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状况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18 18:00: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饮用水状况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校;直饮机;卫生状况
近年来直饮机因价格低廉、取水便捷,越来越多被深圳市学校、托幼机构选择使用。直饮机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成长,不洁饮用水可直接导致学校肠道传染病的流行与爆发[1]。为全面了解辖区学校、托幼机构直饮机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我们于2013年8月份对提供直饮机饮用水的学校、托幼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和水质检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向师生提供直饮机水的26所学校、托幼机构为调查对象,其中小学15所,托幼机构11所。
1.2调查方法 现场查阅直饮机卫生管理档案,了解直饮机的日常清洗、消毒工作开展情况。
1.3检测方法 采样点为直饮机的出水口,采水量每份不少于500mL,检测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致病菌三株(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和评价标准分别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1.4数据处理 利用SPSS 16.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直饮机饮用水卫生管理状况 调查内容包括卫生管理制度、直饮机外周环境、管水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直饮机索证、滤芯更换等项目(见表1)。
2.2直饮机饮用水微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 经检测,26份水样菌落总数合格率仅为46.1%,其中有3份水样检测出大肠菌群阳性,霉菌和酵母、致病菌三株未检出(见表2)。
3 讨论
调查发现,辖区学校、托幼机构建立水污染应急处置预案的单位仅为42.3%,能提供最近6个月内直饮机水质检验合格报告的为38.5%,定期更换滤芯等水处理材料的单位仅为28.9%。一方面部分学校、托幼机构领导对师生饮用直饮水不够重视,未建立有效的日常管理制度[2],另一方面则与学校、托幼机构资金支持不到位有一定关系,经济成本因素导致直饮机的滤芯无限期污染使用[3]。同时,缺乏有效监管也是直饮水卫生状况不理想的原因之一,目前《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对学校饮用水卫生要求缺乏细分化,对直饮机水质的卫生管理要求基本空白,监管部门只能通过加强巡回监督来引导企业自觉规范内部管理,对违法单位的行政处罚难以落实到位。
检测结果直饮机水的菌落总数合格率较低,大肠菌群也有一定的检出率,说明目前直饮机水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微生物学指标不合格可能与直饮机过滤系统受到污染、或直饮机出口或开关缺乏卫生防护措施二次污染所致[4]。检查中发现,部分单位的直饮机自安装以来从未更换滤芯或清洗消毒,仅由供货方定期对直饮机进行简单的外部清洗,滤芯内部严重堵塞,致病菌大量繁殖,滤芯不但起不到过滤清洁作用,反倒成为水质主要污染源。同时,直饮机外周环境恶劣也能通过污染出水口导致水质的变质[5]。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大对学校、托幼机构直饮机水卫生宣传力度,并全面开展管水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提升其饮用水安全理念;②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日常水质监测,并将发现的直饮水安全隐患及时通报教育部门,从而有效督促问题单位及时整改并形成长效自我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1]卢汝透,周祖木,魏晶娇,等.一起饮用直饮机水引起感染性腹泻爆发的调查报告[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14(1):50-51.
[2]张志诚,关婕,余淑苑,等.管道直饮水项目的卫生现状与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4,8(3):149.
[3]李春宏,张志勇,傅松文.南宁市高校直饮机纯净水微生物学指标监测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0,16(2):110-111.
篇2
根据**市水务局于3月22日召开的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紧急会议部署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前期工作的各项任务。我区进行了全面的安排落实,并于3月23日至4月5日,对全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现将调查评估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区委、区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将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写入了区人代十五届三次会工作报告。3月22日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召开当天,我局负责人就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提出了我区贯彻实施意见。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水务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卫生、计划、财政、环保、国土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水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安全饮水调查评估等项目前期及建设实施有关事宜。要求各乡镇、办事处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专人负责,逐级夯实责任,明确工作部署。并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进展。
二、组建调查班子,开展业务培训
3月23日,区水务局负责抽调7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了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调查组,由主管局长任调查组长,召开了调查组第一次会议。对调查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制订了工作方案。3月25日,全区抽调了32名由水利、卫生部门熟悉农村工作的专业业务人员组成了专门的调查组,召开了调查组第二次会议,对调查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将调查人员分为现状调查组、规划编制组和审查评估组,严格按照水利部、卫生部制订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的四项指标进行调查,摸清农村饮水状况和供水工程基本情况,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农村自来水普及情况;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摸清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了解农民对解决饮水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及水价的承受能力以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逐村组核查登记,结合饮用水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及存在的问题,为编制规划提供详实科学的依据。
三、全面调查检测,认真分析评估
一)、调查方法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安全饮水工作量大面广的实际,我们根据上级安排精神,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采用全面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办法,于3月24日开始,以乡镇为单位,调查人员深入到村组,采取走访、现场查看等方式,充分听取村组群众意见,对饮水现状及饮水类型进行了详细地核查登记,认真分析缺水原因。外业调查期间,规划编制组根据全区流域自然水系水资源分布状况,利用2003年12月安全饮水普查时选取掌握污染典型进行分析。在外业普查的基础上,对全区的人饮现状调查进行了汇总。结合各地实际调查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召开全区饮水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污染水调查点乡镇负责人会议进行通报,广泛听取各部门、各级意见,在意见反馈后再次深入调查点进行复核,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区饮水安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制。审查评估组织水利、卫生、财政、计划、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专家领导对报告进行了评估,审查评估认为:调查评估内容全面,数字详实,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商州农村饮水状况,为编制全村安全饮水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调查结果
