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倒座铺村由原倒座铺、大湾和土地岭三村合并而成,辖12个组(16个村落),共782户2146人(2014年末715 户2286人),版图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86亩,林地面积11470亩。2017年人均纯收入6250元。全村劳动力1320人,镇外务工半年以上850人,预计年创收2500万元左右。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可达20.5万元(光伏发电约13万元、宜红茶厂分红5万元、村级公益林补贴2.5万元)。全村共有五保户7户8人,低保户110户148人,残疾人109人(一级18人、二级42人),贫困户179户498人,是秭归县47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一)实施整村推进,基础条件全面改善。三年多来,统筹捆绑资金实施整村推进,2016年捆绑资金2393.9万元。一是投资460万元,扩改公路5公里,硬化水泥路18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碎石路;二是投资300万元,进行了5个台区的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三是投资78万元,实施了水利设施改造,增加蓄水千余立方米;四是投资600余万元,实施了3个单元的土地整理项目;五是投资100万元,新建了精品茶叶园120亩;六是投资350万元,实施了37户100人的扶贫搬迁;七是投资250万元,新建了一座装机2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月均发电量21000度以上,仅电价月收入9000元左右(不含国家电力补贴);八是投资80万元,新建了4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的建成不仅让党员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为党员群众建起了一座“发展上导向、生活上关照、感情上寄托”的精神家园。此外还维修了120平方米的卫生室,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
(二)推进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为了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2017年宜红茶叶公司成功落户本村,建成了4000平方米的加工及生活用房,年生产能力可达80吨;同时由本地能人牵头创办了清口茶叶公司。随着龙头企业的建成投产,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先后实施“一户一策”产业扶贫119户,兑现奖补资金47.5万元,其中2016年 90 户,2017年26户,2018年3户。2017年以来,126个贫困户办理金融扶贫贷款263.4万元,主要用于产业发展和自主创业。全村现有茶叶面积1500亩,预计今年产量38吨、收入450万元;现有核桃面积2000亩,预计今年产量13吨、收入39万元;牲猪预计今年出栏800头、收入120万元;种植粮食作物980亩预计收入90万元。全村现有4个专业合作社(公司),分别为:核果王、顺天核桃、园林生态、清口茶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22户。
(三)落实惠民政策,群众利益得到保障。一是全面落实了地力补贴(238654元)、公益林补贴(120576元)和退耕还林(125525)以及计生奖扶(92人7360元)、特扶(5人31920元)。二是新建单户水池14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政策性补贴56.2万元。三是落实C级危房改造政策312户、落实D级危房拆除重建政策10户,在322户危房改造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政策性补贴及资助合计201.5万元;标识人户分离闲置房108户。四是教育扶贫政策全面得到落实(“三免一补”、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雨露计划等)。全村现有学龄阶段的学生156人(4至15周岁)。2016年以来享受义务教育资助的学生有 82人次4.69万元;享受“雨露计划”的学生46人次6.9万元;享受高中助学金补助的学生65人次8.4万元。五是健康扶贫“四位一体”全面得到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财政兜底保障)。2018年全村应参加新农合2038人,除去参加企业职工医保外,实际参加1892人,其中贫困人口521人全部参保(政府每人补贴80元)。今年以来贫困人口住院169人次,报销总费用65.8359万元,扣除起付线后,综合报销率达91%。目前已经诊断确定为慢性病对象32人。六是特殊困难实行民政救助,救灾救济款物及时发放,低保对象动态调整,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七是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让贫困受灾群众、重度残疾人、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了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2018年仅光伏扶贫收益直接惠及贫困人口481人。
篇2
我镇原是苏南地区乡镇企业起步较晚、经济较为薄弱的一个穷镇,是苏南的苏北。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全镇上下抢抓机遇,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始终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五金起家,靠五金发家,五金闻名遐尔,九六年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全国五金之镇”荣誉称号。全镇现有工业企业380多家,已初步形成以五金为主导、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行业格局,成为张家港市的五金制造业特色镇,各类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在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我镇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着力推进,已荣获“国家卫生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和“江苏省现代化教育达标镇”等称号。
尤其是今年以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紧扣招商引资这根主线,一着不让,一步不松,扎实工作,全力推进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发展。归纳起来,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1—9月份,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5.3亿元,同比增长23.9%;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20.9%;入库税收6060万元,同比增长13.7%;工业用电1.5亿度,同比增长53.7%。新批注册民资4799万元,同比增长24.9%;新批注册外资4227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219.9万美元,到帐外资710万美元,工业经济运行实现了量质并举。我们主要突出了“三个抓”:
一是抓技改投入。1—9月份,全镇开工技改项目35只,竣工投产22只,技改超千万元的项目有8只,工业投入累计完成工作量1.7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80%,全镇一批规模和成长型企业通过加快技改投入,实行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集团今年技改项目5只,规划总投资6440万元,目前已完成技改工作量4420万元,其中投入3000万元的大规格轴承管和油井管项目,预计建成后可新增销售2.8亿元。新芳集团投入5000万元,引进了三条澳大利亚产的国际先进洗毛生产线和染整设备,达产后可新增销售7000万元。创利、沪新等超千万元的技改项目也将在年底竣工,达产后可新增销售5000万元。
二是抓招商引资。到目前为止,全镇新批外资项目4只,注册资本4227万美元,到帐外资710万美元。新办私营企业53家,新增注册资本4799万元。吸引外地私营企业11家,利用外地资本883万元,完成投入工作量3619万元;其中有投资1200万元的创利纺织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纺织二期扩建项目等一批投资规模大、技入含量高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进驻,为我镇工业经济总量做大、做强夯实了基础。
三是抓载体建设。我镇针对招商引资的资源十分紧缺,工业开发中用地矛盾十分突出的实际情况,在原五金工业园的基础上,规划和拓展开发区达到409.96公顷,其中工业用地314.5公顷,已开发207.27公顷(已出让100.6公顷,未出让106.67公顷,**预留用地80公顷),未开发107.23公顷。目前,我镇工业区登记进区的企业40家,竣工投产14家,开工建设7家,待开工19家。进区企业预计明年新增销售2.5亿元。
2、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今年全镇小麦、油菜、水稻、棉花、大豆等大宗作物种植面积42182亩次,蔬菜种植面积431亩,果树、苗木、药材、饲草等常年经济作物628亩。水产养殖3156亩,其种水产养殖1688亩。畜禽养殖以猪、羊、兔和家禽为主。其中生猪(包括母猪)10057头,羊2473头,兔495只,禽130776羽。全镇有种粮专业户34户,蔬菜专业户214户,养殖专业户166户。据统计,全镇粮食作物面积33186亩次,经济作物面积24189亩次,粮经比例达6:4。
3、实事工程整体推进。
我镇本着“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的原则,集聚财力确保实事工程整体推进,如期实施。总投资600万元的中心幼儿园易地新建工程正在顺利进行,计划明年6月份竣工。投入60万元,新建的老人公寓,已于9月底竣工。新城花园已完成8万平方米的详细规划,19000平方米的安置房年内完成主体。投资38万元,新建府前大桥,已于7月份竣工。投资35万元的府前东路延伸段,将于11月下旬竣工。投资263万元的大东环路目前正在建设。投入70万元新建的年丰大桥,目前正在施工。新规划1000亩的工业开发区,已完成46户拆迁任务,基础设施正在建设。投入17万余元,疏浚河道18条,完成土方7万余方,全镇河道三年疏浚工程已全部竣工。今年,我镇还为78户贫困户翻建房屋,目前72户已竣工,6户即将开工,年内全部竣工。今年政府为288人发放救济款19.5万元,为32名残疾人落实了挂靠单位,为2300户纯农户办理了养老保险。
回顾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幅不理想。我镇的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9%,而全市乡镇开票销售收入的平均增幅为35.1%,相差14.2个百分点;二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在加大。从企业情况看,骨干企业宏宝集团出现了负增长,与年初目标相比,脱幅比较大;三是开发区建设集聚效应还不明显。开发区内建设缺少大手笔,绿化、路灯等未能及时跟上,整体面貌较为落后,开发区拆迁成本高,进区入园的企业规模较小,数量不多;四是农民增收的幅度不大。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业效益不够理想,农民增收的难度在加大。
