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从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商务从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商务从业方向

篇1

引言:随着信息化普及和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高速成长,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其交易模式正逐渐步入主流,市场发展潜力较大。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电子商务成为了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

一、市场电子商务人才需求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2月,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60万人。相关行业就业人数,已超过1200万人。有关数据预测,未来5年,中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过半以上会考虑尝试或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届时,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以上。

二、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

2001年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13所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截止到2010年6月已有375所院校经过教育部批准或备案开设本科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在校学生约10万人。每年毕业生约有10万余人。未来十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缺口达200万。

三、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

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主要分为三类:

(一)商务型人才,具备对电子商务活动全局性了解,熟悉各阶段活动实施流程及相关技术平台实现;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业务、决策支持等工作。

(二)技术型人才,要求能够把握技术实现框架,精通各种电子商务技术,熟练操作。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站维护等相关工作。

(三)综合型人才,具有丰富的应用经验,前瞻性和创造性思维,顺应市场,把握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和趋势。主要从事企业电子商务整体规划和综合管理。

四、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介于30%到40%之间,大量的毕业生未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低就业率和企业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渴求度产生了巨大矛盾,电子商务人才供应落差十分显著。这些无不反映出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专业定位模糊,就业去向不清晰

大部分的院校在没有对企业需求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就笼统的确定了专业培养方案,造成培养的方向和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性,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课程设置不合理,技术多而不精,将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与商务、管理方面的课程简单揉合,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教师普遍是半路出家,多是从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等专业转移而来的。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出将电子技术和商务知识的简单和随意组合的现象,多数教师通过自学,研讨会和培训来获取知识,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也没有相关从业经历和项目实践经验。教师知识面不系统、不全面、不切实,授课自然就不能结合企业实际应用,以致教学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三)实践环境不理想,与社会联系不够

因为模拟软件的更新换代不够及时,企业真实操作之于学校模拟软件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学校软硬件与企业相关设备的巨大差距,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实践的效果,造成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实际人才需求较大的差距。

五、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建议

(一)针对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凸显培养特色

根据企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需求,比较适合在应用本科层次培养条件的是技术型和商务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培养目标应侧重定位在这两个层次之上。同时,为了确保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专业定位还应该体现差异化和特色化。可以针对区域优势,将电子商务与某一个具体的特色行业或领域结合。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将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具有实践经历的从业人员纳入教学队伍,聘请相关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运作和开发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指导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推广来自企业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技术,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校企共同制定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保持教学科研始终与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密切相关,形成良性循环。

(三)开展校企合作,实行项目驱动、产学结合的实践模式

篇2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公司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26

1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入市场,农村电商企业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农民自己做起了电商。电子商务给农村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发展的机会。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2013年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农产品卖家达到39万个,相当于所有“淘宝网”卖家的1/20;2014年我国农村网络消费总额1800亿元,预计2016年这一数字将攀升到4600亿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1.2可供选择的电子商务平台越来越多

电子商务离不开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国内有众多的电子商务平台,比较知名的有“1688”、“淘宝网”、“天猫网”、“京东网”、“微商城”、“美团”等等。这些平台提供了较为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从产品上线到营销、支付等功能。只要有网络接入的地方,就可以开展电子商务。

1.3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市场竞争是必然的生态。农产品上市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一个相同的时间点,大量农产品集中上市,必然带来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产品销售立刻形成激烈的竞争。如果产品销售不畅,往往造成产品价格的急剧降低,或者因为不能及时销售,致农产品变质腐烂,这些都给农民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高效的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营销模式,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机会,农民有机会通过电子商务把产品快速出售。但是农村电子商务同样面临着市场竞争,不仅有产品的竞争,还有技术上竞争、管理上的竞争。

1.4急需大量电子商务人才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长期落后,缺乏人才吸引力,造成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人才缺口很大。很多农民希望开展电子商务,但不仅自身不懂如何开展电子商务,身边也缺少懂电子商务的人才。因此,农村电子商务急需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

2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2.1产品的特殊性增加电子商务实施的难度

农产品易变质,不耐储存,上市季节性强,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短时间大量上市,销售压力很大。如何让农产品快速销售,是一个难题。需要解决产品信息推送到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推广,需要解决物流和产品包装等问题。

在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实施过程中,物流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物流要求时间要短,要快速送达到消费者手中。而产品包装不仅要能完成产品保护,还要考虑包装成本,要尽量使包装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2.2电子商务技术与规则形成壁垒

电子商务要依靠电子商务平台。国内众多的电子商务平台分属不同的公司,分别有不同的运营模式和规则。入驻这些电子商务平台的从业者,必须要了解这些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与规则。但众多的电子商务从业者在同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从事同一种产品的销售的时候,由于平台提供的资源有限,大家必然要竞争有限的产品展现的机会。由于资金、经验、技术等方面的不同,只能允许有优势的电子商务卖家获得更好的展现,从而有机会出售更多的产品。而对于大多数刚刚进入电子商务平台的农村电子商务业者,这些电子商务技术与平台规则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

2.3人才缺乏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商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兴商务模式,需要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去从事电子商务活动,而农村恰恰缺乏专门的电子商务人才。我国整体上电子商务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经过专业学习的大中专电子商务人才集中在城市,农村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文化教育设施的不完备等,不足以吸引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到农村就业。当前,电子商务人才缺乏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4资金缺乏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长期以来农产品的价格偏低,使大量的农业从业者缺乏足够的资金积累。农村个体从事电子商务面临资金不足的难题,难以承担电子商务活动中必要营销推广成本和人员成本。

3农村电子商务实施“点面结合”策略

如果把广大农村当作一个“面”,那么其中每个农产品的供应地则当作一个个分散的“点”。每个点单独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将面临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如果能够找出一个核心的“点”,围绕这个“核心点”实施

依托专业电子商务公司,由专业电子商务公司负责实施农村电子商务项目,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专业电子商务公司成为电子商务经营的“核心点”。由于专业电子商务公司在管理制度、专业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农民只负责按计划实施生产和管理,产品营销交给专业电子商务公司负责。

