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82-01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学好语文能够提升学生的气质,锻炼学生的思维,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初中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打基础的阶段,基础打得好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和自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当前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反映自己不知道如何学好语文,因为语文知识性比较琐碎和庞大,并且没有固定的答案,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语文。本文就初中语文学习浅谈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培养好自身对所学科目的兴趣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培养自身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自己在兴趣的带领下走进语文的世界。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除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生动有趣的课堂讲解,学生自身也要不断努力发现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这一点,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为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配合教师的讲课,并且及时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逐渐养成了被动听课的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和学习习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带来了阻碍作用,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和学习中,并且不断积极思考才能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做到积极、主动,并且要敢于发表自身的观点。语文是一门开放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的自由言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二、态度决定一切,及时端正语文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也占据很大的比重,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对语文学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认为语文就只需要简单的记忆和背诵,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上课时没有以正确的观点和态度来对待语文学习,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过比较被动,这样的学习态度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和用处,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保证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保证正确的态度。此外,学生自身也要明确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和影响,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语文素质、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三、抓住学习的机会,增加阅读量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也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到了丰富的阅读文本和文本类型,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学好教师上课所讲的基本的知识点外,还要抓住阅读的机会,通过阅读来丰富自身的见闻,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笔者认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任何学习的机会,尤其是阅读的机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语文课堂意外的丰富世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建立语文学习思维

无论做什么事情,掌握正确的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要做到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没有什么方法,只要多背一下就可以,在这种学习观点和学习方法的影响下学生不可能学好语文。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文学习方法的传授,针对不同的上课内容和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上课过程中及时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能够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醒学生做到这一点,学生在课下针对教师的教学也要自己积极主动地总结,尤其是阅读,要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做出不同的分析,针对语文基础知识,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做到尽量掌握,课下及时复习和预习,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效率。在课下,除了要多阅读文章,还要多做关于阅读的练习,通过做题和练习训练自己的阅读思维,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深意,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五、多与他人交流,吸收学习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做到多与他人交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找到学习的方向。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真实的语文水平,通过学生的语文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实现因材施教,这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教师与学生积极主动的交流,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与教师接近,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 阅读教学 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主导思想都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忽略从学生这一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忽略了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所以,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观就是要以“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根本,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尽量开发和保护学生的想象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笔者仅就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作一探讨。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科任老师产生心理的认可。为此,我从下面几方面加大情感投入。

1.注重教学时的语言美。语言美除普遍使用谦语,敬语外,还应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词语的感彩和说话的语气。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你的口气强硬,他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跟你对着干,那就达不到教育和提醒的效果,也可能导致学生讨厌老师,讨厌这门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意用诚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样,课外也应该注意与学生的语言沟通,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2.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要想把课教活,就要求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因为形象的比喻,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绘都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如可运用一些幽默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中肯,规范,合乎语法,既不能废话连篇,模棱两可,也不能拐弯抹角,不着边际。语文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寻疑有方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了兴趣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具体的说,就是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学习方法,它是课堂教学兴趣培养基础上的深入。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对此,古人有许多精到的论述:“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也有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古人的这些理论和实践都给我们以启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质疑”的方法。 "质疑"的方法很多,笔者尝试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三处、三点”进行三个层次质疑。这“三处”为:①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②似懂非懂的问题要质疑;③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这三点为:①对题目要质疑;②对篇章结构要质疑;③对写法要质疑。这三个层次为: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质疑。其中设问性质疑也就是自问自答式质疑,这类疑问实质上是学生自己选定自学的方向,通过自学解决。例如,初读课文时,对字词、课文内容的疏通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就是学生对上文所提到的“三处”、“三点”的自学研究,此时学生往往会在所读文章中做出记号,并试图解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疑问”将会因自己无法解答而成为疑难性质疑。需要指出的是,这三次质疑中的前两次提出的疑问并不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而是要求学生自我设疑、存疑,学习在似乎无疑之处产生疑问。经过这一番寻疑之后提出的“疑”,大多是有价值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找到了这些解不开的疑,心理上就产生了适度的焦虑,上课时就能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寻疑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学生“自能读书”的实践活动,寻疑有方,无疑是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标志。

