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攻防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安全攻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主动防御;网络安全;攻击;防御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442-02
Design of Network Safety Attack and Defense Test Platform based on Active Defense
WANG Chao-yang
(5 Department 43 Team, Artillery Academy of the P.L.A, Hefei 230031, China)
Abstract: Now traditional passive defense technology will not reply the behavior of unceasing increase large-scale network attack.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advantage of active defense, the article has introduced a kind of design scheme test platform abort network safety attack and defense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active defense, and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system from the two pieces of experiment modular abort attack and defense.
Key words: active defense; network safety; attack; defense
目前,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大量普及与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而传统的、被动防御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将越来越无法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攻击方法和手段,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由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御是大势所趋。因此,立足现有网络设备进行攻防实验平台的设计和研究,对于未来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 系统功能设计概述
1.1 主动防御技术的概念
主动防御技术是一种新的对抗网络攻击的技术,也是当今网络安全领域新兴的一个热点技术。它源于英文“Pro-active Defense”,其确切的含义为“前摄性防御”,是指由于某些机制的存在,使攻击者无法完成对攻击目标的攻击。由于这些前摄性措施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预防安全事件,因此有了通常所说的“主动防御”[1]。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能够弥补传统被动防御技术的不足,采用主机防御的思想和技术,增强和保证本地网络安全,及时发现正在进行的网络攻击,并以响应的应急机制预测和识别来自外部的未知攻击,采取各种应对防护策略阻止攻击者的各种攻击行为。
1.2 系统设计目标
目前关于主动防御的网络安全防御策略理论研究的较多,但是对于很多实际应用方面还缺乏实战的指导和经验。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平台主要依据主动防御技术体系为策略手段,针对现有网管软件存在的问题,进行主动防御技术体系优化,其核心在于在实验中实现系统的漏洞机理分析、安全性检测、攻击试验、安全应急响应和提供防御应对策略建议等功能,能够启发实验者认识和理解安全机理,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系统安全防护。
1.3 实验平台功能
基于主动防御的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平台是一个网络攻击与防御的模拟演示平台,在单机上模拟出基本的网络节点(设备),然后在这个模拟的网络环境中演示出网络攻击与防御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并以可视化的结果呈现出来。该实验平台所仿真的机理和结果能够依据网络安全的需求,最终用于网络攻防测评和实战的双重目的。并可以为网络攻击和防护技能人才更好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完整地体现网络战攻防的全过程,该平台分为攻击模块与防御模块两部分。
攻击模块部分包括主机端口的扫描、检测、Web/SMB攻击模块和IDS等。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于目标系统的检测、漏洞扫描、攻击和与防护端的通讯等[2]。
防御模块部分主要是基于主动防御技术的功能要求,实现检测、防护和响应三种功能机制。即能够检测到有无攻击行为并予以显示、给出陷阱欺骗可以利用的漏洞和提供防护应对策略等,如: 网络取证、网络对抗、补丁安装、系统备份、防护工具的选购和安装、响应等。
2 攻防实验平台模型设计
2.1 设计方案
要实现网络攻防的实验,就必须在局域网环境构建仿真的Internet环境,作为攻防实验的基础和实验环境。仿真的Internet环境能实现www服务、FTP、E-mail服务、在线交互通信和数据库引擎服务等基本功能。依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该平台要实现一个集检测、攻击、防护、提供防护应对策略方案等功能于一体的软件系统。主要是除了要实现基本的检测、攻击功能外,还必须通过向导程序引导用户认识网络攻防的机理流程,即:漏洞存在―漏洞检测(攻击模块)―攻击进行(攻击模块)―系统被破坏―补救措施(防御模块)―解决的策略方案(防御模块)[3],以更好的达到实验效果。
平台整体采用C/S模式,攻击模块为客户端,防御模块为服务器端。攻击模块进行真实的扫描、入侵和渗透攻击,防御模块从一定程度上模拟并显示受到的扫描、攻击行为,其模拟的过程是动态的,让实验者看到系统攻击和被攻击的全部入侵过程,然后提供响应的防护应对策略。攻防实验平台模型如图1所示。
2.2 基于主动防御的网络安全体系
根据本实验平台设计的思想和策略原理,为实现主动防御的检测、防护和响应功能机制,构建基于主动防御技术的网络安全策略体系(如图2所示)。安全策略是网络安全体系的核心,防护是整个网络安全体系的前沿,防火墙被安置在局域网和Internet网络之间,可以监视并限制进出网络的数据包,并防范网络内外的非法访问[4-5]。主动防御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道网络安全的立体防线,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网络系统的安全,对于未来的网络安全防护具有深远的意义。检测和响应是网络安全体系主动防御的核心,主要由网络主机漏洞扫描(包括对密码破解)、Web/SMB攻击、IDS、网络取证、蜜罐技术等应急响应系统共同实现,包括异常检测、模式发现和漏洞发现。
2.3 攻防模块设计
该实验平台的攻击模块和防御模块利用C/S模式采用特定端口进行通讯。攻击端以动作消息的形式,把进行的每一个动作发往防御端,防御模块从数据库中调用相关数据进行模拟、仿真,让实验者看到和体会到自身系统受到的各种攻击。攻防模块经过TCP/IP建立连接后,开始进行扫描、检测、Web/SMB攻击和IDS等入侵行为,攻击端每一个消息的启动都会发给防御端一个标志位,防御模块经判断后,调用相关的显示和检测模块进行处理,并提供相应的防护应对策略。
3 平台的实现
3.1 主动防御思想的实现
在一个程序中,必须要通过接口调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函数来实现自己的功能。同样,在平台系统中,挂接程序的API函数,就可以知道程序的进程将有什么动作,对待那些对系统有威胁的动作该怎么处理等等。实验中,采取挂接系统程序进程的API函数,对主机进程的代码进行真实的扫描,如果发现有诸如SIDT、SGDT、自定位指令等,就让进程继续运行;接下来就对系统进程调用API的情况进行监视,如果发现系统在数据的传输时违反规则,则会提示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如果发现一个诸如EXE的程序文件被进程以读写的方式打开,说明进程的线程可能想要感染PE文件,系统就会发出警告;如果进程调用了CreateRemoteThread(),则说明它可能是比较威胁的API木马进程,也会发出警告。
3.2 攻击程序模块实现
