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篇1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深远影响

数字化转型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造过程。在生产、管理、运营、营销方面上应用数字化,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尽快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然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在给国有企业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国有企业经济也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国企管理者需要积极地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1.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1.1数字化转型给国有经济带来的机遇

激发国有经济增长的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消费的效率和形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数字化转型从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拉动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拥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很多国家都将数字经济提高到了较高的战略地位,政府部门也相继制定了相关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政策,能够为国有企业开拓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大的拉动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投资的活跃度,在建设数字经济的过程中,在研发前沿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于需要投入较大量的资金,数字经济的预期收益会增加投资的数额,提高资本的流通速度。为国企经济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数字化转型能够突破时空上的限制,使得国际经济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加快了经贸往来交易的速度,能有为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效能:企业在保持持续的规划、运转和调整中实现既定的目标,获得收益和成长。数字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通过现代技术的革新,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现代化。

1.2数字化转型给国有企业经济带来的挑战

跨行业、跨区域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经济背景下,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是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的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传统国有企业会面临被替代、被淘汰的经营风险,由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比传统国有企业更优的服务和商品,因此对于传统国有企业经济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例如现代市场经济中能够提供甚至优于传统经济中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给传统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挑战。从现阶段市场经济形式来看,传统实体经济的消费额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信息服务业、咨询行业也处在被替代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中经济融合、跨界业也加快了竞争格局的变化,在传统经济市场背景下企业探索的相关领域也不同,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机遇。例如谷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在无人驾驶、导航、地图开发等领域的研发,也提高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信息传统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准确的信息来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对机遇和风险进行合理的把控。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也对国企辨别。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关国企的负面信息传播的速度会变快,因此国有企业就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自身企业的形象。与传统渠道传递信息一点对多点的模式相比,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播信息具备多维度、多点的特征,因此传播负面信息的速度也较快,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有较大的应对能力。同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失真、虚假的信息,对判断和分析经济环境的能力起到了负面性的影响,开发互联网环境中涉及到大量复杂的信息,也存在着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信息失真、扭曲严重影响企业对经营环境的正确性分析,会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发生偏差。延缓了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不能紧紧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

2.数字化转型下国有企业经营的难题

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认识:数字化转型既是对技术进行的更新,也是全方位对经营理念、战略、组织和营运进行的变革,主要是从全局的方面来谋划。现阶段很多国有企业有着比较强烈的数字化转型意愿,但是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和战略目标并不是很清晰,主要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在生产端引入相关信息系统,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来进行综合性的谋划,高层管理者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没能达成共识。同时,数字化转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任务,对国有企业提出了人才培养、业务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新的要求,一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重塑组织和完善相关制度,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没有明确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职责,激励奖罚制度和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数据资产应用范围不广泛:数字化转型从实际上来看是国有企业对数据资产不断积累、应用的过程,在数字化转型的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如何对数据价值的合理利用、加工。现阶段对数据应用方面,很多一部分国有企业还处在感知阶段,并没有进入到行动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流程的工业数据链;在内部各个业务系统中散落着分布不同数据资源,在过程控制层和底层设备层之间不能进行及时的沟通,引发了“数据孤岛”的问题出现;融合外部数据的能力不高,不能对数据的更新与分布进行全面、及时地感知。目前由于受到数据的质量、规模、种类方面的限制,一部分国有企业应用数据还处在起步阶段,在风险控制、精准营销方面还缺乏广泛的应用,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缺乏从决策性和预测性的分析,不能都会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进行合理的挖掘。缺乏数字核心技术和第三方服务:传统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也会面临供给数字核心技术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战略架构设计、咨询和数据运营等任务方面缺乏应该有的承担能力。同时由于市场上的大数据、软件和云计算服务商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也就加大了国有企业选择的难度。明显的数字鸿沟:传统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存在比较突出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很多国有企业并不具备较高的数字化水平,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对数字化转型有着比较强烈的意愿,但是有时会受到资金、人力方面的限制,这就会严重影响数字化转型的进度。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互联网的建设在功能完整性、行业覆盖面、模型组建系统性等方面还不够先进,在行业内还存在着较大的数字鸿沟。

3.国有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转变生产经营管理思维: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员工对数字化的认识,现阶段有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认为通过数字技术就能够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认识,因此就需要对数字化转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技术与人才的合理搭配是比较重要的,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并不能盲目地追求先进技术,不能简单地认为数字转型就是机器代替人工,而是要综合考虑到人工和机器相互配合,调动起员工在更新产品、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国企管理者也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服务,重视消费者体验,培养国企员工社会责任意识,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国企社会形象,带动消费者消费。鼓励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提出大胆创新的改革理念,并积极吸取员工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在数字化转型中提升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国企的生产经营能力:一方面对风险和创新进行正确的衡量。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的交易结构、运作结构和成本结构带来的较大的创新和改变,使得传统国有企业从原来以服务和生产为核心体系向数据和信息为核心体系转变,因此,在转变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风险,国有企业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正确的衡量。另一方面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国有企业决策者应该具备较强应用数字思维的能力,创新性数字化思维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建设高效的数字技术供给体系:国有企业在数值化转型的经济背景下,需要建设一个数字经济创新平台,提升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特别是提高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水平和原创创新技术水平,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研究力度。对全球平台和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加大与全球科研机构进行紧密合作,推进融合性创新和数字技术原创性研发。制定任务明确、目标清晰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国有企业设定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要组织企业员工、管理层和董事会召开座谈会,聘请新兴数字技术能力较强的人参与数字技术的研究工作。在选择数字转型路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要选择自上而下的局部尝试和顶层规划并行的方法,在发生局部突出的时候,要坚持“客户优先”的基本原则,积极采纳客户提供的合理解决方案。国有企业可以应用联合项目组的方法,来制定出一个统一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制。强化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方面的支持:对政府服务进行优化,提升政策的精准度,对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进行统筹研究,对土地、人才、金融和财税方面的政策力量进行整合,全面推动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在取得财税支持上,需要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统筹,加大对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力度,这样可以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国有企业需要探索成立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基金,推动各级政府产业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投资子基金;积极落实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惠企政策,确保落地见效。

