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EPC总包模式;建设企业;会计核算
一、前言
EPC是“设计、采购、施工”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EPC总承包模式是指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工作,并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交一个符合合同约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这种模式在当前的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它在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强化工程安全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EPC总包模式下的各个环节更为复杂,会计核算对整个承包项目的完成速度以及完成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而这种模式下的会计核算存在较大的税收风险,一旦操作失误,将会给建设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形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尽快找到解决会计核算中各种可能出现问题的方法,这就是现代EPC总包模式下的重要工作。
二、EPC总包模式下的建设企业会计核算现状
(一)涉及的法律法规复杂,不利于会计核算。由于EPC总包模式包含的三个环节:设计、采购、施工,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不同,尤其是在税收政策方面,每个环节、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习惯都不同,很可能出现遗漏现象,因此,建设企业的会计核算很容易因为触犯某项法律法规而受到处罚,增加企业进行其他会计业务的风险,不利于会计核算。
(二)建设企业间接接触各项施工会计数据,容易失真。建设企业将工程项目承包给总承包单位,只需要盯紧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工作量虽然减少很多,但是失去了从中把握会计数据的便利条件,各项会计核算数据在整个施工进度中几经周转,数据失真现象时有发生,给建设企业的会计核算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成为影响EPC总包模式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会计核算方法不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发展。EPC总包模式是现代工程施工建设中被普遍采用的模式,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然而建设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依然比较单一传统,不能适应现代复杂的工程建设的发展要求,出现会计核算过程繁琐复杂,导致会计核算结果与成本预算形成很大偏差,降低会计核算的效率。
三、提高EPC总包模式下建设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途径
(一)明确相关环节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首先,政府应该为EPC总承包模式下的会计核算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将其中的三个环节分开,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明确会计信息一旦发生问题应该如何惩罚,达到政策监督的目的。其次,聘用优秀、高端人才承担建设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此行业的准入门槛,为建设企业会计核算奠定人才基础,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对明确法律法规具有重要作用。
(二)建设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应加强与承包单位之间的沟通。建设企业作为业主,对建设工程各个环节的费用应该有全面的把握,尤其是资金流向方面,掌握全面的资金流向情况才能更好的把握整个工程的进度。为了提高两者之间的沟通质量,承包单位应该定期向建设单位汇报会计核算工作,形成详细的会计报表,确保真实有效。
(三)创新会计核算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越来越复杂,所涉及到的经济会计核算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存在预计总成本不准确,累计实际发生金额时也容易出现问题等,导致会计核算与实际发生的业务量有一定的偏差,会计信息不能做到准确完整的反映整个环节的成本费用情况,因此需要优化EPC总包模式下的会计核算方法。由于此模式下的工程建设是分阶段进行,各个环节会计业务的发生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优化创新会计核算方法很有必要,例如,将设备采购按建造合同完工百分比核算,这样可以在安装并构成工程实体的一部分时进行确认,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避免在最终的结果确认过程中出现问题却无从下手的状况,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四、总结
EPC总包模式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产生的,在整个工程项目过程中为建设企业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工程安全质量等作出了重要贡献。EPC总包模式下的建设企业会计核算对整个工程质量安全等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会计核算的质量受到更多不利条件的影响,会计数据失真现象不断发生,这就需要建设企业与总承包单位之间建立起密切、合法有效的沟通关系,采用创新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为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工程建设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改进策略
互联网时代推动物流的发展,物流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现实价值,也渐渐的成为公司企业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在物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其对公司价值的实现。那么,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问题,有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是本文将要讨论的内容。
一、企业物流中出现的成本核算问题
(一)物流成本会计核算范围不全
在互联网刺激下的物流产业中,有着物流内容复杂,物流范围广泛,成本核算项目繁多的特点。而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往往不能够照顾到所有方面,只是针对生产物流环节,运输物流环节,采购物流环节等进行物流核算。虽然以上三个环节涵盖大部分物流成本,但是,长期积累的企业内部物流成本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一般来说在企业内部物流成本有仓管物流成本,人员成本,逆向物流成本,折旧成本等等,这些成本通常不会被计入到物流成本核算的内容中。另外,还有其他诸如保险之类的物流成本的不计入,都使得企业在物流核算方面出现失真,这对于企业而言既不利于物流成本信息的真实统计,也不利于对于物流的合理管控,更甚者,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决策。
(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往往与其他成本会计核算相混淆
在目前另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在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常常混杂其他的成本会计核算。这一问题的出现其实也是由于物流的繁杂性与广泛性造成的,其他会计核算信息与物流核算信息的混杂会造成核算信息的混乱,这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与财务核对带来很多的障碍,不仅增加了相关信息获取的难度,而且降低信息获取的时效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于物流人员的费用结算混乱问题,在物流结算和行政结算两个方面同时囊括物流人员费用,这为企业对于物流方面的管理增加了难度。这也反映出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面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出现的问题。
(三)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体系
通过物流管理信息混乱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混淆两个方面都可以看出,在当前的企业物流管理中尚未建立完善的体系。没有相关的独立的物流管理机构对企业物流信息进行管理,机构的确实直接导致了物流信息被归类到其他部门进行处理分析,这不仅使得物流信息得不到系统的显示,及时的反映,也使得物流成本变得不够真实。虽然,在一些企业中对于物流信息有着专门的标准和核算机制,但是仍然没有对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做出相关的标准和模式。会计核算没有可参考的依据,核算过程思路混乱,相关工作没有专门的人才负责等等这些体系上的漏洞都是当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在企业中出现的问题。
二、成本会计核算的改进策略
通过对现有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核心内容是对物流成本所包含的详细项目进行细致的划分,通过设定明确标准防止物流成本信息出现失真,在执行上完善相关的物理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具体的操作如下:
(一)丰富内容机制
对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内容,在不断的探索中对于各种细分项目进行罗列,将物流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事件都作为物流成本核算的内容,进而建立出一个标准库,在每次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都比对标准库的项目,保证物流成本核算时的全面。在此基础上对于物流成本进行多级账户管理,例如一级账户为物流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在此大名目下在设立二级账户对于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进行细分,再设立三级账户对应着更加详细的物流成本项目。这两种相融合后形成的机制可以保证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时对于内容的全面和真实,也能够建立起符合本公司特点的物流成本核算标准。
(二)建议完善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物流在发展中渐渐的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所以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用其他部门的会计对于物流成本进行核算。为了满足日益繁多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为了保证物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公司应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对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提供一个专业的工作环境,并根据公司的要求设立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专项。在人员配置方面,应对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指派专门负责的会计,对于各种物流账目进行管理,并且不断的喜欢物流成本会核算算法。
三、结语
物流一直是各公司企业的重要做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流的内容和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但是过于快速的发展,也将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暴露了出来,诸如成本核算混淆,成本核算内容复杂等等。本文通过针对其暴露出来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对其内容和执行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浅薄的建议。但在深入的专业算法改进方面未做阐述。希望在今后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公司创造更加巨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永兰,贾思媛.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及改进策略[J].财会月刊,2010 (23):18-22.
