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解析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语文解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材 结构 体例
近几年,专家们对于大学语文教材编写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张承明认为:“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凭借,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如何通过更为合理、有序的单元编排使语文教学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在系统学习语文知识、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得到切实的语文能力训练,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并认真研究的问题。”①可见,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对大学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尽管目前市面上的大学语文教材铺天盖地②,但基本属于四种类型,即人文主题类、文学史类、文选类、专题类。从教材结构入手,分析大学语文教材的优劣,对于理想大学语文教材的探讨和大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助益良多的。
1.人文主题类
人文主题类的大学语文教材比较多见,也比较普通。本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宗旨,此类教材多从几个常见主题出发进行归纳总结,一般都是将人文精神和主题提炼成几个方面,把类型教育和主题内容贯穿于教材编写的各个方面。徐中玉第八版《大学语文》教材即本着人文主题的编选理念,将教材分为十二单元,每一单元均用四个字进行概括归纳,分为以民为本、心怀天下、和而不同、品格修养、社会人生、人情世态、乡思亲情、爱情婚姻、人物风神、咏史怀古、写景记游、论学品艺。各个主题部分的选文基本上都能做到各体兼备,以品格修养部分为例,其中既有诗词――《离骚》、《饮酒》、《念奴娇》,又有议论文――《孔子论修养》、《以修身为本》,还有散文――《前赤壁赋》、《我的世界观》。就主题而论,每一个主题部分都体现了时代性与通变性的融通,既有古之韵,又有近之美。但此种类型教材,容易产生主题先行的观念,就自主学习而言,也不利于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2.文学史类
文学史类型的大学语文教材,在教材的选编方面体现了编选者对文学史乃至历史的高度重视。此类教材虽然在编选体例上仍然以文选为主,但增加了很多高附加值的东西,比如对历史和文学背景的介绍,相关人物的介绍,以及文学和史学发展的分析。以南大版王步高主编的《大学语文》为例,教材选取了自诗经以来的名家名作,共四十一个单元,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史中的优秀作品。如先秦的散文、汉魏六朝的赋文、唐代的诗歌、宋词、元曲、明清戏曲、古代小说、现代散文、现代小说、现代新诗、现当代戏剧、当代散文、当代小说、当代新诗等。这种方式比较易于提纲挈领地抓住事物的对象,能够使教材内容系统化,有助于学生对文学现象和文学流派的掌握。这种编写模式“改变了传统大学语文课的讲解单篇作品为主的习惯做法,实行文史与作品并重,创建了以历史文化带文选的编排模式,以拓展并丰富学生的人文视野与文史知识,进而达到提升人文素质的目的”。③但深入分析,这种教材也容易犯主线不清,重点不突出,知识细碎的问题。如唐代的文学研究缺少一定的统筹,主要分为初盛唐诗(上)、初盛唐诗(下)、李白、杜甫、唐代散文、中唐诗(上)、中唐诗(下)、晚唐诗、唐五代词几部分。全似乎是全了,但从整体体例上来看,就显得不那么整齐划一,编选者的主体思想也不是很突出。如果编选者不能高屋建瓴地对所选之内容进行统编的话,就会造成主线不清、一盘散沙的后果。
3.文选类
中国的文学研究历来有文选的传统。从萧统的《文选》开始,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以文代评的观点。大学语文教材的编选亦不例外。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从现当代文章、古代文章、诗歌、西文汉译角度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进行了选编,每一类别当中涉及的文学史和文体方面的文章也是非常丰富的。以诗歌为类,教材的选编贯通古今。
文体类大学语文教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材编写模式,从数量上来看不占少数,但相对于文学史类、文选类、人文主题类教材,非常出名的不多。这类教材主要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议论文几方面对选文进行划分,所体现的体裁特点多与现代文写作相关。如孙昕光高职高专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以第三单元小说类为别,选取了《红楼梦》、《风波》、《围城》、《百合花》、《春之声》、《绳子》、《老人与海》七篇作品。这种结构有助于学生学习相关文体的写作,但是对于自主学习来说,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地学习某一种文体可能会产生枯燥的感觉。集中对某一文体的学习,会固定某种思维,不易于发散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教材的深度和思路来看,此类教材的编写并不十分突出,比较适合文学水平较低的学生;对于文学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比较浅显,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文学能力的提高。
4.专题类
专题类的大学语文教材,在现有大学语文教材中并不多见。此类教材多能从横纵两个方面,对文学发展史上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进行分析。温儒编的《高等语文》就是采用此种“专题”型的方式,对以往传统大学语文的编选模式――选文+解释的方式进行了重新的审定。该教材共选取了二十五个专题。这二十五个专题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兼顾了文学艺术的普及性,如武侠、言情与通俗文学。由此可见,专题型的教材突出了专业性,专题的选择彰显了作者的观点和价值取向,选取的角度也比较多元化,关注的是学生的高层次文化修养。“应该说该教材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有较强的学术性,但由于专题内容都是由著名专家执笔,因而内容太专太深,涉及面也不够宽,比较适合于综合性名牌大学使用”。④正如上文所述,专题类的教材确实适合文学素质比较高的学生,或者对此话题比较感兴趣的人群。因此,它在教学中会受到一些限制,不适合一般的普及性教育,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教材编选体例中并不常见。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四种类型教材各有优长,从理想教材角度出发,对四种教材类型的分析,不仅有利于大学语文教材层次与口味的提高,有利于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注释:
①张承明.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修订版).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68.
