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所谓微电子学,指的是一个广泛的技术领域,它包括用超小型电子线路构成的电子仪器、电子系统及其应用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是支撑这个领域硬件的主要支柱。
运用集成电路技术制造的计算机芯片和存储器使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不仅如此,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还广泛的应用于通信、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医疗、金融、工业自动化、公安等几乎涵盖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IC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不久前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关村电脑节主题报告会上获悉我国集成电路(IC)产品需求巨大。2010年需求量将占到世界总产量的1/8,市场总额将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科技部高科技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冯记春说,去年我国IC的需求金额已近1000亿元人民币,今年仍将有很大增加。但目前我国微电子产业无论在规模、产值、产量和技术水平等方面都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IC消费“大国”和生产“弱国”的矛盾非常突出。要实现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微电子技术和产业。
1、微电子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微电子产业作为尖端技术及高附加价值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极大,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巨大战略意义的关键性技术产业,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将其视为国家的骨干产业。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韩国,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对微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采取放任政策,而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进行扶植。
中国的微电子技术市场需求强劲,市场规模的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基于市场需求和产能转移,我们判断微电子技术行业在国内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未来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2009年的市场规模接近10000亿元。原因有三个:
一是国家政策支持。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2000年6月,为鼓励我国发展软件及半导体产业,国家出台了18号文件,该文件的全称为《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这项政策曾经使得数家软件及半导体企业获益。2005年4月23日实施的、由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表明国家设立了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用来扶持产业发展。
就北京而言,为加快微电子产业建设,北京市政府在国家出台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发展政策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市鼓励微电子产业发展实施细则,在土地税收、政府跟进投资、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投资者优惠政策。
在众多政策鼓励下北京市迎来了微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林河工业开发区投资20亿人民币建设国内最大的半导体材料基地,据介绍,该基地一期计划投资2亿元人民币,已经建设年产25吨6英寸区熔硅单晶和年产400吨重掺砷硅单晶两条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2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6000万元人民币。北京中芯国际位于亦庄经济开发区,它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每年都在招收就有专业知识的技术工人。北京市集成电路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生产基地首钢与日本NEC公司合作建成的首钢日电公司2000年就生产集成电路4974万块,在全国排名第10,该公司兴建北京华夏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2010年已建成6-8条8英寸和2英寸芯片生产线,总投资达100亿美元,年销售可达50亿元人民币,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规划已经实施,该基地以集成电路设计为先导,形成设计、生产、封装、测试和研发互动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北京中芯国际、华润上华都已经是国内的龙头企业。
二是市场需求巨大。计算机、通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带动对半导体的需求。例如全球手机的出货量预计将从2004年的6.7亿台增加到2008年的11亿台,增长超过64%。未来增长较快的领域将来自于数字电视、3G、以及高端消费类电子产品。
三是我国微电子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链逐步完善。我国半导体产业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建立起基本的产业架构,近几年的加速发展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仍相对弱小。技术是半导体行业的立足之本。这个行业内的技术更新速度迅速,比如芯片制造的硅片尺寸已经达到12英寸,工艺达到90nm。芯片制造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较高,这个环节也集中了大多数的外来投资。自首钢NEC于1999年建成大陆第一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以来,2000年至2004年间,北京的芯片制造厂就建成了另外8条8英寸线和1条12英寸线,目前大约有10条在建8英寸线和2条12英寸线。8英寸线的工艺分布在0.35um-0.13um,12英寸线的工艺为90nm。一条采用新设备的8英寸线需要10-15亿美元的投资,而一条采用新设备的12英寸线需要25亿美元左右的投资。
目前我国发展微电子技术产业最缺乏的就是人才,既包括技术人员,也包括半导体企业有经验的中高级主管。决不可忽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为基层作业员、技工、工程师提供较好的专业素质培训,这对一个以生产为导向的微电子技术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2、北京地区职业院校开设微电子技术专业必要性
微电子技术产业在今后十年会有巨大的发展,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量也会增加。那么,职业院校的微电子技术专业在微电子产业的作用如何?我们做如下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成为本专业的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
其次,从集成电路产品主要的生产流程(图1),看看集成电路生产过程对人才的需求。
IC设计:从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了解到,集成电路设计科技含量非常高,它需要工作人员有扎实的文化理论基础;雄厚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编程能力。作为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这一领域发展显然能力不足。
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半导体材料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拉单晶、切片、磨片、抛光等。对有研硅股走访了解到,其现有一线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人员100人,在林河投资的两条生产线的操作人员在300以上。随着产量的增加,操作人员的数量也需增加。在讨论操作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条件与技能时,技术人员说:操作人员应具有半导体物理、半导体材料工艺的专业知识,同时生产设备都是进口的,自动化程很高。因此要求操作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基础。这些要求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相符的。
IC生产:在首钢日电公司的调查中,我们了解了该公司的用人情况。该公司有员工900人,其中技术人员200人,500人为一线生产的操作人员。这些一线生产的操作人员从事着集成电路生产、封装、测试等工作。技术人员在对高中生与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生产中的表现进行比较中发现,职业院校毕业除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外,还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工作中表现得更自觉、更主动、更灵活。在新投资的生产线上,该公司人事部门更希望招聘微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一线的生产操作。
IC封装:IC封装更多的涉及到有机化工材料,微电子技术专业不做讨论。
IC测试:由于职业院校微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初步掌握集成电路的生产过程、结构以及性能参数,所以在测试的过程中更有责任感,并能及时发现产品的问题。因此职业院校微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能胜任这一工作。