4.结语

篇2

一、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机遇

1、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了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以智力、知识资源作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同知识和智慧生来与共的图书馆将肩负起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社会亦将更加重视图书馆的特殊作用。这是因为,图书馆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服务于文化,图书馆在系统地收藏各种文化的传播载体和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形态,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为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文献保障的同时,还承担着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责任。因此,一定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知识经济时代进一步改善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以CD-ROM为代表的电子出版物,以INTERNET为代表的电子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就文献收藏而言,图书馆将不再以印刷型出版物为主要收藏对象,主宰信息传递的印刷型文献将逐步让位于电子出版物,包括声音、图像、影像的复合文体资料。图书馆的馆藏已由单元向多元转变,它不再以馆藏量大、书刊资料多取胜,而更多地取决于其通过各种电子媒体存取信息地速度与方便程度。

3、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图书馆信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重要的资本形态,经济的增长以知识资本的增值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高新技术和知识密集的服务性产业为支柱,知识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不仅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还渗透到社会的各行业,当然包括信息咨询业。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影响着社会对信息的需求,而社会信息的需求量是制约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社会的信息需求量日益增长,一个企业在激烈的的市场竞争中要生存、要发展,会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信息咨询业的帮助和支持。作为知识信息的搜集、整理、存贮和传播重要基地的图书馆,是信息咨询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新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1、新使命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在注重自我支持、馆际互借的同时,它作为信息中心,通过复杂的通信网络与地区、国家及世界各地连结,与无数信息中心共同产生、提供和分享信息资源,图书馆的许多功能和搜集、组织和传播信息资源已被在线信息资源提供者(如商业结构、非赢利公益性机构甚至个人)接管。用户不再把图书馆作为获取各种收费或免费信息资源的惟一场所。这就要求图书馆从战略的角度审时度势,凭借技术的推动,接受知识经济的召唤,顺应变化的时代要求,成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心。

2、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的不断增强,给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快捷及时的文献信息服务,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文献信息资源数量、种类日益剧增的情况下,现代化设备、设施广泛应用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处理,构筑庞大、便捷的图书馆没有足够的计算机设备或与计算机无缘,数据库建设未上规模,社会化网络尚未形成,资源共享有限。现有的系统功能也较为简单,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还有很大差距,软件的通用性、成熟性有待进一步检验。

三、图书馆面对新世纪的发展对策

1、拓展信息功能,走向电子化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图书馆要加强自身信息服务中心职能,取得利用自身馆藏和通过Internet远程检索为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技术,有条件的图书馆还要生产自己馆藏目录或其他独特的文摘、索引或全文数据形式的在线信息资源,同时必须越来越注重检索,这样才能实现图书馆资源分配的真正转变,图书馆的服务由最初索引、文摘服务发展到为用户提供远程全文多媒体信息服务。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开始履行信息人的职责,为他们的用户提供范围拓宽到外部的在线数字信息资源,最终成为不太依靠馆藏及实体场所,而是依靠它为具体用户的特定服务来维持和提供支持的机构。随时期刊和参考工具书的电子版日益普及,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图书馆利用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图书馆应加大电子出版物的投入,加强电子图书馆建设,建立起电子阅览室和光盘检索系统,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实现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加强网络化建设。技术手段是制约信息服务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目前全球科技文献信息增长迅速的情况下,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是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大自动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3、抓好人才建设。图书馆能否实现跨世纪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才建设。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图书馆应转变观念,搞好人才的引进和现有馆员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专业知识的新型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现有馆员的业务素质,尤其是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外语水平,不断进行再教育与业务培训,形成终身学习与受教育的氛围。

篇3

关键词: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管理;发展机遇;制约因素

会计档案是反映会计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一个企业或单位经营发展历程的凭证和宝贵资源。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市场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信息时代到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会计档案的内容和载体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会计档案管理也开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目前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不断改进和优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真正实现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使会计档案资源在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机遇

首先,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对现有的会计档案资源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处理,主要是通过对档案实体和纸质资料的影像化、电子文档录入和数字编码等来实现。同时,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相关部门可以依靠计算机或移动硬盘的强大存贮功能实现会计档案的信息化存储,这很好的解决了原来会计档案资源不能长期存储、保存困难的问题,非常有助于那些宝贵历史资料的保存。其次,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化成为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也是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开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使得整个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可以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另外,在信息化环境下,现代科学技术给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的检索利用带来了便利。在传统的人工管理阶段,会计档案检索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去翻阅存贮编目或清单,工作效率很低,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档案进行信息化编目并建立数据库,为会计档案信息检索和利用带来了便利。同时,通过计算机和信息化手段对会计档案资源进行分析处理,也更容易产生一些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结果,非常有助于经济的建设发展。在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要充分利用这些机遇,不断改进和优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提升会计管理工作质量。

二、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信息化环境的不稳定容易造成会计档案安全威胁

在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经过数字化和信息化处理之后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 这些信息载体由于其物理特性,很容易受到损害而导致会计档案丢失的状况,另外,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出现问题、计算机故障或者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会计档案信息被无意删除,这对新时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造成了威胁,也是制约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信息时代,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会计档案资源管理所需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定期对会计档案进行备份,防止会计档案丢失或损坏而给企业或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信息时代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的支撑。对于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来说,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而人才的缺失正是现阶段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在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而是需要会计人员既具备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专业化理论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必要的计算机技能、外语水平以及现代化设备综合应用能力等, 才能满足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路径