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平台的设计是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采用动态连接库开发扫描、检测、攻击等功能模块。利用套接字变量进行TCP/IP通信,调用DLL隐式连接和显示连接,采用在DLL中封装对话框的形式,也就是把扫描、检测、攻击等功能和所需要的对话框同时封装到DLL中,然后主程序直接调用DLL[6]。实验中,可以在攻击程序模块中指定IP范围,并输入需要攻击的主机IP地址和相应的其他参数,对活动主机漏洞进行扫描和密码攻击(如图3所示);并指定IP,对其进行Web/SMB攻击,然后输出攻击的结果和在攻击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信息等。
3.3 防御程序模块实现
在程序的运行中,采取利用网络侦听机制监听攻击模块的每一次动作消息的形式,自动显示给用户所侦听到外部攻击行为(如图4所示:Web/SMB攻击)。该模块同样使用了WinSock类套接字进行通讯,在创建了套接字后,赋予套接字一个地址。攻击模块套接字和防御模块套接字通过建立TCP/IP连接进行数据的传输。然后防御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标志信息,在数据库中检索对应的记录,进行结果显示、网络取证、向用户提供攻击的类型及防护方法等多种应对策略。其中的蜜罐响应模块能够及时获取攻击信息,对攻击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未知攻击进行动态识别,捕获未知攻击信息并反馈给防护系统,实现系统防护能力的动态提升。
4 结束语
基于主动防御的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平台主要是针对传统的被动式防御手段的不完善而提出的思想模型。从模型的构建、平台的模拟和实验的效果来看,其系统从一定程度上真实的模拟了网络设备的攻防功能,可以为网络管理者和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杨锐,羊兴.建立基于主动防御技术的网络安全体系[J].电脑科技,2008(5).
[2] 裴斐,郑秋生,等.网络攻防训练平台设计[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4(2).
[3]Stuart McClure, Joel Scambray, George Kurtz. 黑客大曝光―网络安全的机密与解决方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常有.网络安全体系结构[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5).
[5] 黄家林,张征帆.主动防御系统及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3).
篇2
一、网络工程中常见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1、黑客攻击。
在网络工程运行的过程中,黑客攻击是其最为突出性的安全隐患,其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构成严重的威胁。黑客攻击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专业过硬的人才,利用网络系统现存的漏洞和缺陷进行网络目标的破坏行动,以盗取目标人员的信息,导致网络系统陷入瘫痪,计算机用户信息被盗用与窥探,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作为网络安全问题中的重大隐患,黑客攻击是有目的性的攻击,从中盗取所需的机密性文件,是对网络安全技术提出的一项重大挑战。
2、病毒侵入。
除了黑客之外,病毒侵入是另一项网络重大安全隐患。病毒编制人员会通过编写相关的程序,将该程序植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使得计算机内部的程序发生变更,且计算机会受到操纵者的操控,以达到破坏或盗取计算机内部信息的目的,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性很大,且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以木马、火焰为主。这些病毒的入侵,会破坏我们的生产网、办公网,这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产。
3、垃圾信息传播。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满足信息需求的同时,还会产生各类垃圾信息、不良信息,会对人们的心理、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垃圾信息对网络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由于网络垃圾信息的传播,导致青少年的犯罪率在不断提升,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与社会的稳定。
二、加强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策略
1、完善网络工程运行系统。
网络工程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对社会造成消极的影响,解决安全隐患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应从网络工程自身着手,强化网络工程运行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对网络系统进行及时的升级,强化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加大在安全宣传上的投入力度,建立基本的网络安全系统,防火墙、病毒入侵检测、杀毒软件、数据加密等,运用以上方式来强化对网络工程的保护。最基本的网络安全保护系统是加强工程保护的重要保障和盾牌,能够达到与黑客袭击、病毒侵入的目的,能保护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网络系统的优化与创新。
2、加大网络安全宣传力度。
现如今,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只意识到其积极性的一面,往往会忽视了对网络安全性问题的关注,对系统的安全性重视程度不高,信息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对信息保护的重视。为了让人们增强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应加大网络安全宣传力度,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宣传工作,通过文本宣传页、视频或图片等方式进行宣传,将其放置在各个网站的首页,能够让用户在使用网络的同时提高警惕,随时具备保护意识,在运用网络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网络安全性的宣传,选择以往网络安全问题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举例说明,借助网络的强大力量,实现对安全问题的全面宣传。
3、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软件开发人员应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研发新型的网络安全保护技术,发明预防、识别与阻碍一体化的安全技术,发挥安全技术的强大功能,实现对网络工程的全面防护。云计算机技术是新产生的技术,对信息的发展与传播具有积极影响,能够让用户对信息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的识别,也能保证个人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将相关数据上传至云端,借助云技术来控制数据访问权限,提高网络信息存储与数据传输保密性,将云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网络系统中,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结束语:
篇3
根据__、__和__、__有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经__领导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各单位要按照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工作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要明确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中的各种责任,规范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本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切实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
