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点范文

时间:2023-09-17 15:1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点

篇1

关键词:担保公司;担保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7-0066-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7.16

我国担保行业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利器。但由于行业内部属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性,担保公司个体的运营风险也逐渐凸显。目前国家相关部委、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整顿方案,不合规的担保公司已退出市场。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已是担保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继续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要点。

一、我国担保公司潜在风险分析

(一)我国担保行业发展的整体概况

随着国家信用从社会信用担保中退出,市场化的担保体系建设被逐步纳入国家发展计划之中,并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具体如表1所示。

根据工信部有关数据,一方面,担保业务实力进一步增强,过亿担保公司作用突出。2009年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户均已达5960万元,其中,注册资本过亿元担保机构已达1263户,注册资金合计2053亿元,担保总额达8037亿元;过亿元担保机构户数占比22.7%,资金占比62%,业务占比74.4%①。另一方面,小企业提供担保的业务方向更加明确。截至2009年未,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5547户,数量同比增长30.6%,共筹集担保资金3389亿元,为37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额已达10796亿元;新增担保贷款7240亿元,占中小企业新增贷款总额的21.4%②。

但近期有研究表明,我国担保行业在风险管理中风险管理现状不够理想,担保的代偿率过高,风险损失过大,其风险管理能力不能保证业务规模的稳健发展[1]。

(二)我国担保行业风险存在的必然性

担保公司通过为债务人补足信用,为债权人分散风险,获得风险中介收益,实质上是经营风险的过程。运营中的担保公司在资金来源、客户机构、业务内容、运作方式等方面都隐藏着各类风险。

1.资金来源构成以民间资本为主。因为法律层面并未明确禁止民间资本进入担保行业,目前以正常战略性和财务性投资担保行业的民间资本异常活跃。但民间金融本身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没有专门的信用评估机构,没有规范的评估程序与方法,缺乏应对担保风险和损失的措施。所以从资金来源上看,担保公司很难保证注册资金的合法性、资源充足性、持续注入性以及长期有效性。

2.客户以个人或私营企业为主。担保公司对某个行业群体的担保余额足以体现其对某些行业的侧重情况和侧重程度,客户集中的适宜度直接影响风险分散效果。当前中小企业、私营业主因为自身的信用等级较低难以达到商业银行信用标准而成为担保公司的主要客户群体,同时也很难取得再担保机会。根据马科维茨的风险分散化理论,一项风险很高且又难以事前控制的担保业务将严重影响公司担保风险分散效果。

3.业务拓展以投融资业务为主。由于被担保客户自身的融资特点以及市场定价机制的不成熟,担保公司担保费收入并不能覆盖其实际承担的风险,担保公司利润与风险并不对称。而营利性本质决定担保公司必然不断扩大除贷款担保、票据担保、出口信用担保、履约担保等多种类型的担保品种外的短期投资、短期融资、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高风险性业务,而且这种投融资业务占比在不断攀升。

4.担保行业信用杠杆过度放大。担保公司以一定担保资金为客户债务提供信用补充,但非一对一的保证,而是通过杠杆放大作用以一定量的资产为多倍的债务提供保证,启动多倍的银行信用,实际上担保公司对资金的杠杆倍数放大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部分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余额与责任倍数都过高,沿海担保公司放大倍数往往在8~10倍,有的甚至在10倍以上。

二、我国担保公司的风险类型与特征分析

(一)我国担保公司主要风险类别的分析

1.担保公司风险类别的划分

担保风险是指担保机构在业务的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从博弈的视角看,担保公司风险形成过程可视作担保公司、银行、被担保公司等主体与环境或自然博弈的过程[2]。按照风险的层次性与维度将担保公司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3]。通常由若干不可控的外界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因素引发的风险为系统性风险,如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由于担保机构内部经营管理行为引起的风险为非系统性风险,如包括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在内的经营风险,包括代偿风险,资本风险在内的财务风险。

2.担保公司风险类型的分析

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虽于同一外部融资市场环境中,时常与同一家客户对象发生业务关系。但因为公司属性、业务特点、监管机构、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同,其风险也有所不同。

(1)市场风险。担保业务运作的外部市场利率、货币供给量、通货膨胀率、国际货币流动以及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等微小变化都会引起被担保企业投资收益率的变动,进而影响担保项目的投资方向和结构、担保项目的到期偿还能力、担保的退出等环节,使得担保公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受到直接的负面影响。一旦担保放大倍数过大,大批客户停业或倒闭不能偿还贷款时,担保公司可能会因为多家银行的同时挤兑与“封杀”而濒临破产。

(2)政策风险。政府部门指导经济工作时所作出的突然性政策转变,对于担保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有致命的威胁。一方面,国家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管理制度多是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立法层次低,其法律效率与权威性尚显不足。另一方面,近年来法律法规管理办法不断出新,前后不一的情况时有出现,尤其是初期对担保公司准入门槛较低,而2010年《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深圳、上海、广东等部分省市已提高担保公司准入门槛甚至高到1亿元,相对初期门槛较高。而小型担保公司短时间内完成大额资本注入很困难,其可能面临倒闭破产的风险。

(3)代偿风险。代偿风险是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指的是获得信用担保支持的被担保企业由于不能按合同要求按时偿还商业银行贷款,由信用担保机构代为被担保企业清偿债务,导致担保公司发生代偿事故而造成担保机构资金损失。代偿风险主要来源于被担保企业的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而这里的履约能力取决于被担保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和净现金流等因素,履约意愿主要取决于被担保企业实际控制人的道德素养。

(4)资本风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担保公司对外总担保额可以放大到其自有资本的10倍,因此担保公司在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风险。对于担保公司而言,由于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支付银行代偿款而产生不确定性损失就是资本风险。因担保公司虚假出资注册、资金来源不明、经营期间抽逃资金、地方政府严重干预等原因,一旦担保机构无力支付代偿款时,信用评级就会下降,甚至无法再继续开展信用担保业务活动。

(5)操作风险。因为担保行业起步晚,发展不成熟,部分担保公司在职能定位、业务定位、公司治理结构、组织构架、风险管理、从业人员业务技术、业务产品等方面存在不足,缺乏专业的评估体系和风险评判工作,因此而引发的业务风险极可能导致担保公司亏损甚至破产。另外,担保公司主要是由地方管理部门负责审批与监管,而不是由金融监管机构负责,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地方监管机构对担保公司管理者的信用信息录入不充分,粗放式不合规经营必然带来业务风险。

(6)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是指由于担保公司经营管理决策的错误或执行的不当而对自身收益率或资本流动性产生即时与后发不确定性损失。在宏观经济发展的上行区间,担保公司处于快速上扬发展的阶段,但由于追求高速增长和市场扩张的过程中资本、管理、经验、人才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共发展过程中也在不停积累风险。一旦陷入经济下行区间,担保公司在长期战略中存在的分歧就会引发风险的爆发。

(7)法律风险。担保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非金融中介机构,在我国担保公司的法律地位仍然处于不明确的状态[4]。当前与担保公司权益相关的法律依据有公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合同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也有各部门纲领性的规章与意见。但针对担保公司的法律法规并没有配套到位,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多侧重于债权人权利的保护与对担保行业的监管,对于担保公司权益的保护并没有涉及太多的内容。

(8)声誉风险。利益相关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担保公司进行的负向价值判断会引发担保公司声誉风险,担保公司的声誉风险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内部与外部风险,是各种风险进一步延伸的结果。违规经营、民事诉讼、股东关系紧张、虚假宣传、失信行为、服务不到位等都是担保公司声誉风险的诱发因素。同时担保公司作为中介机构,短时间内的负向声誉损失放大效应与传染效应更强烈。

(二)我国担保公司风险的特点

担保行业固有的属性决定担保公司作为非金融机构,除了具有保险公司以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风险特征外,还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1.风险的复杂性

来自内外部的任何不确定性都可能影响担保公司利益行为,呈现出极其复杂多样性的风险。一方面,作为重要的经济主体,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内部与外部风险,有关宏微观环境的微小变化都有可能经过融资市场产生一种放大效应而演变成一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担保公司本身对市场调研不足、风险管理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决策失误,担保项目的投资方向、担保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被担保企业管理者的风险偏好等主观操作行为的失误都会引发非系统风险。

2.风险的被动性

被担保客户与合作银行的信用难以对接往往是引起信用担保风险的最主要原因。被担保客户因为信用度不足才需要担保公司的信用补充取得信贷资格,这本身就是将风险转移到担保公司的过程。任一关联主体的不规则行为都可能触发担保公司风险,一旦担保公司风险暴露必定是多种风险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便是对自身内部经营管理进行严加防控效果也不一定显著,因为担保公司风险的产生具有很大的被动性[5]。

3.风险的渗透性

我国财政、信贷是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主要渠道,财政、银行信贷领域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财政资金受损、商业银行提高信贷门槛等都可能使被担保企业与担保公司的契约遭到破坏。尤其是以政策性担保为主的担保公司,其与财政、银行的风险关联度更高,财政、银行、担保公司任一方发生风险事件都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①,引发整个融资市场的动荡。

4.风险的自担性

担保公司通过担保资金的放大承担信用风险,取得相对微薄的担保费收入。一旦被担保企业无力或者不愿意偿还合作银行的贷款时,担保公司就应履行代偿义务自担风险。虽然担保公司不能像保险公司一样通过保费率覆盖风险损失率弥补风险损失,但可以通过识别和组合策略选择性地承担风险。

三、我国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策略的思考

从目前担保行业的发展以及监管状况看,担保行业风险极可能是引发巨大金融危机的触发点,而建立一整套风险经营管理控制策略是实现担保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制定匹配性的风险管理战略

