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调节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调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调节

篇1

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以及达到有价值的人生目标,主要不是取决于他的智商。而是他的情商。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但对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有帮助,而且可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

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情绪是个体的一种心理过程,情绪的变化与外界刺激及个体心理认知有关,情绪可以分为积极的情绪与消极的情绪。经过情绪心理学家多年的研究,他们认为情绪是可以认识和管理的,只要我们从积极的方面去调适,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力。

――自我监控提高情绪知觉。当一些情绪由外界环境引起或伴随着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信念而产生,自我监控就能够加强这些情绪知觉;对每天情绪的变化做记录,并分析是什么信念和活动导致情绪出现变化。

――自我调节管理悲伤情绪。对于悲伤,要避免悲伤的情境,尽量关注困难情境中,不使你感到悲伤的方面,果断地挑战悲伤;对于焦虑,挑战威胁定向的想法,且通过进入危险的情境锻炼勇气,利用应对策略降低焦虑;对于气愤,回避引起气愤的情境,尽量关注困难情境中,不那么困扰的方面,果断的要求激怒你的人减少煽动性,自我克制且锻炼共情。

――沟通。沟通技巧是与别人产生共鸣的基础,理解他人说话的内容,为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建立基础。在听的时候,只聆听不判断,保留自己的观点和情绪;总结你听到的别人说话的内容,检查你的总结是否正确;在说话的时候,决定你的要点,有逻辑地组织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确定对方已经理解你了,不带攻击,责备或生气的情绪陈述你的观点,必要时重复一遍。

――问题解决。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不仅需要用沟通技巧来实现相互的理解和移情,而且更需要用问题解决的技能来发展和实现有效的合作行动。在实际生活情境里,要把一些大的,模糊的问题分解成很多小的,具体的问题,根据可解决的条件定义这些问题;对事不对人,设想有可能解决的办法;当所有的解决方法都想到以后,检查每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选择最终的解决方法,执行这种方法。回顾计划完成的效果。

――培养自己的情绪感受性。在生活,工作过程中,学习更多产生在特定情境,经验上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体验,以便提高识别和管理自己与别人情绪的能力。

情绪是可以认识和管理的。我们的情绪不管有多少类型,也不管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它都要通过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肢体表情表达出来,进而影响我们的心理,生理及生活本身。提高情绪识别和管理技能,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情绪知觉,让情绪成为我们自我实现和身心健康的积极力量。

摘自《搜狐社区》

心灵也要防“未病”

焦虑、抑郁、失眠、人际关系紧张……现实生活中的重重压力,让一些人患上了这样的“情绪感冒”。而今,对心理问题的治疗和咨询已被百姓所熟知,但在和谐心理学创始人张晓平博士看来,“上医医未病”,心灵感冒同样是“防”大于“治”。

善于把心理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就像一个人有强健的体质一样,对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有更强的免疫力。这种心理保健工作比出问题后再治疗意义更大。

那么,如何预防心灵感冒呢?张晓平从爱情、亲子、个人发展三方面进行了指导。

爱是最好的调节方式。爱越多,恨就越少,人的身心就越不容易失衡。张晓平认为,爱情是一种快乐魔法。“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谈恋爱。”其实,像抚摸手部、一块泡脚等这样的温馨小细节,都能促进美妙的恋情。

以同龄人的心态跟子女交流。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般有一个问题家庭。张晓平认为,“亲子矛盾的主导方是父母。父母以‘高高在上’的俯视的角度去对待孩子,让子女感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便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出现撒谎、逃学、自闭等行为问题。”要想获得和谐的亲子关系,张晓平建议家长用孩子的逻辑来思考问题,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孩子;学会谦和,和孩子共同学习、分享读书心得;和孩子说话时要尽量手拉着手;有时间就应一块唱唱歌,爬爬山等。

篇2

[关键词]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自我调适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c)-072-02

护士压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儿科护士的压力来源及其自我调适进行阐述,旨在为儿科护士提供有效减压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儿科医疗及护理质量。

1 心理压力来源

1.1 社会压力

由于大多数家长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不承认护士的价值,社会心理支持不足,这是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的重要原因[1-2]。现在的社会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多数娇生惯养,一旦生病,则全家草木皆兵,到达医院后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治疗和护理,而儿科护士是与家长们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家长们把更多的要求和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家长一方面表现出急切的态度,一方面表示要一针见血,治疗、护理及时见效,这些都无形中给护士增加了心理压力,一旦穿刺不成功或病情加重、反复,家长就表现为不理解,而护士则成为家长们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患儿家属一旦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即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从事维权活动,这常造成护士心理上高度紧张,长期持续使护士身心疲惫[3]。

1.2 工作压力

因为儿科的护理对象特殊,不仅与患儿沟通困难,患儿难以配合护理操作,而且小儿病情变化快,这都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护士每天在嘈杂、繁重而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还要面对高要求的患儿家长,以及医院的各项规定,如微笑服务及不与患者发生矛盾等,这些都容易使护士疲劳、紧张、抑郁,由于儿科住院患儿病程短、周转快,儿科护士人员相对固定、编制不足,轮班、夜班频繁,三班倒生活无规律,使人体生物钟紊乱,影响护士的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易造成情绪激动及不良心理状态,长期如此易导致心身疾病[4]。

1.3 学习压力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不断更新,新仪器、新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中,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此外,医院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不断进行各项护理竞赛、职称考试等,这些都给护士带来新的心理压力。

1.4 角色压力

护士角色迫使护士一再压抑消极情绪,往往造成“零存整取”的效果。护士应以愉快的心情和热情的态度走进病房去“微笑服务”,但护士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消极的情绪一再压抑,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即“感情势能”,这种能量一旦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零存整取”的后果,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5]。

2 自我调适

2.1 科学的生活方式

护士应合理安排生活节奏,正确定位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学会在繁忙中求得休息,上下夜班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以满足身体能量的消耗,培养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多参加各项文体娱乐活动,以调节情感、调和气血,利于身心健康。

2.2 平和良好的心态

护士应该热爱护理工作、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未来,应有上进心,以激发健康情绪。护士应该正确认识自我、人生和社会,接受现实的自我,适应规律,心胸豁达、乐观。在临床工作中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多和患儿及其家长沟通,减少因沟通不足引发的护患矛盾,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要求,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尽量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在不被理解或被误解的时候,护理人员要用理智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比如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原因,引起患儿或家长生气或由于患儿或家长的原因引起护理人员情绪波动时,护士都应积极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以平和的表情,落落大方的姿态,宽容、谦和的语言来对待患儿及家长,患儿与家长才能与护理人员真诚交流,这样,护理人员才能赢得患儿及家长的好感与信任。

2.3 提高自身素质

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穿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练就过硬的技术。护士必须勤学苦练,对技术要精益求精,并始终保持平稳自信的心态,且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沉着冷静、耐心解释,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以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同时要严格规范操作程序,培养不同层次的护士,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量采用无痛注射技术,如根据进针角度的不同和分散患儿注意力等方法,以减轻患儿对疼痛的反应,让患儿轻松愉快地接受治疗。同时也应通过学习来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可及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以缓解护患冲突,减少护患矛盾。

2.4 增强适应能力

护士要努力调节自我,学会对各种现象作出客观的分析、正确的判断。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沮丧,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5 合理宣泄

压力必须要得到合理宣泄才不至于累积成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宣泄的方式可以选择做自己比较喜欢的事情,以此缓解压力,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当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感觉抑郁的时候,适量活动是化解心理压力最有效的方式。参加自己比较喜欢的体育运动如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到歌厅、舞厅唱歌、跳舞等都可以有效舒缓繁忙工作带来的压力。

总之,在现代的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压力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儿科护士可以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学会自我调节来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以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状态投身工作中,尽快适应现代护理模式,提高自身生命价值,充分发挥潜能,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矛盾,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裴云霞,韩杰,康艳丽.现代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与自我调整[J].中国社区医学,2008,(5):160.

[2]陈静,白冰.我国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3,17(5):563-564.

[3]刘旭丽.论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及对策[J].当代医学,2009,15(18):131-132.

[4]王霞敏,付响玲,童雪蓉,等.儿科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6,12(12):1156-1157.

篇3

但最近一个多月来,发生了一件怪事:小L不像以前那么活泼开朗了,逐渐变得沉默起来,在她脸上很少能看见以前的笑容;上课也越来越不爱发言,听课不专心,和老师之间不再有互动,作业经常不完成,学习成绩逐渐下降。看着小L一天天颓废下去,她的家长和班主任老师非常担心。一天中午,小L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来到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一、来访者自述

小L是个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的孩子,她这样表述道:“老

师,这是我第一次来做心理咨询,希望您能够帮帮我。我对自己已经没有自信了,我认为压力已经把我压垮了。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责任。您别看我以前爱说、爱疯、爱交朋友,但是我从来没有向别人说过我的心事。我和小X总是一起说心事,但是她转学后我就只能把心事压在肚子里,难受极了。我以前还是对自己有一点信心,但是那天在校园广播里读错了一个字,小W就说我:‘就这水平你还是语文科代表呀!’在那之后,我彻底绝望了,我认为我是一个没有用的人。这还不是主要原因,我的姐姐前段时间去世了,她一走,我就成了家族里唯一的栋梁,我姐姐的理想已经放在了我的身上,我带着我姐姐的理想成长着,我现在该怎么办?”

