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阅读笔记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原理阅读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笔记本维修基础 维修流程检测 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TP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014-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笔记本电脑的社会拥有量越来越大,维护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笔记本电脑采用的技术先进,很多维修人员对其工作原理了解不深,因此严重影响了维修的速度与质量,而且笔记本电脑厂商通常没有附带图纸,许多维修人员在维修时经常感到束手无策。
对于初入维修行业的人员来说,很多学习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普遍感到入门难,理论书籍没时间看,电路图看不懂,维修无从下手。笔记本电脑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维修的复杂性。但笔记本电脑终究是电脑的一种,它的维修原理与普通台式机是基本相同的。如果你是一位笔记本电脑用户,而且对它的维修方面的知识感兴趣,那么你可以参看该文,这里列举了一些解决笔记本电脑故障的分析处理过程,也许会使你得到一些帮助。
1 笔记本电脑维修基础
1.1 复习委为学习之母
笔记本电脑维修理论比较复杂,第一次阅读时可能只留下初步印象,当你多次仔细阅读此书的时候就会理解更多的知识,对笔记本电脑了解更加深刻。只有读者经过了多次的学习和复习,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具体的维修中。
1.2 维修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法
边看书,边实践,这样可以加深我们的记忆,帮助我们理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维修人员来说,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修机器,纸上谈兵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效果。
1.3 记住常用的英语单词
需要记住常用的英语单词,才能看懂电路图,如,Power good表示“电源好”信号,也是可以用Power OK表示等。对于专业术语,一时不能掌握可以先记下,只会用就可以。
2 笔记本电脑维修基本方法
(1)先机械,后电气由于笔记本电脑安装的比较特殊性,对于各个部件的装配要求非常精细,不正确的安装可能会造成更多问题,因此,先检查其有无装配机械故障再检查其有无电气故障是检修电脑的一般原则。
(2)先机外,后机内对于出现主机或显示器不亮等故障的笔记本电脑,应先检查笔记本电源部分的外部件,特别是机外的一些开关,插座有无断路、短路现象等,不要认为这些是不关紧要的小处。当确认机外部件正常时,再进行其他的检测。
(3)先调查,后熟悉维修时,首先要弄清故障发生时电脑的使用状况及以前的维修状况,了解具体的故障现象及发生故障时的使用软硬件环境才能对症下药。此外,在对其电脑进行维修前还应了解清楚其电脑的软硬件配置及已使用年限等等,做到有的放矢。
(4)先软件,后硬件先排除软件故障再排除硬件问题,这是电脑维修中的重要原则。在维修过程中要注意用户的软件使用环境和我们标配的有什么区别,是不是有什么行业公认的不兼容软件的使用,系统启动有没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先排除软件的问题再着手进行硬件的维修。例如,WINDOWS系统软件的被损坏或丢失可能造成死机故障的产生,因为系统启动是一个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如果存在损坏的执行文件或驱动程序,系统就会僵死在这里。但电脑各部件的本身问题,插接件的接口接触不良问题,硬件设备的设置问题例如BIOS,驱动程序的是否完善,与系统的兼容性,硬件供电设备的稳定性,以及各部件间的兼容性抗外界干扰性等等也有可能引发电脑硬件死机故障的产生。我们在维修时应先从软件方面着手再考虑硬件。
(5)数码卡法。在检查不能点亮显示器的主板时,将主板诊断卡插在PCI插槽或ISA插槽中,由于主板诊断卡显示代码反映BIOS自检的过程,因此,根据主板诊断卡显示代码可以确定故障范围,这种方法叫数码卡法。
(6)电阻法。在判断元件和线路是否在开路和短路故障时经常采用的电子法使用万用表时,当红笔接地,用黑笔测量待电路的电阻,这种方法测出的称为正向电阻;反之当黑笔接地,用红笔测量电路的电阻,这种方法测出的称为反向电阻。
(7)波形法。波形法是最准确的测量方法,电脑维修常用这种方法解决疑难故障,它是需要用示波器,并且在有些部分要求比较高,使用也比较麻烦。
3 笔记本电脑维修中操作规范要求
3.1 维修前的准备工作
禁带电操作,拆卸主机之前应释放主机残余电荷。独立供电的外部设备(如打印机等),应先关闭计算机,然后再切断外设的市电供应,继而断开设备与主机之间的数据连接。
(1)拆装前准备。
在遇到新机型的时候,在服务之前要参考相应机型的拆装指导,部分机型要熟悉机型硬盘制作规范;不熟悉的机型,可以参考用户手册。拆装的机器应放置在宽大、整洁的平台上。在进行机器的拆装前,在平整的台面上铺好防静电布,防静电布需要做好接地措施。工程师必须佩戴好防静电手环。手环与防静电布连接。在进行机器拆装之前,要征得用户的同意;对于硬盘操作需要用户签字确认。
(2)拆装过程。
根据操作使用合适的工具。使用的工具要求摆放整齐,以便于取放为准;拆卸下来的螺钉等放入零件盒内;拆下的备件摆放整齐,在不用时要放入防静电包装中。拆卸顺序为:先外后内、先连接线后部件;如有其它部件遮挡,应先拆卸其它部件。安装顺序正好与拆卸顺序相反。
(3)拆装操作。
根据操作使用合适的工具。使用的工具要求摆放整齐,以便于取放为准;拆卸下来的螺钉等放入零件盒内;拆下的备件摆放整齐,在不用时要放入防静电包装中。拆卸顺序为:先外后内、先连接线后部件;如有其它部件遮挡,应先拆卸其它部件。安装顺序正好与拆卸顺序相反。拆装操作中,每拆卸一部件,要观察连接部件是否完好。
(4)安装完后。
应确保连接线安装齐全,不应有缺漏的固定螺钉,并且各部件所用螺钉的规格符合要求。
更换完成后的验机:进行针对故障点的检验,保证故障排除。协助用户,用金钥匙为用户验机,请用户在维修单上签字确认。
3.2 维修中的操作规程
(1)选择所使用的工具。
(2)规范拆装/拆装到位。
(3)各主要部件检测维修更换注意事项。
(4)部件防护。
(5)晶屏操作。
3.3 维修完成后注意事项
(1)主机外观检查。
(2)用户的报修故障是否解决。
(3)根据验机标准,维修完毕后用金钥匙为用户验机。
(4)对用户的故障给与合理的解释。
(5)对用户讲述维护使用小常识,为用户介绍网上预约服务。
参考文献
[1] 于景辉.计算机主板维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记忆原理 记忆效果
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在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懂得并学会熟练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用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效果。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应当根据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实际情况与身心发展特点,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记忆规律就可以对初中语文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一,要利用记忆原理中的知觉表象进行教学
利用各种感觉通道上的知觉表象,包括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味觉的和触觉、动觉的表象进行记忆指导。也就是说,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最初印象,给学生提供生动形象和大量丰富的记忆表象,使他们能够通过运用各种感官来具体感知文章提供的信息,促使记忆表象向长时记忆转化。目前,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大量运用,就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可能性。而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让他们的手和脚也同时活动起来的教学方法,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短时记忆是容量有限的记忆,在短时记忆中,可以储存7±2个信息组块。而组块是主体对信息的特殊的组织和编码,它与人的知识和经验有关。人的知识经验不同,对同一材料的组块就不同。因此,扩大每个组块本身的信息含量,其中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将机械记忆改变为意义识记,充分理解记忆材料。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把握材料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这些联系进行高效率的记忆加工。
第二,利用记忆原理中的精加工策略进行教学
对学习材料作精细的加工活动,即通过在要加工的记忆材料上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的材料记忆的学习方法。对材料加工得越深,信息保持得就越好。比如: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的意义,以促进理解和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如在回答“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描述自己在危难之中接受重任的语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一问题时,常有学生因记不清这两句的先后次序,而导致失分。为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我给他们出主意:记住“任命”一词,就不会再出错。此后,学生在这一问题上基本不再出错。
对学生经常混淆的说明顺序和记叙顺序,表达方式和论证方式,说明方法和论证方法,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这些知识点的联系,强化这些概念间的细微区别,扩大有关特征,促进辨别学习,不断地复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让学生清楚各类概念间的不同处,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学生头脑中牢牢地印入这些基本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对这些信息加工得越深入,越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记得越牢固。
第三,做笔记可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研究表明,学生不但可以借助做笔记来控制自己的注意,而且有助于发现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新旧知识建立联系。通过对学生笔记的检查,就可以发现学生的错误所在,及时进行强化或反馈。通过作笔记,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和适当的教学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识记的转变过程中,此时,教会他们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教会他们理解识记材料的含义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近几年来中考背诵默写的得分情况时,会发现:学生不是不会背诵,而是不会“写”,他们往往在一些关键字上失分。基于这一观点,我在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开始要求他们记下讲课要点,并在课堂上检查他们的笔记。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明白了:“明白”仅仅代表听“懂”了,而不意味着“理解”了,要想准确表达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之后的考试结果也证明了做笔记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知道新旧知识的内部联系,明确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是一个有效提高学生记忆效果与学习成绩的方法。
