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气污染防治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组长: xx
学号:xx
本组组员:xx xx xx xx
内容:
一、 问题的提出: 大气污染有什么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对植物的危害
(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 研究目的:
维护大气的清洁,防治大气污染;
三、 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1.资料收集:
人类体验到的大气污染的危害,最初主要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后逐步发现了对工农业生产的各种危害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的不良影响。人们对大气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机理、分布和规模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为控制和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2.外出实地访问调查:
实地考察情况 :
1,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多
2,工厂废气排放量大,处理不当,严重污染环境 调查地点:某工业园区 调查人:
调查时间:xx 年xx 月xx 日 分析整理 考察完毕后,由于资料丰富,因此我们要尽快地把资料整理,筛选,并写好调查报告
(三)课题评价:课题主要从大气污染的现状,大气污染的原因,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大气污染的防治展开,对提高民众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有不小作用。
四 、研究结果:
(一)大气污染大部分原因属于人为因素,小部分属于自然因素。
(二)大气污染是存在的危机。
(三)解决措施:
1. 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应结合城镇规划,全面考虑工业的合理布局。工业区一般应配置在城市的边缘或郊区,位置应当在当地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使得废气吹响居住区的次数最少。居住区不得修建有害工业企业。
2. 加强绿化。植物除美化环境外,还具有调节气候、阻挡、滤除和吸附灰尘,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等功能。
3. 加强对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如饭馆、公共浴室等的烟囱、废品堆放处、垃圾箱等均可散发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并影响室内空气,卫生部门应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强管理。
4. 控制燃煤污染。
①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②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
③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但是目前技术不够成熟,如果使用会造成新污染,且消耗费用十分高.
5. 加强工艺措施。
①加强工艺过程。采取以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毒性大的原料。采取闭路循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除等。
②加强生产管理。防止一切可能排放废气污染大气的情况发生。③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例如电厂排出的大量煤灰可制成水泥、砖等建筑材料。又可回收氮,制造氮肥等。
6.区域集中供暖供热设立大的电热厂和供热站,实行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尤其是将热电厂、供热站设在郊外,对于矮烟囱密集、冬天供暖的北方城市来说,是消除烟尘的十分有效的措施。
7.交通运输工具废气的治理。减少汽车废气排放。主要是改时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油的燃烧质量,加强交通管理。解决汽车尾气问题一般常采用安装汽车催化转化器,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转化器中催化剂用高温多孔陶瓷载体,上涂微细分散的钯和铂,可将NOX、HC、CO等转化为氮气、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另外,也可以开发新型燃料,如甲醇、乙醇等含氧有机物、植物油和气体燃料,降低尾气污染排放量。采用有效控制私人轿车的发展、扩大地铁的运输范围和能力、使用绿色公共汽车(采用液化石油气和压缩燃气)等环保车辆,也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8.烟囱除尘。烟气中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分干法(以固体粉末或颗粒为吸收剂)和湿法(以液体为吸收剂)两大类。高烟囱排烟烟囱越高越有利于烟气的扩散和稀释,一般烟囱高度超过100m效果就已十分明显,过高造价急剧上升是不经济的。
篇2
由于工业发展、人口增加、森林砍伐等原因,使大气成分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温室气体的含量上升。据测定,80年代温室气体的增长率:二氧化碳0.5%、甲烷0.9%、氯氟烃4.5%。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就是指温室气体急剧增加的现象。全球大气污染产生哪些严重后果呢?
1、气候变暖温室气体具有这样的特性:让阳光通过,但强烈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使气温上升,起到了温室的作用。本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5℃,如果温室气体按目前的速度增加,到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再提高2~3℃,灾害性天气和异常天气将更加频繁。
2、平流层臭氧层变薄距地面20~30公里的平流层中存在一个臭氧层,它能强烈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免遭伤害。但是,工业生产中释放的氯氟烃气体强烈地破坏臭氧层,使之减少变薄,甚至出现南极臭氧空洞。
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有很大的刺激性和毒害作用,可导致成千上万人受害或死亡,还可使植物褪掉绿色、改变颜色,造成叶伤、叶落、花落和果落,直到减产或绝收。此外,还可使家畜发病率增高,使橡胶制品龟裂老化、腐蚀金属、损坏各种器物、材料和建筑物等。
4、产生酸雨工业生产中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使降水中酸性成分增加,形成酸雨。酸雨可使湖泊酸化,造成鱼类死亡;酸雨还可遏制森林生长,甚至导致森林死亡。
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严重的,保护大气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心愿。基于以上种种问题,我们课题组将就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展开研究。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我们的大气在哪些方面遭到破坏,使学生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
