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资产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体资产管理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客户管理;资产管理公司;客户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10-02
1 大客户管理的内涵
大客户(Key Account)通常指市场上买方认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客户。大客户管理(Key Account Management,KAM)是一项关系导向的、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其管理过程是通过对外部客户资源的分类筛选,实现供应商企业内部的资源合理配置;通过持续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大客户的特定需要,从而培育忠诚的大客户群体,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因此也更为适合处理B2B领域的客户关系。大客户管理是卖方企业的一种战略选择,通常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多元化,甚至是跨部门的协同管理组织。这种对待大客户的方式,将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价值传播和管理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以大客户管理为视角,着重分析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在客户管理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2 实行大客户管理的必要性
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的金融市场变革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成立以来,在经历了政策性存续期的资源积累和资本沉淀之后,近年来正积极谋划各自的商业化转之路。他们拥有不良资产经营管理的稀缺牌照,同时又通过多种子公司平台的搭建逐步成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供应商。在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金融服务对象上更加侧重于面向企业级客户的定制金融服务。由于内外部资源有限,资产管理公司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坚持实行大客户股战略。对大客户进行有效管理实际上也是资产管理公司在政策和市场的夹缝中谋求自身发展的现实选择。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制度环境的逐步完善,未来各实体行业会相继掀起类似于欧美国家20世纪90年代时期的整合并购浪潮,大型客户乃至特大型客户将会充斥于各个实体领域,因此发展大客户关系,推行大客户战略,将成为金融服务企业,尤其是为企业级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的远期核心战略。
3 构建客户管理体系需要关注两个矛盾
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客户管理体系属于层级式大客户管理体系。即集团总部参与并一定程度地负责对集团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客户”的开发、维护等工作。办事处(分公司)与子公司负责区域客户以及金融平台业务的专项客户的甄别、营销、维护等工作。一线的客户经理人员负责具体区域、具体行业的客户接触管理工作。客户主体主要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级客户三部分大客户群构成。
3.1 统一的大客户认定标准与地域性客户差异存在矛盾
资产管理公司在政策性业务的积累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特有的、覆盖全国的分支机构网络。从集团客户管理角度,需要建立统一明确的、符合集团整体发展状况并具有一定聚合度的分类标准,对公司层面的大客户进行认定。同时,由于地方市场环境、客户特征的不同以及区域性分支机构发展程度的不同,地方客户管理工作存在现实的差异。为缓解这种统一的标准与地域性差异存在的矛盾,一方面需要将绝对性指标与相对性指标相结合,使标准的实施具备适当弹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各地分支机构充分发掘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一般来讲,集团的区域性分支机构的设立和存续是要符合整体战略意图的。集团对于客户群体的地域构成、行业构成应形成一定的战略图景。对于符合战略意图但发展滞后的地域应适当降低标准。
3.2 客户数据信息整合不足与客户信用评价需求存在矛盾
客户信用风险、履约风险的排查需要历史数据积累和及时的监督预警,目前资产管理公司针对企业级客户群,缺乏用于信用评价的历史内部数据积累以及有效可用的外部数据资源。同时在客户数据信息整合方面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除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外,其余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方面都缺乏顶层设计。已有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后台统计、轻前台应用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注重对客户信息的整合,加快研究业务信息系统同财务系统的有效对接,加快研究内部系统与外部数据资源的有效对接,为未来商业化业务中客户的评价、管理和维护提供更为丰富的管控手段。其次要注重保证信息录入准确性和有效性。一般来讲,如果负责录入的营销人员的日常工作没有对信息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那么将很难利用制度约束保证系统中客户信息的可靠性。只有通过技术手段以及先进的信息管理理念,使得信息系统不仅具备集团层面客户信息整合的意义,同时对一线营销人员的客户营销管理工作具备提高效率的意义,切实帮助营销人员提高客户信息管理水平,客户信息系统的信息可靠性和系统有效性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和发挥。
4 现有客户管理模式需要面临两个转变
4.1 客户管理模式面临由“猎手”式向“农夫”式的转变
