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我区各校实施的绿色生态校园建设,以优化育人环境、培育生态文明意识为宗旨,以“校园环境园林化、校内道路林荫化、活动场地塑胶化”为目标,坚持环保、美观、经济、适用原则,做到“校在园中、园在校中”,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二、目标任务
1.校园环境园林化。通过植树、栽花、种草,充分运用园林艺术手法,把校园内拥有的空间全部绿化美化。
具体要求:学校要在校园内“见缝插绿”,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宜藤则藤。多种植乡土植物,少栽名贵花木;多植大乔木、攀援植物,少栽绿篱类植物;多植阔叶树、少栽针叶树。校园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6%以上、绿地率达到31%以上的标准;新建学校的校园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绿地率35%以上的标准。
完成时限:年底,所有区直学校、镇(街)中心学校达到最低标准;年底,所有区直学校、镇(街)中心学校达到最高标准;其它所有学校达到最低标准。
2.校内道路林荫化。按照校园总体规划,校园内部机动车能够通行的道路,全部用水泥、沥青或砖石铺装,道路两旁栽植乔木遮荫。
具体要求:学校要在校园内多绿化、少硬化;多采用植物来构造景观,少建亭、榭、假山等建筑小品和不规范的雕塑。采用“大、高、密”种植方式,在校园四周、道路两旁,有规则、高密度地移植树干高、树冠大的乔木。提倡利用盆栽植物美化建筑物出入口和走廊。
完成时限:年底,所有区直学校、镇(街)中心学校全部完成。
3.活动场地塑胶化。在田径场、球场等师生活动场地上铺设塑胶,塑胶必须是无毒、无味、环保的优质材料。
具体要求:按照“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学校的田径场、球场等师生活动场地全部实现塑胶化。塑胶颜色须与办学层次相一致,色调要与校园环境相协调。塑胶工程要按建设程序进行招投标,严格按评标办法确定中标单位,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直接指派施工单位。
完成时限:学校每年要有2O%以上的学校活动场地实现塑胶化,年区外国语学校、第二实验小学、河西学校完成塑胶铺设任务,其他学校四年内全部完成。
三、推进措施
在学校实施“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一)编制绿色生态校园建设规划,逐校制定实施方案
区教育局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制定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各学校都要编制绿色生态校园建设规划,将“校园环境园林化、校内道路林荫化、活动场地塑胶化”三个方面通盘考虑、统一规划,由专业人员承担设计《绿色生态校园建设规划平面图》,将三方面内容整体规划到位,并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规划要因地制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建筑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选用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树木花草和塑胶材料,突出教育主题,体现出本校特点。规划应与校园周边环境和谐一致,规划到校园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角落,确保不留空白。校内各功能区隔离带以植物分隔为主,提倡设计开放型绿地,增加师生活动空间,老式建筑物要立体绿化、垂直挂绿。
各学校要按照绿色生态校园规划,制定《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文字说明和规划平面图两部分组成。文字说明主要有以下内容:绿化面积(植树面积、种草面积、栽花面积),树木明细表(新植树品种、树径尺寸、株数、造价),道路硬化面积、材料、方式、造价,塑胶场地面积、材料、构造方式、造价以及分项目实施年限等。《实施方案》将作为年底逐校考核验收的依据,其编制质量纳入考核验收范围。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学校是重要的公共资源,是创建园林化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各校要拓宽筹资渠道,开发政策资源,列出专项经费,为工程的实施提供资金保证。
2、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建绿色生态校园。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捐款捐物,共建绿色生态校园。凡在校园绿化美化、道路硬化、活动场地塑胶化方面,捐款捐物达到总造价的80%以上,可以以企业、个人的名字进行命名;个人捐资1万元、单位捐款10万元以上的,由区政府统一进行表彰奖励,并颁发尊师重教奖。
3、提倡师生自己动手,建设绿色生态校园。《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规定年满十一岁,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单位每个职工每年植树3—5株。要广泛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本着积极动员、家长自愿的原则,力争每个学生家庭捐献一棵树苗。师生自己动手绿化校园,有利于增进植物生物知识,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树立起绿色生态意识,陶冶师生情操。原则上凡是学校和师生能实施的栽植、养护任务,不要花钱委托专业公司来运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查考核力度
篇2
(一)全省中小学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省中小学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县教体局召开了中小学校长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小学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要求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对县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聋哑学校提出了布局调整方案,已上报县委、县政府。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从组织领导、经费等各方面给予保障。三是做好城市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决策落实好、执行好。四是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五是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切实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
(二)体音美课程及“三理”教育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方案执行,开课率100%,各年级教材按时发放到位,确保了学校的正常开学。
(三)农民工子女入学情况:我县城区总人口1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4万人),农民工子女(6—14周岁)有1299人,城区初中5所,小学6所,基本能满足城区所有适龄儿童(包括农民工子女)入学。同时,为了确保农民工子女入学,县教体局下发了《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城区各小学学区划分及指定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学校的通知》,要求城区各中小学校依据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和学区范围规定,组织好招生工作。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区学生一视同仁,免收各种费用,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全部入学,并根据城区各中小学校生源的合理分配,指定宁镇一中、宁镇二中为初中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学校,宁镇回小、四小、六小为小学阶段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学校。据统计,今年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为100%。
