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篇1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中图分类号:TU528.31 文献标识码:A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对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垃圾的规模化处理,这是推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最大动力,这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也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现阶段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遍布各地的公路网改造翻新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混凝土,但再生混凝土技术尚未在工程上广泛利用。对再生混凝土基本特性的研究成果已表明再生骨料应用于工程结构技术上是可行的,关键是推广应用。作为一种新型建材,再生混凝土完全满足世界环境组织提出的“绿色”的三大含义,符合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今后混凝土的一个发展方向。

1再生混凝土的经济效益

1.1再生混凝土的生产成本

由于使用再生集料,再生混凝土的吸水率比天然骨料混凝土大,要保证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满足要求,则用水量也会有所增加;要保证再生混凝土必要的强度,则水泥用量也会有所增加,因此,再生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可能高于普通混凝土。为了分析再生混凝土的直接生产成本,本研究对成都市2004年12月建材市场材料指导价格对再生混凝土和普通碎石混凝土进行了直接材料成本比较。由结果可知,生产每立方米C25再生混凝土的直接材料成本比普通混凝土贵32.10元,高出的百分率为17.3%;每立方米C30再生混凝土的直接材料成本比普通混凝土贵29.60元,高出的百分率为15.3%。所以单从再生混凝土的生产成本来说,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并没有经济优势,这也是国内再生混凝土没有得到推广应用的原因之一。

1.2应用再生混凝土的综合成本分析

以上就各单项费用作了经济分析,以下将以成都市一环路改造项目中的沙湾路口项目工地的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再生混凝土应用的综合成本分析。

该项目是为配合以一环路高架桥的建设,对长约1.5公里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翻新改造,共需处理约10000方C30强度等级的废弃混凝土,处理方式是运至10公里以外的郊区,一部分作填方材料,另一部分作弃置处理,运输采用载重量为10t的自卸汽车,每一车次的运输费用为45元,每车按装载6立方米的混凝土计算,则每一立方米的废弃混凝土运输费用为7.50元,此外还需考虑废弃混凝土堆积弃置产生的占地费用。新混凝土路面以及缘石、水沟等构造物实际采用的是成都市某搅拌站生产的碎石商品混凝土。若采用再生混凝土,则可就地取材,将品质较好的再生粗集料用于路面混凝土,品质较差的再生粗集料和再生细集料用于强度要求较低的缘石、水沟等构造物,这样就可以免除运输和占地这部分费用。

由上结果可知,该项目中如果采用再生集料混凝土取代普通商品混凝土,即使按较低的占地费用1.0元/立方米计算,每立方综合成本可以降低61元,降低百分率达21%,仅此一项该项目就可以节省成本约60万元。

近年来中心城市发展起来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多数位于城郊,附近刚好有较大的废弃混凝土堆料场地,如果这些搅拌站集中收购、加工、利用废弃混凝土做骨料就很方便。公路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抛弃大量废弃混凝土,而且这些混凝土所含钢筋和杂质少,很适合就地加工利用作混凝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拌制混凝土重新用到路面上。如果能在拆除重建现场就地处理、破碎、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成本可以降低,或者当建筑垃圾排放费用很高且天然资源较紧缺时,再生骨料利用的相对价值就更高。

2再生混凝土的环境效益

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利用,一方面可以解决大量混凝土废弃物的处理困难和由其引发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问题,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垃圾清运费用和处理费用;另一方面再生集料替代天然骨料应用于混凝土工程中,可以减少对天然砂石的开采,防止因过度开采造成的河川生态破坏。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当利用废弃混凝土作再生集料时,石灰石资源可节省62%,而当废弃混凝土用作制造水泥的原料时,除可节省62%的石灰石资源外,还可节约制造水泥的优质石灰石60%、粘土40%和铁粉35%的资源,同时,可减少20%的CO2排放量,所以,再生混凝土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但利用再生集料制造混凝土的能量消耗并不比使用天然集料节省,相反还要耗费一定的机械设备和人力,从纯经济指标的角度来讲,目前再生集料的生产是无利可图,要综合考虑环境的因素,则需要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

3结论

(1)再生集料的小规模生产本比碎石高,但综合考虑弃置占地费用和运输费等因素,某些情况下采用再生混凝土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再生混凝土的循环利用可以解决大量混凝土废弃物的处理困难和由其引发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问题,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垃圾清运和处理费用。

(3)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应用于混凝土工程中,可以减少对天然砂石的开采,保护天然骨料资源,节省天然骨料开采消耗的能源和费用,减少废弃混凝土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资料

[1]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绿色建材和建材绿色化[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田洪臣等.建筑垃圾的综合应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7(1).

篇2

关键词:农村公路 社会经济 效益

一、农村公路特性

在我国的农村区域需要建设大量的公路,其建设初衷是为了满足当地经济发展进步及运输业的需求,所以,农村公路的本质是为群众服务的集体性产业。因为农村公路的建设目的之一就是促进运输业的发展,所以它和其它的运输方法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它还具有自身的一些鲜明特征,一般体现在下述几点:

(一)公共物品特性

农村公路的最鲜明特征之一便是服务性强,通常情况下,群众都是免费使用农村公路的,不会以盈利为目的,它隶属政府的公共性基础设施。农村公路的服务对象一般是各乡、各县的群众,它可以为他们的生产、出行提供便利,所以是该地区的公共物品。综上所述,农村公路是有着全国性的公共物品。

(二)较强的外溢性

各个乡镇、农村之间都是靠农村公路进行连接的,它是城市和乡村沟通的桥梁,不仅能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扩大农村对外招商引资的程度。此外,农村公路的收入、服务、拉动就业等对于农村居民提高生活水平也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三)农村公路的主要构成

农村公路一方面是农产品向外流通的起点,另一方面又要为农村的产品输入服务,所以它不仅要发挥基本的运输作用,还要体现其桥梁作用。农村公路的结构分布通常都是从一根主干开始的,然后将周边的各个村镇连接起来便产生枝叶,然后慢慢完善各联络线,“树叶”日益茂盛,由最初的树状转变成为网状。

二、对于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进行农村公路的建设时往往会遭遇很多难题,较普遍的一个便是资金不足。农村周边的基础设施并不十分健全,因此无法仅从经济方面来展开探究,也无法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开展建设工作。鉴于农村公路的建设有着显著的公共性特征,因此一定要由政府机构来注资,但是农村公路建设需注入大额资金,并且建设期间也会存在浪费。并且现今的社会状况中,政府对于财政拨款有着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一直处于短缺状态,这就需要由各方部门进行融资建设,所以我们把农村设施是看作为公共物品。它在社会效益当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虽然收益较少,但是会带动巨大的社会效益,有着一定的发展前景,因此,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社会影响,从而促使城乡建设的大力发展。

三、农村公路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农村公路在地区经济进步过程中的积极意义体现在下列几点:

