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8 18:00: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

篇1

一、按管理的环节。按照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分为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监管方法。国有资产首先经过配置才能进入资产管理体系,进行配置时要充分考虑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国情以及本行业的规章制度,并对整个购置、调配过程进行监管,保证整个过程的透明性与公开性。在进行购置与调配时要做到使用资金的来源明确、资产预算合理、政府采购途径公开、行政调配符合实际等要求。国有资产配置以后就需要合理使用这些资产,使用方式可以是利用国有资产生产公共产品,也可以通过资产出租等方式进行营利活动,但无论是哪种使用方式都要做到建立账册、经常进行资产清查与维护,定期进行资产报告等。经过长期的使用,有些国有资产到了报废的程度或是进行资产出售、转让对国家更有利时就需要及时的处置掉这些国有资产,将此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及时清除出去。

二、按监管主体。国有资产的监管主体包含多个层次,根据国有资产的多少及委托关系可以直接由国家相关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也可以由各级地方政府及单位代为管理,这要根据资产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按管理手段。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行政管理、法律管理以及经济管理手段。行政管理方式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曾发挥重大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行政单位行政指令来实现对资产的管理,这种管理手段有利于集中国家经济实力完成浩大的工程,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中,它已逐渐失去主导地位,但仍发挥重要的作用。法律管理顾名思义即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下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这个过程还需要强有力的执法机构去实施,这种方式能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而经济管理手段则是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常见管理手段,它通过明确管理主体的权利与职责,实现资产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对国有资产进行灵活的管理。

当前中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仍存在问题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存在脱节现象。2009年推行的改革中明确提出资产管理要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行预算时要综合考虑现有的存量资产、未来的增量资产以及能够支出的经费数量,做出预算后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能随便增加资产配置,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资产管理经常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随意提高资产配置标准、重复配置,配置后资产又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出现严重的资源闲置浪费的情况,造成国家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近几年最典型的就是各个地方相互攀比企业办公大楼的规模,竞相扩建或修建,建成后花费了巨额的资金,但是利用率很低,明显脱离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轨道。

二、国有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配置混乱。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资产管理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但是有些国有企业仍然抱有原先的旧观念,不能与时俱进,重有形资产的购置而轻视无形资产的作用,不愿意花钱购买先进的管理设备和管理系统,对资产的管理继续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这样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容易出错,同时也使资产管理容易出现超标配置、重复配置以及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也会出现对各个部门的资产配置不明确、乱配置的情况。

三、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管工作尚待于加强。虽然各个国有企业都有资产管理规定与监管规定,但是很多企业的监管工作处于暂停状态,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比如国有企业资产的购置途径不公开透明、购置资金流向不明、存在一定的回扣问题等;使用时没有按照严格的程序审批,出现国有资产的对外出租出借混乱、利用国有资产进行个人投资等现象屡屡出现;资产处置时随意性较大,常常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与损失。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加强资产的监管力度,真正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思路

针对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与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进行预算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做到资产配置、资金使用合理,并且要严格按照审批程序严格审批,可以通过立法执法机构明确审批要求和程序。

二、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系统,对企业各部门的资产实时监控,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减少资产闲置与招标配置、重复配置。

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薪酬考核

在经济全球化这一背景下,国有资产的构成趋于复杂,使很多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难度加大,对管理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充分利用国有企业资产,实现其保值增值,促进国有企业效益最大化成为了重要课题。

1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1.1国有企业资产的内涵

国有企业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和相关衍生权利的总和。具体来看,国有企业资产包括所有国家依照法律和相关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从法律上来看,产权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且能够为国家提供未来收益的资源总和,当然也就包括了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入资金和经费所形成的财产、国家投入资本金控股所形成的财产,对相关企业减、免、退税等形成的资产和接受捐赠、援助等形成的财产,这些都属于国有企业资产范畴。

1.2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理解。从外部环境来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国有企业持续运营的必然选择。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对国有资产的整合和管理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必然选择。只有管理好国有资产,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使国有资产发挥更大效能,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经济浪潮中保持企业竞争力,才能让国有企业保持高速、高质和可持续发展。从企业内部来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可以促使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的加速更新。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是国有企业其他管理体系的基石。国有资产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总体的生产、销售和内控管理制度水平。特别是国有资产占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国有资产高效率的运转,是其良性运营的关键,是企业创收的前提条件。

2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重视程度不足

国有资产大部分归属于不同的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薪酬考核和业绩诉求一般是经营业绩,并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所以,企业管理者更多的是关注流动资金、利润率、客户数量等流动资产和经营数据。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对国有资产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没有足够的重视起来,资产评估和资产审计也是流于形式,没有正确反映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目前很多国有企业中没有专门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管理人员,管理责任不明确,分工归口不正确,采购部门和业务部门不关心资产价格,使用部门只负责维护,而财务部门只是按账面记载,并不清楚资产的状况和市场公允价值。对于往来账款、存货等缺乏有效监管,出现坏账或者固定资产损毁,难以追究相关责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2国有企业资产使用缺乏监管

在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中,因其产权为国家所有,隶属相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辖,但是在具体的企业中,并没有明确指定具体的产权管理部门和相应的产权管理人。目前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往往是采购部门、业务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管理。多部门管理的优点是可以增加透明度,防止资产恶意流失。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即每个部门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特别是土地、房屋和大型设备等国有资产,受地理位置及工作环境影响,价值波动较大,使用上如果缺乏监管,会造成严重后果。另外,对于国有资产特别是其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部分,在财务中只进行相关的折旧计提,缺乏有效的后续计量,其公允价值难以得到体现,在日常管理中也很少有相关维护、保养措施,重复采购的情况时有发生。另外,很多企业监管部门人员严重缺位。国有企业监事会成员一般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派,专职监事一般要求在财务、审计、评估等方面具备高级职称,但我国目前面临相关人才短缺,且监事会成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监事会形同虚设。