第四,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它表现为多种具体形式:有“描述策略”、“归类策略”、“表象策略”等等。对学习内容进行纵向梳理,横向比较分析的方法。比如:学完了初中阶段的全部知识后,要求学生按照文学史的时间先后顺序整理出初中课本涉及的全部古代文学知识。这样,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课本内容,同时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类,加深理解。比如,找出其中哪些作家的作品有相似之处,哪些地方容易混淆,如何区分等需要精加工的内容。此时能再辅以教师的强化复习和及时反馈,学生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全面。
篇3
中考学习的全套方法有七步,那具体是哪七步呢?不知道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考考生学习方法七步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考生学习方法七步走一、预习
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所以预习就是自学。
1.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2.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
3.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4.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预习笔记上,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需要在听课过程中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旧知识等。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不言而喻,上课也应是考生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一环。上课要做到:
1.课前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上课铃一响,就应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
4.听课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5.不懂的问题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
6.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7.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三、作业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
1.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
2.注意审题。
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和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态度要认真,推理要严谨,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
4.作业要独立完成。
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
5.作业要规范。
切忌涂改过多。书写工整,步骤简明有条理。
6.定期将作业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随时拿来参考。
四、复习
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使知识融汇贯通。
1.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且要同时复习头一天学习和复习过的内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2.单元复习。
在课程进行完一个单元以后,要把全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
3.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前,要把上半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特别应着重弄清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4.期末复习。
复习时力求达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5.假期复习。
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业外,要把以前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复习,重点复习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
五、考试
考试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
1.要正确对待考试。
考得好,可以促进自己进一步努力学习,考得不好,也可以促使自己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
2.做好考试前的准备工作。
对各科功课进行系统认真的复习,这是考出好成绩的基础。
3.答卷时应注意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答题先从简单的开始,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答题步骤要完整。
4.重视考后分析。
拿到老师批阅的试卷后,要对试题进行逐一分析,找出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5.各科试卷要分类保存,以便复习时参考。
六、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扩展,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课外学习应注意:
1.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原则是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弥补自己的学习弱点。
2.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一些有关学科的课外读物学习。
3.课外阅读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切忌好高骛远、贪多求全。
七、实验课
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有效地扩大知识领域,培养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验课要做到:
1.实验前做好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步骤等。
2.注意熟悉实验用仪器设备的名称、功能和操作方法。
3.实验要自己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测定数据,做好记录。
4.实验完成后,要认真且实事求是地写好实验报告。
考试一些错误信息分类①遗憾之错
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
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单位混用等。
②似非之错
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③无为之错
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这三类错误的比例是2:7:1,你也可以自己分析一下自己的三类错误比例。得出结论后,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要针对性进行解决。
出现这些错误情况的原因①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有很强的依赖或懒惰的心理,只是被动的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有内容。
②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③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④数学思维不够宽广
有的同学不会对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各章节进行总结,并融会贯通,不会“多角度”考虑,不会“概括”、“类比”、“联想”、“抽象”等各种方法与思维。
⑤死记硬背,不能迁移知识
篇4
【关键词】联结学习论;认知学习论;课堂讲授法;结构教学法;先行组织者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通过《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通晓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形成初步的会计理念,为专业课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会计学原理》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年级新生的特点,《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教学法。
二、学生由联结学习向认知学习的转变
联结学习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直接建立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之间起着重要作用。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而大多数学生都是联结学习论的直接受影响者,高中阶段他们通过每天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习惯了上课认真听老师讲,总怕漏下一句话;一本一本地记笔记,总怕落下一个字;题目一遍一编地做,总怕少做了一种题型。结果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在学习上普遍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较差。而大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时,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练习与机械记忆,在问题情景与解决问题的手段之间建立直接联系,而是需要对整个问题情景进行知觉与理解,领悟其中的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方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学生感到不适应。他们需要接受认知学习的训练。认知学习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成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三、《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课堂讲授教学法
课堂讲授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讲授法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是详细规定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力图这些材料在速度和内容上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负责诊断学习者的困难,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补救。课堂讲授法的优点: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呈现学科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学进度;二是课堂讲授法有助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以他渊博的知识、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感染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课堂讲授法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比较适合于刚入校的学生。关于课堂讲授法的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对课堂讲授法最多的指责,是说它导致了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教学。其实,无论是学生注意力下降,还是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都不是课堂讲授法本身的过错,是教师没能够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解决的方法是在运用课堂讲授法的同时,注意结合下列方法。