2、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的环境,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调查和保护地球的活动。
3、学习运用访问、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探究性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多形式呈现资料的能力,并尝试与他人共同研究,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
5、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调查研究等综合实践能力,学生调查资源状况,有初步写调查报告的能力,并以此指导为实践。
三、活动准备:
指导教师:马春艳老师、崔晓哲老师。
课题组成员:高一、十一班全体同学。
1、时间安排:
活动分为六个阶段,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具体如下表:
阶段时间主要任务
第一阶段一周确立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方式方法,写活动计划书。
第二阶段二周按照本研究专题的内容搜集整理材料,进行活动。
第三阶段二天各小组同学汇报交流调查实验研究的初期结果
第四阶段二天引导学生写环保计划书
第五阶段一周按照环保计划开展活动,成果、环保活动展示交流
2、各小组实践活动研究计划
小组名称活动内容研究方法
冷酷到底温室效应搜集资料(查找书籍、上网查阅、上图书馆)、社会调查、拍摄实景、采访、剪报、实地考察、科学小实验
女娲之子臭氧空洞搜集资料、剪报、画图、表演
空中死神酸雨社会调查、采访、剪报、实地体验、科学小实验
滤光光化学烟雾搜集资料、剪报、拍摄实景
3、任务分工:
冷酷到底:组长:
考勤员:
电脑专家:
资料员:
女娲之子:
考勤员:
电脑专家:
资料员:
空中死神:组长:副组长:
考勤员:记录员:
资料员:电脑专家:
滤光:组长:副组长:
考勤员:记录员:电脑专家:
4、研究的范围(各课题组针对本组课题研究)
(1)产生污染的原因。
(2)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随着工业发展不同年代空气污染的情况
(4)不同国家空气污染情况调查
(5)长春的污染现状
5、活动所需条件:
(1)专家:
(2)图书资料:校图书馆、书店、市图书馆。
(3)上网条件:学校电子备课室及家里有上网条件的同学。
(4)实地考察:长春市环保部门。
(5)交通工具:工交车。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
(一)主要内容:
提出调查研究课题,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研究的子课题,并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式方法。写出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目的。
(二)实施目的:
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组织、策划的能力。
(三)方法步骤:
1、确立课题: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工厂和人类日常生活向大气排放的有毒气体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目前,已引起人们注意的大气污染物已有100多种,其中威胁大的种类有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组织一系列有关大气污染的调查、宣传活动,使学生认识大气污染的特点及大气污染对环境的严重危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会检测空气污染情况,并能根据我们周围空气污染的情况,提出建议,防治或减少大气污染的。
2、设计小组实践研究子课题计划
(1)确定子课题
学生经过认真讨论,确定子课题为:二氧化碳的利与弊、空中死神——酸雨、臭氧空洞、光化学烟雾。
(2)确定小组
根据子课题的内容,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子课题,选择同一子课题的同学成为一组。分组时完全尊重学生的意愿,由每组同学推选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作为组长,并确定每组的名称。
(3)确定小组研究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参与中各组确定了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搜集资料(查找书籍、上网查阅、上图书馆)、社会调查、拍摄实景、采访、剪报、画图、实地考察、科学小实验、表演等方式。
第二阶段:
(一)主要内容:
各小组同学汇报交流活动、实验研究的初期结果,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示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对本小组材料进行整理,形成调查报告、展板、试验记录、节目介绍等各种表现形式。
(二)实施目的: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用多种形式展示活动的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
(三)方法步骤:
各组代表汇报子课题的内容、形式与子课题所搜集到的资料。
1、根据各小组要搜集的资料种类内容设计调查问卷、试验记录等。其中,调查问卷设计的问题应贴近生活,所调查人员范围广,受调查者能主动配合认真答卷,调查结果真实、有个人见解。学生需进行实地考察和实地取样,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大气被污染的严重状况。学生进行科学小实验,通过对实验名称、过程、结果等的叙述,体现一定的科学意义,也证明本小组的研究结论。而照片等影像资料也可以说明了很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直观生动。
2、其他小组依次汇报
3、每组阐明研究结论
第三阶段
(一)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环保活动。
(二)实施目的:
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的环境,使学生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方法步骤:
(1)回顾活动,对学生的研究结论加以肯定。
(2)播放大气被污染的录像和图片。
(3)进行深入讨论: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
(4)经讨论,根据学生研究情况的侧重点,各个小组写出环保活动书。
第四阶段
(一)主要内容:
按照环保计划开展活动
(二)实施目的:
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保护地球的活动。
(三)方法步骤:
1、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张贴各组倡议书,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进行一些保护地球的活动,如修剪草坪、种养植物等。
3、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劝阻和制止。
4、给政府部门写建议书。
第五阶段
(一)主要内容:
成果、环保活动展示
(二)实施目的:
相互交流,明确我们的环境正在日益恶化,我们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环保实践能力,激发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增强环保责任感。通过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方法步骤:
1、各个小组交流环保活动的情况.
