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投资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09-17 15:1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短期投资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短期投资的好处

篇1

《准则-投资》(简称《投资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取得投资时已计入应收项目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外,以实际收到时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例1:甲企业于2000年1月8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A公司发行的普通股股票10000股,价格为10元/股,另支付相关税费280元,款项均用银行存款付讫,准备短期持有。A公司于2000年4月20日公告分配方案,每股派发现金股利0.20元(不含税费),并于当年5月6日如数发放。

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0年1月8日,购入A公司股票时。

借:短期投资 100280

贷:银行存款 100280

②2000年4月20日A公司公告分派现金股利时,不做会计处理。

③2000年5月6日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2000

贷:短期投资 2000

以上处理看似符合《投资准则》中的有关规定,但仔细,笔者认为其中有不妥之处,对于短期投资在持有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应于被投资单位公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已到债券付息日(但尚未领取)时确认为应收项目,同时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理由是:

①这样处理与事实相符,符合客观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

②短期投资确认应收项目应与长期投资处理相符。不能因为投资企业的投资项目和期限不同,短期投资在持有期间收取现金股利或利息时就不应确认为应收项目。

③这种处理能客观核算短期投资的业务。如果投资企业在现金股利公告日或债券付息日与现金股利或利息实际收到日之间出售短期投资,那么按《投资准则》处理,则因在现金股利公告日或债券付息日没有确认其为应收项目,便会导致处置短期投资核算与客观事实不符。下面,进一步举例来说明。

例2:接例1,甲企业因经营急需资金,于2000年4月28日将持有A公司普通股股票10000股全部出售,实得款项99000元存入银行。

按照《投资准则》有关规定,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99000

投资收益

1280

贷:短期投资 100280

从这一会计处理中,看不出投资企业对在出售股票前所获得的股票投资的现金股利2000元进行了核算,显然这与事实不相符,违背了客观性原则。如若加以补充核算(即贷应收股利2000元),既不能正确核算处置短期投资(股票投资)的损益,又由于没有确认应收股利(即借应收股利2000元)而与账目不符。

因此,笔者认为,例1的会计处理应为:

①2000年1月8日,甲企业购入A公司股票时。

借:短期投资 100280

贷:银行存款 100280

②2000年4月20日A公司公告派发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2000

贷:短期投资 2000

③2000年5月6日实收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2000

贷:应收股利 2000

例2的会计处理应为:

借:银行存款 99000

投资收益 1280

贷:短期投资 98280

应收股利 2000

二、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在被投资单位公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损益调整”明细科目)是否存在一个调整限额

《投资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时,投资企业应在取得股权投资后,按应享有的或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除外)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投资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公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但《投资准则》对投资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公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所分得的部分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时,未能说明“损益调整”是否存在一个调整限额的。笔者认为,这一“损益调整”应有一个限额。

例3:A企业于2000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3100万元购入甲公司60%发行在外的股份。1999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5000万元。甲公司2000年实现净利润400万元,2001年4月8日甲公司公告分派现金股利500万元;2001年实现净利润300万元,2002年4月10日公告分派现金股利100万元。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

A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0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投资成本) 3100

贷:银行存款

3100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00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投资成本) 100

②2000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损益调整) 240

贷:投资收益

240

借:投资收益

10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0

③2001年4月8日。

借:应收股利

300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损益调整) 300

④2001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损益调整) 180

贷:投资收益

180

借:投资收益

10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0

⑤2002年4月10日。

借:应收股利

60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损益调整) 60

以上会计处理,看似符合《投资准则》有关权益法的规定,但仔细分析,笔者认为其中仍有不妥之处。2001年4月8日甲公司公告分派现金股利500万元,A企业不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全部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损益调整”明细科目),而应以取得甲公司股权后实现的净利润400万元为限额,即只能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损益调整”明细科目)240万元。而属于取得甲公司股权前实现的净利润100万元的分配额,A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投资成本”明细科目)60万元。以后年度,若甲公司实现净利润,A企业应在按持股比例计算的收益分享额中首先转回累计已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投资成本”明细科目)部分,然后将多余的部分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损益调整”明细科目)。

因此,笔者认为例3的会计处理应为:

①2000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投资成本) 3100

贷:银行存款

3100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00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投资成本) 100

②2000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损益调整) 240

贷:投资收益

240

借:投资收益

10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0

③2001年4月8日。

借:应收股利

300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损益调整) 240

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投资成本) 60

④2001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投资成本) 60

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损益调整) 120

贷:投资收益

180

借:投资收益

10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0

⑤2002年4月10日。

借:应收股利

60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损益调整) 60

三、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投资追加投资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额应如何确定

例4:接例3,甲公司2002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2003年1月1日,A企业再以银行存款600万元购入甲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数的10%。至此,A企业持有甲公司发行在外股份比例达到70%。甲公司2003年实现净利润600万元。

A企业处理如下:

①2002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损益调整) 300

贷:投资收益

300

借:投资收益

10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0

②2003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投资成本) 600

贷:银行存款

600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40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投资成本) 40[600-(5000+400-500+300-100+500)×10%]

③2003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损益调整) 420

贷:投资收益

420

至于A企业2003年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额如何,《投资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都没有明确规定。会计实务中有以下三种处理:

第一种方法:每追加投资一次,将追加投资前剩余的股权投资差额与追加投资新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合并,重新按制度规定的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期限计算摊销额。按这种思路,2003年A企业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额为11万元[(100-10-10-10+40)÷10]。则2003年12月31日的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11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1

第二种方法:每追加投资一次,将追加投资前剩余的股权投资差额与追加投资新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合并,按有关制度规定的追加投资前剩余的股权投资差额摊销期限计算摊销额。则2003年A企业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额15.71万元[(100-10-10-10+40)÷7]。2003年12月31日的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15.71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5.71

第三种方法:每追加投资一次,计算一次股权投资差额及其摊销额,即追加投资前的股权投资差额按各自制度规定的剩余摊销期限计算摊销额;追加投资新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重新按制度规定的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期限计算摊销额;然后前后相加得出总的股权投资差额摊销额。按这种思路,2003年A企业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额为14万元[(100-10-10-10)÷7+40÷10]。则2003年12月31日的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14

篇2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研究

1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选择与利润操作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中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且自2001年起,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从原来的4项扩大为8项。具体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准备。资产减值的计提,对提高企业资产质量,降低企业运作的潜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也为企业一定范围内操纵会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

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涉及到许多职业判断问题,这其中是否包含有人为的经济动机因素呢?对于这个问题,国外会计界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有所研究,对上市公司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经济动机,国外主要有两种观点:

(l)公司管理层会利用准则给他们选择余地,采取有利于其自身羽益的减值政策,而投资者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并不能洞察这种盈余管理行为。

