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病房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文病房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文病房建设方案

篇1

三“心”之一:设计者“用心”构思

设计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每个工程均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通过对建设基地分析,设计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将住院楼置于基地东南侧,一方面增强了沿城市道路院区主立面的景观效果,另一方面对北侧住宅的影响降为最低,避免因日照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设计将门诊医技单元置于基地西侧,形成连续界面,避免山墙临主要街道,丰富了建华大街的天际线变化。

――将110KV变电站对院区的潜在影响降到最低。通过绿化,室外景观使其他建筑与变配电站可适度隔开。

――病房楼靠近城市公园设置,即可远离道路噪音,又可遥看城市公园美景,一举两得。

――用地南北狭窄,医疗区东西向发展,结合入口灰空间及消防通道设立景观轴线,取得巧妙的空间及视觉效果。

最终方案整合了如下4个因素:

――良好的朝向:病房各单体及门诊单元均取得了正南向采光,避免了西晒带来的巨大能耗损失,提升了室内环境。

――优美的景观:方案中各单体错路阵列布置,互不遮挡,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地的景观面。

――合理的布局:纵横两条医疗街将门急诊,医技,病房各功能模块连接成一个整体。各功能间联系便捷。

――鲜明的形象:数座主楼错落阵列,疏密有致,整体立面简洁流畅,建筑群落协调统一,个性鲜明。建筑风格现代,富于韵律和动感、体现了时代特征。

三“心”之二:患者及陪护家属“贴心、舒心”的感受

整个设计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及对人的尊重,点滴之处都体现着对于病患的人文关怀。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清晰的功能流线、开敞温馨的室内环境,让患者感觉到就诊的舒心、贴心。

*合理的功能布局

本方案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各功能模块分区清晰明了,患者就医时的导向性更强,同时昼夜间的分区管理也更为方便。如急诊区临近干道布局,面对开阔的院前广场,识别度高。就诊流程便捷通畅。急救“绿色通道”的设计为患者节省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又如医技区位于整个医疗区核心位置,西侧与门诊区并列布置、东接病房区,形成顺畅、简明的交通网络,使病患就诊流程短捷快速。

*开敞的入口设计

设计将门诊及探视入口均集中于南侧主要出入口,分置于室外灰空间的东西两侧,灰空间为病患及陪护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室外等候场所。

*清晰的功能流线

患者通过门诊大厅以及南北向医疗主街到达各门诊单元及医技单元,同时经东西向医疗通廊到达住院部,外来探视人员由灰空间东侧探视广场进入住院大楼,路线识别性强,方便快捷。

*流畅的交通设计

以环形道路为院区车行系统的核心,串联各个功能区的小环路,在院前区设置两处地下车道出入口,将大量车流引入地下。步行人员通过建筑群体南侧富于特色的灰空间东西两个共享大厅及两条步行医疗街为核心,辅以景观连廊及架空通道等设施,形成立体交通,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车流线的交叉干扰。

*停车及景观设计

院区满载车位1500辆。停车以就近,快捷为出发点,以地上地下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在相关建筑附近。地下车库通过设置采光天井、绿化庭院,令阳光一泄如瀑。结合屋顶花园及地面绿化达成了在“地面”停车、去“空中”散步、遥看“公园”美景的设计效果。

三“心”之三:医护人员用得“称心”,管理者用得“省心”

医护人员常年工作于医院,每日忙碌于诊室病房或往返于科室之间,身心压力巨大。通过设计,为医护人员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绿色”空间,使其能保持身心愉悦的情绪,进而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在平面功能的设计中,将各医疗功能模块根据各自特点以及彼此之间关系,从方便患者、优化流程的角度,进行功能模块的平面结合和垂直分布。将功能相近,联系紧密的科室置于同层,便于诊疗的便捷与快速。合理的功能排布,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整个医院犹如一部精密的仪器,快速、安全、高效、和谐的运行,真正让管理者“省心、放心”。

*以医疗主街贯穿各模块,动线分明

整个医疗区以一条医疗主街贯通各个功能模块,患者动线处于中心位置,医生动线处于,并有独立电梯直达各层,避免交叉感染,做到医患分流,体现对医护的人文关怀。

*急诊部夜间可实现与门诊区的分区管理

输液中心靠近急诊,便于夜间统一使用。检验科、功能检查、内镜中心,按照科室相关检查就近的原则,同层布置。中心供应室与上层手术室做一体化设计。资源利用最大化,又降低了运行成本。

*四层手术室采用回收型平面

共设手术室25间。其中负压手术一间。急诊重危患者可通过急诊专用电梯快速到达负压手术室,经独立换车区进入,避免对其它手术区的干扰。

手术中心主入口设置在连接门诊医技与病房楼的连廊上。方便急诊门诊手术患者与住院手术患者的使用。医生部分走廊与手术区主洁净廊均为南北向平行布置,两条二次换鞋通道,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行走距离,既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又体现了对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

ICU与手术室同层布置,便于术后危重患者便捷的进入。DSA与CCU同层设置,便于共享使用。

*病房楼设计呈“Z”型

一层两个护理单元。共用一组交通核,便于统一管理。大科室可一层设两个病区,护理人员相互协作。相关科室可同层设置。又或上下层对应如儿科病房,新生儿病房,产科及产休病房上下层布置。使得医疗活动的开展更加合理有序,有利于专家会诊及资源共享。

*卫生间靠病房外墙设置

解决了卫生间气味及潮湿问题。病房入口安装观察窗,便于观察患者。两病房间的封闭阳光室,解决采光日照问题。

二“意”之一:“中有真意、其意深长”

提取 “涟漪之水”、“灵动之水”、“静谧之水”所蕴含的特质,融入到建筑形态的设计中。灰空间的设置使得入口广场成为一个流畅的动感空间。病房楼富于韵律的水波纹造型,象征“生命之水“之意,在体现区域城市的建筑特征的同时,又表达了医院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二“意”之二:“意满心足、意蕊横飞”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最终的目的是让使用者满意。投标过程中由专家、医院领导及院职工的投票中,获得了九成以上的选票。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设计及后期服务也会秉承该理念继续深入,让使用者真正做到“意满心足、意蕊横飞”。

2.夜景鸟瞰图

3.主入口效果图

4.沿仓丰路街景效果图

篇2

关键词 医疗建筑 绿色节能 人文关怀 智能化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医技住院综合楼,建筑面积110000㎡,建筑高度105m,地上23层、地下1层、裙房5层,投资约5亿元,设置床位1393张,于2008年4月动工,2010年11月投入使用。

一、绿色节能是建设宗旨

(一)选用水蓄冷空调形式

水蓄冷空调常应用于大型商场或宾馆,主要是利用夜间社会用电量少而将发电厂的电能进行蓄集,通过“削峰填谷”的方式达到节能、降低成本的目的。医院通过反复论证、调研,在全国医院建筑中首个引进水蓄冷空调形式,利用地下消防蓄水池的建筑优势,结合峰谷电价差的优惠政策,在夜间进行能量蓄积,待白天用电高峰时供空调使用。此举相比常规空调形式的前期建设增加成本约108万元,但年运行成本比常规空调节省电费约102万元,这既平衡电力负荷,又节省能源,对减少耗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采用花园式屋顶绿化