②参看童自樟,张国强.民族振兴与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时代教育,2.008,(4),31.从上世纪80年以来,我国各种大学语文教材有1402种,全国各大专院校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达100多种。这还不包括一些学校组织编写的自编教材。
篇2
教育实习能检验我们所学的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能使我们更加了解和熟悉教师工作,加强我们的综合能力,对于我们师范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xx大学校训“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具体表现。在实习开始之前,指导老师就要求我们在做好知识准备的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特别要注意角色转换,每人的一言一行都要以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2008年9月8日,我怀着希冀与期盼的心情开始了我的教育实习生活。实习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我初次品尝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快乐。在整个备课——上课——课后反馈的过程中,多查资料,主动向指导老师请教交流,从同学和指导老师的建议中不断提高自己。
这次实习活动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和心理咨询工作。
课堂教学活动在xx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主要是讲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活动为辅。内容主要涉及学习注意力、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方面。目的是让中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心健康的知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的能力,以使他们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心理咨询工作在xx四中进行,来访者主要是四中在校中学生,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接待他们,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在此可以了解到现在中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掌握一些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通过这次实习活动,使我对教师有了新的认识,有了很多切身体会和感想:
首先,在知识素养方面。教师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知识结构要合理,当今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互相渗透,相互融合,新兴学科不断出现,只懂自己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我在实习中体会很深。
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扎实的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操作技能技巧,并能运用自如,熟悉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我在这次实习中发现自己专业知识有些欠缺,而实践方面更是如此,以前在班级里有过试讲经历,但那只是一种虚拟的课堂环境,而要给学生讲好课,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影响因素很多。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仅要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专业技能,还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深化已有的知识。只有完整系统地掌握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难点,才能有对教材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而保证教学流畅地进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学习方法和发展能力。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去解答和引导。而只了解本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在教学活动时,往往会遇到许多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问题,甚至于有时学生提的问题是我前所未闻的。教师要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由此给予人生观上以有益启迪,就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此,教师必须广泛的涉猎各学科知识,培养和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以“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来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得到发展。
丰富的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还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修养,懂得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树立起科学教育思想观念,掌握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少走弯路。
其次,在教师德育素养方面。“教书育人”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师道德素养方面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团结协作。
作为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有可能搞好教育工作。培养人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艰巨事业,它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一般职业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教师对他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其实,教师并非一个理想的职业,相等待遇情况下,它比一般的行业要更累,甚至在八小时外还不能休息,这是事实,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对教育事业抱有执着的追求,才能摆脱名利的困扰,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当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甘于寂寞,才能在平凡而伟大的教书育人中寻找到人生的价值。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地教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才能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行动的动力。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朝夕相处的学生起着示范榜样的作用,学生也正是从教师那里学会了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做人。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作出表率。
最后,在教师能力素养方面。教师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成员,除了具备现代人的基本能力素质,如认识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自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之外,还必须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特有的从教能力。我觉得,教师全面的从教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语言是教师用以向学生传播知识和与同学交流的主要手段,所以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相对于其他行业是比较高的。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大部分是口头语言,要求准确规范,简洁生动,富有逻辑性,感染力和说服力;观点正确,内容充实,行文流畅,书写工整是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起码要求。除了与学生很好交流之外,对其他老师,领导也要做到尊敬,有礼貌,然后很好地沟通,能够表达自己的能力。
(二)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工作面临的对象通常是班级集体,在集体中进行共同的活动,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实习活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有效的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还要控制好课堂纪律以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
(三)随机应变能力。在认真备课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想多一点儿,设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得问题,即使这样,课堂上还可能发生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地进行。
篇3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作为信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社会化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媒介产生较高的期待和极大的热情,同时又由于个人对事物的鉴别能力不强、道德约束力较为薄弱等因素,使他们难免会受到媒介内容的影响。这成为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首先,大学生鉴别能力较差。大学生作为特殊年龄的群体,他们关注新生事物的成长,对媒介报道的新事物产生极大的热情。然而,他们的社会化成长还处于不完善阶段,心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把握程度和控制程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大学生是新生事物最快的接收者,同时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传播出去。当大学生接触到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时,对于事物的性质、信息的优劣没有足够的认识,不能很好地鉴别事物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不足,是造成他们媒介素养较低的一个原因。
其次,大学生个人关注度不够。大学生个人对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关注度不够,意识欠缺,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大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这项教育。调查表明,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项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这说明,多数大学生还没有形成媒介素养教育意识。
再次,大学生个人表现欲较强。当代大学生多数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使得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个性和强烈的个人表现欲,希望通过媒介来表达自身的存在价值。他们借助发达的现代传媒技术表达内心的想法,宣泄心中的情绪,却造成了信息的堆积和过剩。由于现代传媒的过滤技术不够完善,会产生过多的信息污染。大学生习惯了在虚拟的媒介中表达自我,一旦遇到现实问题,就会手足无措。同时,虚拟的媒介世界易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难以适应现实生活。
二教育体系构建欠缺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来完成这项工作。然而,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体系。
首先,教育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中,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应构建包括高校、家庭、媒介、社会团体等多方主体构成的综合教育体系。然而,目前各教育主体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难以提供规范化、常态化的教育资源,造成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难以提升,教育效果很难见到实效。同时,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政策落实不到位,也是导致媒介素养教育缺失动力的一个原因。
