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

篇1

一、青少年叛逆行为的表现类型和特点分析

由于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趋于定型的时期,是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易导致叛逆行为的产生。青春期叛逆行为的表现类型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业不适应的行为

它主要包括了青少年在学业方面的叛逆行为,指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如: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其行为均与学习有关。

2、生活不良行为

主要是指青少年在课余生活上的行为偏差,枯燥而单调的文化课学习生活满足不了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产生不满或厌倦心理,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们就会盲目去社会上寻求刺激和所谓的欢乐。

3、非社会行为

非社会行为在其造成的危害上来看,它并不直接影响社会和他人,但对青少年个体来说,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比如:离家出走,自杀等行为,它影响到了青少年自身的身体健康发展,还影响到了和谐家庭的构建。

4、反社会行为

叛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危害到社会,触犯到法律,但却具有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的隐患,比如:打架斗殴,威胁他人等非道德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就触及到了社会和他人,给他人造成了直接的伤害,包括了各种犯罪违法行为。

透过青少年青春期叛逆行为的类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特点:盲目性、连续性、模仿性和逆反性。青少年容易冲动,会选择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他们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和阻止,会继续将这类行为当做处理事情的最佳选择,进而形成习惯性的行为,产生连续性的叛逆行为。同时,青少年求知欲望强烈,喜欢去模仿不良的行为而导致叛逆行为的发生,他们渴望独立和自主,对于家长或教师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性行为。

二、青春期叛逆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青春期的青少年们之所以会产生多种叛逆行为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既受到青少年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因素影响,也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同时,在他们成长中还会受到来自同辈群体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和社会各种诱导因素的影响。

1、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时期的思维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为叛逆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实现基础,同时,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身心成长发展,在性方面开始逐渐成熟,激素催化下,使得青少年面对家长和老师的各种唠叨教导,开始表现出不耐烦和回避的情绪,有时甚至出现完全逃离和背离的行为。

2、家庭影响因素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影响青少年不同的性格产生,在一个不良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家庭不良因素无形中会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这种压力的压制下会让孩子渐渐地产生叛逆心理,进而产生叛逆行为。

3、学校影响因素

学校作为青少年接受教育和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学校中的各种不良因素会对青少年的叛逆行为产生催化作用。教师的教导方法和思想不当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作用,使学生产生抗拒和假装接受的心理,进而导致学生的叛逆行为产生。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会用成绩来说明一切,促使学生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4、同辈群体影响因素

青少年在成长中,同辈群体对其的影响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在青少年同辈中,他们因为有共同的话题和爱好就会产生共同的行为倾向,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去模仿他们认为对的行为,在不良同辈的影响下,就会使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偏差行为,导致叛逆的产生。

5、社会影响因素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信息传播的影响,社会不良信息通过各种网络迅速传播,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信息传播到青少年眼中,对青少年造成负面的影响,除此之外,一些本来用于警醒青少年的信息,在青少年的理解范围内却被负面的消化理解,进而对他们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青春期叛逆行为的教育对策

青春期的叛逆行为既是正常发生的行为,又是需要被正确引导和教育的行为。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青春期叛逆行为的教育反思进行分析。

1、家庭教育

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遇到已有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孩子的时候,往往会用打骂的方式去教育,忽视了具有叛逆心理的孩子内心成长和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当家长遇到叛逆的孩子,首先应该学会冷静的思考孩子的叛逆原因,在了解其原因的基础上,再找解决的对策。对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家长应避免使用强压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能显示家长的威风,可却会在孩子的心里造成更的的叛逆,就像压弹簧一样,压得越紧,弹得越高。其次,对叛逆期的孩子,家庭应该给予更多地关心和尊重,在生活上,应该关心爱护他,并且要给予他一定的空间,让他自由的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将心比心,让孩子体会到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以此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安抚的作用。

2、学校教育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主要环境,作为教育者,面对叛逆的青少年,应该善于体谅他们的情绪和状态,体谅他们的困境,不能选择硬碰硬的方式,要善于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班级里的学习成绩分数比上比下等现象,无形中都对本具有叛逆心理的青少年们施加了压力,在压力下他们只会选择逃避和逆反的行为来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作为教育者,应该用心发现每位学生的有点,天赋和才华,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去带动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叛逆的青少年都是自我意识较强的人,这种青少年一般更具有创造力,精神上更加独立,若能指导他们树立人生目标,将其往正面方向引导,定能成为可造之才。

篇2

关键词 青春期 必然性 普遍性 角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志码:A

Puberty Misunderstood by Adults

LIN Ro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AbstractAs the adults' perspective, education and social factors, they misunderstand puberty on varying degrees. It has negative effects for the individual's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nd even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the adults must be on the adolesc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ality and necessity, to eliminate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puberty, the correct treatment of adolescence, to ensure that individuals get a good development of puberty.

