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计算机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学习计算机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20-01
导言
在当前科学技术长时间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已在各个行业领域中普及,并变成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社会关于人才的要求提出全新规范,而校园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应当从社会需求出发,培育学生的相关技术。同时高中阶段是学生自己学科与知识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直接决定着学生将来的发展,在素质教育推广后,如何培育学生全面发展变成大家关注的焦点。但就现阶段而言,我们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相对较差,针对处理这一问题的办法展开探讨,意义重大。
1 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现状
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得到了普及和应用,学校为了让我们学生都能够使用计算机,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从该课程开设以来,我们学生对该项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使用该项技术,但是从课程教学目标上来看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对计算机的掌握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2 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应用实践训练
高中阶段的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造成课时十分紧张,很多时候学生一直都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并且,我们还需要面对很大的高考压力,通常只重视高考科目的学习,不会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上消耗过多的时间。这些客观上的原因使我们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虽然基本掌握了教师所讲授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但由于没有进行实际的训练,导致我们在学习完该课程几天后便会忘记。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掌握仅仅停留在简单应用阶段,不能够专业使用该项技术。
2.2 缺乏深入的学习
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技术教育,一般所采取的方式为课堂教学上的理论讲解和此后简单的上机实践。这种教学方法只能够让我们学生对该项技术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和了解,不能够使学生完全掌握此项技术。要想切实提高高中生的计算机水平,应当深入学习该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花费时间进行操作实践。然而,由于我们学生课程较紧、学习时间缺乏,再加上家长和我们对该方面知识的不重视,使得我们在课后不会深入学习该方面的知识。缺乏n后的巩固和自主练习是导致我们学生无法获得良好学习效果,无法充分掌握和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原因。
3 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的有效方法
3.1 提升创新意识
为提高我们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首先应当培育学生积极的创新学习理念,并在此指导下,完全的改动当时计算机学习中存在的状况和不足。创新学习观念不单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也对学生思想延伸具有积极效果,有助于学生在完成讲堂学习任务后,对深层次常识进行研究。高中生应当主动的运用创新性观念看待计算机课程,突破传统学习观念的限制,从根本上认同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进行创新思想思考,将计算机理论认知进行深化。学生应当积极发挥现象力和怀疑精神,关于计算机的学习以积极考虑作为基础,并提出创新性观念和状况,进而对状况进行处理,并从中获取创新所带来的趣味。为使学生可以对计算机学习坚持持久性创新认识,应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以理论常识作为基础,且另外注重情感要素同样起到积极的效果。
3.2 激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计算机课程中的学习同样如此,所以只有激起高中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才能保障我们计算机的学习积极性。在兴趣爱好的引导下,我们才可以对计算机课程坚持持久热度,并积极地战胜学习计算机中遇到的难题,不断弥补本身不足之处。老师应当起到引导效果,在讲堂中合理运用教育方式方法,构建轻松愉悦的讲堂氛围,树立和谐师生关系,另外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应当耐心回答,鼓舞我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对学生具有创新认识的体现给予鼓励和表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可以主动完成讲堂教育内容,在完成工作的基础上,延伸计算机学习深度与广度。此外,老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在保证计算机学习效果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把握更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区分计算机讲堂与文化课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学生间讨论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相互沟通,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知识。
3.3 加强应用实践训练
在高中阶段,我们不应当只重视高考科目的学习,还应当全面培养自身各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计算机上,更应当十分熟练、了解和掌握该项技术,以便能够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利用计算机为我们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因此,我们应当加强计算机的实践训练,进一步提高我们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首先,我们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在课余时间进行计算机的训练,以便能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操作实践,在巩固计算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其次,合理规划我们自己的学习时间。通过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可以使在不影响其他科目学习的情况下,能够抽出时间对计算机进行实践和应用。最后,转变学习意识。意识的转变是提高我们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往我们学生只重视高考科目的学习,对于与高考无关的科目,往往会将其忽视掉,使得很多我们学生缺乏实践生活能力,成为一个“书呆子”。只有当我们学生的学习意识发生转变,高考的成功不再是我们学生进行学习的唯一目的,获得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王道,通过这种意识的转变,我们的综合素质提高才会成为可能。
3.4 加强高中生的自主深入学习
我们要想学好计算机信息技术,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还需要在课后进行深入的学习。我们学生在自身现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不断丰富计算机知识和理论,对于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一定的帮助。例如,我们可以先学习相关理论,以通过计算机的“国二”考试。当我们充分掌握了相关理论时,便能够进行深入的学习,尽可能获得更多计算机类的资格证书,这些证书能够证明自身所具有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对我们今后学习与工作都有一定益处。而且,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科目,应当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与实操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否则我们在该方面的学习就成为了一种时间资源的浪费。我们要想深入学习该方面的知识,还应当具备较强的毅力和信念,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另外,学生在学习该方面的知识时,不仅会总结出自己的学习心得,还会遇到很多困难,此时同学之间应当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能够使自己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力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不是一次、两次教育和训练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曲折的过程,是家庭、社会、学校、老师多方综合努力的结果。高中计算机学习中,我们必须要调动对计算机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杨挺.论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与电脑,2014(9):196-197.
