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特点与自身学习方法有问题等因素所造成的。在此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谈一下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供老师们参考。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5,学习方法差异大
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让全面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们课学生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六节课,自习时间三节课,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数学教师将相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就能达到相初中那样把知识让每个学生掌握后再进行新课。
二、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1、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要求学生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
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3、让学生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
其实,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生活的需要,他从一个方面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素养,人的一生只有18-24年时间是有导师的学习,其后半生,最精彩的人生是人在一生学习,靠的自学最终达到了自强。
4、教会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①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②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③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篇2
一、学法指导要视学情而定
掌握学生的学情是教师学法指导的前提,在进入高三后会有一系列的测试以辅助教师判断学情,但是除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之外,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还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空间构型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也因此,当教师在高三的复习中针对学生各自的问题查漏补缺时,学生的学情就显示出一定的复杂性.造成失分的原因,是缺乏数学思维能力,是对解题有畏惧心理,是知识掌握不牢存在思维的漏洞,是基础计算不过关,还是解题训练不够,这需要教师在掌握学情时,尽量深入学生的思维过程,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各个击破.
2.学生的自我评价
高三的复习,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赛跑,更是学生意志力的比拼.到了高三,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学习水平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学习中欠缺的地方不明确,对好的学习方法缺乏总结.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确定个性化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激发其潜能.
3.学生的复习目标
教师必须面对全体学生,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复习在每个阶段具备清晰的目标.一轮复习的开始可以让学生明确学目标,在每月、每周、每堂课设立阶段性目标.复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确定自我学习目标的过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确定的不同学习目标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指导.
二、学法指导要与兼顾共性和个性,突出可操作性相结合
1.导共性
由于学校执行的是统一的教学计划,学生的学习条件也大体相同,因此,教学的学法指导要抓共性,即面对全体指导其共同使用的数学学习方法.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勤做笔记、独立思考、认真练习、课后复习、阶段复习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导个性
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心理、智力、学力、情趣方面存在着个性差异,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即便是同一学科,学习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抓共性的同时,必须重视与学生个性相适应的学法指导.要对不同对象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和个别点拨,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三、学法指导要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相结合
1.导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开启数学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用之不竭的数学发现的源泉,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有限与无限等.数学思想方法与科学的学习方法犹如一只鸟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学生一旦掌握了应具备的数学思想方法,则在较高层次上获得了终身受用的知识,使学生素质得到提高,使他们继续学习有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同步展开,密切配合.教师在教学中一要注意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二要注意不失时机地进行渗透,三要循序渐进并螺旋上升.我们只有在指导学法的同时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阐发,才能双管齐下,促使学生从学懂、学会到“会学”,并在应用思想方法驾驭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2.导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教学中,要不断利用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学法指导要与解题技能技巧的培养相结合
《考试说明》指出“数学学科考试的宗旨是: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学法指导也要与解题方法、应试技巧的指导相结合.
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总体应试策略:先易后难,一般先做填空题,然后做大题.填空题力保速度和准确度,对于看上去没有思路或计算太复杂的可以先放弃,为后面大题节约出时间,但准确度是前提;对于大题,尽可能不留空白,把题目中的条件转化代数都有可能得分.在考试中学会放弃,不要在一个题目上无休止地纠缠,指导学生合理地分配时间,这是考试成功的重要保证.