Key wordspuberty; necessity; universality; adults' perspective

在很多成人的眼中,青春期就是一个问题时期,对待青春期也就是在对待一个让人觉得棘手的问题。所以,很多成人就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应对青春期个体发生的各种变化,期望藉此使个体能顺利健康地渡过这一时期。然而现实中,在成人营造的这种对待问题的氛围中,青春期变得麻烦重重,个体在青春期的发展往往受到消极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通过反思,我们发现成人将青春期看成一个问题,是对青春期的误读,在这种误读的前提下,人们选择了错误地对待青春期的态度和方法,自然得不到想要的良好效果。

1 成人眼中的青春期

在成人看来,个体一旦进入青春期,就会变得叛逆、闭锁、过分关注自己,对异性感兴趣、情绪多变且消极情绪较多等。其具体表现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个体与成人的关系,特别是与父母亲的关系变得疏远。个体不再热衷于向成人表达和倾诉,对成人主动发起的沟通和交流也经常表示不屑和抗拒,对成人提出的各种建议、要求也常常置若罔闻、不耐烦甚至正面反抗。要求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如果觉得自己的空间被人侵犯,就会表示不满和抵触。其次,在成人眼中,青春期个体变得很爱面子,也很追求所谓的个性,这常常使个体花很多的心思和时间去修饰自身的外貌、体态、语言、举止等。再次,青春期个体情绪的稳定性较差,容易波动起伏,并且其中的负性情绪较多,所以感觉青春期的个体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容易发怒、沮丧、焦虑等。

2 还原真实的青春期

青春期是否真的像成人认为地那样问题重重呢?我们通过还原真实的青春期,才能作出比较。

首先,青春期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及性成熟时期。①在青春期当中,个体会经历身体上的发育和成熟,这是个体在身体上由孩童转变为成人的所必须经历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个体的身体在外形、体能和性生理方面都逐渐趋近于成人。如果没有这些变化,我们根本就不能想象个体怎样才能发展为成年人。其次,青春期个体心理行为上也会发生必然地变化和发展。但相比于身体上的发育和成熟,青春期个体心理行为上的变化和发展却让成人难以理解和接受,认识其普遍性和必然性也更难,这是导致青春期被误读的主要原因。

青春期个体心理行为上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是受到青春期个体身体的发育,认知的发展和外在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青春期个体具有情绪多变的特点,就与青春期个体身体的发育有关,因为青春期个体大脑的前额叶皮层正处于发育阶段,大量的神经连接处于改造状态,②而前额叶皮层对人情绪的调节控制有重要作用,所以这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个体情绪容易起伏变化。另外,青春期个体的闭锁和叛逆也是正常的现象,身体上的成熟让青春期个体具有了强烈的成人感,在希望他人能把自己当作成熟、独立、有个性的成人来对待的同时,个体也努力的将自己塑造成成人的形象。而此时个体出现的闭锁,正是青春期个体建构新的自我所必需的,③按照埃里克森的说法,青春期个体要建立自我同一性,避免同一性危机,而避免危机的主要方式是主体通过反思或反省活动对自我重新建构,④个体要反思和反省自我就必须将视线转向自己的内部世界。除了自我建构的需要,此时的个体还通过对成人的观察和学习,明白内心的一些想法、观点和主张,是不应该在没有考虑的情况下不加区分,不分场合地对别人讲的,说话做事要考虑责任和后果,这其实是社会责任意识成熟以及个体社会适应成熟的表现。而在成人看来,个体似乎就此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将自己的内心闭锁起来。同时,成人眼中青春期个体的叛逆,也是个体追求自身成长的自然表现,比如此时的个体开始出现情感自主性,即个体与父母的情感联结减少,开始寻求家庭以外的情感联结。研究发现,个体这种情感自主性的发展是有利于个体社会适应的。⑤除了情感自主,青春期个体还会在很多方面寻求独立和自主,正是由于这些“叛逆”,个体最终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3 成人误读青春期的原因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成人在很大程度上误读了青春期,导致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角的影响。成人对待青春期的认识,大多数时候是基于自身的立场。成人的理想,应该是个体要像孩童时期那样的听话乖巧,又要像成人那样懂事理性。显然,处于青春期中的个体在这两方面都不能满足成人的需求,因为如前所述,此时的个体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个体要摆脱儿童状态,所以就要寻求独立和自主,而个体有还没有完全进入成人状态,还在不断的努力、尝试和调整自己,因此,站在角上,加之成人比未成年个体更具有话语权,青春期个体就被贴上了闭锁、叛逆等标签。

第二,教育的影响。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处于青春期中的个体,也正处在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个体的学业被放在了第一位。然而,青春期是个体个性成长和人格完善的关键时期,从个体一生发展的来看,这是一个更重要,影响更深远的方面。当前的教育并没有对这一方面有足够的重视,而是对个体学习成绩的片面追求,这在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成人对青春期的误读,认为良好学习成绩的获得远比个体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更为重要,因此把青春期个体在追求个性成长和人格完善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当成是问题和缺点,认为其妨碍了个体对学业的追求。

第三,社会的影响。一方面是社会的各种舆论,处于青春期当中的青少年个体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整个社会都是比较关注的。通过社会舆论,成人会了解到各种关于青春期的研究、调查和描述,这些内容有的本身可能是片面的,有的是成人对内容本身存在曲解,因为在宣传和讲解的过程中,会比较偏重描述出问题的方面,导致成人存在青春期就会出现问题这样的错误理解。另一方面,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也导致成人不能正确理性的认识青春期,比如目前,工作就业难度的增加,对各种生活、生产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成人在本人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对青少年个体的未来深感担忧,这使成人无暇顾及青春期的各种特点会带给青少年怎样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更注重个体能按照成人认为的更正确、更有前途的方向去发展,也就是看中青少年个体发展中获得的技能和实利,而如果青少年个体对此表示异议,成人就会觉得青春期个体是叛逆的、存在严重问题的。

4 消除误读,正确对待青春期个体

班杜拉写到:“如果一个社会把‘十几岁的少年’称为青少年,并且期望他们在行为表现中具有反抗精神、变化莫测、草率从事即行动粗野,如果这种形象由宣传工具反复强化,那么,这种文化对青少年的期望会迫使他们变成反抗的角色。这样,一种错误的期望就可能起着唆使和保持某些角色行为的作用,反过来,有加强了原来那种错误的信念。”

