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医学科出科小结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神经医学科出科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临床见习 PDCA 医学教育 教学管理
临床见习是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是医学生迈入临床的第一步,对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从业兴趣,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下一步的实习和进入临床工作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1,2]。因此,如何深化临床教学改革,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是提高临床教学和临床实习质量的保证。我院从2008年起对04级、05级、06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三个年级的见习同学,以“PDCA循环”管理方法为理论依据,将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运用到医学生的教学质量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 PDCA在医学生临床见习教学管理中的实施
1 教学管理计划(P)
1.1 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每届学生来我院进行临床见习轮转前,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即科教部)都会与医学院分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年级老师进行详细的沟通,沟通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状况、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特长爱好等。通过了解,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整体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在日后的临床教学管理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1.2 师资培训
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而且还要有较强责任心。总之,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们。我院采取科室主任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原则,择优上岗,其中负责科室临床带教工作的老师称之为科室学业指导老师,他的职责:全面、具体负责本专业临床轮转见、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指导、配合医疗小组的带教工作,查漏补缺,确保带教质量。
科教部每年定期(每半年)为学业指导老师举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责介绍、如何上好各类课程(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课、中班病例讨论课)、学生的考核和学业指导老师的考核等。除此之外,定期召开教研室会议,组织教学秘书对新上任的学业指导老师进行听课评估,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医院每年会在全院范围磷选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定期送去国外知名医学院(如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交流。交流的目的一方面有助于锻炼临床教师英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临床教学技能,另一方面也为医学院的留学生教学做好师资储备。
1.3 制订教学计划
根据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和见习指南要求,各教研室制订详细的轮转安排,内容包括:理论授课、临床轮转见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课、PBL、临床思维和技能训练课、操作培训、自学等。临床理论授课自每第四学年下半年开始至第五学年上半年。课程内容为临床各系统的部论和重点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其他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各科理论课程穿行。第四年学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临床轮转,包括内科、外科、妇儿三组轮转,每轮共15周,其中最后一周为考核周。
临床见习的考核包括出科考核、出轮考核和临床能力综合考核,后两种考核均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
2 教学管理实施(D)
2.1 岗前培训
医院科教科在见习同学进临床轮转前一周安排了一个岗前培训。具体内容包括:(1)人文关怀、职业道德和医学相关的伦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2)介绍医院概况及各项规章制度,使见习生尽快熟悉环境,自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服从管理;(3)具体介绍轮转见习的目的、具体要求、内容安排、考核和成绩评定,重点强调学生新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主动学习和自学的重要性;(4)指导学生如何开展中班病例讨论课、PBL讨论课等课程;(5)指导学生如何开展问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及常见疾病的诊治;(6)另一重要专题是邀请上一级优秀见习学生来介绍“如何成为一名好的见习生?”,新见习同学对此专题反响特别好,因为大家同为见习生,来分享师兄/姐的亲身经历,对新见习同学更具有启发。
2.2 落实教学任务
见习同学进科后,学业指导老师负责该科的科室介绍和教学安排。科室介绍内容包括本学科概况、特点、知识和技能重点、人员结构、科室工作制度等,让初次进科的同学对本专业和科室有个感性认识,为之后的轮转垫定一定的基础。之后,学业指导老师再将见习同学分入各医疗组,指定医疗组中固定老师进行“一带一”带教。学生作为医疗小组中的一员,直接参与管理病人,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采集病史、汇报病情、体格检查、书写病例和无创伤性临床技能训练。Clerkship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强调在管理病人过程中,不断地锻炼学生的人际交流和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
2.3 阶段目标学习
结合教学大纲和临床工作需要,制订见习轮转18个科室(每个学科一张)的见习要求。将在本科室临床轮转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双面打印到一张卡片上(双面塑封,大小适宜放入白大褂的口袋),作为学生平时自查的依据,同时也可作为出科考核的要求。
3 教学管理检查(C)
3.1 注重平时考核
在学生轮转期间,学业指导老师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书写、辅助检查、临床操作等项目,实行背靠背的打分机制。如遇合适病例人的话,会在征求病人同意的前提下,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尽量多给学生进行一些操作机会。通过操作,老师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内、外科等教研室老师定期深入病房,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及科室带教情况。
3.2 阶段(出轮)考核
医学院已建立临床试题库,在大内/外科轮转结束时举行一个统一的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能力考核目前是由各家医院自行组织,根据医学院要求的统一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每次考核结束后,各教研室及时将考核结果及存在的不足反馈给各位带教老师,方便他们在以后的带教中不断地进行改进,以真正在达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