全市行政区划调整后,不可回避的现实是,目前我们我镇在全市8个镇中面积最小,经济最弱。全市总体规划明确港丰公路以南是科研基地和教育基地,紧靠我镇又是东有冶金工业园,西有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我镇发展的定位、工作的定位是在市总体规划下,以港丰公路为界,规划“南农北工”建设框架。面对新一轮的经济竞争和先进镇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我镇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跳跃式前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把发展的思路理得更清,把发展的目标定得更高,把发展的措施落得更实,才能在百舸争流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赢得一席之地。
为此,我镇下一步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六大优势,实施三个提速,实现一个目标。
发挥六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镇北靠长江,直接接受着沿江资源和沿江大项目的辐射。我们将主动与沿江大企业接洽、接轨,合理发挥好地主优势,借人引资,借力发展;要利用江苏省滨江大道横跨境内,做到超前出击,创造机会抓机遇,充分利用交通便捷优势,开发和利用好沿线土地。二是品牌优势。我镇现有注册五金企业167家,年产量约1.8亿件,销售6亿元多,年用各类钛钢原料件8000多吨,职工超万人。我们将利用全国著名五金之镇的品牌,发挥产业聚集、品种繁多的优势,打造沿江五金制造业特色镇。此外,我镇的纺织两样是一大品牌。新芳集团精纺呢绒强势不减,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洗毛流水线;互益公司是东南亚最大的染整基地;龙马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花式纱生产基地。三强挺立,纺染联手打造新优势,我的纺织品牌定会越来越亮。三是存量优势。在土地资源日渐紧缺的大形势下,我镇拥有500多亩的存量土地资产,通过合理运作,可以为政府和企业的双赢发展产生动力。四是资源优势。新芳集团即将上马的热电厂项目,为今后发展提供了新的供电、供汽资源,这是我镇招商引资的有力筹码。五是后发优势。我镇开发区虽然起步比别人晚,但我们可以充分借鉴,集优点为已用,可以做得更现代、更科学、更具吸引力。六是精神优势。乡镇合并后,我的干部群众都看到了自己落后的地位,初尝了落后的滋味,一贯先进的我人定会以不甘落后的志气,奋起直追的士气,争先进位的勇气,激发打造新我的合力,展现出我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实施三个加速:就是载体建设提速、招商引资提速、技改投入提速。
实现一个目标:就是经过二到三年时间,把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最适合人居和最适合创业的滨江小镇。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2004年我镇主要经济指标的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9.1亿元,比上年增长30%;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4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入库税收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注册外资1800万美元,到帐外资12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自营出口18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5%;技改投入4亿元,比上年增长60%;建办私营企业60家,新增注册资本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引进外地资本投入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4%。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具体措施是“五个立足、五个突破”:
1、立足重点骨干村厂,在培育规模经济上求突破。
我们要依托*****等重点企业和新闸、我等骨干村,加大技改投入,加速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明年要培育出销售超亿元的企业6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3家,超3000万元的村4个。
2、立足现有产业产品,在培育品牌优势上求突破。
利用我镇已初步形成五金和纺织两大特色基地,在两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做大做强五金产业。充分发挥镇五金商会的作用,加强五金行业企业的分工协作,全面实施品牌战略,突出以宏宝为龙头,加快五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唱响五金品牌。二是要做优做精纺染产业。着力抓好**二期工程的上马,**的扩能改造,打响纺染强镇的硬仗,进一步提高纺染行业在我镇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3、立足招商引资,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求突破。
在各地招商引资进入你争我夺的形势下,我们将迎难而上,拓展思路,采取更为有效的举措,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确保经济发展后劲。具体要做到“三个并举”:一是坚持内外资并举。在引进本地民资方面要大张旗鼓,不遗余力;在吸引外资和外地资本方面更要主动出击,积极吸引。外资主攻韩国、台湾地区,外地资本主攻上海、温州等外地资本输出欲望强烈地区。尤其是外地国内资本见效快、税收足,要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取得更大的招商成效。对内资、外资信息实行定人定项目跟踪管理,促使信息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批办,批办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二是坚持发挥产业优势和配套优势并举。要充分利用我镇的五金、纺染两大支柱产业优势,实施品牌招商策略。要利用我镇不断发展壮大的工业区载体,主动接受沿江大项目和冶金工业园的辐射,开创为大项目配套的特色招商、专业招商的新局面,依托外力实施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经济整体的做大做强。三是坚持政府和企业联手招商并举。通过政府行政推动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为着力点。
4、立足载体建设,在培育项目集聚效应上求突破。
我镇工业开发区北接沿江开发区,东临冶金工业园,区位优势不断显现,接受沿江开发区和冶金工业园的辐射日益增强。我们一方面将加快区内农户的拆迁工作,加快土地平整。另一方面要加快区内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开发区功能,把开发区做得更为完美。
5、立足经济总量提高,在加大技改投入上求突破。
全镇技改投入着重在传统行业升级换代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上做文章,新办大项目,实施大投入。全年完成技改投入4个亿,比2003年增长60%。重点抓好**集团投资6000万元的多功能双头钳项目,预计月份竣工,达产后新增销售万元;抓好**集团投资5000万元的热电厂一期工程建设,预计月份竣工,投产后形成每小时供汽100吨,总装机容量达7500KW,增加收入万元;抓好投资3000万元的鑫马钢管项目,预计月份竣工,建成投产后新增销售1个亿。
我镇2005年的农业发展的目标是:
(1)实施“368工程”:即建设3000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600
亩花卉苗木基地、8000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2)粮经作物比例达到4:6;
(3)申报绿色无公害产品2—3只;
(4)办成1—2个外资农业项目或农业深加工项目。版权所有
篇3
一、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出口,切实落实好外贸发展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窗口作用和辐射功能,加快建设国际营销网络,支持企业抓订单、拓市场。同时,积极扩大进口。稳妥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发展质量。继续抓好有效投资,推进重大项目特别是产业类项目建设,加大实体经济投资力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要素保障,使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尽快落地见效。继续做好招商选资特别是浙商回归工作,在铁路、市政、能源等领域创新投资模式,扩大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和经营。研究出台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服务消费,积极拓展网络消费、信用消费等方式。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推动电商与专业市场有机融合。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二、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决策部署的实施,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把“四换三名”作为重要抓手,毫不动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扶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加大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力度,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摸清情况,分类排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切实发挥好产业集聚区在转型升级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着力在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下真功夫,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和集聚水平。加快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强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