经调查,截止2004年底全区农村饮水安全人数为26.10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57%,自来水受益人数为12.76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28%。集中供水工程中供水到户人口12.76万人,有集中供水点供水人口1.81万人。这些供水工程按供水规模分,日供水量达到20吨以上的124处,供水人口9.66万人,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工程72处,地下水源供水工程52处,自流工程82处,提水工程42处,有净化设施的43处,无净化设施的81处。全区124处集中供水工程中43处水源水质和供水水质良好,符合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目前有供水管理人员102人,其中专职管理人员92人,兼职管理人员10人。全区有供水设施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人口18.71万人,其中水井10.85万人,引泉水7.49万人,集雨人饮水窖0.36万人,无供水设施的人口12.34万人。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篇3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保障
前 言
饮用水的安全不仅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是我国农村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国必须要认清当前农村的饮用水具体情况,努力完善农村饮用水条件等,保障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农村整体发展水平较低,饮水安全问题一直存在。
建国以前,我国农村并没有系统的供水设备,农民直接从河流中获取饮用水,从上世纪中叶直到2004年,我国政府加强建设供水设备,通过资金扶持等措施,解决全国农村饮水困难问题。
2004年之前,我国主要解决农村饮水难问题,忽视了饮水安全问题,水源地没有得到保护,污染现象严重,对农民饮用水安全构成了威胁,通调查结果显示,农村饮用水不安全所占比例很高。因此,政府高度重视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根据我国饮用水污染实际情况,预计在2015年能够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我国政府认识到解决农村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实施有效措施,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农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了保障。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饮用水的标准越来越高,由于工业进程不断发展,加大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难度。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饮用水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我国虽然地大物博,河流众多,但是,淡水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人均占有量更是十分有限,由于季节、水资源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解决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十分不利;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只增不减,且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尤其是农民对节约水资源意识不到位,一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跑水、水龙头滴水等,最终造成资源型缺水问题日益恶化[1]。
二、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评价
对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需要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去衡量。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质的要求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将根据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以及保证率这四大方面进行评价。水质方面,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符的为安全水质,与农村实施的安全饮用水准则相符则为基本安全;在水量方面,每人每天获取水量在40-60L为安全,但是由于各国地区的用水条件不同,不同地区有不同标准,40-60L为参考水量;在方便程度方面,确保取水在10分钟内为安全;在保证率方面,供水率达到95%以上为安全。根据上述四项标准就能够确认农村饮用水是否在安全范围内。但是,四项标准只能够评价饮用水安全、不安全或者基本安全,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信息。因此,对饮用水评价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方法:
熵权法,主要是指在一种多目标决策的方法,在其评价过程中不具有确定性的度量,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等领域。该指标信息熵越小,相对应的信息量则越大,权重也会越高。故,熵权法根据指标的信息量衡量权重。模糊综合评价,主要是通过模糊问题转变为确定问题,其评价结果需要根据指标权重;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其他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PSR模型,由于饮用水安全系统比较复杂,而且各个因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PSR模型能够实现对各个因素之间的全面分析。因此,将PSR模型应用到弄寻饮用水安全评价体系中,不仅能够客观、清晰地分析出饮用水的安全问题,而且还能够确保数据信息准确性[2]。
三、我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保障机制
(一)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机制
农村饮用水保障机制包含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和作用,各因素之间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就会产生对弈,而饮用水安全保障机制就是为了能够确保在这些对弈中能够进步。对弈具有两种:动态与静态区分,静态对弈主要是指参与者同时选择行动;动态对弈主要是指参与者参与行动具有先后之分。政府水管部门作为农村饮用水安全系统中的关键,在决策权上具有一定优势,可以推出利于自身的政策。所以,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所进行的对弈主要是动态对弈,这些对弈与饮水安全系统的各个要素有机结合,例如,水权配置对弈、水价调价多弈以及水污染防治对弈等等[3]。
(二)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政府管制
农村饮用水管理在市场作用下,并没有得到令人欣喜的成绩。因此,政府作为解决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加大政府管制力度,政府发挥公共管理职能,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而且能够平衡社会各个因素的利益。政府管制农村饮用水安全就是发挥公共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通过政府管制,能够弥补市场失灵造成的错误,科学、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供水,并通过监督和控制饮用水质量,实现水资源合理供应,进而达到居民使用安全水的目标[4]。
(三)加强农村饮用水保障的市场调节
管制的最终目标是增加社会福利,为人民造福,但是,一旦管制与正常轨道出现偏离,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导致政府管制失效。政府并不能完全垄断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机制的管理,也需要市场发挥作用,市场作为一种经济保障机制,能够通过水价改变供求,水价能够优化水资源使用结构。因此,将政府和市场进行有机结合,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够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5]。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不尽人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因此,我国政府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现状的研究,了解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饮用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整改,进而为农村居民提供健康饮用水。
参考文献
[1]张郁,吕东辉.以美国加州为例分析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水银行”的可行性[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18(03):259-261.
[2]汪劲.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状况调查报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12,20(05):12-14.
[3]李慧明,卜欣欣.环境与经济如何双赢――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引发的思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8):158-159.