“猎手”式的客户管理模式在快速成长和买方推动的市场中较为普遍,这种方式强调采取积极的手段获取新的业务,因此特别适用于特定的金融服务市场和商业化转型初期的特定发展阶段。但在寻求发展大客户时,猎手方式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可能缺乏长远考虑使得客户关系趋于暂时性,另一方面会出现饥不择食的情况,不利于长远发展。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当一头狮子在猎捕一群羚羊的时候,它选择的往往不是最健康的那部分羚羊。随着商业化转型的深入,单纯的“猎手”模式不能够满足公司大客户管理的需要。
“农夫”式的客户管理非常适合发展大客户,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客户的潜力,强调保留客户、拓宽和加深与客户的关系,强调培育未来的机遇。伴随着地方分支机构逐渐走出了饥不择食的阶段,资产管理公司在商业化运营中的市场地位和话语权得到增强,相应的客户管理模式也有必要逐步向“农夫”式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可能会阻碍“农夫”模式的实现,如过分崇尚效率忽视有效性、过分强调短期的利润目标以及不完善的佣金激励等。
4.2 客户接触模式面临由“蝶形”向“菱形”转变
图1 “蝶形”客户接触模式
图2 “菱形”客户接触模式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客户经理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个人关系营销转换到组织间关系营销中去。如图1、图2所示,尽管“蝶形”的客户接触模式的运作维护成本占优,但沟通效率较低,不便于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定制服务的提供。将客户接触模式转变为“菱形”,可以进一步促进客户营销由“散兵游勇”的状况向“集团进攻”的方式转变。例如,在尽职调查中,建立由会计、法律等专业人才组成的团队,对客户进行集中走访,往往可以突破客户经理单独走访调查的信息获取瓶颈,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甚至可以获取意想不到的收获。再如,在与大客户沟通过程中,容易陷入一种打“乒乓球”式的沟通瓶颈。双方的交流可能因缺乏新鲜话题已经流于程式化,或因为戒备心理而趋于僵化。通过发起和组织由双方员工共同参与的社交性活动,增加接触范围,从而寻找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渠道,这也是客户接触方式由“蝶形”向“菱形”转变的一种体现。
公司层面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摆脱长久形成的对单一大客户经理的依赖。长期维持在“蝶形”模式会形成对单一大客户经理的过度依赖,只要这种“蝶形”模式不加以改变,公司整体利益将持续面临客户经理的道德风险。“菱形”的客户接触模式,不仅是对于客户经理心理承受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挑战,同样也对集团层面的制度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配套相应的客户管理制度和专业人员调拨制度等。
参考文献:
[1][美]麦克姆•麦克唐纳,等.大客户管理[M].徐嘉勇,等译.2版.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Peter Cheverton,Bryan Foss,Tim Hughes,Merlin Stone,Key Account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Service:Tools and Techniques for Building Strong relationships with major clients[M].
Kogan Page Ltd;Pap/Cdr,2008.
篇2
第一条为加强市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3号令)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条例。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企业是指:市属一切占有、使用国有资产(国有资本)营运主体和政府授权市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中。国有独资、控股及相对控股的企业适用本条例;国资参股企业原则上由履行国资权益的出资人代表在企业内按本条例主张权益。
第三条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代表市人民政府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管理条例;未纳入市国资委实行“三管统一”监管的企业资产和市属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性资产及政府出资设立的机构进行经营活动的资产,由市国资委履行监管资产的工作职能。产权登记、资产评估、资产处置、产权转让等事项,经主管部门会同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
第二章产权登记
第四条凡是占用、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都应当按照《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业务办理规则》要求。依法确认产权归属关系。
第五条企业国有资产等产权发生增减变化时。并办理变动或注销产权登记。
第六条企业国有产权登记实行年度检查制度。市国资委可适时对企业国有资产使用主体进行财务检查。各企业必须按时向市国资委提交财务报告和经营年度报告书。进行年度检查登记,报告内容:
(一)出资人的资金实际到位情况;
(二)企业国有资产的结构变化。
(三)国有资产增减变动情况;
(四)其他事项。
第三章资产评估
第七条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前。
第八条企业国有资产评估前。经市国资委审核后,并作出是否准予资产评估立项决定,通知申请单位及其主管部门。
第九条申请单位收到准予资产评估立项通知书后。并由评估申请人与中介机构签订评估项目约定书实施评估。
第十条评估结果应在被评估单位公示。公示后无异议的报市国资委核准。核准的评估结果有效期为12个月。
第四章资产处置
第十一条企业国有资产处置是指:企业对其合法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转让、出售、出租、报废、核销的行为。
第十二条企业国有资产处置行为。并报市财政局备案后方可实施。申报程序及申报材料:
(一)企业处置审批范围内的实物资产。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国资委审批;
(二)处置实物资产应报下列材料:
1企业申请。有主管部门的企业。
2国有资产处置的实施方案。涉及企业整体改制、转让的还应提供企业整体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以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批复文件.
