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和借款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资和借款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融资和借款的区别

篇1

专业贷款的定义

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要求商业银行将专业贷款分为项目融资、商品融资、物品融资、产生收入的房地产和高波动性商业房地产五类。这些贷款一般具有三个特征:首先是对一个实体(通常是特殊目的实体)的贷款,创建该实体的目的就是为实物资产融资和运作提供平台;其次是债务人基本没有其他实质性资产或业务,除了从贷款形成的资产中获得收入外,基本没有或没有独立的偿还债务能力;第三是贷款合约规定商业银行(贷款人)对贷款形成的资产及其未来产生的收入有相当程度的控制权。

上述特征决定了贷款形成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是贷款偿还的主要来源。这也是专业贷款与一般公司风险暴露的根本区别。

专业贷款的风险特征

风险隔离与有限追索使贷款风险集中于贷款所形成的资产

通常情况下,专业贷款的借款人采取将贷款形成的资产与其他资产分开的交易模式,防止风险在不同资产之间的传递,实现风险隔离。由于专业贷款的借款人对还款资金来源进行了风险隔离,银行对贷款形成资产以外的资产或现金流追索权就受到了限制。借款人一般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风险隔离。

为贷款所形成的资产单独组建项目法人作为承贷主体。通过单独组建项目做为借款人,贷款的第一还款资金来源就仅包括贷款所形成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如果借款人的股东不提供担保,银行就无追索权。如果借款人的股东为贷款提供担保,若相对于贷款规模股东的担保能力不足,银行只有有限追索权。若借款人的股东仅对贷款形成资产的建设期提供担保,债权人的追索权更加有限。

例如,许多项目融资的借款人是经营贷款形成资产的特殊目的公司,借款人经营范围就是投资建设并运营该融资项目,唯一的经营现金流就是项目现金流。商品融资的借款人通常仅经营在商品交易所交易的储备、存货或应收商品,除交易这些商品所产生的收入之外,没有其他业务活动和现金流来源。

专业贷款偿还资金仅源于贷款所形成的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借款人虽然可能有经营业务,但通过贷款合同结构安排,限定银行对借款人其他现金流的追索权,或者明确贷款形成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优先用于偿还相应的贷款,银行对其他现金流就仅有有限追索权。或者虽然没有明确的合同安排,但其他现金流很少,贷款形成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是主要还款来源。

例如,物品融资的借款人通过借款合同约定,还款资金来源仅限于贷款所收购的实物资产用于租赁所创造的现金流。虽然主要依靠房地产产生收入的借款人可能除了贷款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收入以外,还拥有其他收入,但其主要的还款资金来源仍主要依赖于房地产销售、租赁。还有一部分项目融资的借款人虽然有其他业务,但与贷款所形成的资产相比,其他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流很少,无助于增强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在风险隔离和有限追索的情况下,即使项目融资借款人的发起人实力很强,或者物品融资的借款人租赁与贷款无关的其他实物资产的现金流很充足,银行都不能够直接要求借款人以上述现金流偿还专业贷款的到期本息。因此,专业贷款的风险无法在借款人不同的资产之间进行分散,特别是无法在经营比较成熟的资产和新建资产之间进行分散,导致专业贷款的风险十分集中。

专业贷款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高度相关

对于一般公司风险暴露,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求借款人提供的风险缓释工具应与借款人自身风险相互独立。但专业贷款的风险缓释方式(除了股东方提供的担保外)通常与贷款所形成的资产相关。例如,项目融资采取的项目收费权质押、工程总承包合同权益质押、承购合同权益质押和贷款所形成的资产抵押等。这些风险缓释方式的风险缓释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贷款所形成的资产的经营状况。如果项目经营成功,这些收费权益、合同权益和资产的价值就很高,反之,抵质押品的价值下跌,不能对贷款形成有效保护,使得贷款的违约概率与违约损失率的相关,增加估算预期损失的难度。

资产专用性强而形成的风险

当某种资产在特定用途上的价值大大高于在其他用途上的价值时,那么该种资产就具有专用性。专用性资产是为特定目的而投资形成的耐久性资产,它一旦形成,就会锁定在一种特定形态上,若再做他用,其价值就会显著贬值。项目融资所投资的项目,主要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形成资产主要是发电设备、公路、地下铁道、海底光缆等。这些资产一旦形成,只能用于其初始设计用途,无法改变或改变的成本很高。因此,项目融资贷款所形成的资产流动性很差,借款人一旦发生违约,银行很难通过要求借款人变现资产而获得偿债现金流。与形成较高流动性资产的贷款相比,资产专用性增加了项目融资的风险。

高杠杆经营引发的道德风险

与一般企业类风险暴露相比,专业贷款的借款人资产负债比例非常高。其中,项目融资借款人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在75%~80%之间,结构严谨的可以做到90%~100%。有关调查表明,2001年1799家总资产在1亿美元到20亿美元的普通企业,资产负债率均值为33.1%,中值为30.5%,而1990年至2001年1050家类似规模的项目融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和中值均为70%,资产负债率低于50%的项目极少。显然项目融资公司的负债率明显高于一般企业。

高杠杆经营强化了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借款人更有动力和机会追求自身利益而牺牲债权人的利益,投资于高风险项目,增加了道德风险。在借款人资产负债率超过50%的情况下,由于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比率的利息收入,投资风险增加降低了债权人的预期收益,但股东却可以得到较高的风险回报,提高资本收益率。

假设借款人的总资产为100亿美元,资产负债率为80%,获得高收入和低收入的概率各为50%。如果借款人实行稳健的经营策略,预计可获得的高收入为120亿美元,低收入为100亿美元;如果实行中度风险经营,预计可获得的高收入为150亿美元,低收入为70亿美元;如果借款人实行高风险高收益的经营策略,预计可获得的高收入为170亿美元,低收入为50亿美元。虽然三种情况下,项目的预期收益都为110亿美元,但如表1所示债权人和股东的预期收益则显著不同。因此,在项目预期收益既定的情况下,项目风险越大,收益的波动幅度越大,对股东越有利,而对债权人越不利。因此银行发放专业贷款,将面临着更高的道德风险。

经营的中长期风险

虽然企业持续经营期间长期保持对外负债,但大多数单笔债务的期限不超过1年对于专业贷款中的项目融资来说,单笔贷款的偿还期限通常都在10年以上,甚至长达30年,超长的贷款增加了还款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信用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风险。

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商业银行评估公司贷款的风险也考虑经济周期风险,但主要考虑企业当期或未来1~2年经济周期所处的特定阶段对债务人还款能力的影响。由于项目融资贷款期限超过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银行应在贷款发放时考虑贷款项目处于经济运行低谷时期的表现。

项目融资风险评估的难度增加。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评估一般公司贷款风险时根据借款人在过去1~3年的财务表现及其变化趋势,预测未来1~2年可用于还款的自由现金流。由于项目融资借款人性质的特殊性,借款人过去的财务信息或不足或难以对未来现金流预测提供有力的支持;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银行通常需预测贷款形成的资产建成后8~15年产生可能用于还款的现金流。银行使用的预测变量能否能否实现、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存在未考虑到的因素等都难以准确判断,因此识别和评估项目融资风险的难度远超过一般公司贷款。

贷款的流动性差。由于项目融资贷款期限长,贷款金额大,分期逐年偿还,贷款很难提前收回,贷款转让难度较大。因此,银行应具备的长期负债为项目建设期和经营期内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专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估应考虑的因素

如上文所述,专业贷款的风险特征和违约驱动因素与一般公司风险暴露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商业银行应区别于一般公司风险暴露管理专业贷款,建立独立的专业贷款的评级体系,以准确反映专业贷款的风险。

专业贷款评级的核心是对贷款所形成的资产,未来能够产生的现金流进行预测和评价。以项目融资为例,专业贷款评级应考虑以下因素。

项目的财务实力

评估项目所面临的市场形势以及竞争地位;偿债保障比率,贷款期保障比率,项目期保障比率和债务/资本比率等财务比率;压力分析,即出现不利情况下的偿债保障比率;融资结构,即贷款持续期与项目持续期的对比,贷款分期偿还计划等。

政治和法律环境

评估与项目有关的政治风险及风险缓释工具;政府的支持和项目在长期对国家的重要程度;法律和监管环境的稳定性;遵照当地有关法律,获得所有必要支持和许可的程度;有关合同和抵押品的强制执行力。

交易特点

项目融资存在设计和技术风险、建设风险、价营运与维护风险、承购风险、供应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战争、内乱、自然灾害等)。为降低风险,项目融资经常通过签订总承包合同、运营维护合同、照付不议合同或固定价格承购合同、供应合同和保险合同等交易合同将风险转移给交易对手。商业银行应对专业贷款的交易结构进行全面评价,评估交易结构设计是否能够转移风险。

项目发起人或债务人的实力

评估发起人或债务人的业绩、财务实力和行业经历;发起人或债务人对项目的支持力度,是否有股权或所有权条款保障,是否存在项目补充注资的激励机制以及其他相关交易等。

担保安排

评估项目合同和账户权利分配;抵押物的质量、价值和流动性;贷款人对现金流的控制,例如现金转账和独立第三方账户托管;合同条款的约束力,如关于强制提前付款、递延付款、分期付款和红利限制等方面的强制规定;针对偿债、营运与维护、更新与重置,以及不可预见事件的储备基金等。