(一)保证农村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建设农村公路能够促进运输业的发展进步,缩减车辆运输需要的费用,将资源的成本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将之前一些无法运输出去的农副产品运输出去,还能促进其它资源的开发,比如:土地资源的增值、林业资源、渔业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的开发。使农村地区的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使农村的运输业能够得到长足发展。建设农村公路可以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乡镇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建设农村公路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并从根源上改变其原先的农业结构。农村地区的运输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建设好农村公路,只有公路得到了发展才能够真正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公路网的不断健全,将会使农村的客货运输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城乡客运,所以要将农村公路渗透入每一个小乡村内部。

(二)农村公路的建设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建设农村公路网,可以促进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市、镇、乡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且还能以先富带动后富,不断优化农村地区的整体结构布局,使各个农村小城镇都能得到发展。

(三)建设农村公路有利于扩大招商引资,为该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村公路能够使当地的交通运输不断完善,为投资者的注资提供便利,并充分挖掘该地的发展潜力,还可以增大对外贸易程度。运输状况的日益完善,也能够使原本交通较闭塞的农村山区获得更多对外交流的可能,不仅可以吸引本地区的投资商,甚至还可以吸引国外的投资企业。建设农村公路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能够使当地居民获得更多的就业可能,这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农村交通业的发展影响着当地的人口流动状况、人口增长速度以及人口的分布结构,除此之外,农村公路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沟通各乡镇间的物质、文化信息,这有利于地区的协调发展,还可以为当地人员提供多样化的就业途径,能够去邻近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这对于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建设农村公路能够使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沟通更加便捷,为这些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挖掘当地的发展潜力。建设农村公路还能方便劳动力的输出,很好的体现农村地区的各种优势。建设农村公路有利于发挥基础性设施的积极作用,转变其落后的发展结构,并为周边区域的发展进步注入活力,并在该地区产生一个蓬勃的增长极,以此为中心呈圆周状向外放射,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农村公路可以有效的联系城市和乡村,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条件,避免产生地方保护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能够使城乡的经济发展方向不断协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四、结束语

农村地区的经济要想取得稳步发展,就必须有发达的公路网来提供支持,这是当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笔者使用定性分析的方式,探究了农村公路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公路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显著的,所以中央部门和当地政府一定要重视农村公路的发展,这样才能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一、前言

根据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指的是“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其建设情况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世界各国对于高速公路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但是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指有4车道以上、两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公路。此外,有不少国家对部分控制出入口、非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直达干线也称为高速公路。

二、提高高速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措施

1、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增强其运营效率

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工作是一个新型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一方面要设置健全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其不同特征性,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规范而科学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速公路组织机构的科学性、严密性和权威性。作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如果可以在制度上创新,那么则可以使得运营组织的管理充满活力,并且保证工作可以按照规范顺利进行,以此来保证高速公路的社会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深化服务质量,展示“窗口”风采

要树立起高速公路的优质服务形象,就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定期开展道德培训和业务培训的课程,要求从业人员在道德培训中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主人公意识;第二,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当的开展有关“文明工程”的活动;第三,按照高速公路服务总则要求,制定符合各部门的细节化要求以及标准化措施。作为基层而言,其收费站接触最多的就是群众,因而要积极的创建文明窗口,使群众满意其服务,作为“文明窗口”的管理人员则要严格要求,从基本的仪貌到语态都要进行认真的培训,并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考核,使他们即使面对乘车人员的咨询也能做到微笑服务,使得接受服务的大众可以感觉到温暖。只有将这些细节要求渗透到每一步的工作中,才可以使工作人员从观念到实践都完全有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筹。

3、坚持以人为本,引入竞争机制

对于现代化高速公路的管理应该以现代管理原则为要求和依托,建立起良好的服务文化,以此激励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以人为本”。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树立下,才可以使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实现效率与经济之间的和谐发展。

作为高速公路的管理,可以像企业一样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起规范化的、竞争上岗的方式对员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业务的综合考评,使得在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真正的人尽其才,使他们的潜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得到有效的发挥,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其具有效率和活力。

4、精简机构,降低运营成本

在我国,高速公路的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这样的多元化投资可以有效地实现项目在建立过程中的融资,可以规避企业应该承担的风险。但是这种融资方式也会导致在对高速公路的管理中须发一定的统一性,使得效率低下,并且在某些时候,还会造成人才浪费。作为相关地段的高速公路管理者,首先就是应该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合理布局各个部门,并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充分的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对一些临时性增添的岗位,部门领导也可以使用兼职人员,这样一方面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的目标,另一方面,又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从而降低高速公路营运成本,有效地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在高速公路管理的众多项目中,以下的几种如设备养护、道路养护以及绿化等等这些比较复杂的,而且人力要求较多的,专业性的工作,可以不再本部门内部设置一些专业人员,而是采用工程招标的形式进行。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员,避免人员上的浪费,从而降低营运成本;又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有效的使企业实现增值。

5、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其设备以及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中。从目前来看,日本包括欧洲以及美国等,他们都逐渐地实现了智能化交通。在我国,很多的城市也正在积极地向智能化交通的方向靠近。

智能化交通指的是在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的集成并应用于整个运输系统,以解决交通安全性、运输效率、能源和环境问题,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适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智能化交通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人员,当客户从收费站经过的时候,可以通过智能化系统完成收费、检测以及放行等一切的步骤。这样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数量,也可以避免人为操作出现的可能性失误。

作为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可以和高校以及科研单位建立起一种合作的关系,积极的开发系统软件,这样可以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实现智能化,有效的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效率。因为智能化的运用,首先可以在过收费站的时候,实现不停车收费,这样就可以缩短每辆车过收费站的时间,从而在单位时间内可以放行更多的车辆。这是高速公路提高通行率的首要条件。

篇4

Abstract: Civil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industries of national economy. It has not only its own production efficiency as a production department, but also has some stimulating and promoting effect on other production departments of economy and society, resulting in indirect economic benefits.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Input and Output Table of Beijing in 2012 as the data base, adjustment is done to highlight the air transport sector. The input-output method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civil aviation for Beij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irect economic benefits brought by civil aviation to Beijing are far greater than the direct economic benefits.

P键词:民航运输业;产业关联度;社会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法

Key words: civil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industry relevance degree;social and economic efficiency;input-output method

中图分类号:F5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025-03

0 引言

民航运输业作为生产部门,其自身的生产发展必定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直接经济效益。由于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拉动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航运输业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将在总效益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正确估价北京市民航运输业的社会经济效益,认识其在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贡献,对于北京市民航的宏观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于1977年开始对民航运输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随后很多国家都开展了类似的研究。国际民航组织(ICAO)于2007年颁布了292号文件,建议各国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来分析民航业对当地经济社会的贡献。[1]本文参照ICAO的研究方法,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北京市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分析。

最新的《北京市投入产出表》是于2012年颁布的,包括42部门和139部门两张。本文以北京市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为基础,从139部门流量表中获取航空运输业(代码为56107)的相关数据,将其从42部门流量表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代码为30)中分离开来,并与42部门流量表合并后得到调整后的43部门流量表。新表中新增43部门命名为“航空运输业”,原来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更名为“调整后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1 北京市民航产业关联度分析