3国有控股公司的国有资产处置行为。
4企业法律顾问或律师事务所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5市国资委颁发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资产账面价值凭证复印件;
6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7资产评估报告和资产评估备案或核准文件;
8涉及国有资产报废、核销的应提供资产账目明细表、固定资产鉴定结论。
9其它
第十三条市国资委收到企业处置国有资产申请后。涉及国有资产报废、核销的市国资委组织人员对资产、账目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对符合规定要求的予以受理: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予以退回,并说明原因。
第十四条审批权限:
1资产总额在500万元以下的报市国资委审批;资产总额在500万(含500万元)以上的报市政府审批。
2企业国有资产涉及企业整体转让、转让全部股权或者转让部分股权致使国有股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以及以协议方式转让的由市国资委审核。
第十五条企业国有资产处置行为。必须到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办理产权交易,不得擅自处置交易。
第十六条企业国有资产转让应以评估价为底价。企业应向市国资委重新申请批准。
第十七条对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应要求交易方提供市国资委的批复和国有产权交易机构的交易鉴证书后,方可办理国有资产(含房屋、土地、车辆、设备)转移过户登记手续。
第十八条企业国有资产处置行为涉及国有产权变动、注销的应及时到市国资委办理国有资产变动、注销登记。
第十九条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市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纳入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管理,由市国资委监管。
第五章联营投资和合并、兼并
第二十条企业对外投资、联营。
第二十一条企业对境外投资。再按其他法定程序办理。
第二十二条国有独资企业之间的合并、兼并。其资产可不进行评估,可按清算价值无偿办理资产划拨手续。除此之外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并、兼并,视同产权交易,按本文第二章的规定和程序办理。
第二十三条企业实施对外投资联营。并提供以下资料:
1书面申请;
2投资可行性分析;
3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的决议;
4草签的投资或合并、兼并协议书;
第六章资产租赁与抵押
第二十四条企业对外资产租赁。承租人应缴纳租赁抵押金。
第二十五条企业资产出租。采用市场竞争的方法,以出价高者承租的原则实施。应比照资产处理的管理条例交市产权交易机构进场公开交易。承租方在承租期内必须维护资产的正常运转及完好。
第二十六条企业抵押资产应报经市国资委批准。不得挪作他用。企业抵押资产应当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二十七条企业原则上不得对外进行担保。但是担保方与被担保方要遵守《担保法》规定,并签订反担保合同。
第七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八条企业不办理国有产权登记。不按时报送会计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企业和企业负责人责任。
第二十九条企业处置国有资产未经批准。一经发现,按《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企业处置国有资产不进产权交易机构公开交易。损害国有权益的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和省纪委《关于违反国有、集体产权交易法律法规行为的纪律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处理。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以前有关规定与本条例不一致的按本条例执行。国家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各县市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篇3
第一条
管理部门。局办公室负责单位各类资产的配置计划、报批、采购、验收、台账、使用、保管、调配、处置等工作。待遇保障和医药管理股负责做好资产配置预算、费用支付、固定资产建账、核算等工作。
第二条
资产配置。
1、资产配置应当遵循厉行节约、节能环保、调剂优先、共享共用、严格标准、预算约束、资产存量与增量挂钩的原则,科学、有计划地进行配置。
2、严格执行《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及家具配置标准》规定,统筹合理安排本单位通用设备、家具的配置,不得超标准、超数量配置。
3、局办公室负责对单位的年度资产配置进行计划和统计;财务部门根据年度计划编制上报资产配置预算,凡未列入配置计划的资产,不得编入资产配置预算。
4、纳入计划并预算的资产配置,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政府采购管理规定进行采购。
第二条
管理使用。凡购置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必须纳入固定资产核算。坚持领用登记制度,各股室(二级单位)落实专人管理,确保不遗失、不损坏,尽量延长使用寿命。管理人员因工作调动、岗位调整或退休,一律不准带走所管理的固定资产,必须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禁止形成账外资产。
第三条
资产处置。资产处置(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严格执行《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处置规定限额以上的国有资产,按程序向财政局国资管理部门报告,在取得财政部门核准处置的批复后,方可实施资产处理;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经局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后实施,并报财政局备案。所有国有资产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处置。
第四条
资产清查。每年年底应当开展资产年度清查。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财产清查、资产核实等。年中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做到账实相符,账物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篇4
会议指出,政府工作千头万绪,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社会广泛关注、人民群众有迫切需要的问题。在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的同时,今年还要努力完成以下任务:一是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二是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真正保障农民承包地的财产权;三是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四是按照新的标准全面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工作;五是实现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并使经费得到合理使用;六是坚定不移贯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七是出台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实施细则。
3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
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原则,确定了“十二五”时期的建设目标。会议要求,今年要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认真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重大铁路项目,适时开工一批急需必需项目;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实施一批航道和陆岛交通项目,改善长江干线通航条件;开工建设和续建、完成一批机场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会议指出,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村的供水保障水平仍然较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十二五”期间,要在持续巩固已建工程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一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二要规模发展,注重实效。三要防治结合,确保水质。四要建管并重,促进节水。五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参与。
3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一、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会议确定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一)规范发展民间融资。(二)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三)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四)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五)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六)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七)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八)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九)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一)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十二)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
二、审议并原则通过《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按照确保安全、切合实际的总体思路,规定了保障校车安全的基本制度。一是要求地方政府依法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交通风险。二是明确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校车安全管理职责。三是规定了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保障校车安全的义务和责任。四是设定了校车使用许可。五是赋予校车通行优先权,对校车最高时速和严禁超载作了明确规定。六是明确法律责任。