三、继续加大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署,继续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抓紧制定规范中介机构政策意见,着力解决所谓的“二政府”问题。充分发挥“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先试先行优势,结合国家近期新出台的改革措施,积极谋划,有针对性地抓住一些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争取有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加快推进要素配置综合改革,创新思路和办法,以“亩产论英雄”为导向,建立健全竞争性要素分配机制,促进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要素产出水平。
四、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以水污染治理为突破口,治水治气、治城治乡。充分运用经济、法律及行政等手段,建立倒逼机制,加大对化工、印染、造纸、制革、电镀等重点污染行业和企业的整治力度,全面治理主要废气及烟尘粉尘排放企业,减少污染排放。严格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保持执法高压态势不变,保持工作力度不减,严防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三高”反弹。继续做好“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工作,加快建设“美丽浙江”。
五、统筹做好财政平衡工作,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的同时,更要重视涵养税源,为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打好基础。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控制和压缩一般性经费支出,严禁新建、扩建楼堂馆所,切实减少“三公”经费支出。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积极稳妥推进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有效防控债务风险。密切关注不良贷款“双升”态势,妥善应对担保链和资金链的断裂风险隐患,确保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大力支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帮扶。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认真落实低收入群众的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安居工程特别是农村住房改造,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整治等热点问题,继续做好十方面实事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4
第一产业稳步增长,实现增加值9.06亿元,增长4.5%,增幅居全市第三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1亿元,增长4.5%。林下经济发展面积1万多亩。油茶种植面积增加到12.5万亩。8家花卉苗木企业实现投产运营的面积2140亩。大棚蔬菜面积6000亩。正式挂牌3家森林人家。省级农业标准化西红柿示范基地1000亩,列入全国无公害示范基地。国家级芙蓉李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验收。与省农科院签订农业技术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第二产业稳中有升,实现增加值14.91亿元,增长14%,增幅居全市第三位。工业总产值22.92亿元,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97亿元,增长16%。界竹口电站下闸蓄水发电,胜华农业、中建(__)沥青、恒顺石材等新增长点项目已投产;中海创、朗宇环保、艾瑞数码科技以及华尔锦、顺达食品扩建项目等有望成为今年新的增长点。建筑业成倍增长。新增房建施工总承包企业6家,带动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6.16亿元,增长103.5%。
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实现增加值12.11亿元,增长15.6%,增幅居全市第一位。新安古街正式开街,香米拉酒店正在提速装修,汤埕温泉、冠景春城等一批旅游项目加快推进。对接“清新__”推介活动,举办“清新海西最云顶”等宣传推介活动,带动全县实现接待旅客124.5万人次,增长22.1%;创旅游产值3.67亿元,增长26.4%。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7.45亿元,比年初增长22%;各项贷款余额43.12亿元,比年初增长14.8%。房地产、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物流等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两路)完成21.62亿元,增长43.3%,增幅比县预期目标高12个百分点,是历年来完成计划最好的一年。主要得益于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县委县政府及时研究出台并实施《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截至6月底,80个重点项目已开工50项,开工率达62.5%,累计完成投资27.67亿元,占年计划投资30.8%。其中:福永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向莆铁路正在附属工程扫尾工作,9月底前可望建成通车;南城区旅游综合体、南江滨路等24个项目进展较快,投资均超序时进度。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增长13.6%。更加注重招商选资,引进中国交建、__等一批集团企业,内资实际到资15.07亿元,增长73.5%,超县预期增幅51.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764万美元,占县预期目标的52.7%;出口总值(海关口径)1596万美元,占县预期目标的60.2%。
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对接福永高速公路开通,高标准建设并贯通南、北江滨路、站前大道等进出城大通道;完成马洋桥至下林段路面改造,北二环路、仙佛路已招投标,三环路正在抓紧规划
设计。“三溪六岸”景观、县府路改造(国土局至北门三叉路口)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启动沙浮路旧屋区改造和沿溪步行慢道建设。青云山水厂已动工建设,南区水厂技改工程完成取水口论证。塔山公园南区扩建项目已招投标。基本建成樟树板大桥东侧、樟城影院等安置房项目,日出东方、云山蓝郡等一批商住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葛岭示范性小城镇建设初见成效,嵩口、__、__等小城镇改革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生态文明稳步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9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243个村获得市级以上生态村命名;实施“四绿工程”,造林绿化面积6.14万亩;扎实推进中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3万亩。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进203省道“白改黑”和沿线美化工程,528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开工,实施造福工程300户,16个乡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陆续开工,乡村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教育卫生事业优先发展。__、__中心幼儿园正在基础施工,13所乡镇附属幼儿园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城建校教学楼近期可动工建设;县医院门诊综合楼正在二次装修;精神病防治院项目改造工程已投入使用,新建工程正在主体施工;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搬迁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县文体综合大楼即将竣工,开工建设“六馆一中心”项目,2013年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正在积极有序筹备。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948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15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8%,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分别达11297人、19986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9663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2.4%;新农合参合率达99.7%;城乡医疗救助1628人次;城乡低保范围不断扩大,覆盖人数11961人;实施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766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治安满意率居全市第二名。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深入实施普法工作,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推进。慈善、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综合以上数据表明,上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是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个指标增幅与县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受用林用地报批、征地拆迁等影响,54个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还有30个项目未动建;三是产业规模不大,税源性项目不多,税性收入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存在融资难等问题,企业转型升级遇到瓶颈制约;五是城乡统筹能力较弱,城乡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