二、心理测试

为了准确把握小L目前的心理状态,我要求她做两个心理测试:《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罗森博格自信心量表》,并向她解释了心理测试的作用,减少她的抗拒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小L的自卑心理较强,有中等程度的学习压力和抑郁,对自己缺乏信心,总是感到自己事事不如别人,时常感到自卑,需要提高自信心。

三、共同分析原因

为了培养小L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咨询师采用了引导的方式让小L来自己发现这种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1)因为姐姐的

去世,使亲人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小L的身上,对她有很大的期望,使小L感受到比以前更大的压力;(2)知心朋友的转学,使L没有其他的倾诉对象,所以只能将苦闷憋在心里;(3)对别人的嘲笑过于在意,对自己所犯的小错误又过于纠结,从而失去自信。正是这些压力、挫折的存在,使小L失去自信,在各方面的表现均有下滑。

四、合理情绪疗法与认知家庭作业

我们很难改变别人的态度,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针对小L的问题,我向她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她明白自己的痛苦和自卑的根本原因在于她对家人施加的压力和读错字事件所作的不合理评价,帮助其分析不合理的信念,指出她现在的不良情绪就是由不合理信念造成的等。同时,我为小L布置了家庭作业:RET自助表。让小L了解不合理信念会产生不良情绪,从而找出能产生良好情绪的合理信念,请她来讲述自己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改变那些不合理的认知。

五、积极心理引导

针对小L实际存在的问题,咨询师还对小L进行了积极心理引导,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小L去尝试,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咨询师与小L共同分析了她身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对其优点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如,小L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多次参加学校的大型活动并获得过许多奖项,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从而帮助她建立自信,并建议她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今后继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升旗仪式、演讲比赛、午间欣赏和学生会活动等,进而增强小L的自我效能感;对其身上存在的缺点,我们也应该正确去看待它,并想办法把缺点转化成优点,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它;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向前看,挫折和困难有时反而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同时扩大自己的交友范围,使

其明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知心朋友常有而善于发现并结交朋友的人不常有”。

另外,咨询师还与小L的班主任老师、家长达成共识,在日常教育中,对小L多加进行赏识教育,以鼓励、表扬、肯定为主,推荐小L参加班级和年组举行的各项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发挥特长,建立自信,发展友谊。尤其不要把对他人的期待转移到自己孩子身上,否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和不公平,应该把孩子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六、咨询后记

篇4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心理;应对策略

所谓挫折,在心理学上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是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社会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预定目标不能实现、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大学生在受挫后,通常会产生焦虑、痛苦、内疚、沮丧等消极情绪状态,从而形成紧张不安、焦虑失望等复杂而消极的心理,甚至产生愤怒、冷漠、固执、逆反、攻击等不良行为。

一、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原因

1. 客观因素

(1)人际关系紧张、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望交往、渴望理解、渴望尊重、渴望得到他人和社会认可的心理发展时期。然而由于学生个人的修养水平、个性品质、兴趣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使他们在交往中产生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2)不当的学习。大学的学习与中学阶段有明显的区别,它要求大学生在学习上要自觉和主动。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原因,进入大学后一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有明显的不适应。不当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进而引发失望、自卑心理;当面对不及格的考试成绩时,他们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有自暴自弃的想法。此外,有些学生贪多求全,选修的课程较多,结果什么都没学好;当得知大学的奖学金、评优评先、考研等方面都与学习成绩挂钩时,他们就觉得失望、伤心、痛苦,产生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挫折心理体验。

(3)就业压力。大学的普遍扩招和就业形势的巨大压力,使得部分大学生容易产生“毕业之时就是他们失业之时”的失望、苦闷、焦虑等挫折心理。有的学生因生理上的“缺陷”,自卑感极强,担心就业时遭遇不公正的对待;有的出于对自己专业的担忧,怕将来找不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怕将来难以处世,不能胜任工作,存在着对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恐惧和担忧。甚至有的感到前途渺茫,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产生悲观、压抑、痛苦的情绪。

(4)家庭的贫困。大学的收费制度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尽管国家实行了奖、助学金制度以及贷款制度,为大学生完成学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但他们在面对物价偏高的现状时仍然需要节衣缩食。有的则在同龄群体的压力或从众心理的影响下,不甘于过朴素的生活,看不得别人消费享受,在现实和期望的矛盾中产生极度的心理失衡,必然会演变成“挫折心理”。

2. 个人原因

(1)期望值和个人能力不符。人贵有自知之明,目标追求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大学时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发展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有待于成熟和完善,还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估自己,不能客观地制定合理的期望和抱负水平。有些大学生自我评价不当,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好高骛远;有些则过度自卑、畏缩不前。尤其是“80后”“90初”的大学生,不少人在进大学前过着养尊处优的舒适生活,缺乏挫折体验和应对的知识;当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的限制,自身的理想目标不能实现时,由于缺乏估计和正确的认识,极易引发各种心理挫折。

(2)挫折耐受低,个性品质较差。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社会责任感差,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和开拓创新等人格品质缺失。不少学生性格孤僻、懦弱、心胸狭窄,一遇到实际问题往往不知所措,产生各种挫折心理。

(3)对挫折不客观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强烈挫折感的与其说是挫折、冲突,不如说是受挫者对所受挫折的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态度。有一些大学生遇到一点小的小挫折就惊慌失措,把后果想得非常可怕,给自己施加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学生思考问题片面,遇到挫折就全盘否认一切,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他人故意刁难,导致自责自怨、抑郁焦虑;有些学生抱着“绝对”“必须”“应当”等绝对化的不合理的观念,一旦事与愿违,自尊心便受到极大伤害,觉得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二、矫正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对策

1. 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挫折,树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首先,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事情。挫折是追求的伙伴。人们不仅要在顺境中工作和学习,还要善于在逆境中奋斗生存。其次,要引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挫折。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挫折也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对于强者来说,它是垫脚石,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于弱者,它则是绊脚石,摔倒之后便一蹶不振。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智地看待挫折,找到造成挫折的原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想方设法排除阻力,化阻力为动力,转败为胜。

2. 指导大学生学会用理智战胜挫折的自我调节方法

当人在遭遇挫折时,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机体会自发地运用压抑、否认、合理化、投射、反向等方式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防卫,以减少焦虑情绪。心理防卫机制的作用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一面是能够在心理失去平衡时,给人以某种理由和方法,消除内心的不安,从而暂时恢复心理上的稳定;但经常使用虽能暂时缓解内心冲突,却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使人逃避成长,不去正视失败和错误,甚至还会埋下心理疾病的种子。 因此,大学生在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暂时缓解消极的情绪之后,还需要引导大学生学会用理智战胜挫折的自我调节方法。同时,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耐挫力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利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进行学习方法、择业、就业心理的指导,通过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使大学生掌握一些自我调适、摆脱挫折危机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创设一定挫折情境,增强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

挫折耐受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时免于心理和行为失常的能力。它是个体对挫折的适应、抵御和应对能力,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之一。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挫折的耐受性是可以经过学习和锻炼而提高的。通过为学生创设挫折情境,可使学生不断克服挫折,在心理上对挫折产生一种无形的抗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挫折免疫力。

首先,挫折情境的程度要适中。既不能过高,让挫折根本无法克服,使大学生望而生畏;也不能过低,使大学生没有经过努力就可以轻易地克服。挫折情境必须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体力等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使学生能通过努力战胜困难和挫折,提高对挫折的感受和应对知识与经验。

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遭到挫折时,别人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挫折的忍受和适应。同情、理解、关心、支持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抚慰学生受挫的心灵,增强战胜挫折的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高校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要鼓励大学生主动与人交往,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鼓励他们多与亲人、朋友交谈、倾诉,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对挫折进行反思,进而达到“认准目标,坚持不懈;调整目标,继续奋斗;战胜逆境,奋起升华”的挫折应对态度和策略。

最后,在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实践证明,性格开朗、乐观、坚强、自信的人,挫折承受力强;孤僻、内向、心胸狭窄的人,挫折承受力较低。学生的良好的意志是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通过创设和开展有一定挑战性的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中、在与困难与挫折的斗争和磨砺中,学会充分调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和战胜困难和挫折,且不可退缩和畏惧。这个过程是锻炼意志、发展意志品质的过程,也是提高大学生耐挫折力的过程。

实践证明,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提高他们掌握处理挫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会他们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才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不良的挫折心理反应,提高他们应对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篇5

关键词:留守儿童;成因;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68-03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而其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面对这样新型的社会弱势群体,如若不加以有效的手段,其中一些人或许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及观察研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调适谈一些看法。

一、要正确理解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群(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理解是: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群称之为儿童)。他们一般都是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所以,对于留守儿童的理解,我们应从四个要点来把握:父母或一方外出、外出时间、儿童居住地和儿童年龄。对于父母外出的时间,我们可能界定为半年以上,在这段时间里,父母很少,甚至没有与孩子进行相应的必要的交流,只是在生活费或其它费用上有一定的给予,除此之外,基本上没有沟通。

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人。第一类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虽苦,但他们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着微笑,这些孩子也是留守儿童,但常常被我们所忽视;

第二类就是心理自我疏导不够的孩子,正像我们了解的那样,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本质上他们也是向往童年的任性,天真烂漫,只不过没有遇到真正懂他们的人罢了。

在社会中,我们更多了解的是第二类留守儿童,他们的悲苦通常会引起全社会的同情。但是,第一类留守儿童我们更不能忽视,他们的坚强与乐观,值得所有人尊重。所谓授人以鱼更以渔,正能量的传递需要这些。

二、要了解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有父母的监管和相应情感上的呵护和满足。“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问题更多的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如自制力差、自我中心、金钱主义、自私、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有心理问题的 “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

1、“留守儿童”容易违纪,叛逆心理苗头出现

在农村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学生”占绝大多数,低年级及学前儿童一般表现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偷小摸;不诚实,经常说谎;高年级“留守儿童”开始出现叛逆心理,攻击意识很强,与老师顶撞,不服从管教,更有甚者还盲目冲动、打架斗殴。

