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学数学范文

时间:2023-09-17 15:1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学数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数学

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计算机教学;教学研究

21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促使教育改革的重大因素。网络技术对人们生活、工作的不断冲击,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拓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计算机网络的环境。下面我们就从教育这个领域来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几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实施中应该注意的几点要求。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深入教育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逐渐地在发生转变。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的是数学实验,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的拓展与延伸,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去探索与发现数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数学教学教材中的三维二维图像变得直观化、清晰化,这能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二、数学课堂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充分运用

1.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重视数学图像的绘制。而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空间坐标系、数轴坐标系等一些数学图像的绘制,不仅仅可以绘制静态的数学图像,还能绘制动态的图像,进行图像的转化,不仅节约了教学的时间,更便于学生的掌握。

2.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网络上的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学生对自己不会的知识可以利用网络找一些专门的训练题库,进行专业的强化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是21世纪的发展主流,能够加快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强调计算机网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教学的优点,以此来促进教育的改革,提升教育的质量。

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09-0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尤其是Internet的普及和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已成为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技术课程之一,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涉及面广、内容抽象,且理论性强,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定义和协议,学生总体感觉所学内容抽象、空洞,加之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因此,如何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成为我们每个担任该门课程的老师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知识体系结构陈旧。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阐述,比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体系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原理,对网络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仅涉及纯理论的知识,而对于网络应用也只介绍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具体的应用知识相对较少,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过感到枯燥、乏味、抽象,从而降低了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也很难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另外,网络新技术不断涌现,但在教学中很多新技术并不能及时地出现在教学内容中。同时部分教师对网络新知识、新设备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也导致学生难以接触到较新的网络知识和软件。

2.教学方法陈旧。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信息的输入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记忆者。整个教学过程缺乏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始终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导致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薄弱,降低学习兴趣与热情,也阻断了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创造,使得授课平淡、乏味,从而大大降低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实践环节缺乏。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网络技术的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实验教学内容设计过于简单,如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网线制作、Internet应用、网页制作等,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知识点或重点内容,并不能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所学和所用脱节。而且大多数院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设备严重不足,也是造成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不足,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的一个因素。

4.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并不是讲授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但我们需要利用考核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种好的考核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更有利于对教学效果进行公正的评价。然而,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仍以期末考试的笔试试卷成绩结合简单的平时成绩来评定学生成绩,该方式缺乏对知识实际运用与实践能力的考核,无法全面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丰富教学内容。进行良好教学的先决条件是有适合学生的教材,然而大多数学校所选教材陈旧,没有紧跟市场需求。因此,选择教材可根据学生的专业要求、课时限制,有目的、针对性的选择,既可满足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要求,又可掌握在实际中的应用。且教材上的知识都是成熟的理论,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随时补充相关最新的内容,如CDMA技术、蓝牙技术等。同时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之一,可采取对教师进行培训,也可采取教师走出去的方式随时掌握行业最新的研究动态与成果,并将其结合到教学内容中,以满足学生获取最新知识的需求。

2.创新教学方法。要想让学生对网络课程感兴趣并能更好地学好它,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进行电子课件、视频展示等。如数据在OSI七层模型中传输的过程、令牌环工作原理、三种交换技术等通过动画演示,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比较教学法。将一些复杂、抽象、难理解的问题,用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进行比喻描述,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计算机网络中一些重要、抽象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TCP和UDP时,为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可靠服务,什么是不可靠服务,可用人们邮寄挂号信和平信来进行类比等。(3)拓展课堂教学。将实验室、校园网作为传统课堂的延伸,在课堂教学之外,增加实物教学和现场教学模式。如在讲解局域网组网时,可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网络组网设备实物。(4)参与教学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你教我学”的被动方式,教师可采用主题讨论和角色变换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几个教学主题,让学生进行自学,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讲解,教师主要组织现场点评和讨论。积极有效的参与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自学能力。

3.注重实验教学。对于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任务,在实验前,要求学生提交预习报告。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摒弃手把式教学方式,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实验环节的具体实施中,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校本实验教材,或制作出实验多媒体视频演示课件,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实验。

4.改革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核要实行全方位绩效考核,从课程开始到课程结束,从课内到课外;开课之初,应公布课程考核方法,避免学生平时不学,期末突击,为考试而学;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掌握为主;可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实践相结合,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课程的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试卷成绩、实验成绩构成,平时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课上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课后思考题、出勤率,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创新能力、实验报告,试卷考核主要是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的方式,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固件考核方式多样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融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新技术不断涌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理论教学,但也不能脱离实际应用,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跟踪最新成果,改革教学方法和优化实验内容,同时建设必要的教学条件和实践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蔺婧娜.《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教学浅谈[J].网络安全,2010,(3):45-46.

[2]陈良海.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众科技,2009,(10):199-200.