对于物品融资,除考虑上述因素外,商业银行还需要评估交易的操作风险和资产特征等,操作风险评估包括是否获得政府许可、物品营运与维护合同的范围、性质、营运商的财务实力以及管理同类资产的业绩;资产特征评估包括融资资产的配置、型号、设计和维修方面的情况,资产转售价值、资产价值及流动性相对于经济周期的敏感度等。

专业贷款信用风险计量方法

由于专业贷款的债务人违约风险与抵押品价值、或抵押品提供者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与一般公司类风险暴露相比,专业贷款的数据积累较少,数据的同质性较差,商业银行很难建立独立的专业贷款风险计量模型,如违约概率预测模型和违约损失率计量模型。因此,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允许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和监管映射法计量专业贷款的信用风险。

内部评级法

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专业贷款信用风险,应建立债务人评级和债项评级相互独立的二维评级体系,债务人评级应对专业贷款的借款人风险进行有意义的区分,并量化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债项评级应反映贷款交易的风险特征,计算借款人违约情况下的违约损失率。

在审慎估计两个风险参数的基础上,计算专业贷款的预期损失(预期损失=债务人违约概率×债项违约损失率),商业银行应按照预期损失足额提取贷款损失准备。为计算专业贷款的非预期损失(监管资本要求),商业银行应按照新资本协议统一规定的风险权重函数计算专业贷款的风险权重。

鉴于债务人违约概率和贷款损失率高度相关,估计贷款的风险参数时,商业银行除满足对一般公司风险暴露风险参数的估计要求以外,还必要考虑两方面要素:一方面是商业银行估计专业贷款违约损失率时,应充分考虑债务人风险与抵押品或抵押品提供者之间的相关性,确保风险参数估计的审慎性。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估计专业贷款违约风险暴露时,应充分考虑债务人违约后,为促使已发放贷款所形成的资产投入运营以降低贷款损失,银行继续发放贷款对违约风险暴露的影响,保持风险估计的充分性。

监管映射法

商业银行采用监管映射法,商业银行应将专业贷款的内部评级映射到优、良、中、差和违约五个监管评级,直接得到贷款的风险权重。监管映射法是为内部专业贷款数据积累不足的商业银行专门设计的计量方法,其基于巴塞尔委员会对专业贷款风险特征和损失经验的全球调查结果。

为保证银行内部专业评级与五个监管评级映射的稳健性,新资本协议明确了各类专业贷款的评级要素和评级标准,并在五个监管评级与外部信用评级之间建立了映射关系。专业贷款的五个监管评级分别对应一个特定的风险权重和预期损失比例,监管评级与外部评级、风险权重和预期损失的映射关系如表2所示。商业银行采用监管映射法,按照各级别的风险权重和预期损失比例,计提资本和贷款损失准备。

篇2

摘 要 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企业普遍出现资金流紧缺现象,融资困难成为阻碍中小企业继续发展的一个瓶颈。由此售后回购方式,再度以具备融资功能而被关注。本文阐述了中小企业通过运用售后回购业务解决融资困扰,分析在会计准则下,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相关会计处理的思路,使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能更好地体现.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金融危机 筹资方式 售后回购

2012年的经济形势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复杂、最严峻、最困难的一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内国际市场相互渗透,世界经济整体下行,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无可避免。在金融危机的洪流中,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也岌岌可危。资金成为企业能否度过难关的关键,但是中小企业因其自身的原因,常常难以通过银行常规的还款能力和信贷风险的评估 ,积极探索银行贷款以外的其他融资渠道尤显重要,售后回购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但是在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打算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未明确的回购价格,回购期间等方面,对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使谨慎性原则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此项业务中能够更好地体现,为中小企业能够合理地运用此种融资方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中小企业的特征及其售后回购业务

我国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生产经营规模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因其自身规模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滞后等原因,导致经营过程中经常面临种种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资金不足,融资渠道的不畅。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足,风险小,利率适合的银行贷款是其在选择融资模式的首选,但是中小企业资产数量有限,提供贷款的抵押难度较大,银行站在风险控制的立场上,对中小企业的放贷缺乏信任。由此,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成为中小企业势在必行的探索趋势。售后回购业务因操作较为简便灵活,规避了与金融机构及企业间融资的法律约束,成为中小企业寻找到的一种迅速解决融资困难的突破口。

根据2006年财政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及后续的应用指南和讲解的定义,售后回购是指销售商品的同时,销售方同意日后将同样或类似的商品购回的销售方式。

售后回购从本质上来说,其直接作用是可以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类似企业以商品作抵押向银行取得贷款。那么售后回购的本质是销售还是融资,判断的标准是《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及《企业会计制度》对收入的实现作出的原则性规定。

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中小企业对售后回购视同融资进行会计处理,不作为销售业务处理。但是在(国税函[2008]875号)《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规定,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按售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时作为购入产品处理,即在税法上对售后回购业务分销售和回购两个环节处理计算流转税。

二、售后回购的基本会计处理

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现行中小企业通常按以下方式进行会计处理:

第一,销售方在没有回购选择权的前提下,分两种情况:

(1)销售方在销售商品后的一定时间内回购,且回购价格在合同中订明以回购时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

这种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动产生的风险和报酬都转移到买方,但买方并无权对该商品进行处置,商品的控制权仍在卖方。这与会计准则中收入确认的第二个条件不符。

(2)销售方在销售商品后的一定时间内回购,且回购价格在合同中订明固定价格.

这种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动产生的风险和报酬都由卖方所有或控制,且卖方仍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这就与会计准则中收入确认的第一个条件不符。

所以,一般而言,售后回购并不能确认收入,其实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

例:2012年1月1日,一般纳税人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合同,向丁公司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发票注明销售价格200万元,增值税额34万元,此商品成本160万元,商品已发出,款项已收。合同规定,甲公司应在2012年5月31日将所售商品购回,回购价220万(不含增值税)。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回购价大于原售价的差价,按回购期,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2)5月31日,甲公司购回商品,增值税发票显示商品价220万元,增值税37.4万元。

第二,如果销货方有回购选择权,并且回购价以回购当日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同时回购的可能性很小,那么可以认为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买方,并且对售出商品没有实施控制,因此可在售出商品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现有的会计处理方式还不够完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1)对于回购期间的长短没有区分;(2)对于回购价格的高低没有区别;(3)对于销售,回购商品使用“发出商品”太笼统;(4)对于资金融通业务的实质反映不清楚;(5)发出商品回购价值的确认不清。

三、改进中小企业售后回购业务处理对策

1. 融资费用按回购期间的长短区别科目处理

新的会计准则规定了回购价大于原售价的差额应在回购期间内,按期计提利息费用,按直线法分期计入财务费用,但忽略了回购期间的长短,未区分负债的长短期间分别科目进行处理,不能清晰地反映负债性质。当售后回购业务确认是一项融资交易时,可以参照其他融资业务的处理,将融资费用分别两种情况:回购期间短于一年的,销售方确认为流动负债;回购期间长于一年的,销售方应确认其为长期负债。

2. 对回购价格的高低区别业务处理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不够全面,对回购价格可能低于原售价等情形,未作出会计处理的规定。那么我们有必要区别不同的情况来进行业务讨论:

(1)在销售方无选择权的售后回购业务中

第一、如果合同中约定了固定回购价,说明商品所有权的风险和报酬由卖方承担,对售出的商品实质上实施了控制,因此交易不确认为销售收入。

A.销售方以固定价格回购,回购价格高于原售价。实质上可以视同为一项抵押贷款,回购价高于原售价是的金额作为贷款利息,在回购期内分摊。

B.销售方以固定价格回购,回购价格低于原售价。实质上可以视同为一项出租业务,其差价部份可以作为租金收入,在回购期内分期确认。

第二、如果合同中约定了以市场价格为回购的基础,那么说明存在活跃的市场,并且是以公允价值进行的回购交易。不管回购价高于还是低于售价,都说明销售时已经转移了所有权上的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可以确认是一项收入。而回购时,可以作为一项新的采购业务,以公允价值作为采购成本入账。这时与税务在此项业务上的判断保持了一致。

(2)在销售方有选择权的售后回购业务中,回购价以市场价格基础确定

第一、如果回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时,那么销售方不会行权,可以认为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买方,并且对售出商品没有实施控制,根据谨慎性原则可以回购期满时确认收入

第二、如果回购价格低于市场价时,可以参照有选择权的市场价回购业务的交易方式操作。

3.设置更为详细的会计科目反映回购商品

对于销售回购商品使用“发出商品”太笼统,为了与其他销售方式下的发出商品进行用途的区别,可以增设二级科目“售后回购发出商品”

4.设置合理的会计科目反映资金融通业务的实质

新的会计准则,将收到的款项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不能够清楚地表达此项交易的融资本质,当此项业务判断为融资性质时,可参照借款业务进行会计处理,通过增设“短期借款-融资借款”“长期借款-融资借款”,区分回购期长短,进行相对应的会计处理,这样更能反映出其资金融通的本质。

5.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确认发出商品回购价值

对于确认为融资交易方式,列入“发出商品”的售后回购商品,如果销售日与回购日不在同一会计年度,应依据谨慎性原则,对此项资产在每个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时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回购时,可参照活跃市场,按商品的实际价值入库,保证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四、结论

售后回购业务作为新的融资方式,对中小企业无疑是重要的,它能够盘活基础资产,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多元化资产组合,提高了企业的风险管控水平;拓宽了收入来源渠道,增加盈利机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交易事项会延伸出更多复杂的变化,会计准则不能够面面俱到地作出相应全面的规定,因此在会计处理、税收业务方面都出现了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那么在会计处理方面应以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来作为所有业务的探讨标准,保证会计核算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体现对经济业务实质的尊重。今后将继续对此项业务在财务税务上的差别进行研究,中小企业应合理科学地运用新的融资方式,使其真正地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起到相应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洪娟.实质重于形式在售后回购,售后租回核算中的运用.商业.2009(7):23.