2、“留守儿童”普遍厌学,自卑心理十分严重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参加活动、自卑心理严重、生活无聊而空虚。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中,胆小怕事、课堂不敢回答问题的占75G以上;高年级“留守儿童”中,由于对学习失去信心,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

3、“留守儿童”缺乏沟通,性格内向孤僻

由于缺乏父母亲情的滋润,许多留守孩子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代管监护人”的缺位沟通使他们长期看电视,并模仿局中人,自言自语或与小狗小猫说话。长期的自我封闭,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人际交往敏感,口头交际能力减弱;长期的自我封闭,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内向孤僻冷谈。

三、应正确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位,亲情关爱的缺失,是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1)缺乏良好的亲情关系。“留守儿童”自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不爱与人交往、少言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教育。调查结果表明,92%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孙辈往往疼爱有余教育不够。他们更多关爱的是孩子的衣食,对孩子的思想、行为教育则显得比较无力。5%留守儿童是由亲戚做监护,还有3%的是由朋友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这部分监护人通常采取通融政策,该管的不好管太严;管不了、没办法的,就干脆不管。只要孩子平安、不犯大错误即可。由于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留守儿童”因“情感饥饿”而产生畸形心态,主要表现为: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性格孤僻,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没有礼貌,没有上进心,集体荣誉感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学习成绩低下,学习缺乏自觉性、积极性和刻苦精神;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学校、家庭又无法沟通,学生厌学情绪日趋严重,学生就更加难管了。

(3)学习的压力大。“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学习缺乏家长的辅导和监督,学习因而显得困难重重。现在学校大多数班级的学生人数多,留守儿童多,开设的课程多,缺乏家长辅导督促的留守儿童学起来就更加吃力,当孩子觉得学习困难重重时,缺乏适当的引导,导致他们对学习更加缺乏自信。

(4)留守儿童的自我调控力差。以上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外因常常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留守儿童”本身的自我调控能力就是其内部因素。根据调查统计显示:21.6%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16.2%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54.3%的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为一般,只有7.9%的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强。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儿童”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2、学校的不当评价、教师的不当教育,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1)学校的“分数”评价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以分数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把学生划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使得我们的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又经常违纪的学生,更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管,而这一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是“留守孩子”。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推进,学校的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各学校、基层教育部门制订的考核细则中不难发现,无论从多少个指标中来考核教师,最终拉开教师之间分数的还是班级学生们的“考分”!

(2)教师的不当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①教师不当学生观,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成绩好坏或听不听话,是直接影响教师学生观的主导因素。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对成绩差的学生常常是一点机会都不给,或者是给予很少的机会。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和信任,于是就会抑郁悲观,往往以“不好”、“更不听话”的方式与教师对抗。而他们的逆反又会激起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厌弃,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有的教师甚至采取挖苦讽刺的方式,给这部分“留守儿童”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②教师落后教学观,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认为学生是白板,教师可任意涂抹。教师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恐惧感。第二、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半点违背教师的意思,惩罚成为家常便饭,学生每时每刻如履薄冰,如临大敌,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第三、由于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对学生严重地不负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儿童在家得不到关爱,在校得不到温暖,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社会的不良环境、成人的不良影响,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大诱因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对于人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社会教育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

(1)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经常偷钱、编造谎话逃学上网。

(2)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农闲时节,“闲人”太多,致使赌博风盛行。无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赌博,许多“留守儿童”的代管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这种“潜移默化”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四、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调适

心理辅导,也称心理健康辅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受辅导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对于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学习辅导

学习辅导是学习心理辅导的简称,是指辅导人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学生在学习中发生的有关心理问题进行辅导,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改善学习状况,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成效。

学习辅导主要是从学习的本质、自身学习的潜能、学习动机和知识的本质及作用等进行辅导,具体内容如下。

(1)学习动机的辅导,主要是解决学习动力问题,解决“要我学”还是“我要学”的问题。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辅导。

(2)学习策略的辅导,包括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检验的方法,掌握集中注意的策略、理解和记忆的策略(信息的编码、存储与提取策略)、思维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独特学习方法和策略。

(3)学习习惯的辅导,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辅导。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习困难的辅导,即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的辅导,包括阅读障碍的辅导等。

(5)了解自己学习潜能的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以便在学习中扬长补短,并且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6)学习志向水平的辅导,指帮助学生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志向水平,志向水平定得恰当,可以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

(7)学习计划和监控的辅导,包括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分清学习任务的主次、科学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并且培养监控计划执行的能力等。

(8)考试心理辅导,包括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策略及应试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做好考前的心理自我调节,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感、恐惧感,轻松地面对考试,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9)学习能力的辅导,即学习智慧的辅导。包括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慧。

(10)学习情绪的辅导,解决学习过程中的情绪问题,也就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一般来说,如果教育教学能够为学生创设轻松的环境,让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的愉悦。

此外,学习风格辅导、学习成败归因辅导、协助个人充实学习内涵的辅导、有效运用各种学习资源的辅导等都属于学习辅导的范围。

2、生活辅导

它主要是情绪情感辅导、社交辅导、休闲辅导、消费辅导等,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和习惯。

(1)情绪情感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心体验,它表现出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我们在生活中,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大部分是由情绪情感所左右的,尤其是儿童。所以说儿童是情绪情感的俘虏。我们进行情绪情感的辅导不是要设法消除、压抑他们的不良情绪情感,而是通过辅导让其会正确表达,合理的宣泄,有效的控制。做到适时表露、合乎节度。所以,我们进行情绪情感的辅导主要是使儿童的情绪尽量做到变化适宜、方式适当、反应适度,并以积极的情绪情感为主。

(2)社交,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是他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社会交往对于儿童来说,尤其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们与社会的接触越多,他们的社会经验,社会规范、和角色行为就越丰富、越容易掌握;甚至在自我认识方面就越深刻和容易定位。所以我们对儿童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增强儿童的社交能力、自觉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社会规范并自觉的遵守。自觉抵制不良现象和角色行为的影响。

(3)休闲是指人们在完成和满足工作、学习要求之后,由其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状态,一种活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即是我们常说的“休息”。休息是为更好的工作、学习而作充分的准备。休息也是松弛身心、满足爱好、调节情绪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关键是休闲内容,方式的选择。

(4)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完全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就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引导如何正确的消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也是必须的。总的说来,由于社会不良消费方式及观念的影响,导致儿童盲从、攀比、浪费等不良消费心理的产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3、自我意识辅导

所谓的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对自己本身和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在自我意识中,人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知的对象,只有人才有自我意识。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标志,意味着一个人能客观地认识、愉快地接纳自己和积极完善自己。

对于自我意识,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方面的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生理条件的自我认识和评价。(2)心理方面的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心理品质的自我认识和评价。(3)品德方面的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遵守道德行为规范、遵守法纪、思想政治品质、生活和思想作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评价。(4)社会方面的自我意识,主要是指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角色行为、经济地位、人际关系等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

篇6

在当今社会,由于上学、就业、生活诸多方面的激烈竞争,应激几乎成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所谓应激(可以通俗理解为精神压力或刺激)是指机体对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变化作出的超出正常生理反应的适应性过程,心理学称之为情绪反应。本文所讲的应激主要是指机体对外界环境因素变化产生的反应。

引起应激的原因称作应激源或应激事件。比较强或大的应激源很容易被理解,比如经历地震、火灾,车祸、离婚、失去亲人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小的应激源更常见,如同事之间口角、少量财物遗失等等,由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却往往被忽略。

大多数情况下,较大的应激可以在短时间内给机体带来伤害,甚至精神崩溃、死亡。但是,临床上也见到过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在遭遇一场车祸后,所患疾病竟不治而愈的现象。

小的应激可使人从中获益。例如,高考之前的模拟考试,不仅能帮助考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也使考生的心理状态在模拟考试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尤其对那些敏感,胆小的考生,模拟考试可以钝化他们考前的紧张情绪,提高应试能力。但是,小的应激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慢性应激),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可见,应激对于个体的作用有弊有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激发你潜在的“精、气、神”,创造出成绩,也能耗竭你的“精,气、神”,引起疾病。应激作用的利弊不仅与应激源的强度或大小有关,而且与个体的心理素质、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换句话说,对于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即便遇到了较大的应激过程,也不会被击垮;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虽然是一个较小的刺激,也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应激为什么会损坏身体健康?