会议决定,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三、研究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政策措施。
篇5
1.为其作主。一是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中坚决纠正各种违规行为,特别是违背农民意愿进行土地流转和违规占用农民承包地、宅基地搞开发建设的行为。二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管,认真搞好接待、政策咨询工作,纪检、教育、交通、国土、建设、卫生、农业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查处打击擅自增加农民负担、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
2.助其发展。一是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素质,增强发展农业经济的能力。二是提供项目资金支持,解决农业发展资金缺乏难题,解决一家一户不能完成的基础设施建设难题。三是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驾御市场经济能力。四是鼓励支持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发挥规模经营效应,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五是指导协调金融担保支持,帮助农户解决发展贷款难题,促进产业发展。
3.解其顾虑。通过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保费补助,提高农业保险普及率,弥补农业经济损失,防止农民因灾返贫;通过建立完善期货市场,解除投资农业后顾之忧,保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服务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土地矛盾和纠纷逐年加重。随着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伤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土地承包纠纷总量一直处于高位。究其原因:一是土地承包基础性工作不够扎实。土地承包资料档案滞后,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变更及注销管理不严,多数地方没有开展基本农田进证入户工作等;二是土地流转欠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率不高、条款不全,土地流转程序不当,登记备案不规范以及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
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整体水平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处于初始阶段,从合作组织自身来看,存在着规模较小,运营不够规范,服务功能较弱,带动作用发挥有限等现实问题,合作社缺乏会管理、善经营、乐奉献的带头人,缺乏开拓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等。从外部环境来看,国家投入支持不够,相关扶持的配套政策急需出台。
3.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状况不容乐观。农村集体经济不断萎缩,各地近郊农村集体资产被贪占、挪用、变相侵吞、挥霍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一是管理机制不顺。农业部门为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指导部门,但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有效制约手段,监督乏力。二是法律法规缺失。《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部分规定已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条例》对农村集体资产的处置分配没有明确规定,造成目前相关工作指导和司法实践都面临很大困难。三是政府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不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长期缺乏明确的市场主体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弱势地位,给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带来诸多制约和阻碍。
4.农业保险保障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目前农业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规模不大,出现的经营问题多,比如赔付不及时、拒赔等,导致农民参加保险积极性受挫,参与业务推广的基层农业部门信誉受损。究其原因:一是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机构以盈利为目的,重利益,轻责任,难以担当服务“三农”使命;二是基层农业部门开展保险工作无配套经费,增加了行政成本;三是财政资金支持不够,大部分区县财政困难,无力配套巨额保费补贴;四是农业保险法律体系不完善,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律出台,影响了国家及地方补贴政策的连续性,对一些违规行为处理也无法律依据,没有法律明确主管部门和工作机制使工作协调难度增大;五是农业保险经营风险较大,而国家及地方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经营单位优惠政策不明确,比如对经营费用的补贴,对以险养险的支持等方面。
5.农村金融支持瓶颈严重。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太少,规模小,范围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乏力,农村资金倒流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扼制,农业贷款难和资金短缺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究其原因:一是农业贷款缺乏有效担保,大部分的业主和农户无贷款抵押物无法获得担保支持,农业担保公司目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型龙头企业。二是金融机构开发农村贷款品种滞后。三是现代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农业保险还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四是国家配套支持政策滞后。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等政策,但至今未很好落实。
——如何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体现到服务三农中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部署,坚持创新突破,勇于开拓进取,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三农”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合作组织发展、农村金融改革以及财务创新管理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1.加快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体系。一是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建设。在区县一级基本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庭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二是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建设。依托农村经营管理系统,指导各地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组织网络,配备必要的流转服务设施。支持村社集体、社团或企业组织等以合法形式开展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培育民间社团或经营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在重点区域建立适应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要求的管理服务系统,推进联网工作。三是推进农村土地、产业规模经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奖励项目,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事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机制建设,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纳入农业项目审批、农业贷款专项贴息、农业信用担保等农业政策、资金扶持的必要必要条件;四是积极探索承包农户之间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土地流转新机制。
2.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协调引导,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包括资金、金融支持,担保、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扶持体系,为合作社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完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多主体牵头兴办、各部门大力支持的工作体系。做好辅导员和合作组织带头人“两支队伍”的培养工作。三是结合实际,争取及早启动地方立法工作,出台具体实施条例或办法。
3.逐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一是建立完善农业担保体系,逐步增加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力。二是允许农民成立合作银行;开发农村小额贷款险种,允许农民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附着物等作银行抵押物;商业银行提高对农民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三是全面推行农业保险,全面开展奶牛、生猪、水稻、小麦等大宗农(畜)产品保险。加强监督管理,防范道德风险、巨灾风险和拒赔、少赔现象发生,缩短保险赔付时限,建立完善农业保险经营管理体制,加快保险制度化建设,将政策性保险作为产业发展重要扶持政策推广,降低农业产业发展风险,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篇6
