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评析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调查报告评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调查报告评析

篇1

基层工商所是工商系统的“窗口”和“前沿”,工商职能能否落实到位,事关工商管理部门的社会形象和服务经济建设的质量。近年来,全市工商系统各分县局紧密结合基层工商所工作实际,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基层工商所配设纪检监察员的新路子,按照基层推荐、纪委考察、党委决定的工作程序为各基层工商所(队)配设了纪检监察员。广大纪检监察员以纪检监察十一项工作为抓手,细化任务,量化纪检监察员各项工作指标,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工商__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基层工商所纪检监察员履职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并就如何提高纪检监察员履职水平提出了建议。

市局纪委现将__局《提升工商所纪检监察员履职水平的调查分析》一文的有关章节进行转载,望各单位积极学习借鉴,不断促进本单位纪检监察员队伍建设,切实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更好的为辖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

一、__局工商所纪检监察员配设情况

近年来,工商__局在各工商所全面推行纪检监察员制度,每个工商所各配设1名纪检监察员,平均年龄42岁,其中由工商所副所长兼任纪检监察员的有5个工商所,占56%;由内勤、法制员兼任纪检监察员的涉及3个工商所,占33%;由监管干部兼任纪检监察员的涉及1个工商所,占11%,拥有大专学历的2人,本科学历的7人,运行3年来,先后有4个工商所调整过纪检监察员。

二、工商所纪检监察员职能作用发挥情况

分局制定了《工商所纪检监察员职责》,明确规定工商所纪检监察员选拔任用程序、开展工作的方法和程序以及义务、权利和待遇,应当履行的六项工作职能。从安排部署、过程督导、绩效考核、跟踪整改等党风廉政建设程序化管理模式,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纪检监察员业务能力教育培训活动,每年召开2次纪检监察员工作情况联评会,有力地促进纪检监察员工作开展。20__年分局在全市工商系统率先实现全部工商所创建区级人民群众满意基层单位先进单位目标。其中,省级人民群众满意基层标兵单位2个,市级人民群众满意基层优秀单位3个。

三、工商所纪检监察员履职存在问题

(一)兼职纪检监察员职能发挥受限。纪检监察员多为兼职人员,有些甚至身兼数职,既要负责内务管理,又要负责监管巡查,同时还负责纪检监察员工作,导致日常纪检监察工作只能以学习传达文件文件为主,职能发挥受到限制;(二)纪检监察员专业知识不足。纪检监察员都是“半路出家”,对纪检监察知识相对缺乏。有的同志没有经过培训就走上纪检监察岗位,业务上不能马上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有的同志年龄偏大,只求表面工作过得去,不求精细和创新,使得纪检监察工作难以深入推进;(三)纪检监察员监督对象不全面。大多纪检监察员均为工商所副所长或不具有领导职务,由兼职人员或者老同志担任,导致监督的主要对象只能以基层一线监管干部为主,特别是对于工商所长职能履行情况的监督缩手缩脚;(四)监察效果还不够理想。由于工商所人员编制较少、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纪检监察工作难以全面深入开展。对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个别纪检监察员存在不敢正面应对,能推则推,怕得罪人,怕影响单位声誉的现象。

四、提升工商所纪检监察员履职水平的建议

(一)加强纪检监察员队伍梯队建设。优先选择政治坚定、爱岗敬业、勤政廉政、公道正派的干部作为纪检监察员,对于因年龄即将到任的单位,应提前发掘、培养后备人选,形成良性循环的纪检监察员梯队。对于现任纪检纪检员要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学习,不定期地举办纪检员培训班,采取定期走访、跟友邻单位座谈等方式,使纪检监察员能抓住监察工作切入点,提高工作成效。

(二)完善纪检监察员工作制度。健全纪检监察员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使纪检监察员依制度办事,监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监督行为常态化、细节化。明确纪检监察员工作的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实行量优评分,通报点评,形成过程有监控,责任有追究,外监内控的监督制约机制。

篇2

关键词:中学生 自主学习调查 解决方案

我校2004B202课题《对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于2013年10月被列为贵州省福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后,我校开始对这项课题进行常态化研究,我们几个教师负责的是这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方法的调查报告及解决方案》,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为了解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为开展“对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提供依据,2014年5月,我们对本校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这次调查力求全面的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儿个方面:(一)自主学习效力(二)自主学习习惯(三)自主学习方法(四)自主学习评价(五)自主学习拓展。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选取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部分学生。每个年级抽一、三、四班,共9个教学班。发出问卷286,回收问卷286份,均有效。调查采用学校自编的自主学习调查问卷,共19道题,每题有4个选项,要求学生在每题的若干选项中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回答。为了使学生表述自己的真实想法,本调查问卷只填班级、性别,而不填姓名,并且当堂完成答卷。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学习效力的调查:

学生的自我效力指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产生兴趣,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证。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能自觉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占68%,初一、初二、初三分别占70%、61%、42%;29%的学生是在家长、老师的督促下完成,初一、初二、初三分别占16%、29%、41%;10%的学生认为完不完成无所谓,三个年级分别占6%、11%、14%。从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初一年级学生较高,但随年级上升自觉性主动性下降,初三年级有58%的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二)学习习惯:

在做作业的方式与时间。19%的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三个年级分别为25%、18% 、14%;61%的学生先做作业、有问题才翻书,三个年级分别为57%、67%、60%;11%学生先做作业、遇到问题就不做了。从调查中看出,多数学生先做作业,有问题在看书;19%的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是一种比较好的作业方式;11%的学生遇到问题就不做了,存在学习的依赖性,对学习缺乏责任心。在作业时间上43%的学生在1-2小时之间,初二学生作业时间最长。

(三)学习方法:

课堂上,做笔记的情况。41%的学生有所选择,记下一些新的想法,三个年级分别为37%、46%、42%;记下所有板书占34%,三个年级分别为36%、35%、32%;21%的学生从不记笔记或随便记一点。从数字中说明,大多数学生不做笔记或不会做笔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记笔记的方法。

(四)总结评价:

对学习的评价。39%的学生在每单元或章节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评价,三个年级分别为38%、36%、43%;47%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认真的思考并改进,三个年级分别为50%、55%、36%;10%学生自己不评价,对教师的评价无所谓。这说明,学生比较重视对学习的评价并不断改进,但缺乏主动性,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