其次,学科体系不健全。学科的建设是基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只有纳入高校的学科建设范围内,才能不断地规范化,才能发挥其教育的效果。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还没有引起高校的普遍重视和关注,还未被纳入高校的重要学科建设范围内,很多高校只是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来开设,管理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学科建设不完备使得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难以顺利地开展。
三教育资源匮乏
教育资源的充足是媒介素养教育得以开展的基础条件,然而目前无论是师资方面还是资金保障方面都不足,这是制约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客观原因。
首先,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不足、资金投入不够。目前,政府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政策支持,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难以保障教育设备的购置和专门师资力量的配备。
其次,高校的教育资源不足。目前,在我国高校承担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多是新闻传媒专业毕业,他们不仅作为学校传媒专业课程的专业教师,同时还要承担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工作,教师资源严重匮乏。大多数高校没有针对媒介素养教育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师资力量很难保障。
再次,媒介方面的教育资源不开放。媒介组织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主体,可以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对媒介素养教育普及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媒介专业人员可以成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媒介设备可以作为媒介素养教育重要的教学设备。然而,目前很少有媒介参与到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中,大学生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很有限,这使媒介素养教育缺失了极好的教育资源。
四教育保障体系不健全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完善的教育保障体系是其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然而,从目前我国开展的教育实践来看,教育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对教育实践缺乏系统的研究。尽管很多学者对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过相关论述,但是多数研究都缺乏实证性,针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还很欠缺,多数研究较笼统,缺乏实证分析,难以用于指导教育实践。
其次,缺乏教育评估机制。教育评估机制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对教育成果进行检验,总结经验、完善不足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估机制,教学效果还未得到检验,更谈不上运用到对实践的指导中,这成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难以有效实施的主要因素。
五社会因素的影响
首先,社会关注度不够。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依赖于政府、社会团体、媒介、高校、家庭等多方的努力。然而,到目前为止,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政策支持、资金短缺是制约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现实因素。此外,当前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依赖高校和教师的力量,其他社会团体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明显不足。
其次,市场经济带来的影响。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社会带来丰厚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也影响到媒介的运作和发展。因而,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媒介运行的方式也难免趋于利益化。一些大众传媒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为寻求发展之路,不可避免地会走上功利化的道路,具体表现在媒体报道中经常会充斥着真假掺杂、低俗腐化的信息。大学生在信息量如此之大的环境下,如果缺乏辨认、甄别、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必然会对自身的思想意识产生不良的影响。因而,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4
考点:约数与倍数。
分析:应先把4845分解,找到约数可能的数。再设出公约数,找出23个数最小值,进而求得公约数。
解答:设23个不同的正整数的公约数为d,则,
23个不同的正整数为:da1、da2、…、da23为互不相同正整数,
4845=da1+da2+…+da23=d(a1+a2+…+a23)
a1+a2+…+a23最小为1+2+…+23=(23+1)×23÷2=276,
4845=3×5×17×19,
4845的约数中,大于276的最小约数是3×5×19=285,
即:a1+a2+…+a23最小为285,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 自主学习; 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92-01
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摆脱了高中学习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以自我发挥学习潜能为主。许多习惯了被动学习的同学,也许在大学学习里迷失了方向。此时,“自主学习”就体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它包括: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决定达到目标的途径,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采用合理的评估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估。Little(1991)则认为,“自主”是应付分离的能力、批判性反思的能力、作决定和独立行动的能力,而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反应”。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Pintrich,2000)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景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实质问题也作了一些理论探讨。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靳玉乐认为自主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主学习可以包括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育环境四个要素;也可以包括学习者、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三个要素;还可只有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两个要素。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校教育,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四个教学要素。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出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1 目前大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目标不明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个体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想要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就必须有引导行为的参照点。目标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就是充当参照点的作用,只有设置了适当的目标才能不断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但是,一部分大学生依然只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知道自己进入了大学到底能学到些什么,不懂得怎样合理地利用和支配自己的时间,没有设定适当的目标。
1.2 意志薄弱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种种学习上的困难和干扰,如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身心疲惫、情绪烦恼和外界因素的干扰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用意志力来控制自己,坚持学习。但是现实中,大学生的意志控制力却是薄弱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教学对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方法、内容、手段产生着重要影响。虽然网络环境所具有的丰富教学资源、网状的信息呈现方式、时空开放性等特点为创设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但是也成为大学生逃避学习、沉迷网络世界的罪魁祸首。
1.3 家庭因素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家里倍受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的宠爱。这样的家庭很少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并处处依着孩子,尽量不让他们吃苦,有什么困难都抢着帮孩子解决。结果使这一代的学生缺乏自主能力,依赖他人的特征明显。这样的特征十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2.1 充分认识自己学习的主体性地位,积极主动地学习。许多当代大学生一直在升学的压力下成长,考进大学后又身处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关心学生的合理需求和实际困难,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大学新生来说,学校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志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设置;同时,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课外活动方面,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课余时问,以提高其将来走上社会的能力。
2.2 培养大学生专业兴趣,激发自主性学习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业兴趣的发展对带动大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有着更切实的作用。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培养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一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习动机的层次;二是要积极建设有利于学习的氛围;三是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事业管理人员、专家或岗位成才的校友来校讲学,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和自己的学习重点,而且能使他认识到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以及今后的发展的辨证关系,激发起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2.3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和提高自主性学习能力。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单要掌握知识,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提高社会阅历和实践能力。学校应向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学习,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晓乐.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外语能力之策略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2).