[2] 张灵雪.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170.
篇2
一、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条件
计算教学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这是计算教学的核心。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练习时,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学生计算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有半点马虎,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是学生进行计算的前提与基础。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习的计算方法,能用简便算法的时候尽量应用简便算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计算速度,还能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教给学生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遇到一道题时,先观察、分析,然后再根据所学过的计算方法,灵活运用。例如,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要会凑整,运用凑整的计算方法,不仅计算速度快,而且计算的正确性还高。
二、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给学生讲情运算的实际道理
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明白算理,根据算理掌握运算法则,再根据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要想让学生准确快速地掌握运算法则,首先就要让学生理解运算法则,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记忆,快速准确地掌握运算方法。不但要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计算,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算。
三、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普遍具有粗心大意、不够认真的毛病,教师一定要想法设法改掉学生的这些毛病,这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要学生养成校对的好习惯。计算一般离不开抄题,那么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抄完题后一定要校对,校对有没有抄错,或者是漏掉了题,没有抄。做完题后也要进行校对。
2.要学生养成审题的好习惯。学生在做题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白题的要求,而后再去进行计算,这是学生能够准确、快速进行计算的前提条件。审题主要是审数字和符号,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还要审运算顺序,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还要注意审计算方法,选择灵活简便的计算方法等。如果能认真审题,进行计算的时候就会顺利很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学生养成细心计算、规范书写的好习惯。细心计算是能正确计算的重要保证,另外在书写时要求学生书写格式正确,字迹端正,保持作业的美观大方,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4.要学生养成估算和验算的好习惯。计算完以后进行验算,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它不仅能确保计算的准确性,还可以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要保证学生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还要把验算作为计算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保证
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提高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它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突出训练重点。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例如,小数的计算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的处理,小数的加减除法都要求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0的占位,万以内加减法的重点则是进位与退位的练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教学的重点,进行有针对的训练,这样的训练才能提高练习效率。
2.要学生熟练掌握简便运算方法。简便运算不仅能提高运算速度,还能提高预算的准确度,所以说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简便运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教师在进行训练时一定要严格要求,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如果学生能很好地进行简便运算,那么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得到快速提高的。
3.注意训练要有层次。在训练时,要有一定的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还要运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维持训练的持久性和有效性,比如可以进行一些竞赛、游戏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的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篇3
关键词 初中计算机教学 信息技术 设备条件不足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现实面临的问题
我校自开设初中信息技术课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学校计算机教学设施不足。导致了信息技术课跟不上教学要求。我校仅有学生机房一个(且没有投影设备和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室两个。在此条件下,如何做好信息教育就成了摆在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下面和大家初步探讨现实条件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模式的思考
由于我校教学条件有限,在机房边讲边练的模式,会由于学生的操作不能统一管理,无法进行教学演示等原因导致教师的讲授效果甚微。对于这种情况我推荐讲练分离的模式,根据实际需要,有时在教室上课,有时在机房练习。需演示教学的课程如WINDOWS使用、WORD文字编辑、EXCEL电子表格等,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演示,而学生练习则在机房进行。以WORD文档编辑为例, 教师可以先在有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将WORD文档编辑进行讲解并演示,再请同学演示操作,第二次课就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上机完成。这样学生通过在第一节课上听、看基本掌握操作方法,上机课通过自己实践,进行巩固学习。上机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任务后,可深入学习其它知识,而后进的同学,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教师也可花较多的时间用以辅导后进同学,既保证了课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结合其它教学法,如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必须加强机房内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让信息技术贴近生活
