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和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各项要求,按照“完善制度、强化支撑、突出重点、形成亮点、纵向协调、横向联合”的总体思路,加大旅游服务标准制定、实施、推广、监督力度,推进我县旅游服务业与国家及国际标准接轨,促进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质量提升,为建设全省丘陵地区先进县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加大现有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推广实施力度,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规范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培养一批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质、具有高水平企业标准的旅游示范企业,引导旅游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建立并形成符合旅游业发展特点,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共同组成的四级旅游标准项目框架体系,提升旅游整体发展水平。

到年,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多元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旅游标准化试点,培育旅游标准化示范镇2个,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6家;全力构建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旅游标准体系;培训旅游标准化人才队伍,开展试点培训3次,培训1000人次;形成标准化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和创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2家,星级饭店2家,特色旅游商品购物点1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0家,最终达到对全县旅游企业示范和引领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旅游标准化体系。

以国家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体系与管理办法为依据,深入分析旅游标准化现状、特点与需求,围绕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构建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推动重点旅游乡镇以及所涉旅游行业经营单位建立健全本地、本单位的旅游标准化体系,形成覆盖“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及城市服务功能的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

(二)开展旅游标准化宣传培训。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举办培训班、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尤其是旅游行业广泛宣传旅游标准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和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指导旅游企业在企业内部开展标准化培训和学习,确保员工培训率达80%以上。

(三)组织贯彻实施旅游标准。

加大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力度,推动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相关涉旅单位强化标准化意识,规范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组织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创建活动,增强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四)开展旅游标准实施评价。

加强旅游标准实施的督导检查,开展标准化服务评比工作。完善旅游标准化管理体系,采取自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及时对各乡镇、相关部门及旅游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促进标准实施、服务质量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有机统一。

(五)创建旅游行业品牌。

鼓励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加强制度建设、诚信建设、文化建设、技能培训,培育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着力培育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旅游企业,创建一批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品牌旅游企业,通过品牌建设促进全县旅游业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四、实施步骤

按照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的总体安排,我县创建工作分为七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阶段

拟定工作方案,组建工作机构,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

(二)实施阶段

1.开展标准普查。对全县各级各类涉旅企业服务标准制定、实施及效果等情况进行普查,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制定标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标准框架。根据标准普查情况,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旅游要素,参照国家、省、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旅游业标准体系,制订符合我县实际的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标准。

3.制定政府对试点单位的奖励和扶持政策,鼓励重点旅游乡镇、旅游企(事)业认真贯彻旅游标准,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

4.开展标准化培训教育。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有关部门、单位和涉旅企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高标准化意识,增强执行标准的自觉性。

5.全面开展达标工作。对照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和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验收标准,全面开展创建达标工作。

6.加强创建宣传工作。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同时,与主流媒体建立互动平台,及时报道试点工作情况,全力营造贯彻实施标准的良好氛围。

(三)中期评估阶段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对照考核标准,积极查漏补缺,配合市旅游局做好迎接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组织的旅游标准化专家组对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进行中期评估。

(四)整改提高阶段

按照中期评估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对照《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表》,进一步做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五)自查完善阶段

对照《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表》进行自查,做好迎检准备。

(六)迎检阶段

配合市旅游局做好迎接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组织的旅游标准化专家组对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的评估验收。

(七)总结推广阶段

及时总结我县推进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取得的成果,推广成功经验,继续把试点工作推向深入,并对在试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

五、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我县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对试点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实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作,共同推进试点工作。

(二)任务分工。

县旅游局:负责全县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牵头组织实施全县试点工作及旅游标准的宣传;及时向市旅游局汇报试点工作情况,做好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络沟通工作;负责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等旅游企业,以及旅游安全方面的标准化建设;负责旅游景区导向标识、旅游相关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及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准化建设。

县发改局:负责把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将相关项目纳入年度项目计划,协助做好对上争取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落实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专项经费。

县建设局:负责对城区公共旅游设施的改造升级,确保达到规定标准;负责城区及乡镇驻地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标准化建设。

县城管局:负责公共厕所及旅游厕所、旅游环境维护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县交通局:负责出租车、旅游客运、城市公交、连接旅游景区(点)主要道路交通导识系统、城乡客运停车站点等业态的标准化建设,指导实施《旅游汽车公司资质等级划分》和《旅游客车设施与服务规范》。

县商务局:负责餐饮、购物场所等业态的标准化建设,指导餐馆、购物场所实施《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和《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

县文体广电局:负责文化旅游业态的标准化建设,指导旅游娱乐场所实施《旅游娱乐场所基础设施管理及服务规范》。

县安监局:负责指导、协调旅游安全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县统计局:负责指导旅游行业做好统计工作,为标准化建设提供有关数据。

县工商局:负责指导旅游行业名优品牌创建工作;配合旅游局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净化旅游经营环境。

县质监局:负责配合做好旅游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培训推广,牵头申报、颁布实施地方标准。

篇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以及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要求,紧紧抓住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的契机,以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主要内容,以提升旅游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围绕我区旅游服务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加大旅游服务标准的制定、实施、推广和监督力度,努力形成科学的旅游标准体系,全面提高旅游产业品质,打造旅游新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建立完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有机互补的旅游标准化工作体制,充分调动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创建旅游标准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扎实推进全区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宣贯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与现行各级各类标准适应的具有区地方特色的关行业标准体系。引导全区旅游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努力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省、市旅游服务品牌。加快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市场秩序规范,维护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优化旅游产业素质,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我区旅游的规范化、个性化、产业化和游客满意度。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实施现有旅游服务标准。开展旅游标准化创建活动,加大贯彻现行的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关标准以及各类省级地方旅游服务标准的力度,推动旅行社、星级饭店、景区(点)、旅游车(船)、公共场所、交通道路、关窗口单位强化标准化意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行为。到年底,大力推动全区导游、旅游交通、餐饮、宾馆、购物以及旅游咨询等主要服务过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二)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旅游标准化体系。围绕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建设“,休闲天堂”的总体目标,按照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的规划、要求,深入分析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现状,特点和需求,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拟订我区旅游标准化工作规划,建立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覆盖旅游业要素标准、支持标准、工作标准的全区标准化体系,推动各行业单位和重点旅游乡镇,建立健全旅游经营单位的标准化体系,全面整体推进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

(三)积极引导企业品牌建设。结合品牌强区战略工程,鼓励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加大自主创新,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推动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包括服务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推动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旅游服务名牌、服务质量奖和知名商标,共同营造创品牌、爱品牌、用品牌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旅游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全区旅游标准化工作专题培训,强化旅游标准化管理层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提高对标准化法律法规、标准化基本理论、旅游专业知识,以及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采取集中学习,专家讲授、外出考察等多种培训形式,确保取得实效。

(五)开展旅游标准实施评价。按照市创建工作中的评价模式,结合我区实际,积极探索建立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效果评价模式,将制定标准和效果评定结合起来,促进标准实施、服务质量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有机统一,注重旅游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及时对各镇(街道、区)及旅游企业标准化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实行旅游标准化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奖惩机制。

