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暗示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暗示的方法

篇1

一、探索档案管理工作新方法的重要性

1.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档案管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在逐步实现信息化。当前影响档案管理发展的不利因素是缺乏规范性,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就是为了规避存在的管理工作不规范的问题,如不采取新方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将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甚至是难以维系社会秩序的安定。因此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是为了解决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所以说探索新方法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

2.各行各业加强自身管理的体现

档案总体来说它是信息数据的集合,它体现了对人与事物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整理归档等内容,对于行业而言,使企事业单位更好发展,少走弯路。以企业为例,企业进行档案管理新方法的探索,有利于加强对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创建属于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有利于良好形象的树立。再以学校为例,档案作为教学活动的总结,是日常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管理内容,采取对于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有利于使教师得到教学经验启示,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归纳总结工作,使课堂效果更具有效性。

3.各行各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档案不仅包含了人与事物的信息,而且还具有可供参考借鉴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充分应用档案上有用的信息,就要对档案进行保存等工作,以便得到新理念,促进行业发展。在企业日常经营中,企业管理是必须运行的发展模式,档案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有效见证,它体现了全体工作人员的智慧头脑,当企业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通过整理档案,调出档案进行浏览,就会发现发展中存在问题,就会总结经验教训,做出日后发展规划,大力推动了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新形势下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方法

1.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有着明显的分类界限,每个部门之间既是各司其职,各自履行部门的职责,又配合其他部门推进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但是由于管理机构分类界限不明显,又与执法主体之间有很好的默契,致使相关的管理工作法律法规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是在网络设置上还存在整体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当前档案室的设置上越来越呈现多样化,还有专业档案馆的设置,这体现各行业、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采取分工明确的工作职责,使档案管理工作简单化,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定对管理工作进行限制,导致在资料的收集上遭遇各种障碍,且无法使信息得到高效应用。

(2)缺乏公共享用的机制。档案信息资料具有互享、互通性,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对一个行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信息化建设是当前长期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各个行业、各个单位之间又存在着不同差异,在运作准则上也体现出不同的差异之处,信息化发展建设、应用管理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都制约了资源共享的实现。

2.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措施方法

篇2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方法案例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最近几十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通信、语音、图像、视频、航空航天、遥测遥感、生物医学、自动控制、振动工程、通信雷达、水文科学模式识别、人工智等领域[1-6]。《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一方面高度数学抽象,涉及的数学知识多,另一方面实践性强,实际应用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编程能力,甚至软硬件设计调试能力,使得理论和实践结合难度大,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的难点。目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研究日益深入,包括学位差异化教学[1],电子题库的设计[2],网络课程的建设[3]和工程实例引入[4]等方面。目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离。由于学时等因素限制,主讲教师不涉及实验,实验教师不进行理论依据分析。(2)实验和实践分离。实验多使用正弦信号等简单信号,对实际工程信号不能应变。(3)学生软件编程能力和硬件调试经验不足。(4)该课程一般在大三下学期开课,学生面临考研或就业压力,时间精力投入不充分。

1.实验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我通过分析《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实验学时安排和学生知识结构,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教学过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演示、案例分析、案例模仿创新把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案例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可以辅助理论教学,使学生加深理解,直观感受实验效果。

(2)以工程案例提炼的实验锻炼未来工程师。工科学生是未来的工程师,实验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用于理论推导的正弦信号、指数信号等,而需以工程案例提炼实验,尽早揭开工程实践的面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潜能。由于工程问题考虑的因素较多,综合程度大,适当提炼后可以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模仿,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2.基于案例的实验教学方法

基于案例的实验教学方法包含案例设计、案例演示、案例分析和案例模仿创新四个过程。首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难度适中且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提炼重点突出、覆盖面广的案例,案例设计的合理性将决定最终教学效果;其次在理论课上进行同步的实验演示,简单明了地表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方法;再次在实验课上进行详细的案例剖析,在编程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完整的借鉴作用;最后由学生分散进行模仿创新,教师给出一个解决方法,学生在模仿中创新性地找到解决方法。为了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基于案例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在教学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配合实施,表1给出了基于MATLAB的音频信号处理的案例教学方法。

表1音频信号处理的案例教学方法

根据上述案例式实验教学方法,设计了5个综合性的实验案例:

(1)音频信号:音频信号x(n)的采集、降采样、回声、数字电子琴、频谱分析、声效处理和滤波处理等;扩音器避免产生哨叫声的条件及系统设计方法。

(2)医学信号:MIT-BIH ECG数据库心电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工频干扰消除等。

(3)通信信号:数字调制信号仿真分析,包括AM,FM,PM调制等。

(4)振动信号:凯斯西储大学轴承数据中心滚动轴承振动信号故障特征提取和诊断。

(5)图像信号:图像信号的重采样、卷积、高斯低通滤波、梯度和水印处理等。

3.改革的具体实施及效果

在2011—2012年度的《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过程中,面向南昌航空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进行了改革试验。具体实施情况:我承担2个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案例式实验教学改革试验,同时承担另外2个班的实验教学,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采用实验考核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考核题为小型设计题,比如利用MATLAB设计滤波器,对所给信号中的高斯噪声和脉冲噪声进行滤波。问卷调查项包括:是否有助于理论学习、是否容易上手、能否激发兴趣、能否激发独立思考、是否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等多个方面。

从考核和调查结果看:从总体上讲,学生克服了不知从何下手的畏难心理,减少了抄袭现象,激发了学生兴趣,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编程能力,增强了就业自信。这些实验既奠定了基础,又突出了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曹清华.《数字信号处理》在不同学位教育中的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10(47):150-151.

[2]李红莲等.《数字信号处理》电子习题库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1):57.

[3]马月红,王雷飞,等.数字信号处理网络课程建设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84.

篇3

一、非常规实验的内涵和价值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有研究者(张伟,2005)从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将物理实验分为两大类:非常规物理实验和常规物理实验。“非常规”物理实验,主要就是指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易得物品、废旧材料、器具、人体或人体局部以及儿童玩具等开发进行的一类体现自创性、体验性、趣味性、简易性、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2]。

人们在教学实践中早就发现,与使用“厂家生产的专门器材”做的实验相比,开发“非常规”物理实验对于实现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常规实验所无法取代的,因而是一种有待深入开发的重要物理课程资源。其深层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对教师而言,热衷于实验研究,致力于实验开发,会极大地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尤其在非常规实验的开发中,教师将发现,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我的理论素养,特别是学习新技术、新材料、新发明的有关知识。在提升自我素质的同时,也将使更多的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意义和价值,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对学生而言,非常规实验具有取材的熟悉性、结构的形象性、操作的简单性、现象的直观性等特点。利用这些特点,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熟悉的生活用品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去探索物理本质,这将会大大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也更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另一方面,非常规实验由于其取材的便利性和制作的简单性,可以使实验器材在数量上得以保证,这就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器具的制作和实验过程的操作体验中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出,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大大提升。这样做不仅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很好平台和途径。因此,英、美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这类实验的开发与应用。在我国,虽然这类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材中早有体现,在物理教学中早有运用,对其教学功能也有一些专题研究,但仍没有引起物理教育领域的普遍重视,既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更缺乏系统有效的实践探索[3]。

非常规实验的开发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仅可以解决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乡镇中学实验器材不足的困难,为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奠定资源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农村中学实验装备政策提供有益的宏观政策参考和有效的具体方案支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非常规”物理实验并不是“非科学”和“无目的”,恰恰相反,它追求科学本质、崇尚科学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追求丰富的教育内涵和全维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信息交合法简介