这描述了一个恶性循环,要将循环打破,就必须消除成人对青春期的误读。到达成这一目标,成人首先要走出角,客观理性的认识青春期,深刻理解青春期各种变化和特点后面隐藏的必然性。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青春期个体的各种表现和可能犯的错误。要了解个体当前的各种表现对其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也要清楚很多时候,青春期个体所犯的错误是其在人生道路上摸索前进时犯的积极的错误,尽量不要把这些错误归结为道德、品行等的缘故,也不要把青春期个体普遍的错误归结为特殊个体的严重问题,当青春期个体犯错误的时候,应该能够理解并施以适当的干预和引导。最后,如果个别个体如果存在真正严重的青春期问题,则应该尽可能寻求专业的帮助,对个体进行适当的治疗和干预,帮助个体走出困境,继续其正常的发展。总而言之,如果我们真正的关心青少年,期望其在青春期有良好顺利的发展,我们就要尽可能地还原青春期本来的面目,对青春期个体要有足够的爱、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要施以必要的引导,才能达成我们最初的美好愿望。

注释

①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47.

②雨菡.青春期情绪不稳是正常的生理现象[J].健康,2007(1).

③王国钧.闭锁性:青春期心理成熟的外部表征[J].教育科学,2006(6).

篇3

叛逆心理似乎每个学生都有,只是多少的问题,可一旦叛逆心理特别突出和严重,将会影响学习和家庭。那么,青少年为什么会产生叛逆心理呢?

1.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生理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的心理随着自身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特征的出现给他们的心态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面对自身的变化常常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烦躁心态和对抗情绪。

2.青少年心理状态呈现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他们觉得这时候他们已经像个成年人,因此面对问题时他们常呈现出一种幼稚的独立性,表现出“小大人”的某些特征,并未成熟的他们会处在反抗期内。

3.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和好奇心空前增强,各种媒体思潮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和冲击,促使青少年对许多东西产生兴趣,他们便要通过表现个性、追逐潮流意识来满足自我和好奇心。

4.应试教育和家长过高的期望都化作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使他们的内心感到极度的惶恐、焦虑和不安。另外,独生子女的孤僻、自私、冷漠以及生活中的无聊情绪,也是叛逆产生的“沃土”。

许多青春期的学生脾气由温顺乖巧变得暴躁倔强,甚至会说一些过火的话、做一些过激的事,对此,老师和家长往往由恼火变得发火。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相反会使有些孩子变得更加叛逆。出现此种现象,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每当孩子说出过火的话、做出过火的事的时候,想办法“熄火灭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能以“火”压“火”,更不可火上浇油,给孩子在心理上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

2.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就要保护他们的隐私,父母不能侵犯,但从孩子平常的言行应该猜得出他们的秘密,然后采取欲擒故纵的方式管理孩子, 让他们像风筝一样,既可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又能控制他们的方向。这样做才能有利于平安地度过青春期。

3.经常适时找孩子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彻底摒弃家长作风,学会和孩子平等对话,平等地交流,只有打开孩子的心扉,我们才可以对症下药。

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教师应该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疏通心理,释放他们的心事。事实证明,受欢迎的老师要比不受欢迎的老师的效率高得多。

2.教育有强烈叛逆心理的学生,应该从尊重与赏识开始。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我们应该坚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赞赏学生、鼓励成功是师生感情的催化剂,并将激发学生的内动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走路。蹲下来,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3.应该像教给学生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问题一样,把青春叛逆期的防治列入正式的课程。教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从而达到自我矫正和自我修复的目的,我想这一点非常必要。

案例分析:

一次第三节课刚下,班里的大王跑到我的办公室里对我说:“老师,小明在教室里哭……”我急忙说把他给我叫来。一会儿,小明泪流满面地走了进来。我着急地问:“小明,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他提高了声音说:“我心里难受,我活得很累,我想给我一把宝剑,我立马上天堂……”此时此刻,我的脑袋被眼前这个孩子惊蒙了,并一时不知所措。

晚上下班回到家里,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下来。坦白说,小明自从来到这个班里,各方面一直表现得很优秀。可为什么现在情绪如此不稳定,且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等我的思绪稍调整后,我和小明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原来小明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小明跟着爸爸和爷爷奶奶生活。以前还好,可近段时间,自己总是呆呆地在自己的卧室里;并且蛮横霸道,即使犯了错误,爷爷、奶奶、爸爸也不敢批评他,否则他就哭哭啼啼地喊着说,他的妈妈不要他了,爸爸对他也不是真好;有时小明还以不吃饭来对抗家人对他的批评。听了小明爸爸的倾诉,我的心情再次沉重起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时常把小明叫到办公室里,给他讲名人承受挫折的故事,经常询问他有没有不高兴的事,以给他倾诉和发泄的机会。同时,针对小明的爷爷、奶奶、爸爸为弥补不健全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且犯了错误也不敢批评的现状,帮助家长转变观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和辅导,使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孩子良好心理的形成。

篇4

关键词:中职生;叛逆心理;成因;对策

在教育和教学中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现在学生不听话,难管。究其原因是青春期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和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影响造成的。中职生的叛逆心理大致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叛逆心理的表现方式是,被教育者因对某些现象或事物有片面的看法,从而有意识地与教育者的教育行为进行抵抗。如有些学生认为,因为自己成绩不够理想,所以老师总是故意找自己的茬,为了发泄对老师的不满,便公开寻衅挑事,处处与老师作对,上课顶嘴,作业不做,逃课扎堆,甚至还组建“小群体”。由此可见主动型叛逆心理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具有较强的进攻性和破坏性,影响较坏。被动型叛逆心理一般是,被教育者在教育者言行的直接影响刺激下,反映出来的违背教育者意志的心理状态。被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动摇性和随意性,只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是较易诊治的。

