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法规范文
时间:2023-09-18 17:5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
第一,单位负责人不重视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到位,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一是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置专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也未配备专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重物轻人现象较为突出。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普遍不太重视单位财务工作。按照延安市“会计集中核算”的规定,纳入“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设一名财务报账员,报账员应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际情况是多数单位报账员不是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的,不懂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更有一些单位,让单位临时聘用人员或者单位司机从事报账员工作。报账员财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财务素质较低。而许多单位固定资产台账的登记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又由单位报账员具体负责。一个不懂财务知识的人员负责专业性较强的固定资产台账登记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这就造成有些单位固定资产台账登记不准确,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固定资产明细账、台账、实物不符现象。同时,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单位,多数单位没有配备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科室,也没有配备专门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人员,仅由单位报账员负责单位固定资产台账登记和管理工作,未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职责。二是大部分单位报账员是兼职,未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一方面,多数单位报账员的主要工作不是单位财务上的事情,只是兼职负责报账员工作。所以单位报账员没有将主要工作精力投入到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少部分单位让专业财务人员从事报账员工作,另外再设一名出纳员。因此,许多单位固定资产购建完成交付部门使用后,报账员不能及时根据会计中心提供的固定资产登记卡片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固定资产发生损坏、丢失、报废也不能及时下账,固定资产台账登记不及时,造成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投。另一方面,财政管理越来越精细化,涉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事务越来越多,专业性越来越强,单位报账员既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要兼职处理单位财务、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许多报账员没有专业能力、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干好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三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不能适应资产管理的要求。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上还是比较滞后,没有关于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财务制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有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也未在单位固定资产实际管理中去操作执行。大部分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上是一片空白。这就形成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无规可遵,无人实际负责,何谈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第二,单位固定资产配置随意性较强,存在资金浪费,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规定了配备标准的资产,单位应按照标准进行配备,财政部门据此审批单位资产购置申请。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大部分没有规定配置标准,对于没有配置标准的,单位应遵循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置的资产配置原则。而在实际操作中,对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资产,单位购置的随意性就比较大。许多单位存在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财政资金浪费的现象。
第三,单位对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资产管理粗放。近几年,财政管理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在会计中心得到了认真贯彻执行。纳入“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购置中能够严格按照《中华人名共和国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的规定进行资产购置。但资产购置完成交付使用后,对资产的后续管理就比较缺失,存在以下管理乱象:一是存在资产有人使用,无人管理维护现象。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历来养成一种习惯,单位固定资产是“公家”的,与自己关系不大,在资产使用中不能爱护资产。固定资产在使用中发生损坏,得不到及时维修,存在固定资产超负荷使用,“带病”工作等情况。严重的导致资产报废。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完成交付使用后,许多单位没有明确后期资产管理维护责任人,资产后期无人管理维护。部分单位虽指定了资产管理维护责任人,但该资产管理维护人员对此资产维修保养方面的知识不太了解,单位也不定期聘请专业维修人员对此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实际上也成了资产有人使用,无人管理维护。二是固定资产不定期盘点,存在账、卡、实不相符现象。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本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卡、实相符,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而以笔者对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所做的调查,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虽然登记有固定资产台账,但是大部分单位未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固定资产发生丢失、报废等情况也不能及时办理资产处置手续,以至存在有账无资产,资产账、卡、实物严重不符,单位实际固定资产家底不清的现象。第四,会计中心与报账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各自的责任“划分不清”。按照延安市“会计集中核算”的规定,“会计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账务核算,如单位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由“会计中心”负责核算和记录。单位负责固定资产台账的登记及固定资产实际管理工作。应该说,“会计中心”与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责任是非常明确的。“会计中心”只要记好账,账务核算不出差错即可。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由单位具体负责。但因施行“会计集中核算”,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我单位的钱在“会计中心”,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都要通过“会计中心”支付,最后账还是“会计中心”做的,单位失去了财权。既然财权在“会计中心”,那“会计中心”就应该负责单位财务和资产管理上的所有事情。作为“会计中心”来说,中心相当于单位的一个“会计”和“出纳”。财权还在单位,我只要按照财经法规管好单位资金,搞好账务核算即可。另一方面,中心因每个核算柜组三名工作人员负责核算40-50个账套,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于单位的固定资产实际管理工作。第五,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考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目前,我国还没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能考评的法律法规,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无具体考核办法,有关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考评方面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高低对本单位整体工作的考核没有任何影响。从而也影响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几方面工作的开展来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一是加大有关固定资产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建设力度。建立与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相适应、科学合理、勤俭节约、规范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考评制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财经法规的宣传力度。财政部门可举办多种形式的有关固定资产方面的培训班,重点针对单位负责人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懂得自己在单位资产管理中的重要责任,提高他们管好用好本单位固定资产的责任意识。有责任就会有担当,促进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针对现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较少的实际状况。应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加大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相关法规的建设力度。应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绩效考评制度,建立能充分发挥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评价规则,改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率考评无法可依现状,提高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