(2)经理人员确认资产减值的目的并不在于操纵利润,而是基于企业糟糕的经营状况,同行业竞争以及经营策略转变所导致的资产价值的降低。

王跃堂2000年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三大减值政策(短期投资减值、存货淘值和长期投资减值)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由一些经济因素决定的,这些决定因素不是西方所谓的’三大假设’,而是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水平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创新举措,而非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安排的政府干预特征,即政府仍对证券市场稀缺资源的配置起主导作用。这集中体现在我国相关证券法规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特别处理的确认上。

由于证券市场对亏损上市公司的一系列的限制措施,所以,对于此类上市公司来说,管理当局一般会在允许的范围内极力避免继续亏损,反映在资产减值政策的执行上就是提取较低比例的资产减值准备,而且在必要时,管理当局还会通过注销资产减值准备来达到提高当期会计盈余以实现扭亏的效果。

2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作利润的途径

2.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

企业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按投资类别或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由于按投资总体、按投资类别计提跌价准备会抵消部分跌价损失,按单项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最为稳健,利润最为保守。但究竟选用哪一种,制度并未予以明确,企业可以通过选用不同方法来"操纵"利润。

2.2坏账准备的计提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一般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可供选择,且提取的比例由企业自定,这对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内部会计制度应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这并不排除有些企业利用会计政策所允许的"选择权"做文章的可能性,如利用提取比例的高低、账龄划分标准的变化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此外,《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同时也规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对某些余额较大的应收款项不计提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比例较低或低于5%的理由"。但并未明确规定集团公司内部企业的应收款项是否应计提坏账准备,而内部往来计提准备与否,对企业损益的影响也很大。

2.3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企业的存货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从理论上讲,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预计成本以及销售所必须的顶计费用后的价值。但这其中的几个"预计数"如果不能合理估计,那么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目的就大打折扣,相反还可能留给企业"操作"空间。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得当期利润计算偏低,期末有货成本减少,会导致以后期间销售成本偏低,从而使利润反弹。对于期末存货占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房地产开发公司)来说,这不失为操纵利润的手段;由此,企业可能在某一会计年度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实现对存货成本的巨额冲销,然后次年就可以顺利实现数额可观的净利润。这种盈余管理只需对剪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作过低估计,而无需在次年度大量冲回减值准备即可实现,因而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2.4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

要汁提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都涉及到又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估计。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朴同,要对可收回金额做出合理估讣,并非易事。既然难以做到准确地估计,而目前又尚未有约定俗成的方法可供使用,存在可能的人为操纵也就不足为奇了。

3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3.1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难度大

(1)制度和准则不完善给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带来难度。首先,确认时间不明确。新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于年末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预计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且是必须每年至少一次。对"定期"的概念没有具体规定,这给企业造成很大的随意性,使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可比性;其次,计量标准的多重性。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八项资产减值确认采用了3种不同的判断标准,即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采用了永久性标准,应收账款、长期投资和在建工程采用了可能性标准,只有对短期投资和委托贷款采用了经济性标准。由于永久性标准和可能性标准应用中很难确认哪些是永久性减值,哪些是暂时性减值,对会计工作者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也给企业管理当局操纵利润带来了可能性;再次,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核算的方法不同,其所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大不相同。如在存货的计量上,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在原材料价格渐长并且比重较大的生产企业,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其影响就可能会比采取其他方法受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要小一些。又如对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可以采用投资个体计提,也可按投资类别计提和按总体计提,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表留下空间;第四,会计处理方法不当。我国自加入WTO后,在会计准则上许多方面已经跟世界接轨,但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法上仍有很多地方存有不足,如我国会计制度规定法定资产重估增值应作为"资本公积"处理,但对资产减值则一律作为费用或损失确认,这不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求。

(2)实务上的难操作性给企业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带来困难。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实际操作中受到经营者利益、会计制度、会计监管、会计人员素质和企业实际情况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所以在确认和计量上也存在很多困难之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各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合理确定有较大难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就予以确认,但要合理确定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处。

3.2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被滥用

计提减值本意是为了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成了上市公司操纵盈余和控股股东逃废债务的手段,避免被ST处理。上市公司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手段主要有:一是集中在某一年巨额计提准备造成巨亏,不提或少提准备,为利润增长埋下伏笔;二是往年先多提准备,当年部分冲回,以达到调控盈余的目的。如科龙电器2002年实现利润11亿元,却将276亿元的巨额减值准备冲回成为扭亏的功臣;三是以不计提或者少计提准备虚增利润。例如大庆联谊2002年以492万元的微利扭亏,但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却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原因是公司资产减值准备没有提足,只按6%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显得不够稳健。如果按注册会计师的保留意见重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将全年的利润全部冲减掉,公司就会因为两年全部亏损而被ST处理。

4对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作利润的对策

4.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对高管人员行为的内部约束,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构建中的核心地位,加强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监控力度,充分发挥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的职能和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高管人员在会计政策选择上的机会主义行为。

逐步建立起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加强对高管人员行为的外部约束,通过激烈竞争的外部市场(包括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等)实施间接控制,是对高管人员会计政策选择最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之一。因此,必须加强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等市场的培育,建立高管人员任职期可靠性档案,对其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予以记载等,以利于激励机制效用的发挥。

4.2规范可收回金额

(1)制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细则或指导,要求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专项披露各类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核算中"可收回金额"的确定的依据、假设、方法和程序,增加会计政策选择正确与否的可验证性。

(2)对有些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适度规定估计的方法和比例及金额范围,适当限制资产价值准备计提的可选择的自由度,在目前公司治理结构下,可以增加信息的可靠性。

(3)应要求企业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报告因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已确认未实现的损失和收益,对异常情况须说明形成原因及其责任,力求充分披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利润的影响,以备审查及供投资者分析。

4.3加强审计监督

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审计时,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如有必要应当聘请有关专家开展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如审计人员依据审计证据所估计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列示有差异时,应判断差异是否合理,被审计单位对资产减值计提不合理或披露不充分,又拒绝接受调整的,审计人员应视其重要程度,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有效遏制企业利润操纵。

4.4加强法治建设

(1)应尽快完善有关法律制度,为高管人员持股激励机制的实施创造法律环境;建立健全破产机制,实现债务的约束作用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从而建立完善的偿债保障机制,才能发展债券市场,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发挥创造条件。

(2)应确立严格的法律法规保证审计人员的审计独立性,同时防止审计人员包庇被审计企业或与被审计企业勾结舞弊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企业会计制度讲解研究组.企业会计制度讲解[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篇3

相对个人客户来说,企业都有较为完善的财务安排,因此在面对临时性闲置头寸时,可以通过兼具灵活性和高收益性的短期投资产品来进行现金管理。一方面,这些短期投资产品的收益比起活期存款来要可观得多;另外一方面,产品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方便企业进行资金的调度。