篇3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学;学习问题;策略
从初中生变成为一名高中学生,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意味着太多东西,初高中阶段的过渡,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初中学生要学会面对高中紧张的学习气氛,接受更高难度的学习内容,有全新的心理状态去处理自己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衔接阶段的教学是很重要的。衔接阶段的教学成功,学生就能自然接受高中学习,衔接阶段的教学失败,学生就有可能从优秀生变成学困生。重视初高中衔接阶段的教学策略,是保障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学困难原因分析
(一)学习心理与环境发生变化。进入高中校园,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是全新的。刚刚毕业的初中学生要面对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以及新的教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学生需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每一个进入高中校园的学生都经历了紧张的中考复习,很多学生会在进入高中的初期产生放松的念头,没有学习的紧迫感。还有学生会产生高中学习的恐惧感,他们早早听说高中数学很难学,面对高一数学课本中抽象的数学概念,他们感到无趣,学习效率很低。
(二)数学学习内容发生变化。在初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较为贴近,课本上的数学陈述也大多通俗易懂,题型相对简单。但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不像初中数学研究常量知识,不断增多的字母与变量知识,使得数学的理论性提高,难度上升。初中所学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高中知识则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但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衔接存在脱节现象,部分知识要求降低,这无疑加大了初高中数学知识之间的差距。
(三)数学学习方法发生变化。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十分细致,也会帮助学生归纳,学生也有充足的时间将知识点的应用练熟。也就是说,学生只要记住数学概念与公式,再与教师一起分析各种题型,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在高中,数学学习内容明显增多,但学习时间却极为有限。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中讲解每一种题型,给每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学生需要靠自己去思考与总结,学会在自主学习中举一反三。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并不适用于高中数学学习,不改变学习方法,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质量会受到影响。
二、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一)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阶段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做好高中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入学教育工作,是初高中衔接教育的首要环节。教师要利用入学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高一数学学习对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作用。更要从实例入手,对比初高中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高中数学知识的特点。在实例分析中,向学生传授一些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或者请现在的高中学生现身说法,说一说高中数学学习的体会,让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
其次,教师要做好学生数学学习的摸底工作。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是做好初高中衔接教育的重中之重。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初高中数学教师之间的相互协调与互动。经过三年的初中教学,初中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特点较为了解,在毕业之时,应当在学生的学科学习评价中写清学生的特点与不足,给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参与。高中数学教师则应当重视学生初中数学学习的信息,针对学生的能力对数学教学进行整体规划。只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才能让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得心应手。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阶段的学习方法指导工作。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分层教学,有利于学习方法指导工作的落实。在初高中衔接教育阶段,高中数学教师要多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实施小梯度地教学。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再对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内容与练习题目进行分层,使学生选择与自己学习能力相符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教学理念的改变,能够改变学生死学课本的旧观念,促进学生重视个人特点,活学数学知识。
(三)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阶段的教育管理工作。初高中数学衔接阶段的教育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与热情。在临近初中毕业的教学阶段,初中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数学复习情况给予学生正面的数学学习评价,让学生肯定自己初中三年来的学习成果,使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高中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也要在刚刚接触学生时,多提供一些成功体验,利用成功的喜悦感去培养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像在讲解《集合》知识时,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分类与集合,让学生感觉到高中数学知识易上手,重总结,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初高中学习环境的变化,对于初入高中学生会产生直接影响。作为初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的个人成长考虑。初中教师要做好高中数学学习的铺垫工作,而高中教师要做好高中数学教学的引导作用。通过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完成自然的数学学习过渡,才能保持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坦然地面对高中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益民.初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0,04:60-61.
[2]陈文亮.谈新课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J].科技信息,2010,23:838-839.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效率;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高中数学学习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以学习效率低下为代表。数学学习效率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的情况与所耗费的时间、精力所形成的比例关系。学生学习数学的素质与水平可以通过数学学习效率体现出来,而数学学习效率低下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困扰。
一、高中数学学习效率低下的影响因素
1、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些学生在以前的中小学数学学习中就没有将基础知识或计算方法很好地掌握,导致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出现反应慢、错误多、不熟练等现象,从而影响新知识的接受,也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而有些学生是因为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没有对所学的基础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在练习或做题的时候不会灵活运用一些基本概念或者相关知识点,使得学习效率不高。
2、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学习动机是不积极的,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偷懒心理和应付心态,以至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很被动,不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动机不积极会导致学习效率不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没有意思,还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这些情况的存在会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就会越来越淡漠。一些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传统,没有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性的学习环境。
3、学习方法不科学。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热爱数学,喜欢学习数学,而且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数学,但学习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导致这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方法不科学。他们或者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提前预习或及时复习,或者是没有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又或者没有重视解答过程或没有对出现的错误进行相关总结。与此同时,少数数学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的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4、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他们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很多学生还没有适应这一变化。这就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无法及时转变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学习效率就会有所下降。此外,一些数学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没能使学生尽快地发展抽象思维。
二、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率的对策
