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学课程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科医学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科医学课程

篇1

关键词:临床医学儿科学说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2-0028-02

说课是在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课堂设计非常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向教学同仁及专家系統地阐述本学科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各同仁及专家点评,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不仅仅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1,2]。近年来我校举行了多次说课比赛,收获颇丰,本文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临床专业课程——儿科学为例,剖析高职高专临床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儿科学教学知识结构的特点,针对学生和学科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构思,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实施、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1课程设置

1.1课程定位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既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必修课程。该课程开设于大二的第二个学期,是在解剖、病理、生理、诊断学等基础上来学习的课程。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儿科疾病的诊治能力,为儿科医疗事业单位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具备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诊治能力,对儿科危急重症处理和转诊能力,开展小儿生长发育宣传,儿童保健指导及健康管理能力,为学生今后全面开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为基层医疗岗位输送具有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技能型人才。

1.3课程考核

在设计教学考核方式时应多元化,整个考核过程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考核。分为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技能操作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含出勤、小组讨论学习、翻转课堂、课前提问及作业等)占总评成绩的10%;期中考试(题型多样化、形式多样化)占20%;实践考试(案例分析、技能操作)占30%;期末考试(理论闭卷)占总评成绩的40%。

2教学内容

2.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德智体美劳为本,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宗旨。教学内容上以“必须、实用”为原则,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突发应变能力。教学方法多样化,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等辅助教学,灵活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重视实训课、临床见习课的学习。

2.2教材的选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是教和学的重要依据[3]。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出版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由黄华、崔明辰主编。该教材针对临床专业编写,紧贴临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及内容的新颖性,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符合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2.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以儿科学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为重难点;疾病的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为本课程熟悉的内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预防为了解的内容。针对重难点,我们采用微课、游戏、图片、结合生活案例等进行讲解。

2.4教学资源

参考教材为王卫平主编的儿科学,申昆玲主编的儿科学等教辅教材。建设儿科学合格课程、精品在线课程,常见儿科病案整理、试题库等教学资源,更新完善对分易、超星学习通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资料。

3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三年制大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首先他们经过高考磨砺后,学习态度非常端正,经过大学一年级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对医学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为00后,好奇心较强,喜欢新鲜事物,逻辑思维较强,大部分学生喜欢游戏,喜欢创新冒险,但自主学习能力及积极性差,自我控制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欠佳,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实践能力强,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应灵活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教学实施

4.1组织教学

课前注意观察学生注意力及情绪。

4.2导入新课

以一则新闻报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4.3讲授新课

采用讲述法、多媒体辅助、幽默风趣的故事进行讲解。

4.4巩固新课和归纳总结

以典型案例,小组合作形式,就本次课程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将重难点采用联想记忆法、口诀法、对比法等进行梳理记忆。

4.5布置作业

作业为宣传画制作、超星学习通单元检测题、拍视频等。

5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5.1师资队伍

担任该课程的授课教师皆为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为中级以上职称,专职教师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结构合理,为保证教学质量,对于青年教师,采用“传帮带”形式,即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帮助新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定期参加教师培训,进修学习等,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专职教师需要到医院参加临床锻炼,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出现。

5.2教师考核

教师定期考核,包括同行评级、督导评价、专家评价、进修培训考核、学生评价、岗位锻炼考核等,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业务水平进行评价。

5.3教学条件

校内实验实训室,学院附属医院及校企合作单位等提供教学设施,便于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利于学生见习、实习,充分拓展学生的临床思维,为学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6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目前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教学资源等方面尚处在尝试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现今是信息化时代,我们将不断努力,探索适合时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出一批批新时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尤洁,王翠,宋飞飞,等.《药物分析》课程说课设计[J].山东化工,2019,48(04):178-180.

[2] 杜鹃,李艳.《外科护理学》课程说课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233-234.