IC销售:集成电路产品日新月异,性能不断更新,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何使更多的生产厂了解集成电路产品广阔的功能,这就需要懂得专业知识的推销员。如果职业院校微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集成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学习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就能够满足销售集成电路的需要。
3、结论
微电子产业是科技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而微电子技术专业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文化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能够满足微电子产业操作人员的需要。从以上分析可知,只要职业院校微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符合微电子产业这个大市场的需要,课程设置合理,就能为微电子产业做出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高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冯记春司长致辞》科技时代2008年5月
[2]杨树人王宗昌王兢《半导体材料》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3]孟祥忠《微电子技术概论》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09月第一版
篇2
[关键字]档案管理 国土资源管理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8-1
日前,不管是社会、经济,还是文化、政治都在向前发展,然而管理也不例外,它也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前进,不断地上升,从而使我们的社会趋于和谐发展状态。管理一直是经济中的重分子,它可以以偏概全,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的综合形象,甚至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那么优先化打破传统规律的企业管理,可以在市场经济中抢占先机。一个企业的好坏综合体现在档案管理上,然而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是关键,所以国土资源的管理更离不开国土资源的档案的管理。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作出以下几点分析与探讨。
1 档案管理在国土资源系统中的重要性
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具有凭证价值和法律效力,是见证历史的真实记录,对我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揭开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国土资源档案工作更是如此,在经济社会生活中,随着国家对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视,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逐渐展开,如土地征收,土地登记发征,建设用地的审批、地质普查,地质灾害隐患等,其资料的归类归档至关重要,它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为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查看历史凭证,创新工作有重要的帮助。同时是我我解决历史矛盾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十分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档案产生于一个单位的各项工作之中,一个单位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反应在档案管理之中。而国土资源档案的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方面关系到国土资源,另一方面关系到经济社会。所以对国土资源管理档案的标准和质量要求甚高,它必须在遵循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原则的前提下,把国土资源管理与为人民和经济社会服务紧密的相连,必须注重实效性和真实性[1]。
2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在经济社会中,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总体发展态势良,秩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较为规范,从而,为完成当前各项工作和解决各种矛盾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但大多数都是以传统的模式为准,档案的接受、整理、立卷、归类以及目录等都是采用手工传统的方式制作,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平台,更不智能化,为调取档案带来大大的不便,有时由于基础设施简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管理人员履行职责不到位、交接不及时、收集资料不完整,导致资料漏掉或查阅出不完整的资料,严重影响下部工作的正常开展。由此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是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2]。
3 国土资源数字化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
在新的形势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强国土资源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是搞好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档案作为一种原生态的信息资源,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使档案工作的过程中时常出现,并起着重要的见证作用,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想搞好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保障社会,服务民生就必须注重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同时也是“数字国土”工作的必然要求。那么怎样搞好国土资源数字化管理工作则是关键所在,搞好国土资源数字化管理工作首先,要在注重实效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稳定的开展日常工作,建立完整的数字化建设档案室,其次,将归档的文件和记录用电子版的形式进行归类归档,以便于翻阅资料和查询档案记录;第三,为了适应国土管理工作的办公自动化工作,国土资源数字化建设档案管理必须紧随其后,使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管理与国土工作的办公自动化紧密相连。国土资源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新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然而信息化发展对档案管理的需求更加拍切,已从成点状、片状信息的需求,逐步转向成全面状信息的需求。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建设都将离不开国土资源的控制,并以全面的土地信息来作为综合的判断和决策。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数字化的建设。只有加强数字化建设管理,才能满足城市化和社会的需求,才能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达到更理想,更高的标准。
4 国土资源管理对管理人员的必然要求
当代国家的经济正处于变革和发展之中,然而为顺应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潮流,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要求我们的档案工作的管理者必须具有更高的素质,然而,数字化变革与创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了更为方便更为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但同时也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个合格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熟悉档案管理的业务知识,达到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需要打破传统的观念,坚持创新,实现传统管理模式到新管理模式巨大转变,要运用总结过去、把握现在、创新未来的超前的管理模式,为社会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3]。
5 结语
总之,随着国家经济的飞跃发展,对国土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视,然而对于种类繁多的国土资源管理档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档案的优越性,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发挥国土资源在档案中独特的服务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难题。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开拓创新,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完善高效完整的档案管理系统,此外,为了便于查阅,我们还需建立科学的信息平台,这是我们注重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服务社会的唯一途径,才能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松桦.档案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0,32:302.
篇3
论文摘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如何突出重围成了每个中国企业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以蓝海战略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中国企业实施蓝海战略的必要性和实施蓝海战略的关键,即双向规模经济。
中国企业实施蓝海战略的必要性
