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培优辅导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数学培优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数学培优辅导

篇1

一、制定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

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搞好高中数学的教与学、学情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的客观过程,它涉及到一个学生或全班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体的学习特征,教师在钻研教材,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基础设计教案,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

例如:在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时,我设计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为教学重点,把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充要条件作为难点,在整节课中,围绕着如何找极值点,如何利用导数求极值进行教学,学生能从教学过程中体会如何判断极值点并能应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合理的整合教材,进行系统复习教学

高中数学内容多分散,课程难,系统性差,经过这几年高中数学教学,我深刻感到学时紧,都是在赶教材,赶进度,在教完一个内容后,学生还没时间通过练习巩固的情况下,又赶着教另一个模块,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针对这种很被动的教学,很必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我把它分为四大部分;其中集合简易逻辑、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导数及其应用,不等式作为函数模块,平面向量,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为几何模块;统计与概率;算法与框图;复数,推理与证明作为一个模块,几何证明选讲,极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作为一个模块。全面的整合教材,对各个知识点联系紧凑,系统强,不但减少了课时,也能让学生系统的掌握所学的内容,教学效果比较好。

三、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的友好人际关系。

(2)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上下功夫,对于探究结果中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获得解释,进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在获得知识方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从“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

(3)要倡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思考猜测、操作、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反馈,是为了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正确认知过程和结论得到及时的强化,使不正确的认知和结论得到及时的矫正,只有及时和恰当强度的反馈信息才能保证最佳反馈效果,信息反馈过迟,对于纠正大多数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来说,基本上是无效的,所以信息反馈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在反馈中我采取:第一,把传统的“改作业”变成课上改;第二,把教师替学生改变成学生自己改;第三,把重点改正本子上的错误变成重点改正学生头脑知识系统中的错误。

五、教学辅导有效化

(1)个别辅导。针对班上的各科不平衡的学生或优等生进行培优补差,这个方式我们已经实施了三年头,辅导效果还不错,对学生辅导关键在于搜集和编制双基训练题与能力提高题,或适当布置一些附加题(变式题,深化题,综合题)进行培优,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主要是课堂的关注、练习的批改、订正、讲评、课后集中训练等。

(2)小组辅导主要是针对班级的中等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这一部分学生主要重于基础,通过基础强化加以辅导。

(3)班级集体辅导。采用先练后批再讲评方法,教师做好试卷分析工作,针对题型进行发散,举一反三解题,通性通法,各类题型的多种解法,重点讲解学生易接受、易想到的方法。

篇2

关键词:过渡阶段;衔接教学;教材教法;教学策略;学习策略;教学要求

初中生经历奋力拼搏成功跨入高中,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 同时,他们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未知的一切感到新鲜,对新的学习生活抱有美好的期待,却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难度大、作业多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一段时间过后,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有的学生甚至出现数学成绩严重滑坡现象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这个过渡时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初高中在学习内容、要求、思维和方法上的较大差异,进而导致高一学生对高中学习生活的种种不适应,如知识基础和结构、教学方法、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不适应. 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一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包括教材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衔接,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等. 这就给高中教师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即如何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实施对象学生的心理情况,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的思维能力和习惯,创造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教学相长,以满足学生新的学习阶段的要求.

(一)教材内容方面的衔接问题

初高中衔接,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因此要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首先就必须对初高中教材的变化了如指掌,全面了解初高中教材衔接的内容,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笔者将初高中教材进行对比,梳理需要衔接的内容.

首先根据以上表格发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在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删减,但相对于高中来说,对这些内容的要求却没有降低,也就是说初中数学删减的内容高中仍然是要求的,这就造成了初中、高中在数学教学内容上的“衔接问题”. 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各个初中根据课程标准所制定的具体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所以导致每个初中学校在教各知识点时讲的深度不一样,一个班级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就参差不齐,这不是学生本身学习差异造成的,而是初中教材和其初中学校造成的,这也给高中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教学目标方面的衔接问题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要求,使得高中初中在教学目标上形成差异:首先,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初中对“认知目标”的要求为“知道认识理解”;而高中在“认知目标”要求上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要求较低,多为“认识”、“了解”、“感受”、“体验”、“初步学会”等层次;而高中要求较高且更具体化,对过程方法的体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初中只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而高中更强调通过数学的探究活动,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方面的衔接问题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教学进度相对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有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答疑、解惑,这让即使是以记忆模仿练习作为主要学习方法的学生也能得到好成绩;而高中数学教材每课时内容饱满,教学进度相对较快,这对习惯了初中较慢教学进度的高一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对于部分习惯了初中慢教学、习惯 “依样画葫芦”、缺乏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能力的学生学习数学起来更是举步维艰. 初高中教学上的快节奏,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变革导致了许多学生的不适应,这就形成了教学方法上的衔接问题. 这归根就底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所导致的,以下就讨论学习方法上产生的衔接问题.

