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教育措施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殊学生教育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聋哑人有是我国众多人群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人数同样占着很大的比例。特殊教育学校中聋哑学生的比例也很高,在特殊教育学校要教育好聋哑学生,就必须了解聋哑学生特殊的心理状况,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使聋哑学生有一个相对健康的发展。
一、聋哑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1、自卑、孤僻、不合群。聋哑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或存在的障碍,决定了他们不能正常的参与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普遍有自卑感。从而导致了他们心理上的不健全。具体表现在遇到事情总是消极、悲观,自己认为不如人。不会主动与人交流和沟通,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合群。因为不能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又渴望身体的残损得到补偿而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他们的孤独感更加强烈、更加持久。
2、偏激、自私、仇视。因为身体的缺陷导致聋哑学生普遍看待问题片面、绝对又极端。他们对正常人既羡慕又抵触,而且仇视,甚至有攻击的心理,曾经有一名聋哑学生就用石子划过一个青年教师的汽车。学生由于听力失聪加上语言沟通等障碍,他们经常会误解正常人。对于家人对他们的关爱和提出的要求,也会表现出不理睬,甚至反感。在日常生活中,聋哑学生经常都会有情绪不稳定,时常焦虑,会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发火。
3、焦虑、抑郁、易发脾气。尤其是后天失聪的学生更是难以接受残疾的现实,几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
4、嫉妒、保守。聋哑学生一般都学习勤奋刻苦、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但是,这样的学生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对强过自己的同学背后议论冷嘲热讽、挖苦打击;在人前装出一付对成绩无所谓的样子,而在背后暗中较劲;他们还不愿意帮助他人,也从不虚心向别人请教。
5、独立性差、自制力弱。聋哑学生自我意识的一个共性就是独立性较差;缺乏独立见解、依赖性强,对一件事的看法不是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而是去看别人怎么评价、怎么看。另外,由于他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以及他们自尊带有的盲目性和脆弱性,对形成良好的自制力极为不利。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表现出固执己见、任性冲动、感情用事;或者走向另一端,懦弱、畏缩和自暴自弃。
二、聋哑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聋哑学生本身的原因。其一因为听力和语言的缺失使得他们与人接触和交往具有局限性,这就产生了自卑等不良的心理,从而导致了上述心理问题的产生。其二聋哑学省自身的缺陷,也使得他们对家人,对教师产生了过分的依赖感。希望得到更多的照顾,没有独立的习惯。其三部分聋哑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这是聋哑学生更加自卑的原因。
2、来自聋哑学生家庭的原因。其一,有些聋哑学生家庭对他们情感上的不足。表现在因为由他们的存在显得家庭的不完美,认为是一种不幸。甚至把他们当作一个累赘,这样,直接的致使@哑学生产生了不健全的心理。其二,有些聋哑学生家庭对他们情感上的过分关爱和照顾。聋哑学生的家庭成员会觉得他们本身缺少正常人的健康,直接把他们当成病人来照顾,致使聋哑学生性格中有自卑、任性、依赖等心理问题出现。
3、来自社会带给聋哑学生的压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聋哑人的嫌弃和歧视也给聋哑学生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种伤害也使得聋哑学生对这个社会产生了仇视心理。
聋哑学生的消极个性心理除了上述原因,还由于他们的认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导致他们产生自闭倾向的心理状态。他们对有声世界的语言信息产生陌生、茫然、甚至抵触的表现,尤其对口语缺乏自信、有畏惧感,这就要求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方法,把握他们的个体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实施兴趣教学,为他们学习语言、学习为人处事、学习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聋哑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措施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特殊教育学校要准确掌握聋哑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应教会学生做人。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必须强化生活常规管理,以培养聋哑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生活技能等。
1、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常规管理主要包括食堂常规管理、宿舍常规管理、图书馆常规管理、集会常规管理等。学校通过制定或执行与以上内容相关的规章、规则、学则、学规等,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做出规定,这些规则明确了学生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对于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积极的作用。
2、生活技能的培养
生活技能的培养,是生活常规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加强自理、自立、自强的生活技能的教育,使学生能够适应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生活,只有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才能融入主流社会。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应特别重视生活技能养成教育,为学生能平等地参与生活、享受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习常规管理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习,特殊教育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也是加强学生学习常规管理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加强学习常规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等,可以为学生顺利有秩序地进行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4、心理调适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康复,一方面是身体机能的康复,另一方面是心理的康复。学生的成长,不仅是身体的发育和思想的成熟,而且意味着心理的日益健全。在关注学生生理变化和思想动态的同时,必须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能只有生理上的照顾和思想上的关心,还要加强心理上的辅导调适。
篇2
关键词:特殊学校;学生;道德品质;问题分析;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71-01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道德品质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居核心地位,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教学中,明确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把握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是提高道德品质教育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本人从工作的实践中来谈一谈如何培养特殊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特殊学生道德品质的特征分析
1、特殊学生道德品质呈现普遍性特征
当社会日益前进、发展之时,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的教育,其意图已不再是单纯的为特殊学生培养独立生存的本领,更是意在使特殊学生如普通人一般,展现自身特征和能力。因而,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的教育工作需进行改革,将道德品质教育普遍性特征的几点呈现融入日常教学,使其为新的教育意图服务。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的道德品质教育的普遍性特征大都通过如下两点呈现:道德品质教育是一项广泛需要的工作;特殊教育逐步呈现出大范围的特征。
2、特殊学生道德品质呈现独特性特征