篇4
一、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二、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会学生“看”书 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2.教会学生提问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多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 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篇5
2007年6月6日,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田林县平塘乡平塘小学发生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暴发,立即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采取相应措施,最终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对这起学校甲肝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基本情况
平塘乡位于田林县西北部,距县城98 km,全乡辖10个行政村47个自然屯,2 925户,12 488人,主要为壮族。发生疫情的平塘中心小学、平塘中学和同祥小学均位于乡政府所在地,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平塘中心小学有6个年级13个班(含1个学前班),共有学生627人,教师29人,食堂工作人员3人;平塘中学有初一至初三3个年级9个班,共有学生440人,教师38人,食堂工人2人;同祥小学有4个年级4个班,共有学生83人,教师5人,食堂工人1人。3个学校学生生活饮用水源均为当地的同祥小溪水,教职工饮用那桑沟水。学校均没有提供开水,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学生个人卫生习惯亦较差,部份学生有喝生水和饭前便后不洗手的习惯。
2 流行特征
本次暴发波及3所学校,共发病68例,罹患率为5.91%,其中平塘中学学生48例,罹患率为10.91%;平塘中心小学学生16例,罹患率为2.55%;同祥小学学生4例,罹患率为4.82%。
首发病例为平塘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住宿生,女,12岁,家住同祥村同祥屯。2007年5月1日不明原因出现乏力、腹痛、食欲减退,皮肤巩膜黄染和稀便,无明确流行病学史(无外出史和甲肝患者接触史),该生曾就诊于平塘乡卫生院,诊断为甲肝,给予维生素c、肝泰乐和中草药治疗,症状有所缓解,随后该校相继有16名学生发病,并波及到平塘中学、同祥小学。
发病时间最早5月1日,最晚6月29日,历时近2个月。6月20日为一个发病小高峰,随后病例相对减少,6月25日到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9日后再无病例发生。病例主要集中在6月20-26日之间,共发病43例,占总病例的63.24%。见图1。
平塘中学9个班级均有病例发生,共发病48人,罹患率为10.91%,初中一至三年级罹患率依次为16.22%(24/148),10.20%(15/147)和6.21%(9/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p<0.01)。平塘中心小学13个班级中有9个班级发生病例,共发病16人。从各年级发病情况来看,五年级罹患率最高,为6.19(6/97),四年级次之,为5.15%(5/97),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p<0.01)。同祥小学学前班1例,一年级2例,三年级1例,共发生4例。各学校学生甲肝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5,p<0.01)。
平塘中学、平塘中心小学和同祥小学住宿生甲肝罹患率分别为12.50%,2.74%和15.38%,平塘中学和平塘中心小学外宿生罹患率依次为1.56%和2.12%,住宿生明显高于外宿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3,6.16,14.11,p值均<0.01)。
调查显示,发病学生年龄最小为6岁,最大19岁,其中6岁1例,7~12岁16例。13~18岁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73.91%;其次是7~12岁,占总病例数的23.19%。68名学生病例中,男性30例,罹患率为4.96%;女性38例,罹患率为6.97%,各学校和3校之间男、女生甲肝罹患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图1 平塘乡中、小学校甲肝暴发病例时间分布(略)
3 临床表现
病例以全身巩膜黄染(97.10%)、食欲不振(91.30%)、乏力(89.86%)、厌食(68.12%)、肝区疼痛( 67.98% )和腹泻(40.58%)为主,少部分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为轻中型,无危重和死亡病例。
4 实验室检查
对中小学师生、食品从业人员采集血清标本1 315份进行alt检测,结果alt升高82份(均>100 u/ml),肝功能异常率为6.24%。对82份肝功能异常者血清进行抗-hav-igm检测,阳性69份,阳性率为84.15%。水源水总大肠菌群1 300~3 500 mpn/100 ml,粪大肠菌群为1 100~1 300 mpn/100 ml;学校水笼头水细菌总数13 000~18 000 cfu/ml,总大肠菌群540 mpn/100 ml,粪大肠菌群220~540 mpn/100 ml。提示水源水和管网水受污染极为严重。
5 流行病学分析
学校食堂及周边饮食店卫生状况较差,均无防蝇、防尘、防鼠设施,功能分区不清,无垃圾桶,盛装学生食用剩余饭菜的桶未加盖,餐具无固定储存柜,无消毒设备。共体检食品从业人员50人,结果抗-hav-igm均为阴性。调查时未发现食堂从业人员和教职工中有甲肝病例。
该乡所在地有2~3 m宽的同祥小溪。同祥小学、平塘中学、平塘中心小学分别处在同祥小溪的上、中、下游,平时用水都由乡水管站供水,该乡水管站供水点位于同祥小溪河中游,距同祥小学800 m,中学及卫生院排污口位于取水口下游50 m,供水池仅采用细砂、木碳过滤,没有消毒处理设施。由于4月中旬至6月份连续干旱,同祥小溪水明显减少,水源供应紧张,平塘中学、中心小学和同祥小学自行抽取同祥小溪水供应学生,同祥小溪沿岸的平塘村、同祥村、平吉村和乡政府所在地的各单位以及3所学校教职工平时饮用平塘村那桑沟水,均无人发病。未饮用同祥小溪水及无喝生水习惯的外宿生亦无人发病。说明本次甲肝疫情的暴发可能与饮用同祥小溪水有一定的关系。
6 讨论
本次中小学生甲肝暴发流行具有典型的甲肝传播特征,疑为同祥小溪水水源被污染引起的甲肝暴发。由于同祥小溪水水源和学校自备水(池)未经有效消毒处理,实验室检测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大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说明这一水源到自备水受人畜粪便的污染,同样存在受到甲肝病毒污染的可能[1]。
从3所中小学校发病情况来看,住宿生甲肝罹患率明显高于外宿生,这可能是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和住宿条件较差有关。本次调查发现,所有甲肝病人未曾接种过甲肝疫苗,接种过甲肝疫苗者未发现有病例出现,说明甲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是好的。因此,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是控制甲肝暴发流行的最有效途径。
本次暴发甲肝疫情发现和报告不及时,是造成疫情蔓延的重要原因。从首发病例5月1日发病到6月6日市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并进行疫情处理,延迟了35 d。说明乡村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不强,一直没有报告疫情,直到县医院、乡卫生院通过网络报告疫情,疾控部门浏览审核发现该乡甲肝病例明显增多时,才引起重视。因此,要有效预防和控制甲肝暴发流行,必须加大对乡村医生培训力度,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疫情报告意识和守法意识,提高疫情报告及时率和准确率;不断改善学生生活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疫情管理和疾病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时发现和处理病人;学校要执行晨检制度,对缺课尤其是请病假的学生要追踪原因,发现疫情时要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2-3]。只有这样,才能使甲肝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中。
【参考文献】
[1] 耿贯一.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1-30.
