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儿科方向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医学儿科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医学儿科方向

篇1

[关键词]培养模式;考核体系;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01-0051-03

1998年,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草案),临床医学由原来的五个专业调整为临床医学一个专业,儿科医学专业即停办。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侧重于以优质及特色取胜,塑造新世纪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为适应社会需求,分设儿科医学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尤为重要。

一、儿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走访调研

我院针对目前儿科医师缺乏的实际情况,通过调研国内两所开设儿科专业的医科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学习其成熟的培养经验及管理模式,并参观其儿科技能实训室,为我院儿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借鉴并积累宝贵的经验。

(二)专科医院人满为患,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科诊室萎缩

由于儿科医师高风险、低回报的就业现状和教育部对儿科医学专业停止招生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医学院校毕业生鲜有人愿意从事儿科诊疗工作。以天津市为例,在53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有20所不设儿科床位,3个医学中心有儿科床位82张,5个区域医疗中心有儿科床位110张。此外,儿科的二级学科只有内科。综合医院儿科萎缩,专业人才断档,高水平儿科医师匮乏,儿科诊室设置不全,诊治能力下降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儿科卫生专业的发展。

二、儿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导向失衡,致儿科医师缺乏

1998年,国内医学院校陆续撤销儿科医学专业,只在研究生培养阶段设有儿科专业方向。统计显示,在停办的十余年间,全国儿科医师的数量只增加了5000人。最新研究表明,中国0岁~14岁的儿童超过3.2亿人,而每千名儿童有0.2598个儿科医师,美国则为1.4588个。参照美国的标准,中国儿科医师的缺口达20万。

目前,我国本科培养阶段对于临床医学不设专业方向。现仅重庆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十余所儿科教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医学院校继续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医学)的模式坚持儿科专业人才培养,每年共招生四百余人。天津市的医科院校暂无本科层次的儿科专业招生,这说明天津市培养儿科医师的任务更加紧迫。

(二)现实因素影响,致儿科医生缺乏

综合医院出于经济效益、医疗风险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忽视儿科诊疗方面的建设,造成人员梯队断档,二级以上医院儿科医生人才队伍日益萎缩。具体原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儿科专业教育介入晚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于2013年开始在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学生中按照专业动员、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筛选出60人左右重新组班,作为儿科专业的特需人才进行培养。现已有两届在校生,共计105人。但这些学生在进入儿科专业学习之前,没有接受过儿科专业思想教育,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儿科学研究目的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对儿科专业的特殊性缺乏认识。

2.缺乏完善的培养方案

随着国内医学院校陆续在本科阶段取消儿科学专业,其培养方案也随之调整。多数医科院校对于课程设置本着突出重点、保持特色的原则,对专业性强、适用面窄的小儿外科学和小儿传染病学学时大幅度削减,同时将小儿内科学与内科学中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增加内科学的课时数。

3.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儿科专业切实有效的考核体系不健全,内容多侧重临床医学专业,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及实践中具体因素的制约而没有儿科专业特色的考核。

4.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

独立学院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教育机构,是本科第三批次录取,即大家常说的“三本”。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卑感,这种负面情绪从在校就读一直延续到就业竞争中。同时,由于独立学院在社会上存在时间短,大众认可度不高,也加重了学生择业时不自信的心理。如此,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日益凸显,在择业时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找到工作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三、儿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政策引导为首要,加强儿科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儿科专业人才缺口大,现行培养体系与儿科特征脱节。在2012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世界健康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儿科住院医师培养研讨会上,专家呼吁医疗行政机构应当正视儿科医师紧缺和培训体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医改政策应向儿科倾斜,支持儿科从体制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完善。

2014年11月,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各类医学专业协调发展,特别要加强儿科、精神科等临床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可见,国家已开始关注儿科专业人才缺乏的现实。作为医学院校,我们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尽快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儿科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二)院校联动,医教协同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作为独立医药院校,为适应社会需求,应积极开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现有2010级和2011级儿科专业学生共计105人。2014年与天津市儿童医院签署教学医院合作协议,由该院对我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有志从事儿科工作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1.早期介入儿科专业教育

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即开展有关儿科专业的系列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如聘请我市儿童医院专家来学院进行专题性质的专业讲座;或从学生中选拔对儿科专业感兴趣的代表,利用寒暑假去儿童医院开展早期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对儿科专业有深层次的理解,为三年级的儿科专业储备优秀生源,避免以往学生盲目选择专业的现象发生。

2.调整培养方案,积极改革儿科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上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即在本科五年制的教学计划中,三年半为理论学习,一年半为临床见习、实习。三年半的理论学习时间分配上,前两年半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趋同,后一年逐步向儿科专业方向分化,开设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小儿传染病学、儿童保健学及儿科技能实训课等专业性强的课程,使儿科专业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拓宽知识面,加强就业的适应性。

3.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本着医教协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在我院三年级儿科专业学生确定后,从教学医院的儿科临床科室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临床医师作为其导师,即本科生导师制。这是目前我国高校探索育人的新模式,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导师要对学生学习期间的各个方面负责,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临床技能训练。同时,向儿科专家请教,共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细化考核内容,制订详细的评分标准,为儿科专业学习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4.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儿科医学专业的学生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相比,要学有所长、学有所专。课程设置增加儿科专业必修课,在实践教学环节除去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同的实践内容,还要加重儿科实践力度,在市儿童医院见习、实习,感受并体验儿科医疗现状。儿科专业的学生在取得临床医学毕业证、学位证的同时,会额外获得相关机构颁发的儿科专业专修课程的合格证明书,为学生就业成功几率增加筹码。使学生奠定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进一步拓宽专业培养途径,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在2014年10月,通过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向浙江省各儿科医生以邮件形式发送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14份,回收问卷414份,有效率100%.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主要包括医院名称、医院等级、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背景、工作年限、收入等。

 

