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建议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建议

篇1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本文对德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剖析了大湘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产业方面的对接;生态方面的对接;社会文化方面的对接。

关键词 ]大湘西;乡村生态旅游;对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196

1研究地域概况

大湘西,即“ 湘西地区”,是对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以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在内的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德夯在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境内,距吉首城约18公里,由德夯景区、峒河景区、小龙景区组成。德夯风景名胜区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溪河交错,峡谷绝壁层出不穷。景区有大龙洞、小龙洞、流纱、夯峡等瀑布群十多处,其中流纱瀑布以垂直落差216米居全国之首。自矮寨镇洞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诗情。德夯风景区是湘西苗族聚居区之一,这里保留着淳朴古老的民族语言、服饰、饮食宗教礼仪、歌舞等苗族风情。其中苗族“三月三”“四月八”“百狮会”“拦门对歌”“苗鼓舞”等表演古老粗犷,极富地方民族特色。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自发组织旅游,旅游主要是由村委会管理,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宣传不够,游客稀少,旅游业发展缓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开始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于1987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旅游业渐渐发展起来,1991年全年接待游客达7.15万人。2002年,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德夯旅游公司,一方面保护生态自然资源,另一方面深度挖掘苗族传统文化,打造旅游品牌,德夯旅游业飞速发展,德夯一派繁荣景象,与新农村相得益彰。

2大湘西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

2.1产业方面的对接分析

湘西人民在尝到旅游的甜头之后,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利用湘西的特色文化、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开发神秘湘西,旅游产业呈跳跃式超常规的发展态势。德夯就是在这种形式下依托良好的自然景观及民族文化优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具有当地特色和优势的菜油、峰密、柑子、生姜、猕猴桃、醋萝卜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成为旅游者喜欢和购买的商品,这既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促进了德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德夯近几年开发“农家乐”乡村旅游以来,不仅带动了当地粮食、水果、禽蛋、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且还无形中培育了一批“绿色养殖业”专业户,加大了对绿色食品及新品种的种植,并把现代农业技术进一步推广,促进了一系列袋装野菜旅游商品的加工和开发,发展了许多诸如酱菜、肉食腌腊、果王素加工厂,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向优质、高效、环保、经济等深度开发及加工的方向调整和发展。笔者调查得知,德夯在2001年开发“农家乐”之前,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土豆、零星水稻、烤烟维持生计,因这些产品转化成货币的环节多,转化慢、难,农民生活都比较困难。自从开发“农家乐”以后,村民除搞好传统的农事活动以外,剩余的劳动力从事农家餐饮、住宿、采摘等旅游接待,每家旅游收入年均达4万多元,相当于旅游开发前的6倍之多,乡村旅游开发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村民也不愿外出打工了,因为旅游接待中所有的蔬菜、水果都要靠自己种植,旅游旺季忙于旅游接待,淡委忙于农业,已经够累的了。村民还集资修起了马路,各家都盖起了新房,村民靠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了。

2.2生态方面的对接分析

德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该地区农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的增长,畜禽水产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排放无序,使乡村资源环境破坏严重;另外受整个湘西大环境的影响,近几年,陆续上了一批耗能高、附加值低的粗加工企业,如采矿业;加上湘西人民的生活仍沿袭着几千年的“伐木取暖、用柴烧饭、用树建宅”的原始生活方式,这或多或少地给环境留下了隐患。总之,这种工、农业的粗放式经营,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能源在无形中浪费掉,这与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质要求背道而驰。

因此,德夯风景区针对以上这些情况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一是实施“三清六改”工程,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电等,引导村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牲畜圈舍混杂问题,改善乡村环境卫生。二是搞好四种模式的村庄改造,即整治“闲置房”、改造整修村庄、建农民社区新村、对拆旧建新的房屋整体改造等。三是鼓励村民用空心小砌块建房,从源头上切断破坏森林的现象,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建立生态农、林补偿制度,鼓励发展高效节能的林业和农业,推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手段,实现林业生态化、能源多样化、农业效益化,确保农村污染源的杜绝,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难题。

2.3社会文化方面的对接分析

德夯特有的传统文化、奇风异俗,对外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深深吸引着人们去探奇访幽。然而,随着旅游者的增多,异地文化的干扰,非乡村文化逐渐渗透,加上村民本身又有一种“远香近臭”的思想,使得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民风民俗被淡忘,有的甚至同化。如:不唱本土本乡苗歌而改唱现代流行歌曲;刻意拆掉传统民居而建起钢筋水泥楼房;特别是传统民族服饰的同化更为严重,在德夯,即使是偏远的农村,穿苗服的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都市流行的牛仔被、T恤衫,各式各样的超短裙等。这种同化是通过旅游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对乡村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也可称为汉化。因此,德夯风景区有针对性地丰富“农家乐”的旅游内涵,村民组织了“民族文艺表演队”和“农民时装队”,在篝火晚会上尽情展示传统民族服饰,并唱苗歌,跳苗舞等,那些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被人们所遗忘或被埋没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又重见天日,获得新生。

3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德夯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影响分析

德夯村民尝到了发展旅游业的甜头之后,更是主动积极参与,满怀信心,对旅游管理部门制定的政策措施主动配合,并随时了解学习国家旅游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其他致富信息门路,提高了素质,同时也增长了见识。通过乡村旅游,当地村民同国内外不同层次的旅游者的交流过程中,了解了对方,也了解了世界各地,包括最新的旅游动态,服务意识,逐渐形成了一种超前的旅游经营理念。许多居民在长期的旅游接待中学会了许多旅游接待经验,能对不同的游客偏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接待过程中一般能符合游客的心意,得到了旅游者的好评。有的村民还能说几句简单的日语、英语、韩语,甚至还有远见的村民把孩子直接送到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外语,回来后当起了外语导游,在接待外国旅游者时具有语言方面的优势,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德夯居民淳朴、勤劳、善良,并且文明经商、童叟无欺,成为大湘西旅游区的典范。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大大增强,他们深知旅游资源的破坏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清扫门前的生活垃圾,并主动放到政府指定的区域,他们不再乱砍滥伐,并相互监督,公开同破坏生态的犯罪分子作斗争。在德夯社区,还经常举行“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比活动,并同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挂钩,促进了相互团结,家庭和睦,村民在农闲时不再无所事事,惹是生非,逐渐从原来的打架、赌博、酗酒、斗殴等不良风气中解脱出来,并且自发的组织民兵日夜轮流巡逻、抵制外来的歪风邪气,如今,德夯社会风气、社区治安明显好转,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德夯的旅游业已具规模,走向了正轨。

4结语

乡村生态旅游促进了德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德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反过来也促进了乡村生态旅游,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互构成和谐,德夯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参考文献:

[1]赵福祥,李全德.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旅游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 137-140.

[2]尹华光,陈福义,袁正新.湖南旅游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王昌海,吴云超,温亚利.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收入农户间分配实证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1(2).

篇2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对策;芜湖县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1)03-0030-04

休闲农业是指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融合农业和旅游业,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农业,不断丰富了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加快了芜湖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芜湖县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

(一)交通区位优势

从交通区位来看,芜湖县交通区位优势优越。境内青弋江直通黄金水道长江,皖赣铁路穿越县城,104省道与205国道在县境西面交会,芜宣高速(芜湖―宣城)、芜马高速(芜湖―马鞍山)已建成通车,铜南宣高速(铜陵―南陵―宣城)、芜雁高速(芜湖―高淳)已开工建设,四条高速在县域东西南北都设有出入口,这一独特的优势,构成了芜湖县到江浙地区的3小时高速公路网络。

从经济区位来看,芜湖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县境东南邻宣城市,西南接南陵县、繁昌县,东北与当涂县交界,西北毗邻芜湖市,处于安徽省“沿边”(沿浙江、江苏)、“沿江”(沿长江)发展战略的结合点。长三角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有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旅游和休闲最发达的地区。随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上海及南京、无锡、苏州等苏南城市休闲和旅游需求非常旺盛,芜湖县已成为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日益发达的综合运输网络进一步拓宽了芜湖县休闲农业的市场空间。

(二)自然、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

从气候条件看,芜湖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冷夏热,春暖秋爽,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芜湖县农林景观与矿产资源丰富,境内除2000多种动植物资源外,还有大量石灰石、白陶土、泥碳、黄沙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在农业方面,以优质粮油、特色畜禽、名优水产、果蔬苗木等为主导的区域特色经济已经形成,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

芜湖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居住着皋夷人、山越人。春秋时,作为聚落邑地见于史册,名为“鸠兹”。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改鄣郡为丹阳郡,领县十七,其中有芜湖县。唐代的杜牧、宋代的苏辙、沈括,元代的欧阳玄,明代的汤显祖、清代的吴敬梓等涉足芜湖县,并留下许多珍贵的诗词、题咏和书画。芜湖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江南周庄”之称的“陶辛水韵风景区”,有诗仙李白游历时醒酒的“清凉渡”,有李白成藏兵的“闯王沟”,还有“唐王渡”、“和尚桥”、“牌坊庙”、“果老坝”、“珍珠泉”、“强盗墩”、“胡氏祠堂”等一些景点和许多古老而又神奇的传说。占地6000余亩的“和平生态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茂盛,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每年数十万候鸟在此栖息,有万鹭齐飞、雪压青松之奇观。集官窑文化、道教文化、古楚越文化、农耕文化以及地方戏文化于一身的花桥东门渡宣州官窑遗址、楚王城、九十殿道教寺庙、九女墩等,更是游客向往的地方。此外,还有大量的古代墓群、古祠堂、古树、古桥等。优越的环境、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成为芜湖县开发休闲农业的良好资源,为芜湖县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三)客源市场广阔,政府大力扶持

芜湖县毗连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处于这些城市居民的经济实力、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观光休闲旅游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客源地位于芜湖300公里之内,该区域具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腹地,按汽车时速80公里计算,一日游和两日游是芜湖县旅游市场的主体。近年来,芜湖县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了扶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使城市品位大大提升,旅游产业长足发展,荣获了“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通过招商引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得以改善,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成为芜湖县经济增长新的亮点。

二、芜湖县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芜湖县发展休闲农业的具体做法

1.因地制宜,建设农家乐

芜湖县是鱼米之乡,陶辛、六郎二镇水资源丰富,发展水乡旅游,形成了自己的旅游景区,如陶辛水韵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万亩水系,千亩荷花。景区内打造的三峡美食村,以三峡移民带来的原汁原味的重庆美食为特色,其中渝味苑,三峡居已被评为省3星级农家乐。六郎鱼虾在全国小有名气,邻水而居的3个农庄,红红火火农庄、大港农庄、二哥土菜馆提供新鲜的乡野美食,钓鱼、采摘等农活供游客体验。红杨镇生态环境优美,人文积淀深厚,着重发展生态旅游,打造成和平生态园(国家2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怡龙生态园,百亩经果林与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安徽省森林旅游人家。湾镇是全县旅游集散地,交通方便。东湖公园、阳光半岛景区都已初步建成,受到游客好评。老梁山庄(国家2A级旅游景区,4星级农家乐)、天地人生态园,有万果园、桃园,种植桃、梨、枣、葡萄,将林果生产和生态观光有机结合。