[2]谢任涛.浅析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售后回购中的税收成本问题.时代金融.2012(5):57.

[3]赵振智.售后回购账务处理的完善.财会月刊.2012(6):93.

篇3

P2P监管最新消息明确了双负责制 列13条负面清单

据悉,《暂行办法》一共八章47条,明确了中央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负责的监管安排,即提出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主要负责网络借贷机构的制度设计、规则制定和日常的行为监管;明确由地方人民政府的金融监管部门,也就是各地的金融办、金融局负责网贷机构的机构监管,包括机构备案、登记,包括网贷机构的风险防范和处置。

监管继续延续之前征求意见稿所提出的信息中介、小额分散、负面清单制等核心内容,明确了13条负面清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从事或者接受委托从事下列活动:

(一)为自身或变相为自身融资;

(二)直接或间接接受、归集出借人的资金;

(三)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

(四)自行或委托、授权第三方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进行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

(五)发放贷款,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

(七)自行发售理财等金融产品募集资金,代销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

(八)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实现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

(九)除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允许外,与其他机构投资、销售、经纪等业务进行任何形式的混合、捆绑、;

(十)虚构、夸大融资项目的真实性、收益前景,隐瞒融资项目的瑕疵及风险,以歧义性语言或其他欺骗性手段等进行虚假片面宣传或促销等,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损害他人商业信誉,误导出借人或借款人;

(十一)向借款用途为投资股票、场外配资、期货合约、结构化产品及其他衍生品等高风险的融资提供信息中介服务;

(十二)从事股权众筹等业务;

(十三)法律法规、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禁止的其他活动。

明确小额分散设置单一个体借款上限

《暂行办法》最受关注的,也是与征求意见稿区别较大的,便是借款上限的具体规定。监管细则中明确了P2P网贷小额、分散定位,特别在资产端明确了借款的单一个体的上限:同一自然人在同一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自然人在不同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不同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其实,这一额度限制在前几日已有媒体剧透,引发巨大争论。虽然当天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在答记者问时提到这是暂行办法,允许在下一步探索中,根据实践、根据事物的发展再进一步的观察和探索,但这一额度设置已经划定。业内人士坦言,这会对行业产生很大影响,因为目前绝大多数平台业务都超过这一额度限制。

12个月过渡期 多项配套办法待发

为减轻政策出台后对行业产生的冲击,《暂行办法》为机构的整改、纠偏、整合、重组设置了12个月的过渡期安排。我们已经开始对照《办法》进行自查自纠,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具体规定。上述德众金融董事长表示,虽然从短期来看,《办法》的出台对网贷行业将产生一定冲击,但无疑有利行业的规范发展:一是让行业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当前处于整治期的网贷行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推动行业下一步的健康发展;二是明确了网络借贷普惠金融的本质,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小额分散的客户定位和市场定位;三是在整治合规之后,调整、转型将成为网贷行业新的关键词。

篇4

一、仔细贯彻执行稳健钱币政策,起劲为我市争夺更多的信贷支撑。2011年,我国稳健钱币政策的根本要求是“总体稳健、调理有度、构造优化”。在社会融资总量确定的前提下,为我市争夺更多信贷资本是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一项主要任务。市农刊行和列国有贸易银行、股份制银行要积极向上级行申报项目,扩展我市企业的授信额度。各法人金融机构要科学制订信贷规划,依照35%、29%、20%、16%的比例分季投放,完成金融机构本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越连系。人民银行、银监局要积极支撑全市金融机构用足用活信贷规划,为我市经济开展争夺更多信贷支撑。

二、仔细落实“3611”投资促进方案,知足重点项目建立资金需求。树立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局、发改委、工信局等部分构成的协调机制,积极做好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标对接任务。市发改委、工信局要树立健全企业项目储藏库,仔细搜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活动资金需求,每季度初向金融机构推介一次。人民银行每季度要组织召开一次金融机构项目对接会,完成钱币信贷政策和财产政策、企业项目和银行资金的有用联接。市金融办、人民银行、发改委、工信局每季度要组织召开一次政银企项目洽商会,做好银企项目签约和资金落实的催促任务。各金融机构要对工业、现代效劳业、社会事业、城市根底设备和城中村革新、农林水利、交通等6个范畴的100个重点项目和财产集聚区的重点企业仔细研讨,积极供应信贷资金支撑,促进项目建立早完工、早投产、早奏效。

三、积极展开金融效劳方法立异,鼎力支撑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撑力度,尽量知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要实在增强企业财政指点,对中小企业财政指点的数目要比上一年增进10%以上;加大信贷产物立异力度,对企业执行差别化效劳,积极探究小额无典当借款、存货融资、应收账款典当、订单融资、商业融资、信任融资、金融租赁等愈加积极灵敏的融资方法,知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本年全市中小企业新增借款的增进幅度要高于全市新增借款增进均匀程度。

四、持续推进乡村金融产物立异,促进“三农”经济疾速开展。各金融机构要加大乡村信贷产物和效劳方法立异力度,积极做好成熟产物的推行复制任务。要把立异“三农”担保方法、拓宽抵质押局限、完美风险分管机制为切入点,鼎力展开乡村地盘承包运营权、林权和常识产权等质押营业,积极探究支撑农户和大学生村官等新的信贷产物。要加大对乡村根底设备、县域城镇建立、城中村革新和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撑,加速促进农业财产化转型晋级和农业构造调整,本年全市涉农借款增进的幅度要高于全市新增借款增进均匀程度。

五、加大金融政策支撑力度,起劲做好对民生信贷的支撑。持续依照“创业培训+小额担保借款+信誉社区”相连系的形式,鼎力展开小额担保借款营业,加大对大中专卒业生、改行退役武士、赋闲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支撑。扎实展开争创国度级创业型城市运动,为巾帼创业、农人工返乡创业和大学生村官创业供应资金支撑。积极展开生源地助学借款营业,包管贫穷家庭学生助学借款实时发放。鼎力支撑廉租住房、经济合用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证性住房建立的资金需求,起劲改善我市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前提。

六、充沛发扬金融杠杆效果,鼎力支撑城镇化建立。各金融机构要以新区建立和财产堆积区开展为载体,依照凸起特征、培养集群、构成链条、完成轮回的准则,重点支撑主导财产敏捷开展强大,加强辐射带动才能,构成群体优势;要进一步完美效劳条理,进步金融效劳程度,促使一批“小巨人”企业疾速生长,敏捷提拔财产堆积区在全市经济开展中的位置,促进产城交融,进一步推进我市城镇化疾速开展。

七、积极运用多种融资东西,起劲拓宽融资渠道。充沛发扬直接融资本钱低、灵敏性强的特点,起劲推进更多企业上市,本年力争1—2家企业完成上市,推进2—3家企业完成上市指点报备,2家以上企业上报IPO请求。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做好金融立异任务,用好用活信誉证、保函、保理、银团借款等新型信誉东西,添加对上市预备队企业的资金支撑。积极推进许继电气等上市企业再融资,力争完成再融资打破10亿元。持续推进中小企业调集债券、短期融资券、信任、产(股)权让渡、融资租赁、典当拍卖、项目BT、BOT等方法融资,进一步做好市县重点项目BT融资和信任刊行任务。

八、加速金融机构设立措施,积极开展强大金融业。积极引进外埠股份制贸易银行,确保民生银行分行正式开业;推进银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力争年内郑州分行开业;加速乡村信誉社体系体例变革,力争年内组建2家乡村贸易银行;积极发明前提,力争年内创办2—3家村镇银行;标准担保公司营业,扩展借款担保局限;指导民间本钱投向实体经济。

篇5

关键词:银行契约 经理人自利 行为

一、引言

所以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现代公司的委托理论,由于股东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经理人在日常经营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理人会追求私人利益从而使股东与经理人的目标相背离,如享受超额在职消费、高额薪酬。因而如何对经理人进行激励避免其自利行为从而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则颇为重要。随着最近“格力集团老总周少强高额消费案”、“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天价购酒案”的见诸报端,如何对经理人的这种自利行为进行监督约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公司治理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企业融资来源的负债一般都被债权人赋予各种限制性条款,因而债权人被视为外部有效监管力量。西方学者研究发现,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能发挥监督治理效应,促使经理人尽职尽责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努力工作,从而减少股东的监督。但国内学者研究发现,我国负债治理效应比较弱,未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导致国内外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有关。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型加转轨时期,金融市场尚不完善,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导致优序融资理论在我国并不适用,企业普遍偏好股权融资,债务融资比重偏小,因而负债的治理效应相对较弱。我国在负债来源中银行借款占据主导地位,银行借款一般都会面临贷前调查、贷后约束,使企业负债面临更强的约束,现有研究并未区分银行借款与其他负债的差别,因而结论有待商榷。同时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也未考虑其中,在我国国有产权占据主导地位,银行也大都有政府控股,在国有同源背景下,银行债权人的治理效应是否有差别呢? 基于此,本文从债权人监督的视角,来实证检验银行债权能否发挥应有的治理效应从而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并从债务期限结构理论出发,研究不同期限结构的债务在治理效应中的区别,同时也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区分不同产权进行分析对比,以期丰富债务契约相关研究文献,为我国公司治理研究提供经验证据。