[3]张黎明,李玉龙.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96-97.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高中数学;必要性;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17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113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迫切要求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社会各行业的改革创新,同样,计算机网络也进入到教学环节,影响教学活动方式、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并且成为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计算机网络正好迎合当下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实现启发性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本文从计算机网络应用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教师、学校等单方面的必要性入手,以具体的教学案例说明,计算机网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解决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所遇到的阻碍。

一、计算机网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用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切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都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依靠黑板板书、练习册、课本等教学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已经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高中数学这一逻辑性和难度较强的课程而言,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计算机网络向学生所展示的认识世界、掌握世界的方式已经被普遍接受,并且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学生不断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方向和方法。因而,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成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用是教师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以教师讲课、板书为主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主体,一方面,教师需要查阅大量的文字资料进行备课。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效率差,教师重复在做同样的工作。而应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够使教师在第一时刻就搜索和掌握自己所需的题目资料,有效节约备课时间,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后所花费的时间自然减少。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共享功能,使众多高中教师能够进行交流沟通,潜移默化地提高自我能力。

(三) 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用是学校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时期下,如何发挥现有的资源展开优化创新成为社会各个行业迫在眉睫的问题。学校社会化管理使得学校各个方面的竞争越来越强,因而学校只有在加强教学质量方面占据优势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获取更多资源。所以,计算机网络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为其他课程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指导学校走向现代化、信息化教学阶段。

二、 计算机网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高中数学是一项较为枯燥、抽象的教学活动,一些图形、性质定义通过文字的阐述往往让学生难以理解。而计算机网络则可以有效化解这一难题,通过浅显移动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几何图形和定义。以某高中学校为例,分析该班级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应用计算机网络。

在学习椭圆的性质的课程中,该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工具CAI展开椭圆的绘画,椭圆具有到两点距离只和等于常数,常数大于其他任意两定点距离的性质特征,因而在动态绘图过程中,教师任意连接其他两定点来分析比较。通过动态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积极性。

在课堂进行练习巩固的时候,几何图形或是三角函数,讲解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行画图。而利用计算机网络能够节约这段时间,在学生做题时,教师操作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工具进行画图,而在讲解时直接进行动态播放,这样即达到讲解的效果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

掌握高中数学知识内容最重要的是靠学生课后进行习题的练习,夯实基础并提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数学练习题中常常会出现学生遇到不懂的题目,只能等教师有空的时候再解决,同时出现一个教师不能同时解决多个学生问题的现象,计算机网络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障碍。通过构建高中数学学习平台,实现在线教学,课程视频交流,教师在线指导等,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课前课后预习复习问题。

总之,计算机网络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广泛且有效的应用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学习交流,优化配置学校的资源,实现学校学生教师等的共同发展。

三、结语

在新的教育背景之下,提出了高效教学的概念,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掌握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方面,高效课堂学习主要体现在改变学生观念和提高教学灵活性等方面。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只有顺应时代要求,创新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才能培育出应用型人才。对于高中数学而言,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对高等教育的展开具有重要的奠定作用,面对当前高中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来看,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备课、自习、小组协作等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李学军.计算机网络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9):58-59.

篇4

1.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由如下四个部分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底层物理网络、Internet各层协议。这些教学内容体现了由浅入深的教学思想,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化这些教学内容,一方面充分地发挥这些内容的最大功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化解难点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迅速熟悉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夯实基础知识;(2)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质疑,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3)明确各个教学内容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结构和体系;(4)反复强化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

例如,在网络的基本概念教学中,笔者就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1)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料,要求他们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拓扑结构、功能、网络分类等基本常识;(2)建议学生划出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之处,并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进行解答;(3)就概念中的网络协议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因为这是本课程的一条教学主线。

2.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本课程是建立在网络教学资源上的,笔者认为,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模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探寻到适合自身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主要表现在:(1)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即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兴趣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2)注重学习过程的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情感体验;(3)注重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运用,即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发展创新精神;(4)利用现代网络资源进行师生互动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视频、课件资源共享等教学途径,让学生随时能够接受课程的学习,拓宽他们学习的途径。

例如,在“网络的拓扑结构”一节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2)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网络连接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操作要求,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3)要求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操作实验,笔者在实验中结合网络故障排除进行讲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能力。

3.注重课外实习练习,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一定的实践活动来促进知识和技能的生成。网络实验室是实验操作的重要场所,笔者认为,该实验室应有课程专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工作站等硬件设备,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需要。除此而外,该实验室还应该具有兼容的特点,即教师还要考虑相关课程(如《计算机组网技术》)的需要,教师也可将设备分组来让学生完成实验。在软件方面,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模拟实验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和不同的操作系统软件(想WindowsNT、课件控制操作系统等)。

笔者认为,在注重课外实习练习,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准备好与文本教学内容相关的设备仪器,为学生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2)联系好学生实习的场所,如电脑公司、企事业单位等,让学生参观学习或参与实际操作,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水平;(3)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本校整个网络系统,从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到网卡、网线、水晶头等各种组网设备,以帮助学生熟悉相关内容;(4)利用校办工厂,组织学生参与实习,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以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完该课程之后,笔者组织了学生到所联系的公司进行实习。一方面,笔者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实践练习,并建议他们做好实践的过程记录,另一方面,笔者深入到学生实习过程中,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实习表现给以综合评价。

总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该课程的教材特点出发,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强化课程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红.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训教程[M].海洋出版社,2004.9.

[2]吴功宜.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

[3]刘剑英,宋鹏.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4,(4).