留守儿童: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近8万人,6—17岁以下儿童共16.5万人,其中留守儿童50307人,占儿童总数的30.5%,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外出近15495人,父母一方外出的34812人。据统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留守儿童入学率为100%。
初中控辍保学情况:县教体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初中学籍管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制订了《县学年度控辍保学工作评估方案》,学年初制订了控辍保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及工作目标,始终把“控辍”作为巩固义务教育成果的重点工作。建立流动生档案严格控制学生随意流动,坚持实行流动生辍学月报制度,确定每月10日为流动辍学报告日。县教体局随时掌握全县初中学生的流动流失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严防学生辍学。县教体局对控辍保学工作前6名的学校校长、班主任给予表彰;对控辍保学工作后3名的学校正副校长给予黄牌警告,对连续两年黄牌警告的学校正副校长给予免职;对年巩固率达不到60%的学校正副校长进行诫免谈话,对连续三年诫免谈话的学校正副校长给予免职。
(四)年秋季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免收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目前课本已按在校学生人数发放完毕。免费教科书资金由县财政与供书方结算。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指标已下达到各学校。学校正在按《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确定受助学生。
县教体局及各个职业学校成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学校法人代表负责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切实加强了对助学金发放工作的领导,各有关单位均建立了国家助学金发放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助学基金发放工作,在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中,按照资助对象不能改变、资助范围不能缩小、资助金额不能减少、资金按月足额及时发放的要求,已编制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预算,年秋季学期公用经费总额1921万元。预算指标将按要求下达到各学校,公用经费资金已进入帐户,将于近期拨付到学校。
篇3
一、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
㈠方案带动,政策引领。在“三动”战略的引领下,几年来,我们相继制定下发了行政管理方面的《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资金管理使用的暂行规定》、《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人事管理方面的《关于加强学校干部教师管理的若干规定》、《学校领导干部考核方案》、《教师评估方案》、《优秀教师奖励方案》,教育教学方面的《学校领导干部抓教学的若干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学生管理方面的《加强学籍管理的若干规定》、《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充分考虑了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各方面要素,这些文件的落实改变了行政指令过多过滥和工作随意性的局面,规范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也为学校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
㈡健全章程,完善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教育局政策的引领下,全区各校从本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重新审定了学校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一校一章程”。
二、以星级建设为抓手,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2004年以前,我区教育工作的重心是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加大教育装备力度,同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日臻完善,我们明确提出了战略转移,将工作重心放在“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丰富办学内涵”方面,并由此深化了“三动”战略,出台了《星级学校评估方案》,对中小学实施了星级评估。在推进星级学校评估中,我们重点突出了四个方面:
㈠星级内容的确定突出科学性和针对性。把中心校工作目标分解为队伍建设星、学前教育星、小学教育星、初中教育星、成人教育星五颗星。这五颗星涵盖了一个乡镇的各类教育,各类教育星级评估结果直接纳入对中心校整体工作的考核。将中小学工作目标分解为队伍建设星、文化环境星、图书阅览星、现代教育技术星等十颗星,每颗星的确立都有其针对性。
㈡星级目标的确立突出可行性。星级内容的确定将同类学校放置到同一竞争平台,也使学校自身找准了自身的位置和差距,进而明确了自身每一个学年度的主攻方向,各校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明确了切实可行的目标,采取单打一或全面开花的策略,纷纷投入到争创星级的热潮中。在学校自身努力的同时,教育局针对不同学校的实际进行宏观指导、政策扶持,促使学校确立目标、完成目标。
㈢星级学校的评估过程突出规范性。在星级学校评估中,每颗星满分10分,达到8分即获得此星。对获得5星级以上的小学和初中学校以及3颗星以上中心校进行挂牌,每学年对星级学校建设取得较大进步的学校给予表彰。为突出评估的规范性,一是依据评估标准和学校工作情况,学校开展自评、申报工作。二是教育局各职能科室结合平时深入基层掌握到的学校办学、管理、教学等情况,每学期末和学年末分别对各中心校、初中、小学进行阶段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三是依据评估结果实施奖励和表彰,每学年都评选星级建设先进单位作为学校管理的一号综合荣誉,并依据学校星级建设进步幅度评选优秀校长作为校长的一号荣誉,营造了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浓厚氛围。
㈣星级建设方向突出延伸性。一是升华星级建设,实施“三名”工程。2005年,我们评出十星级初中1所,评出十星级小学1所,随着星级学校建设的深入开展,2007年我们有6所初中、10所小学被评为“十星级学校”。这些“十星级学校”在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打造品牌学校、丰富发展内涵应当成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为此,教育局为其打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即实施“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在2007年全区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我们对4所首批“名校”、4名首批“名校长”和15位首批“名师”进行了表彰,并落实了相关待遇。二是向下延展星级建设,推行星级班集体、星级学生评价机制。我们将过去的评选优秀班集体改为评选“星级班集体”,将评选三好生改为评选“星级学生”。