各单位要设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及应用、管理、维护等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监督。要建立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主管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各尽其职,常抓不懈,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好信息安全保障职责。
三、严格执行计算机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各单位要提高计算机网络使用安全意识,严禁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严禁在非计算机上存储、处理信息,严禁在与非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办公内网必须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并强化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技术防护措施,有效监控违规操作,严防违规下载和敏感信息。严禁通过互联网电子邮箱、即时通信工具等处理、传递、转发和敏感信息。
四、加强网站信息审查监管
各单位通过门户网站在互联网上公开信息,要遵循不公开、公开不的原则,按照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规定,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要对网站上的信息进行审核把关,审核内容包括:上网信息有无问题;上网信息目前对外是否适宜;信息中的文字、数据、图表、图像是否准确等。未经本单位领导许可严禁以单位的名义在网上信息,严禁交流传播信息。坚持先审查、后公开,一事一审、全面审查。各单位网络信息审查工作要有领导分管、部门负责、专人实施。
五、组织开展网络和信息安全清理检查
篇4
关键词:网络安全;攻击;防御;解决方案
一、网络安全概述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在一个网络环境里,网络信息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受到保护。
网络安全问题实际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的系统安全;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而保护网络的信息安全是最终目的。要做到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的真正安全,应达到以下五个方面的目标:1)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2)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3)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4)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5)不可否认性:保证信息行为人不能否认其信息行为。
如何保证个人、企业及国家的机密信息不被黑客和间谍窃取,如何保证计算机网络不间断地工作,是国家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作为网络管理人员,首先要充分了解相关的网络攻击技术,才能够更好地防护自身的信息系统,以便制定较合理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二、常见的网络安全攻击技术
网络攻击是利用网络存在的漏洞和安全缺陷对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的攻击。目前常用的网络攻击技术手段有:社会工程学、网络监听、暴力攻击、漏洞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
(一)社会工程学
社会工程学是一种攻击行为,攻击者利用人际关系的互动性发出攻击:通常攻击者如果没有办法通过物理入侵直接取得所需要的资料时,就会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电话对所需要的资料进行骗取,再利用这些资料获取主机的权限以达到其目的。通俗地讲,社会工程学是一种利用人性的弱点,如人的本能反应、好奇心、信任、贪便宜等弱点进行诸如欺骗、伤害等危害手段,获取自身利益的手法。
(二)网络监听
网络监听是主机的一种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主机能接收到本网段在同一条物理通道上传输的所有信息,而不管这些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是谁。因为系统在进行密码校验时,用户输入的密码需要从用户端传送到服务器端,而攻击者就能在两端之间进行数据监听。此时若两台主机进行通信的信息没有加密,只要使用某些网络监听工具(如Sniffer等)就可轻而易举地截取包括口令和帐号在内的信息资料。
(三)漏洞攻击
有些安全漏洞是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与生俱来的,如缓冲区溢出攻击,由于非常多系统在不检查程式和缓冲之间变化的情况,就任意接受任意长度的数据输入,把溢出的数据放在堆栈里,系统还照常执行命令。这样攻击者只要发送超出缓冲区所能处理的长度的指令,系统便进入不稳定状态。若攻击者特别设置一串准备用作攻击的字符,他甚至能访问根目录提升用户,从而拥有对整个网络的绝对控制权。
(四)拒绝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即攻击者想办法让目标机器停止提供服务,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之一。这种攻击由于网络协议本身的安全缺陷造成的,如ICMP协议经常被用于发动拒绝服务攻击,它的具体做法就是向目的服务器发送大量的数据包,几乎占取该服务器所有的网络宽带,从而使其无法对正常的服务请求进行处理,而导致网站无法进入、网站响应速度大大降低或服务器瘫痪。
三、常见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
面对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针对不断出现的网络攻击手段,研究相应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常见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技术、漏洞扫描和数据备份等。
(一)信息加密技术
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加密算法有两大类:一种是常规算法,其特征是收信方和发信方使用相同的密钥,即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相同或等价的。比较著名的常规密码算法有:美国的DES及其各种变形;另外一种是公钥加密算法,其特征是收信方和发信方使用的密钥互不相同,而且几乎不可能从加密密钥推导解密密钥。比较著名的公钥密码算法有:RSA、Diffe Hellman、EIGamal算法等。
(二)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项协助确保信息安全的设备,会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防火墙可以是一台专属的硬件也可以是架设在一般硬件上的一套软件。它对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通过强制实施统一的安全策略,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部网络,防止对重要信息资源的非法存取和访问,以达到保护内部网络系统安全的目的。
(三)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是用于检测任何损害或企图损害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它通过监视受保护系统的状态和活动,采用误用检测(Misuse Detection)或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的方式,发现非授权的或恶意的系统及网络行为,为防范入侵行为提供有效的手段。按照数据源所处的位置不同,入侵检测技术(IDS)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主机的IDS和基于网络的IDS。
(四)漏洞扫描
漏洞扫描是对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扫描,检查当前的系统是否有漏洞,如果有漏洞则需要马上进行修复,否则系统很容易受到网络的伤害甚至被黑客借助于系统的漏洞进行远程控制,所以漏洞扫描对于保护系统安全是必不可少的。