(五)自主发展

你经常阅读哪类书籍。19%的学生阅读喜欢的文学作品,三个年级分别为22%、16 % 、20%,36%的学生经常阅读中学生读物,分别为 26%、51%、32%;26%的学生经常阅读武打小说,分别为 26%、25%、28%;什么都不阅读12%,分别为12%、9%、16%。从数字中说明,88%学生有阅读习惯,但阅读书籍不同,有近26%的学生阅读武打小说,有12%的学生还没有阅读习惯,教师积极的进行引导,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四、建议与对策

(一)根据我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的现状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法、习惯等比较薄弱,因此,开展在课堂中指导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强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研究专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

(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十分重要,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教师要以很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和氛围。

(三)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有针对性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激发学生动机、引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研究中。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构建学科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

五、调查的思考与总结。

此次调查对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调查结果看,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主要有个性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社会因素等,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方面,要整合学校的辅导力量,通过家庭教育干预,创设宽松、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改善学校人际关系,开展个别心理辅导等,进行综合辅导。

此次调查还告诉我们:

1、由于受家庭学习条件限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主要在学校和课堂教学,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探索自主学习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2、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增强父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改善师生关系,教师要走进学生,拓宽沟通渠道,增强师生、生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方式。

贵州省福泉市教育科学规划2004B202课题组

参考文献:

篇3

一、问题之提出

新《刑事诉讼法》第268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据情况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这样就使得原本活跃于各地少年司法实践中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以下简称“社会调查”)正式被立法机关采纳,也正式以法律规范的形式融入到少年司法制度之中。从原本散落于各处的法律法规到如今法律层面上的正式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在我国的少年司法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适用经验,这对推动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虽然新刑诉法对社会调查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笔者认为,这一规定仅仅具有原则性的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社会调查的主体和社会调查的内容,但对于社会调查报告所应具有的法律属性却没有明确规定。如果不能明确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就会使各地司法机关产生不同的理解,进而制定出不同的实施细则。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即破坏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削弱此项制度所应该具有的实用性。例如,有的司法机关将其视为证据,可以在审理阶段进行质证;而有的司法机关只将其视为量刑参考意见,由法官自由裁量。不同的属性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法律效果,因此如何在现有法律规制的条件下界定社会调查报告属性,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需要首先突破的难题。

二、社会调查报告属性之不同界定及评析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源于实践,其在施行初期并无普遍性法律的规制,所以各地司法机关对其法律属性的认定并不相同。例如河南省兰考县法院将调查报告作为证据使用,允许诉讼参与人提出质疑,然后由社会调查员进行解答。而江苏省的部分法院将社会调查员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诉讼参与人对待,赋予其类似鉴定人的诉讼地位。随着社会调查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其在少年司法中所扮演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理论界对其研究也越发深入,总结各地的司法实践经验,学界大体上将社会调查报告界定为三种不同属性:即品格证据说、鉴定意见说、量刑参考说。

(一)品格证据说

持该种观点的学者较为普遍,其认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也就是指未成年人的人格调查或是品格调查,而调查的主要内容便是未成年人的“人格”或是其“品格”,所以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为品格证据。之所以认为社会调查就是品格调查,主要是从人身危险性的角度来进行考量的。因为品格是人身危险性的重要表征,“通过考察行为人的人格特点并加以科学分析,才能使人身危险性的评估更加准确、可靠”。那么为何要考虑人身危险性这一要素呢?这主要是和社会调查的目的有关。因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社会调查的理论基点在于刑罚的教育感化功能。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心理状态往往不够稳定,而且自制能力差,加之受外界的不良影响,所以其大多是出于偶然原因走上犯罪道路,比如因心血来潮、一时冲动等,他们所实施的犯罪并不一定都是有预谋和有计划的,因此大多数未成年人罪犯并非“罪大恶极”者。少年司法方针主要是考虑如何教育并改造未成年罪犯,这里就要放弃刑罚传统上的报应和威慑功能,转而找到案件处理方式和教育改造的最佳“结合点”。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找出犯罪原因,了解其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将对其未来的教育改造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格调查制度对于量刑具有重大影响,其充分考虑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通过审判前调查所获得的犯罪人的人格特征正是其人身危险性的表症。”因此,社会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便具有品格证据的性质。

笔者认为,产生于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社会调查,其报告的法律属性并不能简单地纳入“品格证据”的范畴。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也不能单纯地等同于人格调查或品格调查制度。一是因为“品格证据”属于“舶来”的法律词语,其并没有反映在我国的相关法律规范中。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现有规范来看,其法定证据种类中并不包含“品格证据”。如果将其纳入现有的证据种类中,就会破坏证据适用的法定性。二是从《刑事诉讼法》第268条的规定来看,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为“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虽然“等”字属于列举未完,但从上述三个要素来看,社会调查的主要方向不仅包括犯罪主体情况的调查,也包括犯罪原因的调查。所以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品格”即人身危险性只是社会调查的一个调查选项,将其统称为“人格调查”不免会以偏概全。虽然社会调查以行为人为核心而展开,目的在于全方位掌握行为人的个体情况,但是其最终目的是并不只是对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分析和预测,它还包括行为人社会危险性方面的分析,而这其中显然又会考虑众多的社会因素。再者,因为个人生活经历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人格或品格的内涵具有复杂性,决定人格的因素有很多,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等都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人格调查实际上就是追踪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轨迹,其并不能脱离社会属性。三是要对“品格证据”作出正确的理解。虽然对其概念的表面含义不难理解,但作为英美证据法中的一个重要规则,它的适用却十分复杂。“英美法上使用未成年被告人品格证据的目的有二:一是证明案件的某些争议事实或附随事实,二是攻击未成年被告人的可信性。”另外,它还会对被告人的定罪过程产生影响。因为未成年人品格证据的提出会给未成年人本身和案件的审理带来风险,所以它的提出有一定的限制条件。而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社会调查,它的调查内容并不是查明案件事实或争议事实,而是犯罪原因的归纳,所以并不对定罪产生任何影响,主要作用是在刑罚个别化原则下对量刑和未来帮教上的考量。再者刑诉法268条对社会调查的启动并没有附加任何限制性条件。综上所述,英美法下的“品格证据”与我国少年司法实践中的社会调查不可相提并论。