在个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基础上,近年来多家商业银行也不断开发出适合企业短期灵活理财的工具。比起一般对公存款中的通知存款业务来说,这些工具和产品的收益率也有较大的提高。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我们从市场上的此类型产品中挑选出一些门槛较低的企业短期理财产品,低至5万元,最高至50万元或以上,都可以参与到这些产品的投资中去,也为中小企业的财务掌门人开辟了一条现金管理的新途径。

“日积月累”灵活管理资金

主要优势:T+O现金管理。实时到账

主要劣势:仅适用于上海地区

尽管在对私产品的行列中,T+O式的现金管理工具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在企业理财产品中这一类型的产品仍不多见。而中行近期向企业客户所推出的“日积月累”理财产品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款产品。

与大部分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一致。中行的“日积月累”理财产品,也是主要以银行间市场信用级别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金融工具作为了投资标的,如高信用级别的信用债券、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等等。整体上说,这一产品属于低风险级别,对于产品的收益,中行主要采用的是网站提前公布报价的方式,如以近期的中行“日积月累”理财产品的报价为例,预期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58%,无论是相对于活期存款还是通知存款利率来说,这一收益率还是相当具有竞争力的。

而“日积月累”最大的特色在于实现了每日申购与赎回。和活期存款一样,企业可以在任何一个工作日的规定时间内申购和赎回“日积月累”,且申购、赎回都是实时到账,即我们常说的T+O机制,这就保证了企业流动资金的运作基本不会受到影响:有流动资金到账,即可进行产品的申购;有资金需求,进行产品的赎回。目前中行对于申购、赎回的时间设置为每个工作日的9:00-14:00,只要对于这一开放时间把握得好,可与活期存款相媲美。同时,“日积月累”对企业客户开放投资后,企业客户只需要通过中行的企业网银系统就可以进行产品的申购、赎回操作。另外,这一产品对于申购和赎回都不收取费用,管理费用等也已经从收益率中进行了扣除,因此银行系统进行的收益率报价对于企业来说,相当于“投资净收益”。中行对于这款产品的销售起点为5万元,也适合小型闲置资金的打理。但是记者了解到,目前仅有上海中行推出这一产品,其他地区的企业客户还无法进行投资。

“共赢”7天滚动投资平台

主要优势:7天滚动投资。起始门槛低

主要劣势:固定开放日设置,灵活性有所欠缺

在工行为法人客户所提供的“共赢”系列法人理财产品中,也有一些短期限的产品,适合作为短期资金的投资工具。其中“7天滚动型超短期法人理财产品”以7天作为一个投资周期,使用滚动投资的方式,加强了产品的灵活性。对于企业来说,将暂时闲置的资金通过此种方式来进行管理,也是提高收益的一种方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行此款产品的投资门槛较低,仅为5万元人民币,也非常适合中小型企业闲置资金量不大的特点。

不妨具体来看看工行今年所发行的“09年第二款7天滚动型超短期法人理财产品”。和上述中行的“日积月累”产品的投资标的差不多,工行的这款理财计划主要投资于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等债券、回购、股票收益权信托融资项目、股权融资信托项目、股票回购信托项目、优质企业信托融资项目、票据信托融资项目、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以及新股申购等其他投资管理工具。从投资风险级别上看,也属于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工行自有的风险定级标准将其定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

这款产品最大的特点在于每7天(自然日)作为一个投资周期,每周二作为投资初始日,到下个周一为产品的结束日。在这7天的投资期内,企业客户无法进行产品的申购或是赎回,这一点会对产品的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投资之前需要将企业的资金进行适当的统筹安排。但在投资周期内,企业客户可以进行预约投资、自动再投资或是取消自动再投资的设置,待到7天的投资周期结束后,即可生效,资金可以按照企业发出的指令,或是滚动继续投资。或是回到结算账户中。

目前。工行这款产品扣除掉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手续费后的年化收益率大约为1.6%。以投资10万元此款产品来计算,单个投资周期可以获得的收益为100000x1.6%*7+365=30.68元。每个投资周期结束时,银行会进行一次结算。每个周二进行分红和兑付,周三时收益就可到账。

“岁月流金”7天理财计划

主要优势:任一工作日都可申购

主要劣势:资金在途时间长影响收益,起始投资门槛商

尽管工行的超短期限法人理财产品贴合了中小企业管理短期资金的需求,但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这一理财计划的不足在于它的投资初始n规定地过于机械,确定为每周的周二,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灵活性,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只有等到周二才可参与到这一理财计划中去,可能与自身的资金安排有所冲突。

同样是一款七天周期型的企业理财产品,招行的“岁月流金”系列7天理财计划则显得更加灵活,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随时投资于该计划中的子计划,子计划在每个工作日都可成立,7天为一个周期。但这款产品的缺点在于无法进行滚动投资,投资的门槛也比较高。

比较招行“岁月流金”7天理财计划的投资标的,与中行和工行的两款产品极为类似,以银行间市场信用级别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金融工具作为投资标的,如高信用级别的信用债券、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等等。招行在每个工作日上午10:30前都会公布出该理财计划项下子计划的到期预期年化收益率,如近期所公布的到期预期年化收益为1.5%,如果企业客户持有到期,则可以获得本金和收益的双重保障:

“岁月流金”7天理财计划的认购开放时间为每个工作日的10:30-22:30,下一个工作日为产品的登记日,也就是子计划的成立日,从成立日开始,投入的资金就可以按照公布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来获得收益。投资的周期为7天。对于企业来说,投资于这一计划最大的好处在于灵活性较高,10:30-22:30的开放时间,便于企业对于账面上的资金进行安排和调度。无论选在哪个工作日都可以申购这一产品,比起工行固定开放日来说,要灵活一些。但“岁月流金”7天理财计划的投资门槛也比较高,招行的规定是以50万元作为初始门槛,每10万元作为一个递增单位。

篇4

关键词:资产减值;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盈余管理

一、绪论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按其预计损失金额预先确认损失并计提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归结起来,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八项,涵盖了企业除货币资金以外的所有资产。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在减值准备方面出现了重大变化:《资产减值》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的认定、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商誉的减值处理和披露等作出新的规定。目前,有关减值会计计量的主要标准有:现行市价、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使用价值、销售净价、可变现净值、可收回价值等。按照我国相关会计准财的规定,在现行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中,除了短期投资和存货分别采用市价和可变现净值外,其余资产均采用可收回金额这一计量标准。与2001年的相比,有如下的区别。

二、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为分析企业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行为,我们以2005年~2009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观测值分别为811,1114,1197与1291个。数据来源Wind资讯数据库。

