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投资逻辑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的投资逻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经济的投资逻辑

篇1

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中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前身是南昌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2011年2月由集体制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2014年5月,集团成功晋级为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企业。目前年产值160亿元。集团三十多年一直深耕建筑产业,从设计到施工、从建校到劳务、从传统信贷到布局产融结合,特别是从研发到生产环节,近年来不断投入,2012年我们集合了优势资源组建了江西中恒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同时,做为配套,2013年应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招商要求,我们投入1200万建立了占地面积30余亩的中恒科技研发基地。2015年12月更名为江西中恒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恒科技”)。                               

中恒科技是一家科技型的准上市公司,从成立至今已申请获得100余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参编了江西省第一部国家建设行业标准《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与国家级工法《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施工工法》。其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长螺旋设备采用节能环保、先进高效的产业升级自有核心技术,具有质量稳定无沉渣,节能环保无泥浆,绿色施工无噪音的优势。我市象南邻里中心项目已现成效。作为集团产业板块核心培育的中恒科技,计划打造江西第一个建筑科研的上市公司,力争2020年实现企业IPO,公司年总收入实现15亿元,实现纳税约1亿元。在技术研发领域中恒科技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浙江大学 —— 中恒地下空间科技合作中心”,在机械智能化领域中恒科技已诚邀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武藤佳恭教授莅临公司进行指导。

集团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昌县企业,一直不忘初心,努力为南昌县建筑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扎根南昌县,用心做科研、努力求发展,在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各位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下,中恒科技公司近年发展迅速,技术专利和业绩逐年增新高,但企业发展中也遇到若干瓶颈,主要是研发与经营分处两地协同效果差、研发基地场地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需求。我集团决心把中恒科技作为准市的科技型企业打造,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其科技研发、核心先进设备制造的能力,决定把该公司研发基地从景德镇回迁到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把中恒科技建设成生产、经营、研发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不仅可以为千亿建筑产业园做配套,也可以依托集团总部,加大协同效应。目前急需解决办公研发基地。

集团经研究决定整合内部产业资源,把原江西瑞祥金属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祥公司”)2004年购置的65.14亩土地用于中恒科技生产、经营、研发用地(具体规划见:附件)。

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篇2

巨大的中美数字鸿沟

众所周知,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美国《侨报》发表文章,对“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当今惟一超级大国”美国的“数字化”程度作了对比。文章说,截至2000年年中,中国的电脑拥有量为1590万台,平均每万人88台。美国的电脑拥有量为1.6亿台,平均每万人拥有近5000台,是中国每万人拥有量的57倍。1995年底,美国网民数量为600多万人。2000年7月,美国上网人数已经达到1.37亿人,占全美总人口的一半。1995年底中国网民数量为8万人,2000年7月中国CNNIC的数据称,中国网民数量为1690万,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八十分之一。

一些学者尝试建立信息化指数模型来对信息化进行社会测度。据相关计算,1985年中国的信息化指数为37.88,预计2000年达到145.3,而美国1977年的指数已经是1006.9。

数字鸿沟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著名IT评论家胡泳认为,数字化经济本身造成一些输家也造就一些赢家,这种输赢的差距表现在一个国家之外,就是国与国之间的技术进步与发展方面的鸿沟。如果新技术造就赢家和输家,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在新的秩序中输掉所有的东西。还有论者认为,数字化生存我们已到被淘汰边缘。数字鸿沟的问题非常严重,严重到90%多比1%多的差距,甚至可以说存在一个“沟籍”的问题,不是球籍,是沟籍。事实表明,中美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如果我们对此重视不够,将会使中美之间已经存在的科技、工业、农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中国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宏伟战略目标有可能成为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在网络经济中,中国的起步并不算晚。早在7年前,当美国政府大力倡导“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时候,我们就已迅速跟进。那么,在不到10年的时期内,中美之间为何会产生如此惊人的数字鸿沟?对此,学术界和IT业界众说纷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由国家、社会之间整体实力的差距所形成。

天极网总裁李志高认为,数字鸿沟和数字方面的差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或者是信息技术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牵扯到包括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信息资源不足和资金、文化,还有就业、生活质量等与整体社会水平相关的问题。

第二、企业层次的信息化水平太低。

方正公司副总经理宋建东认为,利用网络技术不是取决于企业的意愿,而是取决于企业的内功,尤其是企业的组织架构、岗位分析和业务流程。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不太可能跨越数字鸿沟。

第三、资本市场对于消除或者扩张鸿沟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方兴东认为,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支持还远远不够。互联网最需要的是风险投资的支持。美国风险资金投入互联网的有400多亿美元,中国投入互联网的所有资本加起来估计还不到40亿人民币。中国目前没有真正的风险投资公司。美国1999年互联网上市公司的价值是1.3万亿美元。加上风险投资的400亿美元,这就是美国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根本。中国如果没有这两块投入的话,根本就没法进行。

第四、缺少从事电子商务的基本条件。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在发展网络经济上,我们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制约,从“软件”上看,我们的信用卡体系还不发达,持卡人还很少,相关的金融服务保障和法律保障还非常欠缺;从“硬件”上看,我们的批发、零售业本身的现代化程度还不高,邮购、“目录购物”还非常不发达,因此能在网上交易的种类、规模就会非常有限,如何保证送货就更是问题。

第五、制度上的障碍。

北京大家教授周其仁认为,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经济缺乏清楚、明确和简明的规制框架,这是发展网络经济的主要障碍。一些行政部门在没有法律根据的情况下,任意扩大规制权限,导致混乱、多部门无明确规则的管制,这将使中国失去发展网络经济最可贵的时机,在亚洲和全球竞争中落伍。

上述观点各自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中美数字鸿沟的产生根源进行了剖析,充分揭示了中美数字鸿沟形势的严峻性。但是,它们没有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哪一种因素具有统率全局的作用,哪一种因素是消除中美数字鸿沟的最佳突破口?