三、以特色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学校管理人文化
在大力推行星级学校建设的同时,我们积极倡导各校要在教育教学管理的某一领域形成优势、凸显特色,以学校的“独特品质”为核心,提炼特色精髓,整合优质资源,丰富学校内涵,推进人文化管理进程。
㈠实施素质教育,彰显体艺特色。我区的体育艺术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在艺术教育改革实验工作中,我区以“金秋10月校园文化节”活动为切入点推动学校文艺活动的蓬勃开展,实现了艺术教育的规范化、持久性和群体性。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以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篮球赛、冬季长跑赛等大型体育活动和4月份“校园体育节”为载体,丰富了学生体育生活,提高了运动训练水平。2003年区二中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2004至2007年,银丰学校女子篮球队连续4次进入省少年丙组篮球比赛前三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对优势突出的学校采取“压担子、定目标、提供展示平台”的办法,促其“亮点打亮”。
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文化校园。特色的外在显示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建筑、景点、校园布置、以及显性的成果等。2006年,为高标准通过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我们制定了《丰南区教育局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丰南区教育局校园文化星级评估细则》。各学校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科学论证,做到了校校有校徽、校歌、校训,教师教风正,学生学风浓,校园“一校一品”。各校充分利用本校空间、资源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让每一处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棵花草都渗透着德育教育。以墙壁文化、石头文化、橱窗文化、楼道文化和教室文化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真正体现了“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育无闲地,处处都育人”的思想内涵。
㈢提高素质,凝练人文特色。素质是特色的内化,是一种精神、一种风格、一种文化。特色内化为素质,需要文化的提升。实验二小以“爱的教育”为特色,在教师中开展了“爱学生、爱学校、爱工作、爱家人、爱社会”的五爱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爱家长、爱教师、爱同学、爱班级、爱自然”的五爱教育,爱心洒满校园、撒向社会。特色是外显与内化的辩证统一,浓郁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高品味的特色外显必然蕴涵着学校的理念、内涵,促进学校特色外显的过程也是促进特色内化的过程。戟门小学的校园文化“莲洁苇毅”内化为师生“坚毅、廉洁”的信念;小集小学的石头文化、传统民族文化体现了师生“以诚做人,以毅做事”的理念。稻地中学的“枫叶正红”、大佟庄满族小学的“满族风情”、于庄子小学的“乒乓校园”等,无一不是特色外显与内化的辩证统一,彰显了学校人文发展的内涵和底蕴。
篇4
为全面落实xx县教育局关于“构建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的实施方案,以建设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为目标,引领广大师生“走进五千年文明、品读祖国经典美文”,与经典为友、与名著为伴;引导师生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认知;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丰富内涵,为了创设全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书海中,扩大知识源,亲近母语,提高语文素养。同时通过开展课外阅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并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校力争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扎扎实实地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从而也有效推动校风校纪的建设。
二、活动目标:
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朗朗,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务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行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学校,阅读型家庭的建设。
三、活动主题
全员阅读,领悟方法,同享快乐 ;润泽经典,濡养心灵 ,积淀生命。
四、活动措施:
1.加强组织。
建立以校长为主的阅读组织机构;班级要有阅读组织,班主任、语文老师要负主要责任,同时选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学生任读书组织委员。
(1)、创建书香校园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2)、创建书香校园实施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员: 各班班主任及全体语文教师
2.营造氛围。
加强“书香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或书写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口号等。班级要加强“书画班级”环境建设,要有阅读园地,各类表册制度,黑板报、图书角等符合班级的特点,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
3.落实活动。
(1)建设班级图书角。
各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以语文教师为主)相互配合,协作建设好自己的图书角,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围绕相关阅读主题充实书柜,并建立健全相关阅读制度。(很多漫画书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严禁各类漫画书进入校园,作文选之类的书也要有选择的入柜)。
(2)保证阅读时间。
固定读书时间,一般为:晨读、午间阅读、托管、双休日大阅读,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3)明确阅读要求。
要求学生:低年级学生读后把页码或标题记录下来,有家长签字证明;中年级摘抄精美词句、名人名言等;高年级做好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篇、名人名言、警句、歇后语等。内容摘要,也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读书体会。)
(4)开展阅读活动。
设立“校园读书月”。每学期设一个“校园读书月”,本学期设5月份为“校园读书月”,其主题为“书香伴我行”。
