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1

(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龙吟小学561511)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其心理健康往往被忽视。其实小学生心理健康与他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一些学生虽然智力发展优秀,但并不是心里很健康的人。由于心理有问题,他是畸形的努力。比如有某同学,学习成绩非常突出,只要有人超过了他,他就不允许。一次偶然的没发挥好,成绩落后,就跳河自杀了。如果老师或家长早对他进行心理教育,给他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我想他绝不会走向那条不归路。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他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感到轻松,对学习的内容也会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重重困难。绝不会受到一点打击就一蹶不振,更不会有轻生的念头。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不会过度敏感,也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发脾气,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不会有什么超常的举止。所以作为老师或家长,要常与孩子们沟通,观察他们的行为,常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了解他们的心态,不让他们走上极端。

在小学阶段,智力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生命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因为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正常成长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和健康的人格来感染学生。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精神环境的创造者,还要做小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小学生形成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品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对于小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老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使他们对自己成长发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认识,有所准备,能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不利于身心发展的问题,如逆反心理,厌学心理或人格上的一些弱点问题,应及时给予正确的帮助。如果不及时给予教育和正确的帮助,那他们就会做不堪设想的事。比如贵州毕节五名陆姓男童闷死在垃圾箱内的惨状,如果那些孩子刚厌学逃学就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会有那一幕吗?诚然,在出事之前有老师的关顾过,有民政局的帮助过,还有派出所的护送过,但那仅仅只是“过”而已。有谁能够真正走进他的“心”,对他们进行跟踪的心理教育呢?有人说是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那如今家庭贫困的孩子只有他们吗?比如新疆的一名女孩,十一岁时父亲瘫痪,母亲离家出走,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面对着这一困难的环境,她不选择辍学,而是既照顾父亲,又照顾弟弟,还努力地学习。难道那些男童面临的困难有那个新疆女孩的重吗?他们都十三,四岁了,如果在家能听临时监护人的话,一边读书,一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更不会逃学甚至辍学,也不会夜不归宿。我想这肯定就是他们的心理健康有问题。

篇2

1.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和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2.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①智力正常。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和接受不同程度的知识内容,能够在不同的场合和关系下思考问题,吸收学校讲师讲授的内容,在公司中能够争取处理同事间的关系,稳定师生关系。

②情绪健康。是指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如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自残自弃狂躁的行为和心态均为情绪不健康的表现,如生活中遇到不太如意的地方,可通过正确且高校的方式来抚平自己的内心,良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一个情绪健康的人。

③意志健全。当代大学生都生活在城市的摇篮中,抗压能力普遍偏低,有任何小事发生都将影响心态,例如目前不少青少年因成绩不合格、教师教育、家长批评而走上了极端,意志健康问题也有家庭关系和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家庭教育较为松懈的环境下,孩子的抗压能力基本没有,故在遇到挫折时不要自己埋藏在心理,如室友发现同寝室卫生检查。

④人格完整。人格完整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人类个人的思考内容、语言内容、行动内容、思想内容等,能够清楚的见识和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可以独立思考和解决学业问题。

⑤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自尊自强自爱,不屈不挠,不自卑也不自大。

⑥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人际交往是很多事情的基础,如果不能正常的进行人际交往,则工作和生活中就会有很多障碍。

3.不健康类型

①自卑心理。②怯懦心理。③猜疑心理。④逆反心理。⑤排他心理。⑥作戏心理。⑦贪财心理。⑧冷漠心理。

二、大学生心理现状及社会体现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基本有4类: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家庭问题、恋爱问题。因为学业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为人际交往费用大,一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往往因此变得孤僻;因为家庭不稳定造成的个性问题;因为失恋带来的问题,在目前的各类大学生刑事案件中均有体现。