运用了SPSS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得出了以下的计算结果。

表显示如果不允许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减值转回公司的净利润将下降30.53%,资产将减少0.52%。平均每年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占减值资产的0.68%,占减值期初余额的28.63%。从中位数来看,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占减值前总资产的0.06%,占减值前净利润(取绝对值)的2.3%,占减值前长期资产的0.15%,占长期资产减值前余额的10.44%。由此可见,仅从会计当期来看,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对企业资产与利润的影响都举足轻重。

三、完善我国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政策

在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上,新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实务的可操作性,针对目前我国价格市场不完善和会计人员水平不高的现状,只有明确其确认标准与计量基础,加强其可操作性,才能降低利润操纵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长期资产减值政策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来防止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操纵利润。

1.改进资产减值的核算

将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计入所有者权益中。将所有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损失得以恢复时,允许转回。但为了防止上市公司借助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进行利润操纵,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处理:方法一:减值损失转回时不按原渠道转回,即不冲减有关费用支出或增加投资收益,而将转回的减值准备直接作为所有者权益中的利得处理,其账务处理为:借记有关减值准备帐户,贷记权益利得帐户。方法二:将转回的减值准备直接作为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处理,减值准备转回时的账务处理为:借记有关减值准备帐户,贷记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帐户。

这两种做法的共同点都是将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中,这样做有以下好处:第一,与国际会计准则、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允许转回的理念一致,第二,完全能够避免上市公司借助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进行利润操纵;第三,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的价值真实反映客观实际,符合以资产负债表为导向的观念。

2.加强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与流动资产不同,企业长期资产是企业盈利手段,是企业获得经济收益的根本。长期资产是否减值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特别关注的内容。在相当多的企业,其长期资产无论是总额还是占总资产的比例都处于相当高的水平。通过提取准备调整长期资产的价值对资产和损益的影响可能是较大的。《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也作了详细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我国对于资产减值的披露要求显得过于简单。

3.完善和发展我国市场价格体系

众所周知,完善的资本市场和可靠的价格信息是计量资产减值、评价资产减值合理性必不可少的基础。但由于我国的价格市场尚不完善,无论是企业、中介服务机构还是证券管理机构都很难获得公司各种资产合理的市场价格,导致计提工作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因此,只有完善资本价格市场和资产评估体系,企业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才能得到公正合理的反映,使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从而体现会计核算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为此,应培育和发展我国的市场价格。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定期、及时地公布各项资产的动态价格信息资料,为计量资产减值损失及损失的恢复提供公允依据,以减少资产减值会计确认和计量中的主观因素。

篇5

“长周期理财产品未来会占据市场主导。”相关专家介绍,银行之前在考核节点发行一些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主要是为了揽储,而监管部门将存款偏离度作为考核指标后,银行就没有动力再去发行短期的理财产品来冲时点。虽然短期理财产品少了,一些偏好短期投资,或者资金中长期有计划的投资者,依然还有选择的余地。

中长期限理财产品增多

“十一”过后,市场上投资期限三个月以下的短期理财产品明显减少,银行推出的多数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动辄半年、一年。一方面,为了规避未来几个月降息的可能性,投资者偏爱中长期理财产品,而对于银行来说,拉长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可以应对银监会为约束冲时点最近的新规,同时也保证了存款规模的稳定性。

在三季度末,受监管部门出台月末存款偏离度监管举措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并未如往常一样收益率冲高,目前市场上投资期限3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明显减少。

根据金融界金融产品研究中心数据显示,10月份第二周共有1046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发行数量与前一周相比增加了808款产品。理财产品涉及87家银行,与前一周相比,发行银行的数量增加了53家。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134天,与前一周理财产品平均期限125天相比,期限变长。

目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为了维持较高收益,必然会选择拉长期限,这也符合期限越长收益越高的理性投资逻辑。相比之前,为了应付银监会的月末、季末、年末存贷比考核,银行会将银行理财的到期日设置到月末最后几天。然而,银监会关于存款偏离度的通知后,可以看到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之日发生了一些变化,分布更为均匀。

在存款偏离度指标的要求下,银行的揽储压力便被分散到了平时,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节奏将更趋平稳,客户希望月末季末“捡钱包”的几率会变小。当然,一些股份制银行或者城商行为了吸引储户仍会推出一些高收益理财产品,若投资者想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可以选择去股份制银行或者城商行购买。

四季度收益率或将下行

9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再次高过余额宝等互联网宝宝。数据显示,9月全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92%,而同期余额宝的最高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为4.23%。值得注意的是,自2004年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以来,十年时间理财产品实现迅猛发展,2014年上半年的余额已经达12.65万亿元,成为家庭理财的首选配置。

展望四季度,理财师认为未来市场资金面将持续偏宽松,会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下行;建议市民首选6个月以上产品锁定收益,同时合理配置预期收益率较高的结构型产品。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首选产品,不同类型银行的理财产品越来越丰富。尽管五大行(工农中建交)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不高,但经常可找到保本型产品,这对于不想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而言,再合适不过了。股份制银行数量较多,其产品参差不齐,不过总体而言,股份制银行推出的高收益率产品比较多。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更喜欢推出结构型理财产品。有外资行理财师表示,结构型产品的好处是不管市场是涨还是跌,都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率,但前提是对市场大势判断准确。了解不同银行的产品特色,是选择合适产品的基础。在选择产品时,需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流动性要求入手,进行理性配置,不可只看预期收益率。

据金融界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统计,“十一”黄金周后的第一周,7天及以下与6至12月这两类期限理财产品的周均收益率跌幅较大,其他各期限理财产品的周均收益率均有所提高。从收益率分布来看,各期限预期收益率最高产品属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其中,邮储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以5.2%的预期收益率夺得了15天至1个月期限第一的位置;而平安银行的一款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以7%的预期收益率居6至12个月期限产品的首位。

关注中长期产品锁定收益

一般情况下,每年第四季度是银行最“缺钱”的时候,比如企业发工资需要从银行拿出大笔资金;过年了,老百姓们都要取钱过年等;再加上银行年底考核,使得各类银行为了“揽储”推出各种高收益理财产品来吸引投资者,收益率一般在6%左右。理财师认为投资者可以在此季度把握好机会,配置中长期理财产品,提前锁定高收益。

篇6

【关键词】金融资产; 归类;利润操纵;监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金融资产已成为众多企业所拥有的一项重要资产,其会计处理是否规范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规范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运而生。它更加注重金融资产的经济内容实质,适应了经济发展与管理的客观需要。然而,准则自身的一些不完善之处也可能给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归类操纵利润提供了选择空间。因此,如何防止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归类操纵利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引起有关监管部门的重视。

一、金融资产及其分类

企业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按其持有目的并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其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大类。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 将旧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归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规范, 将短期投资改称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长期债权投资改称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并规定对于除合并、联营企业,合营企业以外的其他长期股权投资, 并且有公开报价或公允价值可以计量的,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范, 采用公允价值计价, 并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此次新会计准则中显著变化之一是对金融工具相关概念的引入,把公允价值引入到金融工具的计量中, 从而能更真实地反映金融工具交易的实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金融资产不同归类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差异及利润操纵问题