1.1 后向关联关系

民航运输业对其他经济部门的后向关联关系即直接消耗关系是指民航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依赖关系,可以用直接消耗系数来分析其依赖程度,即民航业对于其他产业部门产品的需求量大小。直接消耗系数为aij=Xij/Xj(i,j=1,2,…,n),Xij是第j部门对第i部门产品的消耗量,Xj是第j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总投入,其构成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表示为A=(aij)n*n。

通过对调整后的投入产出表进行计算,得出民航业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居前10位的产业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北京民航业对于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部门的依赖程度最大,需求量占比高达30%且远大于其他部门,这主要是与民航业对航空油料等能源的大量消耗有关。同时机场等民航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租赁和商务服务、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商务餐饮、住宅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等临空产业的发展。

1.2 前向关联关系

前向关联关系是指民航运输业对那些将本产业的产品或服务作为投入品或生产资料的产业的影响,即通过供给关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2]一般用直接分配系数来描述其他产业对民航业的依赖程度。直接分配系数为rij=Xij/Xi(i,j=1,2,…,n),其构成的矩阵为R=(rij)n*n,其中Xij为第i部门分配给第j部门作为中间产品使用的数量;Xi为第i部门的总产出量。

其他产业对于航空运输业的直接分配系数居前10位的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北京民航业对其他产业的分配系数前12位占航空运输业总产出的42%。其中对航空运输业自身的直接分配系数达到16.06%,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达到5.63%,成为其主要流向产业。其次与北京民航有密切前向关联的产业还包括批发和零售、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等高科技产业和商业贸易。这些行业的产品具有附加值高、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特征,产品对运输时间的要求很高,因此对民航运输的依赖性较大[3]。

1.3 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波及程度。当Fj1时,表示第j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水平。

由计算可得,影响力系数为0.812143926,稍小于1,表示北京市民航运输业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接近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

1.4 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当Ei1时,表明第i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大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计算公式为:

由计算可得,北京市民航运输业的感应度系数为0.605145068,低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说明其对国民经济的感应程度不够。北京市民航在今后的发展中,其速度应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保持一致。

2 民航对北京市的社会经济效益

民航运输业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航空运输业与社会经济其他产业部门具有密切的关系,它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其自身的生产效益[4]。下文将对北京市民航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测算。

2.1 直接经济效益

北京民航运输业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指民航业自身的生产效益,即其本身对于北京市GDP所做的净贡献。

2.2 间接经济效益

由于产业间后向关联联系的存在,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可以拉动其他部门的发展从而相应拉动区域GDP水平的提高,即产生后向关联经济效益。由于前向关联的存在, 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其他部门的发展从而相应推动区域GDP水平的提高,即产生前向关联经济效益。上述两者统称为航空运输业的波及效果,即可量化的间接经济效益[5]。

2.2.1 后向关联经济效益

指民航运输业带动其生产所需产品所属的生产部门的发展而带来的经济效益。本文采用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对航空运输业的后向关联效益进行测算。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I-A)-1-I,其中I为单位矩阵;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完全消耗是直接消耗和全部间接消耗之和。

3 结语

通过投入产出法的运用,计算出2012年北京市民航运输业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724906.5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远大于直接经济效益为2910600万元,完全经济效益为3635506.5万元。据经验,机场每年每服务100万旅客就要提供大约1000个直接工作,支持大约2950个全国性职位、2000个区域性职位、1425个区域职位[6]。经测算,2012年民航业为北京市可提供大约63890个直接工作,支持大约188475个全国性职位,以及127780个区域性职位、91043个子区域职位。由此可见,民航对北京市的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拉动和推动作用。因此准确测算北京市民航运输业创造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充分认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北京市制定民航业的宏观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山,王志清,姚津津,刘雪妮.北京首都机场经济社会效益评价[J].综合运输,2009(5):16-20.

[2]张莉.航空运输业产业关联度实证分析――基于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J].产业经济,2013(13):159-163.

[3]孙淑芬.民航运输机场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2011.

[4]陈林.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北京民航社会经济效益研究[J].2013,26(2):61-63.

篇5

关键词:联合循环燃气轮机;社会经济效益;发展趋势

近几年,由于电力需求的改变,在电力市场,联合循环燃气轮机在高效与灵活性上遥遥领先,正好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燃气轮机的发展态势,其灵活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如果需求持续改变,未来的电力供应,很可能全部改为联合循环。无论如何,由于燃气轮机的灵活性,联合循环机组将在电力生产市场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论文详细的叙述了新一代联合循环燃气轮机将会给社会提供经济效益。其特点将会在技术经济参数中进一步解释,如低负荷运行(LLO),灵活运行模式和部分负荷时的高效率,以及对比汽轮机组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现在已经可以随时提供达到60%效率以上或热耗小于5’714Btu/kWh的产品。

一、市场趋势和需求

为了满足这些目标和市场的挑战,已经开发出效率达到40%(热耗8’571Btu/Wh),功率230MW等级的新一代燃气轮机,以及可以在一拖一结构中获得700MW出力的联合循环机组。由于它超乎寻常的运行灵活性,部分负荷的高效率和快速启动性能在实践中得到认可。从燃气轮机发展至今,其多项技术己成为当代工业标准,如压气机导叶的三维技术和二次燃烧技术。毋庸置疑,联合循环燃气轮机是运行灵活性的典范。

电力市场有2个基本原则:经济压力和环境压力。建立新的发电厂必须满足未来经济增长需求,还应考虑更加严格的全球环境标准。低碳环保技术是必须要考虑的。严格的环境标准正在由EPA制定,较低的天然气价格(由于页岩气的抽出)和新的电力发展政策将会导致燃气投资的另一,成为继风力和太阳能技术之后又一重要补充。

另外为了降低成本,增加综合效率和降低燃料消耗成为燃气轮机和联合循环发展的主要市场驱动力之一,同时产生低污染排放(NOx,CO,CO2,etc)最终目标达到降本增效。

二、联合物循环气轮机与燃煤机组可行性对比分析

按照如今市场需求,联合循环大部分时间在部分负荷下运行,在竞争的环境下,混合运行模式的技术经济评估就很重要了。用最佳方式模仿未来电厂最合适的运行,把加权因数应用于合适的运行模式。

通过对比传统燃煤汽轮机组与联合循环燃气轮机机组,发电性能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数据,通过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呈现的是大不一样的前景,同时联合循环机组在节能、环保、减排、增效、利润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

通过了解,我们发现如今的市场跟以前相比,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及更高的性能。可以完成以上大部分要求的联合循环电厂技术能够提供最优质的运行灵活性。这样的解决办法可以更好的适应动态电力市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由于电站投资的巨大,所以其结构形式不能轻易改变,至少几年时间不能改变。

三、联合循环发电与常规燃煤循环发电相比,其主要优点有:

1.电厂的整体循环效率高。常规燃煤电厂由于其循环及设备的限制,其热效率已很难有突破性的提高。目前超临界600MW火电机组,供电效率约40%左右。目前推出的H级燃机,纯发电联合循环的热效以上。率达到60%。