篇5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89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以电子管为主要器件的计算机是

A.第一代计算机 B.第二代计算机

C.第三代计算机 D.第四代计算机

2.一个IP地址是一个逻辑的

A.8位地址 B.16位地址

C.32位地址 D.64位地址

3.由一个功能较强的转接中心以及一些各自连到中心的从结点组成的网络是

A.层次结构 B.星形结构

C.环形结构 D.总线形结构

4.属于数据通信系统模型中信号转换器的设备是

A.调制解调器 B.异步通信适配器

C.输入设备 D.输出设备

5.TCP/IP协议体系结构中,定义了数据传输设备和传输媒体或网络间的接口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接入层

C.互联网络层 D.应用层

6.提供基本的电子邮件功能的协议是

A.IP B.TCP

C.SMTP D.UDP

7.TCP/IP协议体系结构中,在用户命令的指示下从一个系统向另一个系统发送文件的协议是

A.SMTP B.FTP

C.IP D.UDP

8.下列关于结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能把主机和工作站接入网络

B.能实现交换功能,即按一定要求在源和目标之间建立起一种连接

C.可以用来处理传输的内容

D.具有一定的监测功能

9.根据网络当前运行情况,各结点依据当前相邻结点的情况来修改自己的路由表,动态地调整路由选择的算法是

A.分布式路由算法 B.固定路由算法

C.求解最短路径的方法 D.Dijkstra算法

10.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网络操作系统是

A. VINES B. Windows Server 2003

C. NFS D. Netware

11.在UNIX的文件系统中,表示当前目录的父目录的是

A. / B. \

C. . D. ..

12.下列关于Linux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 Linux的源代码是完全公开的

B. Linux可以免费获取

C. Linux是在UNIX系统基础上开发的

D. Linux是由IBM和Oracle等公司共同开发的

13.下列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网络安全仅仅局限于保密性

B.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保密通信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最为重要的内容

C.网络的保密性机制除为用户提供保密通信以外,也是其他安全机制的基础

D.不能提供保密性的网络肯定是不安全的

14.网络环境下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不包括

A.未经许可地析出信息

B.未经许可地篡改信息

C.未经许可地拒绝或终止一些用户对资源的使用

D.未经许可地传播信息

15.Internet邮件服务系统的核心是

A.邮件体 B.邮件头

C.信函内容 D.邮件服务器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6.控制器又称为算术逻辑单元,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

17.可以用“我的电脑”来查看计算机内容。

18.信号的带宽是指它的频谱宽度。

19.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精确定义了网络及其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各部分之间的交互功能。

20.局域网和多用户系统相比能方便地共享昂贵的外部设备、主机、软件和数据。

21.A类IP网络地址用于网络规模小(主机少)而网络数量大的情况。

22.在Windows Server 2003中不能手工安装“安全配置向导(SCW)”组件。

23.只允许单个主机或少数主机提供因特网访问服务,而不允许所有主机都能为用户提供此类服务。

24.远程登录是Internet最早提供的基本功能之一。

25.超文本标注语言的英文缩写是HTTP。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6.计算从原理上可分为三大类:________、电子模拟式计算机、混合式计算机。

27.查找指定的文件夹或文件时,可用________命令,而不必打开众多的文件夹。

28.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可将网络划分为三类,其中________的作用范围一般为几十到几千千米。

29.信号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________的。

30.对于一维位串,为检测传输中的错误,常采用循环冗余码校验方法,该方法的英文缩写简称为________校验。

31.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使用的交换方式是________。

32.宽带传输系统是利用被调制的模拟信号来表示数据,必须使用________。

33.结点一般不处理传输内容,用来处理传输内容的设备称为________,如计算机和终端。

34.在对等式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都具有客户和________两种功能。

35.常用的FTP客户端程序有三种:传统的FTP命令行、浏览器、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36.将二进制数(1011.101)2转换为十进制数。

37.简要回答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的区别。

38.简要回答ISO/OSI模型中应用层的作用,并列举5种应用层协议。

39.简要回答源结点与目标结点之间实现连接的三类交换技术。

40.网络操作系统有别于一般操作系统,请列出7个其独有的特征。

五、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某办公室采购了6台同型号的微型计算机,配置Windows XP系统和100BASE-T网卡。

现需要将这批电脑构建100M对等式以太网。请按以下要求完成网络的规划:

(1)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

(2)列出需采购的硬件设备清单;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8-1879-02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比较实用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包含了计算机技术知识和网络通信技术几方面。伴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企业对网络工程师、网站管理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等新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正在呈现出大批量的需求之势,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1.2%,预计今后5年将达到60-100万人,但是虽然目前高校每年向社会上输送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较多,但是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还不足20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计算机网络所开展的课程教学实践就显得十分地必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通信和网络协议,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由于该课程是由一组组数字和符号等抽象概念组成,所以它的理论性比较强,在教学上的讲解也需要更加系统和全面,同时在也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种种特性,学生们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有些知识在课堂上面能够大概的了解可是不能长时间的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一个学期结束了,学生们会感觉到不仅是理论还有实践都没有学到什么,脑子里还是空空如也。因此,寻求一种适合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的先进教学模式是我们眼下的当务之急。以下我们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讨论。

1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我们在教学当中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麻烦。让学生们最头疼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及原理,大量的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协议概念等让课程充满难度;其次则是动手操作实验。通常学生们不是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操作,而是将实验步骤一一抄写下后按图索骥,操作后仍然无法理解其意义。然而这些问题是由于很多高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当中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造成的。

1.1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很多高校部分老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变,还是会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缺少实践性和操作性,单一的对照课本进行讲解,学生们不能够理解的地方就需要进行死记硬背,使得学生们对很多地方认识不够深刻,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进行应用,偶尔进行上机课,也只是作为验证理论的一种手段而已,不能够全面的系统的理解知识体系,缺乏创造性和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在面对实际问题上更是无从下手,甚至不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何作用以及如何应用。久而久之,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使得一批批高校的学生们不能够学以所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1.2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教师能力偏低或过于依赖教材

