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工程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工程调研报告

篇1

一、招投标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业主(招标人)行为不规范,在招标备案时以各种理由抬高投标人的准入门槛,给围标串标提供便利条件;甚至个别业主与包工头、机构私下串通,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是挂靠投标、弄虚作假、“大牌子、小队伍”现象比较突出,小范围数家企业、几个包工头围标串标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监管手段有限,对此类问题调查取证难度大,造成难于查处和遏制。

三是经评审最低价中标法尚不规范,有些项目“经评审”流于形式。

四是工程实施过程漏洞多,业主招标前期工作不充分,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在工程款支付、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工程结算等环节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招投标过程和工程实施过程的剖析,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下列四个原因:

一是业主单位对建设项目具体经办人员的廉洁自律教育、监督不够到位,制约机制还不够完善;个别单位负责人廉政勤政意识不强,存在的主观故意;

二是由于建筑市场全面放开,全国各地建筑业企业都能自主参加各地的投标。造成一些包工头通过到多家企业开具介绍信,增加中标的概率,也使他们围标串标更加容易;外地企业也乐于通过此种模式,既赚取了挂靠手续费,还增加了企业中标的机率,使许多施工企业乐此不彼。

三是评标专家库专家数量不足,专业人员配套不齐全,能参加评标的专家数量更少;而且为保密起见,抽取专家后立即通知评标,专家熟悉评标规则时间极短,基本是按照平时经验评标,评标时的缺漏和失误较难避免,容易产生不公正现象。

四是一些业主单位为使工程早日上马,在施工图不齐全,设计变更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招投标。造成投标依据图纸、工程中标价与施工图、工程实际造价存在明显差距;给施工企业变更工程量提供了便利。也给业主在工程款支付、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工程结算等环节提供了机会。

三、招投标监管的对策

南平市建设局作为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的监管部门,要根据上级的统一工作部署,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以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为重点,完善招标投标制度,强化过程监管,着力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扎实开展建设领域治理商业贿赂和制止围串标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从源头上遏制建设工程领域腐败现象的发生。

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人员的廉洁自律教育。要通过各种方式对招投标各方主体开展廉政教育。教育他们牢记理想信念,遵纪守法;要通过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廉政文化教育,弘扬行业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廉洁意识,营造守法和谐的招投标环境。

二要进一步强化有效监管。为防止和减少投标企业的围标、串标行为,我市招投标监管工作将继续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加强监管:一是严把备案关。做到严格监督招标文件是否有排斥潜在投标人的条款,要求对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均应让其具有参加投标资格。二是对公开招标的项目实行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办法和“背靠背”投标方式,今后对政府投资的项目施工招标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实行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法开展招投标活动的69号文的有关规定进行监督,尽力防止围标、串标行为。

三要进一步强化工程中标后的跟踪管理。强化“两场”联动检查,加强标后监管,监督中标企业履行投标承诺。会同监察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办理施工预付款支付、进度款支付、工程设计变更、合同索赔、现场签证和工程结算等环节的内容、程序和时限进行规范,堵塞漏洞,保障各方权益,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遏制围标串标和盲目低价恶性竞标行为,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并将“两场”联动、招标专项整治、招投标监管过程、投诉处理中发现的违法违规案件线索,移送纪检监察、公安或检察机关,并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以震慑不法行为。

篇2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生命价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近几年来,我市建设工程领域的安全生产现状与人们的期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频频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这就要求在构建“和谐××”的过程中,安全生产应当将长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科学管理”的理念,切实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得到切实维护上,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前不久,笔者会同市有关部门对我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书面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召开由建设、监理、施工、勘察设计等单位参加的座谈会,组织由专家学者参加的咨询论证会,以及到外地市进行考察学习。经过认真思考、研究,对我市建设工程领域产生安全事故及隐患的原因以及对策,有了比较粗浅的认识。

一、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建设单位的责任。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体系过程中处在优势地位,其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意识及其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力度。目前,因建设单位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比例始终较高。究其原因:一是不办理安全措备案擅自开工建设,规避监管。二是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单位或者支解发包。三是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导致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四是强令施工单位抢工期、冒险作业等。五是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建设单位约束比较笼统,责任也较轻

(二)施工单位的责任。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事故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单位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没有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缺乏安全技术交底。二是施工单位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承包给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三是从业人员整体安全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四是施工单位为了揽到工程对建设单位拒付施工企业安全措施费用委屈求全,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于是能省则省,导致施工现场十分混乱,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监理单位的责任。在建立过程中监理单位未能真正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监理责任。一是未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批,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部分监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知识。二是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不清楚、不熟悉,未能及时发现的安全隐患,或发现了隐患不责令整改。三是对于施工企业不按期组织整改或整改不力情况,不及时向建设单位和行业监督部门报告,致使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无人过问。

(四)行政监管不力。一是地方立法力度不够。2003年,市政府出台了《××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的实施对我市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与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规要求相比,无论是在监管方式还是监管措施上,明显不适应当前治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面临严峻形势的需要,为此,我市制定了《××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刚刚被省人大通过。二是行政监管部门执法难。

行政监管部门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管时,常常受到不相关因素干扰,来自方方面面的人物说情,影响监管工作的有效进行,不利于严厉打击建设工程违法行为。三是为招商引资、建设重点项目创造宽松环境,片面追求速度,部分工程无规划、用地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招投标手续、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未进行施工图纸审查便进行施工,从源头上监管失控,给建设工程带来了事故隐患。

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存在问题的对策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是违背科学规律造成的。所以,要实现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扭转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关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教育,科学监管。

(一)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建设工程责任主体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有关行政监管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配合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建设工程责任主体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责任意识,充分认识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命为本,把事关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就是要从人的需求出发,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作为安全生产的基本出发点。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本,保障生命健康是人的第一需要,如果不顾及人的生命健康,不顾及在生产过程中人的安全,就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忽视安全,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甚至牺牲从业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追逐利润,是造成伤亡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

(二)提高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事故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内部管理十分重要。如,一是设立安全总监、项目安全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二是对法定代表人、安全总监、项目负责人、项目安全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分别作出具体规定。三是相关责任人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时必须做好安全工作记录并对安全隐患及时进行督促整改。四是要求培训各类作业人员,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五是协调好同一施工现场几个施工单位交叉作业的安全保护问题。六是对建筑起重机机械设备和安全防护用具进场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三)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与监督。安全生产,管理是关键。必须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理念推进安全生产,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一是从政府层面主要贯彻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从体制、机制、投入等方面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指标考核体系。二是从各有关部门层面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本着“管生产必须管