按照匹配化的原则实施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策略与担保公司发展战略相匹配。首先,对包括公司注册资本、资金流动性、担保责任余额、风险准备金、代偿损失率等进行分析,在整体上对公司的实力、公司的风险控制力、公司的组织结构有所把握,提高风险管理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匹配度。其次,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与执行需要明晰董事会决策者、中高层管理者、基层业务员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建立一个层次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再次,还要考虑各种风险相互交织时可能引发的担保危机,建立各种风险的管理环节与管理流程的协调机制。

(二)营造全员性的风险管理文化

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软环境是担保公司构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主要基石。第一,各项业务、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潜在风险都可能引发一连串的风险事件,所以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意识要贯穿于业务发展的每一链条。第二,将风险管理文化长期培植于全员上下,积极广泛的开展风险防范教育活动,重视风险评估活动,提高连接各类被担保客户与合作银行业务部门人员的风险敏感度。

(三)组建全方位的风险管理组织

组建全方位的风险管理组织,要从职责与权限出发,建立纵向的自上而下报告机制以及横向的平行部门协调机制(见图1)。由董事会负责审批各项风险管理战略的执行以及下一步的管理重点;由监事会负责监管风险管理相关部门的各层行为规范;由高管层负责风险管理工作的审计与考核,提高风险战略执行的有效性;由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一般风险事件的处理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沟通谈判。

(四)实施全程化的风险管理流程

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而担保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通过调查、审查与稽查活动触发担保业务的潜在风险点预测风险发生的损失程度,确定风险事件对担保公司的影响大小及代偿的可承担能力。第二,根据风险类别、程度与特点以及担保业务性质、规模和可承担代偿损失,采取有效的方法规避风险谋求风险管理成本与收益的平衡。第三,担保公司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准备金充足率是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不可预期的风险损失可以反担保方式进行资本补偿[6]。

(五)运用全新化的风险管理方法

从国外成功经验看,任何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都对科学技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科学的方法利于对担保风险事件进行事前监控、事中控制、事后补偿。一方面,担保公司需要建立一个集信息的收集、输入、分类、处理、贮存、反馈、输出为一体的庞大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因为被担保客户多是没有能力提供反担保的弱小企业,担保公司风险不易转嫁,需要建立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担保风险评估办法,确定担保风险警戒值,对被担保企业定期跟踪检查和判断。

(六)实行综合化的风险管理策略

担保公司风险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活动、风险事件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性,决定其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如若采用常规的风险管理方法对担保公司风险进行防控,效果也不一定明显,所以要在权衡风险损失――资本收益的基础上对各个层面的潜在风险进行综合化管理。另外,需综合各类风险特点,在保证各类风险管理行动的连续性与有效性的前提下预测可能的代偿损失,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担保业务的发展。

(七)执行分类化的风险管理模式

各方面的风险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来自任一个层面的潜在风险都有可能诱发整个担保公司风险,这要求担保公司能以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专业化管理团队实施分类管理,合理的分配人力物力资源,对各类风险的特点与诱发因素进行分门别类的监控,施以不同的监控力度。同时担保风险的监控与防范还需要多部门的信息沟通,将风险事件损失压制到最小化。

四、结语

复杂多变的宏观外部环境下,潜在的担保公司风险点无处不在。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与规模扩张之后,加强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已是时代赋予担保公司的迫切要求。依据担保公司风险偏好特点,建立一个全面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我国担保公司长期可持续的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王玉萍.我国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分析[J].商业文化,2011(2):313-314.

[2]曹宏杰.担保公司风险形成的博弈分析[J].当代经济,2010(7):142-143.

[3]麻丽丽.商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与控制[J].经济视角,2010(4):50-52.

[4]程鹏,吴冲锋,李为冰.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方法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2(1):33-34.

篇2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担保公司风险控制体系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担保公司健全风险控制体系须解决的问题,文章重点从若干方面论述了担保公司风险控制体系构建。

关键词:担保公司 风险控制体系 构建

担保公司设计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担保公司依靠经营“或有负债”生存和发展,因此风险控制过程的实质就是化解担保公司的或有负债风险,是担保公司实现持续稳健经营的前提。担保公司的业务经营具有典型的“高风险、低收益”特征,要实现可持续经营,就要尽力减少担保代偿赔付,不断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建立了一整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控制机制,在保证担保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将有负债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点。风险控制能力是担保公司市场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建立规范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体系至关重要。

担保公司风险控制体系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银行放贷需要的是标准化的信用保证,而信用短缺是担保公司产生的基本原因。担保公司要生存,就是要做银行想做而不能做的信用补充。因而,担保公司必须具备比银行更强的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控制与风险化解能力,才能稳健生存。担保公司可能遇到的风险来自不同方面。担保可能遇到的风险既有来自内部的管理控制风险,也有来自外部的风险,这决定了担保风险控制体系必须具有系统性。

(一)来自公司内部的风险

来自担保公司内部的风险本质上包括内部管理控制的系统风险和道德风险。担保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机构设置、内部业务流程、内部制衡机制等不健全和不完善,都会通过担保决策机制上的缺陷或失误,使担保公司在经营中可能出现风险。

(二)可能面临的外部风险

担保业务可能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是来自担保对象(客户)的违约风险和反担保资产变现能力。区分担保对象的企业或个人性质,外部风险内容构成又有很大的不同。

对中小企业的担保业务的风险评价模型包括针对担保对象的内在风险和外来风险。其中内在风险包括:财务信息真实性、经营者素质、竞争能力、技术和产品市场、经营信息不透明等风险;外来风险包括:政府干预风险、政府政策风险、与贷款提供者串谋、现行法制缺陷、市场服务体系不足等风险。

对个人担保要全面考虑个人资信的若干内容,综合评价:个人征信纪录;受教育的程度;家庭成员构成;身体素质及健康状况;心理素质;社会交往信誉;职业素养;业务技能;职业稳定性;收入情况及稳定性;个人或家庭当前资产构成;个人当前资产负债状况等。

担保业务必须根据风险来源结合具体业务分析。在担保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对外部风险信息,可以根据构成因素设置权重,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并用模型的计算结果来指导担保业务决策。

构建和增强担保公司风险控制能力的系统设想

(一)完善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

公司要提升管理风险的能力,至少应该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完善,进而形成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

1.完善内控机制与业务制衡机制。公司应通过集体智慧和廉洁的制度来建立制衡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可按风险管理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设置三个业务部门:担保业务部为业务开拓部门;风险管理部为业务合规审查、合同文本审核的部门;综合管理部为章证管理、重要档案管理的部门。部门之间按“审保分离”原则,明确职责与分工,互相制衡。应完善项目审批决策程序、保后监管程序、代偿追偿程序等,并制定内部业务管理制度,将这些程序规范落实。为使制度有效,应建立以公司领导、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外骋行业专家共同组成公司的“担保决策委员会”,执行决策职能。

一方面,公司应建立严格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制衡的治理机构,完善的内部管理机构和法人治理,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会一层”的管理体系和业务部、财务部、综合部、风险控制部与审查监督部等内部机构,确保公司的“专业化运作”与“规范化治理”相协调。制定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办法》、《或有负债管理办法》、《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良资产管理办法》、完善从项目受理、项目调查、反担保措施的设计与落实、项目评审与决策、保后的动态跟踪监管、代偿后的追偿、补偿等专项规章制度,提高业务经营效率与风险防范能力。

另一方面,可通过吸引外部股东,引入外部监管机制;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担保业务,应加强和政府的合作,建立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或服务机构参加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控制制度,实现公司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相协调。

2.建立科学的担保风险评价体系。担保风险评价体系可参考银行的客户评价体系,减少人为误差,可结合公司目标客户群的特色与业务开拓的需求而建立,应体现公司担保经营特色,对申保客户进行保前风险评价,作为决策的依据。当然,对风险的把握应定量与定性结合,普通评价与特殊评价结合。担保公司要首先建立审、保、监管、追偿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业务流程,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储备或聘请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经济管理、法律、技术人员;建立模型化的项目评估系统,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审查;注重客户关系管理,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群,积累完整详细的客户资料,稳定评估的信息来源;严格担保的业务流程,避免盲目决策;加强对担保项目的跟踪管理,完善事先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机制;强化内部监控,防范道德风险。

3.制定科学的尽职调查程序。较好的尽职调查程序应是:“一分析,二看,三听,四问,五查”五步调查程序。从分析客户的申保资料开始,要带着问题去担保对象,对企业的考察,要听企业负责人、一般职工、相关政府部门、供应商与客户对企业的评价,带问题去企业寻找答案,判断企业申保资料与财务指标的合理性,针对可疑点,确定核点,查清企业实际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应发挥项目经理AB制的双人智慧,共同把关,互相配合,以A为主形成调研报告。

4.对反担保资源进行创新组合。公司服务申保企业,反担保措施是关键。但是,中小企业及个人的特点决定了其难以提供足额、变现能力强的反担保资源。但担保公司面临的反担保政策环境差,特别是抵质押、反担保政策环境差,《担保法》虽已出台多年,但其中规定的许多担保措施难以实施,特别对非银行机构而言。如登记机关通常差别对待担保公司与银行,对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等抵质押物,可抵押给银行而禁止抵押给担保公司,使缺少有力的反担保措施的担保机构难以有效防控风险。

因此,公司须具备能力对担保对象的反担保资源进行创新组合,通过对各种反担保措施的组合,控制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或产生相对可靠的第二还款来源。如应收账款质押反担保、专户管理与订单核数法结合加上企业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管理层的无限责任保证反担保;核算企业订单产生的收益及成本,估算出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对跟踪企业订单履约状况、与订单买方企业签订应收账款质押确认函、与合作银行建立专户对企业销售回款封闭管理,从第一还款来源上控制企业的违约风险。企业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管理层的个人无限责任保证可以从心理上加强企业核心层的履约责任,避免恶意逃债。