篇2

一、让学生走上讲台画线段图、讲自己的解题思路,讲算理

如教授“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时,首先我利用教材上的情境图,先引导他们观察图画,让学生起来说题意,让他们了解,“49个苹果,平均分成了7份”,再让学生上黑板补充问题“每份有多少个苹果”,并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和列出算式,49÷7=7(个),最后让学生口述算理,并把自己的算理板书

出来,实践证明这样既满足学生喜欢参与及自我表现的心理,又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高峰,然后教师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再给予适当地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二、让学生自编习题

讲完一个章节后,我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编一些习题,家里是经商的,就引导学生根据销售商品的情况编一些习题,这样学生就能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也能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也能从学生自编的习题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把学生自编的习题进行整理归纳,去粗取精,再进行讲解,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潜在力量,也能使学生的心智活动得到改善,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让学生相互习题改错

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如作业中出现相同类型的错误,让学生互改和自改,要求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提高解题的准确度。如作业中出现逻辑性错误,由优生改,激励优生去努力思考、理解、探求正确解法;如作业中直接运用公式,定义出现错误的,由差生改,促使差生对公式定义的记忆、理解和运用。

篇3

军事理论课程作为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学好军事理论课,有利于其了解现代中国国防建设,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因此,在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多渠道的运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军事理论课程的实际授课效果十分必要。本文所探讨的将第二课堂活动与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进行有效对接,就是在这样一种教育背景下的积极尝试。

一、将第二课堂植入军事理论教学的益处分析

军事理论课程开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能够运用课程当中学习到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军事理论分析和认识重大的现实问题。从这一点上来说,军事理论课程对于同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对于军事理论课程而言,仅仅只是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它不能够满足学生实践应用的需要,把实践教学充实进入军事理论教学的框架当中,是适应现代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发展规律的尝试。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正好能够补充第一课程实践教学的短板,可以充分的利用各式各类活动、比赛等相关形式开展教育实践,将军事理论课程内容所涉及到的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军事装备以及现代化的国防知识等内容与现实问题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通过活动或比赛等形式主动参与进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从而真正的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一边加深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一边运用自己的理解参与现实问题的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能更好的消化和吸收现代国防教育的知识,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和强国富民的历史责任感。

二、第二课堂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第二课堂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有利于学生课余时间发展特长、增加学识、陶冶情操的学习、教育、交流和实践活动,一般分为学术研究交流、文学艺术活动、社会实践、主题讲座等形式。从概念上我们不难看出第二课程重在实践,活动载体可以是多样化的构成,教学内容则依托于第一课堂,因而可谓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因此,当把它植入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框架时,我们必须遵循第二课堂的运行规律,将其作为军事理论课程课堂教学的补充环节,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模型,帮助学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当中,从而更好的消化和理解课堂上面所讲授的知识难点和重点。

(一)以学促建,展开军事理论知识的实践教学

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思考问题,同时还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目的,而连接这两者之间的桥梁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一些专家对于学习兴趣培养的理论可以得知,学习的过程对于情境的依赖比较多(比如格式塔学派的观点就认为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反映)。因此,设置较好的学习情境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借用第二课堂的活动载体,军事理论课程可以通过专题学术讲座的形式开展,而授课的老师可以以讲师团的形式打包授课,即根据不同的军事专题,安排不同的授课教师主讲。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能够节省精力,将全部的能量专一用于某一个领域的问题展开充分的论述,学生能够对这个专题的问题形成充分的理解和认知。军事理论课程是一门要求较高的综合类课程,要求教师对于国际形势、理论、高科技发展以及必要的军事理论知识都要有所涉及,这对于目前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师队伍来说确实要求相对高了一些,因此,利用专题学术讲座的形式可以帮助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减轻工作的压力,让他们专心于自己的学科背景进行授课,这样对于军事理论课程的实际授课效果也有所提升。

(二)以赛促建,展开军事理论知识的实践教学

辩论赛是第二课堂的另一种常见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的好处是需要学生进行初赛、复赛、复活赛、决赛等多轮的控辩参与,在多轮的参与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有一个反复强化和加深的过程,因此,能够牢固的将知识点记入脑海。另一方面,由于辩论赛通常对学术性的问题不会产生定论,没有所谓的对错之分,参与的控辩双方主体只要能够围绕自己的论题,形成自己的逻辑即可。因此,学生在利用辩论赛学习军事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会存在过重的心理负担,能够大胆的解放思想,展开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运用综合知识分析和认识国防普及过程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同时对世界国防科学的发展也能够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