四、工作步骤

(一)方案制定阶段

1.组织学习调研。围绕《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学习调研,走访关部门,深入基层和旅游企业,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最实际情况。

2.制定工作方案。按照市的创建工作的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关的配套实施办法,建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部门,提出具体要求。

3.进行沟通协调。加强各部门、各地间的沟通协调,着力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引导全区各部门、各地、各行业单位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形成齐抓共管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整体合力。

4.上报关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和联系,及时上报试点方案,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技术指导和政策保证,确保标准化试点平稳进行。

(二)宣传发动阶段

1.召开全区动员大会。通过召开会议,部署标准化试点工作,明确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

2.加强媒体宣传报道。利用各类媒体、《旅游》栏目、电视台一套、市旅游网等强化标准化试点工作宣传报道力度,与市旅游局建立固定报送渠道,及时报道试点工作情况。

3.建立信息网络。建立全区旅游系统信息员网络,在政府网、《通讯》上及时报道标准化推进工作进展情况和实际成果等信息;积极做好《市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简报》的信息报送工作。

(三)组织实施阶段

1.全面抓好现有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强星级饭店、A级景区(点)、旅行社、旅游购物场所等已有旅游标准的实施力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要针对区湖大闸蟹、渭塘珍珠珠宝、生态花卉等特色旅游产品,研究制定部分地方联盟标准化体系。关单位要进一步细化旅游标准化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时间进度及责任分解,确保按照时间进度完成好关任务。

2.积极开展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在全区旅游企业中确定旅行社、市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湿地公园景区、国际交易中心、景国际度假酒店、锦江国际大酒店、酒家(生态园店)作为我区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其中旅行社、市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莲花岛已被列入市标准化示范单位。按照《市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方案》执行,引导企业建立切实可行的标准体系,制订和实施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提高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的建设水平,通过以点带面,带动旅游服务标准的推广实施,逐步形成旅游标准化实施的良好氛围,从而推进我区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3.培育企业知名品牌。积极引导和培育旅游企业争创知名品牌,被列入市、区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的企业,要率先争创旅游服务品牌。加强旅游服务名牌激励政策,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等旅游服务主体,给予资金等方面的鼓励支持。

4.创新检查评价机制。采用联合执法、邀请市和兄弟市(区)旅游部门检查等方式,严格落实旅游标准化。邀请区行风监督员和有关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对企业执行标准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利用政府网的旅游频道,适时公布企业诚信经营情况。

5.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按照工作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及时跟踪督查,分阶段提出要求,及时通报和报送工作情况,推进标准化工作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

6.加强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和学习其他旅游城市标准化工作的先进做法,尤其是兄弟市(区)的工作推进情况,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渠道,学习借鉴有益的经验做法。

(四)自评迎检阶段

1.组织自查活动。按照关评估计分标准,采取各地自查和领导小组抽查等方式进行自查,对存在问题整改完善。

2.提出评估申请。领导小组检查合格后,以书面形式向市旅游局提出评估申请。

(五)评估验收阶段

1.动员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关单位积极迎检。组织召开专门会议,提出迎检要求,形成全社会关注旅游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2.做好评估验收工作。认真做好评估验收要求的关工作,提供台帐及各项资料,努力争创“旅游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区开展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分管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区政府办主任、区旅游局局长、区质监局局长任副组长,区旅游、质监、发改、商务、公安、交通运输、卫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区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旅游局,负责日常工作,制定整体计划及任务分解、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机制,把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列为全区旅游业全面提升项目责任考核内容。

区旅游局负责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农家乐和旅游特色产品体系标准化创建工作。

区质监局根据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需要,指导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配合旅游部门进行旅游业标准的宣贯培训推广实施,会同旅游部门做好旅游业品牌、质量奖的培育工作以及自愿性认证体系的推广工作。

区发改局结合标准化创建工作,负责我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有关措施的协调推进工作,负责全区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工作,并为标准化创建工作提供有关数据。

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对城市道路的建设升级、完善,负责公共汽车站等公共交通服务设施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区城管局负责城区公共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创建,及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的标准化工作。

区规划局按照旅游标准化工作创建关需要,负责城市规划中旅游公共设施等标准化工作。

区农业局负责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标准化工作。

区农办会同旅游局负责乡村旅游业态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区商务局负责社会餐饮和商贸业的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区公安分局负责重点旅游区域、游客集散地周边秩序的综合整治工作规范。

区交警大队负责旅游景区导向标识系统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区环保局会同区旅游局负责生态景区(点)等标准化创建。

区文体局负责文化旅游业态、文化娱乐业态和体育旅游业态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区宗教局负责宗教旅游设施与服务的标准化工作。

区人社局负责标准化创建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区工商局负责知名商标的认定,加快我区旅游知名商标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区安监局负责旅游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区卫生局负责食品的安全、卫生检查,疾病的预防控制,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的监督管理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区委宣传部负责标准化创建的新闻宣传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标准化创建工作的专项经费预算,保证创建工作的需要。

区标准化试点领导小组其它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积极创新手段,配合创建工作。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生态园、盛泽湖月季公园等负责本区域内游客中心、旅游服务、产品体系、公共服务设施等标准化创建工作。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旅游标准化建设和试点工作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功能、社会和谐、环境提升、服务品质等诸多领域。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部门负责、条块结合、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全员参与,形成合力,积极协同,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宣传媒体和信息亭、显示屏、广告牌等宣传资源,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地广泛宣传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意义,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旅游、支持旅游、发展旅游的良好氛围。

篇3

关键词:山地县域;旅游创新;县景合一

洛阳山地地貌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0%,而山地县域旅游资源富集,旅游经济发展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栾川、嵩县,旅游业已成为两县的支柱性产业。

一、洛阳山地县域旅游发展路径分析

栾川与嵩县,作为洛阳南部深山区的“兄弟县”,面对相似的山水风光资源和旅游发展战略,但因其选择的发展路径不同,其旅游经济效应亦有显著的差异。

(一)栾川: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品牌化发展

栾川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经过专家指点,当地政府提出了“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旅游的突破口,鼓励资金雄厚的企业投资景区开发、星级酒店建设等项目;主动出击,扩大宣传力度,实行密集营销和多样营销,借助强势营销媒体,使“栾川旅游风”吹遍大江南北。通过政府与企业全力协作,使栾川成为贫困县域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经济大发展的典型代表,被业界誉为“栾川模式”。

(二)嵩县:政府主导+市场跟随+寻求创新

嵩县的版图面积、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均居于全省县域前列,但版图大县的背后是经济小县,生态强县的背后是产业弱县。嵩县旅游业发展与栾川同时起步,但发展之初,其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产生了偏离,旅游业未能得到政府重视,这种情况持续了五年之久。之后认清旅游经济强大带动效应的嵩县政府开始主导旅游发展,将旅游产业明确定位为支柱产业,但因与栾川存在着资源近邻效应,又因出手慢失去了前期抢占市场的先机,多年来嵩县多是跟着栾川玩,采取市场跟随策略,借力栾川旅游品牌影响力,分割一部分观光市场。近两年来,嵩县开始寻求突破,在工业游、免门票、旅游标准化等旅游新业态及新形势方面不断探索,力图走出旅游发展不愠不火的怪圈。