篇6
[关键词] 竣工项目 验收报告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检验建设单位执行“三同时”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建设项目能否通过环境保护验收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为了提供准确、完整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数据和信息,近些年,国家环保局相继颁布一系列有关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管理规范和行业验收监测报告范本,但是,在验收监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验收监测质量。
1 验收监测报告编制类型
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报告(表)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通知》等文件中都做相应规定,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编写验收监测报告;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编写验收调查报告。但是,有的项目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又因生产排放污染物。如饮用水项目,该工程一般由取水、输水、制水、配水四个子工程组成,除制水工程在生产过程产生废水、噪声外,其它三个子工程因施工活动和机械设备使用等或多或少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土地、水体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等。再如,属于非污染生态型项目-水电站,因其项目小,就以验收监测报告(表)形式编制。诸如上述建设项目若以监测报告形式编写,忽略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及生态恢复结果调查与评价、公众意见调查,就不能完整体现该类项目的特点。很难保证验收监测结论的质量和准确性。建议制定非污染生态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调查技术规范或规定,加大监测人员业务水平培训力度,以提高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调查报告质量。
2 公众参与调查形式化
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报告中一项重要内容,它反应了项目建设中和建成试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公众参与对象应选择在经济、生活、环境等方面受到影响的个人、集体及参与环评编制单位人员等。然而,目前公众调查存在很大问题,如验收监测单位设计好问卷调查表,完全由建设方负责发放或由企业邀请当地居民召开座谈会,这种做法可能使公众参与对象单一性,调查失去公正性,更严重的是环境管理部门无法发现和纠正建设期间或试运行期的环境违法行为,无法获悉环境影响评价中未预见的重大环境影响,从而失去补救防范措施。因此,为了防止公众调查形式化、虚假化,保证调查对象有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人群、了解项目工程的技术人员、参加该项目的环保专业人员;调查中必须补充大量调查区域受破坏状况、生态恢复情况照片及参与问卷填写乡村、个人、单位照片和文字说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 验收监测结果与常规监测不一致
有些企业顺利通过验收监测,然而一进入日常管理,其污染源监测各项因子超标或部分超标,究其原因,不外乎2种可能,第一,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不够,验收监测期间不惜提高设施运行成本,验收结束后,企业难以承担高额运行成本或设施操作人员疏于管理。第二,验收监测人员对生产工况及处理工艺了解不够,处理设施核查不细等等。因此,验收监测人员应收集齐全相关资料,认真研读。核查处理设施运行记录、试运行期的常规监测(包括设施运行成本)。准确合理制定采样点位、频次及监测因子。为了防止设施中弄虚作假,可以在处理流程中间增加点位,计算处理效率。
由于验收监测仅2-3天,短时间内企业容易掩盖自身环保工作不足,因此验收监测要追加一次不定期污染源监督监测,作为验收监测的补充和验证,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需查清原因,限期整改。
4 验收监测超标补测
建设项目环保设施验收监测是在建设单位和设计施工单位尽最大努力将处理设施调整到最佳状态下提出的,因此,在此状况下仍出现监测结果不正常,就必须认真细致查明情况,而不是盲目补测,追求验收监测污染物排放全部达标的完美结果。这种做法无疑将验收监测停留在考察建设项目达标排放水平上,使验收监测如同形式。尤其是监测“三废”污染物中,某项污染因子超标情况时,应该对超标原因加以分析,查明原委,若是突发性生产事故造成监测数据不合格,可以考虑给企业一次补测机会,但监测报告应注明污染物超标原因,企业采取何种措施使第二次监测结果正常,符合要求。若因处理设施设计、施工、管理等原因造成污染物超标排放,没有任何商量余地,拒绝进行二次监测要求,确保验收监测结论公正、准确。
5 环境保护管理检查深度不够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要求,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管理检查范围包括污染防治设施和各项生态保护设施。从建设项目立项到试生产各阶段执行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情况,以及建设项目涉及到的清洁生产、污染物排放总量、以新带老环保要求、应急措施、施工期及试运行期扰民现象、施工期环境工程监理等均列入验收检查内容。因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检查是验收监测的基础,贯彻落实“三同时”制度的重要环节。为环保验收提供非测试性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视验收期间环境检查,忽视设计和施工阶段有关情况检查核实、清洁生产核查等内容,这与监测人员技术水平、思想认识密不可分。验收监测是监测机构技术监督和技术执法的重要一环,验收监测人员应主动多方收集资料、信息,了解项目立项、可研、设计、施工、试生产各时期情况,把验收监测伸入到“三同时”全过程中。
6 结语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数据和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既反映建设项目的情况和污染信息,也是监测部门工作能力的表征。因此环境监测部门应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为环境决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篇7
一 、转变思想,改变认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对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是必要的,但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在师生互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所以,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设疑,让学生在思考、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生成问题。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教学 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如果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应当高兴,因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已经调动起来。
三、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好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8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9
关键词地下水 修复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P641.13 文献标识码:A
