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学的好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化学的好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习化学的好方法

篇1

一、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观察能力对于掌握化学知识、从事化学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许多科学家都是非常重视观察的,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就时说:“我既没有突出迅速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认识其精细结构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都是从实验观察兴趣入手,步步开拓科学领域的。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等。

1.顺序观察

许多化学实验,不仅使用的仪器多,操作步骤也多,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任务、要求进行观察。如:氯气的制备和性质系列实验,实验仪器较多,学生容易分散观察力,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左至右按气流方向,从气体的发生、净化、收集、尾气的处理逐一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理解各步的目的、要求及各装置的特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实验中经常性地这样引导学生按程序进行细致而周密的观察,使学生养成对实验有主次、有步骤、有层次的观察习惯,将会使他们的观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学生在观察铜和浓、稀硝酸的反应现象时,就是要求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蓝或蓝绿色溶液生成,说明产物中都有Cu 生成。然后再同中求异:铜和浓硝酸的反应,还原产物是NO ;铜和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是NO。并且指出不管铜是和浓硝酸反应还是和稀硝酸反应均没有H 产生,只生成水。

3.边思考边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例如:在做“喷泉”实验时,学生只注意到美丽的喷泉,而没有分析产生喷泉的原因,此时教师可趁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由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提出是不是只有NH 和HCl才可以进行喷泉实验的问题,引导他们分析得出:只要极易溶于某种液体的气体一般都可以进行喷泉实验,这样问题解决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观察能力的提高,要求观察者善于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并在观察中对问题加以认真分析和反复推敲,找出正确的解释。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化学实验的观察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过程条件,培养他们浓厚的观察兴趣和良好的观察习惯,不断提高他们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精确性,逐步形成较强的观察能力。

二、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记忆方法很多,下面仅举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几种。

1.适当复习,强化记忆。“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例如: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后,学生接触到许多化学方程式,要记住那么多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感到有困难,我就把每一单元常用的化学方程式用文字打印出来,隔一段时间让学生写一遍,写错了再加以订正,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

2.浓缩知识,择要记忆。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提纲挈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如在讲授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概括为“逆”(针对可逆反应)、“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定”(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浓度一定)、“变”(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被破坏了,此时正、逆反应速度不相等,各组分浓度也将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再如:记忆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可推出钠的性质),可概括为“浮”(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熔点较低的钠熔成了小球)、“游”(产生的氢气推动钠块在水面上游动)、“响”(反应产生的气体发出“”的响声)、“红”(反应生成了碱)。

3.理解融会,增强记忆。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则悟。理解了再记忆,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只有气体物质,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物质的体积才约是22.4升,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4.利用联想,提高记忆。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例如:利用元素周期律来推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时,可先推出该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联想同主族元素中已学过的元素的性质,再根据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来推测该元素的性质。

5.经常应用,巩固记忆。人脑通过感知、识记保持的信息,再经神经通道联系分析器运用,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错误的回忆得到纠正,遗忘了的再进行识记,久而久之终生不忘,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使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不应该变成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不能视为就是为了储备,而要进入周转,加以运用,才能巩固,才有效能。”比如:学过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后,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知识,可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穿插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知识才能得到巩固。

总之,记忆因各人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学习习惯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无论哪种记忆的方法,只要符合记忆的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化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解题过程中要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问题常常会迎刃而解。

如:为了测定某铜银合金的成分,将30g合金溶于80mL 13.5mol・L 的浓HNO 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气体6.72L(标准状况),并测得溶液的PH=0。假设反应后溶液体积仍为80mL,试计算:

(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2)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

解析:本题关键在于其一是隐含浓硝酸向稀硝酸的转化问题,其二要使用终态分析法利用N元素守恒来进行思考,还得注意6.72L气体(标准状态)是NO和NO 的混合气体且要无N O 。由N元素的去向分析得N原子守恒的关系为:

根据题意得:

答:(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就是气体NO和NO 的总物质的量即为0.3mol。

(2)银的质量分数为36%。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

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化学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物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物质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过比较,认识物质性质的异同点之后,才好进行归类;另一方面,只有把物质性质进行归类,才好进行比较。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在学习SO 性质时,可让学生练习以下题目:SO 和Cl 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