非常规物理实验的开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所以实验的开发必须以创造学理论为指导。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现已有数百种创造技法。学习这些创造技法,将会大大开阔我们的视野和实验开发的思路。其中信息交合法就是大家公认的在各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创造技法。

信息交合法是华夏研究院思维技能研究所所长许国泰副教授于1983年首创的一种在信息交合中进行创新的思维方法。简言之,就是把物体的总体信息按照其特征和该物体与人类实践活动相关的用途分解成若干个要素,并把这两种信息要素分别设为信息标的X轴与Y轴,两轴垂直相交,构成“信息反应场”,每个轴上各点的信息可以依次与另一轴上的信息交合,从而产生新的信息。

信息交合法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不同信息的交合可产生新信息;二是不同联系的交合可产生新联系。依据这一原理,人们在掌握一定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交合与联系可以获得新的信息,提出新的创造设想。比如,独轮自行车本来与碟、碗、勺等日常生活物品没有必然联系,但杂技演员将它们交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精彩的杂技节目。同样,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表面上本来也是互不相干的信息,但通过一个实验主题,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为物理教学服务。

三、基于信息交合的非常规物理实验的设计思路

任何一项新实验的开发,总要针对某一具体问题。非常规实验开发的问题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4]:(1)来自物理教学:为引出某一概念或规律,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等,均可考虑设计一个新的实验;(2)来自于生活用品或材料:生活中的大量物品,大到冰箱、彩电、录像机,小到一枚硬币、纸杯、铅笔、尺子和橡皮等,都具有物理实验开发和利用的价值;(3)来自于其它学科:即借助其它学科的原理、方法、设备、装置等为物理教学服务。如医学上打吊针的装置就是一件很好的物理仪器,它里面的水总能保持匀速下滴而不受水面高度变化的影响。

【案例1】“来自物理教学”的非常规实验设计思路

下面我们将任选一个实验主题“压强”进行非常规实验的设计尝试,具体说明基于信息交合法的非常规实验设计思路:其设计依据也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其次,教学内容的特点;第三,还要考虑学校拥有的实验条件和当地生活环境资源的可利用情况。具体设计程序如图所示[5]。

图1 “非常规”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程序

第一步,确定中心,即确定实验的主题和实验目标,也就是零坐标的设定——突破压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即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形成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公式,并知道如何根据需要增大或减小压强。

第二步,划坐标线,即围绕实验主题,确定坐标的横轴和纵轴——分别为实验材料和影响压强大小变化的两个因素,即受力面积S和压力F。

第三步:注标点,在信息标上注明有关信息点。这是应用信息交合法的最关键的环节。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围绕控制物体“受力面积和压力”两个变量来考察“压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根据本课题要求,我们把实验设计重点确定为寻找生活中具有“同一物体各端面积不同”结构特点的物品或器具上。为此,我们首先把实验材料分为文具、服饰(包括鞋)、日常用品、常见工具、人体结构(或肤觉的利用)以及其它类别;然后通过发散思维,尽可能多地列举出身边环境中方便获取的每一类可供利用的资源。

本课题中,基本符合要求的实验材料有:(1)文具类:一头削尖的铅笔、中性笔或笔芯、文具盒、笔筒、长方形橡皮、墨水瓶、书籍等;(2)服饰类(包括鞋):冰鞋、旱冰鞋、高跟鞋与平底鞋等;(3)日常用品:板凳、桌子、椅子、肥皂、图钉、勺子、杯子、筷子、两端粗细不均的各类瓶子等;(4)常见工具:钉子、刀具、螺丝刀、锥子、斧头、铲子等;(5)人体结构(或肤觉的利用):脚与膝盖、指肚与指甲、手指与手掌、站立与趴下等;(6)其它类:砖块、硬纸盒等,或者还可以利用木材、泡沫板等材料自制一些具有“同一物体各端面积不同”结构特点的物品。同时,为了突出压力作用效果,便于学生观察和体验,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我们还需要选择以下实验材料对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如细沙、海绵、泡沫板、橡皮泥等,如图2所示。

图2 “压强”概念实验设计思路

第四步:相交合,确定实验的设计方案。即以一标线上的信息为母本,以另一标线上的信息为父本,相交和后可产生新信息;接着对这些信息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筛选出有价值的创造设想。比如横坐标上的信息“受力面积”与纵坐标上的信息“文具”相结合设计实验:根据一头削尖的铅笔、中性笔或笔芯、文具盒、笔筒、长方形橡皮、墨水瓶等文具都具有“一端粗一端细或两端面积不同”的结构特征,可设计如下学生实验:让学生把铅笔(或中性笔)夹在两手的食指之间,稍稍用力,体验两手指的不同感觉:与铅笔尖端接触的手指会感觉痛,同时会看到指肚凹进,而与笔端接触的手指仅有挤压感。通过这种短暂的体验就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为什么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明显——即压强的值也就越大。

【案例2】“来自生活物品或材料”的非常规实验设计思路

我们选择生活常见物品——饮料瓶作为实验材料,说明实验开发思路。根据信息交合法的设计原则,我们首先要把饮料瓶的各种物理特性一一列举出来,如形状规则,上端呈圆锥漏斗形,下端多呈圆柱形、空心、底面向内凹成碗状;质地柔软、皮薄易裁剪和加工;可用瓶盖密封;导热性良好,遇热易变形;导电性差,绝缘性好;相同的饮料瓶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等等;其次,列举中学物理教学中有关的实验研究课题,进行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物体的浮沉条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热传导现象、静电现象、惯性等等。第三,以饮料瓶的各种特性为信息标的X轴,以相关的物理实验课题为信息标的Y轴,两轴垂直相交,即构成“信息反应场”。最后,我们让每个轴上各点的信息依次与另一轴上的信息交合,研究可以产生哪些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并设计实验方案。具体如下:

选择饮料瓶的形状特性,与信息标Y轴上的信息相结合,可以产生的实验研究课题有:进行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大小的比较研究;利用饮料瓶两端面积不同的特点,在瓶中装入一定量的的沙子后,研究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如果装入的是不同量的水,则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具体做法是:在几个饮料瓶中盛入不同深度的水,将瓶口移至嘴边吹气,可以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产生。空气柱越短的,音调越高,反之,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

选择饮料瓶在拧紧瓶盖之后具有很好的密封性的特点,自制“浮沉子”实验装置,用以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可以演示气体液化现象:拧开瓶盖,滴入几点乙醚,拧紧瓶盖后,稍待一会,蒸发,乙醚液体不见了。当用手挤压瓶体时,乙醚液体重新出现在瓶壁上。这表明压缩气体体积,气体被液化。

选择饮料瓶质地柔软、易裁剪的特性,可设计如下实验装置:第一,用烧热的针尖在一个大饮料瓶底端烫一个小孔,并用胶带暂时封住,在将瓶中装满水,用来研究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第二,将饮料瓶的瓶底剪掉,用气球的胶膜包住并绷紧,在用细线固定。可以用来演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压强的变化;第三,用大饮料瓶与玻璃管和橡胶塞配合,可以制作一个溢水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等等。

选择饮料瓶透明、易密封的特性,可以演示光的直射、反射、折射现象。具体做法是:找一个比较大的饮料瓶,在其中充满香烟(或是卫生香)的烟雾,拧紧瓶盖,就制成了一个简单的光路显示器。用激光笔从瓶底照向瓶口,能清晰地显示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若将瓶底放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从侧面向瓶底的平面镜照射时,会清晰地观察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反射现象的表象。若一半是盛有未澄清的石灰水,一半是烟雾时,从侧面向石灰水面照射时,会清晰地观察到光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此外,选择饮料瓶皮薄、易导热的特性,可以研究热传导现象;选择相同的饮料瓶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这一特点,可以充当等量重物;选择饮料瓶异变形的特点可以演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可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等等。

综上所述,借助信息交合法,将会大大开拓我们非常规实验的开发思路,突破思维定势,使实验的设计不再是件令人生畏、遥不可及的事情。普通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创造技法,在思考问题时学会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技法,就一定可以开发出更多的非常规物理实验。

参考文献

[1] 张伟,郭玉英.非常规物理实验:有待深入开发的重要物理课程资源.物理教师,2005(9).

