,重点搞好万头奶源基地和万头良种猪繁育基地建设;在玫瑰产业上,重点搞好油用玫瑰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中国玫瑰知名品牌。二是在重点区域整合上,突出连片开发,打造精品工程。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了规模治理,选择重点流域,按照“四高八化”的标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三是在重点项目整合上,突出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植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了伊利乳业、山东超牛、长荣畜产、绿安食品、惠农精油等一批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华信、绿丰、玫瑰花等农民专业合作社。
4、把好四道关口。(1)突出《支农资金整合优化实施方案》的指导作用,严把项目申报关。(2)对所有整合的建设项目,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严把项目建设关。(3)推行县级报账提款制,严把项目资金使用关。(4)依托中介机构,对重点、热点项目进行评审,对支农资金使用绩效进行监测评价,严把资金审核关。
5、实施五项措施。(1)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做好整合工作;(2)确保支农资金投入增长;(3)推行部门联络员制度,健全组织网络,确保整合工作运转顺畅;(4)成立了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确保项目规范化管理;(5)出台了《平阴县平阴县财政支农整合项目管理办法》,确保建立长效机制。
二、取得的成效
(一)“整合”实现了支农资金分配体制的改革,增强了县级干事创业的自和责任感。
整合前,上级参与分配管理政府支农资金的部门多,彼此间缺少必要的沟通,资金投入分散,撒胡椒面现象突出,并且下达的资金规模有不确定因素、早晚不一,县级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难以统筹,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使政策和资金的合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整合后,中央、省、市将各级部门共同安排、资金性质相同的支农资金通过捆绑,变为一个漏斗向下,缩短了拨付时间,提高了资金到位率,同时只下达目标任务和资金支持规模,下放了审批权,强化了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权,增强了县级干事创业的自。一是增加了财政支农规划权。县级政府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制(来源:文秘站 )定三年中期财政支农规划,确定每年的支持重点。试点工作中,我县首先制定了—支农规划,围绕沿汇河平原、中部山区、沿黄平原三大经济带建设,重点培植玫瑰、畜牧、林果、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建设六大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又研究制定了—支农规划,将继续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实力雄厚、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发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名优特农产品,走出一条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繁荣和谐的新路子。二是优化了资金分配权。根据资金规模和年度预算安排,结合当年工作重点,分轻重缓急,确定支持项目资金规模。整合资金2亿元,重点支持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民本工程;整合资金2.5亿元,突出优势主导产业、生态平阴建设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整合资金3亿元,支持畜牧、林果、玫瑰产业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三是提高了县级组织项目建设的能力。整合工作中,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财政、发改、涉农等部门参加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加强对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实现了对支农项目的统一规划、统一申报、统一组织实施和统一检查验收,增强了对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管理,提高了项目的建设水平,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二)“整合”实现了财政支农管理机制的创新,转变了部门职能,形成了支农工作合力。
整合前,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没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明确的工作重点做指导,各部门在支农项目实施中各自为战、互不通气、职责不清,或缺位或越位,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支农资金难以发挥应有效益。整合后,我县一方面制定支农方案。结合全县农业“十一五”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十项举措”,组织有关专家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科学筛选,编写了《平阴县支农资金整合优化工作实施方案》, 构建了以玫瑰、畜牧等优势主导产业为主线的整合平台,将各部门工作重点统一到全县支农发展大局上来,进一步理清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另一方面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涉农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负责研究制定全县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合各层次、各方面、各渠道的资金,确定年度实施方案;定期召开项目建设论证会、座谈会、调度会,及时调度、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项目建设落实到位。实践证明,方案较好的发挥了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大家充分认识到整合不是部门利益的调整,而是部门力量的集中,整合成为了自觉行动,逐步由要我整合转变为我要整合。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农口部门改变了过去直接承担项目建设的惯例,增强了服务和指导意识,从争资金、跑项目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和时间组织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各部门都能通过细化的建设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工作合力,建立了和谐的整合运转机制。