1、巩固学生学习基础。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教师在讲解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应尽量与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会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同时,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也要侧重于有关基础知识的题型,不能总是要求学生做难题和偏题。而且教师一定要布置一些巩固计算的题,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
2、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要根据高中数学的相关内容和教学要求,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应根据相关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及时的表扬和回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穷魅力,也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引导。教师在讲解相关教学内容时,可提醒学生通过怎样的学习方法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对于一些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困惑,教师可以对他进行单独指导,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样,教师在对某节课程的讲解中可以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引导穿插其中,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及时转变思维方式,达到适应学习内容和轻松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
我们应通过对高中数学学习效率低下问题的研究,找出其中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高中数学教学的水平及质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中数学学习中,打好基础,并勤于思考,完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引导作用,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完善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1.引言
高中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以及升入高等院校进行继续深造的必要基础。高中数学的学习就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阶段数学的内容,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推论和判断,进而提高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和抽象性都较强的学科【1】,在面对一个新的知识点或者新的理论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握住整个知识体系的特点和规律,用心琢磨、深入思考,以及总结概括找出问题的切入点。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体系,锻炼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当以后遇到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时,就能够快速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2.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和特点
高中数学是对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侧重于对知识点片面上的描述和对问题表面上的分析,采用的是形象通俗的语言,常考察学生的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在语言上就表达抽象,每个知识点连贯性、系统性强,它要求学生既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具备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就包括:
第一、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的本质,了解每个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第二、在面对实际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而加强自己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基本能力。
第四、善于从理论知识点出发,分析实际中存在的各种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能够对现实中存在的数学模型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第五、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坚实的信心 ,形成锲而不舍的专研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态度。第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锻炼,能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良好的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对于数学的学习我们不能够盲目对待,必须抓其特点,分析重点,针对具体的数学模型和数学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高中数学的学习就呈现出了如下学习特点:
第一、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学生多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认识前人通过发现和论证得到的真理。在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都应该带着不断探索发现真理的精神去学习,把学习活动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断从学习和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二、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抽象概括能力。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特别是在公式的表达和符号的运用方面,使用了高度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增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容易使学生从表面上形式上去理解,造成具体和抽象、感性和理性的脱节。
第三、高中阶段的数学理论和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具有很多的知识概念、原理和法则,然而这些知识结构都是有序的在不同的章节进行了论证和陈述,都在一定的逻辑体系下展开的。每一个数学理论都用演绎的方法和公理化方法建立了各自的科学理论系统,形成了具有严谨结构的逻辑体系【2】。面对如此严谨的理论体系,就要求学生在审题、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到解题步骤条理清晰、语言描述精炼准确、作业格式符合标准等。
第四、知识体系的复杂和发散,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对于整个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的安排,注重循序渐进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存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不同角度的思考,就要求学生积极面对问题,发散思维,打破一定的思维定势。
第五、高中数学注重要求学生加强练习。只有加强对每个知识点、概念、应用方法的实践,从实际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数学问题本来就具有的高抽象性和概括性,也只有通过加强练习和训练,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才能真正的把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3.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人们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达到学习目标所采用的途径、手段或措施。当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遵循一定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去解决一系列学习矛盾的方法论体系,就叫做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数学学习任务、内容,数学学习理论,数学学习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紧密相连的【3】。因此,当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学习方法体系的建立,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总结规律。在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认识,总结出了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个人见解,内容如下:
第一、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具有问题性、实践性、探究性、过程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围绕某个数学问题和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想、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并进行论证和解答,给出解释或证明。研究性的学习主要要求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着眼于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从而不拘泥于课本的理论内容,要标新立异,大胆思考。能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主动的寻找和发现问题,观察周围事物,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态度,提高思考问题的意识。
第二、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学习数学不能够只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应该以自我为中心,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主动的接受新的知识和理论。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练习方法和解决技巧,如对于抽象的几何模型,我们就应该通过多思考、多练习,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基本模型中,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案和方法,以使自己达到快速掌握基本知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第三、有效准确的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高中知识,我们应该从数学学习思想和解题技巧上掌握它。高中数学知识中需要掌握的数学思想有: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行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等。需要掌握的技巧有:函数的换元、设定待定系数、数学归纳、分析比较、综合法、反证法等。在具体的应用中就常用到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方法。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和分析,得出一些适合自己理解和运用的方法体系,为以后自己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4.总结
