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编程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编程技术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特尔® 软件学院隶属于英特尔软件和解决方案事业部,作为英特尔公司的专业培训机构,ISC 为独立软件开发商及合作伙伴提供在线、课堂和定制的培训服务,讲授在英特尔架构上调试及优化软件性能的方法。学院通过认证的一百余名全兼职讲师均由英特尔资深工程师以及所在领域的专家担任,具有丰富的软件开发、调优以及技术研究经验。迄今为止,已有东软、南瑞、金山、华为、亚信、SGI、GE 等多家知名企业接受过相关技术培训。学院现开设五十多门课程,均由 ISC 与英特尔软件工具和技术方面的专家通力合作、精心设计而成。学员群体中包括工作在一线的软件工程师,高等学校的教授、讲师及学生等,每年在国内接受培训的学员达一万人次。
英特尔® 软件学院与兄弟部门合作,致力将ISC的课程推广到全国的著名高校,并帮助学校使用ISC的课程内容改造现有课程,至今为止已经有37所一类高校加入了英特尔高校多核课程计划,超过50家学校加入了包括EIA在内的嵌入式计算课程计划,包括研究和课程共建项目。
此外,软件学院还在中国杭州软件产业基地建立了常驻的实训基地,与国家软件园通力协作,打造全新的实训模式,为园区内的企业输送软件开发人才,并计划将此模式推广至其他国家软件园。
目前,软件学院在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共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全兼职英特尔资深讲师100多名,07年全球总共培训人数超过38000人。
2 课程设置
对整个的课程构架来看,根据课程的难度以及对学员的要求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级别。以下所列的是其中部分比较热门的课程。
此外,软件学院可根据客户的培训需求对现有的课程删减或添加不同的内容模块,使整个课程更加匹配不同企业的特殊要求。同时,针对中国市场的培训需求,我们还开发了多线程/多核编程技术、项目管理基础、英特尔平台编程技术以及处理器架构基础四门面向在校学生的基础类特色课程。
处理器架构基础
本课程为处理器架构基础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组成介绍、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组成、CPU新技术以及现代CPU实例等。每个章节都是通过基本原理介绍和具体应用实例的方式进行教授,全部采用在工业界处于领导地位的英特尔公司的处理器产品为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可以掌握基础的处理器架构知识,并了解现代处理器特别是英特尔公司处理器的技术要点,为后续中高级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英特尔平台编程技术
本课程为应用基础课,主要知识重点在于应用工具在英特尔公司产品平台上的编程和优化方法,授课内容有C语言编程回顾、与平台无关的优化技术、与英特尔平台相关的优化技术、英特尔的软件工具(包括编译器、性能分析器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掌握应用程序的优化方法,熟悉并能使用相应的英特尔软件工具进行程序性能的提升,为其他高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多线程/多核编程基础
本课程为应用基础课,主要教授与多核、多处理器或者并行计算相关的编程技术,课程在介绍了多处理器、并行计算体系架构的背景知识后,将重点放在多线程/并行计算的编程模型和性能分析方法上,主要涵盖了Windows以及Linux操作系统下多线程编程技术以及相应的性能提升方法,并对在业界广泛使用的编程技术OpenMP进行了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掌握基本的在多核平台上的多线程并行编程技术,是进修后续高级课程的基础。
项目管理基础
本课程以英特尔公司的成功管理方法和经验,综合阐述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项目启动的过程、项目团队的组建及管理、项目中的风险控制、信息管理的方法等,介绍了一些项目管理的国际标准,并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供了项目预算的方法。本课程还提供了相当的管理工具,还包括许多管理技巧,如作为管理者与团队沟通的技巧、项目会议的技巧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初步了解项目管理的方法与方式,无论作为项目的管理者与参与者,都能够从中学习和了解如何出色完成项目的必要知识,使工作能够事半功倍。本课程能够为高级的专项项目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软件学院的培训课程都是由经验丰富的英特尔工程师开发,对于学员来说,这是一次最直接接触英特尔技术的机会,除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学习到软件开发方面的知识外,更有机会直接咨询英特尔相关技术的权威专家,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软件开发水平。ISC的课程内容与国际最新的技术同步,使学生一出学校就能够胜任最新的技术岗位。
3 计划实施与推进
在08年软件学院将继续致力将Intel领先的技术培训推广到中国市场,继续与中国开发者一起分享Intel硬件技术带来的开发优势。
加入该计划的老师可以得到:
SW tool license - 英特尔软件工具,供老师上课教学使用(sign-up only)
Course material - 英特尔Multi-Core课程培训资料,可供老师添加到课程讲稿PPT中去,或者学生自主学习(sign-up only)
Software College Blog - 软件学院Blog,技术专家的博客
Curriculum Wiki - 课程Wiki共建社区,目前有Multi-core programming课程资料和UEFI课程资料的查询及检索数据库
ISC会继续为战略合作伙伴提供定制化的技术培训,将英特尔高校多核课程计划推广到100所一类高校,并采用课程授权的方法让更多的培训机构及学校能够使用ISC的认证课程。
此外,也将延续07年与杭州软件园的合作,并计划将此模式推广到与其他国家级软件园的合作中去。
4 相关网址
英特尔软件学院网站:/
英特尔中国大学计划网站:/education/cn
篇2
关键词:并行与分布计算;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迫切需要掌握各种新型并行与分布式计算的理论、模型、方法和技术,以适应社会对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近年来,我系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了并行与分布计算课程,这门课程培养目标主要是普及并行计算技术,使广大的程序设计与开发者可以发挥超级计算、分布计算的优势;同时,这门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系统的课堂理论学习外,还需要配有足够数量的实验内容,以便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并行算法理论、设计技术、分析方法和具体实现等各个环节的整体理解。为此,课程组针对本科教学的特点,采用泛讲、精讲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来显式地说明所教授的理论,根据并行与分布计算技术的本身特点,以及我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并行与分布计算技术涵盖了从单机、“多核”、SMP、集群、到Grid的各种尺度的并行技术,将课程平台建立在系统结构、算法、程序设计实践等方面,建立了并行和分布计算的全面的课程体系。