三、选择多样的阅读途径,进行自主阅读实践

记得作家叶文玲曾说过一句话:“社会与人生这部无页码的,亘古的大书,我要什么时候才能读得通啊!”这是广义的阅读,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以课本阅读为基础,在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后再作课外阅读的延伸,进而再去读社会、读人生这部无字大书,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1.开展课内各种语文活动。配合语文课本及课外阅读内容,我们可以在校内、班内举办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作文比赛、课本剧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巩固课内课外阅读知识;还可以办手抄报、办文学社刊物,办壁报、黑板报等,从征题到写稿,到版面设计,全由学生自主完成,锻炼学生的能力。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41-1

一、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良好习惯,不仅让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事先有所掌握,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做到充分自学的习惯。预习可以帮助学生不仅在学习成绩上有很大的提高,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通过拼音或者字典来对字音进行准确识别与朗读,能够识别字形,了解字义,通过对上下文的联系来了解句子的含义等。在预习时要有侧重点,在预习时带着问题进行,并对自己严格要求,强化制度。养成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会倾听需“三心”,即:一是做到上课一心一意,不管是老师上课还是同学发言都需要认真地听;二是要有耐心,懂得尊重,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意插嘴,等到别人发言完毕后再进行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当发现别人出错时,要在恰当的时间给予指出。三是要用心去听,边听边思考,在别人发言时,要做到听与想结合,取长补短,吸取他人回答的精华,促进自己不断提高,掌握补充发言的技巧。

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说到底是习惯的养成,而习惯是多次反复历练达到的一种素质。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把这种知识当作良种,学生就会种一粒,绿一片,收一筐。凡涉及自学能力构成要素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师都可以帮助学生寻找学习规律,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阅读教学中的预习,可指导学生课前采用“读、划、查、思、议、写”六步法进行。读――即读课文,看预习提示、注释、思考练习。划――即划出疑难句、重点及精彩词语,划分段落屋次。查――即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结合具体语境选择义项,理解字词义,疏通课文。思――思考文中疑点及课后习题,进一步理解课文。议――针对文章疑问进行议论,初步获得答案。写――即做摘录,写心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勤于积累习惯的培养

勤奋学习可以让我们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新的语文教学标准,中学语文更应强调积累、熏陶、感悟以及培养语感,让其更多地进行读与写的练习。积累不仅要重视课内的知识掌握,同样对于课外的知识积累也要给予重视。通过鼓励学生建立阅读笔记的方式,对其进行检查与督促,鞭策其掌握语文知识,通过定期上交阅读笔记,老师通过审阅给予评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一些笔记写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产生模范作用。文学积累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就是让学生多读并且背诵下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背诵的文章熟记于心,更好地在表达与写作中应用,不仅增强了理解力同时也丰富了其文学色彩,对于其语文水平的提升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四、规范表达习惯的培养

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扫除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语言障碍。可是,有许多学生在表达的时候用语很不规范,回答问题不是用句子,而是用词语,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或者层次混乱,语焉不详,甚至不知所云。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训练,如当老师讲完某个问题后,或请一个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要求另一个学生有条理、有层次地把刚才所说的内容总结一下,引导学生运用一些规范的标志性词语,如“老师或某某同学刚才一共说了几点……”,“一、二、三……”或“首先、其次、最后……”,“我同意他的……观点,不同意他的……观点,我的观点是……”,“是(或不是),因为……”这样反复训练,能提高学生听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层次感,慢慢学会如何抓住要点对别人的说话内容加以整合处理,并言简意赅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获得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确,要想学好语文,仅靠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才能获取更多的有益知识。古今中外的名著应让学生多阅读。起先教师要求学生一个月至少要读一至两本课外书,再慢慢增加数量。同时,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一些必读书目,多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做参考,以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随便阅读。另外,可适当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还可让学生比比谁看的好书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让学生介绍课外书里的故事情节,让其他学生产生想读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养成看课外书的习惯,以扩大其知识面。

六、善用资源习惯的培养

篇4

一、提升教师素质,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影响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语文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苦练教学基本功,扎实提升自身的素养与教学艺术水平。