由于学校计算机资源的缺乏,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学习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贴近生活,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能顺利通过信息技术考试,但是却不会安装软件,以及在现实中应用计算机。计算机与现实生活的脱节,导致日常生活中出现很多尴尬局面:在浩如烟海的因特网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在搭乘飞机出行时不能在网上订到机票;在电话费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等。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教导学生在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
1.网上数据的搜寻
网络数据浩如烟海,如何才能有效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面对这种情况,结合课本给学生讲解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等。也可以在数据搜索结合“探究”来学习。如让学生编写“去XX地旅游”的报告;去网上寻找去该地的最佳交通路线,到了该地看什么,有什么历史古迹、风俗人情、土特产品。学生在协作讨论的基础上分析在何处找何种资料,在网上哪里可以找到交通路线,哪里可以找到当地特色饮食,哪里可以看到最具代表的风土人情等,使得多学科知识得到重组、综合,在活动中学会了交流,培养了团队精神,也学会了使用信息工具。
2.软件应用理念的培养
我们课本讲的主要是WIN98以及OFFICE2000的组件,但当学生步入社会时会发现所学早已过时,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理念就尤为重要。软件应用理念,就是一种演绎的学习方法,了解一般软件的设计思路和风格。简单说,如WORD在“文件”菜单中进行文件保存,那么,我们要在EXCEL里保存文件是否也要去“文件”菜单进行设置呢?进而推广是否大多数软件都在“文件”菜单对文件进行保存操作。这种软件的基本应用理念不会随软件版本的提高而改变,这就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软件应用理念。
3.现实计算机应用的解析
在现实中计算机应用的方面很多,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能使学生能更好的使用计算机这一工具。在计算机网络关于局域网一课中,我曾经使用“网吧老板是如何赚钱的!”的题目,来说明局域网的连接以及现在网络的收费方法,引起学生的很大兴趣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结合现实中民航、铁路的售票系统如何订票来指导学生在网上订票等。
4.软件的安装
教学中针对大多数学生不会安装应用软件及系统软件的问题。思考分析主要是由于学生在上机实践中没有机会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光看课本安装步骤过程太多难于记忆。针对这一情况,安排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可以自由安装软件,让学生参与机房的维护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学习到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安装。
5.简单的计算机硬件识别及组装
简单组装计算机是计算机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而由于缺乏实践学生通常自己没有组装能力。笔者在学生学习计算机组成理论时,就以实物如鼠标、键盘、内存、硬盘、CPU等展示给学生观摩,观摩过后请同学来进行简单的组装,尤其是主机后各个接口的连接,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四、素质的培养
篇4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计算机;有效性教学
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实行有效教学是关键。有效教学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师生互为主体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师生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收益。对于计算机技术教学,如何利用现有条件上好计算机技术课也自然成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实施计算机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尽管我国现在在小学就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由于课程本身涉及的知识内容较浅、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学生并不具备足够的计算机能力。因此,初中计算机教学就成为了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初中生年龄通常都在12-15岁左右,对于深层次的知识难以理解。所以,初中的计算机教学重在启发、引导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兴趣上。
计算机技术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并没有得到相关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有的学生认为中考不考计算机,因此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上机操作也不去,计算机能力较差。有的计算机老师为了不耽误学生备战中考,甚至把计算机课当自习课,让学生学习英语、数学等其他学科。当前我国的初中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而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逐步深入,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计算机课堂焕发出强大的活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实施初中计算机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读死书,死读书”的思想深入人心。许多教师只是盲目地灌输给学生知识,丝毫不考虑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不仅起不到足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导致学生渐渐地对课程失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倘若学生对一门课程失去兴趣,那么这门课程如何能学好呢?要想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归根结底就是要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由于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不仅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后学习的自主性也会得到最大发挥。计算机技术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神秘性和趣味性,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一点。如在进行打字训练时可用相关的打字游戏练习软件,这样一来,学生对打字训练这种原本十分枯燥的内容有了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二)引起对初中计算机技术课程的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和部分教师对于初中计算机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学生中出现“不听课,不上机”的不良现象,教师也不加以引导,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必须引起对初中计算机课程的重视,摒弃“为考而教”的落后观念。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来广泛,计算机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社会也对人才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足够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有足够强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教师平时应在计算机课堂上给学生多做说明,引起学生对计算机技术课程的重视。