A. 立即褪色 B. 慢慢褪色

C. 先褪色,后复原D. 颜色不变

解析:不能从SO 能和一些有机色素结合为无色化合物来推论SO 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原因均是与其结合为无色物质;SO 能使氯水、溴水、碘水、FeCl 溶液、KMnO 溶液等褪色,这是因为SO 具有还原性的缘故;SO 能使滴有石蕊试液的H S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这是因为SO 具有氧化性的缘故;SO 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这是因为SO 的水溶液为中强酸的缘故。故答案为D。

又如:在高三复习实验时,可以把课本上用到温度计的实验罗列在一起,根据温度计中水银液面的位置,分析该温度计测得的是何种物质的温度,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理解。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化学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化学理论知识。如:在学习卤素时,可以结合实际,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为消除碘缺乏病,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 )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可和I 发生反应:IO+5I +6H =3I +3H 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KI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以上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①③B.③⑥C.②④⑥D.①②④⑤⑦

根据题给条件,先让学生分析,然后再由学生进行归纳:由题给反应,要证明有IO,应用到I 、淀粉和酸。现给出了KI淀粉试纸,它包括前两种试剂,所以再选用食醋(即酸)便可完成上述实验,向待测液中加入醋酸,然后将溶液滴在KI淀粉试纸上,若试纸变蓝,即证明有IO。

观察、记忆是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思维是观察和记忆的延续和升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的提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思维能力的发展,又促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的提高,因此,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学生时代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告诉学生如何紧抓课本,掌握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增强、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特色。

篇2

关键词:好奇心;兴趣;生活事例;材料发展史;新材料;新工艺;学习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97-01

初中化学绪言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上好这一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化学奥秘的精神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绪言课在整个教材的地位非同一般,上好绪言课就是把学生领入了化学知识的大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绪言部分涉及知识广而杂,学生又没有化学方面的知识,这给上好这节课带来一定难度,如果上不好,学生会觉得这门课枯燥无味,因此化学的第一节课一定要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

1.利用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也会接触一些实验,但不会有化学实验的现象那么神奇。好奇心是人们对新事物产生兴趣的最好老师,在上这节课时,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走进有趣的化学世界。为此,我为这节课准备了这三个小实验。第一个:白纸变美图。先在一张白纸上用氢氧化钠溶液画一朵玫瑰(课前画好,晾干备用),上课时用喷壶向画上喷无色酚酞,可见白纸上出现一朵红色的漂亮的玫瑰。第二个:不怕烧的手帕。把棉手帕蘸上50%的酒精溶液,然后在酒精灯上点燃,燃烧后手帕完好无损。第三个:清水变牛奶。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清水变成乳白色。在实验前,通过教师语言激趣,设置悬念等方法,给实验蒙上一层神秘面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观察实验上来。通过这三个小实验,学生会感到化学怎么和玩魔术似的不可思议,这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了第一步。

2.例举学生生活事例,让学生明白化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的科学,不但学生不理解,反而他们觉得这个学科与他们无关,又是一门学而无用的科目。但如果能例举他们生活中的事例告诉他们化学是和我们的社会发展以及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科学,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自然界并没有现成的锅,它是用化学的方法先从铁矿石里冶炼出铁,再用高温溶解铸模而成,铁锅在空气中遇水会出现生锈现象。例举这个学生天天见的事物的变化,能很好地诠释化学这门学科究竟是学什么的,有什么用。还可例举布料、玻璃、纸张、塑料、陶瓷、水泥等常见材料的制造工艺进一步说明化学的研究方向。

3.例举人类材料发展史,让学生知晓学习化学的意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历史上,材料被视为人类社会进化的里程碑。对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决定着社会的形态和人类生活的质量。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高分子材料时代……

在学习绪言时,可让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别说说不同的时代人们利用的生产生活工具有哪些,生产力水平如何,人们的生活现状如何。通过学生举例和多媒体展示,他们更加明白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疾病防疫、资源利用、能源利用都离不开化学,近代科学的发展则更加依赖于化学的发展。若没有材料科学的研究成果,就不会有宇宙飞船的升空;若没有半导体材料就不会有花样百出的电子产品;若没有光导纤维就不会实现网络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化学已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化学能否保持领先地位,已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学生例举和播放人类材料发展史,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必须学好化学、用好化学。