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的道德品质教育的独特性特征大都通过如下几点呈现:一方面,特殊学生的内心想法较为特殊,相当一部分特殊人群很难正视自身的特殊现状,进而造成内心世界的封闭、孤僻、脆弱、焦虑等。这一部分特殊人群一旦步入社会,上述内心活动会变得愈发严重。因而,要求教师以特殊学生的内心想法为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内心活动,并探究其成因,进而施以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另一方面,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的教育应采用科学的途径。若要达到教学途径的科学化,便要求教师掌握相应的心理分析技巧,通过针对性的分析,促进教学途径的创新。
二、特殊学生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乏味,说教内容偏多
长久以来,在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大都采用乏味的、强硬的道理轰炸方式,以枯燥的语言讲述着抽象的文字符号,学生则普遍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在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谈话的过程中,也都呈现出教师从始至终的说教,学生从始至终的听。但是,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因其身体条件的特殊性,更是因其内心活动的特殊性,此种乏味的道德品质教学模式并不受用,无法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更无从谈及教学质量的优化。
2、社会、家长所引发的消极情绪严重
在长久的教育过程中,社会和家长却呈现出显著的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教育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家长将关注的重点过多的置于特殊学生的独立生存本领上,而未给予思想教育足够的关注;另一方面,家长的消极情绪较为严重。通常而言,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康的,因而,一旦得知孩子存在身体障碍时,无法掩饰内心的失落和焦急。除此之外,特殊学生因身体的障碍,使得在理解社会方面存在匮乏,并且,一些正常人常常对于特殊人群持有偏见想法。
三、加强培养特殊学生道德品质的措施
1、强化特殊学生在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
尽管特殊学生在身体上存在障碍,然而,其自尊意识较为严重,有时出于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考虑,会将其道德标准无限制降低。因特殊学生在听说方面存在限制,造成其活动区域的相对受限,因而,其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较普通人滞后。因特殊学生的身体限制所致,其对于物质具有本能性的占有欲望,以及严重的自我心理,因而,强化其考虑他人感受的教育同样十分重要。与此同时,还应强化特殊学生的合作精神、互助意识以及关爱情绪,从而强化特殊学生对于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以便实现道德教育的推动。
2、提升社会、家长的参与程度
为了提升道德品质教育的质量,单纯的依赖校园教育根本无法实现,应有社会、家长的一同参与来完成。在某些情况下,学生通过校园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培养,然而在回归家庭或者步入社会时,却遭遇消极因素的打击,使得道德品质教育遭受了严重的禁锢。由此引发诸多学生对校园教育心生不满,进而对特殊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造成了限制。社会、家长在特殊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担当尤为重要的角色,在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特别指出一点:社会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人的成长进程中产生着独特影响。因而,学校需要在必要的时间同社会和家长进行沟通,加大同二者的沟通频率,并且利用多样性途径,将校园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增强道德品质教育的效果。
总之,针对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道德品质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教学模式乏味,说教内容偏多,对于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足,社会,家长所引发的消极情绪严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特殊学生道德品质的几项措施建议:强化特殊学生在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提升社会、家长的参与程度,改革培养特殊学生道德品质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策略改进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1-0190-01
近些年来,社会各界愈发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特殊教育也因此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特殊教育面向的学生群体,在身心发展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全面了解教学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开展工作。笔者在此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以及应当如何采取改进策略,促使特殊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专业的特殊教育数学教学师资人才。目前我国的各大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资人才,基本都是面向普通教育學校的,而针对特殊教育学校或者行业培养的师资人才是很少的。这直接导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人才缺乏,而且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情况特殊,教学难度大,对教师的要求更多、更高。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并不完善,教师的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都不是很理想,导致很多专业人才在工作后产生心理落差,选择离开这个行业。这些都进一步加重了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人才缺口情况,尤其是像数学这类教学难度较大的学科,更是缺乏师资力量。
1.2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缺乏自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身体或者心理、精神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有的听力存在障碍,有的视力存在障碍,有的行动不便……这些异于常人之处,给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异样眼光,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自卑的心理。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年龄还很小,心智还非常的不成熟,意识和思维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变得自卑,胆怯,缺乏自信。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思维是很难纠正的,而且这样的心态一旦被带入到学习中,会极大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1.3学生个体差异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他们无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从小正常的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且根据学生缺陷的不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可以分为听障、视障等不同的类别。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学采取的方式也截然不同,这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4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有限。因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很多时候都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和听障的学生交流需要用手语;借助助听器,读唇语等。而且特殊教育学校的很多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不愿与人过多的交流,难以对人产生信任感。这导致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前很难进行有效的交流,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有限,必然会影响到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1.5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很考验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情况特殊,更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但是从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和传统的,教学作用比较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缺乏趣味性,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应对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问题的改进策略