(三)“整合”实现了支农资金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整合前,由于有些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不健全,支农项目在申报过程中存在多头申报、交叉重复现象,支农资金使用过程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欠规范、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导致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整合后,我县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做到用制度规范分配、用制度规范支出、用制度规范管理。一是建立项目立项审批制度。依据《平阴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申报程序及实施管理办法》,在全县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导下,项目申报单位填写“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整合项目审批会签单”,经财政、发改、农业等部门专家现场论证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审批后,由整合办公室统一上报,增强了项目的可行性,确保了财政支农发展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二是建立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制度。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公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根据年度实施方案,下发支农资金整合项目政府采购目录,规定支农资金整合项目单项工程和大宗物资必须经县政府采购办公室统一招标采购,提高了项目工程的招投标率,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率由整合前的30%提高到整合后的80%;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明确项目法人;对建设的内容、地点、时间和财政资金支持环节等内容在项目区张榜或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公示;为解决农业项目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少的问题,在项目工程施工前调剂县、乡农林水部门工程技术人员、村组推选的农民技术员成立监理班子,强化监督,确保建设质量。三是建立资金使用监管制度。结合《山东省农业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县级报账制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了《平阴县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制管理办法》,做到了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四是建立项目竣工验收评价制度。制定了《平阴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竣工验收办法》,对项目计划完成情况,项目四制管理和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项目建设效果以及档案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验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
(四)“整合”实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标,建设了更多更大的农业亮点工程。
以来,我县以“整合财力办大事”为目标,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集中投入,共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科技、旅游、国土等部门财政支农资金18278万元,带动社会投资49759万元。通过近几年的实践,逐步呈现出“支农投入总量逐年增加,支农项目规模迅速增大,项目数量逐年减小”的整合轨迹,支农项目由31项压缩到10项,在我县真正体现了整合财力办大事的整合理念。一是扶持壮大了济南伊利乳业、绿安食品、惠农精油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全县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5家,其中市以上重点扶持龙头企业14家;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5家。如在伊利乳业项目建设中,我县通过集中捆绑整合资金多万元,对工程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予以重点扶持,经过半年多的运作,总投资3.15亿元的伊利乳业公司于8月正式投产,42条生产线全部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日产800吨液态奶和200吨酸奶。又投资2.1亿元,新上了冷饮生产线。去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7亿元,今年将超过10亿元。该企业的投产,带动了奶牛小区建设、奶牛科技推广、技术服务、农机具推广和奶业协会等项目的建设,为我县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二是带动了畜牧、玫瑰、林果、蔬菜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4.2%。如在万亩核桃基地建设项目中,我们将林业、水利、土地整理、扶贫等资金整合在一起,集中使用,项目由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产业办及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建设了核桃基地10000亩,并对项目区内的山、水、田、林、路进行了综合治理。该项目的建设,促进了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壮大了林果产业。核桃进入盛果期后,预计年产值3200万元,可实现人均收入500元,有力的带动了农民增收。三是新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如实施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规划建设城区、沿黄、沿汇三大供水板块,形成覆盖全县的统一供水网络,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全县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全县农村安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成为全省山地丘陵地区大管网供水样板。这些重点项目、亮点工程的建设,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篇5
党的十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南京市以动迁拆违治乱整破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既是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办好青奥盛会、创成率先大业、建设人文绿都的具体举措,也是实践十精神,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宜居环境、造福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更好地完成全市第二轮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的总体部署,我们对秦淮区第一轮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走访了政府有关部门,与社区代表座谈,现场查看整治效果,以网上和书面两种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在认真分析有关反馈信息基础上,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着眼全局,统筹安排,加强建设管理,强化监督,努力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一、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情况
2013年8月份以来,秦淮区委、区政府以十精神为指导,以解民忧、谋民利、提高城市综合品质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总体部署,加强组织推进,共实施动迁项目16个,总完成率达94.9%;拆违6103处、74.5万平方米;搬迁城中村危旧房居民4732户、工企单位152家,签约数位列全市第一;整治5条干道、148条街巷,完成街巷(片区)雨污分流107 条,出新小区6 个,出新房屋293幢,整治高视点下房屋56幢,清路治乱36条,实施干道交通整治22条,更新书报亭156 个,维护维修楼宇景观照明21幢,拆除户外广告58块,提升优化干道绿化17条,整治广场游园21个,端掉小广告印制黑窝点26 个,查处违规渣土车117辆,整治各类占道摊点900个,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京沪高铁沿线整治工作,圆满完成了第一轮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大明路汽配城、城东污水处理厂三期按时完成动迁拆违,南捕厅剩余地块动迁完成率突破74%,李府街拓宽改造后面貌一新,科巷菜场提档改造后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全区环境整体面貌得到了较大提升,取得了全市中心片区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二、群众不满意的具体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仍应看到不足。调查发现,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但群众仍对此项工作抱有意见,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解释不到位,群众不明情况
