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效益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与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与社会效益

篇1

医院的主要责任就是给社会提供医疗服务与保健的工作,支撑人们生存与健康,救死扶伤,满足病人需求的医疗服务机构,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浪潮推动下,医院经济效益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医院就需要必须制定一系列医疗方案和收费,从而保障医疗经济效益,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同时即要讲究经济效益,也要更好地讲求社会效益,如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能够求得双赢,那可是医院快速发展的最好选择。

一、经济效益

医院的经济效益是指:它指的是医院在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所投人与支出的相关比例,是劳动耗费或资金占用与劳动成果之间的关系,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我们必须加强医疗经济效益研究,实现效益最大化,目前竞争激烈的时代,医院要想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要讲求经济效益,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如果医院职工的工资发放都没办法保证,医院亏损巨大,就会致使医院无法生存下去,怎样可能讲求经济利益呢?如果医院条件要好,医生医疗水平要高,管理要善,服务要优,所以医院既要重视节约,促进医院增加收入,还要促进医院拓展医疗服务范围,扩大医疗服务项目内容,以及加强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除此之外,还必需严格按照国家物价政策规定来执行,做到不多收、不少收、不乱收。还要加强流动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流动资产安全使用周转对医院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医院绩效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社会效益

医院的社会效益是指:医院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质量、数量、服务态度等得到社会认可,医院的社会效益就是公众对医院的评价,医院在老百姓中的威信。医院应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与患者建立和谐友善的医患关系,从而真正赢得让老百姓对医院的充分信任和支持,那么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怎样才能在这种激烈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呢?怎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和信任?那就只有牢牢抓住百姓心理,与患者保持友好的沟通,满足患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吸引患者,留住患者,占领更多的市场优势,从而使医院健康地向前发展,从而使医院能够在医疗市场上占领到制高点,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双丰收,首先医院的形象至关重要,包括视觉形象、医疗形象、环境形象、设施形象、公共形象等各个方面,首行医疗形象是指医院的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表现,是医院精神面貌、医院的价值观的体现,往往体现着医院信誉、医生的特长和整体实力,好的医院形象就是树立在病人心中的金字招牌,好的医生形象是医院的竞争力之所在,是医院的生命之所在。所以要注意医院的形象,做到外树形象,内抓管理,全院职工积极努力,奋发向上,一方面追求好的医术,另一方面追求好的医德,并把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从另一个层面上说它是一个医院是否能生存的社会环境,比经济效益还要重要,是医院生存的生命线,一个医院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讲究社会效益,两者是相依相随的,首先应该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笔者认为,公立医院的效益观要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目标应是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医院要想求发展就必须要求得双项效益双赢。

三、影响因素

1.医院的外部因素,影响医院经济的外部因素除了依靠国家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环境、同行的竞争、医疗患者的心理、医院声誉、方便程度、收费高低。(1)国家政府政策。政府发挥着经济调控和社会监管的作用,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发展规模、医疗成本实行监管,必然就会对医院经济效益起到很大的影响。(2)地理位置及社会环境。良好的地理位置对医院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医院是从事医疗服务行业,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有超高的医疗技术水平,才能让群众信赖,这样才能使医院长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3)同行的竞争。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具备特有的占据领先地位,可为医院创造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医院在医疗服务竞争中的关键力量,是要打造医院在社会中的品牌和良好的口碑,满足老百姓对医院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是推动医院在市场竞争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要提高医院在竞争力,要提升团队战斗力、温馨感染力,医院是一个团体,要互补、团结和谐,利益共享,打造和谐医院,减少医患纠纷,做到社会效益第一,生命第一,服务质量第一,医院信誉第一,这样才能在同行中赢得优势,在社会中赢得信誉。(4)医疗患者的心理。患者思维变化,逻辑性下降、依赖性提高,心境不佳,情绪不稳定,比较焦虑,病人常常对较轻的消极情绪刺激都会做出强烈的反应,需要尊重和平等对待,需要被关怀、被接纳。(5)医院信誉。医院信誉是病人、群众和社会赋予医院的,用于判断治疗水平、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医德医风的好坏,这些都会影响到医院的信誉。(6)方便程度。目前很多医院都开展了预约挂号,但由于其预约挂号的方式较多,更方便,更便捷,医院在网络上开通了免费的网上和电话预约挂号,患者可以凭自己在该院的诊疗卡实行网络预约和电话预约,当日提前15分钟到半小时到门诊取号,只需要付正常的挂号费就行,能让病人感觉做到方便、便捷。(7)收费高低。医疗收费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医疗费用所占医院收入的绝大份额,所以医疗技术要不断开展,医院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创新,医院在对物价部门指定的收费项目以外,执行着一些浮动的收费项目。一些诊疗项目的收费甚至出现不是多收就是少收的乱象,医院的收费处担负整个医疗收费任务,收款数目大、项目多、分类也比较复杂,所以收费处在经济管理这方面也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之一。因此,医院必须要加强对医疗收费的组织和管理,建立良好、合法的收费管理制度,以保证医院经济收入合法合规,同时保证病人的合法权益。医院的外因素是客观的,是当前社会环境造成的,医院的意志支配、自身能力也改变不了它,对医院来说是属于不可调控的因素,从而可以知道医院外部各因素之间是存在着关联关系的,医院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影响着病人的就诊质量和医疗服务。总之,医院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与社会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发展。

篇2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 经济 社会 效益

一、产业型或产地型形式和市场型的集中是产业集聚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其中,产业型或产地型形式通常指的是同一或性质相近产业的很多企业的集聚。在传统时期,交通并不发达,那个时期的工业或以生产资料为主的企业往往集聚在原材料生产地,如澳大利亚的牧羊业、法国的葡萄酒加工业和美国的石油工业。而在交通发达的地区,企业以加工产业型的集聚为主,如台湾的电子信息产业等等。如果一个地区内的同性质的企业数量较多,就必然会带来整个区域或者社会的产业生产规模扩大,分工协作能力增强,辅助产业发展以及生产总量的增加。市场型的几种以市场为主要核心,一般情况下是在城市或者城市附近的不同产业或不同性质企业的集中。历史证明:不管产业以哪种方式集中,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都会比孤立在各个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而且这种集聚会形成专业化的格局,这种专业化将通过贸易的不断积累发展下去,这种集聚就会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但是我国的产业集聚与上面所述的集聚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多数的产业集聚区属于内生型,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2.中国有廉价的联动力,所以中国的产业集聚多数是加工型产业,极少数是依靠材料产地来确定产业类型的;3.大多数产业集聚以海外技术、资本及营销渠道为主的;4.这些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市场范围较大,他们以全国甚至全球为市场。