1.2.2工作满意度量表 本研究采用的工作满意度量表是吴静华、廖素华根据Weiss等[3]编制的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短式量表(MSQ)的翻译量表。该量表在国内应用广泛,信度、效度较好,共20个条目,包括内在满意度 (条目:1~4、7~11、15~16和20)和外在满意度(条目:5~6、12~14和17~19)两个分量表,内在满意度指与工作本身相关的满意度,如从工作中获得的认可、成就感、自主等;外在满意度指与工作本身无关的满意度,如领导的赞美、工作环境、同事关系等。此量表采取李克特的五点量表计分方式,以1~5分评价20题,总分100分,为总体满意度,外在满意度总分为40分,内在满意度为60分,分数越高,工作满意度越高。

 

1.2.3离职意愿量表 采用李栋荣等[4]翻译的Michael和Spec tor在1982年编制的离职意愿量表,翻译后的量表用于测量我国员工,研究结果显示问卷信度、效度俱佳。条目1和条目6构成离职意愿维度1,表示辞去目前工作的可能性;条目2和条目3构成离职意愿维度2,表示寻找其他工作的动机;条目4和条目5构成离职意愿维度3,表示获得外部工作的可能性,以1~5分评价6题,总分为30分,3个维度的总分各为10分。

 

1.3统计分析方法

 

1.3.1描述统计法 釆用均值、标准差、构成比等描述一般资料各项目的分布特征以及儿科医生满意度和离职意愿得分水平。

 

1.3.2 Pearson相关分析 了解一般资料各项目、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和离职意愿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1.3.3逐步回归分析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了解一般资料各项目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大小,了解一般资料各项目和总体满意度对离职意愿的影响大小。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表1是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其中年龄以30~49岁年龄段为主,占67.9%;本科学历比例为70.8%;职称为正高级最多,比例为28.7%;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占31.4%,临床医学 (儿科学方向) 专业的占28.5%,儿科医学专业的占37.9%;儿科工作年限21年以上的最多,比例为37.9%;所在医院为三级医院的占78.7%,二级医院的占 20.0%;所调查的地区以杭州、金华、衢州三市居多,比例分别为33.0%、13.0%、10.6%.

 

2.2各因素Pearson间相关分析由表3可知,各因素间Pearson相关关系为总体满意度与职称、收入成正相关,与专业背景、离职意愿负相关(P<0.05);外在满意度与学历、专业背景、离职意愿负相关,与总体满意度、内在满意度正相关(P<0.05);内在满意度与年龄、职称、儿科工作年限、收入、医院等级、总体满意度正相关,与离职意愿负相关(P<0.05);离职意愿与年龄、职称、儿科工作年限、收入、各满意度负相关(P<0.05)。

 

2.3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情况表2的调查显示,调查对象的工作满意度不高,总体满意度的平均满意率为60.5%,内在满意度为61.7%,外在满意度最低约为57.6%;离职意愿总体平均水平较高,为57.2%,说明儿科医生存在较高的离职可能性。

 

2.4总体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的逐步回归分析由表4可知,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为:影响儿科医生总体满意度的显着因素为月平均收入和专业背景,儿科医生总体满意度与月平均收入呈正相关,与专业背景呈负相关,即月平均收入越高,总体满意度越高;各专业背景儿科医生总体满意度为儿科专业背景<临床医学 (儿科学方向)<临床医学。影响儿科医生离职意愿的主要因素为总体满意度、年龄和专业背景均呈负相关,即总体满意度和年龄越高,离职意愿越低;各专业背景儿科医生离职意愿为儿科专业背景<临床医学(儿科学方向)<临床医学。

 

3 讨论与建议

 

3.1恢复儿科医学本科专业的设置,科学配置儿科人力资源

 

本研究表明,浙江省儿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较低,离职意愿较高,预示现有的儿科医生队伍存在稳定性不足、流失严重等问题。从宏观来说,全国儿科人力资源都存在总量不足和配置不均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 数据统计:我国0~18岁人口约13亿,占全国人口的2.5%,而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2012年全国卫生人员从业人员总量为911万余人,但儿童医院从业卫生人员仅为4.5万余人,儿科人力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截止到2012年,我国共有医院2.3万余家,而目前去年儿童医院仅有92家,所占比例仅为0.4%.

 

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取消了儿科医学专业,据报道,近10多年来我国的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 000名。同时,培养一个诊疗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长期的生源匮乏导致了现在儿科人才梯队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5],随着国家 “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儿童健康需求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建议教育部恢复并扩大对儿科医学本科专业的招生,政府要加大对儿童医院的建设和扶持,纵向构建国家、省、市、县、乡的儿科医疗体系,制定政策,让更多的儿科医学本科人才立足基层,满足儿童健康的需求。

 

3.2提高儿科医生在经济、职称晋升等方面的竞争力

 

浙江省儿科医生的满意度尤其是外在满意度较低,儿科医生在收入、职称晋升、诊疗环境等方面不满意,儿科诊疗具有特殊性,儿科疾病起病急、变化快、进展迅速,家长对疾病知识的不了解和对医务人员的高期望值成了矛盾的焦点,很多儿科医生都倍感压力;在离职意愿的调查中,儿科医生的收入、职称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提高儿科医生的收入和保证其晋升渠道,有利于保持儿科医生队伍的稳定性,减少人才流失[6].

 

建议医院要给予儿科医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高儿科医生在收入、职称晋升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为儿科医生营造良好的诊疗环境,使儿科医生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地治疗儿科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3.3加强对有儿科专业背景的儿科医生的重视

 

儿科人才的流失更加重了儿科医生总量不足的问题,研究减小儿科人才的流失率很重要。通过回归分析表明,儿科医生的专业背景均进入回归方程,说明儿科医生的专业背景是影响其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的共同影响因素,儿科医学专业背景的儿科医生比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离职意愿更低,其工作满意度也更低,所以儿科医学专业背景的儿科医生从业稳定性更高。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和医院要加强对儿科专业背景的儿科医生的重视,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1]刘芙蓉,孙 红,丁 璐,等。医务人员特质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相关关系的研[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6):58-60.