(三)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有的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很少让那些基础知识较差、反应较慢的学生回答问题,总是请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久而久之,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好,成绩差的学生越来越差,学生能力的两极分化问题十分严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多鼓励、指导,平时与他们多交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四)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回归生活”的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重视讲练结合,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启发学生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实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直接有效办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激发和提升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应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重视、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等措施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总之,只有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斗波,刘琳.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小议[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9(09)
[2]封风玲.浅谈初中计算机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2009(07)
篇5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创新思维;高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9-0000-01
Creative Thinking in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Processing
Wang Xiaofeng
(Wux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School,Wuxi214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state-owned economy,China's computer-based teaching is more and more our attention and concern.In this paper,China's computer-based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ve thinking and analysis are discussed for the future of China's computer-based teaching in how to develop students'creative thinking to provide a valid reference.
Keywords:Computer;Basis teaching;Innovative thinking;University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学校计算机的基础课教学过程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了。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今天,如若学生不能在其学校期间顺利的对计算机进行有效的学习,势必会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种种困难,增加了学生的就业负担。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近年来,我国所开展的教育改革事实上均是围绕着“创新”这条主线进行的。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始终思考如何实现创新,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计算机基础课而言,更是如此。学校在其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让学生可以在学校期间大力培养其自身的创新思维,借以来不断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探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形势
众所周知:面对如此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如若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计算机教学势必会使得我国未来发展的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计算机知识,所以我们在教学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虽说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教学在近几年来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是伴随计算机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新理论与新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脚步,所以我们在对学生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当今社会计算机发展的现状,只有时刻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才能更好的教导学生,保证学生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更好的保障学生可以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二、教师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创新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治;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能够主动的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让其爱上计算机的课程。所以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以启发式自主教学为主,借以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要只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要学会打破常规,改变自己与学生的思想,争取在本质上促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采取以启发式自主学习,在具体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采取网络交互式的对话,这是由于计算机注重的是实践,所以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实践为主,而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穿插引线的过程。让学生在本质上调动其思维能力,进而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目前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每天都在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也每天日新月异。因此,现今的计算机人才需要的是大批量的具有高创造性的人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在创新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最大程度的开动学生的脑筋,让其具备良好的善于思考的习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千万不要墨守陈规,要敢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采取学导式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以及自己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教学的理念不仅仅可以使得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锻炼自身的思想意识。学生在通过自身的思考之后,可以迅速找到自己自身的不足;另外,学生在这种教学的方式下,还可以充分调动其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借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中所提到的发现式教学又称探索法以及研究法。其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工程中主动的去发现、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法,发现式教学法的主题是学生,而教师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就是以教学目标为主,顺利安排学生的时间,以及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正确之处。在这种教学的方式下,学生可以顺利根据其自身的性质以及讨论出来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另外,学生能在这种的教学方式下,顺利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