5.以项目经理负责制造就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团队。项目经理应对项目风险的控制负主要责任。要通过制度,使项目经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可建立项目经理的AB制,由两名项目经理共同处理同一项目,共担责任,互相制约。为此应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项目经理的问责制,对项目经理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是项目经理的基本素质。可通过内外部培训,使担保公司的项目经理比银行客户经理有更好的风险意识、创新意识。

6.积极主动争取政府财政税收政策支持。我国目前分层次的金融体系中,缺少面向个人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机构,担保公司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金融体系结构性不足。政府为鼓励担保公司作为信用补充,出台了多种财税政策,公司应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二)通过业务创新与组合提高公司风险控制管理能力

公司应结合市场设计业务组合,分散担保风险。在对个人担保和企业担保、长期与短期的担保业务、高风险与低风险的担保业务、不同行业担保项目的业务等进行收益和风险上的互补。传统意义上的担保业务是一年内的短期银行融资担保。

随着担保业的发展,担保业务种类不断增加,出现了新的业务组和趋势:一是非银行融资担保业务种类骤增。如工程担保、诉讼保全担保、证券、期货保证金担保、售后服务担保等;甚至,担保公司可代替保险公司的部份职能,如获得置业担保公司的全程贷款担保便无需投保财产险等; 二是担保业出现与其他相关行业结合的趋势。如,担保与投资的结合―担保投资业务的开展,担保公司利用信用优势,由目标投资企业贷款,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并付息,贷款作为担保公司对目标企业的投资;再如,担保业与典当业的结合:将担保业务的反担保措施与典当业结合,除控制风险之外还可谋取典当业的超额利润,如果申保客户在债务到期时未能履行其债务,担保公司通过典当行将反担保抵质押物进行典当,由典当行向申保客户收取较高的利息,如果典期内申保人仍未能赎当,则典当行还可取得典当品并可能获取超额回报;此外还可以将公司担保业务与集团的拍卖业务相结合,进行业务创新组合。

公司经营的永恒课题是如何通过业务创新来化解风险、获得收益。创新使担保公司信用价值提升:信用资源是担保公司赖以生存的资源,创新使担保业务的外延扩大,业务外延扩大使担保公司拥有更大的信用资源,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创新也是担保公司控制风险的需要:担保公司由于未列入金融机构的范畴,有更大自主性,这便有了业务创新的空间;由于担保业风险大,生存空间小,这便使担保公司有了创新的源动力。担保公司业务向非银行融资转移,也是担保公司为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无奈之举:担保公司的主要职能是化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但应对这些风险,担保公司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并不宽松,许多反担保措施无法落实,因此,将业务扩大到风险较低的非银行融资业务以及对反担保资源进行创新组合都是风险控制的需要。

(三)严格财务管理并规范风险补偿机制

担保公司需建立代偿风险对冲和缓冲机制,避免风险集中暴露对公司财务造成不利影响。应该按照当年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准备。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担保责任的余额10%以后,可差额提取。还需根据担保业务经营和拓展,结合需要,建立资本金追加机制,对于同政府合作的担保业务,应利用财政补偿机制,持续注入和代偿补偿,保障风险抗御能力。

(四)加强同业合作提升抗风险能力

除传统的担保业务外,担保公司经手的大宗担保业务不断增多,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担保等。其中有些业务担保风险未必是主要的,而是合同或合作制度性需要,其中有些可能隐含着重要的商机。对于这些大宗业务,仅靠单个公司独家难以完成担保,应该通过行业内部的合作,通过联合共同担保,分散风险,拓展行业发展空间,增强行业长期集体风险控制能力。

结论

担保公司是一类特殊的企业,为了持续经营,风险控制是经营管理的第一要务。担保公司必须从内外两个视觉,根据业务拓展的需要,设计系统化的风险控制模型,从规范业务管理和业务创新组合入手,建立风险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华北金融,2006(7)

2.朱艳萍,席升阳.我国民营担保公司的信用风险与防范.创新科技,2009(4)

3.谭仲明,梅强.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作模式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6)

篇3

关健词:担保公司;风险调查;风险控制;风险处置;风控意见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2015年2月,因部分担保公司不再适合继续从事担保业务,重庆市金融办注销了6家担保公司的经营许可证。今年,重庆很多担保公司也或多或少也发生了一些代偿损失,对担保公司的生存、发展十分不利。宏观上讲这与目前经济下行有关,不过这是企业自身无法控制的;从企业自身上把控风险上看,也存在一些问题,采用合理的方法,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相信担保公司一定能顺利度过目前的难关。

一、完善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及制度建设

从人员和制度方面加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首要前提。担保公司应成立审贷部或审贷委员会,成员应包括总经办、业务部、风控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规范担保业务操作流程,完善担保风险管理制度。

二、贷前风险控制

(一)收集客户单位资料

除复印客户单位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开户许可证、财务报表等基本资料外,还须收集客户单位所有银行账户资料、所有房产、车辆等证件复印件。这样如客户违约,担保公司查封是很有用的。不然,在阶段无法查封客户的账户及财产,只有等到执行阶段法院才会派人到人民银行或房管局查询、查封,到那时可能资产早被转移了。

(二)对于规模较大的客户,尽量要求客户提供审计报告

这样可信度更高。对于客户单位的财务报告,须逐一科目核查真实性。其中:货币资金,须要求客户提供所有盖有鲜章的银行对账单,并核算对账单合计金额是否与货币资金一致。应收账款,应按账龄进行分类,对于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检查收回可能性。对于前十位客户的应收账款,应用函询法核对其真实性,避免其夸大应收账款,虚增资产。库存商品,须盘存库存商品,核算入、出库单,看是否有夸大库库商品量,虚增资产。净利润,重点检查是否有虚增收入、虚增利润情况。营业收入,应核对销售收款加应收账款是否与其一致。另外再检查库房出货单是否与销售数量匹配。管理费用,可通过核对客户员工工资、物管水电费、办公费、业务招待费等大项查明是否客户有虚减管理费用的情况。财务费用,可根据客户贷款总额及相应的利率,核算财务费用是否全额入账。

(三)担保公司严格实行A、B角调查制度,对于每户客户调查,须两人到岗,杜绝人情担保,避免出现调查中的道德风险

业务调查人员须填写调查报告,重点调查客户主导产品的生命力及竞争力;市场营销调查,调查客户产品的市场前景、适销情况及所占行业比重;经营风险调查,发现客户在市场规模、成本控制、产品融资、投资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行业风险调查,重点调查客户在行业中的位置及所采取的经营战略的合理性;财务情况调查,核实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并分析客户财务指标及财务状况;反担保措施调查,调查评估客户提供的抵押物的价值,分析反担保人的经济实力与担保责任是否相符等等。

三、贷款审核阶段的风险控制

(一)严格实行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分开管理

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应分别由不同的岗位或部门负责。调查由业务部负责,审查由风控部负责,审批由股东会或董事会负责。

(二)由于担保公司与客户信息不对称,为规避和减少风险,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处置

1.客户单位为了获取担保贷款,往往会隐藏一些债务。比如隐藏以本公司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个人名义的贷款,然而实际用于本公司经营且需要本公司偿还的债务。这时就需要客户单位配合,担保公司查询其征信情况,以核实是否未纳入该客户账务的负债处理。

2.对于客户单位的民间借贷,这是很难核实的。因为民间借贷不上征信记录,账务上是否体现完全取决于客户的诚信状况,这也是造成担保公司与客户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例如,我公司客户经理调查某集团公司,得出的调查报告是资产总额22亿元、负债总额14亿元,净资产8亿元。然而因特殊情况该客户崩盘后,真实的情况是负债总额超资产总额2-3个亿,大约有10-11个亿的民间借款浮出水面,造成了调查报告严重失实,影响了公司的决策。为防范这种情况发生,我们要审察客户时只根据有客户的财务状况好坏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对应的抵押物作为保障,为担保公司的担保提供反担保。我们在核察客户的抵押物时,除须要求客户提供评估报告外,我们还可以咨询当地的房屋交易中心,根据这些最近的交易记录,往往更能反映房屋的现值情况。

3.对于抵押物,我们应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打折。住房一般折扣值为评估值的60-70%,商用物业为评估值的50%,厂房为评估值的40%等。

4.严格控制客户的贷款规模。对单个客户贷款总额不得超过担保公司净资产的10%。

5.严格审核贷款的真实用途。应避免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投资或用于直接借款等高风险行业。目前客户单位出现违约,往往不是客户的主业出现问题,很多就是用于高风险投资,造成资金到期无法收回,从而资金链断裂,产生违约。

四、贷后风险控制

(一)对于客户贷后检查也很重要

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有的客户单位,私下以其他人名义成立公司,并将其资产转移至名下,进而逃避原借款名义的债务。客户经理须及时到达客户单位,不定期作贷后检查,及时发觉新的情况,将新成立的公司纳入反担保范筹。

(二)对于贷后已发现客户经营欠佳,有代偿风险但能按时支付银行贷款利息,也不宜立即诉讼要求客户还款

担保公司发现客户不能按时还款时,应协助客户融资按时偿还贷款以及正常续贷。待客户经营好转,有足够资金时,也就顺畅归还贷款了。如此时,担保公司须代偿此笔贷款,且往往客户没有什么可处置的资产或抵押物不足值,给担保公司带来损失,这叫做“赢了官司输了钱”。

(三)对于客户单位出现风险代偿后,追偿方法也很重要

1.建议直接与客户商谈处置抵押物。这样处置时间较快,便于资金及时回笼。

2.处置抵押物时,为防止抵押物被其他债权人查封或冻结,担保公司应及时变卖或及时转入担保公司控制的名下。否则,若被法院查封或冻结,则只有通过法律手段获得变卖,则从至回款,一般需要一年以上,严重影响公司的现金流。

(四)为规避贷款银行只顾自身利益,肓目收贷发生,合作客户、银行及担保公司可三方协商,到期无需冲贷资金,直接转贷。这样既避免了银行收回贷款后不再续贷的情况发生,也可以为客户节约拆借冲贷资金成本。