 

[2]杨惠云,燕 虹,周 西,等。 721名临床护士离职意愿的现况调查[J].中国医院管理, 2014,34(2):75-77.

 

[3]李栋荣,李经远。矩阵式组织结构下角色冲突、组织承诺、离职意愿关联性研究[D].台湾:国立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2000.

 

[4]王有佳。儿科医生缺口逾20万专家呼吁政策倾斜[N].中国医药报,2012-06-20(4)。

篇3

面对病人,即为“临床”

要说临床类医学专业,首先要说说什么是临床。

从医学科学的角度上讲,“临床”是与“基础”相对的。如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临床部与基础部。所谓基础即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统称。解剖、生理、生化、微生物、寄生虫、免疫、病理、 药理等即为基础课程;临床医学则直接面对疾病、病人,是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属于临床医学。

从医院内部分工来说,则分为临床、医技、行政、工勤等部门。临床科室是医院的主体,它直接担负着对病人的收治、诊断、治疗等任务;临床人员包括直接参与治疗、护理病人的医生、护士;医技科室即过去所说的“非临床”科室,它也有医生和护士,但是不直接参与对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只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服务;还有行政、工勤也为病人服务,但是这种服务是间接的,是从行政管理、物资供应、生活保证等方面提供的,这个专业在下文会有提及。

理科知识是难点,内、外、妇、儿是“一家”

从2007年开始,重庆医科大学开始将医学类专业向文科生开放,涉及领域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老年医学方向)、临床医学(心理卫生方向),但基本上都只在临床医学五年制的形式中招取。

临床医学不同于中医的阴阳调和之理,它会涉及许多生物化学类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这也是大家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的地方。作为文科生,在高中阶段没有系统地进行理科思维训练和知识积累,所以在这部分课程中或许有些吃力。

或许你有疑问,我学了临床医学,究竟是侧重于哪一方面的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其实在大学本科阶段并不细分,都要学习,还有神经病学、眼科、耳鼻喉科和口腔科学等都是大四开设的临床课程,但重中之重是内、外、妇、儿这四门,如果你想要考取研究生,则学好内科学尤其重要。

医学学五年,从大四开始学校会定期安排学生到学校的附属医院学习,而大五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实习。都说医生越老越吃香,其实就是因为经验。人体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解谜,所以从医时间越长,积累的临床经验越丰富,揭开的秘密就越多,那么医术当然也会随之提升,所以在医院,退休返聘的情况十分常见,医生这行可以说是只要你愿意干,就真正能干一辈子的职业。

靠勤奋不如有技巧,有技巧更要有医德

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让你准确地判断病情、预估风险、选择术式和处理方法,但是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医技才是根本。尤其当你是一名外科医生,你需要对切(剪)开、缝合、结扎、止血等基本操作手法操作灵活,所以技巧需要反复练习。外科医生依靠手持器械治疗,就要学会让刀代替你去感觉,要把眼睛“长”在刀尖上,才能恰到好处地切剪缝扎。

当然,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是医德。所谓医者父母心,我们要对病人的疾苦感同身受,才能做一个对得起这份职业荣誉的医者。

护士≠护工,护理是实用的学科!

首先要声明,护士并非保姆,在医院中,其也有自己的技术职务。护理人员职位分为初级的护士、护师,中级的主管护师,高级的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等。不同职位的职能范围不同,别以为护士是要照看病人的饮食起居,琐碎繁杂,其实那是护工的工作,护理岗位的工作内容远比照看病人要复杂。如护士要帮病人打针注射,就要掌握良好的注射技巧。有时病人在打针后留下淤血,这有可能是护士打针时不小心刺破了皮下的毛细血管,使血在皮下渗漏造成的淤青。护士还要指导病人服药,以及在手术过程中协助医生等。

护士的职能广泛而工作内容复杂,这也决定了护理专业并不好学。医学的基础课中,解剖、生理、生化、病理以及药理都是重点和难点。或许你想问为什么护士也需要学解剖?那是因为解剖课是每个医学学生的必经难关,只有观摩或亲自解剖过尸体,才能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理解病体与健康人体的区别。当然,想要做护士的女同学不要太过紧张,医学院可供解剖的尸体并没有那么充裕,通常情况下学校会安排护理学学生在临床专业的同学解剖时进行观摩,或是只让护理系学生解剖动物尸体。

护理工作的繁杂还在于细致入微。要学会填写各式各样的表单、护理病历,为住院患者急救护理、输血与输液等,还要根据病人一些症状来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不得不说护理这门课程,非常实用,即使自己家人生病,也不会让我们手忙脚乱,真正的“欲要医人,必先医己”呢。

同时,护理工作是一项需要与人交流接触的职业,或许你很惊讶,但是护士的确要学礼仪课!从待人接物到走姿站姿,甚至仪容仪表,白衣天使真不是这么好当的。护士应该如何推药车都需要经过训练,让药车平稳而直线地行走也是我们的练习目标哦!还有如何建立良好的患护关系,让激动的患者冷静,让消沉的患者积极都有窍门。如你对他微笑,拍拍他的肩膀,握握他的手,都是一种心理和肢体上的安慰,这些细节虽简单却也让人深感护理工作的不易。

护理学如今已经不再是女生的专利。幼师界出现了男幼师,并且十分吃香、供不应求,这说明职业的性别宽容度在扩大,社会也将对男护士摘下“有色眼镜”。从2008年开始,北大医学部、武汉大学、长沙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都对护理学专业实施男女兼招。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外较先进的医疗机构都在逐渐形成这样的理念,即护理人员才是医院的管理者,安排管理各种事物以及负责整个医院的正常运转。当然国内高级护理人员还达不到直接晋升医院管理级的程度,但趋势已经在国际形成,国内护理人员的地位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大幅度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也将提升至本科、硕士甚至博士。

医药界的“非医”专业

以上介绍了许多与从医密切相关的专业,但还有一些与医药十分密切,却不是“当医生”的专业,你了解吗?