另一方面,除了辩论赛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多种比赛形式展开军事理论课程的实践学习。通过规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展开联想,在学生为了提高参赛质量,围绕主题去图书馆或者利用其他社会资源寻找比赛资料的时候,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综合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他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与主题有关的军事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学习到很多延展出来的周边的综合学科知识,比如历史知识、科技知识、文学知识等,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积极学习行为,值得推广。

(三)以交流促建设,展开军事理论知识的实践教学

第三个利用第二课堂的手段增强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是通过开展必要的交流活动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三点:一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学生外出去军事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或者其他国防院校进行参观、走访和交流;二是采取引进来的方式,积极的邀请革命老、国防教育专家和其他兄弟院校的校友走入校园,与本地的学生就国防教育普及以及军事理论课程开展的情况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三是采取内部走动的方式,就是在校园内院系之间以交流会和座谈会的形式,组织本学校的学生互相之间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与讨论,就学习的得失心得进行沟通,同时邀请军事理论教学的老师参加,教学相长,促进学习。以交流促建设的好处在于能够充分的碰撞学生的思想,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升军事理论课程学习的实际效果。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礼仪; 有效;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97-001

礼仪课程是我园的园本课程,以我园的办园目标——让孩子过一个完整、幸福的童年的理念为指导,依托我园省级课题《幼儿生活化礼仪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幼儿主动学习为基本形式,以教学、游戏、实习场、情境脉络、现实生活等交叉融合的活动为途径,努力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在幼儿身上弘扬“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

礼仪课程将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真正将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关注幼儿在一日生活情境中的行动,关注有效的、具有发展适宜性的幼儿学习。而幼儿的有效学习,即指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在情境中的行动,能够高效率地获得全面、完整发展的各类学习活动。在礼仪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关注以下几种幼儿的有效学习方式:

一、基于经验的关联学习

1.学习经验是多样的、关联的

学习经验不仅仅有关于认识的经验,也有关于行动的经验和关于情感与能力的经验。经验不是零碎的、片段的,而是相关的、联系的,关联的经验才有积累,才有生长。我们幼儿园通过对各种礼仪主题绘本的有效阅读,用情感来激活孩子们的心,引发孩子们对一些问题的发现、思考与争辩,引发出一些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上的设想和计划,然后从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出发,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去尝试和验证,最终在体验与分享行为所带来的快乐过程中,真正理解礼仪。

2.直接经验是幼儿最重要的经验

有学者将经验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直接经验,指学习者可直接从行动中学习的经验,这些经验是真实的;二是模拟经验,包括角色扮演、模拟、模仿等学习经验;三是替代经验,指以一定的中介替代无法实际体验或模拟的经验。这些中介可能是动态的、连续的,如多媒体动画,也可能是静态的、间断的,如图片、照片等;四是语言经验,指通过文字、他人的口头叙述获得的经验,这是一种最抽象的学习经验。直接经验是幼儿最重要的经验,这些经验来源于幼儿丰富多彩的感性生活及其行动。因而,在礼仪课程实施中,我们特别强调真实与现场,强调情境的创设与幼儿的参与,强调关注幼儿直接经验的价值,并努力将其他类型的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如为了让幼儿学会公共礼仪,我们带幼儿去电影院看电影,让幼儿学习如何做一个文明观众。带幼儿去公园春游时,让幼儿出行时带好垃圾袋,果壳纸屑要放进自己的垃圾袋,回来时学做环境小卫士,把公园的垃圾也一起清理干净。

二、在情境中的行动学习

1.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幼儿进行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它最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是儿童的最高阶段,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因此,在礼仪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游戏,将游戏贯穿于幼儿学习,既避免了学习的单调与枯燥,又能增强学习的愉悦性与趣味性。如在角色游戏情境中始终贯穿礼仪教育,对幼儿的语言、体态、行为各方面进行引导。在开设娃娃家时让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学会如何做小主人招待客人,扮演自由人的幼儿学会做客礼仪,在开设小剧场时让扮演演员的幼儿学会如何大胆自信的主持和表演,扮演观众的幼儿学会如何做一个文明观众……