中职生叛逆心理的出现,与学校教育、家庭情况和社会影响密切相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的学生异于幼时,其一,他们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想以独特的见解或举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其二,好奇心理加重,有别于幼时被老师和家长叮嘱就会乖乖听话不去做某些事,青春期的学生已经有独立行动的自由和能力,对于那些被禁止的事物,只会引起他们更强烈的好奇心;其三,对立心理,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态度,也会对对方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譬如总是被批评的学生,其叛逆情绪要比受表扬的学生来得更为强烈;其四,偏激心理,这一阶段的学生社会阅历尚浅,看问题过于简单或片面,从而引发其看待事物的偏激态度。

二、家庭教育不当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最重要最根本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很多父母为了孩子有一个更优越的生活环境,选择在外奔波,甚至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进寄宿学校,他们都认为孩子在这种全封闭的学校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到最后总是事与愿违,当孩子回到家,他们发现与孩子基本上没有共同语言,或者是因为小事就争得面红耳赤,继而不欢而散。曾经有一个家长打电话跟我说,她和丈夫每天早出晚归,全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在更优越的环境中成长,可是一回家发现与孩子基本上没有共同语言,有时问一下她们的学习情况他们都爱理不理的,甚至觉得父母很烦。为什么她们现在没办法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呢?后来我与学生慢慢接触,发现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平时寡言少语,我通过长时间与该学生接触,才发现她其实并不是我想的那么孤僻。当谈及她和父母的关系时,她跟我坦言,她是独生女,父母平时很少回家,她平时感觉很孤独,而且父母一回家并没有关心她的所思所想,而是总是关心成绩排名,这让她觉得很郁闷。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父母的家庭教育不当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的心理。

三、学校教育不当

学校是中职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中学的学习生活是他们性格的转折点。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过严过急,并经常在人多的场合下对其进行严厉训斥、恶语批评或者其他伤害学生自尊和人格的行为,由此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反抗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说教和要求,甚至故意对抗。还有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也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反感,更会造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对立。

通过以上对中职生叛逆心理的成因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要想让中职生拥有健康的心理,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全力配合,需要建立在了解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方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家长需要改变教育方式。家长要注意多观察,多与子女进行沟通。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变化频繁,对周围人的态度敏感,不能再采取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孩子的未来心系家长,家长需要在平时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的成长状况。对于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多给予肯定的态度,让孩子建立自信。对于孩子做错的地方,应以引导、开导代替批评、打骂。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达到父母与孩子真正的相互理解。切忌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盲目的对比,贬低自己的孩子,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叛逆的心理。家长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向别的家长寻求建议,让自己的思维更开阔,最好能和子女的教师加强交流,了解他们在学校时的表现,从而在家里能进行更好的沟通。家长可以定期与子女进行家庭会议,将他们视为家庭内可以发表意见的一份子,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孩子多多交流,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子女也就没有叛逆心理了。

其次,教师需要换位思考。教师应尊重学生,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气,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聊天,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有益于融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彼此的想法。教师应该放下居高临下的态度,真正做到以朋友的立场与学生推心置腹的交流。可以告诉学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他们是长辈,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教育青少年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青少年, 而不会是故意找茬。也许长辈的态度不太友好,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处理问题应注意调查,尊重事实,并善于激励。学生在犯错误的同时他们本身已经心有惴惴,如果能以友善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则会比训斥或批评更为有效。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保持敬业、自律、宽容、可信的人格魅力。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篇5

关键词:团体心理咨询;中学生青春期;家庭教育;应用

团体心理咨询是相对于一对一个体心理咨询而言,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樊富珉认为:“团体心理咨询是通过团体内人际相互作用,促使个人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咨询开始逐渐应用于学生具有的普遍性和共性问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性格叛逆、性意识萌发、早恋、与父母沟通缺失等现象不仅成为学校、教师需关心的问题,更是家庭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一、中学生青春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青春期是由儿童逐渐发育成长为成人的过渡时期,由于身体及性的发育使中学生不仅在生理上迅速接近成人,而且在心理上也迅速向成人过渡,即从幼稚到成熟,从依附到独立,从顺从到自主。同时这一时期也会产生逆反心理、性冲动等问题。

(一)逆反心理的产生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是由生理变化而引起心理上的变化所产生,另一方面是由父母家庭教育方式所引起。中学生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教和监护。在中国传统文化礼仪中,“父为子纲”的传统观念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定势,即父母在家庭中具有权威,子女必须接受父母的知识观念。但由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认知差异及同辈群体的出现使孩子开始寻求自己的解决方式。如果子女的解决方式不同于父母所认定的,就被认为不听话、不懂事,从而致使孩子逆反心理产生。

(二)性意识的萌发

由于第二特征的出现和性机能的逐渐成熟,青少年产生性意识和对异性的爱慕。青春期中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初步具备了成人的体貌,但心理上仍然具有冲动、多变的不稳定情绪。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父母通常对性问题避而不谈,更不会主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在性生理成熟过程中,青少年渴望了解性知识,并逐渐对异性产生好感。但由于缺乏正确、成熟的性意识,中学生在对待两性态度和处理两性关系的行为上就会出现偏失。

二、中学生青春期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使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一些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行为表现和家庭教养方式成为中学生青春期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家长行为表现不当

班杜拉通过实验证明,“儿童社会行为成熟模式的学习受儿童可模仿榜样的影响多于强化方面的影响。”`模仿是中学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青春期的孩子通常会有逆反心理,性格变得叛逆、不听话,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心理状态就言辞令色、非打即骂,使孩子原本逆反的心理变得更加不服管教,久而久之,孩子开始不愿与父母交谈。当孩子面对青春期产生的身心变化时,最终会在潜意识里选择模仿父母的言谈举止。

