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存在的问题
患者病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对于家属来说是极大的应激,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付过程,结果是可以适应和不适应的。人在应激状态下,常见的反应分为焦虑、恐惧、依赖、抑郁、愤怒等[1]。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重、急、变化快,家属将承受着治疗带来的情感痛苦和高昂的医疗费用,探视时间有限制,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后的护理等将会给家属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患者的病情变化时刻会影响家属的情绪和心理,这种心态使家属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极易发生医患冲突。当患者刚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有些家属会硬闯重症监护病房或在监护室门口哭闹,影响工作正常进行[2]。有些家属会猜疑,对医疗和护理工作的不信任,探视时会查看患者全身,一旦发现患者出汗或肩膀外露等,就会责怪护士。
2 心理护理
2. 1 加强护士自身的修养与素质,定期学习心理护理和人际沟通学,加强对患者的责任心,爱心,对家属的耐心,多站在家属位置上考虑,关心家属的感受,适时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家属的心情[3]。
2.2 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在重症监护室护士是第一个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人,在做出准确的判断、急救配合的同时,第一时间电话通知家属,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接受事实。
2.3.护士要有预见性的防范措施,针对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特殊性,病情的危重性,对于可控制因素进行预见性防范。及时加强对家属的沟通,对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医生首先要向家属讲明其必要性,医疗费用问题等;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后,医生护士积极救治的同时也应该向家属介绍探视制度,留下家属的联系式;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等,及时与家属沟通交流取得理解.每日护士在值班期间主动向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及生活护理,在交谈过程中有预见性的发现家属的不良情绪和想法,并有针对性进行沟通,减少不良情绪和意见,同时使家属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持续、动态的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
2.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家属适应环境,亲切热情的接待家属,在探视期间全程陪伴,告知患者目前的病情,主动向探视家属问好,做自我介绍,简单介绍监护室环境,以放松介绍紧张的心情,认真倾听询问,耐心解答,充分鼓励家属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旦了解其困惑,以采取合理的方式调节家属心理压力[4]。
2.5 改善家属休息环境,监护室可在医院的支持下尽可能靠近监护室的地方布置温馨舒适的休息区,为患者家属提供适当的服务及相应的心理咨询。
2.6 鼓励家属之间相互帮助,家属之间相互宣传可以使其形成一个团队,但是,一定要对该团队进行正面引导,鼓励相互关心,相互关爱,帮助患者共同度过难关。
总之,针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特殊情况,在把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作为目标的同时,家属的心理变化各式各样,应注意倾听家属的心声,关注家属的精神因素,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增强家属对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了解与信任,减少医疗纠纷,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同时体现护理工作的价值,提高了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晓静,郭爱敏,高凤莉;ICU病人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2年02期
[2] 李美新;;患者家属拒绝陪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年17期
篇2
人物介绍:
吴清玉,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1976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学院医疗系。197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1982年获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外科硕士学位,1986年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查里王子医院学习,1989年―1993年两次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6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1994年获国家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亚洲心胸外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胸外科常委,国际成人先心病学会,国际瓣膜病学会,和欧洲心脏外科学会会员,参加并主编《心脏外科学》等10部论著,213篇,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9次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先后受到多次表彰和奖励。1995年至1998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医科院卫生部优秀党员,1999年被评为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0-2002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表现中青年专家。
医生也会生病,而且是心脏外科手术的医生。血管瘤就长在这双拯救了无数生命的手上。他的手需要马上做手术,但门外站满了需要这双手去做手术的病人。只好一拖再拖。后来,国家人事部组织专家去海南进行学术交流,点名叫他必须参加。他顿时灵机一动,就在踏上飞机之前,请朋友为自己的手做了手术。大约两个星期光景,手上的伤疤刚刚愈合,他又操起了手术刀站在手术台上。
他叫吴清玉,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心脏外科主任。
说不清吴清玉有多忙,在记者与其半个小时的谈话里,电话几乎就没有中断过。
他是个很爽快的人,话语耿直而充满自信,目光坚毅镇定自若,其披肝沥胆之坦诚能够迅速将距离拉近。他不回避问题,也不避重就轻。比如外科医生非常敏感的”红包”问题,他亦从容道来,他的团队里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我相信他说的话,而且我相信见过他的人都会相信他,因为他确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有那么多患者以生命相托,这样的人不可信赖吗?
医生的责任和使命便是救死扶伤,吴清玉从做医生那天起就牢牢地坚守着这条底线,从未动摇。吴清玉出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个农民家庭,家境的贫寒使他自幼养成了坚忍不拔、勤劳务实的性格。多年来他凭着自身的勤奋和聪惠,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坚实有力的脚步,刻画着自己奋斗的足迹。
在吴清玉28年的工作生涯中,是伴随着“首先”、“首次”等字眼儿“联姻”中一路跋涉过来的,对他来说,事业任何时候都跑不到“终点”,患者的“心脏”给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创造世界记录的机会。
在世界医学史书上,记载着吴清玉对右室双出口合并大动脉左转位这种少见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深入研究,将常规的心内隧道,心外通道术式进行改良,成功根治11例,取得突破性成果这一事实。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下移的矫治术,被国际权威杂志评为一项很重要的进展,论文在国际会议上宣读。美国最著名的医学中心Mayo Cllinic的心外科主任,专程来参观此项技术。
2004年2月底,吴清玉“跳槽”了,在人才流动已成为平常事的中国医务界,52岁的他“跳槽”依然有着不小的震动。这位被誉为全国心脏手术“第一把刀”的中青年专家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声誉已鹊起海内外的情况下,又在清华大学“另起炉灶”,开始了新的领跑和探索之路。
吴清玉认为,在诊断、治疗和管理方面,我国心血管专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有的方面甚至还不如印度、菲律宾。我们缺少能为患者提出整体治疗方案的“一专多能”式医生。缺少团队力量,缺少创新模式,缺少学科间协作,也许都是原因。医学是清华大学21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在清华可以做这种尝试:科研上,借助清华的实验室技术和理工大学优势,对心血管疾病从组织工程学和基因水平上进行研究;可以通过大学平台,培养优秀的专科医生和护理、管理人员。“没有一个医生离开团队可以成功”。这个团队包括上一代医生和下一代医生,包括临床与科研,包括医生和辅助科室,也包括医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篇3
1完善建立护理应急救护体系,制订重大突发事件救护应急预案
1.1成立护理应急救护指挥小组由主管护理副院长担任应急救护指挥组长,护理部主任任副组长,大科护士长、急救中心护士长为指挥小组成员,负责救护人员及物资的调配、组织完成大批量伤员的快速护理处置应对,保障应急抢救工作圆满完成。
1.2组建应急救护梯队我院护理部成立组建了3个紧急医疗救护队,成员分别由各病区护士长及相关专科护理骨干组成,每个梯队均由20人组成,3个应急梯队按月轮流值班,要求队员保持通讯24小时通畅,随时处于备战状态,接到急救命令后15min内赶到急救中心参与应急抢救。另外还组建了一个自然灾害应急救护队,成员由各相关专科护理骨干组成,一旦突发自然灾害,随时准备听从医院召唤奔赴救援一线参与救护;在此基础上护理部还组建了一个人力资源储备库,成员由新进院3年内,且经过正规专业技能培训的年轻护士组成,随时听从护理部紧急工作调配。各临床科室每天还设有应急班,在排班表上用“”表示,为本科室当日轮休的护士,一旦科室遇重大抢救或病员突然增多时,现有值班人员不能满足工作量需要时紧急调用,以保证护理安全(如调动应急班参与仍不能满足的情况下,由护士长立即上报科护士长在本系统内统一调配人员力量)。另外各科室每月还设有1个二级应急人员,排班表上用“”表示,随时准备听从护理部工作调配。为了保证应急工作的实效性,二级应急人员本月不参与科室内应急值班。各应急梯队人员值班期间不得离开市区,如确因要事需离开,需事先向护理部请假备案,由护理部安排人员顶替,以保证应急抢救工作人员力量。
1.3制订突发事件护理应急预案和救护流程图、人员分工及职责,流程图将抢救步骤、人员分工简洁明了地列出,以便抢救时各级护理人员能各司其职,使应急抢救工作有条不紊,有序进行。
1.4列出全院床位设置、急救设备、运输工具分布表,供大批量伤员应急抢救时统一调配。
1.5建立护理应急救护梯队人员通讯录,将各成员的住址、联系方式详细列出,以便遇突发事件急救时人员的快速调配。
2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护工作的实施
2.1对人员进行合理分组、分工,制定明确职责
2.1.1编号组由2~3名护理人员组成,职责:根据伤员多少预先准备急救腕带若干,编好醒目的序号,于急诊接诊处等候,待伤员到达后,按顺序,根据病情程度佩戴相应级别急救腕带,并负责伤员的各种信息采集,汇总,接诊结束后上报护士长。
2.1.2预检分诊组由2~4名有丰富预诊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职责:快速对伤员伤情做初步判断,在观察伤情时坚持一看面容、呼吸、表情、瞳孔、伤口、,二摸脉搏、肢体感觉,三听血压、受伤经过,疼痛,以确保观察全面,评估准确,为抢救重伤员羸得时机。按伤员伤情危重程度分别护送到不同的急诊区域。并负责伤员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和抢救组护士。