在高校中,很多教师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刚刚参加工作岗位,没有充足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不知道如何进行讲解,而由于传统的教学使得这些教师本身对知识掌握就不够深刻。所以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师对知识理解的不够,造成教师教学能力偏低,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只能过于依赖教材。很多教学内容也过分依赖教材,理论知识偏多,计算机网络应用却相对较少,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感觉到非常的枯燥和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从而不能去主动的进行学习。另外有一些教材过于注重软件产品和网络硬件设备的介绍,这样的情况会造成学生们对工作原理理解不够透彻,只能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所以我们在当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紧紧的结合到一起,并且在选择教学内容上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1.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实践缺乏目标性和实用性

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方法只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们在下面做听课笔记。教师对照课本念,学生们对照课本划重点。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们只能是被动的去学习和接受,难以激发学生们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无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而实验课成为学生们按实验要求简单地验证理论后的自由活动课,学生们认为 实验课是理论课后放松的环节。这样的情况便会造成学生们不能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实际运用,所学和所用两个方面严重脱钩,教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

1.4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观念过于传统,不能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需求

在当今的现代化的教育当中,应该更多的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需要培养的是有能力有才干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知识型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熟读课本的书呆子。所以在现代化教育当中,应该更多地强调人文关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比如说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在当今传统的网络课程教学方式下,不能够做到因人而异的不同教学,使得学生们不能够表现各自的所长。我们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们各自的特长,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和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应该如何改善的思考及建议

当今社会人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在教学中应用正确的教学方式会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更好的培育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我觉得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改善。

2.1首先要改善的是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如何让学生们不挂科,顺利毕业,而忽视了对知识掌握的能力和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们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最首要的就要是改变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根据网络的应用分析出岗位需求和职业定位,形成小型局域网技术、无线网接入技术、中型企业网技术、大型企业广域网技术的逐步升级式职业培养体系,规模不同的企业其岗位所需要掌握的技能也不相同。那么想要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有所改变,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营造出“学习情境”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工作过程与学习是紧密结合的。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学科过于偏重理论,我们应该结合学生们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内容上突出典型工作任务,重点解析典型工作任务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若能让学生对本课程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教师已经成功了一半,但做到这点不容易,需要教师长期的积累与研究,也是教师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2.2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内容应该有所改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也是非常之快,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更新,如IP语音电话、网络视频监控等等。企业对网络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各个高校在教学也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式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如在大中型企业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运营与维护,在对其具体工作如:网络设备的调试、网络操作系统配置、网络流量控制分析、网络用户管理、网络安全保密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将以上具体工作分模块设计项目让学生身处“工程过程”,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和具体要求,通过模拟工作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在接受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提下,也要保证教学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重点,选择学以致用的知识体系,有计划的删减一些繁冗和实际工作淘汰或不常用的知识,如在配置路由协议中,EIGRP协议虽然功能强大且技术较新,但其理论复杂,又不适用于国产路由器上,所以建议删除这部分内容,可以着重讲解RIP协议和OSPF协议。从而学生们会了解到自己所学知识既先进又实用的,这样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3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也应该有所提高和加强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学手段的改变是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首先我们在教学当中,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动画、视频等手段生动的讲解枯燥无味的知识体系。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在课堂的讲解上也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小道具,形象的进行比喻和分析。这样便会使得本身不容易理解的概念理论形象化和生动化。教师们在备课阶段也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效率的备课,在课堂上应该脱离课本,讲解到重点部分也应该采用一些手法加深同学们的印象。通过实验,照片,多媒体,模拟软件等多种手段展示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教师和学生们都彻底的从书本和传统黑板书当中解放出来。这样的做法不但会提高对知识体系理解的能力,同时也加大了学生对信息量的吸收,加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同时在教学当中更应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组成员来评判,这样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兴趣参加课堂讨论,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让大家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们便会更好的掌握学生们学习的难点和疑点。使得问题明朗化,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4要更好的做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师的素质也是必要的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源头,提高教师的素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应该设定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多参加国家职业技能或国外技术考试,特别是国外考试非常注重考察实践。多拿证书使得教师的知识能力不断的发展,也让教师在学生中树立了榜样。光有知识能力的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很强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有说服力。但实操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实际工作的大量经验的积累,笔者建议如果有条件可以让教师每年去企业进行顶岗实践,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实操能力,而不是只会一味的空谈,而没有实际经验的传授机器。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是兴起时间不算太长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正因为它发展的迅速,各高校在教学方式方法中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改善教学思路,吸取新的学科技术方式方法。对于教学内容应结合实际需求,及时的做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企业输送更多的网络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正保,王胜.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13).

篇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处身于信息时 代中的考古工作者所面临和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考古学的未来发展中,计 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究竟会带来怎样的推动和变化?考古学的学科目标是通过对古代历史 信息的辨识、认知和分析、整合来复原古代社会。考古学科的这一特性和需求,也正是 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之一,因此我们相信,网络技术与考古学的紧密结合 ,将会对考古信息的认知和进一步的分析、整合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也势必将会对考古 学的研究方法、手段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进 行初步的讨论,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考古学的未来发展作出前景展望。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考古界目前对计算机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考古 领域最广泛的应用仍停留于对考古发掘资料的计算机输入和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经过近 十年的发展,考古资料信息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已经在考古文博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应 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因其自身也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在考古工作中还有 待引入和普遍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将众多原本分散、孤立的计算机和其他相关的 外部设备通过网络互联,从而以最小的成本付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达到人们 对沟通信息、共享资源的目标要求。网络技术在考古工作领域的引入,其优势之一就在 于能够将较昂贵的各类外部设备,如高精度扫描仪、磁带备份机、彩色打印机、光盘刻 录机等通过网络进行共享,以充分拓展外部设备的应用范围。近年来,随着各类计算机 外部设备的发展,原本较昂贵的硬件设施在性能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其价格却在不断下 降,一些原本无条件普遍使用的设备也正在逐步普及,利用网络实现硬件资源共享的这 一基本目的随之也就不再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应 用,其最主要的意义是在于借助于网络架构模式,实现考古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共享、 传播以及信息的检索和交流。

