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28
[中图分类号]TP399-C2;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37-01
1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竞争力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为自己在未来谋得一席之地。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可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由此可见,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可加强企业与外部的交流。企业与外部的交流是指企业与竞争对象、行业伙伴、政府以及市场等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已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对国家、对企业、对人们而言,就是一种财富,哪个国家、哪个企业、哪个人获得了第一手的信息,就获得了财富的主动权与制高点,这对于国家、企业以及个人而言非常重要。尤其是企业,只要企业获得了信息,就占据了发展先机。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要认识到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加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从而获得最新的行业动态与信息。
其次,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还可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一个发展迅速的企业必然需要大量的信息,同时,每天也会进行大量的信息活动。如果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不通畅或传递不及时,在微观上会阻碍企业内部决策指令的执行与传递,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营,还会降低企业的效率。而企业如果拥有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建设也十分到位,则会加强企业的内部交流,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2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全面
虽然大多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但还有少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些企业对计算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错误认识的表现有以下两种。第一,有的企业并没有配置相应的计算机设施,也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认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可有可无,认为即便没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还是照样发展。第二,有的企业虽然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但却没有正确应用,也就没有发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发展对企业的意义。
2.2 缺少专业人才
很多企业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也将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放在了企业重点建设的位置上。但由于缺少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与计算机人才,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停滞不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2.3 缺乏资金投入
有的企业是因为不重视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所以并没有投入资金来建设。有的企业虽然重视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但由于其工作人员只具备专业技术,并不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对软件与硬件的认识不到位。软件与硬件的开发被忽视,企业也没有投入相应的开发资金。另外,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大量资金,却往往被企业所忽略。
3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3.1 加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
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就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明确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有力措施,从而将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视为企业的重点建设内容。
3.2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人才的业务素质
人才对企业建设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技术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提高人才的业务素质。第一,招聘既有专业技术,又具备管理知识的人才。第二,加强企业现有人才的培训,提高现有人才的业务素质。
3.3 加大资金的投入
企业应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的重要价值,加大资金投入。明确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正视软件与硬件的价值,加大技术与设备的资金投入,进而加强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建设。
4 结 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应予以重视。但目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认识问题、人才问题以及资金投入问题等。对此,企业应加强对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加强人才培养,加大资金的投入,进而加强企业对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邹申.浅谈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6).
[2]王剑.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7).
[3]万晓燕,陈姗,刘汝元.试论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5(7).
篇2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现状;措施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在各类领域中,且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提升项目管理质量。现阶段,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问题,还需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推进工程项目管理效率。计算机应用技术涉及内容较为复杂,包括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上技术均以得到应用,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项目管理中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工程项目建设及管理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从而达到既定的项目管理目标。
一、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指的是在建设过程中对可用的资源进行管理,在施工阶段为完成工程建设,组织人员及团队科学对工程进行管理较为必要。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注意。根据工程进展阶段,可以将工程项目管理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招投标,后面分别是施工准备、施工建设、工程收尾、验收阶段。根据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核心知识,又能分为管理知识领域及范围管理领域、质量管理领域等。工程项目管理也涉及辅助知识领域,包括风险控制领域及人力资源知识领域、采购知识领域等。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人员及设备复杂,科学展开项目管理是其中的关键。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有效提升项目工程管理效率,对此,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项目工程管理的重点。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现状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关注度不高,计算机更多的是记录资料及保存档案,计算机应用技术并未有效利用导致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大量浪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在项目工程管理的发展上产生制约。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中均有涉及,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此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价值不断凸显。但由于应用的时间较为短暂,项目工程管理中缺乏专业化人才。现阶段,工程项目管理能分为五个阶段及四个核心内容,能完全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完成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较少,这也说明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巨大应用空间,对此,建筑企业应当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管理人员问题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同时,合理化完成项目管理工作。但工程项目管理往往缺乏人才,这种人才是既能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又能掌握项目管理技术的人才。但多数人才无法满足双向要求,项目管理部门往往自其他工程单位调用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人才,此类人员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不够了解,无法将技术价值充分发挥,无法达到节约时间成本及为工程带来巨大利益的目标。