2.3国有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

就目前国有企业内控制度来看,很多企业面临内控制度不完善、不到位的问题。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内控工作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和缺陷,从预算、决算、采购等环节的内部控制不到位,相关手续和审批程序形同虚设。很多企业内控制度的设立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制定和审核,没有经过科学实践验证,或者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其他企业的制度,造成制度本身存在瑕疵,或者某些条款存在漏洞。从国有资产使用到处置,一个事项的内部控制极其繁琐,缺乏执行力,事项审批往往动辄需要几周甚至数月,并且根据不同的数额,需要不同层级领导审批,且时限没有明确规定,很容易卡死在某一环节,致使内部控制出现滞后性,执行不到位,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2.4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能力不足

在目前的国有企业中,虽然体制改革已经初步完成,但是总体上只是做到了减员增效,在岗位精准匹配、人员薪酬体系、培养培训机制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目前很多大型国有企业缺乏和高级岗位相适应的高端人才,并且缺乏专业资产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员工的相关管理资质普遍欠缺,高薪聘用的人才往往留不住。在薪酬考核上,没有设计好相关的考核指标,也没有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等问题计算在内,造成管理者和员工不关心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缺少职业责任感。常见的重复采购、资源浪费、资金闲置等问题,是和薪酬考核没有纳入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指标有关系的。

3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3.1提升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层而言,必须意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把国有资产的管理和整个企业的运营联系起来,认识到国有资产在整个企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能充分利用好国有资产,完全可以提升整个企业的资产状况,盘活闲置资金。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培训、会议帮助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了解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引导、教育、考核等手段增强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在年度考核中增加国有资产的相应考核指标。另外,增加相关管理者的审批权限,明确其归口责任,更全面的引导企业管理者全面、准确地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尤其是在购买、管理和使用阶段分别隶属不同部门的情况中,引导部门管理者进行联动管理,根据实际需求提出购买方案,并加大公开招标和竞争性谈判的力度,防止产生浪费现象,提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3.2提升国有企业资产相关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应该利用先进手段,学习更先进的方法,提高信息化程度。一是提升信息化程度。现在国有企业应加大硬件技术投入,重视IT相关人才,完善和优化信息系统,让国有资产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大数据云系统,实现各维度的全流程管理。在国有资产特别是房地产及固定资产的使用全流程中,包括资产获得、资产形态、价值评估、后续处置等,通过关键岗位和关键时点,对国有资产的价值变化和形态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从而实现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优化国有资产结构,纠正财务使用数据,打通国有资产使用全流程。二是增强部门联动。从国有资产购买到使用的各环节,每个部门有专人负责,摒弃之前将购买、使用和维护等流程人为隔绝开,打通部门间的隔阂,实行重要部门或者是主要领导为牵头人,各部门分管领导为响应人,群策群力共同协力,将国有资产的使用变为高效协同的规范流程。着力降低国有资产使用盲点,改变以往单一的资产管理模式,对于网络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了解和掌握相关国有资产的形态及价值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做到管理全流程、全方位和无死角。

3.3完善国有企业资产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可以提升国有资产全流程管理维度,加强整个环节的监督控制,提升国有资产财务管理的水平。第一,制定细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不同国有资产的使用和运营情况,根据不同岗位需要,指定更加细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控制度的缺陷,增强制度的有效性,对资产运营的各环节、各时点实行抽检,并邀请专业人士出具报告,优化和改进国有资产的后续管理。第二,建立风险控制点。将整个国有资产运行周期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建立不同的风险控制点,在整个购买、使用、维护、改造和处置环节中,分岗分人控制,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建立相匹配的国有资产保护机制,避免浪费和闲置,提高国有资产的过程控制评价标准。第三,强化财务监督。财务部门在国有资产使用的全流程中扮演举重若轻的角色。财务监督必须通过对国有资产的全方位监管,加强审核。包括国有资产使用计划制定、采购预算的制定和执行、入库领用的处理和时点价值的评估。在月末、季度末及年末,制定不同的国有资产盘点工作,尤其是易耗品和价值量波动较大的机器设备,应该及时沽清市场价格,及时计提折旧和资产减值损失,对盘点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到随清随结,及时做好国有资产的保护工作,避免重大问题的出现。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1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足

经过长期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资源及配置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企业规模也日益扩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国有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方面就愈发凸显出不足之处。现阶段,大部分国有企业依旧采取传统方法来管理固定资产,尽管这些办法可以勉强确保固定资产的进出,但是无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且使固定资产得到充分运行方面也显现出了不足。因此,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这类管理常常被企业领导者所忽略,企业领导者尚未认识到问题所在。企业管理人员不具备较强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导致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出现乱用或闲置等问题,这样不仅无法使企业固定资产得到充分运用,而且导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出现浪费现象,对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种经济损失,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度不够。比如我们多经企业更换领导时不作固定资产的移交处理,责任不明晰。尤其是更换了好几任领导之后,发生固定资产去向不明的情况,无法追责,而普通员工不清楚这是固定资产,往往损坏了体积小的一些固定资产,直接当垃圾扔掉,致使固定资产处置时无残值。