蓝海战略一词来源于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的著作《蓝海战略》。他们将企业目前所用的战略分为“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红海”代表已知的、饱和的市场,利润前景黯淡,恶性竞争激烈;“蓝海”代表未知的、新兴的市场,蕴含巨大的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
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在步入经济高速公路的同时,产业市场也显得越来越拥挤,加之外资和外国商品不断涌入对本地市场产生剧烈冲击,竞争趋向白热化。由于我国地区间、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需求增长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相对滞后。因此,用传统竞争方式争夺有限的市场和利润只能令企业陷入“红海”,而解读蓝海战略对于我国企业具有现实意义。
双向规模经济:蓝海战略实施的关键
根据价值规律,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商品的价格是在消费者的效用和生产者的成本之间受供需关系的影响上下波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一般为消费者的最大效用)和商品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叫做消费者剩余;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最低价格(一般为商品的成本)和商品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叫做生产者剩余,即利润。通过两大剩余的此消彼长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即消费者和生产者均获得最大剩余。
(一)消费者规模经济—消费者边际效用递增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一般情况下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消费者每消费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效用会随着消费产品数量的上升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这一规律是建立在人类消费心理之上,人类如果单一地、重复的消费某一个产品则会产生厌倦情绪,达到消费饱和。而当下“简单模仿-批量生产”的模式使得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加深了产品的单一性和顾客的重复感,使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实现消费者效用的规模经济,可采取以下措施:
1.转变客户理念。近代营销理论强调以客户为中心,顾客就是上帝。这里的客户仅仅只是局限于对产品有需求和拥有交易倾向和交易记录的群体。实施蓝海战略必须转变既有的客户理念,将传统定义的内涵扩大。本文将客户分为三大类型:“固定型”即已经对产品形成一定忠诚度和依赖感的客户;“潜在型”包括具有潜在消费倾向(如关联产业的客户)和潜在消费能力(如即将获得固定收入的毕业生)的客户;最后一种是“排斥型”及对产品存在一些排斥倾向的客户群体。
2.实现效用创新。效用是人类的一种主观反应,边际效用递减也是一种正常的消费心理体现。如果能够针对人类消费心理的特点进行效用创新就能有效的延缓递减规律。
3.效用增值。最后一种逆转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办法来自效用增值,效用增值的基础是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体验经济学派认为,体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能帮助消费者发现已经存在却不易被察觉的,能提升消费效用的“感觉碎片”,如西餐厅的灯光亮度、背景音乐的类型等,将这些“感觉碎片”移植入产品中就能增加消费者效用。还有一种指向更为明确的效用增值手段就是开放产品的多方位功能,形成需求方的规模经济,使得需求方的需求函数相互关联而非排斥。
(二)生产者规模经济—生产者边际成本递减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每增加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增量会不断下降,一旦达到某一程度之后,每增加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增量反而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上,为了应付激烈的竞争,很多企业不得不将大量资金投入广告宣传,或者大打价格战。因此,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建立价值评价体系。蓝海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原则中,有两条至关重要—“关注全景而非数字”和“克服关键的组织障碍”,价格战关注的是数字而非全景。
重构需求边界和生产边界。重构生产边界就是追求范围经济。范围经济的原意是指在相同的投入下,有某一企业同时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成本要低于由多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每种产品的总成本所表现出的经济性。蓝海战略范围经济的实现体现在它专注与整合各种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生产,致力于大多数客户的共同需求,合并细分市场,整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共同之处来重新定义和整合自己的产品,确定新的生产边界。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字:改革制播分离
一、我国广电行业改革的背景
(一)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发展的现状
2009年10月22日,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在答贝塔斯曼记者问时,对我国目前的广播影视产业数字化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一是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程度普遍提高,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过渡。……二是有线电视数字化步伐加快。……三是地面数字电视稳步推进。……四是卫星广播电视数字化积极推进。……五是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六是网络视频新媒体发展加快。……七是电影数字化取得重大进展。"①
(二)数字化发展的影响
首先,对于个人来讲,数字化使人们的学习、办公及娱乐便利化,实现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广泛性,提高全民的信息化知识的水平,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进而大幅度提升我国公民整体的素质;
其次,对于企业组织来讲,数字化可以减少组织对人力的依赖,精简人员,大大提高组织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再次,对于政府来讲,数字化加快政府电子政务的实现步伐,变革人事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政府公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重塑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提升政府组织的社会威望,从而减少行政实施阻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对于整个经济社会来讲,数字化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对相应研发人才的需求,增加劳动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缓和社会潜在的危机,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我国广播影视业的基本现状
广播影视60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规模和覆盖面迅速扩大。
1.覆盖面大。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并重的广播影视覆盖网,广播影视的传播能力覆盖水平、服务质量大大提高。
2.制作量大。2008年生产电视剧近1.45万集,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年生产电影故事片406部,是世界上第三大电影大国;年生产动画电视突破13万分钟,产量连续创下历史新高。
3.增长速度快。统计数字表明,从1982年到2008年,广播影视年均增长率超过20%,正日益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②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广电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上升的趋势,其前景是很乐观的。
二、我国广电行业的改革
广播影视作为党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需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与时俱进,进行自身的改革创新,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种改革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广播宣传内容的创新;其次,是广播宣传形式的创新;最后,是广播影视自身的改革,一是广播体制创新,就是要调整结构、优化资源,促进体制内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效益,一是广播机制创新,使整个广电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1]
(一)我国广电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1.早期的"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两级管理制度[2]
所谓"条条管理",是指从中央到省,再到省以下电视机构间直接的纵向对口领导;"块块管理"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以及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对同级所属的电视机构的直接领导。条块结合双重领导是指既有"条条管理"又有"块块管理","以条为主"。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与广播电台、电视台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直接的上下级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且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这样造成了分工不明、权责不明的局面,抑制广电部分运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广电行业的长远发展。