科学研究发现,在急性应激状态下,机体各器官总动员,神经兴奋,相关激素分泌增多,引起心率和呼吸加快、血糖升高,血压上升等等。如上所说,超正常的生理反应,能使机体对变化的内外因素作出迅速而及时的应答。应激可引起机体短暂的轻度不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比如失眠,偏头痛发作、情绪不稳定、易激惹、伤感、焦虑、心慌、气短、全身疼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等,但这不是疾病。

但是,如果机体长期处在应激状态下,不适现象的持续存在,则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诱发躯体疾病。现在已经公认的应激可以引起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脱发、皮疹、消化道溃疡、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牙和牙周病,障碍等,可疑引起的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应激可以诱发疾病

因为应激可以使机体产生多种化学物质,干扰了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内环境的长期失衡,可诱发疾病。

应激引起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最近,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家在脑・行为・免疫杂志上,作为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他们给60名家长预防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其中半数是长期护理自闭症或智障患儿的家长,半数是健康儿童的家长。一个月后,抗体水平检测发现,有20%患儿家长的血清抗体含量不足,呈现无效免疫反应。而健康儿童家长的无效免疫反应仅占4%:半年后,患儿家长组无效免疫反应的人数上升到48%,而健康家长组仍为4%。

科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因为患儿家长不仅需要工作,而且需要长年且昼夜全身心投入护理患儿,很少有闲暇休整时间,其体力和精力大都处于透支状态,体内强的松的分泌量长期处在高水平,使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免疫细胞功能降低,导致防御功能低下,存在感染风险。

应激可以诱发肿瘤

应激可以使免疫力下降,从而诱发肿瘤。人状瘤病毒16是引起宫颈癌的病原体。有证据表明,在感染这种病毒的女性中,有少数人因免疫力低下,不能清除病毒而致长期感染,最终发生宫颈癌。美国学者通过对一组78例宫颈涂片异常结果(提示免疫力低下,病毒持续感染)的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与无应激状态下的女性相比,这些女性在检查的前几个月多经历过亲人病逝的哀伤或离婚的磨难。不过,研究并没有提供确切的结论认定应激的生活方式直接抑制免疫系统,增加宫颈癌的发生风险。

环顾我们周围的人群不难发现,长期处在应激状态下的人,容易息上恶性肿瘤,即便是中青年人也不罕见。

一位47岁的干部,既往体健。8个月前借用所在单位公车外出,不慎发生交通事故,致他人死亡。交通管理部门根据现场勘查,判定死者负事故的主要责任。但是,死者家属认为事故的处理不合理,提出高额的赔偿要求。因不能满足要求,致使该事故迟迟得不到解决,家属恐吓将要采取过激行动。该干部的生活、工作因此受到很大冲击。不久前,他先感到自己右大腿膝盖上部位疼痛不适,触摸有结节样物,相继又感到腰痛,大便频伴里急后重,后经多项辅助检查证实,他竟患了肝癌且已经广泛转移。

应激可以引起心脏病

曾有学者对1万名英国公务员进行12年的追踪研究,除记录饮食、锻炼、抽烟和饮酒情况外,还记录他们对工作的感受、心率变化、血压、血清中应激激素考的松的含量,以及有多少人发生冠心病或心脏病发作,或死于心脏病等。

最后的结论是,年龄低于50岁的人,无论男性或女性,如果在长期应激状态下工作,与非应激状态下工作的人相比,超过70%的人有可能发生心脏病。这是因为长期应激使迷走神经的张力降低,扰乱了神经系统对心脏跳动的调控,增加了心脏病的发生几率。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血清中应激激素考的松的含量一直处于高水平。另外,应激状态下工作的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不能摄入足够的水果和蔬菜,且多有抽烟,熬夜等生活无规律的不良行为。

应激可以引起高血压

研究资料表明,酗酒、肥胖、嗜盐、锻炼少等是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但是,应激也是高血压特别是白领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发病原因。因为长期的神经兴奋,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管一直处于紧张的收缩状态,血管的持续收缩可以导致不可逆的血管硬化改变,最终导致高血压。高血压对于不健康的心脏来说,又如雪上加霜。

应激引起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

近年,韩国先后有多名演艺明星自杀身亡。炒股破产,恋爱失败,曝光,竞争压力等等,理由虽然不同且多样,但他们生前已患上抑郁症可能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导致其不幸结果的根本原因。

有心理学家把应激称之为疾病触发器,也就是说应激可以触发即将发生的疾病。如果你携带有精神疾病的遗传基因,在你一生中的任何时候均有可能发病。在别人看来,只不过是一件微不

足道的小事情,也会触发你患精神疾病的可能。

一次,与一位朋友和其表妹闲聊。朋友告诉我,表妹在当地一所大学人事处工作,能力强,人缘好。很受领导重视。但她的丈夫像一个废人成年待在家里。表妹夫原在银行工作,机构改革时参与竞争一部门领导岗位,但自认为能成功的他,最后落选了。从此,他再也不去单位上班,不管上级领导如何解释,家里人如何劝解,他都冷漠对待。除了偶尔上街买点日常用品外,很少出门,思维固执、做事幼稚,让人难以理解。上中学的孩子自行车丢了,买来新车后,孩子上学,他跟在后面。孩子进了教室,他就坐在自行车旁,直到孩子放学。他帮表妹洗衣做饭,料理部分家务,但拒绝表妹走进他的房间。后来了解到,表妹夫的母亲和哥哥均息有精神病。无疑,表妹夫也患上了精神病。

临床工作中,因应激事件诱发精神异常的患者并不少见。

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族中无精神病史。引起发病的原因是病前他到数千里之外的重庆读中专,恰巧同班也有位北京女生。在学校里,他常帮这位女生做事,放假开学时,两人也同来同往,帮她扛行李。慢慢男生对女生产生了好感,就写了一封情书,偷偷放入女生的书包。后者发现后,处理不够冷静,拒绝了男生的求爱,且将情书转交给其他人,并在班里传看。男生受到刺激后,出现精神恍惚,夜不归宿。一周后,在郊区被发现,家长无奈将其接回家,直到发病后的第三年,他仍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也是应激导致精神失常的典型例子。

应激引起家长的心理障碍,也影响儿童的性格发青

处于心身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可塑性强,良好的环境条件,恰当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反,应激状态下的家长,如果常常表现出焦虑不安,心情抑郁,也会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孩子也会因此变得脆弱胆小,发生心理障碍,且易生病。

一位女性家长带来一位19岁残疾青年,身高1.85米,体重90公斤,不幸的是,他走路跛行,右手挛缩畸形。因为出生时脑内损伤,他遗留一侧肢体残疾。但更不幸的亭发生在孩子7岁的时候,父母亲因他的疾病离异了。从此,母亲一人带着他仍在不断求医,期盼孩子的疾病能治愈,10余年来经历的磨难可想而知。母亲告诉我,自己出生在干部家庭,从小争强好胜,可自从发现孩子残疾后,就再也没有笑过,平时不愿见人,不愿带孩子外出,甚至不愿带孩子回娘家。在母亲叙述病史时,孩子站在旁边不语,躲避目光,很腼腆,显得自卑,缺乏青年人的蓬勃朝气。临走时,母亲说了一句话更让人心寒的话,我不知道我们该怎样活下去。显然,母亲已患上抑郁症,孩子也存在心理障碍。

应激可以加重疾病和加速衰老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反复应激可加重此前已经存在的疾病,给你带来新的不适,如皮肤可出现痤疮、荨麻疹,可出现胃肠紊乱和心脏疾病等。

一位朋友带她70岁的婆婆前来咨询。老人平素身体不佳,自去年开始,老人常感头晕,行走不稳,容易跌倒。经检查老人患直立性低血压。另外,老人的面部表情少,言谈少,双眉紧锁,提示存在抑郁症。追问获悉,6年前,朋友的公公因腹部不适行胃镜检查,被告知胃癌晚期,行手术姑息治疗。两个月后,小叔子也感腹痛,超声检查提示肝癌,并且已广泛转移。三个月后,小叔子病故,再四个月,公公去世。不足一年,一家先后两人因患癌症病故,婆婆从此一蹶不振,再没有以往的阳光笑脸。虽然我们不敢确定这些症状是由应激触发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家庭的剧变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也加速了她的衰老。

正确对待应激,保持健康身体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应激,何况有的应激还有益于我们的健康。正确认识应激与疾病的关系,降低应激的负面作用,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为了预防慢性应激对身体造成的损害,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分析应激产生的原因 应激发生后,要坦然面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慢性应激,通过采用一定方式将其避免或缩小,力争消除其负面作用,预防有可能带来的不良结果。

2 面对应激,要摒弃消极不健康的处理方式 面对应激不能破罐破摔,不要借酒消愁,更不要酗酒和大量吸烟。不要过量摄入食物,或摄入食物不足。不要以摸牌、打麻将,玩游戏等消磨时光。不要脱离朋友、家庭,不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靠药物放松肌肉,增加睡眠。工作要积极主动,不要拖延时间。不要回避问题。更不要转嫁应激给他人,如因小事发火,甚至采用暴力行为毁坏财物、攻击他人等等。

3 应寻求积极健康的应对方式方法 有人总结了多种健康的应对应激的方式,不同的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尝试选择,逐步培养自己有效应对应激的能力。国外有学者总结出4A方式,避免应激源(Avoid),即避免不必要的应激。改变应激源(Alter),如果不能避开应激源,争取改变它(诸如所处的应激环境)。适应应激源(Adapt),不能避免和不能改变的应激源,应该学会适应应激源。接受应激源(Accept),通俗地说,如果你不能避免它,不可能改变它,你就要改变你自己,来适应它,接受它。

4 掌握处理应激的技能 这些技能可以激活机体的松弛反应,使你的身体处于安静状态,应对应激。应激技能包括打太极拳、练瑜伽、深呼吸训练、肌肉松弛训练,记录有意义的日记,憧憬优美的画面,景色等。这些技能简单易学,积极实践,能帮助你很快摆脱应激状态。音乐疗法也可降低应激对机体的不良作用(见相关链接)。

5 寻求职业帮助 应激引起的不适,一般预后较好,绝大多数人可以完全恢复,不会演变成疾病,关键的问题是及早认识应激事件。在自己不能完全解决应激事件时,及时向你的朋友、家庭等寻求帮助。如果通过普通方式仍不能摆脱应激造成的心理和身体的影响,出现焦虑,抑郁或强迫症状时,就应该去医院,接受专业医师的诊断、指导和治疗。因为治疗开始越早,越容易得到较好的疗效,恢复到正常状态也越快。由于某些疾病也会表现出与应激相似的症状,所以,是否与应激有关,应咨询医生,必要时做相关检查。