面对信息时代给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进和优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实现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时代的科学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以下几条发展路径。

(一)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信息时代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同于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需要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首先,会计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会计档案保管制度,包括对原有纸质档案资源的保管以及对硬盘、磁盘等会计档案信息载体的保管,做好防潮、防火、防磁工作。其次,定期对会计档案进行备份,防止由于介质损坏或计算机故障造成的会计档案损坏或丢失。另外,在信息时代要完善会计档案管理使用制度,在查阅和使用会计档案时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进行,必须做好相关的审批登记工作,保障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信息时代给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要具备会计档案管理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责任感,严守工作准则,保守会计档案机密。此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备必要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以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优化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

信息时代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复杂,涉及的范围和内容也更加广泛,需要相关部门优化工作流程才能使得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提升。第一需要规范会计档案归档程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存储;第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会计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并建成科学的检索目录和档案数据库;第三,对会计档案进行定期备份、检查,设立备查登记本并认真登记备份时间、数量及保管方式,同时对于有问题的计算机或会计档案存储介质进行检查更新,防止档案资源损坏或丢失;第四,建立严格的会计档案查阅使用制度,科学的开展会计档案的查阅使用,以提高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晓蒙,刘艳萍.如何加强新时期会计档案管理[J].黑龙江档案,2009,02:80.

篇4

1.1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要求图书馆进行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已经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重任。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本身就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民族素质的高低和经济发展后备力量的强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人才市场的完善,各类信息服务机构大量出现,这些为图书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带来了希望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对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作为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一部分的图书馆工作,也必然要走入市场、面对市场,因此必然会面临大量的机遇和挑战。

1.2信息化有利于图书馆自身优势的发挥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含量大,传播速度快,但信息本身的传播渠道、方式、来源也错综复杂。从中选择所需信息,并非每个用户都能够了解和掌握,图书馆却在这一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图书馆拥有海量信息资源、专业的员工、独特的信息处理途径,有利于对信息的筛选、组织、加工。通过数字化,可以有效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1992年,美国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形成热潮。受其影响,数字图书馆成为图书馆的革命性变化,它“能在网络环境下为读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数字化信息,使广大读者用户像访问本地图书馆一样去联机访问网上的其他图书馆”,由此“图书馆的发展出现质的飞跃,借助高科技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网络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主方向,图书馆必然将工作重点从馆藏文献的加工管理转变到数字化信息建设上来。

1.3市场经济为图书馆效益化提供了机遇

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图书馆的兴起,推行图书馆效益化,必将改变图书馆的生存状况和发展轨迹,继而引发和带动图书馆结构的变革。1985年,《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将图书馆列入第三类产业。由此图书馆从单纯的事业单位,过渡为拥有资本、可以实现自我生产、参与市场竞争并独立发展的产业。追求效益是市场经济条件的需要,图书馆产业化有困难,也引发了较大争议。有学者认为产业化的图书馆应具有社会公益职能和产业经营活动的双重身份,在产业化的初始阶段开始某些领域的“有偿服务”以验证产业化的可行性程度及弥补财政之不足,同时举办图书馆产业化实体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信息服务功能引导至平衡发展,最后发展为“股份集团”的产业化模式。

1.4国家政策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国家相关的图书馆政策,从内容上包括文献资源、拨款、读者服务、有偿服务、技术与设备现代化、教育、人才管理、科研、国际交流、未来发展等方面,保障了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尤为重要的,是制定一部图书馆法,这是决定图书馆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一些文件、政策的出台,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1980年,图书馆事业被纳入国民经济第六个五年计划后,全国图书馆兴起了研究和制定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热潮。“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两个维度规划公共文化建设,因而图书馆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这一发展环境。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图书馆开设政府信息查询服务。图书馆将成为获取政府信息最为重要的渠道,开展政府信息服务成为公共图书馆推动事业发展的一个有效切入点。电子政务环境下,图书馆应研究如何推动政府信息公开。中国图书馆学会“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全方位、系统地提出了总目标,构建服务社会、惠及全民的图书馆体系;加强学术研究,推进图书馆事业法治化进程,提升图书馆社会价值;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图书馆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2、图书馆发展要融入市场

2.1图书馆融入市场是时代的要求

市场经济下,图书馆面临着“一馆两业”的局面:既是事业型单位,也面临着产业化的客观要求。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对图书馆事业造成巨大冲击。此后,在各种考验面前,图书馆频繁改革。竞争机制迫使图书馆变“藏”为“用”,只有动起来,才有生存、发展的希望。图书馆历来都是依靠财政拨款而生存的公益性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很多固有的矛盾,其服务潜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种种困境迫使图书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各种问题,以市场供求双方的满意程度来衡量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在市场经济下,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须适应环境,完成自身的市场化转型,努力争取经济利益。引进适应市场需求的资源,寻找市场经济下的新型服务领域,如分级服务、举办教育活动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薪酬应向市场看齐,将薪酬市场化。

2.2追求效益是图书馆融入市场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有利于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较为有效的经济方式。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关于“图书馆产业化”的研究较多,有学者认为“图书馆产业论被现实否定了”。图书馆的公益福利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将向产业经营性转变,将以市场为导向,将图书馆信息服务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诸多环节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并计算其投入产出,提高图书馆投资的经济效益的一体化经营过程。[7]过去重建设、轻服务、重规模、轻效益的管理模式,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图书馆追求效益与其他生产部门明显不同,它以社会效益为主,以经济效益为辅。经济效益以各种数量指标衡量,其表现形式较为显著;然而社会效益尚缺乏有效的评估量化体系。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投入产出比”的评估体系,是重要突破口,也是图书馆面临的一项新工程。