(二)家庭教养方式不太合理

父母是家庭的主要养育者,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养方式。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结构发生变化,性意识萌芽初生,想与异性亲近或交往,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很多家庭在对待孩子与异往的态度上过于限制,造成孩子与父母思想、情感上的隔阂,引起抵触、逆反心理。在这一特殊时期,家长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于严苛的家教或一味居高临下的命令式态度会使中学生走向极端,这对于青春期教育是极为不利的。

三、中学生青春期家庭教育中团体心理咨询的运用

目前学校的心理咨询大多属于个体心理咨询,就团体心理咨询而言存在一定难度。但面对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咨询对于帮助与指导学生的普遍问题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团体心理咨询,帮助中学生重新认识自我,避免角色混乱,同时引导家庭关注中学生青春期,指导父母正确对待青春期产生的问题。

(一)通过移情训练模拟社会生活情境

移情训练是使学生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练习。面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青春期中学生一方面难以对发生的事作出正确的判断,另一方面不想被父母的观念所束缚。心理咨询师通过情绪追忆、角色扮演、分享体验、情境讨论、换位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模拟各种社会情境,以寻找和发现在这一时期合理的人际交往态度、行为。同时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体验父母内心的情感,逐渐化解学生与父母之间的隔阂。

(二)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善不良情绪体验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合理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人的认知,C代表情绪和行为反应。青春期中学生从内在角度来说感情丰富、易冲动、情绪不稳定;从外部角度来说学业负担重、压力大,家长期望水平较高,从而造成中学生经常出现不良情绪倾向。心理咨询师通过ABC疗法能有效缓解中学生因心理压力所造成的不良情绪体验,减少情绪困扰和自我挫败行为,指导学生学会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培养学生具备处理问题与困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团体咨询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2-69

篇6

关键词:青少年发展;不利因素;家庭;学校

一、家庭教育中的不利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思想动态都会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那么,家庭教育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1.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

家长普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和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不甘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其他孩子,一旦发现有落后于其他孩子的苗头,就会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者将孩子送入各种辅导站、培训班,不管孩子是否愿意,美其名曰加强孩子的学习,培养孩子的兴趣。他们没有跟孩子探讨过,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长久下去,孩子会变得逆来顺受、得过且过,效果适得其反,而家长也只会越来越着急、越焦虑。

2.父母未起到榜样作用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对孩子的榜样作用强过嘴上教育百次,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唯有自己做到了,在教育孩子时才有底气,有说服力。但有些家长以父母自居,教育孩子的时候觉得孩子得听、得做,但对自己就另当别论了。这样会导致孩子嘴上接受教育,心理产生反感,行为叛逆。

3.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缺乏鼓励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更多的家长有一种“小孩子不打不成材”的观念,认为唯有打才能让孩子长记性,才有教育效果。所以,社会上才会出现那么多“虎爸”“狼妈”。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叛逆行为,有较强的自尊心,如果不做好有效沟通,打骂式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将他们逼入极端。

4.压制孩子成长中的好奇心

对于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如果没有正确的讲解和引导,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会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多走弯路。

5.缺乏有效的沟通

很多家长认为,大人是一家之长,对孩子反复讲道理,喋喋不休,在沟通的时候不是以问题为中心,而是以家长的教育为中心;不以开导为主,而以训斥为主。更有甚者认为自己有权利鞭打孩子,这样只会使家长与孩子的心离得越来越远。而且,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家长更应该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6.过分看重学习成绩

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孩子的全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人更为重要。当前,家长往往把学习成绩当成衡量孩子前途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实,在各行各业的成功者中,有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只是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志向不同,当他们找对了方向,通过努力都能够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二、学校教育中的不利因素

1.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1)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00后,他们基本上没有吃过苦,更别说饿过肚子。所以,家长、学校、社会对他们更多的要求就是读书,从上学开始就是读书。问他们为什么读书,更多的学生认为是父母让他们来读书的。

(2)学生变了,学校教师也得跟着变,不能用老一套的做法教育学生。在变的过程中,学校要做好引导工作。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不能一味地采地填鸭式教学。其次,用学生自己探讨或者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升华到民族大义,小则为自己的小家,大则为国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学习,学习也会变得愉快轻松。

(3)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严师,“严师出高徒”。年纪越大的教师要求越严,但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很少臣服于教师的威严,更多的是叛逆。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得让学生爱上你,才会认真学习这门课。很多教师认为自己高高在上,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缺少亲切感。放下身段,融入学生,教师会看到不一样的学生。

篇7

一、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1. 从孩子角度分析问题。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孩子从心理和智力方面发展的都要更快一些,显著变化也会更大一些。这个时候,处于青少年期的他们,叛逆、多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尤其是走出约束了一天的课堂,此时的青少年学生更加想放纵自己,这也就使得随之而来的体育课成为了学生们一个发泄情绪的场所。在宽阔的操场上,体育老师的严厉反而压制不住学生的放纵情绪,再加上学生们的叛逆,体育教学便无法顺利进行,此时的“以毒攻毒”已经无法实现效应。

2. 从教师角度分析问题。(1)70后与80后的“老”教师。如果仔细算算,现在作为小学体育教师的应该都是70后与80后的年轻人,如此大的年代差异却避免不了产生相同的影响。作为70后与80后的一代“老”教师,他们的教学思想也许更加定固在“严厉”、“死板”、“为人师表”这些名词上,体育教学中缺少创新,还是遵循“跳大绳”、“踢毽子”、“跑长跑”这些老套路的教学方法,是无法禁锢住作为00后的这些青少年学生们的。