2.1.3抢救组由2~4名急救医师和4~10名有丰富应急抢救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组成,职责:按各种抢救程序,严肃认真,动作敏捷,对危重伤员进行抢救(包括吸氧、监护、迅速配合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抗休克等急诊救护,稳定伤员基本生命体征。
2.1.4护送陪检、转送组由3~4名护理人员及若干护工组成,职责:对生命体征平稳伤员护送做辅助检查,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就地抢救,并电话通知急诊科接应抢救,负责护送伤员入住相关专科治疗。
2.1.5协调联络指挥组由相关院领导,急救中心主任、护士长组成,职责:对现场急救工作总协调指挥,通知全院临床科室,医学影像科、药房、血库、手术室、物资供应科,经管科等相关科室做好准备,确保救治流程的通畅。
2.1.6秩序维护组由医院保卫科人员组成,职责:安抚家属在指定区域等候,以免影响接诊、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应急预案的启动为了确保护理应急救护系统的指挥通畅、人员到位、物资保障,护理部于预案实施前在急救中心组织进行了多次突发事件应急救护模拟实战演练,演练涉及各级人员分工、职责、任务、协调等。通过演练使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及各应急救护梯队成员对整个应急救护预案的实施有了感性认识,为随时应对大型突发事件的抢救工作打下了基础。
2.3救治区域合理分区设置批量伤员到来后,预诊护士和抢救室值班医生需进行快速分诊,分类救治,减少混乱。我院急救中心根据伤员病情分为危及生命的特重症,普通重症,非重症,分别进入不同的诊疗区域。危及生命的特重症伤员进红色区域(抢救室),由抢救组医护人员进行抢救,普通重症伤员由预诊护士护送至黄色区域(清创治疗区),一般伤员由预诊护士护送到绿色区域(输液室或观察室),如果区域不能满足需要,以备用转运床作为临时抢救床进行紧急救治。
2.4快速分流、及早安置抢救伤员应“先重后轻”,收治伤员入科应“先轻后重”,以便使大批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急救和妥善安置,并缓解急诊科压力,为在急救室集中力量抢救重伤员创造条件。
2.5接诊、抢救、处置、分流结束后及时汇总准确伤员信息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及主管领导。
3医院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关键点
大批量伤员伤情复杂、危重、伤员人数多,正确执行急救流程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3.1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医院紧急医疗救护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应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注重人员培训,使人人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
3.2根据医院规模建立几支机动性强,应急抢救能力过硬的急救梯队,在遇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快速赶到,并迅速熟练地参与应急抢救。
3.3加强急诊科自身硬件建设和软实力的培养,严格执行急诊科医师,护士准入制度,平时按照“三严”标准,强化“三基”培训,搞好岗前培训和考核验收,把好医护资质关。
3.4严格按照规范管理要求做好抢救物品,药品、抢救设备仪器的准备和管理,并加强专科抢救技能培训,提高急救意识和应急抢救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快速反应急救团队,遇有突发重大事件时,能第一时间赶到参与抢救。
3.5平时就要进行人员合理分工调配,并反复组织培训,使每一位成员知道自己在接诊抢救重大突发事件批量伤员时的定位及工作职责,才能做到工作忙而不乱,有序开展。
3.6根据医院实际科学合理地简化急诊就诊抢救流程,开放绿色通道,本着先抢救住院再挂号付费的原则,是保证急诊科快速应对大批量伤员的前提。
3.7注重“接口”部位的协调配合,所谓接口部位,就是一件工作涉及到各个不同隶属关系的单位或隶属关系相同但涉及不同工种的工作。重点协调好:①医护之间在医嘱下达和执行中的“接口”②急诊和医技、辅助检查科室在申请、预约,特殊准备和结果回报方面的“接口”③急诊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的“接口”。
3.8组织指挥得力是有序快速接诊,抢救成功的关键。遇大批量伤员时由相关院领导、急诊科主任、护士长统一对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合理分工调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整个诊疗过程快速有序,不存在“真空”地带,不出现隐患环节。
3.9严格执行急救流程,抢救过程应遵循“先重后轻”,“先救命后救伤”等原则,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保证良好的急诊室救治环境。
4体会
4.1护理应急救护体系的建立
为我院的大型突发事件大批量伤员的应急抢救提供了人员、物资保障。护理应急救护系统常年24小时处于应急状态,遇有大型抢救任务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出色完成抢救任务。
4.2为伤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大型抢救时耗费最多的是护理人力资源,由于护理人员和物资在抢救时得到保障,使医生下达的医嘱能及时、准确的执行,各项护理措施迅速落实,分组分工管理病人,危重病人有专人负责抢救,护送检查与住院也有专人全程监护,病情变化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抢救,从而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其他急诊病人的抢救也不会因有大型突发事件应对而受到影响,保证了急诊的抢救质量。近5年共应对抢救各类突发事件大批量伤员多起。2009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成功对多起重大突发事件伤员进行了快速接诊、抢救、处置、分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2010.11.29第五小学学生课间踩踏事件135名伤员、2011.8.19爆炸案17名伤员、20人以上批量车祸伤员8起、1起、与爆恐相关的批量伤员数起。近年来所接诊的众多批量伤员,接诊抢救工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无一例因院内急救不及时或因为各个环节衔接不到位而延误救治,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为最大程度挽救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篇4
1集束化护理概述
集束化护理是近几年来最初产生于ICU专业的新概念,于2001年由美国健康研究所(the institute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IHI)提出。其目的在于促进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为危重症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集束化护理将一系列有循证依据的、相互关联的干预措施组合在一起形成护理方案,方案通常包括3项一5项操作性较强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共同执行比单独执行能更好地改善病人的结局田。而方案中的各项元素必须经过循证研究证实有效性,而不是一系列临床护理措施的简单捆绑,其执行不具强制性,可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和病人病情而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IHI推荐的预防中心静脉置管病人的集束化护理方案主要包括5项措施叫:即手部卫生、穿刺导管时提供最大无菌屏障、使用洗必泰消毒皮肤、选择最理想的置管位置及每日检查病人是否需要保留导管。2008年等川创建的中心静脉集束协议则包括了保障最大无菌屏障、手卫生、皮肤准备、创建中心静脉治疗车、避免下肢静脉穿刺等5项措施。国内学者的研究中,除经典的IHI措施外,同时采纳了以下措施:设立监控员或组建静脉治疗小组、开展培养教育、加强置管后导管的维护等,可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
2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护理策略
2. 1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也是集束化护理成功实施的前提。在接触病人前后、接触病人物品后、为病人进行有创操作前、接触病人血液和体液后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研究证明,以手为媒介传播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约3000,医护人员坚持每天做到高质量的洗手,可使手部的细菌数减少6000 ^'9000,并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2500^5000。尽管洗手的重要性已有共识,但目前我国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并不高,这就要在思想上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视度、改善手卫生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反复培训、强化内外监督、反馈以及奖惩结合的管理,将手卫生的相关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之中;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选择适当的洗手液、消毒剂等,以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 2. 2最大无菌屏障置管时最大无菌屏障包括川:①操作者及助手在导管穿刺时应洗手、戴帽子、穿无菌隔离衣、戴无菌手套。②病人采用无菌单从头到脚全覆盖,只暴露穿刺部位。最大化的无菌屏障得到很多循证医学的支持,Jeong等学者研究发现,置管时采用最大化无菌屏障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由。.37%降至。.O10o。而Raad等Cio〕研究显示,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时如果没有提供最大无菌屏障,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可升高6倍。因此,在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时无论操作者还是其助手都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实施最大无菌屏障,最大的无菌化屏障可保证置管时最低的感染发生率。
2. 3选择最理想的置管位置中心静脉置管部位主要有3个: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美国健康IHI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2011)户〕提出,对成人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应选择锁骨下静脉而非颈静脉或股静脉,以降低感染风险。Loren等仁11研究发现,置管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是: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但置管者操作技术不熟练及操作时间过长,亦可增加C'RBSI发生率。因此,操作者应进行严格置管培训,掌握穿刺的适应证,熟悉锁骨下静脉的局部解剖位置及毗邻关系,掌握置管流程及操作规范,并成立专业置管团队,以减少置管的并发症。
篇5
【关键词】 ICU重症监护;护理对策;护理影响因素
【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以及各种高科技的不断出现,最近几年来,许多高端科学技术产品都以广泛用于临床。例如多种检测和支持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ICU病房的普及与规范等。随着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对自己本身及社会的认知能力的加强,人们对生命生理机能的了解也逐渐完善。医务人员通过长期的实验摸索,终于找到了提高对衰竭器官的支持和保护能力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各种危急重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使得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严密监护下,终于战胜了病魔,度过了危险期走向了健康。下面的文字就是对ICU常规护理,护理要求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现介绍如下:
一. 关于ICU常规护理
1.1对于所有处于ICU重症监护的病人都必须要连续24小时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每四小时必须进行体温测量一次并做记录,对于RR , BP , SPO2 , HR(P)必须每小时测量并记录一次。而对于新入院的ICU重症病人必须在其进病房时及时准确的测量其生命体征并做好相关记录,密切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特护记录单,并且要做到对于专门的病人要有专门的医务人员进行密切监测和进行相关护理。
1.2对于在ICU重症监护室做护理的护士必须熟练掌握运用各种抢救仪器和监护仪器,每个护士必须对自己所分管的病人的病情要做全面的了解,对于整个ICU的医务人员必须分工明确并密切合作,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和处理病人的各种突发状况。
1.3用药原则:所有药物的使用在使用时必须进行”三查七对”,并且还要及时准确的记录病人药物的24小时出入量;输液原则:无特殊情况必须无条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输液,一般坚决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除抢救情况),必要时可以用输液泵输液。
1.4医务人员必须按时做好早晨晚间的护理,随时发现病人某些部位脏随时护理如口腔护理、会阴擦洗等;坚决做好“六洁”“四无”的工作。医务人员还必须及时准确的对病人做相关的评分(如Breden评分、镇静评分、GCS评分),还要注意病人的卧位必要时帮助病人调整卧位,使得病人卧位舒适,预防肺部感染及压疮的发生。
1.5对于有插管的病人必须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密切监护防止脱管现象的发生,及预防交叉感染出现。
1.6对于在ICU重症监护室的需要进行特殊监护或治疗(如有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IABP、S-G导管及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的病人按各自的常规护理执行即可。
1.7医务人员在进行交接班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相关交接程序执行,严防遗漏与粗心大意造成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 关于护理安全
所谓的护理安全是说医务人员在对病人进行相关护理的过程中不导致(法律规定以外的)病人身体结构或者功能上的,以及心理上的伤害、功能的障碍、器官的缺陷甚至机体的死亡。安全管理是指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患者健康的前提下,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以及后遗症等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的、及时的有效的控制。随着近几年来医患关系越开越紧张,各种关于医疗事故方面的新法律的颁布,而ICU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基本都是生命垂危的病人,极易发生医疗事故。所以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很关键,护理安全在这样的环境中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2.1关于医疗技术方面 随着现在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要求的提高,因此大量的高科技设备被引进临床。这也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设备的复杂,或者说医护人员对于设备的操作没有彻底掌握,在治疗患者过程中突发某种故障医护人员由于技术缺乏不能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甚至错误,从而延误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在药物方面,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新产品开发周期也越来越短,导致有些医务工作者各种抗生素的滥用,甚至药物剂量应用不当导致药物配伍不当,这些都会危害到患者的安全,及护理安全问题,还会导致院内感染概率的大大提升。
2.2关于医护方面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 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及不断进步,人们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而ICU的特殊性实行的是无家属陪伴的制度,这样会加大患者在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感,因为家属对于患者某些行为的不理解在与我们医务人员沟通时容易引发医疗纠纷。而家属的迫切关心就会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发现护理人员在某些方面操作不规范或者不合理(如书写护理文书不规范、病情书写前后不一等)则极易引起家属的不信任也容易引发纠纷。因此对于ICU的护理人员来说必须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强烈的责任感、无私的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小心谨慎的态度。对于医生与护士来说:可以说医生与护士沟通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对于医生强调的是与时俱进技术或者治疗方法改变很频繁,而如果医生与护士没有进行交流会导致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出现误差从而延误治疗。
2.3关于患者与家属方面 对于病人自己,对于部分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ICU综合症)患者很难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极不配合护理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对于家属简单的说,由于对病情的认识不够彻底,或者抱有侥幸心理,就是不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治疗方案而影响了病人的安全。
三.关于护理要求
对于ICU的护理人员必须以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甚至挽救生命为目的。必须做到严格密切的观测患者的病情,并且能及时迅速的做出判断,必要时还要及时实行各种治疗措施。
3.1关于基础的护理技术 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等,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绝对通畅,保持患者的舒适,用以实施胸部物理治疗方法;在保持输液通路,导尿管以及各种引流管的通畅时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术原则执行,以避免交叉感染;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对患者口腔眼睛及皮肤等处的护理,使患者在生活方面感到舒适;护理人员必须在熟练掌握观察技术的基础上,严格密切的观察和监护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病情的变化,并且综合分析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在患者已经脱离危险期,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使患者的生活规律化、独立化。
3.2关于心理护理 对于患者,一般这种重症的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会出现焦躁不安,情绪起伏很大。所以我们在熟练急救患者的同时,还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进行相关的安抚使患者情绪平静下来,而对于要立即进行手术者需要马上进行精神鼓励。对于家属,同样会有不安和紧张的情绪,护理人员在安抚他们情绪的同时还要不断的与家属交流沟通患者的病情。要求护理人员有极高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能设身处地为患者和家属着想,这样就可以使医患关系相对和谐一些。
四. 讨论
ICU的旨在为生命垂危的病人提供更好的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包括生命支持、生理机能的监测和并发症的防治),甚至是病人进一步达到更好的康复。这也就使得ICU集合了相关专业的高端知识和顶尖技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许多医院ICU病房的普及及规范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人们也提高了对生命生理机能的认识,从而,使得人们对衰竭器官的支持和保护能力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也大大提高了危急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大部分的重症危险病人在ICU的严密监测及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度过了生命的垂危时期,慢慢恢复了健康。
参考文献
[1] 丁兆红,杨延民. 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安全管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08):104
篇6
Abstract: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a rising management discipline in recent decades ge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ow to effectively enhance and improve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work has become a focu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Starting from the importance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on this basis, introduces the strategy and method to strengthen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关键词: 急诊科;管理;门诊病历;医患关系
Key words: emergency department;management;outpatient records;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276-03
0 引言
急诊是指急速的为重症急症病人进行检查和诊断治疗的行动。急诊科是近几十年来新兴的一门医疗学科,具有应急性、风险性、综合性和不间断性的特点,是医院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急诊病人提供诊断和必要的治疗。急诊科的主要任务是对危机声明的疾病患者组织抢救,对无生命危险的急性病人进行救治,在实践中还要开展科学研究、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医疗水平。急诊科是医院的第一线窗口[1],是医院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也是医院外在形象的第一道风景线。急诊科以接纳高危重症病人为主,需要配备高质量的医疗急救设备和高素质的医疗急救人员。目前各大医院都在努力完善急症科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专业队伍,改造急诊科的就医环境,使得急诊科的水平逐年的提高。但是也有一些医院存在着一味的扩建和扩充,而与其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不相适应的现象,医疗质量、医疗作风和医疗安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2]。
1 急症科目前的管理现状