[2]张妍.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及改进策略探讨[J].全国商情 ,2016(28):27-30.
篇3
关键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方法
一方面,我们了解到会计核算是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贯穿于全过程的基本职能之一,又称作反映职能。货币是它的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是它的三个环节。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清楚物流成本核算的定义,物流成本核算是根据企业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采用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通过一系列物流费用的汇集与分配,从而计算出各物流环节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物流会计核算同样要遵循一般会计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物流成本核算在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的加强,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技术的革新,物流效益的增加以及物流成本的节约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包括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不清晰,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不明确,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范围、内容不全面,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不合理等。接下来本文将逐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讨论。
一、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必须明确
物流成本核算是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全面系统的计算,准确表现出物流成本的大小以便控制,从而提供给企业管理者更加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以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也能促进企业内部认识到物流重要性。计算出具体物流活动的成本,提供给决策者比较准确的物流信息,反映出物流活动所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住物流成本的构成,为物流运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不同物流部门的成本分析,反映各部门的业绩,以此促进各部门优化物流方式,提高物流效益和业绩。通过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成本的分析和分解核算,为物流服务收费水平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针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成本需求制定不同的计划,有利于优化对客户需求的管理。按照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计算本期物流实际成本,评价物流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从而得出员工的工作绩效。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可以计算出物流成本在本期与上期以及每个环节的同比差异,弄清产生差异的原因,择优弃劣,促进物流成本管理的提高,为企业年终的绩效考核的时候提供部分依据。
二、保证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的正确性
为了给企业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必须明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反映和记录着物流成本信息。一般物流成本的核算有按支付形态、功能计算物、适用对象、物流作业四种方法。另外还有一种隐性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它包括标准成本制订、隐性物流成本的计算与账务处理三方面。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完善,需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明确物流成本项目,确定企业物流成本不同级别的具体核算项目,它的参考依据就是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但是所确定的物流成本核算项目必须能够全面的反映本企业物流业务所发生所有的成本费用。其次,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物流成本项目,根据物流成本项目核算管理的需要,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会计账簿以及会计凭证。一般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选择采用单轨制或是双轨制两种模式,通过对自身的管理水平、企业员工的素质、会计基础工作的高低等多方面的考虑,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模式。最终,根据所得出的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真正目的在于编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物流成本信息,给予企业管理决策者以决策依据。
三、全面完善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范围、内容
目前,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范围、内容不全面,过于狭隘的局限于财务会计的范围。只涉及着部分的物流信息,传统的成本计算法造成了所谓的“物流费用冰山说”。在核算内容方面不但异常混乱,而且非常不全面,在企业设定的会计科目中,在成本核算的时候只是在支付企业外部的物流运输成本、企业物流仓储成本、物流采购成本等方面进行核算,而忽视了甚至没有列入成本核算的企业内部的其他物流成本的核算,实际上计算的这些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一角,而隐藏起来的部分却包含了很大的物流成本。这就使得最后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失去了客观性和真实性,最终会影响企业物流管理者对下一步的物流成本预支作出正确的决策。企业想要提高物流成本核算效益,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全面的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制度,全面完善会计核算的内容,做到面面俱到,拒绝疏漏和死角,扩大会计核算范围,扩大会计核算的深度和广度,保证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全面性。实际工作中应该特别注意除去浮在水面的一角冰山之外的,隐藏于水面之下的物流成本,避免疏漏,因小失大,影响企业管理者作出下一步的物流成本预算。
四、合理规范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标准
现阶段,由于我国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各大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不得不依据本企业自我的理解和分类进行会计核算,导致各企业间无法进行比较、借鉴和相互促进,致使我国的物流没有办法统一稳定的发展,最终影响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因此,国家政府在当前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标准。只有统一了会计核算标准,才能使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时,少走弯路,减少方向性的错误,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促进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在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企业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大。想要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抓住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和技术保障,选择合适的核算模式,保证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企业物流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慧,朱俊莹,王燕.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2,01:179-181.
[2]方桂萍.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及改进探讨[J].中国商贸,2012,11:163-164.