3、图书馆的创新之路

3.1转变管理模式,实行战备管理和制度创新

图书馆战备管理,指通过改变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人力资源配置及信息服务手段,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整体战备的宏观布局,需要业务战略的过程实现,而业务战略重点要从读者需要和服务方式方面予以分析。此外,职能战略在图书馆战略管理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好其职能将大大提升图书馆创新的效率、增进图书馆创新的质量。市场经济中的图书馆,不再固守着传统的管理模式,而是引入更多的市场因素。图书馆除在信息知识经济环境下,不断开展馆际合作并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外,还要在资源专业化、特色化上加大建设力度。最为重要的是,图书馆应该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以读者用户为中心的高效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运作体系,唯有进行制度上的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封闭落后的状态。

3.2服务创新是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服务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业务。图书馆应从自身寻求读者需要和从社会寻求图书馆的服务定位。运用系统软件对读者需求进行全面评测、分析,通过软件采集、调查表、读者信箱、微博等手段,第一时间获取需求信息,据此采取相应策略。这一形式较为传统,且时间跨度大,很难形成连续性,因而更有必要坚持。如何从社会获取读者需求是个综合工程,需要大量的横向比较,需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纵向的前瞻探索。图书馆的发展,近几十年来始终跟在社会发展的步伐后面,这种状况尚有改进的空间。上述供给什么服务,以及需要什么服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落实到实处,从服务内容、方式、手段角度看,就要有针对性。“图书馆的服务重心要从提供一般的纸质文献服务向咨询服务转移,图书馆的重心不是阵地服务,而是要学会打理和优化知识”。无论是纸质资源,抑或是电子资源,要走数字化之路;同时,整合系统的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原有的单一的借阅功能,应向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库、知识库及在线或离线信息服务转变。创新型图书馆,可以大胆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新的服务思想理念下,不断扩大、丰富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方式、服务的品种。

3.3将信息化放在图书馆创新发展的重要位置

图书馆信息加工和开发,总是围绕着信息资源的整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服务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图书馆为解决信息量剧增、为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与图书馆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之间的矛盾而作出的选择。通过组织本馆资源、外来资源及网络资源,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体系,提供大规模、分布广的知识中心;强化网络中心联合服务功能,弥补单一图书馆信息相对较少的不足。

篇5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知识经济;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使世界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图书馆作为人类积聚知识的宝库,是传播、交流知识和信息的中心,在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尤其是面对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以及计算机国际语言化技术的突破,正在把传统的、分割的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新境地,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面对新挑战,作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并不会也不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水涨船高般地顺势发展起来,而是要抢抓机遇并利用好机遇,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其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1 加快调整人员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

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长期以来默默奉献、工作在服务读者的第一线,为图书馆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原始学历较低,且知识结构单一,在应对知识经济挑战中必须加快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特别是要把好新进人员的关口,优先录用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一是加快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聘任制,深化内部人事、分配、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切实改变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与事业单位相适应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形成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脱产集中培训、在职教育、岗位练兵等形式,加强对现有人员现代科技知识、文明礼仪修养等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大力提高人员基本素质。三是把好人员入口关。新录用人员要按照图书馆业务需要,通过面向社会公开考录的办法,录用一些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特别是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专业人才,以及一些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挑战。

2 加快以计算机为龙头和标志的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计算机在图书情报工作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图书情报工作的内容,而且扩大了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科学实践的范围。同时,它也是实现图书情报工作一体化、网络化的物质基础。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就必须加快以计算机为龙头和标志的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做好“硬件”准备。各公共图书馆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合理确定自己现代化、自动化起步的水平,经过一定时期的使用后,然后再升级进档。按照一些起步较早的公共图书馆的实践经验,采用“单机起步——建立局域网——加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的模式,较适合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实际。因为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较适合当前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和读者的实际情况,使管理人员和读者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逐步适应和提高的过程。而对于管理人员和读者素质都较高的地方,可以采取跳跃式的发展模式。

3 建立富有个性特色的数据库。

公共图书馆进入网络的最大长处,就是能够实现馆际间的资源共享,使本馆及其读者能利用其它馆的信息资源,也使其它馆及其读者能利用本馆的信息资源。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建立各自的数据库。当前,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要将自己的全部藏书输入数据库,用于馆内借阅检索尚可。但若全部上网,则既无必要也是浪费。限于目前的实际,应将各馆的富有特色的藏书,特别是地方文献类藏书优先建立数据库上网。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各公共图书馆之间的馆藏趋同;只有在地方文献和特色藏书上,不但各不相同,且各具特色。如果趋同的图书都上网,不但占用数据库库容,其使用价值也不大,因为在各馆都能找到它的实物。而对于大型公共图书馆来说,数据库全部上网则可充分发挥其“大而全”的优势。所以,对于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来说,应加大地方文献的征集力度,或加强自己的特色藏书,以便在网上更好地显示自身的馆藏特点,体现自己“小而全”的价值。

4 建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全新的思想观念。

根据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物质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及其行为方式的转变。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就是说真正的生产资料不再以资金、设备和原材料为主,而是人的知识。具体地说,它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使用之上的经济。其基本特征是信息化、智能化和智力资本化等,知识、智力和品牌等无形资产成为主导的经济资源。因此,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居于信息资源收集、储存和传播的中枢,其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成为经济知识条件下的“产业部门”,而不再是农业经济或工业经济条件下的“服务部门”了。所以说,公共图书馆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还必须更新观念,并逐步地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的工作方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引起人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重大变化。这对公共图书馆来说是压力也是挑战,更是机遇和希望。

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只有认清形势,顺应潮流,加快图书馆自动化、信息化的步伐,主动迎战,才能保证公共图书馆知识经济激烈的竞争中,真正成为收集、传播、交流知识和信息的中心,作为经济知识条件下知识的神经中枢,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篇6

【关键词】东兴重点试验区;高校图书馆;转型与创新

200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让它成为沟通我国和东盟之间的重要区域。2012年,广西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标志着中国最大的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破壳”问世。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广西乃至中国通往越南以及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也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

伴随着北部湾地区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北部湾经济区研究、建设、发展提供文献参考、信息咨询、情报服务、资源共享等服务,这是高校参与和推动北部湾地区建设的主要举措之一,这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位于防城港市,这里正是广西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范围之一,本文试以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图书馆(以下简称“该馆”)为例,谈谈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区位优势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如何应对发展之大流,利用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转型与创新的华丽转身?