总之,应激可以通过改变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内环境的生理平衡,增加患病几率。为了使我们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面对任何突然袭来的困难时,都要树立自信心,保持乐观情绪,永不低头。长期处在应激状态下工作的人,要注意自我调节、休整,经常与他人交流,寻求得到社会,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必要时,也可求助于心理医生。

相关链接:音乐疗法降低应激源作用

欣赏音乐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和

心理健康。有研究发现,音乐的节律能使脑电波产生协调的节律变化,节律越快,精力越集中,思维越敏锐。脑电波的变化也会带动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减慢心跳和呼吸,继而可以降低血压,放松肌肉,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如果你工作较忙,但很有规律,你可以借助音乐来缓解你的应激。比如,可以设定一曲优美的音乐铃声唤醒你起床。大学阶段,我曾在一家部队医院实习,非常喜欢早上大院里喇叭里放的军号声。在你驾车、乘公交车或地铁去上班的路上,可以带上你的MP3、MP4欣赏你喜欢的歌曲。在你工作一天回家准备晚餐的时候,也可播放几段圆舞曲,消除你的疲劳,提高你的食欲。在你洗刷餐具、洗衣或拖地板的时候,可以播放一首提神,激励斗志的歌曲,上床后也可播放一首催眠歌曲等等。

松弛训练降低应激源作用

机体的自然松弛反应可以强力消除应激的不良作用。松弛活动可以降低应激对你的不良作用,增加你愉快和沉着的心境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育你在面对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时,能够保持安静,并最终战胜它的信心。必须注意,松弛反应不是被动地躺下或睡眠或无所事事,而是在意识清醒状态下,一种使机体放松的主动活动。松弛反应可以使机体回归平衡,呼吸加深,应激激素分泌降低,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肌肉松弛。有研究证明,松弛反应可以提高注意力。增加抗病能力,缓解疼痛,提升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深呼吸技能训练 相对于瑜伽和太极拳,深呼吸技术最容易学习和掌握,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均可练习。深呼吸技术的关键是通过腹部尽可能多地吸入新鲜空气,需注意吸气动作要慢、要深。可以这样做:双脚与肩同宽站立,挺直上身,一只手放在胸前,另一只手放在腹部。通过鼻子吸气,腹部的手可见升高,而胸部的手几乎不动;再经口呼气,通过收缩腹部肌肉,尽可能多地呼出肺部的气体,可见腹部的手下沉,胸部的手动作较小。这样吸气与呼气动作交替重复进行。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安排训练时间的长短。风靡全球的NBA(美国全国篮球协会)比赛,往往出现这样的场景,每当客场运动员站在罚球线上准备投篮时,会遭到主场观众的干扰,或喊叫,或击物,而罚球运动员则通过几次深呼吸动作,来稳定自己的情绪,完成投篮,真可谓是经典的深呼吸技能教学表演。

2 肌肉松弛技能训练 与深呼吸一样,是一种有效的缓解应激作用的方式,包括2个步骤:先紧张收缩肌肉群,再松弛肌肉群。可以这样做:松开你的衣服,脱去鞋,舒服站立,做几分钟的深呼吸动作,当你感到全身松弛时,将注意力集中到右脚。先缓慢收缩右脚肌肉,尽最大努力收紧,然后数10个数,再放松右脚收缩的肌肉群,并将注意力从右脚移开。做几个深呼吸动作,直至全身肌肉放松。将注意力转移到左脚,收缩左脚肌肉群,数10个数,再放松。先右后左,依次小腿、大腿、腹部、臀部、胸部,背部、上肢和手、颈部,最后是面部肌肉群的收缩和松弛。

篇7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

A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 、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 、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 、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 、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 、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 )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 、认知过程

B 、情感过程

C 、意志过程

D 、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 )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 、普通心理学

B 、发展心理学

C 、理论心理学

D 、生理心理学

5、(B )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 、社会心理学

B 、应用心理学

C 、发展心理学

D 、比较心理学、

6、(F )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 )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 )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 )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 )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 )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 、比较心理学

B 、理论心理学

C 、社会心理学

D 、实验心理学

E 、发展心理学

F 、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

A 、社会心理学

B 、理论心理学

C 、应用心理学

D 、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

A 、减少人为性, 提高真实性

B 、减少人为性, 降低真实性

C 、提高人为性, 增加真实性

D 、提高人为性, 降低真实性

9、(C )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 、笛卡尔

B 、洛克

C 、冯特

D 、缪勒

10、(B )年, 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 、1789

B 、1879

C 、1798

D 、1897

11、(A )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 、冯特

B 、洛克

C 、笛卡儿

D 、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 是(C )创立的

A 、笛卡尔

B 、华生

C 、弗洛伊德

D 、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

A 、精神分析

B 、行为主义

C 、认知

D 、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 )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 、罗杰斯

B 、华生

C 、弗洛伊德

D 、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C )

A 、心理过程

B 、认知过程

C 、个性心理

D 、情感过程

E 、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 ,E ,G )

A 、感知过程

B 、知觉过程

C 、认识过程

D 、注意过程

E 、情感过程

F 、行为过程

G 、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 ,C ,E )

A 、认知

B 、能力

C 、气质

D 、情感

E 、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 ,D )

A 、理论心理学

B 、发展心理学

C 、普通心理学

D 、应用心理学

E 、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 ,B ,D ,E )

A 、普通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教育心理学

D 、生理心理学

E 、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 ,C ,D ,E )

A 、社会心理学

B 、教育心理学

C 、咨询心理学

D 、管理心理学

E 、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B ,C ,E,F )

A 、心理学学科性质

B 、心理学方法论

C 、身心问题

D 、学习心理机制

E 、心理的生理基础

F 、心理的起源

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 ,B ,D )

A 、客观性

B 、可验证性

C 、准确性

D 、系统逻辑性

E 、描述性

9、(A ,B ,C )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A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B 、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C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D 、人的社会性

10、(A ,C )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

C 、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E 、机械唯物主义

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 ,B ,C ,D )

A 、客观性原理

B 、系统性原理

C 、发展性原理

D 、教育性原理

E 、协同性原理

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 ,E )

A 、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B 、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

C 、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D 、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

E 、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 ,C ,D ,E )

A 、每次尽可能长

B 、有明确观察目的

C 、随时记录

D 、可利用现代手段

E 、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 ,B )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人脑

D 、客观世界

15、实验法可分为(A ,D )

A 、实验室实验法

B 、情景实验法

C 、参与实验法

D 、自然实验法

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 ,B ,C ,D )

A 、实验情境

B 、控制被试

C 、控制实验刺激

D 、控制被试的反应

17、调查法可分为(B ,C ,D ,E )

A 、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

B 、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

C 、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D 、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E 、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18、调查法的缺点是(B ,C ,D )

A 、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B 、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

C 、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

D 、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 ,B ,D )

A 、实验和研究设计

B 、对数据的统计处理

C 、抽样法

D 、逻辑思维法

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 ,C )

A 、孕育阶段

B 、转折阶段

C 、确立阶段

D 、发展阶段

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 ,B ,D )

A 、心理学的确立

B 、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C 、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D 、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 ,B ,C )

A 、意识

B 、前意识

C 、潜意识

D 、后意识

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 ,B ,C )

A 、潜意识理论

B 、梦的解释

C 、泛性论

D 、本能学说

E 、人格理论

三、判断题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应。(-)

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有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6、以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任务的是应用心理学。(-)

7、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8、心理学是对人进行研究的,而人是社会性的,所以心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9、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依据。(+)

10、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1、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12、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13、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14、在实验法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15、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16、个案研究法把个案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17、调查法是直接对研究总体的全体进行调查。(-)

18、调查法的研究对象可来源于志愿者。(-)

19、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20、内省法是依靠对自己或他人的意识经验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2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22、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

(-)

2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24、洛克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25、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26、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7、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28、人本主义的兴起被称为第。(-)

29、实验法是在消除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

第二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

A 、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B 、信息的识别

C 、信息的选择

D 、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2、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演算是以下哪种心理过程?

A 、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思维

3、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B

A 、眼睛

B 、耳朵

C 、鼻子

D 、舌

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B

A 、阈限

B 、绝对阈限

C 、差别阈限

D 、相对阈限

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A

A 、大小恒常

B 、形状恒常

C 、颜色恒常

D 、亮度恒常

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B

A 、感觉

B 、注意

C 、记忆

D 、思维

7、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D

A 、注意广度

B 、注意稳定性

C 、注意的分配

D 、注意的转移

8、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C

A 、形象记忆

B 、情绪记忆

C 、运动记忆

D 、语词逻辑记忆

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D

A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B 、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C 、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D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0、以下又可以称为实践思维是A