(五)教师在教导计算机教学内容时必须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对于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教学而言,教师必须要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我国提高更为优秀的技术人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部门要想顺利地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改善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完善我国计算机教育事业的整体思想与教学手段;另外,作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教师也要时刻更新自己的观念以及计算机技术,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兴趣以及多方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发展的学生,才能在本质上适应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其为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做出其应有的贡献。当然,创新思维的培养绝不仅是本文所述那么简单,它同时也是一个体制化问题的解决,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朱虹."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启发式教学和论证型教学的综合运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
篇6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 教学实效
计算机使教材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有声有色,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关系、原理变得具体化,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变复杂为简单,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按它们的规律表现出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冷漠,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实效?以下从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特征入手展开阐述。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特性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快速运算、通讯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工具软件。因此,课程教学会分成不同的任务模块,目标性比较强,课程内容比较独立。 2、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多样,如演示、讲解、练习、网络教学等。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3、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通常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质量来衡量。所以对于计算机课来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必须要对计算机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发挥这门课程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目的。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施计算机课程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是否关注到学习者这种本质需要和特点呢?在平时课堂上,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之外,再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之类的活动,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活动比较单调。如何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我认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其样本,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美观的报纸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知识等;在讲excel表格时,可以让他们制作课程表。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相融合,如在讲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偶像,制作他们的主页。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网页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使用网页制作工具,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下载图片、动画、视音频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结合日常生活,把计算机知识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更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此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这种横向学科联系,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如在讲绘图工具时,可以让学生绘制几何中的图形;讲flash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物理、化学中的实验。计算机课程教学正是通过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例证,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自己走向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工具。
四、重视计算机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媒体的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和资料能得到共享。在教学上应用计算机,能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更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训练,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选择,使其充分发挥自已的潜力,施展自已的才能。在教学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领会能力是有差别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般是针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教学的效果常常是优秀的学生、领会能力强的学生能掌握,而智力稍差的学生会觉得很吃力,学习产生困难,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自卑感和畏难心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悬念法,比喻法等,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此外,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体验是很重要的。不动手实践是不可能学好计算机的,计算机课程应该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尝试,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大胆地进行创作。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教学方法;考试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在各专业领域的应用发展,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课题。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具备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入学后接受计算机知识教育的第一门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一些去专业相关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上好这门课程是我们计算机公共教学教师需要思考问题。