篇3

一、我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的基本情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获得安全、卫生、放心的饮用水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根据我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及《20__—20__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我县共有24.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血吸虫疫区为13.75万人,苦咸水4万人,水量、用水方便、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为6.45万人,计划用5年时间加以解决,20__年解决3.19万人,20__年解决4.2万人,20__年解决4.62万人,20__年解决6万人,20__年解决6.19万人。我县20__年、20__年共解决了7.3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但随着该工程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如何确保农民吃上安全的饮用水,真正享受到农饮工程的实惠,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二、我县的现状

(一)、供水方式

我县农村饮水供水方式主要有3种:一种是通过现有自来水厂进行管网延伸。全县22个乡镇中,只有陈汉、北浴、柳坪、趾凤没有自来水厂,复兴、洲头一个乡镇有2—3个水厂,通过现有水厂进行管网延伸进行集式中供水是我们农村饮水安全解决的主要方式;二种是山丘区水厂不能覆盖的地方,通过打大口井的方式,兴建水塔式、无塔供水设备,让农民吃上自来水;三是山区通过引泉,修建高位蓄水池的方式,让农民吃上自来水。

(二)、供水水源

我县农村饮水工程的供水水源主要为地表水,水源主要是长江、湖水、水库、两大河流等,从长江取水的主要为洲区3个乡镇,从后湖取水的主要为沿湖的7个乡镇。

三、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饮用水水源超标问题

随着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农村饮用水水源受污染,饮用水水部分指标超标。根据县病控中心对我县20__年实施的两批人饮工程检测发现,存在水质问题的水厂主要是沿湖、沿江地区,占被测水厂的60%以上,特别是在枯水季节沿湖地区水质存在问题尤为明显。水质问题主要表现为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总数超标、水质硬度偏高及含有肉眼可见物等。水质存在问题的原因除了水源地受污染外,一方面是水厂片面追求利润,在消毒、净化上舍不得长成本,另一面是水厂制水设备老化,制水工艺落后。

(二)、水源地缺乏保护

根据《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取水口的上下游应设一定的保护范围,防止水源污染。可是,我县乡镇许多自来水厂的水源地根本没有设立保护区,有的即使设立了保护牌也是形同虚设,乡镇政府也很少在水源保护上进行投入,企业更是舍不得投资。

(三)、水厂建设规模小,原设计供水能力明显不足。

我县乡镇自来水厂大多在20__年前后兴建的,大多是私营企业或私营股份制企业,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饮水工程建设标准不高,设计供水能力小,对后期发展估计不足,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增加,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推进,管材的质量和行不能满足要求,导致我县一些农村生活饮用水严重不足,时常发生间断性供水。

(四)入户费、水价上涨无序。

我县各乡镇自来水厂的入户费,因各自来水而异,最低乡镇与最高乡镇相差近千元,近两年,各水厂利用国家农饮安全工程实施的契机,相继抬高入户费,你涨我也涨,相互攀比,现大多水厂的入户费在1600元左右,比原来上涨400—500元。供水水价也由原来的1—1.2元/吨上升到1.5—2元/吨,而且有的水厂还规定月最低消费额度。无序的增长,间接加大了农饮安全工程的投资,增加了农民负担。

四、解决我县农饮安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为确保我县农饮安全工程今后的顺利实施,让老百姓喝上安全、卫生、放心的自来水,真正享受到农饮工程带来的实惠,必须彻底解决我县各水厂存在的问题。

(一)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水质的保护。

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__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根据我县水环境重要条件及水源保护要求,合理依法划定各水厂取水口的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防止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切实保护好我县的水环境和饮用源。

(二)、完善水质净化措施,强化饮水消毒和管理工作。

目前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滞后,水质净化措施、检测手段消毒和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为保证农村人口饮用水的水质,要建立和末稍水的水质检测,并实现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推广使用持续消毒设备,避免人工投加的不稳定性。县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各水厂水质检测的指导和监督,定期检查细菌、大肠杆菌及水的浑浊度、余氯含量等,对发现水质有问题的水厂进行通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资料,确保水源水质和群众饮水安全。

(三)、规范各水厂的收费行为。

县物价 主管部门应对供水水价进行测算,既要考虑供水成本和合理利润,同时也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水价和入户费;对自来水厂的入户费的水价进行网上公示,防止无序地增长。

(四)、加强对饮安全工作的领导。

农饮安全工作是当前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发改、财政、水利、卫生、环保、物价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落实责任,同时要紧密配合,加强合作,全面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对各自发现的问题,随时或定期通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组织领导,为农饮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篇4

__县国土总面积2394km2。境内主要水利工程有:长江同马大堤上起湖北段窑,下至望江周家湾,全长62.822km,按防御“54年型”洪水标准全线达标,保护境内复兴、洲头、汇口、佐坝、孚玉、五里、九姑、千岭、许岭、下仓、程岭、高岭、长铺、河塌等14个乡镇124个行政村,保护人口40.64万人,土地42.54万亩。龙湖、大官湖、黄湖、泊湖四大湖泊,水面总面积776.4km2,底高程9.5~10.5m(吴淞零点,下同),正常蓄水深1.5~2 m。二郎河流域面积597km2,干流长66.3km(县城防洪堤长9.64 km),涉及北浴、陈汉、柳坪、隘口、二郎、破凉、孚玉、五里、佐坝、千岭等10个乡镇;凉亭河流域面积289km2,干流长49.5km,涉及趾凤、凉亭、河塌、长铺、高岭等5个乡镇。千亩以上圩堤24处(其中万亩以上圩堤8处),圩内耕地25.95万亩,圩堤总长198.5km,基本达到了10~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涉及汇口、洲头、复兴、千岭、九姑、五里、下仓、高岭、长铺、孚玉等10个乡镇。圩内居住人口20.69万人,受益人口30.45万人,劳力14.85万人。其中长江外护圩(永天圩)圩堤长13.1km,堤顶高程21.5~23.97m;内湖圩堤堤顶高程17.2~18.5m,其中建立了复兴洲区永久防洪堤,我县境内长27 km。中小水库44座,其中中型(钓鱼台)1座、小(一)型3座(黄大口、东门山、新河)、小(二)型40座,总库容1.23亿m3,涉及陈汉、趾凤、河塌、凉亭、破凉、北浴、柳坪、二郎、佐坝、孚玉、五里、九姑、长铺、程岭、许岭等15 个乡镇。小水电站10座,装机15台3750千瓦。两大灌区控制面积991.3km2,其中花凉亭__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7万亩,现状受益面积12万亩,干渠全长36.5km,沿线支渠23条(其中万亩以上支渠8条),河塌、长铺、高岭、程岭、许岭、下仓等6个乡镇受益;钓鱼台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7.87万亩,现状受益面积12万亩,干渠全长50.5km,沿线支渠20条(其中三千亩以上支渠12条),隘口、二郎、破凉、凉亭、河塌、孚玉、五里、长铺、九姑、千岭、程岭等11个乡镇受益。塘堰23800处,蓄水总容量7116万m3。40马力及30千瓦以上固定机电排灌站145座,装机198台12652千瓦(其中复兴洲区西排涝站装机5台2500千瓦)。