2.开展民俗活动,宣传推广乡村旅游

芜湖县各个景区结合自身特点,每年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吸引游客观光,也起到宣传推广的效果。比如陶辛水韵景区的荷花节,老梁山庄的桃花节,六郎的龙舟赛等,每年都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2010年阳光半岛景区举办的两次重大活动,一是首届芜湖市端午文化节,为期三天,有龙舟、铁人三项等体育竞赛,有舞龙舞狮、包粽子等民俗展示,有歌舞等文艺表演,有食品、商品展;二是中央电视台2010年中秋晚会也在景区顺利举行,并向全世界直播。可以说这样大型的活动既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将芜湖县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向全国进行了宣传推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召开旅游推介会,开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

在市场营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时,突出芜湖县生态旅游、水乡旅游的特色,创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绝”的特色旅游产品,如水乡风情游(陶辛水韵)、生态农业观光游(天地人生态园)、乡村体验游(六郎、陶辛、红杨)观光休闲游(阳光半岛、西河古镇)等。建立了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招商推介与旅游展销结合的立体方式,编制旅游宣传画册、旅游招商图册和旅游

风光片,2010年还成功召开了芜湖县旅游推介会,开拓了乡村旅游市场。

4.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在旅游商品开发上,芜湖县着力发展代表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源生牌锅巴、蜂联蜂蜜、老芮木榨麻油和野树林蘑菇等特色农产品,经过申报都已经获批成为特色旅游商品。

(二)芜湖县休闲农业取得的成绩

1.休闲农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随着芜湖县旅游业的快速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得到蓬勃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芜湖县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也成为带动农业升级,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芜湖县被评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芜湖县湾’扯镇、六郎镇、陶辛镇被授予“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全县拥有阳光半岛、东湖公园、陶辛水韵、老梁山庄、和平生态园景区5处,其中陶辛水韵景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老梁山庄、和平生态园是国家2A级旅游景区;全县星级农家乐10家,其中红红火火农庄是省5星级农家乐,大港农庄、二哥土菜馆、老梁山庄是省4星级农家乐;有省、市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10家,其中富有农村特色的商品有新丰剪纸艺术、陶辛水晶工艺、老芮木榨麻油、野树林蘑菇、源生锅巴、蜂联蜂蜜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明显。2010年全县入境旅游人数达55.69万人次,其中境外人数达到2689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5亿元。直接和间接参与旅游产业的人数达到4.5万人,带动农民就业3万人,受益农户达到9600户。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为7065元,其中有1556元来自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

2.形成五大特色类型

芜湖县休闲农业从过去一般性的钓鱼、吃饭向赏花、摘果、采莲等农耕文化及拓展训练等方面发展,有的还具备省、市中小型会议的接待能力,逐步形成了五大特色类型:以六郎生态农业旅游区、和平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为代表的娱乐休闲型;以陶辛水韵为代表的农庄采摘型;以红红火火农庄、大港农庄、红杨怡龙山庄为代表的民俗民乐型;以芜湖天地人生态园为代表的主营经济型;以阳光半岛为代表的旅游观光型。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芜湖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于摸索规范阶段,因此,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科学规划重视不够。目前休闲农业的发展基本上以自行开发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园区建设内容简单、雷同,缺少特色性、系统性和丰富性,深层次的文化和科教内涵不够,只靠微薄的门票收入,而不是靠结合旅游品牌加工业和旅游服务业等二三产的发展,实现效益大增。(2)功能配套不完善。景区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县内没有4A级景点,旅游总收入不高,占GDP比重偏低,一些景区内部交通条件还有待改善,与发达县区的水平相比差距更是明显。(3)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缺少规模大、实力强、影响力广的大型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旅游景区管理水平不高。(4)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新兴旅游产品如高端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旅游、体验旅游等缺乏。地方特色文化影响力不强,旅游项目的文化含量不高,文化旅游产品不够丰富,不能充分满足游客和市民城市观光休闲的多样化需求。

三、发展芜湖县休闲农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发展思路

1.统筹规划

政府部门要针对芜湖县当前休闲农业盲目重复建设问题,在经过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芜湖县休闲农业资源的种类、性质、现状、特色及开发价值、市场前景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紧密结合生态保护、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系统科学的休闲农业发展战略规划。规划要避免重复,突出区域特色,合理确定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功能布局,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始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规划指导,使休闲农业从自发发展向有序推进转变。

2.功能定位

以山水为构架,以文化为底蕴,以生态、文化为主题,以休闲、体验为主体,以陶辛、六郎为龙头、以青弋江为发展轴,以乡村腹地为依托,在“十二五”期间将芜湖县逐步建成能适应多层次游客需求的皖南旅游新的增长极与华东地区重要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地。

3.产业布局

以县城湾址为中心依托地,陶辛镇、花桥镇为东西两翼,六郎镇、红杨镇为南北两极,形成“四星拱月”的布局。以陶辛水韵、六郎水乡为重点和突破口,东西呼应、南北拓展,次第推进、有序展开,形成以青弋江为彩带,几个中心镇为珍珠的“彩带串珠”式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总体空间布局结构为:“11319”,即“一心、一带、三区、19个主要旅游节点”。一心:县城旅游集散中心一旅游综合功能区;一带:青弋江风情旅游带一旅游发展轴;三区:东部文化民俗旅游功能区、西部水乡休闲旅游功能区、南部乡村生态度假旅游功能区;19节点:东湖公园、南湖湿地公园、芜湖县机械工业园区、市民广场、五凤滩、八仙岛、猫耳滩、相思岛、大港、陶辛水韵、和平生态园、西河古镇、弋江漂流、怡龙生态园、老梁山庄、天地人生态园、楚王城、东门渡和新丰林场。

(二)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扩大休闲农业的产业规模

芜湖县县委、县政府要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活动,把它列入经济发展重点,应成立领导组和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提出建设工作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根据区域环境资源条件,大力推进和保障休闲农业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应尽陕制定关于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土地、人才、财政支持等优惠政策,为休闲农业建设提供坚实的政策基础。

2.以推动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提高档次和规模

在芜湖县已形成的诸多休闲农业观光景点中,大量的旅游点呈分布散、规模小状态,缺乏统一包装、策划和宣传,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建议加大旅游招商力度,推动县内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提高休闲农业档次和规模:一是要加快芜湖县影视城建设。影视城的建设,要以徽商文化为依托、影视产业为支撑、旅游及三产为增长点,集影视摄制、旅游观光、会议商务、健身娱乐、农家美食、休闲度假为一体,将其建成我国一流的大型影视旅游文化产业园。二是努力打造南湖休闲旅游品牌。推动南湖风景区的规划建设,拓宽旅游农家乐、观光参与业、休闲度假业、购物商贸业的建设渠道,规划建设起点要高,使之成为亮丽的休闲旅游品牌。三是加大陶辛水韵旅游景区(点)开发力度。根据陶辛水韵旅游区的资源特征,将景区建成以“荷花、水网、民俗、美食”为特色,以生态、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写生等为主要旅游功能的旅游区。力争通过3年的开发建设,使陶辛水韵旅游景区达到国家4A级标准。四是努力开发其他旅游景区。要对和平生态旅游区、六郎八仙岛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外资,在未来的5年,将这两个区域建设成重点旅游景点。

3.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扩大休闲农业市场

为了更好地发展芜湖县休闲农业,应重视营销策划。要利用农村节庆假日,举办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如“陶辛水韵荷花节”、“老梁山庄桃花节”、“六郎葡萄节、螃蟹节”、“大港龙舟竞赛”等,营造氛围,聚集人气,提升产业产品的知名度,做到以节促游、以节促销,将乡村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加强与旅行社对接,强化品牌意识,搞好主要景点的包装宣传、展示展销和线路组织,并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路牌等各种媒体和机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介,树立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篇3

这次活动以“与国同乐、乐活西山”为主题、“乐活西山、畅享自然”为内涵,实现了将旅游节庆活动与营造国庆喜庆氛围紧密结合,将推介大西山旅游区新景观与展示建设成果紧密结合,将打造大西山旅游节庆活动品牌与丰富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市场紧密结合的预期目标,体现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宣传力度大、社会影响广泛等特点,展示了大西山的秀美风景,彰显了海淀的旅游特色。

在随后举行的“大西山金秋旅游登山节闭幕式”暨“大西山旅游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家旅游局、北京市旅游局、海淀区政府的领导和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就如何推进大西山旅游区和中国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和论述。

在论坛接近尾声时,海淀区旅游局孙继光局长总结了各专家、学者的发言,他表示,海淀区政府将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快引进大项目。同时,将进一步完善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大西山旅游沿线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二是继续打造旅游节庆品牌,丰富活动内容,吸引广大市民的参与和媒体的关注。三是深入研究温泉镇红楼梦源文化旅游带项目的开发时序和重点,促进社会投资参与旅游开发,并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旅游经营模式,更好地发挥项目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除此之外,海淀区政府也将加快提升产业素质:一方面高起点推动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以行业标准规范提升区域内旅游景区和民俗村、民俗户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旅游重点区域交通道路及标识标牌、停车场、饮水、污水处理、乡村厕所及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建,进一步优化大西山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促进大西山旅游区实现质的飞跃。

大西山金秋旅游登山节的成功举办,开创了旅游资源开发与节庆活动相结合的模式,也为未来大西山的旅游资源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西山旅游发展论坛”发言稿节选

大西山的新格局

魏小安(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海淀有五大,最早是大地主,随着城市的发展变成大财主。同时是大科技、大文化、大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西山绝不能看小了。

大西山,怎么看。从自然角度看,大西山是燕山的余脉,是都市花园,也可以说它是北京的最后一块宝地。大西山是复合型的资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早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与山地的关系。所以对大西山我们要有这样的认识。

大西山,干什么。海淀区提出了把大西山旅游区建设成综合型目的地,而不是简单的景区。所以,淡化景区,淡化开发是新要求。强化景区自然,强化景观,把视觉作为第一要求甚至是唯一要求。进一步的发展,涉及到空间扩大。首先是自然空间的充分利用,第二是创造生活空间,最终要创造精神空间。另一方面,要构造生活型产品,而不仅是观光型产品。最重要的是强化软开发,适度硬开发。旅游项目包括三类,首先是建设性项目,其次是活动性项目,第三是市场性项目。这次大西山金秋旅游登山节把三类项目都容纳到一起,而且对活动性项目和市场性项目重视程度超过建设项目,这是发展方式的一个创新。在这里,倡导城市景区化,反对景区城市化,这是研究大西山干什么的核心观点、核心问题。

大西山,怎么干。首先要重规划,内容规划、功能规划、时间规划、空间规划。其次是出精品,大西山在历史上是北京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生活最高境界的体现,所以根本的目标是创文化精品。第三要分区域,确定主题文化区域,进一步建设主题专业村,构造一个新的城乡统筹格局。第四是转模式,现在大体上正处在转变过程中,原来大西山是散客观光旅游之地,现在从观光旅游逐步发展到休闲度假旅游和各种新的方式产生。进一步是商业模式的提升,即培育“A+B+C”模式。其中,A是吸引中心, B是利润中心, C是衍生发展。最后要优环境,包括弥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培育问题。我希望大西山能够成为后工业化发展的典型,成为北京市未来发展的亮点。

从中国旅游景区发展的前沿问题到对于大西山旅游区发展的思考

窦群(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财务司规划处处长,博士)