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影响因素;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部分内容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新的发展需要,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部分未能解决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切实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以下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虽然在制度建设、机构设立、人员配备等方面加强了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部分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上,往往较为随意,固定资产处理方式极不规范,甚至还有单位出现私立金库、帐外资产的现象,资产损失严重。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固定资产的外部监管与内部管理在制度方面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内的日常财务管理中,部分单位过于强调对公用经费的规范化管理,在固定资产制度构建与管理上,较为懈怠,日常管理工作往往敷衍了事,各项日常具体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在固定资产实物登记方面,并没有详细的台帐或报表,也无固定资产转移记录,造成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追究难度大。同时,缺乏科学的外部监督机制,监督效果不佳。对于事业单位内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违规现象,相关部门应追究其责任人的责任,结合违规情节的轻重,给予合理的处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监管不力,未能给予其处罚。
2、在当前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会计记录方面的问题。
许多事业单位未能构建科学的账务体系,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台帐制度,账面无法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管理动态,只片面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原有价值总额。
3、未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处理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
在部分事业单位内,往往由相关部门人员自主处理固定资产的调拨、变卖、转让等各项事务,较少按照规定请示上级或相关财政部门,审批手续办理较为随意。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1、外部环境的影响。
(1)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管理法规、制度贯彻执行不到位。
尽管国家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35号令、36号令与地区的相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已颁布执行多年,但一些事业单位仍然因各种原因没有认真执行好,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违规现象;另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和管理办法还未颁布,各单位在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和管理上各行其是、五花八门,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和不必要的资产闲置。
(2)管理机构设置缺乏合理性。
在国有财产的管理上,许多事业单位往往是由财政部门进行管理,但也有部分事业单位是由国资部门负责管理。还有一些地方则是财政、国资委、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政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来对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进行分别管理。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财政部门的统一管理职责被严重削弱。
(3)管理执法不严格。
尽管国家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35号令、36号令与地区相关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都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作出了规定,对于在国有固定资产处理上,没有遵循法规规定,造成固定资产流失或损坏现象的,应追究其相关人员的责任,结合固定资产损失状况,依法采取处罚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浪费、损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在相关责任人问题的追究上,处罚执行力度较弱。
2、内部因素的影响。
(1)事业单位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缺乏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面认知,忽视了对其的监管,较少过问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懈怠。
(2)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漏洞,在固定资产的报废、调拨、使用、保管、维护等方面,并未制定与之相应的制度,内控实施不全面。
(3)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自身因素。在许多事业单位内,主要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管理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各项事务的管理。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情况,对管理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着直接影响。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强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严格遵循相关法律规定,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操作流程,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理化使用。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确保固定资产的调拨、报废、变卖等,都有与之对应的申报程序。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为达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提供机制保障。在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前,应主动与事业单位领导及相关政府人员沟通,在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受认可的管理机制。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项事务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并确保各项职责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外部监督,相关监管部门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保管等方面的监督工作,及时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失。对于监管中发现的个人乃至单位的违法行为,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罚。
3、提高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养,实现账务处理的规范化。
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为了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应主动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在工作中,会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财经法规规定,处理账务,并自觉规范工作行为与方式,确保账实相符。
4、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点上,也应严格遵照相关规定,认真落实盘点工作,掌握固定资产处理的最新动态,对于其中存在的盘亏、账实不符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在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理上,应结合事业单位需求及固定资产实际用途,在科学评估资产后,通过公开拍卖、竞价出售、依法捐赠转让等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制定相关的固定资产处置、盘点监督机制,严格把关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及资产数额,规定具体时间,固定开展对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
5、完善管理监督体系。
加强国家审计、监察、财政等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增减、租赁的监督检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实行分级管理及分工监督,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入账、转让及处置报废等整个过程进行系统性的监督,发挥政府的核心监督作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建立离任核查制度,在事业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人员离任时,要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以确保人走账清。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应逐步增加固定资产各项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社会及相关组织的监督。
四、结束语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与控制,是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客观需求;是进一步转变固定资产管理观念的基本要求;是提升相关资源使用效率的根本途径。有助于各项固定资产的基本效能的全面发挥,保证各项事业能够有效完成和实现。
参考文献
[1]宋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2)
篇3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是保证医院正常稳定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各项医疗活动开展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充分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医院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单位比较分散,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同时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固定资产的处理和审批工作效率较低。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产生的诸多风险,直接影响到医院内部各项医疗活动的开展,同时还会造成相应的经济风险问题。因此,医院内部相关管理工作人员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针对不同的管理风险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全面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风险问题分析