(五)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是容灾的基础,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海量增加,常用的技术有网络备份,它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管理软件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来实现。
四、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环境的改变和技术的发展,网络系统的安全状况呈动态变化,应综合运用多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将信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漏洞扫描技术等综合起来。但一份好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不仅仅要考虑到技术,还要考虑到策略和管理。应协调三者的关系,技术是关键,策略是核心,管理是保证,其最终目的是根据目标网络系统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其面临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信息化;服务;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N915.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30-01
一、新疆电力公司业务应用情况
新疆电力公司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宗旨,从事电力购销业务,负责所辖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为了服务电力生产和统一调度的发展,以宽带达到100M以上。数据交换体系建设加快,实现了数据统计等关键信息的及时上报、自动汇总和动态。网省公司、地州电力调度机构实现了调度自动化系统,引入了电能计费系统和广域测量系统;变电站实现了计算机监控额无人、少人值守,大大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输电、变电、配电管理业务。电力负荷、电力营销管理手段广泛应用,实现业务报装、电费抄核、故障报修、投诉受理等功能。地州供电企业营业窗口基本实现计算机受理用电业务,投运全国统一的“95598”电力客户电话服务系统。为方便用电客户缴费通过实现会计核算、业务报表及信息及时监控;实现银电联网,方便用电客户和发电企业进行缴费和资金结算;实现实现电子公文传输的单轨制运行和无纸化公文传输;建立集中规模招投标系统,在网上实现全过程招标和评标。
二、新疆电力公司网络结构
新疆电力公司广域网设计采用“双星形”网络拓扑结构。涵盖新疆电力公司下属22家单位及86个县供,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乌鲁木齐市内单位网络带宽1000M,地州单位网络带宽不低于100M互联,备用链路不低于10M;乌鲁木齐电业局及地州12家单位已经实现“双设备,双链路”设备及链路双冗余上行至新疆公司本部,主用155Mb通道,备用10Mb通道广域网核心路由使用NFA0-8及NFAOE,核心交换使用$9508设备,地州接入设备采用MSR50-60设备。
三、信息安全隐患分析
计算机信息安全面临来自多个方面的信息安全威胁,影响原因可能是系统本身、数据库以及移动储存介质,而它们在使用、管理过程中的疏忽也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3.1 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现在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在安全体系结构上都先天不足,靠打补丁逐步完善,缺乏严密的安全框架,安全漏洞较多。访问控制与认证功能薄弱,用户认证方式单一,绝大多数仅为口令方式,一些更可靠的生物特征认证手段因缺少硬件认证部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有的操作系统还有陷门和隐蔽信道。在应用程序安全的问题上,主要是缺少完备的安全机制。在开发过程中没有遵照安全软件工程的原则开发,用户只关心是否实现了所要求的功能,安全完全由程序员开发与控制,从而留下安全隐患。
3.2 移动储存介质
移动储存介质由于其本身具有方便小巧、存储量大、通用性强、易携带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这些特点也给网络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造成网络系统不易管理,尤其是单位移动储存介质的管理。现阶段介质的使用大多缺乏设备登记、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和审计机制,这给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3.3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隐患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隐患有如下特点:涉及到信息在不同程度上的安全,即客体具有层次性和多项性;在DBMS中受到保护的客体可能是复杂的逻辑结构,若干复杂的逻辑结构可能映射到同一物理数据客体上,即客体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的分离;客体之间的信息相关性较大,应该考虑对特殊推理攻击的范围。我们将企业数据库系统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数据库,按照一定的方式存取各业务数据。一部分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为用户及应用程序提供数据访问,同时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维护等多种功能。
3.4 路由和交换设备安全隐患路由器是企业网络的核心部件。它的安全将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的安全。路由器在缺省情况下只使用简单的口令验证用户身份,并且在远程TELNET登录时以明文传输口令。一旦口令泄密,路由器将失去所有的保护能力。同时,路由器口令的弱点是没有计数器功能,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不限次数地尝试登录口令,在口令字典等工具的帮助下很容易破解登录口令。每个管理员都可能使用相同的口令,路由器对于谁曾经作过什么修改没有跟踪审计的能力。此外,路由器实现的某些动态路由协议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有可能被恶意攻击者利用来破坏网络的路由设置,达到破坏网络或为攻击作准备的目的。
3.5 黑客的威胁和攻击
黑客具有非常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知识,能熟练使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具。黑客善于发现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的系统漏洞。漏洞成为黑客被攻击的目标或利用为攻击的途径,并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目前,在各个国家计算机信息网络上的黑客攻击事件都是越演越烈。
3.6 计算机病毒的侵害
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蔓延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最大的威胁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计算机病毒破坏的对象直接就是计算机系统或者网络系统。一旦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轻则使系统执行效率下降,重则造成系统死机或毁坏,使部分文件或全部数据丢失,甚至造成计算机系统硬件设备等部件的损坏。
四、网络信息安全应对策略
4.1 访问控制策略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各种安全策略必须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但访问控制可以说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下面分述各种访问控制策略。
4.2 信息加密策略