(四)学习方法方面的衔接问题

初中生在学习方法方面普遍的问题有:第一,初中生普遍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这体现在缺乏自我学习的管理,以及有效的自我反思. 具体体现在不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在测验考试之后的自我反思,这就导致了初中生往往习惯于被动学习,而高中的学习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去总结方法,自己去预习以及及时复习. 第二,往往初中生习惯于机械接受学习,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往往认为数学学习就是记忆模仿练习,初中数学往往在知识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的成分比较多,考试时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及教师示范的例题类型,一般均能对上路子,取得好的成绩. 而高一数学是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的拐点,一般高中题目不再是记住公式和模仿范例学生就能轻松解出来的,这其中还需要学生对于各种公式概念的理解,再加上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 高中“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五)心理状态方面的衔接问题

初中生经过刚跨入高中,面临人生的新阶段,对新的阶段充满憧憬,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强烈愿望. 但是他们很快会发现初高中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要求上的差距,只看到困难和问题,从自信转为自我怀疑,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有的学生表面听懂,也认真课后问老师,直到阶段考试中考不出好成绩,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 也有部分学生中考结束后整个身心松弛下来,进入高一后,认为离高考尚远,松懈情绪继续弥散. 即使出现了很多方面的衔接问题,也觉得还有时间,不慌不忙,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许多学生不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又不及时补救,让问题积累过多,导致回天乏力. 总而言之,学生初进高中难以实现期望目标,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并引起心理失调,丧失兴趣和信心.

(六)思维能力方面的衔接问题

初中数学较直观形象,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接受新知识很依赖自己的生活亲身感受.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本身较直观形象,见到的几何图形是平面图形,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不高,也养成了初中生用平面图形解决问题的习惯,导致他们把这样的经验移植到高中,往往误把立体图形当做平面图形来处理. 这种思维上的负迁移作用,极大地影响了高中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活动.” 对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高一新生思维能力还很弱,学习新知识必然遇到许多障碍.

以上我们分析了初高中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状态以及思维能力这几个方面的差异,以此得出各个方面会产生的初高中“衔接问题”. 对于此我们提出了对于初高中过渡阶段的教学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1. 研究课标,钻研教材

教师要做好初中、高中的教学衔接工作,这就需要高中教师钻研初中教材、课程标准和初中数学教改方向;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把教材研究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在了解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找到必修一知识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与生长点,做到有的放矢,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

2. 循序渐进,注意衔接

初高中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就存在着许多的漏洞,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必须熟悉初中知识所学的程度、高一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 这里要注意两点问题,第一,适当补充初中舍去的部分知识,但要注意补充知识的顺序以及合理性. 现在学校一般做法是边上高中新课边加入需要补充的知识,也有学校是在高中开学前的那个暑假就开始让学生做自己编写的衔接练习,也有学校自己编写衔接教材先把初中知识补完再开始上高中新课,这些方法都各有利弊,还需继续调研,总的来说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补充方法. 第二,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初中已有知识帮助学生学习高中知识,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在学生已有初中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高中知识. 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初中知识,又理解掌握了新知识. 如在必修二学习“空间等角定理”时,可先复习平面几何中的“等角定理”,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让学生能更快理解新知. 这实际是奥苏伯尔所提出的有意义学习,从教学内容来说,这也是初中、高中衔接顺畅的关键所在.

3.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前面所提到由于初中学校的要求不同,高一同一班的学生在知识水平、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非常明显. 对此,我们提出分层次教学方法,通过分层编组、分层指导,达到分层提高的目的. 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几种分层的基本方法.

(1)学生分层. 对学生分层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这一步,最好能够和班主任合作,不仅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还要了解集体观念、道德观念、家庭背景、气质类型等,客观地分析学生,为有效分层打下基础. 把班内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邻前后两桌4人为一组比较方便学习. 为便于互帮互学,这4人应好、中、差适当搭配.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新实际,有层次地升降变迁,重新分配角色,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特别鼓励他们,由“下”层向“上”层跳进. 分层是手段,递进是目的,分层的成功,恰恰体现在这个“递进”之中. 对激励学生上进心是非常有益的.

(2)例题教学的分层. 例题教学的好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颇大,通过例题教学,可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分层的例题教学中,可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要求的例题和发掘同一例题的不同层次要求上来体现.

(3)提问、练习的分层. 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课,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以强化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 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可以分为多个环节,在不同的时段,可以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课前小测简单练习,新学习的知识适应练习,小结阶段的巩固练习,这些都能极大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以达到辅助教学,巩固知识的目的. 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班级之间采用不同的课堂练习;同一班级中的不同层次学生可以分组完成不同练习.这样使得学生的数学才能得以发展.

(4)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教师应该让资优学生在共同的基础上获得选择性的发展. 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中,重新构建坚实的数学学科知识体系,探究数学的本质,掌握数学学科的思维方法,提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指导资优学生要侧重于对教材知识的疏理和深化;侧重于知识的拓展和提高,侧重于方法总结和思维技巧. 相对培优的难度来说,补差也不容易. 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学生谈心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 我们更应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教师应记住布鲁姆的一句话“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程度.”

4. 转变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同一班的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明显,优生只是一小部分,而后进生却占了很大的比重. 这主要是由于上面所提到的学生学习方法的单板性所决定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其学习方式,这种转变的动力实际上需要教师首先转变其教学方式,由于高中更要求学生的探究举一反三能力,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而大部分的高中教师实际上仍然沿用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板书范例让学生抄笔记的方式去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让学生转变其学习方式,而且会让学生更加坚信数学就是记忆模仿练习,这不但不能解决衔接问题,还会让这个问题更严重.由于高中数学知识非常抽象,并且内容多,这与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开展的发现法教学模式等产生了冲突,而这一矛盾需要教师根据课时内容去权衡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不是每一节课都用发现法让学生合作探究,而是选取适当的题材,转变自我教学观念,在逐渐的改变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跟着改变观念以及学习方式,只有教师首先改变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等.