近几年来,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对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应当看到,有些地方由于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集体资产流失,农民的利益受到侵害,涉及农村财务管理引发的案件时有发生。培养高素质的农村财会人员是搞好农村财务管理的关键。加强农村财会人员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农村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维护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农村财会人员规范化,以适应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显得非常必要。各乡镇农经站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会人员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实现农村财会人员规范化管理,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
二、认真开展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
各乡镇农经站要切实加强对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农村财会人员经过培训,必须掌握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会计、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法规及计算机维护使用、农村财务电算化软件、农村财务审计等业务知识,并经考核、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新任的农村财会人员必须具备初中以上文化,参加农经部门组织的培训,经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取得农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于无故不参加培训的农村财会人员和新办证人员,分别给予取消从业资格、吊销会计证处理和不予办证处理。
三、做好《农村会计上岗证》管理工作
一要抓好新任农村财会人员办证工作。对新任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县农经局统一组织,使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编写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实务》教材。在搞好培训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考试,统一到市农业局办理农村会计上岗证。
二要认真开展上岗资格审验工作。今年,市局对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会人员基本情况、任职资格、持证上岗情况全面审核。依据《农业厅关于农村财会人员上岗证管理问题的通知》要求,省农业厅、省财政厅联合颁发的会计证(绿皮)于月底作废,统一更换为省农业厅制发的农村会计上岗证,并对上岗证编号统一核定,已经更换为省农业厅制发的农村会计上岗证(红色)的要进行统一审验,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会人员数据库。
篇7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139-02
村级财务管理是对农村集体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1]。根据财务管理的一般定义,可将村级财务管理的定义归纳为:村级财务管理是指对直接归农民集体所有资金资产资源所发生的收入、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核算、计划、监督与控制[2]。
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不合理,会计人员素质低
村级会计人员的任命不符合要求,很少考虑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会计人员有的根本不懂会计账务处理和财务管理知识;有的会计人员不仅业务水平低,而且职业道德水准差,对村干部的贪污挪用、胡吃乱拿行为较为放纵,甚至直接参与贪污、挪用等非法活动。村级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较低,无证上岗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现象十分严重。
2.会计资料不完整,会计核算不规范
村级的财务管理很少遵照国家农业部、财政部颁布的《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也未按省、市、区、乡镇制定的实施细则(办法)进行财务工作。收入没有银行收付业务、没有将相应的凭证如缴款单、支票、进账单等附后,在村级白条入账和白条抵库现象严重。对票据的日常保管也是杂乱无章,经常是“包包账”、“捆捆账”根本不设立档案资料库,账薄设置不健全,除了一本流水账外,无总账、明细账、往来账、财产物资账以及现金日记账等,会计资料不齐全,都已成为家常便饭。
(二)村级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有关部门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形式和监督等多方面作了严格规范,如国家出台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准时公布收支明细。但村民与村委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村干部为维护自己的私己利益不被侵犯和发现,很少向村民公开和解释财务状况,而在仅有的沟通中也对村民含糊其辞。而村民一直以来都认为财务管理是上级政府或乡镇领导的事,自我维权意识很差。即使个别村对财务状况进行公开,也是不明了、走过场。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收入、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公开的内容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财务收支,而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据调查,有些村根本就不进行财务公开,据某村村民反映,其所在的村只在前几年有过一次形式上的财务公开,但不到一周时间就无人问津了,到现在为止就再未见过本村的财务收支公开。
(三)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不到位
由于村民主理财小组多数是由村支书、村主任挑选任命,走走过场,形同虚设,这就从根本上失去了理财小组存在的意义,使自主监督体系陷入空谈。专管村级财务的乡镇农经站人员缺乏,人员外聘。不但审计力量薄弱,而且监督机制缺乏,对发现的问题不敢及时纠正、处理,会计人员长时间不记账、不结账,农经人员审计工作仅仅停留在“账账核对”上,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村级财务的监督职能。
二、解决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点”,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村级财务管理是配套改革的一个方面,已经越来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端正和提高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
服务农村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政治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端正思想。各级农村领导干部要把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保证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要充分认识村级财务管理对于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把加强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可通过乡镇组织培训班,定期为各个村的村干部进行教育和再教育,并互相交流心得。
(二)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颁发的有关制度、法规,建立村级预算决算制度、村级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监督和审计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健全和实施,使会计人员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而使村级财务工作规范化。重视和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各村财务都要设置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存款日记账、用工登记薄和会计档案柜等。不断完善资金审核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杜绝行为的发生[2]。现行的会计委代方式必须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利,必须保持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确保财务审批以及经济活动监督权由村级组织行使。机构要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明确岗位职责,严格操作流程,强化内部监控,落实责任追究。要以村级组织为独立会计核算主体,分设银行账户;要加强档案管理,以村级组织为单位,单独整理,归类造册、妥善保存[3]。
(三)抓好村级会计队伍建设
对会计队伍日后的工作和自身的发展也要严加规划,可利用当地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或聘请专业人士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会计人员知识丰富化,业务熟练化、经验化,并不断提升其道德水平,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会计人员一旦被聘用,不可随意罢免,根据村级聘用会计制度,使其聘用年限具有合法规定。现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做村官,大学生走进村级会计队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使村级会计队伍更加规范和成熟。
(四)推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社会服务
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中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指导下,农业部也提出“农村会计电算化是发展的方向”,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村级财务管理电算化是农村财务发展的方向,是规划村级财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手段,乡镇政府部门应该创造条件,现阶段对各乡镇推广普及财务电算化,并设立网络监管办公室对村级财务乡(镇)代管进行跟进监督。对村代管会计进行会计电算化培训,大力支持和推进村级电算化建设,完善会计科目,设置一套适合各村的财务管理软件,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建立与财务管理网络化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保持农村的社会稳定,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强化廉政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第九届人大会议.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Z].2000-09-21.