1.管理单位比较分散,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传统的管理工作方法主要实施的是管理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工作机制,造成了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工作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医院财务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而医学设备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部门等负责各种医疗设备、后勤设备、信息设备以及各种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由于医院内部各管理工作单位分散程度相对较高,经常会出现各种管理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医院内部的账目和实物管理工作之间存在不同步现象,物资采购与资金核算工作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出现很多财务信息失真等情况。2.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固定资产的使用者,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医院固定资产对医院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性。在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产生了诸多风险问题。由于很多医院单位内部普遍缺乏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管理工作人员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意识程度不足,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自身的思想认知程度不足、责任心较低,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和自身的利益无关的不良思想。同时各资产使用工作单位的负责人员通常情况下会忙于医院内部的各项医疗事务和工作,经常会忽略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医院单位内部很多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应用,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浪费问题,进而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医院的发展效益,因此受到各级管理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3.医院固定资产的审批处置工作效率偏低。当前在我国一些医院内部,由于受到传统市场管理工作理念的影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仍然延续使用比较传统的资产管理方法。由于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同时医院内部审核单位较多等因素影响,造成资产处置工作运转效率严重偏低,针对一些大型或特种固定资产的处置工作,还需要上报到医院的职能单位内部,并且通过领导办公会、上级主管、卫健委备案审批等各项工作流程,整个审批程序比较繁琐,所需要提供的资料也比较复杂,因此,经常会出现审批手续不健全问题造成固定资产处置无法获得审批。由于需要不断补充各种材料,延长了审批工作时间,进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审批工作质量大打折扣。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的有效控制策略
医院单位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索,有效建立起更加健全和完善的资产管理工作单位,配备了更加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有效强化各工作单位的职责分工,将每一项管理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头上,有效防止出现多头管理以及相互推卸责任等现象,全面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效果。1.建立起固定资产分层管理工作体系。在针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通过采取固定资产归口和分类管理工作模式,有效采取分级管理工作方法,实现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之间的有效衔接。医院资产管理工作单位需要对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构成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并且成立起医院固定资产评价工作小组,通过总会计工作人员、分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责任人所构成,对医院内部各项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工作,以及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了解,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来进行处理。根据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不同构成形式,通过对应专业归口管理单位实施二级分类管理,根据医院内部的各种医疗设备、后勤设备、信息设备等专业归口管理工作,有效负责资产的安装验收、入库管理、资产维修以及各项信息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通过分级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专业化,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有效保证医院内部各项固定资产的价值可以发挥到最大。2.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宣传以及组织培训工作。由于我国很多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认知程度不足,同时在相关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上有所不足,造成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产生了诸多风险问题。因此,医院方面需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有效落实宣传教育、医院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工作内容,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的融入和深化,全面改善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环境。通过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专职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同时在日常工作当中需要充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宣传或培训,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培训工作模式,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建立起更方便快捷的学习交流平台,全面提高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和实践工作能力。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机制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等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保证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科学性与合理性。3.全面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和处置工作流程。(1)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在资产管理工作制度方面,必须要保证科学性与合理性,要制定出更加科学完善的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尤其是针对固定资产的具体管理内容以及管理工作环节进行合理表述,有效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标准、管理工作依据以及对应的管理责任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的可行性和可问责性。在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需要有效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制度的建立,要保证资产管理工作制度更加精细化,要解决固定资产在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丢失、损毁以及违规处置等各种问题,通过常态化管理工作方法,有效保证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医院单位内部针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管理工作,需要至少每年盘点一次,同时对固定资产使用出现盘亏的具体原因进行查明,要有效明确固定资产盘亏的具体责任,同时要做好针对性处理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规范固定资产处置工作流程固定资产使用科室内部,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消耗情况提交必要的处置申请工作,专业管理工作人员和组织技术人员需要提出相关的鉴定工作意见,资产管理工作单位根据资产的处置工作要求,将鉴定意见和处置申请直接提交到医院管理单位和主管单位内部。通过逐级审批之后,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和使用,整个处理工作流程包含了组织鉴定、处置审批、处置账务等几个重要工作环节。在处置鉴定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医院各科室出具详细的设备以及医疗物资材料废弃的理由和原因,相关技术工作人员需要对各科室申报报废设备进行进一步技术鉴定,做好相关鉴定工作报告。对于价值较高的医疗器械或者设备,需要三名或者三名以上的基础工作人员同步进行鉴定,并且针对固定资产的处置工作条件需要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在固定资产的鉴定和处置过程中,出现较强的盲目性和利益性问题,拒绝各种固定资产的浪费问题。处置审批工作环节中,资产管理工作单位需要有效落实实地勘察工作,同时核实固定资产的具体处置工作状况,大型或特种设备报废处置工作需要直接上报到医院,办公会内部通过管理工作人员集体讨论研究之后来进行决定,可以有效防止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中饱私囊以及违规违纪等问题的出现,有效减少医院内部各项资产的流失量,提高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在固定资产的处置工作环节当中,需要根据批准文件要求,资产管理工作单位将处置实物移交到专业的管理部门来进行鉴定,然后可以通过公开回收或者拍卖的方法来进行处置。医院部门内部统一收缴处置资产的相关收益,同时将其纳入到医院预算当中来进行统一安排,有效防止出现等违规现象的产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加以明确,有效落实创新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传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加以完善,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提高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效果,防止医院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推动医院不断朝着更高方向上发展,为实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颜春蓉,杨海虹,廖宇升.运用PDCA循环构建基于内部控制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J].中国卫生经济,2019,38(12):102-105.
[2]刘伟,崔志鹏,万雁雁.我院固定资产处置管理风险分析与控制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10):108-112.
[3]许峰,骆希青,殷鹏宇.基于内部控制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岗位风险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08):115-119.