(二)计算机硬件问题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前,还需相关部门配置相关的硬件设备,包括电缆、网络设备及计算机主体、屏幕显示器等。计算机应用技术使用需要耗费一定量的资金,多数项目管理部门愿意将资金投入计算机技术中,从而满足时代对工程项目管理的需求。对此,硬件问题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问题。
(三)计算机软件问题
计算机软件技术近几年高速发展,更多的企业人员进入计算机软件开发行列中,软件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点技术,是有效展开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随着软件开发企业及人员数量增多,技术革新速度加快,软件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软件开发方向朝向多样化方向进展。此外,软件盗版及破解、侵权问题也不断滋生,但由于市场管理难度大,很多软件无法满足工程项目管理需求。
四、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措施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根据施工周期及施工项目内容、施工队伍及施工种类等展开专项化管理,其中能分为多个管理层级,每个管理层级对应管理责任,实87现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完成项目管理工作,需要制定合理化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流程,将一个大工程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在每个施工环节中再次进行划分,采取科学的划分方式,对每个工种及施工项目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能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利用专业化计算机技术软件,有利于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复杂计算问题,在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使用绘图软件,在施工材料中选择记录软件等,节省人力及时间的同时,提升工程建设效率,保证企业实际效益。
(一)多媒体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包含多种类型,多媒体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较为广泛。多数工程管理部门通过计算机硬件设施,对工程施工内容以软件的方式呈现,以项目管理为目标的软件已经在市面上出现,此类软件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工程管理内容展示。但多媒体技术软件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软件过程中还需综合思考,避免使用不当对工程收益产生影响。对此,多媒体管理技术软件在选择过程中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还需慎重选择及使用。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过程中,软件开发是其中的难点,主要是目前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管理系统较为复杂,工程项目管理影响因素众多,导致软件的实用性及科学性有待考察。技术人员还需在软件开发中,提升技术水平,对工程项目有深刻认识,才能提升软件实用性,更好的工程项目管理中使用多媒体技术。
(二)网络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为计算机传输信息提供载体,人们可依赖网络向各个端点输送信息,使距离较远的两个因子能相互沟通。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针对项目范围大及项目周期长的工程,管理单位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信息交流及分享,保证项目工程各个部门工作顺利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将项目工程所有人员联系的技术,管理部门需选择高素质的人员对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工人将已经完成的项目输送到网络系统,管理人员对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实施改进工程方案,随时找到施工中的问题,使工程建设效率大幅提升,也能让管理部门工作更加轻松。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工作复杂,项目管理难度较大,人工对各项事务处理较为困难,为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企业应当注意开发网络软件,使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顺利完成数据计算及图纸绘制,也要合理及科学地制定进度,保证现场施工具及设备的合理应用。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软件,已经能达到增加企业经济收益的目标,也可监督工程进度,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三)自动化管理软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目标在于完成自动化办公,若自动化管理软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办公信息管理难度将大幅降低。针对一项较大的工程,涉及的信息非常丰富,人力对信息进行统计容易出错,且统计较为困难。自动化管理软件将工程项目各项内容完成自动化管理,比如,在自动化技术的辅助下,工程涉及的文字及图片信息软件可以直接处理,为施工单位提供更加合理的方案,这对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及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为更加良好的应用办公软件,建筑企业应当定期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自动化软件的应用方式。此外,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也要注意彼此沟通,借鉴他人的经验,借鉴实际工作中面对的问题,也可保证工程项目报表及文件标准化。针对目前管理人员来讲,在工程项目预算管理过程中可利用预算软件及Excel表格,做好成本预算及施工质量计划,缩减相关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能控制报表制作成本。Excel表格便于修改,一旦发现其中的数据发生误差,能及时进行更正。相关人员也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工作进行优化,保证项目顺利进展。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这就为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不难发现,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教学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更是如此。虽然经过多年发展,计算机教学水平已有大幅度提高,但是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专业性不足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高职院校与高等院校因为教学目标的不同,在侧重点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选用与高等院校一致的教材,专业性不足,对于人才培养缺乏的认识,对人才没有准确的定位。
(二)教学方法不科学
高职院校填鸭式的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因此在对知识的把握方面也就难言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教师统一的教学方法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并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与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体系僵化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时,缺乏对于社会实际需求的充分考虑,在课程目标定位上缺乏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①。作为应用型技术人才本来需要在实践中去学习专业技能,但是却被过多的理论学习所制约,教学目标与市场需求相脱节,造成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无法适应社会需求。
(四)师资力量薄弱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非常明显,其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教学经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水平的掌握。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师资方面仍比较薄弱,许多教师存在专业知识更新不足、教学经验欠缺等现象。另外,在教师的学历层面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教学手段跟得上现代化需求。
二、提升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策略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进行系列改革,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实现与就业市场的接轨。
(一)优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用性