根据第一种观点,数字鸿沟的产生,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国家之间和社会之间的整体实力存在着巨大差距,而整体实力之间的差距是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得以缩短的。这是否意味着,中美数字鸿沟将会经历很长时间才能消除?果真如此的话,现有的数字鸿沟将会进一步扩大两国的整体差距,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其余几种观点,无论是企业的信息化问题、资本市场问题、电子商务的基本条件问题,还是制度性障碍问题,最终都要归结到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是等待呢,还是积极行动起来?是等待条件成熟呢,还是积极创造条件?这些,都与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关。网络经济是一场革命,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任何一场革命的起点,都是新的思想观念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没有牛顿的科学思想的流行,就不会有产业革命;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当新的思想观念逐步取得领导地位时,人民群众中蕴含着的巨大潜力就会爆发出来,一切障碍和限制就会在人们的积极努力下迅速地被冲跨。

笔者认为,美国在网络经济上的国际领先地位,首先来自观念上的领先。政府、国会和美国民众,都对新经济持欢迎态度,都对其革命性意义予以充分肯定。中国与美国目前的最大差距,其实还是观念上的差距。如果中国从政府到民众都对网络经济在观念上有了革命性的突破,由政府牵头,从制度创新开始,对发展网络经济的各种限制条件予以坚决、彻底的消除,中国的网络经济就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就能在更短时间内实现。

中国面临观念革命

持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才能与网络经济的革命性要求相适应?中美两国在思想观念上主要存在哪些差异?这些,就是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数字观念、时间观念、创新观念、风险观念、动态观念、人才观念等六个方面的观念革命,应是消除中美数字鸿沟的逻辑起点。

■数字观念: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经济的革命性意义。对于未来任何一个传统领域,互联网都将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如果我们在网络经济上仍然处于被动地位,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中国未来的命运。

网络经济的根本特征是互联性。互联性大大提高了市场的交易效率,使社会分工水平产生了飞跃,给市场和经济活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可将之称作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将随着网络的扩张而日益显示出更大的威力。互联性和网络效应对网络经济的运行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之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经济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它们包括快捷性、全球性、对称性、虚拟性、模糊性、知识性、复杂性、垄断性和公平性等。我们必须迅速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以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需要。

■时间观念:由于网络经济的快捷性特征,使得时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产品生命周期迅速缩短,一种产品可以在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变成主流化的产品,又可能在几个月内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网络经济中强调要快速反应、抢占先机。从企业角度来说,不是大企业吃掉小企业,而是反应敏捷的企业吃掉反应迟钝的企业。从国家角度来说,不是大国吃掉小国、强国吃掉弱国,而是反应敏捷的国家吃掉反应迟钝的国家。

例如,美国政府率先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使80年代处于竞争劣势的美国,在9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明星。北欧和日本在移动通信上先于美国一步,在未来的移动商务经济中将占据领导地位。又如,从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实力上说,印度均不如中国。但由于印度政府抢先一步对网络经济采取积极扶持政策,使得印度无论在高速计算机和软件开发等关键领域上都领先于中国。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软件大国,国内软件业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印度IT出口已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远东经济评论》甚至暗示,如果中印之间在IT产业上的差距继续扩大下去,未来亚太地区将不是以中国为中心,而很可能会是以印度为中心。

■创新观念:在市场变化迅速的情况下,企业要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并不断主动淘汰自己的产品。创新与灵活性成为企业的生命线。有了创新和灵活性,一个小企业可以迅速成长为大企业。失去了创新和灵活性,一个大企业可能会迅速走向衰败。

在美国,创新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人人以能够独树一帜、充分表现自己而自豪,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美国在知识产权法规的制订方面和执行方面的严格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政府、企业和大学也积极为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历届政府都在科研开发方面给予企业和技术研究部门较多的资助,在制订经济政策方面也更多地向那些教育部门和科研机构倾斜。美国巴尔蒂莫大学经济学家ZoltanAcs一针见血地指出:“什么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是我们的创新能力”。

中国与美国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在创新方面的阻力较大,特别是长期推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较大的安全感和僵化的管理方式。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创新观念大为削弱,人们的创新能力不可能被充分激发出来。至今为止,中国的经济成就主要来自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模仿,网络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有人将中国的互联网称作“互抄网”,成千上万个网站提供的内容大同小异。中国电脑市场国有品牌的占有率在提高,但技术含量并未提高,大多数电脑公司从事的是散件装配。如果长此下去,中国的网络经济如何能繁荣?

■风险观念:在网络经济中,正反馈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互联性、由于信息传递的快捷性,人们之间产生了频繁、迅速、剧烈的交互作用,从而形成不断强化的正反馈机制。最初发生的一件偶然事件,会由于正反馈作用而不断扩大其影响,使细微的差别最终演变成巨大的鸿沟,甚至会导致系统的崩溃。这就是网络经济大起大落的主要根源之一,这就使网络经济既存在巨大的收益,又存在巨大的风险。

中国网络经济兴盛时,热浪铺天盖地;网络经济低落时,处处寒气逼人。人们刚刚为巨大的收益而陶醉,随即就被巨大的风险所击倒。美国的情况却完全不同,无论网络经济是冷是热,美国投资者的反应都比较冷静,没有出现极度狂热或极度恐惧的状态。正是中国在风险观念上的巨大落差,导致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发展的支持程度远远落后于美国。

■人才观念:如果说以蒸汽机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使资本第一次成为生产中的关键性要素的话,计算机和互联网则第一次使信息和知识成为生产中的关键性要素。

这一点,不仅反映在产品的价值构成上,也反映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上一无形资产价值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更重要。由快捷性带来的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使得有形资产迅速贬值,甚至会变得毫无用处。相反,无形资产在越来越多的商务中成为主体,它由品牌、良好的客户关系、雇员的才能、业务流程与系统的内在经验等组成,对企业附加价值的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国家来说,人才和教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使网络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为人力资本创造性的发挥建立起必要的组织制度和其他社会文化条件。

篇3

关键词:数字经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人工智能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推广,数字经济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会计信息出现几何式地爆发增长,数字经济逐渐凸显出颠覆和重塑财务管理领域的威力,使得单纯的财务会计或管理会计难以满足现代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协同发展。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涵及关系

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向信息需要者提供财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是深度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管理决策、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活动,并为这些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促进企业顺利实现战略目标的经济管理活动。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共通点一是同属于会计体系,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共同构成了有机的会计系统,两者相互依存、制约和补充。二是目标相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两个分支,两者共同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差异一是遵循准则不同。财务会计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税务法律法规等强制要求定期出具财务报表、进行税金申报等。管理会计没有固定的方法、标准、周期,根据管理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设定指标,一切以提高企业效率为准绳。二是服务对象、报告目的不同。财务会计主要通过对外报送各类报表、报告、披露财务信息等,服务单位外部具有经济利益关系的相关者,主要起到“反映”的作用,通常被称为“外部会计”。管理会计主要分析、研究经营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具体事项,提出、优化解决方案,为内部各层级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主要起到“控制”的作用,通常被称为“内部会计”。三是工作核心不同。财务会计的工作核心为业务反映,合法合规地反映企业在过去经营管理过程中人力、财力、物力等要素在供应、生产、销售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上的采购、使用、消耗、分布等情况,保证企业定期财务报告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财务会计反映的业务主要发生在过去,是过去实际已经发生的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会计的工作核心为过程管理,对经营管理活动在事前进行预测、在事中进行跟进和控制、在事后进行回顾和分析,做到总结过去,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控制现在和指导未来;管理会计报表不受时间的约束和限制,可以编制未来的报表,也可以编制业务进行中的报表,还可以编制各期对比分析报表,时间维度、报表内容可以完全根据管理过程的需要而编制。四是工作内容、报告格式不同。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是企业全部的会计要素,是完整反映、监督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过程,所编制的报告信息需要按照统一格式。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可以是企业整体,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一部分,所提供的内部报告没有统一格式,甚至报告的种类也没有统一规定。