数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性的基础学科。通过高中三年的不断学习和思考,以及对现实中数学模型的分析,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分析总结出了高中数学的整个知识结构,概括出了高中数学的学习特点,以及自己在运用一些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时获得的益处,通过这些方法使我学好了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春莉,王小明 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准备工作;教学环节
高中阶段是学生跨入大学校门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学生走进社会的一道大门,这一阶段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学生经历了初中三年的学习和磨炼,满怀奋斗的热情、信心和期待升入理想的高中,准备大展拳脚。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学习之后,他们普遍感受到,尤其是数学,并非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抽象、枯燥和乏味。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之后,学生多数都是一片茫然,觉得数学难学,出现学习热情减退、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成绩下滑等现象。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际,对初高中数学差异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就此提出了几点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差异的分析
首先,教学环境和学习心理上的变化。教学环境上,学生升入高中,面对的是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伙伴,这些从陌生到熟悉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学习心理上,一方面,学生经历了紧张的中考,升入高中之后,心理上难免会出现懈怠,对于高中的学习没有紧张感。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在心底埋藏着“高中数学难学”的观点,存在畏惧心理,不能正确地看待数学学习。
其次,教学内涵上的变化。思维层次上,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考察都是局限于平面,逻辑关系少,直观性比较强。但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内容更加抽象,对于学生的解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的培养和考察比较多,难度和深度都有提高;知识体系上,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数学教材也随之发生变化,虽然初高中的难度都逐渐降低,但是初中表现更为明显,导致初高中知识之间跨度太大,使得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这种突变,从而陷入数学学习的困境中。
最后,学习方法上的变化。相较于高中阶段,初中内容少,时间多,数学课堂上,教师讲得多且细,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归纳得比较全,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只要对号入座就能应对,成绩普遍比较好。但是高中则恰恰相反,由于时间少,任务重,很多时候教师只能针对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举一反三。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但是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大部分都是沿用旧法,学习中困难重重,严重影响学习质量。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1.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入学教育。通过入学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初高中数学衔接以及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消除原本的懈怠感;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的内容和特点,并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向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思想和方法,讲明初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上的差异,避免学生走弯路,从而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其次,要深入分析和了解初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差异,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为学生搭桥铺路。
再次,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想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就必须摸清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合理地规划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最后,要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教师要经常参与一些初高中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互相听课、评课,加强对教学方法的交流,不断地提升自己。
2.优化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
教师要立足教材,尊重学生,因材施教,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对于刚升入高一的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很多学生都会被集合、映射等知识搞得晕头转向。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高中数学教材,正视学生的数学基础实际和个体差异;方法上,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落实;速度上,采用先慢后快的方式,逐渐加快教学节奏;导入上,尽量采用生活实例或者情境模式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重难点上,从学生的基础实际出发,对难点进行必要的分解和知识铺垫,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3.加强学生的高中数学学法指导
相较于初中数学知识,高中的很多知识并不仅仅是课堂上能听懂这么简单,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只有学生将这些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数学能力。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数学学法的指导。其中主要是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通过阅读,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概念,而且还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篇7
一、高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课外学习、系统小结、解决疑难、独立作业、及时复习、专心上课、课前自学、制订计划几个方面.要稳扎稳打,不慌不忙,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科学的学习计划是克服困难的动力.学习计划要有短期安排,也要有长远打算,并且要切实可行.计划的执行过程能够磨练学生学习意志,因此要认真执行,严格要求自己.学生要想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课前自学是非常重要的.课前自学能够掌握学习主动权,能够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应当讲究质量,不能走过场,要尽可能做到教材在课前弄懂,上课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能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使课前预习遇到的问题都能在课堂上解决.上课是掌握和理解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能够提高听课效率,加深了对教材的掌握.及时进行复习能够使新知识由“懂”到“会”,通过整理笔记,比较分析,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强化了对知识概念的记忆和理解,通过大量查阅资料,阅读教材,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独立作业是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能够独自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新技能的掌握和新知识的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不断熟悉的过程,是考验学生意志力的过程.解决疑难也就是学生在独立作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点拨进行补漏解答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使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需要长期坚持,重复练习,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系统小结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思考,是一个发展认识能力和系统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系统小结应当是以教材为依据,结合相关资料和笔记,通过概括、类比、综合、分析,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教材,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教师要认真引领学生钻研教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数学的精髓也就是数学的方法和思想,对数学方法和思想的灵活运用也就体现了数学能力.高中数学思想主要有等价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思想.高中数学方法较多,主要有:定义法、待定系数法、解析法、数学归纳法、根的判别式法、综合法、反证法、分析法、换元法、配方法等.对于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掌握应当结合典型例题,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采用这些方法学生的解题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学生在解题思维过程中的换元意识、整体意识等得到了培养.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消极心理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克服消极心理,要求学生不放弃、不彷徨、不着急.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联系不是很密切,要求学生能够听好每一堂课,克服消极心理,认真做好练习,认真做好反思、总结,学生学习成绩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学生的消极心理主要是自卑心理、厌学心理、定势心理、焦虑心理、依赖心理、恐惧心理等,这些消极心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能够进行自我调节.