二、洛阳山地县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单一,文化性欠缺

县域旅游的通病在于产品局限于单一的、传统的观光产品,重自然景观,轻人文景观,过分地依赖于门票经济,旅游产业链不完善,资源品质很高,但产品品质一般。两县所拥有的4A以上景区数量居全省县域之首,但均是山水景区,提供的仅是“白天登山观景、晚宿农家宾馆”的大众观光产品,文化体验性开发不足。然嵩县是“中华第一名相”伊尹的出生地,汉相张良的隐居地,栾川为老子的归隐地等,文化资源并不是劣势,只是开发者并未将资源文化性渗透到旅游产品中去。

(二)景区同质化严重,近邻效应明显

资源相似造成景区同质化,不能发挥景区间的客源辐射效应,即两县的景区给游客出了一道单选题,没有做到“一景一色、一景一题”,即一个景区一种特色,一个景区一个主题,因此,游客只会选择其中的一个景区,这就造成了多个景区,分割同一个市场,即使加大宣传力度,也只能扩大客源市场的空间辐射范围,无法增加特定空间客源的旅游消费。

(三)区位受限,旅游交通是瓶颈

两县位于洛阳最南端,远离中心城市,交通是制约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是景区外交通,属于边远山区县域,交通线路少,交通时限长,从郑州到栾川需要五个小时,洛阳到栾川需要近三小时;且两县缺乏景区与市区、景区与城区、景区之间的直达公交,阻碍了自助游市场。二是景区内交通,停车场与景区内小交通线路存在规划不合理、建设不完备的问题,在旅游旺季,经常出现游客滞留现象,严重影响了游客满意度。

三、洛阳山地县域旅游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面对全国各地旅游县域的兴起,只有不断创新,转变思维方式,创立自有品牌,才能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全景栾川,大区小镇

全景栾川就是把整个栾川作为一个大的生态公园来建设,把旅游规划融入到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使栾川的一草一木都成为生态公园的一部分,实现县域景区化。同时栾川提出“大区小镇”的概念,按照“大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旅游新村”的形式,整个栾川是一个生态大景区,而每个乡镇依托自身条件,建设成为旅游风情小镇或旅游新村。将传统的“栾川模式”升级为“旅游引领,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全景栾川”的新思路,即借势“魅力中国”,在“全景栾川”目标的引领下,通过旅游业与工、农、商的融合发展,建设栾川旅游产业集聚区,将原来集中在景区内的六要素集中到一起,进行重组,形成产业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5A嵩县,不一样的乡村

“与影相随”栾川二十年,嵩县旅游市场已基本形成,如今嵩县不甘继续做栾川的“影子”,2012年2月在全国率先提出了“5A嵩县”的新理念。“5A嵩县”就是指按照国家5A景区的标准,对嵩县全域进行统一规划,将其打造成符合国家5A级景区标准的、开放式的5A县域景区。“5A嵩县”规划主要包括生态景区、工业景区、道路景区化、乡村变景区、历史文化变景区六大部分,其总体发展思路是以旅游统领一产、融合二产、带动三产,也就是说,农业围绕旅游调整结构,工业围绕旅游开发产品,城镇建设围绕旅游完善功能,社会服务围绕旅游突出特色,实现旅游带动全域经济,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嵩县特色的旅游发展新模式。

(三)“县景合一”,县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全景栾川,5A嵩县,归根结底就是“县景合一”的旅游发展模式,实现旅游者“立体旅游”的体验价值。所谓县景合一,就是把整个县域作为一个景区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县在景中,景在县里。要实现县景合一最关键的工作是要实现乡村景区化,产业集聚化,道路景观化,最终目标是将整个县域打造成为一个生态景区。本文将用“点―线―面”模式来分析“县景合一”的组成要素。

1. 点:乡村景区化

乡镇是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县景合一”的核心在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通过合理规划,依托乡镇自身条件,赋予每个乡镇不同的主题文化,建设旅游风情小镇或是新型农村社区,打造具有乡域特色的景观带,调整种植结构,建设花海、采摘园、农家宾馆等,每一个乡村都是县域大景区的一个旅游景区点。

2.线:道路景观化

道路是县域大景区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线,是景区点之间的过渡空间,道路景观化不仅有利于生态保护,更重要的是相对地增加了游览时间,有利于提升游客满意度。道路景观化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道路两旁种植花带、树木带等,缓解游客的视觉疲劳;二是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山里群众聚集到旅游道路沿线居住,围绕旅游搞服务,开设农家宾馆、购物商店、娱乐场所等,但建筑物要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

3.面:生态景区

从整个县域层面出发,生态环境是其开展旅游业和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县景合一”必须以生态景区建设为终极目标,全力打造融生态景观、休闲探险、农业观光、农家风情、开心采摘、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品牌。

四、洛阳山地县域旅游创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推进景区化建设,推行景区化经营

“县景合一”首先是要进行县域景区化建设,但不能是只停留在建设上,更重要的是推行景区化经营,按照景区的服务标准为游客提供服务。首先要在县域大景区内规划一个旅游集散中心,这个服务中心应该位于全县所有小景区点的中心位置上,相当于景区入门处的服务中心,提供咨询服务、售票服务、交通中转服务、导游服务等;其次,在旅游集散中心要开通通往各个小景区点的景区公交、观光车等,并建设停车场,建议大型旅游车辆停靠在集散中心停车场,游客换用景区内交通到达各个景区点,缓解各小景区的交通压力。

(二)整合资源,打造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

嵩县、栾川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也不逊色,要深入挖掘多种资源特色,对其进行整合重组,打造山水景观游、休闲探险游、激情漂流游、农家风情游、开心采摘游、黄金工业游、医疗养生游、古人踪迹游等一系列旅游产品,以丰富的产品体系去映射细分的市场群体,以达到同时扩大目标群体的地域空间和特定群体的消费空间。

篇4

一、玉溪在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玉溪是滇中经济圈的重要区域,建设昆玉旅游带,有利于加快玉溪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建设,加快玉溪第三大支柱产业培育,推进玉溪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滇中经济圈的形成。

玉溪是滇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是滇中、滇中南大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良好,经济发展较快,基础设施较好,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广阔的可开发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极大潜力。实施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玉溪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省政府批准设立“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以来,经过全市的积极努力,一批旅游重大项目正在实施或即将启动建设,加之全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之一的帽天山项目的规划建设,玉溪将加快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内陆型国际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成为云南旅游转型升级,实现“二次创业”目标的引爆点和增长极。同时随着中部红塔区中心城区的生态建设、东部试验区的发展、西部民族风情自驾体验区崛起,玉溪旅游产品建设不断加快,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玉溪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快速上升,在滇中、滇中南大旅游圈及全省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玉溪旅游对昆玉旅游带建设,滇中、滇中南大旅游圈的形成将起到十分关键的支撑作用。

二、玉溪在推进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中的目标任务及总体布局

(一)目标任务

经过近10年的努力,将玉溪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昆玉旅游带核心区。将三湖四城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休闲度假舒适、接待设施完善、服务质量优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休闲度假、康体旅游目的地。将哀牢山—红河谷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民俗文化浓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玉溪市接待旅游者突破3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以上。