(五)使用担保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冲减代偿损失

担保公司赔偿准备金、一般风险准备金是为应对公司出现代偿后,避免利润大起大落,影响公司的经营发展计提的风险储备。

1.会计法按七部委2010年3号文件规定,每年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

2.根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实施指南,担保公司按净利润的10%计提一般风险准备金。

3.担保公司发生代偿后,应报告税务,经税务核实确认后,可将代偿损失用于冲减所计提的风险准备金,抵减企业所得税。

五、规避风险的建议

(一)建议改革诉讼司法制度,加速对老赖的欠款促收

1.诉讼保全、查封困难。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阶段,法院不会配合保全、查封被告人账户、资产,要到执行阶段才给予配合。从到执行,如需公告送达大概需要3个多月时间,判决需要1个月时间,给老赖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转移资产。建议法院在阶段也能配合诉讼人查询被告人的财产信息,加速欠款的催收。

2.资产处置周期长。目前,从担保公司代偿到诉讼追回代偿款,大部分需要1年多时间,严重影响了担保公司的现金流。担保公司承担代偿责任债务人后,老赖往往设置各种阻力,比如拒绝诉讼法律文书的签收,根据法律规定就需要公告送达,公告时间60天。另外如果判决书下达后无法送达也需要公告60天,另外法院委托评估师事务所评估及委托拍卖机构拍卖又需要几个月时间,这样下来一般是一年以后才能执行完毕。所以建议缩短公告期。

(二)建议设立再担保机构

主要由政府出资成立再担保机构,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担保公司进行风险分担,避免因担保公司代偿影响担保公司的正常经营。

(三)建议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客户的合作银行避免肓目收贷

目前很多客户出现资金链断裂,往往是由于银行收贷造成的。客户从投资到回收往往需要几年甚至10多年时间才行,这时银行突然抽回贷款,客户单位没有多余资金,从而造成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经营。事实上客户单位的贷款往往涉及多笔及多家金融机构,提前收贷后客户后面到期的贷款将无法偿还,这对合作银行及担保公司都是不利的。建议合作银行及担保公司,应继续支持客户贷款,保证客户继续经营,创造利润,偿还贷款。

(四)建议改革会计上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方法

担保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存在税法与会计法的差异。

税法规定:担保机构可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计提担保赔偿准备,可按照不超过当年担保费收入50%的比例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同时将上年度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及未到期责任准备余额转为当期收入。会计法按七部委要求,每年计提1%担保赔偿准备金及担保收入的50%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余额的 10%后,才实行差额提取。这样造成担保公司财务报告每年净利润减少很多,然而又不能抵扣应纳税所得额,财务报表利润指标数据不好看,不利于担保公司银行授信工作。建议会计上也按税法要求每年差额提取风险准备金。但为规避担保公司将利润分配股东,减少担保公司抗风险能力,建议规定担保公司的净利润及风险准备金合计超过当年担保余额10%的部分才能用于利润分配。这样既保证担保公司财务报告数据指标较好,也利于增强担保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五)担保公司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光靠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靠担保公司自身的风险把控

担保公司应加强自身人才培养,完善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在贷前、贷中、贷后三阶段严格按风控流程执行。根据市场行情,在经济环境不好,违约可能性增加的情况下,要求客户增加抵押物或反担保人,与时俱进,化解风险,才能使担保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七部委.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第3号.

篇4

【关键词】 担保公司 管理风险 信用风险 操作风险风险控制

对国内众多良莠不齐的担保公司而言,从2012年初至今的这一段时间公司经营十分艰难。受各种大环境影响,担保公司业务量急剧下滑,担保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风险分析

(一)管理风险分析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管理风险主要指由于股东设置、法人治理、人力资源与部门设置出现的不合理情况而导致的公司经营风险。

1、股东行业集中度高,持续出资能力有限

目前担保公司股东行业较多集中于房地产行业。股东行业集中会导致担保公司业务的行业集中度偏高,存在一定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股东公司股东本身持续出资能力不强,使得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意愿不强,担保放大倍数偏低,这严重影响了担保公司的资本充足率,挤占了担保公司可用于代偿的资金,为担保公司的经营埋下隐患。

2、法人治理层次不清晰,治理模式还有待完善

一部分担保公司股权过于集中,且由大股东控制;其次,部分行使表决权的股东缺乏相关经济金融专业背景和金融行业从业经验,并不具备识别与管理担保客户风险的能力,具有较高的风险隐患。

(二)信用风险分析

信用风险主要由以下两个风险点组成:

1、担保公司放款门槛太低,缺乏客户评价依据

担保公司的放款过程门槛较为宽松,大部分担保公司只是机械性地依靠抵押物与质押物来判断是否应该进行放款。其次,大部分担保公司为未能达到担保门槛的企业进行担保,这些企业大多数存在经营问题,潜在风险较高,而一旦这些企业资金出现断裂,担保公司就会形成代偿。

2、担保额度及期限设定存在风险

担保公司囿于资本规模限制,对企业提供的额度不能够充分满足某些优质客户发展的融资需要;同时也存在担保额度超限问题,最终导致过度授信的情况。

对于担保期限选择方面,担保公司给予客户的期限缺乏灵活性,这可能会导致客户在正常经营周期下不能按时归还贷款,不得已通过其他高成本渠道进行融资还款的风险或者客户将待归还的款项挪作他用,导致到期无法归还的情况。

(三)操作风险分析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业务流程三大环节中都会或多或少出现相关的操作风险。

1、保前调查有所局限,缺乏规范

由于目前担保公司调查人员综合素质有限,因此保前调查流程规范性较差,难以保证抵质押等风险措施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由借款企业关联关系调查缺失、由财务信息缺失、由借款企业负责及抵押情况调查缺失带来的风险。

2、审保分离执行较差,保审会未能起到良好作用

多数担保公司审保未能做到审保分离,大部分部门的职责仅由少数人负责,缺乏制衡约束机制。而担保公司保审会的运作缺乏规范,股东代表占比较大,但是这些股东代表却缺乏风险识别能力,存在一定的决策风险。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措施

融资性担保公司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点措施多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一)、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担保公司自身的管理风险相对于上述风险,可控性最强,但是危害性最大。为了控制这些风险,有以下几点可遵循。

1、完善担保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

首先,要建立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且该制度要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其次,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要能够互相制衡和制约,形成协作的机制;此外,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这将有效避免员工的道德风险和委托风险。总之,建立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是保证担保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的一环。

2、建立风险的补偿机制

担保公司可以效仿银行,采取风险准备金制度。具体来说,为了应对坏账以及代偿风险,可以按一定的比例抽取准备金,担保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扩大准备金的数额,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担保业务全过程监控

要加强担保业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一定要重视“三查”,即调查、审查和稽查,应当利用“三查”的过程尽可能地发现风险点,找出业务潜在风险,并主动预测风险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自身战略,制定可接受风险的临界值,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2、建立反担保机制

担保公司要和被担保企业建立起反担保的机制。所谓反担保,就是被担保企业需要把它的厂房、设备、土地使用权甚至是法人代表的个人财产都作为抵押物或者质押物给到担保公司这一方,这样当代偿发生时,担保公司可以通过处置以上财产,来挽回一定的资金损失,从而降低信用风险。

总之,目前我国担保公司面临的困境主要来自于其不成熟体系下的各项风险,因而担保公司必须在了解风险的情况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化解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担保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炜、张宏宇、杨宏远.融资性担保公司潜在风险剖析――以四川省融资性担保公司信用评级试点为例,《西南金融》,2014年04期

篇5

[关键字]担保机构 中小企业 风险补偿机制

引言

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自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以来,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自治区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09年末,以中小企业及下岗再就业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并纳入自治区统计范围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400家左右,其中自治区本级信用担保机构2家,盟市级信用担保机构30家左右,旗县区信用担保机构约40家,民营信用担保机构300多家;从信用担保机构组织形式来看,采取事业法人的21家,其他则全部采取企业法人制;从担保资金构成来看,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的79家(占资金总额的22.5%),民间资本全部出资的298家;总累计筹集担保资金45.68亿元,注册资金亿元以上的有4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19家,2000万元以上的有100家左右。总体来说全区担保机构规模酱遍偏小(大部分只有几百万元),抗风险能力较弱,与银行的合作信用度较低,急需通过股东持续出资,或兼并联合以及吸纳外资等有效的资本扩张方式做大担保公司,以改变目前担保机构实力严重不足的现象。本文拟从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担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内蒙古担保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内蒙古融资担保机构的现状

1.缺少风险连动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

担保行业的特点是低收益、高风险,高成本。目前,自治区各担保机构的资金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均是投资者一次性投入的,对后续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的投人要求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性规定。在正常开展担保业务的过程中,合作银行将风险全部转移给担保公司,造成担保公司风险加大,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担保公司的作用是分担银行的风险,而不是全额承担风险。并且担保公司仅仅靠收取少量的担保费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旦担保公司承保的贷款发生损失,在担保公司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收到严重威胁。

2.担保机构体系制度建设不健全

目前缺少失信惩戒机制和资格准入机制是全国担保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担保公司缺乏专业人才的管理和运作,缺乏既懂金融,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内部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在反担保合同中,对债务人的义务约束不够,有很多都是通过人情来实现的担保,这些对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造成巨大的挑战。

3.政府对担保行业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担保公司由政府投资参股,并且股份占相当大的比例,担保公司的管理人员通常由政府指派,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导致担保业务不能顺利开展。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政府的理念是重收费,轻服务,各种指令性担保。

4.中小企业诚信意识差,信用观念淡薄

内蒙古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其中大部分企业信用优良,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缺乏诚信。在金融监管环节,对被担保人缺乏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有的中小企业虚造会计报表、有的根本就没有还债的意愿。

