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重症医学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科重症医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外科重症医学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5-0072-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正在讲解知识时,往往会遭遇思维活跃的学生出乎我们意料的质疑:

例1: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三下《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时,安排了复分之一的环节,讲到“两只小猴平均分一个桃,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时,一个学生突然举手:“老师,我分过桃,一个桃没法平均分,中间的桃核根本就分不下来。”老师无言以对,赶忙打圆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是‘平均分’的‘分’,不是生活中‘分东西’的‘分’。”……

例2: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四下《认识梯形》一课时,组织学生找生活中的梯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汽车的前盖板是梯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说不是,有的学生说是,因为上面一条边长,下面一条边短,另外两条边是斜着的。教师顿时手足无措,只好随意应付了一句:“到底是不是梯形呢?请大家下课后找辆汽车好好看看。”……

例3: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四下《认识三角形》一课时,安排了一个让学生对比拉伸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教具的环节,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谁知一个学生对此表示质疑:“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用铁条焊接后也拉不动,所以也具有稳定性。”一时,学生窃窃私语,教师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应答……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未必敢在课堂上直言,而是表现为教师精彩设问下的一些出人意料的小声嘟囔。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应该如何来回应这些教师意料之外的质疑声呢?

1.结合预设,合理选择素材。

教师在备课时应有充分的准备,尽量贴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平合理地选取教学素材,以避免对学生的正常认知活动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上述例1中,教师可以选取分蛋糕、分月饼、分纸片、分图形等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素材组织教学,这样就不会唤起学生的冲突感,从而也就不会使他们产生这种不必要的意外质疑声了。

2.围绕本质,科学给予解释。

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着严谨而准确的文字描述,每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有着严格的科学界定,我们可以围绕相关概念的本质特征对学生的质疑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上述例2中,我们只要说明梯形是一个平面图形,而汽车的前盖板不是一个平面,学生自然就清楚汽车的前盖板不是梯形了。

3.针对质疑,引发学生辨析。

当我们在课堂上遭遇学生的意外质疑时,有时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组织学生针对同学的质疑进行辨析。上述例3中,有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用铁条焊接后也无法拉得动,因此也具有稳定性。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辨一辨:他的认识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只要我们结合学生的辨析过程,适时地提出来:“三角形的稳定性是指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不可改变。而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确定后可以变换成很多不同的形状,因此具有形状的不稳定性。”学生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4.搁置争议,引导自主验证。

篇2

从字面意思上来讲,偱证医学指的是临床中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由于其核心主旨是证据,所以特别强调在严谨的证据之下做出科学的医疗决策,证据获得的方式是由一系列的经过科学印证的研究方法来传播的。偱证医学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其一系列的方法论中,包含着立项、采集数据、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最后的得出结论。偱证医学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广泛,它不是对经验医学的完全取代,而是补充巩固现代医学;不仅纠正了传统认识上的诸多错误,还提供了一套新颖的医学方法论和思想,为现代医学和医疗行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偱证医学的实施意义

实施偱证医学,大力促进了推广和应用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临床上无效措施的淘汰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阻止了无效措施的继续产生,很好地分配利用了卫生资源。在世界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发展偱证医学。医学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经验医学的局限性已经在目前不断发展的现代医学和不断提升的患者的自身健康意识面前暴露无遗。对于患者来讲,要确定好1种治疗方法或者是确定1种治疗决策,所要依据的就是客观确定的数据,再经过科学系统的分析评价所的出来的结论,而不是那种凭着医生的个人经验或者是感觉来确定的。偱证医学的有效运用,是促使医疗行为向着科学道路发展的有力途径。

3偱证医学的基本方法

概括来讲,开展偱证医学总共包括3个方面,同时还要依赖于现代临床中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第一个方面是证据的制作:也就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第二个方面是证据的归纳检验:也就是归纳分析临床研究数据;第三个方面是证据的传播:也就是将证据呈现出来,以供医疗决策者参考。

3.1临床随机性对照研究

有效获得可靠证据的最佳途径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其实施意义重大,是循证医学在现代意义上开端的象征。“随机”和“对照”两个因素是临床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盲法”的运用更加增加了结果的客观性。因此,医学界目前较为推崇的对照研究方式即大规模多个中心临床随机性双盲研究。其中,临床科研当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和重要方法即随机化。

3.2系统评价

临床随机进行的对照研究结果,由于受到样本大小、研究对象和抽样误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出现不完全正确的现象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说,要想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还要综合分析多个随机对照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判断。要想得到综合可靠地结论,就需将所有主题当中的相关RCT结果进行全面的收集,再经科学有效地定量合成,才能够达到要求。