一些项目和工程事先没有充分地宣传和公示,个别小区出新项目,75%的受调查住户对施工原因、施工目的、施工时长不了解;一些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拆违工作,没有及时公布相关政策和标准,没有做认真的研究和处理,群众对拆违人员前后不一的说法表示不满;一些动迁项目,没有及时公布动迁户的补偿结果和房源信息,导致小道消息、不实信息乱传,扰乱了动迁秩序。
2.配套措施跟不上,工作虎头蛇尾
有些违建拆除后,绿化或其他建设没能及时跟上,拆违后的空地无人管理,成为新的卫生死角;有的道路整治后没有及时办理移交,路灯已严重损坏;有的小区出新后,物业管理没到位,绿化无人管养、新修设施破损失窃;有的街巷雨污分流工程完成后,却因干管还没有埋设,不能连接到污水管网而成为摆设。
3.施工组织不科学,群众利益受损
有的道路重复开挖,原有路面破损严重;有的片区内几条道路同时施工,居民出行困难;有的施工期已经远远超过了公示的时间,有的工程中途停工,围挡长期困扰居民出行;有的工地为赶进度半夜施工,噪声扰民;有的开挖后不做覆盖,扬尘污染严重。据调查显示,85%的受调查对象抱怨施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其中55%的人反映有路面重复施工的现象,77%的人对施工扬尘表示不满。
4.工程质量有问题,缺乏人性关怀
有的污水支管标高比干管标高要低;有的雨水管壁太薄,有的施工水泥一捏就碎;有的居民楼“平改坡”后屋顶出现漏雨现象;有的小区20米道路3盏路灯,有的楼前楼后黑灯瞎火;有的不顾居民的切实需要,拆掉车棚建花坛;有的新修道路止步于居民楼前最后一米,居民对此很有意见。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群众反映的问题虽然琐碎,但是客观地反映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不足,我们认为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1.服务群众意识不强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城市品质,根本目的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但有些职能部门、施工单位仅以完成上级交派任务为最高目标,只唯上、不顾下,只认项目按时序推进、不问群众需要,所以才出现宣传解释不到位,群众不了解、不理解、不配合的结果;才会出现群众不知政策,小道消息乱传;才会出现有的地方路灯扎堆、有的地方黑灯瞎火;才会出现拆了居民最需要的车棚建花坛;才会出现新修道路止步于居民楼最后一米的现象。
2.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
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往往一个片区项目涉及到拆违、雨污分流、街巷整治、小区出新等多项工程。很多情况下,统筹机制的不完善、协调的不充分,以及前期施工方案制定的不细致,导致拆违、雨污分流与管线建设、街巷整治、小区出新等相关联项目之间联动不力、施工环节脱节,才会出现重复开挖、拉链马路、施工时间过长、中途停工、片区内多条道路同时施工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
3.项目管控力度不足
群众反映的工程设计不合理、偷工减料、不规范施工问题,说明有关部门在项目设计上把关不严、施工管理粗放,履行职责缺位,也真实反映了目前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重项目进度、轻工程质量问题。
四、几点建议
环境综合整治是有利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是受到市民广泛欢迎的“民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出现一些问题不要紧,关键是如何在下一步工作中吸取经验、改正不足,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1.要做好宣传,群众参与,不要“剃头挑子一头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近期,秦淮区成立了城市治理委员会,通过有序的引导,支持公众参与全区城市管理重大决策和部署的制定,参与市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参与城市管理标准、要求的确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应坚决贯彻落实《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充分依托和利用好城市治理委员会这一平台,做好宣传,发动群众有序参与,共同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是做好宣传。应切实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宣传环境综合整治重要性和必要性;应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发动活动;应做到信息公开,积极向群众宣传动迁拆违的政策、标准,做好解释、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主动公示有关工程项目的目的、工期等情况,让群众能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有关工作,提高整治效果。二是问需于民。应坚持好我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充分发挥好街道和社区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畅通居民与相关部门的交流渠道,广泛征求居民对改善生活生产环境的具体要求,促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由单纯的“政府配餐”型向“政府配餐”与“群众点菜”相结合的方式转变,标本兼治,真正提供群众需要的服务,减少“面子工程”对政府形象的损害。三是问计于民。施工设计、施工组织既应走专家路线,从技术上把关,也应走群众路线。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只有把群众的意见融入到施工设计、组织方案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以最合适的方式落实群众需要。
2.要着眼全局,统筹安排,不要成为“拍脑袋工程”
城市环境整治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市民的生活便利,组织者只有着眼全局、具有较高的统筹水平,才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一是应增强计划性。目前我区雨污分流、小区出新、道路整治任务量很大,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结合区情特点,根据秦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危旧房改造、重点项目推进、“窗口”地区整治、群众生活环境改善等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秩序地逐步实施,整治一片、见效一片,避免出现“四面出击”、战线太长现象,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二是应增强系统性。由于雨污分流、小区出新、水电气敷设工程建设主体各不相同,容易出现项目联接环节脱节、各行其是、推诿扯皮现象,综合协调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重视各工程项目相关性研究,完善项目联动机制,尤其应重视项目建设对城市正常运转的影响,将市民生活需要、城市正常运转做为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改变单个任务逐一下达为区域性实施方案的整体下达。应坚持建管并重,完善建后移交、建后管理的衔接机制。应改变城市管理重突击、轻长效的痼疾,建立完善的城市治理长效机制。三是应完善环保机制。根据市里下达的第二轮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区域河道水环境、大气环境、建设工地环境整治,以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都纳入整治内容,都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关联,因此应尽快将区环保局纳入指挥部成员单位,将环境评价的有关要求和标准列为督查、考核的重要指标,确保各项目施工组织、竣工验收都能达到环保标准。