篇4
【关键词】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特色
为了促进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顺利M行,必须针对当前企业会计核算特色进行分析,以完善当前会计核算制度,适应改革开放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一、商品流通会计核算的发展
对于商品流通会计来说,其核心业务便是商品流通业务,主要包含商品的购进、销售以及储存三个部分。相比于其它行业,商品流通企业的特点在于:商品的购销是其主要的经营内容,而商品的生产则在这个过程中被忽略了。另外,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商品占据的比例非常大,企业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以商品管理为重点,与此同时,商品流通企业中资金的流通轨迹通常是从货币到商品,再从商品到货币。在企业财务会计体系中,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与所有会计一样,都拥有对企业资金的核算与监督职能,但不同的是,商品流通会计主要针对的是商品流通业务,在核算过程中侧重的管理方法也与其他会计存在差异。
二、会计核算的原则
商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与其它行业企业相比,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商品购销;二是资金运动的轨迹是“货币一商品一货币”;三是商品存货在商品流通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是企业核算和管理的重点内容。正是由于这三个特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核算重点和管理方法与其它行业不同:
(一)进货费用的处理原则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进货费用,可以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销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未销商品的进货费用转入“库存商品”的期末结存成本,下月初再转回。至于金额较小的进货费用,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销售费用。
实务工作中,商品流通企业又分为了商品零售企业和批发企业。商品零售企业一般经营的商品的数量较多,比如说家乐福、屈臣氏等连锁企业,而且经常同批购进多种商品,可以将采购进货费用直接摊入采购成本,也可以先归集进货费用,期末再分配进行处理,这样既节约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又简化了会计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批发企业的主要业务是在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商品零售企业之间组织批发商品流转,这种业务往往是跨地、跨行业的,因此具有交易次数少、交易金额大、异地交易占总交易的比重大等特点,因此批发企业的采购进货费用直接摊入采购成本比较常见
(二)存货核算方法独特
实务工作中,制造业企业对于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发出存货时,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多种方法供企业选择,而核算方法的选择会影响产品成本的计算。根据商品流通企业的特点,可供商品流通企业选择的存货核算方法主要有四种:进价金额核算法、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售价金额核算法和数量售价核算法。一般来说,经营鲜活商品的零售企业较多采用进价金额法核算,也就是说,库存商品的总账和明细账均按进价金额记账,已销售商品的数量通过实地盘存制来计算。大中型批发企业一般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法核算,也就是对库存商品以实物数量和进价金额两种计量单位来记账。综合性的零售企业一般采用售价金额法核算,即按照售价金额来记录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动情况,小型批发企业和专业性的零售企业一般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法核算,同时用实物数量和售价两种计量单位来对商品的增加减少和结存情况进行记录。
三、新时期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色
近年来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导致一大批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尤其是网络型零售业的大量涌现。它们有的依托原有的实体商城而建立起网上商城,例如,国内几大电器零售商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纷纷进军网上商城。有的完全不依托实体商业,例如,当当网商城、新蛋网等有特色的网上商城。还有的是联合实体商业而进行团购商品销售业务的团购网站,例如拉手网、乐团儿等。快速增长的网络消费市场成为零售业中无法忽视的一部分,网上商品购销已成为一大流行趋势。这些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也体现其特色。
(一)针对现实特点新设一些有特色的明细账户或费用专栏
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针对其商品流通业务的现实特点新设一有特色的明细账户,主要表现在: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购销业务多通过支付宝等网上结算手段进行结算,一方面,企业货币资金核算时应在“银行存款”或“其它货币资金”下专设一明细账户支付宝存款,另一方面,由于支付宝结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手续费问题,所以“财务费用”下应专设一费用专栏即网上结算手续费。
网上商城与传统实体商业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费用要素,可以在实际发生时计入相对应的成本费用账户,如在“销售费用”下根据实际专设网络广告费、信息传递费、物流配送费等费用专栏。
(二)电子原始凭证的广泛使用
在传统的实体商业中,原始凭证主要表现为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纸介质原始单据,经过经办人员签字盖章后作为正式原始会计凭证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网上商城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电子原始凭证,比如电子订单,电子配送物流单据,电子确认收货单,支付宝账户等网上收付款凭证等。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做法是会计人员将收到的电子原始凭证打印下来,再像处理纸质原始凭证那样签字、盖章、保存,再编制记账凭证,最后录入会计信息系统。
结论
综上所述,在商品流通行业中,会计核算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是依照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制定的,己经越来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对商品流通行业中的会计核算进行改革,包括内容结构、相关科目、流通费用、销售折扣、利润分配以及会计报表等方面,为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简介:黄爱华(1982-),女,汉,衡阳技师学院,大学本科,管理学士,讲师,主要从事会计专业教学。
篇5
【关键词】 集中核算; 数据中心; 凭证协同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整个公司建立统一的账套,作为一个会计实体,依据统一规范的核算标准实现一级核算,对各项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其核心特征是“集中”,主要体现为会计核算机构和会计核算数据两个角度的集中,是一种新型的会计管理模式,其有效实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产生原因与实现方式
(一)会计集中核算产生的根源
集团公司传统会计核算方式是各单位独立设置会计账套,各自按照自己的特点组织会计核算,定期向上级单位报送报表数据,上级单位根据下级单位报表数据采取以表汇表的方式进一步加工生成合并报表,再进一步上报。这种分散核算模式对集团内单位的会计核算给予了较大的自由空间,但具有诸多弊端如上级单位难以掌握公司完整的会计信息;管理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的会计信息延迟;核算口径不统一,造成的合并报表可比性不强,不利于对外信息的披露;各个单位独立管理账务,容易产生舞弊漏洞。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实施财务集约管理,发挥集团优势成为众多集团公司的战略选择。集约管理环境下的财务工作已经不仅仅限于日常的会计处理,也不满足于定期的会计数据查询,而是需要对集团账务数据实时监控和查询,并要求在新的集团信息化技术平台上能够实现面向决策的跨账簿、跨企业,多维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因此对集团公司而言,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是当前国内外竞争环境下,企业集团强化财务集中管理的客观需求。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方式