(二)总体布局

在现有“一体两翼”的总体布局下,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打造“一核、三湖、四城、三大精品旅游线、五山一河特色旅游产品、十大精品旅游项目、一个生态自然民族风情旅游带”。

“一核”即红塔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将城市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相融合,城市跟着景区建,景区围着城市建,建设景区化城市、城市化景区,把红塔区打造为的玉溪旅游核心区和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次集散中心。“三湖”即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好三湖,将抚仙湖建设成为国际知名、中国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聚集区和旅游目的地;将星云湖建设成为以生态湿地旅游、湖钓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滨湖、湿地休闲度假聚集区;将杞麓湖建成为集山—城—湖历史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旅度假旅游、休闲农业旅游聚集区。“四城”即澄江、江川、通海、华宁。围绕“三湖”统筹城市建设、集镇建设与旅游发展,把4城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和城市品牌,联动发展一批特色旅游集镇。“三线”即红塔山—抚仙湖高端休闲度假精品旅游线;中心城区—“五山一河”特色精品旅游线和哀牢山—红河谷生态自然、民族民俗文化特色观光休闲精品旅游线。“五山一河”即帽天山世界自然遗产“生命摇篮”古生物化石主题公园、李家山古滇国青铜文化公园、红塔山工业旅游示范园、龙马山森林公园、秀山“山·城·湖”文化旅游区、玉溪大河生态城市文化旅游区。“十大精品旅游项目”即太阳山国际度假区、国际干细胞暨医疗度假中心、仙湖锦绣休闲度假社区、抚仙湖国际老年康体养生度假中心(樱花谷)、抚仙湖国际养生园、仙湖山水国际度假园、九龙晟景、湖畔圣水-悦椿度假酒店、仟龙湾旅游文化小镇、玉山城度假社区。“一个生态自然、民族风情旅游带”即哀牢山—红河谷生态自然、民族风情旅游带,依托雄山峻岭、高山飞瀑、多样性物种的生态自然资源,花腰傣、哈尼族、彝族为重点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特色观光体验、休闲旅游产品集群,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哀牢山—红河谷生态自然民族风情旅游带。

三、玉溪在推进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中的工作重点

(一)强化规划指导

精心组织实施《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总体规划纲要》和《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玉溪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框架方案》,抓紧启动《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玉溪板块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完成对澄江、江川、通海、华宁四县县城的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

(二)加快项目建设

继续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旅游重大重点项目、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规模大、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旅游重大项目,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用地供给等方面加大指导扶持力度,做到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优质重大旅游项目。

(三)加大招商引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重点,创新方式,完善机制,引进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参与旅游开发。坚持优质资源向优势开发主体配置的原则,鼓励具备条件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等投资主体,在遵守法律法规,旅游发展规划等相关建设、保护规划的前提下,以独资、合资、合作、承包、租赁、托管、股份制等形式,投资开发全市各类旅游资源,建设旅游产品。

(四)完善产业要素

一是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加快推进旅游产品建设。三是打造一批全省知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旅游节庆品牌。四是培育一批特色旅游商品。五是加大乡村旅游建设力度,推动全市乡村休闲旅游进一步提升和规范发展。

(五)做好宣传促销

一是进一步拓展营销渠道,打破地区、部门和企业的界限,组织建立旅游联合促销联盟,不断创新宣传促销手段和方法,采取有效方式有针对性地宣传促销,强化昆玉旅游带的整体品牌形象宣传推广。二是整合各方资源,加强与昆明、红河等地区联动整体促销,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形成一批集“宣传、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集群,满足旅游个性化、信息化的需求,持续扩大我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客源市场。

篇5

一、加快构建以度假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

以旅游大项目建设促发展,以招商引资强实力,以产品打造上水平,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

(一)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继续加大旅游大项目建设调度、协调工作力度,定期召开旅游大项目建设现场会、调度会,跟踪推进全市重点旅游大项目建设。2012年,重点推进81个旅游大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360亿元人民币。

(二)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以举办2014年世园会为契机,加大世园会6个场馆的招商招展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投资、管理集团的联系,围绕度假、文化、海上、海岛以及大型娱乐项目等旅游产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争取国内外资金投入我市的旅游大项目建设。

(三)加快完善以度假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全面推进度假旅游、海上旅游、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节庆会展、体育健身等旅游产品体系建设。重点在度假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邮轮旅游方面有所突破:在度假旅游方面,加快、、等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在海上旅游方面重点发展高档游船,加快培育海上看、海上演艺、海上餐饮、海上婚庆等旅游产品;完善、等海岛旅游设施,实现海岛旅游突破。在文化旅游方面,大力挖掘旅游文化内涵,重点开发崂山道教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港中旅海泉湾演艺项目。在邮轮旅游方面,积极推动大港集团建设国际标准的邮轮母港,争取开通更多的国际邮轮母港航线。

二、以举办“三大活动”为契机,加大旅游营销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举办重大节会活动、开展海内外促销活动、加大媒体宣传、加强国内外旅游合作等方式,扩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青旅游,提高旅游效益。

(一)积极办好“三大活动”

一是举办“2012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2012国内旅交会是由国家旅游局和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旅游行业内最大的交易会,将于2012年4月13日-15日在我市举办,我们将借助这一平台将大力宣传我市的旅游资源和产品,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举办中美省州旅游局长合作发展对话会议。该会议被称为中美旅游业峰会,由国家旅游局和美国旅游协会共同主办,定于2010年9月17—19日在我市举办。届时,将有来自美国50个州和中国31个省的旅游局长以及中美两国旅游企业的代表参加会议。

三是举办国际航协公路马拉松比赛。定于2012年10月10-14日在我市举办,届时将有世界范围内的航空协会会员3000人左右参加,在直接拉动我市入境游客数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国际知名度。

另外,要继续办好国际啤酒节、国际海洋节,以及北宅樱桃节、大泽山葡萄节等节庆活动。

(二)加大海内外旅游营销工作力度

一是加强国内旅游营销。以“创新方式,产品主打”为指导,以等作为重点客源市场,组织参加北方(太原)旅游交易会、国际(上海)旅游交易会。赴国内20个重点城市开展促销活动;办好“好客贺年会—心动之旅”活动,打造冬季旅游品牌。

二是加强海外市场开发。以“细分市场、培育品牌”为重点,组织赴日韩、港台、东南亚、俄罗斯和欧美五大海外客源市场促销活动;举办韩国游客高尔夫比赛、登山比赛和日本游客健步行活动,吸引更多的日韩游客来青参加休闲旅游活动;推进与境外重点客源地旅游机构和协会的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参加TPO年会和东亚经济交流推进机构第八届旅游分会。

(三)强化媒体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加大网络等新兴媒体宣传力度,在乐途、网易等国内知名网站进行旅游形象和产品宣传。继续与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半岛都市报社开展旅游宣传战略合作。与国家旅游局驻外办事处合作,在日韩等主要客源市场投入广告宣传。积极开展2014世园会营销宣传。继续开展媒体记者和旅行商来青采风活动。