2、学生交流倡议书和建议书的内容,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修改倡议书和建议书的内容。
七、活动评价
篇3
关键词:中小型锅炉;燃煤污染;防治措施
Pick to: with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near sea, more and more coal-fired boiler is used in the factories and enterprises, and population increases ceaselessly, which makes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worse. So we now discuss the coal-fired boiler pollu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 sized boiler; coal-fired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K2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通过对几年来海城市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海城市的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其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主要是燃煤产生的。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分别占其总排放量的90%和70%。而燃煤锅炉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占总排放量近40%。
据调查,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量主要集中在2吨/h~20吨/h的锅炉,因为大于20吨/h的锅炉均为供暖锅炉,且均安装了除尘脱硫设施,这样,控制燃煤锅炉的污染物排放就集中在中小型燃煤锅炉上,但中小型锅炉存在点源多、分布面广、低空排放、经济上投入多的特点,在污染控制技术上难度较大,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理举措,是污染治理的关键〔3〕。
1. 中小型锅炉的污染现状与分析
1.1燃料结构上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使用极低。
海城市年耗原煤145万吨,其中锅炉燃烧54.7万吨,约占全市燃煤量的37.7%;据统计,城镇现存锅炉303台,其中各种类型中小型锅炉230台,占全市锅炉总台数的75.9%;燃煤28.6万吨,占全市锅炉燃煤量的52.2%。而燃稻壳、锯沫、秸秆等清洁能源的锅炉仅5台,所占比例极低;而国外燃油燃气燃清洁能源的锅炉占85~95%,甚至更多[3]。
1.2季节性环境污染压力大。
作为北方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县级城市,海城市燃煤锅炉在锅炉布局中占据比较显著的位置。取暖期采暖锅炉的大量集中使用,对海城市冬季的大气环境质量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冬季的大气污染指数较其他季节明显偏高。
1.3锅炉平均吨位小,燃烧技术落后,除尘设备效率低下。
目前,海城市的中小型锅炉单机容量小,其中2吨/h~20吨/h锅炉(含2吨/h和20吨/h)所占比重最大,为76%。这些中小型锅炉中的燃煤锅炉多为链条炉、往复炉排式层燃锅炉;据统计,层燃式炉排锅炉占90%,悬燃式锅炉和沸腾床锅炉等占10%。层燃式锅炉中,链条炉排锅炉占2/3,往复炉排锅炉占1/4,大多燃用混合煤,有的用劣质煤,虽然助燃剂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燃烧,提高了煤炭的利用效率,但由于锅炉吨位较小、燃烧方式低下,多为层燃式,燃烧效率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高。锅炉烟尘排放浓度一般为250~300毫克/立方米,而国外为50~100毫克/立方米。同时,由于多数手烧锅炉未安装或仅安装了简单低效的除尘设施,烟尘的排放没有得到相应的技术和设施加以有效遏制。由于中小型燃煤锅炉先进脱硫技术的开发一直处在矛盾之中,在技术和成本没有达到合理平衡的情况下,推广应用上存在较大难度,无法得到治理企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进展十分缓慢。
2. 防治措施
目前清洁能源的采用刚刚起步,这些成熟的技术也仅限于4吨/h以下的锅炉。因此,为加速我市低效锅炉的更新改造,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切实可行,抓好重点,科学论证,先易后难”的原则,采取改用清洁能源、集中供暖、大面积联片供暖和单炉更新改造等不同方式,逐步取消各种燃原煤锅炉。
2.1基本原则
2.1.1对于燃煤锅炉,尤其是小容量(2吨/h以下)锅炉,优先燃烧稻壳、锯沫、秸秆等清洁能源,从源头上控制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等,不达标排放的锅炉责令其拆除。
2.1.2对于2~20吨/h(含2、20吨/h)的燃煤锅炉,由于目前海城市使用清洁能源没有普遍推广,专用设备尚不成熟,一方面在加强技术攻关力度的同时,暂时根据区域环境管理的需要允许一部分单位进行除尘设备改造,改用干湿两级除尘或静电布袋等高效除尘设施。另外,在燃料的选用上加强控制管理,杜绝散煤、劣质煤在市区范围内的使用,推广适用效率较高、环保的洁净配煤。
2.1.3积极推进城市的集中供热和联片供热工程实施,通过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延伸,取缔拆除覆盖区域内且具备采用集中供热条件的锅炉,从根本上改变我市供热方式,减少取暖锅炉比重,降低点源低空污染,实行规模化集中管理〔3〕。
2.2禁止原煤直接燃烧
目前,我市燃煤锅炉二氧化硫和烟尘污染状况严重,主要是因为高灰高硫的原煤未经洗选筛选直接燃烧和燃烧技术落后造成的。为了确保锅炉热效率高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少化,对燃煤锅炉煤炭的品质要按国家规定严格要求,从锅炉源头上对燃料做出严格限制,即禁止锅炉燃烧高灰高硫的原煤,推广使用洁净配煤或添加燃煤助燃剂〔1〕。
2.3淘汰小锅炉
锅炉的热效率和污染物的排放量,不仅和煤炭的品质及燃烧方式有关,而且同锅炉的容量有关。通常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锅炉容量越大,锅炉的热效率越高,污染物排放量越少。这是由于锅炉容量大,热负荷高,炉膛空间相对较大,烟气停留时间长,煤炭燃尽系数高,热效率高,烟尘排放量少。热效率高,节省了煤炭,也就减少了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容量愈小的锅炉,燃烧方式也愈落后,燃烧不稳定,燃烧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也愈多。20吨/h锅炉的热效率比1吨/h锅炉高10%左右,前者热效率为60~70%,而后者仅为50~60%,当然,后者污染物排放量也要多。为此,淘汰小容量的锅炉,是提高热效率、节省煤炭、减少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的最简便、最经济的方法〔3〕。
3.结语
我市中小型燃煤锅炉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分期分步骤地有序治理,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马英,井辉,张春萍,等.《海城市2006-2008年环境质量报告书》[R]. 辽宁鞍山:鞍山南方商务印刷厂,2017~2009.