依据波特的竞争理论,产业集聚效应的出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共享。公共基础建设或者公共物品的共享使得其运用效率提高,最大化的利用资源,而集聚区产生的区域品牌效力则大大增强了集聚区内各企业的竞争力。

(2)资源集聚。产业的集聚会吸引专业化的人才以及专业的供应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提升促使专业化市场的形成,产业集聚所形成的的这种效应为集聚区内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

(3)分工与协作。专业化市场的形成降低了生产及技术研发的成本,创造了更多的效益,提高了效率,同事,产业集聚区内部的企业通过学习和竞争,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4)区域集聚。因为类似性质的产业集聚在一个区域内,有利于集聚区内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强化竞争压力,市场促使其优胜劣汰,促进企业的深度发展和创新。

二、企业自发选择和政府引导是我国产业集聚的两个动因。产业集聚的动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认人为安排,一般情况下是政府和国家依据自身发展需要对产业进行安排和选择,确定发展的重点和支柱,表现出来的是在政府的规划下一种引导;2.自发形成,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经济人寻求进行资源、技术、人才等共享而产生的一种选择性倾向;3.人为引导和自发形成的结合,我国的产业集聚就体现了政府引导和经纪人寻求利益最大化的结合。

进一步对我国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的经济与社会效应进行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十一个方面。

(1)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带来的规模经济和分工细化。在我国,生产环节通常以“大而全”、“小而全”的方式存在于一个企业内部,然而产业集聚促使专业化分工,各个生产环节分布在不同的企业里,每个企业专业化的只做一个产品的几个部件,甚至一个部件,企业分工自然有序。技术含量较高、价值较大的产品,不是一个企业生产的,其配套的零件供应商也不是同一个企业,企业的分工使得一个零部件生产商可以同时给不同的企业供应产品,从而就能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反过来说,生产技术含量高、价值较大产品的企业可以有多个供应商供其选择,有利于通过竞争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工厂或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劳动力和资本性设备的专业化机会越多,相关的收益就增加。产量增加可以使企业招聘具有专业技术的员工,也为采用专用设备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为相关的垂直联系的企业提供了专业化机会,由此也带来了效率的提高。

(2)有利于产业纵向关联的上、中、下游工业在空间上的聚集,加快工业化进程。波特指出:“产业集群只所以依地理集中,原因是彼此临近有助于生产力和创新,让产业集群获得好处,交易成本下降,信息的创造和流动得到改善,本地机构更能随时回应产业集群的专业化需求,也更容易感受到同行压力和竞争压力。”熊波特认为,“工业变动是由于外部因素的作用,由于增长的非周期性要素,以及由于创新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集聚,可以让企业在有限的空间里交流、学习、开展竞争,从而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的深度发展和改善产业结构。

(3)利于降低运输费用,降低产品成本。企业集中在一起,企业之间互为市场,彼此提供原材料、生产设备和产品。不仅生产协作方便,供销关系固定,而且距离缩短,运输费用降低,销售费用缩减,从而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和销售价格。在我国,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尤其是在招商引资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除了开发时期、思想观念等有所差异之外,地理位置决定的运输条件和运输费用不同也是影响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加型工产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韦伯等学者的产业区位学说对于工业发展受运费的影响,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

(4)扩大市场规模。同一区位点上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企业的集中,以及由此带来人口聚集与第三产业分布之间的高度正相关性,将会促进企业的生产和市场上的消费,形成专业化市场,有助于较大规模的市场经济的实现。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各种资源条件更加优越,就会更加适合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5)有利于技术、管理知识的交流和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利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导致高素质劳动力、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几种,如果区域内的一家企业采用的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他相近企业就可以进行模仿。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离开一家企业自后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人才就不会流失。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企业就更容易引进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专业人才,从而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对此,马歇尔认为这是导致产业集聚的重要原因之一。

(6)有利于专业性外部服务业和配套设施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立、发展和充分利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需要相应配套的基础设施来支持企业的发展。集中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将大大的节约成本,基础设施建成后,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就可以产生更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7)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借助产业集聚区产业链,可以集聚大量中小企业,它们之间在技术上既替代又配套,在市场上既竞争又结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专业化市场的形成。中小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是企业规模小、市场接近难、市场势力弱、融资渠道少、人才储备不足、信息资源欠缺,等等,而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的网络化正是把大小不等的各厂商和各类机构联成一个有效的网络,弥补了中小企业的不足。产业集聚区有着良好的创业和创新的生产科研环境,有着许多优惠的自主政策和便利的政务服务,一些产业集聚区建立了科技创业“孵化器”、“科技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区”、设立了科技风险基金等,以扶持中小企业的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和研究。同时,集聚在产业集聚区内的大企业大项目催生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也为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两头延伸发展带来了商机。产业分工的专业化,以及地理的接近性、社会关系的依赖性、外部经济资源的共享性等因素极大地增强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促使中小企业做专做精。这样就可以与大企业实现共同发展。

(8)有利于提高城乡人口的就业水平。产业集聚区内大量的企业以及企业所延伸的更多配套服务业可以提高大量的就业岗位,有利于解决当地人员的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很多产业集聚区引进了众多的中外企业,其中居多数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为社会提供了更多适宜的工作机会,而且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往往融合在一个强大的产业链中,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其提供的工作机会比较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社会经济矛盾。

(9)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城镇化建设。集聚经济是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也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原来就是个偏僻小镇,中国的深圳原来就是个渔村。根据城市功能学说,城市形态功能是关于城市地域空间和硬件设施的布局,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功能赖以发挥的基础和载体,而城市的社会经济功能又将带动城市空间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城市功能的历史发展看,没有城市空间就没有城市功能;城市不同的空间布局,又会形成不同的城市功能。我国各地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就是一种产业布局的调整,是对各个产业部门在空间上的再安排,也是城市功能的再塑造。上海、天津等一些老工业城市之所以能够迅速改变城市面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同样,昆山、东莞这些新兴城镇的崛起,也同样得益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

(10)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区以较小的成本为企业集中供热供气,集中进行废水废气等工业污染物的处理,大力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广泛开展创建园林绿化和生态示范区活动,提供了生物医药、芯片制造等高科技产业所需要的特殊生产环境,使产业集聚区与企业共赢,人与自然和谐,保障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有利于推动经济以较快的速度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之中。产业集聚区内集聚的企业有许多是来自各国各地区的厂商,这些在华投资的外商、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厂商将其供销渠道、制造技术、科研开发、市场、信贷关系等经济联系带进内地,内地企业则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加深了我国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在与国际竞争和国际接的过程中增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为我国区域经济走向国际化和专业化奠定了稳步的基础,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参考文献:

[1]陈雁云.产业发展.城市集聚耦合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J].改革.2011(04)

[2]朱丽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南昌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空间耦合构想[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5)

[3]全胜跃.产业集群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1(14)

[4]孙艳,陈纪忠.基于产业集群的泛北部湾城市群互动发展研究—以中、越沿边城市群为例[J].特区经济.2010(01)

篇3

1. 三钢自备电厂取得的经济效益分析

1.1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三钢2012年1-7月自产发电量已占到外购电量的45%,按每度电的售价0.608元计算,1-7月的直接经济效益已近20000万元。随着自备电厂的管理水平及各项技术指标的不断完善,自发电量将不断上升,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也会显著提高。

1.2用电成本分析

三钢2012年1-7月外购电的平均成本为0.5573元/度,从上表看出,随着最新技术使用,自发电成本不断降低,仅此一项就减少用电成本支出约7000万元,节约了大量的资金,目前三钢仍将进一步采用最新技术,进行技术革新,深挖内潜,提高自发电量,降低发电成本。

1.3投资收益率分析

热电站2台1.5万KW发电机组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价值5000万元,是由三钢钢联电力发展公司作为投资方,三钢集团以财产租赁的形式进行生产经营。热电站年销售利润约为1600万元。4#高炉TRT设备由三钢自行购入,电机额定容量为6000KW,工程投资2496万元,年销售利润约为1100万元,随后相继建成5#、6#、7#TRT; STRT工程总投资约6000万元,是三钢炼铁综合生产能力改造项目的重点配套工程,相对于独立的高炉煤气透平发电机组(TRT)和汽轮发电机组,STRT发电机组减少了一套自动控制系统、一套调节油系统、一套发配电系统,还减少了厂房用地和运行人工成本,每年按并网电量10000万千瓦时和每千瓦时0.6元计算,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6000万元,投资收益率均十分可观,短期内就能将投资成本收回。STRT投运后,大幅提高了二次能源的利用率,对提高三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使三钢节能减排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1.4税务成本分析

为更好地鼓励企业综合利用资源,来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7号)就相关问题做了后续的规定。

2. 三钢自备电厂产生的社会效益

三钢自备电厂不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近年来三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产生大量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给三钢环境治理造成很大的压力,若处理不好,对三明市原本就不理想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无疑是雪上加霜!三钢过去是“资源——产品——废物”单一发展的经济模式,将富余的煤气放散到空中,即造成能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在TRT建成前,高炉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压煤气是通过减压阀强制节流和形成噪声变成低压煤气后送往低压管网供用户使用。如今三钢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富余煤气、各分厂的蒸汽、高炉余压余热发电,从源头削减一次能源的使用消耗,最大限度提高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向大气排放各种污染,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热电站的锅炉使用的燃料全部是煤气,锅炉作为煤气平衡调峰,煤气多时,锅炉多烧富余煤气多发电,煤气少时减烧煤气少发电,为三钢实现煤气零放散的目标提供条件;TRT装置更是不消耗燃料、无污染的最经济的发电设备,在发电机组运转时,不改变高炉煤气的化学性质,也不影响原有煤气用户的正常使用,却可以回收原减压阀组白白损失的压力能和热能,有效解决减压阀组减压时产生的噪声污染和管道振动,是一项收效十分显著的节能和环保装置。由于主要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生产监控,电厂职工的工作环境很好,提高了职工工作积极性,体现了三钢“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同时也为三明市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自已应有的贡献。

3. 三钢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的途径及发展前景

篇4

【关键词】群众文化;公益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关系

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文化工作既要面对市场竞争,不断寻求自我的生存和发展,又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公益性文化的责任,发挥其自身的功能。近年来,经过广大群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在这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本文试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论述:

一、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和作用

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人们职业以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活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和辅导的工作。其功能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在当今就是要培养现代人、教化现代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参与其中,接受各种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进步。要想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就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工作的长期实践中,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方针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党的十五大报告深刻地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的文化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在一部分文化经营者中,由于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和市场的自发性倾向,往往容易导致经营和消费的短期行为,造成一部分文化艺术产品和艺术门类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失衡,造成文化的长期积累和短期消费之间的失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运用经济、舆论等手段,扶持那些社会需要但暂时在市场竞争中还处于困境中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业,从而把文化发展引导到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轨道。随着文化建设的加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好。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就是要向实现两个效益最佳结合的目标努力。

回顾上述方针原则,我们群众文化的工作思路也就更加明确了,那就是: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是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唯一途径,而实现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群众文化工作的广泛性与普遍性

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还必须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群众文化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早在建国时期,群众文化事业的公益性质就已确定,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是国家设立的全民所有制文化事业机构。它担负着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任务,应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即获得最大社会效益为最高宗旨。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宫的改革,群众文化的公益性有所削减,自我形象有些模糊。有些地区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文化活动单调,专业人员流失,文化宫名存实亡;有些地区存在盲从现象,把精力投入到经营活动中,忽视了正常业务的开展,只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这一切曾使群众文化工作者感到非常茫然,无所适从。党的十五大报告为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进一部增强了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信心和信念。

坚持公益性质,就是要牢牢守住我们自己的阵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把社会效益摆在突出位置。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渗透、影响人们思想信仰的前沿阵地。即使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所履行的诸多职能,也是市场文化和正规的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公益文化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凝聚着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陶冶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操。在引导群众进行文化消费方面还可发挥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开展业余群众艺术和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方面,可起到示范和导向作用。

联系到目前社会上算命看相、烧香祭鬼、赌博、等不良现象,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到:思想文化领域,群众文化不占领,歪风邪气必然乘虚而入。在当前,我们要大力发挥公益文化的功能,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思想来引导群众,教育群众。通过活动体现崇高向上的精神,时时处处不忘突出“主旋律”,激励人们热爱党、热爱祖国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在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已从过去单一的文化需求转变为多层次、多元化、多需求的复杂的结构状态。群众文化工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辅导和示范职能,要用健康的文化产品和丰富的娱乐形式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业务的培训、创作的辅导、社会艺术课堂的开辟、地方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搜集和整理、群众文化理论的研究都需要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来承担。只要坚持并强化群众文化的公益性,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就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篇5