2.行动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皮亚杰曾说,动作是儿童智力大厦的砖瓦。幼儿的动作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动作或实践是经验获得的源泉,经验是动作的结果。因此,行动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行动的背后就是心智的发展。因此,让幼儿行动起来是礼仪课程重要的实施方式,也是教师努力寻求的一种状态。对于低龄幼儿来说,更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因此,创设真实而丰富的情境,让幼儿回到真实的场景中,运用多种方式全身心地感受是礼仪课程的最大特色,幼儿与场景中的人、事、物进行有效互动,从中获得经验,习得礼仪。例如,为了让幼儿学会和朋友分享,我园把每周五定为分享日,幼儿可以从家里带来图书、玩具、食品等和朋友分享。为了让幼儿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美德,重阳节我们开展礼仪系列活动,幼儿园举办了“尊老敬老重阳乐”主题亲子活动,孩子们给爷爷或奶奶送上节日的礼物和祝福,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做重阳糕……在家庭,我们倡导父母和幼儿一起了解老人的喜好,和老人分开住的让父母带幼儿常回家看望老人,鼓励幼儿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另外,我们每学期也带幼儿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让幼儿给老人们表演节目,献上自己制作的礼物,陪老人说说话,给老人们捶捶背……带给老人一份欢乐一份温暖,让爱的种子从小在他们幼小心里生根发芽。

三、融入生活的自主学习

篇5

【关键词】工作过程 儿科护理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0158-0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为此,2010年起,南宁市卫生学校开始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通过与行业专家调研,访谈,制定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笔者借鉴南宁市卫生学校课改的经验,在一年的时间里,以护理专业为试点,开展儿科护理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探究,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抽取南宁市卫生学校2010级普通中专学生104名,均为女生,年龄16~18岁。随机分为实验组(54名)和对照组(50名),两组性别、年龄、课程及专业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二)方法

1.教学方法。两组均由同一教师授课,所授科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学时、内容相同。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课中以学生进行提问来检测教学效果;实验组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2.实验组教学过程设计。根据护理职业和儿科护士岗位的任职要求,“以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标准”的建设理念,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将教学过程与临床医院的工作过程同步化。以“小儿腹泻患儿的护理”为例描述学习的过程。

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明确任务、收集资料、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质量检验、总结与评价环节。(1)明确任务:以案例问题形式,提前一周给学生工作任务。患儿,2岁,因发热、腹泻、呕吐2天来诊。查体:T38.8℃,P130 bpm,R34 bpm,BP82/48 mmHg,体重10 kg,身长76 cm。急性重病面容,面色发灰,皮肤无黄染,未见皮疹,皮肤弹性差,心率130 bpm,律齐,心音稍钝,肺(-),腹稍胀,肝肋下1 cm,肠鸣音存在。眼窝明显凹窝,哭无泪。肢端凉,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诊断:小儿腹泻伴有重度等张性脱水。学习任务:你作为儿科护士:①如何接待患儿?②如医生开出医嘱有补液,你怎么做?③如何观察患儿的病情?④如何与患儿家属做有效的沟通?(2)收集资料将全班进行分成6个组,每组选一名在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教师下发的任务,到临床医院、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学科教材等收集有关的资料。(3)制订计划分组讨论,制定工作计划。(4)实施计划根据计划,按临床工作过程实施,根据每项学习任务分派角色,设计与临床一致的工作场景演练;在实施计划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临床医院学习,真正做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5)质量检验以小组的形式,按给出的学习任务进行工作过程的展示。(6)总结与评价围绕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学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形式进行。

3.评价方法。(1)理论考试和护理操作出科考试。理论考试题随机由教务科从题库中提取。操作考核由护理教研室3位教师考核,按教师设计学习情境评分标准评分,取其平均分。理论成绩占70%,学习任务情境考核成绩占30%。(2)问卷调查 调查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共设计5个问题,包括:是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是否提高理论与实践融通能力、是否培养了团队精神、是否提高了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等5个方面。发放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为100%。所得数据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两个班学生成绩比较

经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二)两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

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实验班在提高理论与实践融通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综合的职业能力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班(P