(二)鉴定意见说

将社会调查报告视为一种特殊的鉴定意见,是近来不少学者的主张。“无论从形式、内容还是形成的过程来看,社会调查报告的类型视为鉴定意见都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规定。国外立法也有类似的规定。例如,《日本少年法》第9条规定:进行前款规定的调查,务必调查少年、监护人或者相关人员的人格、经历、素质、环境,特别要有效运用少年鉴别所提供的关于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以及其他专门知识的鉴定结论。美国也是采用类似的做法,由鉴别中心或鉴别所负责社会调查工作。”在部分地区的司法实践中,也将社会调查员的地位等同于鉴定人,独立于控辩双方之外。

笔者不赞同上述说法,社会调查报告不能等同为一种特殊的鉴定意见。虽然在司法实践中,部分地区社会调查工作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承担,其运用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对调查中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通过分析和判断形成一份高质量的社会调查报告,从某些方面看和传统的司法鉴定者的工作相同。但笔者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下规定的鉴定意见并不具有包含社会调查报告的可能性。第一,因为根据《司法鉴定管理决定》的要求,我国对于鉴定机构的资格和条件有着原则性的要求。鉴定机构的设立和鉴定业务的开展必须要经过相关机构的登记和公告,鉴定人的资格和要求也有法律规定。而且从现有规定看,我国鉴定工作根据鉴定对象可分为“法医类鉴定”、“物证类鉴定”和“声像资料类鉴定”。将社会调查强行纳入鉴定意见,与现有法律法规相抵触,因此,不能直接套用外国的规定在我国使用。第二,鉴定意见为“鉴定人对与案件事实有关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分析后所作出的判断”。可以看出,案件事实也包含了定罪事实,即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鉴定等同于事实调查,也就是对与定罪事实有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但是社会调查不涉及对被告人定罪情况的考虑,并不调查与犯罪构成有关的行为和结果事实。第三,从法律责任的角度考虑,如果鉴定人故意作出虚假鉴定或不实鉴定,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在第268条也没有规定虚假调查报告的法律后果,因此不能贸然认为其属于鉴定意见,也不能将国外的制度不加辨别地适用于我国的司法实践。将社会调查报告等同于鉴定意见,其在形式上是想将社会调查报告纳入法定的证据种类,但实质上是将由专业性工作人员作出的调查报告等同于“专家意见书”,这样也是不妥的,同证据能力法定化和证据形式法定化原则相悖。虽然其中会包含专家事实意见,但对案件事实却不是亲身感受的,也并不是对案件事实的陈述。

(三)量刑参考说

持该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我国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不涉及案件事实本身的调查,因为“调查报告的内容与犯罪事实是否存在、是否有罪、罪责轻重等均无关联,不能称之为刑事证据,只能作为法庭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量刑时的一种参考。”该种观点立论的主要依据便是证据的基本特征。根据通说,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社会调查报告之所以不是证据,就是在于其并不具有关联性。因为证据的关联性是同案件事实存在的某种联系,因为证据是在案件发生过程中产生的,它同案件事实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和客观的联系,对证明案情十分重要。而这里的案件事实正如上所述,主要是关于行为和结果的事实,是定罪事实。而社会调查所反映的内容却同案件事实没有必然和客观的联系,例如社会调查中关于犯罪原因的探查,其同案件事实的发生虽然有某种联系,但却不是必然联系,只是偶然或间接联系。而且社会调查中必然会涉及到第三人对未成年人的评价,这些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案件事实并没有客观的联系。

将社会调查报告视同量刑参考的观点避免了前两种观点的“违法”嫌疑,从现有的法律规范上来说,确实没有突破证据的法定种类的限制。但这并不表明将调查报告视为量刑参考是没有问题的。笔者认为,从社会调查报告本应具有的“应然法律效果”和“应然社会效果”来看,还是有很大问题存在的。如果将其视为一般的量刑参考意见,则难以发挥社会调查报告应有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最终使社会调查的适用效果“大幅缩水”。因为量刑参考意见只是在量刑阶段作为一种特殊的诉讼材料提交法官,其所反映的内容只能依据法官的自由心证予以采纳。但是依据刑事诉讼的证明原则,一项诉讼材料在取得证据能力之后才可以对它的证明力运用自由心证进行综合评判。而证据能力的获得要经过法定的调查程序。那么量刑参考能否获得证据能力?另外,控辩双方如果对其真实性产生异议,能否适用质证程序?这都是深入研究后留存的疑问。因此笔者认为,将社会调查报告视为量刑参考意见仍然不妥,因为不能对其内容的真实性经过法定程序的检验。如果只是提交法官单纯的量刑建议,势必会使社会调查的内容形式化和单一化,使其无法真实反映未成年人的各项情况,以至于法官无法把握刑罚的裁量和后期的帮教矫治,削弱社会调查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社会调查报告属性之重新认识

上述几种观点都不能准确地界定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这就需要以另一种视角来解析其法律属性。可以说上述对社会调查报告属性的认识都是在我国刑事诉讼传统的定罪量刑相混合模式下进行的。能否以另一种视角重新审视社会调查报告的属性?笔者认为这是可行的。在这里首先要重新认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之重新认识――定罪与量刑的分离

之所以要重新认识社会调查制度,是从定罪和量刑程序的角度出发的。一般来说我国刑事诉讼是定罪和量刑程序相混合,量刑事实的认定并不需要经过独立的诉讼程序。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经过多年的司法实践,量刑前社会调查的发展和成熟已经使少年刑事诉讼体现出定罪程序和量刑程序的分离。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一是因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作用便在于使量刑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进而推进量刑程序相对独立化。从社会调查的内容可以看出,其并不反映案件事实,而是围绕未成年人的个人家庭情况、社会环境和犯罪原因等因素来展开,这些因素都是量刑过程中法官所应考虑的酌定情节。考虑到这些因素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过程中或大或小的影响,加之对其未来人生发展的考量,法官必须在量刑时慎之又慎。继续延续传统的定罪量刑相混合的模式,法官可能无法掌握大量的酌定情节等材料,所以有必要将量刑从定罪程序中分离。二是因为定罪与量刑相分离的诉讼模式有法可依。根据《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及《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法院在审理活动中应当保证量刑活动的相对独立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侦查机关或者辩护人委托有关方面制作涉及未成年人的社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应当在法庭上宣读,并接受质证。从上述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对影响量刑的社会调查报告可以经过质证程序,说明社会调查报告的适用便是在定罪与量刑相分离的模式下生成的。