专业电子商务公司可以与大量的农村从业者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一点对多点的关系。产品可以实现多样化,淡化季节性的影响,实现多种经营,如农产品再进行深加工,再进行电子商务营销。

这种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子商务专业化、集约化,能够适应当前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3.2选择适当产品形成产品“吸引点”

在电子商务实施过程中,由于在同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上存在相同产品的竞争。如何将产品推广到消费者的面前,需要营销手段和方式。其中,比较有效的方式是以当前消费者最喜欢的产品吸引消费者来访问网店,有计划地引导消费者浏览网店网页,在浏览页面过程中逐步向消费者推广所有的产品,从而带动整体的营销。这就是产品“吸引点”。

产品“吸引点”在电子商务实务中非常重要,它能够为电子商务网站带来流量,最终提升产品购买量。

3.3点面结合,形成持续“赢利点”

依托专业电子商务公司这个“核心点”,合理选择产品“吸引点”,带动全体产品的营销,达到“面”营销的效果,这样自然就形成了“点面结合”。

由于产品众多,在不同的销售时刻,都能有合适的产品供应市场,从电子商务技术的角度,能够不断地形成转化,维持好客户资源,源源不断地带来销售效益,最终形成持续的“赢利点”。

4结语

农村发展电子商务需要专业电子商务公司技术、人才、资金的支持,小而散的电子商务模式不适合农村电商做大做强,专业化、集约化是适应当前越来越激烈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杜立峰,王艳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与变革效应[J].当代经济,2015,(32):3639.

[2]张欣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08):140142.

[3]涂小云.浅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1622.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1电子商务与物流两者之间联系

1.1电子商务为物流发展指明方向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变革、经济一体化等背景条件下,传统的销售模式向电子商务发展转型。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货物运输经营模式,创新的物流行业的服务项目,加快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多元化的电商发展直接影响物流的运营观念、运行方式、管理形式的发展方向,改变了物流企业的内部结构模式、实际工作环节等,进一步确定了物流在电商经济改革中的社会地位。伴随新形势下电子商务运行媒介不停变化,交易模式快速方便等特点,这就需要物流企业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完善服务项目,更新设备技术等,以此来适应电商发展。

1.2物流质量决定电子商务水平

电子商务的运行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其中物流质量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高水平的服务质量能加快电子商务的运转。在目前情况下,电子商务中实物商务还是占有绝大比例,伴随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不断深入,物流对其影响性渐渐显现。优质物流服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根本条件,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有益于资金流、商流等全面体现。从另一角度说,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加入更多的信息技术,经济发展提升需要依靠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因而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决定着物流企业的发展。因此,与电商高速发展相适应的优质物流服务是决定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

2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措施

应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中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对物流的要求,可从以下五方面措施提升物流企业发展。

2.1健全法律法规

当前,关于物流服务国内、国际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运输合同分章》、《水路货物运输规则》、《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国际铁路联运协议》、《铁路货物运输》等等。如何确保物流行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良好发展,正确处理利益与道德的问题,这些都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引导与制约。

2.2完善配套服务

面对我国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顾客对于物流行业要求和服务项目也会随之增加。物流企业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广泛开展调研,完善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功能与模式。进而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体验,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2.3加强信息建设

电子商务作为全球信息化时展的产物,关键是需要构建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物流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化建设包含两方面要素:首先,完善物流信息系统信息收集、信息分析、调整和管理的各个途径。确保每个物流传输过程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统一安排,时刻了解商品库存、种类、商品形态、传输状态等情况。其次,完善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运用各项信息处理技术,如设置条形码、全球卫星跟踪定位方式、语音识别等等,逐步建立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的配送系统,进而实现物流体系智能化管理,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2.4创新配送模式

不同于实体销售,电子商务是网络信息销售,是一种虚拟经济。人们选择电子商务因为它省时省力、选择面广、价钱可比等与实体不同的购物体验。但如果配送效率低下,人们对电子商务的选择也会受到影响。而且,这两种不同的消费方式,人们是根据所得的商品来评定商店。物流作为商家与客户链接纽带,质优高效的配送会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促进商家与客户的合作。反之,必然影响两者的合作,进而改变消费模式。所以,增强基础设施,创新配送模式,精分物品种类等,提高配送效率,使其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相适应。

2.5加强员工培训

人在社会经济发展当中起着重要作用,物流企业作为应用实践操作非常强的一种行业,提高从业门槛、提升物流人员职业素养、加强复合型从业员工的培训非常必要。不仅需要熟练物流各个环节的实践应用的管理情况,还需掌握各种专业设备实际操作的能力。所以,加大员工培训的投入,定期开展各项专业化培训活动,增加优秀员工的表彰等,促进物流人员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持续提高员工从业素养,提升行业服务体验。促使物流行业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步调相同。综上所述,物流系统的发展为电子商务时代的前进发展承担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日益显现,并对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对物流的要求还会逐步提高。物流是保障电子商务发展的根基,只有打好根基,电子商务产业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篇4

2013年电商行业进入一个调整期,像京东、苏宁、当当等综合类电商平台在保持强劲发展的同时,将把发展的重点从规模向“盈利”方向靠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截止到2012年12月,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65亿元,同比增135%,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到2013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300亿元[3]。这也预示着移动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未来趋势。从发展趋势来看,电子商务的外延在不断地扩散,以金融产品、旅游产品[4]、精品消费、保险产品为代表的无物流电子商务将成为整个市场的重要补充力量。金融产品中的基金业务、票务等细分市场经历了多年的积累,将会成为和传统渠道相抗衡的重要流通渠道。2012年,商务部、工信部以及地方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监管单位都已经将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纳入“十二五”规划的范畴之内。