篇6
关键词:听力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主要难点之一。尽管许多老师在在英语听力教学方面进行诸多新的尝试,但效果却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为此,深刻了解影响英语听力学习的因素,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英语听力策略和技能是提高大学生学习任务英语听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学目的不清楚
英语听力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与目标语言的本国说话者相互了解,相互交际”。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根本目的。为了提高四六级或其他英语考试合格率,老师们费尽心思研究历年考试真题,希望能为学生摸清出题者的思路,总结出有效的解题策略。不得不说老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么做对于学生听力能力的真正提高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2.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很多教师都认为听力课教学非常之简单,上课放放音频,再对对答案.而目前高校大部分教师也只采取“听录音材料――对练习答案――再听录音材料”的“三部曲”教学法,方法较为单调乏味,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课堂学习效率偏低,更不用说提高听力水平了。学生最终也只是盲目地接受,而不能对实际内容进行实际应用。
3.教材选择有问题
市场上有关听力的书籍种类繁多,但质量却参差不齐。目前国内大学使用的听力教材大部分还是很早之前出版的,这些教材虽然经典,但由于出版时间过早且内容更新缓慢,许多听力内容已经跟时代脱节。教师最好选择内容与生活贴近,紧跟时代步伐的听力材料。此外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难度与之匹配的教材。
(二)学生方面
1.语音语法及词汇基础薄弱
语法是句子的血液,词汇是句子的骨骼,没有足够的语法知识,没有词汇方面扎实的基本功,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听力水平。尤其是大学英语听力中有很多的复合句,这就对大学英语听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部分大学生词汇量不够,不熟悉重度、连读、吞音、同化、异化、爆破等基本读音规则,尤其是难以区别英音与美音,所以面对纷繁复杂的听力材料,往往显得不知所措。
2.听力习惯存在问题
听力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大意,但是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不正确习惯会妨碍学生捕获主要内容。比如他们一直尽力去听懂每个单词以及每个句子的意思。一旦遇到新单词或者难句,他们就会停下来仔细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跟上说话者。也有很多学生是被动的听者,从来不在声音信号产生之前读题目,这些不好的习惯在某种意义上是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
3.文化背景知识匿乏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带给语言丰富的内涵,大学英语材料涉及的领域全面,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宗教,医疗,历史,地理等方面。对于对以上文化背景不熟悉的学生而言,听力难度又加大了。
二、关于听力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听力学习环境
大学生英语听力训练不同于英语其他基础课程,对于这样一门特殊的听说实践课,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努力营造一个非常自然且和谐的环境,只有听说环境条件具备了,才能够让学生的听力有长足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语音室搭建完善的英语听力环境,在教学上以听力教学为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听力训练,并且将听力教学完全运用到该环境中去。
(二)从教学方法和听力教学手法入手
在听力教学中,听力能力的培养和其他技能应有效地结合起来,要通过听力技能向其他技能转变。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应通过听说读写的各个活动将英语听力的有效信息传递给他人,要以口语和书面语言的形式边听边做记录,有时为了更好地读懂这些信息,要阅读这些文献资料的背景信息。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信息进行讨论,让学生阅读与听力内容相关的材料,预测听力材料内容,进行词汇和语法的相关练习,不断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图形知识面。
(三)注重欧美文化背景的引入
教师可以寻找典型语篇,补充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为听力训练做一些铺垫,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克服听力提高的知识。听力材料的内容涉及科技发展,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等等,因此,教师平时应指导学生多加阅读涉及这些方面的文章,以丰富他们的知识,为提高听力水平打下基础。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在做听力练习前,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利用放音前的时间,迅速地捕捉每个题目题干、选项所提供的信息,预测短文或对话可能涉及的内容等。做题时不要强迫自己听清每一个词,要把重点放在听关键词上,可以一边听一边适当地做些笔记。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绝不能仅仅依靠课上那两个小时,课下也应付出巨大的努力,这还有赖于教师“授之以渔”的方法,精心的课堂设计。同时,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应相辅相成,相伴而行,要多听,多读,多练,真正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每个教师也要充分重视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期真正提高听力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包莎莎.独立学院英语听力学习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J].西昌学院学报,2011(23)
[2]陈倩.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研究,2007(01)
[3]霍燕.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措施初探[J].科学之友,2009(17)
篇7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中国人就有过“春节”的风俗。国家以法定假日的形式把这古老的传统节日固定下来了,这举措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而且对于现在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1 春节的来历及风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老百姓俗称做“过年”。 这是中国最悠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春节一般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春节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可谓是悠久,据记载,古代的春节 叫“元日”“、“新年”、“正旦”、“岁首”、“三元”等。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春节”的雏形。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重修历法,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一月初一为岁首,为新年,由此,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在这时就已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源远流长的春节历史铸就了丰富多彩庆典风俗,概括起来大致包括洁净卫生、装饰门户、团年守岁、燃放爆竹、做享美食,祭拜祖先、穿戴新衣以及拜访亲朋好友等活动,每一种活动均包含着讲究和相应的礼仪,为国民享受传统文化,特别是为大学生认识我国的文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资源。