就业市场对于高层次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高职院校及时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之中。一是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地将知识进行传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课件的制作,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增强教学的实用性,通过生动的教学真正推动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二是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注意知识的更新,可以在教学课堂上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升课程设计能力,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的上机操作,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做到及时引导。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
只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术人才,计算机专业尤是如此。唯有加强实践教学,通过不断练习,才有利于自身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升。为此,要多为学生提供上机操作和实训的机会,可以选择将课堂放在微机室里,在授课中让学生在电脑上边听边练习,真正达到视听练的有机结合。②这无疑将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相关理论的知识的理解力,同时在实践中操作也提升了学生的广泛参与度,有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学校与教师要有充分的认识与考虑,要共同努力,打造“学做一体”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实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提供良好环境。
(三)重视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的过程,二者良好的互动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与对技术的掌握。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通过讨论、互动,引导学生找寻答案,或者针对常见的操作易错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在沟通之中改进技能,或者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分层式教学,③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易到难,这对其自信的形成也是大有裨益。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以及教师还要特别注重对于教学的定位,满足教学目标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一致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需求。
三、结语
当前形势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亟待思考与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而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从教学方式层面进行有效改革,不断在实践过程中提升教学水平、探究新思路、新技能,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本研究立足于当前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社会就业需求,从多个方面入手提出教学改革策略,希冀为推动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注释:
①杨殿生.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世界,2014(1):332.
②许建宏.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科技展望,2014(21):85-86.
③代飞,林闽等.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294-295.
篇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整合
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管理现状
(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事业单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很多企事业单位中,只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简单的文档处理,搭建简单的内部网站。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缺乏,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研发投入方面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不高,影响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但在世界范围内,计算机应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且发展水平较高。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朝着巨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首先朝着巨型化方向发展。巨型化发展主要是针对数据信息共享而言的。当今时代下,数据信息共享是主要发展趋势,这就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巨型化提出了新要求,即需要计算机通过巨型化满足数据存储和处理需要。计算机巨型化是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表现,同时对国家尖端科技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故计算机只有满足海量、巨大信息的存储,并拥有较高的信息处理速度,才能促进各行业的发展。其次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AI、精准识别等相关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作用,这些智能化特征显著的行业发展带动了计算机应用技术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智能化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2)信息管理现状
信息管理是企事业单位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为企事业单位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信息管理中,信息采集、信息分析检索是重要的工作流程。但当今时代下运用传统方式进行信息管理时,信息采集、信息分析检索效率无法有效提高,影响了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如信息采集时,传统方式信息采集主要以人工为主,较为落后,且面对海量数据无法高效地实现信息采集,影响到信息采集效率。面对海量信息,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检索,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信息筛选时应针对企事业需求,筛选出真正有用的信息,才能实现信息管理目的。但传统方法无法满足这一个性化要求,筛选出来的数据信息具有大众化特点,无法为企事业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2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意义
(1)促使信息管理系统更加完善
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是信息时展的重要特征。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对很多行业和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很多行业和领域开展管理工作的重点。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是基本保障。将计算机和信息管理整合在一起,促使信息管理系统更加完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也得以有效提高,符合当前信息管理系统发展要求。
(2)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质量
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日益广泛,使得大数据不断增多,企业经营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数据也在增加。而数据信息管理的作用也将更加凸显。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结合在一起,可以丰富信息采集方法,有效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质量,实现高质量的信息处理,从而实现信息管理的目的。
(3)实现新旧信息的循环往复目的
新旧信息循环往复是开展信息管理的重要条件,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企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若新旧信息循环过程出现问题,将无法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从而影响决策者的判断,带来经济影响,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故现代企业十分重要信息管理。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在一起,则能有效实现企业内部新旧信息循环的目的,为企业做出合理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3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措施
(1)提高信息管理意识