四、《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教学法的应用
布鲁纳(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的结构教学观,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他所谓的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其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基本结构整理如下:
(一)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
会计对象是企业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科目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内容和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所作分类的项目。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1表示。(二)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会计等式)、设置账户、复式记账
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会计的基本理论,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在组织该部分教学内容时,围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的填列来完成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经济业务或事项,帮助学生得出下列结论:“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理论上,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可以在这张表格中完成,实际工作中显然有其局限性。”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如何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设置账户”的问题。即给每一个会计科目设置一定的结构,来反映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这个结构首先要反映“期初数、增加数、减少数、期末数”。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这就要求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进行“复式记账”。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如图表2所示。
(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交易或事项发生后,经办人员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最终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通过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是三个主要环节。体现了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3作好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衔接工作。
这三条主线基本上概括出《会计学原理》的主要结构。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幻灯片之间的超级连接,使得教学内容之间衔接自如。这样,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自然形成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
五、《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法的应用
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他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准备“先行组织者”。
(一)介绍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时,先引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鲁滨逊记账的一段话:
“……这位从破船上抢救出表、账簿、墨水和笔的鲁滨逊,马上就作为一个地道的英国人开始记起账来。他的账本上记载着他所有的各种使用物品、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各种活动,最后还记载着他制造这种一定量的产品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
教学内容就自然归结到会计起源于社会生产实践。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逐渐认识到在进行生产的同时,有必要把生产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对生产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
(二)介绍借贷记账法时,引用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一书中关于“复式记账”的描述。
“比较公认的复式簿记是1949年意大利的一位修道士,同时也是一位教授、学者,卢卡·巴其阿勒(LucaPacioli)在他的专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SummadeAithmaticaGemetria,ProportionetProportionalita》)第二章“计算与记录详论”(deComputisetScriptuis)中系统描述并总结了流行于意大利沿海城市威尼斯一带商人所用的复式簿记法(威尼斯簿记法)。这书明确指出“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商人“应建立备查簿和分类簿两种账簿”,“无论现金收付、货币种类,还是变换的价值都应记录”,特别是对那些持续经营的企业,他同时要求每年计算一次利润并进行结账,这对于保持合伙的友谊与合作是必要的。该书指出:“(如果)将你财产目录的第一项即你所拥有的货币数量登记到日记账中去,为了理解财产目录的内容记入日记账和分类账,你必须学会另外两个术语,一个称为‘现金’,另一个称为‘资本’。……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500年前,LucaPacioli传授人们的记账技术,居然今天仍然为现代企业会计所运用,而基本上没有改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德国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歌德(Goethe)赞扬复式簿记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
这是对复式记账法的一般性描述,为教师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内容作好了铺垫。例如: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产的减少。这一做法沿袭了“威尼斯簿记法”中的做法:“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显然,“威尼斯簿记法”中以“借”表示资产增加,以“贷”表示资本增加;以“借”表示资本的减少,以“贷”表示资产的减少。最后,教师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类型(图表4)来说明这一结论。
六、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问题的答案可能是本节内容的总结。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提出问题:“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说明总分类账户的登记结果绝对无误吗”?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基本正确,但不能检查出诸如重复登记、漏记、科目错误等错误,因此,试算平衡不是万能的。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与前面章节内容的比较。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学生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来检查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的正确性,为了与试算平衡表进行区别,提出问题,试算平衡表与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试算平衡表是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是检查某一个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对下一章节内容的引入。在讲授完会计账簿一章后,提出问题,假设账簿记录正确无误,是否说明账实相符,是否存在某中客观原因导致账实不符?如果账实不符,根据账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还是根据实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财产清查的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思考,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二是在讲授和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找出不同知识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和优化。
七、开场白和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都说明了上好第一堂课的重要性。一个完美的开场白不仅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充分信任,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堂课,教师应谈及下列问题:介绍自己的学习背景、研究方向、关注的会计实务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教师,还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信任感。同时,学生的信任对教师也是一种鞭策,促使教师精心备课,潜心科研,努力让每一堂课都精彩;介绍《会计学原理》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会计学原理》教材的结构,《会计学原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参考书目;介绍《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如听课为主,笔记为辅,课后阅读补充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介绍学校图书馆,高校学生提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图书馆便是良好的阅读、学习的场所。
学期结束,除了对本课程进行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介绍下一门与之衔接的专业课《财务会计》,介绍《会计学原理》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篇5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 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一、引言