2.1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师资人才。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是更需要人用爱心和耐心呵护的天使,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笔者认为,我们必须从社会层面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宣传力度,而且应当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制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特殊教育行业从业者的薪资。这样一来,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特殊教育中来,可以更好的为特殊教育事业培养和引进专业的人才,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2.2加强心理辅导,提升学生自信。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这群孩子来说,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年龄尚小,更容易进行引导,即使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情况也不会太严重,只要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是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心理辅导的重点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提升自信心。
2.3抓住学生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抓住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教学。比如面对听障的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面对聋哑学生,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总结而言就是一句话:必须要因人、因事选择合宜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做好教学工作,让学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学。
2.4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选择做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之前,从业者必须要掌握好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技巧,比如会手语,懂得盲文,会唇语等等。而且必须要对接受特殊教育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在工作中教师也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己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够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到位了,教学工作就能够更顺利的开展下去,数学教学的效果自然也就会更理想。
篇4
[关键词]中职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13-02[ZW(N]
[作者简介]蔡定斌(1969―),男,广西桂林人,本科,桂林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讲师。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国家培养大量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中职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初中阶段的学困生,这部分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较差,而且纪律松散,有些学生甚至处于违法边缘,这加大了中职学生的管理难度。中职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做好中职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培养和管理中职学生的关键。
一、中职学生特殊群体的含义
中职学生特殊群体是指中职学生中具有较严重的缺点或不足的一类学生。根据学生存在问题的不同,可分为纪律松散、学习困难、生活贫困、心理障碍、患病残疾等特殊群体。若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或改变特殊群体学生状况,则一方面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走上正确人生道路,并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另一方面能较好地扭转中职学校纪律差、学习风气不佳等不良习气,为建立和谐校园起到关键性作用。笔者对所在学校通过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思想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并设计符合在校学生实际情况的问卷调查表,对广大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及汇总,将在校特殊群体学生划分为经济特困、学习困难、纪律松散、心理障碍及患病残疾等几个群体,特殊群体学生数约为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其中纪律松散、学习困难学生比重最大,这部分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
二、中职学生特殊群体思政教育的对策
中职特殊群体中的经济特困生随着国家对贫困学生扶持力度的加强已基本解决,因此,中职学校主要是针对纪律松散及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帮扶及提升。人的行为与个体的思想意识有很大的关联,提升中职特殊群体的思想修养,是帮助这部分学生重新进入正常学习和生活的直接有效方法。
(一)抓住军训时机,为学生创造生活新起点
对于从初中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每一个新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他们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为抓住这一教育关键期,学生处要求班主任多途径了解学生情况,如通过生源所在地学校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生活背景及行为特点,及时建立并更新学生思政档案,动态掌握特殊群体情况,并注意对学生档案的保密。军训是中职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教官这个角色对青少年来说是非常有凝聚力的。据笔者所在学校桂林工业学校多年统计,军训期间是违纪现象最少的时期。在军训期间为学生树立正面角色,鼓励特殊群体学生特别是纪律松散学生积极上进,对他们的正确行为及时肯定、表扬等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其自觉约束行为,逐步走上正途。
(二)改革德育课程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德育体验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改革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实效性,是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直接的手段。大多数特殊群体学生不良人格或行为的形成是由于其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指引,缺乏关心、关爱、友爱、互助、成功的体验。在德育课程中按照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情境,由学生扮演其中角色,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三)改革学生管理制度,鼓励学生“改过立新”
特殊群体学生的转变需要通过教育和引导来实现。传统的学生管理制度将学生的行为严格地分为对错,其对于一般学生的管理是有效的,但对于特殊群体学生则直接划分为错与惩,将其抛弃到对立面。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逐步建立的关键时期,常因缺乏经验而犯错误。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育人更是要因人而异。传统学生管理制度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使特殊群体学生被动地划分到不良群体中,违背了学校教书育人的初衷,不适应中职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本着育人的原则,新的管理制度应采取弹性管理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改错的机会,比如学校可以在学生违纪处分办法中规定,表现好的违纪学生在受处分半年后可以申请降低处分级别直至撤销处分,这就在警示的同时也打开了接纳改过自新的大门。
(四)加强预防机制,分类指导,实施全面有效管理