公共事业管理(医院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学、领导科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统计学、卫生信息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卫生法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等。

就业方向:在医疗、教育、科研、卫生行政等部门从事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就业主要分布在各级医药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公共卫生部门、卫生事业单位及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也可继续攻读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小编点评:从课程上来看,其管理类课程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等专业有重叠,本科毕业后能领到管理学学位,所以这些专业的就业方向存在一些共性,即使未能到医院或医疗机构等相关领域就业,也能够在普通的设有行政管理岗位的单位工作。特色是更了解医院的经营管理模式,普通的行政管理类课程在专业性很强的医疗机构则会感到有点难以应付。

市场营销(医药市场营销)

主要课程:药品流通概论、场营销学、临床医学概论、药理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营销策划、国际贸易实务、财务管理学等。

就业方向:大型药厂、医药公司、连锁大药房、药店、医院、卫生行政部门等。

小编点评:医药行业是生命科学的一部分,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国家对此逐渐实行行业准入制,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专业的就业竞争力。如今我国大约有35万家医疗单位,6700多家制药厂(集团),6000多家医药批发公司,还有上万家连锁药房,可见市场广阔。随着国家医药行业准入制度的规范化和不断完善,医药界对高技能医药营销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将越来越大,医药市场营销行业前景看好。

法学(医药卫生)

主要课程(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除常规法学课程外,特设卫生法学、医事法学、卫生法律实务、中医学基础概论、现代医学基础概论、临床医学概论等与医疗领域法律法规相关的课程。

篇4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特定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许多学者是通过对东西方成功的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来探讨、研究创新教育的。西方教育思想强调学生个性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支持鼓励学生个别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运用能力。但更多的学者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进一步优化,实现教学过程要素的转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其次,是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再次,是媒体作用的转变,媒体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最后,教学过程也发生深刻转变,由讲解说明为主体的进程转变为情景创设、问题探究、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简单一点说,从教师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包含四大特征:语言能力特征(形体语言、口语语言)、表达能力特征(表达语言、板书表达、媒体表达)师生互动特征、启发预见特征;从学生角度来看,创新教育表现为四大主动: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进行知识建构;从教学管理者来看,创新教育包含两大管理:创新教育过程管理、终末效果质量评价管理。

2.我院的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如院校文化情景、社会文化背景等),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手段,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知识的主体称作“学习者(learner)”而不是“学生”(student)。把学习知识的主体尊为主人地位,是因为在知识面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在知识面前,教师既“教”且“学”,学生既“学”也能参加“教”。这与创新教育的显著特征———“师生互动”是一致的。我们在以东西方院校创新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以研究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们自身的理论研讨,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进行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2.1我院本科生临床医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本科生教学水平是体现一个教学医院综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主要涉及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水平、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水平、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水平三个方面。

2.1.1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知识教学过程分解为情景设计、问题探究、意义建构。这具有浓厚的机械论的味道,却极易为人所理解和掌握,也极富创新性见解。所以现代建构主义只能成为创新教育的一个理论框架,而不能成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教师的言语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师生互动、心灵沟通、启发预见为手段,实施教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教学法中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以问题为中心,以症状为主线(新循证医学)教学法。新循证医学教学法,打破常规教学法的局限,打破常规课程设置顺序,以症状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切入点,主线突出、目标明确地实施教学。由于新循证医学教学改革幅度大,涉及面广,困难和问题也较多,我们只在2001年儿科学教学中进行了试点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理论知识功底明显得到提高,临床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综合能力明显优于以往学生。目前,我们仍在深入研究新循证医学的实践结果,并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作进一步研讨。问题式教学法。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近年来在教学界重新得到广泛重视。问题式教学法将学生设置到复杂的、生动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师生互动、师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将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院已在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消化内科学等)、外科学(普通外科学、骨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学科教学中,广泛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师生互动,启发预见,收到良好效果。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仿真现实情景、达到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或达不到的一种教学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是国际教育界最尖端、最前沿、最富发展前景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法,可广泛应用于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我院领导非常重视发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技术,计划斥资650-900万元(逐年投入)建立建设“教学数码港”,通过虚拟与现实交替、情景与空间交替、思维与技术交替、能力与实践交替,实现教学全数字化,并以新循证医学教学、问题式教学为教学主要手段,努力建成现代化的临床医学教学中心。

2.1.2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教学

我院在实施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教学过程中,强调和注重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目标是使学生在临床见习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思维与临床思维相结合,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目前,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临床专业学科的见习带教教学中。

2.1.3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

临床医学实习,是一个医学生从学生成长为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在医学教学中,是具有相当重要地位的教学过程。我院在实施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中,特别强调和重视创新教育。主要采用以下手段: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锻炼能力的方法。在见实习带教中,特别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我院相关学科在见实习带教中,已全部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互动讨论教学法。互动讨论教学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互相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不固定物理空间,不固定场所,边讨论边学习。互动讨论教学法,尊重个体,教学实现个性化,空间、模式完全开放,学生更加主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互动讨论中显著提高。我院神经外科学学科、心血管病学学科、普通外科学科、儿科学科等学科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广泛应用互动讨论教学法,创新教育收效显著。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进行资料检索,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形成创意。对于同样某一疾病,教师不引导、不暗示,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可进行网上、图书馆相关资料查询,对病例和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诊疗方案,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讲。探究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我院主任、教授教学查房教学中,效果良好。