四、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效率是与学习兴趣有着较为密切关系的,学习兴趣可以从求知欲和好奇心中得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通过努力以后,才会发现知识的用途和奥秘,学习成绩才会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学生要深入钻进书本,加强练习,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建立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对于教材中的疑点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听课效率.(2)学生要集中精力认真去听老师讲课,要保持感官处于兴奋状态.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要重点注意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应当把教师在课堂上的模型演示、提问当作是一种享受,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做到时刻与教师教学保持一致.(3)学生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潜力,平时要勤于归纳,善于思考.(4)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师所讲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多思考为什么,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要这样思考?(5)数学概念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数学概念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归纳产生,例如极坐标系的产生、直角坐标系的产生、角的概念都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
五、科学的学习方法应当结合高中数学的特点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高度的逻辑性、抽象性,对于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这样对于数学的学习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能只埋头做题,要从题海中、书本中跳出来,要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改变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的状况,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六、高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
课外学习主要包括交流学习心得、参加数学讲座和比赛、阅读课外报刊与书籍等.课外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学习的能力,发展和满足他们的爱好兴趣,巩固和加深所学的课内知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起到丰富作用.
篇8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高一新生感到数学学习难
“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费力”是高一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一数学的学习更需要加强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所学的知识内容难度也远远高于初中数学.对于那些以优异成绩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而言,初中数学曾是他们引以为荣的科目,但因不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出现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的现象,曾经的优秀学生有变成后进生的趋势,更严重的是,极少数学生会丧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2.高中数学发生迁移和扩展
和初中数学相比,现行高中数学课本(必修本)有以下明显特点: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向到多维,从浅显到深奥,从平面到空间.初中数学的文字表达浅显易懂、语法结构单一,运用的都是最基本的数学知识,采用的大多都是四则运算.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初中数学的学习相对轻松自如.不同的是,高中数学有着语言表达简洁严谨、叙述抽象难懂,其概括性和理论性也较强的特点.这就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考虑到知识体系的因素,教材将最难的“函数”部分安排在高一学习,这将成为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时最大的“拦路虎”.
3.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在改变
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上课的内容少,课堂容量也相对较小,学习进度较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去强调重点、难点,可以将不同类型习题的解法分别讲授给学生用以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知识内容.对于每一道例题,教师均可以布置相似的习题让学生板演,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所学知识也可以熟练掌握.有些时候,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很多教师会把不同的题型分类归纳,让学生遇到不同类型的题目均可以快速想到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而高中教师的上课内容相对比较多、课堂容量比较大,要求学生完全理解每个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深谙其数学思想及推理方法,灵活巧妙地运用到解题中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归纳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我们应该倡导的是高一教师在开学之初便通过一些摸底性质的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考核,然后再通过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进行了解并且积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高中教师应该熟悉初中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概念和知识的要求了如指掌,在教授高中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先从复习初中知识然后再导入新知识,从浅入深由易变难,温故知新逐步过渡.明确高一阶段对知识的要求,不应过早采用“题海战术”,而是着重于定义的理解以及数学基本思想的学习和应用.以下两点是我所推崇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衔接好初高中数学的知识,降低两者之间的落差.
1.温故知新——利用初中知识,加深新知识的理解
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在高中教学的时候,运用联系的观点引入新知识,可以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时候还可以很快地接受和理解新知识,同时又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系统化的梳理和归纳.在衔接初高中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以低起点,小步子为指导思想,重视基础概念教学,利用旧定义新解释的形式深化学生的认识,便于学生尽快掌握和理解.
