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课程中虽然规划了包括理论与实习在内的专业科目,希望学生能够理论与实务兼备。但在实际教学上,理论课程的教学大多仍采取照本宣科的模式;实习课则多停留在模仿学习阶段,即由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学生再按图施工如法炮制一番;其教学目的仅在提高学生操作设备、仪器之机械熟练度,而在逻辑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上,大多被忽略。
1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在教学方式上,为使学生能融入问题解决的活动,深入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任务活动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是以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因为实作的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任务,对大部份学生的学习而言,更可以引其学习动机。大部份老师上课时都是先透过教学广播系统进行指令的介绍和说明,再配合课本上范例程序的讲解与示范,然后由学生实际上机操作、执行并验证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实际上包含了程序语言介绍及程序逻辑推演等二个主题,而教学方式则包括了老师讲解及学生上机实作二部份[1]。程序语言必需学会繁复的指令后,才能组合成小小的程序,但往往因为打字时的疏忽,或是指令的误用,使得编译或执行时错误,造成学生很深的挫折感。许多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兴趣缺乏,听课时总是应付了事,不求甚解,即使是在上机实作时,也只在老师所举范例中,寻找可能的答案,老师提问,学生则报以不知所云、彷徨不安的神情。最后使老师也丧失了对教学的信心,即使准备再充份,往往也无法得到相对的响应。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来自程序设计本身的复杂度:设计一个程序,除了必须熟悉所使用的程序语言外,对程序背后的算法也要十分清楚才行。易言之,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时是同时在学种东西,既要了解指令,又要弄清楚程序的逻辑,这对大多数学生是件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不当的教学方式则又加深了学习的困难。以往的程序教学,多数老师和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指令语法上,结果使得学生面对问题时不知如何下手。上课时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虽然方便达到授业的目的,但易养成学生不愿思考的被动式学习态度,以致在解惑上就鲜有成效。
2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
和低级语言比较起来,高级语言是一种较抽象、与硬件较不相关、较易于使用、又较具可移植性的语言,它采取较为接近人类的语法和数据型态,使用更为简便的流程控制,并且提供更方便的输入/输出的处理及强大的函数。高级语言大大简化了复杂的程序设计过程,程序设计师不需要再去管缓存器、内存寻址及堆栈呼叫等问题,只需专心处理变量、阵及算术或逻辑上的运算即可。和汇编语言一样,高级语言的程序亦需要经过编译。程序设计者不必了解对象内部的结构及实际运作的方式,只要利用该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便可改变或存取该对象。透过封装,我们可以将实作与界面分开,一方面可以达到资料保密的目的,另一方面当需要更新对象的程序时,只要维持对象的接口不变,便可以确保使用该对象的外部程序,不需要改写,一样可以执行。任务活动强调以日常生活的问题,经由教师的引导与协助,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做中学的境界。在任务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增进学生的创造力。在设计程序时,程序设计师首先必需仔细分析问题的内容及背景,研究相关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透过特定的程序语言来描述此方法的每一个步骤,最后交由计算机执行以产生结果。因此用来设计程序的程序语言和用来解决问题的算法[2]。程序语言或程式设计课程的重点不在于指令功能和格式语法的解释与说明,而是要让学生能用运用所学程序语言来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程序语言是本身应只是一种工具而非学习的目标[3]。所占用的计算机记忆空间小、同时执行的效率高,一般多用来撰写硬件的驱动程序或作自动控制之用。由于汇编语言和计算机硬件关系密切,因此程序设计师必需对计算机整个硬件架构、中央处理器运作、内存模式以及2进位数字系统非常熟悉才有办法撰写程序[4]。另一方面,汇编语言只提供了最低阶、最基本的指令,在设计程序时除了要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法外,还需要考虑到对应的指令组合、缓存器设定、数据寻址方式等细节,往往使程序设计师无法专心于问题的解决上[5]。
3结论
总之,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任务完成情况着手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杨.浅析高职"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J].电子制作,2015,(16):126-127.
[2]倪卫东,王欣,肖颖.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对接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5,(11):229-232.
[3]张明真,李海胜,付宗见.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上网状况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377-380.
[4]刘烨.中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规格和职业生涯路径[J].无线互联科技,2014,(11):63-64.