1.跟踪学生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将工作重心放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而不是事后处理,避免陷于“预防措施不严―事中处理不当―事后处理困难”的恶性循环。把重心放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学生特殊群体名誉,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关键,也是实施各项措施的基本原则。
2.明确特殊群体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措施。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心理自卑而引起的心理问题。作为学校,应严格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作为教师,要多关心、多鼓励,鼓励他们自强自立、艰苦奋斗,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挑战,学文化、学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创造美好未来。纪律松散的学生往往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只是单纯地通过谈心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现状。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处通过合理安排学生宿舍成员,以宿舍为单元,让学生相互帮助,以优秀学生带动后进学生克服懒散的坏习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要开导学生,深入了解造成其学习成绩差的原因,重树学生“我能学会”的信心。任课教师则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耐心和关注,让学生学会、学懂,重树学习信心。在学生之间则可由品学兼优的学生做组长,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开展帮扶活动。实践证明,这一举措不仅使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助互爱的优良品质。
3.做好教育规划,分阶段管理教育学生。中职学校各年级学生学习任务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让学生特别是特殊群体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应当结合各年级特点分阶段管理教育学生。一年级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教育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积极向上。在这一阶段,班主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班主任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为特殊群体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并跟踪关注,设计引导策略。二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由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因此,引导其爱专业、自觉学习专业是首要任务。此阶段可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升工作能力,体会学习知识带来的实惠和快乐。三年级学生面临着毕业后的选择,因此,重点应放在就业上。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及能力的培训,增强学生自信心,帮助其顺利踏上就业之路。
4.建立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多途径掌控学生思想动态。(1)建立家校联系平台,实现学校和家庭联系的制度化,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行为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是家长与学校的共同目标,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可以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策略。作为家长,则可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与学校步调一致地帮助和教育学生,提高教育质量。(2)建立完善的班主任负责制,有利于学生情况的实时更新。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班主任经常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建立学生特殊群体个人档案。同时组建优秀、负责、被同学认可的学生班委团队。班委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班上同学共同生活,最容易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补充遗漏信息,可以降低突发事件发生概率。(3)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手机俨然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核心,QQ、博客等平台是学生吐露心声常用的渠道,加入学生QQ群,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通过网络沟通,缩小与学生的距离,可让学生相信教师,接受教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常永强.关于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版,2011(12).
[2] 李晗.影响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1(5).
[3] 程允华.新时期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3(3).
篇5
关键词:法国;特殊教育;政策举措;残障人士就业
特殊教育是法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是世界上实施特殊教育的先驱,全球第一所聋哑学校和第一所盲校都诞生于巴黎。法国也是最早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系统训练、最早设立智力障碍儿童学校的国家。随着法国特殊教育法律体系的形成,以及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特殊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有了新发展。
一、主管和监督机构
法国的特殊教育(Pédagogie Spéciale)由国民教育、科研和高等教育部管辖,同时接受社会事务和卫生部、妇女权益部和司法部监督指导。国民教育部为有需要的特殊学生提供帮助,同时管理有残障学生的班级和院校。政府有法律义务支付残障学生的学习、医疗费用和特殊教育教师的费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特殊班级和普通班级特殊学生的教学、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等。社会事务和卫生部拥有医教部门的管辖权,尽管社会教育机构由省政府提供经费支持,但社会事务和卫生部负责监督社会教育机构和管理医疗机构。社会事务和卫生部所属的“家庭与儿童代表处”(Ministère délégué à la famille et à l’enfance)主管特殊教育人员津贴的发放、特殊学校与护理机构的监督。
二、法律法规
特殊教育一直受到法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特殊教育回归主流运动始于1975年7月,国民议会通过的《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即《哈比改革法》)为其奠定了基础。1990年,法国《教育法实施条例》中也有关于学前特殊教育的规定,这为法国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05年2月11日颁布的《残疾人权利和机会平等法》明确规定,残障学生有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权利,成为法国残障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2007年9月,法国高等教育部、社会事务和卫生部与法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Conférence des Présidents d’Université, CPU)共同签署《大学残疾人》(Charte Université-handicap),旨在保障残障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顺利入学。该建议各大学设立专门服务机构,负责辅导有身心障碍的大学生。2012年,法国政府修订了《大学残疾人》(Nouvelle Charte Université- handicap)。
近年来,法国政府不断完善《残疾人权利和机会平等法》,在服务、入学、就业、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方面满足残障人士的期望,从法律上规定创建大区“残障人士之家”(MDPH),向残障人士及其家人提供接待、宣传、帮扶、咨询等服务,同时向广大公众宣传残障人士扶助政策。
2012年7月23日颁布的相关援助残障学生法令(Décret n° 2012-903)规定,“残障人士之家”是为残障学生提供援助的专门机构。
2015年,法国社会事务和卫生部、妇女权益部颁发的《残疾人援助指南》和《残疾儿童援助指南》指定负责残障人士事务的政府部门为“残障人士之家”。“残障人士之家”由国家、地方公务员及相关医疗、心理、教育、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为残障人士提供综合,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残障人士身份的确认和残障等级评估,以及残障人士福利的申请和发放,同时开展残障人士托养和居家护理、就业指导和援助、医疗评估、康复指导等工作。
三、相关举措