下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将认真按照县委的各项工作部署,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以及“两路”开通等重大机遇,攻坚克难,争先进位,确保全面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推行项目“一线工作法”和“五个一”工作机制,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对26个在建结转项目和已动工建设的24个计划新开工项目,要加强项目现场施工组织调度,上足机械设备和人员,在保证工程质量基础上,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各个项目按序时或超序时进度推进;对于未动建的3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要强化项目工作班子力量,加快项目用林、用地报批和施工图审查、招投标等各项准备工作,全力化解征地拆迁等瓶颈制约,确保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快速推进,争取尽快开工。与此同时,要做好“5·18”、“6·18”、“9·8”等签约项目跟踪对接服务,推动尽快落地、尽快建设、尽快投产。靠前谋划,充分调研、分析与论证,策划生成一批生态产业、民生领域项目,争取列入上级投资补助盘子,运用代建、BT、BOT、PE等多种模式,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接旅游发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发展休闲农场、农耕体验、农家乐、森林人家等乡村旅游产品。加快花卉苗木规模化发展,以现有的花卉苗圃基地为依托,辐射带动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发展。做大林业产业,培育壮大油茶和茶叶;打造林下经济,发展林下养鸡、养羊、种植中药材、套种珍贵树等。发展设施农业,以大棚栽培为重点,发展大棚果蔬项目。注重品牌带动,改造提升李果和青梅两大传统产业。依托山塘、水库等水面资源和良好水质优势,发展特色养殖业。积极探索塘前芋坑、__下苏、__连山、__等农村发展模式,做好土地流转服务,鼓励农民通过农田、山地等资源入股,推动农民增收。另外,要千方百计防止耕地抛荒,抓好粮食生产,做好县级粮食储备轮换。加强以农田
水利、防灾减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保障水平。做大工业体量。抓好工业企业帮扶工作,及时兑现工业稳增长的优惠政策,促进存量企业增产增销。抓好新上规模企业培育工作,对界竹口电站、中建(__)沥青、胜华农业、恒顺石材、朗宇环保、中海创等一批新增长点企业,要确保在下半年申报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生统计产值;力促华尔锦纺织、三连制衣、嘉锋好家俱、顺达食品扩建项目和协昌制衣、恒龙制衣、艾瑞数码科技、葛岭搅拌站等计划新开工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大力推动海西(永泰)创意产业园、闽江北水南调(平潭引水)工程、梧桐工业园区等一批大项目建设。整合城峰与马洋工业区资源,提升效益。做强建筑产业。加快建筑工程公司重组进程,鼓励建筑企业发展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综合业务,支持有条件的建筑企业晋升更高一级资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省内外建筑市场。
提升现有景区品质。加快建设云顶景区三期工程,力促打造成__旅游新地标;完善天门山、赤壁等老景区配套设施,提升旅游集散能力。打好温泉度假名片,加快推动建设闽商生态园、梧桐汤埕温泉、青云山温泉旅游度假村等一批高端温泉项目;谋划筹建温泉供应站,促进温泉资源有效利用。打响山地运动品牌,以筹办2013年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契机,加快环大樟溪自行车赛道及体育景观等配套设施建设,引领休闲运动发展。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加快海西文化创意园建设,力促__影视城尽快开工建设,精心包装古民居、古寨堡、古镇古街、以及名人名贤等文化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开发高山避暑旅游,依托高山地区气候特点与优势,积极发展高山避暑度假旅游项目。同时,加大旅游营销推介力度,开拓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强化旅游管理,扶持旅游企业发展,完善智慧旅游服务,探索并完善旅游统票机制。
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力促香米拉酒店尽快营业,确保在年底前纳入限上法人企业统计;强力推进南城区旅游综合体、冠景春城等一批商贸项目建设;加快引进“奥特莱斯”项目,促进新型商贸业态发展;做好“两路”互通口周边物流节点规划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提速发展;着力发展金融服务、通讯网络、居家养老、咨询评估、电子商务等服务业。
持续推进城市建设。抓紧编制太原和清凉组团控制性详规,提速建设北二环路、仙佛路,加快三环路前期规划、设计工作,争取尽快动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全面建成南江滨路和县府路改造项目,重点组织北江滨(二期)、刘岐大道、龙头大道等项目推进工作,力促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快速推进“三溪六岸”景观工程、沙浮路旧屋区改造和沿溪步行慢道建设、203省道“白改黑”及沿线美化工程;加快南区水厂技改工程、青云山水厂等市政配套项目建设,尽快动工建设三木·中央天城和状元首府商住项目;加强城市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进省级文明、园林、卫生“三城同创”工作。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巩固提升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成果,确保通过环保部行政验收,力争年底前获得国家级生态县命名;抓紧乡村规划编制与实施,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打造一批布局优化、村落绿化、庭院美化、环境洁化的美丽乡村。
篇5
国民持速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西藏生产总值(GDP)实现184.59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97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48.11亿元,增长29.4%;第三产业增加值95.51亿元,增长8.9%。人均GDP达6874元。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在西藏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2.2%,26.1%,51.7%,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经济结构由2002年的“三、一、二”型调整为“三、二、一”型,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突破。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15亿元,按同比口径计算,增长19.5%。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增长9.1%,营业税增长19.0%。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4%。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9%,这是1998年以来上涨幅度最大的一年。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32.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8.75万人,增加2.0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继续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高附加值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85.96%千公顷,比上年减少9.05千公顷,其中青稞面积125.71千公顷,减少3.89千公顷,小麦面积42.22千公顷,减少2.55千公顷;油料面积21.64千公顷,增加1.25千公顷;蔬菜面积14.18千公顷,增加4.44千公顷。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粮食产量96.60万吨,比上年减少1.8%;油菜4.94万吨,比上年增长9.3%;蔬菜25.79万吨,比上年增长10.8%。
畜牧业生产稳步。通过加大草场基本建设、优良畜种培育力度,大力发展农区和城郊畜牧业,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年末牲畜存栏总数为2451.85万头只,比上年末增加12.44万头只,其中牛591.26万头,增加14.13万头;羊1779.03万只,减少了3.36万只。全年猪牛羊肉产量达19.01万吨,比上年增长10.4%;奶类产量19.63万吨。家禽和水产品养殖发展迅速,市场供应量不断增加。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1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0.1%。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8.7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0倍。
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78.7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6%;农用拖拉机达6.58万台;农田有效灌概面积达156.32千公顷;农牧区用电量4790.1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3.6%。
三、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幅比上年加快了4.4个百分点。全年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90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7.99亿元,增长7.6%;重工业完成产值14.91亿元,增长11.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表现强劲,全年实现产值1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是拉动工业经济较快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2.6%,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水泥88.91万吨,增长50.4%;发电量10.16亿千瓦时,增长27.6%;铬矿石15.58万吨,增长25.4%;啤酒3.29万吨,增长13.2%;中成药(藏医药)889吨,略增0.4%;瓶(罐)装饮用水2484吨,下降15.6%。
建筑业生产发展迅速。全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5.04亿元,比上年增长38.5%,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区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89亿元,增长31.2%;税金总额0.17亿元,增长21.9%。