二 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积极引进中小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打破国有银行对担保行业垄断的局面,有效分散担保风险,减少政府行政指令对担保业务的直接干预,采用新型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对担保公司的领导、协调和管理,尽快成立担保行业自律协会提高政府对担保行业的扶植力度,采用财政补贴或减税的方式间接增强担保机构的实力。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行业交流。

担保公司应该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给予的关于发展担保公司的税收减免政策,不断提高担保公司业务水平,努力学习国内外担保机构的经验,为我所用,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机构,培养专门的人才。加强担保公司之间的交流,实行担保公司之间资金互助,信息共享,行业自律机制。有效控制和化解风险。

3.创新担保的形式和品种

目前,担保机构开展的业务主要是以贷款担保为主,还可开拓更广阔的担保领域,如票据承兑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保、信用证担保、诉讼保全担保、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4.强化风险管理制度,完善经营模式。

以强化风险意识为核心,以全程监控为手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健地推进业务规模的扩张;在完善和发展常规担保业务及担保品种的基础上,依靠创新来实现公司业务发展模式的优化升级。探索具有民族化、国际化特点,符合市场化运作规律的商业性担保公司的经营模式。

篇6

关键词:融资性担保公司;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2-0059-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2.13

近几年,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担保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担保机构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然而,随着担保行业的快速扩张,竞争日益加剧,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出现违规经营现象,潜藏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安全以及区域金融稳定也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基于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的视角,从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入手,探讨如何审计与商业银行有合作关系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经营行为和担保能力,并提出管理建议。

一、融资性担保行业概况

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截至2011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8402家,同比增长39.3%。在保余额19120亿元,同比增长39.1%。净资产总额7858亿元,同比增长63.8%。担保贷款余额12747亿元,同比增长39.8%。其中,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余额占比达77.3%。与其合作的银行业金融分支机构总计15997家,同比增长32.6%。

上述数据表明,融资性担保行业的自身实力确实有所提高,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行业的过快发展,加剧了担保市场过度竞争,监管政策的日趋严厉也提高了担保行业的准入门槛。在这种“微利+高门槛”的双重压力背景下,部分实力较弱的担保公司为了达到监管要求,追逐高额利润,不惜偏离主业、违规经营,如虚假增资、抽逃资本,甚至挪用客户保证金或利用关联企业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用于高息放贷和高风险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形成较大风险损失。随着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力度的加大,担保公司的违规经营将直接危及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应引起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重点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揭示问题,规避风险。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的风险点及审计方法

(一)注册资本金不实,风险代偿能力不强

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规模直接关系到其风险代偿能力以及所能开展的业务范围。2010年3月,七部委联合颁发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主体属性、市场准入、业务资格、风险控制、信息披露和监管等方面均做出了规定, 其中就明确提出了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要求。同年,各省金融办公室、工商局、银行监管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各省的细化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强调了担保公司资本金与其业务开展范围的匹配关系,有的省份还明确要求不符合新办法规定的担保机构于2011年3月31日前整改到位,否则将不予颁发经营许可证。因此,部分实力较弱的担保公司要在短短半年时间达到以上要求,就存在虚增注册资本的嫌疑,应重点关注担保机构2010年及2011年一季度的增资。同时,《办法》明确指出,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全部为实缴货币资金。因此,担保公司虚假增资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抽逃注册资本或注册资本金来源不实。

针对以上风险点,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核查资金流向,看用于验资的资金是否来源于银行贷款或相关借款,并于验资后回流相关借款人或增资股东。二是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有些担保公司股东较多,增资时间长、增资金额零散,在此情况下通过资金流分析往往难以奏效,需要针对财务报表的相关科目,结合验资时点前后验资户资金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一,重点审查“其他应收款”或“预付货款”等科目,看其是否存在长期挂账现象,并要求担保公司出具银行询证函以证实相关科目余额的真实性。其二,看“存出保证金”科目金额是否与担保公司担保金额相匹配,如果该科目金额比担保金额乘以10%后的金额还多出很多,则需要担保企业提供该科目的明细及银行询证函,证明其账户余额的真实性。对于担保金额的确认,可结合人民银行征信报告的数据,以及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担保赔偿准备金”科目的提取额倒推得到担保余额(根据《办法》规定,担保公司应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以确保担保金额的准确性。

(二)保证金管理不到位,风险缓释措施不力

按规定提取保证金是缓释信贷资金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保证金的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担保企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这属于银行管理的内容,对应于担保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存出保证金科目”。另一方面是办理担保贷款企业存入担保公司的反担保资金,属于担保公司管理的内容,对应于担保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存入保证金科目”。

就担保企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而言,根据各商业银行内部担保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担保机构原则上应有一定数额的担保基金或担保保证金存在农业银行并专户管理,担保基金或保证金金额一般不低于法人融资担保余额的10%。因此,应重点核查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可通过商业银行内部的账户系统,直接查看担保公司在该行的各类存款状况。重点核查保证金户的存款状况,核查担保公司是否在银行开立保证金专户,是否存在以定期或活期存款替代保证金的违规行为。特别是对于一些业务范围为全省的担保公司,保证金账户往往分散于发放担保贷款的各分支机构,要重点核查保证金是否由专门部门进行牵头管理,保证金账户金额是否足值,是否存在担保公司的准入和贷后管理前后脱节的情况。二是对于担保公司整体保证金的存放情况,可请同业协助调查或结合财务报表“存出保证金科目”及担保企业的担保金额,测算其比例是否达到10%的标准。

就贷款企业存入担保公司的反担保资金而言,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担保公司将被担保企业交纳的保证金纳入到“其他应付款”科目,而未在“存入保证金科目”中反映;二是将被担保企业交纳的保证金转为担保公司在银行的“存出保证金”科目;三是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担保公司向被担保企业收取保证金的随意性较大,存在少收、不收的现象;四是从被担保企业的贷款资金中抽取一定比例金额,作为担保公司在银行的保证金,这不但加重了被担保企业的财务负担,同时也弱化了担保公司的风险承担能力[1]。具体核查方法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核查担保企业“存入保证金科目”金额大小,看其与担保金额是否匹配。二是核查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资金流向,看其贷款发放后,贷款金额是否存在按一定比例(如10%),回流到担保公司账户。

(三)未按规定提取风险准备金,风险补偿能力弱化

担保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健全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是担保公司应对赔付风险、保障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担保公司的损失风险补偿机制主要包括政府补偿、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主要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及担保赔偿准备金,《办法》明确规定了提取方法。同时,《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5号)对担保公司风险准备金税前扣除及转为当期收入也进行相关规定。部分担保公司错误理解了以上规定,直接将风险准备金的应提取金额作为风险准备金的当期余额,少提风险准备金,隐藏较大经营风险[2]。针对以上风险点,在实际审计核查过程中,根据财务报表,直接按《办法》规定进行测算,看其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四)超比例担保,集中度风险较高

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行业、地区、客户集中度越大,越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企业经营周期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办法》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值得注意的是,该条款不但有助于规避担保公司的单户及关联企业贷款的集中度风险,而且还能有效控制担保公司股东之间的关联担保规模。因此,在具体查证过程中,除核查单户及其关联方是否超额担保外,还应重点核查担保公司为其股东的担保金额是否超比例。同时,《办法》还规定了担保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的范围和额度,应核查担保公司“短期投资”及“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看其是否满足相关投资范围,以及投资总额不高于净资产的20%的要求。另外,还应关注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品种和期限,虽然《办法》并未禁止担保公司办理1年期以上的项目贷款或固定资产贷款担保业务,但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的准入一般都要进行年度复核。因此,固定资产或项目贷款的贷款期限与担保公司资格准入年度复核制之间就存在矛盾,一旦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出现问题,年度准入复核达不到要求,将对银行贷款资金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该控制担保公司担保的中长期贷款以及固定资产和项目贷款占比。同时,某些具有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为扶持某一产业发展,其担保的贷款企业主要集中于某一行业,如林业、牧业等,其股东也主要来源与这一领域的企业,这本身就是一种较大的集中度风险,商业银行应审慎核定该类担保公司的担保额度。

(五)违规经营,参与民间融资或从事违规放贷业务

担保公司违规经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金的来源不合规,具体表现是注资不实,通过民间借贷、短期融资等手段筹集资金。另一方面是资金的使用不合规,具体表现是违规发放贷款或进行高风险领域的投资,偏离担保主业。如某些担保公司向部分企业发放“过桥贷款”或直接将资金借给股东或其他企业使用,以上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金融秩序,同时也削弱了担保企业的风险代偿能力,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安全[3]。针对以上风险点,应重点核查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重点关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规模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匹配程度,看是否存在违规非法集资行为。一般来说,担保公司的流动资产主要来源于注册资本金,如果流动资产数额巨大,且在较大程度上来源于流动负债的话,这时就要引起关注,需要查看会计附注的应收及应付等相关科目,并调阅该担保公司在银行的资金账户往来明细,看其是否存在与企业及个人较大金额、较频繁的资金往来情况,对于往来较为固定的企业及个人账户,还应继续追查资金来源(有可能为过渡账户或用于非法集资的资金归集账户)。对于个人账户,还需留意其是否为担保企业法人及高管人员或是银行员工的账户,以此核查担保机构高管及银行员工有无参与非法集资行为。二是要对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进行审计,重点关注与担保公司相关的“还旧借新”贷款的资金走向,审查还款资金来源和贷款资金去向,看担保公司是否存在向企业发放“过桥贷款”的行为,以此掩盖贷款企业经营风险,从中牟利。