3.3 综合考核
临床见习轮转结束后的临床综合考核由医学院组织,统一安排。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试。理论考核内容包括内、外、妇、儿、传染、精神、神经等见习的所有学科,临床技能考核包括内、外、妇、儿四个学科,考核内容包括SP病人问诊、体格检查、化验单读片和临床操作四项。
3.4 对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满意度调查
在每一轮最后一周理论考核前,医院科教部请学生对带教老师(包括学业指导老师和医疗组的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作一个全面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带教态度、带教精力投入、临床带教质量、各类理论课程的组织及授课质量、与学生的沟通及出科考核组织及实施质量。科教科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根据情况予以院内网上进行通报和发扬。
4 教学管理处理(A)
总结处理是对以上3个阶段进行总结,同时也贯穿于3个阶段中。每周临床带教老师都会组织学生对教学工作、见习情况进行小结,出科前进行小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采取相关措施调整教学安排,不断改进;同时把学生评价作为改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抓手,科教科/教研室会根据得到的信息,定期修正计划,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教师并提出整改措施,希望借此不断地改进临床带教质量,就这样一轮又一轮地改进,达到不断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的目的。
二 结果
1 PDCA循环法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通过应用PDCA教学管理,不仅夯实了医学生的基本理论、提高了他们的临床操作能力,而且锻炼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时同时见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人文关怀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PDCA教学管理吸引见习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提高自我管理、主动学习的热情。PDCA循环可以使原本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针对反馈的结果进行不断调整,做到取长补短、查漏补缺的功效,最后达到提高整体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
2 PDCA循环法提高了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
临床教师参与临床带教,一方面促使带教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授课水平,另一方面促进了带教老师的自主学习。学生出轮前对带教老师背靠背的评价机制促也使带教老师认真备课、认真授课,最终达到提高临床教师的综合素质。
3 PDCA循环法规范了临床教学管理
PDCA教学管理要求各个环节设计科学、落实到位,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整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质量改进过程有效地规范了临床教学管理。
三 讨论
PDCA循环又称其为“戴明环”或“戴明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保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基本管理方式[3,4]。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国内有文献对医学生临床见习教育的培训方法、形式、内容等进行探讨,但运用PDCA循环于医学生临床见习教育管理项目研究很少[5]。
几年来,我院科教部应用PDCA循环原理,对临床见习带教工作进行了系统的管理,既较圆满地完成了临床教学任务,又较好地完成了医院临床工作,同时又保证了病人安全。实践证明,PDCA应用有利于改变以往只凭经验带教的传统做法,使带教更有方向,学习更有目标,带教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反馈,促进教学相长。在教学管理上,也进一步地规范了教学管理行为,同时促使教学质与量的提高,达到科学化的管理水平。并通过循环的规则不断发现新问题,制订新计划,沿着PDCA管理循环将我院的临床教学工作不断地推向前进。
参 考 文 献
[1] 陆定,袁方,厉有名等.加强临床见习教学改革 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大学附属医院推行见习医生制(Clership)改革和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2):10-11,27.
[2] 陆海燕.浅谈临床见习带教的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841-842.
[3] 华育晖,王刚.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11):39-40.
篇2
[主题词]《针灸临床研究规范》*;针灸学;临床试验;随机对照试验
Knowledge on “control” in the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res earch on
acupuncture
Wang Zhuxing, Lei Hong, Lu Yu (Depart ment of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Chongqing City Institute of TCM, Chongqing 400013, China)
ABSTRACT The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stipulated
by WHO applies modern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o
guarantee reliability of the resul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tudies;
emphasizes application of design methods of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to offset
the influence and interfere of non-experimental factors in the study, increase
reproducibi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it is very im portant for
determining indic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accurately
assessing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lthough clinical studi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ill face a lot of difficulties for the requirment
of the control principle and ethics in the control,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control methods and principle in the guidelines, increasing technical and
academical level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re responsibility of our
scient if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workers.