一、北部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

1.封闭性、传统型管理和观念满足不了发展要求

图书馆的现代化对传统的管理方式也提出了要求,如质量管理、量化管理,系统的运行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尚未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服务互动关系仍是“书本位”,未向“人本位”转移。在网络时代,读者更加需要图书馆提供经过整合的、有序的信息。

2.资源逐渐被信息化所取代,传统阅读方式满足不了读者需求

传统图书馆一般局限于本馆资源,只能提供固定模式的信息服务。而现今图书馆可以以用户为中心,为具体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等条件的制约。传统图书馆以印刷体文献为资源对象,是“印刷载体化”和“固化”的;现今图书馆以数字信息为资源对象,是“数字化”和“虚拟化的”。但是,目前北部湾地区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发展不平衡,种类单一,特色不突出,共享程度不高,收集范围比较狭小,层次比较低。同时,整体而言,各高校间网上联机采编、借阅和检索存在很多困难,数字图书馆缺乏统一的规划,无规范的标准,政府对之投入较少,真正懂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少之又少,这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北部湾地区的数字图书馆显得相当落后。这一状况如持续不加改善,将影响北部湾地区图书馆的发展,甚至是地区经济信息化的进程。

3.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满足不了学生求学、就业需要

跨国招生、国际合作办学要求高校图书馆能够提供多种国别或地区的相关信息。例如,校区位于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紧靠越南,与越南学校的合作办学将越来越多。但是,该馆关于此类跨国求学的信息少之又少。再者,北部湾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创业难,要求高校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信息。就业信息的不完整、不对称、不及时也是影响招聘和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就业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化解就业矛盾,并且为大学生自己创业提供更多的信息,无疑是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

二、北部湾地区高校图书馆需转型与创新

1.管理创新,观念转型

首先,图书馆管理制度需完善与创新。首先需规范馆内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构建一个较为公认的、可操作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此外,建立读者诚信评价机制,为读者建立诚信档案,同时,让读者参与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满意度等评价体系里来。再者,在网络时代,读者对于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更为强烈,其在网上的个体行为也更为突出,形成面向需求、适应变化的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另一方面,馆员关系到服务的水平与质量,是转型与创新的有力保障。原有馆员本身需要通过进修学习、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危机意识,积极投身到北部湾建设的大潮中。同时,需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例如,随着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该馆的馆员应积极学习相应的情报知识,为学生、为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信息与服务。现代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成为真正的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

2.信息创新,技术转型

首先,大力推广数字阅读,引进智能自助系统,简化借还书程序。

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已成为时展的潮流和最显著特征,引发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生活方式的诸多变革,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针对特定用户,开放特色资源,提供个。例如,北部湾高校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网络参考文献和电子出版物;与读者进行网络信息沟通等等。

其次,坚持引进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并行。

依托本馆现有资源,自建特色数据库,结合地方特色,满足北部湾地区个性化信息需求。对所搜集到的资源进行分析、存储,并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打造数据库品牌。地区各高校合理配置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开发,形成具有北部湾地域特色和优势的数据库。防城港校区即可根据其地理优势,建立东兴特色数据库。

再者,建立北部湾地区数字图书馆联盟,实现北部湾地区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免费为读者提供各种实时服务,推动联合咨询参考服务。

图书馆联盟的建立和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打破封闭、对外开放。北部湾地区图书馆联盟的建立依赖着各高校主动联合行动起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图书馆数字技术,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政策优势,同时还依靠政府的大力投入与扶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统一标准的规范体系,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稳定、互联互通、高新方便的跨库检索和先进的信息服务。

3.服务创新,定位转型

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随着开放的不断推进,服务需求态势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图书馆服务需要不断延伸和拓展,转变传统的、单一的服务模式,努力以多层次、多功能、多样化的新手段、新形式提升开放的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基本功能是不变的,但是,高校图书馆也应顺应时代和地方发展的需要,重新定位。例如,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有其功能定位和五大功能区,而该馆则可以参照这些功能定位,进行相对应的研究调查,市场分析,有针对性的满足企业和学生需求,而不仅仅局限在教学与科研的基本功能上。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形势愈加严峻,这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面对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图书馆也理所应当贡献一份力量。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加强就业系统内外的互联互通,有效拓展就业指导服务的广度、深度。图书馆也应积极主动与政府、学校、企业等机构建立多元合作关系,这样既能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服务,发挥图书馆先天优势,也能增加图书馆的社会能见度和社会影响力。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服务服务仍十分的被动,只有走出去,让高校图书馆不仅为学生,也为企业、为社区、为地方提供服务,才能让图书馆走上一条崭新的创新之路。同时,北部湾地区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海量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跨国求学信息资源和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就业与求学提供方便而快捷的信息服务。

三、结语

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一切的竞争以知识为基础。北部湾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东兴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成立,所带来的机遇和对社会发展、经济服务、高校建设等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北部湾地区各高校应贡献一己的力量,而高校图书馆也责无旁贷,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改革与创新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走之路,只有走上转型之路,走出创新之路,才能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山.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探析[J].图书馆界,2010(5).

[2]潘丽君.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变革[J].科技情报开放与经济,2010,20(26).

[3]胡可东.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调查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2).