国有资源调查和地质勘查继续取得新成绩。全年新发现矿产地2处,有5种矿产新增探明储量;地质勘查完成机岩芯钻探工作量1.47万米,比上年增长55.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固定资产投资138.62亿元,比上年增长27.2%,连续六年保持了17%以上高速增长。其中民间投资(除国有、外商和港澳台以外的所有投资)11.29亿元,增长1.1倍。
篇6
关键词:番禺区社会经济 生态城市
引 言
番禺为什么在广州郊区中率先被开发、看重,其实我敢说并不是政府看重了,在以前,所谓的规划,即城市总体规划,都是一个传统的模式。在2000年以后启动了国家比较早的战略规划,主要是经济战略发展规划。因为以前的城市规划时,尤其是房源因素考虑的比较多的,世界发展到今天,随着人们意识的改变,这个规划启动以后,人们注意到开发商在水道边缘的行为,所谓的华南板块根本上说是一个滨水地方。番禺区处于珠三角的前沿位置,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同时番禺区内各村、镇的可供应土地较多,地价便宜,各种有利因素造就了众多的专业市场分布其中。目前番禺正形成以家居、汽配、电子、五金为主的大型专业市场,分布在市桥、大石、迎宾路板块内。以迎宾路为龙头,现时板块内最大的招商项目为万博中心,其中家私连锁店吉盛伟邦、斯高电子专业市场已进驻万博中心。而近年来,广州大学城进驻番禺,地铁3,4号线在番禺开通,广州火车南站在番禺建成,广州亚运城也在番禺建成等等,更是加速了番禺各个方面的发展,振奋番禺人民的心。
1 番禺区区位概况
番禺市地处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是广州深圳经济走廊上的一个重要的县级市。土地肥沃,河网纵横,珠江出海口门番禺占了其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济发展速度快,是珠江三角洲内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番禺的发展
2.1把握战略机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进入21世纪,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广州“南拓”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挥地铁、火车站、大学城、亚运村等重点项目落户番禺的机遇,大力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珠宝首饰加工等特色行业,建成了跨国产业园、节能科技园和珠宝产业园等一批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有力提升了番禺现代产业的水平。
2.2重民生民意,各项社会事业和谐推进。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必须适应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加强和改善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政治、依法执政。强调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在番禺政治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市“惠民66条”和“补充17条”及区“新二十八条”和“富裕和谐33条”,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城乡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关于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项工程的工作方案》、《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惠民利民措施文件,注重民生,尊重民意。大到城市规划、省市区重点项目的建设,小到居家垃圾处理等事项,通过多种渠道充分咨询、征询、倾听民众的意见,做到政府决策公开透明,政府决策有民参与,政府决策尊重民意,政府决策深得民心,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2.3科教事业蒸蒸日上
科技推动力促发展。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强调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至2009年底,番禺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3家、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1家。2009年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30.53亿元,比2005年增长172.4%,年均增长28.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2005年20.2%提高到2009年的33.2%。2008年番禺区的锐丰、珠江灯饰、朗晴、立白、博粤、秀珀、东松三雄等多家企业成为北京奥运会相关产品的供应商。广州大学城食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为番禺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资源。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番禺区2009年投入教育经费达16.33亿元,比2005年增长26.7%。从2008年起,全区12万名公办学校小学和初中学生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全区现有幼儿园325所,在园幼儿6.07万人,普通小学174所,在校学生12.88万人,普通中学64所,在校学生8.76万人。全区10个镇均被评为省教育强镇。2006年至2009年各年中考平均分、高考上线人数、高考高分段考生人数及上重点本科率等指标均居广州市12区(市)前列。其中,2009全区报考普通高考人数9730人,普通高校上线人数8156 人,上线率达83.8%;录取总人数8085人,录取率达83.1%。
3 经济发展向生态发展转变
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始终是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二者的关系从“经济优先发展、先污染后治理”发展到“清洁生产,污染零排放”,又发展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在这种背景下,结合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要求,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经历一次大的调整。而基于生态优先原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出路;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是顺应知识经济潮流,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4面向生态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广州市南拓区为例
4.1经济发展现状与目标
广州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自身的发展特点。由于地处沿海,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政策,市场经济机制占主导,政府计划体制处于劣势,因此规划没有建设快的现象严重;沿海城市开放程度高,资金引入与产品外销比重大,较多依赖国际经济贸易往来,受世界经济冲击影响大。本文在广州市整体经济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广州市城市拓展的主要地区――广州市南拓区设计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
广州市南拓区包括现广州市番禺区和南沙区,是广州市城市拓展的主要地区。199l~1996年,“三来一补”企业外向拉动使本地区经济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后期,广州城市南拓使房地产、旅游等产业兴起,第三产业在本地区产业结构中占了近40%的比例。南拓区的开发目标是在保持该地区社会持续进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到2020年建成经济增长活跃、环境优美宜人的滨海新城。[9]因此,在开发中要遵循“生态优先”原则,以废物最小化为目标,以循环经济为指导思想,以生态城区和工业园区为模式,以完善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为保障。
4.2面向生态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主题,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面向生态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要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具体设计需要遵循四化原则,即工业园区化、园区循环化、产业知识化、企业清洁化。
4.3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
广州市重工业向南部转移,南拓区将成为重工业集中区,如何合理布局工业区成为南拓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生态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 park,EIP)是城市体系中各组团的细胞,它使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工业发展所追求的理想模式。在这种园区中,主要企业相互之间交换“废料”,共用基础设施,而各生态园区之间以林带、草地或农田隔开,形成生态屏障。从总体上来说,生态型工业园区应使人们在各种经济活动中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获得较大的经济成果的同时,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5结论
总之,面向生态城市的广州市南拓区经济发展模式应从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两方面进行设计,遵循工业园区化、园区循环化、产业知识化、企业清洁化这四化原则,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产业优先升级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主体、以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为行动”的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面向生态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切实去了解,调查,走访群众才能了解事实。建设幸福番禺更需如此,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关注番禺近年社会状况 ,展望建设幸福番禺!