4.鼓励学生学好化学,造福人类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基础学科,它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作出过巨大贡献,即化学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新材料、新工艺。化学还将为人类的延年益寿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利用学生对化学的初步了解,鼓励同学们为人类美好明天努力学好化学,造福人类。

5.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5.1保持对化学永久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第一次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化学无疑是一门变幻莫测的有趣的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满怀信心,想把化学学好。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难度加大,部分同学的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在绪言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主动保持对化学的积极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等方式保持对化学的新鲜感。

5.2课堂专心听讲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课。堂"45分钟"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专心听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拓展知识,教师都会在课堂上完成,抓住课堂专心听讲会让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绪言课时也要老生常谈认真听课的重要性。

5.3认真对待每次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等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培养实事求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上绪言课时,要给学生讲解化学实验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化学实验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以后学生认真实验打基础。

篇3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来开展很多有益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在学好课堂所讲的知识的同时,充实一下化学课外活动同样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化学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组建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并制定活动计划,做好习题巩固练习,定期举行化学比赛、小实验、生活中的化学等等,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经常反映开始的时候非常容易听懂,但是很快就又将已经学过的知识遗忘,很难做到巩固。那么如何巩固好所学的化学知识呢?我认为做练习题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的方法。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强化刺激的过程,目的是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众所周知,遗忘是在刚刚学习之后急速发生的,以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慢,就此看来,为了避免遗忘,巩固所学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做练习题。那么,如何科学地做练习题呢?以下是我在平时做习题的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学习化学

在多年的教学化学体会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理论知识兴趣是十分不稳定的,我们必须要充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且这种积极性是非常长久的。我们要坚持肯定成绩、积极鼓励、具体指导、布置任务、这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首先呢,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每学习一段时间后,我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联系实际生活当中的化学现象,鼓励同学们发现和认识身边的化学现象,从而激发他们探索奇妙化学的兴趣。

二、注重化学教学中的德育

化学课程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学习中国化学发展史的教育,认识到中国化学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们国家在化学工业上取得的成果更是显著。这些都是教育广大学生学习化学的很好的例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认识科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同时也就接受了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三、做好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课堂教学所学的内容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因为,我们必须要搞好化学的课外活动,为此,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的感触,了解当地的环境保护情况。我在课堂教学以外,查阅了大量资料,搜集整理了好多与课本内容相关联的有趣实验、小游戏和化学小常识,同这些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每章内容学完后,我都会和同学们搞一些化学知识竞赛、化学问题征集,对于优胜者,给予表扬。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化了化学课堂知识。

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是一切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殊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那些对人类文明进步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工作者中,正是因为他们对事物或者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和创造。所谓的创新首先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不断地去更新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传统化学教学一味地听老师讲,看老师做,而不太注重学生的动手、动脑活动。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不能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好像课堂就是老师的舞台。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篇4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学时创设化学学习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

首先,在开课前给学生展示化学为人类服务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自己的衣食住行用与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通过这种先入为主的感知,理解化学的重要性。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化学家的创业史,提高学生对化学课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第一课的地址选在实验室,边做一些趣味性实验,边展示、讲解部分贵重仪器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并适时让学生亲手操做,能够强烈刺激感官的简单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欲望。比如,让学生做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看到现象后再滴加稀盐酸观察。学生会非常好奇,又非常疑惑,特别急于知道答案。

最后,在教学时采用先易后难、先慢后快等教学方法,及时补差并结合增开演示实验,利用挂图、录像等直观教学不断强化,巩固兴趣。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总结笔者感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鉴于此,笔者进行了满分卷的使用探索。具体做法是:刚开始学习时,不断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他们的成绩会很好,趁此大大表扬他们,这使得他们也乐学;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断地编出类似的试卷,利用10~15分钟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当然也非常好。这样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又使学生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会日渐高涨,学习化学的兴趣便得以巩固了。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读。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化学课的阅读方法可分为通读、精读、选读、对比读。对重点、难点部分还会让大家齐读,这样既学习了知识,又集中了大家的注意力。在学生阅读化学书之前,先给他们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然后示范、剖析教材中(特别是概念)的术语、知识点,这就是“扶上马”。例如,质量守恒定律可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化学变化;二是参加反应的物质;三是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三者的关系是只有符合化学变化才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只有参加反应的物质才能有质量不变。通过这样的剖析,学生就可以逐渐找到读书的门路了。