信息系统的数据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对于网络信息和电子文件具体加密的方法很多,如名称加密、内容加密、属性加密、形式加密等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内部和网上传输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的安全。信息加密过程是由形形的加密算法来具体实施,它以很小的代价提供很大的安全保护。在多数情况下,信息加密是保证信息机密性的唯一方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开发表的各种加密算法多达数百种。按照收发双方密钥是否相同来分类,可将加密算法分为私钥加密算法和公钥加密算法。
4.3 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安全管理手段主要是从制度上完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止由于人的主观行为或制度问题导致信息系统的泄密。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对于确保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和信息的安全保密,将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在应对各种突发、紧急事件上建立起完备的应急预案:新疆电力公司信息系统应急计划的目标是分析信息系统可能出现的紧急事件或者灾难事故,技术支持和业务部门应建立一整套应急措施,以保障新疆电力公司核心业务的连续服务。一旦发生重大的或灾难性事故时,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迅速进行灾情分析,并上报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即成为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执行紧急应变计划,排除灾难事故。同时应急领导小组还要组织相关的部门做好对外的解释、宣传和公告以及保卫工作,防止事态的扩大,
篇6
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为主导,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密切合作,协调联动,进一步加大对卷烟市场的监管力度,提高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水平,打击违法经营,切实保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确保我县卷烟市场一方净土。
二、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阶段
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作用,并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对广大零售户和消费者进行宣传教育。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市场清查。烟草、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联合行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对全县卷烟市场进行拉网式大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各部门广布眼线,深挖线索,对可疑的零售户,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查处的假烟彻底予以没收,并追溯其来源;对无证经营户坚决予以取缔,切断假烟销售渠道。
2、严密布控。以查扣的假烟为突破口,以烟找人,以人找烟,同时对全县的主要交通要道进行严密布控,重点区域,重点监控,切断假烟流入我县的渠道。贩假嫌疑人一旦落网,立即移交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处理,力争达到打击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对打击制售假烟网络工作的情况进行总结,对在打网工作中贡献较大、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通报表扬,并给予奖励。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周密部署。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次联合打假的重要意义,把这次联合打假行动作为完成"打假破网"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协调配合,主动出击,周密部署,认真落实。
篇7
【关键词】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防火墙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在人们生活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不仅能够快速的传递信息,还能完成以前人们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同时网络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如计算机病毒感染、黑客入侵、系统风险等。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技术,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证人们使用网络的安全性。
1网络工程中存在的几项安全问题
当下,人们对网络工程的使用和依赖性逐渐增强,但是网络工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风险,这将严重影响着人们使用网络工程的安全。目前存在的安全问题有以下几项:
1.1黑客对网络工程的入侵
在网络工程的安全中,黑客入侵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所谓黑客入侵,指的就是一些人利用计算机中存在的漏洞来盗取别人的资料或者是对网络展开攻击。黑客入侵可以分成两类:①非破坏性攻击;②破坏性攻击。非破坏性攻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阻碍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它并没有对系统造成破坏,只是通过阻碍来盗取信息或者是让别人的网络系统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正常运行;破坏性攻击会对网络系统直接进行破坏来窃取信息,严重的甚至能直接造成别人网络系统的瘫痪。
1.2计算机病毒对网络工程的入侵
计算机病毒的存在对网络工程的安全有一定的风险,因而对当前网络工程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计算机病毒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由人工编写而成的,是编写者将编写好的编码、指令等植入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从而造成其对网络工程入侵。计算机病毒入侵将会泄漏一些重要的信息,导致网络工程出现安全问题。计算机病毒具有它自身独有的特点:①它具有破坏性,能够导致入侵的系统进入瘫痪状态;②具有传染性,一旦计算机的某个程序被病毒入侵后将会传染给其他的程序,使病毒入侵的危害性大大增加;③还具有复制性的特点,被入侵的程序能够复制编码。这样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将给网络工程的安全性带来极大的风险。
1.3IP地址盗用对网络工程的影响
每一个计算机网络都有着属于自己的IP地址,这个地址一旦被盗用,将会造成该计算机网络无法进行连接。另外IP地址还关系到计算机的一些个人信息,这样被盗用后将会导致一些个人信息的泄漏。
2如何加强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技术
想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技术,就必须得了解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构成,只有了解才能采取合适的方法加强安全防护。
2.1利用防火墙加强安全防护
为了加强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可以设置防火墙,这样将会阻止黑客及一些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攻击。由于设置防火墙具有过滤的功能,可以在局域网和外部网络之间进行设置,这样防火墙将会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不仅过滤各种存在安全隐患的信息,还能阻止各种病毒对计算机的破坏,从而最大程度上的来保护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