一、国内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1.1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我国地下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据调查,全国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8218亿立方米,其中,北方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4%)地下水资源量245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30%;南方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36%)地下水资源量576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70%。总体上,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呈迅速增长态势,由20世纪70年代的570亿立方米/年,增长到80年代的750亿立方米/年,到2009年地下水开采总量已达1098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供水量的 18%,三十年间增长了近一倍。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全国655个城市中,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城市总数的61%。地下水资源的长期过量开采,导致全国部分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2009年共监测全国地下水降落漏斗240个,其中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115个,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125个。华北平原东部深层承压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累计下降达30-50米,局部地区累计水位下降超过100米。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压力。
1.2地下水质量分类与监测
(1)地下水质量分类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 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 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 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2)地下水水质监测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1.3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 2000-2002年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南方优于北方,山区优于平原,深层优于浅层”。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进行评价,全国地下水资源符合Ⅰ类-Ⅲ类水质标准的占63%,符合Ⅳ类-Ⅴ类水质标准的占37%。南方大部分地区水质较好,符合Ⅰ类-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占地下水分布面积的 90%以上,但部分平原地区的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水质较差。北方地区的丘陵山区及山前平原地区水质较好,中部平原区水质较差,滨海地区水质最差。根据对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区等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主要城市及近郊地区地下水中普遍检测出有毒微量有机污染指标。2009年,经对北京、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海南、宁夏和广东等8个省(区、市)641 眼井的水质分析,水质Ⅰ类-Ⅱ类的占总数 2.3%,水质Ⅲ类的占23.9%,水质Ⅳ类-Ⅴ类的占73.8%,主要污染指标是总硬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铁和锰等。2009年,全国202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以良好-较差为主,深层地下水质量普遍优于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低的地区优于开采程度高的地区。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数据,全国近20%的城市集中式地下水水源水质劣于Ⅲ类。部分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因子除常规化学指标外,甚至出现了致癌、致畸、致突变污染指标。
1.4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据近十几年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的不完全统计分析,初步判断我国地下水污染的趋势为: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南方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以保持相对稳定为主,地下水污染主要发生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北方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以下降为主,其中,华北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西北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恶化,特别是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农业开发区地下水污染不断加重;东北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以下降为主,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和农业开发区污染有所加重,地下水污染从城市向周围蔓延。
二、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及规划
2.1国内外地下水保护法规
(1)国内地下水保护法规
目前, 我国并没有地下水保护的专门法律,有关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主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规定。《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了对地下水开采实施总量控制同时通过水资源费征收机制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专章规定了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此外, 一些关于保护地下水的地方性立法, 如《河北省取水许可制度管理办法》、《北京市城市自来水厂地下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等。
(2)国外地下水保护法规
英国地下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 如下:
2.2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1)规划目标
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全面启动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逐步整治影响地下水环境安全的土壤,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有所改善,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
到2020年,全面监控典型地下水污染源,有效控制影响地下水环境安全的土壤,科学开展地下水修复工作,重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建成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2)主要任务
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
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
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城镇污染
强化重点工业地下水污染防治
分类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污染
加强土壤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控
有计划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
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三、地下水修复技术
根据其主要工作原理地下水修复技术可大致归并为4类,即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和复合技术。物理技术包括水动力控制法、流线控制法、屏蔽法、被动收集法等;化学技术包括有机粘土法和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生物修复的方法有包气带生物曝气、循环生物修复、生物注射法、地下水曝气修复、抽提地下水系统和回注系统相结合法、生物反应器法等;复合法修复技术兼有以上2种或多种技术属性,例如抽出处理法同时使用了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综合各种技术优点,在修复地下水时更加有效。
3.1物理修复法
物理法修复技术是以物理规律起主导作用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水动力控制法、流线控制法、屏蔽法、被动收集法、水力破裂处理法等。其中屏蔽法、被动收集法多数应用在地下水污染物治理初期,作为一种临时控制方法。