为满通量的快速增长,需要对一些早期修建的公路进行改扩建,公路改扩建对现有的交通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果施工组织管理不好,会造成交通拥堵,甚至短时交通中断。交通中断影响巨大,因此,如何加快施工、实现快速施工,缩短工期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公路修建过程中,路基工程一般占总工期70%左右,路基工程的施工受地质地形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对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快速施工的项目管理模式、施工组织,交通管理与疏导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以加快公路路基施工速度,从而为尽快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提供坚实保障。

本文以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快速施工及管理保障等关键技术为主要研究目标,从公路改扩建工程的特点出发,进行了基于路基快速施工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P3软件的山区公路路基改扩建工程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实现了对工程进度计划的跟踪、调整和动态控制,为快速施工提供了管理保障。为确保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的路基快速施工,提出了应用于多工作面条件下的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施工优化排序方法,并确定了路基快速施工的动态物流管理的目标、模式、实施的关键内容和环节。针对不同路基改扩建模式提出了相对应的交通组织管理方法,提出了以外部分流和内部交通组织为核心的路基改扩建作业区交通量控制策略。针对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长,工期紧张,对异常天气、夜间施工等对于交通以及施工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制定了异常天气、夜间施工及高峰时段的交通预案,最后建立了改扩建期间交通应急管理方法。

2 经济效益分析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先期建成路段由于设计标准较低、超中、大修期服役等原因,已经无法适应目前交通量日益快速增长的需求,面临着大修、改建、扩建等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交通建设的重点已逐渐向山区延伸。受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合理利用及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往往采用旧路改扩建方式来提高公路等级,许多改、扩建公路的部分路段都采用了旧路改造的方法,原则上以现有道路为主,只要路线线位、线形满足规范要求的,尽量利用老路改扩建,以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占用山区有限的耕地资源。

对于山区公路改扩建项目建设中,存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期紧、建设资金少及保通压力大等诸多问题,针对改扩建路基快速施工特点,提出了基于P3软件的山区公路路基改扩建工程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实现了对工程进度计划的跟踪、调整和动态控制,为快速施工提供了管理保障。为确保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的路基快速施工,提出了应用于多工作面条件下的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施工优化排序方法,并确定了路基快速施工的动态物流管理的目标、模式、实施的关键内容和环节。针对不同路基改扩建模式提出了相对应的交通组织管理方法,提出了以外部分流和内部交通组织为核心的路基改扩建作业区交通量控制策略。同时还提出了适应路基快速施工的预制构件式挡墙和石笼挡墙等路基支挡防护结构,确定了手持式落锤弯沉仪和面波法(包括附加质量法)两种路基施工质量快速评价方法。

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快速施工技术,2009年以来该成果在泌阳县S334至马谷田公路、泌阳县二铺至双庙公路、S220-文城-阳丰公路等改建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工程应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多次到现场实地指导、试验。提出了基于快速施工的山区改扩建及抢修工程路基快速施工项目动态管理模式,从项目施工施工准备、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与贮存,使项目的管理水平上了新的台阶,为加快施工进度提供管理支持。针对S220-文城-阳丰公路通行车辆在工程施工期间不分流,沿原路线行驶,根据改建工程施工步骤,提出了山区公路改扩建作业区的交通管理与疏导方法,编制了作业区突发事件预案,保证了路基施工期间的车辆通行。泌阳县二铺至双庙公路由于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长,工期紧张,所以异常天气、夜间施工、发生交通事故以及出现交通高峰时段在所难免,这些因素对于交通以及施工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制定了异常天气、夜间施工及高峰时段的交通预案,最后建立了改扩建期间交通应急管理体系。在地形条件差的路段,采用预制结构、组装式结构等进行路基挡墙施工,节约了施工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对交通的影响。针对泌阳县S334至马谷田公路工程快速施工的要求根据合同工期,实施超前路基施工组织,进行了路基快速施工工序与施工阶段优化,路基施工过程的时间组织,使工期提前了15%,节约管理及建设费用280万元。项目组提出的石笼及石笼加筋土组合式挡墙加快了路基施工速度,降低了工程量,与传统浆砌片石和片石混凝土挡墙相比可缩短挡墙施工工期约20%,从而节约了工程建设与管理经费。

通过项目工程应用表明,根据工程具体特点,采用项目提出的改扩建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式、交通组织方式、路基支挡防护结构及路基施工质量快速评价方法,不但能大大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达15%-20%,同时能节省工程投资。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公路设施建设,遇到大量路基工程,仅在建和未建的高速公路就达5万公里。本项目成果应用于这些高速公路,按节约工程建设费用、减少交通阻断的费用、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费用等进行粗略的计算,其经济效益将达数亿元。

3 社会效益分析

3.1 对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支撑作用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解决山区公路改扩建及抢修工程路基快速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了改扩建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并对新的结构、新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应用,为公路改扩建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3.2 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显的,仅从宏观的技术角度看,本项目研究解决的问题是我国山区高等级公路改扩建、抢修、养护的若干关键技术,通过项目的研究,使工程的管理更为合理,从而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采用新的技术和结构,来提高公路施工速度、并保证工程质量,减少建设费用,缩短工程建设周期、确保公路畅通、降低建设成本,由此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3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使项目参加单位技术人员的科研素质和学术水平得到了提高,将有利于培养从事公路科研工作的年轻的专家和学者。

结束语

改扩建工程同新建工程一样,施工质量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没有质量就达不到投资建设的目的。本文结合山区公路改扩建项目施工管理与技术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路基施工优化排序方法,提出了预制构件式挡墙和石笼挡墙两种适宜快速施工的支挡与防护结构形式,为路基快速施工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从管理和技术方面进行了社会、经济效益分析。路基快速施工的关键技术提高了山区公路改扩建项目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降低了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在山区公路进行改扩建施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济;社会效益;策略;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content of our country highway as a transportation work is very important. The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economy socie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 effect is more outstanding. This effect is gradually becoming apparent. The freeway is the transportation of the aorta, the core task is to promote economic benefits of higher returns, so as to realiz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However, the overall efficiency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must first depend on good operating ability and the whole operating system enhancem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low expressway operation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specific ways of how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Keywords: highway; economy; social benefit; strateg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在,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同时为我国的社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至于现在国际社会将高速公路的发展视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速公路作为一项新型的收费还贷服务性行业,采取措施提高运行过程中的快捷性、安全性、通畅性、舒适性,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同时能够有效实现社会和经济最大化目标。同时高速公路的相关目标的实现还要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高速公路其自身的“高速”性能进行挖掘,建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促进整体效率的提高,积极增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工作,积极挖掘相关的经济效益的增长点,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相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提升。

提高高速公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相关意义

高速公路产生的相关效益有两个方面,具体而言即为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高速公路经济的意义的相关分析