急诊科作为医院对外服务的第一线,必须加强各方面的管理。目前有不少医院在急诊科的管理上存在各种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急诊科医生的医疗水平相对不高 急诊科接诊医生的素质高低是决定是否发生急诊医疗纠纷非常关键的因素,接诊医生素质较高,相应的治疗质量就高,服务态度好,医疗纠纷就少;反之,如果不能保证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则会产生较多的医疗纠纷。而目前由于急诊科的工作强度大,使得急诊科的年轻医生不能安心就诊,并且认为门诊工作不重要,有些刚分配来的实习医生仅仅将急诊科作为一个跳板,实习完之后就跳槽到其他部门,导致了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流动性较大,医疗水平参差不齐,不易管理,造成了刚有急诊经验的医生流失,而新来的实习医生医疗水平不高的现象。另外,由于急诊科平时的繁忙工作,使得急诊科的医生很少参与学习新的医务知识和参与科研,导致急诊科一直以来就是科研的薄弱环节。在急诊科中很少有高级职称的医师,或者很少有、有科研课题或者科研成果的高级医师,缺乏高水平急诊医学的拔尖人才,导致急诊科的医疗水平整体不高。
1.2 急诊科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急诊科医生的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比例,医院在政策上对急诊科在人力、物理、财力和奖金分配方面都没能重点考虑,无法有效的调动急诊科医生的积极性。急诊科本身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很少制定中短期或者长期的工作规划,并且因为病人的各种不确定性而没能规范急诊工作程序。对于急诊科的医生,也因为工作强度大而很少对急诊医生进行培训或者再教育。急诊科的登记制度也相对没有完善,更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质量监控制度,无法对急诊医生从质量上进行监控。缺乏处理成批伤员的应急预案和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准备,典型的案例是SARS病毒的流行,由于对SARS的认识不足导致出现了重大的损失。再比如没有注意防范院前抢救工作中的隐患,急诊的抢救过程应该做到早期、迅速、准确、有效。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规范制度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询问,如病人发病时间、发病症状以及已经进行的处理方法,对病人进行合理的体检,在最短时间内有预见性的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做出诊断。运转过程也需要有严格的操作规范,防止出现未向病人或家属交待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的情况,120急救车上必备的各种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麻醉针等必须保证运行良好;急救车上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等等,这些都需要有严格的规范来保障治疗的顺利实施。
2 加强急诊科管理的策略研究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院内部医疗结构的调整,急诊模式也必须要适应现代急诊急救的医学发展方向,更好的满足急诊患者的医疗需求。为此,医院需要研究各种加强急诊科管理的策略,是急诊科的发展跟上当今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更好为人民服务。笔者经过实践和分析,主要总结了以下方面:
2.1 从急诊科自身建设出发,努力提高医护人员水平 为了使得急诊科的医生能够了解各种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疾病,必须定期对急诊科医生进行岗位培训,使之具有更广泛的医学知识。对于急诊科的医师,要加强鉴别诊断,学习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使用各种医疗设备,如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和电动起搏器等。对于护理人员则要进行各自分工和配合协作的训练,进行各种操作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成批伤员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演练,发现和解决各个岗位整体配合上的问题,增强救治的有效性,减少可能产生医疗纠纷的因素。
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急诊医学专业人才,尽快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急诊医学培训教材,建立急诊专业人员培养渠道,搞好急诊医学的培训基地,全面提高医疗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努力培养一支具有肯吃苦、勤思考、勇攀登精神的专业技术医疗团队[3]~[4]。
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急诊科医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要有责任心,能够将心比心地善待病人及家属,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认真细致的给予治疗,把急诊工作当成自己神圣的使命;要有敬业精神,对患者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同时还要掌握接诊艺术,能主动与病人及病人的家庭进行沟通,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信任,争取病人及其家属的合作。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5]。
2.2 加强急诊科制度管理,规范诊疗制度 加强急诊科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2.1 应用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提供了一种制度,一种规范的操作程序,通过内审、外审发现医疗过程中不符合规定的现象并及时改进,由此规范每一个医务人员的工作环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好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了各种医疗纠纷的产生。另外,作为医院的管理者,从自身也应该提高素质,培养自己在个人气质、文化素质以及道德修养,充分理解领导岗位赋予他的职责和权益,领导者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所管理的团队健康稳步的发展。这也是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 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与急诊科配套的监督机制,比如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制度,设立监督电话供患者随时对医生不满意的行为进行投诉等措施,可以比较快捷而有效的规范急诊体系,能够比较有效的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的奖惩。
2.2.3 规范诊疗制度。急诊科主要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包括:急诊科主任职责,急诊科医师职责,急诊科护士长职责,急诊科护士职责,要求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急诊科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危重病的抢救程序[6];急诊岗位责任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急诊病历书写制度,急诊报告制度,医嘱查对制度,急诊抢救制度,病案管理制度,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负责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指定为了急诊科医务人员一个工作的准绳,任何救治工作都必须遵循这些制度,一旦有违背制度的行为,必须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厉的惩处。同时也要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概念,将管理方法从机械检查型向耐心指导型转变,从发生问题后领导的严厉训斥道分析原因的温情讲解;院领导要能够换位思考,设法帮助急诊科解决在管理问题上的诸多不合理现象。管理过程不能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而是平等对待,关心医务人员的所思所想,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进行合理的引导,增加批次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从而使急诊科的全体工作人员能够身心愉悦的投入到工作中,以一种快乐的心态积极的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7]。
2.2.4 修改急诊科的绩效考核办法。根据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少劳少得的原则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评价,根据对医院的贡献和患者的评价决定每个人的薪酬水平,这样既可以公平的进行薪金分配,也能够充分的动员所有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5 改变现有的急诊科体制,设立适应医疗制度改革的急诊管理模式。传统的急诊科只是作为医院的“支援型”单位,很多医师都是刚分配来的实习医学专业的学生或者从别的科室临时抽调来的医师,临时性的观念很强,医务人员没有强烈的岗位意识。这导致急诊科的领导缺乏工作的长远规划。为了改变这个现状,使急诊科成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就必须尽快建立各种专业的急诊室、抢救室、急症ICU、急症手术室、处理室以及各种急诊检查手段等,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使急诊科从“支援型”模式向“自主型”模式进行转变,抽调高水平的医师组成专职的急诊团队,创建新型的急诊专科,是急诊科成为和其他科室同等重要的医院组成部分。
2.2.6 特别注意要重视急诊科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急诊科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的前提,必须保证每年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和学习新的医疗知识。使急诊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疾病的急救级数,建设一支一专多能的急诊医生队伍,逐步和建立的专业科室共同独立承担全部急诊任务,这样可以更快的解决患者的会诊问题,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治疗。
2.2.7 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21世纪是互联网世纪,网络不仅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各种实时操作,还能为急诊科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快捷的信息查询和表单打印,能够帮助管理者快速的完成各种复杂的统计工作,详细记录患者就诊的整个过程,能够在急诊科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3 小结
本文简单介绍了当前急诊科的管理现状,明显存在着急诊科医生水平不高和急诊科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各种急诊科的管理策略,包括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完善诊疗制度等七个方面的措施。相信通过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急诊科在医院的重要性将会与日俱增。
参考文献:
[1]杨云芳,王一,高玉培.急诊科管理和建设的经验与探讨[J].医院管理,2004,2(09):860~861.
[2]方曼曼,皇甫明放,谢长勇.急诊科管理模式和方法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2):1126~1127.
[3]黄晓琴,叶素蓉.急诊科管理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6,13 (04):239~240.
[4]刘雪白.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3,2(06):712~713.
[5]曾素琴.以医院管理年为契机 加强急诊科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5(Vol 13):1~1.