在实现方式方面,集团公司会计核算机构的“集中”普遍是通过成立会计核算中心的方式实现,由集团公司分级设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将下属单位(包括子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等)的会计核算业务纳入集团核算中心统一管理。从本质上讲,就是核算中心承担了下属单位的“记账”业务,下属单位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真正分离,如平安保险公司已实现一级集中,各地分子公司将原始凭证扫描或传真件发送至总部一级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进行账务处理。当然,现实中由于不同企业集团实际情况不同,会计核算组织机构撤并集中的程度往往也有所差异。
会计核算数据的“集中”往往是伴随着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得以实现的,主要是以数据中心为依托,借助大型管理软件如ERP系统,集中统一部署账务体系和会计主体组织架构,所属各单位实施远程登录、在线操作,账务信息由前端业务数据实时集成生成,内部交易凭证协同生成,数据流跨部门横向有机贯通。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后,上级单位可以借助信息系统在线稽核、调阅所属单位的凭证、账簿、资产卡片等财务基础信息,实时掌握基层单位经营管理最新情况,实现公司系统各单位数据实时同步、共享。目前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如建设银行等企业已经较早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数据的一级部署,各级分子公司均通过客户端远程访问一级数据中心查看本单位数据。
二、会计集中核算对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奠定了企业集团集约管理基础,增强了集团总部的管控能力
在会计集中核算前提下,集团内部各企业账务由总部集中管理,集团各单位处于集团公司总部的全面控制之下,减少了中间层次,能对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利于信息的及时传递,使管理层实实在在地全面掌握企业情况成为可能,为集团财务集约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管理基础。
(二)多维立体信息查询,有利于集团内各级单位财务决策支持能力的快速提升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后,各级次、各口径的账务汇总数据均可以在总部直接取得,自动生成各口径的主要报表,信息汇总速度大大加快,大大减少了基层单位上报数据的负担,同时各级合并报表数据可逆向穿透到最底层的凭证数据,为开展信息深加工和支持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有利于企业财务监督重心由事后向事前转移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后,一方面业务信息传递环环无缝对接,财务环节风险发生概率大幅下降。由于账务由前端部门发起的业务数据自动生成,财务人员不能直接手工做账,既规避了财务人员入账失误造成的财务与业务信息不一致情况发生,也防止了财务人员违法、违纪操作的风险,财务环节监管空间大幅缩小。另一方面业务过程信息可方便查询,财务监督向前端业务环节自然延伸,在集团信息化条件下,财务核算已成为企业业务流程中的一环,由财务凭证借助系统可以方便向前追溯原始信息如领用材料的出库时间、入库时间、材料价格、数量、合同、计划批次等等,推动了企业内外部财务监管工作方式由集中财务条线“会战”的结果导向模式向“过程导向”的监管模式转变,财务末端环节承受监管压力过大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四)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有利于强化预算控制力度
借助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把各个单位的预算指标纳入核算系统,企业可以严格地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避免各单位成本超预算的情况。如国家电网公司通过ERP系统将成本、工程类业务的核算与预算相结合,超预算便无法进入项目成本;中石油实行的报销管理系统,在年初根据预算情况,设定预警线,当费用超预算时,系统将会自动拒绝报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超支情况,也可以引起各单位领导对预算的高度重视,预算的管控效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集团公司实施会计集中核算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最高领导层的支持和重视,是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必要前提
现代企业集团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核心载体往往是面向决策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不单纯是一种技术工作,需要相关强制性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同时具体实施中常常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或者优化,涉及集团公司的主要部门、环节和人员,这就要进行部分权力重新配置和分配,没有最高领导层的支持这些是难以做到的。
(二)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管理是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成功实施的必要保障
会计集中核算要求整个集团公司作为一个会计实体管理,依据统一规范的核算标准实现一级核算,由于基础账务数据多由前端业务数据集成而来,财务环节作为业务流程的末端,前端每一环节出现故障对最终财务信息的生成均会产生重要影响,这就客观上对企业各项业务流程提出了标准统一的管理要求,因而,对于管理方式迥异,需要改变持续多年来旧的管理习惯的传统集团公司而言,一套基于业务流程的标准管理制度至关重要。标准流程制定过程中,可通过《工作界面管理接口梳理矩阵表》列出每一项管理标准、每一项专业管理流程中与本部室岗位接口、上级单位接口、公司本部室接口和基层单位接口,组织对管理标准中接口职责一一讨论并达成一致,不仅梳理接口责任,同时在管理标准中规定上下环节之间的“接口条件”,即干到什么程度才能传给下一个环节,下一个环节接收时要满足这些条件才能接收,实现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做一样的事,得到相同的结果。
(三)科学的信息化实施规划是会计集中核算实施成败的关键
信息化是实现会计集中核算的核心手段,一套科学的信息化实施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的制定过程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流程、人员素质乃至人的习惯思维模式等一系列政治和人文环境。事实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多数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人员行为规范和习惯思维模式与国外十分不同。因此直接照搬或简单模仿国外已经成熟的管理信息系统,很难达到同样的管理效果,事实证明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定位需要与实施环境即管理基础和技术基础相匹配,这就是说企业在制定信息化实施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环境全面评估,并将其作为选择信息化产品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制定财务信息化规划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企业实际业务进行有效结合也至关重要,在实施信息化项目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还要着重考虑业务的可行性,一旦信息化规划的定位脱离了企业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就会造成企业信息化成为无源之水,导致项目最终失败。
(四)企业内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系统长期稳定运转的支撑
实际上,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企业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建立起满足企业现在和以后所有需求的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实践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信息系统的发展,而随着信息系统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结构和人才构成也需随之更新。因此,长期来看,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决定信息系统执行效率和效果的决定性因素,科学制定和执行信息化人才的发展计划,尽量延长原有信息化人才的劳动周期和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培养是企业集团会计集中核算信息系统长期稳定运转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周南,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J].财务与会计,2008(3):2-4.
[2] 杨周南.我国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8(5):1-4.