二、数字经济时代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1.相关概念(1)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这些技术的共同发展。(2)大数据。大数据是指一种数据集合。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专业化的挖掘、穿透、分析等加工处理,最终实现数据增值的成果。(3)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互联网下的信息技术,本质是数据、信息、资源的集中和共享。(4)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是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人工智能的实质是算法和数据,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结合发展的更高阶段。2.数字经济时代对会计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财务转型源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在成本压力上升、利润压缩的环境下,大多数企业只能通过选择提高决策水平、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参与到企业决策和管理的全过程,收集分析财务信息、提供财务判断,以支持企业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技术为转型提供了可行性。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具备了完成基础财务会计工作的能力,并且完成的准确性、时效性大幅度提高,释放出了大量的财务基础操作人员、复核人员,使得财务人员把时间和精力投入更高附加值的工作中成为可能。如,参与企业战略制定、预算管理、成本管控等工作,并为这些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数字经济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提供、加工、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可见,数字经济时代,当企业同时存在转型需求,又具备转型条件时,转型成为必然。但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并不意味着管理会计取代财务会计。之所以目前企业都在提倡财务转型,是因为过去我国企业没有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在目前数字经济时代,需要有一部分财务人员转而从事管理会计工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财务会计不再重要,因为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石。同时,管理会计的发展又能倒逼财务会计提供更多、更规范、更有价值的企业经济活动信息,促进财务会计更好发展。因此,只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与决策服务,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1.Y公司简介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发展现状Y公司是A股上市的快消品行业公司,行业的市场增长率25%。Y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65%、市场增长率40%。Y公司作为A股上市公司,在完善财务会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管理会计体系,但目前财务会计体系与管理会计体系独立运行。管理会计体系建立背景:在Y公司年度经营汇报会上,对于广告费的投放金额,市场部汇报的是800万元,财务部汇报的是1000万元。对此,市场部的观点是企业本年度签订了800万元的合同。财务部的观点是虽然当年公司签了800万元的广告合同,约定自当年6月份开始在电视上播放8个月,当年共播放7个月,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入账,广告费当年的入账金额应当为700万元。但是,按照同样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上一年度签订的广告合同在本年度播放,应当计入本年度的费用是300万元,合计1000万元,并且在财务报表中只能按照1000万元报出。为解决该类问题,财务部门牵头梳理各管理层级、各部门的需求,协同信息管理部门利用数字经济技术建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协同发展体系:维护管理会计基础信息,建立管理会计取数逻辑,自动生成管理报表,提供给内部管理者;维护财务会计基础信息,建立财务口径取数逻辑,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提供给外部利益相关者。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境(1)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独自运行,而不是协同发展。某种意义上,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提升,Y公司建立的管理会计体系独立于财务会计体系运行,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管理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因此目前不能解决它们之间数据不一致的本质问题,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2)将无财务会计经验的人员配备到管理会计岗位。目前,Y公司将个别无任何财务会计经验的人员配备到管理会计岗位,管理会计只能出具管理角度的数据,对于与该管理角度数据相关的财务会计数据,没有理论基础和实务经验,导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完全是两组数据,极端情况下出现满足管理需求的数据未在财务会计角度进行及时披露。如上述管理广告费的管理会计人员,其专业是品牌设计,无任何财务经验,在年度预测时,提报的广告费用是800万元,但财务会计最后决算出的广告费用是1000万元。这也就意味着,年度决算利润比预测利润少了200万元,该差异直接导致Y公司应当披露预测数据但没有披露,造成Y公司信息披露不合规。(3)出现重管理会计、轻财务会计的倾向。Y公司为推进管理会计的顺利实施,配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至管理会计,甚至抽调了一部分理论基础扎实、执行能力强的财务会计人员至管理会计项目组,以致出现财务会计人员紧张的情况。实际上,Y公司作为A股上市公司,对财务会计信息承担定期披露的义务,披露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至关重要,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顾此失彼。(4)存在基础数据重复维护现象。自从Y公司建立管理会计以来,经常听到财务人员抱怨“天天在维护基础数据”,财务会计系统维护一次,管理会计系统维护一次,两套基础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如在维护广告费用的基础信息时,项目名称、合同金额、供应商名称等接近90%的信息是相同的,财务会计系统仅需要增加维护受益期间。在这种情况下,相同数据维护两次,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5)存在取数逻辑重复设置问题。信息管理部在设置取数逻辑时发现,管理会计的某一段取数逻辑,在设置财务会计系统的取数逻辑时已经设置过,存在取数逻辑重复设置。取数逻辑的重复设置,一是造成不必要的取数环节增加,降低取数效率;二是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

四、数字经济时代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协同发展对策

1.建立科学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协同发展模式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最好的关系是协同发展。财务会计要做到的是保证数据核算严格按照会计准则、政策法规;管理会计要做到的是既要能听得懂业务在说什么、理解到业务需要什么,又需要深入领悟财务会计的核算原理,只有同时做到,才能有效地提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协同发展的方案。如在系统中设置由权责发生制转换为收付实现制的换算算法,确保两者数据本质上的一致性等。以广告费用为例,假设广告费用的年度预算是800万元,按照权责发生制以前年度签订合同受益期在今年的金额是300万元。财务人员应当非常清楚今年签订的合同受益期在今年的金额不应超过500万元,同时要辅导市场部理解:预算800万元,不是可以签订合同的金额是800万元;当合同的受益期部分在以后年度时,可以签订合同的金额可能高于或等于800万元;当合同的受益期全部在当年时,可以签订合同的金额不高于500万元。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字经济技术生成包括已签合同金额、费用已入账金额、尚可签订合同金额、费用尚可入账金额等信息的报表,及时动态地反馈至市场部、管理者,以作为市场部签订广告合同、管理者审批广告合同的信息基础。通过该过程,将广告费用的管理会计数据同财务会计数据进行有效衔接,实现有效控制广告费用的预算超支抑或广告费用投入的不足。2.避免重复工作、提高运行效率维护一套全面、真实、完整的基础数据,形成数据库系统,同时建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取数逻辑、分析逻辑、穿透逻辑、报表模型等,根据各自的需求自数据库系统读取基础数据,实现一套基础数据同时生成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的需求,最大程度避免基础数据的重复维护,提高数据提取效率。可行的情况下,将财务会计数据设计为管理会计数据的来源,避免取数逻辑的重复设置,以最少的数据维护,满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数据的提取。3.充分运用数字经济技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技术对原始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和管理,深入地、全方位地挖掘数据价值,人工智能完成基础的、指令性的财务会计工作,释放更多人力、时间完成财务会计的高难度工作、管理会计工作,以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协同发展工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技术已经深入到各领域,更是颠覆和重塑着财务管理领域,在此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协同发展势在必行,同时数字经济技术又为两者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技术可行性。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技术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协同发展,财务人员必须顺势挑战、创新思维,由管理兼具赋能,由会计核算兼具支持管理和业务决策,必须夯实财务会计基础,提高管理会计水平,实现财务管理的价值,实现企业增值的目的,最终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娅.新形势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思考.经济管理文摘,2021(17).