2.改革开放后的"四级办"的管理制度
1983年3月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立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
"四级办电视"调动了全国各地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促成广电行业大幅度的成长和繁荣,但同时也使得电视机构数量过多,形成了各单位分立、各自为政的局面,不但令播放的节目内容重复,而且还导致了各电视机构间的无序竞争,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
3.集团化下的新两级管理制度
从1996年至今,国务院颁布了"三台合一"(或四台合一)及"局台合一"的管理制度、《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2001年至2010年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计划纲要》、《关于积极推进广播影视集团化改革的实施细则(试行)》和《关于广播影视集团实行多媒体坚硬和跨地区经营的实施细则》等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实施,大大精简了当时我国电视机构的数量,客观上促成其集团化的发展,实现了规模化运作。但在具体运作中,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在体制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新一轮的管理体制改革被提上议程。
4.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化管理体制
4.1制播分离的内涵与模式
" 制播分离"最早起源于英国的Commission",原义是"委托制作",是指将节目制作职能从电视台体制内剥离出来。[3]
制播分离存在三种具体形式:第一种是双制片人制③,即采取一个节目两套制作班子,优者胜出的运作体制;第二种是民间制作公司与电视台合作经营④;第三种是民间制作公司独立运作。
4.2制播分离的必要性
4.2.1外部环境
第一,早期电视台实行的是事业体制,电视节目自制自播,经费依靠政府财政的事业拨款(至少名义上如此),由台统一核算。
第二,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报业集团的不断成立和发展,更是暗示着媒体的产业化经营方向;境外电视特别是入关后海外卫星电视的进入,更是对我国电视业带来很大冲击。
第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播分离已成为国际上节目运作的通行方式。
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影电视要获得发展空间,在国内乃至世界影视业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与时俱进,进行制播体制改革。
4.2.2制播合一的困境
"制播合一",是指在电视台体制内用行政手段对节目制作与播出进行统一管理,表现为节目的自制、自审、自播。它在新的形势下暴露出严重的弊端:
第一,成本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低。[4]电视台整体属于事业性质,其经费完全来源于国家的财政事业拨款,从而使其缺乏竞争意识和成本意识,铺张浪费严重,各种资源利用率低,成本高,产出率低。
第二,组织机构膨胀、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人才竞争机制。⑤传统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工作人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优秀人才得不到高额报酬和发展空间,易造成人才流失。
第三,专业化、科学管理水平低。节目制作程序不规范,技术标准和专业分工缺乏,专业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低、管理效益差。
4.2.3制播分离的优势
第一,降低成本,遏制浪费。制播分离使节目制作单位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出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制作者的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大大增强,浪费现象将得到遏制;节目制作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会降低电视台每年购买节目的经费。
第二,精益求精,多出精品。制播分离使节目生产经营者必须充分考虑节目的市场面和观众量,促使精品节目不断涌现,节目品种日益丰富,电视荧屏更加繁荣。
第三,精简人员,压缩机构。制作部门从事业性质的体制中剥离出去,随之将部分人员推向市场,使电视台体制更加精干,运转更加高效。
第四,广集外源,强化自我。制播分离有利于吸收社会资本进人电视节目制作环节,极大地减轻节目扩大再生产给电视台带来的资金压力;伴随资本而来的成熟的企业管理经验对传统的节目生产管理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促进资金利润率的提高,还可以吸纳优秀专业人才和精品节目来发展壮大自身实力。
4.3制播分离的弊端及政府对此的管制
尽管广电产业化客观上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广播电视服务的丰富和繁荣,但从本质上来讲,市场化和产业化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有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和弊病--市场失灵。因而,广电产业化进程,固然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需要运用行政手段。
政府要明确自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职能,首先必须要明确广电产业领域与非产业经营领域:一、公益性领域,该领域主要是为公众提供无偿的广电服务,这一类广电服务不可以通过产业方式在市场环境下进行经营,必须由政府投入,以确保其公益性,保障广大公众的基本权益;二、准公益性领域,这一类广电服务虽然可以通过产业方式进行经营或者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其收入远不能达到其从事广电宣传创作和事业发展所付出的劳动价值,仍然需要国家予以补偿,政府在这一领域不能凭借自身的资金资源优势而任意干预广电产业化的过程,造成权责不明、政企不分,政府要做的仅仅是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资金上的补偿和支援;三、经营性或营利性领域,这一类广电服务完全通过市场采用产业化方式进行生产和经营,政府应将其交给市场,自己只需要通过制定必要的政策法规,规范其经营,促进其发展,其中对可获高盈利者,可采取高税收,对弱质业者,则需要国家通过政策、资金予以扶持。
(二)对我国广电行业机制改革的意见
1.人事制度的改革
在电视台这一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聘用合同制度。实行择优上岗,中层干部考核上岗,职工与部门之间,实行双向选择,以岗定薪,易岗易薪。
2.经营方式改革
在体制内实行统一管理,坚持"三统一",即统一合同、统一审查、统一上载,实行分块经营,双向考核。
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广电行业可以真正实现产业化与事业化的良性结合,最终实现广电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对我国广电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我国广播影视业自建立以来,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从最初的小规模、粗放式的生产制作经营,到现如今的大制作、数字化、国际化,无不展示出我国广电行业顽强的生命力。生命力的维持在于不断的改革创新,从而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
在内容方面,要继续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努力生产制作观众感兴趣的、有积极教育意义的、催人上进的好作品、好节目,从源头上坚决抵制不良节目的出现和传播,净化荧屏,净化整个社会的风气,努力扮演好自身党和政府喉舌的角色,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在传播方式上,数字化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相应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配备和完善,国家应当促进官产学的一体化,通过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高校中相关技术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并积极投入到市场中,实现其市场价值,相应的,我国广播影视业在技术设备方面也将因此而受益,大大提升其生产制作经营水平,优化制作手段,如加快"三网融合"的进程,巩固数字化的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
在机制方面,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改变原先事业体制的人事管理体制,把奖金、津贴等于工作绩效挂钩,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可以在控股的前提下,实行职工持股制,将职工与组织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增强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自觉性。
注释:
①2009年10月22日,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答记者问
②2009年10月22日,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答记者问
③戴继红.电视制播分离的必要性及其困境[M].湖南: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④戴继红.电视制播分离的必要性及其困境[M].湖南: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⑤21世纪传媒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省略.2001-06-11.
参考文献:
[1]戴继红.电视制播分离的必要性及其困境[M].湖南: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2]王维迎.浅谈中国广电行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J].hc.省略.2005-3-11.
[3]李岚,王蕾.关于直播分离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北方传媒研究.2009,(3).