1.复旦投毒案。

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林森浩因与室友黄洋日常有琐事不合,在恶作剧的心态下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N-二甲基亚硝胺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黄洋饮水后出现身体不适,最终因肝脏衰竭去世。林森浩的行为属于典型的人际关系问题和情绪控制问题,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让不良情绪在他心里积压,自己对情绪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导致情绪迸发,使其做出来违法事件,从此看出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2.马加爵案件。

马加爵23岁,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因家庭原因平时性格比较孤僻自卑,因打牌不合杀害4名室友,后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马加爵的问题是典型的因为家庭问题产生的自卑心理加上猜疑心理,原本室友并无恶意,他猜忌室友对他有恶意,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恶劣后果,害人终害己,从此看出心理健康对大学的重要性。

3.校园暴力案件。近年来校园暴力案件层出不穷,皆因为口角争执、恋爱关系、恃强凌弱、家庭原因导致的性格偏激,这都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说明目前的大学生均存在大量的心理??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对家庭、社会安全有着极大影响。

3.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4.开商更易成功。

以上表明,心理健康对当代大学生有无足轻重的作用。

四、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式

1.生理方面。保证身体营养,提高免疫力,加强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多参加户外运动和团体活动,开阔眼界,提升身体素质,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2.课程教育。定期开设心理课程教育,通过正规的课程内容和科学的发放,引导学员正视自己的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从而缓解内心的压力,健全心理素质,抵御心理问题;

3.心理测试。定期安排心理测试活动,以关注学员不同时期的心理情况,对于心理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且能够在测试活动中,通过数据统计的方法来测算普遍的心理问题数量和类型的,从而在之后的学生心理引导和讲座中可以使用基础数据,对症下药,提高工作效率;

4.辅导员关怀。增加对学员的关怀和了解,减少辅导员负责的学生数量,提交辅导品质,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与帮助,面对人生各转折期的适应能力,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哲学,从而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从辅导员的身份进行关怀,较心理医生学生心理接受程度普遍较高,且信任度较高,分享的人生经验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

5.定期举行学员活动。用于疏导学生学习和工作压力,团体性的活动也可以增加大家的团队感,避免因压力过大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过度的自闭和自私,能够在参加团体活动中得到心灵的释放,通过特定的活动类型使学生打开心门,接受新的朋友和事物。

五、存在问题

1.学生、家长、老师、社会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较国外较低;

2.对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社会认知度较低,无自检;

篇3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1医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近年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休学、退学、自杀等事件呈上升趋势[1], 对学校、家庭、社会造成严重损失和伤害,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2,3]。医药类大学生是特殊的大学群体, 其心理健康不仅对自身重要, 而且还可折射在未来工作中对患者的关爱能力和程度。国内外均有报道,认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医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完善,适应社会及自我调整能力较差。既要承受繁重的学业及今后对患者负责的压力, 又面临着当前社会的变革, 择业方式的改变, 导致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等的压力增加, 容易造成心理冲突, 影响心理健康。已有的研究提示, 医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高于非大学生同龄人[4]。但学校不同,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同。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环境、风俗习惯、教学设施都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5,6]。医学院校学制长,课程枯燥、抽象,大多需要死记硬背,学生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紧张状态。学习上的过度焦虑,就会产生抑郁情绪,影响正常的学习活动,学习压力增大,自信心不足,从而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志反应。