3.3临床指南

又叫做指导原则,是指根据专家所讨论的结果所制定出来的相应的疾病的处理和用药准则。专家收集各种证据并结合偱证医学原著,划分证据的来源和等级,通过一整套的评价之后,汇总相关结论,进而形成一种指导原则,用于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用于这一疾病的阶段性的临床诊治的指导原则。在这一过程中,专家来源的主要渠道共有4个不同方面的因素,分别是研究原著、系统综述、报告、专家意见。另外,伴随着不断出现的新研究,研究证据也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得以更新。临床指南的质量与否,是要经过严谨的论证的,而就算是一个高质量的临床指南,很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需要更改了,要么是内容的增加,要么就是更改内容。所以说,临床医生所面临的考验很严峻,需要及时地诊断并且选择新的证据,作为临床诊断的判断。

4偱证医学应用于皮肤外科学

偱证医学在皮肤外科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校正了过去传统的皮肤科学理念,而且改变了医疗工作者的治疗理念,提供了患者更好的有效治疗。通过研究偱证医学的治疗方法和原理,医疗工作者将将这些科学的观点运用到了临床诊疗过程当中,将偱证医学具体实践在治疗过程的具体活动当中,例如查房中、门诊、病例探讨中、疾病会诊过程中以及学术研究过程中,在这些过程中将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所提要求进行汇总,及时地发现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临床表现、发病原因、预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检查数据等等。

以银屑病为例子,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需经历4个步骤:①发现问题。银屑病能否被治愈?②搜集证据。检索相关文献,同时将这些文献进行科学甄选,经过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显示出来通过全身系统疗法和光化学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但是在相关文献当中,并未发现有彻底将银屑病根治的记录。当前,银屑病的治疗只有将不同的治疗手法联合运用,能够使银屑病在短期内达到较为理想的改善,并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③证据评价。对于检索出来的相关文献,要根据治疗质量来加以评价,同时采纳那些具有较高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文章。④应用证据。告知患者与其情况类似的对象,如果患者选择放弃根治,那么转为采用系统治疗的方法。

偱证医学已经在皮肤外科领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因为在皮肤外科领域,等待着循证医学来研究和填补的空白区域还有很多。

例如,医生在皮肤外科较为常见的皮肤肿瘤——恶性黑素瘤,许多皮肤外科医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探讨研究有效地提高其治愈率需要扩大多少距离来切除皮损。后经偱证医学证明,能够有效的提高黑素瘤治愈率的关键因素是肿瘤的期别(TNM),而非是扩大切除距离。因为切除距离是否扩大与黑素瘤的预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大。例如是否已经转移到其他脏器,是否已经累及周围淋巴结,这些都与恶性黑素瘤患者的预后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皮肤外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的Mohs显微外科手术,能够正确的判断恶性黑素瘤是否已经被切干净或者是避免无谓地扩大手术的切口。经研究显示,Mohs手术几乎适应所有的单灶袭性皮肤科肿瘤,但是,另一点和患者相关的是。实施Mohs手术,需要投入较高的硬件和人力,在患者方面则相应的所付经济代价就要高出很多。所以,偱证医学同时还具有高效价比的特点。经研究显示,Mohs手术不适用于皮肤相对松弛的非暴露部位当中较小的基底细胞癌和Bowen病等,这是由于在经济代价上来讲,较大面积的切除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要小。虽然在皮肤外科领域,偱证医学已经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研究皮肤肿瘤的病理学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大的空白。皮肤外科当中最为常见的皮肤肿瘤即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至于其可能存在的病因已经在教科书中记载了很多,这些病因都给了患者很强的预示,在病情发展和预后方面使得患者本身更加的清楚明确。假如能够研究出来病因,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对该肿瘤的患病人群进行预防。研究中国人最常见最易发生的皮肤肿瘤的发病病因,需遵循偱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对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和设想的危险性进行合理的探讨。

对于有效治疗瘢痕的方法在医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成为了困扰多年的一个难题。其中,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冷冻、激素局封和局部注射化疗药物等,当然,最为有效的还属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法,与此同时,治疗瘢痕的药粉也纷纷上市。但是,在临床医学中,只有正确地依据循证医学,加上严格遵照随机对照研究,得出的证据才可靠才科学。在筛选药物的过程中,更加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家药监局要求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和多中心方法来作为药物的临床试验规范。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知识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医生不可能能够将所有的医学相关知识掌握。摆在医生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就是,在偱证科学决策得以发展的同时,不仅要看到患者所患有的疾病,还应能体会到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不安和焦躁的情绪。作为皮肤外科的医生,就有责任和义务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最为有效和患者最为需要的治疗,在现代医学领域,偱证医学作为1种方法论、治疗思想,已经成为了1种工具,也是患者最大利益和现代医疗有效性的一种可靠保障。