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信息管理的最大利用价值。故在整合二者时首先应具备和提高信息管理意识,意识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并创新信息管理理念,学会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信息管理,认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朝着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的信息管理方式发展。意识对行动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当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意识得到了创新和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和信息管理的整合也将不再是难事。
(2)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过程主要是对海量数据信息的管理。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在一起,便是提高数据信息管理效率和质量。而这两者整合的前提便是需要在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中实现。故企事业在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时应构建并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为二者整合奠定良好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的内容体系较多,如数据库、网络技术、多媒体、各类应用软件、终端输出等,都属于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构成内容。特别是数据库的作用,更为重要。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数据信息,是信息管理时获取信息的基础,故是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当搭建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时,信息管理工作才能达到质的提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时应构建出分布式管理体系,实现各类数据信息的共享,更好地实现信息管理。
(3)提高并保证数据信息的质量
数据信息是信息管理中的基础,没有数据信息,信息管理也将无从谈起。信息管理过程中,需要经过数据信息采集、处理等过程,如果数据信息重复性较高,且偏差较大或是错误的信息,则直接会影响到信息管理质量。在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时,需要高质量的数据信息,从而为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奠定良好基础。而数据信息质量的提高则可以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筛选,选择出价值较高的信息,并在终端的辅助下对数据进行采集、分类、归档。只有通过这种高质量的数据信息,才能使信息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准确性也将大幅提高,从而实现信息利用目的,凸显出信息管理的作用。
(4)做好人才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信息管理已无法满足时展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无法满足信息管理的需要,故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进行人才培训时,应转变培训观念,运用新的培训方式和手段培养分析型人才,为信息管理奠定良好基础。另外,将培训工作纳入薪酬管理体系中来,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督促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工作人员自身也应意识到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工作的不同,通过自身努力,培养对信息市场的敏感性和灵敏性,随时随地做好信息筛选工作,高效、快速的辨别出有用信息,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现状;改革
计算机应用逐渐向家庭化、普及化发展,信息产业也走向了规模化。此时的市场,对计算机技术人员素质和技术的要求也随之增高。职业院校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在面临这样的市场要求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也是势在必行的。课程的设置要更加适合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并且不能滞留在书本上,要注重操作性教学,让学生能够学到真本事。本文将对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和实践的方式方法。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状
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发展越发迅速,但是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不乏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大部分院校已经看到了教学中的问题所在,不并从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革新。但是,根据近几年来对一些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来看,一些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并没有真正的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在局域网维护、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领域工作的人数远远低于预期人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计数机应用技术教学并没有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如今,老问题重新摆在众多的教育工作者面前:如何改革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
为了与社会上的用人企业接轨,培养真正有技术含量的顶尖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才,不仅要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还要对师资队伍进行二次建设,让教学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发展步伐一致,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以后,有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以就业为导向,学工相结合
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着眼点,学校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让委员会利用社会调查等方式和手段明确社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而后在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让课程体系的构建本着职业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要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和社会机密的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种学”,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2. 重构课程体系,设计学习情境,重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学校要长久并稳定的与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建立合作关系,并与优秀的课程设置专家合作,以职业资格为标准,对学生的课程进行设计。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本着一些几点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在尊重人类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在课程内容上,应该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岗位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基本规律来选择。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实际工作引入到教学项目中来,把学生将来的工作任务巧妙的融入到课程中来。
通过“做”来实现“学”的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课程的实践,是课程具有开放性和职业性。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另外,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编写教材时,要注重工学结合,还要丰富网络课程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学资源得到共享,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完善职业能力的内驱力。
3. 建立三层合作机制,加大学生实习实训力度
三层合作机制就是指学院与行业主管部门的之间合作、专业与典型企业之间的合作、课程负责人与企业项目负责人之间的合作。加强三层合作机制,让企业中的技术骨干与学校中的精英教师互相配合,完成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对接。并将职业资格证书放进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教育中,轻松拿到职业等级证书。将学习和工作机密结合,让学习任务和环境都与工作中的实际任务和环境相似甚至相同。为了加大对区域经济服务人才培养的力度,还可以设置“订单班”等。