A 、动作思维

B 、形象思维

C 、语词逻辑思维

D 、抽象思维

11、按照思级结果的新颖性,可以把思维分成C

A 、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

B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C 、受制思维和创造思维

D 、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

二、多项选择题

1、感觉器官除了感受光波、声波、气味、滋味以外,还可以感受ABCD

A 、温觉

B 、冷觉

C 、痛觉

D 、触觉

2、在“群魔殿”的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中,设像参与信息加工的有ABCE

A 、映象小鬼

B 、特征小鬼

C 、认知小鬼

D 、判断小鬼

E 、决策小鬼

3、注意具有以下功能ABCD

A 、选择

B 、保持

C 、调节

D 、监督

E 、伴随

4、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物体是ABDE

A 、刺激物是新奇的

B 、刺激物亮度增加

C 、刺激物静止

D 、刺激物发生相对运动

E 、刺激物符合需要

5、注意的基本品质特点是ABDE

A 、注意范围

B 、注意稳定性

C 、注意的分散

D 、注意的转移

E 、注意的分配

6、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有BCD

A 、动机

B 、神经系统的特点

C 、后天的训练

D 、兴趣

E 、刺激物的特点

7、自动加工是ACE

A 、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

B 、随时应对环境的变化

C 、经过大量统习

D 、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

E 、加工模式难以改变

8、控制加工是ACDE

A 、受资源量限制

B 、是一种程式化的程序

C 、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

D 、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

E 、需要集中注意完成

9、以下以表象的方式编码的是ABC

A 、形象记忆

B 、情绪记忆

C 、运动记忆

D 、语词逻辑记忆

10、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CD

A 、物理特性编码

B 、言语听觉特性编码

C 、语义编码

D 、表象编码

E 、行为编码

11、遗忘的发生是由于BCD

A 、信息错误

B 、记忆痕迹消退

C 、信息的干扰

D 、意识的抑制

E 、信息不能再认

12、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ABCDE

A 、尝试错误

B 、顿悟

C 、类比

D 、启发式

E 、反推法

13、以下关于定势描述正确的是ABCD

A 、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B 、凭借以前的经验看问题

C 、有时有助于较快解决问题

D 、缺乏灵活性E 、可以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

三、判断题

1、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2、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3、绝对阈限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唯一指标。(-)

4、阈限越低表明感受性越差。(-)

5、阈下刺激对人没有丝毫作用。(-)

6、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7、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8、心理学家用直接测量的方法来研究内隐记忆。(-)

9、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后摄抑制。(+)

10、在问题解决中,发现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在明朗期。(+)

11、对于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第三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

B 、动机

C 、兴趣

D 、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

A 、气质

B 、性格

C 、兴趣

D 、能力

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

A 、荣格

B 、华生

C 、斯金纳

D 、班杜拉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

A 、荣格

B 、谢尔顿

C 、威特金

D 、霍兰德

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

A 、艾森克

B 、卡特尔

C 、哈撒韦

D 、霍兰德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

A ,艾森克人格问卷

B 、Y-G 人格测试

C 、主题统觉测验

D 、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黏液质

D 、抑郁质(D )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

A 、不可遏制型

B 、活泼型

D 、抑郁型

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 )

A 、认知能力

B 、操作能力

C 、社交能力

D 、模仿能力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 )

A 、l 个月

B 、2个月

C 、3个月

D 、4个月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 、C ,E )

A 、需要

B 、气质

C 、动机

D 、能力

E 、兴趣

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 ,C ,D )

A 、需要

B 、气质

C 、性格

D 、能力

E 、兴趣

3、信念是(A ,B ,C ,D ,E )

A 、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

B 、洞察事物的出发点

C 、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

D 、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

E 、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4、一般能力是指(A ,B ,C ,D ,E )

A ,观察力

B 、记忆力

C 、思维力

D 、想象力

E 、注意力

5、气质类型包括(A ,B ,C ,D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黏液质

D 、抑郁质

E 、神经质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 ,B ,C ,D ,E )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归属和爱的需要

D 、尊重需要

E 、自我实现需要

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 ,C ,D )

A 、荣格

B 、华生

C 、斯金钠

D 、班杜拉

E 、埃里克森

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 ,C ,E )

A 、艾森克人格问卷

B 、罗夏墨迹测验

C 、主题统觉测验

D 、16人格因素问卷

E 、儿童统觉测验

9、信度包括(A ,B ,C )

A 、再测信度

B 、等值信度

C 、分半信度

D 、内容信度

E 、效标关联信度

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 ,C ,E )

A 、强

B 、弱

C 、平衡

D 、不平衡

E 、灵活

11、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 ,C ,E )

A 、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B 、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C 、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

D 、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E 、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三、判断题

1、特殊能力是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2、在心理学中的个性或人格同一概念。(+)

3、主题统觉测验属于完成法的投射测验。(-)

4、画人测验属于表达法的投射测验。(+)

5、儿童统觉测验适用于4岁以下的儿童。(-)

6、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7、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可以称为天才。(-)

8、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创造的。(+)

9、韦克斯勒力量表包括语言与操作两个部分。(+)

10、良好的记忆力是天才的特征之一。(+)

第四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 )

A 、横向比较研究

B 、纵向跟踪研究

C 、连续发生研究

D 、跨文化研究

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 )

A 、横向比较研究

B 、纵向跟踪研究

C 、连续发生研究

D 、跨文化研究

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

(D )

A 、横向比较研究

B 、纵向跟踪研究

C 、连续发生研究

D 、跨文化研究

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 )

A 、华生

B 、加德纳

C 、皮亚杰

D 、斯腾伯格

5、()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 )

A 、同化

B 、顺化

C 、平衡化

D 、自动化

6、在《超越IQ 》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 )

A 、皮亚杰

B 、加德纳

C 、斯腾伯格

D 、戴斯

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 )

A 、强化学说

B 、先天决定论

C 、相互作用论

D 、循序渐进论

二、多项选择题

1、发展的主要内涵是(A ,B ,C 、D )

A 、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

B 、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

C 、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

D 、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E 、是无规律的变化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 ,B ,C 、D )

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E 、波动性

3、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哪些方面(A ,B ,C 、D ,E )

A 、认知

B 、语言

C 、情绪

D 、社会性

E 、个性

4、横向比较研究的缺点是(C 、D )

A 、经济节省

B 、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取样比较

C 、一致性效应

D 、很难控制影响发展的因素

5、纵向跟踪研究的缺点是(A ,C 、D )

A 、投入较大

B 、揭示心理发展稳定性

C 、会有被试流失

D 、时代变迁效应

6、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 ,B ,C )

A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 、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C 、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D 、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

7、传统的观点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受到以下哪些因素影响(A ,B ,C )

A 、成熟

B 、经验

C 、社会环境

D 、自然环境

8、语言的构造包括三个部分(A ,B ,D )

A 、语音

B 、语法

C 、语句

D 、语义

E 、字形

9、语言的发展包括以下阶段(A ,B ,C ,D )

A 、牙牙语阶段

B 、单词语阶段

C 、双语或三词组合阶段

D 、完整句阶段

10、语言能够影响人的(A ,B ,C ,D )、

A 、人际交往

B 、认知

C 、自我调节行为

D 、社会化

11、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B ,C ,D )

A 、自我意识

B 、自我评价

C 、自我监督

D 、自我控制

三、判断题

1、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2、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3、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4、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

5、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后天环境起决定作用。(-)

6、逻辑决定论是皮亚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7、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8、皮亚杰认为认知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

9、提出“成功智力”概念的是梅耶。(-)

10、在《心理结构》一书中提出七种智力的是加德纳。(+)

11、智力的PASS 模型是戴斯提出的。(+)

12、心理学将对自身认知活动有所意识能力称为元认知。(+)

13、记忆是一个被动保持信息的系统。(-)

14、人所具有的最有力的认知技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15、语言的发展进程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

16、语言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

17、面部表情受生物遗传的因素影响很大。(+)

18、生理上的成熟是依恋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五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 )

A 、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 、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 、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 )

A 、布卢姆

B 、加涅

C 、奥苏贝尔

D 、奥斯本

3、奥斯本提出了(D )

A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

B 、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

C 、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

D 、头脑风暴法

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

A 、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 、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 、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 、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 )

B 、发现法

C 、掌握学习法

D 、头脑风暴法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 )

A 、教学设计能力

B 、教学组织能力

C 、教学决策能力

D 、教学监控能力

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 )

A 、第一年

B 、第2-3年

C 、第3——4年

D 、第五年以后

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

A 、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 、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 、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 、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 ,B ,C ,D )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对象

D 、教学媒体

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B ,D )

A 、目标

B 、策略

C 、计划

D 、评价

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 ,B ,D )

A 、认知

B 、情感

C 、意志

D 、动作技能

4、教学媒体包括(A 、B ,C ,D ,E )

B 、录象

C 、计算机

D 、黑板

E 、图片

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 ,B ,C ,D )

A 、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

B 、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

C 、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

D 、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 ,C ,D ,E )

A 、产生

B 、准备

C 、孕育

D 、明朗

E 、验证

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 ,B ,C ,D )

A 、独创性

B 、发散性

C 、灵活性

D 、突发性

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 ,B ,C ,D )

A 、热爱学生

B 、善于启发

C 、勤学敬业

D 、以身作则

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 ,B ,C ,D )

A 、个人成就感

B 、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

C 、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

D 、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三、判断题

1、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2、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3、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

4、认知学习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5、应用讲授法,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结。(+)

6、程序教学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具有灵活性。(-)

7、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互动与交流。(+)

8、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9、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

10、认知教学观向行为主义教学观的过渡是学习与教学心理学的一次革命。(-)

11、“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

12、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

第六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C )

A 、人和动物的学习

B 、人类的学习

C 、学生的学习

D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认为学习是不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C )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加涅

D 、金布尔

3、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 )

A 、桑代克

B 、巴甫洛夫

C 、奥苏贝尔

D 、金布尔

4、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 )

A 、奥苏贝尔

B 、加涅

C 、布鲁纳

D 、塞伦

5、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 )

A 、效果律

B 、应用律

C 、失用律

D 、准备律

6、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

A 、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 、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 、正强化和负强化

D 、强化和惩罚

7、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 )

A 、注意力

B 、动机

C 、情感

D 、意志

8、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 )

A 、观察力

B 、记忆力

C 、意志力

D 、思维力

9、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 )

A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 、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 、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10、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 )

A 、直接兴趣

B 、间接兴趣

C 、中心兴趣

D 、广阔兴趣

二、多项选择题

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A,B ,C )

A 、桑代克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加涅

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 ,C )

A 、华生

B 、加涅

C 、奥苏贝尔

D 、金布尔

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 ,B ,C ,D ,E )