二、文献回顾

(一)债权人的治理效应 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外部监督力量――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能够能够发挥监管效应(Fama,1985)和自由现金流效应(Jensen,1986),从而缓解债权人与股东、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问题(Hart,1995)。负债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促使经理人勤勉尽责、努力工作作出恰当的行为决策;公司控制权及其收益的合理分配;信号传递功能,向外界传递良好的治理信号,提升企业整体形象。然而与国外债权人的治理效应研究相反,在国内负债的治理效应却存在两种结论:治理效应不显著(于东智,2003;张兆国等,2008)和治理效应为负(田利辉,2005;肖作平和陈德胜,2006;廖义刚等,2009;),这可能与我国的债务约束机制不完善(龙建辉等,2012)、特殊的制度背景(陈骏和徐玉德,2012;孙铮等,2005)和预算软约束有关(谢德仁和陈运森,2009),因而导致中国特色的负债治理效应。从债务期限结构来看,由于长短期负债的风险不同,从而对企业的约束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短期负债风险小,限制条款也比较少,成本也相对比较低(肖作平,2009);而长期负债一般期限比较长,风险相对较大,为了保证债权人自身利益,债权人会设置诸多限制性条款,如设置抵押、质押条款,限制高管离职、发放高薪等。相比短期负债,长期负债有更强的约束功能,如提升企业价值(田美玉,2009)、遏制企业过度投资(马如飞和王艳,2012;李四海和罗月乔,2012;程浩,2013)、限制高管薪酬(陈骏和徐玉德,2012)。

(二)经理人自利行为 经理人主要通过自定货币性薪酬和享受超额在职消费来获取私人收益,基于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围绕在职消费展开论述。有关在职消费存在两种观点:观和效率观。观认为在职消费是经理人在工作中利用手中的职权所能享受的福利待遇,但作为私人收益的在职消费为企业所带来的效益远小于其所花费的成本(Hart,2001),表现为问题。Yermack(2005)的研究也支持观,其证实市场会对经理人使用手中的特权享受专机等待遇做出强烈的负面反应。效率观认为给予经理人诸如专机等待遇可以节约时间提升经理人的效率,同时也能彰显经理人的地位,从而降低交易成本。Rajan and Wulf(2004)的研究支持了效率观。观和效率观产生差别的原因牵涉到在职消费的水平问题,而在职消费水平受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约束,当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时,经理人就会通过在职消费来获取私人收益,从而损害股东利益。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陈冬华等(2005)从薪酬管制的视角研究发现在职消费成为国有企业薪酬管制下的次优选择,经理人的这种自利行为损害了企业价值。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所有权缺位,在监督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经理人的自利行为(罗宏和黄红华,2008),同时经理人也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攫取更多的超额薪酬(权小峰等,2010)和在职消费(杨蓉,2011)。目前国内有关经理人自利的文献大都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角度出发,较少涉及外部治理,尤其对银行这类特殊的债权人监督较少涉及,而且现有结论与西方经典的债务契约理论相悖。因而本文选取银行债权人这一外部监管视角,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来研究作为外部治理的银行债权人能否发挥应有的监管作用,从而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现代公司委托理论伴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由于股东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很难对经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在信息不对称性的情况下,导致经理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内部人控制人现象比较严重,基于自身利益经理人会追逐私人利益,尤其在薪酬管制的背景下,经理人追求货币收益受到一定的管制,经理人会倾向于选择在职消费来攫取私人受益。如何缓解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问题,从而避免经理人的自利行为,是现代公司治理研究亟需解决的难题。Jensen and Meckling (1976)研究发现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委托问题: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权益以及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负债。针对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问题,公司可以通过设计最优薪酬契约来缓解股东与经理人的冲突。在薪酬契约的激励下,经理人为追求高薪酬高福利的私利行为会进行并购、过度投资等损害债权利益的现象,从而使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成本增加。一方面,由于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利息,无法分享承担高风险带来的额外补偿,理性的债权人就会在债务契约决策时,设置各种限制性条款,从而避免经理人的这种私利行为。银行债权作为主要债权人,对企业具有一些独特的监督机制,银行可采用拥有股权的贷款人、贷款合约、大贷款人的监督、关系贷款、银行间的信息共享等机制发挥独特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在债务融资约束下因偿债付息压力企业面临自由现金流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约束经理人的行为,若企业不到期偿还债务则面临或被收购等风险,同时经理人也面临被解聘等风险,此时将导致经理人丧失一切福利,同时这种风险对经理人职业生涯产生致命影响。基于自身声誉的保护,经理人会在私人收益与面临的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因而银行债务契约能产生治理效应,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基于此,提出假设1:

假设1:银行契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监管作用,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

银行债权的监督效率不仅与银行贷款的总体规模有关,而且受到银行贷款结构的直接影响。从银行借款期限结构来看,短期银行借款风险小,限制条款也比较少,成本也相对比较低,而长期银行借款一般期限比较长,风险相对较大,为了保证银行自身利益,银行债权人会设置诸如限制高级管理人员的薪水和奖金等特殊性条款,若违反这些条款银行债权人有权收回贷款,而短期贷款的提供者一般不会直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控,这可能也是我国企业主要以短期银行借款为主的原因。国外相关研究也发现,长期债务对管理层未来融资能力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基于此,提出假设2:

假设2:相对于短期银行借款,长期银行借款契约更能发挥监管作用,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

由于我国特殊的产权制度背景,国有成分比重较大、行政干预相对较多。相关研究也发现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及融资约束有很大差别,相对非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能够获得更多更长期限的银行借款。而且我国银行大都由政府控制,在国有企业与银行同源的背景下,银行贷款更倾向于向国有企业倾斜,在出现偿债危机或破产时,政府出于父爱的关心会优先对企业进行扶持救助,帮助国有企业偿还债务。由于银行与国有企业“政治关系”的存在,从而削弱银行债权人的治理效应,扭曲对债务人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由于产权差异的存在,在法律保护体系尚不健全的环境下,非国有控股企业在债务融资方面面临较高的约束和门槛,债务契约治理效应发挥的前提存在,债务对其投资行为(过度投资)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假设3:

假设3: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银行契约的监管作用相对较弱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考虑到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编报的影响,本文以2007年为研究基准点,选取2007-2011年为研究样本。遵循一般研究规则:由于金融行业财务报表编制存在特殊性,故剔除金融行业样本;由于ST、PT类上市公司业绩比较异常,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将其剔除;剔除资不抵债以及管理费用率大于1或者小于0的样本;剔除其他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7124有效样本。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为减少极端值产生的误差,对主要变量在1%进行Winsorize缩尾处理,回归采用STATA11.0。

(三)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经理人自利―在职消费。在外部监管软约束下,经理人为了自身利益会通过手中的权力追求诸如在职消费等私人收益,本文以经理人私人收益来衡量其自利行为。参考已有文献,选取相对指标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衡量,稳健性检验中采用直接指标管理费用的对数衡量。(2)解释变量:银行债务指标。企业与银行签订的债务契约一般由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构成,由于不同期限的债务契约面临的风险不同,银行债权人对不同期限的债务契约会设置不同的限制,例如针对长期借款银行会要求企业签订诸如“限制企业高级职员的薪金和奖金总额”等特殊性保护条款,因此应分别研究各种银行契约的治理效应。本文选取银行债务总额(银行贷款/总资产)、短期银行贷款((短期借款+一年之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总资产)和长期银行贷款(长期借款/总资产)作为银行债务指标。(3)控制变量。参考相关文献,选取董事会特征: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股权特征: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公司财务特征:资产规模、企业成长性;同时在模型中控制行业和年度变量。

(四)模型建立 为检验本文假设,建立如下模型:

ManagementFee=α+β1Banki,t+β2Boardi,t+β3Inddi,t+β4Duali,t+β5Growthii,t+β6Firstholdi,t+β7Cbalancei,t+β8Lnasseti,t +β9ΣIndustryi,t+β10ΣYeari,t+εi,t

若Bank系数β1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1)。由表(1)可知,样本管理费用率为0.0828,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样本企业总负债率为47.15%,约为总资产的一半,银行借款约占企业总资产的20%,说明企业负债中以银行借款为主,而银行借款又以短期借款为主(约占银行借款总额的2/3)。从控制变量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人数约为9人,独立董事比率为36.44%,达到了监管部门的要求,样本中约有17.55%的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这说明仍有部分上市公司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公司治理;样本公司普遍具有良好的增长潜力;大股东平均持股约为40%,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中小股东很难对大股东形成制衡;约有63%的公司最终控制人为国有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股权比重较大。由表(2)可知,国有控股企业管理费用率低于非国有控股企业,但无论是银行借款总额还是长、短期银行借款,国有控股企业均高于非国有控股企业,说明相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这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有关,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大都属于国有控股,银行会优先向国有企业贷款,从而获得更多、更长期限的贷款。这也侧面反映了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