[2] 张伟等.论“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教学地位.课程.教材.教法,2007(12).

[3] 张伟等.论高师物理师范生“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研究,2007(5).

篇4

[关键词]驾驶员;安全心理学;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X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2 — 0037 — 03

无论什么研究方法,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不可能尽善尽美。没有哪一种研究方法可以独立地给予我们清楚而无偏见的关于驾驶行为的知识,每种方法各有千秋,需彼此弥补局限。因此要采取适度的怀疑主义精神来审视单一方法得到的结论,并综合使用多种方法来加以弥补彼此的不足,才能全面地了解人们的驾驶行为。

1 事故率统计法

事故率统计法就是查阅相关事故的统计数据,并处理事故统计数据的一组研究方法和技术。例如,有人假设驾车时使用手机会增加事故的风险。为了探明事实是否如此,研究者可以查阅所有事故报告,并统计其中有多少驾驶员在出事的时候正在使用手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多方面原因,因果关系不一定如此直接。往往由于如下一些原因,事故统计数据很难被解释清楚。

1.1 数据失真

数据搜集过程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举例来说,想要通过事故统计数据,来准确评估驾驶疲劳诱发事故的影响程度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除非疲劳是诱发事故的直接而明显的原因,否则很少被记录为事故的主要原因。酒精和疲劳经常同时发生(因为人们习惯于酒醉之后晚上驾车回家,酒精本身就有镇静的作用)。如果出现事故,直接原因是疲劳,但是由于酒精更容易检测,因此还是被归因于酒驾。有研究表明疲劳的驾驶员更倾向于冒险超车,如果出现事故,事故可能被归因于驾驶员的错误判断,即归因于驾驶技能局限而非疲劳〔1〕。

报告偏见也会导致事故统计数据失真,例如,如果两辆汽车以低速碰撞,警察根本不会费心记录(这种数据更可能被保险公司记录,而且依赖于损毁程度)。如果汽车与摩托车也是以低速碰撞,摩托车手更有可能受伤,并将被作为紧急事故处理。因此,即使汽车之间的碰撞和汽车与摩托车之间的碰撞是等同的事故原因,警察更可能会详细记录后者〔1〕。很多研究者将自己的研究限定在致命事故报告中,这样做的好处正在于:致命事故不会被漏报,而且警察对致命事故的细节报告得更精确。

1.2 样本规模受限

交通事故是相对稀少的事件,某一特定类型的事故少之又少。研究者可能需要筛选上千个事故才能得到与特定原因有关的事故样本,而最终样本可能又太小不足以概括任何一般总体。对于将自己的研究范围限于死亡事故的研究者来说,这种情况更为突出。Violanti的研究足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他在1992~1995年间调查了223137例交通事故报告。包含1548例驾驶员死亡案例。其中只有4.2%(65)的驾驶员的车内存在电话,并且其中只有7.7%(5)的驾驶员报告说在碰撞时使用了手机。这样小的样本根本不足以得出可靠的结论。Violanti的研究陷入小样本的困境是因为他将研究局限于手机使用的事故报告〔2〕。想要利用事故统计的研究者往往都会遇到事故统计资料的质量和数量不统一的问题,死亡事故报告一般都比轻微事故报告更详尽和精确,但是样本太小。

1.3 无法推论因果关系

解释事故统计数据最主要的困难是我们永远无法确定在众多可能的危险行为当中,哪一种潜在变量才是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即缺少匹配的明确数据,这种情况下,撞车数据对撞车驾驶员的分析是有限的。我们可能发现某种因素与某种类型的事故发生率有很强的联系,但是我们无法确定这些因素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例如,手机使用与事故风险正相关。我们可以建立合理的假设,这种关系是使用手机本身造成的。因为使用手机会降低控制车辆的一些指标水平,并且会减少驾驶员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力。

但是,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些替代观点,手机使用和事故率都与第三个潜在变量相关,而它是更直接的事故诱发因素。例如,压力可能是真正的问题所在:频繁使用手机的人也是承受巨大压力的人,他们驾车更加着急,因此更易发生事故。换句话说,使用手机本身不是问题,使用手机的人的气质才是问题所在。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禁止使用手机对于预防交通事故可能收效不大,因为压力很大的驾驶员还是会发生交通事故。

2 访谈与问卷法

调查人们为何以某种方式驾车最直接的方法,也许就是就某个问题,直接问驾驶员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法就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出问题表格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用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可以询问驾驶员的事故记录,要求他们提供最近事故的细节,并让其提供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各种人口统计学变量。

2.1 报告偏差

在答问卷过程中,人们并不一定会提供准确信息。这可能是因为记忆局限造成的:他们几年前可能的确开车闯过人行道,但是现在忘的一干二净。他们可能不情愿泄露会损害自我形象的信息,或者太过敏感,例如,不报告或者轻描淡写自己的酒醉驾驶行为。有时,他们甚至不知道怎么回答问题,但是依然尽量给出答案。例如很多人在回答自己驾驶的公里数时,其实根本估计不出自己每周的里程,更别提精确估计每年的里程数了,但是依然会给出一个数值。

通过邮寄问卷调查驾驶员还有一个主要缺陷。例如,在一个关于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知识掌握程度的研究中,给6000名驾驶员邮寄了问卷,让他们识别28个交通标志。结果显示,交通标志知识掌握程度和事故报告率没有关系〔3〕。这两个变量之间也许确实不存在联系。但是,我们其实根本无法得出任何可靠的结论。首先,我们不知道提交问卷和没有提交问卷这两个人群之间有什么区别。6000名驾驶员中有47%(2820人)完成并提交了问卷,对于邮寄问卷来说,这种回收率已经很好了。但是,剩下53%没有提交问卷的人可能具有很高的事故率,并且对交通标志的知识很有限,他们可能不会答案,太尴尬以至于不提交问卷,或者根本不屑于回答问题。这些没有回收问卷的被调查者可能恰恰能提供交通标志的知识掌握程度与交通事故的关系。而且,我们无法确定上交问卷的驾驶员确实是独立完成问卷而没有作弊,遇到不会的题,有人可能会问身边的人,或者干脆看书上网寻找答案。

2.2 缺乏内省

尽管访谈与问卷法有其自身的价值,但是都不能提供驾驶员行为背后的原因,因为驾驶是一个程序表现的过程,驾驶员无法有效地细想和陈述,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内部审视。

3 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人的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自然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性研究能够提供有关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行为类型和对安全的影响率的直接信息。目前,研究者已进行了两种类型的观察性研究,包括固定位置的观察和自然车辆里的观察。前者,一个固定的观测器记录驾驶员行驶过一个事先选择的位置时的行为和人口统计学特征。获得的信息受到车辆移动至固定位置观测器的有效次数和辨别力精确性的限制。在自然观察研究中,自愿参与者驾驶着装备感应器和视频录像机的车辆,这样能够实时记录驾驶行为。