[3] 张雷.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及管理机制探讨[J].当代财经,2004(4):2-5.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形式影响
在会计核算处理过程中,账簿组织和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技术组织方式,称为账务处理程序或者会计核算形式。账簿组织是指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及其相互关系;记账程序是指从审核、整理原始凭证开始,到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以及编制会计报表为止的一系列顺序和方法。
不同的企事业单位,采用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各种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因此在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下,账簿组织是账务处理程序的核心。
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汇总表(或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和业务量大小选择适当的账务处理程序。
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缺点集中体现在:处理环节多,处理内容分散;处理流程重复,数据核对工作复杂;处理周期长,信息传递、反馈慢,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电算化会计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手段的局限性所致。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上述这些具体会计核算形式的客观限制条件不复存在。账簿组织不再是账务处理程序的核心,会计核算形式从程序设计角度考虑也只需要采用一种就可满足数据处理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簿组合体系虚拟化
1.无纸化使账薄可以脱离纸质载体而存在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会计处理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核心问题就是账簿组织问题。手工会计离开账簿,其会计报表的编制便成无本之木。簿籍只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基本概念。但账户完全可以脱离账簿而存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账户记录与纸介质呈现出分离的趋势,纸介质不再是账户分类和汇总数据的惟一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完全可以不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载体。既然账户记录可以完全与纸张分离,那么手工会计中关于账簿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
2.电算会计系统的虚拟载体使得账簿可以以文件格式存在,也可以根本就不存在。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拟”的。所谓“虚拟”,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真正的账簿文件,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发生额和余额可以通过运算即时得到。
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会计凭证数据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所以从理论上说,保留了会计凭证数据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传统会计账薄在电算化系统中不再存在,其本质是虚拟的。
二、记账过程虚拟化
登记账簿,是手工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会计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密不可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打上了“记账”的烙印。所以,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似乎成了会计的代名词。
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当然不排除程序设计允许独立的账簿数据库文件存在。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
三、对账环节不复存在
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
我们知道,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账表一定是相符的。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会计软件中即使设置了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会为了对账。因为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并不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诸多财务软件设置的对账功能也仅仅是为了迎合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下会计人员的应用习惯,实质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四、账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流程,简单地说就是:凭证一账簿一报表。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在填制凭证以后的阶段,要登记账簿直至会计报表,必须经过填制凭证、过账、结账、试算平衡、对账等诸多程序。
在电算化系统中,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首先将分散于手工会计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此后的各种数据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按照会计软件的要求自动完成,不受人工干预。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环节都在机内自动处理,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所有的数据都来源于凭证)、数据共享(账簿报表甚至分析表都可以使用凭证中数据)。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
因此,在手工会计核算中非常费时、费力和繁琐的工作,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变成了简单的操作指令。过去繁杂的填制凭证、记账、编表等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入人员进行操作就可以了。因此,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已没有必要,可以采用一种统一的会计核算形式,这就为实现电算化系统中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化提供了前提。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形式的影响是深刻的,我们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会计核算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重新构造会计核算模式,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M].北京:财会出版社,2003
[2]刘语成: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3]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艾文国:会计电算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7
[关键词]基本建设单位;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收付
[中图分类号]F8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159-02
作者简介:彭静(1983-),女,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学。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关系
(一)二者之间的联系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财政部门成立核算中心,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是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制改革形式。国库集中收付制是指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上,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办法。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是两项不同的改革,它们之间有许多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两者改革的主体都是财政部门,两项改革的目的基本一致,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其次,二者都要取消单位账户,建立单一账户体系,并且其改革环节体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第三,都不改变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二)二者之间的区别
1核算主体不同 。
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核算主体是以财政资金为核心的财政部门,表现为以政府会计为主体。主体没变,没有代替单位会计。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尽管单位没有会计,其核算由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资金的“三权”没有改变,主体依然是单位,只是财政部门记账。
2账户设置不同 。
国库集中收付是通过设立零余额账户实现财政资金从国库直接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不经过中间环节,不在任何账户上停留;会计集中核算是通过在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设立过渡性账户的方式,财政资金先拨付到过渡性账户上,待预算单位用款时,再从过渡性账户上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中间环节。
3财政资金停留的位置不同 。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情况下,预算单位未用款时,财政资金始终停留在国库单一账户,增强了财政调度资金的能力;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情况下,预算单位未用款时,财政资金停留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过渡性账户上,在一定程度上肢解了财政资金。
4财政监督的范围和侧重点不同 。
会计集中核算制仅对财政资金支出的规范性进行集中核算、反映和监督,监督的侧重点实际上是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事后监督;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则是对整个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控制,监督的侧重点是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
5机构设置不同 。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通过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来统一组织核算和监督;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则是通过在财政部门设立财政国库执行机构,即国库收付中心来担负财政国库资金收付和监督的重要职责。
二、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融合的现状
(一)核算中心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
部分单位领导认为设立核算中心只是专职办理会计核算业务,单位拥有资金使用权、财务自,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甚至有些单位领导采取各种干预手段,影响着会计核算的独立性和正常运作。核算中心只是在为单位记账,只对原始票据的合法有效性负责,至于相应交易的合规合法性则无法保证。
(二)监督主体职能弱化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作为“局外人”,对一些单位的经济活动不甚明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相分离,既不参与单位的经济活动,又不全程履行监督职能。只是将单据结算、资金划转、记账等工作进行了集中核算,而对单位的货币资金、各种实物资产却由于其局限性无法纳入其中管理,势必造成账目与实物管理相脱节。核算中心只流于报账形式,对不符合规定票据无处罚权,只能按相关政策予以拒付,使核算中心处理账务困难,容易留下账务漏洞,无法真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支出标准制定相对滞后,执行中问题较为突出