开好“班级读书会”。各班每周或间周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开展其他各类读书活动。根据每学期定的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
充分发挥宣传效益平台。有效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和校园网的作用,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4.落实评价。
(1)建立学生的“读书成长册”。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栏目设计如: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每学期一本。班主任做到三个一:即,“每周一检查,每月一整理,每学期一装订。
(2)学校每学期要进行“读书明显”、“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学校将把各班“书香校园”建设情况纳入评估项目。同时,不定期开展阶段性的系列交流和评比活动。
5.档案整理。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协助教导处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五、时间安排:
“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x年4月—6月,为发动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公布方案,计划,初步改变校园环境,教导处利用各种机会,各个平台向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201x年10月—2016年6月,为重点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完善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教导处将不定期地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和参加市镇级组织的活动。
第三阶段:201x年7月,为总结评估阶段。
主要任务是:总结本次活动的具体做法(含各班总结),好的经验在全校交流推广,参加镇组织的相关展示、评比、总结和评估活动。
六、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
各班要把读书活动作为推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读书活动的组织实施,成立专门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小组充分调动班干部和学生的积极作用为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2.规范管理。
学校把此项活动纳入常规工作进行分级管理,明确职责。各班要有创建计划、相关制度、活动记载、成果汇报等,协助各科组和教导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3.确保落实。
各班级要以“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不断创新、长抓不懈”为原则,各个科组,各个班级、各个学生、各位教师全员参与,以班主任广泛发动,辐射家长,力求读书活动收到实效。
附 :活动口号
1、与好书交朋友。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4、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涵养人文精神。
5、我阅读,我快乐!我读书,我成长!
6、让读书成为最美丽的校园风景线!
7、读书--为你的心灵、智慧和品味插上腾飞的翅膀。
8、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 。
篇5
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是绿色校园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和校园绿化水平,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更应是绿化美化的前沿。绿化美化校园能让师生有一个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宁静氛围,合理分配校园校园绿化美化分布,环境育人,关心师生身心健康,建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 规划原则
全力将可绿化面积进行绿化,校园绿化遵循为教育服务的原则,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绿化美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原有地形、植被、建筑等自然、人文条件,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要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力求做到“我校一景观、我校一特色”;以植物造型为主,充分发挥植物的降温、滞尘、减燥、增加空气潮湿度的生态功能,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的原则。
三、 组织领导
成立绿化美化领导小组
组长:张学芸
副组长:张华斋 吴佳强
组员:其他行政中层人员
四、2020年绿化工作重点
我校校园绿化面积不大,校园可绿化面积是几个大的花台,分布在刚进校门路两边。今年我校将对这几个大的花台进行树木修剪、草坪植入覆盖,并栽种一些比较好管理、装饰效果较好的花卉,使校园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校园绿化率达98%以上。
五、 管理养护
篇6
关键词:文化;教育管理;提升;发展内涵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17-02
一、文化育人,追求和谐的管理文化
学校的管理文化,是一种管理精神、管理氛围,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中彰显人文精神,是管理文化中的最佳境界。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
1.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全体师生的行为准则,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学校在建设制度文化方面注重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实施人文关怀,形成学校制度文化。在制度建设中体现四个特点:“全”――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公”――公开透明。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体现“严宽结合 动静结合”的原则。在一系列的刚性制度执行过程中彰显人文关怀,使得“管”与“理”能有机统一,使学校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导向、激励、约束等功能。
2.和谐实干的团队文化。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打造团队文化,把学校建成展示生命价值的沃土,这是学校管理文化中亮色的一笔。一个学校能够胜出,锻造出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凭借的就是团队文化。团队文化不单是贴在墙上,写在报告里,讲在口头上,更是刻在全体行政、教师的心里。通过行政班子建设、榜样示范、活动强化、评价激励等多种措施,打造一种全体教师团结一致、一心一意比学习、一心一意搞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团队文化。在团队文化建设三大着力点的基础上,学校赋予教师“热爱生活 享受工作”的理念,让老师们获得职业幸福感。让老师体验“幸福不是一切 人生还有责任”这样的职业幸福感。
二、德育为首,提炼丰富的活动文化