篇7
“您的病我没有办法医好,但我可以让您舒服点”
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已是胰腺癌晚期,腹部插着管子,伤口疼得厉害,整夜按铃呼叫护士。后来,来了位医生,帮他清理伤口,并把敷在伤口上被脓水浸得泛S的纱布拿掉,换成了女士用的卫生巾做敷料,下面再垫上隔离层。这样处理之后,大概过了10分钟,老先生原先的一张“苦瓜脸”上有了笑容,他悄悄地对医生说:“我活了八十多岁,第一次用这个东西。”医生笑着问他:“好用吗?还疼吗?”老先生高兴地回答:“好用!不怎么疼啦!”这个让老先生满意的卫生巾创意敷料,是杨友华医生进行安宁疗护的一次“杰作”。
杨友华是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放疗科医生,也是台湾最早一批投身到安宁疗护事业的医生。25年的安宁疗护经历,让杨友华对这个专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安宁疗护主要是针对病人的不舒适进行治疗,帮助他减轻痛苦等。在安宁疗护的过程中,病人得到心灵的平静,得到生活品质的提高。”
目前台湾安宁病房主要是接收癌症终末期病人、多重器官衰竭的慢性病病人。“你的病我没有办法医好,但我可以让您舒服点。”这是杨友华在接触癌症末期病人常说的一句话。他的确善于运用专业技能帮助癌症晚期病人缓解常出现的癌痛、呕吐等症状。“在处理疼痛方面,首先是要了解他疼痛的原因,再对症下药、对症治疗。现在,我们有非常好用的镇痛药物如吗啡等。安宁疗护中的护理也非常重要。只要处理得当,90%的癌症末期疼痛是可以在1~3天之内得到控制的。”
对于癌症患者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扰和精神痛苦,杨友华的“话疗”往往也很管用。有的病人在接受一段时间的舒缓医疗,症状得到控制后会问:“我可以这样回家了吗?”杨友华会明确地告诉他:“可以啊,你就可以回家了,然后约你的好朋友快乐地喝酒,过完这最后的美好时光。至于这最后的时间有多长,我也不知道。”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病人的心结也打开了,也就豁然开朗了,甚至活得比预期得久,更有品质。有的病人在临终前会跟他说:“这是我人生最美好最有意义的时刻。”
杨友华解释说,癌症末期的病人,只要出现疼痛、呕吐等不适,就可以住进安宁病房。在症状控制后,就可以回到家里,享受居家照顾,度过最后的时光。一旦再有症状出现,可再住进安宁病房。也有的病人在安宁病房症状得到控制了,但同时生命也到此为止了,就在安宁病房安然离世。“做安宁疗护的医生,人文医学的味道要很浓厚。”杨友华深有感触地说。让他颇感欣慰的是,在台湾,有一批像他一样的专业人士致力于安宁疗护事业,而越来越多的癌症末期病人因此享受到人生最后一程的温暖。
从心动开始,从需求着手,一步步走来
在《经济学人》杂志的智库报告《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全球姑息治疗排名》中,台湾在全世界80多个国家中排名第六、亚洲第一。作为台湾安宁疗护事业发展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杨友华慨叹“这第一名得来不易”。
1990年,台湾第一家安宁疗护病房在台北淡水马偕纪念医院的病房诞生。回想起当年创办的经历,台湾安宁照顾基金会董事、马偕医学院教授赖允亮仍记忆犹新。“我们当时向卫生当局申请做癌症末期病人的照顾,我跟院长去了两次,都被骂了回来――‘你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啊,重要的事情不做,为什么要管‘死人’。”但赖允亮并未就此放弃,几经努力,他们终于在那个条件艰苦、医疗条件有限的地方建起了安宁疗护病房。
“人要善始,也要善终。但大多数人对于死都存在一种恐惧与避讳。在这种社会性的认知偏见下,安宁起始于个别医护人员,去关注、照料所谓‘等死’的患者,为的让他们最后一程走得更加坦然。”赖允亮坦言,“这个过程,我们要面对很多问题”。
首先需要的是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1990年12月,台湾安宁照顾基金会成立。在基金会的支持下,赖允亮带领大家于1991年开始进行安宁照顾专才培训计划。培训的对象有医生、护士,以及社工和牧灵人员(又叫灵性关怀师)。作为此项计划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杨友华深知培训的重要性。他介绍说,癌症末期的病人绝对不只有疼痛,可能会有多重症状,比如疼痛合并恶心呕吐,疼痛合并很严重的谵妄或便秘等等,还有疼痛造成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安宁疗护的核心内容是对末期患者提供全人关怀,除了针对首当其冲的躯体症状如疼痛、呕吐进行治疗外,还要有“心理”和“灵性”的关照,目的是让患者得到身、心、灵的平安。此外,还要照顾到患者的家属(全家),要做到从接诊到临终到居丧的服务(全程),即提供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的“四全”服务,这个工作需要一个团队合作完成――不只是有医生的治疗,也需要护士的护理,还包括心理师、社会志愿者甚至宗教人士的参与。
随着知识的增加、理念的转变,安宁疗护在台湾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赖允亮欣喜地看到,现在有更多的医生愿意前往艰苦的区域去协助发展当地的安宁医疗。
与此同时,学会的成立、法规的出台、政府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安宁疗护的发展。杨友华介绍说,1995年,台湾安宁照顾协会成立,1999年台湾安宁缓和医学学会成立,2005年台湾安宁缓和护理学会成立,相继成立的学会对于安宁疗护这个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安宁疗护这个专业的发展开始提速。尤其是2000年5月23日通过的《安宁缓和医疗法》,更是为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障。“现在台湾的各级医院都有了安宁病房,有专业的团队在做安宁疗护,而且已经把是否设立临终关怀病床纳入三甲医院的考核系统。”
让赖允亮更为自豪的是,“如今在台湾,安宁疗护已从病房走到居家、走到社区,散布到了各个角落。”他给出一组傲人的数据:整个台湾,住院安宁疗护共有724张床位,其中10家医学中心有251张床位,其他的分布在27家区域医院和8家地区医院里;还有居家安宁疗护团队84个;共同照护团队130个;社区安宁疗护团队81个。对于回到家中的终末期患者,安宁团队每周去他们的家中访视、处理,并对其家人进行护理指导;会诊制度则把安宁疗护扩大到整个社区里面。
历数成绩,赖允亮不由得感叹道:“从心动开始,从需求着手,台湾的安宁疗护一步步走到了现在,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让安宁病房成为患者享受人生美好体验的最后一站
相比台湾的成绩,我国大陆的安宁疗护可以说仍处于起步和探索的阶段。在《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全球姑息治疗排名》中,其中“死亡质量指数”这一项,我国的综合得分在80个国家中排到第71位,在亚太地区排名倒数第四。在杨友华看来,台湾地区和大陆同宗同源,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在安宁疗护的发展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包括面临的问题也有类似性。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表示,他们设立了安宁疗护病房,却遇到病人不肯来的尴尬。对此,杨友华坦承,类似的问题台湾在安宁疗护事业的起步阶段也遭遇过。那时,一说到安宁病房,病人的反应是,“我才不要去住你们的病房,我看到的都是走着进去、躺着出来。”“我的家人不要我了,我的医生不要我了,所以才让我去住安宁病房。”同时,社会上也存在对安宁病房和临终关怀“污名化”的现象,有的患者家属会说:“去那个病房,不是都去送死的吗?” 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不理解、不接受,他们开展了大量针对患者和普通大众的宣讲和教育工作。“安宁病房对患者而言,是他到天堂的前一站,也是享受人生美好体验的最后一站。”杨友华说,一开始他们就是这样“连哄带骗”地把病人哄进病房,病人住进去后,症状改善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好多了,等到要出院时,有的反而不愿意出院了。
据相关统计,2015年我国因恶性肿瘤而死亡的患者有280万人,但绝大多数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并未得到应有的照顾。杨友华表示,要想让众多的患者真正能享受到安宁疗护,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工作要做,包括医疗保险的承认,保证医生有合理的收入等,这样才能让患者免去经济上的顾虑,也能让医生能安心于这份工作。
篇8
[关键词] 情志护理;探视;管理;交流
[中图分类号] R0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0(b)-0157-04
[Abstract] By the application of concierge-style meet and see-off, and proactive initiative information, and warm communication, and people oriented psychological management of "emotional care nursing services" humanistic care measures and management, emotional care nursing services have been maximized reduced ailments of patients and the variety of complex psychological and the negative emotional suffering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visitation time, patients could be received med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in the best mental state, so as to achieve an early recovery from their illness, which their family members face reality satisfaction. Satisfaction with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daily ward management and visitation have been presented on orde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motional care nursing services" have satisfied the needs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dependents of the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nursing care, along with deepen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nursing service functions date from a higher level.