法国的特殊教育是针对各种程度的残障儿童实施的教育,一方面主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达到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目标,重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和特殊儿童幼小衔接问题的探索;另一方面,注意发挥家庭和社区在特殊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法国特殊教育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能力,使其尽可能多地获得知识、运用知识。
《残疾人权利和机会平等法》明确规定,残障人士享有在普通学校就学的权利。为保障残障儿童入学,法国设立了多种形式的特殊教育通道,主要包括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短期特殊班、长期特殊班、特殊学校、医疗-教育机构,以及医院教学、居家教学等各种形式。
在普通班级就读的残障学生需要在校生活助理人员或特殊教育和居家护理服务中心(Service d’?ducation Spécialisée et de Soins à Domicile)的帮助。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的残障儿童多为肢体残疾、身体虚弱、弱视、重听类儿童。
无法在普通班级就学的残障儿童可在经过改造的班级就学,包括全纳班级一级(classe d’inclusion scolaire,CLIS)和全纳教学本地化班级二级(unité localisée pour l’inclusion scolaire,ULIS)(见图1)。由家长与相关机构共同决定让孩子接受的特殊教育,可在医学教育研究所(IME)、医学职业研究所(IMpro),以及治疗、教育与教学研究所(ITEP)中进行。
近年来,法国在改善残障儿童就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入学的残障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见图2)。2013学年,共有310853名残疾学生就读于法国中小学,其中普通小学有141565名(公立学校占90%),普通中学有97595名(公立学校占84.1%)。此外,部分学生就读于特殊教育和医疗机构。2014年,残障学生国民教育预算为15亿欧元。
国民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供全纳制教育培训计划以提高残障学生入学率;照顾各相关方利益,满足残障学生的专业化和数字化特殊教育需求。
四、促进残障人士就业
2013年,法国对3940万15~64岁就业人口开展的调查显示,其中,有6个月以上的残疾证明的人数为550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4%)。2013年,法国残障人士的失业率为18%,远高于普通劳动者的平均水平(10%)。
残障人士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行动不便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比如,进入法国银行业的最低学历要求是拥有高中毕业证和两年大学教育。然而,目前法国83%的残障人士不具备这一学历。
法国就业健康福利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横向联系并密切配合,建立了一系列配套措施。这些举措包括特殊学生的鉴定过程、安置方式,特殊教育委员会的功能,统合教育班级教师助理的设置,在家自行教育的措施,以及特殊教育师资、特殊教育或就业福利体系相关行政人员的专业训练要求等。这些共同构成了法国促进残障人士就业的制度。
五、发展残障儿童家庭教育
家长参与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和干预工作,是当前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法国的《教育法典》和其他相关教育法律、政令,都对家长参与学校生活的权利给予保障。在法国,家长积极参与特殊教育的决策、实施,维护自己及其残障子女的各种合法权益。此外,法国成立了由家长代表及教师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每年召开2~3次会议,讨论课程设置、教育计划、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
随着特殊教育的逐步普及,家长的努力方向有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再需要为子女的上学问题奔走呼号,转而成为特殊教育计划和政策制定的积极参与者。为了强化家长参与特殊教育,有的法令还对家长参与的权利做了规定。
篇6
关键词:特殊学校 语文 创新研究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涵义
特殊教育学校是由各个地区的政府、社会中的一些团体和组织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学校,其主要教育对象是社会中一些残疾儿童或者青少年。特殊教育学校是对这类孩子实施义务教学的学校,通过基础义务教育让这部分孩子可以获得最基本的知识、开发思维模式、树立乐观的心态、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更多心灵方面的成长,治愈学生心理的自卑,从而让这部分学生可以有自己更加精彩的人生。
二、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特殊教育学校会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知识,其中语文教学就是学生认知世界的第一门课程,所以,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语文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近些年,国家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尤其针对语文教学,国家更是号召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实施创新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保证这些残疾学生在接受基本教育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语文教学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在于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对语文教学实行创新改革,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渐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保障这些残疾学生的道德品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增强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现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其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离,很多教学手段也比较守旧,使得其语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或缺陷,对于这类学生的语文教学就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但是,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并没有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需求,也没有顾忌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语文教学方式的单一,毫无新意,对本来就带有生理缺陷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这不仅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加无法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过于书本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经常按照书本进行朗读和讲解,而且让学生反复阅读,会使得学生经常面临重复性的知识内容,这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这些带有残疾的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对他们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语文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忽略学生的兴趣点,对语文教学内容没有做出合理的更改,致使教学内容缺少吸引力,这不仅造成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低下,而且使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很好的启发,从而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四、创新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对特殊教育学校实行语文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可以全面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一)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来改善课堂氛围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要结合一些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优点,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层次制定一些新颖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式,并将语文知识渗入其中,使学生通过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获得语文知识,逐渐产生主动学习意识,而且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极大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要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将书本中枯燥的知识灵活化,使之带有生动性。