(四)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对来青邮轮、包机、专列,开通新航线,以及海外游客、淡季游客等,给予奖励,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和淡季旅游

通过这些措施,大力提升我市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力争完成旅游总收入767亿元人民币,增长15%以上。

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功能

加强旅游引导标识、公共信息服务、集散服务、旅游交通、旅游公厕等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市民和游客满意度和舒适度。

(一)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制定出台《市规范设置旅游景区引导标识工作方案》,在全市主要路网设置旅游景区引导标识;在重点旅游区域设置旅游灯箱地图;在景区点、酒店等旅游服务场所设置四国文字的标识和中英文道路双语指示牌,进一步提升旅游目的地标识功能,满足日益壮大的自助游、自驾游等旅游需求。

(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完善全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中心的信息、咨询、投诉、营销、指挥调度等功能,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在重点旅游区域增设6路高清视频线路。在重要游客集散区建立6个以上功能齐全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形成比较完善的旅游咨询服务系统。

(三)建立完善旅游观光交通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以为旅游散客服务为主的旅游观光巴士服务功能,适当增加旅游观光巴士线路。

(四)完善城市旅游区公厕设施。落实旅游厕所奖励补贴措施,推进城市、旅游区周边及停车场周围公厕建设,增加公厕和流动厕所数量;开展景区内厕所升级改造达标活动,实现A级旅游景区星级厕所达标率为100%,提升公厕管理水平。

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以推进行业标准化为突破口,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一)继续加强旅游标准化推广工作。在全市涉旅行业中全面推行旅游标准化,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培育打造一批旅游服务品牌。

(二)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与中国旅游研究院合作,委托第三方对我市游客满意度进行定期调查,及时改进发现的问题,促进我市旅游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三)进一步规范旅游从业经营行为。加强景区(点)、星级饭店服务质量监管,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探索建立导游员信用评价体系和导游员退出制度,探索建立导游员薪酬保障机制,进一步规范导游服务公司经营行为,提高导游员管理水平。

(四)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举办酒店外语达标考试等培训班,导游员年审、新导游员岗前和导游员等级考试培训班,打造“金牌导游员”队伍。积极探索建立旅游人才信息交流平台,着力解决旅游人才队伍存在的“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问题。

(五)进一步完善旅游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完善旅游企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事故防范及安全预警机制;组织开展安全演练活动,不断提升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旅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活动,严防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

坚持“政府主导、条块结合、部门协作、综合整治”的原则,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联合执法,加大旅游环境秩序监管工作力度,着力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一)进一步优化海上旅游秩序。制定出台管理办法和服务标准,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着力解决海上游艇破旧、卫生状况较差、秩序乱等问题。

(二)规范“一日游”市场秩序。研究制定“一日游”管理办法,开展综合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治理无营运资质车辆、非法旅行社和无证导游,以及不法商户乱收费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

篇6

这次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研究和部署今年全省旅游工作,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会议为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强县以及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的单位举行了授牌仪式。于冲局长对去年全省旅游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对今年旅游工作提出了安排意见,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地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现在,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增强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重大意义

2007年,全省旅游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创新为主线,突出重点,埋头苦干,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旅游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全年接待入境游客超过20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突破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652亿元,创优工程取得新进展,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全省新的旅游品牌形象和品牌标识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可以说亮点频现,令人振奋。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奥运举办之年,旅游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要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旅游业贯穿于三次产业,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关联度高,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拉动力。大力发展旅游业,能够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形成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旅游业是绿色产业,旅游经济是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旅游涉及城市、乡村和千家万户。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目前,全省上下正在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要把旅游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举措突出抓好。

(二)要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繁荣发展服务业的重要突破口。旅游产品与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只要有看点、有欣赏价值、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产品都是旅游产品。产业结构调整中形成的精品就是旅游产品。要把发展旅游业同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结构调整,通过结构调整打造旅游发展新优势。要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的繁荣。服务业是我省经济的薄弱环节。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低于第二产业14个百分点,比全国第三产业比重低10个百分点。在去年11月份召开的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20年,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旅游业涉及29个部门108个行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发展服务业,必须充分发挥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将其作为重要突破口来抓。

(三)要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弘扬优秀齐鲁文化、建设文明和谐*的重要途径。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儒家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等历史文化异彩纷呈,宗教文化色彩斑斓,民俗风情特色鲜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文化建设不断挖掘创新,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发展旅游业,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宣传齐鲁文化、展示*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今年1月份我省召开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对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全面安排。我们要把旅游发展与文化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与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把旅游业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断为全省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2008年,我国将举办奥运会,青岛是奥帆赛举办城市。这是展示我省富裕文明程度和良好精神风貌的难得机会,同时也是对我省旅游行业服务水平的重大考验。提升我省旅游工作水平,优化各项旅游服务,既是服务奥运的当务之急,也是促进旅游业长期发展的重大机遇。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理清思路,真抓实干,推动我省旅游业提上新水平。

二、增强产业意识,努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旅游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了很强的影响力和拉动力,但与产业化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发展壮大旅游业,必须加快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引领旅游向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

一要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优势。引进战略投资,有利于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省旅游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要着眼于未来旅游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在景区开发、市场营销、旅行社、旅游饭店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把引进战略投资伙伴作为事关旅游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强化旅游行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主动加强与国内外旅游大企业集团或管理公司的联系,积极争取大企业、大集团来*开展战略投资。要配套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对未来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旅游产业发展的结构布局、发展目标进行科学设计,为国内外大企业集团来我省开展战略投资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要建设一批精品骨干旅游景区。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骨干要素。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必须培育一批品味高、规模大、特色强、功能全,能留得住游客的品牌景区。要重点抓好泰山、三孔、蓬莱阁国家首批5A级景区和正在申报国家5A级景区的刘公岛、南山、崂山等景区的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挖掘和丰富文化内涵,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优化我省旅游产品结构,积极发展现代旅游大项目和大型滨海旅游度假项目。济南、青岛等中心城市要加快引进开发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旅游项目,提升城市旅游功能。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在全省形成一批新的精品、骨干景区,提高*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要扶持发展一批重点旅游企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美国著名的运通公司在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700多个办事处,年旅游营业收入高达300亿美元。日本交通公社年旅游营业收入200多亿美元。德国国际旅游联盟拥有88架飞机,每年向世界各地输送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国内的北京首旅集团、上海锦江集团、上海春秋国旅、杭州宋城集团、深圳华侨城等著名大企业,都成为拉动当地旅游经济的主力军。我省旅游企业“小弱散”问题突出,成为制约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去年以来,省旅游局推出通过重组、转型、引进等方式培育旅游大企业的举措,已经取得积极进展。要继续加大推进力度,尽快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集团,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

四要培育一批稳定的旅游客源地。由于受地域文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收入水平以及与旅游目的地距离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往往有一个或几个相对稳定的旅游目的地。从我省看,日韩、港澳台是我省主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全省年接待日韩、港澳台游客占全省接待入增游客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60%和19%;东北、京津、江浙沪是我省主要的国内客源市场,年接待游客量占全省年接待省外游客总量的49%。要针对不同需求,科学制定产品开发战略,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品牌。要准确分析和把握客源市场,科学制定市场开拓战略,针对重点客源市场,强力开展旅游促销。要在稳定传统客源市场的同时,积极寻求新的客源市场,培育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增强大旅游意识,着力推进旅游要素的整合