2.2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措施
由于当前计算机网络受到计算机病毒入侵的风险,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要加强计算机病毒思维防护措施。随着计算机的逐渐使用,病毒的种类也不断地增加,为了更好的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就必须加强防护措施。为了保证计算机安全而采用的防护措施有多种,如可以通过一些杀毒软件来进行防护,也可以通过定期做病毒查杀来进行防护,还可以将一些重要的数据备份,这样可以防止计算机出现病毒后内容丢失。
2.3植入入侵检测技术
通过植入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网络将可以主动检测是否有病毒或者黑客等侵入网络工程,这样将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性。植入入侵检测技术,将可以在病毒入侵之前就做出防护措施,这一点与其它的防护措施有着明显的不同。
2.4拒绝垃圾邮件的收取
垃圾邮件指的是那些不是用户主动获取而是无法阻止的邮件,垃圾邮件的存在将占据系统的存储空间,进而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速度。通过拒绝接收垃圾邮件,不仅可以降低网络工程的风险性,而且还可以加快系统运行效率。
2.5加强网络风险的防范
在网络工程的防护中可以对系统中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数据加密,这样将会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在进行数据加密后只要不知道怎样解密,即使数据被窃取,窃取者也无法得到所要的信息。
3结束语
总之,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工程也存在着各项风险问题,为了保证网络工程的安全性,就必须加强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技术。只有通过各种防护措施,才能真正保证网络工程的安全,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出网络工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毕妍.关于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1):4790~4791,4814.
[2]陈红敏.关于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8):6688.
篇8
【关键词】网络工程;安全防护;主要技术
网络传播需要具有完整性和严密性,但是也避免不了大量的漏洞。网络设计问题和操作问题都会给网络安全带来影响。我国计算机发展迅速,计算机涉及的领域也不断的增多。面对安全隐患,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火墙技术、括密码技术以及各类杀毒技术都是网络安全方式的重要手段,我们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1、计算机自身设计问题
计算机信息具有共享性,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计算机完成了一系列的活动。但是计算机的设计存在一定的漏洞,如当下流行的网络支付功能过程中,一些非正规的网络就会存在安全风险。人们在使用各种购物软件购物的过程中,也需要留个人信息,很难避免丢失和通过连接破坏个人电脑,盗取个人钱财。计算机的自由性、开放性决定了其强大的功能,但是技术的更新始终落后于多样化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病毒的变化速度极快,导致计算机数据库的更新速度手段影响,安全威胁巨大。
2、网络黑客攻击
计算机通常运行在复杂的环境中,黑客攻击是复杂网络环境中的一种。黑客技术对网络的影响巨大,黑客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获得用户信息,了解客户状态,并且盗取用户的钱财。黑客在进行网络攻击时,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强大破坏性的,一种是非破坏性的。前者主要是为了获取用户信息,后者主要是为了破坏电脑的正常运行。日常生活中,非破坏性的黑客攻击大量存在,事实上,这类网络攻击带来的很可能是计算机系统瘫痪,甚至是无法修复,因此防止网络黑客攻击十分必要。
3、垃圾软件泛滥
我国计算机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可以为用户提供娱乐、购物游戏等功能,十分方便。但是计算机在设计过程中,漏洞依然存在。为了避免计算机漏洞,应从使用者入手,加强使用者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其正确进行网络操作。认识到网络存在的问题,如计结构不完善,系统运行过程中硬件设施性能不足,程序设计漏洞明显等。多样化的计算机病毒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计算机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二、网络工程安全防护的主要技术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主要问题。我国已经从法律手段进行干预,严厉打击计算机网络攻击。并且从技术上进行优化,提高计算机安全防护技术。具体的优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提高网络安全管理能力
阻止病毒入侵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主要手段,而消除网络影响因素则要通过强化计算机自身管理水平来实现,要求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操作。并且对于企业用户而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将计算机管理的原则细化,规范员工的使用,确保计算机的安全。另外,对网络运行安全而言,包括不同的等级,并且特点不同,人们对于网络安全意识差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注重个人安全防护能力和防护意识的提高。还要对计算机攻击进行定位,采用行政、刑事手段强势干预计算机攻击,严惩不贷。
2.2加强网络防范,关注并去除安全隐患
计算机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应用领域广泛。但是计算机病毒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快速发展。当下,计算机植入病毒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包括财产和名誉上的措施,此种现象屡禁不止。只能从自我防护能力上入手,进一步优化防火墙技术、计算机杀毒技术,保证其运行环境安全、稳定。及时修复计算机漏洞,不给不法分子入侵机会。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还应掌握具体的网络安全防护知识,系统操作规则和数据库运行特征等,加深对计算机数据库的分析,及时发现计算机的潜在风险并进行修补。采用合理的补救措施来降低网络风险,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能。目前,网络安全隐患的修复方法主要用防火墙、360、瑞星和等。另外,秘钥设置也是当下主要安全防护方式之一。
2.3杜绝垃圾邮件
计算机病毒通常是一些垃圾邮件作为连接,因此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鉴别十分重要,要求使用者拒绝接收网络邮件。但是现代社会,垃圾邮件的形式越来越多,使用者必须要积极应对,才能正确区分垃圾软件与信息。同时要保护邮箱地址,不要轻易泄露邮箱密码。总之,只有采取必要的手段,加强防护意识才能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总结:网络的发展是现代技术的产物,网络的强大功能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服务。加强计算机安全防范不仅是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的需求,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一种象征。因此,要严厉打击网络攻击。加强安全防护能力,并且要求网络操作者具有防范意识,正确使用网络,杜绝垃圾网页和垃圾邮件,确保网络运行安全。总之,网络通信的安全从从管理上和技术上入手,全面的确保网络通信的安全,发挥其在各个领域的强大功能。
参考文献
[1]耿筠.计算机应用中的网络安全防范对策探索[J].电脑迷,2014(1).