[2]高明岩,靳春,刘青,等.海城年鉴[R].辽宁沈阳,沈阳市印刷研究所,2007.
[3]罗玉,井辉,马英,等.《海城市中小型燃煤锅炉法治治理的调查报告》[R].辽宁海城:海城市鑫鑫印刷厂,2008.
篇4
一、化学教育中
必须增加环保内容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薄弱的工业基础和落后的科技管理以及淡薄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尤为严重。青年学生是社会各级人才的后备军,因此,在化学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就显得刻不容缓、非常必要了。但目前,这方面的教育相当薄弱,据调查发现将环境教育列入化学课内容来抓的只占21%(边远地区的情况更让人担忧),学生掌握环境常识不尽如人意,有近1/3的学生连初步的环境常识都不具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当前应试教育模式依然盛行,某些地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环境保护教育的进行,也降抵了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性;二是一些地区的多数教师缺乏环保方面的知识,没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没有把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当作任务来完成;三是部分地区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不尽如人意,加强环境保护教育难以完成。
二、化学教育中
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
1.分析国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的人口众多、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给我们带来的生存危机不再是耸人听闻的语言。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上发达国家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污染严重时期。从国家环保局近年来的中国环境公报可以看出,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迅速发展,并逐步向农村蔓延。具体表现在:
(1)大气污染严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我国能源以燃煤为主,由于我国煤热能利用率不高,除尘脱硫率又很低,在这样的条件下大量燃煤就使得大气质量严重下降,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与水汽结合,形成硫酸和硝酸,造成我国许多地区降酸性雨的现象,不少城市酸雨次数占降雨次数的一半以上。日前,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与副局长王心芳分别向新闻界透露:我国酸雨和二氧化碳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00多亿元人民币;酸雨覆盖区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其中最严重的是重庆和贵阳两市),雨水使土壤酸化,破坏植物生长,影响森林生态平衡,破坏水生系统,腐蚀建筑物,危害人体健康。乡镇企业在给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目前有污染的乡镇企业占40%,其中重度污染的有10%。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并在粮食和植物中残留,给人和牲畜造成潜在危害。
(2)沙漠化蔓延。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已达1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同时,沙漠化土地每年还以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流失的氮、磷、钾相当于四千多万吨化肥,接近目前全国化肥的年产量。全国约有60%以上的贫困县集中在风沙弥漫的生态脆弱带。
(3)水污染加剧。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大国,水资源污染严重。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为需氧有机物(糖、脂肪等),植物营养物质(含氮、磷、钾、硫等营养元素的物质),重金属(汞、镉、铅、铬等)和石油、酚类、氯化物、氟化物、无机盐类污染物、农药等。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竟已找不到一条未被污染的主要河流,城市河段有78%超过三类标准,据初步统计,全国已约有70%的淡水资源因遭受污染而不能直接使用。
(4)臭氧层破坏严重。近30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正在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破坏。1985年,英国科学家Farmer等人发现从1975年以来,南极每年早春(南极10月份)总臭氧浓度的减少超过30%,如此惊人的臭氧减弱引起了全世界极大的震动。进一步的测量表明,在过去的10-15年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臭氧层的中心地带近95%的臭氧被破坏,形成比美国国土面积还要大的臭氧空洞。1997年至今,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臭氧空洞发生的时间在提前,持续时间在延长,面积在扩大。这一切迹象表明南极臭氧层的损耗状况仍在恶化之中。而且臭氧层的损耗不只发生在南极,在北极上空和其他中纬度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臭氧层损耗现象。臭氧层的破坏令人胆战心惊:其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进一步对大气组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潜在的危险包括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和传染性疾病,导致细胞内的DNA改变,人体免疫系统的要能减退和抵抗能力下降。这将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本来就不好的健康状况更如恶化,大量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都会增加,甚至包括麻疹、水痘、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疟疾等通过皮肤传染的寄生虫病,肺结核和麻风病等细菌感染以及真菌感染等。
2.掌握环境保护技能,保护生态平衡。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所付出的最大代价莫过于环境污染。当然,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分布纷繁复杂,影响污染物作用的因素也很多。就污染物本身而言,其化学结构是主要的。在有机物知识的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将污染物的化学知识逐步介绍给学生。例如,从污染物的化学结构看,以碳氢化合物为例,大原子个数越多毒性越大,不饱和程度越大,毒性越大;氢被卤族元素取代越多,毒性越大。从污染物的物理性质看,污染物的溶解度越大,越易被吸收,危害性就越大;分散度、挥发性越大,中毒的危害性也越大。从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看,一般来说,经呼吸道吸入的蒸气毒性大;相对来说,口服毒性较小。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环境保护技能之后,对于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之中正确合理使用化学产品、合理地利用资源、控制化学污染物、防止污染都将具有帮助作用,从而起到保护生态平衡的目的。
3.了解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生活质量。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面对世界环境的日益恶化,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生存状态,都有责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环境科学知识将成为每一个知识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将“三废”资源化,自觉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是教育面临的时代任务,更是化学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甲醇”这一部分内容会涉及到甲醇的用途及毒副作用,甲醇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呼吸;而且甲醇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组织蛋白的凝固坏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严重者可致癌甚至当即死亡;而调查发现,装饰程度较高的居室中,甲醇浓度竟为室外的46倍。这些有效渗透能启发学生思考:装修房屋适可而止,研制新一代环保型装璜装饰材料,实现装璜的环保化、绿色化。
三、化学教学中
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途径
1. 抓住教材的环保内容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国家应把环境保护教育列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试栏目中。在此之前学校、教师应根据化学教材较多章节都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情况,充分地加以利用。如在“空气的组成”这一部分内容就可以讲述大气的污染状况和有效防治措施,结合金属元素尤其是重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水中的重金属对水的污染并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