(二)社会调查报告属性在定罪一量刑分离模式下之重新认识

上述已经阐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社会调查报告是在定罪一量刑分离模式下生成的。社会调查报告适用于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所以其法律属性便是量刑证据材料,即用来证明量刑事实的载体。

有的学者认为,“社会调查不是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案事实的调查,与案件本身没有必然联系。因而,显而易见,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不是证据的属性”。许多学者也认为社会调查并不反映案件事实,所以其缺少证据所应该具有的关联性。但笔者认为,上述结论都是在定罪量刑一体化的角度下得出的,即在不区分定罪证据和量刑证据的基础上作出的论断。诚然,证据的关联性必须要求证据同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系。但是,在定罪―量刑程序分离模式下,在量刑过程中也存在相应的影响量刑的客观事实,即量刑事实。“案件事实”完全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可以分为定罪事实和量刑事实,这两个因素合起来就影响了一个案件的定罪量刑。这里所作出的扩大解释是有法可依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64条的规定,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即包括了“被告人有无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又包括“与定罪量刑有关的其他事实”。这也就是说,影响量刑的事实完全属于案件事实,而社会调查所记载的事实同定罪无关,但却影响量刑事实的认定。

既然社会调查报告同量刑息息相关,那么接下来又会产生另一个问题,即社会调查报告是否就是量刑证据?笔者将其认定为量刑阶段的证据材料,而不是量刑证据。此处关于证据和证据材料的区分,一方面会涉及到二者属性的认定,另一方面也同社会调查报告所记载的事项有关。

对证据和证据材料的区分关键是要明晰证据的定义。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证据定义为“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这里的“材料”不是指证据材料,而是指同案件事实有关联性的材料,并且经过各种证据规则查证属实。那些同案件事实无关联,或者未经证据规则查证的材料,则是证据材料,它只是案件证据的“来源”,并不是证据本身。证据材料只有经过各种证明规则查证属实才能取得证据资格,才能具有证明能力。因此,证据资料和证据之间应该有证明规则的链接。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规定社会调查报告可以接受质证,表明报告所记载的事项需要经过法定的证明规则来查证属实,进而也表明了其只是证据材料,并不是证据本身。因为证据材料只有经过法定的证据调查程序之后才能取得证明能力,接下来才能对有关事实进行认定,才能纳入法官自由心证的范围并成为裁决的依据,而那些未查证属实的事项则被排除在证据之外。所以说,社会调查报告所记载的事项只有经过法庭的质证程序后,才能取得证据资格,法官才会根据自己的自由心证对调查内容进行采纳,那些被采纳的内容才会对量刑事实的认定产生影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定罪和量刑程序的分离,定罪程序在坚持“无罪推定”的原则下必须要对定罪事实坚持严格证明原则,对证据种类和取证方法必须坚持合法性原则,即证据资料必须为法定证据种类,获取这些证据资料的手段符合法律规定。而量刑程序是一个独立的阶段,是在认定行为人有罪的前提下而启动的,所以其证据材料的认定不必坚持“无罪推定”原则,以自由证明即可,证据种类和取证方式不受法定证据方法的限制,但其若要认定为量刑证据也要遵循一定的证明规则。

另一方面,从社会调查报告所记载的内容来看,其也只是证据材料。因为社会调查报告需要反映未成年人人身情况的多方面内容,包括成长经历、监护教育、犯罪原因等许多情况,而这些内容又多具有社会属性,其是通过调查员多方走访而来的,其中必然掺杂着主观的成分,加之调查报告一般都附有调查员的事实分析和法律建议,这其中也都包含众多主观因素。而证明案件事实相关的证据则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客观性要求排除个人的主观判断,而且其来源必须保证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则要求其同案件事实必须要有某种联系;合法性则要求证据必须要依照法定程序取得。就现阶段来说,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规定过于原则化,其并没有规定详细的调查程序,且其调查内容并不都具有客观性,其中必然掺杂着被调查对象或调查员的主观判断。因此,现在就贸然承认其为“证据”则操之过急,其只是由众多材料堆砌而成的证据材料。

篇4

>> 微信公众平台的经济现象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对新闻传播产生的正负效应 微信公众平台 关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分析及其网络舆论场影响思考 微信公众平台对传播模式的影响 微信公众平台对校园舆论传播的推动 提升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活力 浅析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推送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助力班级管理信息化 高校校内微信公众平台的现状分析 从传播学角度看高校媒体新闻同质化现象 电视新闻同质化现象剖析 电视新闻同质化现象评析 微信公众平台:校园文化传播的新媒介 浅谈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特点及对网络舆论场的影响 历史类微信公众平台与公共史学传播调查报告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实证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企业品牌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新闻传播中微信公众号的应用价值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林茂申.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机制与治理探究――基于微信与微博的比较分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1月,总第30卷第11期.

[2]易奇志、承天蒙.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传播特性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5年第6期,总第25期.

[3]蔡卫.平传媒同质化现象动因探析[J].当代传播,2008年第3期.