2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与诚信、物流一起成为影响电商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之一。随着国家对电子商务政策的升温,未来5年,我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半数尝试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加趋紧。截止2012年12月,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目前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500万人。据2012年4月18日淘宝网淘工作频道的数据显示,仅从2012年4月2日到18日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全部电子商务职位需求数达到88870条。而从2000年来,我国339所本科高校和65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每年大约有8万多名毕业生,也就是说高校每年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只能满足这个产业半个月的需求。目前我国B2B行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比较平稳,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企业有精简员工的情况;B2C行业(网络零售企业)用人需求稳中有升,传统企业进军网络零售业务的人才需求量巨大;移动电子商务方面,随着以苹果、ipad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大量普及,移动电子商务市场逐渐成熟,开发运营方面的人才奇缺。

3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现状

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情况本应是人才供需两旺的大好局面,可事实却刚好相反,由于人才缺乏,我国企业电子商务进程比较缓慢,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教育界高涨的培养热情相比,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却遭遇了就业寒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且低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形成了市场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而企业和用人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且众多的学生处于失业状态的局面。如果不能扭转这种局面,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思路,会造成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信心缺失,导致学科发展失去推动力,也会给未来中国电子商务人才梯队带来断档的局面。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可以就业的方向非常多,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据统计,企业急需电子商务人才比例如图7所示,其中有18.18%的企业急需电商运营人才,20.45%的企业急需技术性人才(IT、美工),13.64%的企业急需推广销售人才,4.55%的企业急需供应链管理人才,而各类人才都很缺的企业占43.18%。因此,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就可以在电子商务运营类、技术类、推广销售类、供应链管理类等方向中选择。虽然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确实偏低,但不能说明社会上不需要电子商务人才,恰恰相反,现在电子商务人才很短缺。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偏低的原因有: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存在问题;学生在职业规划上认识不清,导致就业目标不明确。电子商务专业不像金融、国际贸易、会计等专业有非常明确的就业岗位,如金融专业对应金融行业,目标企业就是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国际贸易专业对应外贸企业,人力资源专业对应人力资源岗位,会计专业对应会计岗位等。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从事的是技术服务性质的工作,本身并没有构成一个行业,目前企业也没有特定的电子商务岗位。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工作,根据就业目标进行有方向性的系统学习,明确就业目标,具备岗位知识和能力,就业就容易多了。

4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电子商务是—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不同于会计、营销、金融、贸易等—些传统的、已经发展图7企业急需电子商务人才比例成熟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各院校还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目前,电子商务无论是从理论研究上还是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学校希望用4年时间把—个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的学生变成既懂商务又精通技术的全才,这种培养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电子商务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处于粗放竞争的阶段,因此富有经验或者能快速上手的电子商务人才很稀缺,各电商企业对人才的竞争逐渐白热化是必然的趋势。如何在高校设置合适的课程体系,建立“零距离”培养模式,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需求,是高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人才招聘网站对电子商务类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目前行业将电子商务岗位细分为:电子商务运营类、技术类、推广销售类、供应链管理类等相关就业方向,并对其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分析得到表1所列的结果,详细分析了电子商务不同岗位的细分及每个岗位的需要具备的能力。按照人才需求,我们可以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分成不同的课程群,并设置对应的课程设计和实训环节,制订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案,下面介绍其课程体系群。

4.1公共能力课程体系1)公共能力课程群具体课程见表2。2)公共能力实验实训环节情况见表3。

4.2电子商务运营类课程体系1)电子商务运营类课程群情况见表4。2)电子商务运营类实验实训环节情况见表5。

4.3电子商务技术类课程体系1)电子商务技术类课程群情况见表6。2)电子商务技术类实验实训环节具体情况见表7。

4.4电子商务推广销售类课程体系1)电子商务推广销售类课程群情况见表8。2)电子商务推广销售类实验实训环节见表9。

4.5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类课程体系1)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类课程群具体情况见表10。2)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类实验实训环节如表11所示。根据5个不同的课程体系最终综合制订出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案,在这个新的课程体系安排下,学生可以具备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市场的需求。

5结语

篇5

关键词:跨境电商;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一、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是融合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两种商业业态的新型业态。从表面上看,跨境电商基本等同于外Q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将传统进出口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电子化,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从实质上看,跨境电商指互联网科技对传统外贸的流程重组、渠道变革,不仅是传统国际贸易商务流程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还涉及许多方面活动,包括货物的电子贸易、在线数据传递、电子资金划拨、电子货运单证等。跨境电商直接连接生产厂商和国外消费者,降低了中间环节的交易费用,改变了贸易主体结构。伴随着贸易主体结构的改变,跨境电商将重组贸易价值链,即高附加值的活动扁平化,微笑曲线被拉直。总体来看,这种改变不仅为广大的中小企业开展外贸活动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也为众多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

1.具有复合型学科背景专门人才缺口极大

从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可以看出,在跨境电商领域,人才供给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以及国际商务专业,但招聘最多的还是国际贸易专业(70.1%)。在全国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近700所高校中,每年毕业生数量相当可观,但是近20%的企业还是直呼招不到人,80%的企业认为招不到合适的人。因为跨境电商属于交叉学科,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跨境电商企业需求更多的是既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程序,又擅长电子商务技术和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导致跨境电商复合型专门人才严重匮乏。

2.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中级电商人才需求旺盛

现行的跨境电商人才大致可以归为三种类型――初级(技术型)、中级(商务型)和高级(战略管理型)。初级(技术型)的特点是懂得电子商务技术,即知道怎么做出来;中级(商务型)的特点是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即精通现代商务活动;高级(战略管理型)的特点是懂得电子商务将来能做什么,即通晓电商发展全局。从调研的数据看,企业最需要有一定技巧和实战经验的中级人才,远高于具备丰富经验、作为业界翘楚的高级人才和会基础操作的初级人才。可见,高校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上应定位于中级人才所需的电商技术和电商实务能力。同时,大部分企业认为国贸毕业生存在如下缺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81.9%),专业知识不扎实(53.0%),知识面窄(51.3%),视野不够宽(49.7%)。这警示我们必须反思大学专业教育,尤其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否则即使我们完成了跨境电商方向的转型,也不能为企业培养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地方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标准

地方本科院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也有别于职业技术院校,它实现了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从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看,跨境电商专业方向的设置是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全符合高等教育改革方向的理性选择。