待学生初步具备读化学书的能力后,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阅读前,先提出阅读的重点和目的,并比较全面地拟订阅读提纲,让学生在提纲的指导下,读懂、读会。这就是“送一程”。阅读这一环节,不仅新授课可以用,复习课、实验课都可以用,可以贯彻化学教学的全过程。

其次是记。“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这句话强调了写的重要性,记笔记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既能有效地积累知识,同时又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化学知识零散并且繁多,这就需要学生很好的整理,有条有理的记录记忆,笔记满足了这些要求。

再次是练。练即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教学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课堂上所讲的学生都能听懂,一旦做题却往往不知所措,产生教与学两张皮;教材上没有明讲的,练习中偏偏会出现,产生对编写的质疑;教材阐述得肤浅的,考试题的难度却很深,产生对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这就折射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必要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要反反复复不断的练习巩固。让学生自备改错本,将自己考试、练习中出错的题目自己进行更正,并时常进行翻阅,学生收获很大。通过练习,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运用能力。

篇5

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化学这门学科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身边的化学现象比比皆是,如液化气燃烧、食物腐败、铁钉生锈等,它们都是化学启蒙教育的素材。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编者首先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大量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来引出化学知识,让化学与生活牵手,在学生固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愉快地步入学习化学的天地。如第2章谈到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等身边司空见惯的物质;第4章谈到了煤与石油两种重要燃料;第5章列举了铁、铝、铜、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等金属材料及矿物质;第6章讲到了蔗糖水、食盐水、石灰水等溶液;第7章讲到了酸碱盐中的食醋、小苏打和化学肥料、胃液中的盐酸;第8章涉及了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人体需要的有机化合物,林林总总,种类繁多,皆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化学物质客观、真实地存在着,在学生的心目中留有一定的印象。从这些身边的事物入手,提示其奥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时时有化学,化学反应就在自己身边不断进行着,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能快速引领学生步入化学学习的快车道———诚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切实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一栏中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见,化学实验既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还是激发学生学习热爱化学、学好化学的源泉所在。现行沪教版化学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活动与探究”中设置了许多实验,为学生动手操作提供了机会,搭建了平台,其宗旨是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亲自“做科学”并体会其中乐趣,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以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化学科学素养。如第1章中“铜绿”性质的实验;第2章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第4章“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性实验;第7章中探究“酸碱盐”性质的实验,等等。面对这些实验,笔者总是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耐心的指导,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平等分享教学资源。这些生动有趣的探究性实验,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化学实验的乐趣,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能力。

着力渗透思想教育,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6

我们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学好化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要有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意识,即从学生能发自内心的积极参与学习,主动的探求知识的心理。如果学生有这种意识,无论对他们的能力培养,还是智力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意识,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让第一节化学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鉴于有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第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我先展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同时巧妙的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猜疑”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最后,老师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结束这节课的教学。由此不难看出,一堂好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身边存在许多化学现象,而他们对这些现象往往熟视无睹。其实当他们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时,往往引以自豪,感到满足,这种满足会使他们对化学产生极大兴趣,充分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另外,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化学反应及现象,能更好地揭示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课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讲一些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

三、设置趣味小实验,吸引学生的目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试验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最生动、最有效的直观教学,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我国化学家戴安邦认为: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的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只是的技能,更能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品德。可见,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课前认真准备的趣味实验,将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当然,小实验的原理、现象剂实验现象要求要好。

四、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无论怎么说化学原理和计算对这些孩子来说都是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幻灯片、多媒体把学过在知识编成题目,组与组之间进行对抗,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总之,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巩固下来。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五、从感情上投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意识

教师不仅在学习上要对学生关心和帮助,更应该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精神上和心理上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对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更应该多一份的关心和爱护,因为他们在心理上比别的同学更脆弱,更容易受到打击。只有教师真心的投入,才会得到学生全身心的回报,这样才能够促进师生更好的交流。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思维和学习。因为学生原不愿意学习化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们对教师的喜欢程度。当然,使学生愿意听化学课,教师还必须有扎实的功底,丰富的教学艺术,踏实的行动,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更好的教学。