篇9
【关键词】网络工程;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网络为人们自由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机会,增进了人们日常交流的多样化。无论是商业领域还是政府部门,在新世纪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与此同时,一些网络上的欺诈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互联网技术与当前的国家安全部门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如何为我国的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健康发展扫清障碍,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对国家安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影响网络工程安全的主要问题现状
1.1黑客攻击
黑客的含义众所周知,其是某些拥有者极高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但是这些人却善于利用网络系统漏洞来破坏相关的网络目标,盗取机密资料。计算机互联网是人类所创造,因此黑客群体也就成了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着,无论是黑客进行的是破坏性攻击还是非破坏性攻击,这种现状是人为的。因此当前研究网络安全,就要提高自身系统的要求。
1.2病毒入侵
计算机病毒之所以也成为病毒,是因为其和生物病毒一样具有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也是随着互联网诞生而产生的一个新事物,病毒编制者通过编写病毒程序在植入电脑,改变计算机的原有程序,盗取信息或者通过传播使其他计算机瘫痪停止工作,其危害程度更是非常严重,例如之前的木马与火焰等,其恐惧与破坏程度非常之高。因此,研究互联网安全防护技术,研究病毒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1.3垃圾信息
当前的社会是智能社会,无论是计算机还是手机,我们在利用各种社交工具、论坛的同时,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往往会接受一些不良的或者有害的信息,一些不法之徒,通过网络散发诈骗信息,因此致使受众上当受骗的案例层出不穷,所以拦截垃圾信息,也是互联网安全防护技术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
1.4IP地址问题
多年以来,IP地址被盗用都是网路安全防护技术上的一个瓶颈,计算机网络若是丢失IP地址被别人盗用,用户就无法连接网络,窃IP者一般都是不明身份的,大多数都是有着不好的用途的。因此,IP地址被盗后会对用户利益产生威胁,其也就成为了用户自身网络安全的障碍。所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就要重视IP地址被盗的问题。
1.5计算机系统问题
当前,计算机运行系统多样化,从前些年的xp到如今的W7与W8,且盗版与试用系统也挺多,对这些系统开发公司不能产生良好的维护,更不能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技术维护,单纯靠地方软件的维护是很难做到十全十美的,操作系统不稳定,就好比人没有了免疫力,因此解决此问题需要用户自身和开发公司共同努力。另外,一些企业或者政府部门的内部办公系统也存在着安全威胁问题,开发者对软件的开发不够完善,再加之用户自身缺少维护知识,很容易产生上述病毒入侵和黑客攻击等问题。
2加强网络工程安全的相关方法与策略
2.1加强病毒防护
病毒防护是日常互联网应用中的常见常规方法,其也是计算机系统日常维护与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计算机病毒类型越来越复杂,因此只是通过简单技术手段来清除是不行的,必须要把技术手段和常规维护相结合才能有效杜绝病毒入侵。计算机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时候,一定要安装常规杀毒软件。对于计算机技术人员来说,更是要掌握各种杀软的原理,更要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另外重要文件备份,以防止遭受病毒侵袭丢失,造成损失。
2.2设置信息过滤
预防黑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设置防火墙,其也是互联网工程安全的关键防护技术。在外部网络与局域网之间设置网络防火墙,讲局网与外网的地址分开,所有信息的流通都要经过此防火墙,其会过滤掉一下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的信息程序,可以有效增强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另外防火墙可以关闭不使用的端口,使用特定端口流动信息,可以针对性的封锁木马,更可以禁止容易携带病毒的特殊站点的访问。
2.3入侵检测技术的利用强化计算机运行的稳定性
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对计算机或者网络中的恶意攻击行为进行有效识别,因此在网络系统受到伤害之前对有害信息进行拦截。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安全服务,能够有效降低来自网络对计算机的破坏与威胁。另外,要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及时的升级,修补漏洞,强化计算机运营的稳定性,建设起一套日常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机制与系统,防火墙、病毒入侵检测、杀软与加密等,配合应用,加强保护。
2.4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对付网络安全的威胁,不在于技术抵抗,而在于日常的防护,使得病毒与黑客无路可入,在世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数据加密是有效的安全保密手段,也是防范网络安全比较有效的方法。无论是线路加密或者是端口加密,都有自己的针对性,都是针对数据进行有效保护的不错方法。另外,计算机网络用户也要注意日常的常规杀毒与安全防护,提高自身的电脑安全防患意识。对计算机网络比较依赖的部门,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
3结束语
网络就像是高度公路,高度共享紧密相连,信号就像是交通工具,只有两者相互配合不出差错,才能让计算机网络利用者得到良好体验,才能对社会发展产生好的影响积极的影响。无论是商业、文化军事、还是政府与企业,既然技术不够完善,那就应该将现有技术发挥到极致。解决网络安全的防护问题,是一个持续发展与挑战并存的事情,研究者应该紧跟时代,紧跟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这样计算机互联网的安全防护技术,才会日渐成熟。
参考文献
[1]吴志新.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的思考[J].电子世界,2014,12:325-326.