三、源自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及其防范

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的上述问题隐藏较大的风险。一是信用风险。担保公司抽逃、虚增注册资本,减少了自有资金,变相增加其担保放大倍数,降低了担保贷款的安全系数;向贷款企业发放“过桥贷款”,掩盖了贷款风险。二是法律风险。担保公司违规经营,参与民间借贷等行为严重违反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面临监管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被吊销经营许可证及营业执照,将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及风险追偿造成不利影响。三是声誉风险。部分担保公司担保贷款被少数股东及高管人员操纵,有可能出现牵涉面广、额度巨大的冒名贷款和多人承贷一人使用问题,使担保公司沦为少数人从银行骗贷的融资工具,一旦资金链断裂,贷款集中形成不良,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最终不仅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当商业银行向众多名义上的借款人采取强制手段追索债务时,可能引发群体纠纷,影响社会稳定和商业银行的声誉。四是道德风险。商业银行员工参与担保公司及贷款企业的资金往来,极易诱发道德风险,形成内外勾结骗贷案件。商业银行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有效防范上述风险。

(一)严格资格准入,优选合作对象

建议商业银行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行内相关担保管理制度。同时,要认真做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清理准入工作。认真调查、审查,从严把关,对违规经营的担保公司要求其限时整改,否则减少其担保额度,提前收回贷款,直至终止业务合作。优先选择成立时间较长、规模较大、资质和信用良好、管理健全的担保公司作为合作对象,并审慎核定担保额度。

(二)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动态管理

一是按照担保公司业务开展的区域范围,严格落实管理层级及职责。对经营范围为跨区域的担保公司应明确牵头管理机构,认真进行贷后管理,逐 户建立日常管理台帐,及时掌握担保公司的资本金、对外担保、单户贷款担保金额、保证金状况、担保贷款风险(下转第64页)

(上接第61页)形态、风险代偿等情况,严格按制度对关键指标进行监管,及时预警风险。二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政府金融办公室以及担保公司的日常联系,动态掌握担保公司的日常经营情况,加快信息传递,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督促担保公司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严格计提风险准备金。三是建立完善的担保机构评价制度。对担保机构实行动态名单制管理,若出现不利于商业银行贷款安全的因素可提前收回贷款,并终止担保合作。四是严格保证金账户管理。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对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要逐一落实保证金,按规定比例在保证金专户足额缴存。五是按规定严格控制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的担保金额比例降低集中度风险。六是在与担保公司的合作过程中要合理分摊风险,对担保公司分摊额度之外的剩余风险部分要求借款人追加抵押或其他担保措施。

(三)全面调查摸底,理顺债务关系

对于部分担保公司担保贷款资金流向异常,多次转贷、以贷收贷后,可能导致债权债务关系严重紊乱等情况,商业银行应对这类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进行全面检查清理,逐户上门调查对账,摸清借款人真实借贷情况及生产经营情况。对冒名贷款、多人承贷一人使用、甲贷乙用的,与资金实际使用人重新落实债务。

(四)加大处罚力度,严防道德风险

对参与担保公司及担保贷款企业资金往来的商业银行员工,要进行认真排查,对充当资金掮客、直接或间接参与民间融资、掩盖担保企业经营风险等行为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起到警示作用,严防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建明.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业务风险与管理[J].中国农村金融,2011(21):52-55.

篇7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就成为影响到赣州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小企业的融资对策主要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赣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制以及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构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推动一批优秀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民间资本家开设风险投资公司,充分有效利用民间资本。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一、赣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截至2007年6月,已有15万多家中小企业,仅工业企业就有2.65万家,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已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1.3%。可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赣州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但是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根据优序增长理论,成长期企业的资金往往靠内源性融资难以完成,通过实际调查我们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流通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困扰赣州市企业进一步迅速发展的“瓶颈”,因此能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就成为影响到赣州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定义、常用方法和途径

中小企业融资是指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动进行的资金筹集行为。其常用方法和途径有: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自筹资金和证券融资等。其中,证券融资是企业最有效的融资方法之一,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板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截至8月18日,深圳中小板的总貌如下:

由此可见我国中小板规模较小,我市中小企业要上市融资短期还很难实现,但作为未来中长期融资途径,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赣州市中小企业的融资分析与对策

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赣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制以及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我市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从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但是由于赣州民间的私有资金有限,多数企业的资金都是从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的发放主要看企业的信用,因此建立赣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制以及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银行信贷对企业融资的支撑作用,在短期内解决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为此市政府去年就发文,在三年内建立起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赣州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调研时发现银行在进行放贷时,企业家本人的信用是影响贷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为此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必须包含企业家本人的个人信用档案,同时还可以推行打分制,分数越高,信用越高,企业贷款数额就越大,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信用系统信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建立完善信用数据库之后,企业贷款融资的难易最终取决于企业的信誉,信誉越高,贷款就越容易。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提高企业的信誉了,我们认为其最关键的就是提高违约的成本,让违约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而这些政府可以利用税收等行政手段来做到。政府也可借鉴台州经验,设立“打击逃债办公室”,专门追缴恶意逃债。总之企业信誉的好坏,决定了企业融资的难易,进而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2.构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构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补充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分散金融机构的风险,是目前突破赣州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截止2008年1月,全市已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5家,担保资本1.46亿元,累计为621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服务,但总担保贷款金额仅为1.66亿元。由此可见我市担保业的规模仍然较小,政府需加大扶持力度。建议构建四个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1)构建并完善政策性担保公司,建立风险损失补偿机制。(2)大力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通过对现有担保公司的重组、兼并、增资扩股等形式做大规模,做强实力。也可采用由行业协会和政府共同担保的方式,但政府最好不要直接参股商业性担保机构。(3)引导小企业成立合作制担保组织。鼓励一些相互间信任的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合作制担保机构。比如江苏省沭阳县推广“自助担保”,到2007年底已有自助担保公司25家,有1241家会员企业在农合行贷款12696万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我市经济欠发达县市如石城县(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仅为1.05亿元),企业规模小,无力提供有效的担保,要在短期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成立合作制担保组织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之一。(4)组建信用再担保公司,为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分散担保公司风险。再担保公司可由大型民间商团出资,但最好要有政府的参与,这样政府就可以用经济手段间接地规范担保机构行为和完善担保体系。

3.推动一批优秀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针对赣州企业发展现状,建议建立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对主业突出、产品上档次、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及时列入上市后备资源进行重点培育,在项目建设、收购、兼并、转让、资产重组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实施信贷支持等。

篇8

关键词:债务人;财务危机;担保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08-01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担保公司,以河南省为例,现如今担保公司数量已增至500多家,仅今年一季度,就有100多家公司注册。这无疑给中小企业解决了门槛高、融资难的问题,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通过担保公司获得借款。但担保本身就是一项风险业务,债务人的任何财务危机都会给担保公司造成重大的损害。因此,对债务人财务危机可能对担保公司造成的风险以及担保公司自身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或降低其对担保公司的危害。

一、一般担保公司(以河南华商为例)在担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担保公司规模小,经营品种过多。基于盈利的目的,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担保公司,但这些担保公司大多是盈利性的私人制公司,规模一般较小,注册资金低,公司结构简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经营范围不能过宽。河南华商投资担保有限公司除了管理层,只有员工不到二十人,却设立了民间业务部、票据部、银保部还有拟设立的工程担保部等几个业务部门,分别经营不同的品种,以至于经营面过宽、人员少造成了经营精力分散,出现了众多的问题直至后来撤销了票据部门。

(二)担保过程不规范,合同不完整。担保过程一般包括申请、受理和审批阶段。首先由被担保企业向担保公司提出担保申请,担保公司受理,对企业提交的有关企业基本情况、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各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担保公司对企业的调查结果决定是否接受担保,整个过程都要严格规范的进行。河南华商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在担保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例如担保公司对企业提交的资料很少去考察它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企业的调查也只限于对企业的存在性和经营的表象性进行确定,很少深入地调查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以及信用情况。合同的签订也较随意,一般只是把担保的基本情况填一下,合同上面出现较多空白。有的合同只有盖章,而没有负责人签字,担保过程很不规范完整。

(三)前期缺乏科学有效的调查,对风险的评审不缜密。担保作为一项风险业务,对担保项目进行缜密的风险评估,确保担保的可行性,是从源头上防范担保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作出正确担保决策的前提。河南华商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在多项担保的案例中,由于缺少对被担保人财务情况和偿债能力的科学分析,缺乏对企业真实情况的客观调查,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评审指标和方法,对风险的评审缺乏科学性和真实性,结果因为承担连带责任而给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这正是对被担保企业缺乏调查,对风险的评审不缜密带来的后果。

(四)期中缺乏持续有效的监督。企业的运营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被担保企业可能会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而出现财务危机,因此做好对被担保企业的期中持续监督对降低担保公司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很多担保公司都缺乏这种动态的监督,河南华商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也不例外。

二、针对债务人财务危机担保公司应采取的对策

(一)根据公司规模确定合理的经营品种。由于担保公司的规模一般较小,不宜开展过多业务,所以担保公司应根据自身的规模选择合理的经营品种,重点开展一项业务并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经营风险,还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确立在担保行业的竞争地位。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人员素质和数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再考虑适当开展其他的辅助业务。

(二)完善担保公司业务办理流程,提高担保的规范性。为了降低风险,担保公司应严格按照业务流程进行担保。首先,要确保被担保企业提交资料的完整性,主要审查文件、资料的种类是否完整、齐全。其次,要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文件、资料以及申请的担保事项是否真实、合法、有效。最后,要对被担保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必要时可以向被担保企业的商业往来客户、供货商和其他债权人询问被担保企业的资信情况,核对财务报表和主要凭证,查看库存等,以获取真实的资料。

(三)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保担保项目的可行性。担保公司应根据项目特点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担保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准确地评估,降低整个担保风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应坚持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对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细致、科学、客观的分析。担保公司应选取合适的指标,并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使评价指标体系真正有效地服务于风险控制。

(四)加强对债务人状况的动态监控,建立专人跟踪负责制。在做好对被担保企业前期的调查工作的同时,还要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必要的跟踪观察,及时了解被担保公司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以分析公司承担的潜在风险。这些工作可以由参加前期调查工作的专人进行负责,并排除他和被担保公司的关联性,建立专人跟踪负责制。通过对被担保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及早发现问题,并对经营与财务状况恶化的被担保企业及时做出说明和处理,来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总之,担保就是经营风险,任何担保业务的开展都是担保公司和被担保企业之间的风险博弈。但是有风险就会有收益,而且风险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去规避。通过上述对风险类型以及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只要采取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就完全有可能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值,从而使担保公司获得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马丹(1989-),女,汉族,河南沈丘人,郑州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参考文献

[1]吴磊.论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财务预警问题[J].新财经(理论版),2011,03.