专业英语是继大学英语之后,结合专业知识而设置的一门后续课程。机械工程科技人才掌握好专业英语,是获取专业信息、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参加国际间学术交流的基本前提。在当代信息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从事机械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国外同行进行合作交流的机会不断增加,这一形势使得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然而,现阶段机械制造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开展和改进专业英语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机械制造专业英语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学时偏少
目前,我校的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英语课安排36学时,同大学英语相比,专业英语的教学学时大大减少了,造成专业英语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2.学生学习兴趣淡薄,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专业英语课程中,学习内容有着浓厚的专业色彩,文章的形式和风格不像大学英语教材中那么生动有趣,同时专业英语有其特定的句型特点,长句较多,容易令初学者感到困难。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词汇也很多,学生记忆起来很吃力,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校的机械制造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这个学期50%的学生忙于考研,上课也只是应付老师的点名,更是没有兴趣学习专业英语。目前,社会上用人单位多看重的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因而,学生普遍重基础英语而忽视专业英语的学习,很多同学认为学习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不过是增加一些专业词汇、专业术语而已,在专业英语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不及基础英语。
3.师资力量不够
由于近年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差别较大,学生英语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公共英语基础较差,使得专业英语的教学体系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不能连贯起来,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有时会觉得浪费了时间,而程度较差的学生有时又难以理解,造成了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以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为主,一定程度上对听、说、写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重视不够,使学生出现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现象。另外,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教师队伍建设没有受到重视。
4.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受学时的限制,任课教师一般过于侧重阅读和翻译,讲解比较多,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专业色彩浓厚,任课教师多由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老师担任,他们对教学内容能很好的掌握,但是在口语表达和教学手法上不及大学英语老师,根据期末考核和教学实践的反馈结果,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许多同学觉得学完以后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不明显,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几乎没什么进步。
以上情形表明,专业英语作为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状况难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要让专业英语成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之后的有用工具,对其教学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三、机械制造专业英语的教学
1.机械制造专业英语的特征
在从事机械制造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词汇难。机械制造专业英语的词汇与机械制造、结构、材料、热处理、流体传动、设备、机器人等密切相关,日常基础英语很少涉及这些专业化的词汇,加上学生专业知识有限,因而生词量很大;另一方面,英语单词一词多义,学生习惯用基础英语中了解的意义来理解专业英语,往往造成误解。
(2)句子难。词汇难是造成理解句子难的一个原因。此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英语采用正式文体,逻辑性强,每个句子包含的信息量大,容量大,句子特别长,语法结构复杂,从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3)汉语表达难。由于专业英语词汇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都存在英译汉时汉语表达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对翻译技巧不太了解,习惯于采用译电码那样的机械式翻译,极易写出不达意或者不规范的中文;二是学生本身中文基础薄弱,显得力不从心。
2.教学内容
我们选择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章跃老师编写的《机械制造专业英语》教材,该教材的专业知识涵盖面大,教学内容涉及工程力学、机械零件与机械设计、汽车主要零部件、公差与配合、液压与传动、工程材料、金属材料成形加工、金属热处理、机床、刀具、金属切削加工(车、铣、钻、磨)、特种加工、以及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关的微机原理、数控技术、机器人、FMS、CAD/CAM、PLC应用,及利用Internet查询工程技术文献资料等;教学内容在涵盖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体现了该专业的时代特征,其中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关的内容占整个教学内容的1/3;有充足的阅读材料,基本专业词汇丰富,结合课文还配有大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该教材的可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某些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安排学生自学相关阅读材料。
3.教学方法
学生经过基础英语的训练,有一定的英语知识作为基础,专业英语应训练学生如何使用英语这一工具,有效获得专业知识,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专业相关的活动,强调英语的功能性和交流性,这一点专业英语有别于基础英语。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确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改变他们为应付考试而学,缺乏学习热情的状况。除了在课堂上经常强调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改变过去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的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法,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台上讲解词汇和翻译文章,学生做笔记,仅有一部分同学能专心致志地听讲,课堂气氛十分沉闷乏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动脑筋、勤思考。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实践充分表明,一味地灌输知识效果往往不理想,许多知识其实要靠学生自己去领悟其中的奥妙,在课堂上老师宜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为他们提供思考的空间。
培养学生课外自学能力,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仅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指导学生广泛地开展课外学习,在学时少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课外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收看英文电视节目或收听英文广播来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可以参阅一些机械工程类的英文期刊杂志或者访问专业网站,以培养专业英语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为督促和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教师可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也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某方面专业知识展开热烈的讨论。只有将课内外的学习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科技人才。
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电化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来配合教学,将文字、图表、动画、录像剪辑等教学信息通过屏幕投影设备呈现给学生,这种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大,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直接的刺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状态。这也是弥补专业课教师口语表达不足,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一个很好途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注意情感教学,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教学,体验成功,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专业英语教学学时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在教学中的作法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专业英语课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英语潜能,而不是教会他们多少英语知识。
四、几点思考和建议
1.加强专业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专业英语课程的特殊性要求专业英语教师不但要懂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英语基础。目前,基本上是由各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承担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这些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但不熟悉语言教学法,口语能力也不尽人意。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英语教师。由英语专业资深教师指导,定期举办英语及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班,促进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2.加大对专业英语教学的投入