(二)回归分析 (1)全样本回归分析。由表(3)回归分析结果可知,银行借款额与经理人成本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银行债权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治理效应,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区分长短银行期借款后发现,长期银行借款的治理效应显著提高,而短期银行借款的治理效应则不明显,这与企业的期限结构理论有关,一般短期银行借款风险小,限制条款也比较少,成本也相对比较低,企业会优先选择其作为融资来源,而长期银行借款一般期限比较长,风险相对较大,为了保证银行自身利益,银行债权人会设置诸如限制高级管理人员的薪水和奖金等特殊性条款,若违反这些条款银行债权人有权收回贷款,为了企业的发展,经理人会为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因而长期借款能够发挥监督治理效应,遏制企业经理人的自利行为。假设1、假设2成立。比较有趣的是,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管理费用率正相关,说明在董事长权力集中一身时,会攫取更多的私人利益。后文将进一步区分高管权力大小进行分组检验银行借款对经理人自利的治理效应。(2)区分产权性质回归分析。由表(4)可知,在国有控股企业样本中,银行借款总额的治理效应并不明显,在短期借款中也同样存在,只有长期银行借款在10%水平上与成本负相关;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银行借款总额在5%水平上与成本负相关,而且长期借款也能发挥显著的治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银行借款的治理效应在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企业之间存在着区别,在国有产权同源的背景下,银行债权人很难对经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即使出现业绩下滑、亏损现象,经理人也会为自己寻找借口开脱,因而无法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发挥应有的治理效应。由于民营企业经营风险大,银行债权人会设置许多限制性条款,从而能够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3)进一步分析:高管权力的影响。由上文分析可知,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经理人成本正相关,那么高管权力是否能够影响银行债权人发挥治理效应呢?理论上,高管权力越大,越能够避开股东与外部的监管,从而导致银行债权人难以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我们采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来衡量高管权力大小,来分组检验银行债权人对经理人行为的影响。由表(5)可知,在高管权力小的组别,银行债权人能够显著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在高管权力大的组别,银行债权人的治理效应相对较弱,这也说明高管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债权人的监督效用,当高管权力大时往往内部缺少监督机制,经理人更有动机为追求私人利益而损坏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使外部监督难以发挥作用。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选取管理费用对数作为经理人自利变量,假设1、2、3成立。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银行借款总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治理效应,遏制经理人的自利行为。区分长短期借款发现,短期银行借款很难发挥监督作用,而长期借款则能显著发挥效应,避免其自利行为,这与我国现实背景相吻合,相对于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期限长,风险大,银行债权人会设置诸多限制性条款来约束经理人的行为。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银行债权人的治理效应在国有控股企业中相对较弱,而非国有控股企业则比较显著,这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有关,我国银行大都属于国有控股,在国有同源的背景下,债权人会放松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使其难以发挥治理效应。进一步考虑高管控制权发现,在高管权力比较大的企业,经理人权力集于一身导致缺少内部监管机制,银行债权同样难以发挥治理效应。本文建议,应进一步深化国有产权改革,减少行政干预,使企业置身于市场化的环境中,从而发挥银行债权人的监管作用;应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弱化高管权力,形成相互约束机制,同时对经理人实施股权激励,让经理人享受企业的经营成果,从而避免其短期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2]陈骏、徐玉德:《高管薪酬激励会关注债权人利益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约束视角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12年第9期。

[3]程浩:《资本结构、在职消费与企业投资――来自我国垄断企业的经验证据》,《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

[4]李四海、罗月乔:《审计质量、债务融资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投资研究》2012年第10期。

[5]廖义刚、张玲、谢盛纹:《杠杆治理、独立审计与成本――来自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实证发》,《经济评论》2009年第6期。

[6]龙建辉、贾生华、雷新途:《负债真不能发挥治理效应吗?――来自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新证据》,《投资研究》2012年第11期。

[7]罗宏、黄文华:《国企分红、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

[8]马如飞、王艳:《杠杆、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第8期。

[9]孙铮、刘凤委、李增泉:《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10]田利辉:《国有产权、预算软约束和中国上市公司杠杆治理》,《管理世界》2005年第7期。

[11]肖作平:《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和双向效应动态调整模型》,《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第3期。

[12]谢德仁、陈运森:《金融生态环境、产权性质与负债的治理效应》,《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13]杨蓉:《垄断行业企业高管薪酬问题研究:基于在职消费的视角》,《复旦学报》2011年第5期。

[14]于东智:《资本结构、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一项经验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期。

[15]张兆国、何威风、闫炳乾:《资本结构与成本――来自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第11期。

[16]Fama E. F. What's Different about Bank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5.

[17]Hart,O. Inancial Contracting.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1.

[18]Hart O., & J. Moore. Debt and Seniority: An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Hard Claims in Constraining Management.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5.

[19]Jensen,M..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

[20]Jensen,M.C.,W.H.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

篇6

关键词:经营租赁;融资租赁;租赁会计

一、租赁会计的内涵分析

租赁是指在约定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一种协议。租赁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习惯上被称为租赁业务。在这种经济活动中,出租人出租设备等资产,向承租人提供信贷便利,并收取租金作为报酬:承租人直接借入设备等资产,取得使用权,这相当于获得了一笔信贷资金。可见,租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形式,即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租赁通常需由出租人、承租人签定合同,称之为租约。租赁合同规定的起租日一般为租赁开始日,它对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影响重大,因为它是确定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及入账价值的基准日,也是进行租赁分类的基准日。

美国是世界上租赁业务最发达的国家,其对租赁会计规范研究也比较早。SFAS13“租赁会计”准则,是对租赁业务会计处理的基本规范,此后又对其进行了多次修订。SFAS13将租赁分为资本租赁和经营租赁。我国关于租赁会计的规范从最初的“资产所有权观”到现在提出的“资产使用权观”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完善的过程。我国独立的租赁会计准则出现在2006年财政部的具体会计准则中(以下简称CAS21)。CAS21从承租人和出租人两个视角规范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会计确认、计量与信息披露。

在我国出台《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以下简称《租赁会计准则》)之前,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都已对租赁业务进行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租赁会计准则》借鉴了一些比较先进的做法,但在《租赁会计准则》的内容中还是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

关于租赁的分类一直是租赁会计中比较“头痛”的问题。承租人通常希望用租赁资产费用化来粉饰报表,以提高本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和筹资能力,这样使得租赁的分类往往弹性过大,难以恰当确定。例如,《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对租赁的分类是这样表述的,当一项租赁如果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应当划分为融资租赁:(1)在租赁期结束时,资产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人(2)承租人有购0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其购买价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时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项选择权;(3)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让,但是租赁期占资产可使用寿命的大部分;(4)在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我们不难发现,国际会计准则对租赁标准的划分用了许多模糊的词,比如 “远低于”、“合理确定”、“大部分”、“几乎相当于”,由于对这些词认识不清,导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租赁划分标准可操作性不强。

二、租赁会计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对租赁会计准则的研究主要包括租赁准则中外对比研究、国际租赁准则修订的影响等方面租赁准则中外对比研究,主要包括中国租赁准则与美国租赁准则FAS13 和国际租赁准则IAS17 的对比研究。刘芳(2001)、阳春艳(2008)分别将中国2001 年租赁会计准则和2006 年租赁会计准则CAS21 与美国租赁准则FAS13 和国际租赁准则IAS17在租赁定义、分类、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比较,指出我国租赁准则的优缺点,并为准则完善提供建议。关于国际租赁准则修订的影响,自2010 年《租赁》征求意见稿以来,孙磊(2011)、吕小月,李梅香(2012)、何敬(2013)等均介绍了租赁准则修改的背景、原因和变革内容,并分别从租赁定义、租赁分类、会计确认和计量、列报和披露等方面与我国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1 号――租赁》进行对比,以分析其差异,并分析了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可能会面临的困难。总的看来,由于分类在租赁会计准则中的基础性地位,对租赁分类标准的探讨成为现有租赁准则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国外租赁会计的现状及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租赁业务最发达的国家,其对租赁会计规范研究也比较早。SFAS13“租赁会计”准则,是对租赁业务会计处理的基本规范,此后又对其进行了多次修订。SFAS13将租赁分为资本租赁和经营租赁。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80年了征求意见稿ED19“租赁会计”,1982年9月,IASC正式IAS17“租赁会计”,自1984年1月1日起生效。1997年4月,IASC了征求意见稿ED56“租赁”,1997年12月,IAS17“租赁”正式,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IAS17是世界上许多现存准则的典范。它对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作了根本的区别。

澳大利亚会计准则评审委员会于1987年11月颁布了AAS17“租赁”准则。为了促进澳大利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澳大利亚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PSASB)在1997年7月了第82号征求意见稿(ED82)“租赁”,在充分考虑了对ED82的反馈意见后,AASB于1998年10月了修订后的会计准AASB1008“租赁”。为执行澳大利亚财务报告委员会(FRC)要求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准则趋同的战略指示,AASB于2004年7月正式颁布了一个与IAS17“租赁”趋同的澳大利亚会计准则AASB117“租赁”,该准则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取代AASB1008。AASB117的基本内容与国际租赁准则17号类似,但为了体现澳大利亚的特色,增加了带“澳”字的特别说明。