2.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结合1998年夏季洪灾让学生分析原因,指出人为造成的原因主要是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本地区的生产、生活实际来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分析讨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发展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认识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草原退化等一系列现象造成的环境恶化和防治措施。
3. 通过各种活动,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环境保护教育仅在课堂上的讲授是不够的,还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实践活动等,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课外阅读、课外参观、化学专题报告会、化学晚会、化学展览、竞赛等。无论哪种形式都应有明确的环境保护内容,力争达到预期目的。
(1)开展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对家乡江、河、湖的水质污染情况或附近工厂的矿物冶炼情况进行调查,如附近沿河有几家工厂向河内排污?排出的污水有哪些有害物质?对附近的环境造成哪些危害?当地的环保部门有哪些要求?草原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当地主要工厂的生产原理是什么?它对大气、土壤、水流有哪些危害?最后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进行讲演。
(2)联系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例如讲空气的组成提到空气污染和防治,教师可选附近典型的大气污染工厂,用事实说明对人体健康和生物繁衍的严重影响。另一方面也要指出,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完全有办法使有害气体得到控制并加以利用为人类提供清洁的空气。讲完水这一部分内容,可组织参观污水和处理、进行水质分析或污染源控制讨论,让学生知道污水应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才能排到江河中及如何进行污水处理。这些知识在课堂上是见不到的。因此,化学只有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环境才能学得更生动灵活。
(3)开展青少年课外环境保护活动。在科委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以学校为基础,开展动植物标本采集、矿物标本采集、污水化学分析、实地考察、知识竞赛、写环保论文等活动,使当地的青少年课外活动呈现从无到有,不断提高,逐步普及发展的好势头。
篇5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出现严重的资源“赤字”。况且资源的再造力差,速度慢,能源物质不能重复,当今世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草原和森林资源、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的状况及其森林破坏、草原退化、物种绝灭、耕地锐减、淡水紧缺等资源问题都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加强资源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资源保护,节能减耗,对培养资源生态观具有发展意义。
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农药化肥污染等状况,已经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各种因污染而产生的疾病相应增加;亦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加强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爱护大自然,使学生产生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在校内班级开辟环境意识墙报、黑板报,使之图文并茂,披露污染事件、不环保行为,表扬环保行动;开展环保诗歌、漫画、美术的创作活动。大力宣传,使人人由我做起,以班级为单位列举生活中的环保措施,如:节约学习用品、节约水电、爱花护草、参与美化、绿化活动等,促使全民环保意识的觉醒并促使人们共同关心环境、保护环境。
组织学生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附近的公园、河道、水塘、街道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其污染程度;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环境监测站等有突出环保成就的单位,把各种活动的现状作比较,使学生感到环保光荣,污染浪费可耻。让学生写成调查报告和小论文,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
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生物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在课堂上进行环境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贯穿于新课、复习、练习、成绩考核等环节之中,如:蜘蛛结网捕虫减少农药污染,青蛙每天可吃农业害虫达二百六十多只,促进生态平衡,减少采用农药可避免破坏生态结构等。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生态平衡意义。课堂教学动用电教设备,展示我国珍稀野生生物资源和重点自然保护区,扩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也理解我国并非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引起学生关注资源问题。
结合“环境日”、“地球日”、“爱鸟日”等节日举办知识竞赛,结合“植树节”开展植树、爱花护草等活动。邀请自来水厂、环境监测站、环保所的技术人员就关于“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及防治状况”等方面,作知识讲座;展示“污染与治理”、“人口素质与计划生育”等各种内容的图片,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环境意识。
第一,生态环境意识并不会自然产生,需要经过广泛的教育培养,与人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有关。
第二,社会生产、经济建设更应注意环境意识的体现。通过科学的途径进行分析,强调生态问题的复杂性,使全民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
篇6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也开始向农村蔓延,并已经成为环保工作的一项现实而严峻的课题。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我们构建生态新农村提出了方向、明晰了思路。我们只有切实解决好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才能使农村真正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
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可不解决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针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目前人类已经部分认识到了自身与环境的唇寒齿亡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或者任意排放废弃物等有害物质时,便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同时人类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决办法。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有关的环境污染情况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吧。
一、水污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为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几何级数增长。另外,淡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并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仅占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的1.2%;而埃及 1976年人均取水量为1180立方米,已接近该国人均可利用总量1470立方米的极限。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2、水资源保护
抽取地下水是缓解淡水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过度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在我国的苏州、无锡、上海、北京等地,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明显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损坏了地下管道和道路。因此,在发展工业,建设城市的同时,就要注意到水资源的保护。因为一旦水资源受到污染,将严重的制约工业、农业的发展。要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在于要发动全球人民,增强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意识。同时大力研制循环用水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污水净化技术等,并对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质严重的企业、生活区进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惩罚,以增强保护水资源意识。