[2]陈健,唐彦儒.关于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5,15:244-245.
[3]王志雄.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03:188-189.
篇10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 网络 网络安全 病毒 黑客
1 引言
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网络一般是基于TcrilP协议并采用了Internet的通信标准和Web信息流通模式的Intra-net,它具有开放性,因而使用极其方便。但开放性却带来了系统入侵、病毒入侵等安全性问题。一旦安全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就可能出现商业秘密泄漏、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给正常的企业经营活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企业需要一个更安全的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
2 办公自动化网络常见的安全问题
2.1 黑客入侵
目前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基本上都采用以广播为技术基础的以太网。在同一以太网中,任何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数据包,不仅可以为这两个节点的网卡所接收,也同时能够为处在同一以太网上的任何一个节点的网卡所截取。另外,为了工作方便,办公自动化网络都备有与外网和国际互联网相互连接的出入口,因此,外网及国际互联网中的黑客只要侵入办公自动化网络中的任意节点进行侦听,就可以捕获发生在这个以太网上的所有数据包,对其进行解包分析,从而窃取关键信息;而本网络中的黑客则有可能非常方便的截取任何数据包,从而造成信息的失窃。
2.2 病毒感染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进步和普及,计算机病毒也不断出现,总数已经超过20000种,并以每月300种的速度增加,其破环性也不断增加,而网络病毒破坏性就更强。一旦文件服务器的硬盘被病毒感染,就可能造成系统损坏、数据丢失,使网络服务器无法起动,应用程序和数据无法正确使用,甚至导致整个网络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 数据破坏
在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中,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数据的破坏。首先是黑客侵入,黑客基于各种原因侵入网络,其中恶意侵入对网络的危害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种危害就是破坏数据,可能破坏服务器硬盘引导区数据、删除或覆盖原始数据库、破坏应用程序数据等。其次是病毒破坏,病毒可能攻击系统数据区,包括硬盘主引导扇区、Boot扇区、FAT表、文件目录等;病毒还可能攻击文件数据区,使文件数据被删除、改名、替换、丢失部分程序代码、丢失数据文件;病毒还可能攻击CMOS,破坏系统CMOS中的数据。第三是灾难破坏,由于自然灾害、突然停电、强烈震动、误操作等造成数据破坏。重要数据遭到破坏和丢失,会造成企业经营困难、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3 网络安全策略
3.1 网络安全预警
办公自动化网络安全预誓系统分为入侵预警和病毒预警两部分。
入侵预警系统中,入侵检测可以分析确定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是否经过授权。一旦检测到入侵信息,将发出警告,从而减少对网络的威胁。它把包括网络扫描、互联网扫描、系统扫描、实时监控和第三方的防火墙产生的重要安全数据综合起来,提供内部和外部的分析并在实际网络中发现风险源和直接响应。它提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报告,报告集中于重要的风险管理范围,如实时风险、攻击条件、安全漏洞和攻击分析;提供详细的入侵告警报告,显示入侵告警信息(如入侵IP地址及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攻击特征),并跟踪分析入侵趋势,以确定网络的安全状态;信息可以发往相关数据库,作为有关网络安全的决策依据。
病毒预警系统通过对所有进出网络的数据包实施不间断的持续扫描,保持全天24小时监控所有进出网络的文件,发现病毒时可立即产生报警信息,通知管理员,并可以通过IP地址定位、端口定位追踪病毒来源,并产生功能强大的扫描日志与报告,记录规定时间内追踪网络所有病毒的活动。
3.2 数据安全保护
对于数据库来说,其物理完整性、逻辑完整性、数据元素完整性都是十分重要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有纯粹信息数据和功能文件数据两大类,入侵保护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条原则:物理设备和安全防护,包括服务器、有线、无线通信线路的安全防护;服务器安全保护,不同类型、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应尽可能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实现,重要数据采用分布式管理,服务器应有合理的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措施保护,并记录访问日志。系统中的重要数据在数据库中应有加密和验证措施。
3.3 入侵防范
3.3.1 内外网隔离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