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金融资产减值等方面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因此金融资产的不同归类将会对企业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下面将举例说明此问题。例1,A公司于2007年11月5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200万股,每股支付价款5元,另支付相关费用2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这部分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 050万元。假设A公司该金融资产暂时尚未进行归类。

2006年2月出台的新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界定金融资产分类的标准,规定比较笼统,操作性较差,而且应用指南中也没有明确对此问题进行补充说明。根据新准则的规定,A公司在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按其持有目的并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可以将该项股权投资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可以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处理。这样的话,A公司可以将该项股权投资归为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给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归类调节利润提供了可能性。以下将通过A公司的例子从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方面来比较该项股权投资的不同归类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影响差异。

(一)从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方面来看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如果A公司将该项股权投资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那么A公司支付的20万元的交易费用将以冲减投资收益来处理,A公司当期将减少20万元的利润;如果A公司将该项股权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那么A公司支付的20万元的交易费用将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来处理,增加了A公司当期的资产,但不会影响A公司的当期利润,A公司当期利润比上一种划分方法增加了20万元。这就给A公司利用金融资产归类调节利润提供了空间。

(二)从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方面来看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 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A公司将该项股权投资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那么在资产负债表日,即2007年12月31日,A公司将把该项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50万元(1 050-1 000=50)

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A公司当期利润,A公司当期利润将增加50万元;如果A公司将该项股权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那么在资产负债表日,即2007年12月31日,A公司将把该项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30万元(1 050-1 020=30(万元))作为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增加了A公司当期的所有者权益,但是对公司的当期利润没有影响。A公司的当期利润比上一种划分方法减少了50万元。

因此,综上所述,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方法有很大的差异,金融资产的不同归类会对企业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也给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归类调节利润提供了空间。

企业的管理层很有可能为了企业利益及自己的经营业绩利用金融资产归类调节企业利润及相关指标。因为对某项资产的归类偏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项资产的归类对公司本身的影响。例如,公司报表是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该公司的主要信息依据,并且反映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经营业绩可归类分为两类业绩指标,即会计利润指标和市场价值指标,会计利润指标在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激励机制中占着主导地位。因此公司管理层不管是为了公司能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还是自己的经营业绩,都很有可能粉饰财务报表以提高公司的净利润、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因此,企业有可能会把本应属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划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因为如果不考虑取得时所发生的交易费用,一项权益性金融资产被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被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不发生减值的持有期间的利润有差异。当所持有的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时,金融资产不存在减值,如果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导致当期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指标的上升,从而可以使公司的报表及相关利润指标变得更加“漂亮”,不管对于公司还是对于管理层都有好处。而如果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会导致投资企业的净资产、每股净资产的增加,不影响利润指标,不能给公司的利润及相关指标添砖加瓦。权衡利弊,公司管理层很可能会选择前一种做法。诸如此类情况在企业中并不少见,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有可能会通过金融资产归类来调节企业利润及相关会计指标,使会计信息质量大打折扣,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防止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归类操纵利润的对策

为了防止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归类操纵利润及相关会计指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有关监管部门解决此问题有所帮助。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

新准则中没有明确界定金融资产分类的标准,规定比较模糊,操作性比较差,给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归类操纵利润提供了选择空间。因此,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该准则,对金融资产分类标准方面做出较详细的规定,尽量减少和克服其自身的不确定性,避免使用者误解,使之更具操作性,减小企业管理层利用金融资产归类调节利润的选择空间。同时,在准则的应用指南中应对准则中的一些难点及重点加大解释力度,使其对准则顺利实施起到更大的指导作用。此外,准则还应要求企业增加金融资产分类等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信息的透明度,防止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归类操纵利润及相关会计指标。

(二)加强会计和审计职业队伍的建设

1.加强业务素质培养。要提高在职会计人员及审计人员对不断扩展的业务的实务操作水平。在新旧转换和会计改革中,广大财会人员和审计人员要加强知识更新,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以确保在从事实务操作时,能准确运用准则,使会计信息更加完整、客观、科学。

2.强化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当前,应切实加强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明了在自身职业行为上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并认识到违背上述规定应受到的惩罚,从而促使他们在会计工作及审计工作中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依法行事,照章行事,自觉抵制来自董事、经理、其他团体或个人的不合理要求,确保执业质量的提高。

(三)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执业质量

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和基础,有关监管部门应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加强自身的独立性,在执行每一项任务时均能遵守独立审计准则和其他专业标准的要求,切实提高执业质量。在审计时能意识到企业可能利用金融归类操纵利润及相关指标的风险,对这方面加大审计力度,切实履行好作为“经济警察”的职责。

(四)强化有关监管方的业务检查,加大执法力度

针对所发现的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证监会应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厉惩处,决不姑息。对于构成犯罪的责任人,应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在注册会计师惩处上,中注协应会同财政部门、审计署、证监会、司法部门等各方监督力量,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委员会,制定惩戒办法,统一惩戒尺度,对违法的注册会计师予以严厉处罚。总之,各有关执法部门应强化执法意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会计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从执法上使造假者受到震慑。让每个企业家、会计人员明白造假所付的成本与风险要远远高于造假所得到的收益,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维护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

四、结束语

笔者通过公司股权投资的例子分析得出:金融资产的不同归类会对企业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也给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归类调节利润提供了空间。因此,笔者建议有关监管部门应从完善准则,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素质,加强监管力度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防止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归类操纵利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篇7

摘要上市企业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财力上相对其他企业具备一定的优势,同时感受到了的竞争压力也同样巨大。在获取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不少企业通过调整会计规范,在不明显违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调整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催生了盈余管理现象大量涌现。当前在我国上市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操作利润分配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其背后的动机与方式备注社会各界关注。

关键词上市企业 盈余管理 动机 方式

一、产生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可能

(一)盈余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契约动因

盈余管理不仅在于企业获利,对于中高层人员而言同样是保护自身利益,获取利益的途径之一。在上市企业管理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多数具备经营权者并非企业投资人也即不享有企业所有权,管理者与企业之间因合同的存在而产生联系,也即形成了两者之间的契约关系,由于两者之间在信息获取渠道上的不同,信息难免出现不对称现象,管理者为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铤而走险的行为屡见不鲜。因此,管理层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希利对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进行了研究。希利观察到,在进行盈余管理前,管理人员拥有关于公司净利润的内部信息,外部的利益集团包括董事会本身可能都无法准确了解公司利润,所以管理人员就会乘机操纵净利润,以使他们在公司薪酬合同中规定的奖金最大化。