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景区基数大、品位高并在不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开放的景区超过3万家,世界遗产数量居全球第三位,海淀区的颐和园是这个行列中的优秀代表,这是我们海淀区旅游发展的实力所在。另外,各类新的旅游景区业态纷纷加入到旅游景区行列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个地方文化形象“名片”意义的核心景区,往往成为这场竞赛的急先锋。

旅游景区正与各类节庆活动、文化演出有机地整合,形成各类复合型的旅游产品。海淀区人民政府和北京市旅游局以“与国同乐・乐活西山”为主题,联合举办的首届大西山金秋旅游登山节说明我们海淀区抓住了旅游景区发展的态势。旅游景区的实景演出也已经作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有机融合的重要平台迅速发展。

为加快大西山旅游区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尝试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北京自驾车旅游目的地。大西山旅游交通线已经全面贯通,沿线风光优美,是天然的景观公路。因此,将大西山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自驾车旅游目的地的条件十分优越。

二、积极促进大西山区域内主要景区的达标升级工作。大西山区域内的几个核心景区已经参加了相关等级的评定,但目前的等级还比较低,不能如实反映大西山的旅游资源品味。建议制定出下一步的升级计划,促进大西山旅游服务的全面提升。

三、以建设“国家生态旅游区”为目标,促进大西山成为海淀旅游发展独具特色的“第三极”。大西山本身是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区,建议争取尽早加入“国家生态旅游区”的行列。这样在海淀区,皇家园林的文化观光、稻香湖的旅游度假、大西山的生态休闲将形成区域内响亮的三个品牌和互补的旅游产品体系,不但可以确立大西山作为海淀旅游发展独具特色“第三极”的地位,而且对于区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也会起到独特的促进作用。

没有围墙的主题公园

戴学锋(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旅游与休闲研究室副主任)

海淀区旅游局提出的红楼梦源旅游规划的想法不无道理。温泉镇的白家疃据说是曹雪芹住过的地区;怡亲王家的贤王祠就在温泉镇的白家疃,而怡亲王曾负责看管被抄的曹家,使得贤王祠成为和红楼梦密切相关的历史文物;温泉镇位于大西山,是我国历史上园囿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其西北有历史悠久的大觉寺,西南部则是我国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的香山,这里山清水秀,背山山有脉,临水水有源,高有隐寺之塔,近有通市之桥,自然而然,是产生大观园灵感的最好的地区,也是著书立说的最好的场所。因此,我们认为此命名为“红楼梦源文化旅游带”,极为妥恰。

提起主题公园,最典型的就是迪斯尼、环球影城等大型旅游娱乐场所。这些主题公园除了具有明显的主题外,特点一是投资巨大;二是占地面积大,而且几乎无一例外地用围墙圈一大块封闭的土地;三是门票价格高,运营成本高;最后,也是更重要的特点是公司制运营,即一般都以一个公司为主体运作。

温泉镇是大西山的一部分,在各方限制条件极大的前提下,规划红楼梦主题公园就必须突破传统主题公园的概念。温泉镇的三个村子各有特点,因此在分区上我们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将温泉镇分为:白家疃的红楼梦源景区,杨家庄的花柳繁华地景区和温泉村的温柔富贵乡景区。如此形成了一个主题鲜明、布局合理、符合市场需求的大型开放式主题公园,它与传统主题公园相比具有以下创新:

首先,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主题公园。在规划中充分利用已有和在建项目,不需征地拆迁。其次,这是一个展示红楼文化,又不囿于传统红楼文化的主题公园。在规划理念上,深刻挖掘红楼文化与当代乐活理念的内在联系。最后,这是一个以村民、各级政府和开发商多元参与者共同开发的主题公园,这也解决了主题公园一次投资过大的难题。

我们期待着红楼梦源主题景区不仅仅给我们提供一个好的主题公园,更为主题公园的开发探索新的模式。

挖掘潜力,协作创新

岳升阳(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

海淀区的大西山处于北京西北郊文物分布带上,最主要的文物资源是寺庙,此外沿山有许多古代墓葬。

观光景点分散,远离交通道路;一些重要景点因使用单位的原因难以开发;森林防火限制了古香道的登山游;无序开发、景观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吸引投资不足,缺乏准确定位;水源缺乏、生态环境较脆弱,这些都是大西山旅游区开发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大西山旅游区的发展方向:一、深入挖掘潜力。不要再大规模建设楼房,现有的设施和文物古迹还可开发。其中最重要的是七王坟。九王坟的阳宅部分应一起开发。普照寺、响塘庙、秀峰寺、金仙寺等都有接待游客或会议的潜在能力。贝家花园有一些老房子可修缮开发。城子山则可做小规模的游览开发。二、妙峰山古香道的合作开发。妙峰山朝香是北京最大的朝香活动,其主要香道就在大西山景区。三、打造农业休闲整体品牌。大西山农业休闲资源丰富。近年来兴起水果采摘和农家乐,今后还可开发蔬菜、水果的家庭种植等。北安河等古村落也是可开发的旅游项目。四、不断创造新发现。通过不断发现文物古迹提高媒体上的报导率,吸引人们的眼球。五、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设。当地的沿山道路可在节假日期间开通游览车,还有一条战备铁路可利用起来。六、开发现代休闲、会议、展览、餐饮、文化娱乐项目。可利用景区中心西埠头村旁的锅炉厂址开发会议和展览项目,或引进画家村式的文化项目,构建较完整的休闲文化产业网络。七、明确区域定位。本地的发展定位不必面向全国,甚至整个北京市,而是面对海淀、中关村,我们可以把它和海淀中关村打造成一个整体,作为海淀中关村的后花园来塑造品牌。八、水资源开发和环境建设。本地区曾有月儿湾和许多山泉,如今由于气候干旱和超量用水,地下水源已不足。所以一方面要加强节水工作,另一方面应建设集水工程,以有效缓解水源紧张的压力。目前当地文物、景观的建设性破坏现象已经出现,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开发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

大西山旅游目标市场定位、发展远景及开发建设建议

石培华(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博士、教授)

一、目标市场与形象定位。以北京市常住居民周末休闲、登山、采摘、宗教朝觐等为主体,以节庆活动、文化科考、康体养生、休闲度假等为补充,通过差异化和联动发展,分享景区客流,通过特色消费项目和业态创新,培育中高端市场,形成立体多层次的市场结构。强化市场细分,形成一个主体市场和三个辅助市场。主体市场是京郊游市场。辅助市场一是以香客为主的宗教朝觐游市场,二是心灵休闲养生市场,三是中高端休闲度假市场。总体形象定位是“上风上水上海淀、聚业聚心聚西山”。

二、发展定位与远景目标。发展定位具体概括为:“打造一个中心、壮大一个特色、夯实一个基础”。一个中心即建设成北京最著名的登山与户外运动中心。一个特色即壮大心灵旅游及养心休闲特色品牌。一个基础即夯实大西山乡村旅游的水果采摘与乡村民俗文化体验基础。发展目标是围绕乡村综合发展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按照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扩大旅游规模,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水平。

三、开局与产品建设 。开发“一轴、四片”葡萄串式的发展格局:一个旅游发展主轴,即大西山乡村旅游公路。四个乡村旅游片区,即车耳营片、七王坟片、管家岭片、徐各庄片。通过交通整合,串联起分散的景区、文化点、采摘园、其他配套规划项目点,形成网络式、集群式的发展格局。立足市场细分进行产品开发,形成三个主打产品和开发四个辅助产品。三个主打产品为登山与户外运动、文化休闲与心灵旅游、农业采摘与乡村民俗等产品。四个辅助产品是节庆活动、文化科考、休闲度假与会议培训、红色旅游等产品。六条主题线路有文化体验游线、户外越野挑战游线、民俗体验及采摘游线、王陵风水探寻游线、郊野休闲度假游线和科普旅游线路。

创意照亮西山

――大西山旅游创意与品牌营销

朱万峰(中国旅游策划专家、北京九鼎德盛旅游策划研究院执行院长)

创意旅游,就是根据旅游资源特色,通过科学的创新思考,打造差异化可持性的旅游产品。

大西山旅游发展的优势是资源种类多,市场潜力大,政府重视。劣势是单项资源转化产品的等级不高,总体品牌形象模糊。海淀北部新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海淀区旅游发展的郊区化趋势,庞大的京郊游市场需求,为大西山旅游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2009年10月完工的“西山风景长廊”,更是直接沟通了大西山旅游区的各项产品,为形成大西山旅游区统一的优质品牌烧了第一把火。但是随着游客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同质化的京郊游产品很难具有长期的吸引力。海淀京郊产品品牌还未形成,缺乏传统市场的维护力和新兴市场的抢占力。

大西山旅游品牌营销要强调统一性。实施“大西山3141创意旅游工程”,目的是通过梳理大西山旅游资源,深度阐释“乐活西山・养生休闲”品牌理念,引导发挥参与者大西山创意旅游积极性,达到大西山旅游品塑造及旅游产品营销的效果。“大西山‘3141’创意旅游工程”就是围绕大西山“三山、一寺、四村、一廊”旅游资源,或者一个旅游亮点,经过参与者自我或者团队创意,形成一个有价值的旅游产品,并通过评估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工程。

篇4

【关键词】 海南;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发展思路;建议

20世纪90年代末,海南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从早期开始零星的一些以自然生态风光和农村生活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如海口的绿枫农庄、澄迈万嘉果园、万宁兴隆热带植物园、文昌的渔家乐等,到2000年9月,海南正式启动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活动,这标志着海南乡村旅游开始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至2007年为止,全省已有6个市县、30余个村庄开展乡村游。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使得海南乡村旅游由点到片、有片到线地逐步发展。

总体来看,海南乡村旅游尚处在起步阶段,乡村旅游的规模不大、热点不多、种类不全、层次不高、产业地位不明。还存在一些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作一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政府引导不够,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明确

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建设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广,如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社区的改造、旅游业发展、保护等部门和内容,这些都需要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从当前许多乡村旅游地出现的利益纠纷事例中看到,政府宏观管理力度不够,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各自为政,问题协调方面没有相互配合、相互推诿。由于政府的角色不到位,导致乡村旅游经营的无序状态。

2、认识不到位,盲目开发、产品缺乏特色及品牌

表现在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本地资源的分析和调查分析不够,乡村旅游区开发缺乏总体规划,区域内乡村旅游资源无法实现有效整合。许多经营者既不做市场调查,也不做产品规划设计,把乡村旅游简单地与渔家乐或农家乐等同起来,简单利用现有农田、果园、养殖场等资源发展旅游,开发模式、开发思路单一化。

3、配套设施不齐全,功能单一

配套设施不齐全依然是海南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一大问题。虽然部分文明生态村做到了村内道路硬化,但通往交通主干道的道路却未能硬化,一些景区道路凹凸不平,狭窄难行,缺乏必要的标示,可进入性差;客房、餐厅等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难以让人接受,区域范围内缺少必要的医疗点和医疗设施。

4、经营管理不规范,旅游服务水平低

乡村旅游的部分经营者和服务人员是本地乡村居民,从业人员自由散漫,素质相对较差,部分乡村居民从业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卫生习惯难以改变也影响服务水平。此外,海南教育比较滞后,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通话水平、服务技能不高,旅游服务能力相对较弱,影响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整体水平。