参考文献:
[1]番禺区政府信息网panyu.省略/
[2]番禺日报省略/
篇7
关键词:机场运营能力;区域经济社会;熵权法;耦合协调度;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23-03
0 引言
民用航空运输作为一种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的民航发展越来越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重视。根据中国民航“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我国运输机场数量将达220个以上,包括63个机场新建、88个机场改扩建、20个机场迁建在内的工程即将实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预计超过4000亿元,较“十一五”增加60%以上。事实上,民用航空运输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其滞后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则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超前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又会占用大量的建设资金,影响其他行业的投资,最终同样也会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基于此,有关民用航空运输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与否的问题值得研究。对此进行文献梳理发现,与此相关的研究大多数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是民用航空运输业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如国外学者Keith的研究表明,航客货运量和区域经济、就业之间存在一定数量关系,航空客货运输将持续作为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Brueckner的研究认为机场运营不但可以改善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并且优质航空服务还对城市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国内学者刘雪妮采用协整理论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得出我国的民航运输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谢立等根据投入产出法建立了衡量航空运输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关联性的相关模型,并以此为依据推算出航空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力和制约度,管驰明等从论证航空运输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出发,剖析民用航空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等等。
二是民用航空运输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如国外学者Button等将航空运输的社会经济效益分为原生效益、次生效益、衍生效益和永久性效益四个层次,并通过建立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测算出国际航空运输对美国区域经济和就业的影响,Bowen等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大型枢纽机场对城市技术创新有很多贡献,欧洲国际机场协会通过采取向机场发放调查问卷和分析机场社会或经济影响报告的方式验证了机场对国家经济的重要贡献,对区域可达性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等等;此方面为国内较多研究所参考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发展北京临空经济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将民航运输的影响分为直接、间接、诱发和催化影响,并利用宏观乘数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对首都机场货运大通关建设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此外,戴福青等运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两种方法对我国民航空域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齐险峰等以深圳机场为例,运用增加值方法分析了航空运输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并从节省时间、较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等方面对社会效益作了定性分析,王剑雨、陈林则运用投入产出方法,从直接经济效益、前向波及和后向波及效益等方面分别对我国民航运输业、北京民航运输业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等等。
总体而言,现有研究更多关注民用航空运输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而对两者发展的协调性关注不够,而科学测度其协调性,对于合理推动民用航空运输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实证角度,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简称禄口机场)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量化方法,具体分析其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以期为正确对待机场及周边建设等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1 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确定
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综合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机场运营能力方面,综合考虑机场的货运及客运能力两大方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方面,主要从现有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消费实力、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外商投资等角度选择指标,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建立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2 基于熵权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1.2.1 原始数据标准化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统计方法和代表的意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综合评价之前,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已有研究较多采用一种非负值的区间处理法,标准化后,对每一个指标而言,各评价对象中最好者的标准化值为1,最差者为0。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Uij为第i个指标下第j个评价对象的原始功效值,Um为临界功效阈值,Umax为第i个指标最大功效值,Umin为第i个指标最小功效值,U*ij为第i个指标下,第j个评价对象标准化后的功效值,反映了第i个指标下,第j个评价对象达到目标值的满意程度1.2.2 指标权重确定
熵权法是根据评价指标信息熵,即评价指标功效的相对变化程度,以及对系统整体的影响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同层次分析法等其他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相比,该方法相对客观,对于相对变化程度大的指标,会赋予较大权重。具体计算步骤及公式如下:
步骤1:计算第i个评价指标的信息熵ei,计算公式如下:
2 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2.1 协调度模型构建
式(4)中,αi、βj分别表示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U*xim、U*yjm分别表示第m个评价对象在各评价指标下的标准化功效值。
将物理学中的协调度模型与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相结合,得到协调度模型如下:
2.2 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由于协调度只能说明相互作用程度的强弱,而无法反映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为更好地反映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如式(6)所示:
式(6)中,D为耦合协调度,C为协调度,T为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δ1、δ2及θ为待定系数,一般取θ=0.5,此外,综合文献及类似研究中的观点,机场子系统与区域经济社会子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二者产生的作用并不对等,结合专家访谈,最终取δ1=0.3,δ2=0.7。
2.3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耦合协调度的取值在0到1之间,其值越接近于0,说明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越差,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力越弱;其值越接近于1,说明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越好,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力越强。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设定两者之间耦合协调度等级及其划分标准,如表2所示。
3 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
以2000-2012年为研究样本区间,对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情况展开实证分析,研究数据均来自历年的《南京市统计年鉴》与中国民用航空局的《全国机场生产统计公报》。
3.1 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与权重运算
首先根据公式(1)分别对禄口机场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两个子系统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继而利用公式(2)和(3)求得各评价指标的熵权,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3.2 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运算
综合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公式(4)、(5)和(6),得到2000-2012年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结合表2进一步对比分析,可以确定其对应的基本类型,结果如表4所示。
3.3 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特征分析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进一步分析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的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3.3.1 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阶段性特征明显
由表4的结果可知,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在所研究的时段内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其中2000-2002年这3年为中度失调阶段;2003-2007年为勉强协调阶段;2008-2009年为中度协调阶段;2010-2012年为良好协调阶段。由中度失调发展至良好协调,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阶段性特征明显。
3.3.2 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
表4中的数据结果显示机场子系统与区域经济社会子系统的综合得分u(x)、v(y)整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在此影响下,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除2005年为0.4919略低于2004年的0.4927外,均呈现出持续攀升的良好态势,从2000年的0.2559增至2012年的0.9496,年均增速约为1158%。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以来连续3年耦合协调度的数值均高于0.8,这表明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水平已达相对理想的状态,两者已具备较好的互动能力。
3.3.3 禄口机场运营能力增强是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间耦合协调度提升的重要原因
由表4可知,机场子系统与区域经济社会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失调的2000-2002年,前者的综合得分u(x)均小于后者的综合得分v(y),这一结果表明机场运营能力滞后于同期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而机场子系统与区域经济社会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的2008-2009年、良性协调的2010-2012年,前者的综合得分u(x)均大于后者的综合得分v(y),且所研究时段内,机场子系统综合得分的平均增长速度约为35.01%远高于同期区域经济社会子系统综合得分的平均增长速度19.26%,上述结果表明同区域经济社会子系统相比,机场子系统在两者耦合协调度提升方面的贡献度相对更高,换而言之,禄口机场运营能力的增强是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间耦合协调度显著提升的重要原因。
4 结束语
本文在构建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系统动力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00-2012年为研究时间段,展开实证分析,并得到如下结论:(1)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阶段性特征明显,研究时间段内经历了中度失调、勉强协调、中度协调以及良好协调4个发展阶段;(2)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年均增速约为11.58%,当前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已达相对理想的状态,具备较好的互动能力;(3)禄口机场运营能力增强是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间耦合协调度提升的重要原因,所研究时段内,机场子系统综合得分的平均增长速度约为35.01%远高于同期区域经济社会子系统综合得分的平均增长速度19.26%,同区域经济社会子系统相比,机场子系统在两者耦合协调度提升方面的贡献度相对更高。
本文从耦合协调度层面对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展开比较研究,在重点关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权重确定、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以及耦合协调度标准划分的同时,以2000-2012年为研究时间段,展开评价研究,并针对具体结果,进行特征分析与讨论。总之,本文构建和提供了一个分析与比较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框架与方法,其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综合把握禄口机场运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状和特征,更为相关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Keith G D. The geography of air passenger volume and local employment patterns by US metropolitan core area:1973-1996[J].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2001,7(3):159-167.