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紧张交通运输状况的缓解,有效提高相关的运输效率,此外还能有效促进相关运输的结构的转变。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相关建筑原材料行业的发展与壮大,进而能够对建筑行业以及机械行业的进步与革新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进而对社会的就业需求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有效存进高速公路网的形成与完善,同时逐步解除相关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相关制约作用,这些都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市场分布格局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进而有效完善相关的市场,进而积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同时对改革开放的进程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形成,同时对周边经济以及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产生良好的带动作用,进而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的经济全方面的发展。

(二)提高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意义的相关分析

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提升同样有着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一方面,能够对高速公里的升级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对于交通运输结构的完善,进而形成具有多样、高水平特点的运输法式,对交通运输的拓展以及交通运输结构的完善起到良好的积极促进作用;第二方面,能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促进香港交通条件的改善,同时积极聚集相关的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而有效影响着高速公路自身的纵向发展;第三方面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关公众的生活质量以及相关的现代化物流效率起到积极的提高和促进作用,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提升能够对这种一体化的运输进程起到积极的加速作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互动的局面,进而对人们的外出的动机性以及选择性起到良好的优化作用。

提高高速公路经济与社会效益相关思路和策略

(一)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十分必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于任何一项工作的实施过程都应该建立相关的规章以及管理措施来进一步进行完善和约束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整个流程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而言,这种新兴的行业更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而发挥其在运行过程中相关的科学性、、严密性以及权威性,从而充分保证整个得高速公路系统的营运管理工作充满活力、运行规范、实施顺利,进而实现其最终的目标,即为能够收费还款,以及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发挥极大的社会化效益。结合在高速公路实际营运过程的相关情况,在其管理规章的制定过程中应该设立相关的准绳以及依据,同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进行行动,尽量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而且要奖罚分明,一视同仁。管理制度的完善,要实现管理过程的数据化和规范化。此外,还要积极促进相关高速公路工作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积极保障相关营运管理工作的顺畅落实,比吗出现相关的贪污作弊现象。着重从免费率的控制以及对车辆通行费实证率等方面进行考虑进而有效提高高速公路收入的增加。

(二)从营运管理成本的方面着手

可以从营运成本管理的成本控制等方面入手,进而充分提高效高速公路相关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具体而言相关的措施有挖潜增效以及精简机构等相关形式。在高速公路的实际运营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关人力资源措施,制定相关的开源节流的计划,从而充分开发相关的经营潜能,尽可能聘用一些一专多能的人才。以上的相关措施能够对高速公路运营成本的降低以及提升相关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起到良好的积极推动作用。一方面,对于高速公路企业管理机构的简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减少相关的工作问题。另一方面,精心进行员工的选择与聘用,应该着重加强对于多方面人才的聘用,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与资源优势,进而促进工作的主动性,进而充分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从服务方面入手

采取措施对相关工作的服务质量进行提高,能够有效建立良好的服务形象,进而对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提升和推动作用。高速公路的服务一方面能够方便人们的出行的方便,另一方面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相关要求。因此,公司营运管理的服务质量的水平,对于交通行业的形象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相关的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应该建立相关的机制,定期对相关的对乘务人员进行培训工作,进而促使建立一种安全、舒适、优美的工作和服务环境,同时还能够在广大的服务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口碑,进而在侧面增加相关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注重开展多方面的文明工程的开展,积极推动服务的标准化和细则化,同时对各种赏罚制度进行明确。一般在在服务行业中产生的消极影响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能够有效得到消除,因而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时时重视对于高质量工作的重视,采取措施循序渐进的推进服务质量的提升,从而能够有效稳步提升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从通行效率着手

在提升效率和节约住处方面,高速公路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与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更加为这个过程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互联网收费正在成为高速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联网收费,是指充分是运用相关的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积极有效促进相关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同时能够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通畅。这种收费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相关收费站的建设,同时能够有效实现相关收费行为的规范,进而很好的弥补了贪污作弊的漏洞,进而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为大家提供更加便捷实用的服务。在联网收费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充分遵循相关标准,统一进规划、结算、发卡,撤销相关的收费站,同时要积极降低相关的营运管理成本。

总论

高速公路已经成为了人们一种十分重要的交通出行方式,由于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带有浓烈的公益性色彩,而且其建设方式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相关的财政支持,大量的资金消耗严重制约着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人员要充分认识这个过程的重要性,积极从成本和盈利的角度进行考虑,进而制定出相关的合理化措施,这样才能有效高速公路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资料】

1 董平如;罗江浩;;高速公路运营成本管理问题探讨[A];中国公路学会’9术交流论文集[C];1999年

2 朱光仪;柯晓华;;白花山、南面山隧道设计与施工[A];湖北省公路学会第七届优秀论文集[C];1998年

篇7

【关键词】经济性;电力系统;智能电网

0 引言

由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增长,新型能源系统正在从一个集中式和连续性的系统,转化为一个分散式、间歇性的系统,为了提高运行的灵活性和效率,我们可以站在电力价值链的需求侧寻找“隐藏”的灵活性的应用。需求侧管理(DSM)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DSM在本文被定义为一种机制,用来控制非时间关键的需求或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常数的需求的控制。它要求消费者通过改变其目前的消费模式来提供灵活性。

观察DSM对于为了灵活性而进行的行为改变的影响是有必要的。为了设立试点项目以加强这一必要的观察,本文进行了关于DSM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两项研究。这两方面受到DSM设备设计的影响,并提出研究结果。最后,提出了采取的措施并实施进行、制定结论和建议。

1 经济方面

能源转型的趋势将给一些基础设施和市场带来挑战。因为(高峰)需求的预期增长,必须要升级已老化的基础设施。由于无法大规模地储存电力,电力的供求必须始终平衡,这就给市场带来挑战。间歇式能源出力的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给维持供求之间的平衡带来困难。另外,消费者拥有的分布式发电的应用导致电网更加不平衡。

在当今的自由电力市场,不同的参与者对DSM有不同的兴趣。风电场对DSM能够有助于他们的预测而感兴趣。另外,在国家现货市场购买电力的聚集户或零售商可以利用DSM察看现货市场上的价格波动。DSO对DSM感兴趣是因为可以利用其减少高峰用电需求,并提高电网使用效率以及推迟电网投资。

DSM试点项目的目标制定如下:

(1)尽可能高效、就地使用当地生产的可持续电力;

(2)尽可能高效地使用当地电网容量;