5、旅游环境资源破坏严重,生态、文化脆弱

随着游客以及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的大量进入,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品质在日益下降。盲目的建设,不合理的开发,游客的任意践踏和采摘等在一定程度上给乡村旅游地的植被造成破坏,旅游垃圾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破坏了环境卫生。经营者为了迎合游客的需要,人为地将当地的民俗节庆文化舞台化、商品化,这种商业性加工扭曲了乡村文化,失去了原真性的乡村文化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二、海南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思路与建议

1、政府主导,多方支持

为使乡村旅游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给予政策和财力上的支持。同时加强多方渠道筹资,形成以企业投资为主、银行贷款为铺的资金筹集方式,促使农村旅游地基础设施的改善。各级职能政府要明确责任,相互协调,研究并制定旅游管理制度,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环境卫生、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等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法制化、规范化健康发展。

2、规划到位,合理布局

发展乡村旅游,应做到规划先行,杜绝盲目开发,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进行。在空间布局上,乡村旅游规划应充分考虑到地理格局东西差异、南北异同,以及各地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差异,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体现个性,保护旅游镇、村原有风貌和乡村生态文化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旅游业在当地生态环境容量、农业生产容量、居民日常生活环境容量范围内可持续发展。

3、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模式

乡村旅游应重点体现“真味”、“原味”,开发乡村旅游项目要立足于自身的生态农业特色,保持农村原始风貌及当地传统社会风尚。在规划设计中,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依据各地资源优势,挖掘富有个性和内涵的乡村旅游品牌,充分调动游客的感观,有效强化体验心理,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也是解决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势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品牌的打造要着重于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性。开办海南乡村旅游网站,设置自助游、自驾游服务栏目,实现游客与景点随机互动。

4、建好配套设施,改善旅游环境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对旅游村的环境污染进行综合防治,加大旅游村周边环境垃圾和污水处理,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综合防治,加大旅游村镇改水改厕及周边环境垃圾和污水处理,优化乡村旅游环境。改善旅游村内公共厕所卫生状况,完善景区指示牌等。实现配套设施现代化,开通有限电视、农村宽带网、卫生服务站等。加强原生态植被的保护,按照景观标准改造农房,保留农村景观生态化。加快交通便利化,采用政府补贴、企业运营的方式,开通海口、三亚等城市直达乡村旅游景区点的公交路线。

5、规范接待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

政府要出台统一的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统一标准,逐步健全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邀请相关部门和旅游院校对乡村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分层次、分岗位学习培训,使其尽快掌握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改善乡村旅游产品品质。倡导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营造让游客舒心的具有亲和力的淳朴民风。加强对各地乡村旅游理念的宣传,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一些类似于导游人员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当地人,适当推广学习一些简单普通话、外语,提高接待档次,吸引国外游客。

篇5

一、科学规划、加快推进,不断完善旅游功能

(一)坚持规划先导原则。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体现规划纲要的科学性、前瞻性、整体性和导向性,把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同时加大规划内容在全县范围内的宣传力度,切实发挥规划的指导引领作用,把规划精神落实到旅游招商引资和项目策划建设等各个环节中去。在做好总规的前提下,指导西塘、陶庄、姚庄三个区域性旅游规划的编制、修编工作。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推进西塘景区二期综合开发、大云云澜湾温泉国际、斯麦乐巧克力文化园、陶庄汾湖休闲旅游区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快项目向产品转变,培育全县旅游新优势。坚持对重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及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协调解决制约项目进程的瓶颈问题,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三)加强品牌升级产业融合。提升和创建一批旅游景区,重点推进古镇西塘5A级旅游景区、大云温泉生态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国际木雕城和孙道临电影艺术馆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举办′2014中国乡村旅游节,整合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向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提升国际农商城旅游特色商品市场,培育一批旅游购物点及旅游特色一条街。

(四)不断完善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旅游咨询(集散)中心建设,提升咨询服务水平,加快旅游咨询点布点及推广,搭建集旅游投诉、旅游咨询、旅游紧急救援、旅游信息化、旅游推广于一体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旅游交通通畅,不断完善旅游标志、标识体系,提升旅游交通便利性,实现景区、景点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是景区停车场、游客中心、星级旅游厕所等的建设。

二、整合资源,加强营销,不断提高旅游知名度。

(一)加强主题塑造,树立目的地形象。要围绕特有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塑造富有个性的旅游形象;制定年度宣传计划,准确定位重点客源市场,对旅游线路进行策划包装,通过各类旅游交易会、推介会、主题活动等开展目的地营销;以主流媒体为平台做好宣传工作,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力量,开辟专栏、专版、专题,多平台、多角度、多形式宣传我县的旅游资源、形象、精品线路及重大推广活动。

(二)实施融入战略,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实施融入上海战略,按照“上海后花园”的总体定位和要求,加强与上海核心区域、上海高校、上海旅游都市卡、上海旅游网及长三角相关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联系,深化与上海乃至长三角的旅游交流合作,让沪善两地市民更好地实现“同城生活”,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不断提升旅游的知名度。

(三)搭建服务平台,拓宽信息渠道。加快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以“旅游网”、“旅游官方资讯”微博、旅游咨询中心三大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做好旅游信息、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旅游商品及相关新闻信息的实时更新,不断增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水平。

(四)整合节庆资源,形成核心优势。着力推进旅游节庆资源整合,推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的系列推广和宣传活动,特别是古镇西塘国际文化旅游节、杜鹃花展暨大云生态文化旅游节、姚庄桃花节(黄桃节)等活动,达到推介、宣传,树立旅游节庆品牌的效果。

三、加强监管,落实举措,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一)加强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加强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队伍建设,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整治旅游市场。及时受理旅游投诉,认真处理游客反映的问题,落实游客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持续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建立公正、客观、权威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行业质量监督机制,不定期对旅游市场进行暗访检查,并向社会和旅游行业公布结果。

(二)推行服务标准化,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推进旅游景区(点)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游客满意度、提升景区品牌形象;推进星级饭店标准化建设,做好饭店前期建设、评星升级、创建主题酒店和绿色饭店的指导服务工作;推进旅行社和导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开展旅行社星级评定工作,切实提高旅行社和导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旅游餐饮业的服务标准化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餐饮业开展旅游餐馆等级评定。

(三)强化安全监管,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完善日常检查制度,建立安全工作例会制度,细化和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加大排查力度,以在全县开展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开展以排查安全隐患为重点的专项检查、集中排查,消除和解决旅游安全隐患问题;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日常监管,重点抓好旅游黄金周、旅游高峰期和重大节日活动等重点时段旅游安全监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设置条幅、宣传咨询、网络、短信提示等形式开展旅游安全宣教活动。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旅游软实力。探索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开展旅游相关课题调研、旅游品牌策划等互动活动。通过开展岗位培训、一线员工职业道德及安全意识教育、举办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开展特色菜肴评比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扎实工作,改进作风,树立旅游新形象

篇6

一、景区概况

4A级的宜宾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位于长宁、江安两县毗连的连天山余脉,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是以竹景为主要特色,兼有文物古迹的风景名胜区;4A级的兴文石海洞乡位于兴文县城南的兴堰、石林、周家、德胜、博望等乡境内,包括小岩湾地质园区、王山园区、太安石林和凌霄城园区,景区面积136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的景区;2A级的宜宾长宁西部石林位于长宁县南部,是一处融竹林、石林、深洞、瀑布、温泉为一体,面积为60平方公里的景区;宜宾长宁佛来山景区位于长宁县东北面开佛乡境内,面积14平方公里,是文物古迹兼具农业景观的景区。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景观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内出现,会引起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同类型的旅游区之间会出现竞争排斥,不同类型的旅游区之间则会产生互补。参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的旅游资源分类,结合景区内实际勘查的景观单体情况,对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景观和人文景观六种类型进行比较,可以得到景观类型数据,通过景观多样性指数揭示景区景观异质性程度,横向比较后能确定景区在区域整体开发中的方向和地位:

三、研究结果

利用宜宾市交通地图和实地考查,经过统计对数据处理后得到表1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1.旅游资源品质

四大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十分富集,其中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和兴文石海洞乡拥有全部六种资源类型,景观多样性指数较大,两个景区的面积相当,在区域旅游中应具有同等地位,都具备综合化、大型化开发潜力。长宁西部石林景区虽然也具有较多的景观类型和较好的景观多样性,但其面积较少,因而具备生态旅游或度假旅游开发潜力。长宁佛来山景区景观类型较少,景观异质性不大,但其遗址遗迹景观的特色突出,有发展乡村民俗旅游的良好基础。

区域旅游资源对游人的吸引力主要来自地文景观和生物景观。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的竹景和兴文石海洞乡的地貌景观有较高的知名度;长宁西部石林与两处4A级景区的地文景观和生物景观有较大重叠,但其水域景观优美;长宁佛来山景区的遗址遗迹景观和人文景观开发和宣传力度较弱,对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有较强的依附性。

2.整体景观格局

从空间格局上看,长宁西部石林在四大旅游景区构成的区域中位置居中,易达性最好;兴文石海洞乡的隔离度最高,与区域中心的距离最远。长宁西部石林和佛来山景区由于同处长宁县境内,从宣传和旅游路线规划上看,已逐渐成为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景区,甚至成了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的景点;兴文石海洞乡的四大园区在地域上较为分散,其中王山园区紧临长宁西部石林,与小岩湾地质园区距离较远,整个景区呈东南-西北走向的狭长形分布。从整体上分析,四大景区基本在一条线上以长宁西部石林为中心呈点状分布,与宜宾市市区距离依长宁佛来山景区、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长宁西部石林、兴文石海洞乡次序逐增。

3.景区联动性

近年来,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和政府对景区建设的高投入,旅游质量和规模有较大的提升,兴文石海洞乡在管理上改制后也收到了成效,从2000年~2005年,两区游客数量分别从35万和5万人次攀升至81万和71万人次,而长宁西部石林和佛来山景区的游人数量始终保持在2~5万人次。实地调查发现,一地游人数多,只有少数游客选择同时游览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和兴文石海洞乡的中心景区,长宁西部石林和佛来山景区的本市游客多。四个景区的发展较为独立,提供的旅游模式较为单一和相似,景区间往返成本较高,因而,选择周游四大景区的游客极少,景区间没有出现旅游联动效应。

4.开发建议

(1)改善易达性增强联动

根据四大旅游景区在地理空间上有一定的邻近性的特点,应从整体上予以长远规划,首先应改善四景区间的基础通道,在景区间修建最便捷的旅游公路,缩短景区间的路程,提高相互间的可进入性,打造区域无障碍旅游、推行无缝隙服务,实现合作区域内旅游交通体系化、旅游服务一体化和旅游信息联动化。建立景区间的发展与协作,在统一宏观决策下建设,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最终形成旅游集群,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树立起大旅游产业观念,重构旅游价值链,并逐渐实现线面整体推进,把区域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2)弱化旅游地资源的替代作用

四个旅游景区的基础资源条件都很好,以增长极理论为指导,首先应该发挥独立的支配效应,利用各自国家级品牌声誉,进一步提升其知名度,再立足于区域,强化旅游形象整体宣传,互为依靠,共同增强区域旅游的吸引力,降低宣传成本。景观共轭性是旅游景区联动开发的基础,四大景区都有共性旅游资源,要分享旅游客源,就需以个性丰富共性,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如长宁西部石林就应利用其区域中心位置优势,修建更多的住宿设施并推出以休闲为主的旅游项目,佛来山景区就应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项目,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和兴文石海洞乡可在综合化发展中,在旅游供给内容和产品上加大互补性,只有旅游复合价值得到提升,通过优势互补,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3)挖掘文化渊源增强后续发展潜力