A 、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

B 、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

C 、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

D 、学习需要练习

E 、学习要受到强化

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 ,B ,C ,D )

A 、知识的学习

B 、技能与熟练的学习

C 、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D 、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

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 ,B ,C ,D ,E )

A 、生理性要素

B 、认知要素

C 、情感要素

D 、意志要素

E 、社会性要素

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 ,B ,C )

A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B 、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

C 、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

D 、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 ,B ,C )

A 、效果律

B 、练习律

C 、准备律

D 、联结律

8、斯金纳总结出的规律包括(A ,B ,C ,D )

A 、习得反应

B 、条件强化

C 、泛化作用

D 、消退作用

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 ,B ,C ,D ,E )

A 、奖学金

B 、对成绩的认可

C 、表扬

D 、改善学习

E 、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

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 ,B ,C ,D )

A 、努力奋斗

B 、实事求是

C 、独立意识

D 、创新精神

三、判断题

1、“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

2、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3、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4、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也是学习。(-)

5、物种的先天倾向和由集体成熟引起的变化也是学习。(-)

6、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认真的研究。(+)

8、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9、负强化就是惩罚。(-)

10、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第七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 )

A 、归因

B 、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C 、自我认知(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

D 、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应倾向)

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 )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效应

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

A 、能力

B 、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 、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

D 、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 )

A 、熟悉性和临近性

B 、相似性与互补性

C 、外貌

D 、对等性或互惠性

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 )

A 、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

B 、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C 、暗示

D 、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

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 )

A 、服从

B 、从众

C 、模仿

D 、暗示

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 )

A 、社会促进

B 、社会抑制

C 、社会进步

D 、社会退步

二、多项选择题

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 ,B ,C ,D )

A 、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

B 、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

C 、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D 、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

2、大众传媒有(A ,B ,C ,D )

A 、报纸

B 、电视

C 、广播

D 、互联网

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 ,C ,D )

A 、直接性

B 、间接性

C 、稳固性

D 、综合性

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 ,B ,C ,D )

A 、劝导宣传法

B 、群体影响法

C 、活动参与法

D 、角色扮演法

5、利他行为具有以下特征(ABCD)

A 、以利他为目的

B 、自愿的

C 、不期望回报

D 、会有一定的付出或损失

6、以下属于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是(AB)

A 、给老人让座

B 、帮助同学补习功课

C 、抢救落水儿童

D 、与持枪歹徒搏斗

7、战争、恐怖活动属于C

A 、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

B 、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

C 、手段犯行为

D 、目的犯行为

8、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ABCD

A 、群体个数

B 、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

C 、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D 、人的心理特点

E 、群体的性别比例

9、群体决策的缺点有DE

A 、多方面收集信息

B 、利用集体智慧

C 、增加群体凝聚力

D 、费时费力

E 、议而不决

三、判断题

1、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2、如果一个人利用自己的外貌去犯罪,漂亮可能会减轻处罚。(-)

3、通过参照测量法最后可以发现群体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权威人物。(+)

4、如果要帮助一个人需要花费很大的体力,男性较女性容易产生利他行为。(+)

5、就被帮助者而言,老人和孩子比较容易得到他人帮助。(+)

6、穿着、行为古怪的人容易得到帮助。(-)

7、攻击性强的人比安分守己的人容易产生侵犯性行为。(+)

8、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9、看见武器的人比没有看见武器的人具有更强烈的攻击性行为。(+)

10、群体决策的极端化总使决策具有冒险性。(-)

第八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哪一层的标准C

A 、非病状态

B 、良好适应状态

C 、理想状态

D 、正常状态

2、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C

A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

B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培训

D 、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3、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B

A 、问题的内容

B 、内在心理根源

C 、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

D 、问题的性质

4、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 、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 、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 、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 、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B

A 、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 、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 、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 、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二、多项选择题

1、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条件有ABCDE

A 、情绪较稳定

B 、乐于工作

C 、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

D 、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

E 、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BCDA 诊疗模式

B 、发展模式

C 、教育模式

D 、文化模式

3、关于心理测试的论述以下正确的有:ABCD

A 、心理测试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一对一进行

B 、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科研和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C 、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

D 、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宣传作用

4、造成学生学习问题的可能原因有:ABCDE

A 、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良

B 、学习动力缺失

C 、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

D 、亲子关系问题

E 、学业不适应

5、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哪几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基本学习习惯不良多始于小学、

B 、家长的“陪读”会造成孩子在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

C 、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不是很难的事

D 、行为强化技术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技术

E 、学习习惯的改变和确立要趁热打铁,趁学生有改变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好的学习习惯

6、在职业压力模式中,所谓的“组织外的压力”包括ABC

A 、家庭问题

B 、生活危机

C 、财务问题

D 、生涯发展

三、判断题

1、心理健康的定义之一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2、心理治疗原则上不主张多用药。(+)

4、心理治疗的对象可以是一般人,目的在于助人成长。(-)

5、心理咨询中的“咨询”有“顾问”的意思。(+)

6、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改善了原先心理咨询较为被动的工作方式。(+)

7、文化模式正成为学校心理键康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趋势。(+)

8、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内容分,可将问题分为: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等。(+)

9、生活管理问题对一些贫困学生是特别重要的自我管理问题。(-)

10、有一半的自杀者有精神疾病。(-)

11、对于有一次自杀经历的人,我们应该充分估计其再度自杀的可能性。(+)

12、如果有学生目睹了其他学生自杀,我们应该通过个别或集体咨询形式对他们进行危机干预。(+)

13、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14、严重的精神障碍必须交精神科医生处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B )

A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末

D .1903年

2.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C )

A .能力

B .努力

C .任务难度

D .运气

3. 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 C )

A .共同要素说

B .概括原理说

C .关系转换说

D .学习定势说

4.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B )

A .言语信息

B .态度

C .动作技能

D .智慧技能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D )

A .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 .望梅止渴

C .蜘蛛织网

D .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的行为

6.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A )

A .言语信息

B .态度

C .动作技能

D .智慧技能

7.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哪种模式进行教学(B )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学习

D .发现学习

8.下列对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 .单维思维

B .思维的不可逆性

C .思维的可逆性

D .自我中心

9.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 ( B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消退

D .惩罚

10.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 )

A .有意义接受学习

B .有意义发现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探究学习

答案:1-5:DCCBD 6-10:ABCBA

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测量

本章提要:

1. 教学测量按其方式、内容、标准和目的的不同可分为标准化成就测验与教师自编测验。

2. 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包括:测验的信度、效度、区分度、代表性与可用性五个方面。

测验的信度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等。

测验的效度有:内容效度、效标效度、结构效度等。

第一节教学测量与测验概述

一、教学测量的含义: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查,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方法。教学测量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测量的目的在于考核教学成效,也就是考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即学生内在能力等的形成情况。因此,教学测量的目标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并于

教学目标保持一致。2教学测量的对象是学生内在能力等心理结构的形成情况,因此,测验量表的科学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必要前提。3教学成效是通过量化的学绩进行考察的。因此,命题的合理性与评分的客观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二、教学测验的含义: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

三、教学测量与测验的关系:教学测验是教学测量的工具和手段,教学测量是对教学测验或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客观描述。也可以说,教学测量就是借助于学绩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

四、教学测量与测验的作用:教学测量与测验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1. 鞭策学生的学习;2. 促进教师的教学;3. 鉴定课程计划和作出判断;

第二节 教学测量的类型

一、教学测验的类型

测量一般通过测验的实施得以实现。教学测验可以按其方式、内容、标准和目的的不同分类为:标准化成就测验、教师自编测验;(一)标准化成就测验1.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含义: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的测验。2.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特点: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命题、施测、评分和解释,都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 (二) 教师自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一般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教师自编测验通常用于测量学生的学习状况。1. 教师自编测验的类型(1)客观题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2)主观题包括:论文题、问题解决题;2. 教师自编测验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自己设计、自行编制的。应遵循的一般步骤与方法:(1)审查测验目的;

(2)制定测验编制计划;(3)命题与组卷。

二、测验的评分及结果分析1. 测验的评分,评分标准一定要与测验的编制计划及实际的编制工作保持连续性,确保整个评价活动是根据统一的标准进行的。评分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分标准要客观公正。(2)评分标准要规定答案要点及可接受的变式。(3)评分标准要依据题目的难易及要点的主次配给分数。(4)评分时要注意分析评分和综合评分相结合。(5)评分标准应注重内容,不宜注重形式。2. 测验结果的分析,主要包括对测验本身的分析和对教学活动的分析两个方面。

三、非测验的评价技术。在实际教育中,前述纸笔测验并不是收集资料的唯一途径。教师还可使用许多非测验的评价技术,尤其是情感领域的教学评价更需要采用非纸笔的测验。情感教学不属于任何一个学科,其效果可能产生在任何一种认知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一)案卷分析,案卷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策略,内容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二)观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观察,教师也能够收集到大量的关于学生学业成就的信息。需客观、详细地记录下观察信息。1. 行为记录单;2. 轶事记录;3. 等级

评价量表。(三)情感评价,很多时候,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的情绪、学习动机、个人观点等进行评价。