2.对环境污染极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采用油或天然气为燃料,燃烧效率高,SO2排放消除,Nox、CO排放量降低到几个至几十个ml/m3水平,燃气轮机噪声可作隔声处理,距机组1m处可降质80dB,100m处为60dB。

3。在同等条件下,单位投资较低。目前,大功率燃气轮机电站和联合循环电站投资费用分别为S200-300/KW和S500-600/KW,而600MW的燃煤超临界参数机组的单位造价为S1100/KW。

4.占地少。联合循环电厂由于无需煤场、输煤系统、除灰等系统,厂区占地面积比火电厂小得多。与同容量火电厂相比占地面积只有30%。

5.耗水量少。燃气轮机不需要大量冷却水,联合循环只需同容量火电厂的1/3,这对于缺水地区建电厂尤为重要。

6.建厂周期短,且可分段投产,投产快。

7.运行人员少,由于燃机电厂自动化程度高,采用先进的集散式控制系统,控制人员可大减少。一般情况占同容量燃煤电厂的人员20---25%,就足够了。

8.厂用电率低。燃机电厂一般厂用率不到2%,而燃煤电厂大机组用电率都在5---6%。

四、结论

联合循环燃气轮机具有常规燃煤循环发电机组不可比拟的灵活性、高效性及社会经济效益。事实证明,现代燃气轮机具有很高的效率,进一步增强了电站经营者的竞争力。

篇6

[关键词]医疗设备;效益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效益

引言

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是医院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1]。有效地开展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工作,对推动医院医疗设备的科学配置、改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2-3]。目前,国内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工作大多针对CT、MRI等大型医用设备,且处于以利润率、投资回报率分析为主的初级阶段,并没有开展针对不同设备类型、不同管理需求的多角度效益分析[4-5]。本文将采用多种效益分析方法,开展不同类型医疗设备效益对比分析,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评价医疗设备效益情况。

1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方法

医疗设备所产生的各种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综合效益[6-8]。在不同的管理或统计应用场景下,人们关注的效益类型也不相同。例如在统计经营性指标时,医院更多的关注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包括投入成本、资金占用、利润产出等;在评估发展前景时,医院更多的关注医疗设备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包括设备使用率、配置合理性、科研应用等;在指导决策、改善管理时,医院则需全面考虑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综合效益。本文将分别选取代表性指标分析上述3种效益情况。(1)经济效益反映设备运营中的经营性成果,本文选取利润和投资回报率作为分析指标。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计算的利润为不包括场地、水、电、人工成本等的毛利润,计算公式为:利润=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入量是设备正常使用过程中所收取的检查费、医疗耗材、试剂等收入费用的总和;现金流出量是维持设备正常使用所需要的计量费、维修费、维保费、材料费等支出费用的总和。投资回报率为年度投资回报率,即设备年度利润占设备购置成本的百分比[9]。(2)社会效益反映设备经济效益以外的其他效益。本文选取设备使用饱和度、可使用时间、拓展功能应用、配置重复性、科研教学应用、无创无害程度、信息化水平、设备影响力、设备先进性以及故障率10个指标进行社会效益量化评分,每项指标标准分为10分[7]。本文根据医疗设备使用科室反馈结果以及社会效益各项指标评分标准进行打分,10项指标得分总和即社会效益得分。举例说明,在本文中,设备使用饱和度是根据设备在8h工作时间内处于工作状态的时间进行评分的,工作6h以上得10分,2h以上得7分,0h以上得3分,未使用得0分;科研教学应用是根据在设备上开展的科研教学项目数量进行评分的,2项以上科研应用得10分,1项科研应用得5分,未开展科研应用得0分。社会效益量化评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评分标准。(3)综合效益是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量化评估。本文采用综合净现值效益分析方法计算设备每100元投入成本在一年内的综合净现值收益NPVCB[10],计算方法如下:其中,k1和k2分别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权重,k1+k2=1,本文设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权重相等,即k1=k2=0.5;K为折现系数,根据医院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本文设定K=8.0%;Mt和Nt分别为第t年度被评估设备的社会效益量化评分和标准分,本文设定社会效益每个指标10分,共计100分,即Nt=100;CIt和COt分别为第t年度被评估设备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Deprt为第t年度被评估设备的折旧费;Orig被评估设备的投资原值。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公式中引入折现系数K,将评估周期内的CIt-COt折算为设备购置年份的现值。考虑到设备资产自身损耗,公式中将折旧费从现值收益中扣除,进而得到单纯的效益产出。由于折旧费是按资产成本的固定百分比来计算的,所以折旧费本身即是设备购置年份的现值,本文数据来源医院的折旧费按设备预计使用7年分摊资产原值计算。为了实现在同一单位下量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式中引入经济效益权重系数k1和社会效益权重系数k2,来调整评估周期内的净现值,进而得到设备的综合效益。由于简单的对社会效益权重系数k2赋值,无法反映社会效益的实际情况,因此,公式中通过社会效益量化评分结果(得对社会效益权重系数进行调整,公式中设备投资原值的引入是为了计算单位投资成本(100元)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而使得设备个体之间的综合效益具有可比性,为医院投资决策提供客观、有效的数据支持。综合净现值越大,则单位投资成本产生的综合效益越高;综合净现值为负数,则表明投资产生的综合效益为负[10-11]。

2分析数据

为了实现多角度不同类型设备间的对比分析,本文选取了某三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检验设备、超声设备、内窥镜设备和手术室设备(共计设备类型5类,设备台数10台)作为分析对象开展研究。为了保证设备的损耗程度基本一致,本文选取的医疗设备均购置于2012~2013年间,基本信息见表1。本文主要针对上述医疗设备2015年度的效益情况进行分析。需要采集的经济效益分析相关数据包括:设备正常使用过程中所收取的检查费;配合设备使用的医疗耗材、药品等材料的附加收费;维持设备正常使用所需的维修费、维保费、计量费等成本费用。而对于社会效益分析,本文通过统计设备的使用量、故障率、科研应用频率等指标,对设备在2015年度的社会效益指标进行了量化打分,每个指标10分,标准分共计100分。

3分析结果

该医院2015年度不同类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分析结果,见表2。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和检验设备的利润均较高,超声设备利润次之,内窥镜设备和手术室设备利润较低(图2);但因大型设备的设备原值较高,其投资回报率较超声设备低;而检验设备原值不高,且利润较高,故其投资回报率最高(表2)。从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医院医技科室检查类设备使用效率较高,但手术量不高。社会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量化评分较高,但由于设备使用量不高、科室间配置重复等原因,生化免疫一体机和高频电外科手术系统的社会效益评分还不到60分(表2)。该医院设备社会效益总平均分仅71.3份,未达到优秀水平。此外,分析社会效益各项指标的平均分可以看出(图3),该医院医疗设备的故障率较低、比较先进,但科研教学应用薄弱、拓展功能应用不多、设备影响力不高,还需进一步加大相关应用,以提高社会效益。综合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医院检验设备综合效益最大,超声设备的综合效益次之,手术室设备的综合效益较差,且为负数(表2)。因本文采用的综合净现值效益分析方法既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又考虑了设备的折旧成本,因此当设备利润经社会效益权重、经济效益权重、折现系数的调整计算后无法抵扣其折旧成本时,其综合效益就会出现负数。需要说明的是,尽管3.0T核磁的利润超过500万,社会效益得分也很高,但因其每年的折旧费用很高,其综合净现值效益为负数。对于综合效益为负数的设备,该医院需进一步拓展业务,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4总结与展望