第一,与时俱进,进行创造性教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学习,丰富知识涵养,实现个性化教学,彰显独特的教学风格。比如幽默教学、趣味教学等,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关注社会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创造型人才。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结合生活实际,引入生活素材,拓展教学内容。如引导学生收集各种网络文体,在课堂上比较分析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让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去伪存真,提高思考与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引入一些顺口溜或口诀,帮助学生巧妙记忆知识。比如修改病句的歌诀:语法修改有诀窍,主干枝叶别忘掉。层层压缩找主干,主谓宾语是否到。前后搭配读句子,反复推敲改协调。词序不当要调整,重复累赘不能要。误用词语细思考,忠实原意没乱搞。

第二,提高专业教学技能。如运用精炼、准确、科学、生动的教学语言;将语文与历史、地理等学科有机结合,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再如采用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板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因时间限制,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与加工,巧妙板书,呈现知识精华,这显示了教师的教学艺术与综合能力。通过有效板书,可条理清晰地展示教学思路,突显重点和难点,并渗透总结归纳方法,让学生既把握重要知识点,又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如下板书,清晰明了地呈现文章的思路与脉络。

二、突显学生地位,高效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但在学习过程中,倘若学生只是旁观者,则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由旁观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尝试,诱导学生积极学习;其次,改变学习的方式,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打破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另外,优选教学内容,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如教学《最后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先自主预习,完成自学卡,反馈自学情况(学生展示为主,形式多样)。展示内容包括如下方面:(1)简单介绍作者和文章内容;(2)积累生字词。比如祈祷、懊悔、诧异、哽咽、思量等。(3)小说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哪一人物在全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有何不同?

篇5

一、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学生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语文成绩。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视作文为“魔鬼”,他们写文时,常常搜索枯肠、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写作时缺乏主动性和兴趣。针对此现状,笔者在从事作文教学时,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兴趣的培养。首先是利用“地方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消除学生写作时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找到自信;其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学生感兴趣的人物或事情作为写作题材,巧妙命题。例如学生刚进入初中不久时,教师可以《假如我是一位老师》《妈妈我想对你说》等为题进行作文教学,由于此时学生具有极强的表现欲和与父母交流思想的愿望,写作时学生会感到有话可说。因此,所写的文章大多真挚感人。再者,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因为作文水平的高低事关语文考试成绩的高低,尤其是中考,作文分值甚重。古人云:“文章千古事”。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在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及日后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端正态度,为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多积累、观察,让学生养成乐于积累、善于观察的习惯

学生们害怕写作文常常是因为觉得无事可写或有话不知怎么说,究其根源则在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缺少对素材的积累。因此,我要求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学生的摘录分为主动摘录和被动摘录。主动摘录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和感人的事例就摘录下来。被动摘录是教师指定的摘录。例如:学习《春》时,让学生摘录描绘春景的佳句;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让学生摘录赞美雪景的美段。我还将摘录引进了课堂,课文里出现的佳句、学生回答问题时用的美词、试卷选文中的典型事例,我都让他们随时记录下来。只要是个有心人,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纸一笺,都有令人心动的瞬间,所以我还常常提醒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任何事,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学会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如,去年寒假我国部分地区下了几场大雪,开学的第一天我没有上新课,而是让学生交流下雪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有的学生描绘银装素裹的雪世界;有的学生叙述千里送鹅毛的情意;有的同学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神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积累,写作的源泉一定长流不息。

三、激发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新颖独创、科学合理的想象

作文的本质是求异而绝非求同,在改革巨变、思维更新的今天,作文教学更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用新颖独创的思维方式展开想象。我在教学中常有意提出一些人人皆知的题材或事件,要求学生提出与传统不同的观点,挖掘出新意。如用“龟兔赛跑”这一古老的题材写文章。以往人们都是对乌龟的精神进行赞扬,而对兔子进行批评,认为它骄傲自满,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让兔子与它能力相差极大的乌龟赛跑,这实质是压抑了兔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样的文章能“化腐朽为神奇”,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创造性想象。想象既要新颖独创,又要科学合理。就像鸟儿飞翔离不开空气一样。想象如果不合理、不科学,缺乏依据,即使很新奇,想象翅膀也飞不起来,在作文教学中,我在启发学生想象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说明想象的依据,以此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想象。