二、大气污染
1、概述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 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所谓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2、大气层的保护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经过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按照规定,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在2000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这类物品。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然后就应当逐步减少,到2010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除了时间上的优惠以外,这一协定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一个是建立一项临时多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另一个是技术转让条款,要求签字国把最好的技术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转让出去。
我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动方案,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为企业的替代技术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00年,所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总量至少要减少60%,到 20xx年则完全淘汰这些有害物质。
三、固体污染
1、概述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要产生超过计划10亿吨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这种现象若得不到遏制,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
2、解决办法
要解决固体废物的危害,惟有全体人民集体行动起来,充分利用资源,加强资源再利用,不随便抛弃固体物质。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条例,以规范大众的资源利用行为,减少废物排放。公民应该从小事做起,为人类自身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垃圾困扰的环境里。
四、水土流失
1、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 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2、水土流失的防治
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 环境教育 化学教学 渗透
党的十中,胡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理念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能较好地掌握了环境化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学化学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符合素质教育中教学改革的要求,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有必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1、渗透环境教育符合新课改和考试大纲要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中明确指出:必修课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要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在《必修化学》等多种教材处都体现了环境教育的内容,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等一系列的规定,都体现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关于氟里昂和NOX对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光化学烟雾、含铅汽油对大气的污染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题目,但由于这类题目取材新,学生感到陌生,往往得分率低,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环保知识的教学。
2、加强环境教育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高中的学生虽然对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都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对于具体的,更深一层次的知识并不清楚,缺乏科学性的理论性知识的认识。比如光化学烟雾、世界公害、赤潮等、臭氧空洞、酸雨等的具体成因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不太清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教学中此内容涉及的很少。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理性的认识目前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在家偶尔的过程中加强环境教育理念的渗透。
二、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据教材内容确定好结合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机渗透
高中教材中有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有机地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必修1的第四章学习非金属氮和硫的氧化物时除了介绍其毒性外,同时介绍其与酸雨、光化学烟雾的关系,以及目前我们国家在解决这一些环境问题时所面临的困难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感。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法制教育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全民普法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一般的渗透方法是讲解某类物质或操作方法对环境的危害,再提出相关的法律制裁条款,最后给出防治方法。例如学习SO2时介绍煤和石油的燃烧、金属矿石冶炼等产生SO2导致大气污染,进而产生酸雨,教师在介绍酸雨危害的同时,引人《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禁止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气体的规定,最后介绍防治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和环保知识,更进一步了解了环保法制知识,增强了环保法制观念。
3、结合化学实验渗透环境教育
第一,改M实验方法。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实验内容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环境,同时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需注意改进实验操作、装置等,尽量做到有毒气体不外泄,提高尾气的吸收量,向绿色化学方向发展。
第二,发展微型实验。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和改进各种实验为微型实验,如在氯气的性质实验中,设计为微型实验,将实验装置改在玻璃片和表面皿中进行,这样只使用原来药品用量的十分之一,节省了药品,同时还减少了有毒气体氯气的排放,还不影响实验的效果。
第三,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在平时教学中利用研究性学习课渗透环保教育。如根据高一、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高中化学的教学特点,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小课题组,布置不同的研究内容,通过上网查询、社会实践调查等手段去认识大气污染、水污染、食品、固体废弃物等几大方面的环境问题。如蔬菜杀虫剂的危害及合理使用、生活垃圾种类及处理、废旧电池的污染、日用化妆品的成分、垃圾食品的成分及危害、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通过这些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并可指导学生后续的学习。这样的方式学生积极性很高,有数据、有事实、有图片、有调查报告、课件等,形象生动,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与环保知识充分联系,加深印象。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的结合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可将做不了的实验制成课件进行播放,既生动、又环保。通过播放有关环境教育内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切身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丽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了解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等,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8