3.1 表现失真与隐私问题

观察法受到一些可能性的限制,即驾驶员如果知道他们的车辆有这些装备,他们将表现不自然。研究驾驶行为的有效方法是秘密地记录驾驶员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观察到驾驶员的真实行为,而当他们知道自己被监视时,观察到的仅是他们所做的表演。但是,驾驶员不太可能愿意自己的隐私被完全暴露。

3.2 缺乏控制

每天大部分的驾驶时间是太平无事的,为了采集到一个稀有事件发生时的影像,如某人使用手机时发生撞车或没有看见交叉路口的摩托车,需要观察大量行为,但是给每辆车安置仪器又比较昂贵。这导致相对较小,非代表性的志愿者样本。因此,需要长时间的持续记录和检测驾驶员的大量公路里程,这对于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导致撞车的有效数据来说,其花费高,成功的可能性低。结果是,为获得有用的撞车数量需要大量的驾驶员样本。例如,McEvoy 和Stevenson已经指出Klauer et al.’s (2006)的利用自然观察法研究分心问题时的方法论局限性〔4, 5〕:“很难稳定地捕捉某些种类的次级分心任务,例如驾驶员的认知注意水平,乘客的作用,以及外部分心物;在编码分心活动和设定撞车和近距撞车时的评分者信度问题等〔4〕。”

3.3 缺乏内省

虽然自然观察可以提供撞车状况的细节,并提供了匹配明确数据的可能。但是,与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类似,这种方法也存在被试缺乏内省的问题,观察法能够提供的关于驾驶员为何如此行为的信息非常有限。

4 实验法

大多数心理学家偏好选择实验法。广受欢迎的实验技术主要有模拟驾驶技术、眼动测量技术以及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实验法的最大问题在于其无法保证生态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生态效度即实验室得出的研究结果对现实生活的适用程度。

4.1 实验任务人为性

与生态效度直接相关的问题,便是实验任务往往带有人为性(artificiality),某种程度上,被试是在进行表演。因为实验设计或实验装置扭曲了他们的行为,或者他们想要在实验中展现最好的表现。Orne将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的要求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很多被试对此都非常敏感,他们可能会将实验当做对自己能力的某种考核,或者他们会猜测实验者的动机,并自以为是的产生他们所认为的实验者会满意的行为〔6〕。

例如,驾驶模拟器研究就存在生态效度问题,无论多么昂贵的模拟器,无论质量多么好的场景呈现设备,在驾驶模拟器中的人始终知道自己正参加实验,处于驾驶模拟器装置中,一切都是虚拟的。他们知道真实世界中的伤害后果不会真的发生。他们不会受伤,不会被警察开罚单或者碰伤汽车。正如Evans(1991)嘲讽地评论到,即使能绝对模拟现实世界的终极模拟器,如果在虚拟事故发生后只需重启一下程序,那么研究者又怎能将设备上取得的研究结论推广到现实生活呢〔7〕?

4.2 测量重复性

实验法需要对单独个体进行重复测量。例如,在研究驾驶员反应时的时候,我们真正想要知道的是驾驶员在紧急状况下可以反应多快,如可以多快刹车?在现实生活中,驾驶员在这种情境下往往是对一个非预期事件(小孩在车前横穿马路)的紧急反应,这种情况带有极大的偶然性。这个领域的实验研究,为了争取到测量的稳定性,一般让驾驶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一系列非预期实验情境(车前出现障碍物)做出反应(刹车)并加以测试。尽管获取数据信度是合理的要求,但是这类实验不能告诉我们驾驶员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紧急情况是如何反应的,而是仅仅告诉我们驾驶员知道自己在一个短暂的过程中将要对一系列偶然刺激作出反应后,他们是如何反应的,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4.3 忽视被试主动性

在真实世界中,是否参与风险驾驶行为,其决定权在于驾驶员,驾驶员才是决定是否从事危险任务并卷入危险驾驶情境的最终决策者。但是,实验研究不考虑真实驾驶情境中影响驾驶员自愿实施风险行为的动机因素。例如,驾驶员自愿参与的分心任务与分心任务产生的收益有关。分心任务提供了娱乐,抵消了厌倦和疲劳效应,或者是因为分心任务是驾驶员的日常“工作”之一,如驾驶时打商务电话或安排工作任务。这便增加了实验结果在真实驾驶情境中推广应用的难度。例如当研究者为了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规定多个分心任务的优先权相等,那么多个次要任务在任务时间分配上将是等价的。然而,如果使用者在现实生活中对某一个任务更加重视,那么无论是在正常驾车时还是更加危险的情况中,该任务都将会被执行的更加频繁。即使实验发现它们造成分心的效果可能性相等,但真实的结果将是更重要的任务带来的风险大大提高。我们考虑一下随意性电话交谈和对驾驶员有重要性的复杂电话交谈之间的区别。后者通常要求更多的认知努力和情绪卷入,因此导致比前者需要更高水平的投入。诸如投入程度和关注水平这些因素,虽然观察不到,却对次级任务的认知分心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篇5

[关键词] 病理学;创新性实验;实验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R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4-0141-02

Discussion of discoverable problems and adjusted program in pathology innovative experiment

CHEN Qiongxia1,2 DENG Hao1,2

1.Jiang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Wuhan 430056, China; 2.Jiangda Pathdogy Institute, Wuhan 430056, China

[Abstract] Cultivating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current medical education concept of change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model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 trend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t pres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this paper reviewed innovativ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our department, and summarized the results.

[Key words] Pathology; Innovative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创新性实验教学是在常规的实验教学基础上,以科学问题为引导、科学研究为载体、开展的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实验教学活动。创新性实验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之一,通过实验教学过程,力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2006~2008年,我室逐步在传统的病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创新性实验教学,按照将创新性实验教学作为常规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的思路,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安排学习内容,并将创新性实验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基本实验,第二阶段是提高型实验,第三阶段是研究创新型实验。创新性实验教学不记学习成绩,不以实验完成情况为评价指标,最后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实验。其间完成创新性实验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共计18人,并由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四篇[2]。本文拟对本室在创新性实验教学中发现影响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过程的问题以及后续的改进工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1 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本室在2006~2008年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中,本室18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均以自愿的形式参加创新性实验,实验完成率达100%;能对三阶段实验进行总结的学生5人,占27.8%;能针对实验总结、完成学术论文并发表的学生4人,占22.2%。虽然该实验完成情况与该阶段本室制定的教学思路是相符的,但是,实验总结率以及率偏低。总结各教学环节,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问题对临床医学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实验总结率以及率产生影响。

1.1 教学过程时间长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较多,学习任务量较大,病理学创新性实验从第二学年开始进行,三阶段的教学需2学年完成,其间有大量其它课程开设,第三阶段的教学完成时,学生多处于临床见习及临床实习阶段,研究的总结和论文的完成将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实验的总结及论文的完成产生影响。

1.2 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

在创新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由新奇到疲倦的学习过程,在该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决定其学习过程,并对其实验总结及论文完成的情况以及心理诉求产生影响。

1.3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同

教师有无科研项目,指导学生数量、责任心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实验总结及论文完成的情况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 教学思路的调整

根据以上总结的情况,我们在创新性实验教学作为常规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的教学思路的基础上将教学思路调整为创新性实验教学是常规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3 教学过程的调整

基于教学思路的调整,在本学院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帮助和指导下,首先对创新性实验的设立进行了调整,由教师、学生自行开展创新性实验调整,教师在现有科研课题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本科生的为期1个月的研究计划,由实验中心专家组进行审批。学生以自愿报名的形式组成研究小组,每组不超过5名学生;其次,本室对创新性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明确了三个教学阶段的目的,并结合教学目的规定了教学时间以及考核内容。