2 春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2.1 春节友好祥和的气氛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春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如中国春节在节日的选择上取——正月正,这是中国文化中自然与人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和谐思想反映。这对当今大学生们为人处世无疑是有着积极的价值导向。在中国传统的春节习俗上,如迎春、对联、水饺、花糕这些习俗活动都是古代的中国人希望上天能保佑世间人们的平安与幸福,所以都蕴含着对人文的终极关怀精神特征。乌吉安本文由收集整理先生曾说的“这种节日……以吉庆丰收,祝贺人畜两旺、平安幸福为主题,往往构成吉庆活动的连续性和系列化,时间上也形成一组节日……年节即属于这一类。”这说明了中国春节蕴含着辞旧迎新,对新一年生活积极展望的乐观自信心,并且春节中的甜食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甜甜蜜蜜的乐观自信心。这对大学生自信乐观心态的培养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传统的春节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识。在大年三十或初一的祭祖活动,是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以及先人的追思之情,这与中华民族尊重历史,敬仰先人的传统是密切相连的。春节的这些精神内涵,对于大学生学习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重要的价值。
2.2 春节礼尚往来的活动,有助于培育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工业社会的竞争压力让人们处于如商品一样互相竞争,相互敌对的状态。人与人之间往往感到沟通理解困难。而传统的春节是人们沟通的理想场所。在春节,外地的亲人回乡探亲。人们平日繁忙的工作暂时休歇,在与亲人团聚中寻找到亲情。同时朋友之间互相拜年新年祝福,可以寻找到平日繁忙所忽略的温情。拜年的一句“新年好”“恭喜发财”的祝福话,让很多人感到重回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宁静与和谐状态,许许多多的矛盾与隔膜就在这新年的祝福话中消磨了,中国的古人创造了春节,也是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富含着人性的温情场所。从传统春节这些回家探亲和拜年的习俗中,大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和理解,如何去关爱他人与人温馨相处等等这些人文理念。所以,春节是教育大学生为人处事的最好教材。
2.3 春节传统风俗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春节,流动的人群回到了故乡。人们在春节里把行为更多用在“馈赠”和友好的祝福问候上,“共同体”的意识也就形成了。并且在春节里人们通过各种传统的风俗活动,比如“舞狮子”、“踩高跷”增进了人们彼此间的交流,彼此的祝福促进了原来差异性的人们得以融合和认同,这也促进了“共同体”的发展。在春节融合的“共同体”中,人们体会到家、村、地方以及国家的存在,在现代社会漂流他乡的人们精神上得到了归属和亲情、友情的关爱。尤其是在海外的华侨们,在春节的时候他们就会升起了认祖归宗和民族的认同感。所以,春节具有着强大的亲和力,是滋养中华文明人性的资源,让中华民族在春节时找到了精神的升华和民族自豪感。这对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
3 春节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
我国春节节庆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充满着祥和、美好与欢乐的气氛,在整个过程中贯穿着尊老爱幼、团结向上、勤劳持家的理念,还包含着对未来寄予美好愿望的憧憬。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大学生称“年味越来越淡,没有意义”。那么,春节文化的哪些变化导致了我们的大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与节日本身的价值相去甚远呢?
(1)庸俗化: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春节假期的主要活动就是吃喝玩乐,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飞速提高,春节消遣时有许多浪费奢侈现象。如过节时的狂喝暴食,不仅对人们身体不利而且也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人们在物质生活过好的同时攀比心理也流行。这对世界观人生观尚在雏形的大学生们影响是很不利的,容易误导大学生们形成奢侈浪费的不良生活习惯。
(2)淡漠化:受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传统根基少的青年人更易于接受西方节日的快节奏和异域情调的新鲜感,他们对春节的感觉是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少了新颖性。现在我们的很多大学生熟悉情人节、圣诞节的活动环节,而不记得本国春季的来历,春节期间很多大学生以网络游戏、看电影为主,不愿意从事访亲拜友,他们以为大多节日庆典可以借助现代工具完成任务,例如群发短信息代表拜年,叫上外卖应对年夜饭,通过百度猜出字谜……在这种心理下,“过年没有意思,过年看了什么片”成了春节后大学校园的流行话题。
(3)腐败化:春节是古代劳作的中国人总结过去一年的收获,庆祝新一年到来的节日。为了放松一下平日勤俭的生活,所以才在春节里享受丰富的物品已求得快乐。随着传统农业社会的瓦解,今天人们在春节上奢侈浪费的行为与传统的春节精神是相违背的,而且这些奢侈行为也违背于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极其不利。春节期间另一个与春节文化背驰的现象就是行贿受贿。现在有些人“假拜年”,以过节送礼祝福为名,打着“礼尚往来”的称号,通过给孩子压岁钱、送祝福等干着行贿受贿的腐化行为,以此达到“巴结权贵”讨好领导的勾当。这腐败现象现象的盛行,很容易把大学生们引向腐朽的一面,必须加以杜绝。
4 改革春节方式,发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举措
我们要发挥传统春节对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必须要改革目前不良的过春节方式。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4.1 提倡低碳的春节方式,发扬简朴的传统美德
我国现在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平日要节约,春节更要倡导勤劳节俭。过度的浪费和燃放大量鞭炮后满地的纸屑与提倡的低碳经济是迥然不同的。这些无谓的浪费对于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春节的奢侈行为造成了资源大量的挥耗,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钱财不用在刀刃上显然不利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导致了人们铺张浪费这些恶习性的滋生,更阻碍于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形成,就是将来富裕了,仍然需要以节约为主,创设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此,我国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节约美德,大力建立低碳型经济模式和节约型社会。欢度春节时,采用节约且健康祥和的方式,如举办秧歌互动、腰鼓等文化活动。这样,不仅教育了大学生树立艰苦朴素的价值观,更无形中向大学生们了解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有利于他们的思想建设和道德素质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俗话说“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春节作为节日味最浓,亲情、友情等最集中的传统佳节,人们互相往来拜年是应该的。但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权力效用要有限,交往应当有个度,一切都要有原则。国家要采取具体有效严厉的措施,加强监督,个别干部如果身心不正,一旦发现贪行,则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
4.2 借助现代科技,实现春节节庆多样化
春节节庆的历史源远流长,在现代化的步伐的推动下,我们的衣食住行均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受时间和地理等因素的所限,我们的春节节庆形式似乎落后于时代。为了让传统节日的价值能维持和发展下去,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把传统节日精神与时代需要相结合,让传统节日价值在新时代下重放光芒。