(二)对学生的要求

1. 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对于高一新生,教师要加强引导他们进行角色的转变,改变观念,引导他们认识到初中、高中数学知识差别甚大,要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积极适应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严密性强的特点,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工夫,要多思考,多研究,不懂就问,学会举一反三. 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尽快地适应高一数学教学.

2. 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生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让学生在严格要求之下逐渐提高适应能力. 如: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上课注意听讲,上课做到“五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手到),积极思考,勇于回答问题,要求作业规范化,独立完成,及时订正错题,等等. 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3. 抓好预习,提高听课针对性

高中数学因为其容量大的特点,预习更加显得必要和重要. 预习数学中的新公式、定理、定义等地方,对一些疑难点,要反复思考,把握重点,找准自己课堂想要突破的地方. 预习往往要求独立自主完成,因此学生要学会借鉴课本和一些资料上的例题. 对预习案中的例题或资料中的讲解多揣摩,理解其中的奥妙,并写下来,然后可以试着用这些去解决书后的问题,不懂之处,做个记号,上课时认真留心听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题道破,豁然开窍,并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

4. 及时完成复习和小结工作

数学复习的有效方法是回忆式复习加手动式实践: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做好复习工作,在不看书和笔记的前提下回忆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查漏补缺,使内容完善.这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 同时做好单元小结,理顺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概括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能顺利进入数学学习状态,数学学习的衔接是不成问题的,而那些在初中就靠死记硬背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逐渐掉队,进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此可见,虽然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等方面都存在衔接问题,但是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存在于学生学习方法方面,所以解决“衔接”问题的关键是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相应的改变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中从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数学环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在高一数学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改变数学学习方式,改变以往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的学习方法. 要转变教学方式就要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被动学习的主因除了学生初中学习习惯的使然之外,还有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原因,即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考试或者学习只是为了父母,这就涉及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问题,想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学生学习心理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是学生学会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想要掌握学习方法的动力源泉.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学智慧,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 首先,可以根据所教内容,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提出问题,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加入一定的数学史,这样既能增加数学的趣味感,又能让学生明白数学定理公式等不是明文规定的教条,而是数学家们经过巧思一步一步得出来的,每个定理公式都是有根有据不是凭空捏造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是“人为”的,只要你有一定基础,有凭有据,今后你也能得出你的定理或者公式,这让数学更贴近学生,也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等埋下伏笔. 这也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的重要方法. 不过这要求教师有技巧性地增加数学史的内容,不能喧宾夺主.

(二)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息息相关,想要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就要营造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数学环境. 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从领导者变为引导者、组织者,以问题情境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像小数学家一样主动思考,一起讨论解决问题.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 保证学生深层次认知参与的核心是问题,要想改变学生听课模仿练习的学习策略就要从问题引入入手. 因此,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经历探究问题的一整个过程,这也是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即发现问题(生疑)、提出问题(质疑)、讨论问题(议疑)、分析问题(析疑)直至解决问题(解疑).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组层次逐渐提高的问题,也可以提出部分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在图书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分组合作讨论、进行有效调查方法等来解决问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是最重要的,教师注重的不仅仅应该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承载于知识中的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方法指导策略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生想要到达一个地方,初中老师会直接领着你去,而高中老师会给你指一个方向,让你自己去.” 这句话表明了初中、高中两种学习方式. 从实际来看,高一新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且数学理解的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基本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大多把课后学习等同于完成作业. 所以,高一教师要把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从微观来看,就是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方式是由具体的学习方法组成的,这具体表现在制订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以及课后反思这几个方面. 以培养学习能力指导为重点,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如何联想、如何归纳、如何总结、如何寻求规律、如何反思,要根据学生实际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也可以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让学生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通过内化使知识在自己脑海中生成而能活学活用,使之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篇3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9、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0、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1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备课组要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本学期各科组要针对优生抓好辅导的落实,举行1~2次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12、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三、行事历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 9月3日——8日 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教师结对子会议;教师 制定工作计划

2、 9月9日——15日 毕业班教学经验交流会;市完中语.数.政.生.化科组 长会议;市语.数.政.生.化镇中心教研组长会议;市 政治课题组会;高中物理竞赛

3、 9月16日——22日 上学期期末考总结会议;完中物理科组长会;市各 科镇中心教研组长会;“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 发动工作

4、 9月23日——29日 班优秀作业展览;高中市各科中心教研组长会;市 数学课题实验评比;市教育科研课题工作会;市初 中、高中青年教师化学实验能力竞赛;完中计算机 科组长会;九月份文明班评比;参加镇中小学生文 艺汇演

5、 9月30日——6日 国庆节

6、 10月7日——13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新教师工作座谈会;市高中艺 术教育研讨会;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7、 10月14日——20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初、高中美术公开课;高一地 理、物理研讨课;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政治高中课 题组实验研讨活动

8、 10月21日——27日 教研工作检查;市高中艺术课(音乐、美术)教学 调查;初中地理教学研讨;全国中学信息学奥赛; 高一化学研究课;初中化学公开课;粤(顺)港澳 语文单元教学研讨会;初、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 十月份文明班评比