以上水利工程中有同马大堤、县城防洪大堤、钓鱼台水库、两大灌区和复兴西片防洪排涝工程分别成立了管理单位,除长江河道管理局划归省直管外,全系统在职职工298人。

我县20__年启动了全县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县人民政府以松政[20__]31号文出台了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对县管的5个工管单位进行了定性、定编、定岗。20__年,县级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了基本支出100万元,从以工代赈、水利建设基金中安排了工程维修养护经费7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主要表现在:一是防洪标准低。千亩以上圩堤防洪标准没有全部达到20年一遇,堤身质量差,多为砂基,穿堤建筑物隐患多,共有穿堤建筑物162处,其中,排灌站36座,折合装机8819.6千瓦,自排闸52座,自排涵73座。闸站工程中,钢筋砼结构的占57处,圬工结构的占104处。仅99年后兴建的洲头西电排站等21座穿堤建筑物工程满足20年一遇湖水位渗径长度条件。二郎河、凉亭河等两河堤防标准低,建筑物多为圬工结构,河道弯曲多变,局部淤塞或深泓逼岸,桥梁等阻水障碍物多,影响河道行洪。水库病险问题多,44座病险水库仅有26座列入国家除险加固计划,但由于国家投入不足,病险问题得不到彻底的根治,除险加固过程中,部分乡镇施工外部环境干扰大,配合不力,工程进展缓慢。二是除涝抗旱能力差。沿湖圩口上的穿堤灌排工程设施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工程标准低,装置效率低,设备陈旧不全,沟系紊乱、淤积严重等问题,排涝能力不足五年一遇。两大灌区建筑物严重老化,干渠渗漏、堤身塌方严重,支渠建筑物不配套,渠系水利用率低。小水库及当家塘堰调蓄功能不强,不仅存在横山、凿山、严恭山和二郎河以西等灌溉死角,连两大灌区末端灌溉效益也在逐年萎缩。三是农村饮水存在不安全问题。主要是受血吸虫污染严重、苦咸水、水量不达标及用水不方便等影响,通过近年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已解决12.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但还有18.8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2、工程管理不顺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除以上重点防洪排涝灌溉水工程均设立了专门工管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外,其余水工程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乡镇负责。各乡镇水工程虽然明确由村或组负责专管,但由于管理没明确到人、或报酬没得到落实,导致管理单位形同虚设,工程无人管理的局面。各乡镇均设立了水利站,但由于乡镇水利站改革不到位,人员偏少,年龄结构不合理,工资无保障,在乡镇还要兼顾许多地方行政工作,加上管理投入不足,使得水工程管理缺乏监管,工程设施破坏严重,维修不及时。二是位置分散,重建轻管。近年来,由于农作物价格上涨,围湖造田、围湖养殖、违章种植现象严重。湖滩多头管理,河道、圩堤堤身肆意种植,没有/:请记住我站域名/专管机构,靠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无法管理到位。部分新建农饮工程管理不善,没有运行管理人员和经费筹措渠道,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新脱险水库和闸站管理制度不全,无管理设施,甚至无人管理;两河沿线违法采砂、侵占河道现象时有发生,当地乡镇村不管,县水政监察大队力量薄弱,不能实施及时全面监管。当家塘因管理体制不顺,手段落后,导致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形成管理死角。三是水利执法手段软弱。水利工程管理范围除同马大堤和钓鱼台水库管护用地办理了土地使用证外,其余工程均没有办理,城镇建设、群众占用管护用地,处理难度大。四是用水观念不强。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税费改革,有旱不抗 、偷水抢水、水费难收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正常的用水秩序,致使工程效益逐步萎缩。五是人为破坏水工程设施现象增多。沿江、沿湖地区排涝抗旱站变压器被盗连年发生,两大灌区抗旱设施毁坏严重。近年地方政府和企业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只注重当前利益,不履行相关建设程序,任意开发建设,导致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河床淤塞、渠道毁坏,新的水工程隐患不断出现。汛前检查发现,许岭镇政务新区建设,堵塞了花灌干渠的蔡小屋泄洪河,严重影响干渠泄洪;北浴河因四吉村境内矿山开发、马厂村境内修建公路,弃土直接堆放河内,河道被堵塞,行洪不畅。六是防洪抗旱意识淡薄。汛前,洲头乡德化东圩永久防洪堤线五昌庙段被当地窑厂挖开了近60米宽的口子,至今未能恢复;复兴洲区永久防洪堤和西湖圩堤身违章植树多,农作物栽遍堤身。二郎河县城河段,高速桥维修加固和105国道桥改建,建筑垃圾堆弃在河道内,影响河道行洪,加重了堤防的防守压力。陈汉乡把新街开发在钓鱼台泄洪主河道上,一旦水库溢洪,后果不堪设想。以上问题不迅速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全县的防洪排涝和供水灌溉安全。

3、系统自身能力弱

一是技术力量不足,我县是水利大县,防汛抗旱、工程建设、工程管理任务十分繁重,目前仅有7名工程技术人员和2名财务人员,且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仅满足不了当前水利工作的需要,而且形成了水利人才的断层。二是系统经济困难,由于20__年水费征管体制改革的影响,水管单位连年经济滑坡,许多职工只有外出打工谋生。水管体制改革县级尽了很大努力,解决了部分“两费”不足问题,但远没有按照水管体制改革方案标准兑现。目前工管单位人员工资仅能兑现一半,职工养老保险分文未缴。

三、对策与建议

1、理顺管理体制。按照松政[20__]31号文出台的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逐年足额兑现水利工管单位水管体制改革“两费”,稳定职工队伍,工程维护经费有保障。按照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改革的总体方案,尽快启动乡镇水利站水管体制改革,定岗、定编、定责,解决乡镇水利员的工资待遇和后顾之忧。

2、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理》等水法律法规和省市出台的相关水工程管理规定,出台《__县水工程管理实施办法》,按照工程规模和区域划定管理权限和职责,落实工程运行维护费用,规范全县范围内水工程管理秩序,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3、加大对水利的投入。近年,国家对我县重点防洪排涝灌溉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给予了一定的投入,通过除险加固建设,解决了部分防洪排涝灌溉工程的安全隐患。但现有的投入与我县水利工程防洪抗旱需要还差距很大,亟待建设和加固的水利工程设施还很多,必须争取国家和省、市、县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对我县水利建设的投入。