篇6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根据上级团组织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今年寒假,学校团委、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关工委、学院、学生会等单位组织学生于2018年1-2月开展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活动对象
在校全体学生
二、活动时间
2018年1-2月
三、活动主题
学习宣传 青春建功新时代
四、活动的组织
1.实践教学活动周活动的组织由学校实践周领导小组领导,根据《xx师范学院实践教学活动周实施方案》开展活动。
2.党员和共青团干部要进社区、农村或小学、工厂宣讲宣传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广大学生利用假期回乡的机会,按照就近原则,选择适合的主题,到各自所在的市、县、镇、街道、居委开展活动。
4.已获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学生,在寒假期间开展与本课题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和创作。
5.鼓励全体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发掘有利资源,积极参加“口述历史”资料采集活动,通过对专题事件的亲历者见证人的采访,形成文字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等有价值的成果。
五、考核和总结
1.完成调研报告。社会实践结束后,参与实践的学生须填写《xx师范学院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附件1)一份;参加“口述历史”采集活动的学生提交《“口述历史”采集活动报告》(附件2)调研报告和相关视频、音频资料。调研报告内容要求1500字以上,调研报告必须保证真实性,坚决杜绝任何形式抄袭,若被认定为抄袭或网上下载的材料,其实践事实不予认定,社会实践成绩记为零,情节恶劣者将给予通报批评直至行政处分;调研报告以个人或小组为作者,小组成员最多不超过3人。
2.上交调研报告。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由各班团支部收齐,团支部汇总后对所提交报告或审批专题进行核对并于2018年3月10日前上交所在团总支;口述历史的有关资料由各项目负责人于2018年3月10日前交到学校团委实践部,电子文档请发至,邮件标题和附件文档统一格式为“申报题目序号+负责人系别姓名学号”。“口述历史”采集活动的资料由学校团委组织专家进行评选。
各团总支及各实践队伍应做好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并将活动总结、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总名单(包括学号、姓名,电子文档用excel格式)于2018年3月12日前上交学校团委。同时,各团总支按参加实践的学生人数1%的比例向团委推荐优秀调研报告,按每个团总支2-3人的名额推荐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各实践队伍可推荐1-2名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以上资料附电子文档,发至学校团委实践部邮箱。
3.总结表彰。主办单位将根据各单位上报情况以及调研报告情况综合评比,评出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及先进个人若干名,给予表彰奖励。
六、活动要求
1.思想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本次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积极宣传,认真组织,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突出特色,注重活动效果。各单位要将活动与专业结合起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注重活动效果。
3.认真总结,确保活动可持续。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成效及存在问题等,努力推进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全面、深入、有效地开展。
篇7
【关键词】私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
笔者于2013年8月对云南省景谷县大有为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该私营企业成立至今,持续20年屹立不倒并再创佳绩,与其“以质取胜、诚信为本”的企业态度不无关系。作为普洱市创办最早、发展最稳健的果汁饮料龙头企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企业的发展,也成为该企业继续稳步前进的重大课题。
一、公司概况
云南省景谷大有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占地面积9900多平方米,资产总额4972万元以上,以生产热带纯天然果汁饮料为主,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私营企业,拥有景谷、元江两个饮料厂5条生产线,近20个品种,果汁年生产能力在2万吨以上,年均销售额2313万元,年均利润200多万元,年均缴税金额115万元,是该县纳税大户之一。公司设有办公室、销售部、采购部、财务部、生产车间、文化建设站等多个部门,固定在职员工80多人,其中高中学历占60%,大专学历占30%,本科学历占10%。
公司曾荣获“95年度中国昆明科技成果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金奖和银奖、“第八届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中国著名品牌”、“中国消费者满意特优品牌”等多项荣誉称号。大有为有牢固的文化建设:每周有例会报告近况;每月有固定“员工课堂”,讲授相关企业知识和心灵休养提高课程;每季度有政府相关文件学习活动;每年有企业对内、对外交流的各类大小型文体活动。年终总结评选优秀员工,优秀党员等模范员工。企业生产制度、卫生制度、员工守则、奖惩制度等多项企业相关制度齐全且责权分明。
二、有关公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调查内容及分析
公司董事长杨元富对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肯定态度,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公司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公司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与实施情况
公司董事长杨元富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不仅是事实,更应是公司内在的自我约束。大有为高度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一是订立目标,坚信理念。公司科学发展的标准:企业管理严、员工素质高、产品质量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质量理念:要有强烈的食品安全责任感,质量第一,卫生第一,消费者健康第一。正是“大有为”向每一个员工传达着这样的信念与目标,严格员工管理制度,严格产品质量把关,把消费者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才得以稳步向前。
二是思想重视,态度积极。在管理层传达“三学习三提高”主题实践活动精神,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学习业务技能,提高领导班子多方能力。董事长杨元富一直强调,公司每个员工都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逐一解决公司在决策、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科学的问题,提高公司决策和经营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逐步进入良性发展。