2008年4月,作为Intel大学合作计划的合作伙伴,华东理工大学派遣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参加了相关技术培训,该课程进入“Intel大学合作计划”。2008年5月,双方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Intel公司捐赠了部分相关实验设备。2008年6月,华东理工大学的并行与分布计算课程被批准为2008年度“教育部-Intel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1实验条件
根据并行与分布计算技术的本身特点,以及我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并行与分布计算技术涵盖了从单机、“多核”、SMP、集群、到Grid的各种尺度的并行技术。将课程平台建立在系统结构、算法、程序设计实践等方面,建立了并行和分布计算的全面的课程体系。在本课程开展初期,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单机实验为主。Intel多核计算机的出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本课程将Intel多核架构增加到本课程的系统结构部分,在程序设计时重点介绍OpenMP、MPI和微软的超线程技术及其在Intel多核架构上实现;在硬件建设上,建立了多核专业实验室,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软件建设上,建立了OpenMP、MPI编程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很方便的进行并行程序设计及多核架构实践活动。
经过了数年教学实践,本课程组编写了实验指导讲义,通过上机实验和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扎实地理解和掌握并行和分布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技术。
目前在本校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建立了两个多核计算机实验室,拥有多核微机100多台,并在这些机器上安装相应的开源软件,使得学生能在该实验室内设计和实践并行程序。在Web服务器上建立了本课程的教学资料和辅导材料的网站,包括课程介绍、教学资源、教学实验等内容,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此外,还计划组织安排学生参观我校的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分中心。
2实验教学
紧密结合本学科和专业特点,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因材施教,本课程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对并行程序设计的掌握,强调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实验内容
课程基础实验注重提高学生掌握基于多核架构的并行计算编程技术的能力,包括了在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下的多核基础编程及各个工具软件的使用。实验包括了在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下的多核架构的熟悉、基于多核的基础编程及各个工具软件的使用。对基础实验的考核指标:完成时间与性能参数。对基础实验的设计,将Intel多核架构增加到本课程的系统结构部分,在程序设计时重点介绍OpenMP多线程技术及其在Intel多核架构上实现;在硬件建设上,建立多核专业实验室,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软件建设上,建立OpenMP编程环境,使学生能很方便的进行编程实践活动。
(1) 多核软件设计技术
主要讲授基于Windows和Linux等操作系统平台上多线程程序设计的基本操作系统原语,如Windows平台上的多线程API接口函数,包括线程创建、撤销、挂起/恢复、优先级设置、睡眠、临界区等。以及OpenMP的基本设计方法,以期让学生掌握使用多线程方法进行多核软件设计的基本技能。
(2) 并行程序设计基本方法
主要讲授并行计算程序设计的一般原理和并行程序设计实例。通过对两个经典串行问题(优先级查找和K值算法)并行化改造过程的实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编程的能力。
(3) 工具软件的使用
工具软件包括:Intel C++和Fortran编译器、Intel数学核心函数库和Intel集成性能元件库、Intel TuneTM性能分析器、Intel线程检测器和Intel调试器、Intel线程直方统计器等。这些基本工具的熟练使用能力可为实际环境中多核技术的运用打好坚实的基础。由于基于多核的编程与操作系统环境和编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讲解编程工具使用方法之前,主要介绍多核编译的知识以及操作系统对多核的支持。
2.2实验设计和基本要求
对于这门课的实验教学,课程主讲教师直接指导实验各个环节。实验强调学生对多核架构及编程技术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试验的目的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为编程而编程”,而是着重于提高学生在本学科领域中多核技术的应用能力,注重“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依托学校Intel实验室平台,我们的实验设计主要针对两种情况,一种是配合本课程核心教学内容学生独立完成指定的实验任务,包括问题分析、总体设计、上机实现、调试与部署、观察并记录结果等步骤,实验的学时数16学时,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每个试验大约4学时的实验时间。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本课程的上机实验环节,在实验前充分做好实验准备,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情况与结果,在实验后做好总结,并提交实验报告。根据学生的上机实验结果,以及提交的实验报告综合评价学生的本课程的成绩。
其中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以下实验中的四个:
① Intel多核计算机上OpenMP的配置;
② OpenMP环境下PI计算(并行域并行化);
③ OpenMP环境下PI计算(共享任务结构并行化);
④ OpenMP环境下PI计算(并行归约并行化);
⑤ MPI的配置;
⑥ MPI环境下PI的计算。
另外,我们还根据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建立一些实践性的实验设计课题,如排队模型、数据挖掘等,以拓宽课程设计内涵和内容,同时对学生开放专业实验室,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平台进行业余时间的创新活动,促进学生学习。
通过以上各种措施,丰富了教学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的能力,使教学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点。
3总结
并行计算系列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系统的课堂理论学习外,还需要配有丰富的实验内容,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并行算法理论、设计技术、分析方法和具体实现等各个环节的整体理解。实践证明,这些实验教学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并行与分计算的积极性,从而缩小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能力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探索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培养
