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网络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工程网络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是各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地将课程内容进行连续性的讲述,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容易遗忘之前学过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本人对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这次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按照教材知识来编排课程的观念,通过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实践工作过程为教学导向,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术为目标,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考评标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改进。简而言之,即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中出现的安全和故障问题来设计相关课程。培养基于工作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满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理念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改革后,其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在工作过程中有效地管理、配置和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这是教学改革后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理念的改革,主要表现为两点: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和设计新的学习内容。
1.基于工作能力,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只能充分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理论知识。很多高校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相当重视,作为考核的主要标准。这样的教学理念是传统的素质教育遗留下来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此种现象,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基于工作能力,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除了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地巩固和加深自身拥有的理论知识。
2.基于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实践工作过程中,攻击和防守是两大关键环节。在实际的工作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必须懂得攻击的相关原理和有效地攻击方法,这样才能做到更为安全的防守。为了顺应这一要求,必须让学生掌握黑客进行攻击的主要手段。在了解相关手段后,将安全防护网络安全的知识调整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实践,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操作系统,能有效地运用主机的安全配置和机制。将这些理论知识都添加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中,并创设与实际工作一致的情境教学,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方法的改革
1.创设情境教学
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逐渐明显。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和考核标准,使得学生失去了探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都是相当关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应该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
2.为学生布置任务,驱使学生主动探究
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不知道要如何进行学习,学习比较盲目,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安排。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可以布置较为简单的任务,通过完成简单的任务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布置更能深入探讨的任务,让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加深入和透彻;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牢固,但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让学生能通过实践的操作,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实战经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布置与教材知识相符的任务,驱使学生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积极主动地探究,对巩固理论知识是相当有利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工作过程,将课程分成较多的、具体的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法来促使学生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检查和指导,从而使得完善学生的知识。
3.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
篇2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磁村中学始建于1959年,占地35000平方米,现有23个教学班,教职工83人,在校学生961人。
学校秉承“以德为魂,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志在一流”的办学理念,以师生为本,努力为师生发展服务。多年来,磁村中学积淀了深厚的育人文化,办学特色逐渐彰显,逐步形成了“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校训,“文雅、厚实、拓新、致远”的校风,“博学、善导、厚生、乐教”的教风,“乐学、求实、善思、好问”的学风和“以师生为本,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学校管理理念。
学校特色经验
为了让磁村的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学校于2010年9月启动了校舍安全工程,区委、区政府共投资1500余万元进行校园环境升级改造,新建科技楼,重建北教学楼,建设了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学校还建设了实验室、网络教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舞蹈教室、阶梯教室等各类功能教室。
学校以创建数字化校园为契机,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提升工程,使学校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在创建过程中,学校以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为突破口,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带动学校的现代化发展。
学校按照“一个轴心,两个广场,三面艺术墙,四条景观路,五片绿化区,六对文化长廊,七幢主体建筑”的学校文化建设规划,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大力实施校园环境建设提升工程和校园绿色美化工程,打造花园式生态校园,根据校园布局,因地制宜,进行园区绿化美化建设,购置了校园文化石进行景观点缀,提升学校文化品位,逐步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的优美景观。
篇3
一、强化政府行为,坚持贯彻落实“两基”工作
多年来,南宁市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两基”工作,强化落实政府推进“两基”工作的责任,充分发挥市教育局在“两基”工作中的统筹推进作用,切实把“两基”工作及其巩固提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促进城乡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是抓好“两基”工作规划实施,完善持续推进工作体系。为了确保十多年的“两基”工作持续扎实有效地推进,南宁市重点在规划实施和完善推进工作体系上下工夫。其一,做好实施“两基”工作规划,及时解决“两基”工作中的困难。我们先后下发了《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南宁市“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实施规划(2004—2007年)》和《南宁市人民政府实施农村教育“312”工程行动方案》等实施“两基”工作的文件。同时,及时解决在“两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如国家贫困县马山县在“两基”攻坚中遇到财政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南宁市委副书记亲自带领各部门到马山县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帮助马山县解决资金困难问题,使马山县在2005年底顺利通过广西“两基”验收。其二,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始终坚持优先考虑教育经费,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的作用,挤出资金投入“两基”攻坚工作。如在《南宁市“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实施规划(2004-2007年)》中,规划安排了1.0081亿元市财政资金用于“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到2007年规划实施结束,市财政实际安排了1.33亿元用于“两基”攻坚工作。同时,我们把“三个增长”、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的65%用于教育等内容列入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的督导考核,确保县(区)教育投入达到法定“三个增长”,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其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如建立“两基”工作责任制,即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党政领导及各部门联系学校制度等一系列持续推进“两基”工作的机制,注重落实责任主体、整合社会力量,大力推动“两基”攻坚及巩固提高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二是实施农村校舍改造工程,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开展“两基”攻坚以来,南宁市认真做好农村校舍建设规划,督促指导各县(区)组织规划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西部地区寄宿制工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项目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工程”、自治区的“基层建设工程”以及市本级的“‘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程”。“两基”攻坚期间,全市共投入资金70650.62万元,改建校舍面积1168798平方米,改建项目1678个。这一系列农村基础教育工程的实施,使全市农村中小学校的D级危房得到彻底拆除,全市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三是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南宁市通过五个途径,大幅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其一,认真落实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学杂费政策。其二,实行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县(区)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县教育局与学校,学校与教师,每年都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标。其三,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对家庭贫困学生开展资助,防止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其四,将解决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抓好抓实。如2011年,全市公办学校春季学期共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55395人,占全市学校接收人数的52.60%;秋季学期共接收57614人,占全市学校接收人数的52.15%。其五,重视做好残疾儿童的入学工作。2006年,南宁市率先在广西实现了“县县有特校”的目标,近年来,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连年稳步提升,到2011年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1%。