在新大纲和新形势下,基础英语教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学生对专业英语有了更高要求。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和投入,对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给予更多的培训、深造机会,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英语教学水平。
3.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阶段,要求学生翻译不少于3000字的相关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1]何锋,陈君德.提高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4,(2):116-117.
篇6
【关键词】初中生记忆法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134-01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大脑在记忆材料时,过分紧张或低沉的情绪会抑制人的记忆活动;只有在愉快、有兴趣且较平静的情况下,带有对当前记忆材料适当的紧迫感和焦虑感,才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样对识记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每门学科的知识都具有系统性,基本概念、公式、定理、性质和原理等是知识系统展开的基础。学习要从基本知识入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学过的知识不能有效记忆,那么,对后续学习就会造成障碍。因此,记忆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的基本条件。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根据记忆规律,运用记忆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学生都会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才能加深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创设情境,采用不同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积极动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要面向全体同学,同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知识,有助于学生在探索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
二、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相结合
机械记忆的主要方法是复习,而意义记忆的主要方法是理解,与以理解记忆为基础的意义记忆相比机械记忆更具全面性、精确性和巩固性;意义记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识记的材料和我们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譬如:学习英语,英语单词有几百万个,单凭机械记忆,一个人不可能全记住;但是,英语的词干常见的有几百个,靠机械记忆可以记住;人们利用这些词干,再从英语中找出它们的同族词,举一反三,就能快速扩大英语的词汇量,再利用英语的构词知识,推出未学过的同族词的词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聚集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单纯的机械记忆,无法迅速扩大自己的知识数量,这就要依靠意义识记,才能触类旁通,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比、归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并掌握。
三、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既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如:教师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平时就要指导学生多阅读,做好读书笔记,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常读书、经常思考,坚持不懈的练笔,使用各种词汇和写作技巧,对各种文章结构比较熟悉,又结合生活实际,一旦写起作文来便信手拈来。要想熟练掌握知识,就得在学习中运用,运用中学习。
四、要有一定的紧迫感
在教学活动中,有些须背诵的材料,布置给学生,如果教师不督促和限定完成背诵任务的时间,一些不自觉学习的学生就不能完成,只有当教师把背诵内容的时间界定,才能使他们产生紧迫感,发挥各种潜力,来完成背诵任务。极少数学生不能完成背诵材料,其原因是没有紧迫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善于给自己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对识记的内容漠不关心,注意力不集中,一遇到困难就退却,学习信心逐渐下降,这样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这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对需要记忆的内容产生一定的紧迫感。
五、及时复习
人们常说:“温故而知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记住的词汇、句型、语言、知识、概念、公式、定理等,过一段时间就可能忘掉,唯一的方法就是复习;学生学过的内容,只是忘记了一部分,如果加以复习,由于过去学过,并理解过,所以再学习时,就是对学过的内容重现,会产生再认的作用,就能迅速的回忆起来,即使想不完整,再学习一遍也比第一遍学习省时且易记。因此,对学过的知识点要指导学生在课后复习,单元、章节复习,期中和期末复习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在教学活动中,因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差异,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管永清.巧用记忆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地理教学中积累知识的有效方法[J].考试(教研),2010(5)
篇7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9)
【摘要】在《管理学原理》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形式日益普及。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信息传递效率高等显著优点,但也存在设施不够完善、备课效率较低和容易使授课进程区域趋于僵化等缺点。基于现有条件,应该审慎地考察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并促进多媒体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形式的融合,以扬长避短,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教室布局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教改课题“《管理学原理》课程多媒体教学改进研究”(13050623)。
作者简介:丁亮(1978—),男,南通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1《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多媒体的普及趋势
近年来,受益于计算机的软硬件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学校教学设施硬件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在南通大学《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中日益普及,目前已成为涉及本课程的所有师生的首选形式。
除了在“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的选择中占据显著优势以外,多媒体教学还具有逐步侵蚀和同化传统教学的趋势,笔者和同事们都曾有过将PPT课件打印成册,在未装备多媒体设备的教室中用于传统教学形式的经历。至此,多媒体课件俨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助记脚本”甚或“标准讲稿”,在无法使用多媒体的环境中依然充当授课流程的事实标准。
2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相对于传统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2.1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
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在以图像、视频、音频表现教学内容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例如:在“差异化战略”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中,同样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发展史作为案例,以“口头讲解+板书”的传统教学形式加以讲授,学生对于西南航空只经营短途航线的战略印象深刻,对于空姐“T恤+热裤”的着装方式表示惊奇,但对于西南航空以机组为单位的高效率、高强度运作,则由于缺乏直观感受,只留下泛泛的印象;采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视频,学生会看到机长跑步清运垃圾、空姐协助机械师更换飞机轮胎等镜头,从而对这种成员之间因为目标高度一致而形成的默契、紧张、高效、忽略身份差别的团队运作产生鲜明的印象。
2.2快速、大量、准确地传递信息
多媒体课件可以迅速地展现大段文字,对于反映企业、事件背景的材料,要将等量的信息传递到学生的大脑中,多媒体课件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学生的阅读速度,口述取决于教师的发音速度,板书则取决于教师的书写速度。通常情况下,阅读速度>发音速度>书写速度。并且,从准确、无歧义地传递信息的角度来看,多媒体课件=工整的板书>清晰洪亮的发音>相对潦草的板书>含混的发音。由此可见,在准确而迅速地传递较大量信息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优于传统教学手段,因而对于等量的信息,多媒体教学所需时间较少,在同等课时内,多媒体教学所能传递的信息量更大;即多媒体课件在信息传输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从而有助于在保证学生充分吸收的前提下,增加课堂讲授的知识量。
3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多媒体教学也呈现出如下问题:
3.1学生笔记方面的困扰
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记录笔记的速度一般高于教师板书的速度,因而教师写完一段板书,学生即完成相应的笔记,两者基本同步。多媒体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课件可以瞬间呈现大量信息,这种同步性被打破,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已经完成,学生犹自奋笔疾书,赶记笔记的场面。此时,教师如果直接将课件更新到后续章节,学生就只能留下残缺的课堂笔记,如果等待学生抄完笔记,则会浪费较多时间,如果为了避免这种两难选择,将课件交付学生,学生又会对电子课件产生依赖,从而完全不记笔记。学生在课堂笔记方面过度的忙碌和闲暇,都不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讲和思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3.2教室布局带来的影响
南通大学的教室,按照黑板和多媒体投影屏幕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无多媒体、投影屏幕居中、投影屏幕居于一侧。