篇7

(一)经济全球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技术管理合作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对于图书馆事业来说具有更大的发展意义与前景。

1.图书馆是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构成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日趋密切,各国的图书馆界是推动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主城部分。但是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在近段时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反战,但是同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事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图书管的设计上、运行机制上、资源配备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我国要想实现国家竞争力的上升,综合国力的增强必须要深化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互相学习,以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与提升。

2.信息全球化的中心是图书馆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当中,更多的是以信息全球化的方式实现的。而图书馆作为信息全球化的中心环节必然会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当中,这样才能够为我国各大各大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图书馆能够为我国带来更大的信息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需求无疑会成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3.信息及交流量的迅速增长

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赢得了很大的成绩与发展,但是至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全球信息交流迅速增长,如果我国没有丰富的信息存贮和可以选用的资源,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我国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合理的设计图书馆,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并提高图书馆的整理加工、导航等各项功能。

(二)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网络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也是图书馆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支撑下的图书管以科学合理的设计、创新的服务功能,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在信息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其技术必然会有效的提高图书馆的自动化水平并有效的更新图书馆传统的服务理念,实现图书馆服务效率和水平的提升。而这就需要在图书馆的设计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在图书管内图书的借阅、整理、加工等工作才能顺利展开,确保图书馆对书籍的保管条件符合标准,从而实现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2.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通信走入了千家万户,当今有很多人热衷于电子图书的浏览与阅读,因此使得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成为可能。因此在图书馆的设计中必须要注重虚拟化和数字化的建设,比如可以通过建立类型丰富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网络虚拟资源建设与整合等工作,从而实现同现实图书馆内一样统一的馆藏体系,进而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

二、图书馆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图书馆面临着向现代图书馆转型的挑战

众所周知,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机,各项资源的投入都非常紧张。这也是我国当前图书馆事业没有取得较大发展的重要原因。首先,由于图书馆的信息化、网络化设计与实现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使得很多图书馆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冒风险望而却步。其次,图书馆也面临着来自于人才方面的挑战,由于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开出的待遇条件并不优越,很多的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人才不愿意从事此行业的工作,以至于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这也就严重的制约了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

(二)图书馆面临的机遇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日趋密切,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如何抓住机遇,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事业摆在了国人面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大好的局势下协调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其次,图书馆的设计还应该基于全球信息一体化的基础之上,并承担起图书馆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图书馆强大的信息支撑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与国际经济结果有着总要的参考意义。其次还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的设计还应该着重服务功能与管理功能的实现。图书馆只有抓住机遇,拓宽渠道,不断的提升服务水平、切实落实我国相关保密发挥和知识产权管理等工作,才能够实现自身优势,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三、图书馆的未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众所周知,图书馆是一个服务性质的行业,图书馆最基本的总之就是为信息需求者提供有制度服务,因此在图书馆设计工作当中对于这一点必须要予以重视。比如在环境氛围的营造上、建筑结构设计上都应该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其次,图书馆的设计还应该围绕我国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来开展工作,从而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带来的调整。总之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进一步拓宽和构建新的服务平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的设计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服务人民,并积极的承担起图书馆的收集整理、创新、导航等功能,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功能和优质的服务。

篇8

图书情报部门与知识经济有着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图书情报部门作为该单位图书文献的核心场所,为该单位的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提供信息保障,同时伴随着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服务于知识经济。另一方面,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图书情报部门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情报工作和知识经济在相互依存与促进的良性循环中,共同推进知识经济时代的向前发展。

2新形势下图书情报部门面临的挑战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渐普及深入,图书情报部门与其他行业一样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图书情报部门在积累大量信息资源的同时也慢慢演化成为了服务中心,在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竞争经济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新型的服务机构涌入市场。这就要求图书情报部门的情报工作需要具备深厚丰富的理论根基、扎实的实践经验以及现代化的技术管理体系。图书情报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于人才培养及知识创新,同时传播知识、促进知识应用。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所遇到的挑战主要表现如下:

2.1图书情报服务观念的挑战

随着知识经济以及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信息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情报部门不再是文献资料的收藏者和提供者,而是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图书情报机构要及时将馆藏的传统服务向以获得信息、提供信息资源为基础的服务转化。在未来的发展中,藏书量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图书情报工作的唯一标准,电子文献信息的拥有量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信息量将成为衡量图书情报部门规模的新指标。从文献收藏方面来说,复合文体资料,如:电子出版物,包括声音、图像、影像等将逐步取代原始印刷文献。

在读者使用层面,现在的读者更倾向于通过电脑网络进行检索而取得文献资源。图书情报部门应建立一定规模的专题数据库。总而言之,广大图书情报部门应转变服务观念、优化服务,才能逐渐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变革。

2.2知识经济对图书情报部门工作人员素质的挑战

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知识的占有和转化,这必然对人才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传统的服务技术已逐渐被计算机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计算机国际语言技术所取代,这也体现了图书情报机构逐渐实现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面对逐渐严峻的挑战,图书情报机构工作人员应尽快认识到知识经济大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的性质、任务及内在运作规律,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掌握新技术。

随着国内外交流越来越频繁,读者对外文文献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图书情报机构工作人员就必须加强外语的学习,提高外语水平,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新技术、新领域,只有这样,图书情报机构工作人员才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3总结

篇9

中国经济的主要贡献不知不觉已经从投资转向消费。消费从过去的买卖产品快速变化出高度繁荣丰富的内涵。

对于营销人而言,似乎哪里都不像路,又似乎哪里都是路。

增速放缓与“互联网 +”转型

2015 年,融入互联网新模式的经济成分加速崛起,在零售、金融、旅游、教育等许多行业形成进击之势,而传统模式的经济成分则增长乏力,呈现冰火两重天的鲜明对比。同时,消费需求升级、地域差异扁平,消费者力量倒逼行业变革。这种局面迫使企业更积极地从传统营销转向数字营销,并且更注重实效。