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也要在保持我国春节文化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与世俱进。因此,推出一些新的,能体现传统春节精神,又符合时展的节庆形式,让大学生们领会到新时代春节的丰富内涵。如现代互联网上的电子贺卡、电子邮件拜年,开展“走亲串友”网站,以区域为标志,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包括基础设施、街道变化,并做到不断更新资料,让大学生在春节期间通过网络关注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感受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的现实,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
4.3 学校家庭共联手,促进优良传统的行为化
所有物质的东西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精神却是永恒存在的。我们要发挥春节对大学生人文观和价值观上的教育,高校应该开设包括春节在内的我国传统节假日的课程,使广大青年大学生知晓春节风俗习惯形成与变迁,了解该文化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了解它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青年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春节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加强大学生的文化活动的主体性。
篇8
一、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过度溺爱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家长的过度溺爱会压抑孩子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滋长孩子的依赖心理,限制孩子的意识,往往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任性固执、狂妄自大的不良品性。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的普通一员,要把握好“度”,要分清合理与无理要求,对孩子实施“人之初”的家庭教育,要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他们有能力依靠自己健康地成长。
2.过分忽视
父母关爱子女是天性,有些父母由于事业忙碌或其它的原因,忽略与孩子相处和教育的机会。这种心态极易造成孩子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不合群或放荡不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参与和认可,父母如果错过了与孩子一同成长的机会,容易在孩子心理产生“自己不够好而使父母不喜欢”或“我不是父母的孩子”等偏激看法,影响孩子身心发展。
3.过高期望
过高期望即不管孩子的能力、兴趣和原有水平,提出子女能力不及的要求,或无视儿童间的个体差异,将自己的子女与别的孩子盲目攀比,并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产生极度焦虑、紧张情绪,表现为要求子女在所有方面都只能高人一等,而不能少有不及。期望过高、求全责备子女的教育行为,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亲子关系紧张,容易产生自卑感,形成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等不良个性。
4.过多保护
过多保护就是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可能造成伤害的细节都表现出不必要的担心,对发生在子女身上的各种事件的消极后果有主观夸大的倾向。家长要认识过多保护的危害性,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子女在自己生命和家庭中的位置,相信孩子有能力保护和发展自己,相信孩子有独立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5.过于求成
过于求成即无视儿童身心成长发育的客观规律,期望对子女的教育能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表现为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子女早成才、快成才。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和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子女的兴趣,影响了子女个性的形成和智力发展,容易形成闭锁、狭隘、冷漠、自私的性格,出现社会适应不良和行为。
6.过重压力
有些父母给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一味要求孩子出人头地,片面地要求孩子为自己争光争气,如果孩子达不到理想的成绩或比不过别的孩子,就斥责、打骂,使孩子疲于奔命,精神痛苦。家长一定要认清:孩子是孩子,家长是家长,父母的使命不是把孩子当工具,而是与孩子为友,陪孩子走一程。不要为了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要求孩子为父母争面子,殊不知,这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摧残。
二、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农村家庭教育孩子存在许多“错误”的做法,情况各种各样。家长不良教育态度和方法,往往会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通过与子女频繁接触,不自觉而又经常地对子女的心理产生“污染”,影响孩子的认知、情绪和情感、性格和品行,家庭成了子女滋生坏习惯的温床。因而,家长要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消除和避免对子女心理上的不良影响,防止各种心理“病变”,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1.家长要保持健康的心态
家长心态反映了家长的思维、选择、言谈和行为能力。作为家长,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尽力做好自我调节和自我心理控制,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到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乐于接受家长传递的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蹲下身子看孩子,在与孩子互动学习和交流中,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星座。
2.家长要努力完善自我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孩子活动的世界里,家长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孩子,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这就需要家长不断完善自己。处处给孩子做表率,在一定意义上说,品德只有靠品德去培养,性格只有靠性格去锻炼,情感只有靠情感去感染,行为只有靠行为去指导。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家长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学习,改善本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识与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完善与塑造自己的同时,努力把子女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篇9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宿舍矛盾 成因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宿舍可以说是是大学生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生活、休息和思想交流场所,大学生间的矛盾多数都是宿舍矛盾。大部分宿舍矛盾都能自行化解,但仍有相当部分不能及时得到化解而影响和谐的宿舍关系,甚至出现伤害事件。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宿舍矛盾,对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具有重大的意义。