1.考古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考古信息的有序、科学管理是考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后期研究的实际需求。在2 0世纪90年代初期对全国文博单位计算机应用状况的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文博单位希 望能够将计算机应用于田野工作、资料检索与处理系统及藏品管理系统等方面,由此可 见,国内文博界已普遍认识到了传统信息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并迫切地需要一套现代 化、高效率的信息管理模式[1]。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 ,考古部门已能够研制开发出符合考古工作需要的专业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计算机 技术支撑下的新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针对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工作需要,充分利用 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可视化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将考古信息以图、文、声、像等多种 形式,按考古遗址、地层、单位等分门别类进行输入和归档、管理,并可按照研究者的 不同要求快速、准确地对资料进行检索、查询、统计和研究。因而,考古信息管理系统 的开发研制,在国内考古界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然而,随着计算机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在考古工作中应用的不断深入,普通的计算机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也日益凸显。最明显的不足是,目前应用于考古工作中的 数据库管理软件,其操作方式还大多停留于单机工作状态,这种方式已不能充分满足考 古发掘信息的科学有效管理和共享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古信息在后期分析、归 纳和整合等应用方面的效率。这一问题目前已被考古工作者认识到,并着手进行了构架 于网络平台管理系统的开发[2]。

通常来说,一个考古部门的田野考古工作不可能长期固定于某一特定区域,因此,普 通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及时地补充和更新考古发掘的最新信息,即 使在具有便携式计算机等条件下,不具备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也只能够做一些必 要的基本资料录入,而考古信息的最终归档工作,则只能待一个区域的考古发掘工作告 一阶段后,再进行后期的补充输入。这种情况无疑造成了考古资料信息归档工作的滞后 和资料输入工作的重复。网络技术在考古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出信息资源 共享的优势,使考古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实时的远程输入、检索、归档和管理。借助构建 于网络技术平台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考古工作者通过对网络服务器中专业数据库的远 程访问,可以实现对考古信息的网络输入、检索和管理,并及时追加和补充考古发掘的 最新信息。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信息的输入和检索效率,考古工作者还可结合数据 库中同类遗迹、遗物的资料比照,对考古发掘工作中的各类考古遗迹作出对比分析,有 助于进一步提高田野考古发掘研究工作的主动性。

为了保证发掘资料检索、使用的有序和安全,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在网络管理系 统中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如考古机构中的领队人员等,可以通过网络对已归档的各个 发掘区域的考古信息进行实时地全面检索和查询,并就已归档的资料加入批注,以有效 地实施对田野发掘工作的全面指导;发掘人员根据其不同的工作区域,拥有在特定模块 进行检索、输入的权限,以便将最新的发掘资料进行远程追加输入。这种方式,在保证 已归档考古信息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考古信息管理的同步、更新效率。

2.考古信息的网络化共享

网络技术应用于考古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古信息的网络化共享。考古信息的 网络化共享,首先是在网络管理系统平台支持下的考古信息共享。构建于网络平台之中 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为远程输入和管理考古信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远程共享 考古信息提供了可能。以规范化为基础构建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其基本信息是可以实 现相互沟通的。假设在全国考古机构的信息化工作步入一定的阶段后,各级相关的考古 机构都拥有了既相对独立又可相互沟通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那么借助于网络技术平台 ,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考古信息的网络化共享。这种工作方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相关考古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可以借助这一考古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对考古发 掘与研究现状实现有效的实时监督和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信息滞后所带来的种种弊 端;另一方面,考古工作者也可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已公布的考古发掘 和研究信息,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考古信息的交流。当然,由于考古发掘工作的自身 特点和考古信息的相关要求,这一层次的考古信息网络化共享应当严格限制于考古 专业人员,并且要遵循考古信息的相关规章制度,以保证考古信息的安全和有序。

实现考古信息网络化共享的另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借助于专业化的考古学信息网站 的考古信息来实现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目前在互联网上已经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考古学专业信息网站,这些专业网站在一定程度上为考古工作提供了 获取和共享考古信息的一个窗口。例如说,中国文物信息网(ccrnews.com.cn)是《 中国文物报》主办的网站,它借助于网络将最新的考古动态和信息进行,考古工作 者只须登录该网站就可及时了解到这些信息。此外,一些专业网站还将已发表的考古专 题研究资料输入数据库并联入网络,为学者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资料信息。