1.地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方向人才培养的定位

跨境电商包含以B类客户为主的跨境B2B业务,也包含目前国家重点促进的以C类消费者为主的B2C跨境零售。在互联网及第三方物流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跨境B2B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B2B贸易以快件或者邮件的方式通关完成交易。跨境B2C即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跨境零售业务。跨境B2C可分为进口业务与出口业务。其中,进口电子零售业务一般被称为“海外代购”,包括“天猫国际”在内的大平台以及不计其数的通过QQ群和微信开展业务的个人从业者。企业开展跨境B2C业务,除了要求相关人员掌握传统国际贸易业务中诸如询价、核算、跟单、结算等基本技能外,还应着重培养面向海外消费者的营销与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方向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为地方经济贸易发展服务,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跨境电商业务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能够在电商平台、外贸企业、物流企业等企业单位或相关服务机构从事跨境B2B、B2C市场开拓、客户管理、平台运营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2.地方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跨境电商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两块。其中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商务英语或小语种语言能力、国际社交和谈判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出色的网络营销能力。跨境电商直接对接海外消费者,省去中间环节,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营销,成本低,但是更需要从业人员掌握营销学的基本知识,能通过分析海外市场行情,了解不同国家消费者的交易方式、消费习惯,找到他们的痛点,提炼产品的卖点。同时,网络营销是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的营销,必须让目标消费者关注到自己或自己的产品,那么从业人员还必须能够针对目标国家搜索引擎、社交网站等信息渠道有效开展SEM、SNS、外媒PR等网络推广活动。总之,既要提高点击率、浏览量、下单率,也要控制营销成本。

(2)熟练的贸易平台操作能力。中小外贸企业一般通过外贸电商平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国际著名的B2C跨境电商平台有阿里巴巴、亚马孙、eBay、Wish、兰亭集势、敦煌网等,本土化跨境电商平台有Flipkart(印度)、new egg(美国新蛋网)、trademe(新西兰)等。诸多的跨境电商平台有不同的定位和操作技巧,跨境电商人才必须熟练操作诸如“出口通”、“速卖通”等业务平台,开展询盘管理、询盘转化、客户关系、产品管理等进出口实务。

(3)跨境电商网站或网店的运营能力。除利用现有国际贸易平台外,对于一些大中型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独立的面向海外市场的电子商务网站,为海外消费者提供服务。此外在外贸平台开设网店的企业也需要对网店进行维护、推广、优化、关系整合等。这就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有统筹全局、协调处理矛盾和跟踪个环节运营等管理能力。

(4)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能力。跨境电商物流大多以]政直邮、快件、航空专线和海运散货拼柜等方式完成,与传统外贸主要依靠班轮或者包船订舱等有本质上的区别。这导致跨境电商的商品检验、运输保险环节,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跨境电商环境中的贸易从业人员,不但要能熟练处理大宗商品的境内外物流衔接的问题,更要在小批量多批次的情境下,做到高效协调供应链各环节,同时控制好物流总体成本。

三、地方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建立跨境电商实践性课程+跨境电商证、赛+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传统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

1.建立跨境电商课程群,完善相应课程资源

从课程内容来看,可以在专业课中增加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跨境电商运营推广等跨境电商基础类和专题类课程,同时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传统课程进行改革,与跨境电商的实际发展紧密结合,服务于跨境电商项目、产品、流程、风险等管理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从课程性质来看,这一课程群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网店的建设、产品的推广、数据的分析等一系列实际业务工作。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可扩展的课程资源,如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案、实验实训案例资料、实验实训操作手册、项目或产品库等。

2.依托地方外贸企业实际需求,结合学科竞赛和第二课堂,培养国贸专业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

跨境电商是互联网+外贸的产物,它降低了中小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门槛,也为草根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作为地方高校,有责任抓住这个契机发展家乡的外向型经济。地方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的人才是极度缺乏的,这种需求和人才培养过程完全可以通过设立专项的竞赛,或者合作参加高级别的创新创业大赛来实现融合。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对企业需求、市场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对竞赛方案、方案的预演等进行研讨和模拟,这些都会提高学生跨境电商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服务地方、扎根地方的信心。

3.与国内知名跨境电商教育机构合作,建立地方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

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必须引进活水,借力借势。目前国内行业领军的电商巨头都成立有专注教育培训的机构,地方高校尤其是内陆地方高校要融入跨境电商生态圈,其中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和这些机构合作。通过合作获取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了解业界商情行情发展的趋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合作、聘请与培养,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的跨境电商师资队伍;通过自我建设和合作建设组成一条完整的实践教学资源链。

在实践的过程中,跨境电商课程群、基于地方外贸创新的学科竞赛体系和基于合作共赢的地方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并不相互独立,而是精密配合相互支撑的,这不仅需要高校教师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身,还需要专业负责人带领专业改革团队做好顶层设计,并灵活积极地推进。因此,关于如何实施专业改革、如何开展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樊文静.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型[J]对外经贸,2015(1).

[2]梅蒋巧.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特征研究[J]管理观察,2014(11):119-120.

篇6

[关键词] 乡村旅游;新农村;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5-0084-03

目前,很多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更多只重视当地的接待设施、旅游项目和活动的建设和开发,旅行社等企业的营销工作。但目前旅游市场已出现了新的旅游形式,如背包游、自助游和自驾游等个性化、零散化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得到普及,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的接待方要更好地解决信息沟通问题,使旅游者能够更顺利地进行乡村旅游,旅行社也要创新业务,满足旅游市场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在旅游业的一种具体应用。世界旅游组织在其出版物“E-Business for Tourism”中指出:“旅游电子商务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旅游机构内部和对外的连通性(connectivity),即改进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交易,改进旅游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增进知识共享”。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是传统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网络化、电子化和虚拟化,是旅游业适应信息时代的一种适时调整,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经济的手段之一。对于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模式的探讨,有助于管理乡村旅游业务员,也有助于旅游电子商务的充分发展。

一、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滞后于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并存在诸多问题。