水动力控制法
其原理是建立井群控制系统,通过人工抽取地下水或向含水层内注水的方式,改变地下水原来的水力梯度,进而将受污染的地下水体与未受污染的清洁水体隔开。井群的布置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因此,又可分为上游分水岭法和下游分水岭法。上游分水岭法是在受污染水体的上游布置一排注水井,通过注水井向含水层注入清水,使得在该注水井处形成一个地下分水岭,从而阻止上游清洁水体向下补给已被污染水体;同时,在下游布置一排抽水井将受污染水体抽出处理。下游分水岭法则是在受污染水体下游布置一排注水井注水,在下游形成一个分水岭以阻止污染羽向下游扩散,同时在上游布置一排抽水井,将初期抽出的清洁水送到下游注入,最后将抽出的污染水体进行处理。
流线控制法
流线控制法没有一个抽水廊道、一个抽油廊道(没在污染范围的中心位置)、两个注水廊道分布在抽油廊道两侧。首先从土面的抽水廊道中抽取地下水,然后把抽出的地下水注入相邻的注水廊道内,以确保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力梯度。同时在抽油廊道中抽取污染物质,但要注意抽油速度不能高,要略大于抽水速度。
屏蔽法
屏蔽法是在地下建立各种物理屏障,将受污染水体圈闭起来,以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蔓延。常用的灰浆帷幕法是用压力向地下灌注灰浆,在受污染水体周围形成一道帷幕,从而将受污染水体圈闭起来。
被动收集法
被动收集法是在地下水流的下游挖一条足够深的沟道,在沟内布置收集系统,将水面漂浮的污染物质如油类污染物等收集起来,或将所有受污染的地下水收集起来以便处理的一种方法。
3.2化学法修复技术
有机粘土法
这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处理污染地下水的化学方法,有机粘土可以扩大土壤和含水层的吸附容量,从而加强原位生物降解,因此可以利用有机粘土有效去除有毒化合物。利用土壤和蓄水层物质中含有的粘土,注入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形成有机粘土矿物,用来截住和固定有机污染物,防止地下水进一步污染,并配合生物降解等手段,永久地消除地下水污染。
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
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是利用土壤、地下水和污染电动力学性质对环境进行修复的新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将电极插入受污染的地下水及土壤区域,通直流电后,在此区域形成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水中的离子和颗粒物质沿电力场方向定向移动,迁移至设定的处理区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在电极表面发生电解反应,阳极电解产生氢气和氢氧根离子,阴极电解产生氢离子和氧气。近年来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开始用以去除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这种方法用于去除吸附性较强的有机物效果也比较好。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非常适合作为一项现场修复技术,安装和操作容易,既可用于饱和土壤水层,也可用于含气层土壤,不受深度限制,不破坏现场生态环境。
加药法
通过井群系统向受污染水体灌注化学药剂,如灌注中和剂以中和酸性或碱性渗滤液,添加氧化剂降解有机物或使无机化合物形成沉淀等。
渗透性处理床
渗透性处理床主要适用于较薄、较浅含水层,一般用于填埋渗滤液的无害化处理。具体做法是在污染羽流的下游挖一条沟,该沟挖至含水层底部基岩层或不透水粘土层,然后在沟内填充能与污染物反应的透水性介质,受污染地下水流入沟内后与该介质发生反应,生成无害化产物或沉淀物而被去除。常用的填充介质有:a.灰岩,用以中和酸性地下水或去除重金属;b.活性炭,用以去除非极性污染物和CCl4、苯等;c.沸石和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用以去除溶解态重金属等。
冲洗法
对于有机烃类污染,可用空气冲洗,即将空气注入到受污染区域底部,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污染物中的挥发性组分会随空气一起溢出,再用集气系统将气体进行收集处理;也可采用蒸汽冲洗,蒸汽不仅可以使挥发性组分溢出,还可以使有机物热解;另外,用酒精冲洗亦可。在理论上,只要整个受污染区域都被冲洗过,则所有的烃类污染物都会被去除。
3.3生物法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特别培养的生物(植物、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在可调控环境条件下将有毒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物质的处理技术。微生物修复利用土著的、引入的微生物及其代谢过程,或其产物进行的消除或富集有毒物的生物学过程。
生物修复的方法有包气带生物曝气、循环生物修复、空气注射法、地下水曝气修复、抽提地下水系统和回注系统相结合法、生物反应器法等。由于深埋于地下,地下水生物修复技术的实施一般应结合污染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循环生物修复
对于受污染的地下水,可以向地下水层钻井注入空气,提供氧气,同时利用回收井,抽取地下水,进行循环,通过渗透,提供微生物需要的各种营养。从水井抽提地下水,还可以控制污染带的迁移。
地下水曝气修复
对于饱和带或者地下水,将压缩气体注入地下水饱和区,由于密度差等原因,空气会穿透地下水饱和区上升到非饱和区中,在上升过程中可使挥发性污染物进入压缩空气并被压缩空气带到非饱和区排出。
空气注射法
它主要是将加压后的空气注射到污染地下水的下部,气流加速地下水和土壤中有机物的挥发和降解,这种方法主要是抽提、通气并用,并通过增加及延长停留时问促进生物降解,提高修复效率。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天然植物生长代谢原理吸收和降解水或土壤中的污染物,因其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地质结构、适于大范围修复等优点,广泛用于土壤及地下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降解。由于特定的超累积植物生长速度慢,受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限制,很难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大量研究集中在基因转移技术与植物修复的结合与应用以及植物修复的影响因素和植物修复的机理上。影响植物修复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污染物浓度、性质和根系分布等。
3.4复合法修复技术
复合法修复技术是兼有以上两种或多种技术属性的污染处理技术,其关键技术同时使用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中的两种或全部。
(1)抽出处理修复技术
在处理抽出水时同时使用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是最常规的污染地下水治理方法。该方法根据多数有机物由于密度小而浮于地下水面附近,参照地下水被污染的大致范围,通过抽取含水层中地下水面附近的地下水,把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带回地表,然后用地表污水处理技术处理抽取出的被污染的地下水,为了防止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而导致地面沉降,或海(成)水入侵,还要把处理后的水注入地下水中,同时可以加速地下水的循环流动,从而缩短地下水的修复时间。
(2)渗透性反应屏修复技术
PRB(permeable reactive wall technology,可渗透反应墙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地下水污染的原位修复技术,它正在逐步取代运行成本高昂的抽出-处理(P/T)技术,成为地下水修复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目前在欧美已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及试验研究,已开始商业化应用,并逐步取代运行成本高昂的抽出处理技术,成为目前地下水修复技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从广义上来讲,PRB是一种在原位对污染的羽状体进行拦截、阻断和补救的污染处理技术。它将特定反应介质安装在地面以下,通过生物或非生物作用将其中的污染物转化为环境可接受的形式,但不破坏地下水流动性和改变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可渗透反应墙如图1所示。
图1 可渗透反应墙示意图
PRB主要由透水的反应介质组成。通常置于地下水污染羽状体的下游。与地下水流相垂直。污染物去除机理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种.污染地下水在自身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PRB时,产生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反应,使水中污染物能够得以去除,在PRB下游流出处理后的净化水。它要求捕捉污染羽状体的污染物的“走向”,即把可渗透反应墙安装在含有此污染物羽状体地下水走向的下游地带含水层,从而使污染物顺利进入可渗透反应墙装置与反应材料进行有效接触,使其污染物能转化为环境可接受的另一种形式,实现使污染物浓度达到环境标准的目标。此法可去除地下水溶解的有机物、金属、放射性物质及其他的污染物质。