一、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绿色化学理念的体现
1.教材中建立了与绿色化学相一致的概念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从不同角度建立了与绿色化学内涵相一致的基本概念。从环境保护角度介绍了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等概念,在介绍概念的同时还分析了有关污染的成因和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实验操作的要求,药品取用的规则,金属的回收利用,塑料的回收利用、研发可降解塑料,提倡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等都体现了“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的绿色理念。
2. 工业化学渗透了绿色化学观点
例如 :煤、石油以及石油产品如果仅仅作为燃料就太可惜了而且还有严重的污染,在化学教科书上册第147页就介绍了工业上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对人类更有价值。同样在化学教科书上册第143页介绍了车用乙醇汽油,其中的乙醇就是用高粱、玉米、小麦、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的,是可再生能源。在化学教科书下册第17页,模拟工业炼铁原理的实验,强调了一氧化碳尾气的处理。在化学教科书下册 第103页“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提供了低能耗海水淡化的新方向。为了节省资源,工业制氧气以及氮肥都是以廉价环保的空气为原料。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工业化学内容不多,但都不例外地合理渗透了绿色化学观点。
3. 实验内容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原理
在中学化学课本的编制和修订过程中,有关实验内容安排也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原理:(1) 对常见实验的固液试剂的取用给出了限量要求;如一般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 介绍了闻药品气味的方法;(3) 实验剩余药品的处理做了明确规定;(4) 强调了实验中常见的事故避免、应急处理等;(5) 介绍了特殊试剂的保存和使用原则及方法;(6) 在课本中引入了减量、减废的微型化学实验;(7) 在硫燃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有污染的实验中强调了尾气的处理办法;(8) 在教材修订时删除了有一定危险或危害的实验,等。
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1. 在素质教育中传播绿色化学思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容忽视的污染,这就需要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而绿色化学要求与环境教育宗旨是高度一致的。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向学生阐明绿色化学的观点、要求,使他们树立起防治污染、保证人类生存质量的责任感;另一方面,结合绿色化学要求,教给学生防治污染的重要方法――减量、减废、回收、再生和拒用等。绿色化学对化工生产,化学实验提出 “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的实验要求,可激发学生对传统化学实验进行改革创新精神。
2. 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观点
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最为重要。我认为:
(1) 要大力推行微型实验,即要对常见实验仪器进行微缩,对常用试剂要给出限量,用点滴板代替多只试管做的对比实验,还可以把烧杯、集气瓶、学生实验等微型化。课堂上在微型化带来实验现象不明显时,可借助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把实验结果放大。
(2) 要努力改革实验方式,有些颜色变化明显的定性实验可放在点滴板中进行,如指示剂与酸或碱作用实验、有些定性实验可放在滤纸上完成。
(3) 要优化有关实验,如《燃烧和灭火》这一节中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剧烈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白烟向教室内扩散,引起师生咳嗽等不良反应,可通过在氧气导管的末端接一个倒挂的漏斗罩住水中的白磷来改善。
3. 利用突发新闻事件(与化学有关),适时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每天都会有大量与化学相关的信息,如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添加剂事件,教师应及时搜集与绿色化学相关的题材,结合课堂教学可使学生真正感到化学与环境、生态发展的关系。、
4.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办板报、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测定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参观附近化工厂;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环境教育从学生切身问题入手,抓住时机灌输环境意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针对很多人因入住新房患上严重疾病的报道,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室内装修会遇到哪些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题调查活动。学生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自编调查问卷,自己跑市场了解家居装修材料性质,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到许多境知识,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墙面漆的使用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有机物。通过调查,学生还提出了许多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办法,如尽量少用中国传统的爆炒做菜方式,以减少油烟的排放量;做菜过程始终开动抽油烟机,以减少燃烧过程产生的CO、NO2等有害物在空气中含量;室内放置吊兰吸收甲醛;室内禁止吸烟;等等。总之,活动的开展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5. 在生活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篇9
一、环境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大问题。在一次对海洋生物的调查中发现,543只被调查的大型海鸟有84.5%在胃中找到塑料;1995年香港打捞海上塑料垃圾765.6吨,耗资1200万港元,平均每吨打捞费2518港元。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毒性很强的二恶英。可见环境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教育对于改变人们的态度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培养环境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应该在成长初期就接受良好的环境保护教育,会减少许多破坏环境的事情,而通过中学化学教育培养未来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最好不过的一个途径。
二、进行绿色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如何进行绿色化学教学呢?作为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教学方法进行绿色意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绿色化学”理念为中心开展教学。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有新的观念,具备绿色意识才会产生积极效果。而现在素质教育并未完全普及,教师仍然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授学生知识,在这样陈旧的观念及陈旧的教学模式下,怎样做到绿色化学教育呢?因此,化学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更新知识,以“绿色化学”理念为追求目标。这样才能做到在日常教学中时时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密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适当渗透环境教育。在教学中应紧扣教学大纲有计划、有目的地施以环境教育。以“水”为例,在教材基础上,应明确给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而且工业三废、生活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水的严重污染。例如:在讲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时,虽然氯气作为漂白剂和消毒剂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作为自来水的消毒剂会与水中的有机物作用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恶英等有机氯衍生物而成为被拒用和淘汰的危害化学品,人们正逐渐使用绿色化的反应物二氧化氯来处理自来水。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思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行的高中教材大多知识是通过实验引入的,但是在化学实验中,却较少地体现绿色化学的内容。因此,要在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还需要实验绿色化学设计。绿色化学特点就是:①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反应条件(催化剂、溶剂)下进行;③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反应具有高度选择性、极少副产品,甚至实现零排放;④产品应是对环境友好的;⑤满足“价廉物美”的传统标准。近几年来,教师在教学中也逐步意识到在实验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实验排放的“三废”进行控制和治理,从而可以使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形成。