在三种布局中,第一种以文字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功能完全由板书承担。在第二种布局中,黑板通常是一整块,当投影屏幕放下后,投影屏幕居于正中位置,黑板未被遮蔽的剩余面积被分为两块,这两块残余的黑板面积偏小,承载板书的能力大大减弱,只能起少量辅助作用。第三种布局中,整个黑板通常是由分为两组的四块黑板组成,每组的两块黑板均可沿垂直导轨上下移动,居于黑板一侧的投影屏幕放下后,会遮蔽两组黑板中的一组;在这种布局中,未被遮蔽的一组黑板,即使用于传统教学形式下的板书承载,亦堪使用。
第二和第三种布局条件下,都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但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板书的表达能力有较大差距,在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未将这方面的差异考虑进去,因而通常是制作一个课件,在所有多媒体教室中都使用这一课件。这种做法,只考虑到授课的内容,而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较少顾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佳教学效果的获得。
3.3多媒体教学时的照明环境影响
多媒体教学通常使用投影仪播放课件,投影的原理类似于电影播放,要求较为黯淡的光线环境。因此,在上课时,学生为了更好地观看投影屏幕,常常关闭教室内的大部分电灯,拉上前排或全部窗帘,营造出昏暗的教学环境,对于投影设备老化,投影效果较差的教室,尤其如此。这种昏暗的环境,固然有利于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但却使教室环境变得如同电影院,与教学上对“窗明几净”的要求则大异其趣。黯淡的照明条件,不仅不利于学生精神的振奋和注意力的集中,同时使板书成为鸡肋。
3.4教学中存在“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倾向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某些授课内容,以传统的形式和多媒体的形式都可以很好地展现,但由于多媒体授课形式的普及,不少教师倾向于将全部授课内容都搬上多媒体课件,因而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课件制作。例如,决策树的绘制,以传统形式在黑板上当场画出决策树,其直观性和动态性并不逊于动画形式,绘制过程也并不繁琐,教师绘图所花的时间与学生记录基本同步,从各方面来看,效果都与多媒体形式旗鼓相当,而备课效率则更高。除备课效率外,“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更大问题在于,当教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全部教学内容搬上多媒体课件之后,授课的内容和流程便趋于固化,随堂发挥的灵感受到限制。与板书可以依据灵感“随时为变”的特性不同,多媒体课件不大可能在教学现场临时更改,稍纵即逝的灵感可以带来内容风格迥异的板书,却难以撼动高度程式化的课件。对“大而全”的多媒体课件的路径依赖的形成,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弃用粉笔,转向键盘和鼠标。至此,课堂进程完全取决于事先的设计,成为数年不变的“固定套路”。这一趋势,对于教师改进其教学技巧是不利的。
4关于改进多媒体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4.1正确认识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日益认识到,在《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形式并非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可以共存与融合。实际上,无论多媒体教学形式还是传统教学形式,均为教学的可选手段,而非目标。《管理学原理》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了解各种流派的源流、思想、观点和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选取应服务于这一目标,即何种手段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则选用之,否则,替换之。
4.2依据授课需要对课程内容的展示形式加以选择
在授课内容方面,可以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需要以影音资料或动画、图片形式呈现的内容,第二类是涉及企业或事件背景的大篇幅文字内容,第三类是适合较为简短的文字加上口头讲述呈现的内容。第一类中的影音资料只可能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在这里,多媒体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优越性最为明显,是当然的首选教学手段;动画和图片的展示方面,则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会消耗较多精力,如果其效果优于传统板书,则应采取,如效果相当,则可以考虑优先使用板书。对于第二类内容,多媒体传递信息的效率显著占优,理应成为首选,但鉴于学生笔记方面的困难,教师应事先向学生说明,课件上哪些内容是需要记录的,哪些内容是供当堂阅读的,对于那些对相关材料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授以材料出处,供其课后详细了解。第三类内容可在多媒体或传统教学手段中任选,但在目前多媒体教学对课堂照明条件的要求尚未得到改进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更多地选用传统教学形式,这不仅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授课进程中临时掺入稍纵即逝的灵感。
4.3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调节课时比例
在教学中,鼓励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并不等同于追求彻底的“多媒体化”。多媒体教学形式和传统教学形式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宜作简单的预设,无论是从教学管理的规制方面,还是教师本人对教学手段的选用方面,都是如此。高校教师的授课习惯、授课风格、计算机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其教学手段的选择偏好应得到尊重。就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比例关系而言,至少存在以下影响因素:首先,个体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教授同一课程的两个教师之间,一个较多地选用多媒体形式,另一个则偏重传统形式,对于此类现象,应当视为正常,而不必强求一致。其次,同一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熟悉程度和应用能力,也存在着与时俱进的现象。大学教师由于其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需要,常常会接触到各类工具软件,如spss、MATLAB、EXCEL、PHOTOSHOP、GIS等,在掌握和使用这些工具的过程中,其计算机操作水平渐趋熟练,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有明显促进作用。这种技能方面的进步,通常会导致其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课时比率上升,因此,长期来看,同一个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形式的选用比例上,并非一成不变,对于这一变化,应该顺其自然,而非作出硬性规定。第三,在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使用技能的前提下,教师也有可能因其教学中的摸索,有意识地调整多媒体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形式的比例。这一自主调节,通常与多媒体技术掌握程度无关,而是出于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对此应持欢迎态度。
4.4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进及维护
如前文所述,教室的布局和多媒体设施的特性,对于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开展及教学效果的达成有较大影响,因此,为改进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有必要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改进和维护加以关注,我们对此方面有如下建议:
1)对于那些讲台和多媒体控制台相分离的多媒体教室加以改造,使之合一,以便消除因多媒体控制台偏居一隅而造成的师生交流障碍。
2)投影屏幕和黑板的布局,以前文所述的第三种形式(即投影屏幕居于黑板一侧)为最佳,对传统教室进行多媒体改造时,应优先考虑使用这一形式;对于那些目前为第二种形式(即投影屏幕居于黑板中央)布局的教室,应逐步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第三种形式。
3)今后建设新的多媒体教室或对现有多媒体教室投影设备进行更新时,可以考虑尝试以大屏幕平板彩电替代现有投影系统。以平板彩电作为课件的输出设备,可以在正常的照明条件下开展多媒体教学,从而消除多媒体教学形式对昏暗的照明条件的需求,使教室回复到窗明几净的教学氛围中。目前大屏幕平板彩电的价格略显昂贵;但是,由于彩电的使用寿命远高于投影仪,其长期使用成本则大致与投影仪相当。随着大屏幕平板彩电的普及,在未来若干年中,其价格应该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可以考虑逐步替换现有投影系统。
5总结与展望
本文讨论了《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形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并从教师如何提升教学效果的角度提出了改进多媒体教学的对策与建议。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设备的问题,限于经验和篇幅,则未予详细讨论,相关问题,有待于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加以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恒金.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利弊谈[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3).
[2]张亮.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1).
篇8
关键字:文科生;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02-02
数学课程在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就意味着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必须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以满足生活的应用和学业要求。很多学生都存在着学习偏科的现象,学习基础的原因或者是性别差异,造成学生在高中分科之前就表现出文理趋向。究其原因大部分是数学等学科抽象难懂,理科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而文科学生在联想记忆方面表现地更为突出,对于学科的不同喜好,也就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就学习的整个过程来看,我们将学习分为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接受、知识的记忆存储及知识的总结与迁移,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在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文科学生优良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学习的准备