[4]高宪春.新媒体环境下“沉默的双螺旋”.传媒学术网 http:///ar

篇5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思考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应用文重视实用、格式规范、语言简明、文学性不强等文体特点,使学生感到应用文写作课程“枯燥”“单调”,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学习的劲头,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这样的现实情况违背了课程开设的目标,使应用文写作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那么,该如何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以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有效地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呢?笔者就这一内容谈一谈对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 兴趣为先,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

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写作的心理。教师必须要上好第一堂课,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应用文的写作特点。可以组织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应用文,师生一起探讨这些应用文与学过的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应用文的内容应具有实用、真实、讲求时效的特点,在格式上具有固定和规范的特点,在语言上具有准确、简明、质朴和得体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原本抽象枯燥的写作课就变得生动起来,学生的畏难情绪会得到克服,并逐步引发学习兴趣。

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收集来的各类应用文,点明应用文的实用功能,比如要借款,就得立字据;有事不能上课就要写请假条;东西丢了想找回来就要写启事;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就要写报告;推销产品就要写广告……经过引导和讨论,学生逐步明确:作为解决公私事务的应用文实实在在地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应用文写作能力已成为个人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之一。

二、 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打好应用文写作的基础

首先,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要妥善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如日常应用文(包括条据、启事、书信等等)――事务文书(包括计划、总结、规章制度、简报等等)――公文(包括通知、请示、报告、函等等)――专业性应用文(包括市场调查报告、招投标书、经济合同、诉状、毕业设计等等),这样先易后难的顺序安排,会让学生从简单易懂的文种学起,不会因过难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其次,通过这样的教学顺序,也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把简单易学的文种放在前面学习,学生一下子就能掌握它们规范的格式,准确简明的语言,得体的表达,明确的主题,由此形成对应用文写作的整体感觉。通过这样先简单后复杂的系统写作训练,学生逐步掌握应用文写作技巧,从格式要求、语言表达到文章主旨内容、结构顺序,从简单的请假条、申请书、一般书信、启事,到较复杂的计划、总结、经济合同、广告、调查报告等,学生能写出合乎要求的文章。

三、 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摒弃原有的那种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把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将最简捷有效的写作方法交给学生。以总结为例,总结是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分析、评价、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认识的书面文体,它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生产活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总结这个文种不陌生,基本都写过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布置学生写作总结,然后围绕总结的写作要求进行思考研讨,评析学生例文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简单罗列现象,堆砌材料,缺乏规律性认识,而总结的价值就体现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上。这样抓住重点、难点讲解,并归纳出这个文种的具体写法和特点,一目了然,使学生易于掌握写作要领,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

四、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

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文种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将来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重视写作训练。叶圣陶先生谈到写作实践时曾说:“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磨练,磨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因此,写作训练应该成为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一个核心部分。

学习应用文不光要掌握理论和文章写作知识,还要经过自己实际习作,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显身手”的机会。教师可以采用修改病文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病文,这些病文或是语言上不够准确规范;或是格式上有问题;或是观点不够鲜明,等等。首先让学生讨论辨析这些病文中的不当处,再对病文进行修改。这样,不仅对他们的写作进行了训练,也提高了他们辨明正误的能力,从而起到了鉴戒作用。

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日用文体时,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按教师的要求书写,然后学生共同评议是否合乎要求,最后教师总结。这样,学生基本上能牢固地掌握写作要领。

除了灵活多样的课堂练习,教师还必须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中体会写作的全过程。应用文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它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撰写的,因此应用文的写作绝非闭门造车,应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写作,体会应用文写作的收获和乐趣。比如班级要开展春游活动,学生就写作活动方案,从春游时间地点形式的研究到方案文稿的构思、撰写,到最后完成,非常详细,又切实可行。这不仅仅是一份作业,从中可以领会更多、更细的写作知识点,这种主动学习远比教师在课堂上费尽唇舌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同时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意义。其他如毕业班的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求职愿望写作个人简历和求职信;宿舍成员制定宿舍卫生制度;完成假期社会调查报告等等,对学生而言,这既是进行应用文写作的锻炼机会,也是体现自我价值的广阔平台。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完全符合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宗旨。

总之,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作用,并且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教学的中心,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应用文写作教学才能真正产生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一、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

我国古典文论中著名的理论之一就是“知人论世”。在新闻作品评析中,要做到“知人”,就是不仅要研究新闻作品,而且要研究作者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阶级地位,思想状况,文化艺术修养,兴趣爱好以及感情、心理、性格、气质等精神个性。这些精神个性,及其整体素质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渗透到新闻作品之中。了解了作者,才能更好地评析它的作品。而且在评析原作中,评析者也往往把对作品的具体评析,同对作者的精神个性,素质的评析结合在一块儿进行的。这样,也才能相得益彰,增强对新闻作品评析的效果,也会使读者对新闻作品的作者在整体上有个把握,进而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教益。

所谓“论世”,就是把新闻作品放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联系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如同鲁迅所言:“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鲁迅全集》第6卷,第344页)周胜林在评析魏巍的通讯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同样是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谁是最可爱的人》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首先在于它紧扣时代的脉搏,紧扣群众的心理。作者写当时举世瞩目的朝鲜战争,写战争中的人,写人的灵魂。通过着力摘绘,层层剖析,动情介绍,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文章体现了时代精神、群众心理和作者思想的和谐统一,格调高昂,气势颇足,主题思怨鲜明而突出。作者长期生活在部队,对人民战士的思想品德有深切的感受,早就对他们有一种深沉的热烈的爱。身临朝鲜战场,又受到新环境下许多新人新事的触动,思想锐聚,情感爆发,灵感顿生,终于喊出了‘最可爱的人’这句代表亿万人民心愿的话,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见《通讯选评》见复旦大学出版礼1990年3月第l版)由于评析者非常紧密艺术地联系到了通讯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具体环境进行评价,联系到了通讯作者的思想,写作历程等进行分析,所以整个评析文章写的力透纸背,令人信服。每个评析者都应顾及全局,全人及当时的社会状态去分析新闻作品,而不能把新闻作品孤立起来看,甚至以偏概全,随心所欲。