第三节 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

一、测验的信度。(一)信度与信度系数,测验的信度,是指该测验所要测量的东西前后一致的程度,也就是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信度是进行测验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信度指标通常以相关系数表示,称为信度系数。信度系数是同一样本所得的两组资料间的相关,用来作为测量一致性的指标。系统误差对信度没什么影响,因为系统误差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测量值的,因此不会造成不一致性。反之,随机误差可能导致不一致性,从而降低信度。从这个意义说,信度也可以定义为随机误差影响测量值的程度。如果随机误差等于零,就认为测量是完全可信的,信度最高。(二)信度的类型与估算方法,心理与教育测验的信度,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重测信度: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2复本信度:又称等值性系数,它估计的是两个假定相等的测验复本之间的一致性,是两个平行测验分数的相关。这个相关系数就代表了复本信度的高低,复本信度反映的是测验在内容上的等值性。3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和复本信度主要考察了测验跨时间的一致性(稳定性)和跨形式的一致性(等值性),而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主要反映的是题目之间的关系,表示测验能够测量相同内容或特质的程度。(三)影响信度的因素,测量信度是策略过程中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随机误差大,信度就低,随机误差小,信度就高。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凡是能引起测量随机误差的因素——被试、主试、测试内容、施测情境等都会影响测量信度。

二、测验效度。(一)效度的概念,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二)效度的类型,一般,效度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准则关联效度。(三)影响效度的因素,影响测验效度的因素很多,在编制测验或选择标准化测验时,都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1测验的构成;2. 测验的实施过程;3. 接受测验的被试;4. 所选效标的性质;5. 测量的信度。总之,所有与测量目的无关而又能带来误差的因素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四)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与效度有密切关系。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条件,但信度高并不保证效度一定高。

三、代表性。几乎所有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是以取样的原理为依据的。(1)样本必须适当地代表总体;(2)在符合代表性和意义性要求的这个限度内,样本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四、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试题目对所测试的属性的鉴别力,它是衡量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筛选题目的依据。

五、可用性。一般应考虑:1. 测验提供的信息有多大意义;2. 可行性测验,应当在形式与内容上适合于它所要测量的年龄范围的学生。3. 要考虑到测验的费用以及进行测试、记分和解释所需的时间。4. 评分是否客观。

本章复习与思考题

1. 什么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它有什么特点?答: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的测验。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命题、施测、评分

和解释,都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其特点如下:1测验题目具有高质量,它们由教育和测验专家审查并完善,是经过预测的,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2测验的实施和评分的说明十分准确,不同的使用人员在实施过程中有相同的标准。3从被测团体中取得的常模可用于解释测验分数。4一般有等同的和可比的测验表格。5具有测验手册和其他必备材料,对测验的实施和评分进行说明和指导,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虽然标准化测验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

2. 教学评价与测量、测验的关系怎样?答:教学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资料,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变化予以确定,对教育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评价者是任课教师。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查,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方法。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教学测验是教学测量的工具和手段,教学测量是对教学测验或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客观描述。也可以说,教学测量就是借助于学绩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

3.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测量手段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效,并查明学生学习成效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程度。也就是说,通过教学测量与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可以考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以进一步修订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最终提高学习效果。a 、教学测评为改进教学提供了有效信息;b 、教学评价是学生和家长了解学生状况的主要途径c 、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主要依据

4. 教学测量与测验的作用?答:教学测量与测验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1. 鞭策学生的学习;2. 促进教师的教学;3. 鉴定课程计划和作出判断;

5. 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几类?答:教学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资料,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变化予以确定,对教育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评价者是任课教师。从实施教学测评的时机看,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从对教学测评资料的处理方式看,分为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测评本身的功能来看,分为安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从教学测评实施的目的来看,分为最佳表现评价与典型表现评价;根据教学测评的严谨程度,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6. 就你的经验谈谈教师自编测验存在哪些不足?改进的途径是什么?答: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自己设计、自行编制的。但是,教师的水平有高低,经验有多寡,工作态度有好坏,在编制测验时自觉防止主观化、片面化的意识有强弱,因此,编制测验的质量也有高低。 教师应学习一些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知识,按照测验编制的科学原理去规范教师的测验编制行为,以提高教师的测验编制技术,努力提高教师自编测验的质量。教师自编测验应遵循的一般步骤与方法:(1)审查测验目的;(2)制定测验编制计划;(3)命题与组卷。

第十章 大学生德育心理

1. 品德的心理结构(278,283-288)---包括品德的心理结构的构成要素和品德的心理结构的特征. 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品德的心理结构的特征: 品德的心理结构的特征, 品德的心理结构的特征:品德的心理结构的统一性、品德的. 心理结构的多层次性、品德结构发展的差异性、品德结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品德的心理结构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品德结构形成的多端性.

2. 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论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有何不同?(289-294)---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论-主要通过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来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 他创立了”临床法”并采用对偶故事法来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 他把儿童道德思维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约2岁~5岁) 、权威阶段(6岁~8岁) 、相互对等阶段(约8岁~10岁) 和公正阶段(约11岁~12岁) .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的阶段论贯穿着四个基本观点:(1)从单纯的规则到具有真正意义的准则.(2)从单方面的尊重到多方面的尊重.(3)从约束的道德品质到合作的道德品质.(4)从他律到自律. 他概括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发展阶段的发展规律.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论-继承了皮亚杰的研究路线, 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每个隔三年重复一次, 追踪到22、23岁) 和跨文化研究, 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 对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更加具体、精细和系统, 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 具体如下:(一) 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 包括两个阶段: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及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 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 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包括两个阶段:人际和谐(或好孩子) 的道德定向阶段及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能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 以普通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作为行为的基本依据. 包括两个阶段:社会签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及普遍原的道德定向阶段.

3. 论述大学生品德培养的途径与方法(307-312)品德培养途径包括内在及外界条件. 内在途径就是通过个人特质的培养而外在条件包括家庭及学校集体和社会心理影响三个方面. 个人特质包括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质, 它是影响人们品德的内在因素. 个人心理特质对大学生品德影响最大. 个人特质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慢慢形成并不断发展变化的. 家庭是一个重要的首属群体. 大学生长期在家庭中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发生面对面互动, 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大学生品德影响很大. 学校集体又分班集体的影响, 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学校集体中其它因素和校园文化的影响. 班集体是构成学校集体的基本单位, 学校集体的特点也是通过班集体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学校德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特点、道德行为规范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有目的、有计划的塑造儿童和青少年心灵的活动. 学校集体中其他因素包括教师的态度及作风、集体舆论的影响、校风班风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又包括大众传媒和舆论、社会风气. 品德培养包括道德教育和品德修养两个方面. 道德教育的方法包括言教、奖惩、身教和榜样等. 品德培养方法包括学习、立志、躬行和自省等. 言教-是指教育者主要通过语言向受教育者传授道德知识的道德教育方法. 奖惩-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给

予奖励、对不道德行为给予惩罚的教育方法. 身教-是教育者通过自己的躬行道德而使受教育者自觉遵守道德的教育方法. 榜样-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模仿学习某些品德高尚者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综合道德教育方法. 品德修养方法学习-是获取道德知识的道德修养方法. 学习的形式很多如:读书、听课、学习道德榜样、参观调查、社会实践和反思社会生活等. 立志-是学生如何使道德由社会外在规范变为自己内在欲求的修养方法, 是如何使道德由他律变为自律的修养方法. 大学生通过立志, 有了追求道德的愿望, 则会去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 实现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的愿望. 躬行-即实习道德、履行道德、实践道德, 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 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的道德修养方法. 自省-即反省, 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查的品德修养方法. 自省既是修养的相对终点, 又是新的修养起点. 如此循环往复, 成为习惯, 品德逐成.

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313,314-318)智力发展正常, 具有浓郁的学习兴趣; 了解自我并悦纳自我, 自我发展意识良好; 能控制和合理的表达情绪; 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备和谐统一的人格; 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具有高尚的伦理道德精神.

2.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18-320)?大学阶段是人才发展的重要阶段. 大学生不仅要自主地解决人生难题, 要开始独立地面对现实的时候, 还将面临一系列的人生重大课题, 如专业知识储备、智力潜能开发、个性品质优化、思想道德修养、就职择业准备、交友恋爱等. 这些人生课题的完成, 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前提, 是个体健康成长的需要, 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 是大学生生活需要和快乐生活的基本条件, 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 心理健康关系到大学生的素质、人才质量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有现实的紧迫性, 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3. 试析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320-322).

心理发展的过渡性特点-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未实现完全成熟的时期. 一方面大学生智力发育趋于成熟. 另一方面, 在心理内容的关键方面还带有明显的稚嫩性和盲从性.

心理发展的可塑性特点-大学阶段是学生各种心理品质全面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 大学生心理发展普遍存在着不稳定、可塑性大的特点. 心理发展的两面性特点-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具有两面性, 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 心理发展阶段性特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系列6发展有明显的不同, 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1)适应期-入学适应是大学新生都奥要经历的第一难关, 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一般为一个学期左右.(2)发展期-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适应后, 大学生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这是大学生活最主要、最长久的时期, 基本持续到大学毕业前夕.(3)成熟期-大学生经过3~4年的生活和学习, 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 心理逐渐成熟. 但是, 这个时期又是大学生从学生生活向职业生活过渡的阶段, 他们需要面临新的心理适应. 这时他们的心理特点主要是紧迫感、责任感和忧虑感.

4.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323-325)?

心理问题是指各种心理异常及行为的情形. 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只是程度不同而异.1. 环境适应问题2. 学习压力问题3. 人际关系问题4. 感情问题5. 求职择业问题

5. 谈谈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330-334).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既有个体生理、心理等内在原因, 又有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原因.(一)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因1. 生理因素包括先天遗传因素、生物因素、脑损伤.2. 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态度、自我意识、性格特征和情绪.(二)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总之,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生理、心理、社会因素时常交织在一起,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6. 试述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经和方法(335-339)(一)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 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 运用多种宣传手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3. 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4. 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 建立合理的生活次序-学习负担要适量, 生活节奏要合理3. 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学习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