众所周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寓教于乐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活动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进行自我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着重进行几项活动的开展,从而彰显学校活动文化的内涵。
1.强化习惯养成,拓宽思想教育渠道。一是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鲜明,使孩子在隆重庄严的仪式中感受积极向上的爱国情感,接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熏陶,体验到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二是坚持开展文明礼仪活动,结合学校每两周一训(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成长”知识竞赛、情景剧比赛及征文活动。三是每学年开学第一天举行隆重的新生入学开笔礼,活动邀请全体新生家长参加,教师带领新生书写大字的“人”,高年级学生带领新生读古训、正衣冠等议程。
2.做足节日文章,挖掘活动文化内涵。结合“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植树节、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等节日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将德育元素化解到各个月份或纪念日里,开展“绿色畅想”手抄报设计比赛、“倡导绿色消费,践行环境保护”主题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书征文、知识竞赛、演讲等活动。尤其是利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元旦,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有趣味运动会、学生技能展示、文娱汇演、经典诵读等活动,向家长、向社会展示师生的全新面貌,让每个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休验成长的快乐,营造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3.开展读书活动,致力打造书香校园。生命因读书而精彩,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大力推进“书香校园”进程。一是制定《师生读书活动实施方案》,宣读倡仪书,采购、征订各种教育杂志、名著,为师生提供丰盛的精神食粮。二是筹建学校图书馆,增添大量全新的、适合全体师生阅读的图书,为全体师生提供足够的精神食粮。三是建设班级、教师办公室图书角,开辟班级“诵读角”,每天定时组织师生诵读经典,引导师生“读名著,看名片,赏名画,听名曲,诵读古诗文”,提升师生的文学素养。五是开展读书节活动,把每年四月份定为读书节,在读书节活动期间,选择不同的主题举行读书活动的启动仪式,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三、立足校本,培育特色的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新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具有了新的内涵与特点,体现了一种新的品质与特征,并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新理想和新追求,提升了学校文化品味。
1.地方课程校本化。重视课程文化的挖掘,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文化建设的载体,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学校特色得以充分彰显,学校文化力得以充分释放。具体可在校长的主持下,在分管副校长的牵头和协调之下,成立校本课程编写小组,校本课程的编写可取材于地方文化资源,融合侨乡古镇的人文、地理、风俗、名人等内容,使学习内容更加受学生喜爱。
篇7
校园文化建设为我校办学品位的全面提升、师生素质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我校坚持
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的办学育人理念,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优化育人环境,创新管理机制,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认真进行了自查自评,现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桐溪小学位于瑞安市桐浦乡桐溪村太平山南麓山坡脚,陶山至温州
、湖岭至瞿溪客车从我校门口经过,随着高桐公路、瑞枫公路的先后建成,桐溪小学离温州瓯海潘桥火车站约10分钟的车程,离瑞安市区约20分钟的车程,又是瑞安南门至桐溪5路公交车的终点站,交通十分便利,是名副其实的温州、瑞安城市的后花园
。她又坐落于瑞安市桐溪风景区,校园环境清幽秀美,校园占地面积4290平方米,施教区涉及桐浦乡的桐溪、桐星
、桐西
、根溪
、陶岙
、丁岙
、丁岙山
、高河
、小岭
、后龙
、坳头
、桐岭
、二平
、山外等14个行政村。学校现有6个班级,学生246人,教职工14人。
桐溪小学创建于1937年,至今已有70多年办学历史。原为中小学部的乡镇级学校,1992年撤扩并后成为一所完全小学,隶属于桐浦乡中心小学。xx年年3月经瑞安市教育局批准为升格学校,即独立的乡镇级学校,学校有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具体开展情况
制度保障,民主管理
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管理制度》、《教职工考核制度》、《班级考核制度》、《教学工作制度》、《一日常规》等等,切实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实。学校领导和校务委员成员,时刻倾听教师们的建议,保证学校决策无误、行动无误。对师生、家长反映出来的问题,条件成熟的要马上改,暂时不能改的也要向老师们解释清楚,使学校管理更具有人性化、合理化。
强化校园文化管理,统一思想认识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周碧辉校长担任组长,书记张松虎为副组长,工会组织、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等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为组员,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2、制订实施方案。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来抓,将其列入了学校的长远规划和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做到常抓不懈。
3、统一思想认识。
正是因为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齐抓共管,使全校师生形成
只有以深厚的人文底蕴为依托,建设具有丰富内涵,适应时展、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园文化,才能办好学校
的共识,从而在校园中形成人人讨论校园文化建设、人人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气氛。
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精心打造绿色校园。
校园环境不仅是师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又是精神的外化、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因素。我校在新建校舍初就对校园合理布局,对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了食堂、厕所、传达室、花坛、门台、校门、操场等修建,从根本上改善了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为了达到最好的环境育人效果,使校园突出
绿
字,强化
美
字,讲究
香
字,保持
静