[Key wards] Emotional care nursing services; Visitation;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急诊科监护病房不同于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属于相对封闭式和半开放式病区,收治多为急危重症的中老年患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且在就诊急诊科期间,常常为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的危重症患者,通常临床各专科很难收住,这样往往成为医患、护患矛盾高发区,医疗纠纷的隐患时有发生;急诊医学工作中任何失误和差错都会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危害,甚至直接危及生命,易产生医疗纠纷[1]。患者家属往往因为医疗、护理的不满意,招来投诉和辱骂等[2]。因此,以往普遍实施定点、限时、限人的探视方法,这种程式化探视,往往缺少人文关怀,难以体现爱心,少有温馨氛围,还时常发生一些护患间的不愉快。为了真正体现对患者的优质服务和护患“零距离”、服务“零缺陷”、护理“零投诉”的目的,在监护病房探视中运用了“情志护理”。情志,即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所谓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力、树立康复的信心、减轻患者痛苦、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效果[3-4]。两年多来,通过实施“情志护理”的方式和流程,而且反复征求意见,加以改进,摸索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良好效果。
1应用措施
1.1 礼宾式迎送
为了使患者家属能在短时间探视时感受到人文关怀和温情爱心,首先从患者家属进门的那一刻起,实行专人引导,护士站立床旁,以“微笑”或“平和”礼貌相迎,这种礼宾式的迎接方式一下子就拉近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感情;同时精心布置病房的环境,每张病床安装了私密布帘,探试时可以隔离交谈,每个床头设计了彩色温馨床头卡和“温馨提示语”,让患者有家的温馨感,极力营造现代人文环境,对病房进行了色调和功能美化静化的装饰,创造以舒适为主题的温馨环境[5]。在营造关怀氛围中,要求护理小组事先评估患者及其家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考虑到患者的社会关系、隐私和情感生活;了解患者或患者家属喜欢的称谓;在不影响医院管理制度和患者合理治疗情况下,允许患者营造个性化环境。部分患者家属因亲属病情危重或需承担较高的医疗费用可能出现负面情绪,告知探视时应避免声音过高、刺激性语言影响患者治疗。对不合作患者的家属告知希望在哪方面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家属通过抚摸、语言交流等方式安慰、鼓励患者,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自觉性。当探视结束时,护士主动站立两旁,以“微笑”相送,患者家属便会主动自觉满意地离开病房。这种模式可以增加患者住院时的安全感,帮助患者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病情转危为安,并提升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减少医患和护患纠纷[2,6]。重视患者家属的体验和感受的重要性,理解关怀要素和合作能力。让患者家属随时随地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心、精心、细心、耐心、暖心“五心”的全过程礼仪服务。相互礼貌、友好地对待和尊重他人促进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舒适,关怀于探视中的每个人。总之,规范关怀护理语言、工作、操作等行为服务礼仪和流程。护理人员要求做到“五点”: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
1.2 主动式告知
在急诊科监护病房这个特殊的区域中,情志疏导法、情志释疑解惑法、情志转移法、情志制约法、情志发泄解忧法等被临床广泛使用[6]。然而在整个护理服务中,主动告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急诊科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危重、难以自述,患者家属又心急如焚、情急难耐[7];患者病情变化快,患者家属情绪有波动,护士如果理解不到位,会直接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效果,往往一句话说不好或是讲不清,就可能造成误解和矛盾,护理人员要耐心、婉转地做好解释工作,要做到细心周到、热情诚恳、体贴入微[8]。患者家属不是上帝,也不同于普通顾客,他们也有心理变化,不妨设身处地走进他们的心里,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相互理解、规避矛盾和纠纷。要真正得到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这个时候主动告知就显得相对重要了。做各种操作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可以解除其思想顾虑和精神负担,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配合。充分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自主决定权和身体权。危重患者做检查时,有护士陪送检查。为了使护理人员从心底愿意告知、想去告知、主动告知,我们开展了“换位思考、体会患者、甄别情况、积极沟通”的活动,对能进行语言沟通的患者,强调护士说话时应语调适中、语气温和,坚持边操作边交谈、边询问边观察,以达到知情安慰和温馨护理的作用,了解患者的思想、情感、心理及需求,营造友善气氛,减轻患者精神压抑和焦虑状态,调整患者心态,调动患者的内在积极性因素[5,9]。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六个一”:一个热情的问候、一番通俗易懂的环境介绍、一次认真的病情询问、一次认真的生命体征测量、一番真诚的心理安慰、一次详细的药物过敏史了解;对非语言性沟通的患者,基于对个体特异性的认识,情志护理特别强调应根据患者的遗传禀赋、性别年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不同特点[8,10],进行表情告知、肢体告知和书面告知的方法,以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护理专业独特的美,展现出护理人员的良好风貌和精神状态,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要,达到心身兼顾的统一,遇到病情变化,快速诊治,力争方便简捷服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1-12]。
1.3 温馨式交流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往及感情沟通的基础和纽带,在护理交流中,语言是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急诊科护士的语言既要能表达对患者善良的愿望与同情体贴,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及科学性[5,13]。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职业良知、整体仁爱、职业崇高和关爱生命的关怀理念。这种理念能使护士从思想上形成关怀角色意识,在领悟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性的基础上更加关爱生命。患者入院后的问题主要有社会孤独感、焦虑、抑郁,对未来失去信心,社会活动减少,家庭功能丧失,活动受限和产生依赖等[14],为了真正把护理真情传递给患者,把对患者的爱心感受给患者的家属,坚持把日常工作中所做的护理成果,通过每次的探视传递给患者家属。为此要求每位护士自觉做到与患者“温馨式交流”,制订了服务语言“三有”、“四不”、“五性”、“六多”。接待“三有”:见面有称谓、开口有问候、答话有致谢;护士要“四不”:不冷漠患者家属,不和患者家属发生争执,不拒绝患者家属合理要求,不对患者家属说不知道、不清楚;交流中做到“五性”:预见性、主动性、快捷性、细致性和人文性;对患者保持“六多”:多一个微笑服务、多一句真诚的心理安慰、多一份温情、多一点耐心、多一次谅解、多一份陪伴和细致观察[15-16]。每次的交流中要求护士注意言语表达,语气柔和、耐心讲解,如“我这样解释你能听懂吗,有什么不懂的及时问”;“患者的精神状态很重要,我相信你能鼓励他”;“尽管患者的病情不容乐观,但我们一起努力吧”等。及时交流沟通是缓解矛盾、避免纠纷的重要环节。形成了包括干预、个性化护理、关怀存在、触摸、倾听、响应性的沟通和交流的护理技能;以情感为纽带,理解、尊重、体贴患者,体现爱与奉献,得到患者家属源自内心的尊重、感恩和感动,建立和形成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有效开展抢救工作,避免医疗纠纷与差错的发生[17-18]。
1.4 人本式心理维护
心理治疗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较为重要方面,急诊科监护病房的患者多因严重感染、多脏器功能障碍、剧烈疼痛、失血、心脑肾功能受损、全身多处压疮等,调查中发现有陌生感、寂寞感、恐惧感、痛苦感、遗弃感等不良心理状态。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各阶段和救治过程中可能会表现为恐慌、悲伤、抑郁、创伤、紧张失调、身心失调症和其他各种反应,容易出现焦虑、冷漠、绝望等情绪障碍,引发紧张、焦虑、惊恐无助、情绪不稳定和不安的心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患者会由于极度恐惧而诱发濒死征象,这些心理活动往往影响救治效果。同时患者家属一些消极和负面的情绪也会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综合治疗不仅要救治身体、挽救生命,护士还要配合医生注重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救援[6,12,19],以人为中心疗法,患者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需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救援工作:①各项救治措施和护理操作迅捷、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缓解救治现场紧张氛围;②适当增加巡视周期,密切观察重症患者的伤情进展,以加强医疗照顾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③指导患者调整行为方式以缓解心理压力,如提示压疮患者不要直视创面等;针对不同危重症患者,制订和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④加强情感沟通,急诊科护士应用温和的目光、体态用语、手语等方式及适度抚摩以增加患者对医生和护士的信任感、安全感;⑤联合心理医学科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定期深入高危患者进行心理辅导[20-21],并与患者家属及时有效沟通。护理人员与患者或患者家属一起制订全面的关怀和治愈/康复方案,监督和确保全面关怀计划。同时通过与其他护士、医生等团队成员的直接交流制订计划。重视并尽量满足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由于患者家属的情绪和言行对患者有着较大的影响。护士在认真做好患者抢救护理的同时,尽可能耐心地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的情况,稳定患者家属情绪,并指导他们分担对患者心理健康的护理工作,共同关心患者,解除患者种种疑虑和担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成果
2.1 调查答卷
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和运用,我们基本做到每人一次转科及出院反馈,每月一次问卷调查,每季度一次小结讲评;目前已做到各类问卷490余次,调查患者或患者家属960人次,结果满意率为100%。
2.2 座谈交流
为更好了解患者情况,积极改善对患者的护理,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不定期质性访谈、电话回访,举办各种类型的座谈会等一种或多种相结合的形式,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其达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同时利于改善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2.3 工作成效
改变心态、改变行为、从点滴做起、随时随地。工作中时刻认为对患者及其家属再好一些,这是信任的基础,也是保护护理人员最好的办法[2,9,12]。急诊科监护病房采用这种探视制度和模式,既可以缓解患者家属的紧张及焦虑情绪,又可以完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有些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处于昏迷状态,家人的呼唤、抚慰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由于流动人员的增多,通常可能导致病区环境的混乱,增加病区管理的难度。两年来在全科护士的精心努力下,护患关系的满意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监护病房的日常管理及探视呈现井然有序,护士自身素养和整体护理技能及水平均有明显进步,把积极向上、温情的正能量时时刻刻传递给患者及其家属,患者身体和心理康复效果明显。护理组共收到锦旗43面、表扬信159余封、拒收钱物13 000余元,退回礼品480余次,受到医院表彰的先进护士19人次,科室被评为北京市护理培训基地和护理优质服务单位。
3 体会
通过礼宾式迎送,变被动探视管理为主动礼宾服务,建立“情志护理”式管理和探视,把文明注入监护病房管理之中。正是由于以主动的服务、温馨的氛围、整洁的环境和礼宾式的接待,赢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理解和配合,大家都能相互谅解、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服务,全年未发生一起护患不愉快的事情,无护理差错与纠纷。
通过主动式告知,变患者家属被动式询问为探视时主动介绍病情,把爱心融入患者护理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告知的方式方法,力求做到知心会意、以情交流、情达意通、相互理解。因此,主动告知、合理解释、以情服人是增强护患理解和信任的最好办法之一。
通过温馨式交流,变提问式回答为亲情式交流,把真情送入患者家属之中,打造爱心服务的特殊护理服务和管理品牌。护患之间交流的方式、方法,对患者病情的护理治疗及其家属的心理情绪,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危重症患者,因病情复杂、心理压力较大、情绪波动较激烈,护患间易产生矛盾纠纷,严重时可造成较激烈的冲突,所以主动告知、和谐沟通、温馨解释是化解矛盾冲突的良方妙药。
通过心理健康维护,改善自知、自我潜力,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把温情传递到患者和患者家属之中。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使患者转危为安,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急诊科监护病房的护理工作中,不仅实施高超的抢救技术,还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以正常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诊治工作,获得对方的认同和满意。做到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心换心,整体提高护理水平及救治质量。
4 结语
“情志护理”在急诊科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开展和运用,使护理工作与服务工作得以有机结合,从更高层次上深化了管理中的服务职能,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在护理中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收获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共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对今后进一步科学管理、和谐发展、优质护理服务,建立现代护理模式提供了良好思路和开端,也丰富了急诊文化,值得推广。我们无法左右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同时感染周围的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爱心的付出要从点滴做起,和谐的交流要从细节抓起,最终收获才会从心底里感受。自此,赢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配合和赞誉,不仅治愈的患者感激我们,就是离去患者的家属也被我们感动。心对心的交流、情对情的沟通,感动的不仅仅是患者及其家属,更是医护人员。
[参考文献]
[1] 周高速,武阳,李旭,等.急诊医学教学和培训模式探索[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9):601-602.