2充分认识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生。在过去,高等院校比较重视医疗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及学习,忽视了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成长期,虽然他们的生理趋于成熟,但是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面对生活环境中的种种问题,思想观念的冲突、利益的抉择,一些人因处理不当而陷入焦虑、恐惧、抑郁、困惑中,严重者甚至表现激烈或者异常行为。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3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医学生的心身健康状况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医学生肩负着保障人群健康的重大使命,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医学生本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到被服务的患者及家属。因此,有必要分析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医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医学生在校期间出现心理问题如不及时纠正, 对其今后的工作及自身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3.1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大学生活 针对医学生课程多的特点, 学校应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尽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利用主题班会、社团、学生会等活动,组织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讨论会、演讲比赛,观看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电影以及拓展训练等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医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医学生的自信心,调整学生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业余文化生活,灌输和传授心理素质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助于培养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3.2设立心理咨询门诊,解决医学生的心理困惑 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立心理咨询门诊,组成由心理学、精神病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网站,并针对性的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医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优化心理品质。通过心理医师和教育心理学工作人员的心理指导,帮助医学生处理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情感问题、求职择业、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医科院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使医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3.3建立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 高等院校应建立医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由临床心理医师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及早发现心理困惑或心理疾患,及早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为心理指导及治疗提供依据。充分发挥校医院的作用,建立心理档案和心理治疗, 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大学生,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对他们的心理品质,如性格、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及应对能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定期接受心理咨询人员的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

高等院校应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使医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身心健康, 为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作为一名医学生除了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及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赵虎,刘少文,张强,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四年追踪观察[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1:28-30.

[2]陈虹霖,张一.大学生压力及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的相关性探析[J].湖南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6):87-90.

[3]张付全,唐秋萍,邓云龙,等. 医科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60-65.

[4]刘琳.562名医科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2):125-127.

篇4

据国内一家权威机构2012年对全国近千所大中专学校的15.2万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有23.3%的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近50%的同学认为自己有过抑郁、情绪低落等现象,每年因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占总的学籍异动人数的60.8%左右。为此,怎样解决和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所遇到的人际关系、环境适应、情感障碍、焦虑等心理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参与社会进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和当代大学生的单纯性、自私性等因素从而使得当代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挫折。第二是情绪起伏问题,大学生时值青春发育期,生理发育基本趋于成熟,但心智未必成熟,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处事经验不足、以及对人生和理想的认识较为肤浅,再加之青春期特有的任性和困惑使得极易出现各种心理矛盾,从而产生一系例的学习、生活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学业无法完成。第三是学业问题,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那种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失宠感。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产生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团体心理辅导对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否关系到人成长、成才以及对社会、对家庭的贡献。同样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以及发挥自身智力与水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必须从依赖父母中走出来,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学会做人处事,学会尊重他人和与人分享。

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让同学们一起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感受到集体的智慧,感受到别人的热情,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素质的好坏,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人的心理素质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开展以团体活动为载体的各项活动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进行训练重要途径之一,下面分享一下本人在开展以团体心理辅导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做法和体会。

(一)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实施计划与方案。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中筛选和综合分析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部分症状的学生,制定出适合他们团体活动并通过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使学生在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就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二)开设团体心理辅导小组,增强学习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同样也离不开学生自我的学习和理解,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调节,在学生中开设团体心理辅导小组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障碍;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082-01

随着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在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培养出一批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人才非常重要。就目前来看,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能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更主要的是要具有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是人一生不断拼搏进取,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学生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世界。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引起思考。

一、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心理障碍是危害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决不是单一的。 分析起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来自学校的压力

实际上,学生们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学校,随着一天天长大,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也逐渐加重,在学生们心里,当然期望自己是最优秀的,期望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这时候,他们就会时刻担心自己被别人超越,担心自己的落后会被老师,同学嘲笑 ,每次考试,他们总是很紧张,害怕考不好会受家长的责备。

(二)来自家庭的压力

每一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在孩子的教育上,当然也会非常严格,很多家长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吃过没文化的亏,因此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家长们及其所能地为孩子创设优越的物质条件,让孩子一心学习,这样,无形中,在孩子心里上增加了负担,他们害怕失败,害怕让父母失望,甚至认为自己的无能给父母丢了脸,自责心理随之产生。

二、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 建立和谐,民主,互爱的班级环境

教育专家认为,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很大,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日常教育中。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最多的应该是班级,老师和同学。因此,班级人际关系融洽,民主,和谐就有助于师生间,学生间感情的成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作为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内部,多找学生谈心,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在不断的接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 抵触心理逐渐消失,在学生心里会有一种快乐的感受。