(3)每天将电价波动发送给消费者。

通过将它们解释为期望的行为,才得以将这些目标通过DSM设备实现。

2 社会方面

能源转型带来了社会方面的挑战,具体体现在对创新带来的文化变革的本能抵制,以及对可能发生的影响价值链中不同参与者地位变化的抵制。消费者将为了达到目标而进行的行为改变进行放大,这也使得消费者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必要的行为改变是多样的,DSM设备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被认为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基于仪器开发的前期接入用户。通过定性消费者研究和影响来研究消费观念,目的是为了满足DSM设备开发所需,为达到所需的灵活性而促进新行为的采用。

评价当前电力消费行为和预期因变化带来的困难。改变用电行为的第一个困难是,消费者在决策过程中参与程度很低,因此常常基于价格基础作出决策。第二个困难则是,由于缺乏沟通数据,消费者一般不太可能知道他们的消费价格,或不了解他们的用电量。传统电表是隐藏在电柜里,而且很难看得懂。因而对信息的反馈就成为用电行为改变的基本模块之一。

3 灵活性需求的设计

当前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改变所要达到的目标,将是本文设计的基础。我们假设行为变化需要一些仪器设备使其实现,并能够提供足够的激励。下面将这些设备按照技术,激励,互动和传播进行分类。

3.1 技术

研究表明,自动化DSM最有可能成功。虽然参与者对提供灵活性更感兴趣,但他们自身几乎不想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需要开发硬件,和使灵活性需求自动化的决策算法。尽管事实上我们优先选择自动化技术,还有一些相关顾虑,比如失控,潜在的技术风险,隐私风险,失去舒适性以及根本不能提供灵活性。这些忧虑在技术发展和互动中需要特别注意。

3.2 激励

需要考虑两方面的适当激励:满足所寻求的情感奖励和物质奖励。直到现在,灵活性激励的设计的考虑仍更多的停留在物质奖励方面。而在情感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物质奖励:

(1)经济奖励(减免账单,现金回赠);

(2)获得新的硬件和软件;

(3)情感奖励;

(4)好的感觉(例如社会认可,平息不满);

(5)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收集环保品并捐赠给绿色能源倡议者或其它组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6)获得成就感(例如分数、级别、奖励等)。

3.3 互动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讲,必须控制好人机界面的设计,而对这些人机界面的设计应该能够支配系统其余部分的设计,因为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界面就是系统。另外还必须要给用户提供一个简单而运行高效的系统。这可以用作完成简单任务或引导用户行为达到预期效果,且需要满足所需的奖励(参考“激励”)。

3.4 传播

有人争论道:虽然初次的公开展出对于传播行为变化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往往不能被观众所喜爱,而且会产生抵触。津贴当然能使人开心的,但是并不经常能够引导至预期的行为。我们需要一个有说服力的传播来使产品能够被观众所熟知、所接受,甚至激发起购买的欲望。这就需从以下内容转移焦点:

做对环境有益的事,可通过现在开始使用绿色电力;

当住宅分布式发电变得更普及时,尽可能高效的使用自己发的电;

当电力或者关键时刻的电力变的非常昂贵时,可以节约大量的金钱。

4 实施执行

为了在一个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参与的试点项目中展示其可能性并研究DSM设备的效果,世界上的某些公司开始进行了实际项目的研究。荷兰的Enexis公司已经在其供电范围内推出了一个战略研究项目。第一步是找到Enexis供应区域内的建设开发项目,并需要积极与商业项目开发商,房产公司以及市民的接触和会谈。

在这些得到巩固并且彼此的目标得到统一之后,还要寻求与能源零售商的联系,以便获得客户关系管理、消费账单还有消费者对项目的互动等专门知识。比如某财团已经在荷兰两个新开发地区建立了一个智能电网示范项目,这两个地区是: 250套公寓以及布雷达市内的60套半独立房屋。该财团由一个项目开发商(Heja),一个荷兰能源零售商(Greenchoice)和DSO Enexis组成。这个组织将联合开发并建设必要的设备来灵活调度这些房屋和公寓里的用电。

5 结论及评价

灵活性需求对于我们未来能源系统的承受能力、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是相当重要的。每个参与者对DSM的期待都有所不同,并且成本和收益并非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参与者们需要清楚地理解他们对DSM的兴趣以及不同的目标,以便真正达到为公共目标服务。

DSM设备的开发需要许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因为没有一台设备可以单独实现为达到灵活性需求而进行的行为转变。需要开发出不同的设备,每个设备能够完成部分目标。此外,为更具灵活性的用户提供更低的合同价格又是一个方面。为了使灵活的需求侧管理方案获得成功,整体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Strbac,G.Demandside management:Benefits and challenges[J].Energy Policy ,2008,36:4419-4426.

篇8

关键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外部性;社会效益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4.20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4-0090-05

Abstract:Taking Zezhou county as example,this paper measures the externalities and social benefits of rural collectiv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land circulation by value transformation model and investigating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net externality of industrial land is negative and its social benefits are lower than economic benefits. The net externality of other transfer land types, such as commercial land, residential land, infrastructure land and idle land, are positive and their social benefits are higher than economic benefits. The conclusion proves that land circulation of rural collectiv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can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at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ternality occurred in process of circulation and the transferred land types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Therefore, there are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social benefits of social benefits rural collectiv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land circulation, such as making suitable land use plan at villagelevel, strengthening the law enforcement and completing the circul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rural collectiv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land circulation; externalities; social benefits

现阶段,我国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了要素供给方式,尤其是“土地宽供应”在新的济增长模式下已难以持续,因此土地要素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简称经营性用地,下同)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经济发展是客观使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赋予经营性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入市,从政策层面提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简称经营性用地流转,下同)的基本框架。而后五中全会《决定》又提出要统筹推进经营性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可见经营性用地作为极具价值的生产要素,已成缓解国家建设用地紧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经营性用地流转也积极推动了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提高了农村建设用地价值,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和行政规制,流转无序也引发了违法用地行为增加,利益分配不合理,社会矛盾多发,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1]。因此经营性用地流转对社会发展产生双重效应,具有强烈的外部性[2],说明经营性用地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而且其流转具有社会决策特征,所以通过社会决策可显化人们所忽略的、外溢的外部性,真实揭示经营性用地流转产生社会净效益。

本文基于泽州县经营性用地流转实证分析基础上,通过经营性用地流转外部性分析与测算,揭示经营性用地流转后社会净效益,以促进社会整体效益提升为目标制定决策,以期为现实中经营性用地流转决策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1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社会决策分析