总体而言,数字营销领域的机会与压力同在,而机会更为突出。

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

201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 6.9%,是近 20 年来首次滑落至 7% 以下。这并非偶发,而是因为经济已经整体进入规模增速放缓的新常态。如今各行业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劳动力减少、成本上升、需求乏力、新竞争搅局等诸多压力。如何适应整体增速放缓的环境并建立新的生存 - 发展模式,是许多品牌需要认真思考和逐步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助消费者倒逼行业变革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变化巨大,需求端作为一种强大力量正在拉动各行业升级,电商、O2O 服务、零售、金融等领域都成为风口的典型示例。

移动互联网纵深发展

经历了近 10 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基础已经变得非常扎实,智能手机的渗透率正在趋近饱和水平。因此,其发展重心已经从“用户规模增长”转向“应用深度渗透”,2015 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纵深发展有目共睹。

网络用户规模平缓增长

CNNIC 的调查数据显示,2014 和 2015 年的互联网用户增长率分别只有 5% 和6.1%,这说明互联网的渗透率已经逐渐接近稳定状态,而 2016 年 1 月的手机互联网用户占比已攀升至 90.1%,也即将饱和。

社交平台连接所有社会角色

借助网络,个人用户的关系圈普遍得到了显著扩展,社交生活愈加丰富。除了传统的见面拜访,通过社交工具发状态、相互问候、点赞和发红包,甚至学习交流和协同工作,都已成为新社交生活方式的一部分。2015年 1 月微信对其用户的调查数据表明,86.1% 的用户增加了与朋友互动的频率。

移动中随时随地消费

2015 年,艾瑞数据显示移动端网购交易额占比已超过 PC 端,占到全年的 55%,并预测 2016 年将继续攀升至 67.7%。而来自天猫的数据表明,“双十一”狂欢中移动端的交易额占比高达 68%。

从日常的快速消费品到耐用消费品,从股票交易到理财投资,消费者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场景实时决策并完成交易,移动端已经成为品牌决胜的新战场。

数字营销的挑战与机遇

1.挑战

数字营销效果压力骤增。经济形势、行业竞争正在给广告主更多压力。他们正在将越来越多的预算转向数字营销,有些营销活动在KPI 指标上的表现不差,却不一定带动销售明显攀升,这让他们心理上缺乏安全感。

对数据结果的挑战。即使抛开“数据作假”,广告主对数据结果仍存在较大的质疑。

对 KPI 体系合理性和实效性的挑战。数字营销在快速发展中。KPI 体系的合理性与实际销售结果之间的关联性,常常处于变动、失衡的状态。即使完成 KPI 也未必能解决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在2016 年“数字营销趋势”调查中,广告主在“改进广告效果评估的 KPI 体系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期待,提及率达到 71.8%。

品牌与消费者关系的重新定位。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工具和信息去理性的评估品牌,也会通过更丰富的接触点令消费者对品牌形成感性认知,与品牌形成更多互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复杂和多样,品牌开始为如何与消费者“搞关系”困扰。

碎片化格局增加媒介策略难度。虽然某些超级媒体已然胜出,但整体的移动媒体格局仍然风起云涌,碎片化加剧。庞大的媒体数量,多元的媒体类型,用户注意力的涣散,不仅使媒介营销指标更难达成,也对媒介策略制定和沟通形成挑战。

2.机遇

许多媒体营销产品尚未固化合作灵活度更高。通过媒体与广告主的共同推动,数字媒体在营销产品方面的创新非常活跃,比如精准投放、跨屏整合、线上线下整合、媒体与渠道打通、垂直链条延伸、移动端创新等等,不断拓展数字营销的想象空间。

IP 内容爆发产生更多优质营销资源。2015 年被称为 IP 元年,不仅出现《琅琊榜》《花千骨》等成功的网络 IP 改编剧,而且以 IP 内容为核心,串联起网络文学、影视剧、综艺、游戏、音乐等娱乐产业链条。2016 年 IP 内容继续呈爆发式增长,并且有 50% 的广告主表示会必用或多用 IP 内容。

整合、垂直和创新的视频营销更具想象空间。受到收视率和时间容量的限制,除了少数大台以外,大多数电视媒体都不得不选择更加大众化的节目类型和内容,而在线视频媒体则在垂直领域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尤其是 B 站、斗鱼这类垂直媒体,以内容重度区隔用户,日访问量高值也能达到千万,形成非常活跃的潮流文化社区,使得品牌能够传递更具针对性的传播诉求。

跨媒体营销数据变得更丰富、多元和实用。2015年,“大数据”已经度过炒作期,变得更冷静而务实。在资本运作、平台内部协同、战略合作等形式的推动下,打通泛媒体化平台之间的“数据孤岛”也已呈现实质性进展。

APP 不仅是软件,更是人、产品、品牌间的连接器。APP 本来是装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软件,其初始功能是解决用户需求,比如购物、娱乐、社交等等。但互联网背景下的APP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软件程序,而是连接人、产品、品牌等各种角色的工具,借助数据和资讯的传输、处理能力,实现各种资源的配置、协同和交易。

新技术持续释放创新红利。聚焦数字营销中的技术应用,2016 年,广告主最为关注的是 O2O 技术、VR/AR、地理位置信息,其次是多屏互动、程序化创意和 H5。

篇10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信息服务;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210-02

一、引言

目前,大数据已经获得各行各业的青睐,各界人士已开始研究并应用大数据技术,而与大数据密切相关的图书馆的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大数据的崛起也驱动着图书馆采取措施进行积极应对。图书馆作为储存知识、传播信息和提供服务的资源库,如何采集各种载体的数据资源,并从中分析、挖掘出读者行为中隐含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信息,找出读者的隐性需求,继而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已成为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改进制度建设的机遇。本文在对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认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大数据对图书馆的影响、机遇和挑战。