1.2更新换代造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浪费

国有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现存资产的使用状况加以安排,而且要对企业日后创新发展中可能产生的固定资产闲置问题加以预测及规划。在新项目实施之后,一部分旧设备及工具得到更新换代。在此过程中,传统设备在未达到淘汰要求时并不是特别旧,但是因技术较为落后、计划不科学,导致旧设备无法再利用,在现阶段的生产规划中不具备适用性,因此出现了长期闲置的问题。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新设备及新工具应用之前没有对设备应用作出规划,在实际经营中运用新技术及工艺,导致大量的固定资产设备出现闲置,进而导致设备出现老化问题,加快了设备的淘汰速度,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1.3固定资产处置随意且不及时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一般不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使用周期较短,在生产之余,对设备进行管理维护的过程中都必须由检修人员操作。该过程中因不具有详细的说明来对维修行为加以规范,那么维修人员因自身失误或工作原因,私自对设备的使用状况作出总结报告,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未对实际状况进行有效地检验,也未对经济效益加以考虑,就直接采纳了技术人员的建议,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的报告或协议中签字。现在我们回顾该工作过程,这一操作是极不规范的,工作人员所持有的态度对设备的使用及淘汰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显然这是不合乎要求的。导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出现任意处置的状况还包含了各个部门间不明确的联系。对于固定资产的应用及转移等,各个部门间都未建立起统一的使用规范,谁有使用的需求就可以拿去,使用完之后就放在某处,在该过程中极易产生固定资产受损或丢失的问题。另外,对不能使用、损坏的固定资产处置不及时。有些单位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放十几年不处置,刚闲置的时候还算完整,残值也比较高,但是时间久了,最后成一堆废铁。

1.4企业固定资产使用不规范

固定资产的不规范使用主要反映在管理使用期间因工作人员自身失误所导致的设备受损状况较严重,维护工作滞后,忽视了设备及资产的整体性,这对于企业管理工作而言是极其关键的。在确保固定资产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应当严格遵照制度要求对设备进行及时有效的维护。在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配置的时候,因计划不合理,将导致设备运用中出现问题。

2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

2.1采用新技术,强化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工作效率

对于上述所提出的问题,第一个处理办法就是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工作状况加以改善,采取综合科学的方法,针对固定资产工作的使用问题制定出有效的策略。既然存在较多的设备,必定存在固定资产的闲置状况,那么针对该问题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在实际应用中,操作工人应当严格遵照标准来对待固定资产,换言之就是设备操作,运用新技术的同时,强化员工的培养,保护企业的资源,促使固定资产得到较好的使用。

2.2加强员工素质培养,妥善保管企业固定资产

在设备投入使用的前期阶段,工人对设备不够熟悉,操作中存在偏差,在该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应当配置专业人员对操作工人作出指导,及时找出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加以改善。还应当设置监督人员,对员工的工作开展监督,促使企业固定资产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对于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维护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现存的和待发掘的设备问题。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出处理方案,并加以实施,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3企业固定资产变动详细记录

该环节的工作一般交由财务部门或会计部门来负责。在更换大型器材的同时,有关人员要认真详细地做好账目记录;管理人员在对各个协议或项目进行确认之前,都必须对企业账目进行认真核对。因为即便一个微小的偏差,都将造成整个项目的失败。对于这部分的繁杂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安排专业人员来进行监管与指导,尽可能降低失误的概率,对于每一步工作都必须进行认真的核对与检查,不得有半点马虎,必须认真地记录账目,不能凭感觉来判断是否有记录的必要,必须对当时状况进行真实详细地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日后出现问题时及时找出问题。该环节的工作是要作为历史凭证的,不管是为企业还是为社会公众,在初审会计项目时必须确保其严格有效,促使岗位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真正做到各司其职。

2.4完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该环节属于一个小总结,即在各个阶段的工作结束之后都需要作出相应的总结,首先企业管理人员要找出工作中的缺点,及时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员工反省能力。无法做到的,就由管理人员来完成,尽可能找出各个员工的工作缺点和优点,这样的话,优点可以让他人来模仿学习。管理人员不仅要开展好管理工作,而且要做好指导与总结,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强化内部人员的培训及教育,积极营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监督企业员工做好自身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促使固定资产得到较好的管理。另外,建议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盘点及处置。领导交接工作时应包括固定资产的交接这一项,员工离职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签字确认,方能离职。如果员工保管的固定资产未移交则不能离职。

篇4

关键词:国有企业;实物资产;资产管理

一、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特点

实物资产是指经济活动中所创造的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的资产,是创造财富和收入的资产,为经济创造净利润;广义上它包括土地、建筑物、知识、用于生产产品的生产设备和运用这些资源所需技术人员,而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基本标准就是保证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价值稳定或者增长。我国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有严格的规定:产权明确,详细;资源的分配要合理;资产的情况明细要公布;资产的使用需要出示说明。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管理体系特点:1、国有企业的信息资源比较全面,有固定的信息平台,可以随时调取信息;生产技术得到国家的支持;但是资金的使用容易受到限制,而且经营风险较高,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2、国有企业的资产类型较密集,而且数量较多,高度集中。国有企业的资产设备大多数都是智能化的,不需要人来操作,但是需要经常保养,对设备的养护费用较高。所以国有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运营中,需要对资产费用进行合理分配,各部门发挥其对应职能,提高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资产的利用最大化。