(一)旅游业从业人员观念落后影响了信息化建设

旅游业本身只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因此,旅游业的从业和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往往缺乏了解,重视不够,对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影响了解也不深。在这种思维方式主导下,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的融合就将面临一定的困难,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旅游业的管理也存在观念障碍。落后、偏远地区往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处于观念保守和被动接受的状态,不愿花太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设网站、呼叫中心和管理信息系统,在大部分旅游企业中,在办公、营销和内部管理等方面仍处于手工和半手工操作阶段。

(二)旅游业缺乏复合型信息人才

到2010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967所,比2009年末增加115所,在校生59.6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001所,比2009年末增加了120所,在校学生49.03万人。旅游院校总数合计1968所,在校生为108.64万人。但旅游院校培养的学生很少熟悉旅游业信息化工作,学校开设的课程中也很少涉及到旅游信息化的内容,从而导致旅游业信息技术人才极度缺乏。另一方面,专业信息技术方面的人员又较少进入旅游行业工作,而是更多地在本专业领域发展。因此旅游业缺乏既懂旅游管理,又熟悉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

(三)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建设资金不足

对于一些资源丰富、区位较好的地区,由于具有赢利的能力,这样的地区往往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可以获得大量资金投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对于多数开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往往受到资金较少的限制,无法购置与更新信息技术设备,无力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支撑长期的信息化投入。

(四)交易过程电子化程度不高

目前,完全旅游电子商务(通过电子方式完成所有的旅游商务环节)是最彻底的旅游电子商务形式,但这种方式对于交易主体、交易平台、交易控制和交易法规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在国内旅游业中,部分旅游企业在机票销售、房间预订等领域实现了对外销售环节的完全电子商务,但内部管理、内部和外部的沟通还没有实现电子化。因此,乡村旅游实现完全电子商务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多数是不完全旅游电子商务,不能完全依靠电子方式实现旅游商务的全过程,某些环节必须依靠一些传统方式来完成。在目前几种主要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产品中,都存在典型的不完全性。例如,比较常见的门票销售形式还是网上查询或电话咨询后,进行网上或电话预订,但付费环节仍有大量业务是通过现金支付。此外,房间预订、旅游线路预订也存在类似情况。

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

电子商务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联系起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交易方式。旅游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交易主体,分为三类:即企业(Business,简称B)、顾客/客户(Consumer/Customer,简称C)和政府机构(Government,简称G)。这里的企业包括旅游企业和非旅游企业,也包括旅游中间商或分销商。顾客是指最终顾客,泛指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的形式交易产品和服务的个人和组织(如公司客户等),不局限于旅游者。需要注意的是,在C to C模式中,第二个C代表最终顾客,而第一个C代表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个人。这里的政府机构泛指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的形式获得产品和服务各类各级部门、组织。

三、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以上三类交易主体形成了四种基本的电子商务模式:B to B、B to C、B to G、C to C,这几种模式考虑了产品和服务的流动方向,前面的交易主体代表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后面的交易主体代表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由于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C to B模式不是旅游电子商务的典型模式,应用机会较小,这里不做探讨。此外,G to B、G to C、G to G、C to G不是电子商务的模式,G to B、G to C、G to G属于电子政务的内容。

(一)B to C直销模式

篇7

电子商务专业的中职生并非都非常了解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经过多年对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分析,我们看到本专业人才涉及信息搜集、市场调研、市场策划、网络线上及线下营销、客户售前咨询,客户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网站美化及内容编辑等众多方面,我们开设的课程也都围绕这些内容展开,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行业工作范围和应用方向。在日常课程中,引入专家讲座,把国际发展前沿内容引入课堂,打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行业前景,从而让本专业的学生对未来就业有更美好的向往和愿景。

多数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了16门以上的课程,本意是让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有全面的了解,但是烦琐的知识体系、割裂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知识建构不系统、专业不精通,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而不仅仅是学习繁多的知识。

客观面对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我们应为学生的前程考虑,对此非常有必要认真思考。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工作经验,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一、师资配备

教师不能不经培训就直接上岗。如果教师本身不是电子商务专业科班出身,无论他们原来是计算机专业,还是管理、营销专业的教师,其知识体系都会受专业所限。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之前,首先要打开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壁垒,给这些教师充足的机会去学习和提高:可以让他们与专业教师互相学习,增加交流,多一些共同教研,共同讨论的机会;也可以互开讲座;另外可以选派更多的教师去企业一线实习实践,了解电子商务实战,增加见识和经验。笔者当初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第一年里就身受其苦,大量教科书摆在眼前,每天伏案阅读到很晚,然而由于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很难体会怎样实际应用于商业领域。幸好朋友大多数经商,从他们那里可以得到许多实际案例,有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笔者找到了给学生讲解实际商务案例的方法,但这仍与真实的商务实战有很大区别。因此,笔者建议要让教师先熟悉实际工作环境,再来开展教学工作。

二、培养方向

多数培养机构不能清晰地界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万金油”现象导致了我们培养方向模糊。多数培养机构提出的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电子商务人才,并不符合中国企业目前对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专业、实用的需求。我校吸取教训,将培养目标锁定在培养专门化电子商务人才,主要措施和方法有:扎扎实实建设专业基础模块,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增加了就业指导课程,通过个人素质模块、就业教育模块、创业教育模块、企业模块共计36学时的教学与实践为学生调整好就业前的心态;针对缺少行业准入资格证书问题,为增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师的取证培训。针对学生人际交往、动手操作方面能力不足的问题开设了客户服务、商务设备维护与使用课程,增强学生与人交往的信心和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为配合物流配送中心职能实现、缩短学生就业实习后的培训时间,对原有电子商务课程增加了电子商务物流实务的内容。还有体现我校特色的电商商城运营、网络营销、网络编辑的特色课程,与企业专家合作,由企业专家授课,将企业的运行带入课堂。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扬我所长,在就业之路上能够有自己的特色,为学生多找出路。

三、课程设置

以往的课程设置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在国际上领先应用、在中国企业实际应用的理解,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简单堆砌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特性;二是重书本而轻实务。