4.以人为本,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始终是职业技术学院紧抓的方面,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还要有一定的心理教育和就业教育。各院系的学工办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学校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到更加适合在校学生的管理办法和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办法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并没有完成,仍然处于一个有待于完善的阶段。想要使职业院校中走出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走向社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就要求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并配之以紧密的实践工作。相信在不断的改革和进步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张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 大众科技. 2008(04)
篇6
关键词: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关系和优势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概述
1.1 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计算机应用技术(Technology of Computer Application),从狭义的角度可定义为能够通过利用任何一种计算机软件的任何一种功能,并为可能用到它的人提供一定的服务。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的话可以说是对各种软件的各种功能或设置属性都有足够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即能够在各种情况下驾驭计算机的高效率工作,并且为不同人群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和计算及应用技术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如果能够达到有效地协调合作,共同创新发展,将会为企业带来客观的管理和发展成效。
1.2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如今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已经开始逐渐向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延伸,尤其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地影响并普及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去,以独有的便利条件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惯有模式。根据最新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就达到了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直接提升了5.4个百分点,达到了34.3%。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就已经高达92.7%,规模较大的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更是接近100%。43%的中国企业拥有独立网站或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店;57.2%的企业利用互联网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应用水平为42.1%,其中电子邮件以21.3%的比例成为“最普遍的互联网营销方式”。通过种种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但是还亟需提高,有待发展。
2. 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分析
2.1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能够加强自动化办公模式,减少纸张用量,节约企业办公和管理成本,还能够提高工作质量,减轻工作负担,增加工作效率。
2.2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提高基础数据信息录入的自动化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经管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而帮助企业合理制定并有效运用高层管理人员的发展战略。
2.3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帮助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等有效资源的合理调控及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从而真正起到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的作用。
2.4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整理工作流程,优化工作环节和避免浪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可以将员工的经验与技术转化成企业的内部资源,带动学习氛围,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而避免因人员流动而导致的工作延误。
2.5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企业的电子商务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基础,能够帮助企业推动电子商务的有利发展,同时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还实现了企业的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实现了办公室灵活管理,加强管理力度。
2.6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利于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管理,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2.7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利于为企业以及围绕企业的供应链提供强大、快捷的信息交流服务,方便了企业内部人员或供应链互相的联络沟通,提高企业员工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实施阶段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就是将企业的工作流程等记录或操作数字化,例如其中的生产过程、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易等业务信息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再提供给各层次的人员根据信息制定出更合理的企业运作模式,增强企业工作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就是将企业管理自动化和提升远程控制的阶段,例如制造企业最主要的工作流程即是生产环节,通过信息化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来监控整个生产流程,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和操作环节效率的作用。比如说在产品开发设计或者车间现场管理、质量检验等重要流程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复杂工程结构设计(CAE)、辅助工艺设计(CAPP)等技术。
在企业管理中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规范企业中的基础工作并优化业务流程,运用信息集成应用系统例如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产品数据管理等,有效地对信息资源有效地进行采集、加工和整合,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管理信息和决策信息,从而提高管理效率。这就相当于管理要抓在点子上,通过某一点而带动整个企业的优化管理模式,保证企业工作环节顺利运作,提高工作效率,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一席之地。
此外,企业在进行业务管理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些非结构化的信息。非结构化信息是相对结构化信息而言的,诸如各种电子文档、网页、视频文件、电子邮件和多媒体等。因此,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同时进行电子文档管理已经成为目前企业管理的一种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若想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也 在随之改变,即从传统的片面追求完整的生产体系,企业产供销一体的管理模式渐渐转变为向外伸展,寻求合作的新型产业管理模式,即以某个企业为主导地位,分别有供应商、经销商和客户等组成的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小到原材料以及零部件的采购和运输,大到产品的加工制造和销售等以及最终送到并且服务于客户,这个过程能够直接制约和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管理流程。因此,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从零件采购到销售及客户服务等一系列流程的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企业信息化自然就成为了必然趋势。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就是利用企业局域网、互联网、数据库和电子商务等技术资源对供应商、第三方服务商及客户的信息进行管理和协调,使企业能够在内部管理和外部的供应、销售、服务管理达到有效的统一,从而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顺利运作。
4. 结语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对企业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如今企业管理从传统封闭模式转向了外延的供应链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范围也随之从单一流程或工序控制逐渐发展为能够支持企业供应链的整合管理,这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信息化管理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黄石磊.浅谈企业管理的信息化[J].科技资讯,2010,(08).
[2] 王茜.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财会月刊,2010,(02).