一、上好第一节课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好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已接触过计算机,这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够通过第一节课给同学们带来震撼,牢牢吸引住他们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是这样尝试的:(1)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一下就会抓住学生的眼球,把他们带到课堂上来。同时暗示了他们随着课程的学习,他们也可以做出这样精彩的具有创意的演示文稿。当然教学课件除了漂亮外还要有丰富详实的内容,这需要教师查阅资料,认真准备。(2)在第一次授课时不要讲授一些计算机知识中较为枯燥、晦涩难懂的原理,而是通过引领同学探寻计算机技术在现实生活给我们的所带来的变革、便利,特别是结合他们所学习的专业来说明计算机技术与他们的专业学习能产生的化学作用,以及对他们从事的专业应用发展方向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导他们更深一个层次的理解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3)在课堂上给同学演示一些高年级同学的作品,比如“班级网站”、“个人简历”、Flas等,使他们感觉到学习计算机技术是如此地有趣和有用,也要让同学们明白计算机基础课的重要性。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与专业的结合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开展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认知度,认可度。需要上公共课的老师对所教学生的专业有所了解,才能比较好的分析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与专业的结合情况。比如说笔者在跟物流专业的学生上课时,就是这样向物流专业学生阐述了物流信息化的价值和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物流信息化可以整合物流功能。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的,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这些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物流企业在客户的数据管理方面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从而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将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4PL)。信息中间商(Informediary) 主要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又无法自己做大信息平台,因此才通过信息中间商来进行这样的服务。信息中间商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把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来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网上市场(E-Marketplace)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网上交易将日益活跃。
通过对上述计算机技术在物流领域的阐述,让同学们明白了计算机技术与物流专业结合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
三、改变教学方法
近年来,网络的大发展加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虽然几乎所有高校在计算机教学中都已不再使用传统的“粉笔”教学,但并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功能。数字化教学平台应是一个融多媒体教学、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它可以将有限空间的传统课堂变为无限空间的虚拟课堂,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依托这个平台教学内容,布置并批改作业,进行网上考试,网上辅导、答疑,可以更好地讲授课程内容,更快地和学生沟通,更好地实现“教”这个环节;学生借助平台可以方便地浏览和下载课程的教学课件及辅导材料,提前预习学习内容,甚至可以打印课程讲义,并进行自我测试和学习等,从而更好地实现“学”这个环节。有了这样的平台,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机械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动的启发式教学,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上网检索和下载资料,利用各种最新的资料为自己服务的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改革,把现代技术与教育结合,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另外我们还需要建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新角色:(1)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在信息时代,人们很容易从网格等媒介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可能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的任务更多地体现在“导”上,帮助学生决定适合个体需要和个体实际的学习目标,培养健康的兴趣,发展学生认知、判断、选择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2)教师与学生建立开放型的合作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教育网络与自己的学生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并进行各种问题讨论,在这种环境中相互尊重与信任是合作的基础,自由地探讨成长过程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合作研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3)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在教育网络上,学习的进度难度都要由学生个体选择,这就更要求学习者的自觉,这就需要教师去组织、辅导、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形成良好的学习系统,发展形成适合自身方面的学习方法习惯。
四、改革考试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主要凭试卷来检测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且试题类型目前多是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了解,不是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纯笔试的考试方法使得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应将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以应用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但这种改变不是单纯地用鼠标和键盘代替纸笔去解答理论知识,而是要在考核的内容上真正做到理论和应用的结合。我们认为对计算机基础课的考核方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对于考核成绩的最终评定,从以往的期末考试成绩占主导地位的模式中走出来,代之以若干次的阶段性能力测试或考查为主,从而抑制“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转变学生为分数而学的思想。而且在平时上机实验中就进行考核,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2)增加操作和应用试题的比重,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出解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应用领域的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可以在期末笔试了解。操作与理论考试都及格才为合格.这样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习计算机以死记书本、应试为主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上机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3)充分利用网上考试系统,随机抽题组卷,每个考生拿到不同考题,客观题自动评分。这样既保证了教师出题的灵活性、公平性,也缩短了教师的阅卷时间。(4)通过多种方法检查学生的技能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设置一些学习、对话、软件等栏目板块,对参与者加权积分,作为考核总成绩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总而言之,如何上好计算机基础课,是每一位计算机公共课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着的,只有跟上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步伐,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坚持正确的方向开创新的局面[J].计算机教育,2004,9.