二、大数据

1.大数据的概念。大数据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定义,只要是具备数据量庞大和数据形式多样,并且是非结构化的数据,即为大数据。大数据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数据量大(Volume)、种类多(Variety)、速度快(Velocity)的特点。

2.大数据的特点及技术。对于大数据的特点,业界通常用4个“V”来概括,即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Volume:数据量巨大。经济的发展使各种活动及设备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数据量,已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Variety:种类繁多。数据的种类不止是结构化的,现已出现了非结构化的数据,如图书馆中读者的行为信息数据等。Value:价值密度低。价值密度与数据量密切相关,密度的大小与数据量的多少成反比。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数据是数据挖掘的研究重点。Velocity:处理速度快。这是大数据与传统数据挖掘不同的最显著的特征。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服务等。

3.图书馆的大数据。图书馆的业务通常包括图书的搜集、整理、管理和书刊的利用,具体包括采购、归类编目、数据安全保障、网络建设、信息咨询、图书和数字化资料借阅、多媒体服务等方面。因此图书馆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现今,随着图书资源中类的多样化及图书馆新服务的开展,图书馆的大数据不只局限于结构化的数据,还包含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例如图书馆与读者的交互信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动态以及读者对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行为都会被记录,因此就形成了图书馆大数据。

三、大数据对图书馆的影响

1.大数据将对图书馆的建设产生影响。为了满足用户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增加了图书资源的来源,使图书信息数据量越来越大,原始的图书馆数据管理机制已不能适应海量数据的管理需求,为此,图书馆需要重建良好的数据库体系和高质量的索引,从而可以提高读者检索数据资料的效率,并根据读者需求,利用大数据技术中的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数据。因此,图书馆应增加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数据分析技术功能,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用数据,提高读者的检索效率。

2.大数据对图书馆的数据存取能力提出挑战。“大”是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特征,此外,大数据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多样的数据类型、巨大的数据价值等特征。因此,如何在多样的或者大量的数据中,迅速获取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成为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

3.数据挖掘将成为图书馆的重要服务目标。图书馆应该面向各种学科和研究方向中不同层次的用户,应该为来自各种层面的社会群体提供服务。这也就要求图书馆可以提供更加全面而且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图书馆应该包含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各类数据中分析并挖掘出对读者有用的、感兴趣的数据信息,并且不断地更新服务类型,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数据的搜集、存储和分析处理将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大数据对图书馆的机遇。大数据具有在多样的或者大量的数据中,迅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图书馆大数据除了馆藏资源,还包括用户的行为信息,如读者借取的书目类型、范畴、方向等。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如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分析并整合出读者近期关注的热点研究方向,为图书部门决策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相关研究领域其他科研人员的研究进展。同时,利用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对读者平时的检索访问历史进行搜集、分析和处理,并挖掘出有用信息,从而预测出读者的各种需求,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2.大数据对图书馆的挑战。大数据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图书馆面临着如何应对大数据的挑战。大数据具有多样性,包括非结构化和结构化的数据,其中绝大多数数据是大小、内容、格式、用途完全不同的难以处理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图书馆面对大数据的到来,首先应该具有大数据的思维和意识,其次才能判断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选择应对策略,最后才谈得上技术实现的问题。大数据既不等于数据挖掘也不等于统计分析,但是这些技术和算法都需要大数据的支持。图书馆应正确认识大数据,才能对大数据的到来做好准备。(2)大数据对图书馆的数据整合、处理能力及图书馆的各种技术开发、服务提出了挑战。随着海量数据的出现,为了顺应时展,图书馆的改进不能仅仅停留在硬件改进的层面上,还要提出一套具体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挖掘的方法和体系,以提高全面把握和综合深入的能力。(3)数据安全、知识产权、商业利益、公共安全受损的威胁增大。大数据的发展,信息开放度加大,新的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以及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和设备将不断涌现,云计算将更加普及,这将对数据的安全构成很大的风险。

五、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大数据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思维方式、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以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为代表的大量数据的产生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处理,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另一方面需要专门的数据处理技能,它的到来使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图书馆不仅要具有大数据的思维和意识,认真分析自身现状及发展需求,还要正确认识大数据的来源和发展方向,以提高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人性化的服务。本文将图书馆的应对策略总结如下:大数据的获取。数据资源的获取来源包括数字数据、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读者行为数据。现今,数字图书馆已经实现了资源的数字化和对数字资源的获取,图书馆加强了对读者行为数据的获取策略,从而分析出读者的喜好和需求,提高信息服务质量。(1)大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数据量的急剧增加,对图书馆资源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图书馆需要一些低廉而又高效的存储和计算设备,而云计算为海量数据存储和计算带来了希望,图书馆可利用云计算技术解决这一问题。(2)加强大数据的建设。为了积极应对大数据的到来,图书馆应该提高大数据建设水平,规划好一个完整的大数据处理流程。同时,图书馆应该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出新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3)技术和管理人员培养。高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能够提高大数据的处理水平,以便更好得为读者提供服务。因此,图书馆应该为管理人员提供定期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六、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使传统图书馆面临变革,同时也是对图书馆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为图书馆提供了新的视角,不仅能更细致、准确地洞察用户,而且能更深入地剖析业务工作,引导图书馆向更人性化、专业化的层面发展。即使目前还无法预测大数据在实际工作中将会产生何种具体的效用,但其独特的魅力和理念将吸引研究者进行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郝志刚.大数据、云计算与图书馆[J].新世纪图书馆,2014,(6):36-39.

[2]韩翠峰.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2,(5):37-40.

[3]李恬.大数据理念与图书馆大数据[J].新世纪图书馆,2014,(6):24-27.

[4]周加艺.大数据与图书馆服务创新[J].情报探索,2014,(6):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