篇7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影响
1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网络上的聊天、购物等等,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人们可以及时的掌握最新的消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在信息化的改革中,也广泛的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过计算机运用技术,企业可以加强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分享和问题交流,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和水平,同时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企业可以实现动态上的监控员工的工作状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进而在整体上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2计算机应用技术概述
计算技术应用技术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它主要是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而服务,它具有操作便捷、信息含量大等优势,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对于企业而言,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企业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提升信息化水平,保证企业有效的运行,增加企业的运营效益。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提高企业办公室的操作水平。在企业办公室工作中,传统的纸质办公,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工作的准确率得不到保证,而办公室公共使用计算机技术后,通过数字化的信息,使操作流程更方便掌握,进而提高办公室的工作质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动态的掌握客户的需求,精确的归纳有着相同需求的客户资料,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树立企业的想象。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计算机技术可以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促进不同信息的有效交流和分享,同时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及时的更新信息,保证企业所获得的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点,使企业及时的掌握市场的动态。
3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3.1能够及时了解准确的信息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信息,这就需要管理者及时了解准确的信息,保证企业的发货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要及时的监控市场发展的情况,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准确的材料信息,管理人员要有效的掌握工作人员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如果企业不能够及时了解准确的消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失去发展的机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降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哦,可以帮助企业改善这些问题,实现企业自爱动态上掌握这些信息,及时的根据市场变化和发展,对自身的发展做出调整,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2提高了企业办公的效率
现阶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因为没有及时合理的处理有关信息,导致信息堆积和杂乱,不利于办公人员的办公和管理者的管理,间接的影响到企业整体的运营水平。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整理企业所获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同时计算机技术将纸质版的信息进行数据化,使办公人员能够一目了然的了解这些信息,同时计算机技术还能简化工作流程,简单的工作流程既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还节约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减少了企业的资金投资,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确保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3.3加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保持着较高的综合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现阶段,计算机技术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以收集分析企业发展中所需要的信息,保证企业内部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企业员工信息的使用效率。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加强企业员工的团结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保证企业在发展中的综合实力。
4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4.1实现对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企业管理过程中,生产过程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是否合格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生存下去。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合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如:微电子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等等,实现对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动态上的监控生产过程的质量,如:质量检测是否合格、生产工艺是否符合标准等等,从而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生产的效率和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2实现对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会涉及到供应链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等等,从而实现将原材料生产成具体的商品的过程,供应链的管理能否和企业的生产协调一致,直接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多少。面对着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市场环境,大部分企业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供应链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数据库、局域网等等,对供应商、第三方服务商进行动态上的质量监管,保证供应链的良好运行,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3实现内部流程管理的信息化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管理的内容多,且管理的内容涉及面广,导致管理流程的复杂化和繁琐化,影响了管理者的办公效率,同时又影响了企业员工工作的工作效率,造成企业整体上的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开始使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内部流程管理的信息化。企业首先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开始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整合,明确各个岗位工作内容,保证业务流程简单明了,从而加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在整体上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5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从而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企业不被市场所淘汰。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计算机技术的内涵,进而合理地分析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实现企业生产过程具有现代化、高效率等特点,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晋东.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4(13):108.
[2]张新刚.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134.
[3]赵凯.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探究[J].信息通信,2015(9):192~193.
篇8
在企业管理观念日益完善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企业普遍使用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管理,以期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发展进步。具体来说,计算机技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的高效性完成企业的各种服务,并根据不同情况与不同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提升服务多样性。而信息化技术则是企业利用现代的管理手段,以企业的信息为基础,而对企业系统进行全面的调整,最终实现企业各个部分的协调运行,使得整个系统高效运行。
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一)影响到企业成败的关键
现如今,世界高速发展,信息量呈指数式增长。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其对于有效信息的捕捉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直接决定成败。利用好信息技术,不但可以帮助企业寻求合作,扩大企业的影响力,而且能实现企业间有效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了员工提供了大量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这对于改善员工之间关系,促进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企业之间互相理解和帮助,使得员工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除此以外,运用信息分享技术,可以将老员工宝贵的经验与技巧变成企业的珍贵资源,为新员工的入职与培训夯实基础,给企业良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监管