4结语

篇3

关键词:普外科;PBL教学;循证医学;思维

目前,在国内外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中,Problem-BasedLearning(PBL)作为美国Barrowa教授首创的一种教学模式,得到了国际医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在我国PBL教学模式通常被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即让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理念,进而逐渐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对于高素质、探索型医学人才的需求。在普外科教学中,循证医学思维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PBL教学模式的记忆深刻、启发创新的作用则是不容忽视的。

1、普外科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

1.1 PBL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在普外科教学中应用的PBL教学是一种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普外科带教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普外科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研究性的要求较高,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则客观起到了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积累和增长,并且有效锻炼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及协作能力。

虽然在普外科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具有较多的优势,但是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仍要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其进行评价。根据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现阶段软件及硬件设施的建设现状,尚难以全面满足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由于我国普外科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时间相对较短,尚未形成科学、完整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难以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足的学习时间。

1.2 PBL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普外科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在应用PBL教学模式使首先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合理进行教学内容及课时的设置,课前及课堂上提出的研究性课题要符合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在提出相应的讨论问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参考期刊、文献、资料等进行解答,并且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环节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堂点评和讨论,加深理学生的解和记忆,逐步达到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逻辑性的效果。

2、普外科PBL教学中培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的策略

在普外科PBL教学中,循证医学思维培养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而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具体教学工作,进而培养学生应用循证医学思维的习惯,并在临床实践中具备正确应用循证医学的思维。

2.1 提出临床问题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普外科临床中面临的疾病日趋复杂,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越来越多。普外科在读学生作为未来的临床主治医师,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临床资料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普外科常见的疾病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患者的经济情况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并且通过自身的思索,寻求到较为理想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2.2 收集证据

PBL教学模式在普外科教学的应用中,学生循证医学思维培养的关键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证据,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并不是完全建立在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更多的是要坚持尊重临床实践的具体需求。同时,在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即对于学生收集的证据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对于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2.3 实施证据

普外科教学于临床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PBL教学模式应用中,学校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循证医学训练机会。普外科临床实践中应以采取分组训练为主的模式,各组学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提出与普外科相关的临床医学问题,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了查询分析以及判断,对照书本知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循证医学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主动、积极、高效的临床思维方法。

3、讨论

在现代高等医学院校的普外科教学工作中,PBL教学模式以临床问题为基础,并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开展启发式教育,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是一种培养方式。从医学专业的教育角度而言,循证医学作为一种先进、科学的思维方法,其强调以临床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最佳证据为指导进行临床实践和医学决策。在传统的普外科带教模式中,学生的思维模式被局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内,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多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循证医学思维的发展难以令人满意。

由此可见,在普外科PBL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娴熟的护理技能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要注重对于学生循证医学思维的重点培养,进而满足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实际需求。

篇4

[关键词] 死亡;比较;构成比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自成立以来,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通过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预后。现对2007~2010年死亡病例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收集新医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2007~2010年病例资料。

1.2方法 以病案首页为依据,疾病诊断、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分类均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死亡疾病均按主要疾病即第一诊断统计,并发症和伴发疾病未统计在内。

1.3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分析采用构成比。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2007年收治患者2119名,死亡138名(放弃治疗和自动出院患者除外),总病死率6.51%,最大85岁,最小2天。2008年收治患者2858名,死亡143名,总病死率5.03%,最大85岁,最小9月。2009年收治患者2803名,死亡150名,总病死率5.35%,最大88岁,最小1岁。2010年收治患者3189名,死亡161名,总病死率5.05%,最大90岁,最小1岁。

2.2首诊科室顺位分布 2007年住院死亡患者首诊科室顺位前四位为神经外科(46.39%)、心脏外科(18.84%)、普通外科(14.49%)、内科(10.15%)。2008年为神经外科(46.36%)、普通外科(17.48%)、内科(15.38%)、心脏外科(13.98%)。2009年为神经外科(40%)、内科(18%)、普通外科(16%)、心脏外科(12.67%)。2010年为神经外科(34.16)%、内科(22.98%)、心脏外科(15.53%)、普通外科(14.91%)。

2.3年龄及性别分布 2007年病死率在20岁组之前为3.62%~7.97%。30至70岁组为12.32%~20.29%,病死率最高峰位于50~60岁组,80岁组为1.5%。2008年病死率在30岁组之前为3.5%~9.8%,40至70岁组为13.29%~18.88%,80岁组为4.2%。2009年病死率在30岁组之前为2.67%~9.33%,40至70岁组为16%~21%,80岁组为6.67%。2010年病死率在20岁组之前为3.11%~7.45%,30至70岁组为10.56%~21.12%,最高峰位于50~70岁,80岁组为11.18%。