四、作文形式多样化,课内、课外作文双管齐下

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受到约束较多,有时往往处于被动,但它又必不可少。如果课内作文可以看成作文教学的第一条腿,那么第二条腿应该是课外作文。只有两条腿一齐走,学生才走得好而快。课外作文主要是让学生写随笔和作简报评论。写随笔,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选文体,学生直观选自己最想写的事情,可把所见所闻或平铺直叙,或抒发感情,或发表议论,亦可说明,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也可,点点滴滴几百字也行。

五、技巧是最好的法宝

篇6

1 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与其他科目的学习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在改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上出现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初衷,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倡导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在内容上的综合,但无论语文与其他学科综合的程度如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是姓“语”,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的前提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的发展需要,必须注重学生字、词、句、篇的整体发展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

2 注重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区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又一特点为:注重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提倡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这从本质上说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教育和人文性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是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让学生在专题性的实践活动中,以内容的人文性为载体,以演讲、辩论、小品表演、合唱等为途径,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是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有效途径。

3 与学生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现代心理学认为:学[是提供写作论文的网站,欢迎光临dylw.net]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爆发出想像与创新的火花,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如提倡“流水发言”、“七嘴八舌”等,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还应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允许学生犯错误, 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让学生感到课堂就是他们的小家庭。

4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要逐步培养和引导学生做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有心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放飞学生到大自然、到社会、到网络中去寻觅丰富的精神食粮,与自然对话,和自然交朋友,走进大社会,让学生感受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语文综合性学习”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学生不仅仅是静静看书,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语文,学习语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其实在拓展了学习语文的空间里,学生的兴趣也激发了,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了,探究的意识、探究的习惯、探究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还锻炼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如,举办五分钟新闻介绍、到超市去识字学词记名称、学做广告、上街医治错别字、编演课本剧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5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学习内容

篇7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我们认为必须从教师教的方法上,引导教师运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指导方法来指导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只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其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作为教师应尽可能改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方式,不断的保持和提高学生对探究学习兴趣和质量,教师要深入地的学习探究性教学的最新理论,只有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才能理解探索性教学的实质,并更好地运用于课堂教学,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我们提倡教师运用下列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中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首先,多种手段启发,情景交融教学。中学语文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其次,恰当时机启发,合作探究教学。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忽视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些中学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教学中若能在讲述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深思维的层次。

最后,因人而异启发,分层教学。学生是有差别的,因而启发不同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方法。眼睛不能只盯着成绩好的学生,看不到成绩差的学生,否则会造成更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分层教学、提问有高有低,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才能全面的提高班级成绩。

二、引导学习,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表现。同时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自主探究方法。如:

1.问题探究法。从“以学生发展为本”出发,主张在教师诱导、点拨的“导”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学”的过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2.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要求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阅读,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自主探究”教学的主体和学习者应该有充足探究时空,去自读、自悟、自得自用,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发现者。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探究中,我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例如在教读《五柳先生传》一文时,可以给学生引发这样两个问题:(1)有人认为陶渊明安贫乐道是无奈,归隐田园是逃避,你怎么看这个问题?(2)提出假设,例如陶渊明生活在改革开放、人尽其才的当代社会,他除了读书著文、躬耕田园外,最适合参与哪一项经济活动?学生对以上问题很感兴趣,讨论很激烈,发言很精彩。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加强了传统美德的教育。

三、尊重个性思考,教学要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创新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原则 问题 方法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则

(一)生动有趣原则。在初中阅读中,经常出现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拒绝阅读、厌恶阅读的情况发生,这时,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始终坚持生动有趣的阅读教学原则。例如,《清兵卫与葫芦》这篇文章,写的是异国少年的故事,但它贴近力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力,从小说的细节描写(清兵卫痴迷于葫芦,错把老头子的秃头当成葫芦的细节),着实感悟其传神的地方,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入人物,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交流阅读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探讨个性自由发展的话题。课堂因有兴趣才有参与,有参与才有拓展,因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保证了生动有趣的原则。