整合出效益,出竞争力。要切实增强大旅游意识,打破旅游发展的产业限制、行业限制、地域限制、所有制限制,用全新的视野和战略思维推进旅游要素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放大旅游资源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

一要整合旅游资源。我省是旅游资源大省,在去年底的区域旅游合作座谈会上,我总结全省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有八个特点,即齐鲁文化、文物古迹、宗教文化、山水生态、黄金海岸、特色风情、红色旅游、休闲度假。这些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大多分散在不同的行业和部门,有的还没有充分发挥旅游产品的效用。要从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入手,有效整合旅游与文化,旅游与文物,旅游与林业,旅游与水利、农业、海洋、交通等各种资源,释放各类资源在旅游方面的功能,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

二要整合旅游线路。我省“山水圣人”、“黄金海岸”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精品线路。目前省旅游局正在以鲁中地区为重点,开发“逍遥游”旅游产品,培育“逍遥游”旅游线路。要围绕丰富和完善三大骨干产品,进一步创新思路,扩大联合,积极支持重点旅游线路开发。一是水浒文化旅游线,整合菏泽、泰安、济宁、聊城4市水浒资源,深入挖掘水浒文化内涵,打造水浒精品文化旅游线。二是泰山旅游线,发挥泰山“双遗产”和“国山”、“圣山”的资源优势,将济南的五峰山、灵岩寺等周边重要旅游资源纳入泰山旅游区,扩大辐射半径,形成以泰山为核心的大泰山旅游圈。三是孔孟旅游线,尽快解决孔孟分离的局面,将两大资源整合起来。同时加快微山湖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开发,形成鲁南地区文化和休闲相结合的旅游新格局。四是蒙山旅游线,统筹协调蒙山所在4个县的关系,把蒙山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开发建设,扩大景区规模,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同时要创造条件,积极整合培育新的旅游线路,打造新的旅游系列产品。

三要整合旅游产业。旅游产业与一般产业不同,虽然景区是旅游核心,但是游客景区消费在旅游产业链中所占的比例却很小。要通过整合,改变我省旅游“门票经济”、旅游资源条块分割和旅游市场主体“小、弱、散”的状况,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要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行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以资产为纽带对现有旅游企业实行优化重组,促进现代旅游企业建设。

四要整合宣传推介。去年,省旅游局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文化圣地、度假天堂”*旅游品牌形象和“好客*”*旅游品牌形象标识。从今年开始,省旅游局将连续五年拿出80%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采取集中采购节约三分之一,省里支持三分之一,各市、景区、旅游企业出三分之一的方式,实行联合推介、捆绑营销。这一举措,有利于我省旅游形象、旅游线路和产品的整体推介,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宣传效果。据了解,有些市县旅游宣传经费不在旅游部门,各市县政府要统筹协调,把这件事办好。

五要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合作是在更大区域范围、更高层次上的资源整合,主要从国际、国内、省内三个层面入手。国际合作,要突出日韩,注重与大旅行商、航空公司的合作,利用他们的品牌优势和网络优势,打造鲁日韩区域旅游协作区。同时注意开拓欧美、俄罗斯等市场。国内合作,重点加强与环渤海、沿黄等周边地区和东三省、长三角、珠三角等传统客源地的旅游协作,搞好与全国重要旅游节点城市和全国著名景区的合作,加强跨省旅游线路开发。要抓住2008奥帆赛在青岛举办的机遇,形成连接北京与*之间的奥运旅游精品线路。省内合作,要以产品和线路整合为手段,探索建立区域旅游联盟,并从单个景区“一票通”开始,逐步尝试推行区域旅游“一票通”,最终实现全省旅游的“一票通”。

在整合过程中,一是要注重发挥旅游规划的引导作用,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二是要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旅行社和旅游企业为主体,避免“拉郎配”;三是注重发挥与旅游相关的各部门积极性,形成促进旅游发展的合力。

四、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

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型行业,服务质量是旅游业的生命。目前我省旅游管理服务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的旅行社服务水平不高,游客投诉较多;有的星级酒店名不符实,软硬件条件差;有的景区管理粗放,人员素质不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旅游的形象。各级各部门都要把旅游管理服务作为旅游产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为游客创造良好旅游环境。

一是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行业标准是行业建设的规范。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对于从根本上提升旅游管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目前,国家先后颁布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和《旅游厕所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等。各相关单位都要认真按照国家标准,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各级旅游部门要善于用标准化的手段引导全行业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结合旅游工作的实际,不断创新完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针对管理服务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新的服务标准。要实行动态管理,达不到相应标准的,该降级的降级,该摘牌的摘牌。

二是改善旅游环境。要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管理的国际化建设,着力提高旅游服务的国际化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游客的特点和消费习惯,在语言、生活、饮食、文化、订房、购物等方面提供对接。要健全旅游交通网络,规范和完善旅游标识。要着力强化窗口行业的旅游服务意识,对导游服务、景区服务、车辆服务,包括出租车服务等,都要提出严格的规范化要求。要强化旅游市场监管,从源头上解决游客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决打击欺诈等非法违规活动,不断净化旅游市场。要高度重视旅游安全,进一步建立旅游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防止各类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营造让游客感到安全、舒心、满意的旅游环境。

三是强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坚持把建设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符合*实际、与国际接轨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供给体系,不断满足旅游在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要求。高度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实施人才强旅战略,鼓励高层次人才流向*,服务*。要切实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各类管理服务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游客服务的思想,大力弘扬*人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针对酒店、旅行社、景区等不同岗位的需要,加强服务技能培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准。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不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不能上岗。要特别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导游员是旅游业的“窗口”、“地区的名片”,导游不仅要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同时也是传播精神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光荣使者。要突出导游培训这个重点,强化服务意识、文化修养、组织能力、奉献精神的培训,擦亮旅游服务的窗口。要加强省旅游培训基地建设,整合省内外旅游教育资源,努力培养不同层次的管理服务人才。

四是通过典型引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发挥各类典型的作用,引导在全行业形成“管理上水平,服务争一流”的浓厚氛围。基层是旅游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旅游管理服务的办法在基层,经验在基层,创造力在基层。各级旅游部门要善于在基层发现典型,善于总结提炼不同典型的特点,形成对全行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推广。要广泛开展“青年文明号”、“服务标兵”、“明星员工”等创建活动,对他们广泛宣传、大力表彰。要把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类先进典型的积极性。要大力加强旅游品牌化建设,学习借鉴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先进经验,形成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旅行社、酒店、景区管理服务品牌。

五、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

当前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主导,重点培育。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完善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一是要切实将旅游业摆上工作大局,整体推进。要将旅游业纳入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全局,统筹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要借鉴泰安等市的做法,提倡和支持条件成熟的市组建高层次的旅游发展委员会,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要充分发挥旅游协调促进机构的作用,动员各部门支持旅游开发,参与旅游建设。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政策上强化对旅游业的引导和扶持。