在企业进行监管的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朝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能让员工产生一定的紧张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此外,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作为考核员工的标准之一,客观地评价员工的工作情况[1]。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建立起较为健全的考核体系,而且方便管理层进行奖惩,这对于提高员工积极性与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四)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
作为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信息化与应用技术建设可以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合理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这样不仅能够让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还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促进企业的进步。
二、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
尽管计算机信息化对于企业有着积极作用,但仍有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很多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即使缺乏计算机技术,也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正是因为他们缺乏对于新技术的了解,没有从长远的角度看待企业的发展,导致其信息化建设落后,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投入力度不够或投入不到位
目前的企业管理模式中,由于计算机技术对硬件要求的提高,这就要求企业及时对计算机进行更新换代,然而部分中小企业其经营管理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自主开发的硬件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产生矛盾,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还有一些情况是企业进行了资产的投入,消耗了大量资金。然而技术本身是不能创收的,一味地对信息与技术投入只会适得其反。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建设本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信息化的建设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在瓶颈处,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案。
(三)计算机应用片面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多数中小企业只会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部分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就导致企业发展不均衡。根据木桶原理,企业的发展自然也会受制于发展最缓慢的部门。这样的后果就是企业管理散乱,无法集成信息,导致企业资源难以得到整合利用。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明确企业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
在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决定企业技术水平的并不是企业的技术有多先进,而是取决于员工对于技术的掌握能力。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很多企业存在着对技术投入过多的情况。他们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没有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那么技术本身是不能帮助企业获利的。所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抓住重点,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重视员工在信息转化能力方面的提升,对企业进行优化。
(二)提高员工的应用能力
企业要想发展,那么人才就是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在企业发展的哪个阶段,尤其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故企业应重视员工对于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应用能力,确保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行[2]。除此之外,企业还应高瞻远瞩,为确保人才的储备,培养相关人才,抑或是通过交流、引进或培训的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夯实基础。
(三)找到发展的突破口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应的原则选择自身的突破口,即自上到下由内而外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各个企业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建设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多种多样,故企业在实际应用计算机技术时,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以进行规划。具体来说,从企业的优势入手,更容易实现企业信息化;从制约生产经营方面入手,则是能够强化薄弱环节,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地发展。
(四)制订合理的建设措施
在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明白为何要进行计算机应用也信息化的建设以及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的建设体系,譬如应怀揣着什么使命,日后发展情境怎样。除此以外,上层决策者还需要结合企业的当前状况、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信息化需求和关键业务流程等因素的分析,从而了解企业的优劣,明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会面临的挑战,抓住各种发展机遇,为企业的未来发展作准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掌握这些因素之间内在的异同,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架构,以期优化企业的资源分配,令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力量,推动企业发展和进步。
(五)完善运行机制
企业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所以在企业中必须要有一个由相关专家组成的管理团队,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的前期工作组织好,保证各个环节的资金问题。在企业的建设过程中,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做出合情合理的预算表,进行融资,保证资金不会短缺。除此以外,企业还应该重视电子网站的建设,以拓宽企业的合作领域。结束语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国内的现代化企业,应该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以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为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必须进行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化的建设。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应该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合理健康地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形成,迎合时展与市场需要。但在这个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为确保企业的发展,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员工也应努力提高自身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的能力,共同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的信息化生产经营模式健康高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 计算机 应用能力 培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社会的信息化对学生的信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鉴如此,在高中教学中,必须加强计算机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 。
一、进一步明确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1.高中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容乐观。高中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薄弱,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一些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基本处于起步水平,甚至有些学生是计算机“文盲”。我们曾对新入学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好一些的学生,初级中学阶段学过计算机课程,他们对简单的并有确定答案的问题基本上能回答,会一些实际操作,而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根本谈不上操作计算机了。面对这样的现状,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叫苦不迭。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注意培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且将这个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2.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学生做好工作必须具备的技能。高中学生除了通过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外,还必须懂得如何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去获得相关的知识信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所以,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应用,在应用中学会学习,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尽可能地让学生融入信息化社会,为将来步入社会利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让学生能将计算机较好地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服务于本职工作。