9、 10月28日——11月3日 教师结对子阶段性总结;高二历史研讨课;高三物 理复习研讨课;政治科高考辅导讲座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0、 11月4日——10日 新教材使用情况研讨;市音乐教学研讨课;市教研 室下乡视导;“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学校体 育运动会

11、 11月11日——17日 班学法指导工作调查;市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情况 调查;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高三 政治复习研讨课;初中计算机研讨课

12、 11月18日——24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研讨会;初中物理公开课;文学创作大赛 总结

13、 11月25日——12月1日 目标分层教学优质课评选;市中小学落实教学常规 工作调研;十一月份文明班评比,班主任工作调查

14、 12月2日——8日 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之星评选;市中小学音乐 说课比赛;初中史地生教学情况调查;市中学生即 席作文竞赛;中学数学课题实验视导

15、 12月9日——15日 优秀论文评选,市中学生物说课比赛;市初中化学 单元目标引导探索实验研讨会;政治课题组实验工 作调查;高考备考视导;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16、 12月16日——22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探索性学习情 况调查;市学科带头人、新秀、教学能手复评

17、 12月23日——29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高三物理复习研讨课;数学 课题实验工作总结会;十二月份文明班评比

18、 12月30日——1月5日 期末复习经验交流会;市中小学各科论文评选

19、 1月6日——12日 教研工作检查;目标分层教学总结

20、 1月13日——19日 新教师期末复习督导

21、 1月20日——26日 学期复习考试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42-02

高中数学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好数学,而要学好数学,听懂数学课是前提,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这些,最终都要落实到让学生会解数学题上来。

然而,老师常常听到学生反映:“能听懂课,就是不会解题”。这是目前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为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探讨高中数学教学的新路子,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相应的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数学组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济阳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18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9%,按要求答题率为100%,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较高。问卷设计了15个问题,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在括号内打“√” 、“×”。其内容涉及到教师、学生及其他三个方面。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初步了解了造成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

教师方面的现状:

首先讲课方式、教学方法上。老师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老师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其次老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上。老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偏爱部分学生。再者就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具体来说:

1.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调查显示,有38%的同学认为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备学生。

2.教师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不能因材施教。有4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情况调查中写道:老师在上课、解题时好像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没有想到我们却听得头晕脑涨,听也听不懂,结果只是老师懂、会解题,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

3.老师没有给学生施加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调查结果表明,有41%的同学认为老师的教学督促检查落实不够、不及时,这是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4.老师辅导不到位,布置的作业检查不落实、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有38%的学生反应老师在课后辅导上做得不够,作业检查不落实,课外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

5.有些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不太高,管教不管学。调查显示,37%的学生认为有些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不讲究教学艺术。部分学生说:“有的老师讲课不生动,照本宣科。有的老师除了上课外根本不进教室辅导我们的学习,上课后就走了;上课时总是说我们考学没有多大的希望,挫伤了我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问题是应该引起重视和深思的。

6.有偏爱学生的现象,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绪。有33%的学生认为老师有偏爱学生的现象。学生说:“部分老师偏心严重,影响大多数学生上课时的听课兴趣和课后的学习情绪。”

学生方面的现状:

首先是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其次是缺少学习方法,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再就是对解题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具体来说有下列情况:

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听,不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节课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打无准备之仗。调查表明:有48%的同学课前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结果直接影响了听课,没有听懂课,不会解题也就成为必然。

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既不预习又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数学题的基础。学生说:“不知为什么,我上课精力无法集中,大脑一片空白。有时老师讲课也不生动,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听课时身在教室心在外面,只好找本课外书籍来消磨时间。”64%的学生反映有这种现象。这也是不会解题的一个原因。

3.作业时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做作业、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对于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把作业当成负担。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这种情况在学生中占59%。也是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之一。

4.不懂装懂,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能“听得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是对“懂”的理解上有误,有的学生的懂只是懂得了解题的每一步,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诱导,能想起来,认为自己懂了。同样的问题,没有老师的提示,就不能想起来,说明学生的“懂”不是真“懂”,爱面子,不愿说不懂;看老师的面子,不敢说不懂。学生C说:“老师在讲课、讲题时过快,对于一些重要的步骤没有详尽讲解,只是一带而过,久而久之,问题堆积如山,学习兴趣也就淡化甚至消失了。学过的知识不会运用,甚至作业也不能独立地完成。”调查发现有57%的同学都存在这种问题,是老师教的问题还是学生学的问题?应该说是兼而有之。

5.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几乎是学过即忘。从德国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在接触新知识的最初阶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间就应及时复习。否则学过即忘。以至于看到题目就产生畏惧感,不愿解题,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定理、定律熟练程度不够,成绩也就自然不能提高。” 这种学生占62%。

6.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上课不记笔记,消极听课。调查表明,有44%的同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从不主动解答,等待老师讲解,学习上的消极情绪严重。有一位学生说:“我就是这样的,上课不记笔记,老师讲课时只管听,且听得头头是道,课后却找不着方向,原以为听懂了就记住了,没有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时间稍久就忘记得一干二净。”

其它方面现状:

1.课程设置得太多,学习任务重,没有预习和复习巩固的时间目前,高一、二阶段开设了9门必修课,对中学生来说是不堪重负。调查发现有51%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太多,学习任务重,没有预习和复习巩固的时间。

2.休息时间不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 44%的学生认为休息时间不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整天处于疲劳状态,学习效率低下。