二、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系的现状

(一)实物资产管理数据不完全。我国当前很多国有企业都存在这种情况:企业没有一个能够全面地收集有关实物资产的数据库,或者是收集上来的数据不够及时,数据出现错误,与实际情况不符。而且收集上来的数据杂乱复杂,无法进行分类处理,更无法及时分析数据反馈给各部门,影响企业对实物资产的管理。财务工作人员需要经常手动对实物资产的数据进行核实,但是也会造成数据更新的延滞,因为数据不能同步,实物和财务报表上的项目不能够及时核实,增加财务管理人员的核实工作量,企业也不能够及时处理闲置的实物资产,造成资源的浪费。(二)实物资产管理权责不明确。国有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权力和责任分配不明确将会影响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效率。目前某些国有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规定:企业需要设置专门的实物资产管理员来负责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但是实务中,实物资产的管理从申请(提报需求)、审批、采购、验收、入库、使用/领用、维护/保养、盘点、调剂/调拨、报废、处置、效益分析、减值测算,牵涉到众多职能部门,而不同环节职能部门的管理边界并不清晰,实物资产管理员及其所在部门,没有足够能力协调各职能部门统筹管理,进而使实物资产的管理工作受到了限制,降低了管理效率,增加了管理难度。(三)国有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不能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在进行企业改革,而国有企业的资产类型复杂,数量众多且不统一,使用效率低下,资产回报率持续下降,发展出现问题,目前的实物资产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国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实物资产的管理进行改革,及时寻找改变现状的对策,提高企业的实物资产利用率,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发展空间。

三、优化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系的方案

(一)完善实物资产管理责任体系。逐步建立实物资产全面管理体系。实物资产的管理包括采购、后续支出、技术鉴定、效益评价、调剂调拨、报废处置环节,一是要明确各环节职能部门及其权责。二是每一环节的职能部门不能单独决策,必需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决策。比如,实物资产采购时,即需要进行必要的论证,预测未来收益,进行技术分析,这个时候采购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必需参与;对实物资产进行效益分析评价时,财务部门、技术部门、采购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必需参与。再比如,对拟拆除资产,应提前制定出拆除资产后续处置方案,而不应是拆除后简单做报废处理。(二)实物资产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策略。1、重视实物资产的基础管理。国有企业在执行相关工作时,对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分配,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实物资产的管理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企业的设备需要定期进行养护维修,同时规范员工的操作程序,保证设备生产的效率,主动引进先进检修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提高设备的生产寿命。针对国有企业的技术管理员工进行定期学习深造培训,为企业培养先进的高水准、高素质技术管理人员,加强企业的专业化管理。2、重视实物资产的细节管理。比如资产的闲置原因,很可能某一项资产的闲置,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企业管理层在某一决策上的失误造成,尽早查明闲置原因,可能会有效减少企业损失。再比如说资产的各项测试:减值测试、预期使用年限测试、预计净残值测试等,建立完善的测试体系,既能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夯实企业的资产基础,又能提醒企业管理层尽早做出正确的决策。3、重视实物资产的效益评价。建立完善实物资产效益评价体系,定期向企业管理层汇报分析评价结果,查找异常原因。效益评价应伴随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整个过程,以便于及时发现已经做出的决策和正在进行的决策是否正确。4、不断提高实物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与实物资产管理相关的信息浩如大海,比如笔者所在公司,实物资产的种类有上百种,数量有几十万项,而每一项实物资产,管理者需要了解诸如资产名称、规格型号、品牌、产地、质保期、生产日期、投产日期、原值、净值、使用年限、年折旧额、技术参数、存放地点、负责人、领用人、使用人、所属公司、所属部门、采购申请部门、批准部门、验收部门、验收人等几十项信息,这必需依赖信息化的建设,而信息化的建设必需保持足够的先进性、合理性。

四、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目前的实物资产管理体系已经无法跟上发展步伐,国企急需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而国有企业对于自身实物资产管理体系的优化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水准,企业的业绩也会得到全面提高,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对于优化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系的研究给国企目前的体系改善提出新的参考方向。

作者:左建军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销售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文生.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初探[J].财经界.2012.

篇5

一、国有资产的产权欠缺

产权欠缺是指产权的名义性,即产权的归属只在名义上,或者说只在事前规定和事后追索层面上有意义,但在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产权主体可能会因为人不明确、交易成本过高等原因,缺乏人格化地对于财产的关注,甚至无实施财产权的行为能力。国有资产是指导国家投资投资形成的资产,国家就是国有资产的产权主体。因此,企业国有资产的真正产权主体是国家,享有剩余索取权。但是,国家只是一个抽象的政治概念,并不能直接经营企业的国有资产,只能选择政府作为人进行决策。但政府作为一个行政组织,并不会经营企业国有资产,只有通过选择熟悉经营活动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国有企业资产。

当企业国有资产的经营者既有能力又忠诚的时候,国有资产的利益就不会受到侵犯,这时整个资产的使用与资产属于私人的情况没有区别。但是,如果企业国有资产的经营者或者没有能力,或者是不够忠诚的时候,无论是国家还是政府往往都不可能有能力及时地进行纠正。与私人产权实施上极具主动性相比,由于企业国有资产产权存在着欠缺,国有资产的名义主体行为能力不足,国有资产一般只有在遭到较为严重的损失之后,才可能会在公司治理或管理上采取纠正性的行动。

国有资产产权欠缺的存在,导致了相当严重的后果,引发了效率的巨大损失,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的产权欠缺,导致国家不能作为利益主体关心财产的增值,而常常由政府干预企业国有资产的运作。在产权欠缺的情况下,政府目标与国有资产收益目标的直接差异导致国有企业预算约束软化。一方面,为了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政府往往不断运用多种形式对亏损的国有企业给予补贴,使预算无法硬化。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充分利用政府的各种优惠和补贴政策,利用政府部门无法掌握的隐蔽信息,向政府申请财务、政策等多方面的照顾。当这些资金获取后,企业又会采取隐蔽,变更原来的使用方向。企业国有资产产权欠缺,使得没有人在产权运营过程中对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控制和监督,并按照经济指标对经营者进行约束。虽然,政府确定“法人代表”来明确企业的经营责任,增加对企业收益性和资产的保全和约束,但又没有明确谁来监督这个“法人代表”。这样,国有企业没有从根本上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强有力的约束机制,结果导致企业国有资产的使用和处置过程缺乏监督控制,国有资产决策失误常有发生,经营者转移资产、转移利润情况屡禁不止,国有资产挥霍现象十分严重。