篇8
一、试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农民是城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权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同时,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也是拓宽集体资金使用投向,缓解集体资产变现收益管理使用上的矛盾,确保首都农村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为此,针对我区实际,从农村群众的当前与长远利益出发,制订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全区农村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1、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充分体现广大农民群众“生(存)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要求的基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本意见所涉及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构成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
2、以村为单位进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试点,凡集体经济相对发达,有一定资金实力的村均可参加。
3、经批准列入试点的村,按照本意见中规定的必要程序、管理办法及相关财务规定,进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
三、试点工作的原则
1、村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
加入农村社会保障是村民自主的经济行为,因此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应尊重农民意愿,村极是否参保、参保种类、集体出资额等重大事项应按照村民自治章程,严格遵循民主程序决定。
2、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
考虑到全区村集体实力相对不足的实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主要用于保障基本生存水平,以确保绝大多数农民普遍受益。
3、个人为主、集体扶助、政府引导的原则
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遵循个人为主、集体扶助、政府适当引导的原则,鼓励农民个人积极出资参保。村集体对个人投资参保的(一次性缴费及逐年缴费均可),可以采取不同方式予以鼓励。有大宗资产变现收入的村,可结合实际情况出资为村民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村集体用大宗资产变现收入为村民入保的,投保费用应优先采取一次性缴费方式,以确保村民稳定受益。
4、建保受益范围依从法权确定的原则
村集体用于社会保障建设的资金,其受益范围应以资金来源、集体资产所有及经营的权属规定等为依据,严格遵循民主程序,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并报镇乡人民政府核准。
四、试点工作的管理
(一)管理机构与职责分工
成立XX区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区主管领导任组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经管站、区民政局、区卫生局为成员单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试点的全面工作。
区经管站负责试点村财务管理的指导和审计监督工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局是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应管理机构,负责制订相关实施细则,指导和监督各项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三项基本社会保障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包括审核、发放个人社会保障有关证件,详细记录缴费和社会保障关系转移等数据和事项,审核、计发养老保险金、最低社会保障金,报销有关大病统筹医药费等;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并协助解决试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二)工作程序与要求
1、拟加入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试点的村,应向所在镇乡政府提出书面申请一式四份,申请应包含以下内容:
(1)试点村制定建立农村基本社会保障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
①集体资金的来源、构成、数额、支付方式以及投保前后村集体的债权、债务、净资产和资金结存数额等情况的说明;
②享受农村基本社会保障的人员范围、先后次序及建保标准;
③基本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名称及性质。
(2)申请试点的村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实施方案进行讨论和表决的情况。
2、申请村所在镇乡人民政府会同区经管站、相应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研究提出审批建议,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3、经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列入试点后,试点村所在镇乡要设立专门机构,明确专人全程参与村级试点工作,加强本镇乡试点的指导与协调;试点村要组织有关人员,严格执行《试点意见》及实施细则,稳步推进村内试点工作。
4、试点的报批及组织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试点村、镇乡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及时报告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经集体研究后再行处理。
5、试点村建立务基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后,应及时提供全部说明材料,由区经管站及相应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出具相关意见,镇乡政府进行总结整理,形成总体工作报告,上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三)财务管理与监督