各建设单位的工程成本核算对象不同,会计科目名称、代码的使用不统一,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关性、可靠性和会计报表汇总与分析。现行的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只规定了建设单位管理费列支的范围,但对建设单位管理费、业务招待费提取的具体标准不明确,使集中核算实际操作难度大,财务人员难以把握列支的幅度。并且费用缺乏相关支出标准和依据,致使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尺度难以把握,成为制约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健康发展的难点。
(四)国有资产管理困难
由于基本建设涉及面广,内外关系复杂,基本建设过程具有长期性、流动性和连续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国有基建单位财务的特殊性。实行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根据支出票据登记单位固定资产,而资产仍由各单位保管、使用,资产的增减完全由单位报账员结账,核算中心未参与管理很容易造成账实不符,资产流失。
(五)资金运作出现问题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于单位账务的集中管理和银行账户的统一开设,财政资金分散支付的多环节拨付、多户头存放,必然形成国库资金的大量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也容易形成财政资金的截留和挪用。从各核算单位财务情况汇总中得到的信息表明,预算单位沉淀了大量的财政性资金,同时财政总预算会计却遇到了国库资金不足,难以调度的困难。
三、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促进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融合的基本措施
(一)强化预算管理
细化预算编制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提和基础,部门预算是基础,政府采购、工资统发是国库集中收付的两种形式。当前要在加快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体系科学化基础上,全面推进部门预算。一是正确合理设置会计科目是组织国有基建单位集中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分类、分档制定预算定额标准,制定统一、可行的经费开支标准,实行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相分离。建议不同类型建设工程项目依其性质、投资额、管理方式确定建设单位管理费、业务接待费的提取标准、使用范围,每年由基建主管部门(基建处)按建设工程项目以预算形式下达,使核算中心对基建成本控制有章可循;二是细化预算编制内容,会计科目的设置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建设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建议纳入中心核算的工程成本核算对象要统一口径,会计核算中心设置一级会计科目、科目编号要严格与财政部颁布的《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相一致,以保持会计核算口径的一致,为汇总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可靠的依据,全面实行政府采购预算和基本建设项目预算;三是规范预算编制程序,改革人大预算批复时间,增强预算编制可操作性。
(二)促进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支付的统一
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改革的重要举措。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存放在国库,减少了库外资金的无效运转,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两者相结合,解决了国库、专业银行的频繁资金划转、结算和对账问题,还将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对单位收支情况的全面了解。
(三)建立会计业务决策者与执行者相分离的管理体制,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建立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分离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编制部门只负责编制预算和追加,不管执行,集中精力早编、细编预算;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作为预算执行部门要按照预算计划负责具体执行,两者各司其职。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把会计的监督职能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四)完善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
随着改革的深入,现行规章制度难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财政部门应加快完善有关基建财务制度,如《基建单位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办事程序》《基建单位日常经费开支标准管理办法》《基建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等项制度,使核算中心的财务管理能按照制度执行。规范有关基建单位特殊的会计凭证:《拆迁户补偿明细单》《征地明细单》《工程价款结算单》等。这是目前国有基建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进一步完善现行预算、金库、会计、核算等一系列法规制度。
篇8
关键词:自动化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成本管理
一、自动化工程项目的特点
自动化工程项目企业有着与传统工业企业和一般高新技术企业所不同的特点,自动化工程产业相比其他产业来说是一个比较新型的产业,它具有综合性、积累性、技术含量高、生产链条长、需要一定的资金基础等特点。在自动化工程项目的运营过程中,不能直接套用传统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模式,而是需要在借鉴传统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同时结合自动化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应用。
二、自动化工程项目中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所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自动化工程项目企业发展较快,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旧有的思维层次中,与国外先进企业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无法发挥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应有作用,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成本管理不够完善
由于自动化企业的生产链条较长,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多个生产循环,前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料,人工费与材料费、直接与间接制造费共同构成工程项目的生产成本,因此对于生产的成本管理也就格外重要。而目前很多自动化企业所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还比较简单,大多采用原料费与人工费相加、工程造价与工程进度来进行简单的成本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计算方法很容易造成工程项目的管理混乱,很难形成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更无法根据各个工程项目的特点来制定具体的成本管理办法。在生产后期由于各个环节之间的成本计算不够清晰明确,往往会造成对于成本超支结余的项目无法做出有效的分析,也就无法为下一步的工程生产做出成本管理方面的建议。
2、财务管理存在局限性
在目前的自动化工程企业中,虽然大多数企业都能制定专门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具体规定和实际执行中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以月为单位进行管理和核算,每个月末提供该月的成本支出和资金流量,由决策者根据此信息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而在自动化工程中,由于生产链较长、生产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快速而即时的财务信息反馈,在这种情况下,每月一次的财务信息报告就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如果直到月末或者生产项目完结之后才能得到相应的财务信息报告,对于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就已经迟了。因此,在自动化工程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跟上工程项目的节奏,缩短财务信息报告的周期。
3、会计核算有所脱节
在自动化工程企业的会计核算中,由于自动化企业的生产环节多、生产周期长,财务信息的反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会计核算的难度较大,账面信息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出现一些差别。加上自动化生产中的成本计算比较复杂,导致会计核算中的成本具有不确定性,核算结果不够准确,往往只能得到一个笼统的总成本数据,这样的成本数据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并不大。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现行的会计核算主要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来报告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本和现金流量,这种报告往往是提供给外部的,而并非是企业自身的需要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汇总,这就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与企业本身的财务需求产生脱节。
三、如何改善自动化工程项目中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
1、采用适合自动化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方法
在自动化企业中,工程项目的生产链条较长,生产过程中会包括若干个生产环节以及不同的生产模式。对于这种多个生产环节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生产链,采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核算方法显然是不适合的。在自动化企业中,可以将成本管理根据生产环节的数量和类型分为独立的几段,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中采用独立的成本管理核算,最后将各个成本管理的结果相结合,得出总体的数据。如在基础产品的生产环节中,可以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进行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成本费用构成与传统工业产品成本费用结构比相似,对成本控制主要采用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费用预算管理,成本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实际与标准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考核,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成本费用的主要途径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耗、提高产品成品率等等。而在产品装配调整的环节中,则可以采用与工程施工企业相类似的成本核算模式,将之前环节中生产的产品作为此环节的原料,和人工费、制造费一起构成此环节内的成本,通过合理的分配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来实现此环节中的成本控制。采用这种方式,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使用不同的成本管理办法,最后再将数据加以综合分析,使总体的生产成本更接近实际,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数据。
2、从整体生产链上对财务管理进行完善