二、坚持注重特点的原则

评析新闻作品切不可面面俱到,抓不住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多方面去考虑。如从新闻作品发表在不同的载体上去考虑,就有报刊报道,广播报道,电视报道等;其中还有不同的类别,如报刊报道中有消息、通讯、调查报告、评论等,电视报道中有消息类新闻、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电视新闻调查、电视新闻访谈、电视新闻评论等。若按专业报道去分,又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法制新闻等。因此,在进行新闻作品评析时,一定抓住它们各自不同特点进行评价分析,才能评到点子上,产生好效益。如在评析人物通讯时,不能不注重该通讯对人物是如何表现的特点;而去评析工作通讯时,就应当特别注重工作通讯首先应具有指导性这一“个性特征”。《孔繁森——九十年代的焦裕禄》被评为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篇作品的优势是多方面的,但广播影视部总编室主任,高级编辑张振东在评析时,注重抓住主动宣传典型,发挥广播优势两个特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如在评析第二个特性时,评析者写道:“这个作品在创作上具有广播特点。第一,它大量使用了现场录音素材,让听众直接听到藏族老阿爸,老阿妈的声音,让听众直接听到孤儿思念孔爷爷的声音,让听众直接听到与孔繁森共事的战友的声音,让听众直接听到孔繁森妻子儿女的声音,这些声音感情真挚,充满激情,是任何文字难以表现的,从而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震撼力。在这一点上,它充分发挥了广播的特点和优势。第二,作品在使用语言方面也具有广播特点。

它通俗、简洁,很少使用形容词,没有华丽的词藻,句子也比较短小。在写作上作者充分考虑到新闻节目时间的有限性,尽可能把每一集都写得非常精炼,用最少的时间传达最多的信息。参评的三集。每集均不超过五分钟,集中讲一个主题。分开来听,独立成篇,连贯起来,是一个结构严谨的作品。广播电台宣传重大典型,比较合适采取这种报道方法。这个作品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见《中国新闻奖作品选(1995年•第六届)》第90页,新华出版社1996年9月第l版)。评析者抓住特点集中深入评析,既透彻人理,令人深受启发,又使整个评析文章主题突出,篇幅短小,便于阅读。石长顺主编的《电视文本解读》中对不同类型的30件作品进行了评析。可以说,每篇评析文章都是抓住特点,深入评析。这点从评析文章的标题上就足以显示出来。如电视短消息类:《小金飞向总理直言》,其评析文章的标题是《短小精悍真实感人》;《林蛙不归路》,其评析文章的标题是《巧选角度说环保》;电视长消息类:《巴格达遭空袭纪实》,其评析文章的标题是《追着炮弹走》;《一次成功的迫降》,其评析文章的标题是《“抓”来的好新闻》;《南京冠生园:年年出炉新月饼周而复始陈馅料》,其评析文章的标题是《隐性采访,让镜头说话》;电视连续报道类:《6000万元巨额亏损为何无人知晓》,其评析文章的标题是《步步紧追悬念叠出》;电视评论类:《发票:期待“透明”》,其评析文章的标题是《比较之中见“反差”》;电视纪录片类:《我们的留学生活.初来乍到》,其评析文章的标题是《贴近心灵的真实》,等等都是抓住特点深刻评析的典范文章,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三、坚持评析自由的原则

篇7

目前,中考作为初中教学的主要评价手段,其试题必然要对新课程改革中的科学探究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我们对近年来中考化学探究型试题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试题都有一些共同类型和特点,分析这些类型和特点,将有助于指导我们的化学教学。

一、试题注重情境性

化学探究型试题往往设置一定的情境,这种情境有利于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解决的新问题中来。情境性试题往往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科技热点等为背景提出问题,使学生易融入要探究的问题中。

例1 化学晚会上小豆把一张白纸的正反两面向大家展示清楚,然后把白纸用电吹风的热风吹片刻,不一会,白纸上出现了一只小黑猫,大家惊奇不已。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来解释:

(1)小豆事先用__画了一只猫;

(2)使白纸出现黑猫的物质是__;表现该物质具有性__。

[评析]:这道题就把要探究的知识置于魔术表演的情景中,其设置的一个难点是因热风“将稀硫酸浓缩”这一条件隐藏起来,要求学生运用逆向思维:白纸显现黑猫原因纸被炭化原因浓硫酸的脱水性原因由加热蒸发原因热风将稀硫酸浓缩。而以往的中考试题往往是把问题“去情境化”,单纯的考核知识的背诵和记忆,学生即使没有去探究、去思索、去体验和总结也能够答对这些题。如果按以前命题方式,这道题可能命为:浓硫酸具有__性,在白纸上滴少量浓硫酸,现象__。这样学生只要记住课本的知识就能回答,却无法将知识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

二、考查实验探究方案优选及设计

一个问题往往可以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实验探究方案,究竟哪种方案能最好地达到探究目标,让学生评价其优劣或设计一种新方案,这已成为中考探究型试题的一个热点。

例2.小明对妈妈做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产生了兴趣,他确定了“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O2约占1/4,其余主要是CO2和N2。

(1)测量鳔内气体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

A 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 在水下刺破鳔,用量筒通过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

你认为这两种方法中不合理的是__,理由是__。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2)探究鳔内气体成分。给你两瓶鳔内的气体,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评析]:这是一道对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及设计的试题,目的是考查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如果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没有自主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经历,对其他方案的优缺点也没有评价过,学生答对此题有一定困难。本题答案:(1)方法B不合理,原因是鳔内CO2能溶于水,收集的气体体积比实际体积小。(2)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充满鳔内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能继续燃烧。在充满鳔内气体的集气瓶中加人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三、考查探究精神和探究态度

探究精神和探究态度是学生在长期探究实践中养成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精神包括实事求是对人对事客观公正的客观精神,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质疑精神,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及竞争和合作精神。探究态度包括探究的兴趣、动机和爱好。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态度也是对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

例3 1785年英国的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实验发现,把不含水蒸气、二氧化碳的空气除去氧气(用红热的铜与氧气反应)和氮气后,仍有少量残余气体存在,但这个现象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100多年后,英国的物理学家雷利发现,从氮的化合物中制得的氮气密度为1.2505 g/L,而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密度为1.2572g/L。他没有忽视这微小的差异,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因此成就,雷利获得了1904年诺贝尔物理奖。请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卡文迪许除去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此反应类型属于__。(2)雷利实验中,两种方法得到氮气密度有微小差别的主要原因是?(3)对比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你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评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在探究中是否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的质疑精神。在本题中,虽然雷利和卡文迪许的实验数据相差很小,但他并放过微小差异,而是认真分析原因,勇于质疑,因此导致了他的成功。

四、考查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制定探究计划、建立假设、收集和处理信息、实验、得出结论等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试题往往对探究能力中的一种或几种能力进行考查,也可能综合考查探究能力。