篇2
关 键 词:职业教育;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一、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具体指导。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关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对网络技术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表现在具备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较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并且具备一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部分中职、中专学生希望毕业后能直接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提高就业层次。为满足海南经济发展和中职学生继续教育的需要,近两年来省内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单独招生试点,经过我们的调研,如果有更好的鼓励政策,将有相当比例的中职学生愿意进入高职继续学习。目前中高职专业目录中均有网络技术专业,为促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取得切实的效果,有必要从微观上对二者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分析研究,使之能够合理衔接,真正体现中高职教学资源整合,使人才培养体现系统性。
二、海南省中高职网络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对比分析
1.海南中高职网络技术专业基本情况
海南省目前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94所,在校生15.7万人[3],若按学制三年计算,每年毕业人数为5.2万人左右,这类中职学校大多设置了网络技术专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比如省商业学校、省高级技工学校的网络技术专业年招生人数在100―200人,中等规模学校的年招生人数在50人左右。海南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有11所,七所设置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两所设置了通信类专业,对其中六所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所做的数据搜集表明,近五年来,各校网络技术专业在校生人数大多在150―600人。
2. 中高职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比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中职和高职教育都要围绕经济需求和学生就业设置专业, 因此中高职培养目标针对的岗位或岗位群会出现相似的情况。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看,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品质,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硬件、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组建、维护的初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的业务流程、技能和方法,具备从事网络组建与管理等岗位(群)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能胜任计算机网络及相关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任务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二者的区别主要是技术人才的培养层次差异,即中职培养中初级专门人才与劳动者,高职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 职业发展能力较强;二是学生对前沿性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三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具有复合性。
3.中高职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对比
中高职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为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如何衔接好,对提高教学效益、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意义重大。我们选取两所中职学校和一所高职学校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的课程来对比分析。表1、表2分别是海南某技工学校(中职)、某商业学校(中专)和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文化课、专业基础与专业技术课的对比表。
对比发现,课程大多属于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课程,名称有所区别,层次有所提升,比如英语提升为大学英语。
对比分析表2中的中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与高职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发现二者课程重复现象比较严重,但并不说明课程设置不该如此,因为初级和中级网络专业技术人员应该经过这样的培养过程。对中职院校毕业生的调研发现,同样的课程,中职院校授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实际上较难达到职业资格认证的水平,而高职是基本可以达到。并且高职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有针对性的综合实战课程以及分模块的专业拓展课程,如网络组建模块开设CAD工程制图、客户关系管理,网站技术模块开设软件开发工具、网站建设等课程,选修课有调查与分析、网络编辑、电子商务座位等,而中职缺少这些拓展和选修内容。
从学科体系的角度看,同一专业的中职、高职课程很难避免重复,同一课程的具体内容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很大不同,所以避免课程内容重复的关键并不在于课程名称,而在于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4]。
三、中高职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策略
我们分析研究了部分发达国家中高职对接的情况,如德国职业教育是以双元制为基础,实施螺旋式循环上升的学制体系衔接和在课程上实行阶梯式综合性职业课程的中高职对接模式。日本实施推荐与选拔优秀职业高中毕业生进入国立高等职业专门院校的制度,高职专门学校开发出与职业高中教学内容相衔接的教学计划。美国的情形是不断修改衔接方案,在中职开设一些技术准备课程供上高职的学生选学,而且建立了以知识与职业技术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实用性,如开设应用科学、实用数学、工程技术等综合课程。英国中高职教学单元对接模式的具体做法是,把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统一制定成了教学单元的方法,避免了重复学习。
篇3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高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正面临一场机遇和挑战。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要解决方向问题,办出自己的特色是解决生存问题,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高职教育在技能培养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1 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是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应用越来越普及,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从网络施工人员到网络设计人员,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到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互通性,培养具有综合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信息社会的迫切需求。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培养市场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面临的一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是培养模式的关键。
2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技能培养没有侧重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到的行业和领域比较广,如网络产品的生产管理与销售、网络工程实施与监管、网络组建、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与管理、网络通讯设备的安装调试、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络安全的管理等,每一个领域都可以作为一个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甚至可以深入到行业内部再进行细化。由于高职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如果行业领域无法确定,专业定位过于宽泛,课程体系过大,技能培养就会没有侧重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犹如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学生在找工作时因为学无所专,出现什么都知道一点,对不会的东西畏惧,没有自信、茫然没有目标。