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产权改革的思路

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改革,应沿着明确政府与企业的权利边界,做到政企真正分开,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的提高,增加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思路展开。

(一)产权明晰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

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下滑与国有企业产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据调查,有45%的企业基础管理滑坡,有37%的企业专业管理滑坡,有53%的企业现场管理滑坡。政府与企业权利边界不明确,产权人既有又无,很难形成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必须充分界定企业的权利边界,引入多个出资人,由产权人组成董事会,产权人从自身利益出发,由董事会选聘有能力的企业家,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并在董事会的关注督促下,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因此,产权明晰是管理提升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激励与基础。

国有企业产权明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确立企业的独立产权,使其独立履行民事行为和承担民事责任。现代产权理论认为,只要产权可以自由交易,最终可以达到产权的最优配置状态。我国拥有庞大的国有资产存量,应通过产权转让,规范产权转让行为,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实现国有资产优化配置,提高运行效率。市场经济是以利益来驱动,只有产权明确,才能从追求自身利益出发增进效率,也只有产权关系明确,才能保护和协调各方利益。国有企业和其他现代企业一样,应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契约关系将这些生产要素组织起来。为了营造国有企业的效率机制,首先必须承认国有资产以外的这些要素都是个人所有,个人对他们拥有完全的产权,必须具有排他权、收益权、使用权、决策权,并且其产权得到制度的保障。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所有者治理结构。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是归全体劳动人民所有的,全体劳动人民是国有企业的最终所有者。全体劳动人民不可能人人都参与管理与经营国有资产,因而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采取了委托方式。我国目前的国有资产委托方式,即国务院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国务院按照政府的行政系统对于国有资产委托。这种委托制的结果是政资不分的情况严重,国有资产人人都想管,实际上又无人负责,使得国有企业难以充满活力,效率低下,又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不少所有者代表侵吞国有资产。

最后,要建立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企业产权市场化。产权交易市场是为产权转让提供服务进行产权交易的场所,企业产权不单要明晰,还应具有流动性和可交易性(即产权市场化),这是市场经济价值运动的本质要求,它能够促进资产从低效、无效经营者流向高效经营者,从而促进价值运动,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主要是要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各要素市场,大力发展证券交易市场;开辟通向产权交易市场的各种现实渠道;鼓励跨地区产权转让、兼并,实现效益互补和优势互补,发挥社会资产的最大效益;尽快制定产权交易法,规范各方产权交易行为。

(二)管理创新是搞好产权改革的重要保障

产权明晰本身并不能直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只是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创造了条件和提出了客观要求,如果不能尽快通过管理的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活力,产权人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股东就有可能“用脚投票”,企业的产权价值就会下跃。同时产权明晰工作的顺利推进,需要企业各项管理创新的密切配合,尤其是新的企业产权结构形成后,激励和约束机制并非随着多方投资人的进入而自然就形成了,需要经过科学探索,在企业原有管理基础上,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一整套不仅对经营者,而且对全体员工的激励约束机制,否则,新的产权人的利益就难以得到保障,投资人的热情就会受到打击,新的企业产权格局就很难在一定时期保持稳定,同时,产权明晰的积极效应也会大打折扣。只有通过一系列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整合,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制胜的主动权,达到产权明晰的目的。

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应本着效率至上原则,从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着手。

首先,在体制创新上,一是围绕“增值”抓产权管理,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围绕“增智”抓决策管理,通过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规范科学的决策体系和运行机制;三是围绕“增效”抓劳动人事管理,通过砸“三铁”(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兴“三能”(人员能进出、干部能上下、收入能增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

其次,在机制创新上,要通过大胆改革,在企业着力强化五项机制:一是激励机制。通过改革分配制度,真正体现工效挂钩和按资、按劳、按绩分配的原则,鼓励经营者持大股和实行年薪制,允许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解决管理者积极性、创造性不高的问题。二是约束机制。通过建立各个环节的严格责任制度,加强考核和督促检查,解决管理混乱、经营失策、监管失控等问题。三是竞争机制。通过实行竞聘上岗、优化组合和末位淘汰,解决管理僵化、缺乏生机与活力等问题。四是“四自”机制。通过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解决企业自主性和应变能力差的问题。五是动力机制。通过实施目标责任管理、技术创新、物质奖励和精神鼓舞等方式,解决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问题。

篇6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弊端和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145

固定资产不仅是国有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组成国有企业的重要成分之一,在企业的日常运转和今后的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固有资产指的是那些单位价值高、使用期限长、并且在使用中可以保持实物原有形态不改变的资产。固有资产的来源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种是企业创始初期或者日后发展的过程中自行组织建造、还有就是从外部吸收、除此之外融资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方式,不管哪一种建造的途径,只要成为固有资产,就对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如果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问题,会对企业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不仅影响企业的运行对企业的扩张也有很大的阻碍,所以固定资产的正常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1]

1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为了使得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行,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下弊端。11账目不真实,废旧设施的处理