KEY WORDS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Acup Mox
Science; Clinical Trial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 ls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对针灸技术及其疗效的承认和重视,由各国专家共同制定的《针灸临床研 究规范》中要求临床科研工作者采用现代医学科研的基本原则与方式方法来保证研究课题结果的可靠性,按照这样的临床研究规范进行的工作将使针灸疗法的效果上升到医学科学的水平。
1 对照的目的及其特点
《规范》中推崇用随机对照试验作为临床研究各种方法中的“金标准”。现代医学的科学基本方法认为在临床科研中存在着机遇、偏倚、混杂因素、交互作用等干扰因素,常易发生试验结果误差,影响科研结论的准确性。随机对照试验也存在着开放性的误差。因此,在临床研究中设立对照组的目的不仅在于抵消非实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减少误差;而且能真实地比较出处理因素间实验效应的优劣,大大地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根据针灸临床医疗的特点,研究中可采用的对照方法有空白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前后对照。它们应用的范围和特点为空白(安慰剂)对照是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或只给予某些对自然病程无任何影响的处理,由于涉及“假医疗”的医德纠纷而只适用于目前无特效治疗手段的疾病、有自愈趋势疾病、短时间不治疗对预后无重大影响的疾病等情况;标准对照是对照组采用某种已肯定有效的疗法进行处理,可以比较新旧疗法的优缺点,适用于已知有较好疗法的病种,先决条件是该种疗法的“有效”必须确实;自身前后对照是对照组与试验组在同一个体中先后两次处理以比较其结果,试验在同一个体中进行,可比性较好。
2 对照的必要性
《规范》中明确指出针灸临床研究的目的是证实“针灸可以用作一种治疗介入方式,包括用于康复治疗;一种预防与保健介入方式”,还认为研究项目的选择应围绕“通过研究评价来为传统经验提供新的科学依据;通过研究来证实针灸穴位新的适应症或证实新的配穴方法的疗效;研究比较不同穴位的疗效或多组穴位的疗效,分析研究多种针法以比较其效力”来开展。因此要求结果有客观性和科学性,便于针灸疗法的推广运用。
然而,目前针灸科研工作存在着重理论与实验研究而轻临床研究的现状。临床研究的周期长,不易出科研成果,使高素质的人才不愿从事临床研究。国内大多数针灸科治疗的病种越来越单纯,治疗范围越来越狭窄,低水平的重复和夸大的治疗结果严重地影响针灸临床的发展。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专业杂志中的临床报道普遍存在着与临床研究规范不相符的问题,系统地对某个病症进行高水平综合性研究的不多,开展针灸治疗疑难病症的不多,选择病种局限在多发病及常见病而在治疗方法、选穴、治疗效果方面相似者较多。不少的报道疗效高却重复性差,其重要原因是没有设置对照组,其结果缺乏科学性;或者设置不合理的、条件不相宜的对照组影响结果的可信性。由此可见,在确定针灸适应症和准确评价针灸效果的临床研究中设立对照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
3 对照实施的困难性
对照的一个重要的原则为齐同对比,就是试验组与对照组除所研究的因素或措施外,两组在非试验因素方面尽可能一致,包括二组病人观察的时间、地点、性别、年龄、病情、观察指标、方法、仪器、观察人员等均应尽可能一致,减少非处理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但在现实的临床研究中实行较困难,一方面,患者是经过药物疗法和其它手段治疗后,疗效不明显时,比较后或最后才选择针灸治疗,极少作为首选的治疗手段,这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迫切要求接受正规治疗的心理,并希望尽快见效,否则不易坚持到疗程结束;另一方面是针灸的综合疗法在治疗疑难病症时会有一些突破的可能性,而疑难病的病例相对较少和分散,因此严格按照同期选择病情程度相似的对照组病例也是困难的。
在中国接受针刺治疗的病人被告知针刺得气及电针治疗可见到明显的肌肉跳动均是取得疗效的重要环节,《规范》中提及的“假针灸”对照概念无法确立,“标准治疗”的标准如何确定,而“模拟经皮神经电刺激”和“真实针灸”特殊针灸疗法的概念无以分辨。在国外有专家认为在随机分组的原则下必须考虑完整的针灸临床治疗,还应考虑以下因素,即病理变化、患者状态、环境的影响,这些变量使得拥有大量同类患者供随机对照分组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在针灸疗效的评价上采用安慰剂针刺法对照绝对是困难的,并建议用下列情况作对照组:等待治疗的病人、替代治疗和标准治疗、最少进针假针刺、标准进针假针刺、非进针假针刺、非激活性经皮神经电刺激、交替治疗等。
由此看来,针灸临床研究中对照的方法和应用的内容值得世界各国的专家及学者进一步探讨和商榷,以便于使《规范》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4 对照的伦理学要求
针灸临床研究的受试者或观察对象为人,因此《规范》中强调了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要对试验以及观察对象的权利、健康与福利负责,研究方案应通过道德考察委员会的考察,委员会的工作应在“赫尔辛基宣言”的指导下进行,并核实参加临床评价的患者权利是否受到保护以及试验在医学与社会方面都是正当合理的。
医学的临床研究一直是科学与伦理学争论的重点,2000年10月7日世界医学会在英国爱丁堡召开大会,修改了相关条文,特别是对临床试验中安慰剂使用作了一些限制性规定“仅当没有其 他的治疗方法可资采用时安慰剂才可以在新药的临床试验中被用来作为对照。如果市场上已经有了一种合适的药物,那幺临床试验就应该以这种已经在使用的药物来作对照。也就是说参与临床试验的病人不再冒仅得到安慰性治疗而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的危险。”由此我国的专家认为:一种新方法的优点、危险、副作用和有效性应该以当前最好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作为对照来进行试验评价。国外的研究人员指出,在对一些非生命威胁性疾病,如抑郁、慢性疼痛、关节炎等的治疗药进行临床试验时,也不应该用安慰剂来作为对照,为了进行临床试验而停止治疗,将会导致病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因此,我们在针灸的临床研究中也必须遵守这些伦理原则。
5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