2.循序渐进——抓准“衔接点”,搞定高考重点函数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升入高中的同学都想通过高中阶段课程的学习,将知识基础夯实,加上自身的勤奋,考上理想的大学。可却总有不少学生不能如愿。多数愿望没有实现的学生,分析过自己失败的原因,问题都出在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上。对于高中数学,多数的学生存在不想学的心理,还有就是学习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不对头。由此可见,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一、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原因分析
1.不会听讲,轻重处理不当
课上,学生听讲不集中,不能带着任务去听课。对于老师课上推导原理的过程,概念与含义的剖析过程,多数同学不注意,只注重死记硬背那些概念。对于课上老师讲给的做题的思想方法学生也不重视积累。部分同学,基础不是很牢固,虽很想学好数学,但上课时却没有把着眼点放在听上,只是忙于记笔记。这样的一节数学课,不是要点没听到就是重要内容听不全,唯一的收获是记了一大本的笔记。其时,数学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及时地巩固,对知识点善于总结,学会寻找知识点的关系并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2.轻基础,好高骛远
不少高中生,只是记住了熟能生巧,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的训练不够关注。他们把作业快速完成后,就开始做自己买的习题资料,对于自己做题的质量如何关心不够。他们把自己埋在题海中,稍微简单的题只看看大体思路,时间都分配给了难题,想要提高自己的“水平”。这种好高骛远,不注重基础的想法,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高中数学学习成绩难提高,很大程度上缘于学生的依赖心理太强。学生喜欢跟着老师的节奏,被老师牵着走,对于知识不能主动地学习,离开教师的指引就无从下手。学习是种自觉行为,课前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进行充分的预习,那么在听讲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抓不住重点的情况。部分同学预习也是走马观花地简单看一遍而已,对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去主动研究,不能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二、高中数学学法指导
1.课前预习必不可少
为了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前需要做好必要的预习,逐渐地养成自学的能力,慢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学生课前的预习,需要向预习要质量,至少要能在课前把所要讲述的内容弄懂。这样,在课上,就可以带着知识点去听讲,对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集中精力去听,关键是把握住知识的重、难点。出现不明白的知识点也可在课堂上与师生共同探讨。课上认真听讲是必须的,同时在课后要对当天的学习内容及时地复习,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和巩固在脑中建立的知识体系。
2.注重“例题”学习
高中数学课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很重要,这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浓缩。定理的推导过程相当重要,如“正弦定理”是在高二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等知识之后安排的,显然是对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同时,作为三角形中的一个定理,也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笔者在做例题的推导过程中,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在类比与概括的基础上,找到与新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定理的条件、证明过程的推导。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做些基础性的习题,适当向外拓展,用心体会,系统总结,注重效益。
3.以“兴趣”为先导,主动学习
数学属于理科,与文科不同,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在里面,学生难免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枯燥乏味的情感,那么,怎么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呢?“问题”是切入点,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好奇心与数学求知兴趣。在思想上,我们应从“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主动学”。
总之,数学学科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力,在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强调运算的准确率。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首先拥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帮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必能成就学生高中阶段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邓小荣.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
篇10
(一)教材与考试制度方面的因素
当前所使用的高中数学教材和考试制度本身也会促使“学困生”的形成。目前,就高中数学教材而言,许多练习题较为简单,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相对较为单一,难度大、综合性强的习题非常少,而在平时的考试中,所涉及的数学题通常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样的考试,成绩较低,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自然成为了“学困生”。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还是“精英教育”,部分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心理接受能力,使得部分学生难以接受部分知识;一部分教师忙于赶进度,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时出现了“消化不良”“跟不上”等现象;一部分教师忙于优等生的培养,忽视“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无疑抛弃了部分学生,极大地挫伤了这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基于以上关于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的调查与分析,笔者下面提出如下几点关于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措施。
(一)家校联合,形成教育合力
众所周知,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重要的“教师”,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教师应主动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尤其是“学困生”的家长,让他们明白自己平时的行为言语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明白教育好学生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明白忙于自己的事业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教育;明白学生在家中学习时不能看电视、不能打麻将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明白教育学生时要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明白平时要多鼓励学生上进,要多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明白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二)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高中数学这门课感兴趣、带着兴趣去学数学,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最大化地激发,数学才能学好。受考试制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得到高分和理想的名次,如果他们在考试中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好的名次,那么势必会造成学生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情况,主动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不因为学生一两次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就大加指责,给学生泼凉水,而是应多与这些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探讨数学学习困难的症结,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内部动力,培养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三)给予学困生学法指导,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方法不科学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优秀教师教学的目的其实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学习,作为教师应针对高中数学的特点,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指导他们如何课前预习、如何上课听课、如何上课作笔记、如何思考、如何课后复习等。
(四)结合实际,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高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教学内容等的实际,努力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积极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坚决防止“讲到底”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要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到深,教学设计要做到“目标分层、学生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的原则,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动脑、动手、动笔、合作交流,从而保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效课堂模式的形成和落实,真正达到因材施教。(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