(2)注气-土壤气相抽提(AS-SVE)技术
注气-土壤气相抽提技术室空气扰动技术及土壤气相抽提技术的结合,空气扰动技术(或称空气注入技术,air sparging,AS),其作用介质是饱和区土壤,通过将空气或氧气注入到受污染的含水层中,被注入的空气在土体缝隙中发生水平或垂直移动,使污染物与土壤发生剥离反应,从而通过挥发作用清除掉土壤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注入的空气会将污染物扩散到非饱和区,因此常结合土壤气相抽提技术(soil vapor extraction,SVE)去除包气带中的气相污染物。土壤气相抽提技术是通过特制的抽提井,利用抽真空产生的动力迫使土壤气体发生流动,从而将土壤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驱出,达到清除土壤气体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目的。对于以挥发性有机物为主要污染物的场地,SVE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修复技术,可进行原位或异位处理。
目前, 发达国家已经将其与相关的修复技术结合起来, 形成了互补的增强技术。国内研究起步较晚, 实验室土柱通风实验的研究目前已做了不少工作, 但对场址调查、现场试验性测试、中试研究工作做的不够。
(3)各复合修复法的优缺点
四、地下水修复工程典型案例
4.1国外地下水修复工程实例
(1) Regenesis公司工程实例
加利福尼亚洲的一个名为Regenesis的基础公司研制出一系列从地下水中快速降解和分离污染物的产品,其降解速度远大于固有衰减。其中最有名的产品是氧释放化合物(ORC)和氢释放化合物(HRC),它们能有效地促进燃料、溶剂和许多其它类型地下水污染物的固有衰减。在世界范围内已有9000多个项目正在使用这两种产品。
Regenesis公司产品的优势在于,通过使用工业标准钻机和设备可进行场地修复。可通过使用不同的技术进行场地修复,如直接推进注入和钻孔回填。其它方法包括坑道和过滤保护套应用,最普遍的使用方法是直接注入。这种应用过程包括用中空钻杆把液态ORC和HRC化合物直接泵入处理区。该方法简单、快捷、有应用价值并可在多个位置使用。使用直接注入法可把ORC和HRC化合物应用于更难达到的位置,包括一些裂隙基岩或邻近大型建筑物的地下污染区。在这些位置常需要特殊的设备,如定向钻进钻机和在有效位置使用双层封隔器。实际上,在水平/定向钻进应用中也可把ORC化合物用作钻探泥浆。
在美国华盛顿第四平原服务站,由于其地下石油储蓄罐泄漏而产生了大量BTEX化学物质,包括易挥发的单芳香碳氢化合物、甲苯、苯乙烷和二甲苯,通常在汽油和其它石油产品中可发现这些化学物质。地下含水层主要由沙子和砾石组成,这表明在这些污染物中进行的自然生物降解速度会很慢,通过提供额外的氧可加速自然生物降解过程。最高管理者决定使用ORC化合物来增强生物降解速度,因为ORC化合物在6个月内预期的降解了含水层中超过50%的污染物。在此修复过程中通过15个土壤钻孔用ORC化合物对污染羽进行降解。每个钻孔被回填60磅的ORC浆液,150天后整个BTEX污染羽被降解58%。使用ORC化合物的成本为4万美元,而使用常规的泵抽-处理系统需要约25万美元。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Hollister的一个军工厂,其地下含水层受到多种化合物的污染。其中主要污染物为高氯酸盐-火箭推进剂的主要成分,从健康角度来看它能损坏甲状腺功能;六价铬(铬-6),它是一种人们公认的致癌物;冷却剂1,1,2—三氯—1,2,2—三氯甲烷,它是一种能损耗大气臭氧层的环境污染物。其含水层主要由粉砂组成,地下水以每天约0.07英尺的速度向西北方向流动。在探索研究中通过25个注入点把600磅的HRC化合物注入污染区。取样网覆盖面积约为1200平方英尺。对其监测79天后发现高氯化物浓度被减弱88%,而六价铬几乎被完全降解。
一个由俄勒冈州环境质检部门管理的清洁区,其地下水中PCE浓度达到10万微克/每升,这表明在该地区存在DNAPLs残留物,在该位置通过5个定向注入点把700磅的HRC-X注入地面,通过水井JEMW-4来监测HRC-X化合物的影响效果,结果清楚地表明HRC-X化合物促进了PCE的降解速度和原位吸附。使用HRC-X化合物处理DNPALs残留物的总费用为2万美元,通过使用直接注入技术把HRC-X化合物注入含水层。无需昂贵的现场设备、相关工作和维修与保养费用。目前,在英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已有很多项目正在使用Regenesis公司的产品,它能有效地促进或加速自然衰减过程。当使用正确时能有效地加速降解速度。
(2)Orica公司澳大利亚 Botany地下水处理项目
Orica公司采用抽出处理修复技术建立地下水污水处理厂对地下水进行处理,利用空气吹脱法去除氯代烃类,并用热氧化技术处理尾气;吹脱后的污水采用常规污水处理法进行处理,部分出水采用反渗透技术对出水进行回用。该项目建设期两年,总花费1.67亿美元,每天处理水量为6000m3。该项目于2007年正式运营,其基本流程见下图:
该处理工艺的核心——地下水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其工艺流程图如下:
4.2国内地下水修复工程实例
(1)常化厂地块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工程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南部中吴大道以南,和平中路以东,大通河以北,龙游河以西,投资总额1亿元人民币,项目总占地面积100公顷,其中需要修复的两个区域是原常化厂厂区和原实验工厂厂区,共需修复土壤面积24600平方米,污染土壤总量13.7万吨,需修复地下水面积71300平方米,共需抽取污染地下水总量为62万立方米。
该项目2009年至2010年上半年开始实地调研,对土地进行分区布点,提取土壤和地下水样本,摸清土地污染程度和范围。在完成科学实验后,制定出相应的治理方案。2010年9月正式启动常化厂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工程,工程实施过程中首先掘地2-6米,把污染区约33万吨的土壤全部移走后,重新以优质的新土填充。其次,抽出60万立方地下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再回灌地下,确保不影响地质结构,2012年底修复工程结束。
(2)广华新城地下水污染治理工程项目
2012年8月6日,五建承建的国家首例地下水污染治理工程——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住宅建设服务中心广华新城地下水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开工。此次地下水污染治理项目是我国尝试性大面积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先河,工程施工工期为730天,目前尚未完工。
五、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联合运用
5.1水资源的联合运用
为促进一个流域、地区或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合理的统一开发利用和管理。在农田灌溉中,联合运用的主要形式是井渠结合。有些地区兴建了大规模的引水、调水工程,与原有的井灌区联成一个系统;而在一些大型自流灌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又在灌区进行机井建设。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中央河谷、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和中国的黄淮海平原,都是大面积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的地区。
水资源联合运用的优点
①调蓄地表径流。利用含水层的蓄水功能,蓄存丰水时期的多余地表水量,供枯水时期使用。
②改善地下水质。调蓄地表径流水量,对含盐量较高的地下水可以起到稀释作用。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的一些灌区,曾采用这样的方法减少地下水的含盐量。中国黄淮海平原的黑龙港地区,对浅层矿化地下水也进行过"抽咸换淡"。在荷兰,还把夏天温度较高的水回灌地下,到冬天抽出灌溉对水温要求较高的温室花卉和蔬菜。
③调控地下水位。大型水库和灌区的兴建,增加了对地下水的补给,引起地下水位升高,导致灌溉土地渍涝和次生盐碱化。在这些地区,开采利用地下水可降低地下水位,配合地面排水,进行旱、涝、盐碱综合治理;但地下水超量开采会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水井建设费用和抽水费用增加。长期超采会形成大面积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招致地面沉陷和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等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可引进地表水,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并对地下水进行回灌,以调控地下水位。
5.2水污染物总量联合控制