文化是旅游业创名牌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未来的旅游市场竞争将取决于自然景观品质和人文内涵价值。挖掘景区文化内涵,才有发展和扩张的后续动力。在深度开发中整合资源,用产业化的思路对文化资源如竹文化、水文化、石文化、佛文化、人文化等进行有效的商品开发,使潜在的文化资源成为可供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如果每一处景区既有生态风貌又有独特区域文化,无疑会增强整个区域旅游地对游人的吸引力。

四、结语

宜宾市的四大国家级旅游景区,虽然在地域上比较集中,但都应保持各自独特的旅游个性,在确立自己主体发展地位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增强联动,以点促面形成旅游上的集群优势,并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中突出文化品味,最终走上统一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篇7

2014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10.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4648.9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08%和30.1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208.7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8526.12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2.08%和30.27%;接待入境游客14560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994.9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86%和22.37%。

1.景区门票收入逆势增长。中央八项规定、禁公费旅游及群众路线教育的深入推进,导致门票市场中“公务消费”的份额几乎下降为零,省内部份知名景区门票收入降幅高达30%,而我县景区却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以4个4A级景区为例,门票收入增幅为12.08%。其中,神龙谷景区门票收入增幅为22.82%。预计至年底,各景区门票收入超过5677万元,增幅10 %以上。

2.旅行社组团业务发展红火。随着散客时代的到来,团散比例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团队游客总量上仍与去年保持基本持平。绿谷、联合、含晖、遂金、黄金假日旅行社地接总量均超万人。地接的相对“遇冷”使更多旅行社转型到拓展县内散客组团市场,旅行社组团量增幅达26.65%。

3.旅游住宿业稳中有升。2014年,我县在政府型会议大量减少、星级饭店和景区住宿的会议市场大面积缩小的形势下,2014年1-11月县城内星级饭店和主要经济型酒店仍实现销售客房204024间,较去年增加了37308间,增幅为22.38%。

1.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14年1月,__县旅游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旅委党工委书记。2014年9月,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__县旅游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新增了相关的职责,尤其是新增了乡村旅游管理和农家乐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等职责;明确了与农办、林业局、湖山景区开发建设委员会的职责划分。2014年10月,旅委总工程师、执法大队长配备到位,执法大队、乡村旅游管理中心等职能科室开始运转。

2.旅游管理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一是以开展执行力锻造年为载体,建立了县旅委《旅游项目领导班子联系负责制》,将全年的旅游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到个人,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形成旅游项目人人抓的良好氛围。二是制定与__旅游发展相关的政策和细则,印发《__县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的实施细则》,三是在全省首度制定并落实《高层次人才__疗休养优惠政策》,为全国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各大景区免门票、免住宿及打折特惠的休闲旅游服务。

3.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新举措。一是针对非星级酒店缺乏监管、游客满意度不高等问题,联合质监、发改、经贸、公安等部门召开《__县非星级酒店服务规范》标准审定会,探索以标准化促非星级酒店质量提升。二是以加快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优化乡村旅游业态结构、提升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推动乡村休闲旅游提档升级为目标,着手制订乡村旅游提升发展方案。三是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方式,尝试在乡村旅游投资和建设中引入“众筹”的模式。以“众筹泥坯房”项目作为这一模式的试点,探索“众筹”模式可行性,积累相关经验,已经有相关团队到__调研该项目。

旅游项目投资保持增长态势。1-11月份全县累计完成旅游建设投入49487万元。其中通景公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4232万元,全县旅游项目建设投入35255万元(其中我委作为责任单位项目完成投资28382万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6.3%),同比增长31.8%。

1.前期项目有序落地。三墩旅游综合体项目完成项目主题策划并编制详细

规划建设方案,完成一期土地征收政策处理和土地农转用报批,正在开展一期约37亩土地挂牌出让,启动二期土地和房屋征收政策处理工作前期;三墩民俗文化博览园编制项目建筑设计方案,正在开展土地和地面建筑挂牌出让;千佛山景区三期开展小考入口土地征收政策处理前期工作;白马山生态旅游区项目完成规划建设方案、环评、水保方案评审,开展公益林调整报批前期;北界上坪艺术村项目完成规划建设方案评审,开展一期约77亩土地征收政策处理;湖山温泉小镇开展一期建筑设计方案规划审批,基本完成场平工程,启动土建基础工程;大柘民俗文化园开展一期建筑设计方案规划审批,实施场平工程;焦滩龙门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开展一期约25亩土地征收政策处理;焦滩独山历史文化村完成规划建设方案编制,实施村庄搬迁和安置小区建设,正在实施独山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在建项目进展平稳。古院新区大酒店项目开展场地平整、土方清运工程,启动土建基础工程;牡丹亭开发项目完成民俗博物馆区块建设;完成古民居文化街区项目供地并实施场平工程;旅游集散中心项目酒店主体工程结顶,实施内部管网安装工程、外墙装饰工程和绿化等附属设施工程;高坪高山避暑休闲养生基地项目完成景观通道、游步道、观光索道、缆车和滑草滑雪场建设工程,开展景区景点设施提升和游客综合楼工程前期;金钻养生园酒店实施装修工程;黄金谷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工程,启动二期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前期。

3.招商引资成效显。1-11月全县完成旅游招商项目签约11个,合计合同投资额57.35亿元,签约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创下历年新高;同时填补了我县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和文化创意等复合型新业态旅游项目的空白,丰富了我县旅游产品的内涵、优化了旅游产业的结构,大力助推我县旅游业快速实现转型升级。

4.高等级景区创建取得阶段成果。黄金省级旅游度假区可研通过省级部门联席审查,已报省政府待批,正在开展度假区总体规划和环评报告编制工作,争取年底前完成总体规划县级评审和环评报告编制。__金矿创5A工程完成提升规划和新游客接待中心设计方案编制,新游客接待中心工程完成土地征收政策处理、公益林调整,正在开展林地使用和土地农转用报批;汤沐园创4A完成茶山自行车道40公里路基工程,正在编制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和海啸馆规划建设方案;高坪新村、长濂村全面开展创3A工程,根据市旅游局初审后相关要求开展整改提升工作,力争年底前成功通过省旅游局验收。

围绕“市场细分化、产品多样化、营销精准化、效益最大化”的总体思路,以提升我县旅游整体品牌形象为核心,以营销渠道建设为抓手,积极拓展客源地市场,喜获“2014年度中国最美休闲小城”、“ 年度最佳旅游推广县”等荣誉,成功入选2014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候选名单。“五行__、一诺千金”的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

1.搭借大平台立体宣传。先后组织我县各旅游企业参加浙江省(山东)旅交会、无锡长三角休闲旅游博览会、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上海500家旅行社销售洽谈会、天津旅交会、西安旅交会、义乌森博会等大型的旅游展会,广泛推介__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2.多彩活动亮点纷呈。针对自助游、自驾游日益兴起的特点,精心选择上海的100家及杭州50家社区,举办125场“__旅游进社区”的终端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借力汤公文化节,广泛宣传,力邀媒体记者、美食达人深入体验,美食之旅大放异彩,并荣获“最美自驾游精品线路”称号;以报商联盟大会旅游高峰论坛在遂举行为契机,举办__旅游宣传版面大赛,现已经有十多家全国各地的日报刊登了__旅游的宣传专版。此外,还组织旅游企业直接面向社区市民“卖旅游”,开展广场推广、文化演艺、社区叫卖、企业拜访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步开展现场收客活动,增强现场互动性。据统计,上海和杭州已成为我县今年最大散客客源地。

3.大力拓展新兴市场。通过与无锡、常州旅游协会合作,与福建旅游同行合作,组织当地旅行社老总赴__踩线,同时在福建南平市、邵武市举办了“__旅游”专场文艺晚会,为__旅游“进驻”中远端市场打开通道。此外,结合“花一开满就相爱”、“仲夏微凉夜”、“秋韵__”的春、夏、秋季主题宣传,同步跟进“温州人免费游__”、“宁波人免费旅游__”、“__人免费游__”活动,刺激大众的出游愿望,有效地巩固目标市场。据统计,免费游__活动反映热烈,免票金额高达136.85万元。

4.“微”营销大绽魅力。继成功开通“中国·淘宝__馆”“__旅游”旗舰店,实现网络预定销售__旅游产品后;又与同程、携程、去哪儿等大型知名网站携手合作,借助了网站集群效应;更积极致力于微博、微信的运营,实现“小投入,大宣传”效益。“__旅游”作为县域级旅游公众微信号,已拥有6000余粉丝。1至12月推出百余期图文:“印象__”之乡村系列、“四季玩转__攻略”、“秋韵__”系列主题游等,不仅提高了__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的关注度,更是活跃了粉丝的参与度和来目的地的兴趣度。__的旅游品牌通过移动终端广泛地被传播,实现了指尖上的营销和互动。同时与省旅游信息中心合作,进行了“微信导航”、旅游信息采集等微应用的试点工作,努力打造__的智慧旅游平台。

1.勤检查夯实旅游安全基石。完善__县旅游企业安全管理网络,与企业签订2014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书首次加入了具体考核表,内容更加细化和具体;强化部门联合检查工作,注重各重要节点和重要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开展“

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前旅游安全暨旅游市场秩序联合大检查;同时,积极开展景区紧急救援工作和漂流安全工作、在建景区安全工作,A级景区防雷安全工作等专项检查,且落实假日期间领导带班巡查制。1-11月共组织检查54次,235人次参加检查,发现隐患85个,整改隐患81个,整改率95.29%。 2.重细节促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截止目前,我委举办各类培训9期,参训人员达2040人次。其中,随着__旅游在韩国的知名度与日俱增,“韩流”来袭,2月我县举办首次韩语基础免费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韩语发音、基本对话、韩国酒店和饭店日常服务用语、涉韩接待礼仪知识等,景区、旅行社、酒店的110余名从业人员参训。结合__旅游发展实际和企业所需,还举办了导游年审培训班,省导资格取证培训班(新增省导39名)、乡村旅游人才免费培训班、国导资格考试培训班、国导资格考试强化班、__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修班等。同时,组织人员参加省旅游培训中心的旅行社岗位职务培训、全省旅游景区和度假区营销部门经理岗位职务培训、工业旅游景区讲解员专题培训和首期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专题研讨班等。此外,10月份开始组织落实县内各旅游从业人员参加应急救护取证培训。11月至12月,开展旅行社、酒店全员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到2015年,做到旅游行业培训率达90%以上,并要求企业取证救护员比例达10%。

3.聚合力添旅游发展动力。在各小长假、黄金周中旅游做好“六个一”工作,即做到节前一次检查部署,每天报送一次信息,节后写一份分析材料,召开一次分析例会,掀一次宣传热潮,做到一次整改提高,真正做到既总结亮点,又整改提高,切实为旅游发展增添动力。经各涉旅部门协作合力,节假日期间在汽车站新增志愿者咨询处,解决车站散客咨询难问题;解决节假日志愿者用餐难的问题;在高速出口等处增设临时垃圾箱,解决黄金周、小长假垃圾乱丢等问题;与团县委举办微笑志愿者__旅游知识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质量;与建设局环卫处多次沟通协调,国庆期间在__东高速口设置移动公厕,解决游客内急无场所的问题。目前,建设局在__东高速口将建设固定旅游公厕,并专门划分区域给志愿者服务点。