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定为一些故事情节,利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得语文知识,掌握语文知识;教师也可以增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如增添游戏、趣味的图片和短片等,利用这些色彩性强、趣味性高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兴趣中获得语文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积极学习心态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对学生各项知识水平的启发性教学,尤其在特殊教育学校中,语文学科更是重中之重。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逐渐开始了解社会,认知世界,从而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掌握更多的文字、语句等,这些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可以逐步开始学习其他学科,并获得全方位的知识。对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学实行创新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心态,还有利于这些残疾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乐观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使得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海燕.“创新”让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熠熠生辉[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篇7
关键词:特殊学校 关爱教育 问题 困难 措施
智力障碍的学生无论是心理方面还是行为上都需要特殊学校对其进行康复教育。本文通过分析智力障碍学生关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对智力障碍的学生实施关爱教育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并重点阐述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个层面对智力障碍学生实施关爱教育的几种方法。
一、智力障碍学生关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在以往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一大部分智力障碍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当差。如张某,男,24岁脑瘫。一家三口住在只有20多平方米的小屋内,家里根本没有经济来源,只靠父母的一点退休金维持生活。还有街道的王阿姨,都已经70多岁了,两个孩子都患有智力障碍,平时只能帮着王阿姨扔扔垃圾,生活状况可想而知。在调查过程中这样的家庭不是少数。
(二)家庭的溺爱
有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不舍得孩子出去受到别人的冷落或欺负。这导致很多智障孩子无法走出家门,无法接受教育。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位31岁的女性,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刚开始的时候母亲让她自己吃饭,后来看到孩子笨拙着急的样子不忍心了,就自己上手去喂饭。久而久之,孩子的四肢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到最后失去了自理的能力。因此,在广大的智力障碍家庭,父母过度的溺爱只能让孩子们渐渐失去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行为与能力。
(三)智力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学校的教育内容过于普通化,在教材方面也没有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特点有效地创新改革。大多数的智力障碍学校都没有对学生进行肌肉训练和感觉综合训练,其教育水平和效果不容乐观,在管理教育方面的模式也非常松散。也有的学校把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学生集中起来一起看管,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着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情况。
(四)专业教师队伍组建不完善
我国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十分缺少,很多学生在选专业的时候,由于不想自己长时间接触智力障碍学生,都放弃了特殊教育专业的学习。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大多都是来自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教师队伍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在教育智力障碍学生的时候没有针对性,很难提高教学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智力障碍学生关爱教育中面临的困难
我国特殊教育的实施一直都是采取特殊学校教育的形式。我国大陆现有智力障碍儿童数量约5136.6万人,0―14岁的智力障碍的患病率为1.07‰,农村为1.46‰,而智力障碍儿童的入学率仅0.33‰。从以上显示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智力障碍儿童数目惊人。因此,目前我国智力障碍教育面临着很多困难。
三、关爱智力障碍学生的有效措施
(一)学校关爱层面
我国特殊教育实施的主要形式当属特殊教育学校,智力障碍的学生属于残疾儿童,他们离开了父母和亲人来到了学校,无法实现生活自理,他们的内心极其孤独。由于他们身体上存在缺陷,这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地融入到集体中。对于特殊教育的教师来讲,让智力障碍学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和真情的关爱尤为重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二)家庭关爱层面
父母是儿童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它影响着智力障碍孩子的心理发展情况。因此,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与家庭关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孩子智力发展受家庭的诸多因素影响,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们。由于特殊儿童无论是在心理方面还是在生理方面都有一些残疾问题,这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正常人难以沟通。在此情况下,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在生活方面也最了解他们,因此来自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对孩子日后的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
再者,良好的家庭环境结合家庭教养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智力障碍孩子的心理健康。相反,父母的漠不关心与责骂会给孩子带来很长时间都挥之不去的负面影响。据调查表明,父母和孩子的和谐关系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关联。如果父母在生活中给予孩子充分的温暖和关爱,非常有利于智障孩子情绪的稳定和人格的发展,这样智障儿童在心理方面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有一些智障孩子的家长不能够正面接受这个事实,也无法理解孩子的特殊性,对孩子不是过度溺爱就是厌弃打骂,这些都足以让智障儿童变得更加胆怯懦弱,并产生压抑和焦虑的不良心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孩子们会模仿大人的做法,用此方法去攻击别人,这样也很容易造成人际交往障碍。由于父母与子女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父母的态度会给智障儿童带来强烈的影响,因此来自家庭层面的关爱尤为重要。
(三)社会关爱层面
目前,社会特殊教育的发展给我国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在智力障碍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更多的先进理念还没有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因此,在进行传统的智障教育的同时,我们必须要重新审视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找到了弊端才能够加以改正,迎头赶上。智力障碍的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提高自身的教育信念,还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关爱所有的智障儿童。只有这样才能让智障教育得以完善,使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好。