2.2 网络专业设置脱离实际,缺乏特色。
脱离实际一方面体现在脱离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体现在脱离市场变化,学习内容和技术的滞后。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竞争的压力与日俱增,各学校都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建设改革。有很多学校不顾自身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结果由于师资和实训条件跟不上,不但影响了教学效果,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与此同时,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长期拘泥于传统课程,仍沿用本科及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脱离岗位实际需要,没有高职特色,导致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
2.3 实训条件跟不上,不重视实践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强, 主要培养技工和技能型人才,实验实训条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如果没有大量软硬件的投入,改革和发展将是纸上谈兵。高职学校如果不能专注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实战经验的积累,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将无任何特长和优势可言。网络设备、软件的购买、更新和维护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学校如何解决这部分开支将是学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3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3.1 确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才培养首先要适应市场需求,以市场行业的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人才培养是否能满足社会需求,可以通过学生在对口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就业情况来衡量。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与研究型、工程设计型人才不同,这类人才与区域的市场、产业有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 其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各院校不能照搬照抄,盲目跟风。
3.1.1 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社会需求相结合、办出自己的特色,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存之道、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往往会借鉴学习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无一例外选择到示范性院校进行调研,但是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实力、政策支持、生源结构等都有所不同。目前高职高专的教育越来越依赖于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状态和产业结构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创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是发展的长远之计。
3.1.2 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以后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这是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如何确定培养的目标,如何去设置岗位,高职院校应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和人才流动的趋势,关注行业的发展,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及时以此为依据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同时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和严格的科学论证,获得市场需要人才的数量、规格,深入到企业,与工作在行业一线的专家进行讨论。在调研考察的过程中,要挖掘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优势、文化环境优势、经济产业优势和学校办学的特色,挖掘开发一种潜在的优势。
3.2 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主要的差异在于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要想实现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提高的学生的竞争力,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环境的建设。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与企业合作在基地的建设、运作模式和经费方面的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实训教师,实训基地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等问题,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进行深入、广泛的合作。高职院校的学生最终都将进入企业,因此学校与企业合作是必须的。从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师资培养,从企业文化学习到学生实习乃至最终的学生就业,学校都离不开企业。
另一种方式是输送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可就职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接纳的毕业生相对较少,而要求学生实际操作应变能力比较强,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选拔输送。在实习期间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IT人的工作和生活,锻炼与人合作交际的能力,为毕业后及时适应工作节奏和环境打下基础。实习环节对高职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选择多种途径进行实习实践锻炼,效果会更好。
3.3 让学生改变择业观念,注重提高综合素质。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中,我们可能更多会关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毕业生就业单位调查的信息表明,许多毕业生不屑于从基础工作做起、对专业技术工作无法胜任、缺乏与同事合作的团队精神,这些现状正是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体现。所以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仍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技术性的职业能力。只有综合素质比较高、适应能力比较强的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3.3.1 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在网络通讯技术升级换代频繁,高职学生仅仅依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领域就业工作,始终要保持一种开放学习的心态。在学校期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学习中一点一滴的启发和培养。掌握学习的方法能让学生终生受用。
3.3.2 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关注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同样要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找到有能力的人很重要,找到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更为重要。对工作认真负责、诚实、吃苦耐劳、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主要标准。职业技能的欠缺可以在短时间内培养提高,而一个人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贯穿。
3.3.3 与人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同事团结合作,对自己的成长和新环境适应起到重要作用。在校期间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外活动,利用假期和周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一方面锻炼自己的沟通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为以后更快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个传统学科,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进步,专业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如何科学定位,如何创办出自己的特色是改革的关键。始终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在注重学生技能、动手能力的锻炼的同时,注重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心理素质和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鲁志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2] 李圣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5,(35)