试点村应按照《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试点村相关财务管理规定》(详见附件1),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主动接受镇乡经管统计科、区经管站等管理部门的监督。
镇乡经管统计科每半年对试点村进行一次专项审计,审计要有区经管站指派专人参加,出具的审计报告经镇乡人民政府及区经管站审核后,报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篇9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方案》和县卫生局、县发改局等五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管理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县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县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指导意见》,结合我镇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村卫生室设置原则与建设标准
根据辖区内村卫生室设置现状,结合现有乡村医生数量,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按照“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的建设要求,合理规划设置全镇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由村集体举办,经县卫生局批准后设立。
村卫生室用房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基本设施设备按照县有关规定标准建设配备。
二、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在县公共卫生机构和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县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基本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健康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三、推进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一)人员管理
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应当达到《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村卫生室人员实行聘用制,由举办单位法人聘用,委托镇卫生院代为管理。镇卫生院要为村卫生室人员建立人事档案,并负责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
(二)业务管理
建立健全村卫生室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操作规程,严格规范诊疗行为,做到规范服务,记录完整。加强服务质量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医疗差错和事故,确保医疗安全。积极推动村卫生室使用适宜技术。按要求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转变服务模式,注重公共卫生服务,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管理。
(三)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
按照基本药物制度规定配备与村卫生室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相适应的基本药品,所需药品、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由镇卫生院统一组织采购、配送。镇卫生院加强对村卫生室药品储存、使用等管理,保证用药安全。
(四)财务和资产管理
财务收支、器械设备等由镇卫生院代为统一管理,建立会计账薄,各村卫生室资产独立建账,财务独立核算。村卫生室要严格执行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政策,使用医疗机构收费专用票据,所有收入全部缴入镇卫生院设立的统一账户,所有支出均由镇卫生院按照财务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上级补助经费统一核拨至镇卫生院专用账户,由镇卫生院考核后分配。
(五)绩效管理
根据《县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指导指标》,制定《县孙端镇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指标》,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每月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补助经费分配依据。
四、建立村卫生室经费保障机制
(一)落实村卫生室建设经费
按照县镇村三级“分级承担”的原则,县财政承担每个村卫生室0.8万元的信息化设施建设经费。镇政府承担每个村卫生室3万元设施设备经费,并按每年每个村卫生室1万元标准给予日常运行经费补助。村一级负责提供村卫生室用房。
(二)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经费补偿主要从以下渠道解决:①通过设立一般诊疗费项目由新农合基金和个人付费给予补偿。②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的部分,按基本药物使用金额20%的比例给予补助,补助经费由县、镇财政各承担50%。
(三)将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并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
篇10
一、引言
气瓶作为气体包装,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特种设备,具有介质复杂、量大面广,流动性强等特点,随着瓶装压缩气体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气瓶充装企业发展迅速,但气瓶事故却随之越来越频繁、居高不下,气瓶流通市场上大量存在严重缺陷、超期使用的气瓶得不到检验、处理,为了保护我公司气瓶充装安全生产和人身、财产安全,必须彻底改变落后的气瓶充装安全管理局面。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15条的规定“气瓶充装单位对自有气瓶和托管气瓶的安全使用以及按期检验负责,并应建立气瓶档案”。