(2)80后与90后的“小”教师。再说到80后与90后的一代“小”老师,都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他们也是在青春旺季,作为与00后相差不大的同龄人来说,“一起疯狂”可能是小学体育课上看到的最多场景。青少年学生喜欢陪自己“玩”的老师,老师们自己也乐在其中,但是不免对于真正的体育教学大纲抛之脑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学生们的“嚣张气焰”,对学生们约束心智、养成军人般良好作风形成了一些阻碍。

3. 从家长角度分析问题。青少年时期健康发展,与家长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现在的家长眼里只有分数,有些时候,孩子不想上体育课,不喜欢体育课,这都需要家长从中进行教育,不能因为孩子不想上课,就帮助孩子写请假条,不喜欢体育课,就跟随着孩子的性子,任由孩子不喜欢,时间一长,孩子不仅会认为不喜欢体育课是对的,而且会对家长的威信产生质疑。

4. 从社会角度分析问题。青少年学生具有叛逆思想和追求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在某种意义上讲,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应该与时俱进,一些老版本的教材或者老的教学思路应该进行变革,一味要求学生死板学习。学习老式东西,00后的青少年学生们是不易接受的。

二、逆反心理的解决方法

1. 从孩子角度解决。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在叛逆期和青春期的他们,心理和智力上发展都不是特别成熟,此时应多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循循善诱,用德育教导他们,用集体的力量和一些正面的案例来激发孩子的进取心和上进心。

2. 从教师角度解决。教师们一般都是师范类毕业,他们普遍懂得学生的心理。尤其是叛逆感时期的学生,一定要“以柔克刚”,不能硬碰硬,在不断增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应加大与学生的沟通力度,多听学生所想,让学生在“怕”的同时“喜欢”你,在“喜欢”你的时候也不缺乏“畏惧”你,才能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3. 从家长角度解决。当孩子产生叛逆感,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产生排斥感时,作为家长,应该悉心教导,用德育多多与青少年孩子沟通,让他们知道排斥和叛逆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理解老师、相信学校,多多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孩子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篇8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一

青春期教育是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这一特定阶段根据其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与需要所进行的针对性教育,吴阶平教授对此有过精辟的阐述:“青春期教育是针对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的,从总体上说是人格教育、人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教育。” 性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核心,青春期性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的性健康教育。这是人生性教育的关键阶段。主要向青少年传授科学的性知识,纠正与性有关的认识和行为偏差,树立健康的性意识。在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的基础上,将重点置于性的伦理道德、法制、情感、审美、人格等的素质培养教育上。“性知识教育可以指导青少年保持性的心理和心理健康;而性道德教育则能够帮助青少年在顺利完成青春期转折过程中建立起高尚的情操;在性观念上的自尊、自重、自爱教育,有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健全发展。” 因此青春期教育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法学和医学等学科知识创立和建设的一门独立学科。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青春期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1、知识:即性生理学、性心理学、性社会学、性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教会学生解决青春期困扰、疑惑及问题的实际技能,如怎样建立自信,如何发泄感情,如何与异性相处等等;

3、态度:即对性别的态度和对性的态度,如男孩对女孩的平等态度,对性问题的科学态度等等;

目前,学校青春期教育存在很大问题。高中学生专题课程不断增多,学生课程负担加重,教育部门对青春期等专题教材作了调整,学生青春期教育也削弱了。一些学校的校长常以“课时太紧张”、“没有教材又没有老师”等借口不开青春期教育课,这种情况在远郊区县尤为严重。现阶段多数学校每学期只安排一、两次青春期生理卫生课,很多学校甚至一次都没有,有的学校虽然很想向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教育,但却苦于没有好的教材。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把握时代脉搏的青春期教育的教材。事实上青春期教育教育的实施需要多种教材,小学高年级要有学生用书、教师用书,中学生要有自学用书,教师用书,最好同时配备相应的家长用书,使学校青春期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青春期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青春期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性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性观念和健康的性心理,告诉他们什么是具有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性行为,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学习《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帮助青少年解决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发育不一致的矛盾;纠正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和不良性观念对青少年的影响;预防青春期性错失足,维护社会稳定;开展青春期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开展青春期教育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社会文明水平。

总之,广泛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但可以教育帮助青少年,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学校、家长和老师对青春期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的重视,正确引导他们,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变化,消除困惑与苦恼,使男女生关系自然融洽,交往有度,收到使学生明智、知文、懂情、正行的良好效果。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二

最近,不断有家长诉苦:孩子顶撞他、不服从管教,他为此多次动手打了孩子,可至今仍没什么效果,怎么办?

听了家长无助的声音,我也陷入了深思,也许此时,经历过儿子青春期叛逆的我最能了解他的苦恼,我尽我所能帮他发现教育的问题,想一些办法帮他解决,送走他后,我想了很多:

我想,家长应该明确两点:一是孩子为什么不服从家长管教;二是怎样管教孩子才有效。

第一点,孩子不服管必有其原因,家长应搞清原因,特别应摸透孩子的心理,然后才能正确施教。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第二点,是教育的方法问题。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变得独立,求知欲更强了。周末,家长可带孩子参加展览会之类的活动,让他见见大场面,开开眼界;能独自处理的事情我们都放手让他去做,如制定合理的学习、生活计划;如果做错了什么事,父母不一定要直接指出,可以让他自己将那些不对的行为和同龄孩子对照,让孩子自己去领会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确实令人头疼,但只要方法得当,依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父母的教导帮助下,孩子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其实家长不仅是教会孩子走路的人,还应该是陪伴着孩子学会奔跑的人。许多家长很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但是却忽略了青春期的教育——然而这个时间段,正是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他并不是孤独的,我们一直都陪在他的身边。