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的扩大,网络安全风险也变的非常严重和复杂。原先由单机安全事故引起的故障通过网络传给其他系统和主机,可造成大范围的瘫痪,再加上安全机制的缺乏和防护意识不强,网络风险日益加重。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使用者不同,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要求也就不同。例如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可能仅仅希望个人隐私或机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保护,避免被窃听、篡改和伪造;而网络提供商除了关心这些网络信息安全外,还要考虑如何应付突发的自然灾害、军事打击等对网络硬件的破坏,以及在网络出现异常时如何恢复网络通信,保持网络通信的连续性。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在网络上传输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致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遭到破坏,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人为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行为使得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缺陷及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TCP/IP的脆弱性;第二、网络结构的不安全性;第三、易被窃听;第四、缺乏安全意识。
二、几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1.防火墙(Fire Wall)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指网络之间通过预定义的安全策略,对内外网通信强制实施访问控制的安全应用措施。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由于它简单实用且透明度高,可以在不修改原有网络应用系统的情况下,达到一定的安全要求,所以被广泛使用。据预测近5年世界防火墙需求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74%。
目前,市场上防火墙产品很多,一些厂商还把防火墙技术并入其硬件产品中,即在其硬件产品中采取功能更加先进的安全防范机制。可以预见防火墙技术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防火墙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不可渗透。在过去的统计中曾遭受过黑客入侵的网络用户有三分之一是有防火墙保护的,也就是说要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还必须有其他一系列措施,例如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需要说明的是防火墙只能抵御来自外部网络的侵扰,而对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却无能为力。要保证企业内部网的安全,还需通过对内部网络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来实现。
2.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就是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从而隐藏信息内容,使非法用户无法获取信息、的真实内容的一种技术手段。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数据加密技术按作用不同可分为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匙管理技术4种。数据存储加密技术是以防止在存储环节上的数据失密为目的,可分为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两种;数据传输加密技术的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常用的有线路加密和端口加密两种方法;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的目的是对介入信息的传送、存取、处理人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达到保密的要求,系统通过对比验证对象输入的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参数,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数据加密在许多场合集中表现为密匙的应用,密匙管理技术事实上是为了数据使用方便。密匙的管理技术包括密匙的产生、分配保存、更换与销毁等各环节上的保密措施。
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加密来保障网络的安全可靠性,能够有效地防止机密信息的泄漏。另外,它也广泛地被应用于信息鉴别、数字签名等技术中,用来防止电子欺骗,这对信息处理系统的安全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系统容灾技术
一个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只有防范和检测措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灾难容忍和系统恢复能力。因为任何一种网络安全设施都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 一旦发生漏防漏检事件, 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此外,天灾人祸、不可抗力等所导致的事故也会对信息系统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这就要求即使发生系统灾难,也能快速地恢复系统和数据,才能完整地保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现阶段主要有基于数据备份和基于系统容错的系统容灾技术。数据备份是数据保护的最后屏障,不允许有任何闪失。但离线介质不能保证安全。数据容灾通过IP容灾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数据容灾使用两个存储器,在两者之间建立复制关系,一个放在本地,另一个放在异地。本地存储器供本地备份系统使用,异地容灾备份存储器实时复制本地备份存储器的关键数据。二者通过IP相连,构成完整的数据容灾系统,也能提供数据库容灾功能。
集群技术是一种系统级的系统容错技术,通过对系统的整体冗余和容错来解决系统任何部件失效而引起的系统死机和不可用问题。集群系统可以采用双机热备份、本地集群网络和异地集群网络等多种形式实现,分别提供不同的系统可用性和容灾性。其中异地集群网络的容灾性是最好的。存储、备份和容灾技术的充分结合,构成的数据存储系统,是数据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存储网络化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存储器,将越来越让位于一体化的多功能网络存储器。
4.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是自动检测远端或本地主机安全的技术,它查询TCP/IP各种服务的端口,并记录目标主机的响应,收集关于某些特定项目的有用信息。这项技术的具体实现就是安全扫描程序。扫描程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查出现存的安全脆弱点。扫描程序开发者利用可得到的攻击方法,并把它们集成到整个扫描中,扫描后以统计的格式输出,便于参考和分析 。
5.物理安全
为保证信息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还要防止系统信息在空间的扩散。通常是在物理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或干扰扩散出去的空间信号。为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在物理安全方面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产品保障方面:主要指产品采购、运输、安装等方面的安全措施。②运行安全方面:网络中的设备,特别是安全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能够从生成厂家或供货单位得到迅速的技术支持服务。对一些关键设备和系统,应设置备份系统。③防电磁辐射方面:所有重要的设备都需安装防电磁辐射产品,如辐射干扰机。④保安方面:主要是防盗、防火等,还包括网络系统所有网络设备、计算机、安全设备的安全防护。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个综合性和复杂性的问题。面对网络安全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整个社会越来越快的信息化进程,各种新技术将会不断出现和应用。
网络安全孕育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和其拥有的重要战略意义,相信未来网络安全技术将会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兴东, 胡华平, 况晓辉, 陈辉忠.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联动的研究与实现[ 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杨琼, 杨建华, 王习平, 马斌, 基于防火墙与入侵检测联动技术的系统设计《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 年07 期.