(二)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是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会引起偏差,思想容易走上极端。 对于学生的思想偏差,我们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谈话法,通过与学生的亲自交流,可以了解一些信息,再逐渐深入了解并开导学生,另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是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针对专门的主题,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如,“以什么样的心态应对考试”,“如何看待社会竞争”等等,通过大家的讨论,老师最后给出总结,逐渐让他们认识到,我们所经历的这些挫折其实是一种成功路上的正常现象,需要我们用平常心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同时,也可以起到自我调控的作用。

(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要蔑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都期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欢迎,心理问题学生亦是如此。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些学生虽然思想偏激,但内心里仍渴望他人给予关爱和帮助,他们甚至比正常学生更要求进步,面对这样学生,如果我们老师不及时做思想工作,或看不起,甚至讽刺,挖苦他们,他们很容易走向极端。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多心理问题学生自杀事件,其中就有很多是因为老师或他人说了几句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致使发生人命。所以,对待此类学生,不但不能忽视,反而要更多地给予关爱。

篇6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精神文明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对于中学的全面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那么何为心理健康呢?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一、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要求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处于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心理层面有着即将成熟和片面幼稚的两面性:首先,中学生其心理上对于整个社会、他人、自己的定位和关系有着较为独立的看法和观点。可以这么说,在中学时期,学生既在学校努力地的学习知识,为中考、高考做足充分的准备;又要在学校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健全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至此组成较为独立的世界观。但是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与心理素质又是幼稚的,他们的摇摆性和片面性使其很容易的受到外界的影响,致使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再者,中学生大都处在一个成长的叛逆期,也是逆反期,如果对其没有系统的心理健康指导,他们很有可能会顺从着自己的天性,远离心理健康这条康庄大道。所以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其次,中学生性机能的迅速成熟,也会造成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不适应,如果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明确的道德观念,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并且缺乏成人的适当监护、照顾而接受了不良的刺激,就会造成心理失常等种种后果。而健康教育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从而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走上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需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而在当下综合国力愈来愈多的体现在精神文明与科技实力的软实力上。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与诚信观念,必须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我们国家未来的主人,其道德水平,若没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无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价值观念是否正确都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弱化中学生的不良心理因素,矫正异常行为,使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三、社会和时展要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是社会和时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和时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致使当今社会,对于个人价值的衡量主要停留在获取物质财富的能力以及物质财富的积累上。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其主要还是在心理上,心理负重超载,将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压力主要体现在课业上,中考高考的压力,社会、父母的期望都重如泰山一般压在中学生稚嫩的肩膀上。中学生很容易不堪重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无论是对个人幸福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是能适应并促进社会急速发展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学校教育领域,是社会和时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四、素质教育要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石,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科学研究表明,人终其一生只能够使用10%的脑细胞,若是大脑全部功能都被开发的话,大脑将会相当于一台计算能力与记忆能力强大的电脑。这就说明人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并有待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按照心理发展规律,捕捉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中学生的大脑。培养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良好的学习动机、健康而稳定的精神情感、坚定的思想意志、健全的人格个性等都能促进智力发展,使之走上健康全面发展之路。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可预测和治疗心理疾病,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人在剧烈紧张情绪状态下,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消化停止,持续时间过久会导致人体某此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活动状态。而活泼开朗、乐观豁达等心理活动可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积极休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篇7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二十一世纪,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人们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中学阶段对人的一生而言是个特殊的时期,又是一个青春萌动的时,在这期间的发展与变化都会反映在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包括学生对社会的态度、家长的态度、学习的态度、学校的态度、教师的态度、以及同学的态度。目前,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信心不足,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人际关系不协调,当今社会由于独生子女多,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回避心理,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就想一切皆自己做主,一切皆自己说了算。于是,盲目地反感正面教育,回避教育的机会和场合。他们遇到矛盾冲突,不能认真思考解决方式,而采取回避的态度。逆反心理,中学阶段是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在中学生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素质发展极为主要的阶段。他们在内心上想摆脱成年人的依赖,愿以独力的思考、独特的个性去拥有世界,渴望独立自主,但心理仍处于未成熟期。他们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大,这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惑。这一时期是否能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