5层裙房及22层观景平台采取小型乔木、低矮灌木和草坪进行植物配置,并设置石阶、园林小品等。既起到保温隔热、延长防水层寿命、提高绿化覆盖率、去除有害气体的作用,又为患者提供了放松心情、休憩的优质环境,体现出人文关怀。

(三)设置独特的中厅外部遮阳

门诊区域5层裙房考虑采光需要,屋面采用玻璃顶结构,虽然增加了建造难度,但提高了门诊大厅的亮度,方便了患者的就诊需求,减少了耗电量。我们在建设阶段走访了许多医院,发现很多建筑顶部的遮阳系统多采用折叠式并置于建筑内部,不仅影响美观,而且遮阳布难以清洁,经过多方论证后,医院大胆采用了全进口室外卷轴式电动遮阳篷,它的突出效果在于当夏季阳光强烈时,遮阳篷可以遮盖中厅,既有效阻挡热量进入大厅内,又极大地节省了空调负荷用量。

(四)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建筑主体采用砂加气轻质砌块,充分利用其材料轻盈、砌筑墙体美观、保温隔热、尺寸调节灵活的特点,减轻了主体承重,达到了节能要求,有效控制了热量对内部空间的影响。应用砌块尺寸的可调节性,将原20cm厚的隔墙变为15cm厚,使全楼空间使用面积扩大了约355㎡。

(五)选用节能环保的外墙装饰

外立面总体面积60000㎡,其中33000㎡面积采用了断桥隔热中空LOW-E玻璃落地设计,结合石材干挂内贴保温板的装饰方案,除了可以满足病房的采光需求,还降低了室内温度,有效地节约了空调系统的运行成本。同时,石材的合理运用对城市外立面光污染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优化了城市环境。

二、精心打造人文化的特色医疗建筑

(一)强调有生命的建筑

整个建筑以“舞动的心”为设计主题,强调有生命的“活”的建筑。主楼是4片舞动的翼,连接心形中央枢纽,一颗强劲跳动的心脏象征城市主要功能的健全和有序运作。竖向变化发展的构图体系,象征蒸蒸日上的城市发展旋律、人民健康美满的生活。5段式的建筑组合改变了长板式造型,减少了主楼对城市的压迫感,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为城市提供了一个标志性的景观建筑。

(二)星级大厅及会所

除布局方面符合医用需要外,在门诊大厅、住院大厅及23层高级会所等处进行了精心装饰,采取了星级宾馆的装饰理念,米黄色系镜面大理石的墙面及地面、铝板吊顶、暖光源的艺术灯饰、紫罗红大理石电梯门套,给人明亮通透、富丽堂皇的感觉。门诊大厅更是点睛之笔,一进入大厅映入眼帘的是高约4层楼的玻璃水幕,幕上孱孱流水、银珠散落,幕下荷影摇曳、鱼儿灵跃,给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顶部玻璃采光可使阳光直接射入整个大厅。水幕的右侧是一幅近32m长的铜版画,画面中再现了医院自1953年建院以来从初期的在帐篷里诊病、大树下输液的情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卫生大下乡运动、再到90年代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医疗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医院快速发展的景象。水幕的正对面篆刻有25m高的医院院训——“礼仪、诚信、仁德、精益”。大厅的正中是一朵用珊瑚红、橙皮红大理石拼接的莲花,汉白玉花蕊象征着医务工作者冰清玉洁的心灵,同时,也寓意来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健康、长寿。

(三)童话般的儿科

儿科病房及诊室根据病患特点,结合不同年龄儿童的精神需求,精心设计,所到之处色彩明亮鲜艳,形象各异的彩绘、如草地花园般的PVC地板拼花让患儿仿佛置身于梦幻仙境。

儿科康复诊室内靠近门诊大厅处的墙面采用了鱼屏镶嵌入内的方式,既增加了诊室内的光线,又给康复的患儿增添乐趣。如此新颖、巧妙的设计已经成为医院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儿科病房随处可见卡通形象,病房内蓝天白云的吊顶装饰画、圆弧形的儿童游玩区,让小患者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度过医院时光;洗手间内,特别为小患者们安装了儿童坐便面板,可同时方便儿童和家长共同使用。

(四)温暖的产科

产妇有别于其他患者,她们是一群健康群体,因分娩需要而住院。因此,医院在建设中充分考虑产妇心理,在装饰方面多采用柔和的材料,比如温馨的紫色墙纸、彩色拼花的PVC地板,让产妇的心情得以放松;家庭式病房的设计也体现了人文关怀,房间内配备了微波炉、冰箱、电话、电视、沙发、小型厨房等设施,让产妇如同在家中般的温暖、安全。

除了从设计角度充分为产妇考虑外,产科还建立了产前宣教室、产后康复室,每日开展产前教育课、产后瑜珈、康复操等内容的活动,从产前、产中、产后给予产妇系统化的护理服务。

(五)高端、人文的重症医学区域

ICU是每所医院的重点区域,这里接收的都是病情危重的患者。在建设中,除了合理布局、层流净化、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外,还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所有落地玻璃处墙板开窗,在保证室内洁净度的同时便于患者欣赏室外风景;ICU有10人间病房1间,单人间7间;每床之间采用格特板遮挡,如此设置是为了避免抢救其他患者的操作噪音对清醒患者造成心理刺激;高级智能化探视厅采用了移动式视频交流设备,在避免交叉感染的前提下满足了患者与家属进行亲情关爱的心理需要。

(六)3个区域、一站式服务

综合楼共分为3个区域,分别为门诊、医技和住院部分,通过伸缩缝形式巧妙地将3个区域紧密衔接,同时,消防卷帘的合理使用,又保持了各自区域的独立性,做到了就诊、检查、治疗一站完成,方便患者。

三、智能化建设提升建筑品质

(一)智能化系统设置

医院综合楼智能化系统包括了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楼宇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一卡通系统、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公共信息系统、子母钟系统、智能抄表计量系统、排队叫号系统、重症病房探视对讲系统、手术示教系统、综合机房系统、建筑物集成管理平台系统、综合管路桥架系统等在内的16个子系统,每个系统在大楼使用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真正体现了现代化建筑特色。

(二)便捷的检验区域

检验科室是一个医院的核心区域,医院在建设初期即确定了先进、便捷、一体化的检验科建设目标。目前,检验区域采用了国内先进的生化、血液检验流水线,并改变以往“各自为营”的工作方式,明亮的检验大厅将各类检验操作集中于一室完成,特别设置的落地玻璃可让患者及家属直接观摩检验全过程,这在安徽省是创先的。高端智能系统的应用,大大缩短了等候打印检验报告的时间,两台自助打印机与检验设备直接联网,报告可取的同时还有广播提示;患者扫描就诊卡即可取得检验报告,这为他们提供了轻松、便捷的就诊流程。