[2]“农村信用担保公司信用风险度量与控制”课题组.论农信担保公司担保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基于浙江省供销社系统农信担保公司的调研[J].农村经济,2011,01.

篇9

(一)海洋经济产业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第一,规模小、资产单薄、信用机制不健全。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大中型企业的融资特点是间接融资高于直接融资,债权融资高于股权融资。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其特殊的地域属性,依靠间接融资的可能性更小。在对威海市200多家海洋经济产业中小企业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些企业的融资选择一般是自有资金和向亲友借贷。调研结果显示,78%的调查对象因为规模小,或者正处于发展阶段,缺乏足值的抵押物,无法取得银行信任,导致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①

第二,贷款金额小、期限短,时效性强。海洋经济产业中小企业的主体是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渔业等企业。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资金需求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尤其是对于季节性非常强的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其资金需求表现为资金流量大、集中投入高、回笼周期短、季节性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融资借贷时,就是每笔贷款金额小、期限短,时效性强。

第三,海洋经济具有高风险特征。海啸、飓风、赤潮等海洋自然灾害会对沿海地区相关产业造成经济损失。海洋经济的高风险特征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借贷影响非常明显。在银行信贷总体规模趋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会下降,其理性选择必然是那些成熟度高、抗风险能力强、周期性不太明显的行业。同时,在与大量新兴的海洋经济产业的竞争中,传统产业居多的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上开辟出新的融资渠道。

(二)海洋经济产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优势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产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由共同技术连接在一起的企业和相关组织;这些组织包括上下游企业和客户,提供互补或辅助产品的其他行业的企业,还包括政府、大学、质量标准机构、培训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提供公共服务、技术、培训等支持的机构。①海洋经济产业中小企业地理环境临近、生产性质相似,极为符合产业集群的条件,可以通过产业集群解决海洋经济产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产业集群能够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有利于增进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有利于提高企业间的的合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单个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小、贷款需求急、金额小、需求频繁、不确定性高等诸多不利因素,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融资意愿。但中小企业集群后增强了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和信用水平,因而形成了独特的融资优势。

(三)海洋经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可行性分析

1.理论上的可行性。首先,企业、机构地理位置上的临近性。企业、机构在地理位置上是集聚的,地理上的临近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便于企业面对面的交流,能够及时获得当地供应商和市场竞争的实时信息,因此地理位置上的集群十分重要,也是产业集群的一个前提条件。其次,配套性。众多聚集在一起的企业和机构都是通过具体的产品而紧密联系相关的,并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或供应链,企业与企业之间及企业与机构之间具有很强的配套性。政府、金融机构、大学、科研机构和大量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形成集群的配套体系,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的综合体。再次,知识共享和创新性。集群所在地存在着复杂稠密的社会网络关系,当地的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机构之间通过竞争和合作形成本地化网络。网络中各行为主体间以正式或非正式关系,频繁地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互动和知识交流,形成知识共享和创新的机制。最后,根植性。集群内企业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或制度环境,以此为基础,人们之间经常联系、频繁交往,使用近似的圈内语言,了解类似的背景知识和交易规则,因而具有可靠性、可预见性,相互信任成为圈内最有价值的资源。

2.操作上的可行性。第一,我们通过对威海市200余家中小企业的调研,发现威海市海洋经济中小企业分布较为集中,很多经营相似业务的企业都会聚集在一条街道上,地理位置临近。此外,威海三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环翠区)空间距离很近,分布在这三区的中小企业在地理位置上有集群发展的条件和优势。第二,大多数海洋经济产业都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相互配套。以生产渔具类企业和海产品加工企业为例,生产鱼竿相关企业涵盖了生产鱼竿、鱼线轮、鱼竿箱、鱼竿配件等配套部件的生产企业;海产品养殖企业以养殖海参为例,包括大面积海参养殖区、海参加工企业、海参包装企业、海参出售、出口企业。因此,将处在一个产业链条上的企业进行集群即可获得规模效应。第三,很多海洋经济中小企业由于受规模和资金的限制,其产品往往缺乏核心技术,海产品养殖多为普通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只有极个别的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和品牌,所以大多数企业都愿意互相交流学习,不断完善和改进生产技术,共同创新。第四,威海市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是土生土长的威海本地人,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了解当地各个行业的交易规则,因而企业具有很强的根植性,是实现产业集群最有价值的资源。

二、海洋经济产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有效模式的构建

(一)互助担保联盟模式

根据海洋经济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海洋经济产业由于中小企业的集群,在进行间接融资时可以建立互助担保联盟模式。互助担保联盟模式通过设立互助担保基金,形成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担保,从而改善中小企业与银行谈判时的弱势地位,为中小企业争取更有利的贷款条件。

1.互助担保联盟模式的基本框架。中小企业在集群环境下成为互助担保联盟的主体,同时也是互助担保公司担保基金的主要出资者和融资的需求者。互助担保公司以中介的方式,联通企业和政府、协作银行和民间资本。协作银行和民间资本分别作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资金提供者,地方政府作为互助担保公司担保基金的出资人并在政策上支持互助担保公司。此外,企业与企业间可以通过赊购(销)、预付货款等方式实现类似银行同业拆借的短期资金需求。

2.基本运作方式。

第一,组织形式。政府通过税收减免、风险补贴等方式积极引导,中小企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牵头,吸引有意向的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组成互助担保联盟。联盟按照商业化模式运作,建立各种配套部门,负责办理中小企业的入会、贷款申请、组织调查、组织评审,并负责与协作银行的业务往来及关系维持与拓展等日常工作。互助担保公司以首先满足会员企业需求为主,其次依据业务状况,若有剩余能力可为会员外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增加公司收入。

第二,担保基金的来源。互助担保联盟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提供的启动资金;企业缴纳的股金;企业一定比例的有效资产抵押折现。政府向互助担保联盟提供启动资金,并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扩充互助担保联盟公司的担保基金,以及在政策上给与扶持。企业交纳股金,该股金也作为其贷款时的保证金;采用部分有效资产抵押折现,一方面有助于增加互助联盟的代偿能力,另一方面保障了企业的利益;另外,从企业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扩充股金。

第三,融资方式。互助担保公司中小企业借助互助担保公司的担保从银行获取贷款,但其所能取得的贷款最高上限由该企业的信用等级和其缴纳的股金以及入股资产共同决定。企业可以先与互助担保公司签订债务协议,然后由互助担保公司全额代偿担保,将债务协议转让与民间资本,从而利用民间资本实现直接融资。对于同一价值链上的企业可以通过企业间的赊购(销)、预付货款等实现企业间的同业借贷。

(二)“观海听涛”模式

根据海洋经济中小企业集群的特点,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观海听涛”这一融资新模式。目前我国的互助担保机构绝大多数是在地方政府的直接支持下建立的,在这些政府参股的互助担保机构中,政府往往过多地干预担保业务活动,致使信用担保重蹈政府干预贷款的覆辙,出现各种形式的指令性担保。另外,政府财政对互助担保机构的支持资金数额比较小,担保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股东缴纳的会费或股金,致使担保机构可运用的资金规模不大,互助担保发展缓慢。“观海听涛”模式可以克服政府不适当的干预,打破传统融资模式中企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三方的囚徒困境,引入促进融资环境完善的第四方。

1.“观海听涛”模式基本框架。

2.基本运作方式。第一,运作流程。首先,由集群中小企业寻求合适的担保公司为其融资提供担保。在这里,政府对集群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可以作为对于担保公司的一种反担保机制,降低担保公司风险。担保公司受理后,对集群中小企业的价值做整体分析,并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根据集群的项目状况寻找合适的投资公司,与投资公司在担保条件的协商上达成一致意见。比如,当企业现金流发生未预期的变化而导致财务危机发生并进而无法按时偿付银行贷款时,投资公司将为企业带来现金流用以偿付银行债务并保持企业的持续经营,同时集群企业也要释放一定的股权给投资公司或者从利润中给予一定的红利。其次,各主体寻找合适的合作银行,取得资金并与银行商定贷款条件,包括利率、还款期限等。与此同时,政府给予银行一定的风险补贴,积极促成集群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贷合作。第二,“观海听涛”模式的适用范围。集群企业要有一定的资本市场价值。投资公司的介入是希望能从中取得一定的利润和收益,普遍而易于操作的方式就是集群企业释放一定的股权或分发一定的红利给投资公司,这要求集群中小企业必须要有能够吸引投资公司进入的亮点。集群企业要有技术优势,在资本推动下能获得快速增长。投资公司的投资行为十分慎重,在选取投资对象时一般都只注重能够进行技术创新、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群,这些企业在取得资金投入后,能够迅速摆脱财务困境,短期内实现盈利。投资公司尤其是风险投资公司,要求的都是高回报,因为他们承担着高风险,所以对于提供担保所能带来的回报将会决定集群中小企业与投资公司的合作能否实现。集群中小企业要合理估计自身实力,提出有价值的回报方式,吸引投资公司,促成合作。