本文从经济效益[12]、社会效益[13]和综合效益[14]3个不同角度,系统地对大型医疗设备、检验设备、超声设备等5种类型医疗设备的效益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效益表现是不同的,所反映的问题和意义也是不同的。其中,经济效益反映了设备的经营性成果;社会效益反映了设备的自身属性、配置和使用情况等;而综合效益则是设备的投入、产出、应用效果等多种信息的综合体现。依据本文分析结果,医院可以针对不同类型设备、不同管理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此外,配合其他管理手段,医院还可以将本文研究成果应用于医疗设备购置、成本控制、绩效考核等实际工作中[15-16]。

[参考文献]

[1]李奥婕,匡海斌.医疗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3,(20):69.

[2]李斌,张红雁.医院医疗设备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4,28(6):452-456.

[3]高敬龙.开展医院成本效益分析深化医疗设备投资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3):61-62.

[4]张恩科,高敬龙,李帅帅,等.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在大型设备资源配置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2,9(1):51-54.

[5]姚燕娟,傅海蓉,吴奕.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8):24-25.

[6]王凤,王养民,邵继凤,等.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1):59-61.

[7]张鲁闽.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效益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5):39-40.

[8]杜振伟,张和华,吴旋,等.基于效益-效果评价的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2):114-116.

[9]鹿奉华,邱志斌,辛小兰,等.加强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J].医疗装备,2014,27(10):73-74.

[10]李云,王涵,王作涪,等.基于综合净现值的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6):156-158.

[11]王俊.基于净现值的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评估模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49-50.

[12]李世俊,张楠,解迎刚,等.关于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分析系统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2):17-20.

[13]贾秀芹.浅谈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财务经济评价与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1(2):81-82.

[14]王鲁,韩晗,王希霖.医疗设备综合效益分值化评价体系设计与实现[J].中国卫生经济,2013,(12):85-86.

[15]袁红静.强化医疗设备管理提高医院科学化管理水平[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96-97.

篇7

关键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

 

1.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内容研究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对农用地、建设废弃地、未利用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整理的内容包括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废弃地复垦和未利用土地开发。其中农用地整理主要指耕地整理、园地整理、林地整理、牧草地整理和养殖水面用地整理等,包括农用地调整、农用地改造、地块规整、基础设施配套、零星农宅的迁并等。建设用地整理主要是指村镇用地整理、城镇用地整理、独立工矿用地整理、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整理等。废弃地复垦是指包括农用地中废弃地和工矿、交通、水利、城镇建设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形成的闲散地、荒地的复垦利用。未利用土地开发是指通过一定的经济技术手段对尚未利用但具有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土地的开发利用。土地整理实施后带来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1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经济效益分析是衡量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收益的重要指标。目前土地开发整理经济效益分析的内容是: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量与产出量分析,主要包括通过土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土地产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便于机械化耕作、水利灌溉和规模经营、节水节电、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指标采用土地整理对国家经济的回报率作为主要指标,配合土地整理的投入和产出分析。经济效益分析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开发整理投入量与土地开发整理的内容、措施、要求有关,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要求其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量不同,应分别加以考虑。

(2)土地开发整理投入量测算内容包括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土地开发整理的工程量、土地开发整理资金预算,目的是为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区、土地开发整理的时序安排提供依据。

(3)土地开发整理规模是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区的土地总面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量是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过程中,投工量和土石方量等。土地开发整理资金预算是指在确定了土地开发整理规模、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量后,根据平均的市场价格和有关定额标准对直接投资与投资折资进行匡算。。

(4)土地开发整理经济效益分析中,各项指标对土地整理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影响不同,在实际评价中应充分考虑各项指标权重。

1.2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社会效益分析是衡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效益分析内容是:在农村通过改造旧村庄,归并农村居民点,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效益;在城市,通过对存量土地的消化利用,优化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加速存量土地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促进国企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布局调整的效益。社会效益分析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了解土地整理项目区所在地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包括项目区的人口统计资料、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状况、各利益群体对项目的反映、要求与接受程度等。社会调查可用多种方法,如问卷调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现场调查等。不同的实际情况应采用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方法。

(2)所有的社会因素可以分为影响人类生活和行为的因素、影响社会环境的因素、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因素。。

1.3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生态效益分析是衡量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效益分析内容是:评估土地开发整理实施后,通过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增加森林覆盖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增强洪涝灾害抗御能力,优化生态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效益。生态效益指标采用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后,生态环境中各种与人、与环境相关的指标的变化作为评价对象。生态效益分析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最基本的条件是:各种指标应符合国家各种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条文;应符合环境规划的要求。

(2)环境治理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进行。

(3)应从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角度进行论证,力求土地整理项目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4)生态效益分析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各地在开展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时普遍采用的一种评价方法。

(5)定量分析主要是针对可量化描述的指标,通过数字的变化反映土地整理前后指标的变动情况;定性分析主要是针对土地开发整理可能产生的后果,分析土地整理对环境的综合影响。

2.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经济效益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是静态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各地在开展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时普遍采用的一种评价方法。经济效评价主要通过投入产出的分析手段,考察土地整理项目在微观上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在宏观上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从而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对当地社会经济的贡献程度。

社会效益分析旨在调查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带来的效益,是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对当地社会生活、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明,对相关因素进行识别、计量、综合、分析和论证,以评价项目的社会可行性。各地应因地制宜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社会效益分析。在了解土地整理项目区所在地的社会环境资料的基础上,评价影响人类生活和行为的因素、影响社会环境的因素、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因素。生态效益分析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各地在开展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时普遍采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具体包括:

2.1定量评价:山区主要计算森林覆盖率(或植被覆盖率)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平原地区是需要计算农田防护林网密度、农田污染改善程度、防洪除涝改善程度等。

2.2定性分析:根据上述指标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可能产生的其他后果,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对环境的综合影响。。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大的方面进行,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对于更深刻地认识土地整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更科学地评判土地整理工作的成效和得失,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佑启,PeterH.Verburg,徐斌.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的空间建模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0,(02).

[2] 姜爱林,姜志德.论土地整理概念的科学界定[J].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8,(01).

[3] 李何超.土地整理是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深入变革[J].国土经济, 1997,(06).

[4] 朱林兴.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J].国土经济, 1999,(05).

[5] 李敏,赵小敏,龚绍琦,张宁珍.土地整理中土地经济效益分析――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6] 谭术魁,彭艳丽.农村土地整理效益预测模式构建[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01) .

[7] 张正峰,陈百明.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3,(02).

篇8

Abstract: In 2011, the National Children's Hospital presented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uman resource utilization was high and work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is high, which played better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But we should focus on asset structure, improve asse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strengthen cost accounting and control costs expenditure.