2.2我院研究生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在西方传统的教育界,一般把大学本科作为普及性教育,硕士学位研究作为创新性教育,而把博士学位研究作为精英性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普及,硕士学位研究在原有的创新性教育的基础上,也越来越向普及性教育靠拢。我院非常重视研究生创新教育。作为普及性的硕士研究生教学,注意运用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等方面,重点进行教育培训;作为精英性的博士研究生教学,注意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以大师型和精英型为培养方向,实施创新教育。以神经外科学学科为例,三个学科带头人一共五个主研方向、十三个主攻课题、数十个子课题。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以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科研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注重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以综合医学理论水平、综合医学临床能力、综合医学最新创新和科研成果的整合能力、综合专业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培养大师级顶尖医学专业人才。以神经医学专业前沿发展方向为目标,以神经医学专业尖端科技为发展方向,以顶尖专业课题为主攻方向,培养精英级顶尖神经医学专业人才。所以学科学术风气浓厚,学术思路活跃,学术方向广阔,学术进步明显,学术发展持续。

3.创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创新教育,以其个性化、开发式、创新性而更注重人才的培养。但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概念是双向性的,内涵包括创新型师资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性学生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创新型师资人才。而创新型师资人才既是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3.1创新型师资人才的培养我

们注意到,创新教育主题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创新教育是由创新型师资人才进行实施的,而教师本人就处在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所以开展创新教育的第一步是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不可能一蹉而就。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开展创新教学、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创新型师资人才,是由其自身素质、业务能力、教学能力、上进心、学科学术氛围和“悟性”等六个方面不断进步提高而生长出来的。我们在创新型师资人才培养中,主要依靠舆论造势、营造情景、创造条件和选拔重用等手段,使创新型师资人才首先脱颖而出,并带动、引导其他教师逐步成长。舆论造势就是通过院大会、院周会等会议形式和下发文件等文字宣传等形式,鼓励、宣传创新教育,表扬表彰开展创新教育的先进学科和先进个人,在全院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开展创新教育造势。营造情景就是鼓励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内带头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提倡、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和创新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创造条件就是给热衷创新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教师,提供、创造良好的支持条件,在外出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优先考虑,从而促进创新教育理念在医院内部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选拔重用就是选拔重用开展创新教育成效显著、业务能力强的人才,直接在全院起示范表率作用。

篇5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应用

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涉及人体解剖学、内科学、药理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组织学与胚胎学、麻醉学等30余个医学专业教学的知识,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专业性强、科学性强的特点。知识涉及范围广,总结性强[1]。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医学专业人才,为学生今后进入医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带教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临床病案进行知识扩展延伸,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师生之间进行研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医学知识,加深记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的96名学生内科学实践教学进行实验观察,对实践班48名学生实施探究式教学,对参考组48名学生实施传统LBL教学。两个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差异经测试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教学方法 参考班实施LBL教学,带教老师主要根据教材向学生进行重点知识讲解,对非重点知识进行浅析,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实践班实施探究式教学,根据该章节知识结合临床真实病例对学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带教老师针对知识给学生提出引导性提问,将学生分组,由组员之间展开讨论,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得出统一结论。然后对各组结论进行全班讨论,由学生对结论进行优化,得出最终结果,并将存在的疑惑提出来。带教老师可以参与讨论,并适当给予引导性建议,带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最后,带教老师进行评价,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知识,养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17.00,以%表示,用χ2检测;(x±s)用t检测,以(P

2 结果

实践班的病例分析得分、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考班,P0.05)。

3 讨论

临床医学实践是为学生进入医院打好坚实基础的一个重要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由理论到实际操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学习时间有限,在短短几周时间内带教老师需要向学生讲解大量的相关知识。临床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带教医生的影响,所以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实践教学的课时有限,需要在仅有的课时内将主要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对次要的知识进行浅析。不仅对考验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学习任务重,难度大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主要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的LBL教学方法为主,多数学员存在为了考核过关而学习的态度,实际操作能力差。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有导向作用,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以互动教学为主要特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4]。带教老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主动搜集相关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使记忆深刻[5]。组员、班级之间进行讨论可以各抒己见,提出有创意的想法,可以使学习充满了乐趣,提高团结合作能力。带教老师参与讨论,可以活跃学习气氛,拉近师生关系,营造一个练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讨论结果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并将学员容易忽略的要点进行深层剖析,这样可以强化知识点,便于掌握教学的方向,避免遗漏知识点[6,7]。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加就会主动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研究、学习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在病例分析的能力,更好的运用掌握的知识[8]。

探究式教学可明显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对教学的满意度,从表1中可以看出。探究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还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教学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合理的安排教学课时安排,提出的问题要有代表性、概括性,将理论与病案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轻松完成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能力,为临床培养全面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吕静竹,陈昌杰,杨清玲,等.基于"卓越医生"培养要求的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412-1414,1419.

[2]周风华,陈燕春,郑洁,等.探究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4,23(5):478-480.

[3]周风华,陈燕春,郑洁,等.探究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4,23(5):478-480.

[4]马腹婵,吴珊珊,柳春波,等.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探究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5,22(13):10-12.

[5]李跃东,张洪泉,张岩,等.探究式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605-606.

[6]吕静竹,陈昌杰,杨清玲,等.基于"卓越医生"培养要求的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412-1414.