2.董洁.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策略思考.财经界,2021(24).

3.刘小玲.如何促进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协同发展研究.商场现代化,2019(24).

4.周彩英.互联网视角下纺织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协同发展展望.市场观察,2019(11).

篇4

11月初,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PMI重回50%荣枯线之上,这一“利好”消息,一度被媒体过度诠释。

对当下中国经济来说,提振人心的好消息确实弥足珍贵。

2012年,中国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三季度连续“破8”,分别跌至7.6%和7.4%。

一位专家不无忧心地指出,从GDP季度累计同比增长看,本轮经济回调到三季度已持续了10个季度。这是我国自1992年开始该项指标以来,回调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增长也明显偏离了2002—2011年10.6%的季度平均水平。

在中国,增长率似乎是最牵动人心的数字。连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已经令国人无法接受一份“差强人意”的成绩单。8%似乎又成了另一道纠结人心的荣枯线,如果四季度依然无法实现期望中的筑底企稳,不知会让多少人乱了方寸。

事实上,今年二季度结束,诸多地方已经按捺不住,7、8月份开始,“地方版的4万亿”投资热浪滚滚。上一轮由中央主导的“4万亿”尽管饱受诟病,但还具有统筹安排、系统协调等优势,此番地方政府以“稳增长”之名进行的密集投资,隐忧较之于前更甚。

时间迫近年底,要一个好看的数字,似乎成了最大政治。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杭州地方财税部门已经向部分企业提前开征2013年的税收。“天堂”变“鹅城”,电影《让子弹飞》里的一个经典隐喻,有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现实版本。

地方政府的“方寸之乱”,说到底还是我们对“低增长”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低增长率”没有足够的宽容心。

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跑”,哪怕气喘吁吁,也不情愿放慢脚步,调整气息、步伐和姿态。

有一则寓言故事,用来形容当下的中国经济再合适不过。一个高速滚动的铁环,突然碰裂了一个缺口,它的速度不得不慢下来,去寻找自己遗失的碎片。慢下来之后,它才发现,原来晨沐朝阳,暮享晚风,与鲜花交谈、与绿地低语是那么的美好。

诚然,“快”并不一定等同于美好。多年疾驰的中国经济慢下来,不仅是符合逻辑的,更是符合规律的。因为,从历史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靠出口和政府投资可以拉动30年的高速增长,换句话说,政府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增长模式的边际效应已经发挥到极致。

中国经济这个铁环,遗失了什么样的“碎片”?

人口红利、制度红利、后发优势,这些曾经支撑高速增长的因素,已经难成梁柱。

还有一个西方故事,也可“拿来主义”为东方的高速经济列车醒神。按照古印第安人的信仰,如果连续三天赶路,第四天必须停下来休息一天,以免灵魂赶不上匆匆的脚步。

走得太快,就容易迷失方向。这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比喻,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经济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失衡,阶层固化、利益冲突加剧,这些都是当下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篇5

过去30年,中国经济都是无风险发展,而未来,风险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中国经济正在面临一个100年未见之变局。

现在,中国经济是什么经济?

本质是过剩经济,相比于之前30年的短缺经济,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经济形态,游戏规则、增长动力、未来的基本面表现将完全不同。

所以说,当下的中国经济好与坏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企业家是不是已经作好准备,意识到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需要的绝对不是投资什么,或者明年GDP增长多少,而是在一个大的历史周期里思考中国经济的下一个10至20年。

否则,你的企业将没有未来。

认识巨变,转换思维

如何应对这种变局,最重要的是转换思维,认识到这种巨变。

今年5月份,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概念以后,每个人都在谈新常态,这三个字确实对未来中国经济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新常态究竟是什么?

新常态是抛弃“保8”思维。我们一直在讲经济下行压力很大。而我们每一次分析季度数据时候,总是停留在以前的“保8”思维。很多人认为7.3%差,其原因是什么?因为有参照系是8%,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应该在8%以上。

但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经历这么多年,我们的表现已经是最优秀的。1978年到现在我们的增长增速是最高的。

2013年GDP增长是7.7%,到今年第三季度的7.3%,很多人认为经济形势很严峻。但去年的7.7%靠的是什么?

靠房地产!中国经济的本质就是房地产经济。

三个数字可以说明房地产对我们的经济来说有多重要。在去年7.7%的增长中,房地产贡献率超20%。去年地方财政收入6.9万亿,房地产行业一项4.1万亿,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70%。去年全社会融资额是17.29万亿,房地产行业去年的到位资金是12.2万亿,占全社会融资额的比重超过70%。

而最近,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变化:过去买房子的人现在在卖房子。中国房地产的供需基本面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房地产增速减缓,钱正在流出房地产市场。

而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据我判断:

第一,未来10年,80%以上的开发商会倒闭。

第二,中国未来只有20%以上的城市房地产市场有希望。政府一旦救市,这些地方的房价一定往上走。

第三,房地产市场严重分化,政府对房地产的影响力只有20%。我们一定要意识到,目前房地产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房子多了没有投资价值。

大变局都变在哪里?

为什么说未来30年是一个大变局?因为和前30年相比,未来30年的中国经济将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二者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第一,过剩经济将取代短缺经济。

过去30年,中国经济是短缺经济,中国人把自己对财富的渴望发挥到极致,想方设法创造物质满足市场的需要。但现在中国经济的本质是过剩经济。短缺和过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其游戏规则、增长动力都有所不同。

第二,制造业和服务业并举发展。

经过过去30年的大干,中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尽管规模已经达到全球第一,却缺乏国际竞争力。在2013年,第三产业的地位达到46%,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还差4个百分点。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要实现将制造业从大到强,另一方面还要把服务业做大。

讲到,未来中国发展要体现两个概念:城镇化、服务业。未来围绕这两点,中国经济结构会进一步改变。但是制造业会不会被弱化?而当前全民似乎出现了轻视制造业的倾向,这是非常危险的。怎么样把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和制造业崛起、工业业的未来联系起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第三,“玩乐经济”将取代“吃喝经济”。

前30年,中国经济本质是温饱经济。而现在,中国人均GDP在2013年就已经超过6700美元。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老百姓的精神需求上升非常快,对“玩乐”的追求超过“吃喝”。未来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的目的已经从“吃喝”两个字逐渐向“玩乐”两个字倾斜。

第四,人口过剩大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第一次人口普查,我国劳动力人口就已经开始下降。尽管三中全会放开二胎生育,但因为观念、经济压力等原因,今年符合生育的1100万对夫妻只有70万生二胎。中国经济五千多年的发展,就是靠人口红利。现在如果人口短缺,人力成本上升,中国还能靠什么?