(三)气动物流传输的应用

为减少人力资源配置、缓解垂直交通压力、提高物流传输速度,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在每日早高峰时段利用该系统准确、有序、安全地将各类标本送达检验科室;在抢救急症患者时快速、及时地进行标本、药品、检查结果的传送,有效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及抢救速度。

篇3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1)01―0090-03

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随着护理学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如何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是护理教育重点研究的课题,现将我院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经验总结如下。

1 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1.1 是护理服务国际化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以后,世界性的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迈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我国护理人员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进一步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争取与国际接轨。

1.2 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如今护理工作对象已由个体扩大为家庭和社区,护理的职责也由原来的仅仅照顾生病的个体,扩展到贯穿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全过程,护理的工作内容将扩展为提供各种躯体疾病的护理、精神和心理支持和健康咨询和教育。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加快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力资源大量富余与技能型人才大量紧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为此,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提出优先护理等专业实施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因此,加强我院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我院护理实训工作水平,培养综合素质,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护理人员,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的需求。

1.3 符合我院“圣洁天使”全程人文素质教育方案

21世纪人类健康需求的变化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医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近年来,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我院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了“全程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增加人文方面的课程比例,新增“护士人文修养”、“心理学基础”两门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我院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状况

2.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医学护理教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教育部,卫生部对卫生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的申报工作,给临床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2006年6月,我院成立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7月将护理学实验教学实训中心扩建,投入近300万元的经费,使实验室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分为基础护理实验室和综合技能实验室,其中包括ICU病房2间、中心控制室1间、模拟病房3间(病床30张)、无菌技术训练室3间、中心办公室等。增加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仪器设备总值共200多万元、共计295件。配备有价值65万元的综合模拟病人、复苏安妮、标准护理人,高级护理人、各种护理注射模型、男女可互换导尿、灌肠模型、微电脑控制自动灭菌器、自动洗胃机等大型仪器设备,以及配备有与临床一致的多功能高级病床、中心供氧设备。2010年我院完成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申报工作,计划扩大护理实训中心,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配置综合技能实训室,模拟手术室、心理训练室、妇科检查模型、分娩急救模型等新型设备模型、模拟人(HPS/ECS)、虚拟静脉穿刺训练系统等。将虚拟现实系统、模拟教学系统和综合考核系统有机结合并应用于护理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近似真实的医疗、护理训练条件,丰富教学与考核手段,使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护士或医生、从教室到临床的转变过程。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满足护理专业教学需要,还可以承担科研项目、对外服务等,使其为西部地区护理教育和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校内实训基地的有益补充。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我校非常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开辟“北京协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总医院”、“北京302医院”、“珠江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17家具有雄厚实力的省外三级甲等医院作为实习基地,为提高临床护理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有计划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外深造,计划后期实践中选派优秀实习生到国外学习,争取开创我院学生走出国门的新局面,扩大我院办学的国际影响力,为护理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3 制约护理实训基地发展的一些问题

3.1 师资缺乏,一位实训教师要指导近20名学生操作,实训效果较差;双语教学师资不足;专业教师培训机会不能满足护理学院发展的需要。

3.2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

3.3 实训场地、仪器设备严重不足。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数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建设经费尚需加大投资力度。

3.4 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学科建设还很不成熟,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训练方面还没有完全脱离旧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脱离实际的现象。

4 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4.1 建立与校内、外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相匹配的管理模式

4.1.1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专业性强、技术过硬的实训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使其深入医院学习新技术,掌握专业发展发向。选派骨干教师到护理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学习和深造,以培养适应国际需要的护理人才。

4.1.2 实习前对学生要求强化训练护理操作,做到人人过关,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后期的临床实习打好基础。

4.1.3 加强制度建设和计算机网络建设,使实验室管理达到科学、规范、统一、高效,保证实验室工作开放的质量和要求。

4.1.4 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完善实验教学设施,注重营造科学的人文环境和仿真的职业环境。

4.1.5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实习管理严格科学,使学生通过实习能够接受当前国内先进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等。

4.2 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护理实训基地

加入WTO以后,我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的程度更高,这对于护理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了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必须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护理理念、技术和实践经验,在实训基地的结构设计、环境布局上尽量做到人性化,加强双语环境的建设。

4.3 建立与护理实训条件相匹配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护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素质、知识、能力相统一的原则,形成素质、护理技能、职业能力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4.3.1 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人才需求为目标,充分体现其区域性、共享性、统一性、规范性、高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坚持职业技术性、模拟性、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和教学优先原则。

4.3.2 创造真实的临床护理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临床护理环境下得到护理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一进入临床就能迅速适应护士角色。

4.3.3 实施护理学院“圣洁天使”全程人文素质教育方案,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显人文”的高等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强调一个“厚”字,专业基础厚实,注重护理学生对医学知识原理的运用性。体现一个“宽”字,专业方向宽口,强调学生具有多维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力求一个“强”字:专业技能过硬,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强。突出一个“文”字:突显人文修养,综合素质好,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好。

4.3.4 增加实践学时,并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等实践,选修课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篇4

[关键词]PDCA;特需病房;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院于2007年7月开设了特需病房,收治有特殊需求或较高层次的患者。因此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但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缺乏和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使我们的护理质量很难在长时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了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我科将PDCA(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循环法应用到特需病房的管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7月―2008年7月在我科特需病房住院的患者100名,男性54名,女性46名,年龄18―90岁,平均年龄58.6岁。

1.2方法

PDCA循环包括4个阶段8个步骤:第一阶段为计划阶段(包含4个步骤: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确定目标、制订计划);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第三阶段为检查阶段;第四阶段为处理阶段(包含巩固措施,针对执行中发生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1]。

1.2.1计划阶段(P)。(1)发现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我科特需病房病人住院期间满意度调查,集中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护理人员不够;个别护士素质差;护士对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太少;护理技术操作不太熟练;心理护理知识欠缺;巡视病房不到位;缺乏责任心。(2)查找原因:由于特需病房病人对护理人员要求相对较高一些,我们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护理模式去护理病人的话,显然不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要求。我们应该提倡人文护理即护理学中的人文关怀或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参与人文现象[2]。它既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又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导成分之一。(3)制订护理措施:根据特需病房对护理人员的特需要求,制订如下措施:a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入院时我们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是什么,我们在接待患者是应针对他们的心理需求有的放失地交待清楚,并且还应该注意患者的感受和信息反馈,如果忽视交流沟通容易发生交流障碍、误解或不满。特需病区和普通病区有所不同,在和他们沟通时还要注意言语的分寸感,针对不同身份加以调整不同沟通方式。在沟通时还要注意十个服务要点,即微笑真一点;语言美一点;责任强一点;说话轻一点;动作快一点;脾气小一点;胸襟宽一点;理由少一点;做事多一点;效率高一点 [3] 。b护士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倡“慎独”精神。我科护理对象在身份、文化水平及语言方面差异较大,所患疾病较多,而病人对护理人员期望值普遍较高,所以我们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不断学习的进取精神,能充分为患者提供周到体贴的护理服务[1]。c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休养环境,把人文关怀融入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中,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整洁的床单元和方便的卫生设施会给患者带来流畅感和韵律感,使人赏心悦目[4]。d为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护理。