三、成效

人才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工学结合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过程应遵循工作过程的系统性。儿科护理学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按护理职业、儿科护士工作岗位的要求及工作过程来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能够胜任具体的工作,缩短职业适应期。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将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在组内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能缩小个体的学习差距,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上课时创设护理情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使教学内容便得直观、易于理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真实的实践情景中,同学相互协作进行角色扮演,用不同情感体验不同的心理应激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

(二)提高了理论与实践融通能力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过程是近年来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强调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中按照岗位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的合理性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整和统一,是职业教育领域中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成果,它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以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设计临床工作过程中,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探索求知,解决问题,提高了理论与实践融通能力。

(三)提高了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目前,临床护士的沟通能力是护士能力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护生的沟通能力主要由工作环境、病人配合程度、临床教师态度、护生自身性格的特点决定。儿科护理学课堂中设计与临床一致的工作环境,通过仿真临床情境,学生在各种不同角色的演练过程中,学会了与病人、护士、家属、教师之间的沟通;在每阶段的临床的见习课中,学生到临床真实地完成工作任务,与临床老师、病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国外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专业能力有80%是通过亲身体验得到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在教学中设计真实的场景,以护士的工作岗位及工作的过程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医院中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在真实的不同的工作场景中,让学生提前了解、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及护理工作的各种岗位,了解临床护士对病人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对各类病人的护理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护理专业及护士的角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明确职业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认识能力。通过以临床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学生到不同情境去达成目标,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了关键能力。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工学结合课程的重要方面,它的构建以工作为基本逻辑起点,采用系统化的课程开发,通过学习型工作任务将知识、技能、态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态度,从而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实践,充分体了现现代职业教育“三以一化(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精髓,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惠爱玲.校院合作 工学同步 发展卫生职业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0(19)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刘五一.校企深度融合 共建顶岗实习就业平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5]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6]朱艳.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13)

[7]冯广国,彭文晓.心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4-195

[8]王媛.论高职院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现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2)

[9]史瑞芬,唐戈,曾丽芳.护生临床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J].护理学杂志,2003(4)

[10]陈秋恋.影响护生护患沟通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2)

[11]教育部高教司.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李英.工学结合一体化课业学习包的开发[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13]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篇6

1.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2 教材内容编排(以华师大版为例)

九年级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有两个方面:

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

2.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践与探索.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定理”教材中以“阅读材料”和“实践与探索”形式出现.

3 对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的看法

1.新课标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在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保证《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和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教材的内容设计要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便于教师发挥创造性.

2.对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的看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没有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列为必学内容,但考虑到这个内容的重要性,如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扩大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教材在实践与探索中安排了有关内容. 同时,本章内容与老教材相比,弱化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这一概念及应用,仅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了一次. 这样既突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这一重点,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平台.

4 教学建议

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内容的地位较为特殊,从《数学课程标准》上看,本章内容与过去的大纲相比,不仅在知识内容上有所删减,在教学要求上也有所调整. 从内容上看,教材目前只是突出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将教学内容限制在《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规定的范围内. 例如,在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只要求学生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JP2]本章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等内容的基础,学生若掌握不好,会给后继的学习带来许多困难,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同时,本章内容又为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提供了素材,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定理”,教材中以“阅读材料”和“实践与探索”的形式出现,我们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探究活动,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认真阅读和思考,帮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选择对学生今后学习、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有作用的题目,不要为了训练难题而做题. [JP]

5 新课程初高中教材衔接问题讨论

有关教材衔接的问题,也不是这次课程改革才有的新鲜事,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教版教材改版的过程中就有过初中和高中教材衔接不上的问题,我记得当时初中教材删除了“指数与对数”,可高一(上)教材开始就要学“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老师讲了半天可学生就是不懂,仔细了解才知道,学生在初中没有学习“指数和对数”,难怪他们不懂,所以只好先停下来,给他们补上初中教材“删除”的“指数和对数”,然后再教学新的内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这次的新课程教材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如“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这个内容在初中新课程标准中就去除了,教材中自然也就没有涉及,可学生们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就遇到了比较大的麻烦,本来有些用“十字相乘法”很快就可以解决的方程,学生由于没有学习“十字相乘法”,所以就只好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来求解,这样无疑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 高中老师在解决有关涉及解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时,看到学生们用如此“笨”的方法求解,就难免感叹了. 当然,他们并不了解学生们在初中没有学习“十字相乘法”. 所以,我倒认为“十字相乘法”不应该完全删除掉,不妨在初中还需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二次系数为1)“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还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立方差(和)公式”等这样的内容,“根与系数的关系”在新课程标准中没有提到具体要求,只在新课程教材的阅读内容或探索材料中有涉及;而“立方差(和)公式”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都不涉及到. 这些内容在高中学生学习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或者解决有关解析几何问题时都要用到,而初中教材没有让学生掌握,高中教材也没有安排这些内容的学习,显然是一个教材衔接中的不小的问题. 估计类似的问题还不少,值得制定新课程标准的专家和有关教材编写机构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篇7