3.教材与资料的配备不相符,教材上的习题会做,但对资料上的习题根本不管用;在调查中发现48%的学生认为教材与资料的配备不相符,教材上的题目做过以后只能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达不到深化的目的,而流行的资料与教材的难易相差较大,资料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

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与老师、学生进行座谈和书面交流,采取以下对策:

(一)从“教法”方面想办法

1.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第一,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学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引导学生走出解题的困境。第二,改变观念,耐心帮助那些数学天分稍差的学生学好数学,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谈话式、探究式、讲练结合、个案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数学学习,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并加以肯定和鼓励。第三,老师教学的难点是教会那些学了还是不懂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选一些他们自己能独立解答的题目,让他们也有能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加强责任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自身丰富的知识、修养、素养打动学生,为人师表,“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用自己的爱心关心体贴学生;用自己的细心观察研究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启迪学生;用自己的素养影响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耐心引导督促学生。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目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三种学习方法:①蝴蝶“采花”,蜻蜓“点水”,往往是浅尝辄止。②似狗熊搬棒子,这样的学习是边学边丢,正负为0。③犹如囫囵吞枣,生吞活剥,以偏概全,失之全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像蜜蜂“采蜜式”的学习,博采百家之花而酿一己之蜜,经过消化咀嚼,使知识积少成多。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数理化、尤其是数学,学起来挺有意思的。要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无穷快乐,并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4.教会学生学习,在解题上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不仅仅是要研究教学中“教”的规律,还要研究学生“学”的规律。要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成绩才可能有所提高,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要培养学生的“悟性”,学生自己不会思考不会去“悟”,怎能学会解题呢?解题关键,当然是思路,但是基础知识都不懂,怎么思?要充分发挥例题、习题的功能,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教会学生解题。讲解中不要为了节约时间,往往只是“因为……所以……”,学生只听“懂”这个“因为……所以……”是不会解题的,模仿这个“因为……所以……”只能做一些“练习”层次的题,反思这个“因为……所以……”才会有所“悟”。对学生而言,学习要经历“懂”、“会”、“悟”这三个层次,即理解、模仿、领悟。对教师而言,要促进学生向高一层次――创新方向发展。

5.关心爱护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老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能偏爱个别少数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所谓“差生”。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教师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发现其闪光点。给予学生真爱,不抛弃“差生”,也不压制“精英”,做好培优、帮差、促中的工作。

(二)从“学法”方面找出路

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才是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要学好数学,学会解数学题,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学法”上找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问题。

1.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和钻,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学习要有自主性,不要一味依赖老师,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习的功课多,学习任务重,所以时间要合理地安排,善于挤和钻,不打乱仗。

2.勤学好问,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学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问题就问,因为经常提问,可以使自己从怕问、不会问到想问、善于问。问老师、问同学、问懂这个问题的人等,总之,每解决一个问题,你就有一份收获,你就有一个进步,你也会有一个好心情,你就会发现学数学原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也会为自己学习数学种下“兴趣”的种子。

3.牢牢抓住听课这一重要环节,真正听懂课上课时听懂学习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重点内容、方法、技巧要记住,即使一时不能记住也要做好笔记,以备复习时再用。

4.课堂、课后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觉复习的好习惯课堂、课后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完成作业;复习所学过的内容、方法、技巧;阅读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解一些相应类型的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5.数学是要靠积累的,前面的知识就是后面的基础。如果实在记不住,就要常常温习,等到很熟的时候,自然能“生巧”,也就能自己解决问题了。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能听懂,自己就会了,就放弃了复习巩固,做题时,就出现懂而不会的情况。这种情况很普遍、很正常。

总之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之际,对新的教材与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只有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功能,全面提高年轻一代的数学素养,每一位数学教师才能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造就一代高质量的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大纲》

[2]《学会学习》,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李道仁著

篇5

主题词:听课解题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高中数学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好数学,而要学好数学,听懂数学课是前提,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这些,最终都要落实到让学生会解数学题上来。

然而,老师常常听到学生反映:“能听懂课,就是不会解题”。这是目前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为了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基础知识以及概率统计和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从去年起,为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能听到学生的心声,从而探讨高中数学教学的新路子,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数学课题组对学生反映的“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开始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了“能听懂课,不会解题”原因的调查问卷,今年11月下旬,对鹤峰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100名学生(占全年级人数的23.3%)、县职校116名学生(占全校学生的16.5%)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5%,按要求答题率为100%,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较高。

二、主要原因及分析

问卷设计了15个问题,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在括号内打“√”、“×”。其内容涉及到教师、学生及其他三个方面。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初步了解了造成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

调查表明: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老师的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一是讲课方式、教学方法上。老师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往往是老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二是老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上。老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偏爱部分学生。三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

1.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首先是在老师的备课上。调查显示,有38%的同学认为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备学生。

2.教师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不能因材施教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环节。上课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有4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情况调查中写道:老师在上课、解题时好像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没有想到我们却听得头晕脑涨,听也听不懂,结果只是老师懂、会解题,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有时听课就像听“天书”,老师只是“表演”,“唱独角戏”,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拿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和理解问题。讲解例题时分析不到位,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老师没有给学生施加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否则教学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调查结果表明,有41%的同学认为老师的教学督促检查落实不够、不及时,这是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4.老师辅导不到位,布置的作业检查不落实、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课后辅导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任务落实到位的重要一环。有38%的学生反应老师在课后辅导上做得不够,作业检查不落实,课外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