[2]王润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3,2.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素养;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07-01
人类在了解自然、改善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和控制,进而产生了一系列信息工具。各种信息工具的改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信息技术发展快速的今天,信息技术也成为了中小学必须学习的一门关键课程。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教学中也沿袭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起来,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应有价值。
在我们正常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所使用的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加工、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例如:在讲述Word软件的时候,是不断的讲述各种操作技巧和排版的技巧技术;在学习Flash的时候只是讲述如何制作各类动画;并没有将信息道德教育和如何获取所需素材的信息融会在一起。再加上教学过程中频频接触计算机软硬件,占据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这就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只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学习各种应用软件的操作技巧,制作多媒体作品,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崇尚技术水平的误区。
一、计算机技术学习不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中学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中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
如果仅仅是学习计算机科学,那么这种学习的目标应当是高校计算机学科的主要目标,在高等院校里,重点是培养各种各类的高技术专业人才,可以把技术当作计算机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们的学习目标。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了解、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各种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的问题,在中学生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其他学科会在课前让学生查找相关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在课本上是不可能那么全面的,学生在网上找到大量的相关信息,再对信息简单的分类、处理,从而找到有用的知识,对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是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经常的这种信息培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已经具备了很强的信息获取、处理、加工的能力和素养。
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技术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软件,如VB、Ottlce、Flash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
在这方面有一些反例,如社会上有些人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盗窃网上银行、制造病毒、成为黑客攻击网站等,这些现象如果没有引起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充分重视,在教学中未能有意识地对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难免会产生新的计算机犯罪。例如:有的老师在讲穷举法时,提到可用此算法编写破解密码的程序,立刻有学生问能不能编出破解取款机上密码的程序。还有一些学生上课时候希望教师给他们讲Photoshop的技能,问他们为何学习的时候,他们却说:修改照片呀,把别人的脸换换;可能他们觉得计算机高手就是像网上经常发现的那些被修改照片的作者一样,能受到很多人的“称赞”。可见对信息的理解、评价和正确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二、信息技术不是门独立学科
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意识,这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大误区。前面已经提到了,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能力的学科。所以来讲信息技术课应融会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渗透,教师的这种意识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篇9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技术;图书馆
如今,图书馆已经成为高中学生的一个更好的学习场所。现代的图书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关键的部分,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它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能减少高中图书馆人员工作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与物力。因此,高中图书馆应用计算机技术是非常有利的。
一、计算机技术在高中图书馆中的应用
实践表明,计算机技术在高中图书馆中的应用,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尽管到目前为止,计算机在高中图书馆的应用已经被肯定,但是,它还具备很多创新的方面,这些可创新的地方如果被充分挖掘出来,必将推动我国高中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如:在图书馆员工培训方面,可以选派相应的员工到专业的学校进行学习;或者先进馆参观,再展开培训工作。这些都是培训员工专业技能比较好的途径。但实际上,这些途径在实施中会受到经费方面的限制,也受到图书馆工作的限制,能够被派出去学习的人很少。此时,就可以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制作成相应的课件,使更多的员工能够轻松地学习,既减少了成本,还能够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再如:为了能够帮助一些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图书馆,并能够在图书馆内很好地学习,各个图书馆在新学生入学的初期就会组织学生进行图书馆使用教育工作。传统做法是组织新生参观图书馆,并由专门人员现场讲解,发放资料,最终的效果往往无法令人满意。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图书馆教育的内容应用二维软件制作成相应的宣传片,仅需要通过一次宣传片的制作,就可以反复播放,不仅能够吸引很多学生学习,还能够达到想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二、计算机技术在高中图书馆中应用的作用分析
1.在服务学生方面的作用分析
(1)计算机技术的流通工作作用分析
图书馆应用计算机技术后,其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它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借还方式,更克服了手工借还存在的不足,如手段单一、手续复杂以及服务效率低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得学生在借书时不需要长时间地排队,甚至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需要登录图书馆的服务器,查询自己想要借的书,并提交相应的信息,就能很容易地完成借书活动。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学生借书的时间,还能够使学生顺利地借到书,避免了传统借书所需要办理的繁琐的手续,提高了图书馆借书的工作效率。另外,应用计算机技术,还能够保证图书馆借书者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还书,减少学生超期归还的现象。
首先,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应用计算机对借书学生实施催还的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在保障借书学生的隐私前提之下,将借书者超期阅读的信息公布,包括借阅证号,所借书的书名以及超期归还的天数、罚款数额等,以保证能够提醒学生按照规定的日期将书归还。
其次,利用计算机实施超借罚款制度。以往,图书馆都会采用手工操作的形式实施罚款制度,经常会出现罚款执行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引起很多矛盾。如:不给予惩罚,就会与规章制度产生冲突;向学生罚款,又害怕伤到学生的感情。所以,出现了对一些人惩罚,对一些人不惩罚的现象,不仅导致罚款制度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还引得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而计算机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计算机中所显示出来的数据是真实的,能够有效避免人工操作出现的尴尬局面,也避免出现徇私的行为。
(2)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有效地展开与学生互动的工作