资金必定会涉及企业的账目问题,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着账目不符的弊端,这是因为有的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管理固定资产的实物账,主要依靠着财务部门的账面资产,这是造成固定资产账目不真实的主要原因,只有专业的人员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管理;所以处理报废的固定资产也是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之一;还有企业内部使用、转移固定资产不办理调拨手续,严格遵循程序才是企业正常稳定运行的保障,上述的几种情况都可以造成固定资产的账目不符,是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弊端之一。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很多国有企业都进行了规模的扩张,引进了新的设备,但是那些原来的、已经跟不上生产脚步的设备的处理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企业在扩建过程中,会拆除那些废旧的设备,这些设备也是企业的固定资产之一,属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范畴,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对于废旧设备的处理缺乏一定的专业性,比如将拆除的设备堆放在仓库,这样不仅需要一定的看管费用,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另外,将废旧的设备堆积在仓库中长时间的不使用,会造成一部分设备受损,失去再次利用的价值,对企业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12保养不及时

固定资产的保养也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设备的保养,或者保养得不及时,这些都会损害固定资产的价值。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取得最大的利润,但是要想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需要有长期发展的眼光,但是有的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内的利益,会过度地使用设备,一直将设备处于高速运转中,并且不按时按规定对设备进行保养,长时间高负荷的处于工作状态,再加上得不到及时的保养,会导致设备严重受损,缩短设备的寿命,提前报废的日期;还有的情况是针对废旧设备,对这些设备如果不加以及时的保养和维修,就会造成部分设备生锈老化的情况,没有投入使用的设备更需要日常的维修工作。[2]

13程序问题

企业稳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完备的程序系统,计划经济时期很多企业都不重视程序的必要性,计划经济虽然被时代所淘汰,但是不重视程序这个痼疾依然没有被改变,还存在于现在的市场经济时代,阻碍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不重视程序、个人随意性强首先造成的就是企业的账目问题,所有的资产都应该被详细地等级管理,使用、调动、引进、废除都应该依据相应的程序,如果工作不能依据程序,就会出现账目和资产对不上的情况,企业的资产就会流失甚至出现倒卖这样恶劣的现象。另一方面,有的企业由于没有完整的程序系统,或者有程序而不按程序运行,这样会造成企业内部的管理不透明,监督机制失去作用,日常工作变得紊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还有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最普遍的例子是,对于那些无偿引进的固定资产,很多企业不会像购入的固定资产一样统一的对待,认为没有登记的必要,就随意地投入使用,这样不按程序进行的工作,虽然起初没有大的影响,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保养工作、维修工作、替换工作都会产生,但是由于没有被登记,就有可能得不到维修资金,而且如果按照规定和程序得到了资金,账目也会出现缺失,造成连环的错误。

2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存在弊端的应对措施

为了企业整体的利益,需要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弊端,积极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21强化管理意识,落实管理工作

意识是支配人行为的统帅,要想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强化企业的管理意识,具体可以定期组织管理知识学习交流的讲座,企业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都需要参加,还可以宣传由于管理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例子,从各方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意识。除此之外还需要按照企业的登记建立相应的管理原则,各个部门依照相应的管理规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比如主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报批工作;财产部门需要做的工作比较多,首先是对固有资产进行核算和盘点清查,其次还需要对固定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总结;使用单位也需要根据按照相应的管理规定使用固定资产;后勤部门也相应的工作,结合具体的情况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维修,企业的工作需要具体落实到人,分工明确才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和长远发展。

22规范资源的处置,优化资源的配置

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需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不管是引入还是更换或者废弃,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处理,不能为了方便而简化程序,造成企业工作的紊乱,按照规范进行处置的同时,还需要接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共同监督,具体的由资产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办理相关手续、财政部门及时进行登记、固定资产的转移和出租也需要主管部门的统一批准,企业的固定资产需要统一的处置。为了企业能够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为了方便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对资产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工作种类很多,首先需要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还需要合理地安排闲置资源,使资源都能够物尽其用,还需要对废弃的设备考虑再利用问题,不造成资源的浪费,对于那些不能再投入使用、也没有其他用处的资产要以最大的利益进行处理,降低资产的损失。

3结论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支撑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近几年由于国际形式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国有企业得到了很好的扩展,其中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起的作用越来越多,相应的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困难,除了文章中总结出的典型弊端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集中精力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坚持实施,保证企业能够稳定的运行和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 资产控制 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一个企业重要的劳动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一个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的大小反映了该企业技术装备的程度和生产经营潜能的大小。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技术结构标志着企业的生产力和发展水平。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一般占到60%以上,因此,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使其发挥综合效能,提高使用效率,对于保证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资产的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企业生产中主要存在的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员工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认识不足、措施不利,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家底不清、闲置浪费严重,流失、被侵占、购置质量缺陷等一系列问题,使得部分固定资产资金积压,不仅影响了资金的周转,还增加了不必要的管理体制。

由于员工意识的薄弱,在部门之间配合的时候就不够细心,固定资产的增加、调拨和报废工作,等单据流转速度慢,造成入账时间之后,或重复进帐、漏进、产生账实不相符合等现象。另外,由于人员的调动,交接手续不完善,使固定资产的流失现象时有发生,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在清查工作中,执行人员往往只根据资料作了统计,而很少实地逐项清查,清查的力度远远不够,未能找出管理上的漏洞。

员工之所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主要是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强调教育的不够,企业也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多么重要,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对员工进行充分的教育,没有就具体原因、如何进行资产管理等向员工做充分的讲解。

(二)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以前,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总体来说比较松散,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太多灵活性,因而对这项工作就存在难以真抓实干,落实到企业头上的时候,又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台了一些公司的文件,一步一步地灵活下来,就造成了对这项工作的不够重视,有关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制度自然也就没有很认真地制定和实施。

(三)企业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对于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