[2] 魏安娜.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急诊护理缺陷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8(2):57-59.
[3] McConnell D,Slevin OD,McIlfatrick SJ. Emergency nurse practition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role and scope of practice:is it advanced practice? [J]. Int Emerg Nurs,2013,21(2):76-83.
[4] 赵玉英.浅谈情志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1):28.
[5] 任资颖.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57-160.
[6] 许丽.中医情志护理在急诊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5):346.
[7] Walker R. Anxiety,depression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uring ICU recovery [J]. Qld Nurse,2012,31(6):29.
[8] 张端香,马锦兰.情志护理在不同体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18):1767-1768.
[9] 刘玉华,闫瑞敏.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7(s2):130-132.
[10] Gordon E,Ridley B,Boston J,et al. The building bridges initiative:learning with,from and about to create an interprofessional end-of-life program [J]. Dynamics,2012,23(4):37-41.
[11] 黄汝英,周庆云,黄泽辉.情志护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220-221.
[12] 廖永珍,黄海燕,郭慧玲.ICU患者人文关怀需求与关怀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3,28(1):94-96.
[13] 姜丽华.加强沟通是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0):66-67.
[14] Alberti TL,Nannini A. Patient comprehension of discharge instructions from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a literature review [J]. J Am Assoc Nurse Pract,2013,25(4):186-194.
[15] Gélinas C,Arbour C,Michaud C,et al. Patients and ICU nurses' perspectives of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pain management [J]. Nurs Crit Care,2013,18(6):307-318.
[16] 李伟,张竟元.急诊危重患者的沟通技巧[J].吉林医学,2009,30(20):2455- 2456.
[17] 王琳.沟通技巧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528.
[18] 王晓灿,栾贝贝,王维利,等.医护人员共情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20(8):110-112.
[19] Huff NG,Nadig N,Ford DW,et al. Therapeutic Alliance between the Caregivers of Critical Illness Survivors and Intensive Care Unit Clinicians [J]. Ann Am Thorac Soc,2015, 12(11):1646-1653.
[20] 陈美娟.舒适护理干预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109-111.
篇9
关键词:模拟教学;护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为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理、文化、社会和精神诸方面的行为反应。在科技进步的今天,人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伦理道德和自我权益的维护,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护士要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充分与实践相结合,以便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并合乎伦理的护理。针对护理人员从学校毕业到成为合格甚至优秀护理人才的培养过程,具有实践性和晚熟性的特点,在护理教学中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则显得十分必要。模拟教学是为学习者进入复杂多变的临床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的一种教学策略①。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模拟方法进行临床场景再现,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局部模型练习及高仿真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评判性思维,做出自己的决策并完成相应的技能活动。本文通过对模拟教学的起源、相关概念以及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综合描述,期望能更好利用模拟策略来促进护理教学。
一、模拟教学的起源和概念
1.模拟教学的起源
我国伟大教育学家孔子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听而易忘,见而易记,做而易懂”这一观点,强调感受和经验是人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②,已经揭示了模拟教学的内涵。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对专业人员培训的手段,医学界一直使用模拟模型,包括17世纪的针灸模型、18世纪的助产模型、20世纪的“复苏安妮”(ResusiAnne)和“哈维”(Harver)。伴随互联网和虚拟技术的发展,高仿真模拟技术的出现并广泛应用,医学教育出现了巨大的变革。例如,在公众中使用简易心肺复苏模型普及急救技术;应用电脑装置进行灾难应对的模拟演练等。许多教育机构纷纷建立模拟实训中心,希望通过提供一个逼真但无风险的临床环境的模拟,为学生将来真正的临床实习做好充分准备③。同时,欧洲医学模拟应用协会(The Society in Euripe for Simulation Applied to Medicine,SESAM)和国际医疗保健模拟协会 (The Society for Simulation in Healthare,SSH)的应运而生,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模拟的应用和发展。这些都被认为是模拟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一个里程碑④。
2.模拟的概念
模拟是对真实存在事物或是过程的虚构,是一种真实情境的展现⑤。在新牛津美语字典中将其解释为:“当在进行直接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风险时,可以使用模拟;或者可以直接将模拟作为一种学习或人员培训的手段”①。Nickerson等③指出了护理领域中模拟分为理论和操作两部分。前者定义模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使用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包含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引导性反馈和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活动,从而使理论或个人经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后者定义模拟在一个真实、无主观臆断、安全并合乎伦理的环境中进行,同样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3.护理教育中模拟的特征及理论框架
Nickerson等③还归纳出了模拟的三大特征,分别是获得知识、仿真性和效果评价。其中获得知识是指理论与实践结合,经过讨论、分析和反馈,所获得的知识保留率更高。仿真性是指对现实场景的模拟程度,分为3个层次(高度、中度、低度),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进行设置。效果评价则包含6大要素(技能提高、知识整合、评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自信心和学习者的满意度)。Jefferies等②提出了护理教育中模拟的理论框架,分为5部分,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学实践、模拟教学设计特征和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每一个概念成分都可以通过变量的细化进行操作④。
二、模拟教学法在护理教育学中的应用
1.模拟的类型
模拟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局部训练模型、标准化病人、虚拟模型等。角色扮演是指通过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等角色,使其融
入特定的临床场景中,从而了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局部训练模型,用于帮助学生训练特定技能,如静脉手臂、导尿模型、简易心肺复苏模型等;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又称为模拟病人,指那些通过系统培训后,能准确体现病人临床实际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必须具有恒定性和中立性的特征;虚拟模型则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的,经历了从低端到高端模拟的发展,学习者可以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在模拟临床场景中来做出评判、实施技能活动并最终解决问题。
2.模拟的流程
依据模拟使用的模型类型、教学对象以及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不同,模拟教学流程可能不同。以高仿真模拟教学为例,大致分为:模拟案例的设计――模拟案例的编程――模拟案例的教学――引导性反馈的进行――效果评价③。其中,设计要结合临床真实案例,有明确的教学对象、目标;运行前要做好教师、学生、实验室准备;引导性反馈的进行则是高仿真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达到模拟教学预期目标的重要环节。
3.模拟教学的优势与挑战
(1)应用领域广泛
在过去几十年间,医疗卫生机构及高等护理教育机构分别设置相关模拟项目以提升护理教学能力④⑤,使护理人员保障病人安全⑥⑦。而这些模拟项目,涉及护理的各个领域,包括基础护理、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甚至涵盖了急、危重症护理⑧,妇产科、儿科护理⑨⑩,社区护理1112,
①Nickerson M.Morrison B.Pollard M.Simulation in nursing staff development:A concept analysis[J].Journal for Nurses in staff Development,2011(2):81-89.