3.“观海听涛”模式的创新与优势。其一,五方共赢———利益链的延展。对于集群中小企业而言,风司的介入,使得担保力度增强,有助于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取得资金,为下一轮投资打下基础。对于政府而言,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是其优化资源配置的责任,在这种模式下所扶持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科技型的中小企业,而是举凡有良好成长前景、能够受到投资公司青睐的,都将可能取得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能够从政府那里取得风险补贴,同时其他三方都承担责任,相当于又增加了一个安全系数,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会更容易实现。对于担保公司而言,为使风险降至最低,担保公司对于担保对象的选择十分慎重,投资公司的介入以及政府的扶持,使得现有的担保资本金能够担保更多的业务和拓展业务网络。对于投资公司而言,投资公司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银行发放贷款也绝不仅是为了能够按时收回本金,追逐利润是银行不二的选择。因此,在这个模型中,实际上是银行和担保公司在为投资公司筛选项目,构成了一个网状的项目筛选模式。其二,风险共担———合作链的博弈。在这个模型中,各主体之间既是相互合作的关系,又可以从彼此身上取得与风险相对应的收益。在构建模型伊始,各主体就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合作对象,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力图利润最大化。正是这样一个动态的合作博弈,维持了整个模型的稳定性,模型中的各主体都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而且,政府的参与也为整个操作流程起到了引导与监督的作用。

三、对海洋经济产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及其相关机构

在蓝色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中,应突出海洋经济产业的集群优势与特色。在产业集群的发展初期,面对集群内基础设施不完善、企业合作意识不成熟,集群经济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围绕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完善集群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优质企业进入产业集群,为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熟阶段,通过提供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等政策措施,重点建设集群组织联盟等中间组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为集群内海洋经济产业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又好又快地发展。金融机构应根据中小企业集群的优势与特点,大胆的进行金融制度创新,建立适合于海洋经济产业集群特点的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选择,提高融资效率。中介机构作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可以利用掌握信息的优势,为集群组织联盟、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讯服务机构定期不定期地有关海洋经济产业中小企业的信息,为各利益相关者及时掌握集群内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防范和化解可能存在的资金风险提供帮助。

篇10

论文关键词:高科技中小型企业,融资约束,博弈矩阵分析,斯塔克博格模型

目前高科技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约束:

(一)企业信用等级较低,担保不够,造成银行惜贷

目前中小型企业由于其规模有限,人才储备不够等问题,使其信用观念较为单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资金管理与利用效率也较低,从而产生逃离银行债务,欠款不还的局面。我们用博弈论的方法来模拟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博弈:

M:企业从银行贷款数额

I:贷款产生的利息

P:企业经营利润

基于理性人的假设,此时,就会形成一个短期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矩阵[1],如下图:

SME

银行

归还贷款

不归还贷款

贷款

I, P

-(M+I), M+I+P

不贷款

-I, -P

-I, -P

从博弈矩阵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贷款银行和中小企业都作为经济学中的“理性人”。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矩阵中其最优解为[-(M+I), M+I+P],即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而不归还贷款博弈矩阵分析,企业的收益为M+I+P,不归还贷款的策略优于归还贷款,此时企业不仅获得了正常的经营利润P,还得到了额外收益,即贷款和利息。而银行由于考虑了企业不归还贷款的风险,会做出不贷款的决定,这样虽然会损失利息收入I,但避免了道德风险所带来的更大损失。于此看来,该博弈的均衡结果为:银行不贷款,企业不还款。显然,两者都有损失。

这对于整体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由于考虑中小企业道德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同时,中小型企业贷款担保措施不完善。使目前银行惜贷,主要是放款给AA级以上企业,而达到标准的中小型企业少之甚少。加上中小企业进入其他融资领域,如: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十分困难。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高科技中小型企业面临了极大的融资问题。

(二)融资渠道单一

据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开业时间在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等等,同时还有一系列复杂的上市程序,使中小企业很难在股票市场上融资。同时,中小企业在债券市场上的融资也不是十分顺利。综合看来,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单一的融资渠道,势必造成了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供过于求的局面。让我们用简单的供求曲线分析:

D

D

左图为高科技中小型企业融资市场供给与需求曲线中国学术期刊网。当供需平衡的时候,达到市场出清价格,由于该市场为卖方市场,此价格一定是较高的,也就是说融资成本很高。政府一定会加以干预博弈矩阵分析,此时的价格为,此时一定是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虽然国家对于贷款的基准利率会有相应规定,但各银行仍有权力在法定范围内浮动,贷款利息率还是较高的。但虽然由于政府对于融资价格进行管制,此时市场是供求不足的,这就催生了地下金融,民间融资的兴起。由右图我们看,由于没有价格管制,地下金融融资的融资成本是相当高的。整体看来,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面临着一定的问题。

(三)新技术不能快速转化成生产力

高科技中小型企业其规模较小,科研能力较弱,很多科技新产品不能被立即研发出来,很多科研成果由于缺乏资金等原因也不能立即转化为生产力。这时,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企业利润就会相应较低。

(四)信贷分布不均匀

截至2005年6月末,北京市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759.63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速比2003年末下降了14.34个百分点,低于各项贷款增速7.43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占比由2002年末的24.79%下降到2004年末的21.79%,2005年6月末又下降到21.09%。[2]

虽然银行在加大信贷投放,但其还是注重放贷质量,贷款主要倾向于效益好的企业,对于亏损企业,风险较高的企业限制贷款。就北京本地,贷款分布存在不均。依放款额数高低排列依次为:房地产业、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从此看来,贷款主要投放于风险较小的传统行业,对于科技含量高,高风险的高科技企业发放贷款占比很低。

(五)高科技中小企业自身不足

高科技中小企业很多创业者都非真正的经理人,很多是高科技工作者,他们的经营管理经验有限。其相应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健全,造成信息不对称、财务状况不理想。正是由于其一系列原因,使其不容易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博弈矩阵分析,从而其信用信息较少,更是其融资困难。由于其行业特点,缺乏动产担保物也是制约其融资的一个因素。

我们总是说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融资难题,事实上,让我们看看金融机构之间也存在难题。

现假设市场仅有A、B两个金融机构,欲向两家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基于理性人的思考,且各资金充足,有下列两种博弈:

r:贷款所得利息收入

C:本金

(1)如果该企业归还贷款

A 贷款

A 不贷款

B 贷款

(r,r)

(2r,-r)

B 不贷款

(-r,2r)

(-r,-r)

从博弈矩阵中我们可以看出,当A 选择贷款时,B的策略应为贷款,这时能获得r的收益,当A选择不贷款的时候,B仍选择贷款。所以,贷款是B的占优策略。同理可知,A也会选择贷款,这时博弈均衡点为(r,r),即两家都选择贷款。

(2)如果该企业不归还贷款

A 贷款

A 不贷款

B 贷款

(-r-C,-r-C)

(-2r-2C,0)

B 不贷款

(0,-2r-2C)

(0,0)

从博弈矩阵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时双方达到的纳什均衡为(0,0),即双方均不贷款。这时的损失额是最小的。将模型参与数拓展到无穷大,仍会得到相同的结论。

这就让我们陷入了矛盾,因为在现实的市场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中小企业的还款状况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不能确定的。而如上述分析,在不同情况下,金融机构的理性策略是不同的。

我们再借用斯塔克博格模型分析信贷中的效率状况

设:贷款利率:

借款利率:

贷款总额数:

贷款需求函数:

假设目前市场上只有两家金融机构A、B提供贷款,且两家实力相当。

则A、B的收益为:

A、B的边际收益为:

A、B的边际成本为:

因为均要遵循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博弈矩阵分析,则要求:

求解可得:

该求得的值为既定利率,无担保及评估成本、无风险条件下,两金融机构贷款额。但我们知道,目前市场情况下,不存在担保及评估成本、无风险的条件是几乎不可能的,这时我们就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设:担保评估成本及风险溢价为:

此时,金融机构实际贷款总额为: (n为金融机构数目,此模型中n=2)

代入上述模型中可得:

随着n值的增大,在信贷融资过程中,需要担保的次数越多,可贷到的资金数越少,这是极其不效率的。

目前市场上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信用融资方式主要有:“灵活还款方式类”、“多户联保”、“多元担保方式类”、“大集团小客户捆绑授信类”、“循环贷款类”。

这些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但却为从根本上改变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时的信保难题及矛盾,信息不对称担保难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中国学术期刊网。

为此,建立完善的担保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北京地区较好的担保机构有:中关村担保公司,担保规模都放大到10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再担保机构,分担担保风险,提高担保公司风险控制能力对于高科技中小型企业融资有极大促进作用。

2006年初北京市发改委和北京市财政局联合设立成立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可行性研究课题,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2007年,根据研究的工作思路,再担保公司监理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开始了实质性操作和实施运行。由于再担保公司是政府扶持的产业,可以通过少收担保费较多的承担风险,从而使担保公司承担较少的风险。

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除了通过信用融资方式外,我们还应该开发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服务体系。如:北京市的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再担保公司等。

在企业创立之初,由于其相关内部制度等体系尚不完善,这时,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引导基金,开展股权融资博弈矩阵分析,引进风险投资基金、PE、私募基金、创业版等方式,加大社会资金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投资。

在企业成长阶段,政府作用仍不可忽略,仍需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这时,由于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具备了与银行交易的能力。这时,企业可以增加新的融资方式,即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融资,同时与担保机构接轨,搭建一个融资服务平台。目前,在这个服务平台上,已有10家银行和10家担保机构加入,中小企业可与这10家银行和10家担保机构进行业务联系,这时,再担保机构也就有了依托和用武之地。2006--2008年月,北京市市已有约4000家中小企业获得上述银行新增贷款超过980亿元。[3]

当企业进入成熟期后,由于企业各方面发展较为完善,企业规模也已经壮大。这时候,政府的作用就要淡化了,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基金等方式进行融资,满足公司发展需要。

[1] 马敬:《成长型融资博弈分析》 山东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