Mark P. Bauman and Richard N. Francis(2011)研究了出租人的会计,从财务报表的角度研究了租赁会计的计量与披露问题。Bruce Pounder, CMA, CFM(2009)分析了经营租赁资本化对EBITDA和ROA产生的影响。现行各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将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做了根本的区别,将融资租赁作为承租人的固定资产入账,经营租赁作为出租人的固定资产入账,这不符合IASB概念框架中关于资产定义的控制概念。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经济实质是一样的,只是租赁合约条款的细微区别,但在会计处理上产生了根本性的区别,任意给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划分线,使得经营租赁在资产负债表外反映,融资租赁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导致了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三、融资租赁下承租人和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一)融资租赁下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美国租赁会计准则规定:承租人应采用增量借款率,除非承租人知道出租人的内含利率,并且出租人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小于承租人的增量借款率。美国租赁会计准则的规定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还是有不同的:国际会计准则认为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折现率的首选应是租赁内含利率,而美国租赁会计准则认为其首选应是增量借款率。

我国《租赁会计准则》认为: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如果知悉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应当采用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否则,应当采用合同利率。如果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和合同利率均无法知悉,应当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租赁内含利率是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在现阶段,我国的增量借款率就是银行的同期贷款利率。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银行是大多数企业选择贷款的对象。我国《租赁会计准则》关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折现率的选择次序首先是租赁内含利率,其次是合同利率,最后是银行利率。这是由于出租人内含利率反映了承租人实际支付的筹资成本,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而租赁合同一般都规定有合同利率,这一利率租赁双方都能接受,反映了承租人实际负担的利息水平,所以其相关性也较强。但是如果上述租赁内含利率和合同利率都无法得到,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容易获得的银行利率也是可行的。

(二)融资租赁下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1.租赁开始日租赁债权的确认

美国租赁会计准则分别对销售型租赁和直接融资型租赁进行了规定:(1)对于销售型租赁,出租人应按最低租赁收款额加上归属于出租人的未担保余值之和记作租赁投资总额。租赁投资总额与构成租赁投资总额的两部分的现值合计数之间的差额应记作未实现收益。根据租赁内含利率计算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记作销售价格。租赁资产的成本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减去根据租赁内含利率计算的归属于出租人的未担保余值后的余额借记当期费用;(2)对于直接融资型租赁,出租人应按最低租赁收款额加上归属于出租人的未担保余值之和记作租赁投资总额。租赁投资总额与租赁资产的成本之差记作未实现收益。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出租人应在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已用于融资租赁的资产,并按等于该租赁项目投资净额的金额将其列为应收款。

以上可以看出,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可分为两种:一种以美国租赁会计准则为代表,采用的是总额法,其特征便是在会计处理中设置“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另一种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代表,采用的是净值法,其特点是在会计处理中不设置“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用账面价值代替公允价值,所以我国的租赁都属于美国租赁会计准则中的直接融资型租赁,并且由于总额法能提供更多会计信息,符合我国会计人员的习惯,所以我国《租赁会计准则》规定采用总额法。在租赁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入账,并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记录为未实现融资收益。

四、经营租赁承诺资本化的影响

(一)对租赁行业的影响

现行租赁准则区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经营租赁无需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这种处理方法支持了租赁业的创新发展。能使企业有效率地实现表外融资。而采用新的租赁会计模式,全部纳人资产负债表中,企业不得不考虑租赁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租赁行业的竞争力。

经营租赁承诺资本化最重大的修改在于。承租人需要将准则范围内的所有租赁都资本化处理.计入资产负债表.这将增加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规模。资产和负债的增加会导致资产周转率和资产收益率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加,从而影响主体的借款能力或偿债能力。这种变化对于租赁业务比重较大的航空运输业和建筑业具有重大影响。按照征求意见稿,在存在或有租金时,承租人将或有租金确认为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的一部分.在后续计量时作为摊销和利息列报,这和现有准则或有租金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的规定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承租人将在租赁期的早期确认更多的租赁费用。而后期确认的租赁费用较少。

(二)对税务、法律、监管部门的影响

目前,我国在法律上严格区分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在合同法、税法及监管等方面都是按照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区别对待的.这种分类模式与会计上的现行分类一脉相承。从融资租赁交易内部角度,主要是对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条款的调整,通过调整,打破了融资租赁交易在租金支付、物件选择、中途解约等等方面传统做法,形成一系列新的租赁交易形式;而在融资租赁交易外部角度,主要是租赁公司与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结合,形成新的交易模式。这两个视角,系统化了融资租赁交易的创新思路,对租赁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交易创新提供了有现实意义的参考。单一模式的租赁会计处理不得不与法律、监管等方面相协调,否则,必然给整个租赁行业带来混乱,阻碍租赁业务的发展。

(三)对企业内部的影响

首先,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资产负债规模显著增加会导致资产周转率和资本收益率降低,负债,权益比率增加,从而将影响主体的借款能力或偿债能力;此外,由于在新模式下,当期发生的租赁费用不再计入期间费用,而是分别作为摊铺和利息列报,因此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前利润(EBITDA)将高于采用现行经营租赁会计处理的情况,还会造成业绩波动变大。在现金流量表中.租赁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将计人筹资活动,而不再在经营活动中反映。其次。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无需对租赁进行分类,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核算程序;但改革使得核算更多的基于公允价值评估、续租可能判断、利率等.会计人员需要运用更多的职业判断进行会计估计、会计判断,风险和责任都将加大。第三,对管理层的影响。在确认各个报告期的所有权资产及支付租金义务账面价值时需要更多的管理层判断,管理层将承担更多责任,同时,对管理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采用单一模式进行核算,不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保持了交易的内在一致性,将增加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合理规避了存在独立的第三方担保余值时,导致的同一租赁资产在租赁双方重复反映或不反映的情况。总的来说,企业财务的核算在运用谨性原则的过程中,其并不是就意味着持有的是保守态度、消极态度。而事实是,在保证均衡,稳定的前提下使地财务的核算更具有弹性,能够更好的更有效地去回避风险和损失耗资,最终促进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通过经营租赁资本化,一直以来游荡于表外的经营租赁被纳入财务报表,从而可能消除企业对于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选择偏好。但是,这个结论只是理论层面的,至于能不能有效消除企业的选择偏好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另外,即使采纳这种做法,仍然需要对租赁类犁的划分做出判断,而前面论及的判断标准问题还是没能解决。不过我们应该看到,通过减少甚至消除企业千方百计将租赁qk务做经营租赁处理的动机.可以减少其在租赁分类标准上的钻营,那么,租赁分类标准的重要性也就不那么突出,从而使会计准则的规范效力得剑强化。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租赁会计的探索还在进行。笔者以上的分析和建议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漏洞,很大程度上只是将表面矛盾缓解了,淡化了问题的尖锐性,而深层次的问题仍然没能得到解决,例如对租赁类型进行划分的尴尬。我们期待将来能够探索出一种有效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也许可以像G4+I组织所倡导的那样,不再区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但这需要我们找到合理融合两种租赁类型的会计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大卫・艾勒曼.经济学、会计学和产权理论.列克星敦马:列克星敦书,1982

[2] 龚光明,陈洁.采掘行业财务会计与报告的基本问题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0,26(3):11-15

篇7

【关键词】制造业 负债结构 优序融资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优序融资理论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资金筹集过程中会优先考虑使用企业的内部资金,其次是外部资金,如长短期负债,最后是股权融资。在发达国家中,各国的资本结构有一定差异,但却没有本质的区别。

那么,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负债状况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首先对整个制造业的负债状况进行描述,然后再细分不同的行业、地域、最终控制人、资产规模等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

一、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描述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负债的结构情况: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短期负债(在1年内偿还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长期负债(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商业信用负债(主要是指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银行借款(主要是指短期银行借款和长期银行借款)。

本文主要对2004~200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负债情况进行说明。选取的上市公司均是1993年底以前在深沪交易所上市的公司,5年累计453家。文中采用的关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除了1993年底以前上市的公司的股票代码来自于wind数据库,其他的数据均来自于CCER数据库。本文删除了资产负债率大于1和资产负债率小于0的企业,最后得到5年累计447家,具体分布见表1所示。

通过对2004~200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负债结构情况的简单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以下情况。

(一)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总体负债结构描述

1.短期负债比重较大

从表1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短期负债在所有负债中的比率长期居高不下。5年平均短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为0.899,最低为2008年的0.869,最高达到了2006年的0.918。在西方发达国家,债券市场是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途径。在美国,1970年至1985年间,股票市场筹资在公司的外部融资中只占2.1%,而企业从债券市场中获得的资金却占到29.8%,后者为前者的10倍多(王新芳,2005)。在我国,银行是公司外部负债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来源,银行贷款一般是短期贷款,借新债还旧债的现象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

2.预收账款有所上升,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基本不变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从2004~2008年应付账款占总负债的比例平均在0.19左右,应付票据为0.07,预收账款为0.076。其中应付账款比例2004年为0.185,2008年为0.194,5年上涨了1%。同样,预收账款比例2004年为0.066,2008年为0.097,上升了3.1%。应付票据所占总负债的比例基本维持在0.07左右,从2004到2008年仅变动了0.5%。与金融机构相比,供应商有着更为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销售增长率的偏好。在给予企业商业信用方面,表现得更为灵活和慷慨,由此形成了企业应付账款的自然融资特性。信用负债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环境相对稳定。