1.2.2实施阶段(D)。

由护士长召开病区大会,将我科日常工作中常规问题以及病人对我们的特殊建议提出来,要求每一位护士在以后的工作中,改正以前的不足,按照以上制订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的、科学性地落实到我们护理工作中。a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修养,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b做好入院宣教,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病种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应针对性对需要了解疾病情况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清楚,但是对有些家属不愿让患者知道自己病情治疗的除外,以免发生医疗纠纷。c正确应用指导合作型和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模式,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d加强“三基”训练,定期对低年资、见习护士培训考核,以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通过查房,以提问的方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1.2.3检查阶段(C)。

责任护士每天早晚到病房对每位患者进行查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和心理状态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认真耐心解答每位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回答的或知识有限回答不上的,责任护士应该态度诚恳地向患者表示歉意,等查找资料或请教别人以后再回答患者。

1.2.4 处理阶段(A)。 根据责任护士对病员的评估沟通结果,分析护理中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鼓励工作突出的护士起表率作用,指导低年资护士,重新制订下一循环方案,在不断的循环中解决未达到的护理目标,使我们的护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

2 小结

2007年7月―2008年7月应用PDCA循环法以来,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形成环环相扣。在不断循环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这种方法使护士责任心增强了,沟通技巧、自身修养也提高了,病员对我科护士的满意度达到了98%以上。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同时也促进护士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知识,加强自身修养,以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仙. PDCA循环法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38.

[2] 王赋碧.护理人文关怀与健康新概念[J].护理研究, 2003;17(1):2.

篇5

关键词:医院 基础设施 改扩建 发展

Abstract:How to do the work of overall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ospital’s development? How to do the work of hospital building’s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 by using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overall arrangement and rational distribution? These questions are important problems that hospital managers must pay a special attention to. This article described some emphasis in the hospital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 from aspects of into the comprehensive nature and human nature", "based on long-term way", " pay attention to relevant services and facilities".

Keyword: Hospital Infrastructure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 Development

医院建筑改扩建项目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建设项目。一个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是同与之相配套的软硬件发展相关联的。如何合理改造更新原有资源,扩大增加新设施、新建筑。我们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方能做到生产与改造两不误,局部与全局相兼顾。

一、根据新思路、新发展,进行新的规划与改造方案

老医院旧建筑是依据当时的发展水平确立并规划建成的,功能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基本建设除考虑其使用功能外,更多的注入了综合性和人文性。尤其强调以人为本、一切服务于患者,方便医患,强调环境优美等。因此新的发展必须有新规划与之配套。我们认为,根据发展变化,医院最多不超过十年要做一次全院基本建设新规划,每五年进行一次小调整。规划基本轮廓,最基本的建筑要遵循医疗区、生活区、分离的原则,医疗服务设施以方便究竟医疗建筑。生活服务设施相应集中,便于管理。

此外,每次规划要根据当时的发展预测未来十年发展的需要,预留出不同的折旧改造空间或新建空间。如今后十年规划,医院就必须留置患者公共停车泊位或规划在新建筑下留停车场,方能满足病人就医的需要。我院在规划即将兴建的外科楼时,就计划设计地下停车场。在我院进行道路改扩建时,已考虑了门诊前停车场以及医技楼前停车场,停泊车位可达几十辆。另外在医疗规划区内,始终保留一块空地或一可拆建筑物,为今后医疗用房预留可发展空间。

二、注重老建筑的改造,焕发其新活力

改造是为了促发展,不能因改造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更不可进行“釜底抽薪式”的改造。改造的总思路,一是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二是扩建和改造相结合,进行功能合理的调整、资源有效的利用。

利用原有的、尚不完全落后、建筑物质量及各使用功能运转正常的建筑物进行加扩建改造,边改造边接诊。这一改造方案将作为医院总体改造方案的主要方面。我院自1999年以来,就在不间断接诊治疗的情况下,有计划地陆续扩建,改造了门诊,改造了药剂科综合楼,使门诊面积由原6000增加到7800,并于当年收益。一举改变了门诊拥挤的现象,并增加了许多方便患者就医的服务,改善了门诊环境,使门诊满意度大幅提高,药剂综合楼的改造完成,使得我院制剂室一次性通过行业标准验收,当年创收收益。

今年,我院按计划对近万平方米的内科楼和9740的综合病房楼进行改造,在每间病房内增加卫生间、冷热水以及淋浴。极大地改善了患者住院条件,并新增500多平方米的有效使用面积。在改善内部设施条件的同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利用住建部推广的外墙保温复合装饰板技术,对破旧的内科楼、综合楼外墙面进行非破损装修翻新,使旧建筑焕发新光彩活力。

几年来原地改扩建工作保证了医院合理的功能分区,便捷了医疗流程;创造了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和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有良好的人流、车流、物流通道,有良好的绿化景观,保证了医院总体环境优美;强调环保节能意识,节省了医院运营成本。

三、新建筑的兴建应立足于长远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和不断地改扩建,造成老医院建筑的布局较零乱。而病人感到最大的不便就是分散于各科的检查,使患者摸不着头绪,疲于奔忙询问。就诊的最佳原则应为:接诊就医检查治疗取药紧密一体。而现代化医学发展的最明显的标志莫过于各种先进的检查、检验仪器设备的问世。要有效的利用这些设备,方便患者检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设备集中、人员相对集中,节约患者时间、方便患者,同时有利于医生间相互沟通,准确诊断病情。

据此,我院在门诊楼后新建建筑面积10152的框架七层的大型医技信息楼,集CT、伽马刀、数字减影、ECT、B超以及各种功能检查、检验病理切片化验、远程会诊信息服务为一体。把最新的医疗建筑思维融于其内,在供电设施保障、合布线网络以及最基础的水电功能布局上均要超前思维,并预留今后可改造的空间。

四、相关服务设施增容改造原则

医院无论旧建筑改造,还是新建工程项目,与之相配的服务设施是必须紧随的。因此供暖、供热及消毒用锅炉的扩容,供电设备的更新改造,医疗生活用水及排放增容,垃圾、医用废弃物的处理等是需同时进行改造的。

锅炉的增容,应首先考虑的是环保要求,增容吨位以建设小型集中供热中心为原则,并考虑今后进行燃气锅炉、燃油锅炉更新。时刻关注今后采暖的新趋势,即地热式低温采暖,节能降耗,节约资金。

供电设备的更新扩容,要备足容量及再发展空间,充分认识到电力能源是国家鼓励发展和使用的能源,符合环保要求。扩容前要求有超前意识。

水资源是今后发展中的制约资源,在西部尤其如此,其设备增容时,应该尽可能使用节水环保型,尽可能避免屡次首遭淘汰,减少损失。

五、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内科楼 住院部 人性化 效率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以及城市化的进程,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城市公共资源处于超负荷的运转状态。在这种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国医疗建筑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和扩张的时期,医院在加、扩建的同时也从单纯的“医疗型建筑”向着“医疗、保健、预防和康复”的复合型转变,住院部也从以前单纯的卧床住院病房向集检验、护理、康复于一体的新型建筑转变。