关键词: 儿童医院;效益;分析

Key words: children's hospital;benefit;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312-02

0 引言

中国医疗资源集中在医院[1],其中专科医院主要分布在城市,非公立医院多于公立医院,私营医院略多于国有医院[2];儿童医院效率利用指标居全国专科医院前列[3]。因此,本文拟研究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的发展情况,选取若干数据指标进行效益分析,以期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给其他专科医院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思路。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采用各数据采用SPSS数据预处理,运用比率分析法和环比增长速度分析。

2 结果

数据处理结果见图1-6。

3 分析与讨论

3.1 卫生规模。从图1看,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卫生机构数环比增长速度为9.72%。农村较城市环比增长速度高8.27个百分点,为16.67%;非公立机构较公立医院环比增长速度高7.73个百分点达15%。提示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在农村、非公立性医院得到良好发展,中国基础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的卫生人员数环比增长速度与卫生机构数增长速度大致相同,为9.08%,卫技人员的环比增长速度为10.05%,其中注册护士的环比增长速度达10.35%;相比,工勤技能人员的环比增长速度较大达8.76%,较执业(助理)医师环比增长速度高2.84个百分点。

3.2 收入支出、医疗服务质量指标的环比增长速度分析。从图2看,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的总收入、业务收入、总支出、业务支出、人员经费支出的环比增长速度均呈2位数字增长,分别为16.18%、14.35%、17.11%、15.14%和26.56%,但支出比高于收入比。诊疗人次数、入院人数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6.19%和4.49%,但健康检查人数环比增长速度高达24.45%,提示重视儿童预防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儿童治愈率。

3.3 人力资源利用指标分析。从图3看,职工平均诊疗人数达944人次,平均住院床日数为231.7日,医师人均担负诊疗人次数14.5人次,医师人均担负住院床日2.4日,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人力资源利用较充分,社会效益良好。职工平均业务收入38.06万元,医生平均年业务收入146.1万元,人力资源利用率高,职工与医生产出高,经济效益也高。

3.4 经济效益指标分析。从图4看,收支结余率为5.71,总资产结余率为0.06,净资产收益率为5.89,虽然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能依靠自身经济、技术和人力资源获利,但应关注资产结构、管理水平和自有资产及利用效率,加强总资产的获利能力。业务收入结余率为0.08,百元收入支出为99.9,经费自给率略大于1,提示儿童医院加强成本核算,节约成本,控制成本支出,确保医院经常性收支能够自给,减轻政府负担。人员经费支出比为27.87%,较2010年高2.08个百分点,注意合理配备人员的薪酬结构与水平。

3.5 效率指标分析。从图5看,病床使用率高达105.5%,病床周转率达48.64,而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7.9日,提示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的病床使用效率和资源有效性高,每张病床的工作效率较高,且平均住院日低,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均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得到较好的发挥。

3.6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从图6看,总资产利用率为0.73,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提示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营运能力较强,而流动资产运用力一般。

3.7 发展能力指标分析。从图5看,业务收入、总资产和净资产增长率分别为14.35%、9.28%和6.6%,提示医院呈健康、持续发展,运营状况良好,市场占有力强,有发展潜力。

3.8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从图5看,资产负债率为21%,无论对公立还是非公立医院,虽然医院长期偿债能力较强,但提示医院利用经济杠杆能力较弱,都应该加强运用外部资产的能力。

4 小结

综合上述,2011年全国儿童医院在农村、非公立性医院发展良好,中国基础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利用率高,职工与医生产出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均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得到较好的发挥。总体全国儿童医院呈健康、持续发展,运营状况良好,市场占有力强,有发展潜力,但应关注资产结构、管理水平和自有资产及利用效率,加强总资产的获利能力和运用外部资产的能力,加强成本核算,节约成本,控制成本支出,减轻政府负担,注意合理配备人员的薪酬结构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敏,李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1990~2009年中国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价值工程[J].2012,(26):

283-285.

[2]李敏,顾俊.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2010年全国专科医院效益分析.价值工程[J].2012,(30):288-289.

篇9

关键词:医疗设备 经济评估 管理要点

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出现盲目性和无计划性,不仅削弱了医院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也造成了医院资源和财务的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又具有资金数目大,使用周期长,维护成本高的特点,所以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经济评估和管理更是尤其重要了。

一、目前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财务评估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备购置缺乏综合评估和科学考量

目前,在医院医疗设备购置决策上面缺乏可行性研究和经济回报预估。医院在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方面存在几大误区:过分注重医院规模盲目扩大,过分关注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和医疗设备的数量。而忽视了医疗设备的实用性分析和经济回报预估,从而导致了现在医院医疗设备,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出现高投资低回报,实用性差和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二)对于医疗设备存在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

长期以来,医院相关领导对于医疗设备,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在管理思想存在极大的误区,在管理方式上存在累积的弊端。医院在购置医疗设备时大多只注重设备的先进性,并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在设备购置后,出现相关技术人员不到位,设备维护管理不及时,设备责任管理不分明的问题,继而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低,损坏程度高的问题出现,大大降低了设备的经济效益,严重削弱了医院经济利益。

二、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财务经济评估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

大致来讲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财务经济评估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设备购置经济效益评估和设备运行效益评估。

(一)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经济效益评估的主要内容

1、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现状分析和需求预估;

2、大型医疗设备报价表和医院财务预算及财务现状分析

3、预定医疗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医院技术现状分析

4、申购医疗设备引起的配套设施、场地及培训潜行投资分析

5、申购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分析及经济效益预估

(二)医院设备运行效益评估体系

1、医疗设备社会效益评估指标

医院首先作为国家公益性单位,首要的是关注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及社会医疗服务覆盖面。在提高医疗水平,服务质量和医疗覆盖率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医疗设备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主要反映在该设备在一定时期内为治疗、检查等方面实现的数量,实际达到的治疗水平以及有无负面影响等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可按照一定时期内医院相关病例数及康复出院率作为考量指标。

2、医疗设备经济效益评估指标

医疗设备经济效益主要反映在实际运行中设备累计回报额等方面。设备累计回报额计算公式:设备净年收入+设备累计折旧费。在判断医疗设备经济效益时主要考量设备累计回报额和设备投资成本。在越短的时间内,设备累计回报额减去设备投资成本余额越大,说明设备经济效益越高。一般来讲,设备能够在折旧期限内回收设备成本代表设备经济效益是不错的状态。

3、综合运用多种财务评价方法,提升医疗设备财务评价水

医疗设备的财务评价可综合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差额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进行分析。在比较各分析法优缺点的前提下,结合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计划和技术现状,构建一套相对完整合理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效益指标、使用比率指标、更新比率、病人综合评价指标、实际水平指标等方面,同时分析方法上可采用单项指标分析法与整体指标体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强化医疗设备财务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三、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要点

(一)建立健全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及权责界定体系

1、医院设备管理机构是以主管设备的院长为首,以药械科为主体,包括财务科及各使用科室在内的设备管理体系。药械科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实施医院的设备管理。