3.对银行借款的依赖性有所下降

在过去5年里,企业银行借款的比例从2004年的0.462下降到2008年的0.394,制造业上市公司对银行借款的依赖性略有下降。

4.企业债务融资积极性不高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较早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55%左右。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甚至是同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负债率偏低,说明我国企业在融资方面偏保守。

(二)制造业下属不同行业的负债情况

按照证监会对制造业行业的划分,制造业可以再分为电子、食品饮料、金属非金属等10个行业。同时,本文还剔除了上市公司数量比较少的行业,只选取了公司数目最多的4个行业进行说明,分别是石油、化学、塑胶、塑料,金属、非金属,机械、设备、仪表和医药、生物制品行业。对上述4个行业2004~2008年的负债情况按照资产负债率、银行借款比例、商业信用负债比例、短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比率进行统计,可以得到表3。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行业的负债结构具有显著差异。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最高达60%(石油、化学、塑胶、塑料),最低为51%(机械、设备、仪表);短期负债比率最高为94%(机械、设备、仪表),最低为75%(石油、化学、塑胶、塑料),相差近20个百分点;信用负债和银行借款方面,也具有非常大的行业差异,最高分别为46%(机械、设备、仪表)和55%(石油、化学、塑胶、塑料),最低仅为23%(金属、非金属)和30%(机械、设备、仪表)。

(三)制造业不同最终控制人情况下的负债状况

CCER数据库把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划分为7类,划分的依据是截至有效交易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最后控股股东的身份。统计时剔除了企业数量较少的外资控股、集体控股、社会团体控股、职工持股会控股和不能识别的类型。经过处理,我们可以得到表4。

从表4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国有控股的企业具有较高短期负债比率(91%)、信用负债比例(37%)和较低的资产负债率(54%)、银行借款比例(39%);民营控股的企业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60%)、银行借款比例(49%)和较低的短期负债比率(88%)、信用负债比例(26%)。

一般普遍认为,银行偏向国有控股企业,对民营企业存在歧视,民营企业较国有企业取得银行融资困难,从以上的统计数据看,这一点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国有企业的银行借款比例低于民营企业近十个百分点。

(四)不同地域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情况

根据2005年樊纲市场化综合指数和分标准,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地域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表(见表5)。

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注册地点的上市公司,由于其所处的地区市场化程度不同,其负债结构会有细微的变化。在资产负债率上,随着市场化程度的降低,资产负债率有上升的趋势。

(五)不同资产规模下的负债结构

为了对制造业上市公司不同资产规模下的负债情况进行说明,本文将样本的资产按升序排列,将资产规模的前25%设定为等级1,25%~50%之间的资产规模设为等级2,50%~75%设为等级3,排列最后的25%设为等级4,即1代表资产规模最小等级,4代表资产规模最大等级。不同资产规模下的负债结构情况见表6。

由表6可以发现,随着资产规模的增大,长期负债和信用负债的比例增加,分别从6.7%、28.6%上升至12.8%、38.7%。

(六)不同成长性的公司的负债情况

成长性也是影响公司负债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公司的总资产增长率作为衡量公司成长性的一个指标。与衡量资产规模类似,将各公司的总资产增长率升序排列,将资产增长率小于0.25的公司设定为成长性等级1,大于0.25小于0.5的设定为成长性等级2,大于0.5小于0.75之间设为等级3,大于0.75的设定为等级4。表7反映了不同成长性公司的负债结构情况。

由表7可以看出,不同成长性的公司在负债结构上有显著的差别。从成长性等级1到4,公司资产负债率从55.8%上升到64.9%,信用负债比例从31.3%上升到43.5%。

二、结论和启示

(一)结论

通过上述讨论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较西方发达国家偏低,5年来基本维持在55%左右;长期负债比例偏低,基本在10%以下,企业倾向于短期负债(高达约90%),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银行负债比例基本上逐年下降,说明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改善,信用负债逐渐上升,企业对银行借款的依赖性逐步降低。

2.制造业下属行业之间的负债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和银行借款比例,金属、非金属行业具有较高的长期负债比例,机械、设备、仪表行业具有较高的短期负债比例和信用负债比例,这些差别是由制造业下属行业本身特点决定的。

3.国有控股企业较民营企业更容易出现财务保守现象,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明显低于民营控股企业;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大、信用高,信用负债比例明显高于民营企业;与常规上认为民营企业融资更困难不同的是,国有企业的银行借款比例却低于民营控股企业。

4.市场化程度对负债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市场化程度高、市场发展比较完善的地区信用负债的比例较高,对银行借款的依赖较小。

5.资产规模大的企业具有资产抵押能力,更易获得长期借款或者发行债券,同时也拥有较好的信用,信用负债的比例也因此较高。

6.高成长性的公司倾向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但随着成长性的增强,公司银行借款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这和西方资本结构的理论相一致。

总之,不同的控制人、地域、资产规模、所处的成长阶段都对企业的负债结构产生影响。

(二)启示

从理论上来说,股票的融资成本要大于债券融资。但是我国恰恰相反,在我国发行债券条件苛刻,而发行股票虽然也要满足类似的条件,但一旦发行成功,其随后的成本变得非常小。在我国存在着很多公司常年不发放股利的现象,主要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中小股东的意愿得不到表达。而且从最近十年的股市发展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30~50倍,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很多投资者希望通过倒卖股票投机赚取其中差额,而不希望上市公司发放股利,引起股价的波动。另外由于严重的内部人控制,使得我国企业都有利用股市进行融资的偏好,从而负债融资的比例一直不高,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这使企业债务结构的财务杠杆效应无法发挥更大作用。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对内部人的控制,使企业经营者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做出融资决策,而不是按照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做出决策。

我国企业普遍热衷于上市和股权融资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和商业银行功能的不完善。我国对企业债券的发行有太多的限制,而且发行规模较小,审批流程复杂,难以满足企业债券融资的需要。因此,应加快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减少对企业债券发行的限制,将债券发行审批制改为注册登记制。同时,应完善商业银行的功能,使得企业有机会获得长期负债,从而有利于优化企业债务结构。

根据优序融资理论,内部积累性投资都是企业融资的首要选择。但在我国企业融资总额中,内源融资的比例很低,主要是依赖外源融资。外源融资的比例过高,既增加融资成本,也使企业难以进行长期的战略性决策,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应建立有利于企业内部积累的税收、财务制度,减轻企业的税费,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和利润滚存制度,引导企业在努力提高经营效益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内源性资本扩张,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Michael C. Jensen, William H.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305~360.

[2] F Modigliani, MH Miller.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8, 48:261~97Alan .

[3] SC Myers.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7, 34:147-175.

[4]肖作平.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分析.运筹与管理,2006,15:66~72.

[5]孙铮等.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负债期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05(5):52~63.

篇8

【关键词】民间借贷 合法 融资

一、民间借贷在我国的现状

(一)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

截止到现在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民间借贷的法律或者法规,只有在《合同法》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中出现过民间借贷。《合同法》中规定:“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贷款时生效。”,“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息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利率限制的规定。”;在2016年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中又详细阐述了民间借贷的问题,很显然,《合同法》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对民间借贷合同是和其他合同有区别对待的,主要表现在:借款主体以及对利息的推定上。民间借贷是借贷合同的其中一种形式而已,就应该和其他相关的借贷有类似的对待。

(二)现有民间借贷法律规定存在相互冲突

举个例子:在《意见》中规定,“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息计息。借贷双方对约定的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本意见第6条规定计息”。而在《合同法》中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这代表做了无息推定,很显然,这两条规定是相互矛盾的。《意见》规定在民间借贷过程中如果利息约定不明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息计息,而《合同法》规定的是无息。在司法实践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到底适用什么?这样的法律冲突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是一大难题。

二、当前我国民间借贷纠纷的几种典型的形式

(一)典型案例

案例1:本色集团法定代表人吴英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2007年2月10日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随后媒体在网上开始宣传这些词语:非法集资、诈骗、高利贷、民间游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字眼,由此可见大家对这一案件背后的定性很是关注。

案例2:孙大午,这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名字,在2003年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批捕,消息一出举国震惊。很多法学家认为:孙大午的融资行为属于合理合法的企业融资行为,该案是典型的“定罪扩大的例子。法吸收公众存款”

通过以上两个典型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民间借贷的地位如何;在中国民间大量资金限制银行利率很低,老百姓在高额利息的趋势下,加之国家对民间借贷的监管不是很到位,才会出现“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界定模糊。

(二)民间借贷合同在现实生活中的纠纷

在日常生活中当朋友来借款或者其他情形时,我们有时候需要打一些凭证证明存在借贷这个事实,最常见的有三种:借条、欠条以及收条。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是在法律层面上可是千差万别,合同名称虽然不是当事人合同关系的唯一决定因素,但在现实中它所起的作用几乎是举足轻重,有时直接能影响法官对案件的定性,用于判定合同的履行情况。

借条和欠条虽然都是债券债务的证明,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别还是挺明显的。借条代表的是借贷关系形成的原因――因借贷而形成;而欠条无法从字面上看出到底因为什么原因形成的债权关系。当债权已经发生了可能当事人最关系的问题是我还能不能主张我的债权――诉讼时效的计算问题,如果借条以借贷关系成立的话,适用诉讼时效为两年,如果是欠条,其应当适用几年的诉讼时效则依据欠条形成的原因确定。