在新时代城市化的背景下,建设用地显得十分紧张有限,以前那种粗放性地持续扩建,见缝插针式呈分散性布局形式,已不能够适应城市发展了。地处市中心的老医院面临这个问题犹甚,因而在有限的土地下有机地进行改扩建,逐渐由粗放性建设转型成集约性建设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三甲医院,地处广州市区中心、用地紧张、各类用房呈散点式分布,联系不变,病床周转率已经超负荷,常年处于在过道加病床的状态,已经影响到病人的康复效果。因此医院决定新建内科大楼,重新整合和调整医院功能,建设内科医技、住院于一体的复合性新型住院部。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建设在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完善后,已逐渐显现出脉络清晰的结构层次,即:第一医院功能(包括门诊、病房、医技等医院核心业务);第二医院功能(包括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第三医院功能(中心供应,包括供氧、吸痰等)以及技术功能(包括呼叫、通讯、智能化等系统)。内科楼的建设则是对全院基本结构的进一步深化。其选址位于门诊楼与外科大楼之间。建筑采用南北布局,并通过连体、连廊等形式,在地下室及一楼的架空层、二楼的检验中心连接门诊部和外科大楼,使得整个医院形成严密的有机统一体。

由于用地的紧张,内科楼采用高层建筑住院部的形式,集医技、康复治疗、住院于一体,总建筑面积33853,地下三层,地上十六层。地下第三层为战时中心医院,平时与其他地下室作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下第一、二层为车库。车库停车采用双层车架,解决了医院长期以来停车难的问题。首层架空,以灰空间的设计手法加大地面活动面积。二层设计为检验中心,并以连廊形式联系门诊楼及外科大楼。三层至十五分设各科室,并按各科室功能要求将诸如血透中心、重症监护室(ICU)等整合其中,顶层设置科部及教学用房。整栋建筑物内部功能形成有机的统一体,病人可以在同一层内完成日常护理、康复,在同一建筑内完成常规检查、治疗,足不出户就可以联系医院其他部门;极大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护理效率,也方便了病人的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

在内科楼的方案设计上,我们进行了思考和探索,考虑新形势下住院部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人性化设计和效率性设计,使得住院部空间关系更加紧凑。

一、对功能布局结构清晰性的追求。

简明清晰的功能分区、其间的联系和在各功能区和它们所涵盖的子功能区之间成等级联系,应当得到清晰的建筑表述。

本设计将内科楼同样划分为四功能块:第一医院功能包括了病房、治疗室、处置室等,其中病房设在阳光空气俱佳的南侧,治疗、处置室等与病房隔病患走廊相临布置;第二医院功能包括了医护办公区、医护生活区等,通过洁净的医护走廊与病房区连接,医护办公区靠外侧布置,医护生活区设在最安静的角落;第三医院功能体现在本大楼对中心供应流线的支持,清洁梯、配餐、库房集中布置在东端上风侧,而污物梯、污洗间、清洁室等则集中在西北端的下风侧;第四部分是对技术功能(呼叫、通讯、智能化等系统)的支持,通过各种竖向管道井与相关设备机房连通成网。(附图1)

清晰的区域布局和方位感、人体视觉感受,既是降低患者不安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与平和环境相关的自然因素,它帮助人的精神找到平静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本设计中各个区域的方位感得到清晰的建筑布局的有力支撑,各种视线组织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对流线清晰性的追求。

清晰的流线组织,应该做到医患之间、洁污之间、供应与回收之间界线分明,既能满足各功能区在水平方向上的联系,又能尽可能的减少线路交叉。

本设计方案对于减少不必要的流线交叉给出了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案。采用单内廊局部双廊的平面形式,将病房集中在空气、阳光质量最理想的南侧,医护区集中在相对安静清洁的东北侧;清洁梯布置在东端的上风侧,污物梯及污物区、公共卫生间等集中在西北侧的下风区;病房内部的卫生间不是设在靠走廊一侧而是设在靠外部,这样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的流线设计,既清晰,交叉又少。(附图2)

三、对医护效率的追求。

医护效率主要体现在对病床管理的方便性直接性,以及平均巡视距离和距离系数的相对合理性。单内廊局部双廊的平面形式,是符合地块情况的最简单有效的布置形式。病房集中布置在空气、阳光质量最理想的南侧,医护区集中在东北侧,护士站设于走廊中间位置,视线可以到达各病房门口。病房内部的卫生间不是设在靠走廊一侧而是设在靠外部,一方面减少了医护人员和病人的路线交叉,而且比卫生间设在靠走廊一侧缩短了巡视距离,且医护人员通过观察窗观察病房情况时视线通达,没有遮挡。同时将卫生间置于临外墙侧,便于不良气味的排除,避免了过强的光线对卧床患者的不良影响。

四、对细节人性化设计的追求。

对人性化设计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清晰的空间结构所产生的建筑秩序上,不仅体现在无障碍设施设计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无微不至的建筑细节上,从对阳光的追求到灯光设计,从空气到室内环境的舒适性,从园林化的建筑外部到绿化小品的内部设计等等。通过对所有的细节的关注,体现出对病患、对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创造出一个舒适、体贴、花园化的内科综合楼。譬如走廊灯光沿行进方向布设,减少了先进中光线变化给人带来的不安感;医护工作区细分为工作区和生活区,并各自配设有生活化的阳台,方便在室外环境中活动;在走廊的尽头还设置了公共卫生间,方便探视人员在不便于使用病房坐便器时使用。

五、对院内交通组织的改进与完善。

医院建筑强调可达性,私家车、公交车、地铁、直升机、急救车、步行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在内科楼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将内科楼地下停车与院内其它建筑地下停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较大的变化,组织机动车道和机动车出入口,从而改进和完善院内机动车流的组织,解决日益严峻的停车问题。

六、在满足使用要求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性。

如何有效组织垂直交通,提高建筑物的利用率,是提高经济性的关键。《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医院建筑的疏散距离有着较高的要求,如何在地块限定的尺度内有效组织垂直交通体系,既满足规范,又不会增加疏散楼梯设置,同时又能使交通核心仍保持在建筑的适中位置方便人们使用,是本设计需重点解决好的问题。本方案垂直交通核心布置于楼层适中位置,设三部病床电梯、两部客用梯、一部楼梯(该梯兼疏散用,满足高规对尽端式走廊的疏散要求),另一组垂直交通体系设在楼层东端,设一部清洁电梯(兼消防电梯)和一部疏散楼梯。楼梯可直接天然采光通风,满足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对疏散楼梯的要求,且楼梯间的疏散距离满足高规的要求。在建筑物的西端设污物电梯,该梯又可兼做消防梯,满足裙楼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有一部消防电梯的要求。