2.4死因顺位情况 2007年死因顺位前四位分别是意外伤害、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及循环系统疾病,共死亡108人,占死亡总数的78.26%。2008年死因顺位前四位分别是神经系统疾病,意外伤害,恶性肿瘤及循环系统疾病,共死亡103人(72.03%)。2009年死因顺位前四位分别是意外伤害,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共死亡115人(76.67%)。2010年死因顺位前四位分别是神经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循环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共死亡111人(68.94%)。

3 讨论

2007至2010年重症医学科收治患者数量逐年增长,主要来自于外科。重症医学科的治疗方向主要是疑难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外科疑难危重患者,通过监护治疗及加强护理,保证了患者的治疗质量,降低了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进一步提高全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2007至2010年死亡数据表明,年龄以40~70岁为高发年龄段,平均死亡年龄53岁,肿瘤的死亡平均年龄超过60岁,原因主要是随年龄的增长,各种老年基础病也随之增加,以及器官功能减退、机体抵抗力下降,在重症医学科中的病死率明显增加[1]。80岁以上组病死率逐年增加,考虑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相关[2]。2007至2010年我科患者死于意外伤害患者28~37人,其中大部分是交通肇事和高处坠落造成的复合外伤,这类患者的死亡平均年龄仅41.5岁,对社会及家庭造成较大的损失。要提高此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就要加强急诊科、外科、手术室、麻醉科及ICU的协作,健全完善绿色通道建设,成立急诊医疗团队[3],为危重患者的抢救争取时间。

2010年我科收治患者首次突破3000例,来自于全院59个科室,而危重患者的治疗本身又涉及多个学科,这就需要多个科室共同努力,相互协作,为患者提供更系统、更全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4,5]。完善绿色通道建设,加强各科室协作成为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刘英勋,矫环庆,于帮旭.ICU患者病死率危险因素的前瞻性临床研究.QingdaoMed[J],2007,Vol39:332-334.

[2]方积乾,孙振球.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

篇5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早期;延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呈瀑布样发生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是临床常见危重急腹症之一,病因复杂,常可合并多器官损伤,病死率较高。我院普外科2006年12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SAP73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普外科2006年12月至2010年2月经临床查体、生化检查、腹腔穿刺、B超、CT和手术探查证实为SAP73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提出的《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治指南》临床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有突发性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腹胀,伴有腹膜刺激征,血淀粉酶增高,超声和CT检查示胰腺弥漫性肿大,密度不均,边界不清,胰腺不同程度坏死及胰周渗出。73例患者分为两组:①早期手术组:共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22~75岁,平均44.4岁。其中胆源性22例(64.71%),酒精性7例(20.59%),其他5例(14.70%)。按CT分级标准[2]:I级(≤6分)10例(29.41%),Ⅱ级(7~10分)15例(44.12%),Ⅲ级(11~14分)9例(26.47%);②延期手术组:共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25~74岁,平均47.0岁。其中胆源性26例(66.67%),酒精性8例(20.51%),其他5例(10.26%)。I级9例(23.08%),Ⅱ级14例(35.90%),Ⅲ级16例(41.0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早期手术组(发病72 h内行手术者)以清除坏死胰腺或胰部分切除术、胰腺被膜切开减压术、腹腔冲洗引流术、规则性的胰腺切除术及胰腺切除联合坏死组织清除术等较大型手术为主。延期手术组(发病72 h以上行手术者)早期给予吸氧、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解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调节控制血糖、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生长抑素、抑酸剂,肠外营养支持等常规保守处理。度过急性反应期后腹膜炎体征进一步加剧,腹腔大量渗液或胰腺并发感染难以控制时而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以胰腺周围脓肿切开、坏死组织清除术和单纯胰包膜切开引流术等为主。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应用SPSS13.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早期手术组34例中,死亡10例(29.41%),术后并发症23例(67.65%)。延期手术组39例中,死亡4例(10.26%),术后并发症11例(28.21%)。延期手术组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早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SAP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危重急腹症,病死率高达33.6%[3]。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胰酶对胰腺的自我消化及对其周围组织的消化导致继发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碍[4]。胰腺含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非常丰富的消化酶。胰腺腺泡分泌的酶主要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硬蛋白酶、白酶、脂肪酶、羧肽酶、弹力酶、磷脂酶A2、淀粉酶等。正常情况下胰酶不具活性,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胰酶在胰管或腺体内被激活,对胰腺及周围组织产生自身消化,蛋白酶、脂肪酶活化使组织细胞坏死,毒性物质产生并吸收加重细胞结构破坏,细胞死亡,胰腺管壁、胰腺血管壁破坏,胰腺出血、坏死。脂肪酶分解脂肪成脂肪酸,与钙结合使血钙降低。由于胰液中各种酶被激活导致胰周围组织水肿、出血、坏死。腹腔出现腹腔积液致患者休克。组织坏死,大量毒素再吸收入血导致肾、肺、心、脑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早期诊断对SAP的预后至关重要,除对血尿淀粉酶的检查外,彩色B超及CT检查可对胰腺内外坏死情况及腹腔渗液情况提供准确的依据[5]。尽早行CT增强扫描以明确胰腺坏死程度,了解无血灌注的胰腺坏死范围及胰腺内、外积液情况。SAP病理分为急性反应期、感染期和残余感染期三期。急性反应期炎性介质、胰酶等毒性物质大量渗出影响各系统和器官功能,导致全身急性生理紊乱。早期手术易诱发创伤和急性应激反应,同时使原有的血胰屏障破坏而加重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且易诱发感染,加剧病变进程,进一步激化全身感染,导致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3]。早期积极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使患者安全度过急性反应期,若发生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并形成胰周脓肿时再转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6]。