篇5

按照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的工作部署,根据工作职能和确定的调研课题,落实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的重要要求,以抓好生态保护,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着眼点,我们从减少人为因素对森林资源破坏的角度出发,对伊春林区近年来林场(所)撤并整合实施生态移民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原有林场所基本情况

伊春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林管局施业区面积351.2万公顷,包括17个森工林业局,共有230个林场所,都是始建之初根据木材生产需要规划建设的,其中新青、乌伊岭林业局各有3个林场所未建。共有居民6.9万余户、19.4万 人。林场所平均经营面积1.5万公顷,经营半径不足20公里。目前随着全面停止森林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现有林场所布局已不适合新形势需要。

二、实施场所撤并整合进行生态移民的重大意义

进行林场(所)撤并整合实施生态移民是一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林区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减轻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加快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有效途径,兼具保生态、兴产业、聚人口、促脱贫等多重作用。一是在生态效益层面上,通过撤并林场(所)实施生态移民,对撤并区域进行封山育林,森林植被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使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有利于森林的休养生息,森林生物量增加,森林质量提高,促进森林生态的恢复;由于林区内减少了人为活动,使烧材等非生产性消耗和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大为减少,加之林场(所)撤并后对林场(所)址进行造林绿化,森林的面积和覆盖率得到增加,使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有利于提高森林的综合效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二是在社会效益层面上,按照居住生态、出行便捷、就业充分、看病放心、上学就近、管理民主、晚年安乐、服务均衡的标准,将撤并的林场(所)居民迁移到山下城区,可带动区域城镇化进程,改善林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使林区职工告别艰苦的生活条件,创造安宁、舒适的生存空间和便利的生存条件,融入现代社会的环境中,有效地提高林区职工生产生活水平,促进林区社会事业发展和稳定。

三、林场所撤并搬迁情况和主要做法

伊春林区进行林场所撤并实施生态移民时间较早,为彻底解决林场居民多年一直沿袭以木举炊、取暖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防止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消耗,改善林场所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保证森林生态安全和林区可持续发展,我们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就对林场所整合进行谋划,并于2001年制定出台了伊春林管局林场所布局调整规划,但因体制和机制以及经济形势等方方面面的制约,一直没有大面积铺开。从2009年开始,借助国家棚户区改造、大交通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有力契机,充分将林场(所)撤并与国家二期天保工程、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的实施相结合,在面临停伐带来的阵痛和经济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重新细化调整了林场(所)撤并总体规划,拟定将现有的230个林场(所)撤销101个,调整比例为44%,需要生态移民2.4万户,66000余人,区划调整后林场(所)平均经营面积可达27546公顷,比调整前增加11878公顷,并确定分期整合撤并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全林区已有57个林场(所)完全撤并搬迁到位,搬迁移民户数14000余户,35000余人。搬迁的林场所居民除少数困难职工要求申请廉租房和要求资金补偿而自购房之外,其余全部安置在棚改房中。各地在撤并搬迁过程中,都能根据自身实际,切实从解决下山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出发,积极想办法,谋出路,确保山上职工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了统一思想、统一领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从2011年开始,连续几年都将这项工作作为加强林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写入党代会报告和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之中,并将其纳入各地党政领导干部主要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制定考评办法,加强督办检查,实施年终考评,有力推动了林场(所)撤并工作的开展。

(二)兼顾现实和未来发展,找准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规划林场(所)撤并布局,重点重点解决农林混居、不利于资源管护的实际问题,合理处置林场(所)撤并后形成的大量空房和建筑物。对林场(所)旧址、道路、居民生活区旧址进行还林还草,尽快恢复植被。

(三)坚持典型引路。各林业局在推进场(所)撤并过程中,都能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新颖的工作思路。乌马河林业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撤并安置人性化、住宅布局合理化、起居生活生态化的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以高端产业促进就业、以平民产业促进增收,投资数亿元打造了西岭现代化生态型中心林场,创建了“西岭模式”。美溪林业局为确保撤并林场(所)职工“搬得出、稳得住”,整个移民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搬迁、分户对待、因场施策的工作原则,在工作做到了“三个同步”,即:移民的分批安置与工程进度保持同步,移民的生活安置与生产安置保持同步,移民的生活安置与公益设施建设同步。为了真正达到职工逐步致富的工作目标,该局还紧紧抓住了移民就业这一关键环节,采取了“四个充分考虑到”的做法,即:安置移民就业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一技之长,安置移民就业充分考虑到移民的未来发展,安置移民就业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个人意愿,安置移民就业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个体差异,由于方向对路,措施得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好的思路和做法,为全林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并通过大力推广,进一步加快了林场(所)撤并和生态移民进程。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下大力气、多渠道解决资金短缺、下山职工就业压力大及生活负担重等“三大难题”。在下山职工安置方面,市政府结合国家的棚户区改造政策,要求各林业局在棚改房分配上要优先考虑撤并林场(所)搬迁职工,对确属廉租房保障对象的低收入、低保家庭可合并使用林区棚改和廉租房政策,解决下山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并出台了《关于棚户区改造实施移民异地安置的意见 》(伊政发[2010]40号),职工群众搬迁安置总体上按照山上向山下、林业局向中心城区“两个集中”的原则进行,根据居住生态、出行便捷、就业充分、看病放心、上学就近、管理民主、晚年安乐、服务均衡的标准,制定了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扶助和创业、再就业等相关优惠政策。出台了撤并林场(所)职工搬迁补贴政策,市政府(林管局)在资金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从财政中拿出部分专项资金,对移居到林业局局址、中心城区的给予每户5000元搬迁补助;对移居到中心林场的,给予每户2000元搬迁补贴。目前,部分撤并到位林业局的搬迁补助费已顺利发放到搬迁职工手中,极大地调动了场所职工下山的积极性。2012年6月,市政府又出台了《伊春林区棚户区改造异地安置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伊政发[2012]38号),对林场(所)撤并搬迁职工的住房安置政策进一步细化。在搬迁居民生活环境方面,为确保山上居民转入山下迁得出、住得上、不回流,市政府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尽最大努力解决就业、就医、就学以及用水、取暖等问题,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并充分尊重棚改迁入山下居住者的意愿,将同一林场居民尽可能安置在一个小区,增加文体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设施,受到了群众欢迎。在解决下山职工生活方面,要求各地在做到“四个到位”,即拆迁补偿到位、住房安置到位、培训就业到位、社会保障到位的同时,对下山的特困职工群众需要缴纳的水费、电费、物业费、供热费等适当给予减免,努力降低搬迁职工生产生活成本,确保下山弱势群体的稳定。在解决林场(所)搬迁职工就业安置方面,对撤并的林场(所)加大专业管护力度,调整管护方式,通过提供交通、食宿等便利条件,组织营林抚育生产合森林管护工作,安置了一批下山职工,使他们既改善了生活居住条件,又保证了工作的稳定性;鼓励扶持搬迁职工在浅山区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以短养长,发家致富;结合招商引资,扩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创造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职工收入;为下山职工积极创造和开发一些保绿、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和社区服务性岗位;在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积极协调推荐,优先安置撤并林场(所)职工,减轻林场(所)撤并带来的就业压力。