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基层的助理医师,通过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预防与保健能力以及急危重症处理能力,成为从事临床诊疗、疾病预防与保健、康复及健康咨询指导等相关工作的全科医疗人才。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一方面,各种疾病的患病率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而升高,现有医疗系统不能满足所有病人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对预防、保健、营养等方面人才需求的增加,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往往“供不应求”。因此,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之外,一些企事业单位也逐渐成为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选择,例如民办医院、私立医院、区域性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卫生检验检测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计划生育中心等。此外,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积极开展各种创新创业训练及实践活动,以便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

2人才培养过程

2.1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

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临床课程有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急诊医学等。根据医学基础课程的特点选择授课方式,例如:病理学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课利用案例、图片、视频、动画、思维导图等教学[2],实验课则采用大体标本观察与显微镜下观察两种形式。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组成。临床课程采用理论学习、技能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教学方法包括床旁教学、案例分析、模拟情景教学、技能训练等。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案例分析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期末成绩组成。

2.2“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大学一年级时主要学习医学基础课程,学院安排他们定期去附属医院见习,各科室大夫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把见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写在实践手册上。该环节的作用是让学生接触医疗环境、接触病人,学习如何与病人交流,了解基本医疗操作。大学二年级主要学习临床课程,授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床旁教学。周六、周日及寒暑假,分批次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见习,接触临床,观摩手术过程,了解手术操作步骤,强化无菌观念,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操作相结合,解决医学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学生责任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5]。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要在医院实习一年,学生跟随带教教师查房,在教师指导下询问病史、查体、分析病情、书写病历、与病人沟通等,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保证实习质量,我们实行出科考试制度,包括笔试与技能考核,目的是引导学生重视临床实践,为以后走上临床工作岗位、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打下坚实基础。

2.3实践教学

临床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构建完善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医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大一新生军训时,组织其参加实战演习,军训结束后,定期学习医学救助技术。学院及系部每年举办医学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赛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还可参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技能大赛。医院实验实训室免费向学生开放,如心肺听诊室、心肺复苏室等。学校及系部也组织各项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为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打下基础。例如:下乡义诊时,学生在教师带领下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等,协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义诊活动。

3提升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培养兴趣爱好

3.1提升学习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培养综合型人才。进入职场后,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就需要从业者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不断补充知识、提高技能[6]。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也可通过校园平台、公众号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将自己所思所想用文字、照片等形式表达出来的平台,还可以举办创新创业比赛等,促使学生使用Excel、Word、PPT、PS等软件,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今后工作。除了提高学习能力外,学生还可通过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使自己变得更优秀。3.2提升职业素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等职业素养的人才。一方面,通过医患沟通学、卫生法学等课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医学人文精神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让学生与病人沟通交流,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3.3培养兴趣爱好

学习应劳逸结合。因此,鼓励学生加入各种社团,如摄影社团、艺术社、体育社、乐舞社,发展兴趣爱好。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以及敬老院、福利院献爱心活动等。

篇7

关键词:人才共育 途径 方法

【中图分类号】R-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700-01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探索实施人才培养的途径已被广泛关注,如何实施科学合理的培养途径也是高校一直努力的焦点,平凉医专地处六盘山贫困地区,办学经费紧张,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有限,近年来,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坚持实施人才共育的培养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1.团队实施人才共育的途径

按照行业和地方需要,从实际出发,围绕“服务社会、重在基层”的办学定位,临床医疗专家和教学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紧贴医疗、保健、康复等临床工作需要,突出以医德高尚、甘于奉献为核心的人文素质培养,完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确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实施和监督考评。

1.1 在课程组织方面,坚持校内教学与基地教学结合、见习与实习结合,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利用教学基地资源,实施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确定《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核心课程的主导地位,以《诊断学》、《外科手术学》为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课程。

1.2 在课程讲授方面,校外兼职主讲教师以中高级职称为主,主要来自于平凉市人民医院,结合病床讲授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采用实习医生导师制,校内采用中、高级职称讲授理论课,年轻老师讲授临床实训课,同时,聘请了省内外专家、学者及优秀毕业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1.3 在课程实践方面,专业基础课以校内实训基地培养为主,专业临床课以校内外基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临床实习阶段以准医生亲身体验为主。利用校内外教学基地资源,采用理论与临床双向渗透的途径。老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同时,以学生社团为主体开展各种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党、团员到周边县乡进行义诊、预防艾滋病宣传、健康知识宣传,参加暑期科技“三下乡”社会实践、科技文化周等活动,为医学生提供早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团队实施人才共育的方法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坚持在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景教学法,基础学习阶段以启发教育为主,临床学习阶段以现象感受为主,采用病案讨论式、探究式、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开展“第二课堂”等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1病案讨论式教学法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基础,把学生置于复杂、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包括提出病例、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小组总结5个阶段。此方法在所有临床课程都有使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利用课外、课前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2.2仿真模拟教学法

教学中引进了辽宁营口巨成电子医疗仪器厂研制的诊断学多媒体实验室的仿真电子模拟病人设施,如仿真心肺听诊模拟人、仿真腹部触诊模拟人和急救模拟病人实施模拟教学法,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全面系统规范地学习。培训了标准化病人(学生),应用于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格检查考核、临床技能考核评估中,补充了教学资源不足,解决了临床病人匮乏的问题。

2.3角色扮演教学法

为了使学生尽早地进入角色,理解患者的痛苦,我们在诊断学、内科学、儿科学教学中采用了“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之间互为“病人”和“医生”,两人一组互相操作练习,从编写剧本、分配角色、排练到表演,完成一系列训练,表演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组间评价及教师评价。

2.4演示、训练并重教学法

重点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分五步完成。①引起动机:教师向学生介绍操作的临床意义。②教师示范:采取动作的示范和教学影片方式;③学生模仿:教师观看学生操作步骤,对错误给予纠正,重新示范;④反复练习:安排教师值班,解答学生在练习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技能指导;⑤成绩考核:《诊断学》、《妇产科学》、《外科手术学》等教学中采用该教学法,现场演示操作,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使操作练习有了方向与标准,在操作训练过程中建立并实施严格的评分办法。

2.5开放式教学法

建立“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执业助理医师”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形成学校实训室练习、课间临床见习、毕业生产实习为特色的实践体系。建立健康教育室、心理咨询室、模拟病房、模拟产房等实训室,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严格操作程序;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降低消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践教学。

2.6考核引导法

以考核改革为手段,督促学生重视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调研,制定方案,对《外科手术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等课程毕业综合考核进行改革,除理论教学的笔试采取综合性试题考试改革外,对实践技能考核进行现场答辩、操作,把医德医风、服务态度等也融入考核项目,着重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毕业一年后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练兵。

3.取得的成效

调查组抽取60所不同等级医院60名科主任,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我校600名历届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为“满意”占70%,“较满意”占18%,“一般”占12%,主要表现在实际能力、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方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组成的“遗传与优生咨询”社团获省教育厅、团省委、科技厅等八家单位授予的“优秀社团”称号。学生获社会实践奖9个,在甘肃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三等以上奖励24项。

参考文献

[1] 谢翔天,钟遂平.对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1010-1011.