三是形式多样,教学结合。大有为食品有限公司专门设有文化建设站,主要负责企业宣传网站建设,企业新闻撰稿,企业文化宣传栏布置、企业诗词、歌曲写作等企业文化建设。“教学结合”即教:企业经常外聘相关心灵讲师对员工进行团队意识培养,生活常识教育等知识讲座。学:结合员工思想道德建设手册,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总结,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和企业向心力与团队凝聚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一是重视民主决策。每项改革,每个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参会研究充分权衡利弊,听取和吸收各方面的意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二是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大有为严格深化企业内部体制改革,明确上下层职权,分权到部门、到个人,企业内部职权分明并不断优化;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公司对原有制度进行了改革: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岗位的职能职责,任务目标和奖惩标准,设立了专职的制度监察人员,依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对各部门岗位进行实时监督和考核奖惩。四是凝聚人心的企业理念:勇于创新,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时刻虚心学习、大胆创新,是每一个员工的职责。
三、加强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灵活员工职责分配
陈旧的制度导致员工工作缺乏工作动力,固有的体制实行起来不能灵活应对,涉及范围太窄。很多员工认为自己在公司的发展空间小,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现有市场发展迅速,对于制度应给予相应的改善使之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比如可以融入绩效工资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双向沟通的模式,让员工与企业间形成良好沟通
企业对于自身企业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对于员工要给予人性化的管理,不定期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看法,并认真的考虑或接纳意见。企业应给予员工更多积极的关注,可以公开的鼓励员工,挖掘他们的潜在的能力。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方能使企业内部运作顺畅,增加企业效益。
(三)共生共荣,建立员工相互帮扶制度
大有为公司人员构成层次相对不平衡,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有教“有”类,根据员工接受能力,分层次进行教育。可以同时创造企业文化特色如:人本文化特色、整体文化特色等,让员工参与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调研中笔者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实质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企业文化运作的一部分,应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组.江苏省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J].河海大学学报,2004,(12)
篇8
一、调研目的
分析形势,把握校情,集思广益,系统研究,明确思路,解决问题。广开言路,问计于民,客观分析当前我校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全面把握校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掌握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对我校的愿望和要求,紧紧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特别是要围绕“创建特色促发展,提高质量上水平”这一学习实践主体和活动载体,结合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后勤服务和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展开,找出影响和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找准问题的关键和结症,探索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形成加快学校科学发展的新策略、新举措,为整改落实和完善体制机制阶段奠定基础。
二、调研范围
(一)校情调研。结合*学院的实际,围绕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有影响的的教学型现代大学为目标,对学校事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找准制约学校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和办学特色,从而为我校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依据。
(二)区情调研。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为使学校的发展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研活动从加强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区情进行深入考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对*在湖北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情况进行考察,进一步认识*在建设经济强市和构建和谐*进程中给我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行专题调研。
(三)对省内外不同层次本科院校的调研。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总结经验,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取长补短。不仅要加强对自我的审视,同时,也应注意开展比较研究。我校已有近10年的办本科历史,在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学校的发展已进入全面提升内涵,上水平,显特色的新阶段,与兄弟院校加深交流与合作是开放办学的需要,也是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三、调研方式
(一)座谈专访
由学校调研课题负责人牵头,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围绕广大师生员工及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及建议,吸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型理念,进一步查找影响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同时,根据需要,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进行专访。并对座谈会及专访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形成材料,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二)问卷调查
根据调研课题要需设计调查问卷,把影响和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摆在首位。通过问卷调查活动,了解收集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战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内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党性党纪党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三)网络调研