篇4
关键词: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也使得建筑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带动,建筑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固定资产数量也越来越多,再加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给我国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本文简单分析和总结建筑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从而有效提升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进而更好的促进和推动建筑企业的蓬勃、良性、健康发展。
一、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缺乏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的重视和投入不足,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上,认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是简单的登记存放,在进行固定资产购买时,不能进行预先的预算规划,往往只是看重自身利益或短期效益进行盲目的项目投资,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导致许多固定资产存在重复建设、盲目购置等现象,也造成固定资产的严重浪费。
(二)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由于建筑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对一些施工设备设施的购买、管理和处置多数是各个分公司或项目部门自行掌握的,缺乏统一、规范、严格、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机制,管理工作的落实流程不具体,管理目标及标准不明确、不具体,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不到位,从而导致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账实不符、配置不够优化等问题,也使得建筑企业不能及时、全面、有效的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
(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较差
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分散式管理,对固定资产缺乏统一、集中的统筹分配和管理处置,这就导致在分配过程中同一类固定资产可能在有些部门大量闲置,而在有些部门缺供需紧张,从而使得部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偏低,出现严重闲置、浪费等问题。同时,有些固定资产在购买后只是记录成本摊销而未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这就导致这些固定资产容易出现流失问题,从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二、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针对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建筑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和对策加以改进和优化,从而更好的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积极更新固定资产管理新观念
建筑企业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知识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学习、了解和认识,重视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目的、内容、标准和模式等,尤其要重视发挥固定资产在企业整体经营发展中的制约和推动作用,积极提高现代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将过去片面、单一的管理观念逐步转变为当前综合化、创新化的管理新观念,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建筑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避免和减少盲目投资、资产浪费等问题的发生。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建筑企业要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政策,结合自身管理发展特点,制定科学、有效、合理、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管理岗位的职责、内容和标准,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收入、转移、使用、管理、处置、报废等全过程的具体操作流程,完善管理监督工作的具体规章制度和项目标准。同时,建筑企业还要设立专门、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小组或部门,优化和完善管理机构内部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等,并将各分公司以及项目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模式进行统一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更好的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的可行性、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安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三)强化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工作
建筑企业还要着重加强对固定资产在折旧方面的管理和控制,要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制度,明确折旧管理的审查、核算等工作步骤和流程,通过定期盘查,详细了解和掌握在役期间相关设备设施的购置日期、使用年限、损耗程度等,并依此估算出这些设备设施的报废期间及折旧情况,对超出服役期间的设备设施要进行及时的更换,而对在役期间的设备设施要进行定期、科学的维护保养,避免盲目购置新的设施设备,从而更好的节约固定资产资源,减少资产浪费问题。
三、结束语
总之,建筑企业要想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要积极更新管理理念,健全规章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模式,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和水平,真正发挥固定资产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资产效能,促进和推动建筑企业的长效、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萍.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改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6):35-36
[2]刘杰.对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的思考[J].经济师,2014(03):272-273
[3]何德琨.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1(30):78-79
[4]张巧云.论如何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J].中国市场,2014(40):48-49
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 措施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劳动生产资料、设备、工具等。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既能够维护固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又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国有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弊端
1、固定资产管理的观念淡薄
当前,我国的某些国有企业依然在沿用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企业的管理者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上意识淡薄,依然只注重对经费的管理,只要求企业做到收支平衡。这样从表面上来看,国有企业的资产已经得到有效的管理,然而这样做使得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导致资产只有社会效益,却缺乏了经济上的效益。粗外,国有企业中还存在着非经营性资产被非法占用的问题,使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能发挥其效能,导致出现资产浪费的问题。
2、固定资产部门和管理部门的联系不够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财务核算和实物管理相脱节的问题,尤其在固定资产方面,在传统的财务核算的模式中,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自身设有财务核算人员,这就使得对固定资产的调拨、采购等管理能够和财务部门在同一个部门进行。然而在当前财务统一管理的财务核算模式下,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是分开的,在固定资产发生变动的时候,要管理部门提交相关的凭证给财务部门进行处理。这样就使得财务核算的原始凭证难以完整无缺地整理出来,很多固定资产的变动无法在财务上进行反映,财务核算的状况和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之间产生了差异。
3、资产报废缺乏监控
国有企业中固定资产一般要经过采购、调拨、使用、报废等一整套的管理环节,在固定资产实行报废之后才正式完成了其生产经营的使命。目前的国有企业一般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调拨使用的环节较为重视,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和监督制度,然而多数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环节却不怎么重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企业的领导者认为固定资产的价值已经在生产和经营中得到了应用,因此其报废环节已经不再是管理中的重点,很多的企业在废旧物资的控制方面有着很严重的缺陷。而目前的废旧物资市场也并没有得到完善,加上企业内部缺少有力的监控,致使报废环节中很容易出现舞弊现象。
4、固定资产的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中普遍有着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固定资产的流失不仅对企业利益造成了损害,同时也是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了损害。造成固有企业中固定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国有企业中,固定资产产权和职工及企业之间的义务和权力没有明确的限定,使得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者和实际的操作人员没有明确的义务权利划分。②固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得不到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上的重视,使得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极其不完善,在固定资产的核算、评估等环节的操作过程中没有法律和方法依据,使得其在工作中容易发生管理的混乱,也就容易发生固定资产的流失现象。
三、强化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除了要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之外,还应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固有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高度的重视起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并且改变之前重经营轻管理的理念。企业要想提高生产的效率,做好生产资料的管理和保护是必须的,因此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既是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的基础,又是对企业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够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2、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的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固定资产的香肠管理工作上还有着薄弱的阶段。因此我国的国有企业应该注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能够和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还应该让固定资产的核算人员亲身对固定资产进行了解,作好记录,以此来保证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工作。还应该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保养维护制度,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成本得到降低。
3、加强固定资产的报废制度
完善报废管理工作,首先就是应该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企业管理层的同意和批准,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同时为了体现报废过程中的牵制性,就不能把所有的报废程序交给同一个岗位上的人员来进行,在报废资产的销售中更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4、把管理职责细分到各部门
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中,企业必须要把管理责任细分到每个部门中去,让各个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现代的国有企业,一般是从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财务三个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的,因此就需要给这三个部门以明确的分工,资产的管理和使用部门负有对资产进行直接管理的责任,而财务部门负责对资产进行核算、检查和监督责任。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问题;应对