(二)筹资动机

融资对于任何企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尤其是上市企业所需周转资金数额较大,成本费用较高,对于融资的需要更加强烈,出于筹资动机的盈余管理问题表现得最明显,主要分为上市动机、配股增发动机、规避退市动机。

其一,上市动机:大多数企业为了更加便于进行融资,走上市渠道是最佳的选择,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实力也利于资金的及时获取。但我国《公司法》对企业上市有着严格的申请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保持盈利状态且需达到一定额度。实际中不少企业为了快速达到上市目的,不惜冒着被处罚的风险选择伪造企业收益,包装企业利润。

其二,配股增发动机:发行股票获取资金是上市企业的独具的方式,尤其是企业在近几年内未进行配股融资的情况下其通过盈余管理调整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欲望更加强烈。此外推出新股获取融资过程中,因政策的严格规定亦会促使承销商与发行公司协商进行盈余管理。

其三,规避退市动机:对于连续三年出现亏损的上市企业在《公司法》中规定须停止股票上市,也即意味着其发行股票融资的渠道被封闭,因而上市企业为避免此后果的出现,往往采取盈余管理行为,“扭转”利润亏损的假象。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提供了可能

上市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操作利润从根本上而言是管理制度上的疏忽,主要在于两方面:其一,上市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由于上市企业由诸多股东组成,其中大股东掌握着公司大部分股权也即意味着获取了管理公司的大部分权力,其余小股东难以施加影响,股东大会处于摆设状态。这些管理制度的存在都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并对其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其二,我国会计制度与准则的不健全为盈余管理创造了可能,利用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可变更性是公司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

二、上市企业盈余管理方式探讨

(一)利用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是公司为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调整、实现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或股权转让行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可以分为股份转让、资产置换、对外收购兼并、对外转让资产等。重组可以迅速盈利, 因为它们产生的收益要大于公司的融资成本, 故一些上市公司能够很快实现扭亏为盈或利润大增, 其收益增长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大量的收购活动。此外,未来延续或提升企业盈利水平,诸多上市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来实现,在此过程中夸大重组费用与瞒报利润是较为常用的手段,此举的好处在于当重组后的企业盈利水平较低达不到规定要求时,虚构与瞒报的费用则成为了重组公司的额外收入了。同时在兼并公司管理当中,通过先期兼并过程中确定了开发费用、研究费用、预提经营费用等获取巨额资金储备,当企业出现盈利不足时加以利润的调整。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资产重组手段不难发现, 这些经济行为的实质在于将公司外部巨额利润注入公司内部, 以及将亏损输出公司, 以实现利润转移。

(二)利用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 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如关联方之间的购销业务、和租赁等。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主要有关联购销、资产重组(这里专指关联方之间的资产重组) 、托管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资金占用费、费用转移等。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虽然合法但并不合理,因其实质在于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到企业,而亏损部分则从内部转移出去,使之保持盈利的态势,这样的收益并非持续大都属于一次性获得。从关联交易利润产生来源分析,大都在于投资收益以及营业外收入等,这些项目亦是较易进行人为操作的。总体而言,关联交易是交易企业之间资产重组达到盈余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虚假非实质性的重组往往难以实现提升上市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

(三)利用资产减值准备

在保障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等相关资产的安全方面企业采取的较为谨慎的原则,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方式来实现,主要包括对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的坏帐准备; 对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八项准备。而上市企业对上述几项金额一直处于较大数额,居高不下,此规定无疑给上市企业盈余造成了巨大压力和影响,另一方面亦为其操作利润数据提供了机会。如上市企业可在业绩良好时多计提准备, 在业绩不佳时少计提准备, 以调节利润。实践表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无疑成为可调整利润的方案。有些公司在报告亏损年度将亏损做大, 旨在“轻装上阵”, 以便在以后年度扭亏为盈。

(四)利用地方政府的支持

政府通过给予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技术支持等方式帮扶地方企业发展的行为较为常见,亦是发展地方经济的举措之一。在反正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为加快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本的确上市企业出现资金困难等问题时,极有可能利用“看得见的手”以帮助上市企业度过难关。在有政府提供大力支持或特殊照顾时,上市企业自然可以利用先天优势对会计收益进行人为操作了。地方政府一般会直接为上市公司提供财政补贴、给予上市公司退税或者减免税,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地方政府利用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的利息进行减免等等手段对会计盈余进行改善,地方政府的帮扶虽然为上市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护,但如不形成完成的规范同样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此举虽然短时间利于企业度过难过,但实质上却给企业造成了潜在的风险,不利于其从内部管理入手提其核心竞争力、市场价值、融资能力等。

(五)利用时间差和政策变更

时间差在诸多上市企业盈余管理中运用较多,也即利用收入确认时间上的先后进行操纵,如在抢先在客户有权取消定货或推迟购货之前、销售未完成之前、货物运输之前等进行收入的确定,以达到增加利润的假象,反之为降低利润收入额时即可进行相反的操作。另外,利用会计政策的修改与变更实现盈余管理。因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确定与公司当期的会计盈余,甚至未来期间的收益密切相关。上市公司由于固定资产金额相当大,因此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年限的确定、停止计提折旧的时间等,都直接影响到公司当期以及未来期间的利润。

三、总结

上市企业盈余管理是近年来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亦是上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的行为,其中不乏为了个人私利的案例。从积极一面而言,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维护企业的利益,保障其作为上市企业的资格,但从长远而言此举弊大于利,不仅影响着企业的信誉也更加危机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上市企业而言不论是出自于何种动机采取的哪种方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当加强自身建设摒弃此类合法而不合理的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吉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05.01.

篇8

【关键词】家庭个人理财 股票 风险控制

一、研究背景

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家庭资产呈多样化发展,城乡居民家庭参与资本市场投资活动的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开始涉足股市,由于个人之间风险意识、信息充足率、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差别,投资收益存在很大的差别。

股票由于其高流动性和高收益性,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欢迎,而其高风险却往往重视不足。本文希望在分析我国家庭个人投资股票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个人投资股票的风险控制提出相关建议。

二、我国家庭个人投资股票的现状

(一)我国家庭个人投资股票的比例

从目前的情况看,家庭个人投资方向中,银行储蓄仍然占据了半壁江山,占总投资的57.5%,现金为17.93%,股票则为15.45%。鉴于银行储蓄的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银行储蓄一直是居民和机构投资的首选。在当前通货膨胀的背景下,银行储蓄收益偏低,扣除通胀之后无法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这也促使投资者在满足日常流动性的基础上将部分资金投入收益更高的领域,股票市场就是典型的高收益工具。

(二)我国家庭个人投资股票的盈亏状况

亏损与收益的对应,是金融市场上的常态。损失和收益交替出现,和经济形势的好坏交替呈同步变动。除了经济形势之外,行业的周期性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转变也会影响到盈亏状况。