利用网络的快捷性以及低成本的特点,开辟(通)专题网站留言版、电子信箱等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及建议。
(四)设置意见箱
活动办公室设置意见箱,请广大师生员工建言献计。
四、调研课题
根据《*学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发展战略、党的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地方、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学生就业与学校稳定工作等等方面,广泛征集调研课题。
在广泛征集调研课题的基础上,分为两个层面同时展开调研活动:一是学校领导带题调研,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二是各学院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自拟调研题目,由单位领导组织调研。
五、调研安排
这次学习调研时间从4月3日至4月30日,共计27天,具体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筹划阶段。成立调研工作专班,制定调研方案,征集确定调研课题。
(二)调查研究阶段。学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主要负责人参加,组成调研工作专班,负责校内的专题调研工作,学校活动办公室协调;校外的调研活动,由学校活动办公室策划,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三)撰写调研报告阶段。收集、分析和整理调研数据、资料信息、组织撰写调研报告。
六、调研要求
(一)深入实际,找准问题。调研活动要立足于我校和*市的实际,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发现问题。在进行调研活动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杜绝形式主义,注重实效,不讲空话、套话。对调查了解到的各种情况,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趋势找规律,既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又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深入思考,形成方案。在我校和*市深入调研,找准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充分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果,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篇9
【关键词】公安思政人才 培养理念 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3-0069-02
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起着为公安工作提供方向指导、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撑的作用。做好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政治建警、思想育警、文化强警战略,可以全面提高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支持。目前,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来看,公安机关对从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对从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公安院校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又比较欠缺,造成了公安基层缺少高素质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承者与实践者的现象。有鉴于此,研究公安思政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出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具有较高层次的复合型公安人才,服务于公安实践的实际需要,是当前极为迫切的任务。
培养高素质的公安思政人才也是深化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的需要。当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现实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专门研究,并加以解决。例如,如何进一步探索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总结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与方法,克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随意性,体现科学性?如何创新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体现新时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整体性原则,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正规化建设?如何利用新兴媒体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如何运用文化新形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服务,进一步提高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等重大课题。这些问题对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理论研究有助于促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正规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同时也对公安思政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安思政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服务于公安实践的现实需要。从公安思政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一个教育和培养理念的问题。培养理念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方向与成就。下面是对当前公安教育中公安思政人才培养理念的详细分析。
1.复合型人才
21世纪的公安思想政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应以培养复合型的公安人才为目标。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融多种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现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要求公安思政人才不仅具有宽广而厚重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结构和素质构成。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构成具有多重整合的特点,这种整合不是多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简单重叠,而是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形成复合交叉的知识结构。这种复合交叉的知识结构,包括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学科内部的交叉知识,如政治伦理学、社会心理学、公安管理学等知识。复合型人才应当作为公安思政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