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优化分区;研究
引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向着城镇化大步迈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随着城市的功能日益丰富和复杂化,人们的工作、交通、休息等需求与现有城市的规划布置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有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降低人民的幸福感,甚至会造成城市局部管理混乱,激发更多的城市内部矛盾。为了解决城市建设发展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城市的各种功能相互协调,促进城市健全完善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城市进行优化分区规划。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城市的优化规划上缺少相应的研究和实际经验。在吸收了国际发达城市的先进规划经验后,我国的城市分区已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逐渐向着多目的、多分区的城市优化分区规划发展。
1.城市分区规划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导致了大量人口向各城市涌入。这种高速的城市扩张给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带来了各种问题和挑战。而随着时间的累积以及人口的聚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逐渐显现出来。交通拥堵、秩序混乱以及各种乱拆乱建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为此,有必要对城市进行分区规划管理。
(1)城市本身发展的需求。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国情就在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花费了数百年,相对比较缓慢,不会造成问题的累积,城市管理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规划和消除各种矛盾;而以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城市化的周期被大大缩短,各种矛盾和隐患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爆发出来,引发严重的后果。这使得我国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深谋远虑,将城市按照各种功能的不同合理分区。我国城市人口和建筑设施的快速扩张,使得整个城市的其他相关功能设施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不合理的规划使得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和恶劣,人们的出行、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局部矛盾层出不穷,管理体系更是一团乱麻。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于各种功能区进行多目的多分区的优化规划。
(2)城市管理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投入和应用,国内各大中城市都提出了“数字城市”的设想。数字城市的建设对于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无疑提供了极为便利的资料收集手段,同时城市居民也可以是随时查询城市规划信息,对于城市的整体规划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数字城市不仅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和城市管理的直接有效性,更能促进基层民主的发展。但是,在没有进行分区规划的前提下,是难以建立起覆盖整个城市的数字管理平台的。另外,城市规模的扩大也需要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而分区规划的优势在这一方面也相当突出。总而言之,采用分区规划是城市实现整体秩序井井有条的必然要求。
2.城市优化分区规划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种新的分区思想为城市优化分区规划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多目的多分区的城市规划也更具有灵活性和科学性。传统的城市功能区划分主要包括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而现代城市分区规划思想则增加了更加丰富的内容,涵盖了人文、公益、生态和艺术等,为城市的分区提供了新的思路。
(1)城市的主功能区。根据我国“十一五”的《纲要》,国土空间被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这个划分为我国城市功能区的划分指明了总的方向。将城市划分为相应的四个主功能区的目的就在于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四个主功能区落实到城市的分区规划上,就各自具有相应的具体内容。优化开发区是城市经济的核心区域,是城市主导产业发展基地,也是整个城市经济的心脏;重点开发区是城市的功能拓展区,是城市经济发展新的突破点,也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丰富城市内涵的重要区域;限制开发区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石,是限制资源的过度开发,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禁止开发区是城市的保护区,包含自然胜地和历史人文景观。
(2)多目的多分区城市优化规划。现代城市的分区规划除上述主要功能区的划分外,还有更多的拓展分区。这些新兴的城市分区使原有的分区规划更加的细化,也更有目的性。城市的优化分区规划更加注重交通便利性以及对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公共利益的保护。近年来许多国内城市已经将生态保护纳入到城市分区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武汉市风道的设置,有效的减少了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也使得现代城市分区规划不得不考虑各区域的通达性。特别是城际交通的不便极大的阻碍了城市与外界的资源和信息交换,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城际轨道交通应运而生。而随着人们历史文化认识的提高和整个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的导向,历史文化遗迹和公共利益也是城市管理着划分功能区域必须考虑的因素。
结语
在我国城镇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持续改善和优化我国城市分区规划,既是城市发展和扩张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城市居民美好家园的必要措施。多目的多分区的城市优化分区规划,既保持了主功能区划分的规范性,又灵活的兼顾了交通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是现代城市分区规划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数字电视网络;隐蔽信道;存在;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085-0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为止,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都是以密码学位基础的,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密码的密文越来越容易引起被攻击者攻击。数字电视在现实中的应用也推动着有线网络的发展进步,相应的一种新兴的信息安全技术,信息隐藏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一、关于数字电视技术的概述
(一)数字电视的含义
简单的说,数字电视就是采用数字技术经过存储或者实时广播后将活动的声音与图像等电子信息进行压缩、编码等环节的处理,最后供广大用户接受并播放的电视系统。其中信号的传播工作是通过由0、1数字串构成,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等所有环节中,所有数字电视信号及该系统的信息号都是用数字流进行传播的。
(二)数字电视技术的优点
数字电视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有很多优点,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第一,数字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配合通常看可以实现数字电视设备的自动调整与控制;第二,数字设备所输出的信号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非常高;第三,数字信号的连续处理的次数与数字信号的杂波比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第四,系统的非线性失真不会影响到数字电视技术;第五,数字电视技术具有可扩展性、可分级性和互操作性,便于与计算机网络连通,也便于在各类通信信道的网络中传输;第六,数字电视技术进行信号的存储时,与存储的时间与数字信号的特征是毫无关系;第七,数字电视技术利用信道容量与数字电视信号场消隐的时间可以实现时分多路来实现文字多工的广播。
二、数字电视技术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数字电视在为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带来增值业务的同时,也使数字电视支持传统视音频业务的特征得到了最大的提高。例如电子电视商务、视频的点播、数据的广播等服务、远程教育的发展、Internet三网的统一等的广播服务,都拓展了数字电视的服务面与业务层面。
在国际上,数字电视技术的标准一半分为三种,第一,美国关于数字电视的标准是ATSC标准;第二,日本关于数字电视的标准是ISDB-T标准;第三,欧洲关于数字电视的标准是DVB-T标准。在我国通常使用的数字电视标准是将地面数字多媒体与清华大学的电视广播系统与上海交通大学为主要成员的国家HDTV组的高级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三者相结合的DMB-TH数字电视标准。
DMB-TH数字电视标准通常适用于高清晰度电视固定的帧结构、信道编码与调制系统和数字多路电视。
三、数字电视网络的隐蔽信道思想与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隐蔽信道参考模型
隐蔽信道有一定的通信模型,通常来说,隐蔽信道有发送端和接收端,在发送端,为了提高隐秘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对隐秘信息进行编码,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将编码后的隐蔽信息嵌入到信息源数据中,将隐蔽载体送入到信道进行传输。在传送过程中,要防止隐蔽载体收到监控、干扰和破坏。在最后接收端,根据提取算法对信息从隐蔽载体中提取出来,进行编码信息译码,得到最后的秘密信息。在整个过程中,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是共享一套算法对隐蔽信道进行建立、检测、加密和信息认证。
(二)数字电视网络模型
数字电视网络的模型可以分为物理层、网络层、应用层和传输层。在物理层,物理层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有特定的编码方法、介质类型和硬件连接,在保证差错控制盒流量控制的同时,还用于出力物理介质上传输的数据位。因为不同数字电视网络有不同的物理传输介质,所以现在主要的传输方式有有线传输、地面传输和卫星传输三种;在网络层中,为了便于物理层的传输要对数据及逆行打包,根据相应的打包协议,对可能发生错误的环境进行一路或多路的编码数据传送;在应用层中,除了一些与之相关的节目信息、私有数据和用户授权信息外,还包括音视频等原始节目数据,其中,授权管理信息、控制信息和一些相关的数据在传输层中都以不同的数据表存在;在传输层,包括的主要信息有节目专用信息、业务信息和私有数据段等,这层的信息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协助接收端适应各种业务信息。
(三)数字电视网络的隐蔽信贷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隐蔽信道的存在是因为数据的冗余性,如果想要利用这些特征来构建隐蔽信道,就需要这种信道载体能够具有可以被识别的特征。例如,数字电视系统中各个层次都含有特定的通信协议或数据封装,这些数据和协议包含着大量的冗余空间,这就为数字电视网络构建隐蔽性提供了可行性。同时又因为一些冗余信息,如包头保留字段、自定义数据结构等,都保证了数字电视信号的有效性和业务的正常,如果想要彻底的消除隐蔽信道,就要对数字电视系统进行重新的设计,从代价方面来说,这时不现实的,过意,数字电视的隐蔽信道是必然的,不可能消除。
四、总结
数字电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视技术,拥有传统电视技术所不具有的一些优点,充分地利用了先进的隐蔽信道资源,数字电视网络中隐蔽信道存在的必然性和不可消除性,表明隐蔽信道在数字电视系统中构建的可行性,在实际使用还可以增加一些如隐秘信息使用加密算法、纠错编码等的功能。数字电视网络的信息隐藏是一个全新课题,无论在模型设计和隐藏方法上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潘远翠.基于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分析与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4.