家庭个人投资股票是否盈利,除了上述基本面的情况,还与个人对风险的识别能力与规避风险能力有关系。

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从股市中盈利的群体只占总人数的22.17%,其余77.83%则为亏损或者持平。这正好体现了股市“二八”法则,即在股市中,二成投资者盈利,八成投资者亏损或持平。

三、投资股票面临的风险

家庭个人投资股票面临的风险有多种,但在一般情况下,家庭个人面临的风险主要是违约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胀风险,其他风险较少遇到。

(一)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风险。违约风险不多见,ST风险警示的股票存在退市的风险,但退市后仍可以在三板市场交易,而且可以参与分红。至于债券违约,2012年山东海龙债由于资不抵债,濒临违约,政府出资解除了违约风险。

(二)利率风险

利率下调,银行存款收益低,从而造成买证券者增多、证券价格便会随之上升;相反,利率上调,银行存款收益高,则证券价格也随之下跌。

(三)通胀风险

物价指数上涨时,债券价格下降,但是,股票却是一种保值手段,因为物价上涨时企业资产也会随之增值,因此,物价上涨也常常引起股价上涨。不过总的来说,物价上涨,债券价格下跌,股市则会兴旺。

(四)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股票市场内部因技术性操作因素引起股价波动而产生的风险。技术风险因素包括投机者的投机性操作、股市的强弱变动趋势、股价循环、信用交易和证券主管部门对股票市场的限制性规定。不同公司的技术风险差异可通过Beta系数来反映。

四、股票投资的风险控制

(一)分散系统风险

分散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工具、投资时间、投资行业三个原则来实现。

1.投资工具分散

将资金平均分散到多家公司股票上,总的投资风险会大大降低。市场上的投资工具对利率的变动有不同的效果,如果选择两只反向变动的资产,则可以对冲风险。有研究表明,对任意选出的60种股票的组合进行投资,其风险可将至11.9%左右。

2.时间分散

股市在得知上市公司派息消息后,股票价格会有明显地变动。短期投资宜在发息日之前大批购入该股票,在获得股息和其他好处后,再将所持股票转手;而长期投资者则不宜在这期间购买该股票。

3.行业选择分散

2013年以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为代表的光伏产业的衰落很好的说明了投资行业的重要性。股票投资不仅要对不同的公司分散投资,而且这些不同的公司也不宜都是同行业的或相邻行业的,最好是有一部分或都是不同行业的,不同行业、不相关的企业才有可能对冲风险,从而能有效地分散风险。

(二)回避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来自各种因素,需要综合运用回避方法。

1.掌握趋势

对每种股票价位变动的历史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从中了解其循环变动的规律,了解收益的持续增长能力。

2.搭配周期股

有的企业受其自身的经营限制,一年里有部分时间停工停产,其股价在这段时间里大多会下跌,为了避免因股价下跌而造成的损失,可策略性地购入另一些开工、停工刚好相反的股票进行组合,互相弥补股价可能下跌所造成的损失。

3.选择买卖时机

以股价变化的历史数据为基础,算出标准误差,并以此为选择买卖时机的一般标准,当股价低于标准误差下限时,可以购进股票,当股价高于标准误差上限时,最好把手头的股票卖掉。

4.注意行业周期

企业的经营状况往往呈一定的周期性,经济气候好时,股市交易活跃;经济气候不好时,股市交易必然凋零。要注意不要把股市淡季作为大宗股票投资期。

(三)避免利率风险

了解企业营运资金中自有成份的比例,利率升高时,负债较多的公司会遇到资金困难,从而殃及股票价格,而利率的升降对那些借款较少、自有资金较多的企业或公司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甘犁.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篇9

听到“理财师”这个词,我们可以用精明、果敢、睿智这样的词汇来填充他们的形象,似乎从他们嘴里说出的话一定要跟“财”有关系。但与何革莉的谈话中,记者丝毫没感到冷冰冰的“财气”,她一直很谦和,很友好,她坦诚的回答每一个问题。当记者问道,如今保险业在中国受到了“不同待遇”,她是如何向客户营销保险的?何革莉笑了,她说我从不去推销,我只是帮客户明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我会询问客户的需要,然后给予他一些建议,出发点在客户,落脚点也在客户。我愿意做客户的私人朋友,甚至不去谈业务,不谈“财”,没有利益关系是人性中最美的一部分。如果回到业务上来,只有客户满意,我才会高兴!”

理财的中庸之道

何革莉是1984年进入中国工商银行工作的,在这二十五年的时间里,何革莉从基层做起。迄今为止,慕名而来的客户已达数千人。同时,她也积攒了大量的银行工作和客户服务的经验,并见证了中国的理财市场从无到有,可以算得上是国内银行理财师行业的先行实践者。面对当前扑朔迷离的市场,何革莉认为---风险是相对的,正确的认识并利用风险,适时顺势,才是最佳的理财方式,即理财的中庸之道。

何革莉告诉我们,不偏之渭中,不易之渭庸。中庸之道,天人合一,无往而不胜。做人、做事如能恰到好处的趋于中庸,行正轨、把尺度,则成功如天成。理财亦是如此。“先确定人生所需的保障,再留出日常周转资金,然后确定人生各阶段理财目标进行打理。长期不动资金用于追求高额回报,提高生活质量。攻守兼备方显理财中庸本色。”

在2007年市场过热的背景下,大家难免随波逐流的持有过多的风险投资产品,时至今日,基金折损一半的人大有人在。

面对持有基金的客户,何革莉作为工行的客户经理,在2007年上证6100点的2007年9月至10月底,先后三次提示客户减仓直至出仓,躲避风险(这与当时政府多次提示大家股市有风险是保持一致的)。2007年11月28日,当看到客户开始在低位赎基金时,及时提示客户冷静分批进场,把握反弹机会。2008年1月11日第二个6000点再次提示客户注意风险,基金减仓出仓。2008年春节以及3月中、6月中的上涨行情,直至其间隔的下跌行情,再到同年9月22日2270点至10月底的1660的下跌空间,何革莉都做了适当提示。尤其在今年7月29日深市跌1000点当天,及时提示客户再有一周上涨还会有相应的下跌,在8月17日市场已下跌24%时,再次引导并提示客户低点逐步进场而不是出场。对进场的客户同时提示9月底10月中关注减持基金时机,并继续关注09年11月底至12月初的再进场时机,等待2010年初的上涨行情。何革莉这样做,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客户的利益,利用她的市场经验为客户服务。

“客户找我,是因为他们信任我,我必须对他们负责”,何革莉的语气中流露出像与好朋友聊天般的忠诚。“我不想让客户损失,所以自己要不断更新并掌握每日的市场信息,之后才能认真做出严谨的建议给他们!”