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新技术、新方法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社会对计算机类的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对计算机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培养的学生既没有打好扎实、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又缺乏熟练的技术应用能力,导致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计算机创新人才,是地方高校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重大任务,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本科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盐城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办学实践,考虑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计算机专业方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适合我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专业方向设置
与重点高校培养研究型人才不同,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培养的是专业理论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工程型人才。
1.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从每年的就业信息来看,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因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相关的项目经验,不能满足企业所招聘的技术岗位人才需求。我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高等学校”为办学定位,以服务区域经济和满足社会需求为原则,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以“知行合一,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要求,构建与社会发展要求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计算机专业方向设置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发展,我院在对计算机专业方向调整时,考虑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我院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等实际,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为“网络技术”方向、“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方向、“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
二、课程设置与优化
为与计算机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相适应,学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及时掌握并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下面以网络技术方向为例,以网络应用与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突出“基础、应用、创新”阶梯递进的课程体系。
1.夯实学科基础
计算机类专业需要较好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计算机理论基础,在公共基础模块中设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及大学物理等一系列课程;加强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训练,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核心课程构成了计算机专业基础模块。
2.构建应用型专业课程群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实用的技术科学,在课程设置上应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及计算机技术的先进发展水平,以实用技术为主导,开设应用性课程。以计算机网络编程能力为主线的C语言程序设计、VC++程序设计、Java语言与面向对象技术、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编程技术等课程群,培养了学生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以网络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的通信原理、综合布线系统、局域网与组网工程及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等课程群,培养了学生的网络工程设计、管理、应用和维护能力。增加与新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将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每年有计划地建立课程教学网站,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增加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3.强实践,重创新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我院在学生学好基础理论课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在原有实践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学分达到总学分的30%以上。按基础、应用、创新的形式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条件具备时,可安排学生到专业相关的企业和公司进行一年左右的工程实践锻炼,也可采用“3+1”的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
三、教学改革
1.教育理念更新
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记忆,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鼓励并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投入到创新教育中。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讨论教学改革思路以及现代化教学管理方法,鼓励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差异,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宽松环境;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智能和能力;信息社会,各类知识交叉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高等教育应树立“开放教育”的教育理念。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学校每年投入近50万元用于多媒体教室建设和设备更新、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购买“天空教室”软件并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能够使用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和科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讨论”等方式,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讨论;通过全方位模拟和全过程参与项目开发过程,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考核方式改革