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必要性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175-01
图书的有效管理是图书使用率的重要表现。在中国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运用数字化对图书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尤其在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中还应用到许多新科技,其中就包括多媒体数字库技术、资源分布式网络技术等等。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高校图书馆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之后在进行完整的数字化建设。
一、图书馆数字化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上来说,其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对现代信息的要求,因此,实现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是发展的必要趋势。
图书馆的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广泛发展影响下的必然产物,它的特点就在于它应用了各种技术,是一个结合体,也是一个整体,作为一种新技术而存在。相较于之前老式的管理模式,数字化图书馆可以更加清晰
现在许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已经完全数字化,我们建立数字化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时代的到来种种背景下,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合理的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还在于现在的图书资源越来越丰富,类型越来越多,对于管理人员来说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和资源上的流失。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建设数字化,这样既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同时也可以在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图书资源的完整性。
二、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可行性分析
数字化图书馆的可行性分析也就是它在操作上的问题,从目前发展的形式上看,已经可以充分证实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可行的,所有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可以建设,而是在于该如何建设。
可行性分析的目的是:一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字化进行评估,、采集以及系统分析,另一方面要分析形同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要把握好系统的实用性。无论用户出于何时何地,都可以对书籍进行在线的借阅,这不仅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延伸和拓展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及系统的分析设计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动态模式的构建过程中,网络是进行结构建设的基础条件,数字化建设就是利用网络,使得读者、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源之间能够进行及时的、有效的紧密联系。
而对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静态模式的构建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处于信息化的高校图书馆建立信息数据时更多的是采用面向对象法进行相关的设计及建设,这样就更具有针对性,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节省时间及资源。
图书馆数字化的实现和发展完善方面。系统的设计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明确系统中所包含的元素和部分的元素之间的搭配组合的规律所在,明确数字系统的各个系统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然后进行综合的设计,最后运营到实际生活中。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模式的实现环境和系统结构需要采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的静态结构可以通过这几种图来描述:对象类图、对象图、组件图、配置图;系统的动态也可以拥挤中途来描述:顺序图、协同图、状态图、活动图。一个完整的设计必须包括这些元素。
每一项都相当于一个事件,完成需要若干相对对象之间的相互合作。这种协作关系可以通过绘制顺序图以及协同图来帮助观察和理解。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的基本流通服务可以通过流程行说明。用户登录并通过验证后,然后提交服务请求才能阅读或借阅书籍。
动态和静态的完美结合构成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因此,同时具有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才能实现数字化,使绝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管理进入数字化管理,这样大大的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四、图书数字化的特点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可以推动数字化教育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网络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的特点包括:开放性、灵活性。
(一)开放性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来源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所以它有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开放性的他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也应从开放性开始,即每个在校学生登录校园网都可以查到校内图书馆的书籍情况,这样既能清楚明了的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也能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二)灵活性
灵活性市图书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数字化的图书资源,可以任用同学调用,比如,他需要一本书,他可以去学校的网站进行查询,看看这本书是在图书馆还是被其他的同学借走,如果被其他的同学借走,还可以根据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找到该同学进行借阅。这样既节省了图书管理人员在管理的上麻烦,也用了最快且有效的方法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
五、关键技术问题
字化图书馆是采用现代的高科技所吉利的系统,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化图书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体的来说,1) 在数字化图书馆中标准与法规的制订和实施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地完善我国的数字化系统。2)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必须建立在丰厚的数字资源上,否则实现数字化就是一句空话。高校的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的真实情况,将本馆的资源数字化。3)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人才。数字化图书馆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素质,而且必须对计算机能进行熟练的操作。
首先,建立一个可执行的系统,需要经过系统分析与设计之后,根据设计的模型在具体的环境中实现系统,生成系统的源代码和可执行程序,以及建立对应的软件文档,之后还需要对该系统进行检测,来确保系统的完善性。检测结果之后必须保证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和其可靠性。
数字化管理的运行中也会出现问题,比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低,有时系统出现一些故障不能独立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实施更加顺畅。
其次,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知识的需要更加的广泛。许多人认为图书馆的书籍的都是属于经典的,对于刚刚发售的或者刚刚流行的书籍没有高度重视,这也使得高校图书馆之注重数量而忽略了质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图书馆的首页进行浮动宣传,吸引同学们的注意,保证书籍的有效性。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正处于初级阶段,处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的图书馆迈进的趋势。在这个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宗旨不会改变,依然是全心全意的为广大的学生提供好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书籍,让同学们可以有更好的环境学习。并且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数字化图书馆水平会有一个质的改变。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图书馆运行的外部环境产生了改变,因此,图书馆为求生产和发展,其内部管理也必将产生变革,以此来适应时代的步伐。并且,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之下,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旺盛,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发生了变革,人们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本资料,也青睐于视频、音频等电子文本。另外,传统“刚性化”的图书管理制度在“人本主义”的冲击之下,也已行至暮年。综上所述缘由,作为存储和传播知识要地的图书馆,其内部管理工作必然要进行创新变革。
2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创新变革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过程就是知识的创新、传播以及应用过程。文字的载体已经从单一的纸质模式发展到电子、网络模式,现代图书馆也已经不再局限于物理位置上的图书馆,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孕育了数字图书馆。而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已在传统纸质图书的借还模式基础上得到了丰富,逐步发展成为基于网络化、电子化的电子阅读和文件传输模式。因此,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之下,作为知识传播要地的图书馆就要实现现代化、电子化的图书管理,对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改革,实现管理组织的高效化、管理技术的数字化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等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3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创新变革策略
3.1以人为本,创新人员管理模式