固定资产不仅仅是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而且也是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程度。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行政工作职能的转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在不断上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固定资产核算上与管理上的一些难题,由于很多事业单位长期存在“重购置、轻核算”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日益凸显,这需要引起事业单位的足够重视,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账实不符
有的单位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造成了账实不符等问题,这主要表现在:(1)有些事业单位没有定期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或者盘点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使得固定资产长时间得不到清点与核算,导致固定资产的购置、折旧、报废等处理不够及时;(2)有些事业单位未对固定资产账目进行规范化的设置,与固定资产相关的财务记载不够全面,固定资产的明细账相对混乱,甚至处于无账可查的地步;(3)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没有安排专门部门进行专人负责,使得固定资产在核算上经常出现职能交叉或责任不明等问题。
2.固定资产的核算处理不够规范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但在固定资产的核算过程中,经常出现部分事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不办理报批手续的情况,如固定资产的随意核销、转让或者出售,没有严格遵守资产评估标准或处置规范,在没有拿到审核与审批结果时就自行处置。
3.固定资产的会计与账务处理存在缺陷
对于一些比较大的事业单位,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等传统思维的影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时,存在很大缺陷和弊端,有些使用年限比较长的固定资产,基本处于闲置或报废状态,但是一直没有进行计提折旧或者报废处理,或者在报废时没有严格履行相应的报废手续;相反的,有些事业单位对于仍处于使用年限的资产进行了低价转让或报废等不合理的处理,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无序流失。
4.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比较低
由于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重投资、轻效率”,“重购置、轻核算”的问题,导致有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量闲置,甚至存在价值贬值流失等问题。例如,有的事业单位在采购固定资产的预算书申报上,不是从自身业务发展的实际出发,更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证和调研,固定资产的购置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重复建设或者实用性不强等问题。
5.相关法规和核算制度上的滞后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上的弊端开始逐渐显现出来。由于相关法规和核算管理制度上的滞后,使得当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缺乏科学、完整的参考依据,很难完全满足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无法实施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同时,很多事业单位在履行自身的行政职能时,没有结合单位内部管理的实际,建立起真正适合自己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和长效管理机制。
二、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有效对策
1.强化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意识
强化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转变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能、提高单位资产的配置效率和预防腐败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深入贯彻和落实各项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划分各个部门及其人员的职责,并对他们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定期的考核与评价,增强单位内部全体人员的固定资产核算意识和管理意识。
2.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核算的规范性和自觉性,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约束机制,事业单位的各级部门要在认真履行自身行政职能的同时,严格遵守国家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和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对各项核算与管理责任的明确,逐步建立起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长效机制,提高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对于出现的侵占、违规处理固定资产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约束机制,有效控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无序流失。
3.规范固定资产的核算和会计处理
根据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应加强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对固定资产实行总帐、明细账及固定资产卡片的三级分类核算制度,使会计信息清晰、准确,为单位的资金管理、资产配置、处置调拨提供信息和依据。首先,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账目负责,对新获得的固定资产应及时设立卡片,登记明细资料;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对其增减变动及时作记录;当对固定资产处置结束时,应及时注销固定资产卡片,做到账实相符。其次,各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及方法可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实现先对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的准确反映。再次,要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价值评估制度,对固定资产因维修、报废、租赁、交换、扩建等原因造成的资产价值的变化进行准确的评估与考核,避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价值的无序流失。
4.重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日常管理和动态控制
目前,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主要是采取定期盘点制度,基本上是一年一到两次,有的单位甚至几年才盘点一次,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范围却是十分广泛的,不仅数量繁多,而且价格也不尽相同,如果单单依靠定期盘点制度,容易出现固定资产核算的账实不符等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在定期盘点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固定资产核算的日常管理和动态控制,对固定资产的总账、明细账、台账、卡片及使用部门与实物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做到对固定资产价值状况的随时把握。同时,为了提高固定资产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事业单位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实现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和动态控制的信息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重要工作,要想切实解决在固定资产核算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仅仅依靠个别部门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各级部门只有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强化日常管理、动态管理和全员参与,才能确保各项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措施的有效贯彻与执行,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与安全完整,实现更高的价值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市场.2011(22).
[2]苏秀娟: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J].中国外资.2013(02).
[3]路文秀: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提折旧问题的几点讨论[J].现代商业.2011(15).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益,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是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都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减少资产的流失,实现资产优化配置,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还要结合常见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制定出解决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账目与实际不符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账目情况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账目只能查到总账,没有季度明细账,所以固定资产在发生变动时没有及时记录,这会导致在查账的过程中盘点不清,长期以往,账目情况与实际将会存在较大差异。在有的事业单位,购置或者拨付的固定资产有时会出现没有登记在册的情况,而且没有建立固定资产账卡,在登记时只是草草了事。由于账目盘点的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有的固定资产已经发生了贬值,但是账目数据却没有体现,所以固定资产实际情况与真实情况不符。在发生固定资产租赁的情况时,没有对资产损耗或资金损失进行记录,所以固定资产账目存在偏差,这些问题会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真实性,而且会削弱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控制力,从而降低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二)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后得知,固定资产存在严重的流失情况,很多单位疏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而且还存在重复购置的问题,在购置固定资产时,还存在未向相关部门办理审批的情况,严重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失控。如果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较低,则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也会降低,有的固定资产甚至存在闲置情况,资产情况不明。一些事业单位重购置、轻管理,不经批准就购置物品,而且也没有按照规定对资产进行评估,甚至低价出售固定资产,还有的固定资产被员工长期占用,据为己有,无法收回,造成了固定资产严重流失的情况。
(三)固定资产核算不清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往往会疏忽对产品价格调整、产业增值、分季度收支平衡等方面的核算,这会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清。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松散,有的固定资产已经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是仍然堆放在仓库里,浪费仓库中的存储资源。有的固定资产已经到了报废期,但是无人管理,也没有向相关部门申请报废,挂在账上使得资产核算并不准确。在核算时还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有的人只是完成了表面核算,没有对固定资产的应用价值以及预期获利进行核算,降低了固定资产核算的价值。
二、事业单位常见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但是我国管理监督机制并不完善,在制定制度时没有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相关法则,而且管理人员之间缺乏相互牵制,无法避免现象。根据管理制度相关要求,会计人员需要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审查,还要核算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但是很多会计人员并不重视核算工作,无法了解固定资产的折旧价值。有的事业单位在处理固定资产时,没有经过民主决定,而是私自转让、置换、出售固定资产,造成了资金流失。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无法对违规操作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加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现象。
(二)日常管理松懈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账目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日常的管理比较松懈,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财务人员缺乏责任感,工作也缺乏主动性,在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记录时不够详细,有的固定资产甚至多年都没有进行核算清查。固定资产管理应对固定资产转让、出借、报废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还要核算维护费用以及利益价值,但是很多会计人员并不重视这项工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也比较松懈,所以账目与实际无法吻合。