六、化学课堂的教学系统设计的更好

教学设计简言之就是对教学系统各个因素及各个环节的系统规划。要使学生有学习化学的意识就必须精心的设计好每一节化学课。即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更好:一是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多方面化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在设计各个课题的教学内容时应采取综合性的原则。化学教师要持有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一体化的意识,在教学中深入各种意识的教育。二是在教学方法中要体现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要有培养学生如何主动学习的方法的指导。三是在教学设计中要具有阶段性和节奏感。教学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即不能使学生感到吃力,也不能使学生感到这节课节奏太慢,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四是设计好教学语言。教学语言的好坏与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优美、准确、诙谐的化学教学语言会增加学生的听课兴趣,引起学习化学的欲望。

篇7

关键词: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224

高职和大学的教育存大着一定的差别,其表现主要有两点分别是: 在培养的标准上,高职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 在培养的形式上,高职以社会的需求为目的,以适用的能力为主设计相对应的培养方案,以学生的应用能力为重点进行培养人才。有机化学属于药学专业一门比较重要基础性课程,可以直接称其为药学的核心。在经过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后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药物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质合成,了解药物的结构及药效的相互联系。为以后的药物生产,药物质量的检测及新药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职,有机化学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非常出色的教育工作人员。针对教育方法他们提出了很多观点。从总的方面来看,所有高职院校的有机化学课的学习还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水平差课时少有机化学知识应用广的一些主要特点,提出了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着重关注的问题,为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尽一份力。

1 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药学和有机化学的是同时存在的,他们一同走过了极为久远的历史路程。有机化学是在19世纪初其出现的,有机化学当时注重的是关于有机体的问题,针对的目标大多数是,从有机体中经过分离纯化的有机化合物。药学的持续发展,也在带动着有机化学的进步。我们坚信药学和有机化学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它们依旧会相互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发展。因此学生们如果能把有机化学学好可以为药学专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 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

有机化学所研究的是有机化合物这一门科学。研究其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应用及命名,以及有机化合物相互间的转变所遵照的规律等。针对有机化学的课程来说,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整体性特别强,大多数教学内容都遵照各官能团化合物来给章节顺序排列,但它们没有被孤立也不是零散个体,他们都有着很强的联系。因此把握好有机化学教学的结构,对于学好这门学科是比较有益的。

3 有机化学在高职药学专业中,探讨内容整合、编排方式及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材的,高职医药类专业大都选择用刘斌主编《有机化学》,内容主要以官能团教授各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的主要化合物,着重讲述构效关系有机化学原理。在结合高职教材的基础理论问题,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重点介绍,让学生可以从整体上理解并运用有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避免针对性的理论知识讲述,应尽可能的采用药学普遍的化合物及化学现象的案例,增强实际应用性。在有机化学的教学经验中了解到,如一程不变的按原来的课本的顺序拿过来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人员与学生都会感到自如,但当把教材的内容学完后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感觉有机化学的知识太过复杂,各种化合物品种众多,需要硬背的知识太多。在这样一种问题上,依照大学的有机化学课本,对高职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编排和调整,全部的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绪论、命名和异构 ,这一部分是讲述,有机化学的历史、基本理论概念这些基础性的内容。学习有机化学这类学科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自信心。如果在学习的初期学生对学习就没产生兴,让学生对这一学科失去自信心的话,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老师和学生都会是一种折磨。因此开始对基础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非常重要的。这就使教师用简洁易懂、有趣的方法把有机化学的内容在药学中的作用,展现给学生。用易懂的形式把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给同学,让学生深入理解,让学生树立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第二部分,几章化合物的相关内容。这几种化合物比较简单,主要的难点就是对学生清楚讲述基础的有机化学中的基础概念及术语,讲述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水平。第三部分,讲从醇到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内容。这一章节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有些杂乱不好理解,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便会察觉,其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由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位判定的。因此本章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在了解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清楚并分析各类化合物其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各类化合物电子效应,只要掌握其分析的方法,推测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就容易多了。并且是高职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主要目的。第四部分,有机合成的简介,在有机化学中,最难学习的部分便是有机合成,其主要是熟悉和掌握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相互转化反应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的逆合成分析思路。使学习者对整体内容关于化合物性质归类汇总,在其思想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然后经过多多的练习来设计形成思路。对于高职的学生这章的内容难度较大。