2.厚基础:融合多学科理论基础的知识结构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高层次的复合型公安人才,其学科理论基础宽广,涉及了哲学、法学、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心理学、公安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多学科相结合的复杂的知识结构必然要求公安思政人才首先要博采众长,努力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也可以区分为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哲学、法学、心理学等知识领域:二是相关的公安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如侦查学、治安管理学等公安学知识领域。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理论基础如此宽广,每一学科都深入研究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公安思政人才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融合相关学科的主,要内容,对其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并加以整合,逐步形成具有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研究领域,形成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有了自己学科的理论基础,公安思政人才的培养才有自己理论视野,具有公安特色。
3.强能力: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能力结构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能力培养。在人才的智能结构中,能力是核心,因为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具有能量,才能发挥其作用。具体说来,公安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各方面的理论知识更新频率加快,要适应发展的社会需要和职业要求,必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一个合格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
(2)研究及创新能力
一个合格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原理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还要掌握从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及创新能力。
(3)调研及研判能力
调查研究方法是重要的实证研究方法。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中,有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总结,要求从业民警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总结材料、撰写调研报告的能力,具备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研判工作方向和趋势的能力。
(4)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中,有大量的文字材料需要撰写,要求民警不仅具备基本的公安应用文写作技能,还要有撰写通知、简报、报告、讲话稿等对理论水平要求极高的文字写作能力。并且,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要面向公安民警,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从业者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个性:公安思政人才培养的专业性
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者承担着参谋、助手、管理、协调、服务等重要职能,其能力建设是整个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既有一定综合性,又有极强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就是公安思政人才从业必备的思想政治工作职业素质,是公安思政人才的个性化教育。同时,公安思政人才的个性化教育也是特色教育。突出特色,就是要紧紧抓住“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公安思政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警务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培养新型的公安思政人才,必须从培养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加以重新构建。
在当前的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作为核心,强化警察职业道德的培育与塑造,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作为警察自身的价值目标,实现警察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公安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公安实践的需要,以提高公安人才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复合型公安人才。
5.善创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公安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因而,创新既是公安学发展的动力,又是现代公安思政人才的评价标志。不论是在人才的整体素质中,还是人才的智能结构中,它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在强化基础、拓宽专业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公安思政人才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有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科学权威的勇气:第二要有创新或者创造性思维,要有善于分析的发散性思维方法:第三要有创新能力,要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才能的培养。就公安思政人才的培养来说,培养创新意识,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形成创新能力,是公安思政人才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构成。
6.优素质: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
新世纪我国公安思政人才必须是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从本文的分析可知,新型公安思政人才在知识结构上要会通哲学、公安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在能力结构上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调研及研判能力等多种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最后要在人才素质方面最终体现出来,成为公安人才培养的方向。公安思政人才素质的培育主要包括:忠诚意识的教育、宗旨意识的教育、警察意识的教育、职业素养的教育、创新精神的教育、健康心理的教育等等。素质教育的功能就是“构筑精神支柱,催生精神动力,激励人才奋发有为”。这种功能就决定了它在整个公安思政人才培养目标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在以知识和能力创新为标志的时代,公安思政人才的素质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对人才成长的动力、方向和保证作用,培养、激发公安民警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向教育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和战斗力”,这也是公安思想政治实践工作对公安思想政治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在公安实践中,公安思政人才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高超的业务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等。而这些能力素养的具备,必然依赖于教育中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贯彻。