自动化工程的生产链较长,要想保证财务管理的完善,需要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都能得到及时而迅速的财务反馈。这就需要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生产业务相结合,让企业全员参与到财务管理中来。企业的全部经营业绩是靠一个个自动化系统工程项目汇总组成,所以必须关注每个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过程控制,注重项目进度、质量、成本之间的平衡。自动化工程项目企业往往呈现出利用指标偏低、企业的预收账款高、销售毛利率较高、随产品研发投入的周期变化净利润波动的特点。针对此特点,企业应当在各项目投标期要注意发标项目资金来源,对企业自筹资金的项目要注意企业的信用情况,在资产管理上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排在首位。由于工程项目的生产周期长、涉及行业多、用户分散、区域广,所以对于资金管理的要求很高,为了有效地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经理应当及时利用财务信息,以周甚至以天为单位进行财务信息的反馈与总结。
3、采用灵活性和效率性的会计核算方式
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是要依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进行记录、核算和报告,给外界提供一个财务方面的参考信息。而对企业内部而言,这种模式就有些滞后了。对于自动化工程项目这种需要迅速得到财务信息反馈的企业而言,可以在企业内部采用一套独立的会计核算方式,采用更为灵活的核算方式和分析方法,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进行财务数据的记录、分析、汇总。其目的是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数据,高效率地收集财务信息,根据管理者和的决策需求制定数据收集的形式、范围、方法,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梅君.自动化系统生产企业会计核算特点[J].自动化博览,2005;22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129-03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事项,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计算和分析,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一系列内部管理所需的会计资料,同时渗透到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经济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是为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项会计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力量迅速壮大。在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生存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不规范问题日益突出,诸如财会人员不固定、兼职会计多、会计人员随意编制会计科目或混淆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费用分摊混乱、违背会计原则等乱象纷呈。一些中小企业偷税漏税问题频频发生,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也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损失。因此,为了企业的发展,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已非常必要。
1.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会计工作
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文化程度较低,管理水平不上档次,缺乏法律意识和国家观念,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无法对财务工作给予正确指导和有效监督,更没有意识到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许多企业的会计核算根本没有起到应有作用,还停留在敷衍应付状态,致使会计核算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另外,一些企业的领导不按会计法规办事,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横加干涉,致使财务人员无法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独立性遭到破坏,造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有的管理者为了达到偷漏税等不法目的,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这就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预测和企业会计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会计基础工作环节薄弱
许多中小企业对于会计管理电脑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不够,特别是电脑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器的设备建设不足,电脑终端的保密性也不足。有的小企业没有使用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财务管理上比较混乱,账本存放位置的安全性也比较差,出现了许多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员安排不合理。企业在设计会计部门时对岗位、人员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部门内部的分工不明确,责任没落实,严重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展开。二是财务管理制度和程序不规范。企业账目建立混乱、会计违规操作现象甚为突出。部分企业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搞阴阳两本账,偷逃税款。三是会计基础信息不准确。除了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之外,某些员工为获取利益编报虚假费用,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甚至擅自开取发票,导致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基础信息失真,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3.会计核算缺乏有效监管
针对企业会计核算而言,会计监督必不可少,它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好方法,对企业经营行为和现金流通具有约束作用。部分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人员的会计监督意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财务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对财务会计核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的生命线是利润,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获取的前提是依法依规。受利益驱动,部分企业在财务上弄虚作假、违规违纪,损害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如对内对外搞两种账与两种表,欺上瞒下、谋取利益。企业领导的财务管理水平比较差,对会计人员乱指挥,财务人员也未按相关法规提醒企业领导,给予纠正,甚至与不法行为沆瀣一气,会计核算行为脱轨运行,最终造成大害,损坏企业形象。
4.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公司的效益,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还可以确保财务资料的完整、合法,维护公司财务安全。财务内部控制与公司内控体系互为犄角,守卫企业资产。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完善将为公司良好的内控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公司运营状况健康完善,具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目前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设或完善会计内控制度,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会计核算工作。虽然部分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电算化方式进行会计核算,但是在实际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发挥作用,在浪费资源和成本的同时使会计工作的效率变低。在企业的经营权与企业所有权的关系上,没有对立性,过于统一,企业出现内部各部门或者高层之间的管理不到位,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
5.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要求相应提高,会计核算工作量也随之逐渐增加,对会计核算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需要良好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专业人员的短缺,导致不少小企业存在一些滥竽充数的核算人员,他们缺乏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财务工作技能差,整体素质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高。有的会计核算人员由于对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方针没有充分、准确的了解,很难确保其会计信息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而常常导致会计核算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也为后期企业的最后核算造成了一定困难。还有一些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甚至连相应的会计从业资格证都没有,难以对会计核算工作有正确的理解,对基本原则和核算方法也未完全掌握。还有的人员虽然具备专业知识,但是却缺乏职业道德与从业素质,帮助领导做假账,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害。
二、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对中小企业造成的影响
会计核算存在弊端必定会给企业带来连锁反应,影响管理程序正常运行,久而不治,将危及企业生命。
1.致使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提升财务管理是企业的重要课题,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如果会计核算出现问题,就会误导企业决策方向。会计核算出现问题必然会导致会计核算产生误差,财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决策,有可能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企业需要一个负责任的财务管理人员,科学合理地统筹财务大局,给企业带来光明的前景。财务管理混乱,必定会严重制约企业发展,使企业发展受到阻碍。
2.对企业运营造成制约
企业的可靠性发展和运营应该具备强大的动力,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动力才可以保证企业在快速健康的环境下运行。而企业有其运营前的决策管理、运营过程中的控制管理、运营结束后的分析管理,因此,必须通过全过程的控制来保证对预期结果的实现,保证效益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并以会计核算为中心,通过管、审、促等控制职能,提高管理效能。如果会计核算出现了问题,会使企业的支出和收入费用面临着诸多阻碍,将对企业的运营造成直接影响,使企业发展受到极大的打击,对公司的运营产生极大的破坏性,给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影响公司管理者的决策
会计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企业的资金流动均通过财务人员经手管理。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对财务管理工作有直接影响。企业核算信息可以引导企业决策,只有会计核算正确科学、信息清晰,才能有助于企业决策。因为企业的财务和资金方面的核算对企业有着极大的支撑作用,所以企业在进行决策时不能离开这些数据。只有对会计核算出的数据进行参考,才可以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观念,才可以有助于公司的发展,制定正确有效的策略。
4.影响企业的计划和目标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计划和目标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工作,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关键环节,对企业的资金活动进行组织、监督和调节,所以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制定企业的计划时应参照财务报告,只有获得正确的会计核算信息,企业才可以制定计划,使自身具备足够的发展机会。换个角度说,企业只有对自身的财务和资金有足够的了解,才可以进行计划的制定和实行。在制定目标方面,只有建立一个正确、合理、科学的企业会计核算,才能确保公司的计划和目标正确,才可以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5.容易使公司迷失经营方向