因此,建立以气瓶充装单位为安全责任主体的气瓶仓储与配送安全管理新模式,从而达到杜绝充装不合格气瓶、超期气瓶、非自有气瓶的现象,是企业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赢得商机,争取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公司在气瓶的管理上主要依靠充装人员或是销售人员用人眼逐瓶识别模糊不清的气瓶钢印标记和陈旧的气瓶外观漆色标记及人工抄录方式的方法来判断气瓶的状态信息;气瓶的档案采用纸质表格记录,产权主体多元化难以管理,气瓶流转管理记录不具有可追溯性,无法追溯到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同时,配送体系落后、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过高等,给气瓶在流通过程中和安全管理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以上原因使得我公司工业气瓶仓储与配送安全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一)未对气瓶产权作出清晰的界定
气瓶的托管是指气瓶充装单位与使用气瓶并已拥有气瓶产权的用户签订气瓶委托管理协议,同时明确气瓶充装站对托管气瓶承担与自有气瓶相同的安全管理责任(包括气瓶建档、标识、维护保养、定期检验等)。由于我公司未对气瓶的产权作出清晰的界定,气瓶“大循环”周转致使我公司对托管气瓶的安全监管不到位,难于区分自有气瓶和外来气瓶,虽经例行检查,但由于对外来气瓶内残留气体介质不清、定检是否合规等情况不明,致使气瓶流转处于不安全运行状态。
(二)气瓶充装质量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因瓶体表面腐蚀或污损、气瓶的钢印标记难以识别,在实际操作中仅靠人工识别,稍有疏忽极易造成过期瓶、报废瓶不易识别,从而在气瓶的流通过程中造成安全隐患;同时用于区分充装介质的主要识别标志——瓶体外表漆色会在气瓶的流转过程中锈浊、脱落而不易辨认,如果气瓶在接收或充装检查过程中把关不严,极有可能造成气体介质的混装或错装,轻则影响气体的质量,污染充装系统,给自身及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公司的质量信誉,重则发生爆炸伤亡事故,甚至可能给公司和气体用户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三)气瓶仓储安全、配送不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我公司气瓶内储存的气体多是高压、易燃、易爆气体,虽然在气瓶危化运输、检验、收发、配送各个环节都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但因职工时有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气瓶不按规定定置摆放等极易造成混装、错装等不安全行为;另外,由于大部分气瓶用户没有合法、合规危化品运输资质,迫切需要有符合危化资质及安全管理规范的流通组织为他们提供系列化、一体化、多项目的后勤服务。因此,把气瓶充装、仓储、检验、销售、配送等连成一个整体,业务活动由原来的单纯充装、仓储转变成向社会提供供、产、销为一体的气瓶充装服务,这样既规范了气瓶的销售工作,又合理地提高了气瓶的使用率,有效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气瓶档案质量不能保证
现有的气瓶纸质档案的建立、管理未分类、汇总,查阅费时费力,可利用率极低,无法按特定条件迅速查询相关气瓶信息,气瓶档案进行人工登记时,容易产生错误或相关信息遗漏,对于档案的错误或漏登现象难以及时审核和纠正。
(五)不能实施有效的气瓶流向管理
大部分气瓶事故与终端用户的使用和管理相关,现有的气瓶安全管理措施仅限于公司内部,无法追踪延伸到安全隐患的源头——气体用户,不能从源头上加强气瓶的安全使用管理,对于有不良行为的用户无法记录判断,难以及时、准确、有效地追踪气瓶的流向,给事故的分析处理和有效避免可能面临的事故灾难带来了困难。若气瓶发生事故,快速追踪同批或相近批号的可疑气瓶,对于事故原因的分析、防止可疑气瓶继续发生事故、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财产和生命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不能建立有效的内部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现有的人工气瓶销售、配送检查登记、充装检查登记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对应到具体的瓶号,无法进行事后的追溯、统计,一旦发生事故,事故的责任很难落实到具体人员,气瓶信息的登记出错、漏记现象也很难及时发现或纠正,不利于加强公司内部的安全和工作质量责任制管理。
(七)不能及时了解掌握气体生产的动态数据和信息
现有的管理模式难以了解气体充装、销售、质量、安全方面的实时动态数据,如每个班的产量、气瓶的库存、应收气瓶的数量、发出气瓶信息、在检气瓶信息,不利于合理安排各种生产资源;不能确定用户占有消耗气瓶资源的情况,无法对气瓶进行有效、正确和实时的动态资产管理;不能及时了解现有气瓶总数,即将检验到期气瓶数,即将报废气瓶数等气瓶资产存量情况;尤其难以了解气瓶滞留于用户的时间周期,不能对气瓶进行资产管理,更不能很好地对用户使用气体情况进行评估。同时,由于检验记录采用人工登记的方式,其中有些信息量的计算需要通过人工查表计算得到,或者根据经验得出,一方面人工计算工作量大,另一方面容易出错,且检验结论也必须根据计算的结果人工判断,人为性因素比较大,有可能会出现误判现象。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采用条形码技术对气瓶实施仓储和配送管理是一项新且成熟的技术,条形码可以保证气瓶的唯一性,即一个气瓶只有一个编号,绝对不会产生重复、错号等问题。条形码直接由条码采集器采集输入电脑,可以准确定位气瓶,迅速查找到气瓶的相关信息,提高气瓶的仓储、配送安全管理效率,解决了人为登记的错、漏信息问题。
(一)确保依法、合规充装气瓶
为明晰气瓶产权,防止气瓶在充装企业之间串瓶和非法气瓶进入我公司充装,造成气瓶安全充装隐患,使用条形码扫描读出气瓶上代表唯一身份信息的数字签名,结合数字签名实现对气瓶合法性认证,杜绝充装非自有气瓶和托管气瓶,既能及时发现超期未定检气瓶,保证气瓶充装安全,又规范了气瓶的收发工作,有效合理地提高了气瓶的周转使用率。
(二)规范气瓶仓储管理
对于气瓶的每次出入库和配送,条形码安全管理系统都会给予记录,对每只气瓶进行全过程跟踪,记录气瓶在流转过程中生成的相关信息;对于气瓶的仓储状态,条形码安全管理系统可实施动态查询,即目前每家用户气瓶的库存数,空瓶、饱瓶、待处理瓶的仓储状态,便于有效实施气瓶定置管理,防止混装、错拉。
(三)气瓶配送实现动态流转管理
气瓶配送装车时用条形码扫描器记录气瓶种类、去向及用户,可以及时了解气瓶的动态流转情况,便于对气瓶进行跟踪管理,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可以进行责任追溯和原因分析,有效避免气瓶在收发过程的错记、漏记,防止气瓶的流失;可以及时正确发现各种超期瓶,不会出现气瓶的误检、漏检。同时,实施气瓶配送的动态流转管理,可以减轻配送工的工作量,降低配送工的工作难度,减轻配送工的工作压力;可以正确了解配送工的工作质量、产量,从而有效地对配送工进行绩效考核。
四、结语
通过对气瓶条码编号进行自动识别,能够实时了解气瓶的履历信息和流转信息,实现气瓶资产管理,销售、配送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为气瓶仓储和配送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提供了可靠的协调手段,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司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