未来30年的挑战和机遇

提出“新常态”,我认为大家必须要有新思维,新常态下面的机遇是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作为企业家,要认清机遇、挑战之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未来会面临哪些挑战?

第一,如果按照金融危机的逻辑,2014年会是危机的开始,之后的3到5年经济环境会非常困难。企业家一定要保守,未来3到5年最重要的任务是活下来。

第二,未来3到5年,钱荒会持续,中国将从流动性过剩向流动性短缺转变,所以企业家未来主要的管理是管好钱,管好流动性,保证现金流。

第三,风险最有可能在房地产领域和产能过剩领域爆发。只要未来大家转换思路干正事,企业都会有未来。

所以,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应该如何抓住机遇?

第一,回到创新,创新的企业在未来一定会得到回报。

第二,抓住投资机会。国家的投资效率已经在递减,未来国家一定会简政放权、放开市场,重视民间投资。

第三,企业家要抛弃浮躁的心态,静下心来做一件事。认真研究中国经济动态、产业动态,重新调整企业发展战略,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

篇6

西方经济学由于可以解释一些现象,它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因为如果你不做进一步的思考,你会认同西方经济学对一些经济现象所做的解释。比如消费、投资、出口、政府支出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因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等于消费加投资加净出口加政府支出。再比如消费者为什么会受欺骗,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如果信息对称,消费者是不会受欺骗的。

经济学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经济现象、操作、理论。经济现象是我们天天能够看得见和体会得到的,比如鸡蛋多少钱一斤,上海股票多少点,某公司雇佣多少员工。操作则是我们需要思考才能够感觉得到的,比如企业是怎样组织起来的,它们为什么大多数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方式。理论则是看不见感觉不到的,比如什么是货币,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经济现象、操作、理论在经济学中的角色是不一样的。经济理论是基础,经济现象则是丰富多彩的,经济操作是根据经济理论而形成的。经济操作赖以存在的理论,既包括书面的理论,也包括实际中应用,但没有在书面上出现的理论。由于有一部分经济理论是在书本上找不到的,这就会使经济现象和经济操作在一些时候被认为没有理论依据。经济理论是以经济现象和经济操作为原料的一种逻辑思辩,它既包括书本上的经济理论,也包括非书本上的经济理论,如散落在普通人观念里的经济理论。

1、经济现象。

在经济现象这个层次,西方经济学是很有欺骗性的,因为西方经济学就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以西方微观经济学为例,它是以市场的存在为前提的,在这个前提下,西方微观经济学开始分析构成市场的两个方面:供给和需求。以供给为核心的理论是生产、成本、利润理论,以需求为核心的理论是效用理论、预算理论及收入理论,最后对市场的类型及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一般性的分析,从而得出局部均衡、一般均衡的结论。这些理论,表面上都有道理,因为人们观察到的经济现象,是单个的、割裂的、片面的经济现象,这和西方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正好一致。

我们都熟悉需求曲线,它描述的是商品(或产品,下同)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同样的钱,如果价格越低,买到的东西越多。而需求曲线告诉我们的是:在一般情况下,价格越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大。至于需求量为什么会随价格的高低发生变化,西方经济学有一个解释,说是边际效用递减,比如吃一个苹果觉得很过瘾,吃10个苹果就难受,因为第10个苹果的效用是负效用。由于每个苹果的效用不一样,自然它们的价格也不一样,由此,消费者可以得到好处,这个好处叫做消费者剩余。

我现在要问的是:消费者买商品的钱是那里来的?是赚来的?借来的还是其他人给的?我假定钱是赚来的,消费者赚钱的过程,就是商品形成的过程,钱和商品有一种天然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存在在简单的数字里,比如8=2*4,8=2*2*2等等。我设商品是M,钱是N,如果要让商品和货币相等,我只要在商品的前面加些系数就可以了。我要加的这个系数,在微观经济学里叫价格。至于价格的涨跌,是拥有商品的人和拥有货币的人斗争的结果。西方经济学在这一点上,利用逻辑分析方法的缺陷及人们熟视无睹的数字之间的关系,片面地把需求仅仅看成是需求,而无视经济学的最基本问题,生产与分配的层次问题,更无视生产与分配存在的制度基础。在货币制度的基础上,生产的过程也是分配的过程,消费者赚钱的过程,同时也是产品形成的过程。钱不能吃也不能穿,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分配产品的工具。

货币作为分配工具,它是通过一系列的交换来完成的。如果我们把交换的过程断章取义,那有什么意义呢?需求和价格的关系,在人们购买之前已经存在,因为你赚钱的时候,你已经为给你钱的人生产出了产品,你去买产品的时候,只是你凭“钱”这个凭证去把你的东西取回来而已,至于你取回多少,就要看产品的价格了。

我们再来看看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数学和经济学两个方面来看。从数学方面来看,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有三种关系,它们是平行、重合、相交。在一个坐标系里的供给曲线(直线,下同)和需求曲线,它们相交、重合或者平行都是很自然的。因为,你想要它相交,你就可以把它画成相交。从数字的角度来看,任何数字都可以分解为一组数字的加、减、乘、除。西方经济学就是用这些数字和图形来证明均衡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由于西方经济学没有把货币和以货币表现的产品分开处理,所以才会有萨依“供给创造需求”、才会有重农、重商主义关于财富的不同认识的争论。其实,产品和货币之间的关系,只要你系数给得对,就可以相等。它们的实质是产品的循环运动和货币的循环运动。至于市场均不均衡,已经变成了经济学家的一个游戏。

我们再来看看生产、成本和利润。日常生活中,生产、成本、利润是普遍使用的概念,比如养鸡的成本、养牛的成本、做假奶粉的成本,与之相对应的是养鸡的收入和利润、养牛的收入和利润。生产的过程就是分配的过程,它既包括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也包括生产者之间的分配。就生产者之间的分配而言,在使用货币的情况下,分配的一端是产品,另一端是货币,付出货币的一方是成本,得到货币的一方是收入。收入和成本是一样的,它们之所以叫收入、成本,仅仅是因为分配的主体的差别而已。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它反映的是两次分配对分配主体的影响。

从经济学的现象来看,由于西方经济学所要解释的就是经济现象,按道理它在这个层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经济现象不是自然现象,用分析自然现象的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就有可能出问题。比如,某个自然现象受N个因素的影响,为了分析每个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在分析经济现象时,这样做就有问题。比如,我们分析价格的变动的时候,我们假定其他影响价格的因素不变,而只考虑需求的变化,最后的结论自然是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由于在产品生产出来的时候,需求已经以货币的方式存在,而西方经济学将这个“二次分配”的闭路循环切割成一个个小片段,它怎么可能正确呢?它怎么可能不庸俗呢?

2、经济操作。

经济现象是在一定的经济操作的基础上产生的,我们说的生产、成本、利润一般来讲,指的是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利润。那么企业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专业分工的结果?是节约“交易成本”的结果?还是一系列契约的结果?