3.考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和

借助于网络而实现的考古信息的传播与,其优势首先在于其“无时差”性。通过 网络平台,最新的考古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实现在网络上的和传播;其次,考古 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与,除了在初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外,后期几乎 不需再有什么费用的投入,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较,显然是具有“低成本”的优势, 这一特性也就为考古信息的网络传播与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第三,就是考古信息的 “可及性”。借助于网络所实现的考古信息的传播与,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只要是有条件接触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及时地通过网络了解和掌握考古发掘和研究工 作的最新信息。这一优势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研究过 程中资料收集工作的困难局面;第四,就是由于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考古信息的网络 化传播和具有“信息的多样性和交互性”这一显著的特点。传统方式的考古信息的 传播和,囿于传播载体的局限,往往只能以文字、图像或者绘图等几种方式来传达 考古信息,而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优势,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类别,比如说在线视频 信息等,而且还可以提供诸如三维虚拟遗址地层图、虚拟现实等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方式 ,为研究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资料。如上所述,考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与 ,由于其所具有的这些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使考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和具有着传统 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考古信息网络化传播和的形式,目前主要有考古专业网站的信息,专业电子 期刊的信息以及专业网上论坛等多种方式。借助于考古专业网站所实现的考古信息 ,可为研究者提供丰富和详实的专业信息;专业电子期刊,也是及时传播考古信息 的重要途径之一。专业电子期刊,是在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学术期刊基础上,借助于网络 实现的一种形式,它具有着较好的时效性和信息类别的灵活性,是对传统印刷型期 刊功能的拓展,其主要类别可分为在线WEB阅读和邮件订阅发送以及电子文档下载等多 种方式。电子期刊与传统纸媒体杂志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和优势,从出版速度上看 ,即使出版速度最快的传统杂志也无法与网络电子刊物的即时性相比。据统计,世界各 地见于著录的重要考古学期刊有950多种,出版者包括学术出版社、大学出版社、科研 机构或学术团体以及独立的出版者等几个类别,其中20%拥有自己的网站[3]。这些电子 专业期刊的出现,为考古信息的传播和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考古信息网络的第 三种形式,就是专业网上论坛,这主要包括以公告板(BBS)等形式的田野考古动态 、学术会议、热点学术问题的讨论等内容,这种方式因主要为研究者自发性地活动,是上面所述两种主要类别的补充。

4.考古信息的网络检索和实时交流

借助于网络技术所实现的考古专业信息的检索,是对传统信息检索手段的全面革新。 考古信息的网络检索,彻底地摆脱了时空的限制,使专业信息的检索工作易如反掌。而 且,随着网络考古专业信息的日益丰富,相信未来的信息检索工作将会主要依赖于网络 技术进行。

专业考古信息的网络检索主要是指考古及其相关信息网络数据库检索[4]。正如上文所 谈到,如果未来的考古信息处理系统能够通过网络实现互联的话,借助于这样一个庞大 的考古专业信息的网络检索数据库进行考古专业信息的检索,将会为考古学的未来发展 提供现代化的信息工具。目前从技术层面而言,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 要建立这样一个全国性质的庞大的考古专业信息网络数据库,最主要的难度在于要建立 一整套规范、科学、统一、安全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使用。 此外,目前在网络中还存在着不可计数的专题性考古信息网络数据库,这些提供网络检 索的专题性质的考古数据库,为我们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研究工具。

除了本学科信息的网络检索工作外,借助于网络平台,我们还可以实现对相关自然科 学信息的网络检索。比如说,借助于网络平台,我们可以对考古发掘工地的GIS地理信 息和早期航片进行检索,对于我们制订田野考古工作的实施计划有着一定的帮助。

此外,各种数字化的考古资料层出不穷,如《史记》、《汉书》等古代文献已经出现 了电子版本,一些专业网站提供了在线式的文献检索服务,为查询、检索古籍提供了高 效地现代化手段。我们还可以通过考古机构的专业网站及时地获取国内外相关考古信息 。

目前而言,大部分网络用户使用的接入方式还是拨号上网,这种方式由于速率较低, 在未来将会逐步为ADSL、光纤接入等宽带网络接入方式所取代。在现有接入方式的限制 下,考古信息的实时交流还仅限于诸如网络虚拟论坛,网络实时文字信息交流等简单的 方式,而需要更大带宽支持的视频实时交流等方式在现有的条件下还不能发挥出其应有 的作用。随着宽带网络的日益普及,通过视频播放、网络虚拟论坛等方式实现的考古信 息的网络实时交流,可以预见将会是未来考古网络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考古学未来发展的前景展望

考古学的学科目的,归根到底是通过对古代遗迹、遗物的发掘,来获取各类蕴含的历 史信息,以最终复原古代社会,探究古代社会发展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考古学的学 科目的也可视作是对古代历史信息的辨识、认知,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整合来复 原古代社会。考古学科的这一特性和需求,也正是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之 一。网络技术与考古学的紧密结合,将会为考古信息的认知和进一步的整合、分析提供 强有力的工具,带给考古学以新的研究方法、手段,也将会对考古学的未来发展产生深 远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技术于考古学中的应用,从表层来说,是为考古学增添了一对信息时代飞 翔的翅膀;而从深层次来说,将会对信息时代考古工作的结构重组起到有力地推动和促 进。正如上文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之应用于考古工作,不仅有助于我们进行考古信息 的网络化管理、共享,而且还为考古信息的传播、以及网络检索和实时的交流提供 了有力的工具,这些不同层次的应用,都将会对考古学的未来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而 在未来的发展中,最为令人振奋的当为构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统一规范的国家考古 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以及它所带来的考古工作模式的重组和进一步完善。

构架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考古信息管理模式,为考古学基础信息的整合和后期研究提 供坚实的基础,将会对考古学的既有工作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条 件的日渐成熟,将有可能构架出一个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运作平台的、覆盖全国范围的 考古信息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相信不仅为考古工作的宏观管理提供一个有效地管理 方式,而且也为考古研究者后期资料的整合与研究提供一个利器。例如,借助于现代的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我们不仅可以将考古发掘信息进行科学、规范地管理,而且还可以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的信息管理、共享和交流。相信随着全国范围内统一、规范的考 古信息管理模式的构建完成,考古工作的每一个工作步骤,从初期踏勘、田野发掘到后 期的资料整理都可以在此管理模式中进行运作,考古工作的网络化宏观管理将会得以实 现。

当然,限于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本文只是对网络技术应用于考古学所做的初 步设想。我们相信,随着未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和在考古工作中应用的不断深 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会在考古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科威,于冰,童波.全国文博系统计算机应用状况调查.东南文化,1991,(3、4) :253.