篇7

关键词:护理干预;外科;人文关怀;门诊手术患者

人文关怀始终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生存和发展现状,对人的个体给予足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诸多标志中的重要一种[1]。而人文关怀护理则是指医护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呵护、安慰和指导患者,在心理、精神层面予以充分支持,进而满足其在诊治过程中出现的各方面需求。医院门诊外科是医院对外的重要窗口,人文关怀护理的开展不仅较好地给予患者情感支持,更有利于提升医院对外形象[2]。基于此,本文探讨门诊外科中在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后的手术患者在心理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改善情况,以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门诊外科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51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4.3±5.6)岁;文化水平均不低于初中。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基线均衡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接受以人文关怀为主的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如下:

1.2.1营造舒适、和谐、温馨的就医环境 对于患者来说,手术同样也是一种创伤,手术-麻醉这一刺激源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强烈影响。因而围手术期是患者最为脆弱的阶段,其内心活动相对复杂,通常表现出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基于此,医护人员应重视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优质的休息环境,患者由此能够感觉到家的温暖。病房内应合理设置,保持各类器物整齐摆放,应保持空气清新、光线柔和以及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可选择一些无刺激性气味的花草摆放在室内,患者日常所需物品,如卫生纸、一次性纸杯等应妥善放置,以方便患者使用。还可定期为患者播放一些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手术常识,缓解患者因手术而产生的恐惧心理,继而增进疾病认识。

1.2.2通过护士的服务态度和仪表来体现人文关怀 护理工作人员应建立人文关怀意识,始终坚持人本理念,以患者为中心,在外科门诊各类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贯穿人文关怀理念。护理人员应保持微笑服务、着装整洁、文明用语、态度和蔼,严格遵循工作程序,一丝不苟。应对患者及其家属予以充分尊重,真正做到关爱患者,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考虑,导诊护士应在患者入院时热情、主动地迎接,并就其病情作耐心询问,快速准确地做好分诊,同时应简单向科室医生进行介绍,以支持临床诊治。

1.2.3医院应重视护士队伍素质建设,组织规范培训,改变服务理念并提升护理人员素质 医院应组织医护人员开展专科知识、医学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巩固,并不断组织开展新技术和新理论的训练学习,使护理操作程序得以不断规范。应定期组织专科知识学习和培训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作挂钩。在和患者沟通交流时应体现出人文关怀,例如在进行各类护理操作时应详细告知患者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并嘱其应注意事项等。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更少、护理投诉发生率更低,患者及其家属对各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于医院来说,外科门诊是其重要的对外"窗口"单位,是社会和医院之间、医患之间的重要沟通桥梁[3]。当前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市场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随之增强,因而医院改进自身工作方式、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4]。针对当前医院而言,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重视为患者提供高效、快捷、优质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方便是其重要工作内容。以人文关怀为中心护理干预有利于满足患者心理、生理以及社会需求,更有利于推动医院实现良性发展[5]。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更少、护理投诉发生率更低,患者及其家属对各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提示人性化护理模式实施后取得了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门诊手术患者给予人文关怀化护理,有利于缓解其恐惧和焦虑心理,提高治疗依从度,且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投诉和护理纠纷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覃凤艳,陈玉桃,李丽芳,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外科门诊分诊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3):435-436.

[2]周异明,王梅英,李柳英,等.绩效考核在门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06-107.

[3]冯玲.提高人性护理水平促进外科门诊护理质量[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61.

篇8

一、优化管理手段,健立健全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我们采取了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办法进行医院改革。全面加强医院质量控制,明确提出了在医院工作中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在动态管理中,以科学的思想去认识,以科学的规范去管理,全面推进医院发展过程中服务观念的现代化、设施装备的现代化、医疗技术的现代化、医疗队伍的现代化、医院管理的现代化的管理、经营理念。首先由院长聘任中层干部。实行每年一聘任制度,遵循看能力不看职称,比贡献不比资历的竞争上岗原则,胜任者可连任,不胜任者撤换,使干部队伍有了一种竞争机制。其次,以科室为单位,设定工作岗位,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医务人员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落聘人员实行限期提高待聘制。三是根据各科的工作实际,制定出各科室在一年的工作中应当完成的业务工作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经济收入指标、杜绝医疗事故的规定。半年进行一次初评,年终进行全年总评,以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的好坏作为评优评分的依据,在年终对各科室进行奖惩。改革出新全盘活。医院内部竞争上岗的运行机制,使中层干部和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与医院整体工作紧紧地捆在一起,科室有了紧迫感,中层干部有了责任感,职工有了危机感。新机制使医院走上了自我完善,不断在思想上创新,工作上创新,措施上创新,发展上创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新天地。

二、改善办公条件,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几年来,我们提出了医院建设的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思路,我们首先以创建现代化病房为突破口。今年我们自筹资金新建了扩建了方米的业务用房和门诊病房的通道,改建了所有的病房,将原有的老式木制门窗全部换成新式塑钢门窗,建立了中央供氧站,各病室都增设了供氧系统和呼叫系统,建立了标准化的急救中心、ICU、CCU监护室和标准化的分娩室,设立了高间、普通间、扶贫间各种档次的病房,高间室内设有空调、电视、卫生间和洗浴设备,满足了所有来我院就诊的病人的各种需求的医疗服务,更换了全院所有病床和床头桌,更换了所有科室的门牌和全院各楼层的吊板导示板,医院环境有了突破性的改观,改善了病人的就医环境,提高了病人的医疗服务质量。在不断改善住院环境的同时,医院也逐步改善门诊病人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的办公条件,今年6月医院开始分批更换医务人员的办公桌椅,目前,临床一线、窗口科室工作人员的新置办公设备基本到位。现在门诊各科室尤其是医技科室的整体工作环境得到了历史上的大改变,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抓好环境改造的同时我们还创造条件对过去陈旧的老设备进行更新,先后自筹资金购置了日本产阿洛卡实时三维彩色B超机、胎心胎动监护仪、多功能全自动产床、美国产人工呼吸机、德国产除颤起博器等大型医疗设备十多台,在改善环境和购置设备的同时我们更注重人才的培养,我们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加强自我梯队建设的办法加紧对人才的培养,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一是先后把十多名学历高、年富力强、工作表现好、有开创精神、有培养前途的医疗骨干送到北京、上海、哈尔滨等上级医院进行专科、专病、专题培训,回来后开展新的医疗项目。二是与哈医大一、二、三、四院建立常年的业务指导、教学医院,为开展新项目和遇有自己解决不了的医疗困难时请上级医疗来指导,同时给我们讲课,为我们带教学,为我们培养医疗骨干,并与上海华山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三是医院的大力支持在我院的市学科带头人每年都必须自立科研项目,带领后备带头人和第二后备带头人队伍,共同研究课题,共同提高。现在我院医护大员士气高昂全身心地投入医疗工作中。医院开走上了自我完善,不断在思想上创新,工作上创新,措施上创新,发展上创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新天地,出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了“双赢”的局面。

篇9

关键词:医院建筑;总体规划;单体设计

当今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深深影响着医院建筑的设计,现代医院建筑要适应各种制约因素的变化,从而满足社会需求。本文将以西安141医院建设项目为例,探析现代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实践中的一些理念。