(二)学以致用原则。在语文课堂中,老师时常会带领学生学习所谓的阅读知识点,即名著中主人公的主要特征、主要事迹等,使学生掌握了该名著的考点就觉得完成了教学,时常忽略了阅读和阅读教学,使阅读完全失去本身的意义。阅读名著应以自读为主,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学知识为目的。在实施教学阅读时,应掌握学以致用的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让学生们明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阅读文章通常是一节课学几篇,往往学生都只是了解一下便一带而过了。在这一点上就能看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对阅读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根源便是师生对考试的过于侧重,反而忽略了阅读教学的学习,错误地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是与考试无关的,便是无足轻重,无关紧要的。显然,如果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便会更有实效性,对初中语文的学习也将大有裨益。

(二)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对阅读已经失去兴趣,甚至从心里上抵制阅读。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源于教师的因素较多,原因是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调动不起兴趣,让学生认为,阅读就是被老师强迫着去看而自己不感兴趣的文章,令本就处于逆反心理的初中生更是对阅读增添了几分厌恶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不愿意学习阅读。所以说,必须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喜欢阅读,想阅读。

(三)学生自读能力较差。初中生的社会价值观尚未完善,对许多名著的阅读找不到方法,抓不住要领,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学生的自读能力较差,本能地依赖于书本上的标准答案,天长日久,就失去了自主阅读的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针对这一情况实施策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这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

三、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提升阅读地位,提高重视程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忽视阅读的情况。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跳过阅读篇目,给学生留下不是考试篇目就不重视的心理。因为这样做,久而久之就完全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这时需要积极努力的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地位,从老师到学生都要充分提高对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对阅读重视起来。尤其在安排专门的阅读课时,让学生有了解阅读,认真阅读的机会。

(二)调动阅读兴趣,变换阅读方式。在初中生阅读时,常常会因为单一枯燥的阅读方式而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这时,可以变换阅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兴趣是第一老师"的教学目标。例如:通过电影与课本两种阅读方式的变换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活跃课堂氛围,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向成功。

(三)增强自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要想真正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就应该坚持阅读,以自读为准的教学原则,而自读能力正是现代初中生所缺少的。增强学生的自读能力,一方面应养成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现代的初中生大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在阅读中遇到无法理解的问题,总是依靠于网上的标准答案。须知,名著如同人生,每个人品来的味道和心得都是各不同,指望借鉴和抄袭他人的观点看法如何能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呢?所以,勤于动脑是增强自读能力的关键。另一方面,应培养学生有目的的阅读,也是对良好阅读习惯的深入培养,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阅读中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那些无关轻重的内容一带即过便可,让学生们明白在无用的内容上浪费太多的时间无疑是愚蠢的。例如,在阅读学习《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应仔细阅读孔乙己和范进两个人的性格特点,他们都受封建科举毒害的读书人,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对社会的摆布同样软弱无力,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所不同的是,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着”。通过比较,找出他们不同结局的原因,深入挖掘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无情剖析社会的病态。这些都是增强学生自读能力,培养阅读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

四、结束语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与信息。同时也在阅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养。但是,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效果不佳,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改进阅读教学,强化学生阅读的语感,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如何有效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应届生求职网;2012,(05).

篇9

关键词:初中;德育;问题;教学方法

由于党和政府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以及初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各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理念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阻碍,很多初中生并没有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实际行动,而是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变成了一种空谈。目前的德育课堂模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不够全面,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手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德育内容比较落后,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国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学校开展德育的主题仍然停留在“大公无私、无私奉献”上,这种德育目标太过理想化,明显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学生在观念上无法产生认同感,太过高尚的道德品质因为无法实施而变成学生挂在口头上的谎言。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可以关注学生团队精神、心理健康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德育模式较为单一,重课堂轻实践

目前初中德育课堂还维持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一周两次的思想品德课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如何增强学生的抗打击能力、对环境的适应力以及学生品格的健康发展等方面普遍缺乏影响力。

3.学校没有意识到对初中生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趋势下,学校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很多学校开展思想品德课程,只要求学生将教材上的重点知识记下来,课堂教学毫无现代性可言,忽视了人的培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很难开展下去。