企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方向,如果企业会计核算出现问题,会计核算机制搞得一塌糊涂,就会造成混乱的会计核算环境,使企业发展找不到正确的依托。会计核算的错误使得企业没有正确的依据进行发展,这样只会带给公司没有发展的未来,使企业员工失去信心,陷入懈怠状态,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公司的发展找不到方向,犹如人迷失在沙漠里,找不到出路,沉溺于混乱与模糊,企业死亡威胁无时无刻不存在。
三、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治理对策
1.建立适宜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
加快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建设,对财务进行集中管理,为企业提供整体财务运作的信息化平台,达到财务数据精准,反馈及时。同时,以信息化手段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增强决策层对会计核算的重视,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丰富专业素养,提高专业水平,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对此,企业领导者首先应当改变自身对会计核算的认知,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不仅能够明确企业的收入及支出、成本与盈利,同时还能够评估企业的发展水平,以辅助制定发展战略。其次,应当在企业范围内开展全员会计知识专题讲座,促使员工认识到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改善自身的行为及态度,不断完善会计核算程序和规范,力求会计核算信息准确,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加强会计核算机构的建设。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加强会计核算机构的建设,设置专门、专用、专职的会计人员,赋予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规范性,构建严格执行会计法规的核算机构。选聘会计人员避免任人唯亲,坚持公平公正的录用原则,保证在企业的会计核算机构中使用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才。同时,企业还要做到提高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薪资待遇,努力留住现在稀缺的会计核算人才,避免该类型人才在企业中身兼多职,分散自身的工作精力,保证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建立规范化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即为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完整性,保证会计资料正确性,确保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建立起来的业务分管责任制。通过制定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企业实施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在内部建立规范化的会计核算控制体系。为此,应考虑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职能,使内部审计的独立评估成为企业内控监督机制中的重要力量。内部审计机构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直接受控于企业领导,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不再局限于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而是通过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管理的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帮助管理当局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该种制度的建立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虑:其一是建立好相关工作规范的制度,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和账目的建立;其二则是在企业中实施监管制度,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察和管理。合理规范化的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稽核制度、计量管理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等,主要作用是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便利。
3.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个人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这三个素质均是财务人员不可缺少的。如果职业道德逆向选择,就有可能将部分财务信息外泄,这对企业是很严重的事情。所以,企业管理者应该采取必要的、有用的措施来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首先,企业管理者应遵循“任人唯贤”的原则聘用会计人员,加强素质考核和提高应聘者进入财会部门的门槛。其次,应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培训方法采取多样化,如内部培训和派出培训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财务专业的法律法规不断出现,从业人员应该时刻接受法规训练,提高依法核算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多样化的培训,促使会计人员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让他们时刻接受最新的信息与知识,跟上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孔令飞.私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12).
[2] 窦文卓.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4).
[3] 蔡P娜.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10).
[4] 王玉虎.浅探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2014,(33).
[5] 于杰.浅谈企业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6,(2).
篇10
1.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事业单位财政会计核算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长期不受重视,财务制度不健全,对上级部门的拨款依赖性太强,不能按照财政管管理的内部规律办事。会计核算既没有严格的内控系统,也没有科学、严谨的核算制度。由于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财政会计核算体系无从谈起,规范化更是天方夜谭。
1.2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
预算和执行缺乏约束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编制不准确,预算编制部门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不是采用零基预算进行编制,而是使用在上年的基数上进行增加的方式,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2)部分预算单位在使用资金时,超支浪费现象严重,没有对支出进行控制的意识。(3)不能做到专款专用,部分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模糊不清,甚至出现了挪用项目资金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不足,最终导致项目经费和日常经费混乱不堪,增加财政管理的难度。(4)部分预算单位重视预算的申报和审核,却忽视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缺少监督和考核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意识[1]。
1.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是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普遍现象。由于人事编制等因素,事业单位财政部门的会计、出纳有时会由一人兼任,并且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移交不规范,滋生了违法乱纪的土壤,继而赊账过多、过滥,对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甚至出现了对国家
2 市场特征下财政管理的改革
2.1强化预算管理
市场特征下的财政管理的内容较为丰富,事业单位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会相应地有所增加,预算管理将成为事业单位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会计核算的方方面,所以事业单位财政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合理科学地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监督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随时反馈预算执行的效果。事业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要做到严格执行预算批复并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执行批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一,预算申报可能与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有出入,要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会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和当时的财务状况,统筹规划,批复的收支规模一般会低于申报的收支预算,要及时对各项收支预算进行调整,确保财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关于项目支出,要首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并对各项预算支出进行细化,保证经费支出和项目实施有计划、按步骤进行。三,要根据预算和项目计划办理资金拨付和日常收支业务,并结合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对预算支出明细进行调整。如果有必要调整整体的预算收支规模,可以按流程向上级部门报批。
2.2建立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成本核算制度
引入成本核算是对事业单位财政管理进行规范化设计的关键。尽管事业单位政府各部门的各项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为了有效控制事业单位政府的运行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应逐步建立起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成本核算制度。而事业单位政府的财政部门既有信息又有手段,从各个部门的各项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入手,运用科学的成本核算分析方法,尽量压缩成本支出,对活动支出实现超前控制和事前参与,继而提高政府部门的成本管理水平。
2.3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对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推行并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会计集中核算制。释放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的功能,从源头上遏制铺张浪费、冒支乱花、贪污腐化的现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作为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会计核算中心要承担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撤掉预算单位的会计和出纳岗位,并把其人事关系直接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的设立使得财会人员在人事上相对独立,只受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并支取薪水,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会计核算中心的设立使得各预算单位的会计职能和财务管理剥离开来。预算单位不再具有会计职权,只有报账员,没有出纳和会计岗位,只有会计核算中心有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的权利,弱化会计的服务功能,增强对财务收支是否合法、合规的监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