篇5
关键词:网络技术;计算机教学;应用
传统教学模式是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采取讲练分开模式,即理论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实验教学在中心机房进行,练习理论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利用网络技术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很难从技术手段上实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配置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系统的网络教学模式能在中心机房实现计算机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整合,理论教学与验教学讲练结合,将一次课要讲解的内容分成几个大块,然后通过网络教室演示其中的一块内容后,控制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练习时间一到,教师收回控制权,接着讲解下一块的内容。利用网络教室软件教师可以全方位监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操作学生机,从必要的课堂教学演示,到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都能有机融合在网络教室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与教师可以同时参与教学过程,但以学生练习为主体,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课上的内容,掌握各个实践环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拓展了教学的时空观,而且将学生从大量繁琐的基础性学习活动中解脱出来,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有效加强,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同步发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发性。
一、如何使网络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一)转变教师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存在“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认为传统方法已经过千锤百炼,而拒绝网络教学,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在这种传统的师生活动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利用网络教学,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消除教师对多媒体网络的广泛应用会替代自己或降低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的顾虑,要消除害怕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知识量的不足心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引入计算机网络教学,将教师讲述转变成多媒体的演示,师生间的口耳相传改换成网络上的信息交互,教学质量就可能提高。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而是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辅助者,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有利的学习情境,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要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已经习惯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习惯了是以教师为中心呈现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或机械练习的教学模式,而网络环境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因此,网络环境下得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有高度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了解计算机的运用,还要学会和他人共同协作,实现资源共享,这些问题都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篇6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对高校图书馆的藏书管理模式、信息资源结构等具有深刻影响。目前,图书馆的管理流程主要如图1所示。高校通过对各种资源进行分类,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促使高校图书馆有利于管理的同时,有助于满足读者的需求。由于性能的不同,图书馆互联网各组成构件各不相同。常见的图书馆互联网组成构件包括服务器、网卡、网络软件、网络互联设备、交换机工作或客户机以及后备电源等等。虽然图书馆互联网络的合成系统一致,但是其阅览室互联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图书馆的应用范围以及应用性能,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主要由电子阅览室子网、业务子网、远程查询系统构成。
通过业务子网,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业务管理和业务流程的管理。图书馆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可以有效的通过业务子网进行统计和控制。业务子网能够有效反映出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图书馆查询系统,学生可以查询图书在馆量、图书去向、以及学生个人借阅书籍等情况。查询系统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业务子网系统。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管理将学生的查询信息与业务子网相互连接,但是不利于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
2加强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有效措施
高校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师生对图书馆的应用。但是,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发挥给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为适应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管理能力,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工作水平。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管理。
2.1加强对网络硬件的管理
网络硬件是整个网络环境运行的基础。为提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管理,应加强对网络硬件的管理。首先,建设中心机房室内的环境。中心机房主要是为了存放网络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计算机系统,该位置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计算机系统和硬件设备对其存放的地方有一定的要求。为保证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时间,应当将其放置在温度较为适宜的环境中。机房内的环境统一为恒温。恒温系统有利于计算机运行的效果。机房内的恒温一般为20摄氏度左右,且该环境的湿度应保持在50%左右。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对机房内的环境实行实时监测,以保证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其次,建立中心机房的安全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关乎整个网络的运行。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前提就是机房的安全。机房的安全包括许多方面,对机房的维护需要从各方面着手。建立机房的安全系统将有助于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的进行。