例4 化学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生活处处有化学。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和理解,请你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化学知识,提出一个问题或描述一种现象,并回答或解释(不能列举简答题中已提出的问题或相似的现象)。

[评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很强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只要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发现一些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就能答对本题。

例5 下表是某常见金属的部分性质:

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

(2)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

[评析]:以上两问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题中给出该金属的这些信息,实际上的给出了该金属的部分性质,学生只要有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模式,就对上述两问不难作答,第一问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用它做导线,也可以用来制取氢气。这种处理信息题是中考的热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注意了“结构与性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的教学及这样化学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就不难做好这类题。

(3)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并完成下表:

[评析]:此问考查学生综合探究能力,难度较大。本题考查的基础知识是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内涵,学生即使掌握基础知识,平时没有经历这类探究活动,很难答对此问。在本题中,学生提出该金属比铁活泼或不活泼的猜想都行,验证假设时,可以把该金属放入氯化亚铁溶液中,当溶液的浅绿色褪去时,证明该金属比铁活泼,否则证明不活泼。

五 考查探究策略

探究策略是探究活动(或探究方案)中为了实现探究目标而需要确定的探究活动计划、活动程序或活动方法。探究策略包括利用实验方法、化学史、调查访问、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进行探究。中考试题考查实验探究策略较多,但对其他策略也有所考核。

篇8

>> 对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学思考 新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社会化媒体对电影营销的影响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控制 农业治疗对长期住院分裂症患者再社会化的影响 对银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思考 对国内CDMA*终端社会化问题的思考 潮湿的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的营销运作 社会化的新媒体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启示 社会化媒体的管理创新 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前景 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的价值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策略分析 气象服务社会化的媒体资源利用分析 新媒体对参与青少年社会化的社会主体的影响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 企业在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营销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Alexandra I.Cristea,Dimitrios Katsaros,annis Manolopoulos.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f the World Wide Web journal on “Social Media Preservation and Applications”[J]. World Wide Web,2014,(17):691-693.

[4]Nikos Kasioumis,Vangelis Banos,Hendrik Kalb. Towards building a blog Volume preservation platform[J]. World Wide Web,2014,17,(4):799-825.

[5]Michael L. Nelson,Frank McCown,Joan A. Smith,etal. Using the web infrastructure to preserve web pag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igital Libraries,2007,6,(4): 327-349.

[6]Donghee Sinn,Sue Yeon Syn. Personal documentation on a social network site:Facebook, a collection of moments from your life[J]. Arch Sci,2014, 14:95-124.

[7]Catherine C. Marshall. Rethinking Personal Digital Archiving,Part 1:Four Challenges from the Field[EJ/OL].[2014-05-20]. .

[8]向菁,吴振新,司,等. 国际主要Web Archive项目介绍与评析[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64-68.

[9]傅泽平. PANDORA项目及其对网络信息长期保存的启示[J]. 情报杂志,2012,(5):172-175.

[10]郭红梅,张智雄. 欧盟数字化长期保存研究态势分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2):120-127.

[11]罗倩,姜恩波. 基于合作式的网站资源采集系统的建设[J]. 情报杂志,2011,(6):178-181,177.

[12]张智雄,林颖,吴振新,张晓林. 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技术体系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4):2-7.

[13]王畅.网络信息资源保存――基于多元层次描述的构建方法探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0,(21):80-83.

[14]刘超,郑建程. 论微博信息的长期保存价值[J]. 图书馆论坛,2014,(6):101-105.

[15]廖,刘国敏. 微博长期保存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报告[J].图书馆论坛,2013,(2):45-49.

[16]谢春枝. 博客长期存取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2009,(6):81-86.

[17]谢春枝. 博客资源长期存取的困境探析[J]. 图书馆论坛,2009,(4):96-99.

[18]郭红梅,张智雄,刘振. 网络日志存档研究现状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3,(12):143-148.

[19]Pearanalytics. Twitter Study [EB/OL]. [2014-02-12].

# s3.7.

[30]Library of Congress. Update on the Twitter Archive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EB/OL]. [2014-01-04]..[35]Pen nock M. Archive Press: A Really Simple Solution to Archiving Blog Content[EB/OL].[2011-02-18].http:///services/uc3/iPres/presentations/Pe

nnockm.pdf.

[36]Tarrant D. Where the Semantic Web and Web2.0 Meet Format RiskManagement:P2 Registry[EB/OL].[2011-02-18].http:///iPres/presentations/Tarrant.pdf.

[37]Dappert A, Farquhar A. Implementing Metadata that Guides Digital Preservation Services[EB/OL].[2011-02-18].http:////services/uc3/iPres/present

ations/Farquhar.pdf.

[38]Designing Storage Architectures for Dig ital Preservation[EB/OL].[2010-04-20].http://digital preservation.gov/news/e vents/other_meetings/storage09/index. html.

[39]Wheatley P.LIFE3: Predicting Long Term Preservation Costs[EB/OL].[2011-02-18].http:///iPre

s/presentations/Wheatley.pdf.

[40]Kejser U B, Nielsen A B, Thirifays A. Cost Model for Digital Preservation: Cost of Digital Migration[EB/OL].[2011-02-18].http:///iPres/presentations/Kejser.pdf.

[41]What is LOCKSS Program[EB/OL].[2011-04-02].http://locks.standford.edu /lockss /home.