二、在教材运用中把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
1.按照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把握基本操作。从计算机应用技术看,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操作基础”和“使用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应安排这两方面的内容。从“认识计算机”、“Windows基本操作”入手,突破“零起点”学生的学习障碍,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应用”打下基础。
2.在技术教学的同时渗透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内容。在按照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对于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采用分散、渗透的方法,将枯燥、难懂的基础知识和原理溶解在技术教学中。这样可以分散教学难点,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3.以操作技术为教学核心,落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教学核心是操作技术,通过操作技术的教学,达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的目的。鉴于这样的教学要求,我们在教材中,可以大量采用图示,对操作步骤采用“步骤图示法”,这种连环画式的图示方法,明确的指示操作过程,使教材形象、生动,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这样针对任务的具体操作,可以有效地落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学以致用的原则
1.教学评估也要体现学以致用。 计算机作为一门学科,平时也要进行考试,但考试的指导思想与手段要体现学以致用。在考试形式上,很多时候是用书面考试。用这种方法虽然作为考试手段来说简单易用,但相对于这门学科有很大的弊端,仅靠书面很难将操作过程写清楚,许多学生会操作但因为表达的问题而失分,造成考试功能一定程度上的失效。在理论考试中多使用选择题形式,过多过滥的选择题让学生死记硬背,只会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的反感。
从我的教学实践看,考试成绩好并不代表这门课学得好。有些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计算机理论考试对他们有利,表面成绩很好,而实际应用能力很差;有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操作上没有问题。因此理论考试结果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计算机的操作水平,这说明了用书面理论考试来测试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很大的弊病。因此改计算机的考试形式为上机考试是十分必要的。
2.拓宽基础,面向未来。 通过教学及第二课堂等其它多种手段,不断拓宽基础,使高中学生有相对坚实的基础与较宽的知识面,了解除课本知识外更多的知识与实际处理的一些技巧,如:磁盘维护,软件安装、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及常见软硬件故障的处理,使学生今后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至于面对计算机中的一些小小的问题而束手无策,从而让高中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较强的竞争力。
总之,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只有我们加强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走出一条适合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新路子,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海侠 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指导与练习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年6月
篇10
由上可知,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已经相继引入到了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当中,只是该技术在引入的过程当中以及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些许问题。并且一些企业盲目追随优秀企业的管理方法,不能做到从自身实际出发、不了解自家企业的运营情况导致管理上的失败。化工生产管理指的是在化工企业生产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利用自家企业的先天条件,并且以最为经济的运作手段、最高效的生产效率,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并且能够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做到科学的、有序的管理。对于化工企业来说,生产管理工作是其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了对生产管理程序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然后根据公司的规定以及实际运营状态制订科学有效的执行方案、接着就是对其生产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从而保证这些工作人员对其工作能够有效完成,最后一项工作就是对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或者关键的岗位进行区别对待或者格外关注,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2.现代化信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不可或缺,相继开始引入互联网技术。这也充分说明了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的发展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来说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各大领域的投入使用,使得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在企业中也由原来的控制固定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变成了控制整个企业的发展的阶段,说明现代化信息管理应用技术对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未来,该技术的作用将是无可限量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几项非常明显的特点。比如说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操作非常简单,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普及,其操作较为简单、便捷的功能实在是功不可没;除了操作较为简单以外,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具有信息共享的特点,人们常说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使用,现如今的地球不再是地球,而是一个“地球村”。这都归功于计算机的资源共享性。通过计算机的资源共享性,哪怕是在千里之外也能够瞬间掌握信息的变化。最后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使用计算机来进行企业管理并进行重要的企业数据分析,这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安全性,计算机通过一层又一层的加密处理,使得企业的相关数据非常安全。
3.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化工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3.1化工企业图纸管理
化工企业图纸管理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保证措施,如何保证各层工艺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获取的图纸信息的一致性、唯一性,对于化工生产的高效和安全至关重要。话剧话说,即保证化工企业生产管路过程中的信息平衡。现代化工企业生产时通过运用特定的软件来对工作文件进行全程管理,该种软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其操作人员只要输入正确的关键词,该软件就会将所有相关文件呈现出来,以及该文件的建立/修改过程版本。使用人员不但可以查看最终版本文件,亦可根据过程文件了解到工作开展得各个阶段情况。此类信息化的代表软件为OpenText,DMC等。
3.2班组报表管理
班组报表管理也可以称之为班组管理,其工作内容主要有班组操作平稳报表、班组成本报表,产品质量合格率报表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该系统将生产装置中正确的实时参数输入到监控系统中,该系统会为各项报表的工作进展提供最智能的判断和最正确的记录,最后再以班组报表的形式输出。同样,通过此类现代信息技术亦可实现生产报表的实时化报送,以及与企业ERP系统的无缝连接。
3.3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是化工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典型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工企业的应用是ERP的实施。通过与MES(生产信息采集系统)和LIMS(实验室数据采集系统)的系统集成实施,企业生产运行的相关数据可以有机的进行组合和及时传输。生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了解各单元的运行参数,原料消耗情况,并及时做出应对调整。相较于为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信息化技术可以极高的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管理的时间成本。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典型代表软件为:SAP,PIM等同时,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技术时必须进行整体计划和布局考量,避免分步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信息孤岛。
4.结束语
- 上一篇: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条例
- 下一篇:会计核算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