案例:2015-2016年第二学期距离学期末还有大概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笔者所带的大二班级一男生袁某打电话,要求搬到隔壁寝室。经了解,该学生与宿舍另一成员唐某存在较大矛盾,主要表现在生活作息、个性等方面的不和谐。笔者让其回去后,又分别通过面谈及电话等方式向宿舍其他三位同学了解了情况,据唐某本人称,他确实有熬夜打游戏的习惯,平常生活作息不太规律,而作为他的班主任,对其了解除他本人所说的情况以外,还存在经常旷课、不务正业的情况,嗜好舞蹈,比较有个性想法。但该学生为人可取之处也不少,并非像袁某所说一无是处,不可容忍。同宿舍另外两位同学比较偏向唐某,认为唐某虽然作息不太规律,经常熬夜打游戏,但脾气不错,和宿舍其他两位关系相对融洽。而袁某因在外兼职和活动较多,与室友相处时间越来越少,且比较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差,另外因为学院专业的原因,袁某在宿舍养美容犬,但又不能做到及时清扫宿舍,经常是宿舍其他人在他出外期间帮助清理,导致其他人意见较大,但袁某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等面前表现较好。对于袁某要求搬出,其他三人表示尊重他的选择,但如果他愿意留下,唐某表示会努力改变自己的作息习惯,毕竟确实影响到了室友的休息,但希望袁某可以注意一下自己的卫生习惯,注意控制个人情绪,增加与大家的相处时间,互相体谅。多方了解情况后,再次找袁某谈话,首先肯定其平常表现,再将宿舍其他人对他的意见以我的口吻讲出,袁某听后也觉得自己确实存在我所说的一些问题,表示以后会注意,但是不保证还会不会发生矛盾。根据他的态度,我给他一周的时间,暂时不搬出宿舍,都试着互相改变,因为如果不改变,调到其他宿舍,仍然有可能重蹈覆辙,如果一周过后,仍然无法调和,那么再作解决。此事过后一周,袁某没有再要求调换宿舍。在这个学期的暑假,袁某主动打电话告诉说与宿舍其他人的关系得到了较大改善,虽然还有一些小的矛盾,但是愿意,珍惜在一起相处的时间。
在笔者担任班主任期间,发生在这些九零后大学生宿舍的类似问题还有几例,可以说宿舍内部矛盾是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对大学生宿舍矛盾问题进行分析和化解应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结合案例分析大学生宿舍矛盾成因
1.1地域、家庭成长环境不同导致的个体差异
目前高校招生一般都面向全国各省市学生,新生开学,一个班、一个宿舍的学生可能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地域差异,这些学生的性格气质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以上案例中同一个宿舍四名学生分别来自湖北武汉、湖北咸宁、四川大凉山、江苏扬州,地域对人性格气质的划分虽然并不绝对,但确有影响。另外,家庭贫富、教育等不同也会导致个体行为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案例中四名学生的家庭贫富没有太大悬殊,但是据了解,其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对这些学生的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较大影响,这里主要以案例中唐某和袁某为例,唐某来自湖北咸宁,据其父母称,唐某高二以前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表现还是比较优秀的,父母对其期望也比较高,非常在意他的学习成绩,但是由于工作忙,对唐某的其他方面关注有所缺失。高二以后唐某开始抵触学习,自我管理松懈甚至放纵。但前期积累仍在,在与师生沟通方面,虽然个性思想比较突出,总体比较讲情理,懂得换位思考,可以沟通并愿意改变。袁某来自江苏扬州,原籍江苏泰州。幼时因为父母工作调动,与父母、妹妹一起到了扬州生活和学习,爷爷奶奶一辈仍然生活在泰州。据袁某自己称,父母与爷爷奶奶之间存在着长久的家事冲突,而他由于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对老人感情比较深,也因此反感父母的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他们对自己的教育,久而久之,特立独行,个人比较努力,但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集体观念缺乏,对待人和事也容易走极端。
1.2自我意识较强,个性发展突出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甚至95后的孩子,虽然用“缀蟆钡幕址绞郊虻ゴ直骋桓鍪贝錾娜禾逵姓飧鍪贝秤璧南嗨铺氐闳词俏蘅杀绮档摹U庖淮思负醢樗孀呕チ⑿槟饪占涑沙て鹄矗贝肷缁岫杂凇案鋈恕薄“个性”的强调融入饲的身心Y加上大多出哨独捎乓庭r此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个性"重个人体验和感受0惯先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看此Z饲看来K煎和谐顶忍耐、受吻有违饲的思想观念的r此案佬的密发刹就并不奇怪了。
1.3心理年龄差异较大
案例中,宿舍成员年龄不等,最大相差三岁,加之地域、成长环境的不同,这些成员之间的心理年龄实际存在较大差异。实际上,心理年龄差异化在大学生群体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学生相比同龄人更成熟老练,独立性、情绪控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较强,做事待人比较有分寸;而有些学生则相对单纯幼稚,情绪控制能力弱,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欠考虑,待人凭情绪。这样的学生在群体相处中经常会出现问题。
1.4缺乏人际交往技巧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理解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容易将自己的标准加到室友身上,对室友的期望很高,希望室友能够按照自己的标准和习惯与之相处,但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种理想必然会受挫,加之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习惯通过虚拟空间与他人或外界产生交流,而忽视与同班级同宿舍人面对面的交谈,与人面对面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耐心缺失。当发生宿舍矛盾时,有时竟不知如何坦诚地面对面地交流沟通积极解决问题,而是选择忍耐或者冷战,互相不搭理或者抱团孤立,导致矛盾越积越深。
1.5僵硬的宿舍安排机制
一般来说,学校安排大学生宿舍一般是按照学生报到的先后顺序依次安排宿舍,并不会考虑他们的地域差异和性格特点等,考虑这些因素不是不可行,只是操作上和成本上都存在较大代价。高校的一般操作方法僵硬机制,此后很少再进行调整,这实际上就为大学生宿舍矛盾的产生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2妥善解决大学生宿舍矛盾的对策建议
2.1要防患于未然,切实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
宿舍问题发生后进行处理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将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这就需要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1从新生抓起,加强宿舍公德教育
辅导员可在新生入学后召开宿舍公德教育班会,一起制定宿舍公约,从纪律、卫生等方面来约束宿舍成员的行椋获得在规矩之下的自由。
2.1.2开设关于人际交往的相关课程,引导学生通过沟通积极解决问题
这样的课程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典型案例进行针对性讲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正向面对宿舍问题,坦诚地交流解决,而非简单地用调换宿舍这种逃避式方法;
2.1.3积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忍让品质
一个宿舍的成员大多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和个性气质各有不同,生活在宿舍这个小集体中很容易就会产生大小矛盾。这就需要同学们学会包容、理解和忍让,学会换位思考,“退一步海阔天空”。懂得维护好小集体,才有可能更好地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规则。
2.2要注重平时观察和跟踪观察
有些宿舍矛盾是公开的,有些则是未公开的。公开的矛盾也不一定是突发状况,而是平时的积怨爆发。所以,辅导员在宿舍分配完成之后,就应设立班情观察员制度,观察员、心理委员等平时应多注意观察各个宿舍的相处情况,辅导员可在平时班会和与学生的谈心谈话中了解端倪,尽可能把矛盾由大化小、由小化无。
如果矛盾发生,积极应对是必须的,但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有些矛盾看似暂时压制了,但实际上并非根除。因为生活习惯、个性气质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理解与原谅也并非辅导员几句话就能真的达到,所以在处理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以巩固成果。