因此,我们在设置课程之前,首先,整体了解社会目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其次,结合学校特点为学生量体裁衣进行专业设置。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电子商务公司做客服的较多,开设客服方面的课程非常必要。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必须有很强的实务操作能力,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是科研创新与理论研究,而是要求到了工作岗位后能够承担最基础的工作,在实际操作方面要超过本科毕业生。

四、教学方法

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技术还是商务运作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教师

把讲课变成任务引领,在教学中完成工作项目,而不仅是传授知识。尽管近两年很多学校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如现在很多学校在使用市场上出售的常用商务软件,它确实能帮助教师搭建简单的电子商务环境,能起到让学生在校园里了解网上商务运作的过程的作用,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目前的应用。而商务行为本身又是复杂多变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并不像课堂上讲授的那样规则有序,尤其是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运作体系,还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如果没有真正的商业运作实践,如果将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固化,则与书本教育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只有将企业实训环境搬到学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动手实践问题,才能真正跟企业接轨。

所以要改变现状,首先,要让教师参与到商业、企业工作中去。我校领导早已意识到这一点,让我们教师与企业保持联系,经常到企业工作、实习,激发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引导教师向商务与技术结合的方向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教学内容及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其次,在教学中引进企业人员,这些一线企业人员带来的是新鲜的企业工作要求和技能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尤其建议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企业家或个人口述的案例分析。

五、结束语

要让中职学生毕业后有好的前途,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怎样让他们具有竞争力,而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学生,关键在教育者,只有有了勤于思考,勤于考证,勤于调研的教育者,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字: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必然性、问题、对策

1、引言

电子商务是指通过采用最新网络技术手段来解决商业交易问题,降低产、供、销成本,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商机,从而增加企业利润的所有商业活动。

现代物流,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从而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获取生产资料的途径与产品营销的范围日趋扩大,同时,现代企业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变得非常透明。而电子商务的推广,加快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在网上实现商流活动后,需要一个有效的现代物流对实物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适时、适量的转移服务,这使现代物流在整个商务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带来对物流的巨大需求,而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瓶颈也日益突出。这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模式来变革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正好顺应了这一要求。因此,研究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然而在具体实施方面,发现许多问题:协同发展的运作模式还处于探索、试验和发展中,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协调和解决。而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2、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呈现迅猛增长之势,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而现代物流也在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说二者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2.1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2.1.1基于信息化商务平台的共同要求。电子商务模式下,现代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现代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也决定着现代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施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现代物流也必须达到这一目标。

2.1.2电子商务对需求的多样性与分散性,为现代物流拓展了广阔的业务范围。电子商务要求现代物流提供更完善、更周到的服务,要求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这样现代物流的发展才有内在的动力与外在的需求,二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1.3电子商务为现代物流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提供了运作空间,提高运行效率。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现代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Internet巨大优势建立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开展商品物流跟踪、客户响应模式,信息处理和传递系统,提供更加完善的配送和售后服务,现代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是合作博弈,网上网下及早合作可共创双赢模式。

2.2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2.2.1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障,是电子商务运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最终实现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物流配送=鼠标+车轮。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过程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动过程,其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率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毕竟是“虚拟”的经济过程,最终的资源配置还需要通过商品实体的转移来实现,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只有通过物流配送,将商品或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能结束,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而物流配送效率也就成为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

2.2.2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他们不必再跑到拥挤的商业街,一家又一家地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只要坐在家里,在Internet上搜索、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他们的购物过程。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安全的传统购物方式。现代物流的功能应该是把准确数量的准确产品在准确时间内,以最低的费用送到客户手中,它直接影响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在价格、交货期、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竞争力。

2.2.3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作为首先提出电子商务概念的美国,物流管理技术早已日臻完善,而作为一个发达国家,需求拉动技术创新,EDI的生产就是为了简化繁琐、耗时的订单等处理过程,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资的利用率。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和货币流处理上的繁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

2.2.4现代物流的发展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流,极大地加快了现代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为客户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使货物运输环节、方式科学化和最佳化。以快节奏的商流和先进的信息为基础的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减少流动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本的增值作用,被认为是继企业节约原材料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又一经济利润增长点,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

3、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观念和服务模式落后。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认识。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重电子商务轻物流,导致配送效率低下,经常出现拖延交货期、出错等现象,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快速、准确、及时的现代物流服务要求。

3.2与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税收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进行全球商贸活动时,涉及到各国的法律制度,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制度和法规的缺陷阻碍了企业对现代物流资源的再分配。现代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时常常受地方保护主义困扰,发生经济纠纷时,有关的金融法规及行业标准对当事人之间经济责任难以确认。

3.3基础设施落后,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电子商务要求相对均衡的运行环境,要求企业有足够的后台支持系统来响应对方的即时服务请求,目前,市场达不到应有的经济网络规模,网络基础薄弱:网速慢、出口带宽不足、资费过高,现代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和配送管理手段更是落后,道路的建设、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仓储设施的现代化配置、配送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等问题亟需解决,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

3.5人才的稀缺。国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人才严重缺乏,无法为新的体系建立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成为目前发展的巨大障碍。

4、我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有效对策

4.1必须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认识。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革命。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建电子信息化环境。政府要在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企业要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上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

4.2选择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实现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产业化、社会化。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电子商务企业不宜普遍采用自建物流中心的物流模式,应采用综合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共同配送模式,削减物流企业间的不当竞争,从整体上提高供方取得价格优惠的能力,并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走向联合的规模经济之路。

4.3整合业务流程,提供优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目前世界许多大公司都拥有“一流三网”,即以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同步模式”,来实现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资本的三零目标。电子商务的个性化、多样化特点,企业在商品生产、经营和配送上充分对应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和不同消费需求的客户需要,客观上也要求多品种、少批量、大频度的现代物流服务,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现代物流管理把供应链(SupplyChain)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通畅。如采用电子商务的“量身定制”方式,客户可以利用计算机或手机来决定包裹何时送达目的地,而包裹送到后,信息将自动反馈到客户指定的计算机或手机上。