对计算机核心课程和必修课主要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对一些侧重于应用开发和实践操作的课程可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展示,如采用科技论文、科技报告、实验考核、上机编程操作等方式。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将学生“为考试而学”转变为具有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习过程和实践环节高度重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我校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围绕学科前沿或社会热点举办讲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平台;聘请省内外其他高校的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和IT企业的专家作为我院的客座教授,对教学、科研、管理等进行指导。鼓励本校高职称教师开设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引导学生开展学术性的社团活动,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和服务活动。
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必须将实践教学环节融入整个教学体系中。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在修订新一轮教学计划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能力特点设置不同的实验内容,调整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层次,逐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量。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实践和自主创新能力。
2.创新实践
教师在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如程序设计类、科技发明类、学科竞赛类、自主创业类、应用开发类等校园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参加不同的兴趣小组。如项目实训、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学生有一定的项目经验后,可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另外,学校每年还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活动计划、“程序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和“网页设计大赛”等活动,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与应变等创新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名利中树立正确人生观,塑造创新人格。
3.实验室建设
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离不开实验室建设。随着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推进,我校加大了对计算机各类实验设备的投入,计算机实验中心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能够提供不同的实验环境,满足计算机专业上机实验的不同需求。同时,我院加强与校外IT企业的合作和联系,与有关单位建立联合培养的机制和平台,加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充足的校外科技资源和企业真实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现代IT企业的生产实践和项目开发,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五、建设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决定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高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热心教学,富有责任感,善于运用新方法、新手段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1.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自我创新能力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高校应促进任课教师的新技术学习和知识的更新,使授课内容跟上新技术发展步伐。我院在引进名牌高校的博士学位人才的同时,对现有专业教师加大培养力度,定期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到高校进行新课程学习并考核。同时,学校为进一步提高授课质量,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已着手开展全校性的教师教学“普讲”工作,教师要承担所教授课程的网站建设任务,验收合格后在全校范围讲授一次公开课。“普讲”工作的开展将对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师授课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人才。
2.参与工程项目,提高实践教学技能
为了使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工程应用素养。学院领导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教师到IT企业、到生产一线接受实践教学技能和工程项目的培训和实践。通过工程实践,教师能够接触到工程和应用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具备应用开发背景和项目实践经验,有助于“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
3.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由学科带头人牵头,带动年轻教师成立与教学相关的科研小组或项目小组,积极和IT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同时可吸收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参与项目的开发和设计,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篇4
【关键词】Hot Potatoes;网页式习题;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2―0062―03
引言