3.1 基本实验阶段

3.1.1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接触科学研究,了解研究背景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3.1.2 教学内容 由各小组指导教师组成导师组,以讲座的形式对文献的查找、研究相关理论、研究相关技术理论及操作进行讲授与讨论,并由各研究小组对研究过程进行研讨并分工,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内容的综述写作。其中,集中讲授环节1周,指导学生完成综述1个月。

3.1.3 考核内容 教师讲座课件及教案,科研小组学习记录,学生讲座笔记和学生综述。

3.2 提高型实验阶段

3.2.1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了解科学研究的目的和过程。

3.2.2 教学内容 在各小组指导教师指导下,各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研究计划制定的科学研究,教学时间1个月。

3.2.3 考核内容 教师相关研究记录,科研小组研究记录和学生研究笔记。

3.3 研究创新型实验阶段

3.3.1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总结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思维以及科学敏感性,并进一步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有目的地开展科学研究。

3.3.2 教学内容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汇报及讲座的形式,由各小组指导教师组织各个小组创新性实验的总结,讨论实验得失,完成结题报告。第二阶段:由学生根据其研究过程及兴趣提出研究方案,由指导教师及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专家组进行审阅、评估、指导并由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研究经费由教学部门及指导老师提供,要求学生完成研究后总结并成文。其中,第一阶段教学时间1周,第二阶段时间1学期~1学年。

3.3.3 考核内容 第一阶段为教师、学生实验报告以及结题报告;第二阶段为教师、学生实验报告以及科研论文。

4 取得的成绩

(1)2009~2010年度我教研室完成创新性实验学生共计18人,其在学校及临床教学点的学习和工作表现获得广泛好评;(2)2009~2010年度根据我教研室创新性实验开展情况,申请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3)2009~2010年度15名参加创新性实验学生均已完成创新性实验第一及第二阶段的学习,第三阶段学习结果有待进一步地观察。

5 讨论

创新性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学习过程,通过创新性实验,使学生接触科研实际,并在与教师共同完成的科研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客观的科研思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性实验的各个教学环节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到教学设备使用,均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但是如何组织创新性实验、如何对实验过程进行管理并在规范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当前报告较少[3-6]。

本室自2006年以来开始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总结和调整,至今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改进。2006~2008年,我们结合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教学形式,主要在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提高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实验室的管理与仪器、设备的更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培训。已初步组成了一支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互通、科研能力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建设的同时,有目的地进行了实验室建设,已初步建成集形态学-分子生物学为一体的分子病理教学平台,并逐步完善了该平台所属实验室管理体制,使实验室的开放能有序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满足了创新性实验教学多样化的需求。

2008年至今,我们在前一步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体会创新性实验的本质,在原有的常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补充和扩展教学思路的基础上,将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引入创新性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去。并通过明确教学目的、理顺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行为等环节加强教学管理,以保证教学过程合理、有效地进行。规范化的教学过程,在创新性实验的早期能帮助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在相应时间内接触科学研究并亲历科学研究过程,保证学生在该阶段明确自身学习目的及学习诉求并决定自身的学习方向;而在创新性实验后期,在前期的培训基础上,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所需要的实验条件和经费方面提供了保障。创新性实验教学中该规范化教学过程的实施,将使创新性实验真正做到由验证型向提高型、研究创新型过渡,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并通过对教师和教学过程的要求,使个性化学习在严谨、求实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保障。

综上所述,经过五年的实践,我室病理学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针对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我们将针对这些调整及其导致的教学效果的变化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苏博,陈胜秋,马飞,等. 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造就适应21世纪高素质人才[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3(1):13-16.

[2] 邓昊. 病理学创新性实验初步探讨[J]. 考试周刊,2009,3(4):207.

[3] 高治平,胡弼,李波平,等. 浅论开放式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体系[J]. 医学教育探索,2004,3(4):35-36.

[4] 代红燕,南瑛,田为真,等. 深化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1):95-96.

[5] 陈洁,周增恒,曾志嵘. 高等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医学教育探索,2008,7(2):274-275.

篇6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原理: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利用张拉台座等设备先张拉预应力钢筋(钢丝或钢绞线)使其达到设计应力后,临时锚固在台座上,随后浇筑简支梁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设计标号的80%)后,放松预应力钢筋,通过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或通过预设于混凝土内的锚具将预应力传给混凝土,使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钢绞线全部集中在简支梁的下翼缘内,并根据混凝土简支梁弯矩包络图,在预应力钢筋理论切断点延长到一定锚固长度后,用塑料管将部分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隔离开来(失效长度)。

2 台座法施工流程

3 施工方法

3.1 准备工作

(1)张拉台准备及底模修整,龙门吊检修调试;

(2)按规范要求对钢绞线、钢筋进行抽样试验检测,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钢筋制作和加工,误差应保证在规范和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之内;

(3)模板制作:

外模:外模板采用5mm厚的钢板,面板加劲肋及支架均采用5*5角铁焊接。各块模板之间用螺杆联结。外模与底座之间嵌有橡胶条,以防底部漏浆。

内模:气囊试压作充气检查,如发现破损或露气应及时修补、更换,添置备用气囊。

封头模板:封头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或木模,模板角度与设计梁端角度一致,预留内模气囊孔口。

(4)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试验;

(5)进行锚具、夹片、应力拉伸机千斤顶、预应力钢筋(钢丝或钢绞线)试验检测等工作。

3.2 施工步骤

(1)钢绞线张拉

首先将张拉台底模上涂刷隔离剂,铺垫土工布或彩条布,以防止隔离剂污染钢绞线,影响钢绞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后根据设计图纸在张拉台板梁槽内穿放钢绞线,按设计要求穿入塑料管进行失效处理。每根预应力钢绞线不得错位、扭纹,张拉时千斤顶与应力筋、锚具的中心线位于同一轴线上。

(2)钢筋安装

待钢绞线张拉完成稳定后清除底模上铺垫的土工布或彩条布,绑扎普通钢筋、安放预埋件。

(3)模板安装

模板的安装应与钢筋绑扎相配合,钢筋绑扎完毕后可进行模板的安装。安装过程中按设计对保护层的要求,在底层钢筋和腹板外侧钢筋上绑扎混凝土垫块。模板安装可由人工配合龙门吊进行。安装前,先清除模板上的杂物,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或钢绞线进行检查,将模板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

(4)空心板梁混凝土浇筑

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确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根据现场检测砂石料实际含水量进行配合比调整,并做好上料计算和混凝土试件的取样制作工作。鉴于梁体截面的限制,采用先底板、腹板后顶板的浇筑顺序施工,混凝土浇筑一次完成。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仔细振捣,尤其是底板、腹板的混凝土。浇筑中禁止振动器接触钢绞线,以免损伤钢绞线,造成钢绞线的应力损失。

(5)梁体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表面。当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洒水。养护用水应与拌合水相同。混凝土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等荷载。

(6) 模板拆除

梁体养护到一定强度后(一般为2.5MPa)拆除,内模气囊放气后由人工拆除,侧模由人工配合龙门吊进行拆除,避免损伤混凝土边角。

(7)钢绞线放张

放张时,必须按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现场人员必须要得到试验人员明确通知方可进行施工,必须待混凝土达到设计抗压强度的80%,且在不低于28天弹性模量的80%时方可进行应力放张作业,应力放张应均匀、缓慢、分阶段、对称、相互交错的进行放张,放张后钢绞线必须用砂轮切割机切割,切割顺序为放张端开始逐次切向另一端。