从特殊教育的角度出发,关爱教育的实施是学校教育的使命,也是给予学生第二次生命的重要举措。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能让这些智力障碍的学生享受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毛荣建.国内智障儿童性教育探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
[2]廖小利.怎样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
[3]郑小冰.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特殊性;措施
1.前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范围日渐广泛,高职学校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培养出合格的高职人才,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与管理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充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由于受到学生来源、学生文化素质、教师教育模式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存在一些特殊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一定难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高,难以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本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针对性措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顺利、高效的开展,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2.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2.1在招生标准影响下,学生思想具有特殊性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以下两种来源:其一,普通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其二中专、技校、职高等对口毕业生,即“三校生”[1]。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无法进入普通高校的选择,在高职院校就读有很大被动性。这样一来,学生难免会产生不自信、不甘心等心理,甚至产生自卑感,导致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积极性不高,不但不会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而且思想觉悟不高。另外,相较于普通高校的学生,高职院校的生源相对较差,学生成绩、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顺利、高效开展。
2.2在教育目标影响下,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具有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与普通高校教育目标有一定差异性,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较为“直接”,主要为培养具备较强专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日常教育中,学生不但需要接受大学程度专业知识的教育,而且要接受技艺、操作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为了保证毕业拥有较强的可雇佣能力,学生一般在出校门时就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以直接走上工作岗位[2]。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都无暇顾及思想政治教育,即使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识程度不够,错误的认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对毕业后的就业与发展作用不大,这导致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力不从心。
2.3受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在这种“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下,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理论课程上花费的时间都不多。这样,不但减少了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而且让很多学生没有时间及精力对思想政治进行学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模式。
3.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应对措施
3.1注重学生特殊思想的把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职院校相关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学生思想的特殊性。总体上看来,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质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但从学生的心理状况看来,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存在自卑、压抑、抱怨等心理,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不能应用一概而论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应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以学生思想政治现状为依据,给予不同的学生差异性的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另外,高职院校教师应以各专业的课程特点为依据,给予不同专业的学生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从整体上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3.2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当前,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职院校学生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不但应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及职业能力,还需要具有崇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新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思考与更新,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总的来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热萦Ω冒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理想信念的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唯物论等方面知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第三,就业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创业、就业等观念。第四,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3]。第五,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良好的网络礼仪,让学生能够主动遵守网络道德。第六,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与道德素质。第七,民族精神,注重学生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等方面的教育。
3.3调整当前教育模式,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应认识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对当前的教育模式进行一定调整,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更多机会。获得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后,高职应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更新,将网络平台、学生广播、校报等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宣教范围,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一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高职院校应认识到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从更新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接受到系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程凡.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9):53-55.