1.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效开展。严格按照县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办的要求,保质保量地按照时间节点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建立了组织机构,并专门抽调相关科室精干力量为办公室具体工作人员,为全面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组织基础;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大会,传达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明确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强化了旅委全体干部职工对开展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制订《__县旅游委员会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__县旅游委员会教育实践活动计划》等;制定了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制度,开设了路线教育专栏,集中开展了《沿着复兴路,共筑中国梦》、《与群众路线》、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积极开展“赶考在路上”主题论坛活动;广泛听取民意,全方位征集意见和建议,专门召开班子会,讨论研究意见建议的解决措施,切实做到立行立改,努力为群众办实事、求实效;认真开展创建“中国最佳旅游服务县”及“三思三观”、“三破三立”等“四个专题”讨论活动,献计献策共谋__旅游发展;集中观看《焦裕禄》、《杨善洲》等八部电影,向身边的典型人物学习;组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等等。积极查找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面对工作中暴露的问题,立即整改落实,整章建制,以扎实的行动巩固路线教育活动成果。

2.中心工作主动融入。积极学习贯彻省委、县委关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的精神,根据《__县“百个部门联村、千名干部治水、万人洁净家园”行动方案》要求,安排委班子成员,县管后备干部、优秀青年干部到结对乡高坪乡开展河道污染情况调查摸底,并召开座谈会作精心布署,要求各位领导干部从__旅游发展离不开青山绿水好生态支撑的实际出发,切实认识到“五水共治”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全县“万人清千河,河长晒垃圾”活动要求,安排多名干部赴高坪乡清理河道。抽调骨干力量配合做好“三改一拆”工作,并要求从每位干部自身做起,带头如实填报、拆除自家违法建筑,全力支持旧城改造工作,齐心协力为创建无违建县而努力。

3.作风建设成效明显。结合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实施细则、“六项禁令”,省纪委“七个一律”、“县委群众路线教育实施意见”等规定,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会议制度”等十项内部管理各项制度,从委领导班子成员做起,自觉遵守有关规定,不搞边界迎送、简化接待,切实做到远离“酒局”、“牌局”,会风文风明显好转,三公经费明显下降, 1-11月接待费支出与上年同期相比减32.69%,真正打造出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

根据省、市关于开展“旅游环境百日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出台《__县旅游环境百日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旅游环境百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确保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不定期进行专项整顿,联合多个涉旅部门进行专项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着力优化“五行__、一诺千金”的旅游市场环境。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融入、全民参与的模式,结合“三改一拆”、“五美__”等中心工作,旅游环境百日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并向常态化发展:全县街道、景区、景区周边的乡村,基本消除可视污染;通景公路路面硬化、路肩杂物清除已基本完成;全县河流基本保持河畅水清风貌。

年初就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全年整体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先后开展了信念教育、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充分运用正、反典型开展有具体内容和形式的党风党纪教育,从思想上构筑反腐长堤。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对重大工作做到民主科学决策。同时结合单位实际,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以制度规范行为,切实做到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2015年,县旅委将深入贯彻省旅发大会及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系列部署,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深入实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全面推进__旅游转型升级。

1.突显旅游委员会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强综合管理,推进“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格局的早日形成。充分发挥旅游综合执法大队、乡村旅游管理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新设机构的作用,加强行业规范、提升乡村旅游管理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2.继续推进旅游企业运

行机制改革。促进旅游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更加开放的投融资平台,放开旅游市场准入、吸引民间资本发展旅游业;研究探索“众筹”的资本运作模式吸引民间闲散资金,并着手试点。 3.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政策。一是联合县委人才办,拟出台《__县本土特色旅游人才等级认证及培养管理办法》。完善旅游企业的考核结果运用,对优秀的企业建议从宣传营销、培训力度等方面加以支持。二是探索制定各类乡村旅游业态准入标准、质量等级标准、服务标准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标准,构建乡村旅游标准评定体系,引领全县乡村旅游在科学规范中提升发展。重点制订乡村旅游示范村标准、乡村旅游特色名宿标准等。

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采取选送学习、外派挂职、实践锻炼、专题培训等手段,加强对分管旅游领导、行业主管部门干部、旅游企业管理岗位人员的培训力度;实施“乡村旅游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与专业院校定向培养的形式,多层次开发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全面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餐饮客房管理、接待礼仪、安全卫生、民俗文化讲解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和实务技能。重点培养懂经营、善管理、讲诚信的乡村旅游领军人才、优秀营销员和服务明星队伍。

1.强化规划引领,做好一批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从规划工作来看,2015年要完成一批启动一批。“完成一批”即要完成黄金省级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市级、省级评审,度假区环评报告的省级评审,这是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规范中的规定动作和既定要求。“启动一批”即要启动我县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智慧旅游发展规划和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规划的编制工作。

2.强化项目投资,加快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推进。着力强化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推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前期和在建重大旅游项目进度,努力实现前期项目落地开工,在建项目加快建设,确保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优质投资,进一步拉动投资增长,增强行业发展信心,掀起新一轮旅游项目建设。启动一批旅游风情小镇建设,三墩旅游综合体确保启动一期建设工程,力争完成二期工程前期,白马山生态旅游区力争完成一期土地出让并启动旅游小镇一期工程建设,湖山景区实施温泉小镇一期土建工程。推进一批中高端酒店建设,凯兴开元五星级酒店完成酒店土建基础工程,实施主体工程建设,长濂古民居文化街区力争完成建筑主体工程,古院主题文化酒店完成土建基础工程,实施主体工程。

3.强化创建提升,做好一批景区创A和转型升级。在现有景区产品的基础上,以创建为载体,以提升为目标,加快景区产品建设提档升级。一是全力推进__金矿创5A。按照确保2017年,力争2016年完成创建的总体节奏,明年全力推进新游客接待中心用地场平并力争启动建设工程,实施金矿供水工程,启动金矿创5A外游客中心项目包装、选址和供地等前期工作,力争完成国家景评委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价;二是开展若干景区创4A准备工作。开展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创4A论证和贯标提升工作。长濂村景区在成功创建3A级景区的基础上,加快古民居文化街区工程和村庄区块的环境整治、立面改造、游览线建设和业态提升工程,为下步创4A奠定扎实基础;三是稳步推进景区提升工程。谋划实施南尖岩景区龙门景点开发、千佛山景区景区入口服务区改建和三期佛文化改造工程、神龙谷景区扩容和拓展工程、红星坪温泉扩建工程等。

4.强化项目包装,做好一批重大旅游项目谋划招商。科学分析当前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结合我县旅游发展实际,围绕城市、乡村、度假区和重大旅游区平台,尤其注重产业融合、效益特色和可落地性、方向性来谋项目、引项目和上项目,助推旅游产业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一方面紧扣当前城市建设脉搏,发展城市休闲旅游业态项目,谋划包装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餐饮、酒店、购物和休闲娱乐设施,大力发展“月光经济”,壮大城市旅游经济。另一方面强化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的乡村休闲旅游类项目谋划包装。第三,大力谋划黄金省级度假区、湖山旅游区旅游招商项目,力争推动平台用地、基础设施等要素保障。第四,研究优化项目政策,增强投资吸引力,同时进一步规范招商项目论证、投资商审查等环节,确保招好商招对商。

1.规划引领,培育乡村旅游业为优势产业。深入实施《__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引领全县乡村旅游向集约化、生态化、民俗化和品质化发展。引导各乡镇切实做到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各类规划有机统一。高度重视规划中的旅游功能要素配套,引导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提高建设质量和品位。

2.培育典型,打造特色精品乡村旅游点。以有效推进旅游强镇、特色旅游村(农家乐示范村)、示范农庄、示范农家(洋家)等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乡镇(村)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乡镇(村),做到示范引领带动。2015年,车前村着重打造中高端的精品民宿、特色农家体验基地等;红星坪村充分发挥“湖+温泉+农家乐”的组合优势,利用温泉度假村的品牌效应,通过完善村内农家乐各项设施,策划包装渔业体验项目,打造全省首个“湖+温泉+农家乐”的乡村旅游项目;进一步深化以高坪乡为代表的“避暑+体验”、以大田村为代表的“温泉+农家”、以独山村为代表的“文化+古村”、以长濂村为代表的“农庄+游购”乡村旅游发展样板,推进乡村驿站、乡村酒店、山水人家、生态渔庄、休闲农庄等精品园区建设。结合2015生态体育年的各项活动,逐步构建以观光、餐饮为基础,以民俗体验为特色,以休闲度假运动为重点,以高端会所为亮点,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等级消费需求的新型乡村旅游产品业态体系。

3.提升标准,实现乡村旅游景区化建设。结合市“1311”工程,加速推进乡村旅游景区化创建工作,在高坪新村、长濂村成功创3A的基础上,继续谋划一批乡村休闲旅游村开展景区化建设。通过管理制度创新、配套设施建设、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经营户庭院客房美化、参与体验性项目设置等方式,建成管理更合理、设施更完善、服务更标准、环境更整洁、庭院更优美的乡村旅游景区。

1.善于分析,精准旅游市场范围。今年我县旅游接待人数的前五名是上海、金华、温州、台州、杭州。除丽水市外,上升最快的是苏南三市,2015年针对前五名的城市将采取不同战略拓展。2015年将在上海100个社区覆盖的基础上,再扩展50个社区,重点工作做好覆盖过的100个社区的维护和宣传渠道的畅通;金华以形象宣传和主体活动为主;温州、台州以县市区宣传为主,杭州以自驾车活动为主,丽水以市级媒体宣传和惠民政策相结合为主。苏南市场的开发还是以形象宣传和自驾活动为主,扩展南京市场。福建扩展福州市场,应对年底开通丽水至福州动车班次,抢占先机。

2.对接高铁,谋划开通龙游——__散客班。上海、杭州、龙游的高铁线路开通,大大缩短了上海到__的时间距离,计划开通龙

游火车站——__的旅游散客班,解决最后40公里的问题。与县内大旅行社合作,成本补贴,班车运行,填补我县火车班线游客的空白。 3.加强创意,适时推出特色活动。一是与同程网合作,推出交换旅行活动,充分利用__居民空闲客房,在同程网上建立互助旅行平台,炒作“免费客房的交换旅行”概念。二是与新浪旅游和杭州五云山疗养院心理学家团队合作,打造以文化养生为核心的全方位养身之旅。三是与省级电台合作,推出不同季节的自驾活动。四是邀请新浪、腾讯各大v或微信名人齐聚__,根据不同季节开展不同宣传活动。

4.提升“智慧”,推进平台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微平台的功能建设,深度开发微信公众号,加强模块建设,定期定计划定主题制作专栏,确保每期特色鲜明。三是探索游客流量监控统计系统的建设,为科学分析市场走向提供有力佐证。

5.策划亮点,推出特色旅游商品。重点扶持和包装几个高端乡村旅游点,如大柘车前村、湖山红星坪村、珠村畈村等,以优质高端的乡村民宿、农事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同时打造乡村旅游营销新形象。与专业团队合作,开发__的旅游商品、伴手礼等,提升我县旅游商品的档次和形象。以汤公文化为底蕴,融合好川文化符号,取材__乡村,设计一款特色旅游文化商品。