(8)封端、移梁

钢绞线放张完毕后,用手持式砂轮切割机切除钢绞线,用砂浆封端,之后用龙门吊将梁体从槽内吊出,存放于梁场。

3.3 预制空心板梁施工技术措施

3.3.1 钢绞线张拉计算

千斤顶在施工过程中,应每300次标定一次。根据钢绞线设计张拉控制应力,计算单根钢绞线控制张拉力P=F×Ag(Ag为 钢绞线截面积mm2,F为钢绞线设计张拉控制应力)。根据钢绞线的理论计算伸长值ΔL(计算见下式),先用单顶逐根对钢绞线进行张拉,之后用大顶一次张拉到位,把张拉梁锁定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ΔL=P×L/Ag×Eg (L为单根钢绞线张拉长度,Eg为钢绞线弹性模量)

(1)由于伸长值较大,需根据千斤顶行程的大小进行倒顶分级张拉。

(2)张拉过程中测量记录钢绞线的伸长值进行校核,伸长值应从初应力(张拉控制应力F的10%~25%)时开始量测,实际伸长量(ΔLs)等于量测的伸长量(ΔL1)加以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量(ΔL2),计算见下式。力筋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ΔLs = ΔL1+ΔL2 式中:ΔL1— 从初始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ΔL2— 初始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3.3.2 张拉施工

(1)钢绞线必须堆码整齐,要覆盖好,避免机械损伤及锈蚀。

(2)所使用锚具及夹片,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以确保安全生产。

(3)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必须经计算确定,且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4)混凝土施工时振捣绝对不允许碰撞预应力筋。

(5)张拉时,必须进行应力、应变双控,并做好现场施工记录。

(6)先张法钢绞线张拉顺序为:

预应力筋种类

钢丝、钢绞线 夹片式等具有自锚性能的锚具 普通松弛力筋:0 初应力 1.03δ(锚固)

低松弛力筋:0 初应力 δ(待荷5分钟锚固)

其他锚具 0 初应力 1.05δ(待荷5分钟) 0 δ(锚固)

螺纹钢筋 0 初应力 1.05δ(待荷5分钟) 0.9δδ(锚固)

3.3.3 钢筋

(1)钢筋表面应清洁,使用前必须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

(3)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焊工必须具有上岗证。

(4)所使用的钢筋焊必须是试验室经过试验后合格的钢筋。

(5)现场堆放的钢材必须覆盖好,且应挂好标识牌。

(6)钢筋搭焊必须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即:双面焊≥5d;单面焊≥10d。钢筋焊接施工应远离钢绞线,不得损伤钢绞线。

(7)绑扎好后的钢筋,钢筋位置允许偏差如下:

钢筋骨架尺寸:长±10mm 宽、高:±5mm 保护层厚度:±5mm

受力筋间距:±10mm 箍筋、水平筋、螺旋筋:0,-20mm

3.3.4 模板

(1)模板必须打磨干净,表面平整度不得大于±5mm,板面和板侧挠度不大于±1mm。

(2)安装后的模板允许偏差为±5mm,0;相邻板高差2mm;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误差不大于10mm。

(3)模板表面绝对不允许刷废机油、脏脱模剂。

(4)内模气囊在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不得漏气,安装时应有专人检查钢筋头,每次使用后应妥善保存,防止污染,破损及老化。

(5)从混凝土浇筑到胶囊放气时止,其充气压力必须保持稳定。

(6)混凝土必须在胶囊左右对称平衡的进行浇筑,防止气囊上浮及偏位。

(7)放气时间应经试验确定,以混凝土强度达到能保持构件不变形为宜。

3.3.5 混凝土

(1)水泥存放时必须防止受潮,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0袋。

(2)所用骨料必须干净无杂物。

(3)混凝土搅拌时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合格的配合比进行施工,且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保证混凝土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泌水现象。

(4)浇筑混凝土时,必须连续分层进行浇筑,振捣。

(5)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作用半径的确良1.5倍,且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

(6)对每一振捣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7)梁板顶面必须做拉毛处理。

(8)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0.2~0.5MPa。

3.3.6 气囊的安装及抽拔

(1)底板混凝土后立即安装气囊,安装时注意保护气囊,以免损坏气囊;气囊的充气压力为:气温≥20℃时为0.023MPa,气温

(2)气囊放气抽拔时间,主要以环境温度T(℃)控制,可在混凝土浇注完初凝后放气抽拔。气囊使用后要及时用水冲洗。对有附着水泥的地方要小心刮除;气囊要存放在通风干燥处,不可接触火源,不得与油类及有机溶剂接触。

3.3.7 钢绞线放张

放张完毕(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放张)后,从放张端开始,由远及近逐根对称剪断空心板间的钢绞线,钢绞线切割宜采用砂轮切割机。放张时首先张拉,不得超过计算值,使用定横梁处螺帽松动,然后旋松螺帽,千斤顶回油卸载至张拉端的露头钢绞线松弛,或卸下横梁处砂箱上的螺帽让罐砂自然流出,即完成了钢绞线的放张。

4 安全、文明保护措施

4.1 安全注意事项

(1)在施工中必须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各级安全岗位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充分发挥各级专职安检人员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做好防漏电工作。

(2)现场施工 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中作业时应带安全带。

(3)制板和张拉工作开始前分别组织一次全面和单项的技术,安全交底;做好张拉施工时的安全检查防护工作。

(4)张拉操作前,周围应设置的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照应现场安全。

(5)张拉时,台座两端两外侧钢绞线450夹角辐射的扇内的危险区。张拉和锚固操作人员必须站在侧面安全处,严禁围观和闲杂人员进入张拉操作区,以防钢绞线崩断夹具滑脱伤人。

(6)张拉操作人员不宜频繁更换,应保持相对稳定和训练操作。

(7)起吊空心板应使用设计预埋吊耳,不得在其它捆绑起吊,起吊过程中,板应保持水平状态。起吊统一信号和专人在现场进行指挥指挥。

(8)存梁场地平整、稳固、排水良好。与点应按设计位置水平高置。多层堆放时,应妥善处理板上的预留钢筋。

(9)空心板装车运输时两端与点应按设计位置支垫,不得让支点直接与钢面接触,以免滑移,窜动,脱落或损坏板体砼。装车应保持水平,经检查认可方可运输。

(10)夜间作业应有良好的照明。

4.2 文明施工措施

积极开展文明施工窗口达标活动,施工现场场地布置以及所采取的相应安全措施符合有关规定。

施工现场必须做到挂牌施工和管理人员佩卡上岗,工地现场施工材料必须堆放整齐,工地生活设施必须清洁文明;工地现场必须开展以创建文明工地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工作。

建立奖惩制度,保证文明施工管理措施落实,责任到人,有奖有罚。

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现场整齐干净,清理掉所有多余的材料,设备和垃圾,拆除不再需要的临时设施,做好文明施工。

材料进场后进行分类堆放,并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进行标识,工地一切材料和设施不得堆放在围栏外,在场内离开围栏分类堆放整齐。

施工机具统一在确定场所内摆设,并用标识标明每一类施工机具摆放地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胡大琳.桥涵工程试验检测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5.