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它意味着朝气蓬勃的活力和不可限量的未来。可是青春期的孩子也是最脆弱的孩子,在从儿童转变为少年、青年的路上,他们总是慌乱、迷茫和不知所措。青春期的孩子是一只乘风而上却摇摆不定的风筝,作为家长,就要紧紧攥着手中的线,给他们最温暖有力的依靠,陪伴是最好的。

青春期孩子需要的陪伴,不再是时时刻刻和父母黏在一起,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带着尊重的、心灵上的陪伴。他们开始渴望挣脱内心的牢笼,追求独立和得到认可。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选择空间和权利,让他们自主权衡,并且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同时也要告知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都会伴随左右,给予坚强的力量。其次要主动了解孩子,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态。代沟就是在“你不说,我不懂”的情况下产生的,正如艾默生所言:“人们不去修桥,反而筑墙将自己围起来。”青少年需要尊重和理解,如果你愿意放下家长骄傲的架子去聆听,他们会给你一切走进内心世界的机会。

每个家长都有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方法有成百上千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四

参加了在教师进修学院举行的由计划生育协会举办的“生育关怀—青春健康”培训班。

通过这一课程的培训我认为,青春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目前在校、闲散在社区的、以及年龄处于10—24岁的青少年,为青少年提供青春期教育宣传方面的服务。通过为期2天的培训,不仅使我学习到了性的知识、性行为带来的后果,预防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预防意外怀孕、安全套的认识和使用以及未来家庭的计划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授课填补了对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这一环节上的不足,增强了要做好对青少年在性健康心理上的重要关注。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与青少年的接触中可以适当普及一些青春期性健康的一些知识,对于一些有更加深入了解性教育方面的青少年,可以个别对其进行心理上咨询与辅导,或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小组活动,让社青能对性健康教育有所的了解,帮助他们安全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青春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通过参加这一班的基础上,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帮助未婚的青年坦然的面对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学习性与生殖健康、预防艾滋病,提高自我风险评估以及同伴/伴侣沟通的能力,不断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五

今天,听了邵老师讲解的关于处在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及一些处理方法和建议,使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让我增长了教育孩子的认识,学到了不少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听完老师的讲解,方知自己平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许多误区,甚至有错误的管理方式,导致了孩子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形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使孩子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得不到有效发挥。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其它的事情都不用孩子去做,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孩子在生活上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各门功课能考出高分,考出好成绩。“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家长对孩子制定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就包揽了孩子的一切后勤保障工作。如果孩子想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时,就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是孩子考出了好成绩,那家里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要是孩子考差了,那家里就是阴沉沉的日子。为了孩子能够在各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家长们舍得花很多的钱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提高班,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比上学还累、还忙的周末。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孩子的看法和家长的看法不同,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家长就觉得孩子不听话,如果再和家长顶嘴,就觉得孩子的逆反心理强烈,其实这都是孩子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的一些正常表现。家长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进行积极的引导,信任孩子,他们需要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关爱,更需要我们大家的友谊。

平时我们要多关爱孩子,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能事事都干涉,那样必然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如果使用高压手段、家长作风来管理孩子,将会引起孩子更大的不满和强烈的反抗心理。简单粗暴的方法来管理孩子是行不通的。我们要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尊重孩子的人格,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以便对症下药解决孩子自己处理不好的问题;不对孩子随意加以指责,胡乱批评孩子;在管理孩子上家长要做出,向好的方面发展,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能让孩子心情愉快,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待孩子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赞赏;主动寻找值得赞赏孩子的理由,多看孩子身上的优点,当发现孩子的缺点时,要多一点宽容心,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只要孩子每次都有一些改正,能有所进步就可以了,纠正孩子的缺点要切合实际,要有耐心。少一点命令,多一点平等;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多给孩子一些信心,让孩子自己感到“我能行”,要尊重孩子的.正确选择,尽量少用命令的口气说话,让孩子知道我们都是平等的,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少一点生活上的关照,多一点精神上的关怀;孩子能干好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干,让孩子们尽量的能够在生活上自理,在精神上我们要多给予积极的鼓励,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积极的进取心态。

篇9

一、正确看待青春期两性情感

1. 从启迪、尊重人性的角度界定核心概念

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有一种本能的情感需求。开放的社会环境也使这种情感需求在部分学生中成为可能。这种发生在青春期异性间的朦胧吸引和爱慕,既超乎友情又不及爱情,所以我们把其定义为“青春期两性情感”。这相对于“早恋”不易被中学生反感,相对于“爱情”不易使家长焦虑,从教师辅导的角度来讲也更严谨和科学。青春期两性情感的辅导,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方法或手段,而应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当事人身心合理需求为本的师生互动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助人自助的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模拟实践、同伴互动等途径,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反省,从而调整认知、提升价值观。它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也不完全等同于思想道德的教育。

2. 从心理需求的角度认同青春情感的真实和美好

青春情感的发展是人格成长的一部分,将影响未来择偶的价值取向和经营家庭的方式。这个时期的恋爱和成年时期相比,少有世俗的观念,不带有那么多的功利性。它不仅会给少男少女带来强烈而美妙的体验,让他们愉悦无比,也会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期待。青春情感本身未必一定是问题,科学地引导和正确地把握还能使其成为生命的财富,只有不正确地阻挠才会使其成为问题,只有忽略或禁止才是危机的根源。对于这种发生在青春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并以“爱是美好的,应该被尊重和珍惜;相爱是需要学习的,相爱是需要能力的”这一教育理念,认同青春期两性情感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变原有的否定性、排斥性的教育模式为从正视和善待的角度提出肯定性、接纳性的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的理念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合理把握情感、学习健康的交往方式、学会应对情感危机。从关注学生未来幸福的角度出发,善待青春恋,使预防青春问题、干预青春危机的教育更新为青春幸福成长的辅导。