图书管理工作的实施关键在于工作人员,人员的管理模式影响着管理工作的效率。在人员管理模式的创新方面:首先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发展要以工作业务和工作的有效性为重心,这就使得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一支稳定的专业化队伍。因此,在引进人才时要注重人才的高素质以及专业化程度,要将人才的培养放在相应的高度。其次,在人员管理模式中,要树立“人本主义”的理念。领导层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站在员工的角度进行思考,要充分考虑员工的核心利益,努力营造自由、平等、和谐的工作氛围。另外,在岗位安排的时候,要结合员工的性格、特长以及爱好,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工作之外,领导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了解员工生活上的难处,努力为员工排忧解难,保障员工工作时的饱满精神状态。最后,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通过激励措施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引导,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双管齐下的方式,能够使得不同需求的员工都得到相应的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2基于网络技术,创新服务方式
在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日益重视知识的获取。因此,图书馆在进行服务方式的创新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现代科学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数字化的服务体系,实现各图书馆文献之间的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进行图书的采购,建立起数字化的图书编目。另一方面,要利用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全方面细致化的导航服务,方便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检索,使读者能够快速有效的对图书资源进行定位。还要扩展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功能,要将文献供给的全面性作为工作的重心,使得图书馆的馆藏能够满足不同人员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的解决读者对不同知识的需求。另外,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们对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需求,人们的知识需求具有巨大的差异性,人们迫切的想摆脱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下的阅读被动状态,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开展个性化服务,推出网上预约图书、书目推送功能,能够满足读者的差异性需求,使得读者的自主性得到体现。
3.3建立信息系统,实现图书的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的背景之下,图书资料的管理应转变重图书保存和摆放的思想,积极实现馆藏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这样有利于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该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建立图书馆的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图书管理工作信息的快速收集,通过收集的数据可以使得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得到显露,使得图书管理工作得到改进。同时,在知识的传播之中,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大大节省工作人员对图书情报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量。
3.4创新管理制度
篇9
【关键词】信息数字化 军队医院 财务管理
信息数字化冲击背景下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医院职能科室、财务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和各级管理层领导,为了使医院财务的流程得到切实规范,促使全员整体财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整体财务管理和财务服务现代化的实现,应该极力架起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桥梁,为医院的整体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
一、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
财务信息化管理指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将现代信息技术加以充分的利用,建立信息系统,集成和综合财务信息,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的过程。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计算机系统只是一种比较科学和先进的手段,所以不能认为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就是建立一套计算机网络系统并进行计算机管理。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是获取信息,关键点是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从而使信息成为军队医院良性发展的动力。因此,作为对外有偿服务单位的军队医院,尤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一套系统性、科学性的信息传输渠道,将可比性强、利用价值高的信息数据从原始数据中提炼出来。
二、信息数字化冲击背景下军队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快速兴起和日益成熟的信息技术的指导下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军队建设和新发展也从中得到了变革的契机。因此,改造现有的信息系统时,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使财务工作使用更有效更经济的方法来完成,这种做法应该成为现代军队医院在信息数字化冲击背景下首选的财务管理体系。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后勤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财务,财务对建立加快军队财务网络管理系统和培养财务信息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效的财务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经费的效能,有利于科技强军和质量建军,同时也有利于为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现代化经营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军队医院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使各种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挖掘,促使信息系统的建立,并使财务信息得到全面的集成和整合,从而全面提高军队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加强信息数字化冲击背景下军队医院财务管理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针对我国军队医院信息数字化冲击背景下的整体情况,更新观念,树立财务信息化的理念成为了首要的前提条件。在军队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全方位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信息化的重要性应该得到军队领导层的充分认识,并从根本建设和战略上高度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大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重用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把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在战略高度上当成一项长期的事业来抓。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顺利展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领导层的重视,因此,军队医院的领导层要积极促使自身观念的更新和信息化意识的增强,并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同时,财务信息安全管理对军队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极为重要。军队医院是军事机构,涉及国家军事和信息安全,其基本的性质是高度机密,因此,军队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明确并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把关和机密管理军队医院财务方面的相关信息,从而保证军队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军队财务部分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促使包括数据保密、身份识别、访问控制等在内的网络安全性指标的有效设置。可以根据军队医院的实际情况,开发相应的软件来保护系统。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得到有力保证,使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系统运行错误的情况得到有效避免,军队医院财务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系统安全的控制:一是促进内部操作制度的订立和完善,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和非本职位员工操作电脑;二是完善操作权限限制的设置;三是用密码控制操作人员的身份;四是隔离数据存储和处理;五是设置接触和操作的日志控制。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财务信息化管理成功的关键就是人才。信息管理工作的好坏与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思想等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利推进,必须要求军队医院的会计人员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对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掌握并积极把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践中去。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现有情况的实际出发,积极培养人才,为军队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有效进行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1.开辟一条军内外共建的道路
军队医院本单位的信息人才应当得到军队医院管理层的充分重视。为搞好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军队医院的管理层应从多方面大力支持人才培养,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在此基础上,为建设和发展好军队医院财务网络化,军队医院管理层应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吸引更多的地方优秀网络人才到本单位来。
2.建立相关培训机构
军队医院应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积极将网络知识的系统教育通过培训的方式传授给军队医院财务人员,促使他们对网络知识灵活掌握进而熟练使用。
篇10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模式;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
Abstract: Although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every corner of people's daily life, but the library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people to get. The management of the library is mainly for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the libra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management mode is no longer 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library wants to continue keeping its social value, we must reform its management mode.