二是要加强考核检查,促进工作落实。去年是省政府将旅游业纳入对各市效绩考核的第一年。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形成更加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切实发挥好考核机制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要把年度考核与经常性检查结合起来,客观真实地反映各地旅游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把全省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篇7

一、依托青岛前湾港、董家口港等优势,集聚发展高端临港产业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深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举全市之力服务保障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港口物流产业基地。董家口港区规划岸线35.3公里,设计泊位112个,年吞吐能力 3.7亿吨。目前,港区及临港产业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先后引进建设了华能通用码头、青岛港矿石码头、大唐通用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其中华能通用和青岛港矿石等四个泊位已实现试运营;签约引进中盐集团、新兴际华集团、中国外运等一批国家大型企业,中盐青岛董家口物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盐业最大物流集散地。到2015 年,董家口港区将建成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及能源储运中心,成为国家重要的中转枢纽港口。依托董家口港区和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积极对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政策优势,规划设立青岛保税港区胶南功能区,其中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开工建设,着力打造以综合保税为核心的仓储、物流、加工功能配套区。依托东方金石矿业大厦,每年举办中国(青岛)国际矿业博览会,着力打造年交易额过百亿元的全国矿产交易中心。

二是加快发展能源重化工业。加快推进董家口临港产业区建设,突出发展石化、冶金及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临港工业。引进建设了中石化LNG、信泰怡和科技园、海晶化工搬迁等一批重大项目,其中中石化LNG项目一期投资105亿元,每年从巴布亚新几内亚接转LNG300万吨,将于2013年底建成投产;海晶化工项目引进世界顶级生态化工技术,将打造世界领先的生态环保型化工企业。同时,青岛石化、青岛钢厂搬迁、澳斯顿建材、浦项钢铁、通裕重工、五矿氧化铝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紧推进,着力打造国家级能源重化工产业基地。

三是大力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近年来,通过开发建设董家口港区、临港经济开发区、市经济开发区等八个产业平台,规划总面积500多平方公里,对发展临港制造业发挥了巨大承载作用。立足优化提升传统制造业,成立了全省首家由政府主导的纺织机械行业协会,规划设立了手推车和橡胶轮胎产业提升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泰发、东佳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通过招大引强,引进培植了天信电器、三泰膜工业、海霸新能源、奥普兰游艇制造等一批新兴制造业项目,推动了制造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三泰膜工业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国内技术最先进、品种最齐全、规模最大的膜工业生产基地。依托天信电器等龙头企业,启动建设年产值达百亿元的煤机能源产业园,将建成中国重要的煤矿机电产业基地。预计五年内,全市将形成年产值过百亿元的纺织机械、橡胶轮胎、家电电子、煤机等九大特色产业集群,累计年产值达到3600亿元。

二、发挥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优化提升现代海洋产业

一是集聚发展海洋生物产业。通过扶持壮大明月海藻、聚大洋生物、东海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海洋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完成了总投资7.3亿元的明月海藻搬迁提升工程,促进了海洋产业集聚提升。规划建设占地上千亩、年产值过百亿元的海洋生物产业园,着力打造全球科技含量最高、加工品种最全、产品附加值最高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目前,全市发展海藻化工和生物医药企业25家,其中明月海藻和聚大洋海藻是国内仅有的两家生产食品医药级海藻酸钠、甘露醇和卡拉胶的企业。胶南海藻制品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渔业是胶南的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的海珍品生产基地,以水产品健康养殖、远洋捕捞和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通过调整优化渔业结构,着力推进渔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全市工厂化养殖业户达到350多家,深水抗风浪网箱2000个,发展大马力钢壳渔船20对;万亩海珍品底播增养殖“海洋牧场”已初具规模,将打造全国海洋牧场示范区。培植引进青岛和福记食品等规模以上海产品深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能力达到5.5万吨。全市有35家企业获得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10家企业获“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泊里西施舌、灵山岛海参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11年,全市完成水产品总产量41万吨,实现水产品总产值47.2亿元。

三是积极发展海洋能源产业。开发利用丰富、清洁、可再生的风能、海水等能源,是胶南着力突破的新兴产业之一。通过引进总投资24.1亿元的国电电力、大唐风电、国华风电三大集团项目建设,在充分发展和利用新能源的同时,带动形成了风电资源开发和风机装备制造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海水综合利用,46万平方米海水冲厕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国家课题验收及科技鉴定;颐荣置业海水源热泵提供清洁热源,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可供1.2万户居民使用,分别比电锅炉和燃煤锅炉供热节省2/3、1/2以上能量。

三、立足良好的滨海区位优势,加快发展蓝色服务业

一是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突出抓好灵山湾旅游度假区和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滨海旅游度假酒店群、小珠山休闲度假、藏马山国际生态旅游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全国一流滨海旅游度假区。目前,灵山湾旅游度假区已签约引进14个休闲旅游大项目,已开工和落地的四星级以上酒店达到16家,吸引了新加坡悦榕庄、美国丽笙、香港鲤鱼门、香格里拉等10个国际知名度假酒店品牌,客房总数近8000间,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工作正积极推进。坚持节会带动、文化推动、农旅结合和标准化建设,每年举办琅琊旅游文化节、青岛海洋音乐季、灵山湾国际拉网节等节庆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极大提升了琅琊旅游文化品牌的影响力,顺利通过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验收。胶州湾“隧桥”开通的旅游带动效应全面释放,2011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已突破6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1亿元。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美术产业。依托优美的海岸、山水、生态等资源,大力发展美术作品创作、创意动漫、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新兴文化美术产业,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化美术产业基地。建成启用绿泽油画国际展览交易中心,成为国内一次性展出油画最多的乡村油画展览交易中心。以达尼画家村为核心,规划建设占地15.7平方公里的青岛达尼文化产业园区,建成后将形成南有深圳“大芬”、北有青岛“达尼”的双雄局面,成为引领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启动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东夷文化产业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篇8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产业转型升级是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河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应该综合考虑本地旅游资源禀赋等诸多因素,从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形态、结构优化等入手,就河源休闲旅游的产品结构、配套措施、旅游元素、客源需求等系列问题寻求突破,增强休闲旅游的经济辐射作用,塑造河源市休闲旅游城市品牌。

关键词:产业转型 休闲旅游 产业发展 河源市

产业转型的界定与休闲旅游研究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我国旅游产业实现快速而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转型升级”,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和选择。旅游产业转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既包含旅游城市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应该根据其自身条件情况,着眼于旅游产业制度创新、市场供求因素,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实现旅游产业经济的高附加值。一般而言,旅游产业转型分为发展观念转型、发展方式转型、发展结构转型等,目前国内多个省份正在进行旅游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其旅游综合效益明显。