4.4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平台对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极为有利。搭建信息平台是运用互联网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电子商务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度对称、融合与互动,信息流贯穿于商务活动的始终,引导着商务活动的发展,现代物流是商流的继续,是商务活动中实际的物资流通过程,同样需要信息流的引导和整合。信息流在现代物流过程中起到了事前测算流通路径、即时监控输送过程、事后反馈分析等作用。在环环相扣的现代物流过程中,虚拟的场景和路径简化了操作程序,极大地减少了失误和误差,使得每个环节之间的停顿时间大幅度降低。现代物流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销售反馈信息和配送货物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赢得客户信赖,并不断降低成本。

4.5制定一套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的可行性方案。根据消费者的收入、需求偏好、地理分布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定位销售区域,对不同的销售区域采取差别性的物流服务政策;认真筛选销售品种,确定最适合自己销售的商品,将品种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流通中的过多费用;再由专业人员精心设计配送细节,一个好的配送方案应该考虑订货状况信息、库存的可供性、反应速度、送货的可靠性、送货频率等;要根据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的不同,扬长避短,实现供应链集成,共同完成向消费者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工作;要扩大在特定的销售区域内消费者群体的基数,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合理控制库存,规范库存控制技术,对实时数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参照模型对未来需求进行长期预测或短期预测,或对时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合理确定库存,并充分考虑配送途径和结算方式等。

4.6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把国外先进物流的经验与本土化人才有机结合起来。随着许多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彻底改变物流领域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关键。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工作,加快培育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才,要培养从事现代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人才,既懂IT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

篇9

关键字: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必然性、问题、对策

1、引言

电子商务是指通过采用最新网络技术手段来解决商业交易问题,降低产、供、销成本,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商机,从而增加企业利润的所有商业活动。

现代物流,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从而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获取生产资料的途径与产品营销的范围日趋扩大,同时,现代企业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变得非常透明。而电子商务的推广,加快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在网上实现商流活动后,需要一个有效的现代物流对实物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适时、适量的转移服务,这使现代物流在整个商务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带来对物流的巨大需求,而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瓶颈也日益突出。这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模式来变革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正好顺应了这一要求。因此,研究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然而在具体实施方面,发现许多问题:协同发展的运作模式还处于探索、试验和发展中,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协调和解决。而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2、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呈现迅猛增长之势,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而现代物流也在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说二者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2.1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2.1.1基于信息化商务平台的共同要求。电子商务模式下,现代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现代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也决定着现代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施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现代物流也必须达到这一目标。

2.1.2电子商务对需求的多样性与分散性,为现代物流拓展了广阔的业务范围。电子商务要求现代物流提供更完善、更周到的服务,要求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这样现代物流的发展才有内在的动力与外在的需求,二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1.3电子商务为现代物流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提供了运作空间,提高运行效率。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现代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Internet巨大优势建立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开展商品物流跟踪、客户响应模式,信息处理和传递系统,提供更加完善的配送和售后服务,现代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是合作博弈,网上网下及早合作可共创双赢模式。

2.2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2.2.1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障,是电子商务运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最终实现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物流配送=鼠标+车轮。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过程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动过程,其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率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毕竟是“虚拟”的经济过程,最终的资源配置还需要通过商品实体的转移来实现,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只有通过物流配送,将商品或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能结束,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而物流配送效率也就成为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

2.2.2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他们不必再跑到拥挤的商业街,一家又一家地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只要坐在家里,在Internet上搜索、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他们的购物过程。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安全的传统购物方式。现代物流的功能应该是把准确数量的准确产品在准确时间内,以最低的费用送到客户手中,它直接影响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在价格、交货期、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竞争力。

2.2.3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作为首先提出电子商务概念的美国,物流管理技术早已日臻完善,而作为一个发达国家,需求拉动技术创新,EDI的生产就是为了简化繁琐、耗时的订单等处理过程,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资的利用率。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和货币流处理上的繁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

2.2.4现代物流的发展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流,极大地加快了现代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为客户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使货物运输环节、方式科学化和最佳化。以快节奏的商流和先进的信息为基础的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减少流动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本的增值作用,被认为是继企业节约原材料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又一经济利润增长点,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

3、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观念和服务模式落后。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认识。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重电子商务轻物流,导致配送效率低下,经常出现拖延交货期、出错等现象,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快速、准确、及时的现代物流服务要求。

3.2与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税收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进行全球商贸活动时,涉及到各国的法律制度,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制度和法规的缺陷阻碍了企业对现代物流资源的再分配。现代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时常常受地方保护主义困扰,发生经济纠纷时,有关的金融法规及行业标准对当事人之间经济责任难以确认。

3.3基础设施落后,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电子商务要求相对均衡的运行环境,要求企业有足够的后台支持系统来响应对方的即时服务请求,目前,市场达不到应有的经济网络规模,网络基础薄弱:网速慢、出口带宽不足、资费过高,现代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和配送管理手段更是落后,道路的建设、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仓储设施的现代化配置、配送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等问题亟需解决,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

3.5人才的稀缺。国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人才严重缺乏,无法为新的体系建立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成为目前发展的巨大障碍。

4、我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有效对策

4.1必须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认识。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革命。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建电子信息化环境。政府要在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企业要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上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

4.2选择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实现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产业化、社会化。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电子商务企业不宜普遍采用自建物流中心的物流模式,应采用综合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共同配送模式,削减物流企业间的不当竞争,从整体上提高供方取得价格优惠的能力,并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走向联合的规模经济之路。

4.3整合业务流程,提供优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目前世界许多大公司都拥有“一流三网”,即以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同步模式”,来实现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资本的三零目标。电子商务的个性化、多样化特点,企业在商品生产、经营和配送上充分对应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和不同消费需求的客户需要,客观上也要求多品种、少批量、大频度的现代物流服务,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现代物流管理把供应链(SupplyChain)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通畅。如采用电子商务的“量身定制”方式,客户可以利用计算机或手机来决定包裹何时送达目的地,而包裹送到后,信息将自动反馈到客户指定的计算机或手机上。