(三)管理人才匮乏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应该有专人进行管理,并且采用网络化管理、优化配置以及长短期利益预算等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掌握多方面经济学知识。很多事业单位都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会计人员很难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固定资产管理还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这项工作应有专人完成,其还需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在管理与核算时不会受到主观因素以及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核算的公正性,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所以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一直难以提升。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优化核算方式
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应采用多种核算方法,权责发生制是当前固定资产核算常用的核算方式,其可以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能记录资产的折旧价值。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能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全面的固定资产使用信息,从而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固定资产有着多种购置渠道,在核算的过程中应加以区分。这种核算方式还强调了定期清查,在固定资产发生损耗或者外借时,会根据责任进行核实处理,形成书面报告。只有不断的优化核算方式,才能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加强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有利于了解资产的现有价值,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核查,在会计年度终了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后,应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办理入库、建卡等手续。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做好登记与账目明细。了解事业单位资产负债以及费用管理情况。对于房屋、重要设备仪器等固定资产,应做好建档,对调整移动情况进行记录,建立档案,并由专人负责档案的管理。
(三)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素养与水平
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能力,其需要了解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还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由于事业单位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人才,所以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术,或者聘请具有审计经验的人担当内审职务,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关系着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也关系着资源优化配置情况,只有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四、结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并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制度存在较多的漏洞,这不但造成了资金的流失,还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改善管理制度,优化核算方式,还要加强日常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本文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固定资产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
[2]姚国思.基于集中核算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
篇8
关键词:固定资产;事业单位;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是介于企业和行政单位的非盈利组织,它们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比较大,这些事业单位,在每一年里都会得到大量的财政上的资金援助。而这些资金又大部分是用在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站在事业单位角度说,在这样的使用过程中不存在成本费和折旧费之论,是一种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中,其比重占据着重要的比重。但是这些固定资产都是国家的资产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所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其管理权和所有权都归于国家和集体所拥有。所以,我们的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一定成分地结合自己的单位特点和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有效地保障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积极地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作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定要记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为单位为国家管理好固定资产,促进这些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1]。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传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促进其的构建,就必须对其管理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是事业单位在对设备购置中,缺乏应有的效益分析和科学的论证工作,所以,事业单位在购置过程中,出现了资产购置盲目性,从而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益。二是有的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缺乏专门的部门,这就导致了资产在管理中责任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就不能够有效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水平,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相关项目活动的开展。
三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意识,常常不重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部分流失和浪费。
四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尤其是在奖励和惩罚制度上不够细则花,进而导致奖惩制度的失效,无法惩罚地调动起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五是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由于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监管在执行力度上很不够,进而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监督的状况出现,没有监督机制的管理,必然不利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沿着健康发展的道路进行,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
六是有的事业单位的资产在使用率上特别低。一些设备只是在特殊的时期才使用,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还有一部分完全处于一种闲置的状况,只有一部分发挥着作用。在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以上种种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法规存在不够健全的问题,这是计划经济在固定资产上的负面影响。
2.新模式构建思路
在国民经济中,事业单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面对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有必要积极地对其问题采取一定的管理策略给予应对。只有充分地将事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够在物质上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所以,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一定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科学安全的管理。那么,我们犹如达到有效而安全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呢[2]?
2.1建立健全制度
事业在建立起管理部门和部门管理制度以后,如果在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就可以对当事人给予责任追查。这是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积极构建全新的管理模式的基础。就长期来说,我们的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来说,就一直缺乏专门部门来负责管理。常常是随意地划归为财务部门去管理。原本财务部门就有着自己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在兼顾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以后,必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够很好地履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针对这些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事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主体错位和缺失现状,有必要积极地建立起专门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积极做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有效科学、安全的管理。让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中有部门来管理,有部门承担管理的责任。同时还要积极地按照“谁保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进行制度的建设。虽然有了管理的部门,但是没有制度为事业固定资产的做保障,谈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也是一句空话。因为,没有制度做保障,管理部门的人员就会,会直接导致有部门和没有部门一个样,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部门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地所应该发挥出的积极作用。在充分地建立起了部门管理制度以后,促使管理部门中的相关人员做到职责分明以后,在工作中又能够做到互协作又彼此牵制,进而在事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促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地监督。那么如何做到这些?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是:管理人员积极地根据财政部门相关政策和事业单位的实际制定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总目录,积极地做好一些手续,比如固定资产办新增验手续收以及入库手续,充分地通过调拨通知单和通过填制验收单进行有效地处置。在这些单据中,通知单是资产账务处理的重要依据,这样就可以促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能够邮局可查可依,也有责可以追究,积极地提高部门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心。也有助于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来共同进行管理,达到有效的监管工作。同时,事业单位还要让保管部门、保管人和相关财会部门惩罚地明确自己在管理中的职责。
2.2统一调配
对管理工作积极设立起固定资产领导小组,这是事业单位积极构建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基础。在事业单位中的总资产中,固定资产所占据的份额巨大,在周期上又较长,在数额又较大,在地点上有较散。对于这样的一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有必要积极地设立其一个专门的管理组来实施统一调配和管理工作。不然就会导致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出现事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多元化,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的顺利地展开。所以,我们的事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一定要对固定资产给予高度地重视,积极地通过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的统一调配。与此同时积极地对管理人员的素质给予有效地培训。只有积极地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才能够保证这些管理人员在管理中,能够高效安全科学地进行管理工作,不导致管理工作出现不必要的纰漏[3]。
3.结语
总而言之,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如何建立有效地管理模式,首先应该认识到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如事业单位在对设备购置中缺乏应有的效益分析和科学的论证工作、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专门的部门、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意识、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作为事业单位,该在认真对问题的分析基础上积极地采取应对的解决模式,积极地建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以及部门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实行统一调配和领导,进而真正促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作者单位:新蔡县环境卫生管理站)
参考文献:
[1]贾鲁渝.探讨构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J].企业导报,2011,13:83-84.