1医院建筑的设计原则

1.1以人为本

从建筑布局、环境设施到诊治服务的全过程均要以方便患者为核心,给人以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同时将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2科学合理

根据医院的特性,建筑设计需考虑医患分流和洁污分流。从总体到单体,贯彻控制交叉感染的核心原则,建筑之间设置合理的景观防护绿地,强调自然通风和采光,详细分析人流物流,从整体到局部都应明确洁污分区与分流。

1.3绿色生态

医院属于高能耗行业,在建筑设计中首先要尽量营造绿色生态的景观环境,其次,采用高效的能源利用设施,结合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并节约能源。

1.4可持续发展

现代医疗技术和设施发展得越来越快,新技术和新设施应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医疗模式的发展,医院建筑的设计也要适应医疗模式的发展,预留灵活改造的空间。

2建筑的总体规划与单体布局

医院是一种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医院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统筹全局,从城市、院区和建筑各个层面上进行把握,严格遵循洁污分区分流的原则,将传染区与非传染区相互隔离,防止院内的交叉感染发生。就一般的综合医院而言,主要是由医疗(含门急诊、医技、住院),医疗后勤、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四部分组成。对于有教学和科研功能的综合医院,其功能组成中还应包括教学设施用房以及科研用房。各功能部分之间各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规划设计时需根据场地周边的地形、道路和建筑现状,综合处理好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位置。在西安141医院规划设计时,我们综合考虑了以下方面:对医院所在环境的场所确认:完善医院的发展系统和空间秩序感;形成门急诊、医技、住院、体检中心等各部门的便捷联系与合理构架;病人、访客以及工作人员的交通组织与停车规划;医院的建筑总体、日照朝向、绿化景观与城市的整体组合。

2.1功能分区

本方案采用集中式布局,根据医疗功能特点以及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将院区分为医疗综合区、后勤辅助区及预留发展区。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通过医疗街有机组成了医院的医疗综合区,并通过连廊与体检中心及行政办公楼紧密联系。在保证医疗功能组织合理的基础上,满足了预留发展用地的需求,同时确保了住院楼远离噪声并拥有良好的景观朝向。

2.2流线组织

总体规划需考虑以合理有效的交通流线组织和功能配置实现医院的高效有序运转。保证交通流线便捷、提高诊疗效率的空间布局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重点。西安141医院院区设置两个出入口与周边城市道路相接,根据“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原则,对门诊、急诊、医技、住院、体检、办公等功能单元的出入口均进行了较好的组织,并通过院区内环道加以联系。在门诊部、急诊部与住院部附近设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地面临时停车位,方便就近停车,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保证了院区内良好的人车秩序。

2.3景观绿化

现代医院,除了需要现代化医疗技术和医疗模式,良好的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现代医院应强调天然、无害的绿色医疗环境。本方案中合理的总体布局形成了绿地景观、入口广场景观、医疗街景观中庭、景观院落、屋顶花园等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系统。

3建筑单体功能组合与平面布局

医院建筑单体设计中,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是重点所在。随着人们生活品质和精神需求的提高,医院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解决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的问题,更要体现高效便捷和以人为本的时代需求。在西安141医院建筑设计中,建筑单体平面布局充分体现以“病人为本”的现代化综合医院设计理念,并严格遵循“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设计原则。医疗综合楼通过以医疗街为核心的水平交通和以自动扶梯、电梯为核心的竖向交通形成了高效有序的立体交通网络,将各个医疗功能单元合理的组织在一起。医疗综合楼地下一层层高4.5m,布置了地下停车场、设备用房、洗衣房以及直线加速器与核医学等医技用房,并设置了污物集中通道。一层设门诊大厅、急诊部、住院部大厅、中心供应室和影像科等诊疗用房,独立设置儿科和发热、肠道门诊入口,为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就餐,住院部一层设置营养厨房。二层为诊科单元,包括电生理科、内窥镜、检验科、血液透析中心和儿科护理等单元,设置特诊科和职业病防治诊室,并为其设置专用入口通道。各诊科单元采用医患分区分流的流线布局,保证了良好的就医秩序。三层设有中医理疗科、制剂科、病案室和信息中心、产科分娩部和产科病房。四层为门急诊部屋顶花园,以及联系紧密的洁净手术部、病理科及ICU与外科病房。洁净手术部严格区分无菌、洁净、污染等区域,防治手术污染及院内感染发生,手术部换床处、住院部及急诊部均能取得快捷的联系。医生通过病理科入口处的卫生通道到手术部内,一层中心供应的无菌品库与洁净器械库通过无菌梯垂直相连,保证了物品运输高效性。污物走道端部设置污物电梯,直接连通一层中心供应室,方便器械及时消毒。洁净手术部顶层设置净化设备用房,提供手术部的净化空调。5~11层为住院部标准层,每层包括两个护理单元,按照医患分区的原则分别设置医护区、治疗区、病房区及活动区。病房区基本布置在南向,保证了良好的日照采光和景观朝向。医护人员通过医务梯可以直接经医护通道到达医护区。餐梯与一层营养厨房联系紧密,便于食品配送。12层为VIP病房层,包括普通单间、带有客厅的豪华病房以及康复训练室。屋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为现代化高效的医护救援提供了保障设施。体检中心及行政办公楼的1~3层为体检中心,四层至五层为行政办公区,并设有报告厅和图书馆。二层设有休息早餐厅,为体检人员提供舒适轻松的体检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五层设有退台屋顶花园,为办公人员提供良好的景观和交流场所。

4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

外在形式和内在功能是相互依存的建筑基本要素,医院的建筑形象必然要充分体现其功能特征。由于医院建筑功能要求复杂、严格,创作自由度偏低,因此形象设计宜平和自然,忌浮华张扬,既要充分反应医疗建筑的个性,也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特征使建筑整体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觉。西安141医院的建筑造型设计结合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建筑的空间轮廓和城市形象,形成统一有序、层次丰富的空间界面,体现医院建筑的独特性和标识性。

5结束语

较其他公共建筑而言,医院建筑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建筑师在进行医院建筑设计时不仅要满足复杂的医疗功能要求,体现人文关怀,还要强调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关注节能降耗,实现建筑设计的灵活适应性,满足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作者:龙雄军 李麟凯 单位:中航长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机会不断增加,但是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机制的存在使得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加。卫生学校的专业培养只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进而提高卫生学校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基础和精神支撑,也是卫生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学校的特殊性,要求卫生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在遵循高校文化建设普遍性内容基础上,加强医院护理文化的融入。在医院护理文化的引导下建设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加强护理意识和“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建设优秀的校园护理文化。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卫生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才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进而拥有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为卫生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精神力量。