1.抓执法,深入贯彻落实旅游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质量监管、行政执法、旅游投诉等方面的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媒体、业内的专家、旅游从业人员、旅游消费者等对旅游企业的服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实现从旅游行业监管向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监管转变,从重视投诉监管向旅游全过程监管转变,从单一的旅游部门监管向多部门联合执法和监管转变,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旅游市场监管体系。

篇8

[关键词] 新交通形势 旅游吸引物 旅游线路 解说系统

区域交通是旅游发展的生命线,良好的交通条件对区域旅游发展有催化作用。

1 福州交通快速发展

“十一五”以来,福州交通大发展,基本形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首先,福州外部交通大大提速。2009年9月28日,福建史上首条高速铁路――温福铁路正式开通运营,2010年4月26日,福厦高铁开通,福州到上海时间缩短为5个多小时,到厦门时间缩短为1.5个小时。温福高铁、福厦高铁可与日后建成的厦深高铁、京沪高铁等铁路线紧密联结,向北连结“长三角”、北京,向南连接“珠三角”。届时,从福州10小时可达北京,4.5个小时即到深圳。

其次,我省已基本形成以福州为中心城市的4小时交通经济圈。日前,福泉高速扩建、福银高速公路南连接线等一大批高速公路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第三,市区到五区八县交通越发顺畅。2010年,多条道路建成通车,福州东、南、北方向新增3个快速出城通道,湾边大桥、机场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渔平高速公路先后建成,从市区上机场高速后,去长乐机场只需半个多小时,市区新店到连江贵安,车程仅10多分钟,福州至平潭车程缩短一半。与此同时,福州市正在加快淮安大桥、林浦大桥、螺洲大桥、琅岐闽江大桥、福泉高速扩建福州段、渔平高速延伸线平潭复线桥等一大批工程的建设。福永高速公路2013年建成通车后,市民去永泰只需半个小时。

福州市内外部交通都以喜人的速度发展,福州偏安东南一隅,“闽道更比蜀道难”成为历史,福州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大大缓解。

2 新交通形势下福州旅游业发展变化

随着福州旅游交通形势的变化及部分旅游景点的建成开放,福州市旅游业态已发生明显变化。

2.1 促进福州市由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型

一直以来,福州在全省旅游布局中处于尴尬的局面,是旅游输出地及入闽旅游的中转站。但随着三坊七巷等景区的逐步建成,随着交通的改善,特别是高铁的开通,来自高铁沿线江浙一带的旅游团明显增多。2011年春节期间,短短几天,福州郊区的温泉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8.8万人次,同比增长55.45% ,其中长三角游客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加拿大、美国、韩国、日本、土耳其等国家的游客[1]。从表1也可以看出,自2009年始,福州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率明显提高。福州从旅游客源地逐渐向旅游目的地转型。

2.2 环城游憩带初现雏形

受益于五区八县交通改善,福州环城游憩带初现雏形。日前,全市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点已发展到80多个;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不断提升,福清天生农庄、永泰天门山景区等3家景区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行列;连江黄岐海鲜品尝活动、贵安、桂湖温泉旅游、闽侯赏花摘果活动、闽清古民居温泉旅游、永泰山水生态旅游、温泉度假旅游、长乐海滨旅游等景区景点大量开发,各乡村旅游点主要集中在距福州30~70公里的半径圈内,这些乡村旅游地主要沿交通线呈不均匀的放射状分布[2],成为福州市民周末、小黄金周休闲的最佳选择。

*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JAD7189S)。

2009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仅闽侯9家乡村游景点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10月4日至6日每天都接待游客逾万人次。

2.3 自驾游迅速发展

2009年底福州私人汽车保有量达256527辆。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自驾游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特别是周末和小黄金周,两三天的时间使一日自驾游及中短途自驾游成为可能。据统计,福建省各大景区自驾车游客中福州市民比例达四成。仅2010年国庆期间,泰宁就接待自驾车6500余辆,武夷山景区日均接待自驾车1900余部;太姥山日均接待自驾车约1200辆[3]。周末双休日,环城游憩圈的乡村旅游基本都以自驾游的形式开展。

3 新交通形势下福州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旅游吸引物开发深度不够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有2200多年历史,有众多文化遗迹,温泉资源丰富,品位上乘,目前已基本建成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坊及多个温泉度假村,使福州旅游产品焕然一新。但各项旅游吸引物开发深度不够,不能产生有效的旅游影响力。以福州市拳头旅游产品三坊七巷为例,为修复三坊七巷,原居民基本迁出,少了鲜活的市民生活的点缀,三坊七巷成为一个静态博物馆,而旅游者往往对原住民的生活甚感兴趣;其次,三坊七巷修复一新,少了许多文化古韵;第三,三坊七巷作为福州文化民俗最好的载体,却没能充分展示福州民俗文化,南后街原有的花灯、纸伞等手工艺品鲜见;第四,南后街招商引资出现偏差,与文化旅游无关的商家进驻,与三坊七巷传统氛围不符合。以乡村旅游为例,福州市乡村游景点多数为村民自发建设,投资少,经营规模小、缺乏知名的乡村游品牌;乡村游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大多是景区周边的农民,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经营管理不规范,服务标准化水平低。因此,福州旅游产品还应进一步精细化开发,力求建成一批高规格、高水平的旅游产品。

3.2 旅游线路设计欠成熟

成熟的旅游线路应该是顺应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连接各精华景点,充分展示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性。福州的地方性在于闽都文化及造福民众的温泉旅游资源。据调查,福州各大旅行社的地接线路多为一日游或二日游,一日游主要游览西湖、三坊七巷及林则徐纪念馆,二日游增加涌泉寺、马尾船政局、罗星塔等。可以看出,在线路景点的选择上,多从经济角度出发,选择免费景点。一些具有典型历史意义的景点没有纳入旅游线路中。如本应是主要景点的三坊七巷由于昂贵的门票及讲解费用,被编排成自费项目,大多数游客由于经济原因选择放弃,仅仅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逛南后街、品尝小吃,因此大多数旅游者产生认知误差,以为三坊七巷就是南后街,三坊七巷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闽都中心文化的载体还有乌山、于山等,鲜有旅游团光顾。停留时间短,导致游客在福州的吃住等消费较低,不足以带动整个福州旅游经济的发展。此外,作为温泉之都,福州的温泉旅游产品尽管有所推介,但把温泉度假旅游和闽都文化旅游组织在一起的线路比较少。福州市于2011年春节期间推出五大系列,十五条旅游精品线路[4],这些线路针对的客户群体不明确,线路景点同质性强,吸引力较差,可操作性不强。要加快福州旅游的发展,在旅游线路安排上还应再考虑。

3.3 景区解说系统不够完善

解说系统是景区环境教育、文化传播的必要手段,特别是随着散客比重增加,自驾游盛行,完善的解说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景区解说系统包括硬件解说系统和软件解说系统,软件指的是人员解说,硬件包括导游图、导游画册、牌示、录像带、幻灯片、语音解说等,而牌示又包括全景牌示、指路牌示、景点牌示、忠告牌示、服务牌示等[5]。

3.3.1 导游解说能力有待加强

一直以来,福州旅行社多为组团业务,接待业务有限,与之相适应,全陪导游数量较多,地接导游较少。随着福州旅游格局的变化,熟悉福州景区景点、住宿、餐饮,并能进行熟练讲解的地接导游不管在质上还是量上都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需要。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文化、闽江游等历史文化类的旅游产品,必须要靠导游的优秀讲解才能出彩,而一向习惯于全陪业务的导游显然缺乏这方面的文化素养,经常采用放羊式的导游方式,不能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讲解服务,严重损害旅游者的利益。尽管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近几年加强导游员年审,对导游员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并着力培养景区讲解员,但难解燃眉之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3.2 硬件解说系统有待完善

目前福州市各景区对硬件解说系统没有进行高规格的专业性规划,很多景区没有导游图、导游画册、录像带等,有些景区没有全景牌示;解说简单,绝大多数指路牌示没有说明距离及所需时间,景点牌示也是三言两语,没有道出内涵;高科技手段使用少;设计制作粗糙,绝大部分景区仅有汉语解说,没有中英双语解说,达不到国际例行规范要求。

3.4 区内交通设施不够完善

福州地处福建的中部,境内多山,以公路交通为主。尽管交通有了很大发展,但从福州市区至各郊区旅游景区的交通干道多为国道、省道、县道,公路等级低且路况较差,路面状况有待提高。从市区到下辖县所在景点车程须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如福州城区至晋安区北峰日溪乡的北斗洋、卧龙谷、桃源溪等景区的公路个别路段坑坑洼洼,而且仅有两车道,旅游旺季拥挤、危险,还有很多道路缺乏必要的交通指示标志,给游客们造成不小的困扰。

4 新交通形势下福州旅游业发展措施

4.1 深度开发旅游吸引物

作为旅游目的地,福州旅游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外地游客刚开始认识福州,因此口碑宣传非常重要,这也要求福州最早推出的各旅游景点要进行精细规划、设计和开发。

4.1.1 闽都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闽都历史文化是福州旅游业的精华,景点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及五区,有待进一步提升,应力求通过这些载体,深厚的历史文化能很好地得以旅游表达。因此建议:第一,加强参与性,如福州三坊七巷可在一些古民居中开辟一定的手工制作区,一房一工艺,采取前店后厂的形式,前店销售,后厂参观、学习、制作手工艺品、传统小吃等,最大限度充实三坊七巷内涵;第二,提高历史文化内涵,看景不如听景,历史文化内涵的提升要靠讲解质量的提升。

4.1.2 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

第一,政府应帮助村镇拓宽投资渠道,扩大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投资规模;第二,统筹规划,避免各村镇旅游产品雷同化趋势,尽量做到一村一品;第三,管理服务力求规范化,加强服务技巧的培训。为规范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省旅游局于2010年出台了《福建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并展开评定工作,旅游管理部门应借评定契机,对乡村旅游规划、开发、管理进行指导及监督,以促进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4.1.3 温泉度假旅游的深度开发

2010年福州顺利入选首批“中国温泉之都”,为温泉旅游开发奠定了品牌基础。福州温泉旅游资源丰富,储量大、埋藏浅、水温高、水质好,近几年也开发了多个不同档次的温泉度假区,目前正在建设三大温泉旅游片区,即贵安、桂湖、中心城区三大温泉旅游片区,未来福州温泉旅游度假区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各种旅游需求。而福州温泉旅游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起明星品牌,在全国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垄断性的温泉旅游度假区。因此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目的地营销力度,扩大营销效果,使福州温泉度假旅游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热点旅游产品。

4.2 科学设计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应把区域最精华、最具有特色、异质的旅游景点奉献给旅游者。针对不同的旅游者群体,要提供不同的旅游线路。

4.2.1 提供给外地旅游者的旅游产品

对于远道而来的外地旅游者,应提供最具地方个性并有一定开发基础的旅游产品,如三坊七巷、马尾船政局、乌山、于山、闽江及各温泉度假村。三坊七巷、乌山、于山都处于市中心,位置紧邻,应联合成片规模化开发,将其打造成为最核心的闽都文化旅游产品,三坊七巷的门票收费问题还应商榷。旅游不仅是个经济产业,同时也是文化产业,旅行社将三坊七巷作为自费项目无可厚非,作为企业具有其赢利诉求。否则高门票导致高团费,高团费会排斥部分对价格敏感的旅游者,因此最后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给旅游者传递错误信息――南后街就是三坊七巷,不利于福州历史文化的传播。此外,减免门票是否确实会造成旅游收入减少,这个可以做个比较深入的研究,杭州西湖是个参考案例,西湖免门票,旅游收入不减反增。