篇9
然而,面对这崭新的局面,我们尚未形成相适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失真,账实不符;管理不善,闲置流失;制度缺失,人员配备滞后等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在教育部门服务的财务人员,目睹现状,认真反思,一种职业责任油然而生,想借此短文探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设想。
一、目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中小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着资产存量不清,账实不符的现象。这个问题的成因也比较复杂。
如建账问题:由于有的学校财务没有按固定资产类别设立明细账,所以在增添固定资产时只是记载金额。同时还存在资产管理员未能与财务平行记账,导致部分资产以账外资产的形式存在。
再如不计提折:由于中小学校现行的财务制度的限制,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从入账之日起即以原值体现在报表上,但固定资产使用中自然会产生耗损,财务制度的限制都无法反映其净值和新旧程度,导致账实(质量)不符,虚增了资产。特别是电子产品淘汰速度非常快,比如10年前586型的电脑购置时的价格每台都要4、5千元,由于教学的需要自然会配置一些,电脑的总价一般都要达到几十万元,而现在估计只值几千元了。加上领导更换频繁,只要还能使用,谁都不惹这个麻烦,导致从表面上看账实(数量)相符,实际提供的信息严重失真。
(二)管理不善,闲置流失
中小学校固定资产时有闲置或流失,流失常常发生在资产的购建、使用、处置等管理的各个环节。
购建过程中,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是现象。一些学校领导争取经费的积极性很高,但是资金到位后对如何有计划地利用好这些资金,购买必要的教学装备,重视程度却不够,重复购置、超标购置时有发生。再加上存在“重外部形象,轻内部管理”,导致学校的资产管理不善,积压浪费现象严重。暑期校舍维修时,借口时间紧、项目小,没有实行政府采购材料,确定的施工队也没有实行公开招标,同时擅自调增维修项目,最后导致维修经费缺口,增加财政负担。
资产使用时,为了追求与兄弟学校“齐头并进”,对一些尚能使用的资产提前更新,导致尚能使用的教育装备处于闲置状态。为了更换新的课桌椅,对一些正在使用的课桌椅不愿去进行维护和保养,造成这些资产的加速老化和提前报废。同时也由于管理不善存在损坏和丢失现象。特别是外单位捐赠的资产,由于管理的混乱,账目中未能反映,这样极易形成资产的流失……
再如在资产处置环节时,应履行一系列的审批程序,应提交相应的材料。无论是特定资产还是非特定资产的处置都应严格按规定行事。或是相关知识的缺乏,或是责任感的缺失,特别对于非特定资产的处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变数,甚至疏于去处理,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制度缺失,配备滞后
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是依靠一系列管理制度以及由其规定的管理办法实现的。尽管学校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尚不健全,更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资产配置环节尚未严格规定必要的审批控制;在资产使用环节缺乏提高资产使用率的调剂和监督机制;在资产的处理环节,没有规定规范的处置程序和处置方法……
而人员配置的滞后尤为突出。财务人员“半路出家”现象相当的普遍。在教育系统一般认为教育、教学、科研才是学校的“第一线”,人员配备不仅要齐全,而且必要具备一定的资历和素质。而财务部门,尤其是资产管理岗位则是“后勤”之“后”,至今还有些学校是由教师兼职的,甚至是老弱病者充数的。他们不具备专业的财会知识,对财务法律、法规了解甚少。由于兼职,时间、精力也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保证。这只能说是个极大的“遗憾”,因为“人”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决定性因素。
二、改善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和设想
(一)更新理念,树立管理服务新思维
在履行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时,要体现充分认识中小学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保障教学、服务教育、促进发展的核心价值。要体现其保障性、服务性,更要体现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先驱性。因为学校一切固定资产是办学的物质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都具备育人的功能,应在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当好“奠基者”,甚至是“先行官”。
因此上至教育行政领导,下至教职员工都要改变观念,用新视角、新思维重新审视、认同这项基础而平凡的工作,将它放在应有的位置,加以重视。进而积极创新管理机制,落实人员配备,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努力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二)优化手段,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信息化是管理的革命,是决策的基础,是监督的手段。借助信息技术改革和创新资产管理方式,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意义重大。
目前,单位固定资产“前清后乱”、“家底不清”的弊端,主要是因为缺乏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使得每次清理之后未能得到有效的管理控制,资产变动状况无法得到准确的反映。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从“入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才能为实现资产的有效管理奠定基础,同时也为预算、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
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资产详实的信息数据,自动提示资产的使用状况,反映资产的新旧程度,以便判断并作出计提折旧的决策;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更便于“随时跟踪”,可以利用借还登记手续,即时跟踪物品的现行使用科室、使用人员,避免了物品的“查无所踪”……信息化管理这一重大举措的确是时代和现实的要求及目标,我们要为此而努力。
(三)健全机制,完善管理保障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是衡量学校科学管理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资产管理政策性强,任务重,工作量大,并有一定技术性要求,所以组织落实和制度保证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
组织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之一,组织工作做不好,计划、执行、控制等管理的其他工作都不会达到规定的管理目标。不管是财务部门牵头负责,还是后勤服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或办公室等多个部门分别负责,都必须切实落实并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定位,这是组织落实的头等大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令畅通,认真负责履行起管理职责,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
制度是管理的重要抓手。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依靠一系列管理制度以及由其规定的管理办法切实解决“怎样管”的问题。中小学必须根据相关法规,针对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即购置环节、使用环节、处置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做到每个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是“管理”二字,“物归人所管,为人所用”能否管好、理顺是靠人来达成的。人是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完善保障措施,做好“人”的工作,是做在点子上了。
1、建立人员保障机制