二、从人性的视角出发关注青春期两性情感

怎样开展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一直存在两种对峙的声音:一是认为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主要是解决学生的性道德问题,在教育方法上应采用“禁止知道性知识、禁止发生”;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性是禁止不了的,所以必须教会青少年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学会自我保护。这两种观点其实都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主体,他应该在好好经历和尽情享受青春期这一人生美好时刻的同时,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他们应该受到成年人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和真情关怀。

1. 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不是单纯的性知识的传授

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是一门需要知情意行高度统一的学科,其目标绝对不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的、稳固的性价值观,从而指导自己的两往的行为,使自己更好地生活,更健康、更幸福地拥有和享受青春岁月。以往一谈到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人们较多想到的就是性知识或是两性间交往的技巧的传授,所以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以为只要把性生理、性心理等有关知识讲完,把传统的性道德、性伦理的要求讲清,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就到位了。这只是关于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背后对人生、青春、幸福等做出充满人文情怀的诠释和解读。某校心理教师针对学生对异性的好奇情感,索性大大方方地开设了爱情教育系列课程——我和学生“谈情说爱”。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情景模拟、热点讨论,让学生领悟到什么时候开始一份爱情才是合适的,明白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增强爱的竞争力;让学生懂得性不能离开爱的基础,建立在爱与责任上的性才是美好的,否则就是痛苦和伤害;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异性情感的方法。

2. 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不完全等同于道德灌输

有人简单地把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理解为预防或阻止青少年与异往中逾越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并通过一些严格的教育手段、管理制度进行道德灌输,从表面上看似乎达成了目标,一些学生也因“害怕”而“不敢”为,但这并不等于说在他们内心,道德的高墙已经筑起。他们中的一部分恰恰会因过度的压抑产生更多的困惑或孕育更强烈的反叛,从而导致更极端的行为。某校一对男女生因父母反对他们“早恋”而离家出走“私奔”。教师所讲授的把握情感、守住底线,是否能解决他们性冲动的生理本能和对异性情感的渴望?当我们的教育还处在担心多于理解、怀疑多于尊重、埋怨多于辅导的状态时,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的爱情观影响下,今天的青少年早把“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传统美德当成古代笑话。可见,仅靠自上而下的道德灌输是不能左右青少年的价值选择的。处在人生叛逆和自我探索期的青少年,虽然渴望得到师长的理解和关怀,但却不能忍受一些教育者居高临下的控制,所以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不能只是为了防止出现问题而停留在“禁欲”的层面。

3. 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应该是人文关怀下的理性觉醒

篇10

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感的过程,青春期是身心巨变,成长的关键期。到了这个时期,青少年生理的突变和心理的多变,使得他们有时情绪显得混乱无序、喜怒无常、甚至会有一种恐怖感。多疑、嫉妒、自卑他们的心理被轮番袭击。这个时期,身心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烦恼。青春期健康的教育显的尤为重要。了解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是我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两条主线。下面是近年来我校在青春期健康教育方面几点做法小结:

一、学年初有计划,学年终有总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初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重点内容之一,并且有明确的要求和安排,年级组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以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为依据,结合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计划,班级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则根据学校和年级组的有关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计划。计划体现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总结验证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资源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联动。作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授予的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我们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所,疾病控制中心,社区街道等社会力量,为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收集更多宣传学习资料和学习参观培训机会。在各类健康主题日之际,积极与社会联合组织“青春期生殖健康图片展”、“防毒防艾主题教育”、“健康教育征文漫画活动”、“拒吸第一支烟做无烟下一代签名活动”等。通过短信平台,家访,校园网络,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家校联动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三、学校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充分利用晨会、午会广播、校园网络、校报校刊、校园网络、板报、宣传橱窗、班会、课堂等多渠道宣传教育。除此之外,每年一次的科技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也注重穿插相关教育。多渠道的宣传也给多形式的教育创造了条件。校医的《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班主任组织设计开展的“如何看待早恋”、“男女生如何正常交往”、“爱情与友情”等主题班队课。专职心理老师《考而不死视为神》等考前焦虑心理辅导讲座。《青春期健康》讲座主题教育录像收看等。四、课堂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科德育作用,课堂教学教育中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社会、语文、科学等课,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突出其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这是我校在近年来及今后德育工作和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开拓发展方向。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提倡全员德育的切入口。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结合新课改标准,学科渗透德育,应该作为德育工作实效性体现的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全员德育的理念,在全体教师的培训学习会上积极提倡和灌输这一理念,同时经常性向全体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培训等讲座。促进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稳步发展。五、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师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及时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已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备受学校重视,心理专职曾鹏老师本身也是一位钻研兢业型教师。作为在嘉兴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曾老师,在校内多次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心理辅导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联合教科室、德育处一起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课题,如《青春期叛逆心理和家庭教养方面的研究》,《住校生生活适应性问题的探讨研究》等。在心理专职老师的带领下,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应该是起步早,理念新,意识强,见实效。学校心理辅导室给很多青春期遇到困惑的学生,给家长教育孩子遇到迷茫,给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束手无策时给予及时的指导点播和帮助。曾鹏老师作为我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多次被电视台,兄弟学校等邀请给家长老师们做讲座辅导,得到大家的认可好评,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