>>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初探 广西实行中职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浅谈高等学校图书馆产业化的可行性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在图书馆的可行性分析 农村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财政预算可行性分析 中职图书馆发挥人文教育功能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艺术素质教育走进图书馆的可行性研究 数字图书馆引入法定许可的可行性分析 中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的可行性分析 中小城市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RSS的高校图书馆立体阅读服务模式可行性分析 湖南城建职院开展真人图书馆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推行自助图书馆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图书馆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重要性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可行性分析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解读 义务教育学校危房的痼疾与治理 义务教育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法理分析 皖北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中国文化报.中国少儿图书馆数量不足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EB/OL].中国新闻网.,2010-11-19.

[8]夏楠.我国少儿图书馆发展潜力巨大[EB/OL].http://bookdao.

com/article/11075,2010-10-27.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成;课堂

一、改变教学理念

高中数学的生成性课堂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合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使得他们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应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期间,明确自己的定位。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一般局限在先对相关概念包括定义、定理等进行解释,然后对课本中的例题进行讲解,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已讲解的知识,进行课后训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均严格依照课本中知识的顺序。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记忆,并依照讲解的模式,完成习题的训练。相对而言,高中数学的抽象性相对较强,学生对数学案例理解的难度相对较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也较为明显。因此,如若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则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探究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初等方法与导数方法在研究函数单调性过程中比较体会导数方法在研究函数性质过程中的一般性与有效性。感受和体会数学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学过程中所应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确定,并对学生在教学期间是否会出现枯燥、难以理解的感受进行预想,对其所能达到的效果进行预判,即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量等。

二、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生成性教学课堂的主要任务在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将注重学生的发展作为要求而明确指出。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反复实践,拥有自己的体会以及思路,才能够深层次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整堂课程一般均是由教师进行宣讲,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理解以及记录。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并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也没有在课堂教学期间形成自己的思路,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的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情况将会对其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的提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而,作为高中数学的任课教师应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热情的激发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对相关知识进行宣讲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以及空间,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该段时间中,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并根据教师的授课思路,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解题思路。实现高中数学生成性的课堂,还需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学生往往会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以及教学思路有一定的想法,此时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阐述自己的思路。此时,教师应指出学生思路中的不足,对学生所存在的疑惑进行解答,对于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二次讲解,对学生思路中的错误进行明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并得到教师的指点之后,学生往往能够加深知识的理解程度。

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的控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如果时间过于短暂,则不能够使得学生向深层次思考问题;如果时间过长,则将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展。此外,教师应对学生自主提问的“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尽量指引学生脱离知识的表面,向其深层次进行挖掘。

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特点

现阶段,由于学生数量的大幅增加,每名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数量成倍增长。面对众多的学生,教师应对知识的讲解难度进行合理的把握。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对教学知识的难度按教学要求进行确定,而对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并没有严格考察,这就将会对知识学习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对班级内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了解,并以此作为基础,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程度进行控制。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将知识讲解的深入程度控制在基本均能接受的程度,利用课堂剩余的时间,将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如此一来,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能够将基础知识进行理解并掌握,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深入的讲解某部分知识,产生对其拔高的作用。

在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均会经历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再到精的过程。而在此期间,其出现不足或者错误的几率相对较大。对于学生所出现的错误,任课教师不应采用批评的语气进行训斥,而是应该将学生的错误当作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通过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教导改正的方法,传授避免错误的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掌握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篇9