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手术组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41%(10/34)和67.65%(23/34);延期手术组分别为10.26%(4/39)和28.21%(11/39)。后者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前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重症胰腺炎诊治指南.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727.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诊断分级标准.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

[3] 罗丹,雷若庆.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选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4):332-334.

[4] 马铁治.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手术时机及方式探讨.临床医学,2009,1(9):79.

篇6

关键词:肠内营养;外科重症;护理干预

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多不便进食,且因机体耗能增加,可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肠内营养支持能显著降低外科重症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促进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等身体机能的改善和恢复,提供患者维持新陈代谢所必须的营养和能量,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1]。近年来,肠内营养支持危重患者已越来越被临床外科医师所重视[2]。2008年5月- 2011年9月我院对90例外科危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组和普通护理组,结果显示积极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外科重症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5月- 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外科重症患者,发病原因均为消化道肿瘤术后合并呼吸衰竭、胰腺炎和脑出血等重症,均不能经口进食。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60.3岁;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9.5岁。两组患者胃肠功能均正常且无伴发消化道炎症,基础资料经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1.2.1营养支持[1-2][5]:护理干预组45例患者于术中行空肠造口留置营养管,术后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500 ml自空肠造口管滴入清洗营养管,次日经空肠造口留置营养管滴注能全力,匀速滴注,由50 ml/h缓慢增至100 ml/h,随后加至全量,每疗程2周;对照组45例患者不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1.2.2 肠内营养管的护理[3]:肠内营养管的位置十分重要。采取于Treitz韧带远侧20 cm-30cm行空肠营养性造瘘。在营养管喂养时应将患者头部抬高30-45°,以避免误吸。同时为防止营养管被食物堵塞,喂养结束需用温开水冲洗营养管。若出现导管阻塞或胃内压增高,应及时调整营养液输注速度和总量,以减少或避免胃内容物的反流。

1.2.3一般护理干预:①口腔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使用口腔含涑液清洗患者口腔,每天2次。②病情监测: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水与电解质变化,准确记录患者24h尿液出入量,观察患者排便排便时间。

1.2.4并发症预防:常见并发症包括:①腹泻[4]:腹泻是肠内营养支持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肠道蠕动过快或营养管内压力增加导致输入的营养液快速流过肠道,导致患者排便次数增多且粪便不易成型,本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60%,应密切关注并做好预防治疗准备。②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是肠内营养支持改善危重患者时较为多见的并发症,尤其易发生在导管位置不正确或患者喂养姿势不妥的情况下,因此应合理留置营养管,易采取经空肠或十二指肠留置营养管,避免经胃肠道留置营养管,因其可能更易使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3]。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

1.4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l3.0统计软件。均数采用±s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知,护理干预组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上均快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统计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科危重症患者经手术创伤后身体机能处于高代谢状态,耗能明显增加,体内蛋白质分解明显加快,如没有及时补充营养和能量,患者极易出现低蛋白血症及器官相关并发症,如可导致伤口感染,伤口愈合延迟,甚至会加重脑水肿的发生率等[1]。本研究回顾我院对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结果表明护理干预组在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上均快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除需要经验丰富的护士参与外,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还应重点护理营养管,同时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预防准备。本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潘荣峰.早期肠内营养在普外科重症息者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6):1507-1508.

[2]陶霞. 72例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2011,32(7):1416-1417.

[3]刘莉,李松林. 肠内营养管不同置管位置对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影响研究[J]. 护理研究,2008,22(5):1286-1287.