按照交易成本的理论,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使用市场机制是要付成本的,而企业由于内部没有交易,所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按照这样的逻辑,如果取消市场机制,消灭资本主义,交易成本不就不存在了吗?

其实,企业的存在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从产品循环运动来看,环境要素转化为产品为企业的存在提供了基础,没有产品的循环运动,你怎么也不会有企业。当然,有产品的循环运动也不一定会有企业。从货币的循环运动来看,货币的循环运动是企业存在的条件,因为货币可以把不同的环境要素“粘合”在一起,另外企业要生存下去,它吸收的货币必须大于或等于它释放的货币。最后,任何组织都是由人设立的,人设立企业是因为有限责任公司有“期权”的特点,风险有限,收益可以无限。

在宏观经济方面,西方经济学有所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些政策现在在我国也开始使用.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可以通过松的财政政策,如减税、扩大政府支出等,以此来刺激经济的增长,进而扭转经济衰退的局面。就减税而言,由于它是属于分配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判断的是经济的衰退是不是分配的问题引起的,如果是分配的问题引起的,我们还要搞清楚是那个层面的分配问题引起的。在现实生活中,减税是不能刺激经济发展的,因为减税对穷人没有什么帮助,能够帮助的只是富人,而富人是不会购买力不足的。如果政府通过扩大支出来刺激经济发展,这样的发展也难与维持,因为政府支出的扩大,从产品的循环运动来看,是企业的存货转移到政府手中的过程,从货币的循环运动来看,政府要么增加债务,要么减少自己的货币结余,政府的债务最终成了企业的利润,富人手中增加的财富。为什么没有什么用的财政政策会被各个国家的政府采用呢?因为政府需要这么做。

财政政策没有用,那么货币政策呢?同样没有用。比如提高贴现率,货币的使用者完全可以通过价格的方式,将提高了的利率转移出去。超级秘书网

3、经济理论。

如果说西方经济学在现象层面还可以解释一些经济现象的话,在理论层面,西方经济学就没有什么解释可言了。比如西方经济学的市场理论,由于它们没有把市场看成是供、需对接的一种可能选择方式,从而美化和神秘化市场。我们知道,供、需的对接方式可以是价格,也可以是非价格因素。供、需的对接方式既有所有制的因素,也有技术的因素,所有制的因素是基本的因素,而具体的对接手段则是技术的因素。

篇7

【 关键词 】 一卡通;缴费;购电;足不出户

Based on the Purchase of Electricity from TV Card Payment System Design Study

Miao Jie

(Baoding Power Supply Company HebeiBaoding 071051)

【 Abstract 】 Power Marketing System Based on a variety of traditional payment methods shortcomings, In this paper, a new payment model, Namely, the purchase of electricity from TV card payment system. It can be completed by residents of the user's general payment and card table the purchase of electricity. The approach is simple, 24-turnover, homes and so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in the application of silver has been in existence for interconnection model, will be regarded as a bank cable modeling and development. Upon completion of system development can be difficult to better solve the payment problems, the power companies to improve IT service levels.

【 Keywords 】 card; payment; the purchase of electricity; never leave one's home

1 引言

随着城网的改造完成和一户一表的实施,用电客户数量快速增长,面对有限的营业网点和激增的用户数,用户到客服中心大厅交费排队等待时间过长,从而牢骚满腹。与此同时,银行的代收电费的积极性很低,拒收现象十分严重,老百姓一天要跑几个网点都会遇到交不成的情况,这就直接导致了电费回收率的难以提高,给电力公司的服务形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008年数字电视已经陆续进入千家万户,借助数字电视网的网络环境和电视机顶盒上的读写卡技术,一举两得。我们可以将电视机顶盒视为电卡读写器,将有线电视缴费系统与电力购电系统建立无缝连接,用户自主通过电视遥控器和电视屏幕提示进行操作,系统后台将根据用户选择的购电金额,扣除有线电视缴费卡中相应的金额,转换成对应的电量写入购电卡中,并实时记账。系统开发完成后,可以较好地解决各种交费问题,真正实现用户24小时足不出户自主交费购电的需求,提高电力服务水平。

2 系统业务模式

2.1 业务实现方式

非卡表:用户通过在机顶盒上插入电视一卡通,并通过身份验证以后就可以开始交费业务。用户只需通过电视遥控器输入交费金额与电费号后,数字电视收费系统将数据包传送到电力公司交费系统,由电力公司进行相应处理后返回结果,用户确认,交费成功。

卡表:用户通过在机顶盒上插入电视一卡通并通过身份验证以后就可以开始交费业务。用户只需通过电视遥控器输入交费金额后,将卡取出插入电卡,系统会将相应金额计算出相应的电量写入电卡中,并提示用户写卡成功。

2.2 业务逻辑结构

业务逻辑结构说明:用户操作界面负责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与向用户返回操作处理结果;数据处理是整个业务逻辑的核心部分,负责对数据的验证、打包与解包、扣款与交费操作、访问数据库、对卡进行写操作等;Web服务程序与监听程序负责数据的交换传输,是接口的核心部分;数据库部分负责保存用户交费的有关信息。

3 系统设计方案

3.1 设计原则

可行性和适应性:系统要保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可能性,并要有对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适应性。

实用性和经济性:系统建设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尽可能地做到边建设、边应用、边收效、边发展。

先进性和成熟性: 系统设计既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不但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水平,而且还具有发展潜力,能保证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并能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代技术。

开放性和标准性:为了满足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以及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必须追求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性。

篇8

【关键词】普通投资者 信息不对称 建议

一、现状

经济的发展已经将所有的个体融入,但不同个体拥有的经济学基础却参差不齐,面对不同的环境,同样的问题该如何看待,信息不对称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任何个体参与到大部分的经济活动中总需要一定的中介,如股票对应证券公司,购买债券需要一定的渠道,但消费者的选择是否正确,往往又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有人可以通过一定的工具获得信息,但面对信息的甄别又会显得束手无策,在这个时候,他们最喜欢专家,专家可以通过专业的知识,精湛的理论,严谨的逻辑,让你对选择充满了信心,看到收获的前景,但专家往往也是最令人纠结的,因为现实的情况是往往有得出相反结论的专家出现,不懂经济的普通投资者又无从分析,只能在是与否之间进行选择,而不存在相应的中间地带,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如今的各类组织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诸多解决的办法,但面对解决的办法,普通投资者的无奈又出现了,建议的理论过于深奥,涉及的部门又难以接触,这就在改革的基础上加深了隔阂,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而提出的建议和措施是信息不对称的,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信息传递和信任问题,不解决可信问题,任何的改变只是在表层变动,治标不治本,面对这一问题,普通投资者的窘境更加值得关注。

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同的市场参与者与关注者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比如专家们从博弈论、定量分析模型等角度;机构的管理者从信息揭示、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等角度;在行政方面,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面对这些建议、见解和措施,普通投资者很难理解,也无法和专家、学者以及政府的决策者进行及时的交流,更无法看到实施的过程与出现的问题。