②Jefferies PR,Rogers KJ.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simulation design[M].Jeffries PR.Simulation in nuring education:From conceptualization to evaluation.New York: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2007:21-33.
③杨冰香,王爱玲,喻思红.模拟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4):390-394.
④Stanley D,Latimer K ‘The Ward’: A simulation game for nursing students[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11 (1):20-25.
⑤Warland J.Using simulation to promote nursing students,learning of work organization and people management skills: A case-study[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11 (3):186-191.
⑥Schaar GL,Ostendorf MJ,Kinner TJ. Simulation: Linking Quality and Safety Education for Nurses Competencies to the Observer Role[J].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13 (9):401-404.
⑦Tschetter L,Lubeck P,Fahrenwald N.Integrating QSEN and technology to address rural health care:Initial outcomes[J].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13(10):469-475.
⑧Cato DL.Murray M.Use of simulation training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 Critical Care Nursing Quarterly, 2010 (33):44-51.
⑨Birkhoff SD,Donner C. Enhancing pediatric clinical competency with high-fidelity simulation[J].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2010 (9):418-423.
⑩Beauchesne MA,Douglas B. Simulation: Enhancing Pediatric,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 Education[J] Newborn & Infant Nursing Reviews,2011 (1):28-34.
11Eggenberger SK,Regan M. Expanding simulation to teach family nursing[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10 (10): 550-558.
12Richards EL,impso Vn,Aaltonen P,Krebs L,Davis L. Public health nursing student home visit preparation: the role of simulation in increasing confidence[J]. Home Healthcare Nurse,2010 (10):631-638.
灾难管理①,姑息护理②和精神科护理③④等。
(2)实施灵活性强
模拟教学并不拘泥于单纯的理论或操作学习,可以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教学目标,提供重复练习的机会。在练习过程中,允许学生犯错并从中吸取教训,而这种错误并不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对于一些临床罕见但具有高风险、高危害情境的模拟,可以为初入临床的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这些都为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护理核心胜任力。模拟教学因其仿真性和参与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诸多研究表明,运用模拟教学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满意度,提升自信⑤和自我效能⑥,缓解焦虑情绪⑦;由于模拟教学往往需要数名学生同时参与、共同完成任务,因此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⑧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目前临床强调的护理核心胜任力而言,模拟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⑨、临床决策能力⑩和多学科合作能力11
(4)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挑战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模拟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等,尤其是达到临床真实情景的模拟及高仿真性。
这些要求教师应及时了解临床最新的护理发展动态,并和临床带教老师密切合作,不断更新知识以弥补自己临床经验不足12,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模拟教学与学生理论学习方法不同,要求学生尽可能的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投入到模拟情境中,通过沟通和团队协作,以不评判、不推诿的态度指出自身和他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这些都会给学习者带来一定难度13。
相比传统教学,模拟教学对人员、场地、时间、甚至资金都有明确要求,实施起来成本较高、费时费力,大多数学校只能将其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模拟教学的发展。
三、讨论
当今中国的医疗及护理已逐渐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在尊重人权、依法行医的基础上,更重视健康、安全问题,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并合乎伦理的护理照顾,健康护理协会认为模拟教学是解决此问题的良好教学模式14,模拟教学将是临床护理教学的大方向15。护理管理者及护理教师在护理教学中应积极面对模拟教学的优势和挑战,充分利用模拟这一教学策略促进教学,不断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对实用型、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本文审稿 戴定兰)
①Jose MM,Dufrene C.Educational competenciens and technologies for disaster preparedness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Anintegrative review[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4(4):543-551.
②Gillan PC,Jeong S,Riet PJvd.End of life care simulat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4(5):766-774.
③Choi YJ.Standardized Patients for Korean Psychiatric Nursing Student Simulations[J]. 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13(9):385-392.
④Eggenberger SK,Regan M. Expanding simulation to teach family nursing[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10 (10): 550-558.
⑤White A,Brannan J,Long J,parison of instructional methods:Cognitive skills and confidence levels[J].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2013(10):417-423.
⑥Pike T,O'Donnell V.The impact of clinical simulation on learner self-efficacy in preregistration nursing education[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0 (5):405-410.
⑦Szpak JL,Kameg KM. Simulation decreases nursing student anxiety prior to communication with mentally ill patients[J].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13 (1):13- 19.
⑧Liaw SY,Zhou WT,Lau TC,etal.An inter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 using simulation to enhance safe care for a dete-riorating patient[J].Nuese Education Today,2014(34):259-264.
⑨Kaddoura MA. New graduate nurses'perceptions of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simulation on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learning, and confidence[J].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2010 (11):506-516.
⑩Lasater K. Clinical judgment: The last frontier for evaluation[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11 (2):86-92.
11Leonard B,Shuhaibar EL,Chen R.Nursing student perceptions of intraprofessional team education using high-fidelity simulation[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10 (11):628-631.
12张京煜,梁 涛,陈京立.模拟教学对护理专业教师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中华护理教育,2011 (5):236-237.
13Wang AL,Fitzpatrick JJ,Petrini MA.Use of simulation among chinese nursing students[J].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13 (8):311-317.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我院2005级学生总数760人,其中男48人,女712人;均为高中毕业生。2007级学生总数972人,其中男72人,女900人;均为高中毕业生。
1.2研究方法
我院2005级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传统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制定的,基础知识中专业基础知识占的比重过大,而有关劳动卫生、职业病和社会医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其他与护理密切相关的知识较少;护理专业知识中有关临床护理的知识仍按临床分科进行划分,没有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和精神护理方面的知识不足。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具有“强化人文、突出护理、着重能力、体现整体”的现代护理理念,符合职业教育特点。课程设置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关注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职业资格考试、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国际交流的能力,为护理行业提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变化的实用性人才。
1.3评价指标
从用人单位的评价、就业层次、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英语水平、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2结果
2005级学生就业单位评价为较好;就业层次:二级医院占45%,三级及以上医院,占43%;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89%;英语3级通过率63%;学生满意度为71%。2007级学生就业单位评价为好;就业层次:二级医院占32%,三级及以上医院占63%;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95%;英语3级通过率78%;学生满意度为91%。
3讨论
通过对2005级与2007级护理专业毕业生收集资料整理,对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进行专业调研,确定改革方向
3.1.1岗位人才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文献检索等对聊城市、山东省、全国以及国际的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2,3],结果表明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形势较好,特别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先进护理理念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更是紧缺。
3.1.2护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医护教育课程体系较为相近,培养的临床护士从而常常忽略了护理岗位应关注的主要内容。临床上护士大都偏重执行医嘱,而忽视了运用护理专业知识主动为病人提供帮助、解除痛苦的意识,造成护理工作定位不准。而且护理教育模式陈旧。高等护理教育与护理临床工作过程之间存在着许多脱节的情况。国际先进的护理人才培养经验表明,护理人才的培养,不但包括护理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职业兴趣、态度、技能等的养成,而后者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环境的支撑,即护士职业态度熏陶、护理操作技术训练、护理人文情怀养成,除了人的主观因素外,还需要客观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为护生的专业学习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机构和建立动态的、连续的护理临床教学机制。
3.2根据岗位确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根据岗位确定专业核心课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变为学习任务,模拟临床情景进行教学,构建基于护理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探索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已构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3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打破了传统“三段式”课程体系和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框架,采取课程精简、融合、重组等多种形式,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了新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渐进型”课程体系。贯彻行动导向原则,使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体验中形成职业追求的内驱力,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即母婴、儿童、成人、老年等时期)建立了符合认知规律的“渐进型”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四大模块。如我们开发的“某疾病病人的护理”项目教学,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护理过程的学习机会。教师是主持人、是导演、是教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病案项目及仿真护理环境。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以护士的角色、按照“学习目标工作任务学习资源相关知识与技能工作计划实施评价反馈任务拓展”的护理工作流程组织实施。在校内护理实训基地,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使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3.4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提高培养质量,学校医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1年级学生利用学校的仿真实训室感受临床护理情景;2年级学生到医院学习专业课,由医院的专家教授来上课和管理;3年级学生在临床医院顶岗实习1年,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学校专业教师进入医院,参与教学、管理和临床实践,以临床带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学校聘请护理专家共同制订实践教学内容和计划,充分利用医院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授课质量。正确定位专业教师和医院护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明确职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性。
3.5专业方向选择,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 上一篇:融资和借款的区别
-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