篇7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临床特征 诊断 个体化治疗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治疗棘手的外科急腹症。不仅表现为胰腺局部病变,由于大量胰酶及有毒物质被吸收入血,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必须引以重视。近年来,随着对SAP治疗对策理念的更新,治疗由“一旦明确诊断立即手术”,到现阶段的区分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的“个体化”治疗。SAP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高达20%左右[1]。2004年4月~2012年6月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58例,分析其病因、临床特征,并探讨治疗策略。

资料与方法

2004年4月~2012年6月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75例,男48例(64%),女27例(36%),男女比例1.78∶ 1,年龄18~71岁,平均49岁。SAP诊断标准符合2002年世界胃肠病大会颁布的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APACHEII积分≥8分,Ranson积分≥3分,BahhazarCT分级≥B级,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2]。

方法:①非手术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应用,用生长抑制素抑制胰腺外分泌,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积极扩容抗休克,营养支持,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②手术治疗:胰腺被膜切开减压;坏死组织清除;胰周及腹腔多管引流;胰腺局部切除;胃、空肠、胆道造瘘;胆囊切除;胆道减压引流等。

结 果

完全内科保守治疗组46例,治愈39例(84.7%),死亡7例,其中消化道大出血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真菌败血症1例。手术治疗36例,死亡9例,其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腹腔内出血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腹腔残余感染1例。

讨 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全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包括急性反应期、全身感染期、残余感染期[3]。治疗方法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把积极、有效、综合的非手术治疗放在首要地位。强调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不应一律强求早期或晚期手术。绝大多数SAP早期无感染,发病5~14天为胰腺坏死期,只要胰腺坏死不超过50%或感染,经过积极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坏死组织可逐渐机化、吸收,主张先对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有效支持,安全度过急性反应期,再根据病情发展决定手术时期。SAP依据病因分为胆源性和非胆源性,胆原性SAP有梗阻者应紧急手术或内镜治疗,非胆源性SAP根据CT检查看是否有感染,已有感染存在着重症监护24~72小时,无好转则中转手术。

总之,对SAP的治疗,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不应机械的以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为主导,综合各种治疗措施,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和时机,才能达到最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Bank S,Singh P,Pooran N,et al.Evaluation of factors that have reduced mortality from acute pancreatitis over the past 20 years[J].J Clin Gastroentero,2002,35(1):50-60.

篇8

关键词:护理 重症监护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病情易于发展,若护理不当,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治疗的效果[1]。为了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使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享受到医院的优质服务,文中探讨了本院收治的216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情况。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3月~2012年9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有216例,男120例,女96例,平均岁数为50岁。其中包含脑出血病人30例、肿瘤术后病人43例,其它手术后病人50例等。在护理方面安排了优秀的护理员,床护比为1:0.7。

1.2 研究方法

1.2.1 增强护理人员素服务意识

医院要使神经外科护理人员树立牢固的为重症病人服务的思想,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时刻记挂着患者的健康。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时,须具有奉献精神,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人的需求。并从多个角度做好对病人的监护观察,随时掌握病情的变化情况。

1.2.2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医院须组织护理人员轮流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神经学知识、肺部构造、血液检测报告及健康营养知识等。医院还设立图书阅览室,阅览室里备有各种有关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的杂志、报纸,让护理人员可以免费前来阅读。安排一名业务能力高的护理人员担任护理咨询师,负责解答其他护理人员在学习或阅览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每周科室要召集护理人员对本周工作中发生问题进行讨论,以更好地改进。

1.2.3 制定合理措施

制定合理措施是改进护理质量的关键。神经外科制定的护理措施有:安全防范措施、危重病人抢救措施、健康防护措施等。制定合理措施可以让护理人员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正确地进行处理,改善了重症病人的救治情况。并要求对新入重症患者每天测2遍体温,发热病人每天测5遍体温,退热1天后,每天测3遍。并且每周为病人量体重1次。

1.2.4明确岗位职责

在进行护理时,神经外科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让所有护理人员都明白自己在护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并实行奖惩制度。每隔一个月在神经外科内部举行一次护理评比活动。对于护理服务好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没尽到护理职责的人员,应对其进行处罚。以使每个护理人员都积极做好工作。神经外科在选用重症护理人员时,应对其进行全面的考察,要选用专业知识掌握比较好的人员,以减少护理问题的发生。

1.2.5 完善防止感染制度

神经外科的重症监护区的病人病情都较重,如果防范不当,有可能发生感染现象[2]。据统计,在重症监护区发生感染的几率要远高于其它普通病房。为防止神经外科的重症监护区的病人感染,特制定以下制度:

1.2.5.1 护理人员进入重症监护区病房前须保持手部清洁、鞋底部要干净。

1.2.3.2 护理人员接触完病人后,要立即洗手,否则不能再与其他病人进行接触,更不能再进行医疗器械操作,也不允许进入其它普通病房,以避免交叉感染。

1.2.5.3 重症监护区病房在天气好的情况下,要打开窗户,增加空气的流动,使新鲜空气进入室内。擦试各种仪器时,要用含80%酒精的溶液来擦试。每天都要将引流袋进行更换。注意控制重症病房的室内温度不能过高,重症病人出院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对其床单进行消毒,否则不允许下一位病人入住该床。