学习的准备方面包括学生的身心状态和知识的准备状态,身体的健康状况,心理的适应都决定对新知识的态度,而知识的准备方面则表现在以往知识的学习情况及对新知识的预习探索。文科生情感丰富细腻,并且普遍数学成绩较差,觉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不大,“数学无用论”较普遍,对数学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加之平时数学学习过程中挫折感不断加强,对数学缺乏成功体验和自信,在学习的准备阶段学生必须严格地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消除来自家庭的压力和同学之间交往所带来的困扰,达到身心愉悦的状态准备接受新知识。文科生数学知识整体基础较差,难以做到旧、新知识的联系迁移,在知识的准备方面处于劣势,也促使文科生没有主动预习新知的学习习惯,更难以做到探索发现。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并适当地给学生的预习加以引导,比如导学案教学法中将导学案做得尽可能详细,做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改变文科生对数学的消极态度,逐步强化数学学习的预习习惯,有计划地学习。
二、知识的接受
现代认知派心理学家依据不同形式的知识在人的大脑中的形成、表征、储存及激活的性质及特点进行分析,也就是从知识形式的心理特征这个方面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考虑知识内容方面的心理特征又将知识分为联结性知识和运算性知识。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又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文科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常用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方式,比如概念、原理的学习,学习效果不理想;并且中学数学中的知识较为基础,要从教师的教来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概念的讲解过程中,清晰其背景,多举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联系其他概念进行拓展逐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本质和特征的认识。
现代课堂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知识的传授也要求以合作探索发现为主。但文科生对老师有着很深的依赖,只能跟着老师的步调走,被动学习的习惯,再加上知识水平的局限,上课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教师在把握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必须体现稳定的讲授,逐步转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文科班以女生为主,女生性格较文静,课堂气氛难以迅速调动起来,沉闷的氛围促使学生思想不集中、疲倦,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很容易产生抵拒情绪,教师在新课开始的导入上就要别出心裁,从课堂开始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有所期待;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发表看法或见解,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感受获得自信,另一方面引导刺激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让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进课堂,提升课堂积极求知的氛围。学生很喜欢记笔记,但学生无法理解记笔记的真正意义,停留在单纯的“记”上,再者数学以抽象思维为主,文科生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在老师的讲授过程中,不能顺着教师思维理解知识的本质内涵,而是寄托于课后对笔记的学习,所以只能埋头写个不停,既浪费时间又不能把握课堂。这种习惯相对于其他的比较容易改善,首先老师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记录笔记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记笔记的意义;再者在板书的表现上精益求精,清晰有条理地展现课堂框架结构,有利于笔记的记录和理解;最后老师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力求将抽象知识形象化,适当减慢较抽象知识的讲解过程,理清其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三、知识的记忆
学习知识并要为我们所用则必须依赖于对知识的记忆,由知识的记忆不断对知识进行累积和提升。怎样发挥记忆的作用,让文科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轻松应对,能够稳步提升数学成绩和能力?对知识的记忆一般分为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阶段,识记阶段强调以理解为基础,文科生在开始识记阶段就处于劣势,对知识的内涵及关键特征不能理解透彻,很多学生停留在对表面字眼的认识,不做深度的思考,因此强调教师在处理知识上化抽象为形象直观,渗透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史、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诱导启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让学生主动地理解知识。鉴于文科生对文科性知识的记忆习惯,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对于数学知识记忆机械零散,不能联系前后,保存的知识没有结构没有联系,不利于知识的深刻理解和长时记忆记忆,虽然能对概念定义定理等知识记忆深刻,但是否能理解在做题的时候就暴露出来了,其并不能理解概念定义定理的本质,无法联系其他的知识以组织知识网络,在知识的保持阶段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清晰程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降低,这个阶段学生的主动复习、练习对知识的保持至关重要,但是文科生对数学兴趣不高,缺乏持续的成功体验,使得文科生并不能主动地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因此教师在相关知识的考查和练习的布置上要多下功夫,题型应多样化,且要以基础为主,有必要进行及时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消化理解知识;通过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和练习的指导,帮助学生培养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知识的再现在数学中主要体现于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在解题条件的挖掘时回忆相关知识点及联系,接受式的学习本身让学生处于被动,再加之文科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抵触心理和不理解,就造成很多学生做题的时候对题目的条件难以把握,难以定位到具体的知识点。
四、知识的迁移、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繁杂多样,一种学习必然对另一种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影响,也就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文科生数学推理能力、联想能力和思维转换能力薄弱,对公式定理的逆向思维薄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知识点零散,文科生在数学知识的迁移中表现得较为浅显,无法避免地产生负向迁移。为了达到正向、垂直迁移,老师在知识的脉络方面应清晰,便于随时向学生展现,经常性地帮助学生进行单元、模块知识的总结,以培养学生总结知识联系知识的习惯;也要在课堂教学中、作业以及练习中强调多种方法的探索应用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开拓发散学生思维,尽可能地避免思维定式的影响,引入生活实例或有现实意义的例子,对文科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重新认识数学,建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反馈,反馈也是对学习的一个强化过程,中学数学学习的复习反馈突出抽象的理性思维,数学的复习反馈过程主要是通过做题来实现,以检验或强化知识的学习。文科生在做数学题的数量上明显过低,不乐于做数学题,并且所做题的质量不是很高,缺乏自信没有毅力,遇到不会的题直接跳过,也不进行试探性的推导;再就是阅读题目后并不能准确地把题目转化为相应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以及数学语言的掌握较差,题意理解上很容易出现偏差,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难以获得成功体验,消极态度的累积让很多文科生对数学的学习望而却步。文科生做题少,不能严格地要求自己,老师应刻意地给学生布置任务,帮助学生制定计划,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经常和学生接触,辅导学生正确解题;从学生的练习题中给学生示范如何审题、如何挖掘条件并理解以及做进一步的尝试性推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审题解题习惯。
总的来说,文科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缓慢长久的过程,要抓住其特点,扬长避短。教师的指导监督必须细中求细,耐心点拨引导,注重方式方法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坚毅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饱满的热情让文科生喜欢数学,体验数学之美。
参考文献:
[1]莫雷.知识的类型与学习过程―学习双机制理论的基本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1998,(5).
[2]赵璐.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记忆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2,(20).
[3]姚梅林.学习心理学―学习与行为的基本规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9
一、处理三个关系
1、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
高职教育中的公共课程是对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智能发展的基础。根据对企业、对往届毕业生的调查,我们感到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文化基础知识底厚面宽,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高职教学计划中的公共课部分,从提高人才文化素质来看,具有“功底性”功效;从为专业学习服务来看,具有“工具性”功效。为此学校十分重视公共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加强公共课程教学,尤其是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课程。其一是适当增加教学时数,延长教学学期。其二是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突破原有的学科性体系,形成新的应用性体系,体现相对宽和浅的知识结构,突出素质教育。其三是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如语文为了扩大阅读面,增加动笔的机会和频率,要求学生一学期写10篇以上的“读书笔记”。
2、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关系
在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时,一是压缩理论课教学时数,减少理论性、学科性教学内容,增加应用性、实践性教学内容,保证五年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为1∶1。二是理论教学应围绕培养能力来展开,配合技能训练来进行。理论教学为能力培养服务,其理论适应症仅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计划中,为了更好地解决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在物理、英语、语文、计算机等课程中,相应安排了实训周,通过实训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教学计划的安排设计,不但具有理论教学计划表,而且具有实践教学计划表,对具体的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与分配、实践内容、能力考核目标都作了详尽的计划与安排。