2、医院设备归口管理部门为药械科。设备的使用、日常保养、现场管理为各使用科室。

3、财务科、档案室、信息中心配合设备科搞好设备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体系

1、设备维护保养实行日常维护措施与计划检修结合,专业管理与监督审查管理相结合。

2、设备的维修保养应按照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并参照设备维修手册进行。

3、设备日常管理与保养由使用科室负责,日常保养主要是在每次使用设备后进行,保养内容:清洁、检查、调整、紧固等。

4、设备拆机保养由设备维修人员,技术人员配合并按计划定期进行。

5、设备在使用中出现故障或损坏,使用科室要及时通知设备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到现场维修调试。如维修人员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药械科负责与供方联系解决。

(三)设备技术档案,统计资料管理

1、主要专业设备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及设备登记表;

2、设备质量合格证、接收单、验收单;

3、固定资产购置审批表、正式合同、付款通知单,使用记录检修报告;

4、大型设备的效益分析、利用率、折旧率。

参考文献:

[1]严君.某院大型医用设备使用效益分析[J].现代医院,2007,7,(7):123-124

[2]陈伯琨.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分析及研究[J].财经界,2009,(11):69-70

篇10

关键词:土地 资源 分析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资源条件分析是进行土地整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摸清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资源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合理的协调统一和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以三沟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在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效益分析与评价。

1.项目区基本概况

项目区位于承德县三沟镇老牛河中游,介于东经118。12'21”~118。15'49",北纬40。59'30"~41。02'43"之间,涉及承德县三沟镇的二沟、北杖子、三沟、东庄、苏家营、孤山等6个行政村,总规模为558.7hm2。

1.1自然条件

项目区地处西河北岸、老牛河及老牛河与西河交汇处的小冲积平原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405~420m之间。气候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9.1口,年降水量550mm,多集中在六、七、八月,降水量合计357.5mm,占全年降水量的65.1%。年平均蒸发量908mm,为年降水量的2.8倍,尤以春夏两季的蒸发量最大,易造成春旱和伏旱。太阳辐射总量为129.8千卡/cm2,年平均日照2702.9h,无霜期平均132天,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3000℃,能满足一年一熟的热量需要。

土壤以草甸褐土为主,土壤质地以轻壤为主。耕地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速效钾相对较丰富,处于中等偏上。

1.2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所在的6个行政村,总人口为8726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40.16%。人均耕地面积0.088hm2/人,比全县人均耕地(0.076hm2/人)略高。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夏玉米等。农民人均纯收入1293元/人,低于全县1321元/人的平均水平。农村劳动力占项目区人口总数52.5%,劳动力资源充足。

1.3基础设施现状

京沈北线(原101国道)由东南向西北穿过项目区,为项目区主要交通干道,其他田间道路与此相通,但宽窄不一,坑洼不平;在老牛河和西河的沿岸,修有河坝,防洪设施比较完备;区内没有配套的灌溉和排水设施,大部分农田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10kva高压线自西北向东南穿过项目区,变电设施基本齐全,电力供给有保障;区内有零星林地分布,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少。

2.资源条件分析

2.1土地资源分析

2.1.1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558.68hm2,其中耕地482.81hm2,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86.42%;坑塘水面2.19hm2,占0.39%;农村道路1.10 hm2,占0.02%;未利用土地72.58hm2,占12.99%。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见表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表1 单位:hm2

权属

单位

农用地

未利用地

合计

耕地

其他农用地

其他土地

未利用土地

灌溉水田

水浇地

旱地

菜地

坑塘水面

农村道路

滩涂

荒草地

孤山

70.16

2.23

0.18

3.24

0.48

76.29

苏家营

89.91

1.91

0.20

6.25

2.73

101.00

三沟

167.75

1.58

0.32

22.27

8.88

200.8

东庄

17.89

38.42

0.18

0.52

16.05

73.06

北杖子

3.08

79.66

4.48

2.19

0.16

6.67

5.49

101.73

二沟

5.74

0.06

5.80

小计

17.89

3.08

451.64

10.20

2.19

1.10

38.95

33.63

558.68

2.2.2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质量差,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

低产旱地面积451.64 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0.84%。耕地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处于中下等水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土地产出率低。项目区内存在2.19 hm2的坑塘水面,常年闲置,无法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

(2)林木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差

植被稀疏,只有零星林地分布,林地内树木缺株断带,树木老化、枯死现象普遍,基本失去了生态防护功能,项目区生态环境差。

(3)基础设施状况差,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无灌溉设施,无法有效实施灌溉;内、外沟渠长期弃置不用,淤积严重;有一部分配套田问路和农村道路,但未经合理规划,路面宽窄不等,且多为土路,不能满足机械化作业要求。

(4)重用轻养,经营粗放

广种薄收现象普遍,实行粗放经营和掠夺性经营,不注重对土地的养护,致使土地生产能力越来越低,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2.2.3耕地整理潜力分析

土地整理的最终目标是增加耕地的数量,提高耕地的质量,不断地增加土地的单位面积的产出率,保障粮食和其他主要农副产品的持续稳定供给,改善农民生活和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

通过对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项目区增加耕地的潜力主要来源于未利用地中的荒草地和开发滩涂。

现有未利用地72.48 hm2,其中荒草地10.39 hm2,滩涂38.95 hm2。经土地平整,增施有机肥,可新增耕地57.89 hm2,新增耕地率达到10.40%。通过实施土壤改良,使其变成高产、稳产良田。

现有低产旱地451.64 hm2,年均亩产低于500kg。这部分土地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缺水,通过新建农田灌溉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低产旱地变成高产稳产良田,年均亩产达到900kg,土地产出率提高80%。

现有坑塘水面3.0 hm2,常年闲置,淤泥淤积。通过整理变为养殖水面,可增加当地农民的农业收入,提高当地的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当地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

最终把项目区建成土地平整、田块成方、面积适度、四周林网、路渠成行、灌排分开、生态环境良好、便于机械操作、具备规模经营条件的高效农田。

整理前后各类用地指标变化情况见表2。

整理前后各类用地指标变化统计表

表2 单位:hm2,%

地 类

规 模

比 例

整理前

整理后

增加

整理前

整理后

增加

耕地

旱地

451.64

水浇地

3.08

540.70

菜地

10.20

57.89

86.42

96.78

10.40

灌溉水田

17.89

林地

农田防护林

3.69

3.69

0.66

0.66

其他

农用地

坑塘水面

2.19

-2.19

0.39

-0.39

养殖水面

3.00

3.00

0.54

0.54

农村道路

1.10

5.92

4.82

0.2

1.06

0.86

沟渠

5.37

5.37

0.96

0.96

未利用地

荒草地

33.63

-33.63

6.02

-6.02

滩涂

38.95

-38.95

6.97

-6.97

合 计

558.68

558.68

100

100

2.2水资源分析

2.2.1水资源状况

地表水:经承德县水利部门测算,项目区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深124.1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9.33万m3。