2.3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合乎人性的宿舍安排机制
如前所说,学校安排大学生宿舍一般是按照新生报到的先后顺序依次安排宿舍,并不会考虑他们的地域差异和性格特点等,虽然这种分配方法最为省事节时,但却不能一劳永逸。宿舍矛盾发生后,压制学生调换宿舍虽然对学生集体意识、理解忍让品格的培养有一定帮助,但有些矛盾确实是无法调和的,尤其是发生在自我意识和独立个性都较强的90后甚至95后身上的矛盾。学生管理最终还是要回归人本意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宿舍内部的生存状态,理解和体谅他们的感受,在矛盾无法有效调和的情况下,帮助他们找到更合适的环境,以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军,程毅.大学生寝室矛盾化解与人际关系重建[J].教育理论研究,2009(26).
篇10
【关键词】高职,学生,大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作为基础课的大学语文也做了很多尝试和改革。改革后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多采用“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专业开设应用文写作、实用语文、演讲与口才、国学精要等课程,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是会写、能写、能动手,掌握基本的公文文体写作,能应付工作中一般的文字文件处理工作;二是会说、能说、敢开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各种场合中即兴发言和顺利地与人沟通。三是会读、能诵、善利用,大学语文课结合专业知识选取古今经典进行诵读解析,并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开设这类课程符合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因此此类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受到广泛欢迎。
想要语文知识学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在教师的精心安排和有效引导下让学生在极少的课时里有效的掌握语文知识,那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响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影响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众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个:
1.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课题组前期调查中发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语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自认为通过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从主观上没有自主学习的动力。
2.教学改革的形式化。教学主管部门只是从形式上对大学语文进行了改革,使之与“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相契合,实质上,这种表面的改革很难撼动大学语文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
3.师资水平良莠不齐。由于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以在师资力量的引进上把关不严,导致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多数教师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选取教学内容、编写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过程,于是便造成了教学与学习主体的不协调,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1.教学主管部门应正确定位语文课程,结合专业选择教学内容,开设相应课程。
语文学科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学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在开设课程时应考虑到这一点,不仅开设《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实用语文》等常规大学语文课程,还应根据需要开设《国学》《中国文化与创意》等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从传统文化中选取与专业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以《国学》课程为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塑造健全人格,二是与专业结合。引导学生先从国学精粹中学做人,再运用国学智慧学做事,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一项项任务的过程中,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使学生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对自身发展有益的营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2.教师应改变语文课固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要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注重学习情境与职业情境设计,注重与专业对接,对语文课进行专业化的加工,重视教学互动,学生认为学习专业化了的语文课对自己的专业有帮助,而且乐于接受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以2010级电子商务班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为例,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放在一个给定的电子商务职业场景中,让学生分组完成某项任务,通过案例示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次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日后所从事的职业息息相关,自然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再通过任务演练、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把知识消化掉、运用好。
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授学生以“渔”,而非“鱼”,但如果学生们无法认识到学习“渔”的重要性,体验到学习“渔”的乐趣,他们又如何能成为一个进行自我再教育的终身学习者?在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学到真实的、活生生的、实用的语文知识,并能从中不断成长、成熟、成才。
3.学生应变网络娱乐为网络学习,让网络成为帮助自己实现自主学习的有利工具。
互联网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与其说是获取信息的工具,不如说是娱乐工具,在调查的2010级四个教学班中,学生们几乎每天都在利用网络收发邮件、看新闻及评论、聊天识友、看电影、下载音乐、玩游戏、更新个人主页、网购等等,主动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搜集、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很少。在教学主管部门以学生为主体重新定位语文课的功用及任课教师教学模式改革后,学生应从自身发展考虑,进行自我管理,在配合教学主管部门教改和教师教学的同时,改变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把网络这个娱乐伙伴重新定位为自己的学习伙伴,从网络中搜集信息、学习知识、开拓视野,让网络成为帮助自己实现自主学习的有利工具。
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在对核心知识点进行重点和透彻地解析后,将其余知识点设计成课后习题和预留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解决,进而培养学生查找文献资料、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查询相关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本论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1050006《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