二、解决普通投资者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建议

现在的经济是全民参与的经济,并不只是手里的钱会参与到各项的交易之中,潜在收入都会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环,普通投资者越来越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主力,即使不直接参与到经济活动的主流之中,也会选择一个中介机构来打理他们的财富,有时甚至是被动的,在这个过程中,资金的持有者一定更倾向选择自己了解较多的一个机构,即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影响。目前,很多机构都在提升自己的形象,其实是在增加信息的输出,力图吸引更多的眼球,从而带来更大的收益,机构也明白,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并没有那么专业,所以普通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值得关注,以下就是一些具体建议。

让普通投资者参与到最微观的经济运行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投资者的真实感觉和经营的本质还是存在很大的出入,普通投资者在日常的经济生活当中接触到的往往是一些事件的结果,这些结果多来自于报道,久而久之,投资者形成了感觉,但这种感觉没有正确的基础,所以在决策时,不依赖于客观的分析,而是一些错误的感觉,这就使信息不对称问题扩大化了,在这个时候,最好使投资者可以进入最微观的经济活动中,比如机构的日常运作,这样做不仅可以使投资者积累知识,而且可以增加和机构间的交流,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更多的了解一定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目前的改革,机构是核心,围绕核心带来的理解是最直接的,这样做,普通投资者在分析经济决策时,面对的不在是冰凉的数字,而是一个体系,面对专业性的理论和政策,也有了思考的基础。营销方式正逐步向体验式营销方向转变,这种广泛的参与就是服务的一种营销,深入理解后的合作一定伴随着深入的信任,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从这方面得到一些改观,理解不只是对知识的理解,更是在行为方式上的一种共鸣。

多考虑普通投资者的立场和感受。在如今的金融业竞争中,普通投资者的要求与机构的想法在很多方面都有错位,普通投资者还没表态,机构的工作人员已经把每个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讲解了一遍,其实很多普通投资者的第一要求不是收益率。很多投资者有这样的感觉,机构并不是在提供服务,而是拿着收益率在钓鱼。本身就不了解,又用了一个不太恰当的方式,这种信息不对称在初始阶段就没有解决,反而成为了隐患。

尊重普通投资者的逻辑和基础知识。普通投资者的基础知识和思维逻辑也成了诸多机构动脑子的地方,举个例子,随处可见这样的内容,某一个理财产品在几十天的收益率可达XX%,普通投资者认为收益率就是指投资的回报率,很多人不明白这是年化以后的收益率,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有很多,也有较多付诸于实践,但当这种以利益为准则的心态存在时,解决问题的速度永远赶不上产生问题的速度,普通投资者是经济主体中主要但弱势的群体。

传媒也应由专业化向普及化做出一些延伸。很多人在看经济类的节目,但在很多时候,普通投资者只能记住专家强调的结果以及所要证明的一些事情,普遍的状态就是听起来自我感觉良好,需要用时却无法操作。希望公众认可的传媒可以多进行一些基础讲解,使普通投资者可以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不能只靠精英阶层,只有具体到微观个体的提高才能获得整体实力的提高。

普通投资者由于环境和专业知识的限制,最容易受到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影响,经济活动的主体却是最找不到方向的一个主体,希望通过普通投资者和微观机构的共同努力可以使这一现象得到改观,从而带来经济发展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九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艾洪德,魏巍.公司治理与证券市场上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J].金融研究,2004.

[3]胡宏桥,陈小安.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解决途径[J].金融论坛.

[4]宋朝利,宋朝霞.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机制探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

篇9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图书馆;虚拟化

1云图书馆虚拟化技术及其应用安全问题

1.1云图书馆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是云图书馆物理资源逻辑划分、云系统资源分配与管理、不同用户的操作系统和云应用系统隔离、物理硬件与操作系统分离的关键技术。虚拟化技术将云系统资源逻辑划分为一个大的资源池统一管理,根据读者云阅读活动需求采用高效的云系统资源调配算法,将应用系统不同层而硬件、软件、数据网络存储分别隔离开来,按需为用户分配云系统资源,实现了云系统物理资源的集中逻辑管理和动态分配。虚拟化技术简化了数字图书馆对云资源的表示、访问和管理过程,并为用户使用云资源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接日,确保能够透明访问。虚拟化技术可根据用户云阅读活动资源需求和使用量进行相应的资源管理、分配与优化,为数据中心的迁移、备份、灾难恢复及负载平衡提供最优化工作模式。此外,虚拟化技术通过对用户、应用、资源和负载的逻辑隔离,降低了用户对特定资源的依赖程度,提高了资源的动态管理性和可扩展性。此外,虚拟化技术可根据云图书馆读者服务需求和负载现状,建立弹性伸缩的应用系统架构,依据云阅读服务需求实现资源的快速部署和管理、调度,具有较高的云资源管理效率和较低使用成本。

1.2云图书馆虚拟化应用安全问题

(1)云图书馆虚拟化系统架构复杂

首先,随着云图书馆读者个性化服务内容的扩展与服务模式的创新,数据中心虚拟机数量和虚拟化系统复杂度快速提高,虚拟设备补丁修复自动化和虚拟系统结构科学性,成为制约云图书馆虚拟化系统可管性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其次,随着云数据中心底层硬件设施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与传统IT环境相比硬件系统可靠性和可控性减弱。如何采取虚拟化手段实现硬件设备的有效逻辑隔离,并实现虚拟机之间通信和信息交互的有效监控,是防比虚拟机之间相互干扰、拒绝服务攻击、虚拟机溢出或者隐蔽信道的有效途径。第三,云图书馆应用服务具有业务量突发性和服务内容不可预测性。因此,虚拟化系统架构随着读者服务内容与模式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特点虚拟机的创建、修改、关闭或者迁移具有突发性和位置不确定性,传统的安全防御体系和方法不能有效确保虚拟化系统安全。第四,随着云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虚拟化应用深入,恶意代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漏洞、网络窃听和非授权访问等因素,始终是影响云图书馆虚拟化安全的主要方而。此外,获得云操作系统、虚拟化应用系统和读者管理系统的管理权限,也成为黑客攻击云图书馆和窃取保密信息的途径。

(2)虚拟机应用安全隐患突出

首先,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同一台物理服务器可虚拟化为多台虚拟机,并在同一系统平台上以不同的工作模式为不同用户服务。因此,不同虚拟机之间无法采用传统的网线、交换机、防火墙等物理手段实施虚拟设备的物理隔离,仅通过虚拟机监视器和隔离模块实现逻辑上的隔离,多台虚拟机共享同一物理设备。其次,云图书馆数据中心虚拟机会根据用户服务要求和负载现状,在同一物理设备中的不同虚拟机或不同物理设备上的虚拟机之间进行迁移,导致虚拟设备地址、端日变化频繁。在提高虚拟机应用灵活性和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虚拟设备管理、设置的复杂性。第三,黑客可能利用虚拟机隔离和虚拟化软件漏洞,绕开底层安全管理系统而获得宿主机的完全控制权,进而实现对物理设备和虚拟机的完全控制,造成云图书馆用户服务的停比和保密数据丢失。