4.2.2 提供给本地旅游者的旅游产品

对于福州居民,应提供以休闲健身功能为主的乡村一日游产品和温泉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的编排要求异质化,如闽清的宏琳厝古民居、白岩山、大明谷或黄槠林是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可以很好串连在一起。不宜同类型旅游景点组成一条旅游线路。

4.3 完善景区解说系统

4.3.1 加强导游地接培训

近几年的导游年审制度对提升导游素质及技巧有一定的作用。年审安排的课程,诸如温泉游、三坊七巷游、闽江游、福州概况、导游服务技巧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还要看到,这种短期集中制的类似大班授课的培训,导游被动听课,且不加以任何考核,听课效果要打个问号,因此,建议除年审集中培训外,还应以旅行社为单位,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开展网络日常培训,内容包括名景点讲解视频及福州市历史文化知识,培训常规化和实地化,最后全市统一组织书面闭卷福州旅游知识考试,强制导游人员了解记忆福州旅游的相关知识,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4.3.2 完善景区物质解说系统

提高对解说系统重要性的认识,进行专门的解说系统规划。向旅游者免费发放景区导游图、景区小画册,牌示种类建设齐全,文字表达力求有深度,使用中英文标注。

4.4 完善区内交通系统

政府应加大投资,加快建设通往各旅游景区的道路,早日建成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道路网络。县与县之间最少都要有二级公路相通,各乡镇之间有条件的争取通柏油路。其次,进一步加强原有公路路面的升级改造,提高景区基础设施和道路的等级。第三,完善道路公共交通标识系统。第四,加快公路沿途的服务设施建设,如沿途加油站等,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驾车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秀冰,汤淌.福州市春节共接待游客360多万人次[N].福州晚报, 2011-02-09.

[2] 李燕燕,王璐,文燕茹,樊冀琳.福州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9): 6-9.

[3] 储白珊.“十一”黄金周福建省旅游收入44.9亿[EB/OL].新华网福建频道. fj.省略/nnews/2010-10/08/content_21069017.htm.

篇9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省旅游局党组把“推动科学发展,造福三秦大地,建设旅游强省”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突出实践特色,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融入旅游工作,以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成效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在省委十二指导组的指导帮助下,在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顺利完成了各个阶段的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学习活动刚开始,党组就把这次学习活动作为旅游行业解放思想、拓展视野、科学谋划、开创未来,大力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的重大任务来认识。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严格按要求完成了各项任务。整改工作是整个学习活动最关键阶段,局党组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在局党组的重视下,较好的完成了整改阶段的任务。现将学习实践活动的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全省旅游行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克服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暴力事件”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全省旅游产业仍保持较快发展态势,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均完成了今年的目标任务。今年接待入境旅游者较去年略有增长,可达125.7万人次,同比增长2.1%;旅游外汇收入达6.6亿美元,同比增长8.2%;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预计可突破9056万人次,同比增长12.98%;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9%;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超过6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以上。这些成果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支持的结果;是旅游行业30万从业人员不懈努力的结果;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科学谋划的结果;是实践科学发展的结果。

第一、解决旅游产品结构,加快旅游产品建设。一是积极推进生态旅游项目建设金丝峡景区投资7000万元完成旅游道路、景观和环保交通等项目建设,提升了景区品位,被授予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南宫山景区以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投资1.4亿元实施旅游道路、景观设施、休闲度假设施等项目建设,旅游景区游览环境明显改善;长青—华阳景区加快开发建设进度,投资1.4亿元,完成70公里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建设,游人步道、古镇改造和乡村休闲度假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具备开放接待条件。陕南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南郑黎坪等重点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有新突破。法门寺合十舍利塔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不断完善和升级,已成为全国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等文化休闲主题公园已免费对游人开放;秦始皇陵遗址公园、韩城古城旅游景区等重点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二是积极为旅游企业招商引资构建平台。组织企业参加东西部经贸洽谈会、××投资合作洽谈会、××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安康市利用××首届旅游博览会,洽谈成交旅游投资项目10亿元,渭南市通过举办旅游项目洽谈会,达成70多亿元投资项目。三是加快红色旅游开发建设。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旧址、照金革命旧址、马栏革命旧址、川陕革命纪念馆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加快建设步伐,规划和开发杨家沟革命旧址、渭华革命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景点,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发展。安排省级资金1100万元,加快旅游景区引导标识体系、旅游净化工程、旅游咨询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旅游环境。

第二、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国内市场宣传推广。5.12以后,我省旅游业进入低谷,随着震后恢复重建的进程,为了尽快恢复我省旅游业,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展开了大规模高层次的宣传促销活动一是组织全省各市区、各旅游企业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墨西哥、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香港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旅游促销活动,邀请境外旅行商和媒体记者来我省考察,对拓展和巩固主要客源国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大规模开展国内整体促销活动。围绕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组织旅游促销团先后赴××、××、河南、××、山西、江苏、广州、××等省市区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举办数场旅游推介会,与文化、文物、商贸捆绑促销,集中宣传了××旅游形象;特别是与中国五大旅行总社签订入境旅游五年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拓展客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先后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和国内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博览会、海峡两岸旅游座谈会、陕甘川旅游协作年会、环渤海湾区域旅游合作会。举办2008中国西北旅游网上博览会、××省首届旅游商品博览会、××省首届乡村旅游博览会,改革开放30年××旅游成果展等大型宣传活动。三是加大主流媒体和户外广告宣传力度。投入30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海外频道、英文频道和凤凰卫视频道投播了××旅游形象广告片;与凤凰卫视美洲合制作的52集《文明的起源•盛世的起点—中国××》旅游节目在凤凰卫视美洲台和欧洲台正式播出。在××火车站和××咸阳国际机场投放了××旅游形象广告。四是更新制作了一批旅游宣传资料。更新制作了中、英、日文版的《××旅游综合册》、《××奥运旅游专册》、《××旅游地图》、《秦兵马俑故乡》dvd旅游宣传片和《××精华旅游线路》、《2008中国网通奥运黄页-奥运××畅游××》画册等,全面宣传××旅游。

第三、强化旅游行业指导和监管。一是加强乡村旅游和旅游强县创建工作。对全省20个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实施财政帮扶工作,并对全省农家乐经营户加强管理与引导工作。同时,加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强县、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指导和管理。二是继续抓好旅行社规范经营、导游队伍建设,星级饭店标准化管理工作,着力做好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工作;三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重点开展“零负团费”专项治理整顿行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的综合整治。四是进一步加大了行风建设力度,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深入开展以“抓行风、树形象、讲诚信、促发展”为主题的旅游行风建设活动。

第四、认真做好抗震救灾和旅游市场恢复工作。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给我省汉中、宝鸡部分旅游景区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对我省旅游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面对灾情,局党组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部署,立即行动,局领导带队,深入到灾区察看灾情,靠前指挥。一是立即启动旅游应急预案。二是以人为本,组织营救疏散被困地震灾区的游客。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局的资金支持。在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争取国家资金300万元,全部用于灾区恢复重建。四是广泛开展救灾援助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纷纷踊跃捐赠。五是着手开展灾后旅游业重建前期准备工作。六是组织召开陕南旅游市场恢复工作座谈会,制定出台九条旅游市场恢复工作措施。

第五、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面对今年各种因素的影响,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局党组一班人多次调研和分析,曾先后6次召开旅行社、宾馆、景区等业内人士和旅游专家学者分析会、调研会、论证会,局领导还分别下企业调研情况、寻求应对良策。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局党组及时号召全行业要勇于面对困难,不气馁,不等不靠,增强信心,鼓足干劲,积极寻求应对办法,保持企业不乱,队伍不散,并且想方设法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共渡难关。一是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二是建议省政府推行国民休闲计划,鼓励景区开展××人半价游××活动。三是为企业培训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管理与服务水平,做到企业不散,队伍不乱。

篇10

引言

高度发达的旅游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手之一。旅游业快速和剧烈的发展急需充足的土地资源保障和优化的土地管理策略。在城市群周边、世界遗产地等高级别旅游景区附近,乡村旅游、休闲活动的发展在全国促进了近9万村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观光、休闲活动。

近期出台的《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更是被视为优化旅游业用地配置,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标志。一系列用地政策的实施表明旅游产业用地的改革和试点已成为新时期旅游业综合改革的重点。但是,2009年国务院启动的旅游产业用地改革,最初的5个试点城市中,仅有桂林和秦皇岛得到落实在行业迫切需要旅游试点的背景下,研究当前旅游快速发展区旅游业产业用地的配置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一、四川省旅游产业用地的特点

(一)需求量大,增长速度快

四川全省2014年接待游客达5.4亿人次,2015年,四川省新开工重点旅游项目100个,旅游规划用地约达80000公顷。据2014年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四川省总有388座星级饭店,按各星级饭店不同占地面积计算,总面积约达237公顷。

(二)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旅游用地矛盾突出

四川省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1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处。这些自然资源富集区,既是全省旅游重点开发建设区,又是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和耕地保护红线的保护范围。2016年,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面积达19.7万km2。旅游用地增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但许多地方旅游用地效率还不高,旅游用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三)旅游用地定义与分类标准不明确

一方面,旅游用地概念不清晰,分类体系不完善。缺乏合理有效的界定,导致旅游用地大量占用城市土地,并将使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将国有建设用地共分为7类,其中既未将旅游产业用地单独列出,也未指明旅游产业用地属于其中任何一类,这说明,目前四川省旅游产业用地标准还不明确,针对旅游产业用地的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

(四)旅游用地规划与其他规划衔接不紧密,旅游用地节约集约水平较低

旅游规划与当地土地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衔接并不紧密,对旅游用地界定存在矛盾,并且旅游规划本身对旅游用地的使用缺乏细则,使其真正实施缺乏可操作性。旅游用地规划的“落地难”问题就致使旅游区在建设或扩建过程中出现了违规违禁开发的现象。此外,个别地区在没有充分考虑原有旅游用地的资源开发是否充分,使旅游用地利用低效或者造成闲置浪费的情况。

二、四川旅游用地改革建议

(一)科学界定、计划旅游用地

首先加大对旅游用地的界定研究,制定适用于旅游产业、与现有的国土等分类体系相统一的概念及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科学评估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规模,厘清现有旅游产业用地的规模、质量、利用率等。在确保旅游产业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旅游的季节性特征,科学设置旅游用地需求的上限和下限指标。

(二)建立健全监控体系

严格遵守生态红线划定中,对一类管控区和二类管控区的指导意见。对生态保护区开展的旅游产业用地布局实施重点监控,采用遥感与实地调研想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区域实施动态、全面监控,确保旅游基础设施用地、旅游活动场所用地等对生态保护区的扰动降低到最小。

(三)实施旅游用地规划“多规”合一

落实《旅游法》中关于“旅游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规划相衔接”的要求。提高旅游管理部门在多规编制过程中的参与度,确保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将旅游设施、旅游活动等用地纳入考虑。

(四)综合发挥旅游用地功能,提高集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