篇7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心理暗示教学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心理暗示教学法的概念,并分析了心理暗示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时的常见特点(开发性、易接受性、愉悦性、多意义性),然后又据此提出了提升心理暗示教学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应用成效的几点建议,即:应重视任课教师的权威效应、重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以及注意愉悦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三点。

关键词 心理暗示教学法 网球教学 高校 教学建议

在高校网球教学过程中,很多任课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训练情况,因此,常常关注的是学生的体能水平和技能水平,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况。而与此相对应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开展的网球教学训练活动也就同样较为少见,以致于教学活动较为单一枯燥,成为了影响高校网球教学成效的顺利提升的常见问题之一。而心理暗示教学法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合理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转变学生的内在要求,从而减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心理负担,进而起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成效的效果。因此,本文就针对心理暗示教学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心理暗示教学法的概念及内涵

心理暗示教学法实际上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心理暗示的手段,间接地刺激学生的潜意识,从而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产生影响,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转变学生的内在要求,进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

心理暗示教学法应用于体育教学时,通常呈现出开发性、易接受性、愉悦性、多意义性等几方面的特点,在将其应用于高校网球教学的过程中也不例外。其中,开发性主要指的是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来激活大脑接受教育的潜力,激发出学生接受教学知识的潜能;其次,易接受性。易接受性,主要指的是心理暗示教学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更有利于师生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学生更易于接受。再次,愉悦性。愉悦性则主要指的是在利用心理暗示教学法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更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更有助于寓教于乐的实现;最后,多意义性。多意义性指的是在将心理暗示教学法应用于体育教学活动中时,能够通过心理暗示对学生的感觉、知觉、思维、意志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有助于学生个好、身心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提高心理暗示教学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应用成效的对策建议

(一)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法时,应重视任课教师的权威效应

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法时,要确保心理暗示教学法作用的有效发挥,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暗示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在高校网球教学中,暗示者就是网球任课教师,权威性,则是指的任课教师在经过一定的时间验证后,所获得的学生的尊敬和学生对其所具有的信任感。

网球任课教师要具备实施心理暗示教学所需的权威效应,在日常的教学训练中,就必须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仪态言行。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不断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执教能力、丰富渊博的学识,让学生产生敬佩、信任的情感体验,并由此树立自身的权威性。以期能够在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法开展高校网球教学时,通过权威效应的充分发挥来提高暗示信息的有效性。

(二)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法时,应重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法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其顺利得以实施的保障,也是影响其能否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法时,其中的心理暗示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诱导性的教育方式。被暗示者(也就是学生),必须要对暗示者(也就是此处的网球任课教师)具有充分的信赖才能在暗示活动中获得启发和感染,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反馈,而要实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在任课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必须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要确保心理暗示教学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高效运用,就必须要重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而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和蔼亲切、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这样就能够大幅降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其次,任课教师还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坦诚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以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因角色不同而带来的心理差异,进而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最后,任课教师还应注意改变传统的,以任课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开展高校网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引入平等、民族的教育教学思想,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心理暗示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创造所需的条件。

(三)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法时,应注意愉悦的教学氛围的营造

同样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中应用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一点对于心理暗示教学法来说尤其明显。心理暗示教学法,主要利用的是通过心理暗示激发学生心理潜能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更为敏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暗示信息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在利用心理暗示教学法开展高校网球教学的过程中,网球任课教师应重视愉悦的教学氛围的营造,通过音乐、颜色、环境布置等多种方式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心理暗示教学法高效应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炳德.念动训练与心理暗示相结合运用于高校网球训练中的实验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06).

[2]王宝霞.高校网球课的教学方法及其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

篇8

关键词 心理暗示 积极心理暗示 大学生 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方式,是以无对敌、无抵制为基础,以语言、表情、动作、服饰、环境和氛围等有利条件,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1心理暗示

1.1心理暗示的含义

心理暗示”这一术语来自西方的心理学,指用含蓄、 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心理暗示往往会使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心理暗示,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使用一些潜意识能够理解、接受的语言或行为,帮助意识达成愿望或启动行为。调动潜意识的力量,也就是在开发我们自己的潜能,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1.2积极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通俗的说就是心中有一种积极的心态或者接受积极向上,健康的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大学的教育通常以枯燥的说教为主,让学生丧失主动性。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普遍心理调适问题现状及成因,建议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了有益探索,相信会收到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2大学生心理调适问题的现状

2.1学习态度不积极

很多学生选择学校的被动与无奈(如家长逼迫)使得他们对所就读的院校缺乏信任感与认可度,具体表现出心态不稳定,不能迅速适应并尽快融入学校学习生活。高中生活与大学生生活的巨大反差,很多人仍停留在过去期待有人监督学习,帮忙处理学习之外的一切事情,缺乏学习的自主性。

2.2自我定位的偏差

很多学生不了解大学生的概念,在校园内沉迷于网络等玩乐性质的活动,没有完整的生涯规划,更不了解自己的专业与那些职业有关,缺少大学生应有的责任感,对自我身份的不认同,更没有努力的目标,四年的大学生活不曾找到自己的定位。

2.3人际适应问题

主要包括班级同学问题和宿舍关系。班级中常常不参加集体活动,没有合作的意识,缺乏集体荣誉感;宿舍中缺乏包容心,自我为中心等使得很多人不能融进宿舍,进而产生孤僻的性格甚至情感冷漠。

3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心理暗示的特点,全在于一个“暗”字,它通常悄悄地潜入人的潜意识,通过潜意识的巨大力量在人们无觉察的情况下直接鲸吞蚕食人们的情绪和意志,悄悄地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自我心理暗示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调整方法,具有一定的心理效应:

3.1激发人的学习潜力

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人作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告诉自己或找一个自己崇拜的师长鼓励自己“你可以成功,你的努力是会有回报的”。

3.2平静心情,稳定情绪

烦闷、焦躁是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的一种情绪反应。它通常使当事人情绪不稳, 出现不思饮食、失眠等不良等症状。这种情绪刚出现时, 我们就必须加以扼制, 此时及时的自我心理暗示无疑是一个好办法。怎样寻找暗示的元素呢? 我们可以贮立于墙上一幅风景画前, 静静地从当前的情绪中抽身而出, 清冽的寒风冷却了我焦躁的情绪, 洁白无瑕的雪花使我的心灵得到宁静, 慢慢地我不再烦躁。

3.3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可以用比较知足法。最好是有声地说话,请“意识”调动内心深处的 “潜意识”。可以站在镜子面前,看着自己的眼睛,真诚地表述自己的愿望:“纵然我不漂亮,我不曾多才多艺,但我乐于助人,关心同学,我学习努力,成绩优异。”初次这么做的时候,可能会感到难为情,觉得自言自语有点傻;但尝试之后会发现,经过这样的自言自语,你的心情会更加积极乐观,思维、行动的效率也会提高。这样的自我暗示可以每周进行1到2次。你的自信有了,自然挫折也就不再是你人生路上的拦路虎了。

4结论

所以笔者认为积极心理暗示疗法在大学生中由广大的应用前景,即使大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不适问题也有很多是因为心理脆弱而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正是消极的心理暗示的克星。积极心理暗示已达启动,由此形成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很可能伴随人的一生。它不仅心里力量巨大,更加影响人的情绪,人格和行为方式,大学校园如果能正确运用这股力量,那么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则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张根明.积极的心理暗示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时空,2010(12).

[2] 甘开鹏,刘洪.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1).

[3] 董家科.介绍几种自我心理暗示方法[J].中国民间疗法,2010(11).