[2]Brueckner J K.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the aviation sector to HongKong: a valueadded approach[J]. The Chinese Economy,2006,39(6):19-38.
[3]刘雪妮,宁宣熙,张冬青.区域间民航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J].管理评论,2007,19(7):21-28.
[4]谢立,陈林,田静.航空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关联性研究[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9,27(6):37-40.
[5]管驰明,马奇骐.航空运输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10):47-56.
[6]Button K, Taylor S.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2000,6(4):209-222.
[7]Bowen, J. Network change, deregulation and access in the global airline industry[J].Economic Geography,2002,78(4):425-439.
[8]Burke J.The 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 of airports in Europe[R].ACI Europe,2004.
[9]戴福青,李铮.民航空域成本系统用户满意度模糊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08,21(11):99-103.
[10]齐险峰,胡华清,王延彬.航空运输对地区社会经济贡献研究――以深圳机场为例[J].空运商务,2007(18):28-31.
[11]王剑雨,谢敏.民用航空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分析――基于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7-22.
[12]陈林.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北京民航社会经济效益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2):60-63.
篇8
[关键词]山西;地方高校;区域经济
一、山西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担当
(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山西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
纵观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完美收官,经济、政治、文化、科教、卫生、反腐倡廉全方面开花,基本完成预期目标。“十三五”开局势头良好,全省上下高度统一,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和廉洁自律、安全发展,积极转型煤炭产业发展,整合山西优质文化、旅游等资源,努力再造一个新山西。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将三大产业尤其是煤炭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单纯依靠各级政府单方面的努力杯水车薪,急需要强大的科技、人才和智力保障,尤其是只有依靠科技才能让传统的煤炭产业“旧貌换新颜”。高校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科学实践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优势,山西有近70所高校,其中有国家211战略重点建设高校太原理工大学、省部共建百年老校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老牌医学类高校山西医科大学、财经类高校山西财经大学,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以及地处晋北的大同大学、晋中的大学城、晋南的山西师范大学、运城学院等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专业优势,结合山西转型发展趋势,我们要把科技、人才、智力、技术等高级生产力优势运用到山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为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也为地方高校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目前,山西一些市县(区)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已分别与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经贸职业学院签定了校县、校企、干部培训等多个项目,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这种合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地方对高校的需要更加细化,从而加大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的政策、资金、社会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这样又极大地增强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积极主动提升人才和智力等服务,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
(二)山西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地方高校根据社会调研,在深入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学科设置,以山西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各项事业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专业对口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教育厅等十分关心并大力支持山西省高职院校的发展,省级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山西经贸职业学院进一步贯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展ICT行业人才培养及ICT行业应用创新,全方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第二,地方高校专业人才辈出,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即政府政策对头、环境合适、保障有力,就能极大的引导高校技术人才积极投身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地方的重大研究、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有针对性的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加速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第三,地方高校汇聚着优秀的精神文化、名人教授等人文资源,他们传承与传播着高大上的精神力量,整合三晋大地的优秀文化成果等优质资源,主动发挥“晋善晋美”的历史文化传统,引领和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为构建和谐文化社会、健康文明社区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二、山西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足
(一)认识不到位
目前,山西身处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高校也把注意力集中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但由于认识水平有限,主动服务意识薄弱,对地方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准,因而,无法从高校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认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就制约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这一主要职能。最为关键的是,这种认识不到位还影响了高校与地方主动合作意识和自身价值的正确估量,没有进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循环链中,近而也就没有进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自然也不会有高产能、大产量的技术成果。
(二)协调程度不够
近年来,虽然一些山西地方高校在发展中对学科与专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但仍然存在重传统基础学科,轻新兴应用性学科的不合理问题,尤其在“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机遇期,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缺乏可行性研究和调查,最终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没有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三)参与程度不够
过去山西国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煤炭资源及其相关产业,近年来,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煤炭产业跌入冰谷,山西需要走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此时,地方高校要积极通过技术支持、科研服务、教育服务、咨询服务、信息交流、智力支撑等方式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但现实情况有点滞后,山西地方高校尤其是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碍于资金、政策等支撑条件不到位,毕业生就业率相对低下,每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找不到工作,“毕业等于失业”,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偏低,专业不对口,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高校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高效的生产力,不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高效的向前发展。
(四)缺乏合作机制
基于合作意识薄弱,山西地方高校与政府、企业的互助合作发展规模较小,目标短浅、参差不齐,机制不全、领域有限、很多合作项目还在摸索与尝试中前进。从长计议,急需建立长效、集中、联动的合作发展机制,进而形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又快又好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三、山西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
(一)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山西地方高校要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办学思路和社会定位。优化这种服务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站在“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高度,在“一带一路”、中部崛起战略、“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大好机遇中,提高认识、主动担当、加强服务。只有精准的服务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校才能赢得自身发展的更大空间和更广平台。二是积极主动服务,密切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技术服务、科研服务、人才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智力服务等方面做好服务。三是高校在具体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不仅要抓好人才培养质量关,更要多类型、多层次、广领域,积极利用各种优质资源,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学历继续教育、干部培训,全方位多方面提升社会劳动力综合素质。山西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应主动把自身蕴含的巨大知识、人才优势、创新能力、知识讲座、名人讲坛、体育设施等优质资源,顺应市场和人民的需求,主动转化为地方社会、企业的财富和利益。
(二)调整专业结构,增强双方发展的协调度
近年来,山西地方高校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为山西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是还不能满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山西地方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主动整合区域内丰富的煤炭、电力、旅游、文化、农业等资源,优化环境,有针对性的用前瞻性的视野调整自己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不断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对地方高校的需求。
(三)提升科研水平,加速成果转化