四、存在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市委、市政府还将进一步加大林场所移民搬迁力度,但从目前实际运作情况来看,要在“十三五”期末完成全部移民目标,还存在较大困难:一是此项工程的实施是在国有森工企业大量减产和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十二五”期间,各森工企业完成的林场(所)撤并在移民搬迁进行异地安置和保留林场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撤销林场(所)房屋拆除、恢复植被等方面动用了大量资金,欠下了很多债务。二是《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所定扶持政策和2015年出台的《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中的“加快深山远山林区职工搬迁。将林区城镇建设纳入地方城镇建设规划,结合林区改革和林场撤并整合,积极推进深山远山职工搬迁。林场撤并搬迁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参照执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政策”以及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关于进一步实施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的紧急通知》中“参照执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政策的重点国有林区深山远山林业职工搬迁与林场撤并调整工程,近期主要支持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的重点国有林业局”等相关政策在伊春一直没有落实兑现,仅靠林业局自身完成后续撤并任务举步维艰;二是由于林区供热成本上扬,国家给予的补贴标准过低(几十年来没有变化,有的林业局甚至没有补贴),职工下山后供暖成本增加,较困难的无力缴纳热费;三是天保二期工程只对林区五项社会保险给予了补助,没有将林区职工住房公积金纳入补助范围之内,按林区棚改政策,移民搬迁职工需要交纳一部分住房差价,回迁房职工筹资困难,而且由于经济危困,林业企业无力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四是目前林场(所)居民多为老人,故土难离的思想根深蒂固,加之担心下山后生活成本提高,不愿意搬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撤并进程。

篇6

一、要考虑到建设地区和建设地点的影响

工程造价工作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到建设项目的地点选择因素。当建设项目实施之前,建设企业首先应该了解国家的政策以及建设地点环境的是否支持,其次还应该对建设项目当地的建设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是否合适进行分析;另外,还应该考虑到建设项目当地的交通状况、自然条件以及劳动力等因素。总而言之,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造价控制的合理性,只有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开展工程造价工作。建设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也是一个比较全面而复杂的任务,它也要求事先做好必要的调研考察工作,在进行选址的时候,拟定几套方案,然后对比进行分析,选择适合自身项目实际情况的地点进行工作开展,对接下来的工程造价工作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3.建设标准水平的合理制定对工程造价有着深远影响建设项目的建设标准决定了工程造价的预算,建设标准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规模、建设项目的面积、建设项目的配套等,只有合理制定建设项目的标准,才能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才能真正成为工程造价工作合理性的基础条件。

二、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1.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首先做好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资料搜集工作,需要很多基础资料的整合,例如项目中的设备材料价格、水电情况、项目材料的购买等资料。工程造价人员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核对资料是否符合实际,才能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其次需要编写可行性的调研报告,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的支持,对工程造价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工程造价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对可行性调研报告的要求是以项目质量为中心,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规模、技术等进行科学性的分析。

2.认真做好市场研究工作

市场研究工作对建设项目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它主要指的就是对建设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是服务的市场占有率进行可能性的调研与分析。主要包括国内外建设项目岁拟建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国家对建设项目所提品的政策支持与否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等,要想真正做好市场研究的工作,造价人员就需要数据和信息的支持,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控制工程造价和投资的合同措施

在工程造价控制和投资签订合同的时候,应该强调的是对造价限额的设计,明确指出了如果是因为设计单位的失误而造成工程造价超出预算的情况下,设计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承担预算超额的责任。在合同制定的过程当中,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文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审核,对建设项目工程的工期、材料费用进行分析并审核,合理的进行工程造价的预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三、总结

篇7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2008年我处共有12项责任目标,目前已完成4项,其它8项正在完成中。

(一)已完成的4项工作 2、完成继续抓好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林业科技支撑项目的实施工作,新建安阳、长葛、平桥等3个省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围绕林业生态省建设,按重点林业工程类别,突出抓了新县、西峡、桐柏、灵宝、济源、陕县等9个科技支撑示范县(市)建设,对我省2000年以来承担的6个科技支撑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向国家林业局提交了项目验收报告。按照年度工作目标,督促18个省辖市、6个扩权县新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基地60多处。 4、开展了 “河南省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的调研工作。4-5月,组织专家深入到林州、济源、新县、西峡等地对黄连木、油桐、文冠果等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经座谈讨论和分析,已初步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正在开展的8项工作 2、切实抓好林业标准化工作,新审定林业行业标准1 项;新争取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2个。

3、认真组织实施好林业科技“3386”计划,重点抓了科研、推广、标准化、科普等工作。组织“948”项目中期评估1项,申请验收国家林业局“948”项目1 项;新争取国家林业局“948”项目3项,总投资150万元。

4、认真抓好林业科技综合管理与改革,切实加强了对林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严把项目申报、立项、检查、验收关,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

5、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和平安林业建设年度工作任务。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科技成果评定、资金分配、项目推荐等方面,实行“阳光操作”,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6、积极做好“河南林业信息网”科学技术处相关栏目内容的更新工作,达到每月至少更新2次以上。

7、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认真组织参加政治学习,制定了《科学技术处2008年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认真落实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注意抓好廉政建设工作落实。

8、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时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2、认真做好林业科学研究工作。结合林业生态省建设的技术需求,狠抓林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在研的7项科技攻关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2项科技成果。新争取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研究项目3项,新争取2008年度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6项。新组建一个“河南省林业厅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使厅级重点实验室达到3个。

3、围绕中心工作,狠抓科技支撑。一是组织有关单位制订印发了林业生态省建设《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主要造林模式》、《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与村镇绿化工程主要造林模式》、《山地丘陵区与平原地区主要造林模式》、《河南省当前优先发展的优良树种(品种)》等,发挥了很好的指导、引领和支撑作用。二是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林业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的通知》,选派两批科技专家组织开展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技术服务工作。三是转发了国家林业《科技服务“林改”行动方案》,使科技更好地服务和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处里人员少,工作任务重,下基层调查研究少。二(本免费公文来自,转载请注明)是随着林业生态省建设的全面实施,科技支撑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由于林业科技投入较少,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不够充分。