[2]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资料的信息化处理与<田野考古2000>.考古,2000 ,(6):88~95.

篇8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89-0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成长起来的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当前,我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建设、网络应用与开发和网络管理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结合网络专业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内容以网络模型为主线,以网络协议和网络安全为重点,同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不断进行改革,采用仿真技术构建虚拟网络实验室,加强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一、选择教学内容

由于该专业内容多、范围广,从基本理论到网络设备应用,从路由器配置到网络协议,从网络编程到网络安全防范,若不深入研究教材,不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该专业大纲指出:通过本专业的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网络应用与开发和网络管理的操作流程,了解常见网络攻击及处理办法。

根据对教学大纲的要求,本专业的主线,是指Internet的最基本的模型和工作原理。通过以任意网状结构连接的多个路由器进行通信,各路由器通过逐级转发IP 数据包实现在两个结点之间的数据通信,这就是Internet 的最基本的工作原理。可以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层次结构、网络各层协议、网络互联等分散的知识点在主线上找到附着点,使学生能建立比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构架。

二、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授课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积累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尝试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及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增强了教学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知识转移的过程,教师传授知识不等于学生掌握了知识,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和启迪学生的思维,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满堂灌”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在讲授完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局域网之间的连接是否可以用交换机,两台主机之间的连接是否可以用路由器,以使学生充分了解交换机和路由器在网路连接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二)开展课堂讨论

因为网络技术专业的内容繁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单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很难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名指导者,并不是绝对的权威,要消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提倡师生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注意为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计划地组织课堂讨论。针对网络各层的重点内容,可以布置典型的思考题和习题,让学生提前思考解答,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学生共同讨论。师生研讨可使学生变客体为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构建专业知识。案例教学把生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为学生讲解网络安全的过程中,可以穿插讲一下“熊猫烧香病毒”是如何蔓延,亚马逊公司为什么会发生“僵尸网络”事件。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了解网络安全的严峻性,从而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网络安全防范知识的积极性。

(四)进行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法是通过进行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培训方法。这种方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在上课初期给学生布置一个大作业,比如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构建安全可靠的中小型企业网络,并写出方案,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到进一步的组网实施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

三、改革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网络专业教学,多媒体教学将各种网络设备的实物照片、大量的网络路由连接图带进课堂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各种网络结构留下深刻印象。但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要使学生对网络有清晰的认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可以通过建立虚拟实验室和参观校园网络建设来达到目的。

(一)虚拟实验室

目前高校建设的网络实验室通常是以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为主的工程实验,主要以验证和设计为主,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网络底层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同时,网络实验室建设成本高,设备更新慢,无法满足实习需要。

在现有的机房内安装网络仿真软件NS(Network Simulator)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NS 是一个用于网络研究的离散实践仿真器,主要用于仿真各种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支持TCP 协议,包含各种单播和多播路由模型,可仿真的网络类型有广域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网络类型,可进行点到点传播路由、组播路由、网络动态路由、层次路由等模拟。

(二)参观校园网络

篇9

【关键词】中职教育 计算机网络技术 创新教学

创新教学模式是实现理论知识转化的有效途径,中职教育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多停留在基础理论的讲授上,面对当前社会及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如何从深奥、枯燥的知识体系中强化对技术性实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网络技术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迫切需要从时展前沿,从计算机行业具有实际来变革教学模式,开拓学生思维,强化实践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养成。

一、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资源整合是现代教育教学实践创新的基础,也是顺应时展,融入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活动。其中加大对中职阶段计算机网络教材的整合就是重点,特别是自编优秀教材的整合,要从行业发展上保持对信息的同步,并能够从众多相关教材中,融合中职教育教学实际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以研讨、交流、会议和课题实践等模式来推进教材资源的有序整合。同时,各院系应该从同行专家及教师团队的组建上,注重对自编教材的创新,结合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目标,及时调整和更新教材内容,确保网络技术知识的时代性。注重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创新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学生知识体系进行建构的重要途径。当前的课堂教学,要从当前网络技术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整合上,从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中来更好的传播知识,避免传统教学中对知识的灌输,如结合相关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分类、分段讲解,结合课程章节的衔接来对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比较和条块分割,对于重点知识给予详解精讲,对于与实践和就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要给予侧重的关注,让学生能够从中认识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注重对教学手法的创新与优化

课程知识教学需要从方法上来加以优化,特别是对于中职学生计算机网络教育,要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知识应用上给予强调。如利用项目教学法来延展课堂教学活动,通过项目教学来让学生从项目中认识各版块、各模块、各功能的应用特点及规律,如何从项目的各环节中全面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项目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范围上科学、全面的分析,理顺出有效的项目,让学生能够从中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应用必要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对于项目教学中的案例设置不要太多,程序编写也不能太长,要适宜学生能够从自身的知识积累中制定相应的计划,以满足课堂项目教学的具体要求。另外,项目教学中对项目制定,要从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实践应用相联系,特别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相应的学习技能。