根据国内外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反思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要确实去解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心理素质发展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 学校与家庭结合,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而做为社会组成细胞的家庭,在孩子的成快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与家庭双方应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家校联系。双方本着一切为孩子好的基本点,相互信任、善意地对待问题,使这种结合成为教育孩子的良好教育方式。这就有必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教师要注意先树典型,多以表扬、奖励等方式鼓励学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家长要和孩子平等地交谈,善意地鞭策他们。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内容要一致,两者要形成一个互补关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学校和家庭还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师生之间,家长孩子之间互相尊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要形成民主、活跃的风气,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大胆勇敢的性格,建立起老师、家长、学生和谐的沟通平台。要形成勤奋好学的风气,勤俭、朴素的风气,这些都能激励学生提高、完善自己。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二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学生在班级中生活,这种班级生活构成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当代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气氛对个体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实践证明,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及行为。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心理气氛,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教师应善于采用组织手段,为学生日益扩展交往范围、建立多样的生活联系,并提供形式丰富的交流平台,从而使他们逐步深入到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去,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充实和美好。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帮教小组,给一部分差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他们会逐渐消除对立情绪,乐于接受大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努力使所有的学生对交往发生一定的兴趣,并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学习交往,从而对活动、对集体感兴趣,逐渐改变原有的态度和看法。

三 课后开展个别咨询,矫正学生的心理行为

篇8

【关键词】 初中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课程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58-01

心理健康是当今社会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心理健康,这项在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如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那么对初中生来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是什么?初中生产生的心理问题成因有哪些?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课程的出现又有什么新的意义?下面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 保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初中生是所有青少年中最为特殊的群体。因为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处于少年和成年人的交界处。刚从父母的宠爱中挣脱出的初中生还未处于思想的独立期,有着叛逆的想法却缺少可以支撑的能力和思维,这样很多初中生走上了歧路。这些问题乍看可能是叛逆的表现,但深层次的是心理问题出现的征兆,严重了会导致初中生自残、自杀,甚至伤害别人,走上不良的道路,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所以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和引导不仅对社会、对家长、对教师、对初中生自己身,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初中生人群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 成绩的压力

由于家长和老师对初中生的期望过高,而且初中生教师往往将成绩作为评价初中生的唯一标准,偏爱一些学习好、在班里担任一定职务、性格讨喜的初中生,使一些成绩较差的初中生变得非常不自信。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往往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对比,过分夸大其他孩子的优秀,打击自己孩子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使初中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对心理产生了影响。

(二)升学的心理压力

是服从父母的期望还是完成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方向又在哪里?作为即将升学的各阶段的学生,这些问号每天都充斥着自己的大脑。而以成绩论人的学校制度又在另一方面压制着学生的自我思想。自从成为升学一族,辛苦的学习和自我的兴趣培养产生着严重的冲突。学业的压力,易产生心理问题,轻者产生抑郁症,严重的甚至有自虐、自杀倾向。

(三)爱情萌芽的疑惑

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身体成长的同时,也开始有了爱情的烦恼。学校对校园爱情的打压和反对制度,往往对学生没有进行健康的引导,使得学生出现爱情心理畸形,往往不能正确面对求爱失败等类似的问题,使初中生走向极端的爱情道路中。

(四)攀比心理的影响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成年人也难免互相攀比,更不用说心理还未成熟的初中生了。成绩、家庭水平、服装鞋帽、长相身材,一切可以拿来攀比的事物,初中生都会拿来进行比较。在这样的攀比气氛中,一些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相对不是很好的初中生会产生自卑心理,羞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怕遭到别人的嘲笑。这样的长期压抑会使初中生产生自卑、自闭的心理疾病,对初中生的发展有着极为消极的影响。