何革莉坦言,经常会有客户问她理财的不二法门。“我只能说这是多年经验带给我的一种感觉,而非纯粹的技术理论,这也缘于中庸本身并无定法,只缘于相对平衡的把握和对极端过后的纠正。譬如:当市场过热,国家的紧缩政策会随之而来;通俗讲,牛市到了让人感到像在捡钱的不安阶段,一定有个相反的过程来跌出平衡。反之,当股市的人气降到了底点,总会有人悄然进场。物极必返――寒来暑往、牛熊变化、处世人生,无处不中庸。”

树立正确的个人理财观

在采访中,何革莉告诉记者,在办理个人理财业务的时候,她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客户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少刚刚接触个人理财业务的客户认为找理财师理财就是为了要赚钱,其实不然。从字面意思来看,理财即打理财务,更广义来说就是把一生打理好。”何革莉认为,理财的首要前提是资产安全,其次要根据市场行情和年龄段在客户日常支出够用的基础上合理分配资产流向。个人理财业务一定要立足客户需求,这也是成为优秀理财师的关键。

何革莉向记者展示目前的理财品种很多,如股票,基金,保险,黄金,外汇等,那如何制定出符合客户个人需求的投资组合呢?

关于保险类投资。何革莉认为保险始终是人的第一保障需求,把生命各阶段的需求确定好,没有保险的理财是不安全的,不够的要补足。她拿现在工行的一款养老年金的银保产品做理财规划比方,假定一年存一万,只须5年,就可在55-88岁按月领养老金。保证领取20年,从存款意义上说只赢不亏,还可以在交完第一年一万养老金后,让未来4年的四万保值增值,年轻人还可以适时设定短期投资收益,赚取和减少即将交付的养老保险费。

关于基金类投资。何革莉表示:基金投资五年风险为零,从基金一百五十年的发展规律来看,平均年收益率达12.5%。所以建议在确立长期投资赚取稳定收益理念的同时,依行情状况作适当波段操作。同时提示高点选择新基金,低点选择老基金。

篇10

关键词:财务报表;粉饰;防范措施

一、研究的背景

财务报表粉饰案的发生非常广泛,我国许多的中小企业,甚至比较规范的上市公司,乃至全球范围内著名的公司,其违规操作,抬高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手法令人瞠目结舌。全球著名的美国施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复印机的生产商,被曝连续3年虚报了营业收入,其虚报金额远超出证监会与其和解协议上所估数额。我国天津的格林柯尔上市公司,其执行总裁顾雏军通过不正常的现金流,相关会计数据造假,以及勾结相关审计单位等手段对其公司营业利润进行了粉饰,蒙蔽了众多的报表使用相关者,直至东窗事发后,当时辉煌闪耀的格林柯尔瞬间倒闭退市。诸如此类的案件还有很多。

二、财务报表粉饰定义及两方面的识别方法

(一)若从法律的一面来看财务报表的粉饰问题,大致的可以分为2个层面:一种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粉饰。另外一种则是非法律手段的粉饰,它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采用人为操纵,即通过造假等手段来编制企业财务报表,达到粉饰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达到财务报表中反映的相关数据及信息是管理层所预期的效果,旨在向投资者表明其公司良好的状态。总而言之,其实际上就是作假,一种人为的财务操纵。

(二)流动性故障粉饰的识别

由于一些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生产资产的运营能力比较低,并且市场上对产品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因此这些企业的实际资产的周转速度是相当缓慢的,但报表使用者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查看到的资产项目相关数据,其实际上并不是流动资产项目,从而使得企业的相关客户无意识的就高估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存在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是指流动资产的相关项目的周转速度没有达到其评价的要求,而这种障碍有可能会导致对信贷人员的误导。不可忽略的是,企业的相关客户在一定的情况下也会误把非流动资产当做流动资产来划分处理,从而粉饰了其流动性,夸大了信用等级。

(三)利润表水分粉饰的识别

利润表中所反映的相关信息是企业各部门进行粉饰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所反映的与收益相关的指标是否含有水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现金流量表的作用,用其来进行相关检测。

利润表的编制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来计算的,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的企业利润表更易被人为粉饰操纵。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他们的收益很高,但是收益的质量却是相当的差,这就凸显了非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益比重大。相应地,非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益大多来自于对资产的处置以及对证券的相关交易,它不能够反映企业的核心力量。某些企业正是利用这些软肋,来人为抬高利润,通过对证券的短期投资交易获得收益,而对外的一些长期投资,则是用来控制其子公司,利用控制权去谋取其它的好处,但不表现在直接获取的利益上。

三、财务报表粉饰的危害

(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被粉饰的财务报表是隐瞒了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会虚增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相关重要指标,欺骗了广大报表使用者和投资者,干扰了国家对当前经济的有效判断,影响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二)危害企业发展

企业的管理层一般都是以出具的财务相关报表为决策依据,粉饰后的财务报表隐瞒了企业的真实情况,对决策者而言形成了错误的导向,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危害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成长

目前,注会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好的拉拢客户,某些会计师事务所相互压低价格,或者与企业私下达成相关协议,根据客户的意见出具不真实,不公允的报告,误导报表的相关使用者与国家管理层,严重危害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与良性发展。

(四)危害会计行业工作者本身

对于会计从业人员做假账的行为,在整个社会各界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信任危机。目前来说,社会公众对于会计行业的诚信问题相当关注,这种表现出来的不信任,对会计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四、财务报表粉饰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国家负责制定准则的部门要清晰的制定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完善一系列具有质量性较高的准则。且准则与制度的制定在细节方面要尽量做到全面、详细、完善、合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造假者发生粉饰行为的时候,对其作出相应的法律惩罚。

(二)充分发挥各监管体系的监督作用

所谓的监管体系是由我国的相关财政部门以及审计单位,税务单位等构成。在这些部门中,企业与银行和工商税务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的紧密的,在监督体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各监管体系间的相互监管是可以有效的防范企业财务报表的造假粉饰。

(三)提高单位负责人的法律常识

作为公司的管理高层,不仅要懂得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带头的去遵守它,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经营,所以对于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强化单位主管的责任是至关重要的。

(四)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

单位内部的审计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内部监督制度。企业要充分重视内部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企业要努力实践出一套适合自己内部使用的奖惩制度,这样可以在保证自身及企业利益的同时,还得到体制的制约。

(五)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

企业应将重点放在对会计工作者的业务和能力上面,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会计岗上的工作人员都要拥有良好的生产经营道德感,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各自的法制感,另一方面要懂得自律,加强自己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维护自己的道德操守,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来办事。

(六)完善绩效考核的体系

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绩效考核体制,彻改往日以经济相关指标为考核方式的体系,从而引出绩效考核体系。即要对企业的各项细化的财务指标进行考核评价,也要对企业在生产过程各部的协调、工作配合度、积极性、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绩效考核的体系。

参考文献:

[1]田苗.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识别[J]. 企业导报. 2012(12)