中小学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产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如果要在管理人员建设上实现突破,就必须设立固定资产管理专门机构,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如设置学校装备管理小组,负责教育装备的规划、管理、维护等职责;又如设置实验室专业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的管理、维护、更新等职责;再如设置图书管理员,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同时及时更新目录,办理借还手续。要“竞聘上岗”,签订责任状,要奖罚分明,责任到人。通过科学的管理,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并将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序列,与学科教师享受同等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资格,并纳入各级各类评优范围。
2、建立考评保障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考评体系,是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有效举措。结合中小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制订《评估细则》,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检查评估,同时开展达标评优活动。
3、建立培训保障机构
篇10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
(1)在原始凭证方面体现为审核不认真,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的很多原始凭证不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写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如:开票日期时常不填写;开票人、收款人,只填写姓不填写名,有的干脆不填写;购买单位的客户名称要么不填、要么填写不明确;项目内容、数量以及单位不填或少填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金额数字填写模糊,常出现漏填小写金额或大小写金额不符;有的原始凭证的填写表面上看符合要求,但实际上存在填写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很大。有些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忽视对支出的审核和控制,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有关制度规定,有的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而且有的领导签字不规范,白条入账情况较普遍,这样就给对方单位偷漏税金等违纪违规行为提供了方便。这些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不断被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2)在记账方面体现为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1)有的单位填写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2)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3)有的事业单位在开设银行专户时,将相关收支业务的会计凭证单独记账、单独保管,未列入单位财务会计总账内管理,形成“账外账”和“小金库”。4)在年终结账时,有的单位制作会计凭证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不符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5)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
(3)在账簿方面体现为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规范。未能对购入或配置固定资产建账管理,造成公物浪费、公物私用、公物失窃常有发生。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账簿在启用时不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会计人员调动时间和经管人员责任不清。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规范,有的挖补、涂抹、刮擦,数字书写错误。
2、预算外资金列暂存款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其目的是逃避财政预算监督,实质是占用财政性资金,破坏财政预算的严肃性,造成单位间苦乐不均现象。主要资金来源:预算单位的店面、房屋租金收入;企业、社会团体赞助费收入;超年初预算收入。
3、会计信息失真严重。1)为了与财政预算内外拨款数相符。当前预算单位使用的是国家统一年度决算报表,预算单位当年度收入只能填报从财政当年度拨入的预算单位金额。支付只能在当年度财政拨入数加上上年结余的数额内列支。预算单位缴存财政的暂存款(部分是预算外收入),财政作为暂存款回拨,预算单位有的作暂存款收入,有的作其他收入。这些收入及其支出并未在年度报表上体现。造成实际支出大于报表支出。2)真实票据反映的经济业务虚假。3)有账外的经济业务。4)会计人员素质低下,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由于机关人员编制问题,从社会上调入会计人员难,会计人员只能单位内人员调整任用。因而很多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了会计行列,这部分人由于对会计法规、制度、甚至原理都不熟悉,不可避免地做出错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采取的措施
1、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扩大票款分离范围,尽可能地做到“票款分离,罚缴分离”。财政通过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的宣传及对预算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摸底等工作,切实把预算外资金尽数收归财政国库统一管理,坚决阻止预算外资金列暂存款,堵塞单位设置“小金库”的状况,杜绝单位间出现苦乐不均的现象,减少部分单位支出的随意性,抑制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的产生。
2、充分发挥政府审计部门的作用。一要加强政府审计部门对预算单位的日常审计工作。对预算单位日常支付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进行审查。促进预算单位执行财经制度,纠正不合理开支,防止预算单位将专项资金用于日常开支等挪用行为。二是要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预算执行情况同晋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促进领导带头贯彻国家财经法律、法规。
3、构建新型的财政稽查监督机制,建立财政稽查部门。新型的财政稽查部门通过加强财政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违法乱纪行为档案,提高财政监督的威慑力;可以对经费支出的内容及时进行分析,找到相对比重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监控,特殊专项经费跟踪调查,实地实时监督;也可以通过上下年度之间的纵向比较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查找经费支出的不合理成分、分析原因,加以纠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4、完善内部监控制度,确保财产物资安全。由财政部门界定资产范围,预算单位按照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严格规范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账实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预算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主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单位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严格固定资产清查制度,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