2云图书馆虚拟化管理与应用安全对策

2.1建立规范科学简单高效的虚拟化安全防范体系

建立规范科学简单高效的虚拟化安全防范体系是降低云图书馆虚拟化安全成本和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前提。在虚拟化安全防范体系建立中,应系统分析云图书馆虚拟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应用类型、安全隐患、安全防御投资收益比,确保安全防范体系高效、可靠、可控、经济;应坚持传统安全防御方法和云计算环境下虚拟化防御措施相结介的原则。首先,在建立针对物理宿主设备传统IT防御体系的前提下,针对虚拟化管理、应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需求,建立以虚拟化软件刀片防御为主的安全体系。在确保防御系统简单、易控的前提下,实现防火墙、VPV、入侵防御、应用控制、URL过滤、反僵尸网络、防病毒及身份识别等全方位立体防御。其次,应依据虚拟化设备安全需求将虚拟机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安全级别的虚拟化组,并定制专门的安全管理与防范策略。云系统可根据不同虚拟化安全网关的负载量实现虚拟化安全防护过程中的负载均衡。第三,云服务提供商应建立高效、可更新的恶意软件虚拟化防护数据库,并及时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更新。通过无程序的安全防护提高防御的效率和安全透明度,为云图书馆虚拟化安全管理与应用,提供入侵检测及预防、网页应用程序防护、防火墙、一致性监控、记录文件检查等安全服务。

2.2提高虚拟化应用密钥和数据管理安全性

密钥管理安全、有效性是确保云图书馆用户访问安全和数据保密性的前提。首先,在云图书馆虚拟化系统建立初期,系统管理员应与云服务提供商协商,建立科学、高效、安全、经济的密钥使用体系,确保密钥在使用过程中既能满足用户安全需求,又不会因为过于复杂而降低系统性能和影响密钥易用性。其次,云图书馆密钥管理系统应实现与云服务供应商系统的分离,确保云服务提供商技术人员无法通过云系统超级管理权限,获得云图书馆密钥的建立、查询、修改、使用权限,并建立有效的密钥粉碎和过期失效制度。第三,密钥的管理应符介信息系统生命周期规律,符介密钥生成、使用、储存、备份、恢复、循环使用和删除周期过程,不会因永久性密钥存在而导致虚拟化安全事件发生。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环境下提升数字图书馆有效性与服务能力的关键技术。在降低云图书馆建设运营成本、提高数据存储性能和灾难恢复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云图书馆系统组织结构和运营可控性的复杂度。与传统数字图书馆相比,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图书馆而临着更严重的安全威胁与不稳定因素,传统的安全防御环境与措施已不适用于虚拟化环境。因此,只有将人员、虚拟化安全技术、读者云阅读服务模式、有效的规章制度相结合,在采取新的安全策略前提下不断提高云图书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为读者提供安全、高效、满意、低碳的云个性化数字阅读服务。

参考文献

[1]房晶,吴昊,白松林.云计算的虚拟化安全问题[J].电信科学.2012(04)

篇10

译_古正

为保持工资增长,美国的劳动者必须具备创造力!

美国经济正面临一个历史性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将对经理人、投资人、政治家,特别是工人,产生重大影响。

这个问题就是美国人的工资没有在增长。它之所以重大,是因为美国的经济正处于繁荣阶段--增长强劲,失业率走低,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然而,最新的数字表明,工资的综合指数(扣除物价因素的工资和福利)比 2003 年年底还要低。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美国经济的了不起之处就在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年景好的时候。可现在,生活水平不再提高了。这是一个深刻的大变动,时间长了,可能导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普通的应对方法是推动我们经济的长期基础--科学技术--出现更大的成就。布什总统在最近一次的《国情咨文》中宣布了一项“美国竞争力计划,以鼓励美国经济的全面创新,并培养美国儿童的扎实的数学与科学根底。”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争论很多。

然而,有一派不循常理的学者认为,在这方面争论整个就是错的,关注科学技术绝非要务。他们认为,价值创造的基础,正在从讲求逻辑和线性思维转变为创造和想象所需的直觉和非线性活动。如今,技术成果可以迅速传遍全世界,已经不能带来太大的竞争优势。一些作家,包括《全新思维》(A Whole New Mind)的作者丹尼尔 ・平克(aniel Pink)、《创造阶级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的作者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风格的实质》(The Substance of Style)的作者弗吉尼亚・波斯特莱尔(Virginia Postrel),都认为价值转型已在发生,趋势刚刚出现。

支持这一观点的实例首推 iPod。它的成功依靠技术,同样也依靠想象力。当时,MP3 播放器已经问世多年,从未在商业上有大的作为。苹果的贡献是拿出了迷人的设计和不同凡响的软件,软件具备了符合人类直觉的优越界面,再加上 iTunes 网上音乐商店这样的业务创新,苹果给这件产品注入了无可否认的酷感,结果便是公司在这项业务上拥有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占据了 75% 的 MP3 播放器市场和在线音乐市场。这项业务依靠的完全是现有的基础技术,外加大量的纯创造力。

苹果的这种模式曾经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过数百次,比如精心打造的星巴克(Starbucks)环境,还有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给塔吉特连锁店(Target)设计的马桶刷。这种模式能不能成为经济成功的新基础呢?这是个极为大胆的论断。300 年来,严密的逻辑推理一直是经济增长的基石。大多数人本能地反对这种看法: 靠高度的感性可以推动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增长。感性会对少数人起作用,但它如何让那么多再也不能在美国工厂或企业后勤部门工作的人就业呢?

我把这一反对意见说给了丹尼尔・平克。他回答,在经济大转型过程中,人们极难预见到下一步将发生什么。30 年前,人们的普遍看法是,经济的基础不可能是服务,只能是制造业。他说,没人“预见到会出现搜索引擎优化师、网页设计师、经理人培训师或纳米技术人员。如果我们拘泥于现状,就会遭受想象力匮乏之苦。我们过于低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适应力。”他认为,未来“将出现我们想象不到的行业和语言描述不出的职位”。诚然,这很有点迷信的味道,但事物一向就是这样演变的。

他是对的。创意主宰未来这种愿景之所以很吸引人,还因为它已对今日美国的实力有所贡献。我们在科学和数学方面落后了?嘿嘿,我们在迷人的未来世界的方方面面做得可是特别出色,比如做游戏、讲幽默、搞设计、编故事,等等。当然,我也能告诉你 10 多个理由,证明那个理论不成立。

更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工作者需要一个提高生活水平的新配方。经验表明,他们会找到的。但他们要很快做到。不管这个配方是什么,我们要努力寻找、及早找到、赶紧实施。这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