外语教学历经多次改革,目前正由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向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T),“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1]。许多研究表明[2- 5],外语学习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学习者自主,网络支持必不可少,因为“网络既是学习的工具,又是教学的工具,能够为外语教学提供大量的真实学习材料,同时还可以作为提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媒介,来完善课堂教学活动。”[6]然而,外语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普遍薄弱,鲜有专业技术培训,使得外语教学与网络的结合困难重重。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人文计算与媒体中心研发Hot Potatoes软件能够帮助缺乏计算机技术基础的外语教师利用现有的教学材料快速制作网页式选择、阅读理解、完形填空、配对等题型的软件,为教师提供了一条网络教学的捷径。该软件由于界面直观,操作简单,所提供的六种形式的习题制作方法易学易用,完成后的网页式习题可以直接上网使用,亦可以上传至学习平台共享,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 Hot Potatoes主要功能简介
Hot Potatoes不但操作简便,而且可以快捷地制作出网页式的阅读、完型、字谜、配对、排序、简答等不同形式的练习题,便于教师应用于教学过程。教师开发的网上练习题能够让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在互联网上进行人机交互学习,而且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自动评分。该软件操作简捷,即使对于没有计算机基础的教师,习题的制作过程也不会存在较大难度。下面简要介绍Hot Potatoes软件的主要功能,并以图示加以说明:
完型填空题在软件中称为JCloze,完成以后的网页习题(图1)与传统的完形填空相似,学生可直接在文本的空白处键入单词或短语。填充完成提交后便可对各道题自动评分。JCloze题型通常应用于语法、词汇等练习中。如果将多个正确答案同时输入至软件中,JCloze题还可以提供一题多解,并对学生的答题自动识别并评分。
网页式字谜题(JCross)的模式分为两种:手动排版或者是自动排版。教师只需将单词输入至框架中,点击提示键(Hint)便可输入提示,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得到提示的帮助完成习题。软件提供的限时功能可根据需要限定习题完成的时间。此类习题(图2)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也赋予了词汇学习的娱乐性。
配对练习(JMatch)有两种样式:鼠标拖曳式和下拉选项式。在练习左边选项中插入图片或单词,便可做成图片与单词(图3)、单词与单词的配对练习。此练习适用于学生的词汇训练,可根据需要制作成多义词、反义词、词组等的搭配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逐渐增加自己的词汇量。
重组排序题(JMix)可以根据所键入的单词、字母以及标点符号,做出多解答的排序类习题。练习形式分为鼠标拖曳式和点选式两种。此题型可以用来要求学生把打乱顺序的单词或句子按照正确顺序排列好,以检验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运用能力。同时,排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语言结构。
网页式阅读题(JBC)可以帮助教师便捷地生成网页形式的阅读理解练习。制作习题时,只需要将现有的阅读文本插入,再输入问题的题干与答案即可。如果教师想要测量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可以使用计时功能规定阅读时间。通过限时阅读,可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此外,多项选择练习题的自动对答功能可以在每一题完成后给予回应,也可以在全部习题完成后给予评分。
网页式简答题(JQuiz)除了可以帮助教师制作单选、多选、正误判断等形式的客观选择题,还可生成主观测试题。教师只需输入所有可能的答案,便可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自动评分,并显示正确答案或部分正确答案。
教师完成练习题的制作和存档后,点击编辑页面上的网页储存按钮( )就可将习题存为HTML网页形式,而无需掌握HTML网页制作和JavaScript编程技术。网页习题自动生成后,只需上传至网站便可供学生课前或课后的学习和巩固练习。如需组合不同的题型,还可利用软件的高级功能The Masher选项,开发适用不同需求的组合练习。
Hot Potatoes还具有多媒体应用功能,可根据需要在页面插入图片、音频、视频(图4)及其它链接等,让学生边听,边看,边理解,边练习,实现学习过程的多维化。采用真实的多媒体学习材料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王立非[7]认为策略能力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即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开展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如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等。这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软件自带的CGI程序能够在学生每次做完练习或测试后将结果发往教师事先输入的电子邮箱。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功能进行学生的成绩管理,追踪记录学生的成绩以及完成练习或测试的时间,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课堂或课后学习情况,以达到师生课外互动的目的。
二 Hot Potatoes应用优势的实践前景
1 整合第一、二课堂,建立富于交互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新模式
陈坚林[8]在分析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新趋势时认为:“计算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意味着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起到的不再是一种辅助的作用,而是主导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高度的互动,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共享和依赖,是达到优质教学的必要条件。