综上所述,公安思政人才的培养理念可以表述为:厚基础、强能力、重个性、善创新、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公安思政人才的培养问题上,教育思想理念当居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它制约着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基本的培养方式,从此意义上讲,教育思想理念是人才培养活动的灵魂。只有在合理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服务于公安实践的现实需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荆惠民主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龚正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篇10
职工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情况及职工队伍思想状况
此次问卷调查对象是长江航道全线在职职工,涉及十四个局属单位和局机关,共有5198人参与。问卷共设计问题15道,内容主要涉及职工对单位的关注、期盼以及对自身工作生活状况的满意度,本次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真实性较强,参与调查人数占到全线职工的58%,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较强的可分析利用价值。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当前长江航道职工队伍主流思想的基本趋向:
职工关心关注单位发展,表现出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这一方面说明近年来对职工进行的形势政策教育取得初步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当前改革浪潮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洗礼下,职工思想认识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逐步认识到单位和职工之间更直接地表现为一种鱼水关系,航道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
职工对自身工作、生活状况满意度较高。这说明近年来,长江航道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各级党委以人为本,关注职工自身价值实现,注重改善民生,让职工享受到单位建设发展的成果,职工得到实惠。
职工普遍对学习培训有着较强烈的渴求。这些充分说明职工普遍表现出一种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加强学习,全面提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立足本职岗位成才成功的强烈愿望。
职工重视自身发展,希望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说明开放的市场经济和时代的急剧变革,使职工的自我意识不断强化,他们渴望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职工队伍精神风貌良好。在调查中,绝大多数航道职工表现出强烈的进取心,人生态度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信心。
长江航道文化实践情况
长江航道行业文化是长江航道人在几十年治理维护长江航道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道德信仰、行为规范和理想追求的总和。多年来,长江航道局十分重视行业文化的建设,尤其重视发挥航道文化在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中浸润心灵、塑造灵魂的作用,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长江航道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文化。
从上世纪50年代“无名英雄”精神的形成伊始,到上世纪90年代末倡导“团结、敬业、服务、畅通”的航道精神,直至“十一五”,长江航道在继承航道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致力于航道文化再造工程,用创新的思维对传统航道文化进行审视、整合和提炼,提炼出了“团结、诚信、奉献、卓越”的航道精神、“一切为了畅通”的核心价值观和“开辟美好生活新航道”的崇高使命,建立了长江航道理念、行为、视觉识别系统,在行业内树立了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形成了务实严谨的工作规范,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极大地增强了行业内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进入“十二五”,长江航道局党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行业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深化行业文化建设,以实施“品格、品质、品位、品牌”的“四品工程”为载体,大力推进文化品牌建设,着力打造“绿色航道,畅通服务”文化品牌。我们还注重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化实践活动,如:积极筹建荣誉室,开辟航道传统文化教育阵地,介绍航道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弘扬和讴歌长江航道精神;组织汇编了《长江航道职工道德建设读本》、《长江航道局文明标准》、《长江航道局管理工作标准》等,建立了规范严谨的职工行为准则;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统一着装、挂牌上岗等,激发了职工对航道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开展技术比武、“双增双节”、科研双革、“五小”成果评选,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促进了职工科技文化业务素质的提高;举办全线职工运动会、红歌会、书画展,加强了对职工的革命传统教育,陶冶职工情操,展现职工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通过抓航道文化建设,全方位营造航道文化氛围,有效地发挥了先进文化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作用,不仅使航道的发展理念和倡导的行为方式逐步在职工中达成普遍的共识,并被职工遵守,而且随着航道精神的弘扬光大,促使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极大的增强,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高涨。
航道文化建设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1、导向作用
通过深化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引导,使行业精神、理念、愿景等深入职工心灵,提升职工道德情操,确立主流价值观,共建长江航道人的精神家园。
2、浸润作用
文化可以浸润职工心灵,鼓舞职工斗志,提高职工素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伴随着航道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也伴随着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重视文化在陶冶职工心灵,提升航道软实力中的巨大作用。
3、凝聚作用
长江航道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着长江航道职工的智慧、情感、投入和创新思维,表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异乎寻常的魅力,在这一文化的感召下,将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职工对长江航道有一种归属感,为单位也是为自己努力工作。
4、约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