二、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根据年度工作目标,科学安排,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继续抓好林业科学研究工作。重点是认真组织实施好各级各类林业科研项目。

(三)认真抓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重点是组织实施好2008年度国家、省科技推广计划项目,组织申报2009年度各级、各类林业科技推广计划。

(四)做好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重点是抓好“国家林业局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河南鄢陵基地项目”的验收工作。

篇8

关键词:公路施工;工程造价;有效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某公路规划项目,主线(双向4车道公路)路线全长约98.71km,连接线(双向2车道二级公路)长14.792km。施工分两段实施,第一段34.039km;第二段(下称“本段”),主线长64.671km,连接线(二级公路)长14.792km。

二、公路投标原则

一般来说,我国公路在投标过程中主要坚持的原则有下面这几个方面:一、企业承建公路项目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因此必然期望能够得到利润最高的报价。二、在承建企业本身任务不够,而且建设项目不多的时候,可以采取薄利多销的原则,保证自身利润。三、如果企业本身的任务已经够多,建设项目也是非常多,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取用一般利润水平来进行报价,最大程度保证自身利润。四、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文件进行,遵守相关法律制度。五、在进行投标报价的时候,计算方法要十分的科学严谨,保证简明适用,促进投保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公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贯穿着公路建设项目的始终。从合约的签订、项目的设计、预算、实施等阶段都要进行控制,以提高公路工程效益,是公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在时展的背景下

公路建设作为国家基础建设的一部分,受到国家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设项目造价的计价模式,应在社会强烈的公路建设需要之下适应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这便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及理念,使施工的运营成本达到最优化。

2、投资的合理化

在国家倡导工程施工科学化、适时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加大投资的合理性和时效性,使工程成本和收益达到最高。提高工作效率,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控制造价,从而实现我国社会向经济型社会的转变。

3、创新的管理模式

公路工程项目有生产过程周期长、耗资大、成本难以控制的特点。着眼于前期的工程造价预算和后期的工程造价审核,旧模式管理已然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为确保工程建设对于物力、人力、财力的合理使用,需要加强对造价管理的设计和控制,严格掌控全过程,使投资得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工程造价过程中,管理与控制模式非常必要,更是至关重要。

四、公路工程招标与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政部门审查不严

由于行政部门及相关建设单位自身在公路投标报价过程当中规章制度并不完善,对施工建设的企业进行资格认定的时候做的并不是很严格,导致各方相互扶持,互通信息,造成竞争不公平,市场紊乱。这种现象造成当前我国公路投标报价过程多方不能按照具体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公平投标,造成我国公路建设局面的不稳定,最终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制造市场的不公平,损害其他招标公司的利益。

2、目标段划分不合理

我国高速公路在新世纪以来取得了飞速发展,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一些问题,国家为促进高速公路建设的合理发展,规划了一些招标项目,积极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进行整顿。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建设的更好发展,这些措施中有很多确实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带来了很多便利之处,但是也有一些措施为我国的道理建设带来不便,其中重要一个就是划分目标段越来越小,愈来愈不符合实际情况。目标段落划分过小,带来许多复杂的程序,给招标企业在实际建设中带来很多诸多不便。

3、招标文件中产生的漏洞

有的招标在工程中对招标编制的责任心不强,编制文件存在较大的漏洞,这是由于招标公司没有细致研究项目特性,工程中的技术特点和难题没有充分了解,且对清单中的复杂项目缺乏实际考察。例如在一些大型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除了路基段以外,还有桥梁、隧道、软基处理的地段,这些分项目工程在处理中容易造成单价混淆,同时桥梁工程中的材料费用(钢材)受市场影响较大。很多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材料上涨造成资金流通困难,这使项目工程不得不在中途停工,是成本被扩大。

4、地方垄断

高速公路建设要进行公开投标,这是国家已经存在的法规。但是有些地方依然存在地区垄断,导致投标市场未能形成统一开放的局面,这种现象的存在致使相关信息沟通不畅,甚至导致,滋生腐败,导致高速公路投标无法按照正常秩序进行。因此,要想杜绝这些地区和部门垄断就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规定,形成一个面向全国的统一开放的市场,为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扫清障碍。

5、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虽然,我国现在有公路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仍然不够健全、不够完善。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更是经常发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很多人钻法律的空子,串标、议标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所以,我们当务之急是完善我们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与国际惯例进行接轨。

五、公路工程招标与造价管理控制措施

1、招标管理控制

1.1 选认真研究文件、合理制定方案企业在进行投标报价前,必须认真研究投标报价的相关文件,做好投标报价前的各项准备,合理制定投标报价方案,尽量避免因为没有充分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当中的某些条款而使得投标价格偏离投标过大,或者即使中标却也给自身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投标中具体问价的规定会影响投标报价,对工程清单中的其余各子目也会产生影响。在投标报价中,这些问题的落实,必须由负责总工或者总经济师来负责整个投标报价过程。

1.2 投标报价计算的准确性

在投标预算基础上要进行投标报价,所以投标预算将会直接影响到报价的准确性。要产生投标预算必要要充分熟悉具体的文件和施工图纸,还要全面掌握文件中的相关要求以及计量支付的条款。正确划分工作内容,进行合理预算分析。对工程文件中单价非常高或者事那些数量非常大的需要进行多次审查分析研究,保证预算的正确性,从而促使投标报价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

2、造价管理控制

2.1 立项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在立项阶段,应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进行造价控制。造价工程师要编制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案,并检查该方案的完整性和可执行性。检查对象包括投资估算的完整性、精确性,投资资金的筹措情况,以及该工程造价控制方案的可行性。投资估算一旦得到批准,就应被看作是该项目的计划投资额,不可随意变更。造价工程师需依据一定的投资估算指标,并考虑各种原材料、人力等单价的变化情况,进行准确估算。在建设标准有一定差别的特殊地区,需考虑特殊地区的造价计算标准,以便给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依据。

在投资决策阶段,还要明确工程建设的特定背景及相关规划条件,其会给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一定的支撑。必要的工程项目外部资源调查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工作之一,也应该得到重视。外部资源调查内容包括:人工费、所购原材料供应情况、原材料运输方法和路线、原材料开采方式、道路沿线周边环境对工程建设影响等。此外,工程建设地区的税收指标、道路沿线的拆迁情况、机械设备拆迁使用费、占地补偿和通讯线路架设等因素也应考虑。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原材料单价随市场规律变化不定,这就增添了工程造价控制的难度。因此,调查人员应采用多种途径对项目所涉及的原材料进行调查、预测原材料的价格变化趋势,并应将调研结果形成调研报告提供给管理层参考。这种调研报告对于项目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2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在全过程的投资控制中,设计环节是投资造价控制的关键点。近几年来,在公路的工程造价上常常存在“三超”现象,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同类工程的造价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单位造价也越来越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是对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因此,加强设计阶段的公路造价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它对控制项目投资发挥着重大作用。