[2] 肖纯凌.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9):33-34.

篇8

【摘要】陕西中医学院基于目标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新现有的教学模式,明确培养的目标,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素质。

【关键词】目标培养 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医疗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成为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教育的重点课题。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不能完全满足高速发展中的现代医学教育需求,本文通过陕西中医学院基于目标培养的教学内容改革,使学生了解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以便更快的适应临床和科研工作。

1 我国目前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内容主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课程内容相对固定,形式相对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中贯穿课堂讨论,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技能培训等方法,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达到的目的相同,都是将教材内容传递给学生。

但医学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尤为重要,比如20年前的儿科学教材解热镇痛药是阿司匹林,而现代药理学早已证明阿司匹林可导致新生儿出血性疾病而禁止使用。所以让学生了解医学的发展,掌握每种教材的区别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为此,我们提出基于目标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

2 改革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院为适应目标培养模式,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

2.1 基于整合全陕西省师资,实现优质医学师资共享。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保证。优质教育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是现实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高校教师队伍整体跨越的一大瓶颈。这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问题。共享优质医学师资是实现高校优势互补,提高办学社会效益的有益尝试,不仅可以缓解高校师资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并能促进高校在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共享优质师资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搭建平台是共享优质医学师资的关键环节。2005年9月启动了“临床医学大讲堂”。该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汇集国内名师、专家及优秀教师,与我校师生零距离开展常态性学术交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带来全新的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及自身创新成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创新热情,对现有师资也起到培训、带动和示范作用。为了“临床医学大讲堂”的顺利进行,成立了相应管理机构,由一名处级干部分管负责,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及专用设备,保证了此项工作常态高质进行。通过共享优质医学师资,我校师资队伍的教学、医疗、科研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受聘的教学名师和专家,在我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精品课程建设、中青年教师培养、医疗实践指导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2006~2011年我校中标国家级、省部级及厅局级科研课题及各级成果是2005年以前10年总和的5倍。并且涌现出了8名省级及校级教学名师,18位省级及校级名医。

通过共享优质医学师资,大大促进了我校的学科建设。临床医学专业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妇产科学被批准为“陕西省精品课程”,妇科学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重点学科,2007年、2009年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各一项。

共享优质医学师资,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求知欲望。近3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上研率逐年递增,2011年达到67%。

2.2 基于教学内容更新,开展多种形式的备课。

教学内容的更新体现的形式和结果多种多样,临床医学院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集体备课和多种形式的改革措施。为了让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一次性通过执业医师考试,教师把每年的执业医师应试的重点、难点,甚至历年真题写进讲稿、PPT,把历年来的考研的真题、侧重点带进课堂。因为这些知识无论是考研、执业医师应试在教学内容上都是重点,需要学生掌握的。这样不仅能真正体现厚基础的教育理念,而且增加了学生对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目前各个医学院校学校采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7版教材,然而6、7版教材之间的不同点、更新点在哪里。比如7版的妇产科学教材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一病名,代以“移行带”。这不是一个简单病名的更改,而涉及目前临床上过度治疗“宫颈糜烂”等相关问题。如果能将这些更新点全面告诉学生,即让学生了解科学前沿、最新医学动态,学生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2.3 基于素质培养,开展人文关怀教育。

医生的工作对象是社会人群,日常工作面对的是患者及患者家属。这就要求教育过程中开展医德教育、人文教育、医疗法律知识教育、医患关系教育等多方面的人文关怀教育。然而,在我国的各个教育层面中对于这项内容,都有所忽视。长期以来,对于医学教育我们寄于更多的期望是传授和获取知识。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着重在入校、每学期开学、毕业前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如开展开学时、毕业时宣誓“希波克拉底誓言”;“名医大家”讨论,开展宿舍为单位的学习动员讨论,使学生真正明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含义,学生自感受益匪浅。

3 教学模式更新的效果评价

通过近10年改革教学内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考取全国著名医学院校(如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的硕士研究生比例在逐年上升。2006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2001级为首届招生)13%,2011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达到67%;学生就业率由2006年88%,上升到2010年的95%以上。说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能够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培养质量。

总之,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实习医生,到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与医学生自身努力密不可分。但科学合理先进的教学模式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进步使新时期医学教育朝着更宽、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已成必然趋势,我们将任重而道远[1]。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医学生;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255-02

随着医学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于独立学院的医学毕业生来说,要想在众多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自身的专业知识过硬外,还需具有一定的特长。杏林学院作为本科独立学院,也只有在医学生培养中创出自己的特色品牌,才能使培养的医学毕业生具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研究制订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杏林学院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基准,结合现阶段各医院对本科类毕业生需求量较大的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医学生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十分重视实践环节、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近几年,杏林学院在专业调整、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进行了实践。

一、专业方向的设置

杏林学院在医学办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医学专业方向的设置,在保留原主打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同时,相继开设了护理学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影像学技术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方向)等。现阶段又根据就业和社会需要,将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分流,设了医学心理学、耳鼻咽喉学、医学营养学、医学病理学、儿科学、肿瘤学6个方向,旨在使本院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培养模式的改进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对医学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方面提出了最基本要求,承认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间的差异,尊重各个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同时强调,《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转变指导方式,不提出具体的教学计划、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为各学校的个性发展和办学特色留下充分的发展空间。