经营性用地是城市工业转移和政府招商引资的主要承载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转过程中土地利用方式将会发生改变,土地从低权能向高权能流转,土地使用权主体由农民变成使用者(见图1)。村委会受农户委托将经营性用地流转给使用者,一方面经营性用地的流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利用闲置或低效的存量农村建设土地,优化利用的规模结构和产业结构[3,4]。因此,经营性用地参与流转与资源优化配置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5]。另一方面流转过程中出现低效投资、违规建设、大规模基础设施投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农村的收入分配格局改变,诱发新的土地矛盾等负面影响。所以经营性用地流转对农村区域的影响包括直接经济影响及相关外溢效应或者外部性。因此农村经营性用地流转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和安排,对其流转的外部性有正负两面,需综合考虑,因此有必要对外部性的社会影响进一步讨论和分析。

(4)权属不清容易产生土地纠纷。主要指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由于处于虚置状态,相应权属不清,导致拥有使用权的单个农民与所有权者村委会对经营性用地入市决策很难一致,易产生土地纠纷。

(5)生产生活垃圾堆积。主要是由于商业活动、土地开发施工和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还包括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增加了垃圾管理成本。

正外部性包括:

(1)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完善。主要指通过流转,集体财政收入提高后,有能力投入资金改善本村的天然气管道、自来水、有线电视、商服或学校等设施,同时修建了交通道路,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2)就业机会增加。主要指新的企业通过经营性用地流转进入村庄,雇佣当地劳动力,增加了村民非农就业机会,同时增加家庭非农收入。

(3)保有的集体建设用地增值。主要指随着企业入驻及生产环境改善,引起周边未流转建设用地增值。

(4)产业承接能力提高。主要指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及劳动力素质提高,增加了村庄对各类企业的吸引力。

(5)农民福利提高。主要指经营性用地流转,通过收益分配,增加农户收入,提高生活品质。

2.5 测算方法

2.5.1 外部性的测算方法

经营性用地流转的外部性测算主要是采用价值量化法与分项加和法对经营性用地流转外部性进行统一标准的价值化表达。并借鉴相关文献中外部性定量测度方法[10~12],采用以价值量化方法为主的综合计算方法。具体计算公式见表2、表3。

3 结果分析

3.1 外部性计算结果

根据以上测度方法计算研究区5种土地类型的外部性,流转为工业用途的开发地块(如表4至表6),净外部性为-2460.61元/hm2,流转为其他用途的地块净外部性均为正值,流转为基础设施建设地块的综合正面影响最大,依次为住宅用地、商业用地与空置地块。

从正外部性计算结果看(见表3),工业用途和商业用途的流转土地正外部性较高,说明两类转换用途带给农民就业保障和集体土地增值效应明显。其次,基础设施及交通用途转换包括道路交通的完善及生活生产等基础设施的改善,确实改善了农民原本落后的生活状况和出行条件,同时提升了农民集体土地增值潜能。住宅用地流转外部性居中,主要是因为远离城镇中心的住宅用地对于集体产业承接能力提高、集体土地增值及农民福利提高影响相对较小。空置的集体土地对农民来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流转未形成之前,其产生的正外部性最小。

从负外部性计算结果看(见表4),工业用地造成的最大负面影响就是生态环境破坏和垃圾堆放,由于工业生产造成的空气、水质、噪音和垃圾等污染,影响原来农民生活的环境,同时由于工业用地占地面积大,流转效益高,政府和集体之间利益分配不合理现象严重,会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等社会不稳定现象。而商业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引起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垃圾堆放和社会不稳定,这与农村的垃圾处理系统不健全有关,以及由于开发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农民的关注,政府和集体之间出现利益纠葛,农民降低了对基层政府的信任。住宅用地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垃圾堆放,农村居民点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堆放现象经常发生,对社区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空置用地产生的负外部性最低。

3.2 社会净收益计算结果

根据2015~2016年4月研究区及相邻区经营性用地流转案例收集和统计,计算得出研究区经营性用地流转土地年平均租金,加上净外部性,得到社会净收益。商业用地的社会净效益最高为96264.49元/(hm2・a),依次为基础设施用地为91790.40元/(hm2・a),工业用地为89472.39元/(hm2・a),住宅用地为54133.34元/(hm2・a),最后是空置用地为50007.80元/(hm2・a)(见表6)。虽然空置用地目前状态处于空置,但不影响土地本身存在的经济价值,因此本文以住宅用地年租金作为参考计算空置用地的年租金。

总体看来,除了工业用地的社会净收益低于经济效益,其他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空置用地的社会净效益都高于经济效益,这说明经营性用地流转在创造经济价值的时候,也带给农民集体积极的净外部性。但是,虽然经营性用地流转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农业生产经营所得,但并不能弥补经营性用地流转产生的负外部性。如果在具体决策时,忽略了某方面的外部性则会导致社会决策偏差和社会净效益的减少。

4 主要结论及对策

本文研究了基于外部性影响的经营性用地流转的社会决策,认为最终的社会影响既要考虑经营性用地流转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要权衡其流转的外部性影响。通过泽州县的流转实例分析,本文计算研究区经营性用地流转造成的净外部性,并根据经营性用地流转案例分析计算出的研究区经营性用地流转经济效益,得出研究区经营性用地流转产生的社会净效益。总体上,发现经营性用地流转产生的社会净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对社会产生积极的综合影响。

篇9

关键词:防止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农防林

1 防止风沙灾害

农防林防风效果显著。据观测,林带有效防林距离为树高的20~25倍,平均降低风速20~30%。林木越高,防护范围越大,效果越好。有叶期好于无叶期。据在德惠县布海乡的观测,宽10m、树高5m、由6行双阳快杨和北京杨组成的透风结构林带,在无叶期林带背风面20倍树高范围内的风速,比空旷地低19%;有叶期降低25%。在农安县前岗乡,4行、12行、43行护路林网,在0~20倍树高范围内,风速平均降低22%;5倍树高范围内降低38%;10倍树高范围降低23%。乾安县大师乡大师村,在900hm2农田上,造起82hm2林带(占庇护农田面积的9.1%),使根本不能正常耕种的跑风地变成了良田。如1976年以来刮了几次30年来罕见的大风,风力达8~9级,有时瞬间最大达12级,在这种情况下,受保护的农田未受害。

2 改善生态环境

2.1 提高温度作用

在德惠县布海乡的观测显示,春季在林带背风面0~25倍树高范围内,空气温度提高0.2~0.8℃;5~20cm深处土壤温度提高0.6~1.4℃。在农安县前岗乡的观测,护路林带庇护区内空气温度提高0.2~0.6℃;5~20cm深处土壤温度提高0.7~1.3℃。这就可以提早达到作物发芽出土的最低温度,从而减轻了低洼地因低温造成的“粉种”。如在布海乡观测,在林带庇护范围内,种子能提早3~5天出土;发芽出土率在1~25倍树高范围内提高46%~66%。由于气温、地温的提高,减少了由寒流而引起的平流冷害,从而使无霜期延长10~15天。