篇9

关键词:中职生;网球教学;培养;技术提高

1.前言

网球运动是一项富有乐趣和观赏性很强的体育运动。网球运动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在美国,现在盛行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如今已成为学校体育课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重要教学手段。本文通过对当今中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分析及积极心理暗示的运用,发掘出我校教师如何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培养中学生的网球专业技术技巧。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东莞市东城职业技术学校网球协会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论文书籍以及网站,为文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 观察分析法

通过教学过程观察,并进行相关分析,为文章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3.结果与分析

3.1 积极心理暗示的含义及作用

3.1.1 积极心理暗示的含义

积极心理暗示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部分之间的沟通媒介。简单来说,就是对个体积极的鼓励、鞭策或安慰。

3.1.2 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①。认知心理学认为,面对同样事件,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下,人们会积极评价和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和启发性,能保持弹性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并提供更多具有积极意义的防范措施与合理的行为选择。②

人类学习过程有两种模式,一是从无知到有知,即在这个领域中本来是空白的,无旧概念、旧习惯以及旧有的思维定式,教授的内容较容易被接受,我们把这个模式称为纳新模式;二是在这个领域曾进行过学习,有旧有的概念和操作习惯,甚至已形成思维定式,在教学时必须否定原有的错误或陈旧的观念和操作习惯,以新的内容替之,这个模式较为费力,我们称之为更新模式。③

网球教学是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属于技能学习。它是教师向学习者传授网球技艺的双边教学交流活动,旨在通过面对面的技能教学训练指导,帮学生全面掌握各种接球技巧、击球技巧等基本战术,切实提高其网球技能,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在运动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网球教学的技能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球课程所应采用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而网球教学的自身特点,又在一定层面上决定制约了网球教学方法。

网球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在学生习得网球相关技能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暗示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的心灵就像一个银行,如果教师不断贮存肯定、尊重和赞许,那么就能支取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丰厚的利息不可估量。这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成长中的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认知,利于其成年后在社会上找到正确的位置。

3.2 当前我校中学生网球学习的现状

3.2.1 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制约

我校中学生网球教学中,无纯粹的理论课,一般是由老师做主导在网球场地进行教学。中学生网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握拍、熟悉球感、正反手击球、中场截击及高压球、上手发球等,加上学生众多,教师在讲解动作后不能顾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因而学生很大部分时间只能自我练习,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错误动作。

3.2.2 学生积极性不高

由于目前我校中学生网球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等现象的普遍性,造成学生课堂积极性并不高。加上场地和课时限制,每个学生实际在场练习的时间有限,面对复杂动作,多数学生不能完成连贯动作,又得不到教师及时指导,而失去继续努力学习的信心。

综上所述,目前我校中学生网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根据网球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及网球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一些见解和对策。

4.积极心理暗示在网球中的运用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坚强的牵引力。老师巧妙地运用“暗示”的手段,能收到比直言不讳的正面教育更佳的教育效果。教学中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教学时,有很多种暗示的策略,如通过手势、目光、语言、艺术、情绪等方式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等,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两种途径。

4.1.1 情境策略

积极心理暗示教学法要求具备富有趣味性的教材、充分协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排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困惑感,使其充满自信。如合理修订教学内容、运用教学器材等,都是教育途径的有效利用。

4.1.2 心理策略

心理策略要求教师重视个体无意识的知觉,尤其个体的知觉,创造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暗示引向激发人的潜能,创造更高的学习动机。同时通过合理的期望,实现期望效应。这是心理策略进行积极暗示的重要手段。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原理,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使学生个体心理问题能够宣泄出来、表达出来,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进行针对性教育引导,在教学中寻找到关键点。同时,在教师合理的期望下,学生对自己定会成功产生了自信,利于学生克服网球学习中的恐惧,激发学生自信心。

另外,教师可以运用积极想象技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更高的心理境界:想象——幻想——创造的境界。让学生学习的潜能得以更大的发挥,能够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学习乐趣,体会到学习的巨大收效,积极的情感获得更大的激发。让学生经历比较艰苦的学习过程,虽可能面临着困难或困境,但可树立与保持积极的自我信心,积极地地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5.结论与建议

总之,无论是醉翁之意还是望梅止渴,都优于不厌其烦的劝说和长篇大论的说教。积极心理暗示的好处,妙不可言;积极心理暗示的力量,不可估量。

在中学生网球教学中,善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中学网球的教学效果、挖掘学生的潜在运动才能,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坚强意志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篇10

一、心理暗示的种类

心理暗示是用比较委婉的说话方式或动作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基本反应,暗示通常会使人不加判断地相信或接受一些信念,或者是按照别人的思维方式所作出的行动,所以暗示也会影响到人的判断,这是人们的一种自然条件反射,是比较典型的、简单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有两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消极的心理暗示是指比较悲观、一次性否定等不良情绪、语言;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指开朗乐观、正能量等的暗示。在教育中,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但在社会中还有一些人用消极心理暗示使别的人做出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所以人们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二、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一)有利于幼儿认识自我

当老师适当运用心理暗示教育幼儿时,幼儿会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优点,会更加努力完善自身缺点。如果老师过于揪住幼儿的错处不放,则会导致幼儿自闭,产生逃避、厌恶等不良情绪,所以要合理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适当对幼儿进行眼神语言的鼓励,这样有助于幼儿认识自我。

(二)有利于幼儿增强自信心

老师的言行举动都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当幼儿在一件事情上表现优秀时,老师会对幼儿表现出语言和眼神的赞许,幼儿受到鼓励,会提高对事物的兴趣,也从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有利于幼儿抵抗挫折

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老师应该对孩子进行适当心理暗示,用语言、眼神鼓励幼儿,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幼儿勇敢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时间久了,幼儿就会有耐挫的能力,这也对幼儿的各个方面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三、积极心理暗示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一)行为暗示

1.眼神暗示

眼神可以更直接清晰地表达内心的感情。眼神暗示就是把内心所要表达的态度用眼睛说出来,老师眼神的不同,带给幼儿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幼儿在一件事中独立完成了任务,老师给幼儿一个赞赏的眼神和鼓励的语言,幼儿会变得很开心;当幼儿没有完成任务时,会表现得很气馁,而且会有消极的情绪产生,如果老师给幼儿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是加油之类的语言,幼儿的情绪会受到变化,信心倍增,努力尝试再次完成任务。

2.身体暗示

身体暗示可以通过肢体的动作让幼儿明白老师所要说的内容,老师的心理暗示会由表情的变化和动作的动的不同来感染幼儿,幼儿也会跟随老师一起完成身体动作,这会使幼儿有一个积极的配合意识和学习模仿意识。

(二)语言暗示

通过语言暗示表达内容是积极心理暗示的一个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语言暗示时,幼儿教师应该比较委婉的表达,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直接影响,老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不直白地讲出幼儿的不足,可以用委婉的语言传递给幼儿,老师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给幼儿纠正错误,以免伤到幼儿的自尊心。

(三)场景暗示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场景对幼儿进行心理暗示,为幼儿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或是玩游戏的场景,利用场景强化心理暗示。例如在做游戏时,老师应该让幼儿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这样幼儿会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这样幼儿会用积极的心态完成游戏。

(四)表扬暗示

在幼儿园中,老师要经常让幼儿互相之间进行表扬,这样不仅给幼儿带来了信心,而且让幼儿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幼儿会在各个方面都会做得更好。但这种表扬式的心理暗示不可过分使用,会造成幼儿的骄傲性变强,也会有幼儿产生眼中无人的性格,所以对幼儿的表扬暗示要适度,在幼儿出现特殊事情时适度地表扬暗示。

(五)期望暗示

老师对幼儿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这也会影响到幼儿的自我认识,严重者会影响性格和其他方面。例如有的幼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就可以运用幼儿间游戏的比拼或者是老师对幼儿语言期望的暗示,这样幼儿会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从中获得积极的自我期望,也会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六)榜样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