Key words: library; management mode; digital library;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C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前人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而现代人同样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的文明增添色彩。图书馆作为承载这些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管理图书馆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就成了发挥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重要内容。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在逐渐转变,从注重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管理,再到注重文献收藏的管理,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是对知识信息的管理,图书馆管理模式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充分发挥着它重要的社会价值。
一、对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现代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着,逐渐进入知识信息时代,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更愿意利用网络来完成对信息的查询与使用,这样图书馆的社会存在价值被降低。另外,阅读者的需求不断提高,也为图书馆管理带来机遇与挑战,所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模式需要改革,才能满足阅读者的需要。
我国市场经济在国家积极的宏观调控下,快速地发展着,市场的竞争也从国内竞争扩大到国际竞争。国外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进入中国信息市场,为国内的图书馆事业带来了机遇,同时更带来了挑战。如果国内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模式不进行改革,创设自己独特的品牌,以优质的服务吸引阅读者,那么国内图书馆将很难在信息市场的竞争中站住脚跟。
国内多数的图书馆运用信息管理模式进行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规划、控制、集成与利用都有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对于文献、信息资源的加工与利用过程中,都出现了观念传统、方法老旧的现象,图书馆的管理手段,服务内容、模式等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是不利于图书馆发挥其社会存在价值的。
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同样提高了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图书馆要想发展,管理人员就必须时刻吸收新的管理理念,实施新的措施,创新管理系统与服务系统,当然,这些都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创新意识与较高的知识与能力素质。但是,从国内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上来看,大部分管理人员对变革管理模式意识薄弱,自身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二、对变革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的建议
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的变革是实现图书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所以说,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应该从静态的组织结构与动态的管理机制两部分进行改革,提高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以便为阅读者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服务。
(一)组织结构变革
1.改革现行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文献、信息不断更新,人们对于知识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为阅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人们在不断吸取知识与信息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消化知识,创新知识。所以,阅读者需要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好、更新的信息资源。但是,管理人员的知识与能力素质限制了图书馆创新的发展,所以,需要进行组织变革以促进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另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外信息技术进入国内市场,为图书信息事业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图书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那么,变革组织结构成为促进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措施之一。
2.组织结构变革的建议
新型的组织结构需要在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素质的基础上完成,改变各个部门之间封闭的状况,建立组织管理小组,将知识传播作为小组工作的重点。例如,可以根据图书馆某一领域文献、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建立“知识传播小组”,设置组长一名。这些管理人员将对该领域的所有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深入了解,以便能够解答阅读者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有效的阅读参考。设置专门的图书采购部门,并参与管内图书的分编、上架、管理等工作,使图书馆的每个管理人员都能有“图书馆即是家”的意识,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二)管理制度变革
1.改革现行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管理制度是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的约束,也是激励管理人员创新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现行的管理制度将图书馆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作为管理的三要素,图书馆与外界的联系较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吸取外界信息,进行革新。所以,改革现行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2.管理制度变革的建议
新型的管理制度将管理三要素变为人、科技、资本,这三种管理要素相互作用,在加强与社会环境之间联系的基础上,将数理统计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考核中,提高管理人员的劳动效率与创造性,实现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图书馆社会价值效益的管理目标,这是人力资源与资本之间的制度管理。而人力资源与科学技术之间进行文化制度管理,即将知识与能力作为管理系统的价值基础,根据管理人员的不同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进行有效的分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文化价值,营造图书馆浓郁的文化氛围,促进信息的交流与知识的传播。在两种管理制度的共同进行下,提高管理人员传播知识的效率,进而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三、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资源共享化
在数字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图书馆如果只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读者对信息量的需求,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图书馆的开放与合作显得极为重要,数字图书馆因运而生。数字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将各种信息资源单位或者图书馆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这些结合在一起的信息进行分类,不仅便于管理,还方便用户进行信息的搜索和查找。如此一来,用户在查找信息的时候,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能随时随地的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合作的体现,它不仅实现了信息资源单位或者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还实现了信息资源单位或者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建。除此之外,数字图书馆还为各使用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如:数据库团体采购、文献传递合作、馆际互借等,这些服务进一步方便了读者获取信息。
(二)传递信息网络化
就数字图书馆的存储目的而言,就是实现信息的数字化,即:为了便于计算机对信息进行识别,将所有信息资料(如图片资料、文字资料、音频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转变为数字信息资源,供计算机进行识别。就数字图书馆的特征而言,信息存储数字化以及业务管理的网络化,是其最为主要的特征。实现图书馆业务管理的网络化,能很好的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以及管理质量。服务、数据库、工作站不同,要想互相操作的可能性似乎是没有,但是数字图书馆却能办到。数字图书馆只需应用协调性软件或者是联合式软件,就能查询出具有相似性的服务内容或者是数据信息。在没有数字化图书馆的情况下,读者在用计算机对信息资料进行搜索的时候,需要检查每一个站点,显得十分麻烦。数字化图书馆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读者在搜索信息资料的时候,只需给出一个搜索点,就能获得与此相关的全部信息。数字图书馆是一种虚拟的电子信息系统,其最终目的是为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实现信息传递的网络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服务理念主动化
就服务理念来看,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有很大的差别。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当今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服务模式,其服务理念比较保守,图书馆是服务的中心所在,教师和学生必须到图书馆中自己进行操作。这种传统的服务理念被动而保守,不符合现代对服务的要求。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读者获取信息资料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故而改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迫在眉睫。图书馆应该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要,树立主动化的服务理念,实现服务的主动化,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多维立体的服务模式。那么何为主动服务呢?主动服务就是创建各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便于读者获取各种信息。因此在高校图书馆中建立一个“数字资源中心”显得极为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建立“数字资源中心”,能够更好帮助图书馆对区域范围内的数据进行管理;第二,建立“数字资源中心”,便于图书馆对一些重要信息和资料进行存储,使其不受损害;第三,建立“数字资源中心”,便于图书馆对图书馆的主流数据的管理,尤其是双备份方法,使图书馆的主流数据更安全。
四、结束语
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图书馆满足人们对知识、信息不断增长需要的重要手段,更是图书馆发挥其社会存在价值的重要条件。所以,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模式揭示了知识生产、传播、利用的规律与发展,是人类发展中,利用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图书馆只有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改革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