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作为化学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思想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轻实验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在常规教学和实验改进中,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与化学教育的始终,使化学实验绿色化。
3.课外活动中的绿色化学教学
化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因它具有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灵活性、创造性等特征倍受学生欢迎。
4.举办环境知识专题讲座
对一些涉及环境问题的基础知识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内容,利用课余时间以专题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如:《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防治》、《本地去水质现状》、《香烟的危害》等。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开展环境教育
如:组织学生观看环境教育录像片,收看环境教育电视,阅读环境教育方面的杂志,指导学生收看电视中的空气质量报告。
6.指导学生进行环境治理课题研究
向学生介绍当今环境热点问题并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为什么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白色污染是什么?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等。利用假日组织学生参观环境检测站,工厂的污水处理车间等地方,回来写调查报告。
课堂教学是环境教育的主阵地,课外活动强化教育,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环境化学有关知识,发展的环保技能,提高的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初步解决实际环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三、结束语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从教材内容看,本节内容围绕身边的现象来展开,由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三部分组成。从教材特点看,教材以生活中的天气为切入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和气候的复杂多样。学好本节对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材内容实践性很强,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体现新课改下新的教育理念。
二、学情分析
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的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术语,并感受天气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并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读图、析图等方法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来分析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图片、视频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在德育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
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天气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天气符号的识别。
五、教学过程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个关于天气的日记,观看的同时思考,从中你获取到关于天气的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发言。
带着我们对天气的初印象,进入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多变的天气。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一)问天气
1.天气与气候
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我们这里今天的天气呢?(从身边的事情谈起,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学生交流发言。
刚才同学们对今天的天气情况进行了正确的描述,你能描述下列天气吗?生交流。我们同学在描述天气的时候用到:阴晴、风雨、冷热,这就是大气情况。它有何特点?以我们烟台地区为例,十一前那周,突然来了一股冷空气,天气阴沉沉的并伴有大风,最近几天天气晴朗,说明天气的变化非常快;短短几天这么大的变化,说明天气是短时间的。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感知天气变化的特点,锻炼学生的思考与总结能力。
承接:天气是短时间内的,会经常变化的,那气候该怎么说呢?以我们家乡为例,10月份属于秋季,秋高气爽,降水比较少。出示招远气候示意图。(学生描述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
师总结:气候与天气恰恰是相反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例如: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年都是这样。
知识探究:你能总结一下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吗?
生:小组讨论后交流发言。
总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检验学习成果。
活动:话说谚语。
2.天气的影响
承转:有人说天气就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但是我们还经常谈论天气,那是因为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能举例说明天气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吗?
视频《寒潮的影响》
事例“我来说”
归纳:天气的变化不仅影响到我们的衣食住行,还影响到军事等。如果能够预知明天的天气,就可以及早做好准备,充分利用有利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那么我们能从哪里预知明天的天气情况?
(二)寻天气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通常的方法是什么?(电视、网络、电话、广播、农谚、报纸、看云识天气。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收看天气预报)。
播放视频: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借助报纸展示天气预报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符号,风符。
PK对决赛:巩固对天气符号和风向标的理解和记忆。
闪电思维:为什么要进行天气预报,假如没有天气预报,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承接:在天庠けㄖ校还常常可以看到卫星云图,你能看明
白吗?
认识卫星云图,感知卫星云图(视频)。
活动:争做优秀主持人。
设计意图:将课堂练习通过游戏的形式方式,实现讲练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常见天气符号的记忆,让学生看懂天气预报,
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护空气
拥有改造自然能力的人类,在利用天气的同时也改造了天
气。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我们的空气不再洁净,雾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时有发生。生活中人们也开始越来越关注每日的空气质量。
读《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思考并回答。(生阅读,分享交流)
视频:小心“霾”伏――雾霾。
面对雾霾、沙尘暴频发的天气,我们该怎么做?
生各抒己见。
调查报告:“洁净空气,防治大气污染”。
大气环境污染是破坏高空臭氧层导致酸雨、地球变暖、自然灾害增多的主要元凶。
面对空气,如果我们不能够找到新的文明方式,我们还能在地球上走多远?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爱护空气,与空气和谐相处,共创我们未来与洁净空气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