5.有些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不太高,管教不管学。

老师应该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教书育人,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调查显示,47%的学生认为有些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不讲究教学艺术。部分学生说:“有的老师讲课不生动,照本宣科。有的老师除了上课外根本不进教室辅导我们的学习,上课后就走了;上课时总是说我们考学没有多大的希望,挫伤了我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问题是应该引起重视和深思的。

6.有偏爱学生的现象,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绪。

老师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要热爱,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有33%的学生认为老师有偏爱学生的现象。学生说:“部分老师偏心严重,影响大多数学生上课时的听课兴趣和课后的学习情绪。”。

(二)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反映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一是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二是缺少学习方法,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三是对解题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有下列情况:

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

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听,不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节课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打无准备之仗。调查表明:有48%的同学课前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结果直接影响了听课,没有听懂课,不会解题也就成为必然。

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既不预习

又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数学题的基础。学生A说:“不知为什么,我上课精力无法集中,大脑一片空白。有时老师讲课也不生动,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听课时身在教室心在外面,只好找本课外书籍来消磨时间。”64%的学生反映有这种现象。这也是不会解题的一个原因。

3.作业时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学生B说:“老师讲课学生只是表面上的接受,而没有仔细思考,认真领会;课堂练习

的时间太少,做作业急于完成任务,没有认识到做好作业对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在做作业、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对于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把作业当成负担。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这种情况在学生中占59%。也是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之一。

4.不懂装懂,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生能“听得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是对“懂”的理解上有误,有的学生的懂只是懂得了解题的每一步,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诱导,能想起来,认为自己懂了。同样的问题,没有老师的提示,就不能想起来,说明学生的“懂”不是真“懂”,爱面子,不愿说不懂;看老师的面子,不敢说不懂。学生C说:“老师在讲课、讲题时过快,对于一些重要的步骤没有详尽讲解,只是一带而过,久而久之,问题堆积如山,学习兴趣也就淡化甚至消失了。学过的知识不会运用,甚至作业也不能独立地完成。”调查发现有57%的同学都存在这种问题,是老师教的问题还是学生学的问题?应该说是兼而有之。

5.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几乎是学过即忘

学生D说:“有时,老师只是把内容、题目提点一下,大多数学生根本听不懂。根据一百多年前德国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在接触新知识的最初阶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间就应及时复习。否则学过即忘。以至于看到题目就产生畏惧感,不愿解题,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定理、定律熟练程度不够,成绩也就自然不能提高。”这种学生占62%。

6.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上课不记笔记,消极听课

调查表明,有44%的同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从不主动解答,等待老师讲解,对自己不负责任,学习上的消极情绪严重。有一位学生说:“我就是这样的,上课不记笔记,老师讲课时只管听,且听得头头是道,课后却找不着方向,原以为听懂了就记住了,没有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时间稍久就忘记得一干二净。”

(三)其它方面

1.课程设置得太多,学习任务重,没有预习和复习巩固的时间

目前,中学开设了9门必修课,对山区学生来说是不堪重负。调查发现有51%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太多,学习任务重,没有预习和复习巩固的时间。

2.休息时间不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

44%的学生认为休息时间不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整天处于疲劳状态,学习效率低下。

3.教材与资料的配备不相符,教材上的习题会做,但对资料上的习题根本不管用;

在调查中发现48%的学生认为教材与资料的配备不相符,教材上的题目做过以后只能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达不到深化的目的,不能对付单元测验和综合考试,而流行的资料与教材的难易相差较大,资料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

三、对策与建议

学生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来自教师、学生及其他三方面。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老师教的问题、学生学的问题,也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与老师、学生进行座谈和书面交流,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从“教法”方面想办法

1.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第一,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学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引导学生走出解题的困境。第二,改变观念,耐心帮助那些数学天分稍差的学生学好数学,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谈话式、探究式、讲练结合、个案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数学学习,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并加以肯定和鼓励。第三,老师教学的难点是教会那些学了还是不懂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选一些他们自己能独立解答的题目,让他们也有能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加强责任心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自身丰富的知识、修养、素养打动学生,为人师表,“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用自己的爱心关心体贴学生;用自己的细心观察研究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启迪学生;用自己的素养影响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耐心引导督促学生。加强责任心,真正让自己从事的工作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就学习方法而言,有些同学的学习方法确实需要指导。目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三种学习方法:①蝴蝶“采花”,蜻蜓点水,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是浅尝辄止,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性。②似蚂蚁“搬食”和猴子搬棒子,这样的学习是边学边丢,正负为0,缺乏效益观念和逻辑性。③好像蜘蛛“抽丝”式的学习,犹如囫囵吞枣,生吞活剥,以偏概全,失之全面,缺乏辨证观点和联系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像蜜蜂“采蜜式”的学习,博采百家之花而酿一己之蜜,经过消化咀嚼,使知识积少成多。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数理化、尤其是数学,学起来挺有意思的。当终于会自己独立地用几种方法解同一道题,当一个问题终于恍然大悟时,真是很有成就感。要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无穷快乐,并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4.教会学生学习,在解题上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不仅仅是要研究教学中“教”的规律,还要研究学生“学”的规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教材为中介研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规律,要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成绩才可能有所提高,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要培养学生的“悟性”,学生自己不会思考不会去“悟”,怎能学会解题呢?解题关键,当然是思路,但是基础知识都不懂,怎么思?要充分发挥例题、习题的功能,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教会学生解题。讲解中不要为了节约时间,往往只是“因为…所以…”,学生只听“懂”这个“因为…所以…”是不会解题的,模仿这个“因为…所以…”只能做一些“练习”层次的题,反思这个“因为…所以…”才会有所“悟”。对学生而言,学习要经历“懂”、“会”、“悟”这三个层次,即理解、模仿、领悟。对教师而言,要促进学生向高一层次--创新方向发展。