由于一直以来,各级部门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不够,也就造成了企业内部各级机构之间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执行制度、奖惩制度、考核制度、监督制度,再加上企业人员的流动以及管理人事的变动,造成交接上的问题不够清楚以及企业内部政策的变动,都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造成了隐患。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改进的措施

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我认为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相应的改进:

(一)加强对员工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教育

任何工作,如果只是强行的去摊派,那么效率是不会高的,在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那里以后,我想这样的工作效率才会高。

同样地,员工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时候,企业首先要对其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对企业、对企业里的员工有哪些好处,让员工由被动接受工作任务到主动承担工作任务。

(二)完善企业各级资产管理制度

为了使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应制定出全面、详细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是总则。明确目的、意义、使用范围、原则、任务。

二是责任制。分别有总公司,各级中间部门、车间办公室三级固定资产的职责范围;部分分口管理责任制;岗位责任制。

三是固定资产范围、分类、来源、价值、使用年限和折旧。

四是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对新增、调拨、报废、租借、出售以及置换、盘盈、盘亏等,特别是设备的报废。

五是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维修和更新。对固定资产使用中的管理、维护和保养,大、中、小修的部分,主要固定资产的检修周期,固定资产的更新条件等。

六是固定资产卡片的登记、编号与管理。建立房屋及建筑物、各种工具、交通运输工具、通讯设备等通用专用卡片,明确卡片内容、卡片登记依据、卡片登记办法、编号,价值、实物管理和实物使用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将企业的资产管理落实到人,考核到人

企业可以就固定资产的管理专门成立一个组织,由该组织负责具体落实,也可以由某个职能部门牵头负责这项工作,但是,首先一定要有总负责人,权责要明确,不能大家都管变成最后成了大家都不管。另外,具体的工作一定要具体落实到个人头上,让每件固定资产都有专人负责,并将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员工个人绩效挂钩。

公司固定资产由于种类繁多,数量很大,使用地点又很烦三。要管好固定资产,应当把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限和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使用单位,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各级单位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应当根据管用结合、权责结合的原则,实行固定资产分口分级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正确安排各方面的权责关系。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庞大、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管理的好坏、取得的效果不象实现多少利润、清回多少欠款那样明显,但它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现代化水平,早日与国际现代企业接轨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现将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土地估价后有关问题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土地估价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清字〔199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清产核资办公室、财政厅(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室、处),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及有关计划单列企业集团: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1995〕17号)精神,在1995年清产核资中对国有企业占用的土地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清查估价工作。最近,一些地区、部门及国有企业,因将土地估价增加的价值列入有关经济指标计算口径,致使一些历史指标失去了可比性。为此,现将国有企业完成土地估价后涉及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通过全国清产核资,确定了国有企业占用土地的基本价格,各地区、各部门应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中土地估价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5〕108号)规定,列入相应会计科目单独反映。

篇9

关键词:国有资产 管理 措施

一、前言

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和保障。铁路企业是特大型国有企业,被喻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有资产数额庞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铁路产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对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现阶段铁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找到从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角度出发,强化国有资产管理,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化解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且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献一臂之力。

二、目前铁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科学,权责不明确

铁路在当今运输中是运力最大的运输方式,在现行管理体制下,铁道部政企合一,它既是政府的一个部门,同时又经营着庞大的全国铁路网;既是一个权力主体,又是一个利益主体。这种兼而有之的情况违背了市场经济要求,影响了公平竞争,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铁路企业必然要肩负社会责任,要为社会公益服务,这样的境况,使得在一定情况下企业的利益必然为社会责任服务。兼有政府和企业双重身份的铁道部处境尴尬,铁道部要实现的增值目标和直接的行政管理手段,必然要妨碍企业的行为,影响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各地铁路局现实拥有的法人财产权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授予的,其权能的大小、多少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必然体现出资人的意愿,由出资人预设和规定。在目前铁路局尚不具备完全独立地支配财产的能力,且外部市场条件又不成熟的情况下,出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确保全路运输集中统一、保障铁路的公益性等多因素考虑,出资人代表不得不对运输企业法人的各种权能加以限制和裁减,与铁路局共同行使资产的支配权,从而使铁路局的法人财产权无论在名义上或是在实际上都具有明显的缺损。在残缺不全的法人财产权状态,有限责任制度无从建立,铁路局面向市自主经营受到阻滞,难以对自己的经营效果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承担起完全的责任。

㈡国有资产评估制度有待完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对国有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还不甚健全,加之铁路企业有较强的垄断性,市场意识不强,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以及合资经营等过程中,执行不力造成部分国有资产价值容易被低估,甚至被无偿占有和使用,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家权益受损。

㈢国有资产监督机制不健全

对国有资产监管主要是通过国有资产监管报告来反映,以事后监督为主,对资产运营的日常管理和监控尚未真正落到实处,国有资产监管缺乏规范性、时效性,监管力度较弱。触目惊心的粤海铁路私分国有资产案给我们警示:为防止此类案件的发生,我们必须迅速采取措施,亡羊补牢。

三、加强铁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㈠建立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为更好地管理铁路企业国有资产,实现为社会履行责任和资产利益的最大化,应坚持遵循“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管”的原则建立铁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铁道部作为国铁企业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对铁道部的职责设定和财政部授权,对国铁企业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授权的监督管理职责。铁道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财政部报告国铁企业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收益等汇总分析的情况和年度会计信息汇总报告。扩大铁路企业经营自主权,推动铁路运输经营机制转换,推动铁路走向市场。

各国铁企业以国家投入的国有资产从事经营活动,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铁道部、国家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实施的管理和监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对出资人负责,实现铁路效益最大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各国铁企业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日常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办理企业产权转让、无偿划转、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审查和申报、国有资本运营的监控评价等工作,对所出资企业履行产权管理职责,接受铁道部财务司的指导和监督。