二、改善初中德育效果的方法

1.谈话教学法

谈话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当天的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引导,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的特点是,它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从而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常是师生间进行一对一的谈话,虽然对学生的情况能够准确把握,但是教学效率低、教师工作量大。

2.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然后通过集体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利用讨论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评思维能力、集思广益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集体合作能力。讨论法在初中德育教学法中的优点很多,已经得到广泛使用。

在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后,他要通过某些事实、概念和原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没有漏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批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发表意见,还要针对他人提出的意见予以评价。在相互之间观点的交锋和碰撞的过程中,他们整理自己的思路、吸取对方思想中的精华部分,然后形成新的观点。但是,在讨论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意见,不能进行人身攻击,教师也要提供一个轻松、友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开展讨论活动时,会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组员都要发言,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小组综合意见在针锋相对和相互妥协的过程中被总结出来,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3.读书教学法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参考书来获取知识的方法。读书教学法的特点是适合学生预习和复习,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目标,读书时要有重点,还要随手做笔记等,阅读完后还要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教师进行德育教学时,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现状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当前的初中德育课程更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日常体验,所以要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宋春光,王建媛.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3(11).

篇10

关键词:提高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质量

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有诸多意义,它不但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进而实现素质教学的目标,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一、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教学充满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和探究,因此教师务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便是其中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此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情境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可大大减轻学生理解上的难度,比如在学习契科夫的文章《变色龙》时,如果学生对变色龙为了保护自身安全而随环境不断变色的特点不太了解,就很难真正理解奥楚蔑洛夫本质上的性格特征,而仅仅停留在“可笑”这个层面,这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观看一段自然界中变色龙的录像,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情境;二是教师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出现不和谐因素时,教师要注意处理的方式及方法,尽量不要破坏了原有的学习气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心智发展的和谐;三是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要创设好导语学习的情境,尤其是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艺术享受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和能量。

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可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名人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及时摘抄和记录对自己有启发或较为优美的语句,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标记和圈点,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必会积累一定读书的心得和经验;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指导,针对不同的文章和资料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比如有的材料需要学生大声朗诵出来,有的需要学生反复进行研读和分析,有的只需要大致粗读以下即可,总之要教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合理选择阅读方式。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课外阅读,开阔自身的视野

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也并不是仅仅依靠课内阅读就可以实现的,因此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进行广泛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切忌出现一看到学生看所谓与学习无关的书籍,就好像遇到洪水猛兽,对学生采取禁止、批评的策略,这会严重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其次教师除了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之外,还要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作品,比如针对国内优秀文学作品,可向学生推荐《平凡的世界》、《寻找未知的自己》、《穆斯林的葬礼》等,针对国外优秀作品,可鼓励学生阅读《呼啸山庄》、《安娜卡列.尼娜》、《嘉莉妹妹》、《百年孤独》等,相信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会收获大量历史、地理、人文知识,还会提高自身的阅读速度及理解能力,进而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

四、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是学生在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它是阅读的较高境界,在进行一般性阅读的过程中,中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阅读方向,只是深深被故事情节吸引,而不会从中汲取营养,阅读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感知语言魅力,理解其中的文笔之美与思想之深,进而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思想上的启发,获得一定的阅读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要注意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把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动地位,改变学生习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缺乏敏锐观察及丰富想象的阅读方式,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发挥自身想象的深度、广度,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真正与文章作者做心灵的沟通及交流,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及生活见解对文章进行分析,提高自身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五、让阅读教学更贴近实际,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首先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做好课内阅读的基础上,适时的把注意力投放在课外,充分寻找读物与生活的的链接点,鼓励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引申到阅读中来,通过与生活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要达到这个效果,就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教师要将思维活动贯穿在阅读教学中,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引导其用敏捷、灵活的思维进行阅读和思考,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二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而不是教师一味的进行分析和讲解,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跟随者,所以一定要主张学生对文章进行独立自我解读,读出自己的个性和创意心。

结语: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要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作出长期艰苦努力,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总结,争取找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志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

[2]张爱琳.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分析[J].语文学刊

[3]姜灵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