2.3 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做好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要对包括工程的质量、工程的费用、工程进度以及工程的组织信息等方面的进行全方位的造价控制管理,尽量避免因工程施工的队伍投入的力量与精力不足或施工的机器与设备不配套而影响进度的现象的出现,同时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严格按照图纸施工,若因特殊情况而超出预算时,要及时记录,及时上报相关部门,避免在工程竣工结算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2.4 竣工决算阶段造价控制

在结算阶段,工程竣工后也应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建设方需接受内部审核,然后可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中介公司进行严格的审查和验算。最后经过财务部门的专业评审后,才能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的支付及结算。工程竣工后进行结算审查可以避免投资多估算、冒算的弊端,从而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最佳范围内。

工程竣工并经过最终决算审计后,须编制决算报表,以检查建设资金的具体运用情况,评价投资的实效性,为将来的工程造价控制收集数据,积累经验。

结束语

公路工程的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工程造价的管理对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完善和不断改进公路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能够很好的提高公路工程整体效益,能够更好的促进公路建设的发展,争取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帆.市政与公路不同计价模式下公路工程造价对比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篇9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20*年我处共有12项责任目标,目前已完成4项,其它8项正在完成中。

(一)已完成的4项工作

1、完成引进推广林果新品种20个、新技术15项。结合林业生态省建设,通过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推广了一批林果新品种,重点推广了中华红叶杨,红叶石楠,泡桐9501、9502,欧美杨1*、1*,豫刺1号、豫刺2号,豫楸1号,火炬松、金太阳杏、黑李、豫大籽石榴等20多个优良新品种。同时,推广了生根粉、抗旱保水剂、GGR绿色植物生产调节剂应用技术、抗旱造林技术、经济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等15项实用新技术。

2、完成继续抓好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林业科技支撑项目的实施工作,新建*、*、*等3个省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围绕林业生态省建设,按重点林业工程类别,突出抓了新县、西峡、桐柏、灵宝、济源、陕县等9个科技支撑示范县(市)建设,对我省2000年以来承担的6个科技支撑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向国家林业局提交了项目验收报告。按照年度工作目标,督促18个省辖市、6个扩权县新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基地60多处。

3、完成了开展林业技术培训和送技术下乡活动,培训次数和人数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林业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的通知》、《河南省冰雪灾害地区林业抗灾减灾技术要点》,省林业厅选派6名科技专家组分赴南阳、信阳、周口、驻马店等地开展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技术服务工作,全省共选派林业科技专家和技术人员500人次,举办减灾和重建技术培训200场,培训基层技术人员500人,林农6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份。在全省科技活动周期间,按照省科协、省科技厅的统一部署,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林业科技活动周的通知》,据统计,全省林业系统共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4000多场次,培训林业职工和林农22万人次。

4、开展了“河南省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的调研工作。4-5月,组织专家深入到林州、济源、新县、西峡等地对黄连木、油桐、文冠果等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经座谈讨论和分析,已初步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正在开展的8项工作

1、认真做好各级各类林业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新争取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6项,新争取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研究项目3项,总投资600万元;新争取国家林业局科技推广行业项目5项,总投资165万元;新取得林业科技成果2项。

2、切实抓好林业标准化工作,新审定林业行业标准1项;新争取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2个。

3、认真组织实施好林业科技“3386”计划,重点抓了科研、推广、标准化、科普等工作。组织“948”项目中期评估1项,申请验收国家林业局“948”项目1项;新争取国家林业局“948”项目3项,总投资150万元。

4、认真抓好林业科技综合管理与改革,切实加强了对林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严把项目申报、立项、检查、验收关,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

5、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和平安林业建设年度工作任务。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科技成果评定、资金分配、项目推荐等方面,实行“阳光操作”,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6、积极做好“河南林业信息网”科学技术处相关栏目内容的更新工作,达到每月至少更新2次以上。

7、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认真组织参加政治学习,制定了《科学技术处20*年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认真落实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注意抓好廉政建设工作落实。

8、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时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强化林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按照组织制订的优先发展的树种(品种)和重点推广的技术,指导各地的林业生产,为林业生态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制订印发了20*年度科技兴林、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申报指南,根据国家林业局要求,对2003年以来我省承担的6个国家林业局林业技术培训项目进行了认真总结,并提交了总结报告。

2、认真做好林业科学研究工作。结合林业生态省建设的技术需求,狠抓林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在研的7项科技攻关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2项科技成果。新争取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研究项目3项,新争取20*年度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6项。新组建一个“河南省林业厅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使厅级重点实验室达到3个。

3、围绕中心工作,狠抓科技支撑。一是组织有关单位制订印发了林业生态省建设《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主要造林模式》、《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与村镇绿化工程主要造林模式》、《山地丘陵区与平原地区主要造林模式》、《河南省当前优先发展的优良树种(品种)》等,发挥了很好的指导、引领和支撑作用。二是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林业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的通知》,选派两批科技专家组织开展科技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技术服务工作。三是转发了国家林业《科技服务“林改”行动方案》,使科技更好地服务和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处里人员少,工作任务重,下基层调查研究少。二是随着林业生态省建设的全面实施,科技支撑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由于林业科技投入较少,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不够充分。

二、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根据年度工作目标,科学安排,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继续抓好林业科学研究工作。重点是认真组织实施好各级各类林业科研项目。

(三)认真抓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重点是组织实施好20*年度国家、省科技推广计划项目,组织申报2009年度各级、各类林业科技推广计划。

(四)做好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重点是抓好“国家林业局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河南鄢陵基地项目”的验收工作。

(五)继续狠抓林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是继续抓好科教兴林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林业工程科技支撑工程、科技示范项目和示范基地建设等。

(六)积极开展林业技术培训和送技术下乡活动。重点解决好林业技术棚架问题,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把林业实用技术送到农村,送到千家万户。

篇10

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镇调研组)

按照市委安排部署,3月下旬4月下旬,我们#镇调研组的11个调研小组,分头深入到#镇51个行政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继续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过程中,各调研组都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精心准备,在前段调研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深入农户征求意见,与群众深入座谈等方式,进一步摸清了每个村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具备的优势,并积极帮助各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镇基本情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点