字,学校于xx年年,在市教育局和陶山教育学区的
篇8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作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时刻认识到所面临的新的情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个性比较强
有个性不是坏事,也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但是新时期有一部分高职生由于思想比较偏激,好走极端,这就是他们所谓的“个性”。如以课堂上挑战老师为荣等等一系列情况的出现,如果处理不好,势必造成师生之间更大的矛盾。因此对于学生所崇尚的个性,我们要加以引导。
(二)贪图享乐的思想较严重
当前,大部分高职生都是“90后”,从小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在父母的羽翼下从没有经受过任何挫折,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贪图享乐的价值观。在大学期间,盲目攀比,吃的、用的、戴的都是名牌。当今大学校园当中依靠自己的劳动来勤工俭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一大部分同学是嫌弃勤工俭学苦和累,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贪图享乐思想的严重性。
(三)新时期的高职生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沉溺于网络
综观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现象。有些学生上课的目的根本不明确,去上课仅仅是为了应付老师的点名,上课的时候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有些学生根本就不去上课,也从来不学习,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虚拟的网络中,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四)新时期高职生感恩意识较差
由于从小就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对于长辈的关心习以为常,认为所有人对他的关心都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久而久之感恩意识就比较差。反映在当今高职院校当中,就是根本不懂得尊重师长,在校园内见到老师就好像陌生人一样,连招呼都不打,有些学生在课下直呼师长的名讳,根本不懂得尊师重道。同时对于自己的父母也一样,大肆地挥霍父母的血汗钱,没有钱就理直气壮地伸手向父母要,没有半分愧疚之心,感情淡漠至此。
二、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了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是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结合自身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广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这么多新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多年来,我们的高职院校只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轻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一直以来,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忽视素质教育的误区,包括许多老师都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没有用,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殊不知,作为人来讲,应该有思想、有感情,不能象机器一样就知道干活,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人文风气,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风气下得到熏陶,锤炼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如开展高职生礼仪教育、高职生美育、班风学风建设等。
(二)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打造能够体现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避免整天沉迷于网络。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大学生社团这一平台,积极开展高职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其校园文化生活,让其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如:利用第二课堂举办文学知识讲座、书法讲座、音乐知识讲座、摄影知识等讲座;定期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比赛;举办卡拉OK、歌咏、书法、演讲比赛;配合专业知识学习举行专业技能竞赛;选择特长学生成立学生管弦乐队等,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旺盛的精力寻找到正确的宣泄口,进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三)构建符合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
1、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考评实施方案”
根据素质教育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包括学籍管理、思想品德考核、宿舍管理、班级管理、奖惩等制度,研究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考评实施方案”,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使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全面推行“学生班级目标管理”
职业院校学生现在一般有三年制大专和五年制大专,而三年制大专又分为全国普通高考和单招考试两大来源。因此,应根据大、中专学生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学生班级目标管理”及“考核细则”,这是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众所周知,“目标是影响群体行为的重要因素”。“班级目标管理”就是使集体的目标成为每个学生的个人目标,最终是将目标内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
3、应加强对学生会工作的正确引导和监管,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篇9
一、活动宗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希望。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关键在于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养成。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旨在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核心,教育和引导广大未成年人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激发青少年的互助、友爱、奉献、进取精神。在自觉实践和自主参与中增强道德意识、强化道德养成,践行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教育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促使他们自觉践行道德规范、逐步养成良好习惯,知礼尊长,关爱他人,自强自立,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二、目标要求