2.2加强软件系统的维护管理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应用软件、计算机系统软件以及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对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中,应加强对网络系统中软件维护的管理。第一,应用软件。图书馆的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不仅让读者获取有效的信息资源,还有利于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有助于管理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该系统的运行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将数据库的设计、操作方法、功能设计以及运行环境运用得更为便利,根据用户选择的需要将其加以利用。第二,计算机系统软件。高校图书馆对数据和系统的要求较高,管理员在平时工作中在掌握软件应用技术的前提下,要熟练应用各种软件系统,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在工作中具体体现出来,使系统发挥其最大性能。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应时刻保持防患于未然的心态,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2.3应用ILAS实时分布式的数据管理系统
高校根据图书馆数据的特点设立专门的数据库管理,以LDBMS为常见。在网络上可以根据服务系统同时访问多台服务器。专门的服务器只针对同一特点的数据库进行存取。LDBMS系统主要由多个分类数据库组成。各个系统的参数都具有其不同的作用。为在操作过程中方便管理员的管理工作,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应当将所有的数据库应用在一台服务器中。分布式的管理系统容易出现各种不同情况的问题。为避免各种不利现象的出现,应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首先,应对数据进行优化和备份。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其数据信息包含大量书目、流通信息以及读者信息。这些数据一旦丢失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管理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处理。对数据进行备份,即使在硬件出现故障或者是网络系统被侵袭时,也可以很快恢复该类数据。其次,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措施的制定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在网络环境中,使用网络转换技术,将私有的IP地址转换为共有的IP地址,可以抵御外部网络的攻击。IP地址对整个网络的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应用ILAS实时分布式的系统时,隐藏局部网域,有助于整个网络的安全。
3结语
篇7
1 引言
信息内网的建设——建设一套与信息外网隔离的网络,作为信息化“SG186工程“业务应用承载网络和内部办公网络。并部署相应安全防范设备和措施,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避免可能的信息泄密、黑客、病毒等安全威胁。在工程项目的启动和实施中,需要客户启动项目开工的时间和实施环境。
⑴首先是各节点的的光缆布设好,并测通,本项由我学校负责光缆布放,需要客户各节点单位支持和协助;客户需要提供新设备安装位置和调试时间。
各节点负责本项目的技术人员的配合工作,才能满足信息内网系统集成建设的实施的条件和实施的环境,才能保证本项目的建设按照合同工期顺利完工。
⑵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此项工程的实施,我学校将会派出具有丰富实施经验技术人员及原厂商技术人员进驻现场,组织了一支高素质的工程专业人员队伍。
通过严密的组织部署和高水平的智能化技术以及科学的技术管理措施,严格按照有关系统集成工程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本项目合同中的各项任务。同时,希望客户领导及技术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2 实施方案
⑴实施组织框架;学校成立该项目实施的《超高压检修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项目管理部》,以下简称:项目管理部。⑵联络好各节点用户及技术人员,协调好各节点实施规划及时间安排。⑶根据工程项目实施各工序间的实施工期和进度。
分别组织和管理各项目的实施人员的安排,项目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分批进场实施。⑷客户方各节点负责本项目的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必须全程配合科益学校的项目实施,以便项目能更好、更快地开展。
3 项目实施内容
超高压检修中心计算机网络设备上架、安装调试。⑴设备确定安装位置、上架:满足实施条件后,与用户协商,确定检修中心计算机机房网络系统设备安装位置,上架安装;连接相关线缆。⑵超高压检修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自检及调试:
①检查设备线缆连接情况。
②通电自检。
③超高压检修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配置相关操作。
④测试并调通与省电力学校机房。
⑤测试并保证各地市内部能正常上网。
⑥配置相关功能,进行调试,记录数据。⑶测试及现场培训工作:
①搭建模拟测试环境,超高压检修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进行基本操作。
②检查超高压检修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配置及参数运行情况。
③保证测试的过程中,网络可以正常运作。
4 超高压检修中心计算机网络设备项目整体概况说明
⑴超高压检修中心计算机机房。检修中心计算机机房(1F)安装2台H3C 7506E交换机,做热备冗余,通过SDH设备链路通道连接超高压本部信息内网。IPS作为入侵防御系统,主要对内网各种服务器进行数据保护。
⑵网络建设拓扑图。根据超高压检修中心计算机内网网络系统集成系统这一目标而确定的信息系统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⑶网络方案部署架构说明。如上图所示,使用H3C7500系列交换和S5500、S3600系列交换来构成检修中心计算机内网网络结构,其中服务器区部署一台入侵防御系统,以保证内网服务器的数据安全。检修中心1F机房主核心交换设备通过单模光纤连接烽火SDH设备,通过SDH设备链路上连到超高压本部信息内网核心网络设备。实现两地数据通信。
1)在检修信息中心(1F)部署2台H3C7506E交换机,之间起VRRP协议,形成设备主备冗余。2)检修中心3F接入交换通过多模光纤双链路连接1F核心交换机,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其它楼栋接入交换机通过单模光纤双链路连接1F核心交换机。3)部署一台IPS保证内网服务器的安全。
在布置中要使用的一个协议VRRP优点,这个协议的特点如下:
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VRRP)是一种选择协议,它可以把一个虚拟路由器的责任动态分配到局域网上的VRRP路由器中的一台。控制虚拟路由器IP地址的VRRP路由器称为主路由器,它负责转发数据包到这些虚拟IP地址。一旦主路由器不可用,这种选择过程就提供了动态的故障转移机制,这就允许虚拟路由器的IP地址可以作为终端主机的默认第一跳路由器。使用 VRRP 的好处是有更高的默认路径的可用性而无需在每个终端主机上配置动态路由或路由发现协议
使用VRRP协议,不用改造目前的网络结构,最大限度保护了当前投资,只需最少的管理费用,却大大提升了网络性能,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1)链路。准备2对20米单模光纤跳线,从SDH设备光接口直连超高压本部信息内网核心网络设备光接口。