按照上述分级分工管理,可有效的实现政企合作,分工合作,达到国有资产有效运转、有效监督的管理目的,更好的实现铁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㈡健全并严格执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为做好国有资产的评估管理,铁路企业贴合实际制定了铁路系统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具体表现为:(1)铁路企业合并、分立、改制,转让重大财产,以非货币财产对外投资,清算或者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规定应当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的,应当按照规定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2)铁路企业应当委托依法设立的符合条件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涉及应当报经履行出资人授权职责机构决定的事项的,应当将委托资产评估机构的情况向履行出资人授权职责的机构报告。

对于各类国有资产的处置,依照“相关部门提出计划,财务部门审核,上级部门审定,批准后实施”的程序进行办理。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资产评估,并切实构筑防火墙,以防止资产流失。例如:对于大额资产或特殊资产进行处置,必须加强信息披露或进行公示;对于资产处置收益,由财务部门实行统一收缴;对于资产转让,一般通过产权市场进行运作。对铁路企业的资产评估结果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核准和备案手续,加强对资产评估结果运用的管理,切实维护国有产权的合法权益。

㈢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努力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绩效

铁道部履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责和国铁企业的国有资产运行状况接受国务院和财政部的监督, 接受国务院审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进行的审计监督,通过建立和实施重大事项审批报告、财务监察、内部审计、国有资产监管报告等制度,履行对铁路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责。

建立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有资本金的监督管理。铁路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应当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经过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等经营成果,进行定量及定性对比分析,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为铁道部对国铁企业实施间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制定行业政策和考核企业管理者业绩提供参考依据。铁路企业依法实行厂务公开,企业重大决策问题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应当听取职工意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任何单位和职工有权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铁道部根据需要,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国铁企业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国铁企业根据需要,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所出资全资子企业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或者通过控股子公司的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由控股子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维护出资人权益。建立国有资产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铁路国有资产投入、营运、收益及相关财务活动的监督管理,有效防范资金风险、严格预算管理、强化资产管理、规范基础工作,以路局经营业绩考核目标为中心,不断提高国有资本营运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结束语

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在当前我国铁路大力发展之际,铁路企业的国有资产价值越来越大,需要从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和监督上层层把关,步步落实做好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也需要我们这些基层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秉章做事,严格执行规范,用一颗高度负责任的心去做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资产减值;经济利益;考核体系

一、国有企业资产减值与相关利益

资产减值是对资产价值的一种调整。通过对各项资产价值的合理计量与对外披露,可使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所拥有的资产质量有更客观的了解,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能够做出更加合理地分析和判断。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更多的企业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尽管新会计准则对有关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方面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但实务中并不能完全遏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当期损益的现象。企业可能通过高估或低估资产减值从而达到控制当期损益的目的。由于金业资产的多样性和不同行业资产的特殊性,当某些资产计提减值后,经过数年可回收金额一旦高于资产的账面价值,这种减值损失的变化不予转回。就会导致企业的资产价值被低估,从而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

根据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对于国有企业资产的状况,关注度最高的群体包括:

(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

其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监管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同时承担监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国资委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制订考核标准,通过统计、稽核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

(二)企业经营者

企业资产净值作为绩效考核指标的因素,对企业经营者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影响,经营者的经营业绩直接关系到个人贡献和报酬。国资委依据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和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完成情况对企业负责人实施奖惩。企业经营者的绩效年薪与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密切相关。

(三)债权人

债权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而衡量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就是资产的质量和价值,当企业不能客观地计提资产减值时,表现为资产价值虚高,偿债能力指标虚高,可能会导致债权人作出错误的分析和不恰当的决策。

二、从利益相关角度看待国有企业资产减值

(一)国资委对国有资产实施管理

主要动机是希望资产保值增值。能否有效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是衡量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准。制定各项管理和考核机制都是为了促进企业不断完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必然使得资产净值减少。由于资产减值涉及到一个比较复杂的判断和认定过程,资产减值的认定和处理不当,会导致国有资产价值的降低或资产流失,因此国资委对资产减值也比较谨慎。

(二)经营者承担了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

根据与国资委签订的经营业绩责任书,经营者要在规定期内达到各项考核指标要求,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在会计期间计提各项资产减值,一方面直接表现为企业期末净资产减少,影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指标;另一方面,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直接计入到当期损益,导致企业的利润减少,这会影响企业相关绩效考核指标,进而影响企业经营者的绩效年薪。总之,在各项增长指标和绩效考核指标面前,资产减值都是不利的因素。目前的考核指标还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因此经营者对计提资产减值也没有主动的意愿。

(三)债权人需要通过了解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

为此债权人会对资产质量以及企业拥有的资产是否发生减值更加关注。只有准确进行了资产减值处理,企业的资产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作为信息使用者,债权人只能被动地根据报表上的数据作出相应的决策。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债权人对资产减值的参与和监督就显得很薄弱。

三、国有企业资产减值问题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对国有企业资产减值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国资委的考核指标应该更加客观、合理地界定和区分导致资产减值的主、客观原因,细化主、客观原因的认定原则。加强可操作性。设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处理好资产减值与企业考核指标之间的联系,控制或堵住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绩效考评体系,把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等)和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创新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使对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更加科学。

(二)完善资产减值的内部控制

根据五部委《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要求,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对于资产的管理以及资产价值的管理也应该体现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其中,对于资产减值的判断和处理程序也要明确。经测算、审计认定的资产减值准备提取额必须按金额明确审批权限,严格规范授权机制。内部审计监督要贯穿减值准备计提、记录和信息披露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