三、完善我国民间民间借贷制度的法律建议

民间借贷的出现在今天这个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微企业与银行供给资金不足的矛盾,以及解决公民之间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临时性资金困难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完善关于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促进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

(一)加快民间借贷立法

结合民间借贷的特点针对我国现阶段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过于零散的问题,需要制定一部规范并能适合国情的《民间借贷条例》。在条例中应包含下列内容:

1,完善并确定民间借贷的概念、主体、范围等方面,对相关的类似概念进行严格区分:民间借贷、借款合同、民间投资等,让民间借贷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2,应当对放贷人的条件、放贷对象、放贷利率在哪些范围浮动作出相应的规定,并且对民间借贷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利率管制、税务征收、违约责任和权益保障等方面加以明确。

(二)规范借贷合同

《合同法》规定:“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即民间借贷合同是实践合同,不以书面形式为生效要件。鉴于民间借贷的随意性,如果对方不认同或者约定不明确而发生借贷纠纷时,由于没有书面的或者直观明了的证据认定借贷关系这一事实,而导致一系列纠纷。

(三)规范借款用途

任何一个合同行为都要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如果出借人知道借款人从事不法活动任然把钱借出,应明确这个借贷行为属于非法借贷。对于非法借贷的出借人依法不但不能实现自己的债权,反而要追究相应的民事、行政制裁,甚至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苏永钦.私法自治中的国家强制.中国法制,2009.104-105.

篇9

从大概念上说,人人贷属于近来在美国兴起的众筹(crowd-funding)模式,绕开传统金融中介而直接融资,通过互联网集合大众的力量,帮助个人、小微企业和创业人士实现筹资目标。今年4月奥巴马政府签署新法案,小微企业被允许更便捷地通过网络向大众筹资,这也推进了最新一轮的社会直接融资热潮。

人人贷在发达国家已有7年历史。在美国,经历金融危机后的短暂低迷以及理顺监管问题后,人人贷模式作为金融去中介化的新宠最近又红火起来,两家业内领先公司Lending Club 和Prosper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Prosper为美国人人贷先驱,2006年成立,随后Lending Club和其他平台相继出现。

金融危机中,美国证券监管部门SEC(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人人贷公司将其出售的贷款包作为证券进行注册,最终Lending Club和Prosper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向投资者出售贷款还款支持的票据来进行运营,同时需对SEC进行相应信息披露。不久前,专门跟踪人人贷行业主流公司贷款数量和投资收益的网站也上线了,人人贷行业初成气候。

网络人人贷通过网络对接借款方与贷款方,将借款人的借款需要按条目列在网站上,借款人需要披露必要的收入负债资产状况,贷款主要为无抵押个人贷款,许多借款人用这些相对低利率的贷款来摆脱信用卡透支债务的黑洞,或实现其他需要。

人人贷平台多依赖信用纪录,对申请贷款者做一定的筛选,通过规范的流程将贷款分级,最终由“贷款人”或者说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作出放款决定,人人贷平台公司收取资金管理费用,但并不直接出借资金。在人人贷平台上,贷款利率根据贷款条款和贷款人的信用评级从百分之五点几到百分之三十几不等,违约率从百分之一点多到百分之十不等。

对于借款人,人人贷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其便利,以及某些情况下比银行低的利率;而对投资者或者说贷款人,人人贷的资金回报率比银行存款和一般投资机会高,因为人人贷平台避免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一些必要成本:如开设实体分支机构、资本拨备、人员成本等各种其他前期投入。网络人人贷在资金划拨和使用方面效率也更高,往往节省时间成本。

很多由于信用历史问题很难在银行贷到款的借款人,网络人人贷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许多人为此不惜许诺高利率。刚开始的时候,人人贷平台并未进行严格筛选,而是让投资人自行决定,违约风险逐渐显现,尤其是那些根据纪录信用评分尚可、而又承诺高利率的借款人,违约率尤其高。于是,人人贷平台公司开始采取措施对借款申请人进行更多的甄别和分类筛选,符合标准的才放到网上供投资者选择。

网络人人贷公司成立初衷是帮助最需要的借款人,同时追求利润。不幸的是,现实中很难两全。从整体而言,最急迫需要资金的人,往往也是在还款能力上最有问题的人群。因此,对以赢利为目标的机构来说,所谓社会利益和商业利益兼得的“double bottomline”目标很难达到,这被称为逆向选择难题。这个难题在金融危机期间更为凸显,Prosper在2007年放出的贷款综合回报率为6.44%,2008年放出的贷款回报率则仅为2.44%,到2009年才回升至8.1%。2006年成立至2008年10月期间,Prosper共放出28936笔贷款,至今均已到期,其中10456笔贷款存在违约,违约率高达36.1%。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 民间借贷 海安县

由于人民可支配收入提升,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不断增加,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对中小企业采取回避态度以及种种其他因素,海安县民间借贷的规模呈现逐步扩大的态势,由此带来的影响和风险不容小视。笔者以此为出发点,通过走访、问卷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展现海安县民间借贷现状,分析其影响,存在风险并提出化解中小企业借贷难的方法。

一、海安县民间借贷现状

(一)高利转贷现象增多,隐性高息查证困难

从2009年到2011年,高利转贷现象增多,当地人民法院审理确定的高利贷案件占民间借贷案件的8%左右。借贷双方对高息的约定多样化,借款人支付利息凭据不足,民间借贷案件的债务人在诉讼前均已支付过部分利息,但几乎所有的债务人都没有支付利息的凭据,造成在诉讼中无论是实际借款数额的查明还是还款情况的查明都十分困难,自身的权益也毫无保障。

(二)借款人以欺骗手段向多人借款,严重损害债权人权益

在此类案件审理过程中,个别案件的借款人以高息为诱饵向多人借款,并刻意隐瞒向多人借款的事实,借款用途随意性较大。主要表现为,案件借款人有着实体产业作支撑,譬如厂房、设备、土地使用权等,但是不能或者较难转现,借款人凭高息获得借款后,随意消费购高档轿车,偿还之前欠下的债务或者变相处置财产,造成无力还债。此类案件诉至法院,借款人并不否认借款事实,但现实却已无偿还能力。

(三)债权人非法逼债,行为恶劣,社会影响极坏

个别借贷案件中,债权人采取非法拘禁等多种手段向借款人逼债,在被拘留后仍不罢休,先后采取多次拘禁并逼迫债务人重打借条,并对债务人采取威胁、殴打、哄抢等恶劣手段,给债务人造成巨大损失。此类案件的借款人多为小企业主,因经营资金周围困难而转向借高利贷融资,而债权人的种种不法行为造成债务人长期外出逃债,正常的生意经营荒废,还债能力全部丧失,社会影响极坏。

(四)出借人多渠道放贷,放贷利益链突显

在法院审理的个别案件中,笔者发现在某些高利转贷行为中出现了业务“中间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一些急需资金者介绍资金来源或者帮助放贷人寻找急需资金的借款人。他们从这种“牵线”从中获取好处费。这类所谓的中间人已然形成利益链条,结成利益共同体,其中不乏金融部门的管理人员,依靠透露银行贷款客户的贷款信息,让放贷人获得“潜在客户”信息。

(五)债权人“规范”资金交付过程,规避庭审审查

在较多案件中,一些不法放贷者为了实现其放贷形式上的合法性,一改过去大额现金交付直接扣除“高息”的做法,改由通过银行按照借条数额转账,再由借款人取出现金,通过现金回付的方式取回其“高息”。

二、促进海安县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和化解中小企业借贷难的对策

(一)行政部门应搭建银企合作的有效平台,合理引导民间金融发展

对民间金融,笔者建议,区别对待,有扶有控,以疏导为主。要加强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管理,出台激励政策,积极鼓励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和拓展业务,引导资金互助社健康发展,发挥非正规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作用,建立多元金融服务体系。

(二)对于银行来说,应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

一是将防范员工操作风险,特别是员工参与民间融资问题的责任落实到部门和岗位,并纳入绩效考核。二是加强银行员工思想动态监督和教育,让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员工日常行为中去,强化员工维护银行声誉的责任意识与行动能力。三是广泛宣传,对民间融资的案例进行风险提示,警钟长鸣,从参与民间融资危害,特别是对自身职业发展影响等角度深入浅出地进行警示教育。四是定期进行员工行为风险排查,及时识别风险信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从快处理,减少负面影响,防止影响银行声誉。

(三)中小企业应主要加强诚信建设,以互信合作的理念争取支持

中小企业应在立足诚信的基础上,坚持做强主业,在行业中争先、领先、率先,成为发展的主体。同时,积极在规范财务管理上下功夫,依靠科学规范的管理,完善可信的抵押和担保赢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四)于司法部门应加大司法威慑力度,规制非法借贷行为,促进该县民间借贷的良性发展

该县司法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典型的问题型民间借贷案件的讲解活动,起到普及法律和警示作用,并强化司法的引导功能。同时,应加大部门之间的配合力度,针对案件审理过程中遇到的非法放贷、非法拘禁、殴打债务人、哄抢财物等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加强司法的威慑力,规范民间融资行为,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促进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借贷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向小玲.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J],时代金融.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