4 结束语

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必须要跟学生说明有机化学这门学科,其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不可动摇的。在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再把有机化学这一W科的基本特征展现给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到主题的内容上。此种方式的学习经进实际的实践,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应随着目标人才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许玉芳.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黄声岚.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法探讨[J].海峡药学,2014,26(03).

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研究对象的内涵,形成化学的概念;知道化学的发展历程.

2.形成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初步形成合作学习、勇于实践的意识.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形成亲近、热爱化学和了解化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知道化学研究对象的内涵,初步形成合作学习、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验演示“魔棒点火”:玻璃棒、浓硫酸、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酒精灯.学生分组实验“水变奶”和“水变色”:澄清石灰水(标签为试剂A)、装有酚酞溶液的滴瓶(标签为试剂B)、吸管、试管(2支).学生竞赛“比一比,怎样做可让火柴梗燃烧的时间更长?”:火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今天,让我们从“玩”开始,步入化学世界的大门.

二、获取知能

活动1感受“神奇”的化学现象.

教师演示先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再将其伸入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中蘸取上少量高锰酸钾后放到酒精灯的灯芯处,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1取少量试剂A于试管中,用吸管缓慢向其中吹入呼出的气体,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2取少量试剂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试剂B,观察现象.

教师评价大家勇于实验的积极性很高,如果用规范的操作进行实验那就更好了.

点评充分利用学生从生物实验中学习的基本操作技能,放手让学生完成实验1、2,指导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动作技能水平.评价时引发学生对“什么是规范的操作?”的思考,为学习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作铺垫并激发勇于实践的精神.学生观察到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产生的“神奇”现象后,会不由自主地对化学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形成亲近化学和想了解化学的积极情绪.

活动2认识化学的积极作用.

学生竞赛比一比,怎样做可让火柴梗燃烧的时间更长?

总结交流火柴梗头斜向上方时,燃烧时间更长.

教师评价这是我们的实践经验,如果我们知道燃烧的原理,会更快找到方法.这说明把化学学好,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学习其他学科和工作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阅读:课本第1页和第2页的第一段内容.

学生思考:化学有什么作用?请用生活中的实例一一加以说明.

学生交流:材料―塑料、半导体;增加粮食产量―化肥、农药;生命科学―合成药物;能源―氢能、火箭燃料;环境―处理废旧塑料、治理大气和水的污染物.……

教师评价大家交流时的表现非常优秀,交流让我们每个人的化学视野开阔了许多.

点评利用学生实验诱发合作学习并引出对“化学的作用”学习,进而促使学生在阅读课本时更认真仔细,提高阅读的效果.讨论交流时,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化学的积极作用”,并初步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

活动3形成化学的概念.

教师提问阅读中我们遇到“物质”一词,它与物理中所说的“物体”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教师解析组成“物体”课桌的“物质”有木材、铁等.

学生讨论①组成“物体”书本的“物质”有纸等.②组成“物体”面盆的“物质”有的是塑料、有的是铁和陶瓷等.③组成“物体”汽车的“物质”有塑料、橡胶、玻璃、铁、铜等.……

教师提问“物质”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四个方面.

教师解释若把纸作为化学研究的一种物质对象,则纸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内部结构情况如何?有无可以燃烧的性质?让它变化成灰有什么规律?等问题就是化学学科研究的内容.

教师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科学.

点评结合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支架”创设情境问题,使其在认识冲突中形成平衡冲突的心理倾向,利用交流―解释―总结达到认知平衡,初步形成化学的概念.

活动4认知化学的发展历程

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的第二段到第4页的内容.

学生讨论①漫长的化学发展长河中,我国古代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实用性化学成就有哪些?②近代化学奠基人创立了哪些学说?浅述学说的内容?③门捷列夫的贡献是什么?④说出有哪先进仪器对化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⑤说出人类目前享用了哪些先进的化学科技成果?⑥让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该向什么方向发展?