高校的科研水平是高校办学的实力体现,同时也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照。山西地方高校在通过科学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绩,省部共建高校山西大学紧紧围绕转型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应用对策研究,其中,重点学科项目《转型发展中的山西煤炭产业链研究》成为山西大学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范例。连续几年来,山西大学持续出版《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报告蓝皮书》;完成《山西省煤炭产业投融资风险研究》、《山西省煤炭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研究》、《山西煤销集团煤炭物流供应链优化方案》、《基于整体均衡发展的山西煤炭企业供应链网络优化研究》和《基于快速响应、定制化的煤炭产品配煤与调度研究》五份研究报告。建立了“山西煤炭产业链优化支持系统”,完成了《山西煤炭产业链优化及路径选择》设计方案,为山西省煤炭产业与非煤产业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但是,从地方高校整体建设、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能力不足、精力分散、专业滞后、轻视市场等,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地方高校必须以社会需要和市场需要为依据,高度注重科研水平、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实践应用。
(四)重视高校建设,积极构建服务机制
山西地方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基本上都签订了一些校县、校企共建或合作协议,共建与合作中结下累累硕果。近年,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与吕梁市岚县签署了院县地合作框架协议,学院在合作中能够发挥科技、人文、人才的优势,并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合作办学等方式,为推动岚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同时,岚县也将运用区位优势、矿产资源丰富、农业产业鲜明、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等特点为学院搭建科学研究、教育实践、社会服务等平台,实现院县同力、院地合作、产学研共进。这种校县合作模式,充分挖掘了校县优质资源,为推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文化引领。为了确保这种合作互利共赢局面持久性和稳定性,需要制度和机制保障。因此,必须加快建设相应的体制机制。一方面,建立牢固的服务与支持关系,双方在合作发展中,要主动打破政策瓶颈,完善政策体系,明确责任义务,合理投入经费,科学制定计划;另一方面,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要机制化、常态化,双方要主动沟通,加强合作,建立机构,明确目标,高校全面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地方要确保高校参与合作发展渠道的畅通和高效,并加以制度的保障和支撑;最后,搭建互动平台、完善考核制度,高校要主动热情邀请地方政府、企业共建诸如“三晋文化传承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晋商企业家论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定期合作交流平台,主动拓宽社会服务领域和渠道;双方还应该科学管理,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从而提升双方合作的效益和效率。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光荣使命;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是高校创新办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是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的重要前提。扎根于三晋大地的70多所高校,以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地方办学特色,顺应“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依托山西自身的独特文化传统和科研资源优势主动作为,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互助共赢。
参考文献
1顾群玉.试论地方高校参与社会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2田伏虎,冯晓江.人才培养: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职能[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篇9
1.从汲取性职业教育到福利性职业教育的转变。中国延续一个多世纪的最大社会变迁是从传统农耕社会转到现代城市化的社会,这个过程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农民离开农村迁移到城镇的规模和速度,当务之急取决于进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在城市安家定居,而这又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能力留在城市。总理曾经说过,职业学校在校生85%以上是农家子弟和城市底层家庭孩子,他们家境清贫,如果读书再花大量费用,就是雪上加霜。以前职业学校办学经费大部分来自学校对学生费用的汲取(姑谓之“汲取性”职业教育),为了能够让这些农家子弟学到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本领,今后的职业教育要逐渐变成一种针对农村和城市底层人家孩子的福利教育。
2.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向“以学生长远发展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转变。为了能够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纠正过去职业教育办学严重脱离经济生产一线的弊端,我们一度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口号,这在当时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容易使学生局限在某一岗位或工位上,接触的只有自己已经熟练操作的那一段工序,换了单位、工位就很难适应。为此,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向“以学生为本位”转变,日常的教育教学应以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旨归,让学生掌握可迁移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3.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职业教育向以内涵提升为主的职业教育转变。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在现有的条件下(时间、设备等)学校的规模越小,学生训练的机会就越多,其技能也就越熟练。随着职业教育目标人群的减少,通过扩大规模获得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今后的职业教育应该转向追求内涵的提升,即把工作重心转向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来,这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也符合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
篇10
一、20*年工作回顾
1、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年初,全面分析20*年经济运行情况,预测20*年经济发展的环境,深刻认识面临的挑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编制出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出了20*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奋斗目标方向。依此,撰写《*市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年计划(草案)》,依法向市人大会议报告,审议通过执行。
2、加强经济运行监控和预警预测,当好领导参谋。根据年初市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做好经济运行情况的调查研究,掌握执行情况,做好经济运行的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一季度一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法向市人大汇报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市人大提出的审查意见,制定措施,加强重点经济工作,确保经济社会继续持续健康发展。10月份,在科学预测2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基础上,深入分析20*年经济运行情况,既充分看到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又深刻认识面临的挑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初步编制出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出了20*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并按照要求上报省发改委,为省发改委编制全省年度目标提供依据。监控“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为做好中期评估奠定基础。
3、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项目工作是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发改委的中心工作。一年来,按照职责分工,增强项目意识,多方捕捉信息,抢抓政策机遇,加大向上争取力度,项目争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于经贸方面项目属于国家、省政策导向性项目,项目少资金量小,但是为了争取有限的项目资金,我们充分利用扩权机遇,在帮助企业完善报批材料的基础上,加大争取力度,今年新争取棉花加工企业400吨打包机发行项目3个,分别是*企业、*公司和第一油棉厂等,共争取贴息资金75万元,每个企业25万元,项目争取个数在五个扩权县市中占第一位。根据国家产业政策,2009年将全部关停400吨以下的打包机,项目争取资金数量虽小,但为企业今后的发展争取到了入场券,求得了生存权,意义重大。
4、育特色,抓亮点。一是进口设备免税申报工作创历史新高,继20*年该项工作权限下放我市后,我们积极学习各项相关政策,理清工作思路,迅速熟悉了业务,当年为永泰棉纺争取12台进口全自动络筒机设备免税。今年又为南阳裕祥、*企业等两个企业争取进口设备免税,目前进展顺利,两家企业均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确认,进口设备正在办理,这两个项目将为企业节约投资2000万元以上,同时,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装备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争取20*年进口棉花关税配额。按照国家、省发改委通知要求,对我市棉纺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进行宣传发动,增强申报信心,通过筛选,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南阳裕祥、永泰棉纺和瑞达纺织等4家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查,补充完善,达到上报要求。为加强争取力度,委主要领导赴省发改委做工作,发改委同意部分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届时,将为我市企业减少原材料成本500万元以上。
二、20*年工作重点
20*年,工作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委党组的安排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及问题的分析和预测,为市领导当好参谋。
工作重点是:
一)、综合工作
1、科学制订好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指导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2、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做好国民经济运行的季度分析和均势预测,为领导当好参谋。
3、做好年初和年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起草,依法向市人大汇报,并依据人大提出的意见,进行调整。
二)规划工作
1、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的中期评估。20*年是“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要充分评估前两年规划执行情况,认真客观预测后三年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任务的评估意见,并以市政府名义向市人大汇报,对需要进行的调整的,待人大同意后进行调整。
2、全面收集整理全市主体功能区相关数据资料,积极配合省发改委规划区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
R>3、完成丹江口库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库区六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配合做好南水北调工程对口项目支援。
4、按照国家对进口设备免税政策调整的要求,做好企业的宣传服务工作。
三)经贸工作。
一是做好棉花加工企业加工资格的换证工作;
二是加大督查力度,促使纳入省400吨打包机技改计划的3个项目(*棉纺、*纺织、*公司)的建设进度,确保20*年5月前建成投产。
- 上一篇: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管理
- 下一篇:固定资产验收管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