1.2.5.4 要规定好可以看望重症病人的时间段,即重症患者的亲人只能在17:00~17:30之间来看望,其它时间段严禁外人进入重症监护区。且每次只允许其一位亲人前来看望。

1.2.6 做好安全护理

做好安全护理即保证重症监护病人不发生意外的健康损害。须注意以下几点;

1.2.6.1神经外科重症护理人员在上岗前,要进行与护理相关的安全知识考核,成绩合格后才能上岗。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1.2.6.2 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一次护理仪器操作情况检查,看其对呼吸机等护理所用的仪器是否能很好的应用、对抢救所需的必备物品是否知晓、抢救仪器是否有损坏等。

1.2.6.4 实行对重症患者24小时护理,尤其要加强夜间的护理人手,要确保夜间有经验丰富且专业知识较好的护理人员值班,以便在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时,能正确的进行处理。

2、结果:

经过我院的优质护理之后,病情大幅改善的有177例,病情平稳的有39例。无一例病情恶化现象。

3、讨论:

如果没有做好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工作,将不利于医护人员准确了解病人健康的变化,会影响对病人的治疗。对重症监护患者护理服务的好坏,受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自身修养影响较大。此外,医院方面还须加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护理方面的管理力度,制定符合实际的护理措施。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能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以达到对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更好的保护好患者的健康,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4、结论:

通过以上临床资料与方法,得出立论经过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病人在护理期间没有被感染,也未产生并发症,减低了病人死亡率。护理人员与患者也能融洽相处,病人与家属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而且医院加强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业务能力与集体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手段,称为肠内营养。它可以将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符合人类的身体条件,不仅用药方便,而且费用较低,还能保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不受破坏,因此是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首选手段。在脑外科中,对于那些意识存在障碍的危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也要采用肠内营养的手段。然而并发症的存在,使脑外科重症病人的肠内营养效果受到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脑外科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之间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10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0例,女40例。重型颅脑损伤30例,高血压脑出血23例,听神经瘤14例,颅咽管瘤20例,脑质瘤13例

1.2 研究方法

1.2.1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脑外科重症病人的各方面指征;②存在一定程度意识障碍,而不能经口腔进食;③无特殊并发症;④患者家属自愿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1.2.2 治疗方案。对所有的患者采用胃管及加温器。同时依据患者和医师的要求,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制定患者肠内营养成分的构成,然后安排专人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详细记录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

对患者每日更换鼻饲用输液管或营养泵管,确保胃管位置正确且无潴留后根据鼻饲调节时速。鼻饲量一般由少到多,第一天从500mL营养液开始,观察无呕吐、返流、腹胀、腹泻等情况后,第二天可加至1000mL,无不适可递增至1500mL/d,然后维持用量,小儿酌减。利用泵喂食时,一定要做好醒目的标志,避免与静脉用药相混淆,与静脉用药泵分开一定的距离。每次更换鼻饲液时应严格做好三查七对。避免营养液污染,操作按无菌技术要求。营养液应开启当天用完,切勿隔天使用。因为营养液开启后易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被细菌污染导致腹痛、腹泻的发生。并可将床头适当抬高30。以减少返流和误吸的可能。

在整个治疗环节里,医护人员要注意做好对患者的密切观察。注意记录患者的所有病情动态。一旦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或自诉不适,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另外,病房要注意保持通风,患者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对于出现情绪消极、心情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可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或给予抗焦虑的药物。此外还要对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压疮的措施。对于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帮助其进行翻身。还要定时对患者擦洗身子,并进行口腔护理。

1.2.3 项目观察及判定标准。调查标准的制订:使用本科室制订的《脑外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统计表》。统计内容分7项,每项5分,一共35分。评分标准为:效果很好:30-35分;效果较好:20-25分;效果一般:15分;效果较差;5-10分。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进行t检验。P

2.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脑外科重症患者中,共有6例出现腹泻,15例出现便秘,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2例出现胃潴留。其比例分别占据所有患者的6%,15%,2%和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符合P

3.讨论

对于脑外科重症患者来说,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手段,可以有效地维持其内脏功能,缩短其治疗周期。然而,肠内营养支持也会存在着一些并发症。比如便秘、腹泻、消化道出血、胃潴留等。它们的存在会对治疗效果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减少和控制脑外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一直是医学上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其主要原因在于:颅脑损伤造成了患者的消化系统神经功能受到影响,或长期我传更导致患者消化系统缺乏蠕动。因此就会造成患者消化系统的一系列反应。而通过改进护理措施,把握护理要点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2]。