2)模块。由于超高压本部信息内网核心网络设备为CISCO,需要其单独的模块支持,所以需要增加两个CISCO-GLC-LH-SM光纤模块。
3)路由.在超高压本部信息内网核心网络设备上面添加到超高压检修中心网段的路由条目。使两地之间数据正常通信。
篇8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
[作者简介]李苏强(1979—),男,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江西南昌 331700)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以实现师资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是指学生入学后,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合作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自身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设计——项目化:采用基于协作的项目进行课程设计,针对一个课程组设计一个综合项目,知识点包含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再对课程分解出分项目,让知识点融于项目之中。通过再现项目,以案例驱动的模式实施教学,以较为完整的实训项目,尤其是综合实训项目,来提高和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2]。
课程组织——团队化:在项目化的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则通过听讲、小组讨论等途径,进行应用,可充分地质疑、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方法。
课程实施——生产化:课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采用课程与项目相融合,适当加大主干课程课时量,集中在实训室上课,模拟仿真环境,更加适合学生集中时间和精力完成作品。
课程评价——多元化:在课程“教、学、做”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种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采取“以证代考”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考证紧密结合起来,比赛成果和认证通过率都可以横向比较教学水平与效果,并籍此找出差距,调整教学。
二、课程体系构建方式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沿着职业分析—工作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的路径开发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面向岗位都以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和管理能力为核心技能。以企业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实行“企业+学校双主体”方式共建专业课程体系[3]。以行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打破学科体系界限,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坚持“职业能力,综合素养”并重的原则,改革基础理论课程教学,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案,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
三、以企业应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进“教产对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产对接”即教育与产业对接,包括专业对接地方产业及教学条件对接企业工作环境。“工学结合”是指学校和企业按照“课堂教学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评价人才。
1.教产对接
(1)专业对接地方产业。加强专业发展与地方产业发展结合的体制机制建设、合作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合作,有效推动宏观层面的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为主线的专业建设与改革,促进微观层面的多元课程改革的深入,该层面的对接以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在实训环节中,以校企共建的仿真实训室为基地;在顶岗实习环节,以合作企业为基地。
(2)教学条件对接企业工作环境。以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校企合作结合点,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软硬件要求来配置。如与上海大数集团共同搭建全国首个针对高职学生的企业项目承接虚拟仿真网络互动平台,模拟企业项目实训实习环境,演练项目技术经验,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线上线下的校企实时互动[4]。
2.工学结合
(1)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需求与市场调研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双方要共同协商制定培养目标,讨论并确立课程设置,特别是实践课的设置、学生教学实习的时间和内容、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内容以及学生就业渠道。
(2)校企共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外聘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的选聘;二是调整安排外聘教师教学内容与时间;三是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四是学生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的具体运作;五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等评价[5]。
(3)校企共同评价人才。建立校企联合管理、评价与考核机制。实行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企业专业人员与学校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评价方式由百分制考核改为以工作业绩综合评定为核心的校外顶岗实践成绩考核,针对学生的工作业绩、项目成果及工作表现,按校企共建的评价体系与标准进行综合考核。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并在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反馈信息基础上,建立社会综合评价系统,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6]。
四、教学手段
围绕“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多种教学手段(如图1所示),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开发为依托,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其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也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蒋洁.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
[2] 游贵荣.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8).
[3] 李志梅.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6).
[4]刘利强.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2).