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基于产业转型视角下进行旅游城市品牌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既要顺应旅游市场发展的潮流,也要适应休闲产业自身的需要。任何旅游城市,只有树立了富有竞争力的区域性旅游休闲度假的品牌形象,才可能在旅游业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从休闲源起、休闲旅游产业的界定与属性、休闲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休闲旅游产业的供给系统、休闲旅游的空间布局模式等视角进行思考与研究。1883年,拉法格《休闲权利》著作的诞生被认为是休闲研究的直接起点;此后,1899年,美国凡勃伦《有闲阶级论》的发表标志着休闲学研究在美国诞生,这本著作的发表标志着休闲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休闲与消费,休闲与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1970年,在联合国的帮助下,在比利时召开的国际休闲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休闲》。指出:休闲活动与健康和教育同等重要,政府应保证其公民能够参与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休闲活动。休闲旅游就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休闲产业应从影响城市品牌受众或利益相关者的体验、满意度和感知度出发,做总体研究分析。郑健雄教授在《休闲旅游产业概论》提出了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五大面向,提出了吸引力系统与休闲旅游产业,并展望了国内休闲旅游发展的趋势。

目前,将传统的休闲理论应用于旅游产业发展,并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予以具体体现,是相对较新的学术研究领域。要做到旅游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产品的系列开发、旅游产品开发的文化性、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社会条件支持系统的配套、城市品牌整合传播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因此,进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保证旅游地服务质量、旅游功能与容量是休闲旅游产业发挥整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项颇具研究意义的主题。

广东河源市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休闲旅游产业品牌初步形成

广东河源这个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作为粤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京九铁路入粤第一市,通过惠河高速、广河高速全面融入珠三角两小时旅游经济圈。拥有优良的山、水、林、泉、人、文、龙等七脉资源,素有“粤东宝库”之称。河源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优越的自然环境成就其“青山绿湖碧水城”的美誉,目前开发了以生态旅游龙头,温泉度假为新兴品牌的旅游景区(点)37个,其中4A级景区4个。河源在2003 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产业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随着全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河源旅游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红色经典”的旅游城市品牌,尤其是温泉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为休闲、度假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如投资60亿元的东江源温泉度假村,投资30亿元的康禾温泉,投资20亿元的广晟御临门温泉度假村二、三期工程,投资45亿元的“东江·巴登城”综合性旅游项目等。

(二)旅游产业收入稳步增长且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凸显

按照河源市的旅游与城市发展规划,河源目前正在努力建成广东生态旅游示范区、岭南生态休闲旅游名城、广东绿谷,致力于打造岭南地区最有影响的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并继续提升“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红色经典”等五大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2004至2012年以来,河源市旅游接待人数平均以26.16%的幅度增长(见图1)。据统计,2011年接待游客13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亿元。2012 年河源市入市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入市旅游人数1672.78 万人次,同比增长20.3%;旅游总收入达 152.46亿元,同比增长149.5%。预计到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2113万人次,旅游接待总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递增15%以上。

目前,河源市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3万多人,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近15万人,带动了全市上百个新品种、新包装的土特产品上市。到2015年,直接从事旅游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间接从事旅游行业就业人员达30万人以上;到2015年,全市建设2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发展旅游业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

(三)游客满意度较好且生态资源优势突出

通过对到访游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游客满意度总体上处于较满意水平。在抽样调查的景区(点)、酒店、旅行社中,万绿湖风景区、苏家围风景区、叶园温泉度假村、万绿湖东方国际酒店、万绿湖旅行社等满意度指数较高,均超过优秀水平。其中温泉度假游满意度最高,游客重游欲望较强烈,高达93%;游客对旅行社接待服务整体满意度指数最高,为97.5%;同时数据显示不同类型游客的满意度有差异较大,满意度高低与游客职业亦息息相关。游客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气候和生态尤其看重,正是这点,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旅游。另外,调查访谈发现,河源市休闲旅游产业政府主导作用明显,政策支持效果显著。

河源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困扰

从产业转型的视角看,河源市的休闲旅游产业以温泉度假为突破点,抓住城市的整合营销与宣传,在2012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然而产业发展仍面临着瓶颈与困扰。首先,河源市部分休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够完善,自然资源保护、景区容量控制上投入力度不够。其次是休闲旅游项目用地指标紧张,温泉度假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项目的发展受到明显的限制。部分项目因为群众征地利益处理问题,推进难度加大。第三,目前休闲旅游景区除温泉度假景区外,有实力的旅游龙头企业较少,旅游景区门票之外的经济收入不乐观。最后,旅游产业管理与执法机构不健全,休闲旅游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不足,旅游行业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河源市休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策略

(一) 开拓旅游市场,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坚持高水平、高起点、高质量,将一些条件较好的度假区和度假村建成为以接待休闲度假游客为主的创收基地。在旅游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河源应该认识到发挥本地各项优势旅游资源,整合当地已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把握本土客家文化脉络与资源禀赋,寻求自己的个性特色,构建强势的核心竞争力,塑造独特的旅游休闲度假品牌。根据近几年河源政府工作报告可知,河源市政府确定本市的生态旅游优先的发展原则,旅游将加快形成“一心两带四个特色板块”的空间布局,即:滨湖城市生态旅游中心、万绿生态旅游度假区产业带、滨江休闲度假产业带、东南西北四个特色板块。

(二)坚持资源可持续发展,培育休闲旅游新业态

在旅游景区、度假区(村)的选址建设及其项目开发上,应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协调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保证环境持续利用的基础上,使度假区和度假村真正成为休闲度假游客追求自然的乐土。河源在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中,必须以游客的感知体验为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研究要素。应该关注游客的感知体验,通过调研游客的不同职业特征,将顾客体验作为标准,提高顾客满意度。河源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必须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从游客视角出发,找寻出影响游客对旅游休闲度假感知的要素,并将其与河源自身旅游资源相结合,将产品结构、配套措施、旅游元素、客源需求等系列问题列入产业发展研究中,进一步论证休闲旅游新业态,通过实践丰富与塑造河源市休闲旅游品牌。

(三)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休闲度假产品体系

河源应该将根据各县资源的实际情况,发展不同档次和不同类型的度假基地。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抓紧机遇,以市场经济作导向,不仅要挖掘本地突出优势资源的特点,开发高层次旅游产品,以优、特、新、美取胜;且要强化河源旅游文化内涵,功能应多样化,如发展疗养旅游、生态度假旅游、恐龙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十类休闲度假产品(见表1),使旅游项目多样化,适合不同层次、不同职业游客的需要。

(四)突破传统观念,提高景区管理及整合营销水平

景区应及时更新旅游信息,开通官方网页的在线咨询与预订系统,以便游客查询、预订、投诉、建议等,还应该重点对购物、娱乐产品、食宿条件等信息进行,宣传景区间交通连接示意图、环保理念等。另外,景区旅游交通标识应该国际化,重视企业文化的打造,应进一步加强软件建设,通过创建5A级旅游景区,提高景区综合管理水平,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制定景区接待、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以及农家乐的统一服务标准,实行挂牌管理。河源各休闲度假景区学习研究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特点和趋势,研究旅游管理和经济部门的决策和资讯,积极组建休闲度假景区联盟的,找准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对接点,整合营销并试行一票制

河源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急切需要改变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并从根本上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转变旅游发展观念。重点要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实现产业资源共享与互补、培养专业人才等,并在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效益的同时,实现多方共赢。因此,进一步促进休闲旅游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意义重大,必将丰富河源市休闲旅游品牌塑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谢春山,孟文,李琳琳,朱易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