对此我们可以做到的措施是:①对于出现便秘的,需定时应用缓泻药或行开塞露通便,必要时可行少量不保留灌肠。②对于出现腹泻的,应观察、记录粪便性质、颜色及其次数并告知医生。同时保留标本送常规检查或培养,并进行对因处理:减少鼻饲液的量及脂肪摄入,必要时遵医嘱更换另种鼻饲液。③对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给予暂停鼻饲,对症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及加用止血药2d后症状缓解。④对出现胃潴留的,应每次鼻饲前或在连续输注中每隔4h-6h抽取胃内残留量,胃内残留量大于100mL提示胃潴留。应暂停营养液输注,并向医生汇报,加用胃动力药,必要时可给予负压引流的措施。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重症瓣膜病;外科治疗;生命质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028 

重症瓣膜病患者由于其心脏的生理病理变化, 使得病情已经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 尽管选取了合理的心肌保护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措施, 但术后并发症及致死率仍较高[1]。本文对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重症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外科治疗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心胸外科住院的20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进行研究, 所有患者符合下列两项者诊断为重症瓣膜病:心功能分级均为Ⅳ级、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70 mm、心胸比>0.7、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急症换瓣、重度肺动脉高压、予以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200例患者中男130例, 女70例, 年龄30~78岁, 平均年龄(46.2±11.9)岁。 

1. 2 方法 全部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和低体温循环下实施手术治疗, 手术类型包括主动脉置换术55例、二尖瓣置换术52例、三尖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二尖瓣置换术50例、主动脉瓣成型术10例、升主动脉成型术13例、冠脉旁路移植术7例、左房折叠成型术2例、左房血栓清除术4例、室壁瘤切除术4例。体外循环时间为65~590 min, 心脏电击后复跳60例、心脏自动复跳140例、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101.0±25.9)min, 在复温开始时予以超滤, 并根据患者红细胞压积、胶体渗透压和血容量对超滤滤出的量和速度进行选取, 停机后予以改良超滤。 

1. 3 生命质量评估标准 采取SF-46量表对所有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分析, 表格内容共包括九个维度, 36个条目, 第1~8维度为量表的主要内容, 测量生理职能、生理机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等指标, 总分为各个维度条目的分数之和, 根据公式再次转换为标准评分, 评分分值0~100分, 分数越高表示越健康。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例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54例(27.0%), 其中恶性心律失常9例、术后低心排13例、呼吸功能不全14例、 

肾功能不全11例、肝功能不全7例;住院时间5~129 d, 平均住院时间(57.3±2.8)d;死亡22例, 死亡率11.0%, 死亡原因主要为术后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心脏骤停。手术治疗后患者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82.4±3.1)、(85.7±2.8)、(79.8±3.3)、(62.3±2.5)、(73.4±3.1)、(80.1±3.2)、(81.0±2.9)分, 均高于治疗前的(79.5±3.6)、(79.0±3.1)、(69.9± 

2.3)、(52.0±2.8)、(68.8±3.5)、(69.8±3.8)、(69.5±2.8)分(P<0.05)。 

3 讨论 

重症瓣膜病患者手术治疗后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 且致死率较高, 所以合理选取手术术式和予以术后处理是目前治疗重症瓣膜病患者的关键, 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生活质量[2]。大多数重症瓣膜病患者发病时长均较长, 其心肌细胞均处于“高负荷状态”, 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应重视患者的心功能和全身症状的改善。心功能的因素关系到患者手术的成败以及预后生活质量, 心功能Ⅳ级是重症瓣膜病术后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围手术期患者心功能的调整十分重要[3]。 

临床上通常采用下列三种方法对心肌细胞进行保护: 

①对冠状静脉窦进行插管采用逆行灌注;②在心肌表面上放置冰屑进行浸浴;③予以充分的辅助循环, 以便更好的偿还氧债。对心脏瓣膜病变并发冠状动脉患者应特别予以心肌保护。冠状动脉血管疾病会导致常规灌注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降低, 即使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辅助血管桥灌注也不会对心肌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本文对心肌采取间断性的灌注或持续性的逆行灌注, 发现其心肌保护效果较好。对重症瓣膜病患者常并发巨大左心房采取二尖瓣置换术的同时实施左心房折叠术有助于恢复心肺功能、降低低心排发生率并预防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减少死亡率[4]。 

重症瓣膜病患者予以麻醉、体外循环及手术治疗后, 患者体内血液动力学以及生理病理过程均出现显著变化, 所以重症瓣膜疾病患者术后应密切监护和有效处理, 处理措施包括调节患者心脏前后负荷, 提高心肌收缩力, 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同时加强利尿、强心, 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 使患者可以安全度过手术后的恢复期。 

综上所述, 重症瓣膜病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较多, 致死率较高, 应在恰当时机合理选取手术时机进行手术治疗, 以便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