(一)理论课教学

目前县或县以上医院进人一般要求硕士或以上毕业生,对一般本科生而言就业难度明显增大。而城市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乡镇卫生院人员又奇缺,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进人力度必然会加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考虑基层医院的需要,医学类专业要在增设全科医学概论的基础上将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保健能力、卫生服务管理能力和社区护理等列入课程内容。

医学各专业的职业特点很突出,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有明显差异,教师要进一步重视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教研室尽量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重点讲授,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为临床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改革“灌输式”及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案例式、小组讨论式教学等生动活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当前医学院校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虽然采用课件教学具有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优点,但过分依赖和滥用课件、课件制作不良或运用不当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教学质量。尤其在临床课程教学阶段,任课老师基本由附属医院医生担任,缺乏专业的教学理论指导,有的老师直接将教科书的文字搬上了多媒体课件,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不同的情境使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形成对疾病的认识,并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并在讨论中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纠正错误的和补充片面的认识。只有正确运用相关理论指导理论课的教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建立完善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验课教学

医学专业大部分基础课程都安排了实验课的教学,做好实验,不但可以复习理论知识,加深与巩固理论课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操作能力的培养,从中也进行了科研方法的基础训练。因此,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中,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从实验内容的选择到材料的准备,再到试剂的配制,完全由老师包办,学生无须思考,按实验步骤操作得出预定的实验结果就可以了,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无论从实验技能的培养,还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和锻炼。因此,除了形态课增加实验学时,机能课增加综合性实验以外,在实验课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也要进一步改进。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及时反馈教学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当堂的实验课内容提出问题后抽个别学生作答,这样不仅可以复习理论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印象更为深刻,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另外受到实验课时较少的限制,实验指导上的实验内容不能完全开出,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里进行实验,这样可以使部分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锻炼实验能力。在开放的形式上,可以由学生结合实验设备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也可以由教研室确定实验内容,准备实验器具和用品,学生自己设计过程和具体的操作。另外还可以挑选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加入到各教研室的实验团队,使学生尽早的接触科研相关知识,培养科研思路,为今后进一步深造做准备。

(三)见习阶段

临床知识、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应早接触临床,多进行临床实践,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理论知识。通常的临床课教学期间穿插的见习课,限于条件一般不会进行分组见习,每个班人数较多,往往一个班的同学都往病房里挤,加上带教老师要求不会面面俱到,这类见习往往就成了一种形式,大部分学生就当过过场,基本学不到有用的知识,更不用说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了。等到了真正的毕业实习阶段,见习课的效果根本体现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在进入毕业实习前安排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在内、外、妇、儿科进行轮转。由医院带教老师进行全程指导,让学生对所接触的病种的诊治有一感性了解,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让学生接触简单的技术操作训练,这样既可以补救课间见习的不足,又增加了毕业实习的适应性。具体实施时,可以依据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本科医学医学教育标准修订教学大纲,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和见纲;制定《学生见习手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记录见习过程;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鼓励临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采取一些监控措施来督促临床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等。通过这种“集中见习”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医患沟通的能力,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实习阶段

篇10

    开设专业的现状及特色

    目前已开设的专业及方向我院共有13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涉及医学、药学及管理学类,在校生已超过7000人。中医类专业及方向有中医学、中医学(对外中医方向)、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方向)、中医学(外科学方向)、中医学(医学心理方向)、针灸推拿、护理学和护理学(英语方向);药学类专业有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管理学类有市场营销学。专业建设的特色各专业教育是在努力培植中医学、中药学等老牌特色专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针灸推拿学、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外科学方向)等;同时,遵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强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方向)、护理学、药物制剂等热门专业的内涵建设,合理安排中医、西医学科模块比例。2010年我院制定的《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把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定位为:“发展优势、特色学科的同时,重点发展应用学科,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的基础上,融汇现代医药学和科技知识,突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特色,实现中医、中药、护理等多学科专业的协调发展”。

    专业建设的措施及效果

    加强专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我院全面加强专业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成立了实验中心,中心设有药学综合实验室、外科技能训练室、临床技能实训基地、针灸实验室、药物制剂工艺实训室、基础护理实验室等40多间专业实验室,3个精密仪器室等,总面积7000余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3800多台(套)。承担了人体解剖学、药理学、中医诊断学、西医诊断学、针灸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救医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药剂学等30余门实验课,开出教学实验项目达100多个,能同时容纳近千多名学生进行实验。同时各专业教育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中央冷暖空调,确保各专业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整合师资队伍开展专业教育2002至2007年,我院主要依托母体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师资力量进行专业教育。2008年以来,随着专业层次及规模的扩大及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我院各专业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也得到了加强。一方面我们严格选拔、招聘或引进青年教师,另一方面在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实践中,积极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强化自身专业素质的学习与提高。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中既借鉴母体的管理方式,同时结合独立医药院校的实际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与管理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院各专业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进程。完善专业教育管理机构与服务体系我院2005年开始独立招生以来,始终注重专业教育的管理机构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教务、教材、实验室、图书、后勤、学生等的教学及行政管理人员从最初步不到10人发展至现在的100余人,以及时准确、客观、科学地评价各专业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同时,各专业教育的服务体系,如语音室和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学生活动室、运动场馆及食堂等体系配备齐全、设备先进,能很好满足学生学习与生活需要。如现有的各类教室座位数共计7000多个,遵循“服务教学、充分利用”的原则,学校统一调配各类功能教室,很好地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需要,也很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总之,通过十年来中医药专业教育的实践,我院的各专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既依托母体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通过不断完善自身教学软硬件条件来推进其运行及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加强教学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建设是完善中医药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高等中医药独立院校专业的建设既要借鉴母体学校发展模式的同时也要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