2.2 改良土壤质地作用

由于林带背风面风速变小,随风飘来的有机质土粒降落下来,使林带庇护范围内耕作层土壤物理粘粒增多。据测定,在树高5~20倍的范围内,物理粘粒增加59%~79%,有机质含量提高16%~36%,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明显地好于空旷区。

2.3 降低农作物无效蒸腾强度

水是农防林区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由于农防林的建立使防护区的风速减小,湿度提高,从而防护林区内的水分平衡得到改善。据农安县林业局的观测,高粱的蒸腾强度,林网内比空旷区低25%,谷子低38%。由于农作物水分的无效损失降低,使植物内含水量相对增加,从而能提高水分在植物体内的有效生理作用和对于热灾害的抵抗力。如在布海乡观测,在林带庇护的范围内,高粱生长比对照区高16cm,大豆高11cm,玉米高23cm,谷子高11cm。

2.4 提高粮食产量

农防林的有益作用,综合反映在粮食增产上。据在布海乡观测,树高10m,4~6行杨树透风结构林带,庇护区20倍树高范围内,增产面积(扣除抹牛地、排水沟、耕田路、林带胁地面积)为89.7%~95.6%。作物增产率,谷子为18%,大豆为19%,玉米为31%,高粱为34%。

在梨树县喇嘛甸乡,营造农防林前有1600hm2农田,产量一直不高不稳。自从营造农防林以后,无霜期延长了7~10天。近几年在耕地有减(造林占地)无增情况下,粮食亩产由造林前105kg,到现在增加为244kg。

3 保持水土,固定基本田块,扩大耕地面积

篇10

关键词:预结算编制,控制工程 ,结算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the settle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 a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indicators of the project. Therefore, the settlement of the work quality of management control,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various stage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of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Keywords: budgeting, control engineering, and settlemen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变革,对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各企业领导的重视。如何提高预结算编制水平,对做好工程造价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投资,实现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专业工作者有过硬的基本功,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精神。在充分熟悉掌握定额的内涵、工作程序、子目包括的内容、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尺度的同时,深入工程第一线,从头做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收集资料、积累知识、着手编制。

2.1作好资料的搜集与准备工作

作好准备工作广泛搜集、准备各种资料,包括工程勘察地质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及说明、各类标准图集、察勘现场、调查施工环境拟定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方案研究,走访定额管理部门,收集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地区材料预算价格,确定编制方法。

2.2熟悉施工图纸,计算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单价

在计算工程量之前,必须充分熟悉定额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及子目附注,学习定额问题解答,了解定额子目分项步距,熟练掌握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在此基础上认真阅读图纸,尤其是总平面布置图,了解工程全貌,做到心中一盘棋。在对各专业图纸研究过程中,应随时了解设计人员意图及图纸表达内容,对施工期已发生设计变更也应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做出预算编制分项和计算出相应工程量,合理地套用单价,防止出现漏计、重计、错套等错误。

2.3计算其他各项费用和利税汇总

当前,计算机的应用较为普及,计算机在合并汇总计算工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在减轻预算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减少了人为计算的错误。在计算操作过程中,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对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例如:求和公式范围的输入,倘若不慎漏计一个或几个分项是常有发生的。取费标准的确定,在工程结算时已经明确,但在预算编制期间施工单位尚未选定,如何选择取费标准,在既保障国家及建设单位利益同时又能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3.影响施工图预算编制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施工图预算(静态)投资,是建设单位在实现和完成建设工程项目所花费的一个预期目标值。它是在工程项目开始实施前进行的对项目费用的一种展望和预测,同工程结算(动态)有着质的区别。预算编制超前性注定了从一开始其自身就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问题。

3.1工程阶段性对预算的影响

一项建设工程要经历决策、设计、实施三个阶段,预算是施工图设计阶段中的产物,它产生在实施阶段之前,这就决定了预算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材料价差对预算的影响;国家政策性调价;预算没有考虑现场签证;预算没有特殊施工技术措施等几个方面。

3.2设计修改与变更。工程设计同样受到诸如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技术规范、设计标准、设计手段、建筑材料等客观条件影响和制约。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设计也要相应变化,以适应建设需要,而预算不具备这种预见性,其结果直接导致结算超预算。

3.3预算工程量计算误差。工程量计算是一个重要环节,施工图纸表达是否正确、全面、清晰明了是工程量计算准确性的基础。在市政道路、桥梁及安装工程项目中,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往往在图纸中已有明确标示。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计算方法和数量,是否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需要预算人员校核后方可使用。

3.4设备材料价格误差。在国内,同一种型号设备存在多家厂商生产竞争,价格混乱,报价不一,没有统一的规范市场,编制预算前应根据投资情况选择相应档次的厂家产品作为推荐品牌,施工中尽量避免出现提高产品档次的情况,使得设备材料预算价格同结算相差较大。

4.施工图结算超预算的原因

评标是招标工作全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而评标方法的制定则是评标工作的关键,它关系到评标是否真正做到公正与公平。我国实行的是综合评分法和合理低价中标法,而最常用的是综合评分法。

a编制依据不同。施工图预算是在理想状态下编制出来的产物,是根据施工图纸及说明、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费用定额等依据编制的。结算的编制还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图纸会审纪要、设计修改或变更、现场签证、隐蔽工程记录、材料价差、政策性调价等实际发生全部费用。

b编制时间不同。施工图预算是在设计阶段编制,而结算是在工程实施阶段编制,两者存在着绝对的时间差。

c工程实施阶段控制力度不够。工程项目合同可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合同类型的选择因工程规模大小、工期长短、技术复杂的程度、外部环境及承担风险而定。通常总价合同和单价合同适用于工程量不太大、工期较短且设计图纸全面详细、单价明确、风险不大情况下,此种合同业主不承担风险,工程投资易于控制。成本加酬金合同指由业主向承包商支付工程项目实际成本,并按事先约定的某一种方式支付酬金的合同类型。在这类合同中,业主需承担项目发生的一切费用,因此也就承担了项目的全部风险,而施工企业单位由于无风险,往往也不关心降低项目成本,工程总造价不易控制,增加了项目成本。

d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监督,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尤其是土建项目施工,时间长、场面大、工序多,由于种种原因,施工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做到有效监控,容易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造成资金浪费,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控制。

5.控制施工图结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