【关键词】讲一 练二 考三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财经类院校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与其它经济学课程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通过对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学生可以树立科学得世界观,也有助于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形成坚实的信念。

一、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财经类院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和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纯理论的讲课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形成。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经济学课程,抽象性很强,其中很多内容是来自于马克思的《资本论》。(二)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比较于西方经济学具体化、直观化、可视化地展现经济现象,政治经济学主要是对经济现象本质规律的揭示,需要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其内在的原本。老师不具有良好的知识积累和系统的认识,则无法具备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力,这就导致“照本宣科”、“满堂灌”成为教学常态。(三)对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够。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陷入被动听课、应付考试的不良循环。考前死记硬背,考后一问三不知。从目前政治经济学教学状况及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极为不利,并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讲一练二考三”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讲一”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少讲”、“精讲”,但同时又要保证知识系统和逻辑框架的完整性,少讲不等于对教材内容简单粗暴的删减,而是把核心知识点和逻辑脉络梳理出来,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良好的“骨架”。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通过广泛的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彻底的理解和掌握。现在许多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由于课时的削减和主流经济学的排挤而被边缘化,沦为许多行政和教学双肩挑人员完成课时任务或新进青年教师“练手”的课程,非专业背景的教学人员自身并未通读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相关著作,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一知半解,因此便无法准确传授相关知识。其次,课堂讲授过程中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理论讲授与案例结合,与时俱进,引入一些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热点和显示案例进行分析,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组织小组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摆脱枯燥的被动学生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垄断的影响时可以对当前一些行业和部门的垄断情况进行分析,再如讲述资本集中时可以结合时下的企业并购行为案例。再则,需要发挥教师在课堂教授过程的能动性,借助于多媒体PPT课件但又不拘泥于此,讲授过程中语气不能太过平缓,照本宣科,而是抑扬顿挫,表情丰富且激情洋溢,及时观察学生的反映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练二”

“练二”并不是将学生陷入传统的题海战术中,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特点使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尤其需要重视。通过对每节课所讲内容课后习题的精选,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地租理论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寻找该理论在我国当代经济实践中体现和运用,如房地产市场的租金问题和级差地租的体现等。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逐渐培养出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具有分析和论述价值的当代经济实践案例,虽然政治经济学习题集有许多,但大多处于基本知识的理解层面,缺少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讨论与阐述。在课程中加入时下最新的案例如在讲解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时以优步和滴滴合并的案例。另外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学术小论文的撰写,在完成过程中使学生在资料搜集和整理、综合分析和逻辑阐述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三)“考三”

传统的考试仅仅是一种“事后”行为,注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对业已造成的影响和效果无法进行及时弥补,因此效果不尽理想。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仅关注最终的得分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度介入。“考三”要求我们摒弃之前的单一的期中或期末试卷笔试的形式,而开展边学边考核,结合课堂提问、课堂辩论、作业完成、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以及小论文的完成质量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考核,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和反馈,使疑点和难点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由于政治经济学知R体系的逻辑连贯性较强,前面基础的概念和规律如果没有理解和掌握,那么后面的知识将难以理解,如对价值规律的内容没有掌握,则会影响对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这种边学边考核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也使他们不再惧怕于考试,把考试当作一种查漏补缺的手段。

三、结语

在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贯彻“讲一练二考三”,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讲课方式的改变、学生的练习量的提高和考试方式的多样化,还在于通过这种改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开拓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桂文.政治经济学创新应从高校教学改革入手[J].经济

纵横,2011(5):6-10.

[2]宋玉军.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悖论”境遇及突破[J].教

学研究,2012(3):75-76.

[3]姚晓莉.政治经济学开展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

篇10

《中国教师》:对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开设,人们曾有过讨论,一种观点认为英语应该作为中小学校的主修课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当前过于强调英语教育,应该适当削弱一些,甚至有人提出小学阶段没有必要开设英语课程。对此,您有何看法?