学生交流①火药、造纸、陶瓷、铜器、钢铁、染料、酒等.②道尔顿创立了原子论,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分子学说,他们的原子分子论认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出元素周期表,使学习和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④扫描隧道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促进了化学发展.⑤我们已经享用了纳米铜、高分子薄膜、玻璃纤维塑料、尼龙绳等化学科技成果.⑥化学应该向环境友好型(即绿色化)方向发展.

教师追问你在阅读时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学生提问①何为分子的破裂和重新组合?②何为化学变化?③物质与元素是什么关系?

教师解释在以后对化学的探索实践过程中,你将会逐一获得圆满的答案.

点评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去阅读课本并结合交流,认识化学的发展简史.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驱动学生永不停息地去学习和探索化学科学知识.

三、小结本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该知道①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的作用及化学的发展简史等.②学习化学需要勇于提出并解决问题、科学实践和创新.③协作学习可以双赢.

四、布置作业

1.反思自己今天的课堂表现.

2.作为一个需要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公民,又该怎样去努力学习好化学?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上网等),了解更多化学成果.

4.合作探讨:还有哪些内容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

篇9

关键词:概念;策略;特点

一、高中有机化学概念的特点

1.种类较多

高中有机化学概念的数目很多,比如: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同分异构体、结构式、结构简式和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等等,这就使得学生需要记住的东西很多。

2.重复率比较高

在高中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很多基本的概念会重复的出现,例如,“同系物”首次出现于学生在学习烷烃时,但在之后在学习烯烃、炔烃、芳香烃的时候也碰到了这个概念。

二、高中学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的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

1.采取典型的例子让学生知道有机化学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去学习,学生在比较、分析之后就会比较容易好理解,而不会因为单纯的学习概念而感到枯燥,而且会记得比较牢固。比如: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在学习同系物概念时,教师可以用甲烷、乙烷等相邻烷烃来举例子。

2.运用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了解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次就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而是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进行学习。如:在学生刚接触同系物概念的时候,学生只要了解这个概念就可以了,但在以后的学习中,同系物的概念再次反复地出现时候,教师就应该全面地介绍,并且强化前面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个概念有系统的理解。

3.运用比较的方法让有机化学概念明确

比较法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的最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强化,还可以系统地认识新的知识。掌握所有的有关概念。另外,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知道各类有机物的组成成分、分子结构等等,让学生了解有机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高中有机化学的概念复杂而且繁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系统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多种方法进行使用,不能让学生觉得困难而放弃学化学,教师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概念时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有条理地分析各类概念,把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差异见解清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好高中有机化学。

参考文献:

[1]徐敏.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学难点成因及突破策略的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

[2]陈立.高中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3]何瑞.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衔接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篇10

一、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

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化学课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课本的知识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化学知识靠日积月累,化学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化学教学中,要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不断进行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自觉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学习和分析方法,去理解知识,分析许多实际问题。如有关环保问题、生态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同学们都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九年级化学是启蒙课程,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在第一节课,我首先出示一块手帕,让大家猜想:用火点燃后会是什么样子?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烧坏了,我微笑着没有说话,把一块手帕在酒精灯上点燃,熊熊大火持续了1分钟左右,火灭了,手帕完好无损,同学们惊呆了。紧接着,我又变了几个小魔术:魔棒点灯、藏猫咪、清水变牛奶等,同学们强烈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我将他们带入化学的王国。接下来,我就说,同学们我从不打听大家以前的学习成绩,化学是一门新课程,不存在什么基础,在我的化学课堂不存在什么差生。化学是理科,但比数学、物理要好学的多,是理科中的文科,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只要想学好化学,从这堂课开始,你就能学好,大家有信心么?同学们就举起有力的拳头,高喊“有”;就在这一声响亮的回答中,我和这些同学的合作就建立起来了,我们的命运就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三、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题,上课时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能通过化学课的学习,不仅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更能运用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能力。这样使教学相长,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法水平和能力。

四、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化学课的学习具有与其它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虽然是理科学科,在某种程度上却具有文科学科的一些特点,比如,许多的化学知识点需要机械性记忆和理解记忆;同时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来认真做好化学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以提高学习成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