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作为水资源保护管理的重要途径,正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地表水与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密切联系,即要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密切结合,做到统筹规划,统一评价,整体保护。开展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物总量联合控制应用研究,对从整体上保护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从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水功能区划分、环境容量核算、污染物总量联合控制、水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4个方面入手,把地表水系统与地下水系统联合起来开展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研究认为:地表水与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密切联系,需要统一管理和保护,为保障郑州市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须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
[2]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报告.2005
[3] 范宏喜.我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现状综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2):I~III
[4] 杨梅,费宇红.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综述.勘察科技技术.2008,(4):12~16
篇10
谈课外读栏目在教学中的应用 贾建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在过去的基础上新增设了一些课外读栏目,如“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生物学与文学·艺术”等。对这部分内容,我们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了,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附带品,甚至觉得作为知识的价值不大。而实质它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多种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利用好它们呢?下面我就自己这一年来的体会,粗浅地谈几点认识。
一、拓宽知识结构,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和应用。
“科学·技术·社会”进入教学环节,可采用调查、资料搜集、分析讨论、上网查询、个别专访等方法。
如围绕“细胞分裂”增加了“癌细胞”的介绍;围绕”植物的生长”增加“无土栽培”的介绍;围绕“生殖和发育”增加“试管婴儿”的介绍……等。让学生在课外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如“克隆动物的问世”、“基因工程”等。这样,学生在充分掌握了课本知识的同时,又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自觉渴求新知识的愿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学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的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各个领域,因而可以在教学上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如结合“现代化的温室”、“绿色食品”、“神奇的CT”,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去医院、农村调查、走访。如大棚菜的栽培、奶牛、布尔山羊的饲养等,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会一些劳动生产技术,为将来从事劳动生产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结合“节水农业”让学生调查当地农村饮用水及农业灌溉的情况。如农村塬上仍存在饮用雨水,部分地区果园已实施滴灌、喷灌等。组织部分学生调查我市水资源的情况,形成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结合“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退耕还林还草”,调查周围环境的状况、污染的性质、程度及治理的措施,如查阅报纸、看天气预报等。这些都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了解科学发现的历史,认识生物科学发展的过程和本质。
对“科学家的故事”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课堂上谈体会、感受的方法。
如围绕“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启迪学生,科学的发现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时,还需要协调好人际关系,通过合作与交流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
“核酸的发现”是瑞士的生物学家米舍尔对细胞核中究竟有什么物质产生了疑问,用什么材料来研究呢,他用稀盐酸溶去细胞中核以外的绝大部分物质,从而得到细胞核,又用化学方法提出细胞核中的物质,命名为核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20年的艰苦努力,才被命名为核酸。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科学的发现,不仅要有浓厚的兴趣和正确的方法,还要有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血液循坏的发现”是17世纪英国的哈维,否定了罗马医生盖仑的“生命灵气”的说法,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在对待前人成果的时候要敢疑、敢问、敢干,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具有创新性的见解和观点,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王应睐组织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一重大的科研成果,轰动了当时国际学术界,为祖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面对功绩和荣誉,王应睐想到的是集体和他人,甚至没有在科研报中署上自己的名字。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明白我国有能力在尖端的技术领域取得成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理解生物学与职业的联系,认识学习生物学的现实意义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常采用谈话法、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学生对现代的一些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培养学 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如“林业工人的新任务”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的林业工人,不仅是伐木,而植树、护树才是首要的。这就需要具备许多的生物学知识,如新树种的培育、生长发育的研究、病虫害的防治等,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大地的美容师---园艺师”的阅读中,教师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园艺师”时会怎么做,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如:让牡丹在隆冬开放,秋菊在夏日吐蕾,荷兰的郁金香移居中国,让新疆的大沙漠变成绿洲,还山水以本来的面目,把大地装扮上节日的盛装,给人类创造一个优美的生存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四、赏析有关文学作品,渗透人文精神
古代的唐诗、宋词及现代的诗歌、散文,许多都是借物言志的,一方面可以将其作为导言引入教学中,增强了教学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品味,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观。
如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导入被子植物的一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导入藻类植物的教学……
在“寄予植物的情怀”中除课本上列举的作品以外,让学生广泛收集有关文学作品、歌曲等,如诗词《春晓》、《鹅》……散文《种子的力量》、《白杨礼赞》……歌曲《小草》、《红梅赞》……在学习动物的行为和人的反射活动时,让学生收集有关成语并分析讨论如“孔雀开屏”、“虫鸣鸟唱”、“雄鸡报晓”、“谈虎色变”、“惊弓之鸟”……在学习“动物与造型艺术”时,让学生查阅一些运动会的吉祥物,如熊猫盼盼、法国的高鸬雄鸡……收集有关动物的邮票、图片,了解古代及现代的雕塑,如石狮、石马及我们当地陶瓷上的动物造型等,学生的广泛参与,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活跃 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
-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