5.关心爱护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老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能偏爱个别少数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所谓“差生”。偏爱个别少数学生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感,不利于教学。一个学者调查了世界上400名杰出人物,其中60%在校学习时为“差生”,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毕加索、达尔文、瓦特、居里、拜伦、拿破仑、邱吉尔、巴尔扎克、雨果,以及被恩格斯称为“所有时代最有学问的人物之一”的黑格尔等,他们都是在学校时的差生。“差生”智商都不低,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只不过是他们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转移到了其他方面,形成了知识上的断层,沦为“差生”。实践证明,他们一旦被激发,经调控将知识沟通、入了路,学习上就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发现其闪光点。给予学生真爱,不抛弃“差生”,也不压制“精英”,做好培优、帮差、促中的工作。

(二)从“学法”方面找出路

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才是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要学好数学,学会解数学题,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学法”上找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问题。

1.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和钻,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学习要有自主性,不要一味依赖老师,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习的功课多,学习任务重,所以时间要合理地安排,善于挤和钻,不打乱仗。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力争抽出一点时间进行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为听好老师讲课做好准备。

2.勤学好问,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学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问题就问,就算这个问题对大家来说都很简单,但你不懂就要问,可能这种问题老师不会喜欢,但对你来说却很重要。经常提问,还可以使自己从怕问、不会问到想问、善于问。问老师、问同学、问懂这个问题的人等,总之,每解决一个问题,你就有一份收获,你就有一个进步,你也会有一个好心情,你就会发现学数学原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也会为自己学习数学种下“兴趣”的种子。

3.牢牢抓住听课这一重要环节,真正听懂课

上课时听懂学习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重点内容、方法、技巧要记住,即使一时不能记住也要做好笔记,以备复习时再用。总之,要注重听课的环节,真正听清楚想明白,把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为解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4.课堂、课后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觉复习的好习惯

课堂、课后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完成作业;复习所学过的内容、方法、技巧;阅读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解一些相应类型的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数学是要靠积累的,前面的知识就是后面的基础。如果实在记不住,就要常常温习,等到很熟的时候,自然能“生巧”,也就能自己解决问题了。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能听懂,自己就会了,就放弃了复习巩固,做题时,就出现懂而不会的情况。这种情况很普遍、很正常。

中学数学教学同样受高考指挥棒的制约,想“减负”以增加学生的休息时间不是单方面某个部门能解决的问题,也许是中国目前的高考制度、教育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之际,对新的教材与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只有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功能,全面提高年轻一代的数学素养,每一位数学教师才能为提高全民族素质,造就一代高质量的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大纲》

2.《学会学习》,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李道仁著

篇6

(1)年级积极抓好班主任值班工作,从早7:00到晚9:10全天候值班,白天负责本楼层各班的早读、上课、迟到、纪律、两操,晚上负责晚自习的巡查、学生就寝。

(2)每周一次例会,商讨和布置学生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老师总工程师的作用。

(3)搞好班级学风班风建设和班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尤其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年级把班级的形象图片、班级的誓言目标、优秀学生的风采以彩色班报的形式张贴在楼道内,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同时也塑造了班级课任教师与班级学生的团队精神。

(5)考试后的每个班级情况分析诊断会工作,为期两周的班主任与学生谈话交流活动也进行的卓有成效。

(6)积极开展备课组长、班主任老师“工作执行力”的教育等等。由于全体教师的共同辛苦付出,整个年级学生平时很少迟到,教学秩序稳定,学风浓厚,纪律严明,养成有素。

(1)我积极利用年级例会,加强和督促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落实,向课堂要质量,结合检查反馈信息,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

(2)引导发挥备课组长的作用,积极打造备课组团队精神,提高教学与教研活动的质量。

(3)明确各位老师的职责,规范教学行为。引导老师们积极参与班级的培优补差活动。

(4)两周一次的教师政治思想学习。

(5)引导督促各备课组根据学科情况加大教学改革,大力推进"1+1"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施,这一学期年级教研活动和教学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有条不紊。各位老师认真钻研业务、爱岗敬业、密切合作、注重自我、学习蔚然成风。

1、思想表现。本人能拥护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中,能严格执行校长室的各项要求。工作中能团结同志,坦诚待人。