篇9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应用文写作 教学

一、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

应用文作为处理、存储、传播、交流信息的一种主要手段和媒介,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知识的合格技术工人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学好专业知识,语文课是基础,而应用文写作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直接从事生产劳动、钻研技术、查阅资料、搞技术革新,写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科技论文、调查报告或日常生活中的借条、收据等等,均离不开应用文的写作。

二、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长期以来,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应用文教学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境界,有人甚至将它比喻作“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写作基础普遍薄弱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多数是初中毕业生中的四流生,他们是初中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语文基础知识差,写作方面更是存在着较多问题。一是字写不对、句子写不通顺、段落意思表达不清楚等问题;二是不愿意修改,即使修改也只仅限于字词等较低水平的修改,立意及结构上的修改少之又少。

(二)不重视应用文的教学

做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中等职业学校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应用技术、技能的训练,加之现用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内容的陈旧,使得生活和工作中最实用的文章不被看重,学生普遍能驾轻就熟的掌握各种机器的操作,但却写不好实习报告,甚至是就业时的求职信。

(三)教学的方法单一,枯燥

在应用文的教学中,教师还是较习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通过主讲的文体特点、结构格式、写作方法,穿插例文分析,最后布置作文等部分来完成一种应用文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即枯燥又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

三、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如何打破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普遍中等职业学校应用文教学工作者所探究的课题。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应用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针对性的精选文种,辨别各文种间的差异

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固然要讲解理论知识、深刻剖析范文,但重点还是要放在写作练习上。由于中等职业教学中应用文教学的特殊性,最好将容易混淆使用的相近的文种放在一起加以训练,同时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写作规律。

从目前应用文书写作与运用实际来看,最具可比性的文种是布告与通告、请示与报告、请批函与请示、报告与述职报告、通告与通知、通报以及不同行文目的通知等等。通过这种比较和辨析,再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学生就可以较容易地掌握不同应用文的写作规范。

(二)强化常见应用文的格式训练

强化常见应用文的格式训练,包括书写要求、行款式样、结构形式、习惯用语,称谓和签署等,这是应用文写作训练的重点。

1、构建应用文格式框架

除了多做习题的训练外,为了学生学习便利,我们还尝试把几种文体格式化,让学生填空、填词,大大简化了学习过程。

2、训练应用文规范语言

应用文语言与其它文体相比,其突出特点即简明、得体。简明是指语言简要、明确,不能像记叙文那样细致描述,也不能像说明文那样具体阐明,更不能像议论文那样逻辑推理;得体是指语言的运用要注意语言环境。如报告、请假条等,带有请示性质,语言应谦敬些,在表达方式上要用记叙、说明和议论性文字,如果用抒情笔调来写,则显然不得体。

(三)结合实际,设置案例

选择好了练习的文种,还要精心设置案例,使每一案例既融入知识又切合社会实际,用一个案例将多种文体组合在一起,先后完成多种文体的训练,达到一案多练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在一系列实践中,熟悉工作的过程和步骤。

四、总结

篇10

配镜的合格率理应100%

本次配装眼镜的抽查合格率为84.4%,应该是历次抽查中情况最好的一次,但眼镜不比其他商品,配装眼镜的合格率理应达到100%。

所谓配装眼镜,就是这么一个过程:根据验光处方单,选择合适的镜架和镜片,将镜片按镜框形状切割磨光,均匀嵌入镜框内并进行固定,然后矫正镜架,使眼镜合适地戴在脸上。配装眼镜要达到合格的标准,必须符合三个条件:①不论镜片是凹透镜、凸透镜还是散光镜,镜片度数必须和验光单上指令的完全相符。②每片镜片的光学中心应和瞳孔中视轴相一致,两片镜片中的光学中心间距应和验光单上所写的瞳距相一致。③配装眼镜制成后,应该给配镜者试戴,矫正眼镜架,使镜片刚好置于角膜顶点前面的12毫米处,镜片和角膜顶点的切面呈15°夹角。

读者也许会问,要求配装眼镜的合格率达到100%是否太苛刻了?其实不然。这是因为:①配装眼镜的合格与否,并不包括镜片或镜架的质量,也不包括验光是否正确,仅仅要求眼镜按验光单正确制作,以及制作完毕后,将镜架矫正到配戴者眼部的适合位置上。②配装眼镜有一个允许的误差,如光学中心间距和瞳距误差不应超过3毫米,有了这一缓冲“地带”,再不合格就说不过去了。

配镜与验光同样重要

如今,验光的重要性似乎尽人皆知,人们不像早先那样随便在眼镜店里验光,一般都会到医院请眼科医生来验光,认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了。其实,配装眼镜与验光同样重要。验光处方就像医生为病人开的药方,药不在多贵多好,对症下药便是好药。配装眼镜好比到药房按处方配药,处方再好,抓错了药,不仅治不了病,还可能加重病情。如果验光正确而配装眼镜不合格,仍无法获得很好的矫正视力,以致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如果不合格的原因是散光轴向装歪了,或者是光学中心间距与瞳距不符,问题就更大了。这些原因常使物像变形,眼睛为了看清物像,会动用各种眼肌进行调节,造成视力疲劳,临床上表现为双眼胀痛不适、结膜充血,多用视力就会出现眼睛酸痛甚至头痛、恶心等症状。而且由于视物模糊,很容易造成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这在眼科中被称为形觉剥夺性近视。有动物实验为证:小鸡一出生,即将其一眼的眼皮缝合,另一眼眼皮不缝合。小鸡的眼皮很薄,缝合后,此眼看物都是模糊的。饲养3个月后,将缝合的眼皮剪开,进行验光后,发现不缝合的眼为正视眼,而缝合的眼却变成近视眼了,平均近视度数可达到800度!可见不合格的配装眼镜一样会损害视力。

“滥竽充数”导致配镜不合格

本次配装眼镜质量调查发现,在我国的主要大中城市,配装眼镜的抽样合格率较高,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配装眼镜抽样合格率仍很低,主要是因为技术和装备的“滥竽充数”所致,具体原因如下:

一、配镜人员水平差。有些配装眼镜的专业人员水平差,竟然看不懂验光单,从而人为造成镜片度数不正确,例如把附加光度直接当作老光度数来配镜。

二、加工设备不够精良。有的加工点在配装眼镜中,仍用钳子钳夹镜片,用砂轮手工打磨镜片,也没有测定镜片光学中心的仪器,这样装配出来的眼镜肯定不合格。

三、充片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小店为抢生意,对没有备片的定单也接受加工定制,他们常以度数相近的备片来充数,结果可想而知。

四、立等可取。一些店家以快作招牌,在利益的驱动下,势必放松对质量的追求。殊不知配镜是一种很细致的专业技术工作,需要精工细雕。任何一个环节有所疏漏,就会前功尽弃。

验光配镜是一种医疗行为

当感到自己的视力下降时,首先应该请眼科医生检查。因为导致视力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只有确定为眼屈光不正而非疾病原因引起者,才有配镜的必要。而且,验光配镜不是随心所欲地买一样东西,而是一种医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