3 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

经过了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心理健康对各个初中生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也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性。社会在飞速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应该随着物质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在初中生教育中,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并针对初中生积极进行心理方面的治疗和课程学习。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课程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及初中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由于心理教育教育的缺失,一部分人还没有完全认识心理健康,认为心理有病、精神病的人才需要心理治疗,并对接受心理治疗的人产生消极的看法,使得人们忽视和轻视自己的病情,造成其他方面的悲剧。初中生心理健康课程有助于初中生和初中教师加强对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了解,增进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正视自身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可以得到良好的引导和疏通,帮助初中生健康发展。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课程能帮助初中生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整。

在正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心理疾病的普遍性以后,初中生往往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和心理课程来给自己完整的、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初中生心理健康课程是心理学专家根据初中生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方面的实践制定出来的针对初中生的、切实可行的心理重建、心理建设和心理创伤治疗计划,会帮助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初中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难题,使有抑郁倾向的初中生患者重新面对生活的难题,具有勇于挑战的决心和信心,微笑面对人生的苦难,勇往直前的去奋斗。

参考文献

[1] 袁鹏辉.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21-22

[2] 妮乐.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63—65。

[3] 王义.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09(22)。

篇9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通过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学习,我也知道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10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

   这次参加了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2

   教学以来,我一直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严峻性,而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地触摸到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这次培训既有专家讲座,又有同行的互动交流,让我在观念上、理论上都有很大地提升,可以说感触颇多。

   现代社会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带来升学、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我们的老师也时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从低效而劳神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当代学校教育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在培训中,聆听专家们列举的真实而又撼人的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健康疾病,我深深地意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身体力行,尽快地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第一次接触心理健康活动课,我脑中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疑问:心理健康活动课与思想品德课不是如出一辙吗?通过培训,让我走出了这个误区,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思想品德有很大的不同,说教和辅导有很大的不同。我明白了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学科课程,它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以互助和自助为机制,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成长。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在设计活动时,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组织互动时,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地倾述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发表观点;教师以引导着、协助者的姿态出现,这正如杜威说的:“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

   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经意中自觉地应用着现在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虽然整个培训只有短短几天,但我从中学到了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感到受益匪浅。它填充了知识的盲点,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一定将学来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让学生们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李慧君专家的理论课,最让我受益的是这句话找回职业生活的勇气和幸福感,需要获得对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这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自我的努力与调节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积极的自我认同寻找自我价值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用探究打败无聊,积极的自我调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最新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感悟    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收获确是丰富且充实的。这次培训不仅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个讲座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此期间,我自学了网络课程,对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了解,使我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

   一、通过培训,我认识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造成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如我班有个小男孩,长的活泼可爱,但是上课总是喜欢打断老师讲话,跟同学玩时又喜欢动手动脚去搞别人,因此经常遭到同学的打骂,还有,作业老是慢别人一拍,就此,我将情况向家长反映了几次,但家长却不重视,一段时间后其成绩及下降。后来我只好再次找来了家长,先教育家长要从小重视培养小孩的良好习惯,并告诉他其孩子智力很好,很有发展前途,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接下来我也找学生交谈了几次,跟他聊聊学习上的优点与缺点,让他要有信心地改掉坏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现在基本上能改掉上课不随便插嘴的坏习惯,对学习也有了更浓的兴趣,也变的更细心了。由此可见,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得到全面发展。

   二、通过培训,我体会到:

   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身的工作压力,学会自我调节,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让自己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做一个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通过培训,我学会了:

   1、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更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以积极的一面去影响你的学生。

   2、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情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定位越高,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从而导致心绪不佳。

   3、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烦恼,愉悦身心。教师必须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用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5、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