篇9
“通级指导”是日本公立小学、初中普遍施行的教育措施,即对普通学校中的残障儿童进行特殊教育指导,并设立专门的特殊教育课程。在日本,高中对特殊教育的重视普遍不及小学和初中,因而此举是对高中教育较大变革。
日本《学校教育法》有关特殊教育的条文明确规定了特殊教育的施行对象不止于小学、初中,高中也应被纳入考量范围。但事实上,日本仅8%的高中施行了特殊教育。另外,对残障儿童制定了“个别指导计划”的各学段的情况为:小学92.5%,初中83.7%,高中27.2%。而很多设有特殊教育的高中,其实际施行情况也几乎流于形式。据文部科学省推测,在高中阶段,身心障碍学生占全体学生的2.2%。
在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没有普及的原因之一是高中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性质截然不同,尤其是高考的特殊使命使高中教师无暇顾及特殊教育。另外,高中也没有设立像小学、初中阶段那样的“通级指导”制度。日本文部科学省在2009年便对高中实施“通级指导”制度进行了讨论,但当时由于时间调整而延缓了“通级指导”的制度化进程。近年,随着全纳教育的推广,日本将在2016年实行《障碍儿童歧视消解法》,因为公立学校有义务对残障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的构建成了当务之急。
也有不少高中教师反映,高中具有独特性,不能完全照搬小学、初中的做法。 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大,可能会对脱离整个班集体的单独性特殊教育辅导产生反感,也难以得到家长的支持。
篇10
关键词: 特殊家庭学生 教育方法 管理措施
和谐家庭对学生健康心理发展是不可替代的教育要素。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离婚率、犯罪率、交通事故等大幅增加,致使现代正常家庭体制分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由此产生单亲家庭、离婚后重新组合家庭、寄养家庭、罪犯家庭等多种特殊家庭类型。本文对几类特殊家庭学生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做分析探讨。
一、关于几类特殊家庭学生的分析
(一)贫困家庭学生。当前,不论城市或农村,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家庭。家庭的困窘境况与父母的言行神色等不可能不影响子女的心理状态。这些学生的家庭条件困难、受到部分学生的歧视,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一定创伤。他们有的心理封闭、孤僻、自卑、畏怯,有的任性专横、自私冷漠、处事武断偏激。自制力不够强,遇到不称心的事容易发脾气,有的甚至存在叛逆、怨恨情绪。
(二)婚变家庭学生。父母离异,他们或者与父母中的一方生活,或者暂时与爷爷、奶奶等其他家庭成员或亲属生活。这种家庭上的破损与情感上的残缺,使这类学生有一种被遗弃感。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差,学习成绩低,学习缺乏自信,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有些学生甚至有厌学倾向。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时,很避讳谈及父母或家庭的情况。
(三)灾变家庭学生。此类家庭受到自然灾害、疾病重症或意外事故等侵袭,而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或家庭成员身体上的伤害。此类学生心情往往变得低沉消极,心理脆弱,学习精力被转移分散。他们经常神情恍惚,注意力很不集中。这种由于灾变引起的心理问题将影响他们很长一段时间。行为习惯令人担忧。学生行为问题比较多,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小偷小摸;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花钱大手大脚,有的沉迷于电视、录像、游戏,由于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比较差,正常家庭教育缺失或无人管教,很容易陷入犯罪或者被坏人利用的境地。
(四)打工家庭学生。此类学生缺少父母关心,往往被委托给其他人照顾,生活上难以得到周密细致的关怀,更重要的是此类学生的直接精神支柱因父母外出而产生动摇。他们遇到小困难就易产生挫折感,易自我放弃,意志上显得不够坚定。由于这些留守学生成为家庭的支柱,有些学生会表现出与他们年龄极不相符的成熟。
(五)优势家庭学生。优势家庭指具有一定权势、金钱或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家庭。此类学生对很好的学习资源有时不注意珍惜利用,吃苦耐劳意识不强。班级活动中,大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同学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他们会表现出很强烈的先天优越感,有一种大哥大或大姐大的风范。
二、相应管理措施
针对以上几类特殊家庭学生的各种心理情况,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一)建立班级档案制度,积极规范管理。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如家庭情况、个性特点、特殊经历、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社会交往等,在新生开学当天,让学生填写基本信息登记表,建立专门的特殊学生档案,当然有的特殊家庭的情况从信息表中显现不出来,需要后期细致了解。
(二)架起爱的桥梁,使学生感受到温暖。班主任应该“爱”字当头,尤其对特殊家庭的孩子,我认为“情感投资”胜于一切。与他们建立感情基础,才能听得进我们的教诲。
(三)建立沟通机制,适时了解情况。谈话是与学生最好的沟通。针对特殊学生的具体表现,分别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耐心细致谈话,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肯定和表扬,对他们的错误及时批评,帮他们分析错误原因及危害,促使他们提高认识,并且对他们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规范他们的行为。当然谈话内容是否切中要害,谈话时机是否最佳,是谈话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可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室。当然除了与学生的沟通,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
(四)积极进行心理疏导。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他们的行为动机往往很单纯。守法但不遵纪,不至于违法犯罪,但小问题不断,违反校纪班规是家常便饭,且有屡教不改的特点;道德认识不能支配道德行为,自制力差。他们大多对事物有正确评价,但不能以此要求自己;既自卑又自尊。常因自己的所作所为和他人的评价而产生自卑感,但很难容忍别人看不起自己,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班主任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心理障碍问题消融或合理宣泄、转移,最终达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