3、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必修课是使学生掌握第一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专门技能,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选修课则让学生自主选课,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可以改变专业教育的封闭状态,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让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高职教学计划中我校安排了书法、社会心理学、外国文化与外国经济、彩电维修、市场营销、新技术和新工艺介绍及第二外语(如德语或日语)等七门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补充与延拓。选修课与必修课之比为1∶7左右。
二、设置五类课程
进行高职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改革是高职教学计划开发的核心内容。我校依据教学课程综合化、核心化,核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现代化的要求,设置了五类课程。
1、开发综合课程
开发综合课程既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自身需要。一方面综合相关类课程,压减重复性知识,避免学科间的相互割裂;另一方面压缩理论课时,腾出时间来开设新技术课程和增加实践性课时。我校三个高职专业都开发设置了2—3门综合课程。如精密模具专业及机电控制专业为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制造基础等综合课程,集成电路专业为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基础等综合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这门新的综合课程,综合了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零件CAD等,在综合开发中做到了两点:其一,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以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设计计算、绘出零件工作图为课程主线,以工程力学篇和机构与零件篇为课程的两大部分。其二,精选教学内容。按照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精选与专业相关的力学、机构与零件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确立核心课程
确立核心课程是开发教学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核心课程就是代表专业技术最新发展水平,反映专业核心技术并且具有“领头羊”作用的专业课程。如精密模具专业的《精密冲压模具》、《精密塑料模具》、《精密模具制造工艺》等课程,其中,通过《精密冲压模具》等精密模具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能能合理编制冲压工艺,设计精密冲压模具;会拟订塑压成形工艺,设计精密自动注塑模具;能合理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模具装配工艺程序,从而使学生掌握精密模具制造技术,具备走上模具生产岗位的关键专业能力。
3、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目的是提高教师运用外语进行教学的能力与素质,更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学好外语、走向世界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听说读能力。我校各高职专业均选一门专门课程作为双语教学试点课程,如精密模具专业及机电控制专业为《机械设计基础》,集成电路专业为《电路基础》,其相应课程尽量兼顾采用英文版教材及汉文版教材。英语授课的教学时数应占总课时的25%以上。
4、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张嘴巴,这种老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持久。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我校在各高职专业中,都选择若干课程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并由教师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如《物理》、《模具CAD/CAM》、《AutoCAD》、《单片机与PLC》、《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基础》、《半导体集成电路》等课程。
5、开展计算机专业软件应用课程
篇10
一、阅读:在坚持中积淀学养
雨果曾说:“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要终生与书籍为伴,与阅读同行,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急剧加速的信息化时代。只有多读书,持续地修炼内功,丰厚学养,积淀底蕴,才能与时俱进,不至于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出局;就像树的枝叶一样,只有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才能根深叶茂、繁花似锦。基于这样的认识,暑假期间,我先后阅读了哲学家冯友兰的著作《境界》,特级教师高万祥与徐飞合著的《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书》,以及词作家高晓松的四卷本《晓说》,还阅读了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杂志《人民教育》《河南教育》共36期(本)。由于阅读量较大。在阅读时,我采用了两种策略:“深挖洞”“广积粮”。所谓“深挖洞”就是对重要的文章进行慢读、细读和咀嚼式阅读。记忆核心内容,分析思路写法,揣摩谋篇布局,品析中心启示。读《境界》《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书》中的大部分篇目、《人民教育》《河南教育》中的有些重头文章,采用的就是这种策略。所谓“广积粮”,有两层意思,一是快速浏览式阅读,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二是文段摘抄,我读书的习惯是边看边勾画,等到第二次选择性阅读时,只看勾画的部分,并把精彩和富有哲理的文段抄录在笔记本上,如果整篇文章特色鲜明,具有重要意义,则建立文献索引,方便查阅。我始终认为,摘抄的基本就是读书的收获,如果不摘抄,只是泛泛一读,看到的内容就是匆匆过客,不会留下深刻印象。这个暑假我抄录了2万余字的读书笔记,闲暇时品读,如饮甘醴,似会挚友。
二、悦读:在品鉴中享受生活
人生在世。在物质需要满足了以后,还应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读书无疑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读书不可以改变人的物像,但可以改变人的气象;不可以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不可以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顶点。”八小时之外,如能读上几本好书,其精神上的愉悦和专注所形成的高峰体验,会让人倍感轻松,从而忘掉身体的疲惫。显得从容和优雅。
读《境界》,让我在聆听大师的教诲中,体会发人深省的哲理和思维缜密的论证。冯友兰先生在论述“境界”时指出,在公共世界,因人对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也就有不同的意义。“例如有二人游一名山,其一是地质学家,他在此山中,看见些地质的构造等。其一是历史学家,他在此山中,看见些历史的遗迹等。因此,同是一山,而对于二人的意义不同。有许多事物,有些人视同瑰宝,有些人视同粪土。有些人求之不得,有些人送到手里也不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是境界。在论及“命运”时,冯先生强调:运是一个人在某一时期的遭遇,命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遭遇。某人今年中了特种奖券,是他今年的“运”好,但是他的“命”好不好还不一定。因为他将来如何尚不得而知。在一个时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运好。在一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命好。在谈到“理想与现实”时,冯先生认为,大部分人把理想与现实看成是对立的,这是大错特错,理想并不是与现实对立,而是现实的反映。“譬如我们走路,我们的眼所看到的,总比我们的脚所走的远一点。即是瞎子走路,他的棍子所到之处,也要比他的脚所到之处远一点。如我们的脚所到之处是现实,则我们的眼所见,即可说是理想。理想是我们的眼所见到,而脚尚未走到者,但虽未走到,而总是向这方向走的。”冯友兰先生不愧是哲学大师,他的论断总是言简意赅、鞭辟入里,没有乏味枯燥的说教,没有玄奥艰涩的演绎,总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寥寥数笔把专业术语揭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人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于不知不觉中涵养心脉,增长智慧。
如果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那时间是享受不尽的,我一直坚持把工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工作即生活,生活亦工作。所以,床头、沙发、窗前都是我读书的地方,有时,兴趣所致,也会在书房或席地而坐,或半倚半躺,不觉东方既白。在书海之中徜徉,其乐趣是无法言状的。
三、越读:在思考中嬗变升华
富兰克林说过:“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这告诉我们,阅读必须讲究质量,讲究体悟。有所得,有所思,联系实际,为我所用。当然,没有哪一本书能够立竿见影地解决实际问题。书中的原理、观点、知识、经验,可能一时用不着,但经过长久的积淀、孕育,定会改变我们的思想方法、思维品质和行为方式。
读的东西多了,沉淀的时间长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知识储备就会蹦进你的头脑,帮你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今年8月份,当我在谋划新学年的工作时,许多新想法、新目标、新内容、新措施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让我眼前一亮。这样,计划中就多了几个亮点:一是倡导有条件的学校要善于把零散的教学经验,经过梳理、归纳、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逐步形成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的教法体系。造就一大批有影响的特色教师。二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校园内开辟种植区、校外承包土地、参加公益活动和家务劳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把每学年的最后一周作为学生社团展示周,发挥交流、分享、庆祝的功能,通过展示起到唤醒、激发和鼓励的作用。四是编辑《名校成功之路》读本,为学校提供外地名校的办学经验,通过学习借鉴、开阔视野、启发灵感、因地制宜,找到学校自身的发展支点。从而撬动学校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发展,实现学校跨越发展、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办出品牌。五是创建微信公众平台――教研时空,开办会议通知、工作动态、教研信息、一线心声等栏目,竭力为学校、教师服务。仔细想来,这些新发现、新思路、新举措,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可以从读过的书中找到源头。但又不是机械照搬、简单移植,而是从实际出发,赋予新的内涵,实现对自己、对工作的超越。
- 上一篇: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整理
- 下一篇:开展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机械制图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