Hot Potatoes以多种形式的习题,多媒体材料的应用,以及自动应答和提示功能达到人机互动性的优势,大大缩短了刺激――反应的时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引导语言学习的个性化,开放式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最突出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改变了过去单一文字或孤立静止图形传递的局面,以利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学习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全身反应,在直观性、趣味性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下,通过观其形、辩其色、听其声、会其意、记其义、发其音来整体地学习英语。”[9]语言练习与网络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利用其资源巩固课堂所学,教师的教学也能够从第一课堂延续至第二课堂,动态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辅导学生语言技能和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要改变现有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避免学生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被动地接收知识,蔡基刚[10]认为,实行多媒体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实行个性化学习并且能够保证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Hot Potatoes,可以帮助教师利用来自于现实世界的真实语言材料,开展有趣的、富于交互性的学习活动,以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转换。此外,将Hot Potatoes练习应用于第一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将听讲时学到的知识由瞬时记忆转为短时记忆,而学生在课下的第二课堂又可以通过网上学习再次巩固课堂所学,并逐渐构建起长期记忆,这样学习得来的知识会更加巩固,更加有效。
2 模拟四、六级网考环境,帮助学生适应新的评估模式
Hot Potatoes的多媒体功能在帮助学生熟悉四、六级网考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适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模式,四、六级考试模式也开始由传统的笔试逐渐转为网考。这一考试形式的转变让习惯了纸笔考试的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陌生的网络环境,再加上视听模式给学生带来的焦虑心理,无疑又给学生的发挥增加了难度。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用Hot Potatoes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适应网考这一新的评估模式。
以网考听力题型为例,听力理解部分包括音频选择题和视频选择题两个部分,利用Hot Potatoes软件的JBC以及多媒体功能则可以仿照这一模式,插入音、视频材料,编辑题目,设定计时,并上传至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按照真实考试环境体验网考。又如,针对听力综合部分中的段落填空和听力写作,Hot Potatoes的JCloze功能可以利用现有学习材料开发仿真题,便于学生练习。计时功能更是可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使其逐步适应机考快速阅读的要求。因此,Hot Potatoes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无疑会使学生迅速地适应网考的评估模式。
三 结语
Hot Potatoes是一款非常实用且又操作简捷的英语教学软件,只需通过简单的步骤,输入相关的学习材料,确定输出的形式(如自动提示、计时等),便能自动生成网页式习题。此外,还可通过其SCORM功能与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相结合,达到系统间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教学平台的管理功能。Hot Potatoes能够利用已有各种媒体资源,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辅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整合第一、二课堂,提高教学的交互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充分发挥自觉意识,从而把“有限”变成“无限”,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坚林,谷志忠.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晰――对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新解读[J].外语电化教学,2008,(1): 3-8.
[2]Ken Beatty.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Computer-assistedLanguage 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7-74.
[3]Phil Benson.Teaching and Learning Autonomy in Language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07-177.
[4] H.D Brown.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52-155.
[5]Gary J. Anglin.Instructional Technology: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econd edition)[M]. Englewood, CO, USA: Libraries Unlimited, Inc., 1995:263-313.
[6]Jeong-Bae Son. Learner Experiences in Web-based Language Learning [J].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07, 20(1):21-36.
[7]王立非.借鉴国外,立足本土,创新教学[J].中国外语,2007, 4(6):13-16.
[8]陈坚林.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2005,104: 9-12;49.
[9]魏玉燕.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新概念[J].外语界,2002,(3):8-14.
[10]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7(2):83-91.
在web.uvic.ca/hrd/hotpot网站注册登记,可下载最新版的Hot Potatoes。使用者无商业目即可免费注册使用。
An Application of Hot Potatoe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ANG Qian WU Zhong-jie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0054. China)
篇5
关键词: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管理系统;精益化检修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加快,铁路运输密度也随之不断提升。新形势下给繁忙干线的维修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维修保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应该采用大型养路机械来进行维护。大型养路机械是机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应用大型养路机械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所谓大型养路机械主要指的是维修、整修以及养护铁路的机械设备。线路道床整形设备、线路道床稳定设备就是其中的典型设备。
大型养路机械设备设计方面非常多,它自身具有满足线路修理规范标准的功能。系统的集成性强,技术难度大。在新形势下要想实现大型养路机械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生产综合管理系统设计