三、注重对教学场所的延伸,尤其是校企合作中的实践环节

中职教育是满足对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模式上,要从学校学科专业特点及应用领域,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入合作,特别是在定岗实习与实践中,要把握学生的知识、技能养成习惯,注重专业实践机会的发挥,让学生能够从亲身经历中来亲手操作,发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并及时改正。同时,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要从学生性格及自信心上加以调适,消除学生自身的悲观与孤僻等负面情绪,强化师生交流与心理问题辅导,及时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正确、客观面对自己,制定切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并从学习目标的确立上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四、注重实践教学,切合上机学习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日常学习中,要从网络知识与网络技能的教学上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化习题训练与上机操作,特别是对于相关软件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要让学生能够从习题训练中更深入的理解和消化教材重点和难点,增进对相关程序及编写思路的认知。如对于各章节中的重要习题要进行做、查、讲相结合,让学生从自身的训练和课堂教学中消除知识盲区,及时查漏补缺,对重点知识和技能做到有效、全面掌握。网络技术更多的需要从上机实践中来训练,理论知识相对抽象,实践方法又倾向于逻辑性思维。因此在上机教学上要从实践中强化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认知中增进对学科难点的理解,教师要从课堂设计上做好知识点与技能点的转换,让学生能够从理论与实践上实现融合。如对于每次上机课,要从相关知识点的梳理及应用方法上加以讲解,让学生明白本节所学重点,在上机操作中应该如何巩固自身的知识,训练相应的能力。上机操作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对相关网络技术知识的综合分析与构建,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和演示效果,让学生从实践动画演示中增强对相关技能的训练,掌握必要的方法来实践操作。

五、构建多元的考评综合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因其应用性较强,在常规的知识考核及评价中,难以从学科发展及应用领域上加以有效落实。为此,在考核上应从多元化思路上,从学生对相关知识及思维的理解上,构建全面的反映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的考试体系。如在常规期末考试的基础上,引入学科各阶段的平时成绩,通过对学生各章节知识与技能的复习与测试,获取学生的职业能力,由此来提升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也更好的促进了学生对本学科的参与性与应用性。通过对考试体系的整合,更多的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动手实操,掌握了必要的技能。

六、结语

中职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侧重上机实践与应用,特别是从“学以致用”上把握好行业人才的需求方向,从创新手段上来完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适应未来岗位就业需要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教学;运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解放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更积极的探索精神,愿意合作和学习,并有机会获得独立的知识。通过改变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不可或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独立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对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已成为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使学校成为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学习场所的一种手段。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述

资源共享,存储和转发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计算机网络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结构和协议标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具有广泛知识和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学科。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和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一种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计算机系统。一般而言,它通过电缆,双绞线电缆,光纤等从客户端计算机连接到诸如交换机或路由器的中继网络设备到核心服务器,最后连接到服务提供商。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网络技术教学的使用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网络技术教学的运用是时代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是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于教学效果,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非综合能力,这是传统教育的缺陷。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学活动的主体已经不完全集中在教师身上,而是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求知者,是知识的探索者,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独立探索,具有探索精神。

(二)网络技术的使用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教师自身要有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意识,积极学习相关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向其他教师请教,互相学习,共同进步;(2)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到计算机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3)从学校方面来说,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强化他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实用技能的培训。

(三)网络技术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可以利用大量丰富的网络资源,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更能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学生更容易理解的部分。除此之外,通过网络搜索,能够找到大量的教学专栏资源,例如评论和教学论文。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资源的对比,学习各自的优势,以此弥补自身教学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评。(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开放的环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图片、音频等元素,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云计算

将云计算融入教育信息化平台中的技术被称之为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它也可以被称之为一种新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模式和管理的方法。这种云服务平台可以帮助大家把海量数字化的教育资源和应用都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组成一个资源管理和教育应用为一体的统一服务网络。各种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在线教学。这些教育资源通过在网络、服务器和存储器等物理设备上的组织、传输、共享、交换和调度,将可以更好地组成一个云平台。整体操作的过程是以知识为核心、资源为支撑和用户为目标的开放式互动教学模式。在内部,它还包括激励机制,奖惩机制,评估机制和认证机制。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设备上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最终使得整体教育活动更加易于管理、动态高效又节能环保。

(二)云课堂

“云课堂”的概念源于互联网上的云技术,云存储和云管理的概念。“云”是互联网的一种隐喻表达,用于描述互联网上庞大且几乎无限的资源池。“云课堂”使用信息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建高效的课堂。首先,这个“云课堂教学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和IPv6网络技术,以智能移动终端为载体。课堂前自学,课堂协作学习,课后个性化学习的互动系统平台。其次,这种“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按需选择,学习,存储和传播上。教师通过平台准备课程,优化教学设计,以及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讨论这三个方面。第三,云计算技术促进灵活多样的云课堂教学。它可以利用物理空间或跨物理空间作为教学时空,开发云课堂教学和线下传统课堂教学互助教学形式;它还可以用来扩展课堂教学形式,即学生利用自学课或课外时间通过“云课堂教学平台”学习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深入“吸收和消化”的知识;学生还可以使用“云课堂教学平台”,通过冬季和夏季假期或零碎时间按需“个性化学习”和“零散学习”;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云课堂教学平台”进行一对一的在线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