#镇位于章丘市北部,总面积77.49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6.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5万人(男劳动力1.8万人,女劳动力1.7人)。在农村总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1.6万人;第二三产业的1.1万人;外出务工的0.5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0.3万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本镇实际,大力实施“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城建兴镇”四大战略,促进了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2005年,全镇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亿元,工商税收1004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18万元,出口创汇340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38元。

经认真调研发现,#镇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全镇干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作的“一号工程”,必须积极动员、广泛发动。从调研的情况看:市委市政府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后,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镇村干部群众都非常支持和拥护,都认为这是市委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普遍充满信心,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新农村建设在镇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农村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补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镇党委政府多方筹资,组织实施了黄淮海平原开发、二期世行项目、南部荒山治理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开发了节水粮田4万亩,治理涝洼地5000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初步形成了柴家韭菜、张官蕃茄、溪柳茴香等七大蔬菜生产基地。同时,镇村还投资建设了柴家绿祥无公害韭菜、刁东惠祥出口菜等五大示范园区和圣泉、山东春雨、章丘澳利、桦林木业、张官蔬菜、柴家韭菜等批发市场,极大的改善了全镇经济发展环境,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农村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补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3、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提高了镇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能力。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工业兴镇”战略,充分发挥工业基础好、发展后劲足的优势,先后扶持发展起了化工、机械制造、家具、篷布、建材等六大主导产业,组建了圣泉、银鹰、泺华三大企业集团。实施了圣泉热电联产、万吨糠醛扩产、汇丰覆膜砂铸造等7大扩产和科技创新项目,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壮大了全镇的工业经济规模,提高了镇村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能力,使新农村建设资金得到了有效保障。

4、镇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近年来,镇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大力实施镇村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了城区6横5纵11条道路的硬化、拓宽工作,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投资230万元,完成了13条村级道路的铺油工程,改变了群众的行路难。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了街心公园等5处园区和清平园商场、蔬菜批发市场交易楼、沙发家具批发市场、顶帐物资交易市场,在镇驻地形成了“五场、三街”的市场格局,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和汇总各组情况,我们感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镇51个村虽然具备很多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致富信息渠道缺乏,农民存在增收无门的问题。近年来,为增强群众获得致富信息的能力,市委投入了大量资金,为各村建设了党员远程教育网络,通过这种形式,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但经调研后认为:当前,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系统还没有充分利用,为农村群众提供致富信息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现在大多数群众还是通过电视、电台等渠道获取信息,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制约了新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影响了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能力。

2、农民工培训和劳动力转化问题还比较突出。经调查,现在#镇3.5万名劳动力中,尚有3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就业,既造成了劳动力资源浪费,也阻碍了经济发展。如章丘市化工工业园位于刁镇旧北村,虽然有10多家企业在旧北村落户,企业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目前该村依然有50多名年龄较大、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就业门路。究其主要原因:一是这些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相对较差。二是镇村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包括失地农民)输出的职能还相对薄弱,直接造成了企业需求与当地高素质人才供应之间的脱节。一方面,企业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当地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企业却无人可用。既不利于农民增收,也影响了当地乃至全市的投资环境,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

3、村级债务负担沉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由于大多数村过去兴办村级企业,遗留了大量集体债务。据调查,目前,在#镇的51个村中,有集体债务的村占到总数的80%以上,各村集体债务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全镇村级总债务达到了1970多万元,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但村级经济收入却相对较少,05年,全镇集体经济收入低于3万元的村,占到全镇所有村的70%以上,债务消化能力极差,影响了村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镇旧东村,2005年村集体总收入不足6万元,但村集体累计负债却达到了78万元,仅利息一项,每年村集体就需要支付9万多元,集体经济入不敷出,村级运转难以保证,并且很多债务是欠本村群众的,一旦处理不好,不仅影响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的威信,还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4、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制约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经调研发现,由于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目前部分村基础设施条件还相对较差,少数村还存在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很多村还存在供电线路老化、线损严重、变压器负荷过小等问题,群众用电安全存在隐患。这些问题,既制约了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也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产,很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5、农民业余文化活动生活内容还不够丰富。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村庄的文化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很多村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文化活动室只有一块牌子或一间办公室,农民活动没有场所,农村群众文体活动无人组织,文化生活枯燥乏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群众要求改善的呼声较高。

6、新农村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推进村镇规划建设,可以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同时能开辟大量新耕地,大大降低公共设施的建设成本,实现农村生活社区化。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各村在村庄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全镇51个村中,除1个示范村、7个建设村的村庄规划情况较好外,其余43个村都还缺乏一个切合实际、又适度超前的近远期村庄规划,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质量。

7、镇村干部服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提高镇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水平,近年来,#镇狠抓了镇为民服务中心和各村为民服务室建设,在全镇健全完善了镇村为民服务网络,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群众对为民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镇村干部特别是少数村干部,由于受自身文化和科技素质所限,服务质量和水平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要求,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8、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通过座谈发现,部分群众对新农村有关政策了解还不够深入,导致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特别是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部分村民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想当然的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应以市镇财政投入为主,村集体和群众不应负担新农村建设资金。认识上的偏差,使部分村干部和群众产生了“等、靠、要”思想,给新农村建设资金造成了很大被动,应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有关的政策宣传力度,澄清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上的模糊认识。

三、几点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和深刻变革,是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为切实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决策部署,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顺利开展,根据我们的调研情况,提几点建议:

1、建议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今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扶持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并确定了10个示范村、100个建设村进行重点扶持,切实减轻了镇村的资金投入压力,极大的调动了基层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但很多未被列入第一批扶持范围的村,虽然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很高,也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但如果没有市镇两级的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的难度仍然很大。为此,建议市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扩扶持范围,或尽快明确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村),将全市新农村建设逐步推向深入。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是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等现实问题。为此,镇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以群众的呼声作为行动的第一信号,不断强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多为群众办一些道路硬化、生产路维修、吃水管路改造、变压器增容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发展环境,调动农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促进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3、发展壮大镇村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刁镇应继续以“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城建兴镇”四大战略为依托,发挥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的优势,积极探索镇村发展的新路子,不断发展壮大镇村经济,增强镇村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能力,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4、做好农民教育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与三职专等学校密切联系,组织大规模农民技术培训活动,发挥政府门路广、信息灵的优势,积极与外地用工企业和当地引办企业联系,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进行劳务输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5、拓宽投资渠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通过深入座谈,我们认识到: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一是继续加大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扩大新农村建设的扶持范围;二是发展壮大镇村经济,增强镇村两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能力;三是积极发动农村群众特别是个体工商大户进行捐款,解决一部分建设资金;四是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采取“群众建设、镇村补贴”等措施,鼓励群众自筹资金,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使农民群众成为新农村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