根据“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主题活动的具体要求,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征、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思想意识。 通过动员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倡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培养高尚品质。同时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学习动员、主题征文、演讲 、实践教育等活动形式,大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推动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建设,推动学校道德情感教育的全面实施,营造快乐健康和谐的校园,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活动内容:
按照简单易行、切实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在家庭、学校、社会参加针对性、参与性、实效性强的实践活动。
1、每周一举行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并要求教师代表围绕此主题讲话。
2、读一本好书。让学生读一本诚实守信的好书,营造书香氛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求孩子认真阅读好书,写出观后感。
3、观看一部优秀影片,写出观后感。
4、到社区参加一次爱心志愿服务活动。
5、每天做一次家务。让孩子在体验中感受父母的辛苦和付出,懂得感恩和孝敬父母。
6、每班每月召开一次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班会。
四、总结表彰。
在“六.一”儿童节时,对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班集体、优秀学生进行表彰,以弘扬正气,将活动不断推向深入,为净化社会风气和创建和谐校园做贡献。
黎明二校
篇10
关键词:高校文化建设;功能价值;文化育人;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河南师范大学历来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特别是2009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化建设纲要》出台以后,学校文化建设走上了制度化、工程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文化建设的功能价值
高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担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文化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之于高校的功能价值。(一)以文济世,担当传承创新社会责任大学文化凝结着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等,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血脉、精神支柱和精髓所在。河南师范大学始终牢记文化传承创新的社会责任,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贡献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二)以文凝力,引领价值追求行为方式一流的大学文化铸就一流的大学。它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潜移默化地感染、陶冶、塑造着师生的人格。河南师范大学在9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师大精神,反映了全体师生的愿望和价值追求。(三)以文化人,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大学文化实质上就是育人文化,立德树人、培养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文化人,言传身教,做出表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以文强校,提升学校综合竞争能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实施,高校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文化是大学最具魅力和传承价值的无形资产、精神资源,是大学软实力的象征。
二、高校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高校文化建设必须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精心实施。河南师范大学文化以师大精神为核心,以校训、校风、学风、教风为主要代表。2009年以来,学校对文化建设做出整体安排,实施系统工程和项目运作,促进了文化建设发展。(一)出台文化建设纲领文件2009年6月,河南师范大学出台了《文化建设纲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文化建设委员会,此后又制定了《校园文化管理若干规定》,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二)实施文化建设系统工程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河南师范大学每两年规划一期文化建设工程,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学术文化和形象文化6个方面,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分步实施、循序推进。(三)全力推进文化中心建设文化软实力孕育着一所大学的品格所能达到的高度。建设好文化中心,要坚持从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上发掘文化与精神,坚持将文化和品格追求与学校改革发展相结合,在学校发展中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行业需求。
三、高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骄人成绩,在育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认识理解存在偏差有人认为“文化建设是某某部门或某某单位的事”;有人认为“文化建设无非是添几块石头、立几块宣传牌,或者办几次文化活动”;有人把大学文化等同于校园文化,对大学文化的社会认识不够;等等。(二)文化建设内涵不足整体而言,高校文化的内涵建设还有待加强。例如:机制建设不完善,规划落实力度不够;与学校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目标联系不够紧密;效果评估较少,功能发挥不充分等。(三)文化个性不够鲜明由于体制制约、政策导向和思维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的文化个性不够鲜明。例如:学校没有标准色,建筑物缺乏统一风格,形象标识系统不完备等。(四)文化建设合力不强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然而,有的高校文化建设合力还不强,还未完全形成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未完全形成各部门联动、各工作衔接、各层面协同的联动机制,未完全在观念上达成共识、情感上产生共鸣、工作上引起共振。
四、高校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