大型养路机械涉及人员多,非常庞杂。在实际工作工程中为了保证系统的各项性能就需要设计完善的生产综合管理系统。
(一)实现功能。通过设计生产管理系统将能够实现以下功能:一是生产调度与作业管理。所谓生产调度管理就是要用计划来组织养路机械运行的重要设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生产调度管理功能的实现有助于大型养路机械科学高效地运行。此外系统还能够根据完成保养维护路线建立起保养预警模型。这样在铁路一旦发生故障之后就能够及时予以维护;二是数据监测及预警功能。为了保证大型养路机械正常运行而在发生故障之后能够及时应对,系统就需要能够实现对作业车状态的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中首先是由车载无线传输装置连接车载监控设备、之后再通过移动互联网把数据传输到地面通信服务器。这一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三是GIS展示。GIS展示是决策指挥的关键,系统中GIS展示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系统中GIS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来自通用GIS数据、实时采集运行数据以及铁路线路数据。GIS的展示指的是实际工作过程中系统通过运行数据实时展示、预警提示等形式展现在GIS上。生产计划进度通常会以公里标的方式通过不同颜色展现出来。
(二)系统关键技术。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结果,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大型养路机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实际设计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
系统架构设计。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主要采用的是MVC架构。这种架构主要是分为控制器、视图层以及模型层三个层次。采用这种架构一个显著优点就是在系统需求发生变化之后只会影响到控制器而系统的整体架构不会受到影响。实际设计中控制器通常采用的是Spring应用程序框架、视图层采用的是异步Java脚本和可扩展记录语言编程技术。系统模型则采用的是Hibernate中间件来实现同数据库的连接。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还需要在Hibernate基础上设计通用的数据库访问接口,工作中要以实体对象当作输入参数。
大机定位技术。大机定位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工作的持续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在大型养路机械中安装GPS定位装置,安装该装置就能够把大机经纬度信息实时传送到系统中。此时系统经过专业处理之后就能够获得大机线路里程位置。实际工作中会发现有不少线路是没有线路里程及经纬度信息的,此时将就需要通过已知车站经纬度信息来计算大机实际线路里程。计算过程中首先是要通过字符串分析算法来得到经纬度信息、而后再根据车站里程同经纬数据映射表来找到离大机位置最近的车站,最后再利用GIS距离计算函数来算出大机同车站之间的距离。
二、精益化检修
大型养路机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精益化检修,实现精益化检修是保证其顺利运转的有效途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精益化检修应该保持高度重视。实现精益化检修必须要建立以下系统:
(一)大机综合检修保障信息系统。该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应该采用B/S结构框架,该框架使用起来将会变得更加方便、灵活。采用该结构之后工厂检修工人通过工位终端、局域网、互联网把综合检修保障信息系统连接到一起,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实现同检修生产指挥调度部门、设备物资部门之间相连接。现场抢修人员通过使用车载终端以及定位装置将能够有效确定抢修位置。
(二)大机故障智能诊断专家系统。该系统则主要是由专家知识库维护管理系统、专家诊断系统以及Web诊断咨询系统。专家系统通常是由知识库、推理机、解释机以及Web接口组成的。事实库主要是用来存放事实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这些事实包含现实的事实、中间结论、最终推理所得事实等。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位终端会通过浏览器来发送故障现象描述并进行咨询,之后服务器在收到咨询请求之后将会展开推力判断。最终把结果发送给客户端。这样就实现了故障智能诊断功能。
(三)交互式电子手册系统。交互式电子手册系统建设能够实现技术培训、技术资料查询等功能。通常在运行过程中利用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系统能够在非现场环境下演示出设备内部结构、拆装顺序、进而实现透明化处理。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可以把机械动作展示给使用者。该系统的应用对于提升大型机械检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该系统的结构主要采用的是基于主体的护具模型,每种主题信息又是由多个子信息报组成的。此时把主体信息中的子信息报进行组合就能够建立起用户所需要的应用信息。该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精益化检修的必然要求。今后工作过程中对于这项工作应该保持高度重视。
三、液压系统设计新思路
液压系统设计是大型养路机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工作过程中对其进行创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进行设计:一是对于车辆的走向应该尽量采用闭式系统方式来进行设计。所谓闭式系统主要指的是液压泵进油管同执行元件回油管直接相连。在闭式循环中工作液体将会封闭循环。这样就能够平稳传动。采用这样一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能量损失。二是机电一体化。在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机电一体化逐渐成为时展的潮流,在新形势下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一体化也将更有助于高效能的运转。当前无线技术+PLC控制+CAN总线技术得到了有效应用。这样一种组合能够取得比较好地效果。三是开放式系统采用负载敏感变量+负载传感多路阀的形式来进行设计。工作中采用这样一种形式,液压系统工作将会变得更加稳定准确,液压系统效率也将得到有效提升,系统发热将会减少。这样一种设计思路主要适用于有减振要求的,同时也对系统平稳性要求较高的系统中。
大型养路机械的应用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铁路建设的必然要求,实际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大型养路机械的有效运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建立起生产综合管理系统、实现精益化检修。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两点,今后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正兰.大型养路机械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铁道建筑,1999(11).
- 上一篇: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
- 下一篇:经济社会和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