程晓堂:现在由于我们整个社会的“英语热”,大家对英语课程比较关注,一种声音是关注整个社会的英语学习问题,一种声音是关注中小学英语教育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外语?中小学为什么要开设外语课?对于这类问题,我写过一些文章表达过自己的观点。首先,我认为中小学应该开设外语课。为什么有人持不同意见呢?我国现在有这么多人在学英语,但这并不等于人人都能学好英语,也并不等于人人都能用好英语。凡是对英语课程价值产生怀疑的人,都是从实用角度来说的,但这是片面的看法。若完全从是否有实用价值的角度去质疑一门课程的意义的话,我们可以质疑中小学的任何一门课程。例如,学习数学的微积分、勾股定理等,学完了是否人人都要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还有学习音乐和美术,是否学了之后就要成为艺术家?

人的智力发展、大脑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中小学生学习外语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渠道,而绝对不仅仅是掌握一种交流工具。对于一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课程,大家不能仅从实用的角度去衡量和评判课程的价值与地位,所以2011年版课标明确提出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价值定位。

《中国教师》: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存在地区差异,就是同一地区、同一学校、同一班级的学生两极分化也比较普遍。甚至有人指出,农村孩子的英语高考平均分比城市孩子低20分左右,城乡英语教育的差距已经影响了教育公平。对此,您有何看法?

程晓堂:对于这些说法,首先我们需要调查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其次,城乡教育的差异不仅仅在于英语学科,其他学科同样存在差异。差异是永恒的,而两极分化的问题,我过去也专门讨论过。如何界定两级分化?一个班级内语文、数学是否也存在两级分化现象?

农村英语教育比城市的差,这是显而易见的。农村的教育资源显然没有城市的好。教育资源包括各个方面,例如家庭能提供的教育经费、学生的英语学习机会,等等。目前英语教育资源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据我所知,有一些重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毕业生有去农村的,但是英语学科的毕业生很少去农村。我到一个县级市调研,发现那里的英语教师很少是师范大学英语学科毕业的。

《中国教师》:自2001年实验稿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您觉得中小学英语教育改革取得哪些方面的成就?对于接下来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实践实施,您认为中小学教师尤其要注意落实课标的哪些要求?

程晓堂:我觉得十年来我们的课程改革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例如,大家普遍地提高了对外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对英语教育目的的认识更加准确和清楚了。现在至少在我们圈内,都能正确认识英语课程的价值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会一门外语。另外,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材,都有很大的改进。现在的中小学教材,大学教师看了都非常欣赏,觉得内容新鲜、丰富,包括现在大家都抱怨的考试与评价,虽然大家还不满意,但与20年前、10年前相比,考试形式、内容、要求上都有改进,总体上还是有很大进步的。还有教师队伍,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数量上有大幅度的增加,质量上也有提高。现在我参加一些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少则二三百教师,多则上千人参会。这说明我们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扩大了,教师对教科研的积极性提高了。初中英语教师队伍也有很大的改进。

要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内容。课标写得很精炼,教师有时候不容易把握,或者把握得不准。课标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对于这些要求教师要准确理解,理解之后要知道怎样去实现。要注意,知道怎样去实现还不等于就能实现。例如对于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师要真正地理解该理念,才能在课堂上去体现。若一个教师不理解课标的教育理念,就难以正确设计课堂教学。英语课程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那我们课堂上学习内容和方式就不一样。举个例子,学习颜色和形状,如果我们单纯从学习语言的角度考虑的话,背诵单词即可:红色是red,黄色是yellow,绿色是green,长方形为rectangle,正方形为square,等等。如果我们认为学习英语不是单纯地为了记住这些单词,而是发展学生思维,那么我们就可以给学生不同的颜色和形状,让学生去观察、去描述。我们还可以给学生一种近乎于两种颜色之间的颜色,让学生说是什么颜色。有的学生可能说green,有的学生可能说blue,有的学生可能说这两者都不是。这样的课堂就不一样了。语言是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工具。教师还可以将颜色与形状组合在一起,让学生拼图或者设计图案,这时学习英语就不是简单地记单词、记语法了,而是通过英语学习培养想象能力、判断能力等。

要落实课标的要求,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包括理论素养和课堂教学技能,还有语言素养。我们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语言素养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教师对所教的对象语言是否理解、是否清晰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过去教师教语法、讲单词就可以,没有涉及很多文化的问题、思维的问题等。现在的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懂得很多,需要积累很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