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让学生“学得好”。这重点是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导。其一,推动农村中小学校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所有的县全部进入了课改实验区)。其二,在广西乃至全国率先进行了中考制度改革。中考成绩呈现方式由百分制改为等级制,中考及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其三,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实现资源共享。我们通过实施农村乡镇初中、小学与教学点三个全覆盖的远程教育工程,使全市农村中小学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改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
五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一直以来,南宁市特别注重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其一,推动帮助农村中小学校解决农村教师编制问题以及逐步解决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在推进“两基”工作中,教育局积极协调编办、人事等部门,出台了招录农村代课教师的相关政策,督促县区认真解决代课教师问题。2005年,南宁市各县区通过公开考试,从代课教师中录用中小学教师3686人,至2007年全市基本解决了代课教师问题,为建设一支稳定、专业的农村教师队伍打下了基础。其二,在教师职务评聘过程中,落实政策,适当提高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中、高级教师的职务比例,采取措施,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搭建教育、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平台,并在评先、评优活动中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倾斜。其三,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我们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计划、实施农村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等系列培训工程,转变农村义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极大地提高了农村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六是大力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两基”指标巩固提高。多年来,南宁市一直不断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加大督导检查。其一,组织力量对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考核,促使县(区)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其二,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评估,推动学校依法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有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三,建立“两基”工作年审和复查制度,不断巩固和提高“两基”指标。
南宁市经过10多年坚持不懈地推进“两基”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农村校舍、农村师资等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2001年,我市获得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称号;2007年,我市再荣获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地区称号。市教育局也荣获了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单位称号。二、以教育现代化为引领,
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多年来,南宁市狠抓“两基”工作,不但夯实了义务教育发展的基础,而且还继续发挥“两基”工作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教育现代化为引领,积极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实现教育管理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从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统筹城乡教育改革,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步提高。其一,建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一体化机制。在发展规划、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生均经费、教育质量、评估标准这六个方面,探索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其二,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教育体系。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各级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其三,通过五条路径,即名师下乡、城乡帮扶、百校结对、师徒牵手、网络覆盖,构建覆盖城乡的优质教育网络体系。
二是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为教育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我们以学校布局调整为抓手,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统筹管理,积极探索区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和有效机制。其一,完成对《南宁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与实施方案(2002-2015)》的修编工作,将规划时间段调整为2010-2020年。《南宁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与实施方案(2010-2020年)》确定了近期(2010-2015年)和远期(2016-2020年)要调整布局的中小学校目标。二是制订了《南宁市城区中小学建设五年计划(2011-2015年)》,将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新建、迁建、改扩建项目落实到具体时间段,5年间城区计划新建、迁建、改建、扩建中小学校235所,按计划分年度实施。其三,深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县镇学校扩容项目等一系列教育专项项目,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义务教育提供保障。
三是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加快全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我们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我们主要是分三步走,着力抓好教育信息化建设。第一步,教育信息网络全覆盖;第二步,教育教学资源全覆盖;第三步,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全覆盖。我们通过资源建设、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全覆盖建设,形成了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环境,实现了教育管理信息化、资源数字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四是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教育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尤其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其一,创新校长、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校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们不断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其二,建立统筹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工作机制,以全面实施绩效工资为契机,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充实到干部、教师队伍之中,逐步实现区域师资力量基本均衡。
五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尤其要突出这一点。其一,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继续构建“五个和谐”为核心的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和感恩教育,扎实推进经典诵读活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育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二,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精心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更新教与学的观念和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其三,进一步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认真组织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建立完善学生体质监测体系,开展好艺术教育。其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健全和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和督导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招生录取系统。
- 上一篇:开展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 下一篇:高一学好数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