地下水:地下水分布情况自上而下大致可分为3类含水层:潜水、风化裂隙水(风化壳潜水)、浅层裂隙水。潜水:储存在第四纪松散层中,沉积厚10~15m,局部6~8m,水位埋深3~5m,含水层4~6m,分选性好,透水性良,水量丰富单井出水量可达loom3/h以上:风化裂隙水:因风化裂隙发育,泉水出露广泛,出水量3.6~36m3/h,风化厚度5~20m,可供生活用水;浅层裂隙水:水位埋深25m以下,出水量21.6n13/11。各类水的矿化度在0.5~2.0g/l之间,水质良好。

近年来,气候连年干旱,天然降水逐年减少,地表水已不能作为农业生产的可靠水源。地下水位降低,潜水和风化裂隙水已不能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迫切需要开发浅层裂隙水,来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的需要。

2.2.2农业需水量估算

根据承德县降水资料,参照《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和《河北省用水定额》(试行),以及河北省水利技术试验站灌溉试验研究成果,结合当地用水习惯,确定不同种植结构的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推求项目区整理后总灌溉水量。见表3。

表3各种作物灌溉用水量表

种植作物

面积

(hm²)

灌水定额

(m³/hm²)

灌水次数

(次)

灌溉定额

(m³/hm²)

灌溉用水量(万m³)

地膜水稻

250

900

4

3800

90.00

蔬菜

200

750

5

3000

75.00

夏玉米

90.70

750

2.5

1875

17.01

合 计

182.01

2.2.3供水量估算

运算下列公式,可计算出项目区地下水可利用量共计191.35万m3。

w 开=入w补

式中:

w开为地下水可开采量(万m3/年);

入为开采系数,根据《承德县水利志》和现有实测资料,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以及开采后不致引起地下水持续下降、水质恶化等条件下确定地下水开采量,老牛河流域的开采系数一般取值0.90。

w补为地下水总补给量(万m3/年),项目区内地下水的补给主要包括降雨入渗、地表径流、出山口后渗漏补给和地下径流侧向补给。

经过计算,推算出项目区地下水总补给量191.35万m3。

2.2.4水资源平衡分析

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91.35万m3,农业需水量为182.01万m3(见表3)。可知供需水之间的比例为191.35/182.01=1.05:1,可见,项目区水资源能够满足农业用水的需要。项目事实后,采取节水措施并设计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和适当的种植结构,如采取秸秆还田、地膜覆盖、使用蒸腾抑制剂等农艺节水措施和化学节水措施,可减少作物腾发量30mm。因此,水资源供给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灌溉要求。

3.效益分析

3.1土地整理效益分析的目的及意义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的目的是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通过这一科学决策的实施,去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使人类——土地——环境成为和谐的统一体,取得土地整理的最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效益的预评估是预测土地整理合理与否的重要步骤。通过综合效益分析,可以比较清楚的认识到不同的土地整理模式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效果,以及时地采取措施调整用地结构和整理模式,按经济、社会、生态规律来改善农业系统的运行。

3.2土地整理效益分析

3.2.1经济效益

土地整理经济效益是指投资行为主体或其他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对待整理土地进行资金、劳动、技术等的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本文对项目区的经济效益采用静态分析法分析。

(1)生产成本

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构成:种子、肥料、农药、用电量、机械作业费等。依据当地生产经营状况,确定生产资料成本见表5。

农业生产耕作成本构成表

表5 单位:元/亩,元

种植种类

地膜水稻

蔬菜

夏玉米

总成本(元/亩)

305

500

157

用种

40

60

7.5

肥料

120

160

66

农药

10

100

10

用电量

39

80

25.9

机械作业费

75

75

40

其他

21

25

7.6

(2)年效益

整理后,项目区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540.70hm2。随着生长条件的根本好转,种植结构调整为种植地膜水稻、夏玉米等农作物和蔬菜等经济作物。调整后的经济效益分析见表6。

表6 项目区整理后年经济效益分析

作 物

地膜水稻

蔬菜

夏玉米

耕地面积(hm²)

250

200

90.7

单产(kg/hm²)

10500

22500

6000

总产量(t)

2625

4500

544.2

单价(元/kg)

1.4

0.6

1.0

产值(万元)

367.50

270

54.42

投入(元/hm²)

4575

7500

2355

总投入(万元)

114.38

150

21.36

纯投入(万元)

253.13

120

33.06

纯收入合计(万元)

406.19

整理前,灌溉水田的面积为17.89 hm2,水浇地的面积为3.08 hm2,旱地的面积为451.64 hm2,菜地面积为lo.2 hm2。项目区整理前年经济效益分析,见表7。

表7项目区整理前年经济效益分析

地类

灌溉水田、水浇地

旱地

菜地

作物

水稻

夏玉米

蔬菜

耕地面积(hm²)

20.97

451.64

10.20

单产(kg/hm²)

4500

4500

18000

总产量(万kg)

11.00

203.24

18.36

产值(万元)

15.41

203.24

11.16

总投入(万元)

7.86

135.49

6.12

纯投入(万元)

7.55

67.75

4.89

纯收入合计(万元)

80.19

综上,整理前的纯收入为80.19万元。则整理后净增纯收入为326万元。

投资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投资收益率=(新净增纯收入/项目总投资)*100%=23.49%

投资回收期=1/投资收益率=4.26(年)

通过分析,该项目的实施经济可行。

3.2.2生态效益

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就是土地整理投资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生态效应。对土地的局部平整,土壤的改良,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生物资源得到保护和繁衍增殖;建设健全该区的道路与水利排灌系统,从而达到增加有效灌溉耕地,提高土壤的利用率;通过对坑塘水面的整理,有效增加水域面积,可以有效改善项目区局部小气候,增加湿度;植树46320棵,完成道路绿化林带、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使林带、林网的配置方向、林带防护间距等均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林业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相关标准,林木覆盖率达到3.91%。加上附近山林,将大大增加项目区内生态系统的容量。从而,使项目区进一步提高了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降低了项目区内土地水侵、风蚀、水土流失的可能,更加可以起到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最终使区内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并逐步改善。使项目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3.2.3社会效益

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指土地整理实施后,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即土地整理在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从社会角度出发,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别、公平分配等)所作贡献与影响的程度。

3.2.3.1耕地面积增加

通过土地整理,目前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河滩地将得到整理利用,增加有效耕地57.89 hm2,耕地面积增加率为10.4%。耕地面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使人地矛盾得到缓解,从而起到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

3.2.3.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

通过土地整理,目前耕作不便的状况将得到彻底改变,将形成配套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农田灌排系统,所有的耕地将成为早涝保收的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

3.2.3.3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项目实施后,耕地的生产力将会逐步提高,有利于农民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产量和改善农产品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上所述,可见本项目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益良好,生态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

4结束语

资源条件分析和效益分析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的中心环节,是项目决策的依据,其目的是论证项目是否适合建设、技术上是否可靠、经济上是否合理。本文在项目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对该项目实施后的效益进行了预见性的分析,是对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理论的一次尝试性运用。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在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时,只采用了静态分析的方法,但对全部由国家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来说,已能说明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标准[z].北京,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