2、负责高二年级(1)部教育、教学工作。蹲点高二数学组,蹲点高二(6)班。对高二(1)部全体教师的工作、学习培训;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班风的建设、成人教育等方面进行教育与管理,做到以下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教育教学法规。自觉与校党委、校长室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完成学校部署的各项工作。(2)加强德育工作。每周召开班主任会议及经验交流会,每月组织一次班会课观摩、评比;面向全年级学生作了三次广播讲话(德育)。召开一次全体学生家长会。组织了一次跑操比赛,一次美术画展。组织全体班主任到学生宿舍集体排查安全隐患3次。建立了问题学生档案并跟踪调查。(3)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协助教务处建立学生学籍和学生信息电子档案,实现一生一号。组织好奥赛培训工作,使奥赛辅导工作正常进行。在十月份数、理、化等奥赛考试中获省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16人次,三等奖11人次。组织学生参加了省计算机考试。做好分层教学,优生优培,后进生转化,边缘生提升;完成全体学生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并公示在橱窗内;加强教研组建设,调动备课组长在教学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成立体育训练队并正常开始训练。正常开设选修科,研究性学习课。4)认真组织学习,加强师德建设。本学期我利用周前会时间带领教师一起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江苏省泗阳中学教师十不准》等材料,并认真分析我校形势,认清个人发展与泗

中壮大的关系,使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对年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实际上就是对自身负责,对家庭负责。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抓工作态度,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抓理论学习,夯实自身功底;抓业务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抓新老结对工作,对新教师全方位指导。3.蹲点高二数学组,我能够做到教研活动对全组教师进行思想方面再学习,再提高,和数学组全体教师一起,努力钻研教材,教法,认真研究高考、新教材,努力实践1+1课堂教学。把握练习编写的质量、数量,数学组工作一直走在前列。负责带年青教师,课堂随时对他们开放。有两篇在《考试指南报》。

4.蹲点高二(6)班,配合班主任工作,经常为学生开班会,谈心。经过一学期努力,6班学生文化成绩始终在同类班级中排在第一位,班级的班风、学生的行为表现始终名列前矛。

篇7

实践中计划编制的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等方法。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

数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1新的一学期开始了,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我拟定以下个人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读书学习,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尽快的提高,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如:《师生沟通的艺术》,《教学策略》,《教育新理念》,《课堂管理的策略》。除了读有关教学的书籍外,我还要不断去读其它的书籍,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师德--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 "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加强自我管理--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服务的对象是很多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孩子们的利益。本学期,我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串课要课。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潜心教研,提高素质

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学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我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并积极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组内开展的各种学习机会,向同组教师学习.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尝试课堂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将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记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转变观念,端正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要本着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的原则,不偏袒好学生,更不歧视差学生,要爱得有方,严得有度,特别是对后进生,决不讽刺挖苦他们,更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要有"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恒心,以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坚持不懈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惜时间,不计报酬。做好对学生的家访工作,尤其是对后进生要逐一进行家访,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致差的原因,变革教育方法,并有意识地诱导家长反省自己的失误,认识孩子的发展变化,变盲目配合为协作教育。

总之,我会从自我做起,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严肃认真、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回报社会。

数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2一、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

168班共46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30人。上期本班成绩一般,两极分化严重。经过一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较大改进,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少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特别是到了最后一期,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耐心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新内容只剩两章:圆和统计估计。

圆这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本章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与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统计估计这章有总体与样本、用样本估计总体两小节。统计估计是统计理论和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部分估计全体。本章在介绍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后,先后以百分比、平均数和方差为例,介绍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用样本的某种特殊性去估计总体相应特性的统计思想方法。

除了这两章,还要复习初中数学教材其它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

2、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

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4、预期目标:合格率100%

优秀率30% 平均分70分 。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习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工夫;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积极与其他教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的战略不变;

8、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引导

9、认真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课时安排:

1、第1周至第4周:完成圆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2、第5周:完成统计估计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3、第6周至第10周:围绕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第一轮总复习,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促知识巩固,力求做到人人过关。

4、第11周至第13周:第二轮总复习,综合练习,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第14周至第16周:

第三轮总复习,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6、第17周,考前方法与心理的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升学考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2019年转眼来临,本学年既有新任务要完成还有复习更要兼顾,因此事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期,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有效教学新模式。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 基本要求 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数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3一、总的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执教高三359、362两个文科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全班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般,但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好,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不牢固,练得太少,尤其是计算能力特差,“知识回生”太快,主动学习的习惯还有待加强。

二、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培养创新型人材为目标,深入钻研教材,靠集体智慧处理教研、教改资源及多媒体信息,根据我校实际,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目标要求

计划通过本期的教学,实现四个目的:一是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掌握和对各重点难点的提炼和升华;二是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数学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整理、类比、相互转化、数形结合等能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四是深入钻练教材,结合所教学生实际,确定好每节课所教内容,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重点帮助学生完成一轮复习,并进行二轮的专题复习。

四、具体方法措施

1.高质量备课,参考xx附中、xx一中、xx中学相应教学内容的课件资料,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我组老师的集体智慧,确保每节课件都是高质量的。

2.高效率的上好每节课,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

保证练的时间,运用多媒资源,该写的写,该播的播,减少抄题、书写解答过程,通过课堂教师的画龙点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刃有余。

3.狠抓作业、试卷的批改讲评,在讲评中注重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题多思多解,开放学生思维,提炼思想方法,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4.认真落实周练和月考,高质量命题,考前作好指导复习,试卷讲评起到补缺长智的作用。

5.继续抓紧培优补差工作,让优等生开阔知识视野,丰富各种技能,达到思维多角度,解题多途径,效果多功能的目的。

能让弱科学生打牢基础,提升技能,方法灵活得当,收到弱科不弱之效果。

数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4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17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7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工作计划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

数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模板5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本册开始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分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及分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四、学困生辅导

1、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

2、经常家访,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改措施

1、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

2、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