篇9
【关键词】产教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
2019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了新一轮部署。方案中指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是专业课程,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重新审核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重新构建符合新产业发展、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学生适用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我们的迫切需求。
1课程体系重构依据
1.1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形势下,成立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导师共同组成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家委员会。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毕业生能力需求为本位,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依托合作企业,构建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的“双元”育人模式。遵循“理实结合、项目引入、术素共行、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线路。全面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2以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
典型工作任务是对每项工作的典型内容的一种反映,它反映了该项工作任务在专业领域里面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学生顶岗实习、教师跟岗实践、专家调研分析等多种方式,归纳整理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各岗位真实工作过程。分析各典型工作任务的特点和内容能更好地理清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2课程体系重构方法
2.1成立专业岗位能力调研小组
成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调研小组,重点针对湖北省内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企业及我校往届毕业生工作实际情况开展调研工作。调研相关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该岗位(群)所需的素质要求、技能要求、知识要求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内容。经过研讨和论证,确定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2.2确定工作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分析是指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2]。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最集中最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岗位,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管理、系统运维、系统集成、安全服务等四个基础职业岗位(群)。进一步对各职业岗位(群)所特有的工作任务、工作条件、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员工所应具备的基础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获得四个基础职业岗位(群)所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2.3确定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需要完成的工作项目及在完成工作项目中需要做的事情。在已确定的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的基础上,对各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基础要求等多种不同因素进行归类,得出各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行动领域。
2.4确定专业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是指学生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以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工作工程为导向的,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的内容或者课程。将归类得出的本专业的行动领域与学生系统学习的各内容/课程进行转置、匹配,获得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必须学习的专业学习领域。
2.5开展实践专家研讨会
人才培养最终服务于社会,需要与产业、行业、企业保持长期的对话与合作,并将合作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需要企业专家参与讨论,通过开展时间专家研讨会的形式,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到课程体系的构建到课程教学各环节的实施等每一个环节需经过企业专家进行讨论和论证,以充分保证重构后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发展性。
3课程体系实施与应用
3.1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教学由“教师为主体”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转变,改变传统的课程“满堂灌”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项目分析、任务驱动、案例演练、小组讨论等能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项目、实际工作过程、职业技能大赛、行业证书等方面进行融合,让专业教学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3.2重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基础。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标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为指导,为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对应的课程教学标准以及教学过程标准等。建立从学校、学院、专业、辅导员、班主任、学习小组长、学生家长以及企业八级联动教学质量督导评价体系,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导跟进、积极赶紧,以确保专业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
3.3创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变原有的教师为主体、期末试卷考评为主要依据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学生本人、小组成员以及企业专家纳入考核团队中;建立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将课堂参与度、团队研讨度、项目完成度、实践报告完成度等引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同时引入岗位工作过程评价标准,学生岗位能力及素质考核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多方位、多角度、全面考核学生课程学习情况、技能运用情况、素质养成情况。
篇10
关键词:职业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创新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职业高中属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也可以为社会提供具有高技术的专业人才。在网络大发展的环境下,职业高中网络技术教学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教学中从方式和手段等很多方面作出改变,促进教学在思路与方法等多方面的创新,并且通过教学课程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发展和社会人才的需求作出贡献。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在职业高中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基础
职业高中的学生基础不比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也比普通高中的学生要差一些,因此,也给教师的教学过程增加了难度。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数缺乏主动学习与探索的能力,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都很片面,在学习上没有计划和目标。此外,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强,素质能力偏弱,要想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十分有难度的,这也是导致很多教学过程中问题出现的主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教学理念
由于学校环境的关系,在职业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已经与时代脱节,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再适应现今时展的需要。也有很多教师一直秉承着教师是课堂主体的理念,在授课的过程中还是主要的讲解相关理念,实际应用与操作只是起着辅助的功能。从上述提到的职业高中教学理念的现状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变成了十分普通的理论课程,很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型人才,有时候在教学中教师的理念也很容易引发学生们的叛逆情绪,使学生们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大影,使职业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水平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提高。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在职业高中的创新
(一)深化创新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素质
现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在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前提下,职业高中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摆脱旧有的顽固理念,形成一种新的符合信息化社会与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加强学生们对教学的新认识,并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职业高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的新型模式,使学生们在学习中不仅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必修课的设置主要是学生必修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实际内容,加强课堂互动,吸引学生兴趣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部分;选修课的设置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们的信息素养为主,例如网络维护、程序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满足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增强同学们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思维被激活,实践能力与参与能力也就不断加强。此外,学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新型的多方面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从多个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检验学生们的能力。
(二)调整教学方案,创新教学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并不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这个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而言更加抽象,因此,就需要学生们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本学科要想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方案,创新教学课程体系,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就需要教师更加花费心思,设计出是职业高中教师和学生们都满意的教学课堂。教师在课堂过程中可以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案,比如:教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以后,就可以设计出与理论相对应的实际内容,加强学生们的动手与操作能力。学生们在机房操作老师布置的任务,既可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也可以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了解到计算机中真正的功能,也可以增强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应用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真正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也就是“学以致用”的能力。这门课程需要帮助学生们把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现实需要中,并且能够真正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是设置这门课程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职业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对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学校需要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总结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并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能够充分的融合在一起。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应用能力,不仅可以改变职业高中现有的教学状况,也能够为社会提供真正的实际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网络计算机科技人才的需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也是课堂教学作出的最新改变,也是适应新课改的新型教学战略,使教学越来越适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
三、总结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日益迅速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也变得更加重要。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属于职业高中中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追求社会发展脚步,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是必须采取的手段,同时还需要加强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推进。对此,需要教学工作者在创新教学形式时立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发展现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理念,采取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学生们的信息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明.计算机网络辅助职高生自主学习圆锥曲线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 上一篇: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
- 下一篇:人力资源专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