通常,学生在图书馆借书的时候会遇到一定的问题,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技术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是现代图书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方式。如收集学生意见的工作,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收集学生意见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方式相比,网上收集意见有着极大的优势,即,交流比较简单明确,并且速度较快;通过网络提出意见,能够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安全感,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这能够保障图书馆收集意见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和真实性。
2.在图书馆内部业务工作方面的作用分析
(1)人员管理方面的作用
如今,图书馆对员工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除了要保留传统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外,还需要与现代管理手段充分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管理工作,以保证工作更加有效。如,在图书馆的考勤工作当中,可以应用“打卡”的方式将员工在岗的情况充分反映出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避免出现人情尴尬的状况,还能够维护图书馆的制度。再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可以应用QQ聊天的方式和员工展开沟通,这样一来,员工就能够通过QQ的形式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使得图书馆能够获得更多真实的意见,改进图书馆管理中的不足,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2)电子档案建立方面的作用分析
众所周知,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管理内容,有很多资料需要存档,如业务档案的存档、学生档案的存档以及荣誉档案的存档等。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方法进行存档,很容易出现存档错误,导致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的纸质档案形式存在的不足,不仅能够克服纸质档案的弊端,还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方便工作人员的携带与管理。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对学生的教育、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等,它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如今,高中图书馆也有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该技术在高中图书馆内的应用,不仅能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高中图书馆内的人力以及财力。
本文对高中图书馆所应用的计算机技术进行了分析,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所展现的作用着手,明确了计算机技术在我国高中图书馆中的地位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巧玲.如何提高中专图书馆的服务水平[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2(5).
[2]银成云.试论如何提高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3).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探索;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014-01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21世纪哪项科技发展最迅猛,同样还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千家万户,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因此,掌握计算机技术是对现代人立足社会的最基本要求。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学习计算机技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最主要途径就是计算机课堂了。但是,传统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陈旧,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不能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因此,实行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需要可谓呼之欲出。
一、高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要尝试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要逐渐意识到并且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因为教师教导学生的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单纯依靠教师想要真正掌握计算机基础技术并不是客观的事情,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具体的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探究学习计算机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性科学学习的思维。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观念认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容器,而教师所采用的手段也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步骤安排一步一步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式。这个教学方法不是完全不对,它也是有一定的教学效果的,但是,我们在寻求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不能妄自尊大,任何事情都自己做主。教师在教导学生的同时也是在跟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因材施教,人性化教学,与学生之间亲密互动,最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成绩。学生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也会逐渐克服心中的畏难情绪,积极乐观地学习计算机,对计算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有更加充分的认识,也逐渐培养起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最终取得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甚至是突破。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小组交流与合作
学生之间的小组交流学习法已经深入其他各门课程很多年,但是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堂上使用得还不是很广泛。在课堂上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1、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交流学习经验积,极讨论问题,往往比学生一个人钻研半天的效果要好得多。
2、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系统十分庞大
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一时之间记忆不牢是很正常的事情,而课堂上的教师只有一位,时间也十分有限,单纯依靠教师一个个手把手地为各位同学解答疑惑是不现实的的事情。因此,学生之间的帮助和合作,就是有效缓解教师压力和负担的一种方式,能保证学生们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
3、学生们可以借助计算机课程加强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
计算机无情人有情。一个同学有了学习上的疑惑,身边的同学都来帮忙,是我们倡导的一种人性化的充满人情味的课堂。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不仅仅是一门生硬的知识,同样也在培养学生如何和其他同学加强交流,加强合作的能力。在课堂组织有序的小组交流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深入每一组观察倾听学生激情洋溢的讨论之中,通过自己的智慧发现学生的学习重难点和学习的误区,以便在学生讨论结束时,进行合理的总结或者是进行二次教学。现在的教学条件早有改善,计算机课堂上基本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机会。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应用,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子,便于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这门技术。开发新的思维,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和教师的指导下,取得一些创新,提高计算机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三、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 上一篇: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
- 下一篇: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