二、医院护理文化内容与校园文化建设

(一)医院护理文化主要内容及发展现状

医院护理文化有其特殊性,“人文关怀”是护理文化的基础内容。作为一位医护工作者,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有救死扶伤的意识,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成为了护理文化的基本内容。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行业特殊性要求医护工作者拥有过硬的本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了医院护理文化的必要内容。真正具备这些要求的护理工作者才能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专业护理人员,用自己所学技能救死扶伤,为病人减少病痛,并运用自己的人文素养为病人解决精神上的痛苦。就目前而言,医院护理文化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先进科技的发展和帮助下不断提高。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护理工作提供了成熟的科研条件,医护工作者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在良好职业素养的作用下不断攻克如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等医学护理难题,人文关怀理念也不断地渗透到护理工作中。但是,医院护理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医护监管制度不够完善,一些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达不到要求,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对护理工作不够重视,并且不尊重患者,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护理人员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不良影响使得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形象受损,护理工作难以改善。医院高高在上的神圣感也使得患者失去自我,加之人文关怀不够,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因此,护理文化的建设和完善更为迫切,医院护理文化融入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势在必行。

(二)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及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就卫生学校教育面向的行业和岗位的特殊性而言,它要求具有普通高校的和中等高校的基本特征,拥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目标。在彰显自己的建设目标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职业性和行业化方面。普通高校教育一般知识性比较强,但是卫生学校作为职业学校的一种,必须要强调职业性,护理专业需要更多的是专业性,面对病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要想做好护理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还需要具备优秀的护理专业素养和技能,必须有职业性的实践能力,在面对各种病人的复杂情况时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应变能力。其次,校园文化的社会化建设。学校是社会成员和组织的一部分,它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等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意义就在于培养人才,使得学生在走向社会时能够胜任在社会中的角色。“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也体现了医院社会化的文化特色。卫生学校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患者的利益,从患者的需求出发,这有利于为学生提供社会化的护理行为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进一步优化医护团队的组成,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三)医院护理文化与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医院护理文化是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殊的部分,职业学校的文化教育是基于普遍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再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卫生学校作为职业学校,只有融入医院护理文化的建设才能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医院护理面对的是患者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卫生学校接受教育时必须要适应这一行业的角色转换。因此,把医院护理文化融入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多元文化下成才的毕业生,才能减少对临床护理环境的陌生感,在学习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快地适应护理的工作环境。

(四)融入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医院护理文化的主要内容

1.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护理文化爱因斯坦在1931年对美国加州工学院的护理专业学生说过:“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1]“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的融入是建设卫生校园文化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护理工作的精髓,也是护理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建设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护理是一项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学科和工作,对人的关怀极为重要。所以,卫生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重视学生的需求,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及时地关心他们,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他们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有更好的角色转换,能够自觉地将人文精神运用到以后的护理工作中,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服务每一位患者。

2.护理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融入作为职业教育,卫生学校的文化建设应该加强护理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融入。卫生学校应该不断地向学生传达护理人员行为规范和准则,坚持树立人文关怀的价值观,热爱护理工作,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对工作和病人负责,努力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需要,帮助病人调整心态与病魔作斗争。尊重病人的意愿和权利,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维护患者的权益,并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营造和谐的同事关系,自尊自爱,不接受病人任何形式的馈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校风,从而为以后创建良好的工作作风,为患者创造舒心的休养环境打好基础。另外,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卫生学校的学生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正确地认识护理专业的职责。卫生学校把先人后己、服务他人、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爱医院、关心患者等医院护理文化的精髓融汇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道德和情感,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更好地转换角色,转换为服务他人的意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改变了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了学生在职场的核心竞争力,满足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也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创造和谐文明社会。

3.护理行业基本制度文化的融入“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的保障,医院的基本制度是医院正常秩序得以进行的保障机制。护理行业的基本制度文化是医院护理文化规范化的体现。它的作用在于强化护理人员的职责意识,规范医德;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有利于责任制的实施等。卫生学校将医院护理制度文化逐步渗透到校园文化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责任心,能够做到自律,遵从医德,做好为患者服务的准备。这些制度,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警防范意识,诚心对待医护工作,培养医德操守,树立预防各种差错、事故的意识,谨慎对待生命问题;能够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医护规范,进而营造医护行业的良好风气,让医护行业和医院的行为更加规范有序。

三、优秀医院护理文化融入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手段

(一)实现课堂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卫生学校的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它对实践的要求特别高,这也必然决定它的校园文化应该是传统结合实践的模式,应该树立基础学科服务临床的理念,把临床疾病或案例作为教学的教材,结合授课的内容,采用引导启发式、研讨式等进行教学,把临床经典案例、护理资格考点和相应试题放进课堂,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科学仪器和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手段上,应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深入浅出的教学内容,把复杂难懂的医护知识更为形象生动、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利用图片的形式把医学上的相关肉眼难以看到的病毒、细菌等演示出来,帮助学生更精准地了解疾病产生的原理和形态,提高他们在以后的医护工作中的效率。

(二)实现课外活动的素质拓展效果课内教学具有严谨性,难免会枯燥乏味,医院护理文化如何能更好地融入卫生学校的建设,需要借助第二课堂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益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人文素养。课后教师可以进行护理相关专业思想道德教育,介绍护理专业行业发展状况及就业前景,为学生指引就业方向。在教室、走廊等张贴护理行业名言警句、名人介绍,让学生感受到护理行业的神圣和伟大,在报栏张贴护理就业信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另外,积极开展护理知识竞赛、保健知识竞赛、简单护理实操技能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护理工作文化的真正意义。

(三)加强医院护理人文教育的渗透,强化护理职业素养教育卫生学校培养的人才以后多是工作在生命的第一线,护理工作更是要与患者多接触的工作。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还病人健康的重要保障,护理工作人员和病人是零距离的接触,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关怀尤为重要。一位高素质的护理工作者给予患者应有的关心和尊重,会获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更有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良好的护士形象能够让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勇敢地面对疾病,有利于医院正面形象的塑造。强化护理职业素养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能够增强护理的安全性,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医护关系。优秀的校园文化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团队,是卫生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

(四)优化师资团队,强化“领军者”的作用作为卫生学校的教师责任重大,他们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在临床见习时给学生提供指导。我国卫生学校聘用一部分双师护理教育工作者,在护理工作实践中不仅丰富了专业知识,还提升了职业道德水平,他们热爱护理工作,拥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带头人”的作用。目前这一队伍还不够壮大,要更好地发展护理行业,建设优秀的护理文化,必须壮大专职护理教师的队伍,提高师资力量,引导学生更好地走向护理岗位,为患者服务。(五)实现课程文化的对接在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课程的效用举足轻重,合理的课程及文化的设置有益于加快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一般高校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课程,课程文化是把医院护理文化融入卫生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好媒介。因此,护理课程应该体现医院的文化,要有学科的科学性、人文精神,具备社会性,做到以理论为基础,加强提高实践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充分利用医护行业优秀文化和人才的优势,采用专家的临床意见,制定现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加实训。另外,卫生学校应该积极投入实训器材和设施,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课余积极联络相关医院接受学生见习实习,为医院护理培养优秀的人才;积极建立护理实训中心,模拟医院病房、产房、重症监护室等实训室,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规范护士角色和用语,规范实训流程,认真对待实训中心的各项训练,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提前转换角色,具备护理服务意识。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