4.4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平台对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极为有利。搭建信息平台是运用互联网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电子商务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度对称、融合与互动,信息流贯穿于商务活动的始终,引导着商务活动的发展,现代物流是商流的继续,是商务活动中实际的物资流通过程,同样需要信息流的引导和整合。信息流在现代物流过程中起到了事前测算流通路径、即时监控输送过程、事后反馈分析等作用。在环环相扣的现代物流过程中,虚拟的场景和路径简化了操作程序,极大地减少了失误和误差,使得每个环节之间的停顿时间大幅度降低。现代物流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销售反馈信息和配送货物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赢得客户信赖,并不断降低成本。

4.5制定一套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的可行性方案。根据消费者的收入、需求偏好、地理分布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定位销售区域,对不同的销售区域采取差别性的物流服务政策;认真筛选销售品种,确定最适合自己销售的商品,将品种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流通中的过多费用;再由专业人员精心设计配送细节,一个好的配送方案应该考虑订货状况信息、库存的可供性、反应速度、送货的可靠性、送货频率等;要根据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的不同,扬长避短,实现供应链集成,共同完成向消费者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工作;要扩大在特定的销售区域内消费者群体的基数,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合理控制库存,规范库存控制技术,对实时数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参照模型对未来需求进行长期预测或短期预测,或对时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合理确定库存,并充分考虑配送途径和结算方式等。

4.6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把国外先进物流的经验与本土化人才有机结合起来。随着许多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彻底改变物流领域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关键。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工作,加快培育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才,要培养从事现代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人才,既懂IT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9-0069-03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信息化手段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采取措施来改变传统的工作、生活模式,商务活动也不例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和领域正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掌握信息技术,又精通商务管理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更是社会急需。许多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是人们在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上还比较模糊,因此,探讨科学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模式和方法,培养宽口径、高素质、兼具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2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电子商务专业定位模糊

电子商务专业定位模糊,学生对专业方向认识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教师并不十分清楚该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这种情况极易造成教学的片面性和盲目性。电子商务的授课教师对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存在两种倾向:一部分教师认为偏重于计算机技术,而另一部分教师认为偏重于商务和管理。同时,在学生中也明显存在两种倾向,结果导致一部分学生对有关技术性的课程十分感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对商务管理感兴趣。

2.2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在企业实际应用状况的了解,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放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二是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由于很多院校本来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没有明确的把握,就更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成为一个大拼盘,授课教师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各说各的,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最终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在就业市场上失去个性,因而也就丧失了竞争力。

2.3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设施不足,实习基地较少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及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关的环境和实验条件,使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各项技能训练,而目前有些院校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还较为滞后,软硬件条件不能满足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很多电子商务专业还缺乏与企业合作的电子商务实习基地,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2.4 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教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教师原来从事的是计算机教学,不懂或少懂经济和管理;另一部分教师原来从事的是管理和经济类的教学,不能胜任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教学。教师知识储备大多来自一些电子商务书籍,不够系统、深入和实用。由于教师缺乏电子商务实战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影响相关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甚至有些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也不是电子商务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这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制约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

3 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对策

3.1 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一是要明确该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及这些岗位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与能力。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应用型高职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目前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三个:计算机网络管理、小型电子商务的项目开发以及电子商务系统的维护。因此,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要求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数据库开发应用能力、小型软件系统开发能力,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理论、财务知识、较好的英语读写能力。二是要明确该专业的侧重点,即是侧重计算机技术还是侧重商务活动。经过讨论分析,我们认为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的专门人才。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计算机方面可以比不上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商务方面可以不如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但我们培养的是能利用计算机工具从事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具有更加广泛的职业空间和长远的发展潜力,更符合电子商务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需要学生既掌握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

3.2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除公共基础课程以外,构建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课模块和能力拓展课模块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模块包含电子商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如电子商务概论、信息资源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指的是电子商务专业必需的理论与技能课程,如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与物流、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等。能力拓展课程包含电子商务专业及其以外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拓展课程,如电子商务应用师认证考试等。

关于职业资格证书,建议学生考目标定位明确,社会需求量大,考试费用较低、具有较高社会认可度的专业技能证书。并鼓励学生跨专业考证。除了考电子商务应用师证书外,学有余力的还可以考网络应用师、报关员、物流师等相关证书。目前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考证率及通过率均达到100%,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具有“双能力”,即“授课能力+实践能力”。 已有多位教师具备了电子商务考评员资格。为了增强双师型教师的比重,强化了引进行业教师的力度,并要求具有行业从业经验,其中就有从英国留学回来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和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引进的博士生。对校内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建立教师自觉努力、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以及创造条件选派骨干教师走出校门接受培训、进修并参与到电子商务的实际运作过程之中,参加产学研项目研究,到企业培训及参加实训基地建设来实现。学院鼓励教师提高科研能力,紧跟学科前沿,引导教师向商务与技术结合的方向开展研究。

3.4 实践方式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手段方面,我们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特色,加强实验、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一是对“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等课程采用完全实验室教学,在实验室采用边讲授边实践的教学方式,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坚持校内校外实训相结合,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建立了信息与电子商务实验室、信息与电子商务研发室,通过多种途径,建立了四个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三是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式,促进产教研结合。“走出去”即教师带领学生针对拟定专题,到目标公司实地调研,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归纳总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请进来”就是聘请校外专家、企业家、企业管理者到学校来开设讲座,让学生们直接感受企业决策者的经营思路和实际经验。四是自主开发电子商务仿真实验系统,学生在仿真实验系统进行电子商务活动,能够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对接。我院开发的电子商务实验系统还被浙江工业大学采用,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实践证明多元化的实践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束语

作为高职院校,只有目标明确、定位清晰,才有可能更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向模糊不清的误区。针对电子商务岗位的特点和要求,调整教学体系的构建,尤其是要注重实践性环节的创新和改革,加强校企结合的力度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培养出技术过硬、适应能力强、与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零距离、能快速切入企业电子商务类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彩霞.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15(2):15-17.

[2]黄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挑战与变革[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5):117-119.

[3]赵晓鸿.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